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

2024-07-10

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精选6篇)

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 第1篇

息县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资料

目录

一、中共息县县委、息县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息县党务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通知(息文[2012]137号

二、息县2012年党务政务公开公开工作要点(息党公{2012}2号)

三、息县国土资源局党务政务公开实施方案(息国土资

[2012]213号)

四、息县国土资源局关于成立党务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通知(息土资[2012]214号)

五、息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息县国土资源局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息政土[2013]29号

六、息县人民政府关于成立息县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息政文[2013]172号

七、关于印发《息县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息国土资[2013]243号

八、息县国土资源局关于成立息县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息国土资党字[2013]51号

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 第2篇

——叙永县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宣传片解说词

(二0一一年十月)

“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这是著名爱国将领蔡锷将军护国讨袁留驻叙永的咏叹。素有川南门户之称的叙永,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商贾云集,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养育了熊文灿、黄方、陆更夫、上将傅钟等历史名人,留下了杨升庵、朱自清、吴晗等文人墨客的轻吟浅唱;红军四渡赤水时曾辗转于此,留下了光辉的革命历史。如今70万叙永儿女,乘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放的春风中,在这2900多平方公里大地上,奋力描绘着“三五三”发展蓝图。

叙永县委、县政府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原则,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从2005年起已连续6年获泸州市人民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并先后荣获了“全国地灾防治先进县”、“全国测绘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地灾防治十有县”、“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1.政府主导 氛围浓厚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工作,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并将创建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在创建工作开展中,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政策宣传,不断总结推广节约集约好经验、好做法,使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成为全县各级各部门的自觉行动和社会共识,促进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2.规划引领 源头控制

强化规划在国土资源节约集约中的龙头作用,于2010年完成了县、乡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在新一轮规划期内,控制新增建设用地1295公顷,其中占用农用地不超过1039公顷。规划从优化用地结构、盘活存量用地、加强土地开发整治等进行开源节流,确立了节约集约用地目标和政策措施,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城乡发展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建设,通过合理提高容积率、控制广场规模、道路宽度,节约用地21公顷。

3.合理布局 拓展城市空间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城市建设,通过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结合,合理提高容积率,控制广场规模、道路宽度,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对321国道在县城过境两旁低矮平房、棚户及闲置土地的利用,建设成为了如今繁华的环城大路,其挖掘用地潜力发展城镇建设曾被四川省推广为节约用地的典范;通过实施永宁路、中环路、滨江商城、宝珠片区、杨武坊广场等旧城改造项目,为古老的叙永县城增添了勃勃生机;近年来,拆迁改造13条街道危旧房40多万平方米,改善了12000多户居民居住条件,新增建设用地50.18公顷;同时县城新区的建设,还将带动东外老城区近2平方公里棚户区开发建设。4.集中安置 突出节地

推进土地征收工作中,以被征地拆迁群众为本,通过统一规划安置地块,修建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等,既解决了征地拆迁群众安置困难问题,又避免了乱建乱占,节约用地60余公顷。

5.市场配置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严格按照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原则,认真执行“招、拍、挂”制度,有效地提高了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益。2003年以来,出让商品用地100余公顷,收取土地出让价款近3亿元;出让采矿权49宗,收取矿权出让价款2500多万元,较好地发挥了资源的经济社会效益。

6.强化治理整顿 盘活存量土地

加强国土资源动态巡查,严格执法监察,建立了县、乡、村、社国土资源动态巡查执法监察网络,形成了国土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国土资源联合执法机制,有效制止了绝大多数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发生,有力地打击了违法占地和非法采矿行为。切实加强了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清理闲置土地70余公顷,利用闲置土地重新招商引资建起了三友打叶复烤厂、江门纸浆厂等一批规模企业。

7.强化保护 占补平衡

强化了县、乡(镇)、村、社四级保护责任体系建设,落实了耕地共同保护责任。建立了耕地后备资源项目库,争取省、市立项投入1.5亿多元,实施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30余个,开发整理土地4300多公顷,新增耕地1000余公顷,实现了本县耕地占补平衡有余。

8.优化工程建设 尽量少占土地

在纳叙铁路、纳黔高速、叙大铁路等重点工程建设中,与设计施工单位密切配合,优化设计方案,大量采用高架桥、遂道,少占各类土地130余公顷。同时规范工程建设临时用地规范管理,已复垦临时用地95公顷。

9.强化矿产资源管理 促进可持续发展

叙永县境内有煤、硫铁矿等29种矿产可供开发利用。近年来,叙永县加强了矿业秩序整顿工作,彻底取缔了非法小煤窑743个,其他非法矿23个;采用“关、停、并、转”的方式,对布局不合理、规模小、环境污染较大的煤、硫矿山实施关闭;同时从2008年起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长效机制。矿业经济已成为叙永的支柱产业。

