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2024-06-02

202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精选6篇)

202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第1篇

云南省普洱市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命题单位:普洱市教科所

高三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1.下列图片反映的当代国际形势是()

A. 美国已经彻底衰落 B. 多极化趋势 C. 加入国际集团才能生存 D. 全球化趋势

2.下表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

A. 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 B. 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 C. 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 D. 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长

3.文王世子之制,是指周文王在位之时便指定周武王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当时这种制度还处在初创时期,其后,这种世子制度逐渐成为成文制度,择立太子的标准也逐渐明确起来,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样做的目的是()

A. 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B. 解决财产的继承和分配,稳定统治C. 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D. 防止内部纷争,加强君主专制

4.到2013年底,我国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300多项多边条约,累计派出参加联合国维和官兵和警察l4500多人次。我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和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能源安全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特征之一是()

A. 多边外交日益丰富多彩 B. 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 C. 经济外交取得丰硕成果 D. 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

5.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该观点的理由,最恰当的是()

A. 发动了武昌起义 B. 终结了清朝统治

C.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D. 颁布了《临时约法》

6.下图为西周早期青铜文物、文物内铭文拓片,铭文记载了周王……毕地的土地“方五十里”赏赐给召的史实。这一文物()

A. 是研究我国甲骨文的直接证据 B. 反映了土地私有制度已经形成 C. 是研究西周冶金技艺的原始资料 D. 说明周王实现了对全国的直接管理 7.下图主题与下列口号精神相近的是()A.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 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 C. 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 D. 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

8.阅读近代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统计表(单位:亿元)

从表中信息我们能够得出()A.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多重压制 B. 中国金融机构基本实现了向近代转型 C.近代金融机构的发展得益于列强暂 时放松对华侵略

D. 官僚资本所占比重迅速增加

9.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06年,周王在封鲁公至鲁时,除分给他殷民六族,还“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封康叔于卫时,不但确定封疆的四至界限,而且“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并教导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可见分封制在当时()

A. 传播了周文化 B. 妥善安置了殷商遗民 C. 拓展了疆土封界 D. 稳定了诸侯王的统治

10.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 王室大力支持 B. 地理位置优越 C. 商业资本发达 D. 金银需求量大

11.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概念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原来“民人屯聚之所谓村,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将禁防者谓之镇”,现在是“民聚而庙,交易其所”谓之“市”,“市大而形胜会焉谓之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江南市镇都由军镇演变而来 B. 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镇的兴起 C. 市镇的兴起让江南的村落消失了 D. 市镇中普遍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12.结合所学分析下图,造成东西方海外贸易结果很大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是()

A. 社会性质 B. 政治体制 C. 思想观念 D. 经济结构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必考部分共37分)1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摘编自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三 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的发展》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冷战起源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争霸过程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认为“美苏40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区为例,举两例加以说明。

14.(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制,奉行的宗旨和原则是自由和平等,自由体现于政治生活为“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平等则要求“数学(数量)平等”,就是说“全体公民人人相等”。所以,政事须经公民集体议决,由大多数人的意志裁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施治生《试论古代的民主与共和》

材料二 纵观英国历史,特别是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英国社会在作出了种种探索和尝试后,最终选择了这种保留王权形式的资产阶级代议政体——君主立宪制。……尽管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英王仍然是终身和世袭的国家元首,享有宪法赋予的法律上或形式上的巨大权力,但是这种政体下的国王是“统而不治”“临朝不理政”。宪法在赋予权力的同时,对王权的行使也加以了种种限制。通过一系列法案的颁布,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丁翌《试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材料三 1787年,美国制宪并创造了联邦制度。……美国之所以拒绝采用雅典城邦制,正是因为小国寡民更容易通过行使他们的“主权”而实现“多数人的暴政”。——张千帆《主权与分权》

(1)概括材料一反映出的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2)依据材料二,分析英国是如何实现“议会至上”的。

(3)结合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说明相对于雅典民主制,美国联邦制的优点。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于是始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迟氏为尉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

材料二 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成纳其女以充后宫。陇西李冲以才识见任,当朝贵重,所结姻,莫非清望;帝亦以其女为夫人。诏黄门郎、司徒左长史宋井定诸州士族,多所升降。又诏以:“代人先无姓族,虽功贤之胤,无异寒贱;故宦达者位极公卿,其功、衰之亲仍居猥任。其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自太祖已降,功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官,一同四姓。(四姓,卢、崔、郑、王也)自此以外,应班士流者,寻绩别敕。其旧为部落大人,而皇始已来三世官在给事已上及品登王公者为姓;若本非大人,而皇始已来三世官在尚书已上及品登王公者亦为姓。其大人之后而官不显者为族;若本非大人而官显者亦为族。凡此姓族,皆应审核,勿容伪冒。令司空穆亮、尚书陆磅等详定,务令平允。”磅,馥之子也。——《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孝文帝提出改汉姓的理由是什么?

