意识形态领域范文

2024-07-15

意识形态领域范文(精选6篇)

意识形态领域 第1篇

意识形态领域

意识形态领域是意识形态方面、范畴、范围内的精神层次的概念,属上层建筑,重点在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包括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又反过来指导这一阶级或集团的行动,依据这个定义,它有三个特征: 第一是群体性,即不是个别人的思想观念,而是已被某个群体(阶级或社会集团)所接受的思想观念,代表这个群体的利益并指导其行动;第二是系统性,即不是支离破碎的想法和观念,而是形成了体系;第三是历史性,即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中文名: 意识形态领域 核心内容: 价值观

围: 意识形态方面、范畴 属: 上层建筑

目录

    1 概念内涵 2 当前问题 3 解决方法 4 精神需求

概念内涵

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观。意识形态有很多不同的领域,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知识论的、伦理的等等。

在社会研究中,政治意识形态是一组用来解释社会应当如何运作的观念与原则,并且提供了某些社会秩序的蓝图。政治意识形态大量关注如何划分权力,以及这些权力应该被运用在哪些目的上。比如说,20世纪中最具有影响力与最被清楚界定的政治意识形态之一就是共产主义,它是以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学说为其基础。其他的例子有:无政府主义、资本主义、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企业自由主义(corporateliberalism)、基督民主主义(christian-democracy)、法西斯主义、君主主义、民族主义、纳粹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social-democracy)。「系统意识形态」(systematic ideology)是指将意识型态当作意识形态来进行研究(而非研究个别的意识形态)。(参见条目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型态。)意识形态受欢迎的程度有部份原因是受到道德事业家(moral entrepreneur)的影响,他们常常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动。政治意识形态是指提出某种政治与文化计画作为参考的社会运动、机构、阶级或大团体,他们的整体观念、原则、教条、迷思或符号。它也可以是通常用来界定某个政党及其政策的一整个政治思想结构。通常是某些道德观形塑了意识形态的基础。

当前问题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要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认真研究和解决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若干重要问题,努力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和整个意识形态工作。

一、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攻与防”,坚持在主动进攻中坚守阵地面对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浪潮,面对国内一系列复杂深刻的变化,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将更加复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挑战:一是计算机互联网络等电子媒体的广泛运用,使知识信息无国界急速流动,思想文化交流呈现鲜明的跨国界的特点,使国际间的意识形态斗争更趋直接便捷,更显“短兵相接”,目前,我国80%的网上信息是美国提供的,90%以上是英语,我国的信息输出量仅占全球互联网信息量的0.05%。这说明,我国在网上对世界的影响还十分微弱。二是国内“四个多样化”影响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使人们的心态普遍显得烦躁不安,价值观念发生很大变化;社会组织的多样化,大范围、远距离、长时间的人员流动,使思想政治工作“断层”、“盲区”增多;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使人们的择业标准发生裂变,一些人的敬业精神开始淡化,甚至因下岗失业而产生怨气,形成怒气,导致泄气。

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在主动出击中坚守阵地,在增强马克思主义“攻击”能力的同时增强“防御”能力。“防”是为了“攻”,“攻”是更好地“防”,在意识形态问题上是绝不能搞“国际接轨”的。我们一定要用“时代的要求”来审视意识形态工作,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意识形态工作,用“改革的精神”来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始终坚持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1、通过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控制力和导向力。党管意识形态,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动摇。要明确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并不是要搞“思想专制”,而是要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要明确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并不是否定思想的多样性存在,而是要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要明确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并不是要搞意识形态至上,而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

2、通过推进理论创新,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和战斗力。要切实组织实施好“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建设工程”,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到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方方面面,从各个方面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体系。要加强对重大实际问题的理论研究,推出一批有分量能经世致用的研究成果,科学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干部群众关心的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使我们的理论真正为人民群众所接受、所喜爱,并内化为处世、行世、立世的实际行动。

3、通过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穿透力和影响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宣传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必然会去占领。在宣传文化阵地建设问题上,一是要“守住”,二是要“占领”。要切实加强各级各类宣传阵地建设,形成以党报党刊为重点,包括新闻出版、社科理论、社会文化等在内的、覆盖城乡各个层面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网络。要通过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对各类宣传文化阵地的管理,决不给错误言论提供传播渠道。

二、科学引导思想观念的“统与放”,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引导人们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是新形势对宣传思想战线提出的紧迫任务。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是一个内在协调、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体。解放思想是重要前提和坚实基础,统一思想是必然结果和主要归宿。解放思想是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思想是为了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宣传思想工作担负着解放思想、统一思想、武装思想的任务,一定要准确把握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的辩证关系,坚持科学的“统”与“放”,正确引导人们思想观念向前发展,做到统而不死,放而不乱,为全面小康建设提供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

解决方法

要破除“紧箍咒”。“紧箍咒”怎么破,我看要“三破”。一是要破除思想观念上的“紧箍咒”,克服过时的理论观点、传统的思想观念这个解放思想的最大阻力。二是要破除规定做法上的“紧箍咒”,进一步改变政策不公与政策歧视等问题。三是要破除体制机制上的“紧箍咒”,进一步解决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国有经济比重过高、战线过长、分布过广、垄断经营,政府职能“越位”、“错位”和“缺位”等问题。把思想解放贯穿于改革的各个环节和发展的全过程。

