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24式教学计划

2024-07-24

太极拳24式教学计划(精选6篇)

太极拳24式教学计划 第1篇

早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公园里有一些人练太级拳,它对于人们的身体有很大好处,但对于太级的招式可能大家不是很清楚。就目前而言,24式太极拳是爱好者最多、实践的人也最多的一种太极拳。陈式养生24式太极拳是24式太极拳中的一种,简单易学又益于养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通过陈式太极拳养生24式教学,来学学看这套拳法吧。

练习步骤

熟练套路、明确姿势

所谓“套路”,是指太极拳的整套架式。所谓“姿势”,是指每个架式的动作结构。初学时主要重于套路熟练,方位正确。同时适当注意姿势的规范。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套路已熟练,这时就必须侧重于姿势的正确,这样才能产生内气,发挥健身及技击上的效果。现分两个方面,谈谈这一阶段的练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1、动寓静之内,静寓动之中。练陈氏太级拳必须保持思想上的清静,排除一切内外干扰。只有这样才利于收敛内气,引动鼓荡。《拳论》说:“静养灵根气养神”。所谓养根的“根”,就是根本,也就是肾脏。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根”,内藏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静则养根”,也就是说,只有在意识清净的条件下,才能有助于肾气的旺盛与藏,从而使五脏健运,内气充沛,神得所养,动作矫健。

2、注意身法。初练太极拳,不应要求过高,操之过急,就和初学写字一样,能写成横平、竖直、点、钩等笔划,组合成方块就行。初学练拳,身法上只要求头部自然端正,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步法上只要能做好弓步、虚步、开步和收步,知道方位即可,至于不可避免出现的毛病,像挑肩架肘、横气填胸、呼吸发喘、手足颤抖等现象,不宜深究。但运行方位、角度、顺序必须绝对正确,力争做到姿势柔软、大方顺随。

熟练套路其实需要花费的时间并不多,如果你能够保持每天练习十遍以上的状态,那么最多只需要两个月就可以了。熟练套路之后就要开始考虑具体动作要求了,应该从头至尾放慢速度演练与思考,然后才能纠正动作中的错误。这一段的练习同样需要坚持每天十遍,看到效果后才嫩刚进行下一段学习。

调整身法、周身放松

所谓“身法”,是指练拳时对周身各部位要求的原则。要调整身法,首先必须在放松上下功夫。为了使骨节松开,伸筋拔骨,可选练些动作,如“金刚捣碓”、“掩手肱拳”、“摆脚跌叉”等,但要尽量放松,不要用拙力。

这一阶段练习出现的主要毛病是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等,产生这些毛病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放松”这个含意理解不够;二是腿的支撑力不足,难以放松。《拳论》说:“身必以端正为本。以周身自然为妙。”也就是说套路架式的练习,身法上要以立身中正为根本。所说的“端正”,也有两种含意:一是指躯干四肢及头的位置中正,即身体不偏不倚之意;另一种是身体在歪斜情况下,保持相对平衡,如开步时的上引下进动作。所谓“放松”,就是说在腿的支撑下,全身各部自然协调地松下,气沉丹田。初学时由于对这些问题没有理解和注意,加上功力浅薄,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上述毛病。可通过增加练拳遍数放低身法,加大运动量,并且做一些单腿或双腿下蹲运动及站桩功来克服上述毛病。同时注意松胯、曲膝、圆裆,保持立身中正。随着腿部力量的增长,身法的放松,可使胸部、背部,肋部及膈肌自然下沉,体内的气机升降协调,呼吸自然,肺活量增强,其毛病就会消除。

这一阶段的练习,需有3至4个月时间。届时,身法已得到调整,姿势已基本正确,并且随着练习质量的提高,已有内气活动的感觉。

疏通经络、引动内气

经络遍布周身,内联脏腑,外系肌表,从而沟通人体上下表里,是调节机体和内气运行的通道。“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是极其微小的物质微粒,很难直观察觉,只能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根据事物的各种变化而体现它的存在。人体的气,来源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禀赋于先天父母之精气,二是饮食物化生的水谷之精气,以及存在于人体内的精气,通过脾、肺、肾三脏的生理功能综合作用而生成。《拳论》说:“气者,生之本,经者,气之路,经不通则气不行。”又说:“以吾本身自有之元气,运行吾身”,“以气运形,一气贯通”。说明气是本身固有的本元物质,只有在经络畅通无阻的情况下,才能引动与鼓荡,达到一气贯通,从而产生防病健身和技击效果。

其实在上一个环节的结尾时候,如果你对太极拳的掌握达到了标准,应该就能够感知到身体中的内气流动。不过这个气可能若隐若现,有时可以感知有时不行,甚至可能完全消失,这就是因为体内经络不通畅,导致内气难以流动的缘故。因此达到引动内气阶段的练习后必须注意意念的作用,用大脑对内气运行进行指挥,不通之处则自行对身法进行调整,以得劲为准。

另外,这个阶段的练习速度宜慢不宜快。同时一招一式要精力专注,活泼无滞。外形尽量与内气意识保持一致。这样进一步练习一段时间,内气就会自然畅通,僵劲拙力也会慢慢克服,逐渐达到周身相随,连绵不断,内气会按拳势要求,产生有规律的鼓荡,达到一气贯通。

形气结合、如环无端

所谓“形”,是指形体,也就是拳式动作的外在表现。“气”即指内气。从医学角度讲,“形”、“气”是统一的,是相互依附,相互为用的。《拳论》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及能收敛入骨”。又说:“以气运身,务令顺随。”就是要求每招每势,都要注意以意引气,以气运身,顺其自然,催动外形。通过形气结合的反复练习,使内气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在体内运行。努力做到,周身一致,内外合一,外形在内气的催动下,一动则周身全动,一静则周身全静,动静开合,起落旋转,无不顺其自然。在练习过程中,身与手、内与外某一部位不够协调,某一部位即产生矛盾,就会影响内气的贯通,从而使意气与形体难以结合。如动作运行速度的快慢,以及身法位置角度掌握不够,难以适得其中,在套路架式的练习中,就会产生身慢、手快、眼不随等散乱现象,不能身手一家,动作协调。谚云:“手到身不到,击敌不得妙;手到身也到,击敌如摧草”。说明形气结合,身肢顺随的重要性。