(2)北魏孝文帝采用魏晋门阀制度,对鲜卑族起了什么作用?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杜鲁门政府在1947年发表咨文,声称美国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武装少数人或外来的奴役阴谋”,“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提出“解放”战略和“艾森豪威尔主义”,力图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保护“任何请求军事援助的国家防止共产主义侵略。”60年代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奉行“两个半战争”的战略,即准备同时与苏联和中国打大战,在世界其他地区打局部战争。

材料二 1970年2月,尼克松向国会提出咨文,将“两个半战争”改为“一个半战争”,即准备在欧洲或亚洲(同苏联)打一场全面战争,同时在其它地区打一场局部战争。1971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3年,美越达成结束越南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体面结束了越战:在中东和波斯湾增强军事力量,阻止苏联的渗透和扩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全球战略发生转变的原因。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二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邓小平文选》第2卷

材料三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邓小平年谱》(1975-1997)

材料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概述材料一、二的内在联系。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了什么变化?(2)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宗旨是什么?这最主要反映了邓小平的什么品质?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欧盟、日本、第三世界的兴起,推动世界局势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故B项正确;题干与美国无关,故A项错误;同时图片内容不属于全球化,故D项错误;日本为单独一个国家,不存在加入国际集团的问题,故C项错误。2.【答案】A

【解析】结合图表中数据可知,在中美贸易中,中国处于入超地位,并且数据逐渐增加,体现出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故A项正确。数据表明,英国对华贸易优势明显,但有波折,不是“逐步加强”,故B项错误;中国在与法国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体现不出“法国强化对华转嫁危机”,故C项错误;中俄(苏)间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期间有波折,体现不出“稳步增长”,故D项错误。3.【答案】B

【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立子以贵,用血缘关系亲疏来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以巩固统治。故B项是最佳答案。4.【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300多项多边条约”、“联合国维和”的信息归纳可知,这是多边外交的成就,故A项正确;材料中“130多个”“300多项”表明,外交涉及的不可能都是世界大国,故B项错误;“联合国维和”、“反恐”不是经济方面,概念错误,故C项错误;以上外交对象应该包括世界大国、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等,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5.【答案】C

【解析】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只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无法说明“从君主到民主”的社会转型,故A项错误;“终结了清朝统治”未指明“君主”的内核,不够准确,故B项错误;“推翻封建帝制”告别了君主,“建立中华民国”提倡了民主,此理由与材料观点相符,故C项正确;《临时约法》的颁布不能说明“从君主到民主”的社会转型,无从体现对君主制的否定,故D项错误。6.【答案】C

【解析】西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铭文(也叫金文)晚于甲骨文出现,不能成为研究甲骨文的直接证据,故A项错误;土地私有制度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西周实施井田制是土地国有制,故B项错误;西周时期是青铜文明时期,青铜文物是西周冶炼技艺重要的原始资料,故C项正确;西周主要实行分封制,并非周王对全国直接管理,故D项错误。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图片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在经济建设中以高指标、浮夸风等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的发展,A口号与图片都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客观经济发展规律,造成生产的下降。8.【答案】B

【解析】表格中没有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信息,无法得出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多重压制,故A项错误;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在近代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中,银行资产总额从无到有,在金融机构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钱庄、典当等传统金融机构在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故B项正确;1920—1936年间,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从来,并没有放松对华侵略,故C项错误;题干中没有官僚资本的信息,无法得出官僚资本所占比重迅速增加,故D项错误。9.【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内容可知,西周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以及其由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的地区,从而传播了周王朝代表的中原文化,故A项正确;材料中安置殷商遗民不是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故B项错误;拓展了疆土封界只是其表面的影响,故C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王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并不能稳定其统治,故D项错误。10.【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5—16世纪时期的西、葡两国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在王室大力支持下开辟西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的,故A项正确;西、葡两国和西欧其他国家大都位于大西洋沿岸,并没有比欧洲其他国家“地理位置优越”,故B项错误;当时西、葡两国相对西欧其他国家而言,商品经济并不发达,因此“商业资本发达”和“金银需求量大”不符史实,故C、D项错误。11.【答案】B

【解析】从材料看,江南市镇由商市演变而来,故A项错误;“交易其所”谓之市说明市镇的核心功能是商业,故B项正确;市镇并没有取代此前的村落,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出现手工业领域的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12.【答案】D

【解析】分析问题,可知东西方海外贸易结果很大差异表现在中国郑和下西洋后中国仍然是封建制度,西方的三角贸易,殖民扩张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欧洲国家的社会转型,了解了二者结果的不同,可知导致差异的根源在于中国是自然经济为主导不重视资本主义发展,西方重视工商业,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故D项正确;A、B、C项是导致不同结果的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故A、B、C项错误;

13.【答案】(1)观点:苏联扩张侵略引发冷战。原因:冷战是美苏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冲突的结果。(2)特点:缓和与紧张并存。因素:美苏力量均势(核威胁的影响);世界多极化新力量的发展。

(3)说明:朝鲜半岛分裂为两个国家;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解析】(1)第一小问美国学者观点,梳理材料提取其中关键词,可知该学者认为苏联扩张,引起冷战;第二小问冷战的原因,冷战是以美苏为首两大正营间在外交领域的引起的对抗,从影响外交的诸因素角度进行分析,可知主要是美苏两国意识形态的分析,国家利益的冲突导致冷战。(2)第一小问梳理材料,提取关键词可知,在争霸过程中呈现“紧张”与“缓和”并存的特点。第二小问,制约冷战爆发的因素,结合阶段特征,可知此是时期多极化趋势的孕育及发展制约着世界大战的爆发;及美苏之间实力相对均衡,尤其是核武器的威慑。

(3)冷战制约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联系冷战在亚洲的表现,我们知道冷战导致朝鲜半岛分裂;台湾问题;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问题等。

14.【答案】(1)特点:实行轮番执政和直接民主制;政事由全体公民集体议决;坚持少数服从多数、自由和平等原则。

(2)实现: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王权;以立法的形式限制了王权;通过代议制政体确立议会的最高立法权。