叙永县在节约集约国土资源政策指引下,开发整理新增耕地1000余公顷,少占各类建设用地近270公顷,初步建立了保护资源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

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 第3篇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遵循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取得成效的城市典范, 体现城市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实力, 是我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最高荣誉。

包头市是以资源能源消耗为主的重工业城市, 重工业的发展在给城市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导致了高消耗、高污染, 突出表现为万元GDP能耗高、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大、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和废物综合利用达不到标准, 城市形象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资源、环境成为了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站在新的起点上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 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二、加强节约型学校建设的必要性

⒈节约型学校

节约型学校是以提高学校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 优化学校资源配置 (包括学校资源的分配与利用) , 提升学校办学效益, 并能不断促进自身有效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学校发模式。

⒉加强节约型学校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节约型学校建设, 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保证和准入口, 两者是环保模范城市建设的客观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 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而资源的更有效利用和新资源发现, 都依赖于教育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众所周知, 知识经济时代竞争激烈, 其焦点在科技, 关键在人才, 基础在教育。建设节约型学校不仅有利于缓解教育资源供需矛盾, 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还将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提供良好文化氛围, 培养优秀人才, 提供技术支持。

⒊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对节约型学校建设的具体要求

包头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重点工程包括“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宁静工程”“固废处理工程”“节能与新能源工程”“节水工程”“生态建设工程”“环境能力建设工程”“环境宣传教育工程”九大类, 157个项目, 总投资500多亿元。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标中的第25项指出: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大于等于85%。中小学档案整建标准中明确要求:⑴学校节能、节水、节约其他资源报告;⑵校园垃圾分类、卫生健康、校园绿化美化情况报告, 并细化为14个具体内容;在坚持绿色学校评估标准的基础上突出了节约型学校建设的具体要求。

三、开展节能减排教育建设节约型学校的现状与基础

1. 包头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开展节约型学校建设的现状

2007年包头市教育、环保部门和师范院校联合对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开展节约型学校建设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

(1) 调查的对象与方法: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 向4个区10所学校共发放200份, 回收191份。采用加权平均的统计方法。被调查者多数为城乡结合部或郊区的绿色学校教师;以6~20年教龄、31~40岁本科毕业的小学女教师居多。

(2) 问卷内容: (每题可选3项) 。

您认为学校的浪费行为主要表现在______。

A食品浪费 (挑食、倒饭菜等) ;B办公用品浪费 (纸张、办公用品、教具等) ;C资源浪费 (电、水等) ;D资金浪费 (无节制使用公款、无计划购物等) ;E时间浪费 (工作无计划、效率低等) ;F人力资源浪费 (人才不能合理使用等) ;G其它;

您认为家庭或社区的浪费行为主要表现在_______。

A毁坏社区公用设施;B乱丢弃家庭中不用的衣物、旧书与玩具等;C垃圾未能分类;D一次性用品、塑料袋等使用过多;E丢弃食品;F水未能二次利用;G电器待机、走廊灯长明;

造成浪费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A制度、管理、惩罚不到位;B无节约意识、经济条件好不在乎;C政府措施不到位;D宣传教育严重不足、无危机意识;E对浪费的危害不清楚;F不了解资源缺乏的情况;G其它;

您认为建设“节约型学校”需要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

A在教师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B制定相关节约措施并真正付诸实际行动;C普及资源、节约等有关知识, 提高师生节约意识;D在学校建立节约、环保、生态认证制度;E更改学校的设备和零件为节约型设施;F加强监控评价;G其它;

(3) 统计数据与调查结果, 见表1。

(1) 依次严重的浪费现象学校有:时间、资金、食品、办公用品、人力资源、电等资源、水。

家庭和社区有:电器待机、走廊灯长明, 丢弃食品, 乱丢弃家庭中不用的衣物、旧书与玩具垃圾未能分类, 水未能二次利用, 毁坏社区公用设施, 一次性用品、塑料袋等使用过多。

(2) 浪费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对宣传教育严重不足、无危机意识, 无节约意识、经济条件好不在乎, 不了解资源缺乏的情况, 制度、管理惩罚不到位, 政府措施不到位, 对浪费的危害不清楚等。

(3) 建设“节约型学校”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次是:普及资源、节约等有关知识, 提高师生节约意识, 在师生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制定相关节约措施并真正付诸实际行动, 在学校建立节约、环保、生态认证制度, 更改学校的设备和零件为节约型设施, 加强监控评价。

2. 开展节能减排教育建设节约型学校的基础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绿色学校创建的基础, 节约型学校是深化绿色学校建设的行动典范。目前, 包头市级绿色学校在数量上已达到145所, 约占中小学总数的42.65%;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实验学校9所、示范学校1所;全国“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学校——社会行动项目”示范学校1所, “国际生态学校”项目学校1所。