要把好“方向盘”。转换脑筋但不随心所欲,打破常规但不逾越规矩。思想无禁区但宣传有纪律。解放思想不能搞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不能搞不着边际的异想天开,也不能搞一厢情愿的主观臆断,一句话,就是不能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不能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还要统一思想。思想大统一,就会实现大团结;有了大团结,就能成就大事业。怎样统一思想?我认为既不能在保守中统一,也不能在迷茫中统一,更不能在错误中统一,而必须在开放中统一,在清醒中统一,在真理中统一。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回答解决好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一方面,要着眼于用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回答有碍于思想统一的重大理论问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引导干部群众正确看待社会主义、正确看待资本主义、正确看待改革开放、正确看待党的建设问题。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回答有碍于解放思想、统一思想的重大实际问题,正确回答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正确回答执政党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

要找准“坐标系”。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关键是要明确把思想从哪里解放出来,解放到哪里去;用什么来统一思想,把思想统一到什么地方去。这里,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都有一个以什么作“坐标系”的问题。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坐标系”来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既要把好“向”防止误入歧途,又要把好“度”避免过犹不及。真正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的前提下统一行动。要防止“两边倒”,坚持有“左”反“左”,有右反右,真正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反“左”、反右,防止以“左”反右、以右反“左”。要防止“一阵风”,不能把解放思想庸俗化,不能把统一思想简单化。要防止“走极端”,不能认为创新就是全盘否定,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在意识形态“统”与“放”上走两个极端,必然导致不是统死了,就是放乱了。苏共党亡政息在这方面的教训就很深刻,值得我们深思。

三、准确把握先进文化建设的“破与立”,坚持在批判继承中创新发展。先进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前进的号角。当今世界,文化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传播条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制订相应的文化发展战略。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坚持立字当头、破在其中的方针,在批判继承中创新发展,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繁荣。

要弘扬主流文化,必须以社会实践为源头。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弘扬主流文化就是弘扬社会主义的文化,大力倡导和弘扬熔铸着中华民族精神、情感、意志和优秀品格的主旋律文化,自觉地摒弃那些腐朽落后、低级庸俗的文化,牢牢掌握文化发展的主导权。

要创新本土文化。我们建设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本土的区域的中华的文化,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本质。无论世界文化交流如何扩大,我们的文化都只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创新本土文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传承和延续,而是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化和重塑,是从内涵到外延的不断开拓、创造和更新。对于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当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进行认真审慎的分析、过滤、选择。

要借鉴外来文化。先进文化的建设和繁荣离不开对世界文明优秀成果的吸收和借鉴。中国的先进文化要得到发展,决不能离开世界?吸收和引进外来文化,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既要反对夜郎自大的排外主义,又要抵制生吞活剥的全盘西化。“以我为主”,就是在外来文化的引进中,以我们的民族文化为接受主体,以民族文化能否认同为前提,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意识形态不能与国际接轨,接轨就必然“出鬼”。“为我所用”就是引进外来文化要辩证取舍、择善而从,取精用宏、融会贯通,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我们的宣传文化工作者,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目光,去了解和吸收各国的先进文化,尽快实现我们的“文化自觉”。

精神需求 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同志应当对马克思的一段话非常熟悉:理论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群众对理论的需求程度,理论只要彻底就能掌握群众,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我理解,这段话有三层意思,其一,理论能不能为群众所接受,要看群众需不需要这种理论;其二,群众需不需要理论,要看这种理论科学不科学;其三,只要群众需要并自觉接受理论,理论武装工作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即精神变物质。理论工作是如此,意识形态的其他工作也是如此。我们每做一件事,每开展一项活动,都要注重科学性,都要符合群众的需要,这样才能被群众所理解和接受。重温马克思的教诲,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从事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每一位同志必须高度重视、密切关注、认真研究干部群众的精神需求,把满足和提升群众的精神需求摆到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

第一,以群众精神需求为第一信号。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对象是群众。我们的工作要得到干部群众的认可,我看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对群众的精神需求了然于胸,尽量使宣传工作与群众的需求“正相关”,做到“正中下怀”。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释群众之所疑、办群众之所需,这样我们的工作就能在“大众化”的前提下“化大众”,做到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唯有以群众需求为第一信号,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才能赢得群众信赖、拥有群众基础,才能枝繁叶茂、根深果丰。

第二,以挖掘群众精神需求为第一选择。我们经常讲宣传思想工作要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怎样才能主动?我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不能研究和开发群众的精神需求。如果我们把这作为第一选择,事先掌握了群众的需求,并根据这种需要来做工作,那么,我们就真正掌握了主动权。正如促进物质生产要启动消费者的物质需要一样,促进精神生产也必须启动消费者的精神需要。当前,人们的精神需求还大有潜力可挖。有关经济学专家预言,中国13亿人口潜在的精神消费能力约在5500亿元以上,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既对宣传工作的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又为宣传工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宣传思想工作者要首先选择抓住挖掘群众精神需求而作为,抓紧研究群众精神需求的走向,把握其内在规律,在承担好历史使命的同时,不断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力争事业产业双丰收。

