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贫困情况调研报告

2024-06-02

村镇贫困情况调研报告(精选10篇)

村镇贫困情况调研报告 第1篇

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预计

过去第一季度,镇统计工作在镇党委政府关心和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镇统计站工作人员同心同德、辛勤工作,任劳任怨,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现汇报如下:

一、第一季度统计工作情况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镇统计站全体工作人员在新分管领导的带领下,深入到统计第一线,召集村级统计人员及规模以上企业法人代表进行一场座谈会,会上分管领导强调指出统计工作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要求统计工作人员认真对待,同时为中期绩效评估工作服务。同时注意把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节约资源放在突出位置。

(二)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年月份,我镇2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7074万元,比增13.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0万元,比增15.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00万元。

(三)认真做好企业调查和农户抽样调查工作

年我镇共有2个村委会开展企调工作,在村统计人员和企业统计人员配合支持下,已顺利完成了第一季度工作。从调查结果上看,存在一些问题,被抽中企业由于规模小,企业的技术设备老化,统计人员大部分是会计人员兼职,这给调查员下去调查带来诸多不便和困难,这就影响到报表上报时间上的拖延,不及时。农户调查工作在洲尾村统计人员、农户以及录入人员的努力下,较好完成任务。

(四)统计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

目前,324国道正动工建设,货车的禁行势必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多数企业的原材料从外地购买,产成品要用集装箱运出,加上鞋类企业都是订单,到期不交货,企业要赔偿经济损失,这也影响到我镇完成今年经济指标任务,现在我镇已向区人民政府申请通行证报告,有待上级领导给予帮助。

镇统计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学习,由于统计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大部分人都不喜欢统计工作,造成统计人员缺乏,这些诸多问题望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完善、提高。

二、半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统计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力争完成4亿元;

2、镇社消无限额以上企业,力争过半;

3、固定资产半年完成过半是不可能。

范文网

村镇贫困情况调研报告 第2篇

XX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立以来, 在地方政府以及各级监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各项业务发展稳健,现将经营业务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经营发展情况

截止2011年11月30日,我行各项存款余额X万元,其中储蓄存款X万元,累计发放贷款X万元,全部投入到当地,促进地区产业和经济发展,根据贷款投向按行业分布情况来看,其中小企业贷款X万元,微小企业贷款X万元,个人贷款X万元,各行业分布广泛,以发放个体工商户、小企业、农户等经营性贷款为主。对信贷政策支持的农、林、渔、牧业、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业等真正的实惠于民的行业,我行将加强营销,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一)存款来源不足。XX村镇银行营业网点少,单点作业,对储户的吸引力小,成立的时间短, 当地老百姓对其缺乏了解,认知和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又受网络系统建设影响,结算业务不方便,暂时落后于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目前吸收存款困难。

(二)贷款业务发展有局限性。因民间借贷资金活跃,征信业务知识旧守,存在去银行找熟人后,凭身份证就可得到贷款的思想,没有健全的财务数据,投资经营主体混乱,一个经营主体多人投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没年检等情况,影响了我行贷款业务开展及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还可能会造成信贷资金风险隐患,同时也给我行信贷员调查产生了一定的困难。我行在把握好信贷资产质量基础上,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建立了多种小额信贷模式,以国家政策和技术经济指标为标准,补充金融服务空白,不涉及房地产、政府融资、两高一剩等银监局禁止的行业,合规经营不垒大户,提升自身盈利水平。

总之,XX村镇银行会始终坚持“立足中小,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加强存、贷款营销,以个体工商户、小企业、农户为主要核心目标客户,不断调整优化我行的存款结构和信贷结构,稳健起步,依法审慎经营,发挥好一级法人金融机构优势,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协调,为XX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建设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XX村镇银行

对贫困地区村镇建设规划的思考 第3篇

1 对所辖村镇进行社会学调查和研究

村镇建设规划涉及全局, 在确定了贫困村镇的位置、性质、规模的前提下, 加强对土地、人口、环境、工农业生产以及交通、能源等进行调研, 力求做到准确把握, 统筹安排, 综合部署。规划技术人员必须当好“社会学专家”, 对所要规划的区域进行准确地调查和研究[1]。

研究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社会生活、农村社会关系、农村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 需要以农民的社会行动和社会体制文化背景为依据[2]。主要调查内容如下:一是调查贫困村镇形成历史和聚居模式。了解贫困村镇聚居的纽带、贫困村镇治理的过程与变迁、村落类型、家族与宗族等问题, 研究其中制约贫困村镇建设发展的因素, 制订解决方案, 为贫困村镇的撤并、迁移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二是调查贫困村镇的地质类型、地理位置、河流走向, 调查贫困村镇经常遭遇的自然灾害, 将为规划建设新型村镇的生活区、畜牧养殖区、民营工业区的建设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为公路建设、水利灌溉、生活用电提供参考。三是调查贫困村镇现有的劳动力状况, 即人口规模、受教育情况、生活方式、人口流动等, 为下一步发展主导产业、建设新村镇类型提供依据。四是调查贫困村镇现有的资源和现有的产业结构, 具体来讲就是要了解贫困村镇地区有没有资源、有什么样的资源、有没有可开发或者待开发的资源、是否有需要保护的历史资源等;产业结构上是以小麦、玉米、洋芋等农作物种植为主, 还是以烟叶、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的种植为主, 以及该区域的手工业和乡镇企业等情况。这些信息的了解和掌握, 都将为贫困村镇建设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2 向村民普及现代市场经济知识和规划建设的法律法规

