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合作社经营优势

2024-06-19

发挥合作社经营优势(精选6篇)

发挥合作社经营优势 第1篇

发挥合作社经营优势,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近年来,奇台县始终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逐渐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围绕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不断改革创新,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基地”、“ 党支部+合作社+企业”的组团发展、合作经营模式。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委组织部立足各村资源优势,注重挖掘培养各地特色产业发展,每年确定4-6个发展村集体经济示范村重点进行资金扶持。引导乡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坚持多业并举,兴办村办企业,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一是资源开发型。依托当地资源兴建石材厂、沙石场、红砖厂等,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二是加工增值型。依托当地的产品优势和劳动力资源,实现农副产品加工增值。三是综合服务型。利用地缘优势,兴办商贸、三产等综合服务企业,增加集体收入。四是股份合作型。村集体以资源入股,农户以土地出租和转让等入股的形式,积极吸引外资,实行“村户商”合作经营。全县乡村利用资源优势收入达到520万元。通过资产量化折股到人的方法,使村民变股民,以盘活土地为核心,盘活集体资产。通过村集体土地发包等多种渠道使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00万元。实践证明,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起到了建一个专业合作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农民的作用,它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

发挥合作社经营优势 第2篇

发挥学院科研优势为企业生产经营和技术进步服务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武钢(集团)公司科研管理部门的统一部署下,积极为武钢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人员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了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实力.连续三年被集团公司评为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作 者: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 作者单位:刊 名: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HAN ENGINEERING INSTITUTE年,卷(期):15(4)分类号:F2关键词:

发挥合作社经营优势 第3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究

在当前新课标背景下,小组合作教学和学习模式已被广泛应用, 该种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充分尊重和体现他们的课堂主体地位.

1. 小 组合作优势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实践中可以看到,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给学生们创造更多交流、讨论以及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对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倡导的是学生之间的有效协作,给每一名学生平等表现自己的机会.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除数为小数”教学过程中,“将长度为6米的布剪成1.5米每段,问共可剪几段 ? ”根据题意,可列式:“6÷1.5 = ?”此时,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讨论, 运用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解决该问题. 在进行激烈的讨论之后,老师根据讨论效果,及时抓住学生们的反馈情况. 其中,有的小组采用的是乘除法计算,即4×1.5 = 6,可以得出6÷1.5 = 4. 对于该种算法, 首先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指出该种算法有其不足之处,即当除数、被除数相对比较大时, 则采用乘法就非常的困难, 所以适用范围比较窄. 此时, 又有其他小组提出几种算法, 即换算单位:6米 = 60分米,1.5米 = 15分米,所以60÷15 = 4;根据商不变性质,可以得到公式6÷1.5 = 60÷15 = 4;从小数的意义出发,可以得知6表示的是60个0.1,而1.5则表示的是15个0.1,所以就有60÷15 = 4. 通过以上几种算法 , 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点 ,即将1.5先转化成整数15. 所以,除数是小数时,先将其转化成整数,然后再根据我们学过的除数为整数时的法则对其进行计算,这样就可以使问题迎刃而解.

2.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构建策略

基于以上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构建高效的课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强 化学习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学习基础之上的共创性学习模式,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应当明确合作学习目的,实践中应当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要认清在此过程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比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下册的“统计”知识教学过程中,先提问,后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即调查学生们比较喜欢的花朵颜色, 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对其进行调查和统计,让学生们及时汇报调查结果. 在此过程中, 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生之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不仅可以使学生们能够准确掌握基本统计方法,同时还可以有效获得积极情感,形成价值观.

2.2 及 时 、科学地调控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首先, 应当准确把握小组合作的有利时机.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选择合适的教学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之优势. 比如,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的面积”知识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曲线图形面积方面的知识, 因此直接求出圆面积非常的困难. 此时,数学老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教材将圆分拆成16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份数越多,则圆与长方形的面积越相近;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长方形长、宽和圆的周长、半径,此时学生就很容易推导出圆的面积,即S = πR2.

其次,应当职责到人,加强小组之间的成员交流.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小组通常由4~6人组成,而且组内的成员分工应当明确,并且要指定一名组员对其进行负责和协调, 从而达到小组内成员均能有效掌握学习之内容. 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需进行必要的交流和协作,在此过程中老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交流,敢于和善于交流,从而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通过职责到人,加强小组之间的成员交流,借鉴成功经验,取长补短,从而完成学习目标.

2.3 小组合作过程中应当与自主探究有机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学生应当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虽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并非万金油,还应当与其他学习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 尤其是与自主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合作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基础和保证,离开了自主探究这个前提条件,犹如水上浮萍,因难以落实而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老师不仅要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而且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发挥小组合作的实效. 比如,在“9加几”教学过程中,提出还有几盒饮料问题后, 不要急于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必须让学生个体进行思考, 自主解决这一问题. 当学生举起手急于表达想法时, 再引导他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要求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讨论中相互交流,从而找到了多种解决方法,比如点数法、凑十法以及接数法……

结语

发挥合作优势 共同增收致富 第4篇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做法;成效;问题;思考

化念镇是峨山县最大的热区农业乡镇,有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水热资源,素有“火凤凰”的雅称。全镇辖六个村委会,53个村民小组、2329户、9279人。种植业和养殖业是该镇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支柱。几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特别在养殖方面,每年都投入一定资金扶持重点规模养殖户,为发展养殖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3月成立了峨山县化念镇党宽养殖专业合作社,并于8月在县工商局作了注册登记。合作社成立后,通过充分发挥合作优势,对成员提供养殖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技术,协调、统一购进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的服务,保障了成员的整体利益,促进了共同增收致富。

1.主要做法

1.1坚持民办、民管原则。合作社从起初的5户农户联合起来组建到目前的75户(其中:养猪户46户,鱼鸭混养1000只以上有9户,其它20户),成员覆盖了化念镇内5个村委会16个村民小组,均为当地的养殖户。合作社设立了成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所有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均由召开成员大会选举产生。2008年 4月召开了一次成员大会,7月召开了一次理事会议,年底又召开理事会议全面总结了一年的工作,讨论和通过了下一年的工作草案。根据章程的相关规定,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会议制度等,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各项管理机制 ,从而使合作社的运作逐步转入规范化轨道。体现了民办、民管这一办社原则。

1.2为社员提供优质优价的生产资料。合作社成立前,养殖户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当地仔猪供不应求,每年都需要从本县其他乡镇、江川等地引进大量仔猪来满足养殖的需求;二是当地仔猪,仔鸭,鱼苗等品种差、价格低。