第三,以满足群众精神需求为第一目标。群众的呼声是群众需求的集中体现,也代表着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否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宣传工作的生命。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精神需求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对于群众的需求,只要是正常的、合理的,都应该尽量地去满足,一时满足不了的,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地加以满足。在满足群众精神需求方面,要努力做到三点:一要坚持“三贴近”。群众是精神产品的消费者,也是文化市场的最终评判者。文化工作者、文化单位创造生产的产品要转变成群众的消费品,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但这个转变是不容易的,用马克思的话说,堪称“惊险的一跃”,因此,精神产品的生产要面向群众,符合群众的需求,否则,就不能进入和占领市场。二要讲究辩证法。既要满足多数人的精神需求,又要关注少数人的精神需求;既要重视高层需求,又要维护普通需求;既要满足正面的、积极的需求,又要引导负面的、消极的需求。在满足群众精神需求时,要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杜绝片面性。三要注重个性化。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群众的精神需求往往呈现出个性化、差异性、参与性、多样化等特征。宣传思想工作要尊重和关注个体的差异性,尽可能多层次、多视角地满足不同个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四,以引导群众精神需求为第一责任。宣传思想工作做的是人的工作,其重要职责就是要以科学的世界观、以革命的人生观、以奉献的价值观引导人。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和信息传播的网络化,使得各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简单,人们进行价值抉择的自主性越来越大,价值抉择的结果也越来越复杂。对干部群众正面的、积极的、合理的精神需求,我们固然要努力满足,但对那些负面的、消极的、不合理的精神需求,也要理直气壮地引导,以正确的价值观去加以矫正,自觉坚持满足需求与引导需求“两手抓”。

五、严格区分文化产业的“管与办”,坚持在科学管理中加快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势不可挡的世界潮流。我们没有必要再去纠缠于宣传文化究竟姓“事”还是姓“产”的争论,也无须去论证文化产业要不要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加速发展、如何协调发展、如何可持续发展等深层次的问题,特别是要认真研究和解决文化产业如何发展,发展文化产业事由谁来管、业由谁来办、钱从哪里来等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

1、实现文化产业的调控方式由管办一体向管办分离转变。要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打破政府既管文化又办文化的格局,把文化事业和产业区分开来,政府自觉地转换角色,转变职能,重新定位,从竞争性的领域退出来,主要管事业;同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重塑市场主体,培植一批能在市场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把那些可以进入市场的产业放手交给企业去办,实现管办分离。这对政府是一种解脱,对企业是一种机遇,对文化产业是一种支持。西方在总结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时,认为政府“最大的供给就是不供给”,也就是说政府要放手让权,不要过多地干预企业。我看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当然,政府由直接办文化产业转向间接管文化产业,并不意味着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就无所作为,更不说明政府可以推卸发展文化产业的责任。今后,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的主要职责,一是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强化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手段,促使各类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二是制定法规政策,规范文化企业行为,维护文化市场秩序,保证文化产业的社会主义方向;三是为文化企业提供必要和及时的服务,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特别要保护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四是通过经济杠杆导向文化产业的布局和结构,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五是通过建立文化产业行业协会,增强行业的自律。只要发挥好了政府和企业“两个积极性”,文化产业必将发展得更健康、更顺利。

2、实现文化产业的经营规模由散兵游勇向做大做强转变。现在我们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着一个全球化的国际环境,全球化的核心是经济全球化,紧随其后的是文化的全球化。不管你自觉不自觉,只要你把自己排斥在全球化和世界之外,那么,世界也会无情地、残酷地把你排斥在外。因此,我们发展文化产业,视野要更加开阔,尽可能地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实现经营规模的做大做强。在当前世界,文化产业领域的控制权、话语权被众多实力雄厚的文化跨国公司所垄断。集团化是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走向,人们把文化产业的世界性竞争性形象地称为“巨人之战”。所谓巨人,实质上就是垄断性集团。为什么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必然导致集团化的趋势?根本原因在于集团经过多次的兼并和重组,综合了资金、技术、人力、经营和品牌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完全可能获取超额垄断利润。适应“入世”和全球化的新形势,我们的文化企业要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要配置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如果还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还是单枪匹马、孤军作战,还是互相拆台、恶性竞争,还是彼此分割、不成气候,恐怕就很难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了。发展文化产业,市县一级考虑到还刚刚起步,可以从实际出发宜大则大,宜小则小;而省级文化产业就应有远大的胸怀,应具世界的眼光,埋头苦干,背水一战,来一个“第二次创业”,抢占制高点,尽快做大做强。

3、实现文化产业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文化产业相对于物质生产而言,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生产,对所需资源也有较高的要求。从长远来看,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对文化产业的需求却是无限的,这就决定了文化产业的扩大再生产不能走盲目扩大规模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之路,而要在生产规模不变,要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涵扩大再生产,实现集约型经营,关键要抓住两条:首先,要依靠科技,加快科技文化创新,以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来推动全省文化产业水平和质量的提升。要大胆地引进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文化产业技术设备和制作方式,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技术装备和科技含量。要善于运用高科技手段,有效地打击各种形式的盗版和侵权行为,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其次要调整结构。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往往能引起文化产业质的变化。要按照合理原则、优先原则、竞争原则适时调整文化产业结构,以结构的调整促进文化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4、实现文化产业的经营主体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国内外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表明,文化产业的经营主体只能是企业而不能是政府。美国的硅谷就是政府只给政策,依赖社会资本兴办起来的,其结果是硅谷越办越红火,享誉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一定要社会化、市场化,要多渠道、多体制、多层次地办文化,形成国有、集体、个体、中外合资等多种所有制兴办文化产业的格局。各级政府在鼓励各类经营主体投资文化产业时,要始终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构建引导有效的投资机制,让投资者消除心理压力,感到投资安全可靠,有利可图。要保护各类投资者的利益,建立起民营、外资企业与国有、集体企业公平竞争的平台,形成规范的市场秩序,这样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闲置资金来发展我省文化产业,使我们的文化产业领域呈现万紫千红春满园的生动局面。