这一阶段的练习,要注重于意念与形体姿势的结合,也就是心到、意到、气到、形到,使内气一气贯通。 同时应当理解,某一部的开合,是全身整体开合的局部表现,全身总的毛病,也可以从局部反应出来。因此,凡是调整局部姿势时,务必注意整体的调整,从而达到意气合一。这一阶段的具体表现为:肌肤发胀,手指发麻,足跟发重,丹田有发沉之感。

周身相随、内外一致

“周身相随,内外一到”的意思,是指全身形成一完整的运动体系。陈长兴在《十大要论》云:“太级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欤!”此段论述,具体阐明了周身相随、内外一致,以及一气贯通的整体表现。

在周身内外相随一致这一阶段,内气虽已贯通,但很薄弱。在练拳时,稍不注意或运动不当(如疲劳过度或精神欠佳),都会影响内气的贯通和运行。在前一阶段,如身、手、内、外产生了矛盾,可以用调整身法的办法去解决,使姿势顺随,内气贯通。而在这一阶段,就不许用调整身法的办法去解决。这一阶段,要求周身相随,以内气催外形。气不到,外形寂然不动;气一到,外形随气而动。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每招每势,气由丹田发起,内走五脏百骸,外行肌肤毫毛,运行周身而复归丹田,缠绕往来,圆转自如。动作以缠丝劲为核心,以内气为统驭,形成一个完整的运动体系。“缠丝劲”发源于肾,起于丹田,遍布全身,处处有之,无时不然,衍溢于四体之内,浸润于百骸之间,达四梢通九窍,增长内气无穷,使内劲收敛入骨。伸筋壮骨、气血流通,消化饮食,祛病延年,皆缠丝内劲之功效。“缠丝系劲”为陈氏太极拳之精华。

达到这个阶段之后,就能够考虑同时进行推手的练习了,因为此时你的太极拳已经基本掌握熟练,能够自如运用了。另外,每天还可以每天练习一会炮捶和器械,来增加你对太极拳的理解与运用,最终达到不加思索,不犯疑意,不期而然,内外一致,周身相随的程度。

通过这一阶段练习,已经有了自我纠正的能力,可以脱离老师的指导,不走弯路。继续深入研究,就可逐步进入奥妙境界。陈鑫说:“理不明,延明师;路不清,访良友;理明路清,而犹未能,再加终日乾乾之功进而不止,日久自到。”

稳固根基、充实内气

所谓“稳固根基,充实内气”,意思是指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扎稳下盘,以促使内气的充实和饱满。《拳论》云:“根本固而枝叶荣。”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练习拳架,就是培根润源的方法。这里所指的“根”,具有根其之意,也就是下盘。《拳论》云:“下盘稳固,上肢自然轻灵”。所说的“下盘”,就是指体的下半部分“腿”而言,靠腿的支撑力,以两足为基础,裆劲圆活自然、沉稳。另一咱说潮“根本”指元气。元气藏于肾、肾气足则精力充沛,即为“根本固”。所谓“润其源”,源指根源,即本源。元气为诸气之本,根源于肾通于丹田,禀赋于先天,又称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根。肾藏元阴元阳,元阴以养五脏之阴,元阳以养五脏之阳,周身之阳得以温、阴得以养,故生机旺盛,则又反过来益助肾气,充盈丹田。这样相互资益,周而复始,从而使根本固,源流润。

[陈式太极拳养生24式教学]

太极拳24式教学计划 第2篇

关键词: 24式太极拳

一、起式

1二、左右野马分鬃

4三、白鹤亮翅

18

四、左右搂膝拗步

23

34

五、手挥琵琶

六、左右倒卷肱

4344

546

53

第一集 | 第二集 | 第三集 | 视频演练

传统武式太极拳练习五阶段

太极是一门学问,它要求人们客观、辩证、一分为二地对待事物、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是以万事、万物的本身皆有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哲理为基础的一种思想认识。我们把这种对待事物的思想认识称为太极思想。武式太极拳是太极思想与人体运动相结合的具体表现。它是一个科学的人体辩证运动过程,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势势处处、时时刻刻都包涵、体现着人体内的阴阳变换、虚实相间和刚柔相济。武式太极拳的训练注重整体身法和气势,要求举手投足立身中正、松静自然、虚实清楚、上下贯穿、八面支撑。它对身法的要求极严、极细、极微、极妙,无一不符合人体的科学要求和规范,正如乔松茂先生所言“……它科学地集拳术、力学、导引、传统哲学为一体”。凡学者只有严守身法——立身中正,充分努力地体现出这一风格和特点来,由学架子到改架子;由改架子到走顺架子;由走顺架子到技击的运用;由技击的运用到无畏无敌的精神境界。它是一个循序渐进、节节升高、逐步完成和长功的过程,它须在师父的正确的言传身教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步步提高。它不仅仅是身体的简单运动,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冶炼、身心合一。它的外形功架势势符合力学的科学原理,它的内涵机理处处渗透着人体机能的运动规律,它势势均与拳理接骨斗榫、毫厘不差。练功走架的感觉如咖啡提神又如美酒陶醉,只要坚持按要求锻炼就可形成太极身法,必能达到固本培元、增强体质、防身御敌、技艺超群和祛病延年之功效。

练武式太极拳原本没有阶段划分,或准确的讲,它的阶段之间是相互渗透不可以分得清清楚楚的,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这里为了学者便于掌握,让初学者在心中有一个大概的框架,本人根据个人体会将练习功架的过程分五个阶段来阐述,以便同好参考