近年来, 包头市“创模”指挥部评选了百名环境教育优秀教师, 开展了百场“创模”宣传教育讲座, 招标征订了中小学环境教育学生教材, 编写了学校、市民、社区环保宣传教育手册, 并对绿色学校进行了全面复查、验收、调研、培训、指导和督促, 有力的促进了节约型学校建设步伐。

四、加强节约型学校建设能力促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进程的思考

1. 将节能减排教育与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相结合, 是广大校长、教师积极投入节约型学校建设的有效切入点

包头市“创模”的总体目标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与城市环境管理,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争取在2010年底实现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目标, 实现包头市“创新包头、生态包头、宜居包头、和谐包头”的城市发展目标。

作为以资源能源消耗为主的重工业城市, 在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 有效的促进了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发展, 节能减排教育与节约型学校建设已孕育在绿色学校的创新工作中。

2. 分层开展节能减排教育培训是加强节约型学校建设能力的关键

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学校, 建设节约型学校, 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更是学校应有的社会责任。2005年6月30日, 温家宝总理在所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报告中强调:“教育部门要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可见, 节约型学校是推行节约型社会的根基和必然逻辑。因此, 相关部门要加大对节能减排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 再生节约型学校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生态资源, 以有效提高节约型学校和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能力, 促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

3. 理论研究与实践并重, 是加强节约型学校建设能力的重要措施

目前,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着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规模扩张、质量提高对教育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与能够提供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这种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与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增长的无限性将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制约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了缓解上述的基本矛盾, 教育部先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 (教发[2005]19号) 和《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 (教发[2006]3号) , 要求迅速行动起来, 积极做好建设节约型学校工作。

只有把节能减排教育与节约型学校建设作为学校内涵发展、持续发展的抓手来认识, 才能激发出教育工作者建设节约型学校的热情、智慧, 只有把节约型学校建设作为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保证准入口来认识, 才能激发出教育工作者建设节约型学校的动力, 并积极投身于节约型学校建设的创新实践和研究中, 促进节约型社会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进程。

4. 节能减排教育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是加强节约型学校建设能力的重要步骤

节能减排教育与节约型学校建设能够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而限制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资源因素, 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即强调了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只有师生共同挖掘教育教学、课程体系、校园、社区、家庭、社会中节能减排教育的相关内容, 建设与当地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相结合的特色教育内容, 并形成节能减排教育创新性课程资源, 实现教育资源 (师、生、课程、教材、校园、环境等) 的可持续利用和循环利用, 才能有效加强节约型学校建设的能力, 并在全面提高师生、学校综合素质的基础上,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建设节约型学校, 促进节约型社会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步伐。

5. 注重科研引领, 在后勤工作中加强节能减排实践研究是加强节约型学校建设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日趋发达的现代社会, 节约的智慧含量与技术含量都在提高。学校虽然不是企业, 但同样是鲜活的生态系统, 存在新陈代谢, 存在生态平衡, 只有提高对生态智慧的认识, 制定管理措施, 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方面不断增加技术含量, 改造落后技术设备, 使学校成为节能减排的典范, 才能为培养节约型人才、建设节约型社会、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提供可再生的人力资源保障。

另外, 加强节能减排教育交流与合作、示范基地建设、研制地区节能减排教育指导纲要、建立地区节能减排教育机构, 也是加强节约型学校建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节约型学校、节约型社会、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人类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迈向生态文明的和谐乐章, 必将给人类带来最大的福祉。

参考文献

[1]章新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2]史根东, 王桂英.可持续发展教育基础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

[3]王燕, 赵云.节约型学校的提出及内涵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7, 3:49~52

[4]孙润秀.落实《十年计划》建设节约型学校[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0, 2:21~24

预防监管并重 促进节约集约 第4篇

国土资源部1999年发布实施了5号令《闲置土地处置办法》,这次修订基于哪些考虑?

王守智: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土地管理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1999年的5号令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主要表现为:闲置土地处置涉及当事人重大财产权益,但现行处理方式缺少与当事人协商环节,处置难度较大;闲置土地的认定标准、处置主体等缺乏处置程序性规定,需要进一步明晰;因政府原因导致的闲置土地占了较大比例,需要妥善处置盘活利用等。

2008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对严格闲置土地处置提出了明确要求;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1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切实推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根据中央精神,国土资源部对5号令进行了全面修订和完善,再次以部令发布实施。

从指导原则来说,这次修订有哪些特点?