1.3开展养殖和防病治病技术培训服务。为改变成员传统的饲养管理模式,解决饲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逐步推广科学养殖方法,合作社积极与畜牧兽医等有关部门联系、协商,邀请技术人员讲课,为成员传授养殖及防病知识。2008年通过邀请县畜牧局、县科委(科协)、镇兽医站人员讲课,进行了4次共356人次参加的培训。同时,还专门邀请饲料供应商讲课,对饲养管理方面进行了培训,使成员受益匪浅。

1.4拓宽销售市场,协调、组织销售产品。合作社成立后,积极寻找收购商,寻求拓宽产品销售市场,确保成员的产品卖个好价钱,先后组织将鸭蛋、狄高鸭、生猪等销售到昆明,玉溪、新平等地,从而拓宽了销售市场,推动了当地养殖产品价格的逐步上升,让养殖户获得了最大的实惠。

1.5主动寻求有关部门,争取他们对合作社的支持。

2.取得的初步成效

合作社通过一年来的运作,初步发挥出了合作的优势,使农民提高了养殖的积极性,带动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共同增收致富。主要表现在:

2.1提高了农民养殖积极性,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合作社通过协调、统一采购养殖品种、饲料、兽药,协调、统一防疫和销售等业务,极大地方便了成员,再加,当前养殖的市场前景比较看好,供不应求形成卖方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的因素,提高了农民的饲养积极性,一年时间就带动了农户200多户,一定程度地推动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

2.2提高了成员的养殖管理水平。合作社通过邀请县镇畜牧部门科技人员亲自给成员传授科学养殖技术,使100多户成员和部分非成员养殖户不同程度地掌握了科学养殖技术。

2.3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合作社成立后,一方面依靠科技培训,协调统一购进仔畜禽、鱼苗、饲料等生产资料,为成员缩短了养殖时间,提高了成活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一方面积极向外开拓市场,组织销售产品,从降低成本和产品销售两方面上谋求增收。仅从生产资料的购进上就为成员节约了成本18.73万元,其中:购入并销售了每吨低于市场零售价400元的饲料417吨,为成员节约饲养成本16.68万元;引进“江南一号”蛋鸭12000只,每只差价0.5元,节约0.6万元,引进肉鸭8000只,每只差价1.5元,节约1.2万元;引进单性罗非鱼5万尾,每尾差价0.05元,节约0.25万元。同时,采取协调统一销售、成员自销两种形式,共取得了销售收入329.54万元,其中:为社员销售青猪1000头,每头价格按1500元算,取得收入150万元;销售仔猪300头(自产自销),每头价格按350元算,收入10.5万元;出售肉鸭6000只,收入18万元;出售老鸭12000只,收入25.2万;鸭蛋5040件,收入105.84万元;销售罗非鱼等鱼类20吨,收入20万元。

3.存在的问题

3.1有些成员合作意识不强,少数理事的相关合作社法律、政策及经营管理知识水平低,与合作社的管理与发展需要还有一定差距。

3.2对外界农产品市场信息了解还不够,组织成员销售产品数量较少,合作社的组织统一销售产品优势未较好地发挥。

4.几点思考

4.1办好合作社要选准具有发展基础和发展优势的产业或项目作为对象。

4.2办好合作社要有懂经营、善管理的人当理事长,并加强对理事的培训,使他们成为带领农民致富的领头人。 办好合作社,带头人是关健:一是带头人要懂经营。合作社作为农民的一种经济联合体,主要从事的就是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带头人要会充分把握经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既要会核算经营成本、效益,又要会预测市场发展动态;二是带头人要会管理,包括对合作社理事人员和一般成员的管理,合作社实施的各项工作的管理等;三是带头人要有“闯”劲和奉献精神。党宽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几年来,一直搞养殖经营,有较为丰富的养殖和销售经验。理事长家每年仅鱼鸭混养一项就有10多万元的收入,是当地的养殖大户。同时,他还担任村党总支副书记,熟悉党在农村的相关政策,对养殖方面的市场行情比较了解。合作社成立后,他一方面从外边“请”进科学养殖技术和资金;另一方面把当地的养殖产品“带出去”,从而使合作社得以持续发展。

4.3办好合作社要用制度约束行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因此,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结合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基本要求和合作社实际,建立健全包括约束、利益机制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依照规章制度约束理事会、监理会及成员的行为,使合作社和成员之间建立利益上的依存关系,按章程规定对合作社重大事项实行由成员(代表)集体讨论决定,定期公布账目等,来管理合作社的日常经营活动,才能确保合作社正常运作。

发挥合作社经营优势 第5篇

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是推进农村基层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村财集体经济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国家对农村的公益事业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农村社会保障也已开始起步。随着农村各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村级集体经济越发显现出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的看到,目前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农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不相适应,与农民的要求不相吻合,甚至一些村出现了“民富村穷”的景象,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步伐。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理清工作思路、大胆改革创新、建立长效机制,有效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面临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村财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大难题。一是农村生产力水平低,科技投入不足,农民素质低下。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市场经济意识不强。二是农业发展深度和广度不够,村财收入增长缓慢。受传统农业

经营方式束缚,大部分生产经营活动还停留在以种植业为主的“小农业”圈子内,缺乏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几乎没有开展农产品加工,更缺乏精、深、细加工,产品基本上以“原”字号卖出,价格低,不能赚到作为农产品大头的高附加值。三是农村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结构调整严重滞后。农业和传统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粗放低效运行,整体实力弱,导致农村经济不活跃。

(二)农村税费改革后,给村级组织建设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村级收支矛盾突出,村级组织运转困难。由于集体公益事业的资金非常短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级集体公益事业和村级组织在广大群众中的威信,削弱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二是村级债务沉重,村级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很多村集体资产资源的经营权拍卖的拍卖、租赁的租赁,靠盘活资产资源增加村级收入的空间越来越小。三是“一事一议”给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了新课题。目前多数农民议事决策水平不高,缺乏集体观念和长远观念,思想难统一,资金难筹集,使得这些公益事业“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给村级组织为民办事带来了不利影响。四是村干部垫付资金问题亟待解决。村干部往往为了要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垫付的资金难以拿到,现已成为较普遍但又不能得到根本治理的顽症。

二、如何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思路决定出路,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根本问题。

实践证明,发展集体经济再也不能办纯集体性质的企业了,必须探索新的组织形式,采取新的运行机制。把集体经济的发展同订单、合同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订单制、合同制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从“只管种不管收”转变为“种前找市场,种中讲科技,出售凭合同”。