贫困村镇的村民素质偏低, 注重眼前利益, 无可持续发展意识。许多村干部、村民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 甚至连基本的规划概念都没有。而新农村建设要求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切实加强3级培训, 使村民对有关的市场经济和法律法规知识有相当的了解, 将有利于村镇规划建设的执行和管理。向村民普及现代市场经济知识和建设规划知识的途径:一是上级规划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抽调聘请有关专业人员组成知识推广小组, 组织加强对村镇市场经济和建设规划的学习研究, 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消化。二是地方建设工作办公室牵头, 由聘请的专家授课答疑解惑, 开展村镇领导干部市场经济和法律法规专题培训, 使村镇干部首先在思想观念上有转变。三是以镇村干部为主, 对所辖的村民进行全面的知识宣讲, 通过组织学习班、挂横幅、贴标语、做板报、发传单、播放电视片、组织收看电视节目多种方式, 广泛宣传, 深入发动, 全面提高村民们的意识和观念, 使贫困村镇从旧传统和旧习俗中解放出来,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3]。

3 将生态环境建设的理念始终贯穿于贫困村镇建设规划的全过程

国家环保总局公布, 我国环境污染正在转型, 工业污染比重下降, 农业污染日益突出。农药、化肥、农膜不科学地使用, 导致部分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加剧, 乡镇工业污染有抬头趋势, 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 大量畜禽粪便加剧了环境污染。因此, 在贫困村镇规划过程中, 必须树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理念。一是在建设规划前把控制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改善农村环境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保护农村饮用水源, 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地, 确保水源地的水质基本达到标准。三是积极探索防治农药、化肥、农膜污染的有效途径, 促进农用化学品的合理使用[4]。有条件的地区加强农药和化肥使用的环境安全监督管理, 在重点区域组织农药残留指标和化肥流失状况的监测, 切实抓好监督落实。四是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节水农业, 努力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五是以合理的规划技术和手段, 控制规模化禽畜污染。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 推广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5]。

4 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规划的指导思想: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落实《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 着力改善农村环境, 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贫困村镇规划建设的指导原则:统一规划, 科学布局, 因地制宜的原则;节约用地, 保护耕地的原则;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不搞千篇一律、千村一面的规划设计, 要突出地方特色、民族特色, 打造具有浓郁文化氛围新型现代的精品工程。三是注意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 通过抓立法、抓规划、抓标准、抓监督考核, 积极将规划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计划, 不断推进贫困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有刚, 孙晗.贫困地区村镇建设规划的创新模式探析[J].中国青年科技, 2007 (11) :27-30.

[2]陈方蓬, 叶国松.我国当前村镇建设规划的意见以及思路[J].价值工程, 2010 (21) :193.

[3]陈晓敏.论加强村镇建设规划与管理[J].科技资讯, 2008 (36) :216.

[4]王黎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村镇建设规划现状及对策[J].中国建设信息, 2008 (21) :52-53.

村镇贫困情况调研报告 第4篇

关键词 沙眼 屈光性眼病 贫困地区

2005年7~9月我们至内蒙古翁牛特旗贫困地区进行义诊及技术支援,予当地群众以诊治工作。现将此地区眼科诊治情况进行总结及分析。

资料与方法

在3个月的义诊期间,共诊治病人660人次,外眼病占57%,内眼病占39%,其他占4%,外眼病主要为沙眼,占外眼病总数的27.6%,屈光不正、斜视、弱视等屈光性眼病占30%,详见下表。

讨 论

沙眼在解放前是我国首要的致盲眼病,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常识的普及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其发病率大大降低,在城市地区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它已不是困扰眼科医生的主要病症了。但是下乡义诊期间,我们看到的病人与我们以往的工作临床所见完全不同。在贫困地区沙眼仍是主要的眼病,占外眼病的27.6%,令人触目惊心,且沙眼症状重,青少年偏多,且多因屈光不正来就诊,单因沙眼来就诊的病人不多,可见其对沙眼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检查见上睑为铺路石样满布乳头,角膜血管翳明显,其中14例已合并角膜炎,老年人因沙眼并发症来就诊的为17例,严重的瘢痕性睑内翻致角膜炎,角膜雾状混浊,后段视不清晰,视力下降至0.1以下,经手术矫正睑内翻,治疗角膜炎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痛苦虽然减轻,但视力均已遭到严重不可逆损害,令人痛心。还有1例沙眼病人,女,68岁,因沙眼致角膜炎,睑球粘连,已致一眼失明,另眼视力存手动/眼前,眼睑已增生,爬行,由颞侧越过瞳孔至鼻侧瞳孔缘,未侵及的角膜雾状混浊虽经睑球分离手术,视力仍未提高,此病人是我们这一年龄段的医生行医期间实难见到的病例。

我们义诊的医院为中蒙医院,主要面向广大的农牧区病人,病人就诊路途远,知识文化水平相对低,许多蒙族同胞就诊,不会说汉话,需蒙医医生为我们翻译,且其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故病一拖再拖,贻误了治疗时机,为治疗造成了极大难度,致使视力不可避免的损失.

屈光不正、斜视、弱视等屈光性眼病在我们义诊期间显得异常突出,因此类问题来就诊的病人为2~18岁的患者,经检查多数患者还患有沙眼或结膜炎.

屈光不正:就诊平均年龄较城市平均就诊年龄大,近视度数相对较低,但此类患者群中存在11.7%的弱视患者,10例中仅有2例曾就诊并给予屈光矫正,其余患者没进行过任何诊治,因远视或近视未予矫正导致弱视,由此造成了无法挽回的视功能损失,令人痛心。因验光配镜的不规范,不科学致使配戴眼镜的患者配镜后出现眼痛、头痛等症状,且绝大多数患者并不知原因何在,当我们给予科学的验光,配戴合适的眼镜后,由此引起的困扰患者许久的症状得以消除。当我们接受他们深深的感激之情时,我们也深切体会到基层医院,农牧区的广大农牧民因就医环境的恶劣造成的痛苦。