王守智:主要坚持三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依法从严和权益保障原则。强调对闲置土地财产权处置的相关政策设计,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处置主体、程序、方式必须与5号令颁布以来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最新要求相衔接,并在处置过程中充分体现土地权利人的利益诉求和权益保障。二是坚持以用为先和惩防并重原则。在符合制度规定的前提下,制定灵活的处置政策,建立积极的预防机制和相应的惩戒措施,促进已有闲置土地的盘活利用,尽量避免产生新的闲置土地。三是坚持适用可行和操作具体原则。突出发挥协商处置和依法处理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处置程序。

从管理上来说,闲置土地应重在预防和监管,尽量避免新的闲置土地产生。

王守智:不错。闲置土地处置重在预防,这次修订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相关制度。

《办法》明确要求土地出让必须是“净地”、禁止“毛地”出让,这就避免了因拆迁等原因造成的土地闲置。规定市、县政府供应的土地应当是土地权利清晰,安置补偿落实到位,没有法律经济纠纷,地块位置、使用性质、容积率等规划条件明确,具备动工开发必需的基本条件。

《办法》明确了出让合同和划拨决定书应当约定开工、竣工时间和违约责任,强化违约责任对土地使用者和政府双方的约束,促进土地及时开发利用;明确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划拨决定书应当就项目动工开发、竣工时间和违约责任等作出明确约定、规定;约定、规定动工开发时间应当综合考虑办理动工开发所需相关手续的时限规定和实际情况,为动工开发预留合理时间;因特殊情况,未约定、规定动工开发日期,或者约定、规定不明确的,以实际交付土地之日起一年为动工开发日期等。

《办法》强化了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监管措施。规定省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闲置土地情况严重的地区,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设用地审批、土地供应等方面采取限制新增加建设用地等措施。

关于“什么是闲置土地”,过去业界曾有争议,这次《办法》如何认定?

王守智:闲置土地的认定标准更加清晰,操作性更强。

过去,5号令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没有“动工”状态的具体标准,管理者经常遇到用地者以“围墙”为动工标志的现象,不利于闲置土地的认定和处置。另外,开发建设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总面积1/3或已投资额不足25%的计算标准也不清晰,闲置认定的难度很大。

这次修订,专门在附则中作出名词解释,其中,“动工开发”定义为依法取得施工许可证后,区分需挖深基坑的项目、使用桩基的项目和其他项目,分别确定标准;“已投资额、总投资额”均不含土地价款和相关税费。

《办法》特别强调闲置土地处置的一些程序,比如调查认定、组织听证等。这些规定有哪些作用?

王守智:程序更加完善,有利于保障土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

原来的5号令,规定的程序相对简略。这次修订作了补充完善:一是增加了闲置土地认定的环节和方式,要求在确定土地闲置的事实、依据以及闲置原因的基础上作出认定结论;二是完善了征缴土地闲置费和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的程序,明确了收费和收回的批准权限在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具体执行,并细化了具体的启动和操作程序;三是明确了土地使用者申请听证和复议、诉讼的权利。

以往因政府原因造成土地闲置的情况比较多,这次修订有哪些具体规定?

王守智:主要是区分闲置土地处置方式,强化政府原因导致土地闲置的责任。

一是细化了因政府原因造成动工开发延迟的情形,区分政府原因和企业原因,特别是明确了政府不按期交地、修改规划、政策调整、处置信访事件、军事管制、文物保护等因政府原因导致的土地闲置,对此采取协商方式处置。二是强调政府与土地使用权人在民事合同关系中的平等地位,规定对因政府原因造成闲置土地,应由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承担违约责任,加强监管。三是增设了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闲置土地日常监管和调查处置中的法律责任,强化行政和刑事责任约束,确保相关监管措施的落实。

在促进闲置土地有效利用上,《办法》明确了哪些措施?

王守智:我们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促进闲置土地有效利用。比如,《办法》对因政府原因导致的闲置土地的处置上,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采取更加灵活和更加符合实际的措施,包括明确延长动工开发期限、调整土地用途和规划条件、安排临时使用、协议有偿收回、置换土地等多种处置方式,强化了对土地权利人的保护,增强了该类情况处置措施的可行性,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另外,为促进闲置土地的有效利用,还采取了一些新的政策措施。一是明确了土地使用权人开发进度报告制度,要求其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项目动工开发、开发进度、竣工等情况;二是在用地申请和闲置土地登记等方面加强对闲置土地的控制,增强对土地使用权人违规闲置土地的威慑力;三是在融资等方面加强与相关监管部门的联动,促进土地使用权盘活利用闲置土地;四是建立闲置土地处置备案制度,要求地方处置闲置土地必须备案,促进地方显化和利用存量闲置土地。

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 第5篇

认真研究 科学规划

全面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

府谷县国土资源局(2010年12月)

今年以来,府谷县作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试点县之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要求,着力构建共同责任机制,破解保障发展、保护资源双重压力的难题,不断总结探索形成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合理有序开发的新机制,积极参与全县宏观调控,全方位服务县域经济建设,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府谷县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府谷县地处陕晋蒙三省区接壤地带,辖8乡12镇,总人口23.05万。全县国土总面积32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2.48万亩,基本农田92.66万亩。境内矿产资源富集,特别是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储量200亿吨,是国家规划的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和榆林市“两区六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陕西省规划的煤电载能工业园区。