在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时,一家一户的农户经营机制越来越缺乏竞争力,需要由集体经济来组织、协调与牵头,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一方面增强竞争力,一方面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能更好的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挖掘自身优势,采取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为增强集体经济拓宽发展渠道。由于各村地理位臵、外部环境、资源状况、干群思想解放程度等情况不同,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也应该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不搞“一刀切”,不搞一个模式。要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坚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则,引导村干部发展资源性和资产性集体经济。村集体和农民通过资本联合、劳动联合和产品联合等形式,采用领办、入股、出租等方式,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租、出让土

地等措施,把集体经济与个体、私营经济的各自优势融为一体,公私结合,统分结合,逐步探索出一条新路子,一个新途径,在引导农民致富的同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选准项目,统一规划。首先立足当地资源和优势条件,瞄准市场,选择适合家庭经营的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风险小的项目。使农民愿意投资经营,并且在经济上承受得起。然后,本着典型引路、由小到大的原则,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和分期实施方案。例如可以从蔬菜、瓜果的种植、加工、批发和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引导。

(二)统分结合,共同发展。有些项目的前期工作,一家一户办不好、办不了或办起来不合算。村集体就应统一组织,统一开发,实现水、电、路和场地“三通一平”,并配套辅助设施。然后,以农民为投资主体,分户投资,分户经营。

(三)推行“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模式,搭建“双赢平台”。由党支部(村委会)和党员(村委会成员)领办合作社,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并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按照自愿、互助、互利、民主、平等的原则,分别组建专业合作社。可以组建一个,也可以组建多个合作社。农民入社自愿、退社自由。股权设臵既要有现金股,也要有土地使用

权作价入股;既要有个人入股,也要有村集体经济组织投入的开发资金(股金)等作为集体股,形成适应农村多种经济成份发展格局的复合型股权结构。这里我们要认识到一点就是:只有村集体入股了,我们村干部、党员入股了,农民才可能入股,如果村干部、党员没有加入进来,那么合作社就很难组建起来,即使组建起来也只是空架子,形同虚设。各专业合作社必须召开社员代表大会,通过《章程》,选举产生自己的经营管理机构,实行民主管理。最高权力机构是社员代表大会。重大决策由社员参与做出,每个社员包括集体股权代表拥有同样的投票权。村集体因为投入的股份较多,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可以享有附加表决权。理事会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负责日常经营业务。合作社独立核算,并实行财务公开制度,接受社员监督。例如天桃谷种植专业合作社。它的运行模式是:首先是由村党党总支领办创办了合作社,之后由村“两委”组织人员对合作社的1081亩涝洼地进行了综合治理,治理后又通过上级扶持,在合作社的土地上修生产路,挖排涝沟渠,建宾馆,种绿化树实现了对合作社的立体开发。正是由于村集体的参与,合作社的建设才有了规模,而合作社正是靠着村“两委”的帮助争取了近50万元的项目投资,可以说天桃谷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党总支的科学指导,离不开村集体的帮扶。

(四)努力争取与引进或加入合作社、企业,以村集体

入股的形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乡政府的任务主要是思路引导、信息服务、宏观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主要以村集体为主,并投入少量启动资金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以投入的启动资金、场地、房屋等参股;引导农民在经济实体内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通过农民专业社的当年利润和有偿服务来获得收入。

(五)积极招商引资,提高集体收入。

利用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大力对外招商引资。村里可将闲臵的非农建设用地、房屋、山场、水面、村部门面房等承租给招商企业或者合作社等,从中收取一定的租金和服务费等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也可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将村机动地和农户承包地等土地进行大面积整合、规划承租给招商企业,已获得相应的报酬。

(六)对上对外争取,扩大集体收入。

村两委充分紧紧抓住上级各项惠农、支农政策机遇,积极对上争取扶持资金,加快农业基础设施改造步伐,提高集体经济发展能力。一方面通过相关项目渠道争取资金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另一发面也可以通过兴办和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争取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项目扶持资金,促进产业发展,增加集体收入。还可以充分利用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多、路子广的优势,争取物质、资金等,有力

地促进新农村建设。

(七)完善功能,综合服务。

各专业社要从单项服务起步,逐步完善服务功能,向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发展。假如种植药材或特色蔬菜,集体经济组织首先要到大中城市进行市场调查,到企业厂矿签订销售合同。然后,通过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种植。要统一购进良种,统一育苗,然后按照种植计划向农户供苗。生产过程中,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和有关物资服务。收获后集体经济组织要组织车辆为农户代运代销。

(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以服务为宗旨,追求的是产业整体效益,收取服务费和管理费费率很低,村集体的主要收入在年终按一定的比例实行盈余返还或股金分红。

集体与农民合作的灵活机制,可以增强集体经济的生机和活力。在选择项目时农民参与市场调研和项目论证,他们认为有利可图时才愿意投资。避免了因个别领导拍脑袋上项目而造成失误。

集体农民携手合作,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聚合效应。一是解决了合作各方投资不足的难题。“集体搭台”所需资金不多,只要想办法能够筹得到。“农民唱戏”也容易唱得起来,由于基础设施由村集体提供,被用土地的承包者以土使用权入股,农民只要自筹少量资金就可以迅速起步。

发挥合作社经营优势 第6篇

中共合作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魏周荣

2011年5月25日

我是来自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合作市的一名基层组织部长,2006年我任舟曲县委组织部长以来,先后在舟曲和合作市从事组织工作,在5年的组织部长岗位上,我参与和见证了我省远程教育工作的发展历程。通过近三年远程教育工作的实践,我深切的感受到:在卫星通讯技术和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建立丰富的党建教学资源,建设遍布城乡的远程教育网络,打破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时间和空间局限,全面推进远程教育工作是科技发展和党的建设在新形势下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是组织部门创新党员教育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一种重要载体。远程教育在用先进文化武装党员干部、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并造福广大群众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上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有利于建立健全农牧村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牧民群众长期得到实惠的工作机制,提高农牧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为农牧民群众服务的意识和本领,更好地发挥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带头作用;有利于推进信息技术进村入户,不断满足农牧村党员干部和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各类信息的需求,培养造就大批 掌握现代农牧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业致富本领的新型农牧民;有利于创新农牧村基层组织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开辟农牧村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新途径,不断提高农牧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巩固党在农牧村的执政基础。因此可以说,这项工作是新形势下造福亿万农牧民群众的一项富民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牧村的一项创新工程,是夯实党在农牧村执政根基的一项基础工程。

下面我结合作市远程教育工作的现状就如何发挥远程教育优势,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从粗浅的谈谈我们的认识和体会。