斜视患者从2~18岁不同年龄均有,此类病人基本上没有得到正规的治疗,这里的眼科医生这方面的知识非常匮乏,有50%以上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弱视,多数患者已错过了治疗时机,手术仅能改善外观,不能达到改善视功能的目的,因经济原因,40%患者仅仅看过病后,不接受下一步的治疗.在我国儿童弱视的患病率约为2.8%[1],此地区人口约为49万人,弱视的患病人数是相当可观的,从我们义诊的情况看,多数病人不了解,不认识此病,更谈不上积极的治疗了,广大的农牧区儿童正在受着此类眼病的侵害。

在夏秋季城市地区的外眼病主要为过敏性结膜炎,患病率正在逐年增高,而我们义诊的地区为纯农牧区,无污染,空气洁净,故出现了极低的过敏性结膜炎发病率,说明过敏性疾病与空气污染有较密切的关系。这也与目前的观点相一致。

因此地区为国贫县,医疗队定期会来这里进行白内障的治疗,故白内障病人就诊率较低,因经济问题,病人多在等待低费用的白内障手术,这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为了实现2020人人享有看得见的权利,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降低白内障的手术费用是极其重要的[2]

此地区虽为内蒙古东部地区,但紧临东北,饮食接近,喜食较咸食物,故高血压发病率高,由此引起的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病人较多,但多数病人并不知道高血压还可引起眼部病变,致视力下降,没有就诊意识。

结论:①在基层,沙眼仍是主要的外眼病,还需积极防治。②屈光不正、斜弱视等屈光性眼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急需引起眼科医生的高度重视,还需相关部门的协助及宣传,配合。③防盲治盲工作任重而道远,白内障仍是主要致盲眼病,需积极治疗。④改变饮食习惯,少盐,控制血压,宣传相关的医疗卫生知识,才可控制相关的眼病的发病率。⑤环境污染程度与过敏性眼病有关,似呈正相关。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951.

村镇银行关于理财、同业情况报告 第5篇

情况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银监局的《关于调查理财业务、同业业务情况的通知》,我行特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工作,我行于*年*月*日正式挂牌成立,由***商业银行主发起。由于成立时间较短,目前我行暂未开展任何理财产品相关的业务,同业业务方面品种也比较单一,只发展了同业存款一项基本业务。下面就同业业务情况报告如下:

组织管理架构情况:设立同业业务的专业化管理部门,即事业部(由财务会计部兼任)。在纵向关系上,按照“统一管理,领导审批”的原则,处理银行高层领导与事业部之间的关系。在横向关系方面,以利润为支柱,与营销部并驾齐驱,实行相对独产核算。

内部分工情况:本行财务会计部负责资金业务的日常管理运作和资金汇划审批,清算中心负责资金的清算,风险管理部负责资金业务的风险督导。

制度建设情况:开业后及时制订了各项同业存款的规章制度,比如有《资金计划管理办法》、《资金业务管理办法》、《清算资金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可操作的制度。

系统建设情况:三层次的机构设置:事务部管理机构(前台)、风险管理机构(中台)、支持服务机构(后台)。

内部管理情况:本行对资金业务实行总行集中统一管理,辖内各营业机构未经总行许可不得对外从事此类业务。

存放同业运营流程:财务会计部根据资金盈余情况,向经营管理层提出存放同业建议,与其他金融机构达成初步意向后,填制资金业务审批单,按权限管理规定逐级审批。根据审批意见,经办人员提供相关资料,由有权人与其他金融机构签订同业存款协议(合同),并填制资金划拨单据,报财务会计部按权限管理规定逐级审批。清算中心人员根据资金业务审批单、资金划拨单据办理资金划拨手续。定期存放到期日,清算中心人员查看资金到账情况,收到款项后应及时通知财务会计部。

目前本行只开展了同开存款业务。根据我行规定存放同业的对象限于大型银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政策性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主发起行等,并以大型银行为主。因此目前我行主要存放于中信银行、工商银行。截止2013年12月底,我行存放同业*万元。未涉及外汇、拆借、债券市场等其他任何业务。由于本行今年新开业且资金业务统一由总行财务会计部管理,未存在多个部门或分支机构单独立户的情况。

设立专营机构管理同业业务必是大势所趋,同业业务模式总行应集中管理同业错配,对分行严格授权,在同业模式中分行不能错配,这便于总行掌握整体的缺口情况。

同业业务改革发展的方向将是未来银行分支机构或不能从事理财产品的设计和同业业务,分支机构只负责产品销售,不能

开发产品。将理财和同业业务的权限上收,并要求其回归本质。

村镇贫困情况调研报告 第6篇

市政府:

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后,行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对辖区内所有企业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检查,同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庆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化工类企业:除海阳洲际、鸿源海藻外(两企业暂停产),其余七家危化物品管理规范,制度健全,相关人员都持证上岗。并按要求全部安排自查,自查表报镇安监办。

二、毛衫针织类:郁展织衣:电工无证、消防无灭火器、锅炉工有证限期节前整改。其他5家企业电工都能持证上岗,都有灭火器。

三、机械加工类企业:恒能电气、锦帆铸造,各类规章制度齐全,工人能够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四、加油站、液化气站类:幸福加油站、行五液化气站、程显春加油站,证照齐全。供销社加油站、杜格液化气站、赵疃加油站证照不全,已勒令停业整改。

五、食品冷藏加工类企业:利康、绿雪,电工有证、化验室制度齐全、药品管理规范,有主管部门的液态氨管理检验合格证。

胶东水产品批发市场冷藏厂存在隐患较多:液态氨管理混乱,压力罐部分陈旧,存在安全隐患。

六、木制加工类企业虽然都有灭火器,但仍存在消防隐患。

七、建筑企业证照齐全,但部分工人安全意识较淡薄,不按规定戴安全帽,当场整改。要求建设项目按安全生产“三同时”审查验收。

八、非煤矿山类:榆林徐东采石场,证照齐全,但安全生产许可证于2008年9月21日到期,个体经营执照2009年7月7日到期,采矿许可证于2006年6月到期,爆破证、炸药使用证、安全运输证在公安局。