指正。

第一阶段:掌握功架的阶段

这一阶段属于打基础、学架子阶段,主要在架子的名称顺序和外形规范、姿势准确上下功夫,每一动势都要立身中正。立身中正,顾名思义就是在走架子的运动中,身体竖好,中正不偏,不可前仰后合、左歪右斜、挺胸腆肚和弯腰驼背。武式太极拳的立身中正是指头顶百会穴与支撑腿的脚跟上下串成一条直线与大地垂直。就外形来看,其身体有微微后靠(仰)的样子。学武式太极拳要牢牢把握住自己的重心点,掌握住立身中正的要求,势势提起精神,把头抬起来,把身子竖起来,有八面支撑的气势,眼睛和心思要用在洞察敌情的变化上,做到顺随忘我。这对初学者来讲不可能一下子掌握,也不可能一下子把自己长期习惯性的动作改正。这是个努力方向。只要走架练拳就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守住“立身中正”这个最基本的要点。每一动势都要留心,都要平心静气,想好了,认为姿势准确了再做下一个动作,在学拳架中要努力做好动作之间的衔接。立身中正,不偏不倚,势势有顶天立地之气势,犹如一根立木能顶千斤压力。如果刚开始练拳不把身子竖起来,不但达不到好的效果,而且对往后功夫的提高影响也很大,或者说将永远也达不到武式太极拳的上乘功夫。为什么说不把身子竖起来就练不好拳技呢?因为不如此,就不能上下贯穿,就谈不上立身中正,也就没有八面支撑的气势,从身体外形上讲不符合力学原理;从身体内部来说身体受力不均,气血流动就不能很好地协调。而且由于身体的歪斜会不自觉地做出无谓的体能消耗,如此连自己的稳定都成问题,何谈御敌呢?俗话说的“低头哈腰学艺不高”就是这个道理。开始学拳必须像学书法写楷书一样,要一笔一画、横平竖直、有棱有角、势势规规矩矩,手脚要依附身体,勿自伸缩,力求守住身法,在架子正确的前提下练习,切不可潦草从事。飞一势要有走一势的效果,走一个架子要有走一个架子的效果。刚开始,在规矩的框子里手脚感觉呆板,没有灵活性,但只要守住身法坚持习练,慢慢地形成习惯,为下一步凝固架子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初学初练武式太极拳架必须要慢,只有慢才能有时间静下心来体认,用心体会出和掌握住拳架所要求的身法。这种练功方法看起来严格了些、学起来吃些力、有束缚感、进度慢了点,但这种严格的练法是今后在拳艺上能够得心应手的基础。如果一开始不注意姿势的准确度,不立身中正、不严格苦守身法,一开始就想快、就想用努劲,其结果本末倒置,以后进步就慢了。所以说“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拳容易改拳难。

第二阶段:改架子阶段

这是凝固架子锤炼自己的阶段。所谓改架子就是改正自己在练拳过程中不符合拳理要求的姿势,使之走向正确。这一阶段是在第一阶段学完架子后的继续。在第一阶段学拳架的过程中如果学得较慢、较细,掌握得较好、身法毛病较少的话,那么这一阶段将会稍省些力;如果在前一阶段学得比较粗,只是在学拳架时大概地顺了下来,那么此阶段必须一点点地校正。不管怎样,改架子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也是练功自律的相持阶段,这一阶段,如逆水行舟,只有坚持不辍,才能过此关口,必须在长期的习练过程中,逐步克服自己潜意识中不断出现的、不符合武式太极拳科学规范的习惯性动作。在习练过程中仍然要慢不要快,要把握好重心,身心投入,时时刻刻按照动作的变化规律去细心体会,特别强调把精神集中在每一姿势的体会上,用心感觉姿势是否正确,也可面对墙壁上的大镜子观看自己的运动姿势,切忌低头去看自己的动作而影响拳架的气势和整体性。每一动势,先问自己,身子是否竖起来了?重心把握好了没有?周身协调好了没有?虚实做够数了没有?每势是否按照起、承、开、合的步骤做了?手和脚的位置是否恰

切顺随,如有不合即速改正,如此反复锤炼,尽量在走架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刻刻留心、势势留意,以自己的重心为轴为根,折叠转换,连贯协调,不可中途断线,更不可走流水架。从而使自己的身法逐步地形成周身一家。

第三阶段:走架子的阶段

这是在架子逐步改正后凝固成“周身一家”的架子。这时的拳架走起来比较顺,每一动势,身法均符合武式太极拳“立身中正”的要求和规范,已经守住了太极拳的基本身法。立身中正,举手投足无过不及,行功走架如长江大河,连绵不断,前一个动作的完成,既是下一个动作的基础,也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周身一家,上下相随,起伏得当,开合有致,虚实相间,气完势整。整个走架子过程中,不可以架子顺了而精神懈怠,要提起全副精神、全神贯注,利用架子的顺随逐步加强练拳的力度,此阶段要多磨练、细磨练,炼精、炼细、炼灵、炼出对敌意识,为了找到所要得到的感觉,此阶段仍然要慢,在慢中找到技击意识和感觉,由于顺随的拳架长期磨练,从而为下一步技击的运用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四阶段:技击阶段