一、发挥远程教育优势的几点认识

(一)发挥远程教育“发动机”的功能,使之成为党员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是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党的十七大就明确指出:“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员的素质高不高,党员的党性观念强不强,党员的先进性够不够直接关系到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形象。特别是在农牧村,党员起着模范带头的作用,在大灾大难和日常生活中群众从党员身上不仅仅看到的是党员的先进性,每一名党员也在关键时刻和农牧村的发展中代表着党的形象,发挥着主心骨和生力军的作用。近年来,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先后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先进性教育活动、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科学发展学习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都是旨在进一步加强党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宗旨意识的培养。对于拥有7800万党员的执政党来说,加强新时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可以说是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和现实需求,也是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当前,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加强党员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远程教育这一相对成熟的教育教学方式被引进到党员教育培训当中,这既是党中央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先进发展理念。由于历史原因,信息化在我国国内的普及较晚,发展也极为不平衡,但我党也清醒地意识到政治生活的信息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江泽民同志就曾经深刻地指出:“我们的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群众工作都应适应信息网络化特点,否则是很难做好的。”我党所面临的考验已经由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拓展到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信息化三重考验,推进党建信息化成为了党建研究工作的重要任务。远程教育也正是“应时而生”的一种全新的党员教育培训方式,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更加切合实际,更加适应现实,更加贴近群众。就拿合作市来说,合作市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端,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甘、青、川三省交界处,是一个以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党员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低、致富能力低和年龄偏高的“三低一高”问题十分突出。做好党员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量大、任务重。过去我们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党员爱不爱学,党员会不会学和党员学不学的会的问题,党员教育实效性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现在,我们通过远程教育的手段,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有序的站点管理,使党员干部群众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使党员干部愿意学,学得会,学了以后用得上,党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有了切实明显的提升。我们抓党员的教育培训,重点就是要致力于基层党员党性观念的增强,致力于党员致富本领的提升,致力于农牧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快速发展。而远程教育恰恰就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翻开了党员教育培训的新篇章。就拿合作市来说:在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和组织学习的过程中,各终端接收站点围绕中心抓学习,服务“三农”抓培训,夯实基础抓培训,重点做好党员的日常教育培训和形势政策的学习教育工作,使远程教育工作服务新农牧村建设、服务基层党建、服务科学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近三年来,全市的农牧民党员较2008年增加了30%,基层党组织从原来的155个壮大到现在的185个,全面消除了党员空白村组,新培育党建示范点23个,整顿提升后进村领导班子14个,新建“双培双带”示范点38处。从这些数字我们看出,远程教育就像一台发动机,激发了农牧村群众的入党热情和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 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远程教育也彻底打破了党员接受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局限,使远在四面八方的流动党员通过网络与所在党组织实现零距离接触,让他们有“天涯若比邻”的感觉,从而架起一座流动党员与所在党组织的“连心桥”。

(二)发挥远程教育“图书馆”的功能,使之成为党员群众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如果把远程教育形象的比喻成一个多媒体的“图书馆”,我认为远程教学课件就是图书馆里的“工具书”,而终端接收站点就是遍布城乡的一个个“阅览室”。大家都知道,通过三年的建设,全省绝大多数农牧村、社区都建成了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可以说“阅览室”现在已经建设完成。三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也制作了大量的远程教育课件,“工具书”也已经全部上架。就基层而言,如何去建章立制管理好“阅览室”,如何去组织党员群众使用好“工具书”,就是当前远程教育亟需做好的工作。下面我就结合合作市的实际,谈谈关于终端站点管理方面的问题。在远程教育的管理使用方面,我们一是建立了远程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我们把远程教育工作作为一项自上而下的市、乡、村三级“书记工程”,有效地保证了党员远程教育工作能够得到各级党组织的关心和重视,通过“书记抓,抓书记”的有效方法,使全市的远程教育工作稳步推进、顺利开展。通过制定《合作市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合作市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 端接收站点学习制度》等六项制度,统一印制“四薄一册”发放到各终端接收站点。逐步实现了全市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二是健全了注重实效的远程教育责任体系。逐级靠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要求,落实责任主体。并通过《合作市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学用情况月报表》的形式,实时掌握基层终端接收站点的日常运行情况。通过“月汇报、季抽查、年考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调动了各终端接收站点自主开展教学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基层的首创精神。三是完善了长通久通的远程教育保障机制。为了确保全市各远程教育站点能够正常运行,发挥作用。市委、市政府不遗余力的对全市的远程教育工作的机构组建、基础设施建设、站点维护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单设了10万元的远程教育工作经费,主要用于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市级各类培训活动的开展。组织部门和远程办也通过建立特约维修点、定期组织设备检修等方式有效的保障了终端接收站点软硬件故障的排除,确保了各终端接收站点的长通久通。

我们所做的这些工作,总的一个思路就是让基层的终端站点真正运转起来,也就是让“阅览室”的能够有序、有利的为基层党建工作和农牧民群众服务。而真正让丰富的教学课件—这些“工具书”发挥作用,将远程教育工作作为基层党员群众解疑释惑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站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一方面 在站点建设过程中让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全程参与,全程培训,另一方面在管理使用过程中组织集中培训,开展岗位练兵。在一期和二期项目建设过程中,组织部工作人员和安装技术人员现场安装调试设备,现场培训讲解,使站点管理员初步了解和掌握了远程教育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培养了一支“懂政策、会操作、能管理”的站点管理员队伍。二是利用终端接收站点开展好各类培训。截止2010年末,全市各终端接收站点共举办不同形式的远程教育培训班1960余期/次,参与人数达46400余人/次,先后开展了“讲理想、重品行、作表率、促和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特别是在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中,全市各终端接收站点及早下载学习课件,及早制定播放计划,为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创先争优活动搭建了一个宣传先进、学习先进的有效平台。三是探索有效的远程教育培训方法。我们结合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成熟经验,将“四环教学法”嫁接到远程教育工作中,各终端接收站点抓住“课前准备,课中讲解,课后讨论,课余实践”四个环节,使远程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课前准备”上,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做到按需下载,按需施教;在“课中讲解”上,推行AB岗管理员现场藏汉双语讲解,结合市情乡情,因地施教,因材施教,力求让农牧民群众听得清楚,看得明白;在“课后讨论”上,延伸培训效果,畅谈学习体会,解决实际问题;在“课余实践”上,注重学用结合,推进学用转化。通过在 远程教育中实施四环教学法,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愿意看,看了以后学得会,学了以后用得上,用了以后效果好,使他们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遇到的问题,通过远程教育迎刃而解,使远程教育真正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解疑释惑的“百科全书”。