北廒子砖厂矿产开采证过期;东山程林广、卧龙邵元松、榆林徐希文、田村孙纯合、鹏化李超亮、英武店李树进的采石场证照不全,有的甚至什么证也没有,存在重大隐患。小滩村南青威高速公路北的采石场,由于多人开采,人员复杂,而且紧邻高速公路存在严重隐患,急需整治。对上述无证经营者已勒令停产,待证照齐全后再经营,否则将交有关部门严肃处理。

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镇政府将随时配合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检查处理。

村镇贫困情况调研报告 第7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总体目标,结合“民情联系服务月”和“弘扬勤诚精神 凝聚发展合力 共建“高原生态文明县,”主题活动,我镇村股工作人员组成调研组,通过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对村镇建设工作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镇建设工作情况

(一)村镇规划立足于高起点。

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是建设和管理城镇的基础依据,推进城市化必须高度重视规划。我们实际现状,以十二五建设为契机,准确定位,适度超前,按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优化型的要求,把握好村镇布局的科学性、功能的合理性、交通的便捷性、环境的生态性、居住的适宜性、建筑的地域性、文化的传承性七个关键环节,计划完成集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完善各村村庄布点规划。

(二)工程建设立足于高质量。近年来,我办根据村镇建设发展需要,积极协调,规范操作,齐心协力,抓紧实施了一批工程建设项目,推动了城市化建设进程。一是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建设。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完成改造污水管线29.86公里。二是加快城中村改造建设。三是加快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滨河路、嘉园路、乐民路5公里道路硬化工作。四是协助做好重点工程建设。

(三)集镇管理立足于高要求。镇容镇貌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整体形象,我们坚持把集镇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洁化、秩化、美化、亮化”四化为标准,扎实开展管理工作。一是进一步整治集镇内的停车秩序,充分发挥公用停车场的职能,对集镇主要道路实行划线停车,严格要求在停车线内“同向停车,线内停放,专人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解决,确保街路有序。二是整治商品占道经营,我们通过上门工作、书面通知,并请工商、公安、城管等协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对个别违规店主进行批评教育的同时,强制处置了一批占道经营的商品。三是通过突击行动与长效管理结合,我们会同社区,对经营户进一步明确门前三包(停车、卫生、绿化)内容,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集镇主要道路保持了整洁。

(四)土地管理立足于高标准。我们严格按照要求,加强了对土地的管理,落实了责任制,积极有效地按照上级部署开展土地执法大检查、宅基地复耕等活动,土地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加强农民建房的管理。结合本镇实际,通过落实规划放样,跟踪监督,竣工验收等步骤,有效地杜绝了违规建筑的出现。二是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新途径,引导村民集聚式生活。通过对村庄建设用地进行充分整合利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征地、统一拆迁、合理布局、综合开发、分步实施、配套建设的集中统一建设方式,使得资源得到进一步集约,安置区配套更加完善。同时坚决执行一户一宅、拆旧建新的政策,鼓励农户间调

剂房屋。有条件的地方整体搬迁,积极争取土地复垦项目和城镇土地增加、集体用地建设项目,实现占补平衡。

二、村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县镇集镇规模偏小,发展速度较缓慢。

(二)农民建房虽然已严格控制,做到违章建筑新建一处拆除一处,但农户仍存有侥幸心理,违章搭建现象仍然较多。

三、下阶段工作思路与问题解决方法

在下阶段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全县村镇的中心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深入推进村镇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工作,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抓好村庄整治,村镇生活生产污水截污纳管建设,引导村镇集聚集约发展,改善村镇人居环境。

(一)科学定位,高点规划,全面拓宽镇村发展空间。以总体规划为前提,紧紧抓住规划龙头,按照准确定位、合理布局、集约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完善党湾建筑创意工业园区规划,同时抓好村庄布点及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使得镇村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

(二)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不断提高城镇建设水平。一是要加快集镇生态环境的改善,继续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力争集镇内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全部纳入污水处理管网。二是要加快推进重点工程的开展,使集镇空间规模进一步扩大,改变集镇规模小的现状。三是要打造一块功能健全、环境靓丽、品位高雅、内涵

丰富的现代化农村样板区域和一条畅、洁、绿、美、安的样板道路,以此来进一步带动村庄整治建设,提升党湾的整体形象。四是要加快路面亮灯景观等的配套改造工程的建设,使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

村镇贫困情况调研报告 第8篇

【摘 要】广西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情况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农村就业条件不优越、地方和高校宣传不到位、父母观念陈旧、个人就业定位不准等因素,很多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不愿返乡就业。对此,应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国家、基层政府、高校、家庭及大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努力,让更多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

【关键词】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 反哺 农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11-04

要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人才资源的引进比物质资源的投入更加重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急需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然而高校毕业生出于种种考虑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就业,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对于回到农村就业更是望而却步。众多毕业生待业在家,农村基层求才若渴,于是就出现了“有业不就、无业可就”的现象。透视当前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出现的障碍性因素,我们可以发现,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难涉及方方面面,既有社会、家庭、学校的因素,又有个人因素,既有经济上的困难,又有心理上的困扰,既有传统观念的影响,又有自身综合素质的制约。本研究希望通过此次调查,描述当前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的现实状况,大学生对反哺农村的看法及态度,展示当前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的工作成绩和差距,为国家、农村、高校和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个人认识到反哺农村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想方设法为他们反哺农村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帮助他们积极投入农村建设提供信息支持。

一、研究方法

(一)查阅资料

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和相关书籍,了解高校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的现状及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的各项优惠政策,为本次调查提供方向。

(二)发放问卷

通过网络派发问卷与实地发放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使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涉及面更广,调查结果更具普遍性。通过问卷测量了解高校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现状,找出影响大学生反哺农村的主要原因。

(三)访谈实录

调研队伍深入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枯隆村岑吞屯、岜乙屯、板饮屯,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木山乡厂圩村和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街道的忠良村,南宁市邕宁区新江镇那蒙坡示范村和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柳杨村与村里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进行访谈,更直接地了解对大学生反哺农村的看法和态度,为鼓励更多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提供思路和可供借鉴的对策。