(3)说明:在雅典城邦制下的直接民主制,由于政事由全体公民集体议决,这就容易出现多数公民针对少数公民做出错误的处罚,从而形成“多数人的暴政”局面,如雅典“陶片放逐法”的实行;而美国联邦制下,实现了州权与联邦政府权力间的制衡,避免了地方权力对中央权力的威胁。【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古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制”“奉行的宗旨和原则是自由和平等”“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政事须经公民集体议决,由大多数人的意志裁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信息“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国王“统而不治”“临朝不理政”、“宪法对王权的行使也加以了种种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掌握了立法权,据此分析英国是如何实现“议会至上”的。

(3)根据材料三信息,小国寡民更容易通过行使他们的“主权”而实现“多数人的暴政”,结合所学知识,雅典城邦制下的直接民主制容易导致权力的误用和滥用,而美国联邦制下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

15.【答案】(1)其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就姓了拓跋。而土是黄色的,它是万物之元,所以改姓为元。

(2)孝文帝采用门阀制度取得了汉族世家大族的支持,树立了北魏王朝的正统地位;推动了改革的进行,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建立了稳固的地主阶级统治秩序,有力地巩固了政权。但世家大族掌握大权,也为北魏的分裂埋下了祸根。【解析】

16.【答案】(1)特征:以称霸世界为基本目标;遏制共产主义,以苏联、中国为对手(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干涉其它国家的内政;具有侵略性、扩张性和进攻性。

(2)原因:美国经济地位相对下降;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打击了美国的霸权政策;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中苏关系的恶化等。

【解析】(1)弄清材料中政治色彩强烈词汇具体所指,如“自由国家”;注意表明美国态度、价值观、风格、倾向性等特征的词汇所传达的主张,如“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同时通过美国政府的政策、行为分析其意图,如“两个半战争”在梳理以上信息的基础上概括表述美国的全球战略特征。

(2)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并结合该阶段重大事件做进一步多角度细化分析美国战略转变原因。

17.【答案】(1)关系:二者存在因果关系。因为政策问题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所以要调整政策,实行改革开放,改善人民生活。变化: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变为富裕以后如何实现公正公平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2)特点:敢于创新(试验);及时总结,不断深化改革(或用改革来解决新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循序渐进。

(3)宗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或实现共同富裕)。品质:以民为本(或爱民、富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的理解。第(1)题,根据对材料的理解说明两则材料的关系,正是由于材料一存在的严重社会问题才导致材料二中政策的调整。邓小平改革着眼点的变化对比两则材料得出结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防止两极分化”。第(2)题,首先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概括。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一步总结。第(3)题,综合以上材料看出都是围绕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反映了邓小平以民为本的品质。

202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第2篇

1、C2、C3、B4、B5、C6、B7、D8、D9、A10、B11、D12、B13、D14、C15、A16、C17、A18、B19、D20、C21、A22、B23、A24、D

25.(26分)

(1)(14分)

市场派:

①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经济,(2分)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1分)

②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2分)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2分)

③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2分)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2分)

④发挥市场的自我修复功能,能够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最大限度提高市场效率。(2分)政府不应干预市场(1分)

干预派:

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并不是不要政府作用。(1分)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不能由市场来调节。(2分)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2分)国家干预市场,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规范市场秩序,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1分)

③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2分)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1分)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1分)

④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1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1分)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2分)

(2)(12分)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2分)②依法行政,(1分)全面正确履行政府的职能。防止政府职责越位、缺位、不到位。(1分)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各类公共服务提供,加强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进行经济调节(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3分)

③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分)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1分)

④深化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1分)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1分)积极建设法治政府和阳光政府,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1分)

(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6(26分)

(1)(10分)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要用先进文化塑造我们的人生。(1分)先进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②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3分)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分)

③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2分)(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12分)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分)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分)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2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2分)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2分)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来实现的。(2分)

(3)(4分)

一切从实际出发;(2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

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2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分)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分)

202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第3篇

我校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多学科型的三类本科学校, 我们根据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率先开展了教学模式改革。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 我们结合教学实践与体会对自动化专业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教学改革。

1 三本院校学生特点

在生活上由于三本院校学生家庭环境普遍较优越, 在之前的生活中长期受到长辈的呵护, 人生观、世界观较不成熟, 生活能力弱。在学习上三本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及普通本科院校学生, 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能力差。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上的优势, 把工作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帮助、督促上。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自身专业特点, 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树立理想, 选择未来的发展道路;其次, 应该为学生答疑解惑, 解决学生的专业思想问题和学习上遇到的实际困难;最后, 还应该是督促学生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 鞭策他们在宽广的知识的殿堂中走的更远、更深。

2 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整合具有应用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相比, 现有的知识结构已明显滞后。

目前, 课程内容缺乏特色与创新, 内容的完整性也有一定不足, 针对性不强, 教学思路不清晰。只有不断充实和完善教学理论体系, 并在此基础上创新, 才能建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课程结构体系。在现今多样化的社会中, 面对思维活跃、求新求变的青年学生, 传统的单项式知识灌输型教学方法和手段已显过于简单, 满足不了学生对最新知识的渴望及学习方法多样化的要求, 影响了学习效率和效果, 教学方法科学化的实现迫在眉睫。

2.2 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想保证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是必要的。

“填鸭式”的教学将被彻底淘汰, 取而代之的以学和教统一的新理念, 既要注重教师在教学上的主导作用, 更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求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创新, 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和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等方法贯彻于教学之中, 激发学生的兴趣,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强化学科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巩固掌握, 最终提高教学水平。

3 自动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改革

3.1 明确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思路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教学中