在拳架走顺以后,不再为校正架子费心劳神,也就是说自己的身法已经完全符合武式太极拳的要求,“立身中正”再不是口头上的了,而是成为自己的良好习惯,举手投足皆合拳理,此阶段仍要坚持按照武式太极拳要求习练。此时的练法要逐步将精力转移到增强敌情上来,每一动势问自己,对手用大力击来,我何以对之?以何迎之、胜之?也就是说,对手击来我怎样用太极身法拿住敌人,控制住对手。这一阶段要在走架子时把无人当有人,势势制敌,在与人打手时把有人当无人,势如破竹。正如前辈李亦畲先生论述:“自己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动彼丝毫,趁势而人,按定彼劲,彼自跌出。”这句话很形象,它是功夫上乘时与敌人交战时的真实感受和写照。“自己安排得好”,一方面有自己运用得当的意思;另一层涵义是说自己有实力安排好,这是因为经过长期习练,自己身法中正,重心稳固,功夫纯青。试想以自己长期习练形成的有八面支撑之气势的劲力和刚柔相济的太极身法去迎接来犯之敌,有什么可以安排不好呢?“人一挨我”,指对手稍挨上我,我内里如同触电一样警觉。“我不动彼丝毫”,是指我外表不动让对手认为我没有警觉,而内里在做迎敌的调整,这里的“不动”并不是不动,而是外表好像没动,而内里却以足够的劲力在运动,在做吃住对手重心的行动。“趁势而人”,由于前面的“不动”麻痹了对手,所以在时间的准备上我先于对手,我已经暗中吃住了对手的重心,此时对手大势已去,可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处境。此时,我可以明着让对手感觉到自己的重心被我完全控制,试想对手的重心都被掌握和控制住了,还有什么不好解决呢?所以“按定彼劲”,我以八面支撑的的正中气势向一个连自己重心都控制不了的对手施加压力,对手感到了压力和威胁后,自然要做本能的反抗,但想反抗又无法抗拒的时候,其身子僵化,这股僵劲顶来,我便顺着这股僵劲顺势发放,所以“彼自跌出”,对手便随着我的发放顺势被抛跌出去。整个技击过程是客观的,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而不是主观臆断强行的结果,它是对手让你怎么打就怎么打,而不是你想怎样打就怎样打。这便是武式太极拳的技击妙处。

第五阶段:无畏、无敌的精神境界阶段

这是功夫上乘的最高阶段,这一阶段的到来是前四个阶段的体现,达此阶段后再不须为掌握拳架、走顺拳架、如何御敌等身法和意识上下功夫了。也就是说防身御敌已经是自己的良好习惯和潜意识的本能动作。此时并不是说不须要练功了,此时练功有心旷

神怡的忘我境界。古拳谱说:“练功一日、技精一日。”又说:“功弥久而技弥精亦。”现在的练不是原来的时时势势依规矩的练,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依规矩、破规矩,破规矩、还要守规矩的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练功或实战时身法要守住,精神要放开。虽然放开了,但身法永远是太极身法,也就是古拳谱所说的全以“气”而言。这里所说的“气”是一种气势,是从精神上而言的,并不是指呼吸之气或一般意义上的空气,这是一种感觉,而感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拳无定向、身心相随,这时的拳,不单指拳头狭义的概念,而是广义上的整个太极身法。周身上下处处是拳,挨哪儿,哪儿发,神志专一,气势鼓荡,精神贯注,有遇敌欲吃之势意,真正形成内固精神外示安逸的上乘功夫。

练武式太极拳不但使人技艺超群、延年益寿,更重要的可使人陶冶情操、改变气质、处事祥和、遇事冷静,有脱胎换骨之感,提高生命质量。

总之,传统武式太极拳主要是从身法而言的。只有练成太极身法才有可能练成武式太极拳的上乘功夫。要想练成太极身法,就必须紧紧把握住“立身中正”这一贯穿在太极拳运动中自始至终的基本要求。切记,没有“立身中正”,就没有八面支撑,更谈不上阴阳、虚实的变换和刚柔相济的发放。所以,凡练武式太极拳者必须牢记和紧紧把握住这个要点,只要按此要求去做就能一步步达到成功的彼岸,领略太极拳艺术的魅力。

七、左拦雀尾

556

465

八、右拦雀尾

九、单 鞭

586

十、云 手

192

十一、单

十二、高探马

410

5106

十三、右蹬脚

2113

十四、双峰贯

114

115

116

117

118

十五、转身左

蹬脚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7

第一集 | 第二集 | 第三集 | 视频演练

太极拳十大要论

第一章 理

夫物,散必有统,分必有合,天地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可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於一本,拳术之学,亦不外 此公例。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於一,夫所谓 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俯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 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後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 之谓欤!而要非勉强以致之,袭焉而为之也。当时而动,如龙如虎,出乎而尔,急加电闪。当时而静,寂然湛然,居其所而稳如山岳。且静无不静,表里上下 全无参差牵挂之意,动无不动,前後左右均无游疑抽扯之形,洵乎若水之就下,沛然莫能御之也。若火机之内攻,发之而不及掩耳。不暇思索,不烦拟议,诚 不期然而己然。盖劲以积日而有益,工以久练而後成,观圣门一贯之学,必俟 多闻强识,格物致知,力能有功,是知事无难易,功惟自进,不可躐等,不可 急就,按步就序,循次渐进,夫而後百骸筋节,自相贯通,上下表里,不难联 络,庶乎散者统之,分者合之,四肢百骸总归於一气矣。

第二章 气

天地间未有一往而不返者,亦未常有直而无曲者矣;盖物有对待,势有回还,古今不易之理也。常有世之论捶者,而兼论气者矣。夫主於一,何分为二?所 谓二者,即呼吸也,呼吸即阴阳也。捶不能无动静,气不能无呼吸。呼则为阳,吸则为阴,上升为阳,下降为阴,阳气上升而为阳,阳气下行而为阴,阴气上 升即为阳,阴气下行仍为阴,此阴阳之所以分也。何谓清浊?升而上者为清,降而下者为浊,清者为阳,浊者为阴,然分而言之为阴阳,浑而言之统为气。气不能无阴阳,即所谓人不能无动静,鼻不能无呼吸,口不能无出入,而所以 为对待迥还之理也。然则气分为二,而贯於一,有志於是途者,甚勿以是为拘 拘焉耳。

第三章 三节

夫气本诸身,而身节部甚繁,若逐节论之,则有远乎拳术之宗旨,惟分为三节 而论,可谓得其截法:三节上、中、下,或根、中、梢也。以一身言之;头为 上节,胸为中节,腿为下节。以头面言之,额为上节,鼻为中节,口为下节以 中身言之,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以腿言之,膀为恨节,膝为中 节,足为梢节。以臂言之,膊为恨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以手言之,腕为 根节,掌为中节,指为梢节。观於此,而足不必论矣。然则自顶至足,莫不各 有三节也,要之,既莫非三节之所,即莫非著意之处,盖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满腔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由此观之,身三节部,岂可忽也? 至於气之发动,要从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之而已。此固分而言之;若合而 言之,则上自头顶,下至足底,四肢百骸,总为一节,夫何为三节之有哉!又 何三节中之各有三节云乎哉!