意识形态领域 第2篇

本人按照镇党委的安排和部署,积极主动参加党委组织的学习,认真学习了有关必读篇目、做好学习笔记。通过认真努力学习,本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有了清醒的认识,现在按照学习教育的要求,本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反思和检查,做出了在今后工作中的整改措施,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方面比较欠缺。二是满足与当前的事务性工作,而对探索新形势下工作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较少,工作的规范性和计划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思想政治学习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四是学习相关业务知识的积极性不够高,工作不扎实;

二、产生问题的根源

1、理论武装不够。新形势下,没有能像重视抓业务工作那样,时刻注重抓理论学习;主观上对加强理论学习的紧迫感认识不足。特别是认为自己文化层次较高,自我感觉理论知识水平较高,因此缺乏进一步学习理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总认为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够用了,缺乏一种挤的精神、钻的精神、苦的精神,往往以工作忙为借口,不能很好地坚持学习制度,不能很好地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工作发展中的问题,抓工作往往凭经验、凭热情,缺乏理论思考,以致有时处理问题时不能把握关键环节,造成工作开展达不到“创优”的要求。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不够。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存在着忽视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的倾向,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不够,自觉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不足,对思想、纪律、作风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和苗头,缺乏足够的重视;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好人主义”和怕得罪人的思想,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缺少改革创新的勇气。

3、宗旨意识不够强。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和经济转轨的新形势下,在开展工作时,群众观点有所弱化,想问题、办事情,有时不能完全从群众利益出发。

4、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全面。没有很好地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往往拉不开情面,不能很好地开展积极、健康地思想斗争,致使一些问题未能有效防范,未能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一定程度也影响了工作。

三、整改意见

1、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学习要按照年初制定的学习计划完成所规定的学习内容,结合自身分管的工作写出有份量的理论研究文章或心得体会。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加强政治理论修养,特别是要学习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好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增强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

2、加强工作的规范性和计划性。对各类工作及时进行总结,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部署,并明确应实现的工作目标。

3、进一步落实责任。对分管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敢于作出决定,勇于承担责任。同时针对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自身的要求。

4、切实加强两个《条例》的学习、在贯彻和落实,努力在党风廉政建设上下功夫。以学习贯彻落实两个《条例》为主题,以构建警示训诫防线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全面加强自律,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保证自身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切实做到自省、自警、自励、自重。

5、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切实群众排忧解难,为群众办实事、好事。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意识形态领域 第3篇

1 境外敌对势力高校渗透的方法

境外敌对势力针对大学生思想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认识不清等特点, 不断变换渗透方法, 极力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动宣传、渗透和破坏活动。研究表明, 境外敌对势力对高校渗透的方法主要有如下五种。

1.1 物质诱惑

《十条诫令》指出要: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 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 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3]研究表明, 通过提供物质条件来引诱和败坏我国的大学生, 是境外敌对势力进行高校渗透的重要方法之一。一是对在校大学生提供变相资助, 如对困难学生进行经济补助、设立奖学金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资助少部分学生出国留学、访问等, 用“糖衣炮弹”麻痹、诱惑大学生, 在学生中发展成员;二是非法获取学生的私密信息, 以较隐蔽的形式资助大学生搞非法的集会活动, 扰乱社会秩序;三是通过提供资金或其它物质条件, 插手高校学生组织和社团活动, 利用他们从事非法的社会调查、宣传等活动;四是出资在大学生中建立非法组织, 鼓动、拉拢不明真相的学生从事各种各样的非法活动;五是以各种基金会、研究机构等名义出资举办名目繁多的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 宣传反动思想, 发展新成员。

1.2 精神扭曲

在渗透中, 境外敌对势力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扭曲大学生的精神:一是歪曲历史, 煽动狭隘的民族精神, 鼓吹民族对立、民族仇视和民族分裂, 鼓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反汉排汉;二是大肆鼓吹“意识形态终结”、“历史的终结”和“共产主义已经过时”等反动思想, 丑化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理想, 设法动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三是破坏大学生的传统道德观念和荣辱观, 诱导大学生“让他们不以浮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3];四是通过科研合作、支教、捐助、灾后重建等途径, 设法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教, 极力散布西方的宗教迷信, 宣传宗教极端思想, 甚至是歪曲宗教教义, 制造歪理邪说, 引诱大学生成为其宗教信仰的铁杆“信徒”, 变相拉拢大学生;五是通过电台广播、网络传媒、研讨会、讲座、邮寄宣传品和地下讲经等形式, 攻击我国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等, 进行所谓的“攻心战”, 极大地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精神状态, 企图把他们引入歧途。

