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仪式范文

2024-05-18

基督教仪式范文(精选6篇)

基督教仪式 第1篇

一、主持人宣布同志(先生、小姐、女士)的追悼会开始。 介绍参加追悼会的单位领导,生前好友。

介绍送来花圈和换联等单位和来宾的名字。

对因故不能参加追悼会而采用其它方式表示哀悼的情况也要一并加以说明。

二、默祷(奏哀乐)

三、宣召

现在我们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将 的身体安放在这里,等候将来肉体的复活。阿们。

四、致悼词。

五、家属致答谢辞。

六、唱诗

七、祈祷

慈悲的上帝,你接了****(弟兄/姊妹)的灵魂到你那里,进入永恒、光明、快乐的所在,列于天上众圣徒的团契之中。当主耶稣第二次降临的`时候,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被提到空中;我们就可以一起在空中与主相遇。这样我们将永远与主同在,得享永生。求主,使我们仍活在世上的人,信仰坚固,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八、读经

赛61:3赐华冠与锡安悲哀的人、代替灰尘、喜乐油、代替

悲哀、赞美衣、代替忧伤之灵.使他们称为公义树、是耶和华所栽的、叫他得荣耀

基督教仪式 第2篇

会主持稿

2016年圣诞主持稿(基督教)

2016年圣诞主持稿

一 开幕词

永杰:各位尊敬的朋友!

明兰:亲爱的弟兄姊妹!

合: 主内平安!

永杰:踏着圣诞宁静的钟声,我们又迎来了一个祥和的平安夜

明兰:怀着满心喜悦的心情,我们又盼来了一个欢庆的圣诞节

韩露:此时虽然寒气袭人,我们心里却是暖意融融

合:因为神的爱使我们内心温暖

永杰:两千多年前一个漆黑的夜

晚,在犹太伯利恒一个冰冷的马槽里,有一个婴孩为你我而

降生,他就是耶稣。

明兰:他道成肉身来到世上,为了你我的罪,甘心被钉在十字架上。死后三天复活,为我们

带来永生的盼望。

合:神就是爱!

永杰:感谢耶稣,因为他的死,使我得洁净!

明兰:感谢耶稣,因为他复活,使我有永生!

韩露:感谢耶稣,因为他的爱,让我拥有爱!

合:此时此刻,我的心澎湃激昂,让我们一起敞开心扉尽情欢呼吧!

永杰: 下面我宣布2016年圣诞崇拜现在开始!下面请叶弟兄为我们做开始祷告!

二 叶弟兄

明兰:亲爱的弟兄姊妹和朋友们,圣诞节收到亲人朋友的礼物和祝福,你

们会不会很开心?

我们肯定会非常开心,但是有一件来自天上的礼物,我们中很多人还没有得到。它到底是什么呢?下面请诗班献唱《有一件礼物》和《生命的河》

三 诗班献唱:《有一件礼物》和《生命的河》

韩露:亲爱的朋友们,这一件礼物,你得到了吗?这件礼物就是主耶稣,耶稣降生,为我们带来了最好的消息,万众欢腾,普天同庆!下面请欣赏姐妹们赞美的舞蹈《欢乐圣诞佳音》

四 舞蹈《欢乐圣诞佳音》

永杰:嗯,大家对圣诞节了解多少呢?大家认识这位创造天地的神吗?下面有几题《圣经知识问答》,有奖品哦!

明兰:大家要在读题后,才能答题哦!

五 《圣经知识问答》

1.圣诞节的来历

2.2016年是怎么来的?

3.医院的十字架代表什么?

4.替罪羊代表什么

5.耶稣死后三天复活是历史还是神话?

6.人类的始祖是谁?

7.诺亚方舟是真实的吗?彩虹是怎么来的?

8.基督徒能吃肉吗?与佛教徒和伊斯兰有什么区别?

9.大家知道人死后去哪里吗?

10.圣母是谁?和耶稣的关系?

韩露:相信大家在今天收获不小,盼望各位都能得着神更多的祝福!经上说: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你们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然而对于基督徒来说,我们在天上还有一个更加荣美的家乡,那里充满喜乐盼望,下面请柯木朗教会为我们带来手语赞美《我有一个荣美家乡》

六 手语《我有一个荣美家乡》

明兰:我要向高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来,我的帮助从创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无论我们处于怎样的环境中,原

我们将我们的眼目单单注视我们的神,下面青年献诗:《注目看耶稣》,《天堂在我心》

七 青年献诗:《注目看耶稣诗歌》,《天堂在我心》

永杰:我们的神无佳形美容;我们看见他的时候,也无美貌使我们羡慕他。但是他却有荣耀永放光辉。下面欣赏舞蹈《主啊,你最美》

八 舞蹈:《主啊,你最美》

明兰:他擦干我不住的泪水,他抚平我伤痛的心田,他是我的力量我的避难所。下面的二胡笛子组合,为我们带来《耶和华的膀臂环绕我》

九 笛子二胡:《耶和华的膀臂环绕我》

永杰:你们觉得这个世界上什么爱最伟大?

观众A:男女之爱,《泰坦尼克号》里面杰克愿意为Rose死,我觉得这个爱最伟大。永杰:现在很多男女自由恋爱,结婚后不还是照样离婚了,或者有小三

吗?

观众B:说的对哦,父母之爱最伟大。很多父母愿意为了孩子,自己省吃俭用,而且不求回

报。

永杰:说的非常好,父母的爱却是很伟大。他们为了儿女操劳一辈子,所以非常感谢我们的

父母生养我们。但是有一种爱比父母的爱更伟大,你知道是什么爱吗?