(三)发挥远程教育“宣传站”的功能,使之成为维护稳定的前哨战。少数民族地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就是筑牢党的执政之基,巩固党在基层的领导核心地位。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地处偏远,信教群众较多,基层党员干部自身文化素质较低,法制意识淡薄,受国内外敌对势力、不良思想和封建迷信蛊惑的风险也非常高。加之近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散布蛊惑言论的势头愈演愈烈,对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各种突发性事件日渐增多,基层党组织承担的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协调利益、团结群众的任务也更加艰巨。总结过去的教训和经验,我认为,远程教育在维稳的工作中一方面要通过正面宣传教育,打牢思想防线,另一方面要通过法制教育,筑牢长治久安之基。

远程教育站点遍布乡村,因此也应该责无旁贷的成为维护稳定,增进民族团结,营造和谐社会的“宣讲点”和“前哨站”。我们在农牧村日常的远程教育教学活动中广泛的开展时事政治教育和感恩教育。专门安排播放一些反应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 济、社会和农牧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歌颂党的丰功伟绩,铭记党的恩情。在远程教育站点滚动播出《西藏五十年》、《历史的见证》等电教片,在课后讨论中抚今追昔,比较差距,用身边发生的变化宣讲党的理论和“三农”政策,使广大群众用铁铮铮的事实来擦亮双眼、明辨是非,明白“稳定是福、**是祸”的道理。运用远程教育网络建成的强大的舆论攻势,形成了地面和空中立体式的宣传教育网络,大张旗鼓的宣传党的各项惠农惠民政策,揭批反动分子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假丑恶”的反动本质,开展广泛的法制宣传教育,筑起了筑牢各族群众保团结、保稳定、保发展,共建美好家园的思想基础和群众抵御不良思潮和蛊惑言论的思想防线。曾经参与过2008年不稳定事件的一名农牧民群众在接受远程教育以后说:因为自己年轻,也没上过什么学,对党的政策没有全面的了解,受了一些别有用心分子的蛊惑。自从看了这些电教片,对藏区的历史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真正觉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藏族确确实实离不开汉族,也离不开其他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搞民族仇视,搞民族分裂,是行不通的,一心一意跟党走就有好日子过。

我们在平时组织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中,通过普法宣传教育,广泛开展了“法律六进”活动。实现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向面上拓展,向基层延伸,向实际深化。在各终端接收站点共确定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试点单位23个,通过试点做 好典型引路,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在开展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的“一学三讲”活动,极大地提高党员群众的法律素质,使党员、群众的法制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为社会的长治久安奠定雄厚的群众基础。

(四)发挥远程教育“助推器”的功能,使之成为新农牧村建设的好帮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就是要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巩固和提升党在基层的领导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我们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从这一根本性的矛盾出发,基层党组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成了首要的政治任务和农牧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合作市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基层群众的文化水平很低,农牧村党员中初中以下学历的占到了90%以上,农牧民群众发展致富的能力非常有限。就拿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来看,逐牧草而居的牧业生产方式至今都没有改变,随着畜群数量的增加,畜群赖以生存的草原生态也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如果继续沿用这样的落后生产方式,那么随着畜群数量的进一步增加,草原生态的持续恶化,农牧民群众发家致富的路只能是越走越窄。如何去改变这种面貌,就只能走科技兴牧之路,走转变生产方式之路。而远程教育就为科技兴牧和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拿地处合作市城郊的卡加曼乡香拉村来说,三年前,村上为了转变产业结构,培育新的农牧 村发展模式,提高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在市政府的大力帮助下创办了香拉村蔬菜种植基地,建成了百亩蔬菜种植园区。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当地的群众开始对种植蔬菜不感兴趣,主要的原因是群众对蔬菜种植技术还没有很好的掌握,部分群众开始的时候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技术跟不上,经济效益也不是很好,因此群众的参与度不是很高。2009年全面推行农牧村远程教育以后,村党支部通过组织收看电教片,开展蔬菜种植技术的专项培训,使党员群众普遍对蔬菜种植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前因为技术原因未能取得好收成的农户,通过培训掌握了新技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在,蔬菜大棚经营的红红火火,群众的参与度也显著提升。从这样一个事例我深切的感受到,越是贫困的地区就越要搞好远程教育,越是落后的地区远程教育的发展空间就越大,远程教育所带来的综合效益就越明显。只有通过远程教育不断加强党员群众农牧业科技知识水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新型科技推广,引导他们走科技兴农、兴牧之路,才能为新农牧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五)发挥远程教育“试验田”的功能,使之成为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新平台。大学生村官利用自己与农牧村相关的专业技能,在农牧村信息化工作、市场营销等各方面的确能发挥出其自有的优势。而远程教育就为大学生村官搭建 11 了这样一个快速、高效、便捷、科学的服务农牧村基层的平台。

从无私奉献基层,坚强与病魔抗争的大学生村官张广秀的事迹可以看到,她担任“村官”以来,利用自身电脑技术专长,帮助村里将所有的资料进行电子量化整理。在基层党建、惠农服务、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农牧村账务管理等方面,运用远程教育发挥了一名大学生“村官”的作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她走访了村内大部分农牧民,详细了解农牧民的所思所盼,用自己的所学所知,积极为民排忧解难。群众遇到发展方面的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向她请教。通过远程教育她成了一名大樱桃种植“专家”、帮助农牧民解难题的“大管家”。

看了她的事迹我深受启发。解决大学生村官如何在农牧村站住脚,起作用的问题,我认为首先要用心去观察群众在想什么,群众在哪些方面需要帮助,其次是要用心去思考怎么去了解基层,为基层的党员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第三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升能力。就目前合作市的情况来看,远程教育的管理员、协管员对于远程教育设备的使用和管理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或者是因为不能长期驻村没有时间开展远程教育,或者是没有相关的业务知识,没有能力开展远程教育。而我们的大学生村官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大学生村官如何做好远程教育工作呢?我认为就是在“管学用”上下功夫,争当“四员”,当好“四员”。一是当好“管理员”。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学历高、计算机基础好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优势,抓好基层站点远教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指导和帮助村党支部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建立学习培训档案,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做好站点课件下载、设备故障排除及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保证站点学习的正常开展。二是当好“宣传员”。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宣传党的政策法规、传授实用知识、讲解农业技术的优势,借助远程教育这一有效载体,积极向农牧民群众宣传中央和省、市开展远程教育的重大意义和实用功能,宣传远程教育在加快农牧村发展、促进农牧民致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牧村建设等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宣传利用远程教育增收致富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使更多的农牧民群众认识、了解和接受远程教育,并主动参加远程教育培训,扩大远程教育的影响力。三是当好“示范员”。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思想活跃、视野开阔、接受新事物快的优势,主动让大学生“村官”分担培训站点管理员的任务,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与远程教育节目内容结合起来,定期集中培训基层管理员,从远教设备的管理维护到一些特殊程序的应用,手把手地讲解,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远程教育工作中的“示范”作用,实现从学生到“村官”的角色转变。四是当好“信息员”。根据农牧民群众学习收看的需求,及时收集整理适合农牧村实际、农牧民迫切需要的教学课件和技术资料,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把农牧民群众最需要的节目内容制作成实用课件,把农牧民群众最盼望的技术信息下载并 转达,把农牧村最常用的实用技术提炼出来,帮助农牧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最实际的问题,增强远程教育的实用性。