1.3 价值错位

境外敌对势力借助全球化浪潮之机, 挖空心思改变大学生初步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扰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拥护和爱国主义情怀的抒发, 设法造成大学生的价值错位。一是宣称“意识形态终结”, 鼓吹“全球共同价值”、“人类普适价值”、“全球意识”和“全球公民社会”等价值观念, 诬蔑社会主义制度为专制制度, 鼓吹资本主义制度为自由民主制度;二是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念、政治思想和生活方式, 夸大西方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等, 竭力在大学生中灌输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想, 诱导大学生形成西方的价值观、人权观、民主观、自由观等;三是歪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鼓吹极端个人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 鼓噪消费是生活的主要目的, 鼓动大学生形成以追求享乐主义为目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1.4 舆论误导

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报刊书籍、广播、影视、互联网等传媒手段不断在舆论上造势, 歧途误导大学生, 使大学生形成错误的判断或观念。一是不断捏造消息, 丑化或用言论攻击我国领导人, 破坏领导人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二是攻击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政策, 炒作“零八宪章”、“国进民退”等;三是否定我们党的历史、路线及方针政策, 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民族团结等;四是夸大或片面宣传社会敏感、热点问题, 利用大学生的正义感, 挑拨大学生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这一方法对政治上、思想上尚不成熟的青年学生而言, 具有极强的鼓动性, 要格外引起我们的注意。冷战胜利和美国文化及价值观念的全球化, 就是通过新闻、娱乐、广告等“软实力”得以全盘实现的。而20世纪中叶冷战开始到21世纪初期中亚一些国家相继发生“颜色革命”也与此不无关系。[4] (P25)

1.5 腐朽文化传播

境外敌对势力文化渗透的途径和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其一, 在华发展传媒事业, 制造对西方有利的殖民主义奴化思想舆论, 从而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其二, 通过教会在中国办学, 直接培养亲西方的“精英人士”。[5]另外, 通过形形色色的文化作品, 境外敌对势力不断把腐朽文化传播到大学生当中去, 旨在毒害大学生的心灵, 妨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些腐朽文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色情文化, 二是非法的分裂文化, 三是盲目的反政府文化。20世纪60年代, 前苏联兴起的“持不同政见者运动”, 参加者多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6] (P533) 这与腐朽文化的传播这一渗透方法有很大关系。

可见, 境内外敌对势力高校渗透的方法多式多样, 具有相当的迷惑性和欺骗性。但是, 我们也不难看出, 这些渗透方法不管怎么伪装, 其在本质上都是反马克思主义的, 都是不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 都是违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 都是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极其不利的。

2 境外敌对势力高校渗透的特点

为达到“西化”和“分化”的政治目的, 境外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高校进行渗透, 与我们争夺青年一代。境外敌对势力对高校的渗透活动类型多样、名目繁多, 总的来说具有如下特点。

2.1 渗透对象的群体性特点日益明显

被境外敌对势力渗透的大学生共性特点鲜明, 具有很强的群体性。一是渗透对象分布的区域性更加集中, 境外敌对势力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了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域内的高校;二是渗透对象的民族特点更加突出, 境外敌对势力把高校生源中来自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少数民族学生作为渗透的重点群体, 其中尤以维吾尔族学生为重;三是渗透对象的类别更加明显, 境外敌对势力在渗透中重点是针对高校张榜公布的优秀学生和三好学生, 并伺机拉拢由于学业困难、就业困难、或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思想波动较大的学生。可见, 我们要着力增强这部分学生群体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 严密防范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

2.2 以炒作社会敏感、热点问题作为煽动大学生的基本手段

境外敌对势力面向大学生炒作的社会敏感、热点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极力炒作、渲染、歪曲涉及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 故意把任何问题都夸大为民族问题, 在大学生群体中煽动民族对立、民族仇视, 妄图从民族关系上打开缺口, 破坏民族团结, 制造民放分裂;二是利用突发事件、特殊时机 (尤其是敏感节点) 、特殊人物、国内矛盾或我国与周边地区政治、经济磨擦、领土之争等社会热点问题, 大力进行反动宣传、制造假象, 影响大学生的政治判断, 诱导大学生产生群体性的不理智行为, 乃至引起学生动乱;三是片面夸大、歪曲、炒作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 如学生的就业问题、食堂饭菜价格、奖惩等, 企图转移大学生注意力, 制造矛盾, 引起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混乱, 甚至引发群体性政治性事件。

2.3 把新兴媒体作为高校渗透的新途径

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普及, 使意识形态的存在形式、传播方式及作用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境外敌对势力在渗透中对这些新兴媒体的利用更是甚嚣尘上。一是通过手机飞信平台、QQ群、博客、贴吧等媒体工具, 片面鼓吹“网络自由”、“信息流动自由”等观念, 混淆视听, 为其高校渗透造势;二是利用各种机会肆意在手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上散布、传播道听途说的虚假信息、煽动性的有害信息及不健康、低级趣味的负面信息等, 故意在网上扩散不良情绪, 冲击和影响大学生;三是利用大学生强烈的忧国忧民的社会主体意识, 以手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为发布指令的工具, 针对一些敏感问题不断发布各式各样非法的集会、游行、串联命令, “遥控”一些行为过激的大学生参加由境外敌对势力一手捏造的群体性事件, 制造混乱。对此, 我们要高度重视, 及时防范, 着力在这些新兴媒体上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