观众B:什么爱?

永杰:神的爱。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而且神的爱永远不离不弃。下面欣赏舞蹈《你的爱永远不离不弃》

十 舞蹈《你的爱永远不离不弃》

明兰:感谢神让我们在真道上相逢,成为同路人;我们内心发出同声的歌唱,赞美奇妙救恩。下面请欣赏舞蹈:《同路人》

十一 舞蹈:《同路人》

永杰:有这样一家人,他们要为我们讲述上帝如何创造天地,人类如何堕落,耶稣又为何为我们的罪被钉在十字架上,现在他正在召唤流浪在外的朋友回家。下面请听朗诵《召唤》 十二 朗诵:《召唤》

韩露:感谢神,天父的召唤仿佛仍在耳边,虽然我们眼睛不能看见他,手不能触摸他,但是我深深知道,神就在这里,他所赐的喜乐与平安就在这里。欢迎姊妹们带来手语舞蹈《那双看不见的手》,献唱《常常喜乐》。

十二 青年献唱:《那双看不见的手》,《常常喜乐》

明兰: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下面请任弟兄为我们分享神的话语《圣经》

十三 任伯:证道

呼召

韩露:耶稣爱你,朋友,耶稣爱你

永杰:在你生命中最大的福分,就是耶稣永远爱你

明兰:在你生命中最大的盼望,就是耶稣他能救你

下面请欣赏手语:《耶稣爱你》

十四 手语:《耶稣爱你》

永杰: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明兰:欢聚的宴席,总有分散的时候

韩露:但在基督的生命里,我们永不分离

永杰:愿今日的歌声达到穹苍

明兰:愿今日的舞姿飞扬天际

合:愿颂赞、荣耀、尊贵、权柄,都归在至高至上的父神;

愿平安、喜乐、恩典、祝福给地上的万民万方。大家圣诞快乐,新年蒙恩!十五 结束祷告

基督教仪式 第3篇

(一)、研究文献综述

近年来,中国基督教研究逐渐增多,这些论文多是对基督教发展迅速现象的介绍,从宏观角度分析基督教得以传播开来的原因,对农村基督教本土化的现象和程度进行分析,如《基督教信仰本土化之类型》(唐毅,1999)、《苏北农村基督教发展现状及其原因分析》(吕朝阳,1999)、《当代中国民间信仰对基督教的影响》(高师宁,2005),涉及到基督教对传统丧葬仪式影响的研究并不多。

该领域最早的研究是吴飞的《麦芒上的圣言》(吴飞,2001)。该书是中国农村基督教田野调查最早的著作之一。在“人生礼仪”一章中作者提到了基督教的丧葬仪式,并最终得到结论:仪式中的伦理观念比较刚性,很难被改变,而宗教的超验观念却比较容易被人们理解;一种观念能否被很好地技术化决定了其在农村被接受的程度和速度。我观察到的现象与吴飞老师书中有很大差别,但是他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很值得借鉴,这包括伦理与信仰二分,仪式的技术化程度对仪式本身的影响,知识精英与普通教众二分。

近年来,在我国基于田野调查开展的农村基督教的研究增多,以白庆侠《鲁南农村基督教信仰考察研究》(白庆侠,2006)为代表。该论文以对鲁南地区的白庄村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在白庆侠的描述中,这个地方的丧葬传统习惯和基督教信仰相安无事地并存着,传统的招魂幡、打狗棍与作为基督教象征的白大褂同时存在,作者将丧葬仪式中所体现的中西矛盾和中西合璧的现象都归为基督教的本土化,结论稍显简单,但是文中提供的相关资料值得关注。

前人的研究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借鉴,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现有专门的丧葬仪式的研究很少研究现代社会丧葬仪式的变化,而中国基督教研究虽然注意到在基督教影响下丧葬仪式的变化,但是此类研究中往往以基督教为主体,没有注意丧葬仪式本身的特殊性,将这种仪式的变化宽泛地归因到信仰上。本篇论文以基督教影响下的丧葬仪式为切入点,观察丧葬仪式在外来文化影响下的变化情况,以期更深刻地了解丧葬仪式,同时这种研究也能拓宽现在基督教本土化研究的深度。

(二)、研究框架

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圈的包围中奉“洋教”的河北的一个村庄———邯郸市永年县北河庄村。本文用宗教社会学的理论,从民俗学的视角,通过田野调查中得到的资料分析当一种异文化信仰进入中国文化体系中时,传统仪式中各个层面如何被改变。

在研究中,对研究对象的理论了解必不可少,这是一个学者进行研究的基础,能够使学者获得比较广阔的视野,对研究现象保持敏感的反应;同时,田野调查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主要是因为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社会)发生着持续不断的变迁,这种变迁包括社会结构、文化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只是理论研究很难掌握事实的真相。

本文在对当地丧葬仪式的仪式结构和意识结构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村庄的整体观察,确定村庄中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再关注各个阶层,包括社会精英阶层,宗教精英阶层和普通教众对本区丧葬仪式的看法,通过这些材料分析基督教信仰如何渗透入丧葬仪式中,窥探丧葬仪式中被改变的各个层面。