应首先明确教师最主要的职责是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而不是一味按部就班地讲授教材。尤其是对于实践性极强的自动化专业课程的教学来说, 可采取更为灵活的教学形式, 如有些内容教师给出思路, 学生自行学习;或者采取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给予点评的形式;或者也可由教师布置相关的一些思考题, 学生独立完成的形式。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激发其求知欲, 使他们自主地去深入探讨一些问题。

3.2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保证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能力培养中的重要环节。

三本院校学生除需要掌握一定的工程技术知识外, 还要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实践性教学环节过去一向是学生培养中的薄弱环节, 重理论轻实践是过去学生培养中的弊端,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通过改革实践性环节入手, 形成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这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

为了加强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逐步将主要的实验从课程中剥离出来, 开设独立的实验课。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在电子电路实验基础上又进一步增加了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和传动控制系统、PLC应用技术、单片机原理、仪表及过程控制系统实验课、EDA技术等实验, 形成了实验课系列, 并开发了大型综合性实验, 变验证性实验为设计型实验, 使学生在完成指定性实验之后, 能独立设计实验方案, 选择仪器设备, 利用实验室条件进行制作和调试, 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取得良好效果。

3.3 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理论授课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有机结

合在一起, 在实验室教学不局限教材, 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 指导学生多学习掌握一些实用的、应用现场的专业技术和技能, 只有让学生熟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 他们才能对专业知识和技能产生浓厚的求知渴望, 再经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一个学时的理论, 紧跟着一个学时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师“拿做来教”;学生“用做来学”,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能力。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大部分主要课程已经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 教师自己组织学生制作各种实验电路板在上课时用来给学生做实验演示, 教师一边讲理论一边带领学生做实验, 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这种由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方法在学生中收到了可喜的成果。

3.4 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及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以黑板教学为主, 多媒体教学为辅, 两者配合运用的方法。

针对一些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推导和证明的需要, 我们仍然延续课堂板书的授课方式, 让学生一步一步跟上教师的思路, 同时在板书的同时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领会;而对于一些需要形象理解、图示举例以及演示的部分, 利用多媒体演示手段辅助教学, 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抽象的理论知识。

3.5 开放实验室开放实验室是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和创新能力的新举措, 可以弥补课堂实验教学的不足,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实验的主体。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利用开放实验室, 引导部分优秀学生参加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PLC技术等实验,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科技大赛, 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开放实验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形式, 参与科研活动,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课程改革前, 学生普遍对教学实践不够重视, 实验课马马虎虎, 甚至缺课较多。改革后, 学生第一次主动要求开放实验室, 利用课余时间做实验。我们用创新性思维为指导,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通过近两年来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获得了一些教学经验, 学生也从这些教学改革中受益匪浅,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 结束语

我们通过改革与探索,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利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以及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应用紧密地联系起来, 达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实践证明, 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三本院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寿泉.如何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煤炭高等教育2001, 2 (2) :58.

[2]吴澄.对自动化学科现状和发展的讨论[Z].2001中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论集, 2001.

[3]李寿泉.如何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煤炭高等教育, 2001, 2 (2) :58.

2012届高三语文教学总结 第4篇

一、深入研究《说明》,学习先进的经验,将理论与经验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

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基础知识,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作为标准和方向的《考试说明》,每年都会根据实际要求调整,这种调整或改动势必会对高考起到一定得指向作用,从而要求各学科针对说明进行细致研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不断的结合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个考点进行解读,并分析比较与去年的差别,特别是结合高考试题分析,从而明确教学的侧重点,为自己的工作做了更好的指导。同时,注重与其他教师的沟通和交流。

二、细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全部

(1)用好教材,注重双基。学生总是抱怨语文课本对考试来说没用,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对的。教材是一个载体,它包含了高考说明中的所有基础考点,熟练掌握教材就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教材又是一个跳板,只有从教材中拓展、生发,就能够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而高考试题正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用好课本我们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2)激发兴趣,提高课堂质量。只有步入高三的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紧迫性和肩负的责任感。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如何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收获。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激发兴趣绝不是一个故事或者笑料就足够的。因此我根据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做好准备。注重知识点与高考说明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变通,让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这些,让学生明白知识不是表面上的,也不是僵化的,要在使用中站我知识,在理解中拓展知识。同时,再辅以课堂中的那些生成性问题,联系实际生活和感悟,就使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使用知识的能力;不仅是课堂上的,还有生活中的……

(3)突破重点,注重实效,抓好常规,注重平时积累。高三的教学工作绝不是高一高二的简单重复,特别是教材的复习,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所突破,紧扣大纲要求,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如文言文教学,不仅是掌握基础词语、用法和现象,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有规律的归纳总结,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知识系统,这样才能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掌握复习的重难点,从而有效的达到复习的目的。对于专题专项复习要抓好常规落实。由于语文知识点多,分散广,再加上记忆的遗忘性,就要求哦我们注意多积累,做好基础知识和错题的分类整理,为高考的最后冲刺夯实基础。在落实上要加强课前练习,从字音字形成语标点语病诗词鉴赏和名句默写上做好,即对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起到警示作用,又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精选习题,优化训练,上好讲评课。高三阶段是专项复习与系统训练相结合的时期,要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做题中去,就要精选试题,主要选择那些有针对性、典型性、创新性的试题,同时试题要紧密结合考试说明。在讲评试卷时,也要做到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要结合考纲分析出题的类型、方向和趋势,甚至明白命题者的考查意图。这样也能增强学生对考试的认识。同时,还要讲究解题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答案分析主观题的答题步骤、术语和得分要点,全面提高学生的阶梯能力,最大限度的避免失分。对于错误一定要分析原因,做到借鉴和学习。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提醒适当拓展,将那些同类但不同问法的试题集中归纳。