3 境内外敌对势力高校渗透的新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 境外敌对势力对高校的渗透系统性逐步增强, 活动组织日趋严密, 渗透的强度也与日加大, 不断呈现出新趋势。

3.1 渗透活动的隐蔽性日益增强

境外敌对势力通过各种新的技术, 不断以更加隐蔽的途径和手段加紧对大学生进行渗透。一是传播非法信息的途径日益隐蔽。境外敌对势力更加趋向于利用新兴媒体向大学生传播极端宗教思想和民族分裂思想等非法信息。这种传播途径易被学生接受、隐蔽性强, 且很难发现和定格非法分子, 给我们的反渗透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二是渗透活动的组织形式日益隐蔽。境外敌对势力有在同一高校不同专业或院系发展的趋势, 近期还出现了境外敌对势力跨校渗透的苗头, 他们主要是诱骗一校大学生去拉拢分布在不同省市或地区的他校大学生, 且时间一般选在周末、节假日, 地点多选在校外, 发现和防控的难度大。三是渗透活动的方式日益隐蔽。境外敌对势力进一步加大合法外衣下的渗透活动, 如设法利用世贸组织规则打破我国文化市场限制, 把形形色色的文化产品输送到高校校园, 并借助非政府组织、基金会等与我国各高校开展资助、研讨、讲座等活动, 伺机进行渗透。

3.2 宗教渗透活动日益加重

由于宗教具有改变人的思想意识和文化价值理念的巨大能量, 其精神控制功能强大, 境外敌对势力逐步把宗教渗透作为高校渗透的最主要手段之一, 并呈现出一些新趋势:一是简化宗教规程, 放松宗教活动形式, 诱导学生以默默诵读经文方式在课堂上或课余时间在校园内私下进行非法宗教活动;二是在有留学生的高校, 诱使有宗教信仰的留学生和我国学生一起进行私密性的非法宗教活动, 企图把高校内的非法宗教活动国际化、复杂化、合法化, 这也增加了反渗透的难度。对此, 对同时有印度、尼泊尔等中亚国家留学生和“新疆班”、“西藏班”等少数民族班的高校, 尤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3 渗透对象日益泛化

近年来, 境外敌对势力在高校渗透对象的群体性非常明显, 但对渗透对象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有如下泛化的趋势:一是把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作为重点渗透的新目标。境外敌对势力把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片面归咎于社会, 诱导这类学生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 并进而拉拢他们。二是把大学生干部作为渗透的新目标。为便于在高校组织非法活动和扩大在大学生中的影响, 境外敌对势力不断增强对大学生干部的渗透, 诱使他们利用学校资源组织、号召大学生参加非法活动。三是把父母、亲戚、朋友有宗教信仰的学生作为渗透的新目标。由于这部分学生周围宗教气氛较浓厚, 甚至从小就受到了宗教思想的影响, 较容易受到非法宗教思想的侵蚀, 境外敌对势力逐步把他们作为渗透的新目标。四是把与社会敏感、热点问题有关联的家庭中的大学生作为渗透的新目标。境外敌对势力通过片面解读社会敏感、热点问题、夸大学生家庭的不幸遭遇、假意为学生鸣不平等方式, 激起这些学生的不满情绪, 趁机拉拢他们。

总之, 不管境外敌对势力如何变换渗透方法, 也不管境外敌对势力高校渗透有何特点和趋势, 其对我国高校西化、分化、破坏的本质一成不变。只要我们认清境外敌对势力高校渗透的本质, 跟踪并把握其动向, 不断加强和完善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 境外敌对势力高校渗透的目的永远都不可能达到。

参考文献

[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

[2]王晓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J].思想教育研究, 2010 (11) .

[3]韩源.全球化背景下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战略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4 (4) .

[4]李希光, 周庆安.软力量与全球传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5]匡长福.浅谈西方对华文化渗透的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 (5) .

意识形态领域 第4篇

马克思曾经说过说:“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1991年,苏联解体、苏共解散以及后来的“颜色革命”、“阿拉伯大动荡”,都充分验证了这句话。过去推翻一个国家政权要靠军事,后来靠经济把经济搞垮。现在这两个方法固然还很重要但是有了一个新的变化,就是可以不靠军事、经济,单靠意识形态就把你催垮,苏联的亡党亡国就是一个很深刻的教训。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彼得·施瓦茨在新作《胜利·美国政府对前苏联的秘密战略》一书中曾傲慢地说:“谈论前苏联的崩溃,而不知道美国秘密战略的作用,就像调查一件神秘死亡案子,而不考虑谋杀。”正是美国政府采取的隐蔽斗争策略及手段,逐步动摇了前苏联领导集体对自己制度的信心,从而一步步走上亡党亡国之路。

对于苏联亡党亡国的教训,习近平同志曾说过,“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是思想演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的确,像苏东剧变,很快变颜色了,但它的根源是长期形成的。我们知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个国家的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所以我们必须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要把这些权力牢牢地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

二、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

(一)思想界一些错误观点时有出现。一方面在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个人以及改革方向这些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思想较量。另一方面,部分人大肆宣扬西方价值观,专拿党史、国史说事。