(三)、所调查地基本情况

我进行田野研究的北河庄村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永年县,距县城35公里,距市中心40公里,北河庄村人口3001余户,人口总数约1300人。多种植蔬菜,四季均为农忙时节,人均拥有土地约1亩(成年人),家庭收入较低,年收入约3000元/人。本村有10多个姓氏,其中吕、黄是两大姓,在一起约占全村的40%,其中吕姓稍多。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村庄并没有强烈的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的痕迹,血缘家族关系与同教关系并存。以吕家为例,本村吕牧师(86岁)是现在村子里最老且最有名望的基督教徒,他从小(8岁)进入教会学习,一直到20岁读完神学院,现在他家已有第四代基督教徒,而吕牧师的本家侄子,当地人喊作吕会长,是上一届天主教会长。

北河庄村主要存在三大宗教信仰:基督教2,天主教,民间宗教。信徒各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从本村居住情况看,大体呈现基督教徒、天主教徒围绕本教教会小范围聚居,不信教者散居的局面。就本论文对象基督教来说,北河庄村的第一批信徒可追溯至清末八国联军时期3,由于村中的一条河连年泛滥,村民多逃至应天府(今邢台市)要饭,教会收容乞讨者,并吸收他们参加宗教活动,慢慢就有人皈依了耶稣教,并回到村中传教,因此北河庄村的信仰耶稣教的时间远早于该县其他村,近100年间,基督教保持发展状态,2008年该村最新一座教堂“景信堂”投入使用,占地300平方米左右,能容纳教友300人,周边村庄都来此地聚会。基督教与天主教保持教义上不理解亦不沟通,生活上和平共处的状态。本村另有三分之一民间宗教信仰者,被当地人称为“信佛教的”,他们不了解基督教的信仰,而基督教徒认为他们“迷信”,但生活上亦未发生过大的冲突。

二、基督教对传统丧葬仪式改变之诸层面

国内研究称基督教信仰者的丧葬仪式为“本土化”的仪式。这种“本土化”指的是在丧葬仪式中两种文化的体现,基督教的不烧香、不磕头、不用戏班子与传统的搓忙4、守灵、打幡构成了一套新的体系。这种过程可以看作是基督教“本土化”,也可以认为是本土文化的“基督教”化,比较值得玩味的是传统丧葬仪式中哪些方面被基督教化了,哪些没有。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可以更深刻的了解丧葬仪式在一种文化入侵时被改变的各个层面的状态。

根据调查中得到的资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被改变的仪式;未被改变的仪式。

(一)、被改变的仪式

在北河庄的访谈中,参与调查者无论是当地社会精英、宗教精英或是普通教众,在回答“基督教丧葬与外帮人丧葬区别”时,首先回答的是“我们不迷信”,“我们丧葬完全不一样”5,而在深入了解之后,发现事实并不像村民描述的那样简单,下面分别进行分析。村民们说的最多的与外帮人仪式不同的地方就是“不烧香、不磕头、用戏班子”。

下面访谈是2009年5月11日早上,星期天,由于本村5月9日庙会这个特殊因素,5月9日,5月10日和5月11日于景信堂连续举行聚会3天,外村老人行动不便者都留宿教会,我才得以在一种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和他们交流基督教的丧葬。

接受访谈者:

王奶奶,83岁,信教5年

黄嫂,40岁左右,信教3年

黄二奶奶,79岁,自幼信教,系黄天军二姨

问:你们觉得信教的和不信教的死人办丧事时有区别么?

黄嫂:那当然了,都不一样。

黄二奶奶:不迷信。

黄嫂:咱不烧纸,不磕头,不迷信。

问:那要是咱办丧事的时候有不信教的来了,非要烧纸咋办?

王奶奶:我们村的,老杨家老了,也是快死的时候说信了基督,他家媳妇信的早哇,孩子也都信。下葬的时候那不是打起来了么,有亲戚要烧纸钱,他家二小子不让,在坟前就闹起来了。

黄嫂:这个是咱们的不对了,他没有闹明白。

黄二奶奶:是这样的,他们烧他们的,我们不能管他们,没闹明白。怎么能坟前闹起来了呢。

黄嫂:嗯,是这个二小子的错。

这种不能强迫外帮人,在仪式中各行其道的说法是我在村子里听到最多的言论。

以上是我与一些妇女吃早饭时聊天的结果,我和本村一个很有名望的基督徒聊天时,听到的一些不同的观点。

接受访谈者:

黄父6,北河庄村人,56岁,自幼信教

黄父:我母亲丧事时,他们有不信教的来,他们拿来的香和纸钱,我都给它搁火里边烧了。别说他们来我家了,我去他们家也不搞迷信,到了别人家,他们哭,我和哥哥站得笔正。

问:他们拿香可以,要是哭跪怎么办?

黄父:他们哭跪那没有办法,但是搞迷信就不行。

问:基督教和不信教的会闹矛盾么?

黄父:不会,咱们村吧,信教的比较多,大家都知道,而且信教的都要待人善。

问:外村信教人少的呢?

黄父:那可能会闹一些矛盾,我知道一些。

问:外村会不会因为信的少,丧葬就不照着基督教的,更多的照着不信教的办?