三、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的创设是高三教学的有效保障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式整个教学环节的重点。故人所说的“教学相长”就说明了这一点,教师的“教”影响到学生的“学”,同时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也会促进教师的“教”,而且师生关系的融洽影响整个课堂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多从自身反思,多与学生交流,以此来促进自己的教学。

其次,同事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可以补自己所短;多向老教师学习可以提升自己的水平和增加教学经验。而学校整个大环境上从硬件设施上给教师提供更大的便利,采取许多措施和提供很多的教师成长和专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些都是我们整个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的保障。

当然由于自己的年青,经验不足,也在教学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如课堂上会因为时间的不足和学生反应慢而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少,也有时会追求作业的数量而一刀切。但随着以后的教学经验的积累,自己将会及时发现问题,改正缺点。

202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第5篇

(二)理综化学试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油脂、氨基酸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B.甲醛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C.植物油和裂化汽油都能使溴水褪色

D.对“地沟油”进行分馏可以制得汽油、煤油,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8.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Fe3+、I—、CO32—B.K+、Fe2+、Cl—、NO3— C.H+、Na +、SiO32—、CH3COO—D.Ag+、K+、Br—、NO3—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8克O3含有0.5NA个氧原子(相对原子质量O:16)B.1mol.L—1的Ca(ClO)2溶液中含ClO—数目为2NA

C.标准状况下,22.4L HCl溶于1L水中所得的盐酸含有NA个HCl分子 D.1mol 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2NA个电子

10.右图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A、C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原子序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为强酸,且只有氧化性

B.三种元素对应的氢化物中C的氢化物稳定性最好

C.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C>A

D.C的单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1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 A.SiO2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

B.H2O2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可氧化酸性高锰酸钾而产生O2 C.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可用铜罐代替铁罐贮运浓硝酸 D.Mg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信号弹 1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为保护海轮的船壳,常在船壳上镶入锌块

B.纯碱溶于热水中,去污效果增强,说明纯碱的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C.已知工业合成氨气△H<0,达平衡后,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NH3(g)+ HCl(g)== NH4Cl(s)较低温度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0

23.已知醋酸、醋酸根离子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及其对应的平衡常数 CH3COOHCH3COO— + H+K1=1.75×10-5△H1>0 CH3COO— + H2OCH3COOH + OH—K2=5.71×10-10△H2>0

常温下,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醋酸钠溶液混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混合溶液进行微热,K1增大、K2减小 B.混合溶液的pH<7

C.混合溶液中c(CH3COO—)>c(Na+)

D.温度不变,若在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c(CH3COO—)减小

30.(16分)乌尔曼反应是偶联反应的一种,可以实现卤代苯与含氮杂环的反应。例如:

+

Br

IIIIII反应①

(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Ⅳ是化合物Ⅱ的同系物,分子式为C8H9Br,Ⅳ为苯的对位二取代物,其核磁共振氢谱图共有4组峰,峰面积比为2:2:2:3,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3)1mol化合物Ⅲ可以与____molH2发生加成反应,产物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

CH2CH2Br

(4)化合物Ⅳ的一种同分异构体Ⅴ的结构简式为,Ⅴ与氢氧化钠醇

溶液加热条件下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rBr

(5)一定条件下,与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反应,参加

反应的分子数为2:1,则生成的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31.(16分)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其中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消除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有多种方法。(1)NH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反应原理如图31-1所示:

图31-

1①

由图31-1可知SCR技术中的氧化剂为:。

②图31-2是不同催化剂Mn和Cr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脱氢率,由图可知最佳的催化剂和相应的温度分别为:、。③用Fe做催化剂时,在氨气足量的情况下,不同c(NO2)/c(NO)对应的脱氢率如图31-3所示,脱氢效果最佳的c(NO2)/c(NO)=

。已知生成1molN2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QkJ,此时对应的脱氢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利用喷雾干燥法脱硫工艺是除去SO2的常见方法,先将含SO2的废气溶于水,再用饱和石灰浆吸收,具体步骤如下: SO2(g)+H2O(l)H2SO3(l)H+(aq)+HSO3—(aq)IHSO3—(aq)H+(aq)+SO32—(aq)II Ca(OH)2(s)Ca2+(aq)+2OH—(aq)IIICa2+(aq)+SO32—(aq)CaSO3(s)IV ④步骤II的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

⑤该温度下,吸收液中c(Ca2+)一直保持为0.70mol/L,已知Ksp(CaSO3)=1.4×10-7,则吸收后溶液中的SO32-的浓度。(写出计算过程,保留2位有效数字)32.(16分)高铁酸钠(Na2FeO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广泛应用于净水、电池工业等领域。以粗FeO(含有CuO、Al2O3和SiO2等杂质)制备高铁酸钠的生产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NaCl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1)粗FeO酸溶过程中通入水蒸气(高温),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操作I目的是得到高纯度FeSO4溶液,则氧化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3)本工艺中需要高浓度NaClO溶液,可用Cl2与NaOH溶液反应制备 ①Cl2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请描述随温度变化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工业也常用电解法制备Na2FeO4,其原理为Fe+2OH-+2H2O电解 FeO42-+3H2↑ 请用下列材料设计电解池并在答题卡的方框内画出该装置。可选材料:铁片、铜片、碳棒、浓NaOH溶液、浓HCl等 其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16分)亚硝酸钠被称为工业盐,在漂白、电镀等方面应用广泛。以木炭、浓硝酸、水、和铜为原料生成的一氧化氮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备亚硝酸钠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已知:室温下,① 2NO+Na2O2=2NaNO