二、研究设计与操作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是指在农村地区出生、成长,具有农村户口,由于家庭贫困,在考入各类大学后受到不同程度的资助,如办理过生源地贷款、助学贷款,获得过国家或地区学费减免、各类奖助学金、高校勤工助学岗位等的大学生。

(二)样本特征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医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等五所院校中的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作为被试对象,所取样本绝大部分来自于广西各地市生源的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63份,有效回收率为90.75%。

三、研究结果分析

高校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难现象的产生,既有社会、农村、高校、家庭的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就业意愿特点及成因

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毕业后愿意回农村或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为22.59%,而愿意去沿海开放地区和发达城市的比例高达77.41%。如图1所示。

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选择去沿海开放地区和发达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就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机会,而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希望改变家庭命运、工资待遇丰厚和户籍、职称晋升、社会保障等制度更完善都是大学生选择离开农村的其他重要因素。如图2所示。

在众多的行业中,最不受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待见的要数民营企业了。而薪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较高的政府公务员、外资企业、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则受到普遍青睐,成为大学生最理想的职业。如图3所示。

与沿海城市和发达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就业岗位少、工作岗位不稳定、户籍、职称晋升、社会保障等制度不完善、工作环境恶劣,因此更多从农村出来的贫困大学生不愿意返乡就业。如图4所示。

(二)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情况

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表示不了解也不关注家乡经济发展以及就业需求现状。调查数据显示,在“您对家乡经济发展、就业需求等情况了解吗?”问题上,34.99%的大学生认为“了解”,57.02%的大学生表示“不了解”,还有7.99%的大学生表示“不关注”。如图5所示。

农村籍贫困大学生对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普遍不关注。在问到“您对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了解吗?”问题上,89.53%的大学生表示“不太了解”、“不了解”或“不关注”。如图6所示。

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普遍认为家乡的政府对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宣传的力度不够。在问到“您家乡的政府对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宣传的力度如何?”问题时,45.45%的学生认为“宣传不及时,不全面”,19.83%的学生对此并不关注。如图7所示。

高校在针对农村贫困大学生这一群体展开的职业生涯规划较少。在问到“高校单独为农村贫困大学生组织过职业生涯规划吗?”问题上,50.69%的大学生表示“偶尔有”,36.09%的大学生表示“从来没有”。如图8所示。

农村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到的针对他们这部分群体的感恩教育较少。在问到“高校为农村贫困大学生开展过感恩教育吗?”问题上,60.6%的大学生表示“偶尔”开展,而13.5%的大学生则表示“从来没有”开展过。如图9所示。

调查数据显示,在问到“高校开展过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宣传吗?”问题时,60.88%的大学生表示“偶尔”开展过,21.49%的大学生表示“从来没有”开展过。相信每个高校都应该开展过此类政策宣传,部分表示从来没有开展过类似宣传的大学生应该是对学校的宣传工作关注不够,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宣传的效果并不乐观。如图10所示。

(三)回乡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父母的意愿对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就业意愿影响较大。在问及“您的父母希望您毕业后回老家就业吗?”问题时,仅有14.05%的大学生表示父母不希望他们毕业返乡,但是有55.92%的大学生表示父母没有明确要求。如图11所示。

接下来的数据调查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父母的意愿对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影响较大。在问到“父母是否从小教育您好好学习,考上大学,离开农村,出人头地?”时,48.48%的大学生表示“时常是”,38.29%表示“偶尔是”。如图12所示。

在问到“父母的意愿会影响你的就业去向吗?”问题上,60.33%的大学生表示“有部分影响”,17.36%的大学生表示“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如图13所示。

在问及“您毕业后更愿意前往哪个地区就业”问题上,我们欣喜地看到有22.59%的大学生选择回到农村或西部地区(如图1所示),且他们选择回到农村基层就业的原因主要有“服务农村、建设农村”和“有很多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如图14所示。

四、原因与结论

(一)国家对大学生在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不足

从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就业意愿来看,绝大部分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或发达城市,而不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这主要是因为,经济比较发达往往意味着就业机会多,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解放,各项制度比较规范,职业发展潜力大。”在农村大学生看来,农村发展现状的就业吸引力仍然不足,国家对农村发展的政策倾斜和配套措施尚不够完善。国家只有营造更加适合大学生在农村发展的政策环境才能不断提高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积极性。

(二)农村政府与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及其家庭缺乏联动

国家虽然对农村有详实的政策支持,广西新农村建设也有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相关部门、新闻媒体等也做了大量的宣传,但大学生对此仍知之甚少。这也反映了农村基层对这些政策的宣传还不全面。农村基层往往以大学生常年在校无法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为由,将国家政策宣传的工作完全推给高校。农村基层如果能与大学生家庭建立联动机制,及时、全面地向大学生家庭宣传中央农村政策和大学生基层就业优惠政策,便能有效转变农村家庭的传统观念,进而有助于解放众多大学生及其父母的择业思想。

(三)高校对中央农村政策和大学生基层就业优惠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大学生常年在学校学习和生活,对于各项政策关注程度不够、了解不到位等的主要原因还在于高校对政策宣传不全面、不深入,对农村籍受资助大学生的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目前高校的教育定位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但在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和日常教育中都带有明显的城市特征,还是在为城市的人才培养服务,对非农专业的高校而言更是如此。”高校的普遍做法往往只在固定的时间段,如仅在每年的资助活动月对受资助的贫困大学生进行诚信、感恩等教育,只是在每年的毕业季例行公事般对应届毕业生进行“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优惠政策的宣传,宣传教育工作缺乏系统化、常态化。对于农村政策和建设等问题,如果没有高校和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少会自发主动地去了解、关注。