黄父:这个就不确定了,要看信的好不好,咱们村信的不好的办事也不好,外村也有信的特别好的。

虽然不同群体对待“烧香磕头”中外帮人的态度不同,这其中又与一般信众以及黄天军父亲特殊的信仰地位之区别相关,但是相同的一点是他们都强调基督教丧礼中的特点是“不烧香、不磕头”,对于在这个问题上产生的矛盾的描述正说明了这一点是基督教仪式中和外帮人区别最大的一点。(关于信仰程度问题在后文进行分析)

“不烧香、不磕头”究竟有什么特点使得它们成为基督教对传统丧礼最大的改变点呢?经过分析,应该有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此类仪式行为与仪式传达的意义结合紧密。

仪式行为和仪式传达的意义结合的紧密程度决定了仪式被改变的可能性,仪式行为和意义相关性越大的越容易被改变。

传统丧葬中,有一些仪式的意义是外化的,很容易被仪式参与者理解,另外一些的意义则是隐晦的,渐渐人们就忘记了它的意义,而只是作为一种怀着敬畏之心的操作程序。对于“磕头、烧纸钱”等,村民在讲述过程中都会自然说道“那烧钱是烧给死人的,俺们信基督的死后都上了天堂,烧钱就都烧给魔鬼了”7,“基督徒不跪死人,俺们可以跪基督,跪活人,就是不能对着死人跪”,村民们都有对烧纸钱的意义的理解,那就是供私人在冥间使用,是传统生死观念中对人死下地狱的世界图景的一种反映。这一点在村民中得到广泛了解,自然也就成了基督教仪式中最首先被打破的目标,而那些未被改变的仪式往往具有仪式行为和仪式意义脱节的特征,这在下一部分将具体说明。

第二,此类仪式作为一种群体的标志很容易被技术化。

首先,基督教徒“不磕头、不烧香”的行为很容易造成一种“边界”,成为一个集体的标志。即使不考虑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烧香、磕头作为传统丧礼中必须的元素,在整个丧葬过程中到处可见,更易暴露在大众视野之下。这种“边界”可以很容易被识别,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加强一个团体内部认同,“外帮人看到咱们不烧纸就知道咱们信教了,通理的都不会过来胡闹腾”。无论在本群体内部还是在他者的观念之中,“烧纸”、“磕头”都成了一种作为“边界”的符号。

其次,这类仪式更容易被技术化,在操作上这类观念更容易被贯彻,在基督教的世界图景中产生了这种不应烧香磕头的观念,之后便很容易得到实施,也容易在基督教徒中传播开来,同时这一点比较容易被乡亲们理解,不信教的乡亲对基督教徒丧葬的理解就是“不烧香呗”,只有比较容易被他者理解的仪式才能够更加容易地实施,否则这项仪式会更容易遭到整个社会伦理的阻碍。

(二)、未被改变的仪式

在基督徒最初的描述中,他们总是强调和不信教的人的仪式很不一样,不迷信。不过当深入了解仪式的各个过程,发现许多和非基督徒是一样的。

问:咱们这边基督教徒老的时候也是不能头朝南么?

王奶奶:都是,都是这样。

黄嫂:不能朝南?只能对北头?

王奶奶:哪都行,就是不能往南。一直这样了。

问:为啥呢?

黄嫂:不知道。

王奶奶:呵呵,谁知道,“南”边“难”呗。

问:那咱们这边人死了以后会在胸口压犁吗?

王奶奶:犁,耙子吧,压,呵呵。

黄嫂:这个我不知道。

问:咱们这边不信主的下葬的时候是送葬的跟在后面么?多少人扛棺材?

黄二奶奶:没个准。

王奶奶:都是一样,有十二个人,有十六个人,送葬亲戚都跟在后面,前面孝子走着,女子都在后面撵着。

问:那孝子手里面拿东西么?

王奶奶:雪柳。还有哀杖棍子,女子拿着。

问:那信主的拿么?

王奶奶:信主的拿,都拿。

黄嫂:拿。

问:那雪柳和哀杖棍子都是干嘛的呢?

王奶奶:呵呵。雪柳就是一些柳枝,两三根,上面糊些东西。

黄二奶奶:还得在上面绑点白纸条子。

问:孝子回去以后要做什么么?我听说有在碗里放碎馒头。

王奶奶:有,碗里面有馒头,上边盖个饼,饼上插馒头。

问:这是往哪儿放?

王奶奶:放材头上,棺材上,埋的时候也把这埋了。

旁边围观妇女笑。

黄二奶奶:坑里埋了,他灵魂到天上还能吃了。没事,就这。

问:咱们信教的也做吧。

王奶奶:没事,就这个。

从上面可以看出,尽管诸如“南”与“难”的避讳,雪柳,遗饭碗之类在深层意义上都是传统生死观的外化,但是基督教徒仍然沿用,这些仪式共同的特点之一就是仪式本身与意义之间相互隔阂,对于诸如“南”与“难”的避讳只有老人能够联想的到,而在问到哀杖棍子和雪柳的意义时,她们都不知其意。和“烧香、磕头”不一样,这些仪式所传达的意义不能直接被理解,传下来的仅是一套程序。如上文所说,这种仪式在形成的过程中无形中被赋予了一种令人敬畏的身份特征,“人们相信按照传统去做,能够得到冥冥之中的福佑,因而对于仪礼的各个过程、环节变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感”(郭于华,1988:49),教友们于是顺理成章地继续沿用传统习俗了,“没事”,“都能用”;同时在交谈中由于我的发问本身具有隐含的指向性,也有人意识到需要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于是就产生了“他灵魂到了天堂还能吃”的这类解释。

另一个原因就是教友对传统的依赖程度,在死亡问题上深层次的恐惧导致村民在改革过去习俗上很难彻底。即使宗教精英自己意识到某种仪式不符合基督教的标准,并执行对这些仪式的某种改革,他也不会并难以将这种改革推广。比如在与黄天军的父亲聊天过程中,虽然他说到在母亲丧礼中什么东西都没有摆,遗饭碗,袖子里的麦麸子,手中的馒头等都没有,送葬的路上也没有拿雪柳和哀杖棍子,并且称那些都是“迷信活动”,他也没有以此为标准来要求其余的信徒。从这一点也能理解为什么黄父在谈话中经常强调基督教徒行的丧葬“和信心程度相关”,黄天军的父亲就是“信得好”的那种类型,这表现在仪式上就是改革得坚定。虽然对仪式改革彻底的原因中还夹杂着社会地位等的原因,黄天军父亲能够扔掉不信教者的香而又能在不信教者的丧葬上不下跪离不开其较高的家庭地位,但是不能否认的一点便是信仰坚定与对丧葬改革彻底程度正相关。

对于此类仪式村民的态度是不确定的:

问:我们这边有在袖子里放麦麸子的习惯么?