(六)发挥远程教育“监督台”的功能,使之成为实现基层民主的新途径。扩大农牧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新形势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举,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牧村建设步伐, 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是,民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想在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全面推进农牧民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探索和努力。

合作市近年来,在远程教育工作中以提升农牧民民主素质为主,加大基层民主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培养的工作力度,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帮助基层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摒弃狭隘的自私自利心理和家族派性的封建伦理思想。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扩大基层民主的政治主张和有关规定,提高了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自觉性,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同时我们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及时发布思想政治、组织工作、党风廉政等党务工作信息,反映党员诉求,运用党建网站,实现信息传递及时化,做到相关政策、办事程序、工作成效公开透明,真正把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在今年村级“两委”换届工作中,在各终端接收站点集中开展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甘肃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的专题培训,为圆满完成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特别是借助远程教育网络平台, 对党务、村务、财务实施信息化管理,规范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丰富公开形式,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工作的透明度。

(七)发挥远程教育“文化站”的功能,使之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点。我们的党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我们也不能回避,群众文化生活中“娱乐代替学习,落后代替先进”的现状和问题。怎样在基层培养和树立党员群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精神文明就成了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远程教育通过整合文化资源,已经成为了基层重要的文化传播点,各终端接收站点通过农牧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开展各种演出活动,寓教于乐,不断传播先进文化,为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广大农牧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思想、新文化,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貌,有力地推动了农牧村和谐发展。我们也正在致力于把远程教育站点建成“群众文化室”、“乡村电影院”和“致富信息站”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在党员冬训期间,我们依托远程教育课件资源和设备,组织播放 百部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在开展民族运动会或群众性文体活动时,我们运用远教设备组织开展歌咏比赛;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间隙,发挥教学资源优势进行奶牛养殖、草产业开发、蔬菜种植等新技术的培训;在农闲期间,开展缝纫、摩托车维修、驾驶技能等培训。特别是采取“流动远教站”的方式,让远程教育能够走村入户,深入基层。通过这些方法,努力使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成为“多位一体,一站多用”的综合文化教育基地。

二、做好远程教育工作的几点体会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项深得民心的德政工程,已经显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不可否认远程教育从建设到使用也才只有三年的时间,如何去转变固有的思维定势、工作定势,如何去运用这样一种新的工作方法,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能力,实现远程教育功效的最大化,已经成为各级党组织做好党建工作的一个新课题。当前,远程教育工作由于受思维观念、地域环境、经济基础、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还存在着基础投入不足、覆盖面不广、学用形式不活、效果不够理想等难题。下面,我从合作市的实际出发,就如何做好远程教育工作谈以下五个方面的体会。

——领导重视、上下联动是远程教育快速发展的前提。任何新事物从诞生到适应到成熟,都有个过程。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全新的党建工作,同样也经历着从诞生到适应到成熟的过程。我在这里说“领导重视”不是一种空泛的口号和要求,我认为领导只有自己转变观念,自己走进工作,自己亲自体验,才能对工作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远程教育取得实效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就必须把远程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当中,将远程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一项惠民工程,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合作市在开展远程教育初期,很多基层党组织对远程教育的意义不清楚,作用不了解,站点管理不规范、学用结合不紧密,党员群众的认知度也不高。基于这种情况我们从加强宣传入手,通过制作藏汉双语的永久性标语,让农牧民党员群众直观、生动地了解远程教育与加强农牧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农牧村经济发展,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农牧民增收的内在联系。通过播放电影、开展文娱活动等方式,努力提升远程教育站点的吸引力,努力让农牧民党员群众知道远程教育,接受远程教育,适应远程教育。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发动,农牧民对远程教育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从开始的排斥、观望逐渐对远程教育有了新的期待和要求。各基层终端站点也从开始的很少有人来,慢慢变成群众愿意来,群众愿意看的局面。但远程教育的管理和使用还没有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站点的管理还不够规范。为此我们建立起了市、乡、村三级的远程教育管理体系。成立了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全市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 育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并在市委组织部设立市委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的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目前市委远程办已落实人员编制3名,办公室主任由组织部分管基层组织建设的副部长兼任,配有副科级的专职副主任1人,专职事业编制工作人员2名。各乡均由乡党委书记牵头成立了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党政办设立乡级远程教育办公室。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成为了本村远程教育工作的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既是终端接收站点的协管员也是远程教育设备的保管员。我们通过建立自上而下的市、乡、村三级“书记工程”,有效地保证了党员远程教育工作能够得到各级党组织的关心和重视。实践证明,我们建立的这套工作体制,通过“书记抓,抓书记”的有效方法,使全市的远程教育工作稳步推进、顺利开展。有了领导的重视,各级党组织的全力投入,远程教育的建设有了充分的资金、人员和组织保障,各项工作才能够有力、有序、有效的开展,也就为远程教育取得实效奠定了基础。解决了有人领导,有人管的问题。那么,又如何去发挥上下联动的作用,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推进远程教育规范化的健康快速发展呢?我们还是从领导抓起,切实发挥领导带头,领导示范的作用,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抓好工作。一是领导亲自抓示范。按照远程教育规范化建设规划和市委常委联系点制度的安排,市委各常委分别联系一个农牧村督促落实远程教育工作。市委远程办通过“领导提示卡”的方式及时提醒包村领导过问和督促远程教育规范化站点建设工作,通过领导抓示范的方法,使远程教育规范化站点的创建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确保了创建工作取得成效。二是组织部门抓规范。市委远程办按照“五好”要求,从自身建设、队伍建设、站点建设和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入手,规范运行,强化指导,履行管宏观、管指导、管协调、管服务的“四管”职能,为全市的远程教育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去年,我们将组工干部全员下派到村担任村级党建指导员,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指导村级党组织开展远程教育规范化建设工作。同时,市远程办通过建立远程教育管理员QQ群,编写《合作市农牧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手册》,编发农牧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通报、远程教育信息简报等形式,加大对基层站点的服务指导力度,有效的推进了全市远程教育规范化和示范点建设工作。三是协调联动抓规范。推行远程教育规范化建设工作是一项利在当前,功在长远的基础性工作,由于我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基础较差,不能满足新时期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开展远程教育工作的需要,我们对全市部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了改扩建工作,为远程教育规范化站点建设和示范点创建工作奠定了基础。各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成员单位,把远程教育作为党建帮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一方面结合部门实际,整合培训资源,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工作,另一方面加大帮扶力度,支持学用转化工作,助推村级远程教育活动有序开展。