(四)家长的观念对子女的就业去向选择有较大的影响

中国素有“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尤其在农村这样的观念更是根深蒂固。一个农村大学生往往承载着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的期望。在农村基层调研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对于大学生就业去向的问题上,父母嘴上往往都会说随子女的意愿,但是内心上还是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回到农村,总是希望子女能找到一份体面而稳定的工作,光耀门楣,不少父母甚至认为上了大学还回到农村是件很丢脸的事。如果农村籍贫困家庭能够理解和支持子女大学毕业后返乡就业,那么将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建立返乡就业的信心。

(五)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就业目标定位存在偏差,择业期望值偏高

不少农村籍贫困毕业生将就业目标定位在地理位置优越的大城市,薪水较高的外资、合资企业和待遇、福利、社会地位较高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但是这些行业每年的职位供给十分有限,竞争必然激烈,往往是一家欢乐九家愁,而大多数贫困生即使在城市就业竞争中失利,也很少有主动回到农村、服务家乡、奉献基层的心理,他们总感觉如果在城市找不到工作而回乡就业就有失颜面。”面对目前社会新增就业岗位远远低于求职人员的巨大缺口,农村籍贫困大学生如果能够主动转变就业观念,而且谁能更早转变,谁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尽管大部分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毕业后希望离开农村,但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村建设的投入以及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还是很振奋人心的。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凡是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新农村建设已见成效的农村家庭和大学生普遍表示毕业后愿意回到家乡参与建设。同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两成的大学生对反哺农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肯定的态度(见图1)。他们亲身感受到家乡巨大的变化,对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也比较了解,愿意回到农村,服务农村,建设家园。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通过中央、基层政府、高校、家庭多措并举,大学生自身调整就业观念,就能够引导更多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回乡就业,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西奥多·W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邵雅利.农村籍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以福建为例[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2(4)

[3]王昌松.高校贫困生工作(上)[M].济南:泰山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广西高校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的现状与对策研究”(2014ZZ006)

【作者简介】赖远妮(1982— ),女,广西桂林人,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现实问题;孙宝会(1983— ),男,广西桂林人,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村镇贫困情况调研报告 第9篇

根据我镇“143发展战略”大调研的精神,现将我镇蚕桑产业发展情况作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镇蚕桑业的基本情况

下村镇有33个村委会,耕地统计面积30380亩。全镇现有桑园面积1540亩,涉及14个村。200亩以上的村有上村、上寺头2个村,100亩以上的村有大南庄、窑头、关山、瓮山、师庄、东庄、杨庄7个村,50亩以下的村有万里、安楼、中村、朱家窑、张庄5个村。全镇现有养蚕大棚30栋,其中上寺头10栋,上村20栋,上村村活动大棚3栋,小蚕共育棚3栋。全镇在2010年初步统计春蚕、夏蚕、秋蚕三次养蚕286张,其中上寺头170张、上村113张、杨庄25张、大南庄15张、师庄5张、窑头2张。产茧以每张100斤,每斤17元来计算,可实现产茧28600斤,产值48.62万元。

二、我镇蚕桑业存在的问题

我镇的蚕桑生产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桑园面积不实,给蚕桑经济声誉及决策造成了影响。2010年底,全镇桑园统计面积为1540亩,而仅有产茧28600斤、产值48.62万元,平均每亩产茧18.5斤,亩产值315元,如此低的产茧量及产值,让不明真相的人看了,哪还愿意栽桑养蚕。全镇实际投产桑园大

约只有520亩,实际亩产值达935元,象上寺头和上村的亩产值可能还要高。

2、由于我镇蚕桑生产涉及点多、面广,少数蚕农仍然对蚕桑产业的发展认识不足,重栽轻管,施肥不足,导致桑树长势差,亩桑经济效益不高。

3、各级政府对蚕桑生产发展上给予了栽树建棚、购买蚕具蚕种等不同方面的补贴,但群众的积极性就是没有调动起来,养蚕劳动强度大,占地面积多,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发展力量上难以强劲起来。

4、受打工经济影响,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养蚕劳动力结构偏老;小蚕饲育技术提高不快,致使小蚕发育不良;农用物资、(化肥、蚕药具)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农户对桑园投入不足,部分桑园管理长势差不能养蚕,没有效益,出现放弃管理,少数群众缺乏市场风险意识,茧价稍有波动,就丧失发展蚕桑产业的信心,甚至发生毁桑现象。

5、农技站人员对栽桑养蚕技术知识缺乏,导致没有能力到村组指导农户养蚕。还有就是有的桑树是村委集体栽的,导致村委栽上桑了,但产权不明无人去管树养蚕。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积极引导蚕农切实改变粗放经营管理模式,逐步消除“重栽植,轻管理”的现象。依据不同桑园类型特点,落实好桑树养型保护和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实现桑园标准化管理,加强桑园管理,遏制桑园荒芜,确保栽桑必管桑、必养蚕。

2、加大科技措施推广力度,加强蚕桑科技人员力量,进一步健全蚕桑生产服务体系。一是要加强科技人员力量,建立健全一支蚕桑科技队伍,做到镇有蚕桑专干,村有蚕桑辅导员,组有蚕桑联络员,户有蚕桑科技示范户,在给予资金扶持的前提下,成立镇蚕桑协会,根据农时季节,进行技术经验交流,逐步使之层层衔接,形成事事有人抓的良好氛围,并且做到每个蚕桑重点村,必须确保有1至2名蚕桑科技人员,负责对蚕农栽桑养蚕的技术培训和新科技的推广使用;二是要制定科技培训方案,采取参观学习,现场指导,举办科技培训班等多种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培训,引导农户掌握规范移栽,桑园管理,蚕室建设等技术要领;三是在扩大新植桑园面积的同时,要克服重栽轻管的现象,要采取科技示范带动一片,精心管理巩固一片,宣传发动发展一片,改造提升一片等措施,栽、管、养措施并重,保证蚕桑种植从量到质的全面提升;四是要加大小蚕共育力度,推广使用纸板方格簇、省力化蚕台、塑料大棚养蚕等科技措施的推广力度。