黄二奶奶:咱们这边有,不多,曲周那边把五样粮食,谷子啦,粮食啦,人家不搁豆儿,还有芝麻啦,还有啥忘了,放到一个布袋子里,都放袖子里。

围观者:手里还拿着馒头,胸口也压耙。

黄二奶奶:说迷信,这就是迷信。

围观者:那个馒头这是喂狗的,怕被狗咬了。

众人笑。

黄二奶奶:信了耶稣就啥都不拿。

按照我的理解,手里拿馒头和棺材里放遗饭碗属于同一种类型,即传统事死如生生死观的表现,但是前者被斥为“迷信”,基督徒不能做,后者则是“没事,都可以”,在这个谈话中我尤其注意到黄二奶奶,她是黄天军的姨,她的母亲就是在解放初期将教堂放在自己家里使教堂得以保存的那位,在聊天过程中,她经常把话题扯到教义上去,她在交谈过程中是比较严谨的,也是她最早意识到这些教众们认为是基督教徒也可以做的仪式是不可以做的,是属于“迷信”范围的。

在她对特定仪式进行定性以后,别的参与访谈者也被改变了思路,把此类行为判断为迷信。教友们对许多仪式的定性并不确定,他们往往要听从宗教精英们的观点,在“迷信的”与“可用的”之间游离,虽然每个人都相信基督教仪式“不迷信”,但实际上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仪式代表着什么。

三、结论与讨论

按照前文指出的研究思路,我的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田野调查之前研读和分析相关文献、田野调查和调查回来以后根据理论和材料形成我自己的研究。

如前“研究文献综述”部分所述,我希望做的工作就是在宗教问题的视野中去探索民俗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和主动地位,在信仰坚定程度决定丧葬仪式改革彻底程度的话语之下,让丧葬仪式本身发言,看它们本身选择在哪些方面改变。

去年暑假因为另外一个课题在这个村子近半个月的居住为这次田野调查的“进入”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不过一个研究者而非参与者的身份依然使整个调查充满了困难,村民们对于我提出的“你们觉得基督教徒和不信教丧事有啥区别”这个问题的答案总是“不迷信啊”,也总是有村民很虔诚地向我讲述上帝存在、升天、复活这样的道义,如果不是有了和她们同住同餐的经历,这些警惕的村民是不会向我说这么多的。通过对考察资料的分析,我得到了以下结论:当基督教进入传统文化时,传统仪式改变有一定的规律,仪式行为和仪式意义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决定了仪式被改革的程度;容易被技术化的仪式更容易被改革;信仰的坚定与否也影响对仪式改革的程度,信仰的纯粹与否并不完全决定表层仪式改革的彻底与否。

这份研究还遗留了一些疑难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国家权力对丧葬仪式改革的影响,当地村民普遍有一种独特信仰的危机感,不断地向我强调他们不迷信正是这种危机感的表现,这种强大的国家社会权力已经显示出来强大的影响力,在这种条件下,丧葬仪式改革又将呈现什么走向呢?这是根据现在了解到的材料尚无力解决的问题,但这个问题无疑很有意义。

摘要:本文通过对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北河庄村基督教信仰者丧葬仪式的考察,通过仪式中被改变的仪式和未被改变的仪式这两个个方面,研究在基督教文化进入传统文化时的丧葬仪式,并最终得出结论:仪式行为和仪式意义结合的紧密程度决定了仪式被改变的程度;易被技术化的仪式更易被改变;人们对传统的依赖导致仪式改革的不彻底性。

基督教仪式 第4篇

关键词:彝族社区;基督教;仪式;研究

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镇的云桥社区,是一个由移民搬迁而来、现居城市边的少数民族社区。这里90%以上的居民是彝族,50%以上的居民信仰基督教。由于信教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影响深远,在居民中逐步形成了以基督教文化为粘合剂、相对固定的社交圈和文化圈。在云桥社区的重建和发展中,基督教文化起着调节社会关系、约束个人行为、提高社会整合度等多种作用。

一、云桥社区概况

昆明市区东郊的大板桥镇云桥村,是一个以彝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村寨,海拔2018米,占地面积5224.93亩。由于昆明市掌鸠河云龙水库建设,2000年底,1026名村民于从禄劝县撒营盘镇及云龙乡搬迁而来。搬迁时,云桥村共有农户274户,1026人,其中彝族956人,占总人口的92.6%。2010年,云桥村委会正式翻牌为云桥社区居民委员会。截至2013年3月,全社区共有居民315户,1303人,其中92%是彝族。信仰基督教的居民超过50%,一部分在云桥教会参加活动,另一部分在家庭教会活动。

二、云桥社区基督教发展现状

目前,云桥教会是官渡区最大的基督教会,云桥教堂亦是官渡区最大的基督教堂。据2012年统计,云桥社区受洗信徒超过400人,经常参加活动的信徒共537名,其中70%是女性。另外,还有50多名信徒在云桥村的家庭教会参加礼拜。