2② 酸性条件下,NO或NO2—都能与MnO4—反应生成NO3—和Mn2+,5 NO2— + 2MnO4—+ 6H+= 5NO3—

+ 2Mn2++ 3H2O

(1)A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C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F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4)若无装置D,则E中产物除亚硝酸钠外还含有副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NaNO2有像食盐一样的咸味,但能引起中毒。已知亚硝酸钠能发生如下反应:

2NaNO2+4HI=2NO+I2+2NaI+2H2O,根据上述反应,可以用试剂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以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进行实验时,必须选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A.自来水B.碘化钾淀粉试液C.淀粉D.白糖E.食醋F.白酒

(6)充分反应后,某同学设计实验对E中NaNO2的含量进行检测。称取E中固体2g,完全溶解配制成溶液100 ml,取出25 ml溶液用0.100 mol/L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杂质不与KMnO4反应),消耗KMnO4溶液20ml,求样品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保留小数点后1位)(已知:NaNO2摩尔质量69g/mol)

30.(16分)

(1)C3H4N2(2分)(2)或(3分)

(3)5(3分)

(2分)

(4)(3分)

(5)(3分)

31.(16分)

(1)① NO、NO2(2分)② Mn(2分)200-250℃或范围内间任意温度(2分)③1:1(2分)2NH3(g)+NO(g)+NO2(g)2N2(g)+3H2O(g)ΔH=-2QkJ/mol(3分)(2)④

(2分)

⑤(3分)32.(16分)

(1)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 或 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或 提高酸溶效率(2分)(2)2Fe2++H2O2+2H+=2Fe3++2H2O(3分)(3)①Cl2+2OH-=Cl-+ClO-+H2O(2分)

②温度小于30℃时,NaClO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高于30℃时,NaClO浓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2分)

温度小于30℃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温度高于30℃时,NaClO不稳定而分解。(2分)(4)如右图:(阴极材料可为Cu或Fe)(3分)Fe-6e-+ 8OH- = FeO42-+ 4 H2O(2分)33.(16分)

(1)有红棕色气体生成(2分)(2)3NO2+H2O=2H++2NO3-+NO↑(2分)3Cu+8H++2NO3— = 3Cu2++2NO↑+4H2O(2分)

(3)防止倒吸(2分)吸收未反应的NO(2分)(4)Na2CO3NaOH(2分)(5)BE(2分)

202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第6篇

云南省屏边县2018届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三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下图“孝”字书于安徽黟县的胡氏宗祠。徽州人认为“举宗大事,莫最于祠,无祠则是无宗,无宗则是无祖……追远报本,莫重于祠。”下列对明清两代各个村落的徽州人竞相修建宗祠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宗法观念的深远影响 ②伦理观念的根深蒂固 ③重农抑商的严格推行 ④安土重迁的小农心态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2.《元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这主要反映了()

A. 理学影响了国家法律B. 妇女地位的大幅提高 C. 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D. 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

3.“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A. 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B. 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C. 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D. 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4.《礼记·坊记》中说:“家无二主,尊无二上。”司马光在《涑水家书议》中说:“凡为人子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收入,尽归父母,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与。”材料反映了()A. 家庭伦理关系中鲜明的尊卑等级观念 B. 政治隶属关系对家庭伦理关系的影响 C. 家庭收支情况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D. 俸禄和田宅收入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5.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进步的思想家,下列观点中属于他的是()A.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C. “天人一物,内外一理”

D. “天,人也,人即天也;天,物也,物即天也”

6.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

A. 基本实现了城市化B. 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 农业经济日益凋敝D. 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7.1967年,有位作家说:“曾经有人说过,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我却要说,做文人难,做作家尤难。”这位作家这样说的原因是()A. 20世纪60年代缺乏创作素材

B. 作家搞创作比较辛苦,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C. “文革”期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 D. 改革开放以后,“双百”方针没有得到及时恢复

8.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作者旨在强调工业革命后()

A. 科学技术水平不断革新B. 经济运行规则的变化 C. 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D. 旧规章制度阻碍发展

9.1889年,湖南官员周汉刊刻了一本反洋教的通俗图册,题名《天猪教》。从此开始了他历时10年之久的反洋教斗争。他认为世界上只有儒、佛、道三教为正教,此外再没有第四教了,一切洋教都是“鬼叫”(鬼教的谐音)或“天猪教”(天主教的谐音),应该加以诛灭。他还认为教会侵略是想来“谋中国的江山”。对周汉反洋教斗争的评析,正确的是()A. 盲目排外倾向严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性 B. 以传统文化作为反对洋教的武器,维护国家主权 C. 官员此举是为了愚昧百姓,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D. 卫道爱国与反帝斗争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0.传统观点认为,孙中山辞职、退位清帝享受优厚待遇、袁世凯上台,标志着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高全喜在《立宪时刻:论<清帝逊位诏书>》中则认为,辛亥革命的和平结束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A. 革命派的软弱与妥协导致辛亥革命果实丧失 B. 政权和平转移的同时又使国家免受战争之害 C. 清帝顺应形势主动退位促成权力的平稳交接 D. 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北洋新军实现了和平夺权

11.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选项中史实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12.下表是1950—1993年中国与日本、美国、苏联贸易额的相关数据(单位:百万美元),此表中所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有()