凭借良好的资源禀赋优势,2006年至2009年,府谷县各项经济指标逐年攀升,全县GDP年均增长20.8%,达到162.56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69.5%,达到42.03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由全省第35位跃居第一,跨入“西部十强”、“全国百强县”行列,成为陕西乃至西部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二、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基本情况

2010年是创建活动启动之年,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10年度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县认真组织,积极部署,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的创建活动总体思路。明确了“政府主体、国土牵头、部门联动”的创建活动工作机制。成立了国土资源集约节约模范县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编制印发了《府谷县2010年度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研究制订了适当、适中、适量的符合府谷县情的国土资源规划执行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度、煤炭资源整合强度、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耕地保护效率、土地利用效率、国土资源执法效率、矿山环境恢复率等八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指标标准体系。抽调了6名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创建活动统筹协调和日常联络工作。安排了100万元经费用于创建活动日常支出。做到了机构、场所、人员、经费四落实四到位,确保了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力求实现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四大目标:即保护资源更加严格规范;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节约集约更加扎实有效;服务社会更加全面优质。

三、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主要做法及成效

1、加大宣传提认识。以全国土地日等纪念日为契机,举办了以“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节约用地”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活动和创建活动启动仪式。组织了“情系国土资源”大型文艺晚会,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200余人次,制作电子标语20余幅。并利用报纸、电视等多种途径进行大力宣传,进一步提高全县各界对开展创建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关注和践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2、科学规划促发展。在我县修编全县经济社会中长期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修编完善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二次规划,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宏观调控能力,统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城镇建设规划》、《能源化工基地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提高国土资源合理利用效率,提升产业层次,促进循环发展。

3、整合资源上规模。创建活动中,我县坚持矿业执法监察与地质测绘、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储量监管、回采率核定、采矿权登记、延续、变更以及矿山企业年检相结合,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实现资源的节约化开采、集约化利用。鼓励支持现有地方煤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整合为大型集团企业。通过第一次资源整合,我县煤矿数量由132个减少到88个,减少了33.3%,总生产能力由815万吨/年提高到4835万吨/年,单井规模平均提高到54.9万吨/年以上。创建活动以来,我们继续深入整合资源,进行了第二次资源整合,使全县煤矿数量再减少10%,总生产能力再提高1000万吨/年以上,所有重组整合矿井实现后退式壁式开采,45万吨/年以上的矿井实现综合机械化采煤,逐步形成资源的整装开发,采区回采率、选矿回采率提高到80%,全面提高我县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4、转变方式走循环。近年来,我县在取缔关闭“五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的 同时,围绕煤电化载能工业基地总体规划,配套建设了一批大型煤炭资源深度转化项目,基本形成了循环经济产业链。共关闭高能耗,高污染企业21个,腾出建设用地1280亩;整合原有的131个兰炭生产企业为18条兰炭生产线,节约用地3850亩;使全县土地利用强度总体提高了15%,资源就地转化率提高到65%以上,切实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逐步形成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全县大循环的发展格局。

5、耕地保护有实招。一是以责任促保护,着力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齐抓、社会参与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把耕地保护纳入政府、部门帽子工程,县政府与乡政府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使各乡镇、各部门真正负起保护耕地的责任。二是以开发促保护,坚决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机制,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激励、多元投资、规范管理”的思路,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累计净增耕地约879亩;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群众自愿的模式整理土地约3600余亩;组织国土、环保、农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对无法集中连片整理,特别是线性工程建设切割形成的零散土地,采取工程措施,在整理开发的基础上,造林、种树15.5万亩。三是以质量促保护,启动了四大农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100个现代农业小区,发展“一村一品”、“一区一业”;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形成品牌优势,打造产加销一体化示范基地;着力推进优质高产示范基地建设,每亩产值由1000元/年提高到了3000元/亩,提高到了原来的3倍,耕地质量显著提高。四是以监管促保护,不断强化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全面开展土地卫片执法监察工作,坚决制止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用地,坚决遏制土地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生。第十次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中我县112个卫星图斑涉及的36个项目49宗违法用地均已处罚整改到位,累计罚款1278万元,党政纪处分38人,做到了既查处事,又处理人;创建活动以来,集中查处土地违法案件6起,罚款48万元,全县土地违法案件立案率达100%,结案率达95%以上,违法案件同比下降33%。