——建好队伍、管好用好是远程教育发挥作用的基础。推动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我认为就要在队伍建设、设备运行、维护和管理上抓服务,下功夫,使站点真正做到有人管、能管好、管长远。这不仅需要建立一支作风优良、技术过硬的专业化服务队伍,同时还需要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而且热爱远程教育事业,甘于奉献的骨干管理者队伍。远程教育系统建好后,如果没有人去管理,没有人去组织,没有人去维护,那么远程设备就不能有效利用,农牧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就不能通过这种方式获取所需信息,也会造成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这个问题不及时解决,就必然会引起基层党员干部和农牧民群众的失望情绪,影响参与远程教育的热情。组建一支集专职业务员、站点管理员、技术服务员、教学辅导员“四位一体”的骨干人员队伍,就要根据建站地点的不同,站点管理人员实行专兼职相结合。把集中授课、实际操作、现场观摩等形式结合起来,对重点难点技术问题,反复培训、反复实践,使骨干人员能够熟练操作相关的硬件和软件,为开展远程教育提供人才支持。

实践启示我们,站点建成以后,只有实现站点管理、全员教育和学用活动的有机结合,才能不断提高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的实际使用率。我市针对远程教育技术要求高的特点,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在远程办集中办公,聘请专职远程教育技术指导员6名,并成立技术保障组,为终端接收站点提供技术保障和人才支持;在站点管理人员 配备上,充分利用16名大学生村官、39名选派到村任职的党支部第一书记担任A岗管理员,主要负责设备维护、课件下载和播放,各站点党支部书记为B岗管理员,主要负责课件翻译,对选派到各站点的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中工作成绩突出,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作为组织重点培养对象,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三年中,通过组织考察,16名担任远程教育A岗管理员的优秀干部得到组织任用。在整合培训资源方面,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条件,通过商家组织培训、市远程办组织培训、部门组织培训和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培训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保证了站点建成之后可以立即投入使用,取得实效。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是远程教育深入人心的方法。“以人为本”即以人民群众为本,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要求我们要解放人、尊重人和发展人,它蕴含了丰富的人性化、个性化内涵。我们究竟应以怎样的理念来发展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如何去定位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价值取向呢?通过我市建站三年来的工作经验,我认为:“以人为本”触及到了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理念,也就是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在我市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要努力满足广大农牧村党员干部、农牧民群众的学习需要。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对象是身处农牧村基层的党员干部和农牧 民群众,有不同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和价值追求,导致他们的理解能力、反映能力、接受能力、学习需求等等均差异很大。再者,远程教育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新的环境里毕竟显得陌生,而且许多农牧村党员干部群众对远程教育都是从“从未学过”开始,因此,为更好地推广和运行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要尽可能满足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需要。二是以广大党员干部、农牧民群众为中心,树立开展远程教育是服务广大农牧村党员干部、群众的理念。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服务性教育,我们要把“远程教育的对象”彻底转变成“远程教育服务的对象”,为广大党员干部和农牧民群众提供丰富而优质的产品。同时,农牧村党员干部群众限于自身的处境,对自身需求不可能充分认识甚至不可能认识,而且人的需要是一个多层次、多水平的系统。因此我们对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培训不应该停留在他们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的应答式服务这一层次上,而应该从更大程度上刺激他们对远程教育的需求和欲望。如果只着眼于满足他们的表层满足,而不积极引导他们走向深层次的需求,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就无法创造新的市场,也会损害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社会的长期利益。三是强化个性发展和突出自主学习能力。农牧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天赋、能力是有差别的。每个人都有不同强度的智能所形成的智能组合,都有独特的自我。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要尊重党员干部和农牧民群众的不同智能组合和学习风格,强化个性发展,了解党员干部、群众与生俱来的天赋和潜力,并以此为切入点,因势利导,用个性化、人性化的方式,为每一位有着不同智能组合和个性特征的党员干部、农牧民群众提供适合而多样化的学习支持,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自主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和自信。远程教育学习培训要破除“统一进度、统一标准”的教学模式,避免“有些人吃不饱,有些人吃不了”现象的发生,使其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特长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自主学习,获得个性化发展。

我们在注重实用,抓好应用,发挥作用的“三用”基础上,实行送课进村、辅导入户、个性施教,以人性化教育,确保让农牧民群众“学得会”。送课进村。以远程教育为依托,先后印制了5个种类,共2万册的《合作市农牧村实用技术丛书》,分送到各站点和全市4000余户农牧户家中,请科级技术人员和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授课,把科技人员授课录像刻录成光盘,通过地方电视台、VCD碟片等多形式多途径播放。通过公开招考大学毕业生、选派39名机关干部到农牧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村主任助理等职务,长期“驻村服务”,为群众解决了一大批生产生活难题。辅导入户。配备了专职管理、教学辅导、设备维护三支队伍,依托各基层农牧业服务中心,为39个村配备了50余名专(兼)职教学辅导员,以此为依托,对全市39个村5个示范点14个规范化站点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推行入户调查经常化,每年年初结合组工干部下乡活动开展一次“入户调查月”活动,根据农牧民 的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发制作出了《藏区厥蔴猪常见病预防治疗》、《牛蹄病的预防和治疗》、《青饲料贮存方法》、《地膜覆盖技术解读》等针对性教学课件4个,基本做到了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有惑必解。个性施教。全面推行“四免一开放”(免费提供播放计划、免费下载资料、免费提供课件、免费培训和全天候开放)的服务机制。通过专家联基地、党员干部联农户,建成“一帮一”服务体系。目前,我市通过远程教育先后培训干部群众4.6万余人次,免费向农牧户发放节目光盘达5000余张,39个村4000多农牧户中,已有2300户农牧户通过远程教育网学习和掌握了一门以上的农牧业实用技术和致富本领。所以,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构建一个人性化的资源供给体系,使广大农牧村党员干部群众从守旧、落后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充分利用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技术优势,为党员干部、群众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多进程的教育环境和学习的平台,适应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同的个性特征,让农牧村党员干部群众真正解放自己、发展自己。

——规范运行,延伸触角是远程教育良性发展的方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党员电化教育的拓展和延伸,是加强基层党的建设重要而有效得手段。为了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建立规范、有序、高效的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在党的建设中的作用,坚持在探索中工作,在工作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农牧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能有效的在农牧村中扎实开展。