(二)民族宗教领域意识形态斗争严峻。现在的宗教不仅是信仰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宗教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民族主义的“精神支柱”,也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政治工具。

(三)国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出现了新的情况。西方一些大国把中国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敌人,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论调,先是不切实际地夸大中国实力,鼓吹“中国威胁论”,继而又抛出“中国崩溃论”,极力唱衰中国。当这两种论调都越来越没有市场时,又提出了“中国责任论”。他们一方面依托其经济力量强化其文化软实力,推行其价值观,对我们国家进行渗透。另一方面凭借高科技进行思想渗透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帝国主义”。

三、对意识形态领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社会的深刻转型是各种错误思潮发展的深层原因。一是不同利益集团出现了,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的意识形态更加的复杂化。二是市场经济的功利原则影响着思想理论的选择、传播,冲击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三是人们的生存压力,思想压力加大,使得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原有的方式难以奏效。

(二)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工作还不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一方面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脱节。另一方面宣传思想工作存在方式方法比较陈旧的问题。

(三)党风问题比较严重,影响宣传工作效果。不管我们的宣传有多好,贪官成堆,不作为的官员也能保住位子,这种问题不解决讲什么也没用,群众也不会相信我们。

(四)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不断深入。自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来,西方就把“和平演变”的目光盯向中国,视中国为最大威胁。为此他们支持反华人士,支持法轮功等邪教,诋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像从事分裂国家活动的达赖和刘晓波就先后被西方颁发了诺贝尔和平奖。俄新社一篇评论尖锐指出:诺贝尔和平奖一贯被政治化到极致,该奖主宰者的取舍和好恶取决于美国、北约和西欧的态度。

四、以创新精神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一)切实转变意识形态工作的理念。一要树立意识形态安全的理念;二要树立大宣传的理念,这是习近平同志在8.19讲话中新提出来的,他明确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三要树立正面宣传的理念,这也是8.19讲话的一个很重要的要求,要多宣传正面的,要多鼓劲、多讲团结。在宣传上一定要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多进行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提振精气神。

(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当前最重要的是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同时还要善于从身边取材,从身边去发现真善美。从2008年开始,很多城市都在搞百姓宣讲,就是普通百姓用自己的视角、自己的语言,去讲述自己和身边人的故事,用百姓故事见证祖国的发展,这个方法效果很好。此外,在宣传中要搞创新,要紧密联系实际,从身边去发现美、发现感动,深度挖掘、广泛传播。

(三)要掌握国际舆论主动权,进一步提升国家形象。首先,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打造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现在国际舆论的格局是西强我弱,西方主要媒体左右着世界舆论,我们面临着很尴尬的局面。往往是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在这个问题上,法国外交官魏柳南指出:很多中国人“在与西方人交流过程中,习惯直接用自己母语的话语方式表达思想,而没有考虑到用适合西方人的方式来表达”。这对我们是一种善意的提醒。应该说,我国政府近年比较注意这一点。北京奥运会申办、主办期间以及2011年1月胡锦涛访美期间,我国政府推出的国家形象片,受到外国民众的普遍好评。这种恰当的公共外交形式,对提升国家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再次,要调整舆论宣传的战略。我们要树立先声夺人的宣传理念,不仅要对境外各种误解、曲解乃至丑化中国的言论予以及时回应,而且要努力增强新闻报导的全面性、及时性、客观性,从而提高中国媒体的国际声望和国际竞争力。其次,必须大力增强信息传播的管理能力。在信息时代,谁能够控制信息的传播,谁就拥有权力。当前西方更加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所以我们更应高度重视新型网络安全工作,确保舆论主导权。

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 第5篇

切实履行把好方向、管好导向之责。把好前进的“方向盘”“导航仪”,是党委(党组)抓意识形态工作第一位的责任。当年毛泽东同志就把不问方向、不问路线的人比作“倒骑毛驴的张果老”,虽然面朝东方蓬莱,但路走错了,永远都到不了目的地。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 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确保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方向努力”这一根本问题上绝不含糊、绝无偏差。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 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切实履行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之责。 同志指出,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没有变,也不能变,那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履行主体责任,说到底是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负责,对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负责。只有做到这“两个巩固”,主流思想文化的“根据地”才会壮大,争取人心的“同心圆”才会扩大。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央决策部署在湖南的生动实践宣传好,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社会的主流展示好。认真落实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的要求,守住思想防线,不允许搞“舆论飞地”。

切实履行打赢网上舆论攻坚战之责。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直接关系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湖南作为全国12个互联网大省之一,网络空间汇集了3000多万网民。对这片如息壤一样不断生长的阵地,我们忽视不得、丢失不起。要站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树立互联网思维,善待、善管、善用网络媒体,带头触网、上网、用网,督促完善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机制,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动权。对网络谣言、负面炒作、攻击渗透等各种网络乱象,该发声时就发声,该出手时就出手,坚决防止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

切实履行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之责。意识形态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各种错误思想就会去占领。要毫不放松地加强各类阵地管理,拉起“高压线”,把好“准入关”,决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渠道。把准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渗透分化的重点人群,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引导服务工作,切实把社科理论阵地、高校阵地、文化传播阵地等管好管到位。对打着“创作自由”“学术自由”幌子踩红线、破底线的行为,必须动真格、零容忍。