云桥教会内部管理较为规范,教会组织体系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组织,一部分是“长老制”下的基督教会宗教体制。前者负责教会日常行政管理,后者主管基督教神职活动。另外,教会还下设一个21人的讲道班,一个33人的祷告班和一个34人的唱诗班,三个组织成员互不交叉,各司其职。与之相比,家庭教会规模较小,陈设的也相对简单,没有统一的着装,成员之间也没有职务划分,地位平等。

三、云桥社区基督教仪式过程

1.云桥教会的仪式礼拜

云桥教堂内,电脑、音响、投影仪等设备一应俱全,瓷砖铺设的地面整洁如新。教堂里的大屏幕不仅可以通过投影仪播放圣经内容,还可直播现场的教会活动视频。教堂内20排木质条椅整整齐齐排列着,日常参加活动的教徒约200人,每位教徒落座后会自行低头祷告,准备开始礼拜。

云桥教会一般的礼拜程序为:

①、序乐:通知社区居民请到教堂集中,并提醒会场肃静,准备开始礼拜。

②、入堂式:请主礼人、长老、唱诗班、讲道班等人入场。

③、宣召:由主礼人宣布礼拜开始,并通告活动议程。汉彝语交替使用。

④、讲道:汉彝语交替使用。这个部分是教会礼拜的主要环节,持续时间最长,一般持续40分钟以上。

⑤、诵经:由讲道人选定章节并带领信徒朗读。一般使用汉语。

⑥、唱诗班献诗:唱诗班成员年龄在30-50岁之间,穿着蓝白色相间的圣服,女性约占总人数的3/4。献诗曲目由诗班长决定。

⑦、祷告班献诗:祷告班成员由40岁以上的中年和老年妇女组成,她们穿着传统的彝族服装,使用彝语,献诗一首,约7分钟,没有指挥。

⑧、唱诗:全体起立同唱赞美诗。使用汉语。

⑨、祷告:全体起立共同祷告祈福。使用汉语。

⑩、收礼拜:交代相关事宜。

礼拜开始前,教徒已然投入礼拜的气氛中,有的练习赞美诗歌,有的翻阅《圣经》学习。身处教会活动的环境中,孩子似乎也能感受到宗教仪式活动的严肃性,开始自觉遵守“游戏规则”。

2.云桥社区家庭教会的仪式礼拜

云桥社区家庭教会聚会点设在杨姓男子家20平米左右的小平房内,面街一侧的卷帘门紧闭,进入聚会点要绕到后门。当日参加聚会的成员共30人,以老人和妇女居多,最年长的老人80多岁,最年轻的成员约11、2岁,跟随父母一同前往。

1、唱诗(彝语)。

2、祷告(彝语)。

3、唱诗:(汉语方言)。

4、讲解赞美诗和圣经(汉语方言)。

5、唱诗:《今到主殿》(汉语)。

6、祷告。

7、讲道(彝语)。

8、祷告(彝语)。

9、讲道(彝语)。

10、唱诗:(彝语)。

11、讲道(汉语)。

12、唱诗(汉语):齐唱《愿神怜悯》。

13、祷告(汉语)。

家庭教会活动的模式基本是唱诗与讲道穿插进行,时间较长,一次活动大约用3—4个小时。据负责人介绍,聚会时,唱诗一般由女性带领,讲道由男性组织。形式上,家庭教会的礼拜活动程序不如三自教会严格。家庭教会里没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和职责划分,成员之间地位平等,互称兄弟姐妹。活动时没有统一的服装,环境设施略显简陋。但礼拜时,教徒态度极为严肃认真。迟到的人总是压低身子歉意地顺墙边进到屋内。由于聚会时间长,活动内容有重复,部分年纪较大的老人已然疲惫,还有的妇女在照顾小孩。看上去,这里的教会活动和家庭生活并不冲突,或者说,教会活动已然是生活的一部分,活动有秩序但没有强制的戒律,其他成员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从以上细节看来,家庭教会成员的参与性和主动性都相对强于三自教会的成员。

四、结语

云桥社区三自教会和家庭教会的礼拜活动周期、形式大同小异,活动内容虽各有偏重,每次活动的程序也会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但核心内容都是传播基督教精神,进行基督教文化的学习和交流。在基督教仪式过程中,教徒们遵守同样的教义、规则和秩序,个体在内心中忏悔,祈求自己的罪孽被上帝饶恕,群体成员之间就同一主题进行讨论。常规性的礼拜活动周而复始,信徒在一次次参加仪式活动中,不断寻求着个体与社会的紧密结合。或者说,基督教礼拜仪式的频繁开展,将一个个分散的组织成员粘合成一个紧密的整体,同时也通过仪式缓解着组织关系分裂的可能性。在固定的时间,到固定的场合参加礼拜仪式,成为社区每一个教徒联系其他成员的习惯性渠道,是其内心的向往,也是他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内在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E·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渠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2]张坦:《“窄门”前的石门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

[3]田汝康:《芒市边民的摆》,《当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文库》,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

基督教仪式 第5篇

(四):“基督教中国化”的探讨

引言:人类历史如同一趟趟列车,载有不同的文化和信仰。一千多年来,基督教与中国这两趟不同的列车,曾有过多次短暂的交集,却又都转瞬分来。两百多年前,这两趟列车终于再次相遇,并且至今未再分开。

不过,它们并行的过程,也就是基督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磨合的过程,也摩擦出许多火花,虽曾几度绽放光芒,却也的确灼伤不少人,直至今天这些火花仍未完全止息。2014年,“基督教中国化”仍是国内基督教界和学术界所广泛关注的话题。