①中国与日美苏三国的贸易额均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 ②中国的外交政策直接影响中苏贸易

③90年代中国与日美苏三国贸易额的变化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有关 ④中国与美、日的贸易额在80年代后增长迅速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20分).近代以来,中国人对美国形象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早在1817年(嘉庆二十二年),两广总督蒋攸铦在奏折中就谈到美国民主制度,内称:“该夷并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阄轮充,四年一换”。——熊月之《民主制度在晚清的最早解读》

材料二

我们得感激罗斯福,因为他找着一个最温和而且代价最小的来解决现代社会秩序中矛盾的方案。……若是人类有一个共同的理想:不虞威胁,不虞匮乏,信仰和言论有充分的自由,则我们不能不承认,不论各国解决这共同的课题的方式怎样不同,最终的目标是一样的。

——费孝通《20世纪的危机与罗斯福》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只有美帝国主义利用战争发了横财,成为最大的国际剥削者,成为世界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 ——1963年《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材料四

清末民国时期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基本是正面的,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1949到1972年,美国变成中国的头号敌人。1972年之后,尽管对美国的帝国主义定性没有根本改变,但美国形象在中国人的心中发生了悄然改变。改革开放,特别是1989年以后,美国成为中国人既恨又爱的国家。

——摘编自赵梅《清末以来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认识有何偏差?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材料二对美国新政有何印象?材料中所指的共同的时代课题是什么?罗斯福找到的“最温和而且代价最小”的方式是什么?

(3)分析材料三、四,据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时期、1963年、1972年之后美国形象变化的具体原因。

(4)上述材料反映出影响中国人对美国形象认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4.(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649 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被控诉为“对本届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相对于这里担任我的所谓的审判者的人来说,我才真正地更能代表我的子民们的自由。”

——摘编自[英]布伦达·拉尔夫·刘易斯《君主制的历史》

材料二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废除政治强制,遵守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共同的规则,以宪法规定的方式获取政治资源。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这种要求起初可能是温和的、建设性的、改良性的,以后却可能变得激进。再者,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摘编自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查理一世所宣扬的观点,指出当时英国政治面临的焦点问题。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论述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

三、选考题部分(共3小题,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改革,就是人类早期用政治手段对市场的矫正。当时雅典的贫富分化严重,大量自由人不得不卖身为奴,乃至这些卖身为奴的自由人和原有的奴隶加起来在数量上远远超出自由公民。如果不改变这种市场契约所形成的结果,他们很容易颠覆雅典的政治体制,富人也面临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结局。梭伦改革免除了这些卖身为奴的自由人的债务,等于剥夺了他们的拥有者的“私有财产”。这是对市场的侵犯,也是对市场的保护。——2010年9月11日《盖茨和巴菲特不是来办“慈善晚宴”的》

材料二 梭伦改革的第一个重大措施是颁布《解负令》,即解除债务及由于负债而遭受的奴役。第二项重大措施是按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第三项重大措施是设立新的国家政权机构,限制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新机构中最重要的是四百人会议,由4部落各选100人组成,除第四级外,其他公民都可当选。第四项重大措施,则是颁布促进工商业的法规。

——人教版《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参考资料

(1)材料一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据材料一、二中有关《解负令》的叙述,你认为“一个身为奴隶的人因此而获得了自由”这一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中梭伦改革的第二项措施要想达到预期目的,应怎样计算其财产收入?为什么?(3)梭伦改革对雅典的发展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为什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某沿海城市科持工业园区计划修建一条科技景观大道,大道两旁放置一些中外科技人物的雕塑作品。下面是可供选择的人物考点:牛顿、爱因斯坦、李时珍、詹天佑。

材料二 “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理论体系。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控制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与此相拟的近代科学,其阻碍因素是什么?”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从15世纪到今天,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此尔·盖茨,世界科技文化发展中心地点最终来到了美国,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的手中。——《面向二十一世界的科技》 请回答:

(1)请你就材料一中的两位人物说明其成就。

(2)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16~18世纪的现实,简评李约瑟的观点。(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2中李约瑟提出的问题。

(4)请分析“世界科技文化发展中心地点最终来到了美国”的标示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材料中“举宗大事,莫最于祠,无祠则是无宗,无宗则是无祖”表明了宗法观念,故①正确;依据材料中“无宗则是无祖……追远报本”的信息可知家族伦理观念很强,故②正确;依据材料“明清两代各个村落的徽州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徽商活跃,不能说明“重农抑商的严格推行”,故③错误;“明清两代各个村落的徽州人竞相修建”,体现了安土重迁的小农心态,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塑造的影响。本题关键信息:数量大增、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列女传人物都是封建伦理思想的产物,反映的是男权社会特征,而理学的核心则是儒家的伦理纲常,排除B,C正确。A说法错误;题干仅涉及理学,虽然是文化主流思想,但未体现变化,排除D。3.【答案】C

【解析】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由题干中的信息“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可知这应为相对论的提出。相对论的提出有效地弥补了牛顿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故本题应选C项;A项应为伽利略的贡献,B项应为牛顿经典力学的贡献,D项应为量子论的贡献,均与题意不符。4.【答案】C

【解析】时间信息是“西周时期”,内容是都城修建的周长从天子到子男呈递减的趋势,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西周实行的等级森严的分封制。5.【答案】D