切实履行处置意识形态领域问题之责。这是衡量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到位、党组织是否坚强有力的“试金石”。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度量衡”,用它来评判意识形态领域的是非曲直,坚决反对和抵制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的错误思想和言论。加强对重大思想理论和舆论问题的引导,科学把握“时、度、效”,既敢于在原则问题上“亮剑”,又善于在方法手段上“隐形”,切实抢占表达制高点。要像解决发展中的具体问题那样化解意识形态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出台重大决策、改革措施要同步考虑和评估意识形态和社会舆论风险,始终把工作主动权抓在手上。

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总结 第6篇

一、履职情况

(一)局党组履行主体责任情况

完善组织领导体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

1.抓好主体责任落实,实现意识形态工作齐抓共管。局党组将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将其作为分内之事,主抓直管,亲力亲为。一是牢牢把握政治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把握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加强统一领导。局党组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党的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紧密结合,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安排了一次意识形态的专题学习。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重要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全力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三是认真落实主体责任。明确党组书记书记为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负总责;党建分管领导为意识形态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协助书记抓好统筹协调指导工作;局党组其他班子成员根据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抓好分管股室、局属单位的意识形态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社会主旋律。一是强化机关干部理论武装。加强学习制度建设,班子成员每月组织中心组学习,完善党员活动日制度,坚持每月的22日开展党日主题活动,坚持干部职工周一学习制度,坚持不懈开展思想政治学习教育,不断加强党性锻炼,使干部职工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力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切实提高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各级党委决策部署的自觉性。二是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扎实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强化责任心、狠抓落实力、奋斗创佳绩”主题教育,完善了“有事先找我’’和“有事我先上”责任机制,开展“四为干部评选活动,有效提升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

3.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大力传播优秀文化。一是深化“创文”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文明出行”“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观演”“文明上网”等重点领域,广泛开展“创文明家庭、树文明新风、做文明市民”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向不文明陋习宣战”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二是积极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全年举办了四次讲堂活动。三是开展“以案为鉴”的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参加环保部、环保厅和市委安排的警示专题会议,学习传达环保系统干部严重违纪案件通报和警示材料,观看了涟源市党风廉洁警示专题片,增强了干部职工遵规守纪的自觉性。

4.强化舆论引导工作,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一是营造主流舆论生态。为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宣教活动的策划与统筹,采取上下联动等方式。今年在“6·5”世界环境日、安全生产日、科技宣传日、应急宣传日、宪法日等重要纪念日,组织开展面向不同层面的环境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开展“绿色生活、我家先行”宣传活动;二是开展主流媒体新闻宣传报道,一篇新闻被湖南卫视采用,两篇新闻被电视台综合频道采用;三是及时向各级媒体和政府上报20篇政务信息,被市政府网、市局及省厅等媒体采用的有42篇次,在省厅官网上稿15篇;四是开展宣传平台建设的,与涟源电视台签订宣传合作协议,开辟了“环保知识大家学”专栏,定时播放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和环保公益广告。五是组织市环委会成员集中学习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保大会精神。通过外宣工作,大力宣传党和政府所取得的建设成果,弘扬社会正效应,提高社会大众对党的执政能力的信心,切实增强全社会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二是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发挥好的网评员和核心网评员队伍的作用,定期搜集社会各种舆情向上级汇报,通过环保微信群、qq群发布信息,用主流的思想占领网络阵地。同时,定期开展意识形态和社会舆情分析,加强正面引导,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及时澄清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坚持同错误思想、错误言论作坚决的斗争,配合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三是做好平时舆论引导工作。教育机关干部和村社党员、干部上网跟帖注意言行,多做正面引导工作,不听信、发布、传播政治谣言,不发表同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言论,坚持同错误思想作斗争,不忘初心、凝聚人心,汇聚社会正能量。

(二)、领导班子成员落实工作责任制情况

1.第一责任人履职情况。党组书记作为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第一责任人,始终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一是带头学习,增强政治定力。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及时学习传达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亲力亲为,认真履职到位。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涉及到意识形态方面的重要工作,都做到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落实,主抓直管,亲力亲为,确保了履职到位。三是以身作则,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时刻注意自身言行,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经常在机关干部会和村社干部会上强调党员干部多传播正能量,不得妄议中央,不得信谣传谣,不要发表与党和政府重大部署相违背的言论。

2.党组班子其他成员履职情况。按照意识形态工作组织领导与责任分工,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一手抓业务工作,一手抓意识形态,既对分管业务工作负责,又对分管领域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责。各班子成员认真执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既对自己负责,又对下属负责,保证干好事、不出事。今年以来,我局没有出现重大突发事件和网络舆情事件,社会政治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对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新闻上稿数量不多,对内对外宣传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2. 抓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欠缺。存在工作表面形式化,对于综合的分析、研判、检查工作的能力不强;干部宣传写作素质有待提高,稿件数量不多,宣传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等。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继续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为龙头,继续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机制,坚持意识形态工作原则,把意识形态工作同经济工作一同部署,纳入年终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党委书记做到重要意识形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意识形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意识形态事件亲自处置。

(二)坚持不懈抓好理论学习。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契机,严格落实支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抓好中心组和干部的集中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上一篇:2024年春季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自查报告下一篇:金坛市档案局能力作风建设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