3、统筹兼顾,合理布局。要按照“统一规划,择优布局,连片发展,分户经营”的要求,正确处理粮、桑争地的矛盾,凡列入发展蚕桑的重点村组,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他农作物种植布局要在不影响蚕桑产业发展的前提下安排。搞好土地合理流转,促进蚕桑生产规模经营。一是有的栽桑户栽了桑,不养蚕,则动员这些农户将栽桑的地块承包给愿意养蚕的农户,从而扩大饲养量,实现应养尽养。二是蚕桑生产适宜连片发展,但在连片范围内,有的农户不愿栽桑,有的不具备养蚕条件,则可动员农户将土地承包给别人经营,使之新栽桑地块

连片发展。三是动员养蚕大户承包土地大面积发展。这样即便于技术指导,又可以减少蚕儿中毒的发生。

4、抓好蚕桑专业组重点户的发展,引领好蚕桑生产工作。蚕桑生产是下村镇农民经济增收的新亮点,但大多数农户并未尝到甜头,为此要有选择地选一些有基础的栽桑小组及养蚕农户,从资金上给予扶持,从政策给予倾斜,从技术上给予帮助,使他们的养蚕年收入达到15000元以上,从而树立一些栽桑养蚕的典型,在我镇电视台大力宣传他们,用他们的经济效益来说服群众,促进全镇蚕桑生产发展。

下村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贫困老人情况调研报告 第10篇

最近,我们采取问卷和进村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区的贫困老人进行了全面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贫困老人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的对象是区城乡60岁以上老年人在实行低保后(城市每人每月220元,农村每人每年600元)生活仍然较困难的老年人及与人均收入(区2001年农村人均收入为4550元、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736元)比较相对困难的老年人。

区现有总人口38.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万,农村人口17.7万人。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52206人,约占总人口数的13.5%;其中城镇老年人占8%,农村老年人占20%。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7799人,占总人口数的2%,占老年人总数的14.9%。

通过调查,全区有贫困老人1286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2.4%。具体情况为:城镇64人,其中男21人,女43人;60—69岁19人,70—79岁31人,80岁以上14人。农村1222人,其中男747人,女475人,60—69岁491人,70—79岁358人,80以上373人。从调查数字看,农村贫困老人比例远远大于城镇贫困老人,约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3.4%;而城镇贫困老人则占城镇老年人总数的千分之三点八。在城镇,贫困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在农村,贫困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而且80岁以上高龄贫困老人所占比例接近三分之一。

贫困老人目前生活来源:一是子女供给,城镇占39%,农村占40%。二是个人及配偶有收入,城镇占28%,农村占15%。三是最低生活保障金,城镇占22%,农村占10%。四是农村五保供养,占13%。五是亲属帮助,城镇占3%,农村占5%。六是其他生活来源,城镇占8%,农村占17%。

贫困老人当前需要解决的困难:一是医疗,城镇占75%,农村占24%;二是生活照料,城镇占11%,农村占34%;三是温饱,城镇占9%,农村占25%;四是住房,城镇只有一户,农村有5户;五是其他困难,城镇2户,农村占16%。从老年人贫困程度看,长期困难的老年人城镇占86%,农村占84%;暂时困难的老年人城镇占14%,农村占16%。

二、贫困老人致贫原因

从调查的情况看,贫困老人的致贫原因多种多样,不尽相同。

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无劳动能力或无退休金,无赡养人。城镇11人,占城镇贫困老年人的17%;农村504人,占农村贫困老年人的41%。这部分人多数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绝大多数丧失劳动能力,无固定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如泊于镇小林格村林治玉老汉,今年71岁,老伴徐承娥66岁,儿媳多年前离婚回东北老家,儿子林乐强去年因肝癌死亡,留下18岁孙子林治文,老俩口无力供养正在上高二的孙子,全靠社会捐助和学校减免念书,老人主要靠种点口粮地和养3只奶羊维持生计,生活颇为艰难。办事处老人,今年67岁,孤寡一人,无生活来源。办事处给其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金,但由于本人没有住房,租住别人一间小平房,每月租金90元,现只能靠每月130元钱生活,十分困难。

2、赡养人无力赡养。城镇21人,占城镇贫困老人的33%;农村232人,占城镇贫困老人的19%。这部分老年人多数由于自身年迈,无劳动能力或退休金,而其法定赡养人或患病残疾,或失业下岗,或年幼不能自理,导致老人生活贫困。如初村镇朱家寨村李永太,今年83岁,儿子63岁,父和子都是老年人,父子两辈都需孙子女赡养,而孙子女还要抚养未成年子女上学,确实无力赡养老人。再如羊亭镇孙家滩村王兆华老人,年老多病,三个子女生活都不富裕,儿子是肢体残疾人,儿媳无工作,小女儿是智力残疾,唯一健全的大女儿离婚后带着孩子,勉强维持生活,无力赡养母亲。

3、因并残致贫。城镇16人,占城镇贫困老人的25%;农村341人,占农村贫困老人的28%。这部分老年人的家境十分相似,大多数患病贫困老人所患疾病多为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许多老年人长期患病或致残不能自理,即无力支付医疗费用,又拖累家庭。如羊亭镇北观村谷祖模,今年65岁,妻子患有严重心脏病,常年吃药,最近做了个大手术。两个儿子,大儿子无职业,妻子在煤气公司,月收入400元,小孩5岁上幼儿园,小儿子在企业干临时工,月收入300元,妻子无职业,而且面临生产。两个儿子均无力赡养父母。全家为治病举债3万多元,生活非常拮据。