“基督教中国化”在基督教界和学术界引关注

无论如何,2014年对于中国基督教两会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一年。整整一个甲子(甲子为中国古代纪年法,即60年)之前的那个8月,第一届中国基督教全国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正式成立。60年后,仍然是在8月份,基督教全国两会在上海举行了60周年纪念活动,并将纪念活动重要内容之一命名为“‘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

将“基督教中国化”提上重要议程,显然并非基督教全国两会一时之举,早在今年7月18日,他们就已经召开了一次座谈会,邀请全国各地教会、神学院近20位教牧同工,就“基督教中国化”的议题进行了探讨,为8月份所要举办的“研讨会”做准备。紧随着全国两会的步伐,江苏省、河北省、湖北省、陕西省、福建省、北京市、天津市、浙江省等地基督教两会,纷纷以纪念为契机,以“基督教中国化”为主题,开展了讨论,试图进一步推进“基督教中国化”。

在基督教内部探讨“基督教中国化”这一主题的同时,学术界也对这一话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10月26日至27日,第二届“基督教中国化”学术座谈会”在京举行。来自社科院宗教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学术、科研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就“基督教中国化”的诸现象、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10月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还在浙江乐清柳市基督教调研基地(温州基督教会柳市堂)举行“基督教中国化”专题研讨会。11月18日至19日,第四届“基督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作用及其影响”研讨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此次研讨会主题为“社会变迁中的宗教研究与宗教教育”。

“回眸”基督教与中国的四次相遇

如果说基督教和中国文化本是两辆不同的列车,那么在它们彼此融合的过程中,到底谁更主动一些呢?到底是基督教这趟列车驶入中国文化的轨道之中,还是中国文化纳入基督教的车厢之内呢?抑或是两趟列车真的能够合并在一起呢?

早在一千四百年前,唐朝时期驶入我国的景教,曾一度试图走进中国文化,其教义甚至一度佛教化,经典也多采用佛教用语翻译,甚至《四福音书》的作者均改以“法王”称呼,例如马太被称为明泰法王,教堂叫做“伽蓝(寺)等。景教曾在贵族中有一定的传播,对皇室依赖性较强。不过,景教虽曾有过150年的发展,后来却因唐朝灭佛浪潮遭受殃及,趋于式微。基督教与中国文化这两趟列车,在拥有短暂的交集之后迅速分开。

几百年后,当历史年轮驶入我国元朝之时,基督教的车轮也再次走进了中国,被称为“也里可温教”。不过,这次的传入与唐朝景教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对元朝皇室的依赖性非常强,虽后来发展有3万信徒,且多为色目人,未能传于汉人,后来就随着元灭明立而再次推出中国历史的舞台。

相比唐朝和元朝的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与中国文化的碰撞程度而言,明末清初基督教再次驶入中国之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这两趟列车则发生了非常猛烈的冲撞,基督教这趟列车几乎被撞了个“四脚朝天”,甚至连列车的残骸都被收拾干净,“扔出家门”,大量传教士被“驱逐出境”,更多的传教士则再也不能走进中国的大门。

事实上,明末清初这批传教士为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之间的沟通做了大量工作,尤其在“中国孝文化”与“敬拜独一真神”的基督教教义之间建立起一个互相交流的桥梁。只可惜后来因着著名的“礼仪之争”,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之间的裂痕无可弥补,最终两趟列车几乎是迎头相撞,“基督教”被撞得原路退回,“中国文化”也因着这次冲撞变得更加封闭固守。

不过,基督教与中国似乎有着不解之缘,或许中国是上帝所特别眷顾的国家之一。19世纪初,基督教这趟列车第四次驶入中国,将她再次带来的是那位至今仍被许多中国基督徒纪念的年轻人马礼逊。不过,马礼逊带给中国的与之前唐朝、元朝、明朝的传教士有所不同,他带来的是基督教新教。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基督教这次驶入中国之后,虽然将要面临着与中国文化更大的磨合和碰撞,却终究在中国站住了脚跟。

马礼逊为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沟通做了很大的贡献,可以说如果有一天基督教真的能够与中国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话,马礼逊实在功不可没。他是第一个将《圣经》全文翻译成中文并予以出版的人,他独自编撰了中国第一部《华英字典》,编写了《中国一览》、《广东省土语字汇》(1828年)等近代早期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作品,他还和另一位传教士米怜创办了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开办了第一所传教士中文学校英华书院,按立了中国第一位牧师梁发。

19世纪初这段时间,当基督教与中国文化这两列车在不断碰撞的过程中,一个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结合体产生了,那就是“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从梁发手中得到一本福音册子——《劝世良言》,从中吸取了某些基督教教义,后来自行洗礼,创办拜上帝会,并将《圣经》的《旧约》和《新约》加以篡改,成为拜上帝会的教条,并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发动金田起义,后来更是一度占领半个中国,最后因为内外原因被北洋军队所灭。尽管太平天国在历史上昙花一现,但是作为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一种结合方式的“太平天国”,对于研究“基督教中国化”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至今,在我国许多农村教会里面,基督教信仰往往容易变成其他种种民间信仰的替代品,村民对基督教信仰和其他民间信仰的态度往往是“哪个灵就信哪个”,这种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结合之后的产物,与太平天国实有太多“异曲同工”之处——都对基督教信仰一知半解,都把基督教信仰当做一种工具,都没有真正讲解清楚基督教信仰最核心信息„„