第四章 四梢

於论身之外,而进论四梢。夫四梢者,身之余褚也;言身者初不及此,言气者 亦所罕闻,然捶以由内而发外,气本诸身而发梢,气之为用,不本诸身,则虚 而不实;不行於梢,则实而仍虚?;梢亦可弗讲乎!若手指足特论身之梢耳!而未及梢之梢也。四梢惟何?发其一也,夫发之所系,不列於五行,无关於四 体,是无足论矣,然发为血之梢,血为气之海,纵不本诸发而论气,要不可虽 乎血以生气;不虽乎血,即不得不兼乎发,发?骞冢易阋印R?舌为肉 之梢,而肉为气之仁,气不能行诸肉之梢,即气无以充其气之

量,故必舌欲催 齿,而肉梢足矣。至於骨梢者,齿也,筋梢者,指甲也,气生於骨而联於筋,不及乎齿,即不及乎骨之梢,不及乎指甲,即不及乎筋之梢,而欲足尔者,要 非齿欲斯筋,甲欲透骨不能也。果能如此,则四梢足矣。四梢足,而气自足矣,岂复有虚而不宜,实而仍虚之弊乎!第五章 五脏

夫捶以言势,势以言气,人得五脏以成形,即由五脏而生气,五脏实为性命之 源,生气之本,而名为心,肝,脾,肾也。心属火,而有炎上之象。肝属木,而有曲直之形。脾属土,而有敦厚之势,肺属金,而有从革之能。肾属水,而 有润下之功。此及五脏之义而犹准之於气,皆有所配合焉。凡世之讲拳术者,要不能离乎斯也。其在於内胸廊为肺经之位,而肺为五脏之华;盖故肺经动,而诸脏不能不动也。两乳之中为心,而肺抱护之。肺之下膈之上,心经之位也。心为君,心火动,而相火无不奉命焉;而两乳之下,右为肝,左为脾,背之 十四骨节为肾,至於腰为两背之本位,而为先天之第一,又为诸脏之根源;故 肾足,则金木,水,火,土,无不各显生机焉。此论五脏之部位也。然五脏之 存乎内者,各有定位,而见於身者,亦有专属,但地位甚多,难以尽述,大约 身之所系,中者属心,窝者属肺,骨之露处属肾,筋之联处属肝,肉之厚处属 碑,想其意,心如猛,肝如箭,脾之力大甚无穷,肺经之位最灵变,肾气之动 快如风,是在当局者自为体验,而非笔墨所能尽罄者也。第六章 三合

五脏既明,再论三合,夫所谓三合者,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内三 台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膀合,外三合也。若以左手与右足相合,左 肘与右膝相合,左肩与右膀相合,右肩与左亦然。以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 与步合,孰非外合。心与目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执非内合。然此特从变而言之也。总之。一动而无不动,一合而无不合,五脏 百骸悉在其中矣。

第七章 六进

既知三合,犹有六进。夫六进者何也?头为六阳之首,而为周身之主,五官百 骸莫不体此为向背,头不可不进也。手为先锋,根基在膊,膊不进,则手却不 前矣;是膊亦不可不进也。气聚於腕,机关在腰,腰不进则气馁,而不实矣; 此所以腰贵於进者也。意贯周身,运动在步,步不进而意则索然无能为矣;此 所以必取其进也。以及上左必进右。上右必进左。共为六进,此六进者,孰非 著力之地欺!要之:未及其进,合周身毫无关动之意,一言其进,统全体全无 抽扯之形,六进之道如是而已。第八章 身法

夫发手击敌,全赖身法之助,身法维何?纵,横,高,低,进,退,反,侧而 已。纵,则放其势,一往而不返。横,则理其力,开拓而莫阻。高,则扬其身,而身有增长之意。低,则抑其身,而身有攒促之形。当进则进,弹其力而勇往 直前。当退则退,速其气而回转扶势。至於反身顾後,後即前也。侧顾左右,左右恶敢当我哉。而要非拘拘焉而为之也。察夫人之强弱,运乎己之机关,有 忽纵而忽横,纵横因势而变迁,不可一概而推。有忽高而忽底,高底随时以转 移,岂可执一而论。时而宜进不可退,退以馁其气。时而宜退,即以退,退以 鼓其进。是进固进也,即退亦实以助其进。若反身顾後。而後不觉其为後。侧 顾左右,而左右不觉其为左右。总之:现在眼,变化在心,而握其要者,则本 诸身。身而前,则四体不命而行矣。身而怯,则百骸莫不冥然而处矣。身法顾 可置而不论乎。

第九章 步法

今夫四肢百骸主於动,而实运以步;步者乃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也。以故 应战,对战,本诸身。而所以为身之砥柱者,莫非步。随机应变在於手。而所 以为手之转移者,又在於步。进退反侧,非步何以作鼓动之机,抑扬伸缩,非 步何以示变化之妙。即谓观察在眼,变化在心,而转变抹角,千变万化,不至 穷迫者,何莫非步之司命,而要非勉强可致之也。动作出於无心,鼓舞出於不 觉,身欲动而步以为之周旋,手将动而步亦早为之催迫,不期然而已然,莫之 驱而若驱,所谓上欲动而下自随之,其斯之谓欤!且步分前後,有定位者,步 也。无定位者,亦步也。如前步进,而後步亦随之,前後自有定位也。若前步 作後步,後步作前步,更以前步作後步之前步,後步作前步之後步,前後亦自 有定位矣。总之:捶以论势而握要者步也。活与不活,在於步,灵与不灵亦在 於步。步之为用大矣哉!第十章 刚柔