6、采取措施搞节约。一是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将所有新上工业项目规划进入园区,科学安排园区内各类项目建设用地的结构、布局和比例,在园区用地空间组织形式、用地结构调控、投资强度、容积率等方面下功夫,统筹考虑园区各项目道路、住宅、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使规划后的园区用地较零散项目建设用地节约40%以上,工业用地投资强度从590万元/公顷的基础上提高到了650万元/公顷,提高了10.17%,单位GDP增长消耗的土地量同比减少 25%以上。二是结合资源整合,引导矿山企业对煤矿采空塌陷区、矿井废弃工业场地等进行综合治理和再利用,使我县煤矿总用地规模由原来的7920亩减少到了6480亩,节约建设用地1440亩,复垦土地1143亩。三是通过土地整理补充一批、推进三集中(生产要素向工业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村向城市集中)节约一批、加强执法收回一批、盘活存量腾出一批的“4个一批”措施盘活了一批闲置土地,腾出建设用地1580亩。四是以“城市带动、工业促动、社会联动”的“三动战略”,积极推行“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群众自助、社会赞助”的“四助”机制,精心实施了以“百机关单位帮百村,百工矿企业带百村”为主的新农村建设“双百”帮扶工程。近年来,工矿企业累计投入近5亿元帮建新农村,共实施采空区移民搬迁31个自然村,村民宅基地用地面积由614亩减少到了335亩,节约土地279亩,并对搬迁后闲置出的735亩土地进行了复垦,增加了耕地面积。

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 第6篇

立足县情 因地制宜

积极探索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

府谷县地处陕晋蒙三省区接壤地带,全县国土总面积3229平方公里,辖15镇,总人口23.05万,人均耕地面积1.28公顷,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县境内矿产资源富集,全县含煤面积1600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200亿吨。“十一五”以来,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县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0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5.9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4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63.59亿元,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86元,综合实力连续两年位居第一,进入西部十强县和全国百强县行列。成为陕西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2010年,府谷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试点县。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县认真落实国家土地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创建要求,结合县域实际,积极探索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切实加大土地监管力度,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创建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创建活动主要做法

(一)理清思路定目标。开展创建活动以来,我县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改革创新、整体推 1

进,边试点、边完善的创建活动总体思路;明确了保护资源更加严格规范,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节约集约更加符合县情,努力建成全国节约集约模范县的目标任务。

(二)强化责任抓落实。明确了“政府主体、国土牵头、部门联动”的创建活动工作机制;将创建活动纳入政府工作日常管理和考核体系,把创建活动与各有关部门和乡镇的年终考核、干部提拔任免结合起来,制定了《府谷县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目标任务考核办法》;成立了以县政府副县长任组长,政府办主任、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副组长,发改、能源等24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国土资源集约节约模范县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县政府下拨100万元经费用于创建活动日常支出,做到了机构、场所、人员、经费四落实、四到位,推动了创建活动顺利开展。

(三)科学合理编方案。制定并印发了《府谷县2010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活动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指标体系、工作措施、阶段安排和工作步骤。根据创建活动需要,制定了土地和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9项管理制度。研究制订了适当、适中、适量的符合县情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8项指标标准体系,有效指导全县创建活动。

(四)加大宣传造声势。在第20个全国土地日,举办了以“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节约用地”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活动和创建活动启动仪式;组织了“情系国土资源”大型文艺晚会,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200余人次,制作电子标语20余幅。通过报纸、电视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开展创建活动的 2

重大意义,引导人民群众关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了全县各界对开展创建活动的认识,扩大了创建活动影响力。

取得的成效和形成的机制

(一)规划“七区八园”,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宏观调控能力,规划建设了总面积近100平方公里的“四大工业集中区、八个兰炭产业园、三个工业小区”。以“七区八园”为载体,积极引进大型企业集团,鼓励扶持地方工业优化升级,进入园区初步形成了煤转电、煤化工、煤电载能并驾齐驱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工业向园区集中,提高了生产规模,提升了产业层次,促进了循环发展,工业总产值以年均63%的速度增长,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23.79亿元。同时有效节约了用地面积,提高了用地效率,土地利用投资强度在500万元/公顷的基础上提高到了700万元/公顷,单位GDP增长消耗的土地量同比减少25%以上,节约用地约20平方公里,单位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了约25%,实现了工业增产增值与用地节约集约的“双赢”。

(二)推进“两轮”整合,煤炭产业优化升级。按照大型化、规模化、现代化的要求,全面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炭企业兼并重组。通过第一轮煤炭资源整合,将全县132个煤矿整合成88个,生产能力由815万吨/年提高到4835万吨/年。去年底,结合创建活动,我们又进行了第二轮煤炭资源整合,全县煤矿数量又减少了10%,总生产能力又提高了1000万吨/年以上。同时将现有煤矿 3