我们根据实际制定了《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目标考评细则》,把远程教育工作与农牧村基层组织建设同部署、同检查、同考评、同奖惩。市远程教育办公室不定期对各站点建设和管理、远程教育设备作用发挥情况等进行督查,对存在的问题下发督办单,限期整改。州远程教育办公室也派专业技术人员督查指导工作。同时,在实践中我们还建立健全了站点管理、使用、维护等制度,切实加强站点内部管理,做到建好一处、管好一处、用好一处,充分发挥已建站点在农牧村党员干部学习培训中的作用,使远程教育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不断深化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学用功能,结合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的基础上,将远程教育触角向游牧民定居点、非公有制企业、新社会组织延伸,为各基层党组织、党员和广大牧民群众学习搭建起广阔的平台。一是向游牧民定居点延伸。我市所辖6个乡属牧业乡,40%以上的农牧村青壮年长年过着游牧生活, 牧线长,牧点多,人口分散,无法定点组织集中学习远程教育,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盲点,我们在广泛征求牧区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实施组建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流动播放站”及设立“家庭播放点”的做法,6乡党委整合资源,以各乡远程教育骨干为核心组建远程教育流动播放队,设立游牧区远程教育播放 点,延伸培训触角,实现远程教学入毡房进牧户。截至目前,在游牧民家中共设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家庭播放点20个,下发适合牧区的学用光盘600余张,6支远程教育流动播放队累计深入游牧区巡回播放300余场次,有效地推动了牧区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消除游牧区远程教学盲点,使游牧区党员群众都普遍接受到了现代远程教育的阳光雨露,达到了全员培训的目的。二是向非公企业延伸。按照“基层组织建到哪,远程教育延伸到哪,党员活动开展到哪”的工作思路,在甘肃华羚干酪素有限责任公司、香巴拉酒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已建立党组织的7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终端接收站点“联姻”,实现了远程教育服务领域向非公企业党组织延伸。利用远程教育阵地,有计划地开展党建知识、经营管理、企业文化、法律法规等教育培训活动,努力实现把技能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骨干培养成技能人才的“双向培养”机制,将远程教育培训与“党员先锋岗”、“党员挂牌服务”等活动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扩大党组织在非公企业员工教育中的渗透力。不断把企业中的优秀分子集聚到党组织周围,为企业发挥党支部的核心凝聚力提供了保障。三是向新社会组织延伸。充分发挥农牧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覆盖面大、资源丰富的优势,采取支部指导、党员帮教、示范引导等措施,按照“支部+远教+协会(专业合作社)+基地”的发展模式,将党员远程教育学习、培训、服务延伸到9个农牧村产业合作社和协会中。逐步构建起以党组织为龙头、以产业为纽带、以协会为载体的远程教育工作体系。卡 加道乡养殖协会充分发挥“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的优势,建立了“远教+支部+协会+基地+牧户”的产业链条,将课堂培训内容与实践操作紧密联系,增强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养殖规模达1万头、只,发展农牧民散户养殖200余户,养殖大户30余户,实现产值123万元,带动养殖户人均增收200元以上,让农牧民真正在产业化经营中得到实惠,享受发展成果。

——学用结合、勇于创新是远程教育取得成效的目的。“管、学、用”是开展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三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学、用”是远程教育最终目的。怎样才能做到学用结合呢?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三农”问题是我们党和政府全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三农”问题解决得好不好,还直接关系着党的执政根基牢不牢,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开展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农牧业产业化、推进农牧村城镇化、促进农牧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探索一条重要途径。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这条“信息高速公路”能把各地各种就业培训和劳务信息源源不断及时传到农牧村、送到农牧户,从而使农牧民不断增强就业能力,快速贴近城市。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党中央强调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开展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就是出实招,办实事,真抓实干的具体措施。当前,农牧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最急的是致富无门,最缺的是致富手段,最怕的是市场变化,这就要求农牧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我们在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信息功能,坚持以信息化推进农牧业产业化,使基层党组织发展农牧村经济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明显增强。一个远教点就是一个“信息超市”、一座“致富金桥”,“鼠标一点、资料就现”,“电视一开、信息就来”。农牧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依托远程教育站点提供致富信息和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广大农牧村党员干部掌握一技或几技之长,使他们成为农牧民身边的“土专家”和“活教材”,提高他们应对市场经济、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真正做到“人才在这里成长,素质在这里提高,致富在这里起步”。实践证明,建好管好用好一个站点,有助于促进“一方经济”发展。在这方面我们注重“三个模式”,精心打造远程教育学用新成效。一是“课件+项目”模式。远程教育要紧跟项目走,这是我们自建站以来的创新举措和工作特色,也是远程教育工作取得实效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自农牧村现代远程教育开通以来,我们以“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为宗旨,在全市掀起学科技,促增收的热潮。截止目前,与远程教育开通以前相比,全市蔬菜大棚净增146座,暖棚养畜净增870座,优质青稞播种面积净增12300亩,优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净增8900亩,成立各类专业养殖场、协会、互助社9个,仅以上几项,预计年增收可达450万元,合作市39个村委会4000余户农牧户,预计年户均增收可达 1100元左右。二是“机制+扶持”模式。在建立完善市、乡、村三级远程教育网络的同时,创新性地推出了目标考核管理机制、技术支持服务机制、领导结对帮扶机制、项目示范带动机制和评优争先激励机制等五项工作机制,明确了考核对象、考核方法以及考核评分标准和细则。通过农牧业技术部门工作人员及专家深入农牧村为农牧民的发展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副县以上领导与各村实施结对帮扶活动,扶持一些市场潜力好的项目带动农牧户共同发展,从有关部门聘请了10名涉农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科技服务团”,对农牧村群众进行“菜单式”培训,到目前为止,各级基层党组织组织集中观看远程教育课件1000多场次,涉农专家现场培训200余次,举办技术培训班6期1000余人次。三是“文化+文明”模式。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牧村精神文明建设却相对落后,尤其是地处西部边远地区,严重缺少文化设施,群众性娱乐活动少,农牧民精神食粮匮乏,大多数人只是“埋头挣钱,关门吃饭”,群众业余生活乏味。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无疑为农牧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合作市抢抓这一契机,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来丰富农牧村群众生活,培育高素质农牧民。充分运用远程教育网络系统,播放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用先进思想、先进文化、先进理念长期占领农牧村阵地,丰富广大农牧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农牧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在这方面,合作市充分利用远程教育频道上法制教育、百年中国、农业实用技术、政策理论、计划生育等节目专栏,不间断地给农牧村党员干部群众播放一些通俗易懂、寓教于乐节目和先进典型事迹,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法制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处理好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引导农牧民增强现代文明意识,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上一篇:大班语言活动:傻子和狮子儿歌下一篇: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