4、赡养人不愿赡养。城镇只有1人,农村11人,占农村贫困老人的0.9%。法定赡养人不愿赡养老人,多数原因是由于两代人之间家务矛盾造成隔核,也有的是子女之间相互攀比,只有极个别属于遗弃性质,但影响很坏。如张村镇皂西台村李真芝老人,今年80多岁,儿子在南方打工,多年不回家,也不给赡养费,儿媳和孙女不养老人,全靠村里给一点补助勉强维持生活。再如羊亭镇北上夼村王本财,今年89岁,初婚时无子女,再婚时后妻带了两个女儿,当时大女儿已过18岁,王本财供小女儿读书、结婚。妻子去世多年两个女儿结婚后都不回家看望老人,多年无联系,王本财老人全靠村里救济生活十分贫困。

另外,贫困老人中还有许多致贫原因,比如突然灾害负债,抚养孙辈等等。在城镇,有9名老年人因提早退休、退职,所领退休金很少,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这部分人均占城镇贫困老人的14%;其他致贫原因6人,均占城镇贫困老人的0.9%。在农村由于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致贫13人,约占农村贫困老人的1%;其它致贫原因123人,约占农村贫困老人的10%左右。

三、对策及建议

农村贫困老人是老年人这个弱势群体中尤其脆弱的一部分,维护这些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老有所养,是基层老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我们所调查的区贫困老人的贫困原因,根据基层的呼声和反映,结合我们的工作实践,本着兼顾实际需要和可能实现的原则,就进一步搞好贫困老人救助工作提出如下建议及对策。

1、各级政府应制定救助贫困老人的行动纲领和具体计划。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区、镇、村三级都对贫困老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社会救助,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制、农民退休及集体补贴、农村养老保险和特殊救济等,但这只能使贫困老人维持生计。一旦遇到重大疾病和突发事件,根本无力应付,只有通过各级政府保障和社会力量才能摆脱困境。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和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救助贫困老人不可能由政府全包下来,也包不下来,只能走家庭“政府、集体、个人、社会”相结合的路子。但各级政府必须发挥主导和主渠道作用,将救助贫困老人工作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制定本级政府救助贫困老人的行动纲领和具体计划,责成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从政策上切实减轻农村贫困老人及其家庭的经济和劳务负担,重点解决贫困老人的物质供养和疾病医疗困难,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2、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机制。一是继续实行并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保障标准。从区的情况看,越是经济实力差的地方,处于低保线以下的贫困老人越多。目前,区在农村能够享受低保待遇的老人,只占贫困老人的10%。因此,建议在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要体现对贫困老人的特殊关爱,使更多的贫困老人享受低保待遇,做到应保尽保。二是建立贫困老人专项资金。这是保证顺利实施救助贫困老人工程的物质保证。建议采取由政府每年提供固定数额的垫底金(如按每位老年人每年一元列入财政预算)、从福利彩票收益中按比例提取部分资金和向社会公开募资金的方式筹集救助专项资金的办法解决。

3、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医疗救助制度。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看,许多贫困老人是因病致贫或返贫,草庙子镇因病返贫的老人占到贫困老人的37%。而贫困老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医疗和生活照料两项最为迫切。可以说,建立和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是救助贫困老人的根本性措施。建议:一是要尽快健全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的合作医疗无法保障贫困老人长期需要治疗的老年病和大病,因此我们设想可以采取扩大合作范围的办法——由以村、镇为单位扩大到以市(县)、区为单位,同时加大镇以上财政支持力度,并在建立和实施合作医疗制度中对老年人特别是特困病残老人实施特殊照顾,提高病残贫困老人医疗费的报免比例。二是各级各类医院要落实为对老年人的医疗优待政策,建立对特困老年病人实行特殊优待的制度,实行成本医疗。三是对贫困山区的病残贫困老人开展送医药活动,可以由各级老龄工作机构和卫生部门组织医院和医药行业组成小分队,定期深入到村为贫困老人防病治玻四是从长远看,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卫生保健知识的教育普及,增强老年人的自身保健意识,加强老年医疗研究,提高对老年常见并多发病的防治水平,并积极探索低成本治疗老年病的医疗手段。

4、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扩大五保供养范围。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孤寡老人现已成为社会的一个贫困群体。初村镇有的村有20位孤寡老人,全镇孤寡贫困老人有65人,占贫困老人的38%。虽然目前绝大多数农村“三无”老人已纳入五保供养范围,但约有38%分散供养的老人生活水平不高。草庙子镇金沙岭村有4户五保老人,但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所需1.2万元生活费根本无法到位,这4户五保对象只能靠集体提供的土地免费耕种取得衣食所需。另外,对赡养人和抚养人确无赡养能力和抚养能力的贫困老人,各级都未作为五保对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农村老年人赡养人和抚养人确无赡养能力或抚养能力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担五保供养,由镇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因此,建议:(1)民政部门尽快依据老年法律法规精神修订有关规定、办法,使政策与法律法规相配套,将扩大五保供养范围的法规落到实处。(2)进一步完善五保供养制度,切实落实五保供养费用统筹政策,必要时应提高统筹层次,扩到县(市、区)或市(地)范围来统筹。

5、逐步建立有地区特色的安老、养老安全网。通过在区的调查,我们感到目前我市的养老模式还处于由家庭养老保障向社会养老保障过度的阶段。特别是在农村,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但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实现传统的家庭养老逐步向社会养老的部分转变是一种必然趋势。要保证老年人安度晚年,特别是保证贫困老人基本生活和医疗,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必将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居家养老道路。目前,区广大农村实行的签定家庭《赡养协议书》,以村规民约规范赡养标准,农民退休制度和补贴制度,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和照顾低龄健康老人参加劳动、增强自我养老能力等方式,都有效的保障了老年人老有所养,但还不尽规范,不成体系。因此,建议民政和老龄工作部门,积极倡导新的养老模式,在全市创造形成一个以家庭为核心,社会养老服务为外围,多种养老制度并存的养老体系。逐步建立具有地区特色的家庭保障安全网、社区养老保障安全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政策安全网。

上一篇:学生会宣传工作计划下一篇: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