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整合为18个大型集团企业,总生产能力提高到6415万吨。所有重组整合矿井实现了后退式壁式开采,45万吨/年以上的矿井实现了综合机械化采煤。通过资源整合重组,一方面,提高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避免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另一方面,通过充分合理再利用原有废弃工业场地,使煤矿总用地规模由原来的7920亩减少到了6000亩,节约建设用地约2000亩,同时对煤矿采空塌陷区及整合搬迁置换矿井废弃工业场地进行复垦治理,腾出了建设用地1400余亩。

(三)实施“3333“模式,促进集约循环发展。按照“关小上大、淘汰落后、产业升级、扩能增效、循环发展”的思路,我县采取“三关闭、三培植、三转变、三集约”的“3333”模式,取缔关闭耗能高、污染大、占地散的五小企业,培植一批大型煤炭资源深度转化项目、综合利用项目和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实现了布局上由分散向集中、产业上由单一向多元、经营上由个体向组团转变,做到了土地利用集约、矿产资源集约、生产要素集约。近年来,投资10.64亿元,取缔关闭电石、水泥、硅钙等高能耗、高污染“五小企业”552户;整合小规模企业,建设了3个工业小区,节约并腾出建设用地1800余亩;将原来零散的131个兰炭生产企业整合为18条兰炭生产线,集中在8个产业园,较之前节约用地3850亩,土地利用强度较之前提高了15%以上,矿产资源就地转化率提高到65%以上。

(四)、实行“四位一体”,保护耕地落到实处。全面实施了“以责任促保护、以整治促保护、以质量促保护、以监管促保护”四 4

位一体的耕地保护工程;实施卫片执法和节约集约“双管齐下”的耕地保护措施,形成了政府主导、国土牵头、部门齐抓、社会参与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耕地保护“约谈问责”机制、土地督察预警机制和动态巡查制度。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两年累计净增耕地约879亩;累计投入4亿元对无法集中连片整理,特别是线性工程建设切割形成的零散土地,在采取工程措施整理开发的基础上,五年共造林、种树48.3万亩,绿化干线公路260公里,绿化荒山13万亩,全县林草覆盖率达到53%,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群众自愿、社会参与的模式开发整理土地3600余亩,建设基本农田17980亩,完成农综开发小流域治理2.7万亩;启动了四大农业园区、“五个万亩”基地、100个现代农业小区和34个重点新农村建设,去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5万亩,日光温室和蔬菜大棚面积达到1600亩,增产3.4%;改造中低产田和口粮田约14600余亩,较普通大田平均增产约28%。实现了耕地保护、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五)实施“双百”工程,发挥“联动多赢”效应。近年来,我县坚持实施“城市带动、工业促动、社会联动”的“三动战略”,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百机关单位帮百村,百工矿企业带百村”的“双百”帮扶工程。一方面,加大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力度,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五年累计落实帮建资金9.09亿元,实施项目832个,培植农业龙头企业18户,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2500元增长到去年的7780元;开发重点村174个,5

完成21个村1006户5022人的移民搬迁任务,节约用地480亩。另一方面,坚持以资源换资本,以资本促发展的原则,引导矿山企业“以煤补农”、“回报社会”,积极开展矿区新农村建设。五年来矿山企业累计投资7.5亿元,对7个乡镇31个矿区村庄2465户8000余人进行了整村搬迁;在新农村实施围河造田工程,规划种养殖业、高效农业示范区和农副产品加工厂等“三农”服务实施区,形成了矿区新农村成种、养、加、销一体化农业循环产业链。矿区新农村建设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解放了旧村庄下面的煤炭资源,节约了用地面积,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形成了农民、企业、政府“多赢”的格局。

(六)劈山填沟造地,拓展城市空间。府谷县城地处黄河中上游峡谷地带,在仅4平方公里旧城区居住着近13万人,“大工业、小县城”的矛盾日渐凸显。由于老城区土地资源匮乏,旧城改造缺乏腾挪空间,为拉大城市主体框架,拓展城市空间,我县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了能容纳8万人16平方公里的县城新区。由于新区自然立地条件差,90%的土地属荒山荒沟,可利用的建设用地相对较少。新区启动建设以来,我县立足实际,将控制区域内不可利用的荒山石沟,通过劈山造地、回填沟渠沟壑等方式整理成建设用地。目前已累计投资18亿元,开挖山体8座、回填沟渠4条,动用土石方2800万立方米,开发整理土地5000余亩。新区开发建设的全面启动,拓展了城市空间,节约集约了用地,为山区城市建设创出了一条新路。

下一步工作计划

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县建设用地需求将达到6.5—7万亩,实际用地指标每年只有3000亩左右,资源需求刚性上升,资源供给刚性制约的矛盾十分严重。下一步,我县将以完善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为目标,以创建活动为抓手,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础,从府谷的特殊立地条件和土地开发利用实际出发,在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探索符合我县的节约集约用地模式和机制,积极实施以“四大区域功能”为特征的差别化土地利用管理模式。具体做法是:

(一)“城镇工业建设区”。

依据新一轮《府谷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府谷县将形成“一体三线四区八园”的城镇建设用地空间体系结构。一体即中心城镇府谷镇;三线即府店公路沿线、府准公路沿线和黄河沿线;四区即清水川、皇甫川、庙沟门、郭家湾四个工业集中区;八园即八个兰炭产业园。在“城镇建设区”内,我们严控建设用地增量,开展土地节约集约调查与评价,针对工业用地、城镇用地建立不同的集约评价指标体系;健全节约集约用地市场机制,建立工业用地退出机制,探索工业项目弹性供地政策,完善工业用地标准,制定工业项目用地准入制度;实施城镇用地综合改造,大力开展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加大对城镇闲置土地的清查和盘活;鼓励企业挖掘内涵用地潜力,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最大限度地提高 7

土地利用效率。

(二)“基本农田保护区”。在规划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编制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强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发展,努力构筑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加快建设四大农业园区、五个万亩基地和100个现代农业小区,确保122.48万亩耕地和92.66万亩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积极实施“东治川 南治山 西搬迁”发展战略,大力开展拦河改道、引黄入川、引水上山、提防工程、围河造地、流域综合治理,年内建成淤地坝78座,淤地1.6万亩,新增川台地4万亩;制定基本农田保护补偿实施办法,拿出部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5%的土地出让金,对承担耕地保护任务重、基本农田保护数量多的农户或集体经济组织给予直接的经济补偿,有效提高农村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积极性。

(三)“生态脆弱区”。在规划的生态脆弱区内,建立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长效生态补偿机制,编制并实施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以保护和建设工业园区、城镇周边、矿区、公路整体环境为重点,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加大黄土丘陵沟壑区尤其是煤炭采空塌陷区的水土保持,全面推进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绿化环境等工作,严禁进行与生态环境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原有各种生产、开发活动应逐步退出,逐步实现水源治理生态化、道路治理景观化、河道治理生物化、小流域治理综合化、复垦治理效益化和生活小区园林 8

化。预计“十二五”期间,政府每年绿化资金不低于1亿元,面积不少于16万亩,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滨河生态宜居名城,努力实现绿色府谷建设目标。

(四)“资源开发集中区”。在规划的资源开发集中区,继续加大煤炭资源整合重组力度,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服务、生产工艺和管理模式,鼓励中、省煤炭企业参股整合开展矿井建设和生产活动,淘汰30万吨以下矿井,建成18家大型煤矿企业集团,全面提高资源回采率和综合利用率。要以煤炭资源为龙头,重点支持煤电转化、煤转化工、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等资源深度转化项目,推动产业升级和循环发展。要以建设绿色矿山为依托,全面实施资源“开采、治理、监管”三同时制度,认真落实“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政策,健全完善矿区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矿区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要坚决控制资源开发建设占地、毁地,努力实现资源开发、土地利用、环境治理“多赢”效果。

政策建议

围绕我县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以创建活动为契机,按照“严格审批、局部试点、封闭运行、风险可控”的原则,在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基础上,坚持规划调控、指标控制、督察监管、责任考核、备案的模式,鼓励和支持我县在国土节约集约机制制度改革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实现土地利用区域功能效益最大化,真正把创建活动推向新的制高点。

一是建议依据县域经济发展规模以及GDP增长速度和比率,9

按照《2011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文件精神,适度倾斜我县建设用地指标,或在安排土地计划时适当扩大利用荒山、荒沟等未利用地的指标。

二是在城镇规划区,建立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快速审批通道,对报国务院审批的建设项目,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进一步缩短审批周期,提高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审批效率。对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控制性工程、有工期要求急需开工的工程,可向上级国土部门申请办理先行用地。

三是在城镇建设区内,鼓励和支持各类建设项目利用国有未利用地,项目建设用地不纳入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由省政府按照审批权限直接审批用地;涉及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可以边建设边报批,按用地审批权限办理用地手续;涉及占用耕地的,可以边占边补。

四是在新区建设区(城镇建设区),鼓励和支持将控制区域内的荒山荒沟等未利用地等,通过劈山造地整理成建设用地。不列入建设用地总规模,纳入未利用地计划管理,将审批权限下放的地方政府。

五是在城镇建设区和资源开发区,鼓励按照“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式,对废弃工业场地和“空心村”进行土地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同时在符合规划的区域内置换工业用地,实现“工业用地县内动态平衡”。

六是在资源开发区,资源整合建设项目在完成废弃工业场地 10

和采空塌陷区复垦治理,做好农民补偿的前提下,探索以租赁方式和以地入股供地模式。

上一篇:文革时期的经典电影之8——《侦察兵》下一篇:寒假作文600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