夫拳术之为用,气与势而已矣。然而气有强弱,势分刚柔,气强者取乎势之刚,气弱者取乎势之柔,刚者以千钧之力而扼百钧,柔者以百钧之力而破千钧,尚 力尚巧,刚柔之所以分也。然刚柔既分,而发用亦自有别,四肢发动,气行谙 外,而内持静重,刚势也。气屯於内,而外现轻和,柔势也。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还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逼不捷,刚柔相济,则粘,游,连,随,腾,闪,折,空,,挤,捺。无不得其自然矣。刚柔不可偏用,用 武岂可忽耶。

六、左下势独立

128

129

130

31132

十七、右下势独立

133

134

135

136

137

十八、右左穿

138

139

140

41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十九、海底针

149

150

151

152

153

二十、闪通臂

二十一、转身搬拦锤

54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16

2163

二十二、如封似

164

165

166

167

168 二十三、十字手

169

170

171

172

173

二十四、收 势

4175

太极拳内功的几种练法

176

177

178

台阶上,两脚齐肩宽,脚掌踏平,小腿垂直与大腿成90度。背脊要直,全身放松、心情安定,进入练功态。

一、脚呼吸法,又称“踵提呼吸法”,简称“踵息法”。

练习方法:提脚跟。意注脚跟,要轻轻慢慢的往起提脚跟(此时感觉小腹上翻)忘掉脚跟转想脚大趾,轻轻慢慢的往起翘脚大趾(此时感觉小腹下翻。小腹之上翻下翻谓丹田内转,亦称翻江搅海)然后忘掉脚大趾再想提脚跟,之后再提脚大趾。如此一提一翘,反复练习9次。

提脚跟时为吸,翘脚大趾时为呼,是谓脚踵呼吸法,属高层次的呼吸法,非常人用口鼻呼吸。古人云:“圣息以踵,由脚踵而头顶一气呵成。”提脚跟时督脉升,翘脚大趾时任脉降。其养生作用不言而喻。

技击作用:在稚手时,拿人时则提脚跟,发人时则翘脚大趾(指前脚、虚脚)。

二、运睾丸

练习方法:意注睾丸。睾丸要轻轻慢慢的向上抽提(此时感觉肩井穴和环跳穴关闭)。然后松时睾丸(此时感觉肩井穴和环跳穴都开)。这后再提,再松,如此反复练习9次。女子运会阴穴,也是一提,一松。或运乳头(黑圈以内部分)亦可。

睾丸属翘脉(阴翘,阳翘),翘脉是管人体升降的。体用:做“金鸡独立”势时,提睾丸,做仆步下势时松开睾丸。

三、胎息法(肚脐呼吸法)

练心方法:意注肚脐。收肚脐,稍停。松开肚脐,稍停。如此一收,一松,反复练心9次。感觉:当在收肚脐时,感觉左右两肾在往左右两侧开、当松开肚脐时,感觉两肾在合。肚脐为神阙穴,内联五脏六腑。此法也是锻炼内脏的方法。技击应用:在推手时,拿人时则收肚脐,发人则松开肚脐。

四、劳功呼吸法

练习手心相对一尺侧置于膝上,展指凸掌心劳宫吐气,然后空手心劳功吸气。如此一展一空,反复练习9次。

感觉:当做劳宫呼吸时,涌泉也在同步呼吸,因手心脚心关窍相通。

技击应用:在推手中发人时,要展指凸掌劳宫吐力,抓筋闭脉时,要空手心气贯指梢,甲欲透骨。

健身作用:十指连心,手指通内脏,练指掌同时也在练内脏;手是人脑的外在表现,练手指同时也在锻炼人脑,脑是人体重点保健部位。

五、鼻尖人中呼吸法

练心方法:意法鼻尖,转想人中,再想鼻尖、复想人中。如此反复练习9次。感觉:当想鼻尖时,感觉肺叶张开,当想人中时,感觉小腹之丹田充实。想鼻尖为吸,想人中为呼。

健身作用:练此法可醒脑提神,宽胸畅怀。

技击作用:在推手时,在拿人时则想鼻尖,发人时则想人中,意想人中则气长,气长则功夫长,长短相差一秒钟则决定胜负。

六、眼晴呼吸法

练习方法:收眼神(看鼻根),放眼神(先往远放,然后看耳朵,左眼看左耳,右眼看右耳,看不见也看)。然后再收眼神看鼻根(看不见也看)再放眼神。如此一收一放,反复

练习9次。

感觉:收眼神时,两手腕、两脚腕无力,放眼神时,两手腕,两脚腕有劲。

保健作用:练习此法,可调整眼晴的屈光和视野,改善眼区的血液循环,增强视神经功能。眼区也是内脏全息区,故此法对内脏也有益处。

技击应用:在推手中,发人是则放眼神,拿人时则收眼神。

七、顶心旋转法

练习方法:意注百会穴,百会一有感觉(得气感)然后转想右、前、左、后沿四神聪旋转三圈(意念转),之后反转三圈(即右、后、左、前)最后转想百会穴,随即忘掉。转想肩井、曲池、合谷、千手指梢、活动活动手指。功毕。

功用:(1)培养提顶(顶头悬、虚领顶劲的感觉)。可使身体平衡稳定。(2)培养 头手结合,顶打人的习惯性。八、四肢穴道呼应法

练习方法:意想右劳宫,转想左涌泉;意想右曲池,转想左阳陵;意想右肩井,转想左环跳;意想左肩井,转想右环跳;意想左曲池,转想右阳陵;意想左劳宫,转想右涌泉;意想左曲池。转相右阳陵;意想左肩井,转想右环跳;意相右肩井,转想左环跳;意想右曲池,转想左阳陵;意想右劳宫,转想左涌泉……如此四肢大关节穴道左右交叉呼应,来回反复3次。

功用:打通四肢穴道,培养内外三合的意念习惯,增强条件反射的灵敏性。在推手时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周身一家,浑身如牵线,出合劲,出整劲,增强打击效果。