【解析】A项属于道家老子的主张;B项属于西汉董仲舒的主张;C项属于程朱理学的思想;D项体现了人能战胜自然的唯物主义思想,故答案为D。6.【答案】B

【解析】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本题是数据表格题,此类题解答的关键是分析数据的变化规律来获取信息。从图表数据看:农村人口占绝对多数,A项表述错误,排除;人口的增长体现的是经济的发展,而不是经济的凋敝,C项错误;材料仅仅反映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无法说明其人口增速全国领先,D项错误;城镇人口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7.【答案】C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67年”“作家”“做文人难,做作家尤难”,从时间上看出“文革”期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不利于文学作品的创作、发展,故选C项。8.【答案】B

【解析】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还未真正结合,故A项错误;材料中“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可以看出工业革命使经济运行规则发生了变化,故B项正确;从题干“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可以看出作者不是强调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故C项错误;材料突出的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不是影响,故D项错误。9.【答案】D

【解析】周汉个人行为的落后性不能代表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落后性,故A项错误;题干显示周汉虽然反对洋教,但并没有以传统文化作为武器,故B项错误;官员此举是为了保卫大清朝,也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虽然充满愚昧,但确实不是为了愚昧百姓,故C项错误;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周汉为了保卫传统文化、国家利益而反对洋教,符合那个时代的特征,故D项正确。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和光荣革命的相同点,光荣革命即不流血的宫廷政变,以和平方式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材料主要是肯定了辛亥革命政权更替的方式,并不是探源辛亥革命的失败,故A项错误;材料肯定了辛亥革命的和平结束,袁世凯是在清帝下诏退位、孙中山辞职的背景下掌握政权的,与光荣革命一样,实现了政权和平转移,故B项正确;清帝是被迫退位,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而且表述不全面,故D项错误。11.【答案】B

【解析】英国责任制内阁开始于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故A项错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但是君主权力至高无上,故B项正确;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是君主立宪制,故C项错误;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共和制的原则,故D项错误。12.【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应依据时间信息,从时代背景及中国与日本、美国和苏联的关系变化来分析。采用排除法,中日贸易额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而中美、中苏则不是,故①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13.【答案】(1)偏差:美国元首是“拈阄轮充”(抽签产生)。原因:对西方了解太少,还抱有天朝上国轻视西方的心态。(2)印象:赞扬、肯定。课题:应对世界经济危机。

方式:用和平的方式,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3)原因:①抗战时期:中美是反法西斯盟友,有共同的敌人。②1963年:冷战时期,两国处于敌对状态。③1972 年: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改善。

(4)因素:国家利益;国际环境;意识形态;对美国了解程度的差异等。(答出其中3点即可)【解析】(1)第一小问偏差,据材料一中“头人,系部落中……拈阄轮充”可知,概括作答。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中“1817年……两广总督”可知这是鸦片战争前的官员的认识,带有闭关锁国的烙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第一小问印象,据材料二中“我们得感激罗斯福”可知;第二小问课题,据材料二中“解决现代社会秩序中矛盾”,及材料二出处的“20世纪的危机与罗斯福”概括作答;第三小问方式,据材料二中“最温和”来概括,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方式。

(3)据材料三中“基本是正面的,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时期的原因;据材料三中“美帝国主义……成为世界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材料四中“1949到1972年,美国变成中国的头号敌人”可知l963年的原因;据材料四中“悄然改变。改革开放,特别是l989年以后,美国成为中国人既恨又爱的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l972年之后的原因。

(4)据材料一中“拈阄轮充”可知,这种认识偏差主要是了解程度导致的;据材料二中“不论各国解决这共同的课题的方式怎样不同,最终的目标是一样的”、“改革开放……以后,美国成为中国人既恨又爱的国家”可知,这主要是国家利益导致的;据材料四中“正面的,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可知,这主要是国际环境导致的;据材料三中“美帝国主义……成为世界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可知,这主要是意识形态导致的。

14.【答案】(1)君权神授,君权至上。国王和议会的关系,国王与法律的关系。(2)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言之成理

【解析】从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入手考查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第一问要依据材料一概括查理一世的观点,注意提炼。指出英国政治面临的问题。第二问是开放试题,论证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长期动荡而又反复的过程。要注意用史实去论证。注意条理清晰,表达流畅,史论结合。15.【答案】(1)观点:梭伦改革是利用政权对市场经济的矫正。判断:不正确。理由:《解负令》只是废除债务奴役制;梭伦改革只是调解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并非废除奴隶制。

(2)计算:包括土地财产的收入、经营工商业所得的收入等全部收入。

原因:雅典工商业发达,工商业者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3)影响:将雅典引上了政治民主化道路。

原因:国家机构的改革进一步使权力下移;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则为政治民主化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和阶级基础。

【解析】解答本题需注意立足材料信息有针对性的组织答案,无需面面俱到将所学知识罗列。16.【答案】(1)变化:由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到认识战争是丑陋的、对国家毫无意义。原因:战争持续的时间比预期的长,代价巨大;相持阶段(堑壕战)军事上难有明显进展,结局难料;对战争意义和目的的反思。

(2)角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但就某一国家而言,还应从侵略与被侵略的角度来分析。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中“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到“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可以概括出一般市民对战争的看法。由材料“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等可以概括出看法转变的原因。第(2)问,可以从整体角度和局部(某一国家)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

17.【答案】(1)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是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一次质的飞跃。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对中外医药产生巨大影响,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设计出“人”字形轨道等。

(2)李药瑟的观点是正确的。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在明朝时期处在世界前列,出现了《本草纲目》等一系列总结性的科学巨著,但没有突破传统科学技术的范围,没有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自然科学。(3)阻碍因素: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政策;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其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束缚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4)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它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也对人类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上一篇:晨会流程表修改下一篇:人间处处有真情初中生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