24式简化太极拳教学新探 第3篇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太极拳表演深深折服了全世界。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太极功夫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文化璀璨的瑰宝,是儒家“中庸”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又是武林之绝学,它具有御敌、健身之功效,它创造性地把中国古代传统哲学的丰富思想与中华武术进行了完美地揉合,以其柔美的动作、高雅的气质、安适的神态赢得了世人的青睐,特别是其防病、疗疾和延年益寿、调节心理健康等特殊功能深受各年龄层次人的喜爱。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科技的发达,人类一方面越来越重视健康,另一方面高血压、肥胖、神经衰弱等文明病也越来越严重。太极拳具有养神、益气、固肾、健脾、通经脉、畅气血、养筋骨、利关节的作用,有着极高的健身、养生价值。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使人们在体魄强健的同时加强心性的调节,备受当代人的关注。它不仅在我国长久广泛地流传,而且在欧洲、亚洲、美洲等一百多个国家长久广泛地受到欢迎。

在现代的各级各类学校中,由于独生子女、升学压力、就业压力等原因的出现,目前学校中学生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何帮助学生在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不断前进,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学校教书育人的质量一直是相关专家领导关心的问题。

2 如何教好24式简化太极拳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一种理性的思路。由于太极拳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具有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皮质层的调节,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目前在许多的学校得到推广,不少学校还把它作为必修或选修课程。教师如何扮演好太极拳的“推销员”和“传授者”的角色,使学生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基础上尽快掌握动作要领,练好太极拳。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教好太极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好太极拳的关键

(1)介绍太极文化、观看太极表演,诱发学习兴趣。在太极拳教学初期,通过看武术家的太极表演、奥运会开幕式太极表演片,联系太极历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奥运会开幕式的太极表演,给学生介绍太极文化,有利于诱发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

(2)分析太极拳的攻防作用,改变单一的健身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在24式太极拳教学过程中,结合基本防卫术,可改变单一的健身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达到劲力内蓄的涵养。在24式简化太极拳整套动作中有十余种都具有实际的攻击意义。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从全民健身的认识高度去教育学生端正认识;一方面也要结合基本防卫术,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确,在一个个徐缓的太极拳动作中充满了武术运动的博大精深,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和练习太极拳的兴趣和积极性,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巧妙运用音乐保持学习兴趣。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在太极拳教学中能够起到特定的伴奏效果,既有音乐的典雅优美、流畅和韵的听感,又有动作艺术造型沉稳协调的动感,使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一方面能让学生懂得控制太极拳练习的节奏,形成优雅的“太极氛围”,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练习当中去,而且还可以掌握,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动作技术要领,达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功效。

(4)灵活运用口令,适当降低难度提高学习兴趣。灵活运用口令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动作结构。如有学生在练习“左右野马分鬃”时说“一个大西瓜,把它分两半,你一半,我一半”,确实提高了学习兴趣。在认同他的形象比喻之后,我又把动作口令规范为:“抱球收脚、转身上步、弓步分靠、坐腿转身撇脚、抱球收脚、转身上步、弓步分靠、坐腿撇脚转身、抱球收脚。”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快到慢。我们可把整个过程分为“太极操、太极拳、太极功”三个阶段。初学阶段不宜强调动作细节,以讲解动作的结构为重点,待学生掌握基本动作以后,再渐渐提高要求。

2.2 选择合适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在24式太极拳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合理选用适当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效果。

太极拳教学中的示范法,要求教师示范动作准确优美,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多角度、多样化。保持学生位置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教师应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方向进行示范。

24式太极拳下肢动作有很多类似地方,可以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教学,先教学生脚法、步法,及前后、左右的重心移动,然后在配合下肢动作的基础上再教上肢动作,最后将上下肢动作结合起来进行完整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总结动作规律,帮助学生记住动作。还可先精选出典型的几种步法和手法在开始阶段反复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安排悟性好的学生带队练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认真锻炼的积极性;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练习后,再进行分组演练或个人表演打分等形式,让学生互相展示、观察和评价。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互动平台。

2.3 调动一切可能的力量,将太极拳成为真正的群众运动

课堂教学工作做得好,有利于太极拳各处层次的推广;推广好了,又说明课堂教学的成功。制定详细的“24式简化太极拳运动计划”并严格执行是保证太极在学校推广的先决条件,如果事先没有详细计划,即使有好的开头也很难普遍、长期地推广下去。在太极拳教学推广过程中,要充分一切可能的力量。首先,要争取校领导对工作的支持,学校领导如果对太极拳推广重视了,这项工作也就成功了一半。其次,是争取学生会团委工作人员的重视,通过他们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对顺利推广太极拳有着很大的助力作用。第三,要重视班主任在太极拳推广中的作用,取得班主任的支持,利于以班级为单位的太极拳推广。

2.4 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促进太极拳练习质量

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各种层次的太极拳比赛、表演。各系学生会、团委经常举行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的比赛、表演;选拔出优秀班集体参加学校每学期一次全校师生太极拳比赛;组织优秀班集体参加校外活动的团体操表演。所有这些活动都在不同程度上激发了师生学习、参与太极拳的练习的热情,也扩大了学校社会影响。

3 结语

总之,学校太极拳教学成果的好坏,主要是体育教师课堂教学中,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其次,还要争取校领导、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等学生工作者的积极配合。全体体育老师除了以太极拳教学为主外,还应把宣传并发扬祖国传统文化作为太极拳教学过程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太极拳在学校的广泛开展,不少师生甚至迷上了太极运动,经常主动向体育老师请教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期望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学过程中也应注意在初学太极拳时不要贪多求快,防止造成错误的定型。

参考文献

[1]纪小红,杨丽.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初探[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3).

[2]康鹏扬,李梅.24式简化太极拳教学方法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08(1).

[3]韩相伟.24太极拳的教法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0).

[4]陈国辉.高职院校24式太极拳的教法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9(2).

[5]邵长坤.浅谈24式太极拳对高校学生的健身价值[J].世纪桥,2009(2).

浅谈24式太极拳的教学方法 第4篇

关键词:24式太极拳;教学方法;终身体育

近年来学校体育正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理念实施全面而深刻的课改。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衔接点,对全民健身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太极拳正是以其卓越的健身功效和老幼皆宜的广泛适应性,符合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理念的要求。因此,太极拳在高校中普及广泛,并逐渐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学生缺乏对太极拳文化的认识,加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太极拳运动在高校开展的形式不容乐观。为此,本文从提高太极拳教学入手,以教促普为路线,去探讨如何使太极拳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广泛传承,并适应新时期体育的要求。

一、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太极拳

太极拳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具有丰富的技术体现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以其独特的健身、养生、技击、观赏、自娱等特点,而倍受人们青睬。尤其在竞争加剧的代社会生活中,太极拳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已被各界人士所认同。由于简单易学、健身效果突出,如今已成为高校武术教学主要内容之一。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目前在青少年学生中,有来越多的学生在不断了解和喜爱简化24式太极拳。但如何使充满力、活泼好动的学生真正领悟正确的拳理、拳法,自觉练习,并发展成为终身体育项目,还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加以研究改善,从而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简化24式太极拳教学方法

(一)通过多种媒介使学生了解太极拳,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太极拳自身的运动特点,如动作复杂繁多、运行路线多变、拳理深奥等,不可避免地影响了青年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摸不着头脑,单调乏味的感觉。因此在教学之前,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太极拳的积极性,可通过录像、光盘等多媒体技术手段,让学生观看优秀运动员的太极拳表演,体育教师也可以现场展示太极拳套路及太极推手,讲解太极拳健身、技击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太极拳的热情,加深印象。

(二)示范法

初学者对太极拳的动作结构、套路结构、动作名称和移动路线都很陌生。为了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动作要领, 可采用圆形集中队形,教师在圆心处讲解、示范。随着太极拳运动路线的变化,需要移动位置,示范者始终站在套路前进方向的斜前方。同时采用正面、侧面、镜面等不同示范面,让学生能够看到各环节动作。采用正确动作和错误动作的比较示范,学生骨干和其他学生示范对比,让学生更加准确掌握动作。

(三)完整分解结合法

教师熟练、优美、正确的示范,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美的追求。为了使学生正确掌握动作要领,必须重视动作的分解。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一个动作不会,不要急于教下一个动作。要反复体会,才能消化和理解动作。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把这一个一个分解动作完整地串联起来。

(四)结合攻防,形象讲解

太极拳动作与名称是有寓义的。比如“白鹤亮翅”就是白色的仙鹤展翅欲飞之势;“云手”,手的运行如浮云飘动,和缓而宁静;这样讲解,学生就易于理解其内容,又便于记忆。攻防含义乃太极拳的精髓所在,它是动作基本技法的具体应用,外在表现形式,怎样才能做到“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等。如“左右野马分鬃”以“左”为例,当对方从左方向拳击面部时,顺势闪躲,用右手抓住对方右手手腕,同时将左脚插入对方后侧,另将用左臂插入对方左腋下,贴紧对方,快速拧转上体,迫使对方失去重心,向后摔到。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从全面健身的认识高度去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一方面也要结合攻防含义,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确。在一个个徐缓的太极拳动作中,充满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和练习太极拳的兴趣和积极性。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念动教学

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学生虽然已基本学会了动作,但做出来的动作生硬、势不圆、不连贯、不能体现太极拳的风格特点。“念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较好效果。太极拳讲究呼吸自然、用意识引导动作,是“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要求心指挥形,而形又要表现出心的意境,从而起到“身心合一,内外兼修”的作用。

(六)分组讨论法

让学生自己练习,自己根据太极拳的特点来体会太极拳的动作要领,真正的将知识掌握。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研究、切磋、反复练习,尽量避免有形无神、依样画葫芦的结果。互相讨论的方法可以带动其他同学来学练太极拳,对提高学生的水平很有帮助。

(七)运用太极拳伴奏音乐进行练习

在学生基本掌握太极拳动作时,为使动作协调一致,教师可选配优美、积极向上、抒发美好情感的音乐,音乐能放松人的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便于入静,这是习练太极拳的基本要求。这样就克服了初学太极拳的枯燥感,不仅提高学生掌握太极拳的速度,也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八)持之以恒,巩固中见成效

“拳一天不练手生”。太极拳教学,应突出一个重点,即“练”。光学不练,往往会导致“教过,学过,过段时间似风吹过”。在学生基本掌握全套动作后,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晨炼及课外活动时间,也可利用体育课的准备阶段,加以强化练习。为今后踏入社会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打下扎实的基础,使教与学有效地结合,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结束语

随着“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指导思想的树立,太极拳运动的开展越来越显示出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为了提高24式太极拳教学质量,教师应当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多下功夫,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和练習的积极性,达到强身健体,身心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从而贯彻终身体育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太极拳教法初探[J].辽宁体育科技,2003,(3).

六年级杨式太极拳24式教学设计 第5篇

石柱县渝中实验小学

曾 武

教学内容:

1、起式。

2、左右野马分鬃。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与要领。

2、发展上下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提高身体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

4、通过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组织性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重心的前后移动。教学难点:身体重心起伏不能太大。教学器材准备:扩音机一台。

一、开始部分 时间:2′

(一)教学内容: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

2、跑步向老师报告上课人数。

3、师生问好。

4、安排见习生。

5、着装。

6、老师宣布本次课教学内容及要求、任务。

(二)组织教法:

1、组织:全班学生成四列横队站立 ××××××××× ××××××××× ××××××××× ×××××××××(图一)▲

2、要求:

谈24式简化太极拳的教学方法 第6篇

谈24式简化太极拳的教学方法

太极拳是我国一项传统的体育健身项目,常年习练太极拳既可强身健体,又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24式简化太极拳是各高校体育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文章根据参考文献,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太极拳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太极拳教学效果.

作 者:张建秋 作者单位: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050800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85关键词:简化太极拳 教学方法

上一篇:捐资助学主持词下一篇:新教师转正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