不过,基督教与中国文化这两趟列车不断磨合的过程中,所碰撞出的火花并不仅仅是“太平天国”,还撞出了另一个影响多年的火花,灼伤了中国基督徒几十年的时间,那就是基督教当时被称为“洋教”。之所以被称为洋教,一方面与中国人将西方人称为“洋人”、把西方进口物品称为“洋货”有关。不过,“洋教”一词与“洋火”、“洋车”这些“洋货”有一点不同之处,那就是“洋教”本身就含有轻蔑之意,而“多一个基督徒就少一个中国人”这一说法也由此而来。

基督教之所以被称为洋教,还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难以分割的关系,因为基督教第4次传入中国,跟西方列强以武力轰开中国大门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对于很少见到外国人的中国人来说,想要分辨清楚哪些外国人是传教士,哪些外国人是侵略者,就像让西方人分辨中国人与日本人的不同一样,是相当困难的事情。何况,但凡外国人都能在这块本属于中国人的土地上,享有比中国人要多很多的权利,怎么能不引起一系列的矛盾呢?

“基督教中国化”在基督教两会的探讨

事实上,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的成立,本身就与基督教在中国被冠上“洋教”这顶帽子有着关系。“三自”就是“自治、自养、自传”的简称。中国基督教协会前会长曹圣洁牧师的观点颇具代表性,她是60年前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亲历者和参与者,她认为,当19世纪基督教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时,立刻就碰上东西方文化碰撞的难题;加上传教运动在殖民主义文化的推动下,基督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成了带着侵略色彩的宗教,因此,“如何在中国的社会中做基督徒,怎样的行为才是荣耀上帝,这是中国的基督教无法避免的问题。”

2014年,基督教两会在探讨“基督教中国化”这一话题时,所关注的核心已经不再是“洋教”的问题,而是神学思想建设的话题。用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傅先伟长老的话来说,“基督教中国化”的关键是通过神学思想建设,建立中国基督教自己的神学思想体系。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高峰牧师在谈到“基督教中国化”这一话题时,则在细节操作上谈了5个需要努力的方面,其中第一条也是有关神学思想建设。对于神学思想建设的具体内容,傅先伟长老的观点是,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要指导教会事工的开展、信徒灵命的培养和教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高峰牧师认为,要以神学思想建设为实现中国化的核心,它将为“基督教中国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保证、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高峰牧师所谈到其他4个方面分别是文化、教会建设、服务社会和信仰表达形式。关于文化方面,以前是中国将基督教当成“洋教”,高峰牧师则强调现在的基督徒不能把中国文化看成“异教文化”,而要“以中国优秀文化为土壤,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基督教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有益组成部分”。教会建设方面他则认为今日的中国教会要探寻“既遵循教会传统又适应处境”的教会论。在他看来,服务社会是“基督教中国化”得以实现的重点,基督徒可以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接纳。他还认为,当今基督徒应当探索适合中国基督徒的信仰形式,以此作为“基督教中国化”的载体。

“基督教中国化”在中国学术界的讨论

如果说基督教两会主要是站在基督教这趟列车的一节车厢上思考“基督教中国化”的话,那么学术界则是站在中国文化这趟列车的一节车厢上研究“基督教中国化”这一话题。如果说基督教两会这节车厢内表面上是声音一致的话,在学术界这节车厢内部则发出不同观点的碰撞之声。这些不同表现在基督教是否需要中国化上,以及怎样中国化之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认为,“基督教中国化”符合圣经的教导,是必须要坚持和发扬的。他认为,使徒保罗早就说过:在什么地方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体现什么样的特色(参见林前9章)。所以,保罗在《圣经》中已经定下了适应地方传统文化这样一个基本的教会生存的原则。他还指出,本土化就是要符合我们今天的社情、国情,要复合目前的社会结构,要为中国社会、尤其现在的新城镇建设作贡献,弘扬基督教的传统。

不过,山西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与基督教研究教授安希孟所持有的观点则不同,他认为基督教与中国文化有着根本差异。基督教原本是标举世界主义和“人类一家”的旗帜的,但到了中国,却被歪曲为民族的、国家的宗教,被迫挂起民族主义和邦国主义的旗帜,这可以说是基督教在中国的不幸命运,是对基督教从内部所做的人为阄割。他认为,基督教教义同中国固有封建传统文化是势不两立的。过早地使基督教适应和屈服于中国文化,磨去其锋芒,只会造就一种与中国旧礼仪妥协的变质了的不伦不类的宗教。

对于安希孟教授的这类观点,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研究室副主任唐晓峰曾加以反驳。他认为,这一观点忽视了基督教“普世性”与“本土性”(即中国化)之间的辩证关系。无可否认,“传福音给万民听”让基督教拥有了普世传播的倾向和特征,但这种普世倾向必须与特定的文化、特定的社会脉络相互结合才能产生效力,否则这种宣称为“普世性”的存在只能成为一种“特殊另类”,只是徒有“普世”之名。因此,普世性是建立在特殊性、即本土化之上的,建立在中国的社会文化处境中,即基督教的“中国化”。中国基督徒应该有其解读基督事件、诠释基督教经典、表达基督崇拜的独特角度、方式。

安希孟则认为,把基督教在世界传播的全部历史归结为“福音与各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而这一过程又是“按照各民族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来理解福音的精神。这种看法同历史的真实相去甚远,它忘记了基督教曾经使一些原始的、几乎没有哲学思维、没有语言文字、生活于不毛之地的民族进入文明状态。

不过,安希孟也并非反对所有形式的“基督教中国化”,他引用世界知名神学家汉斯孔的话说,“基督教的本色化寻求的不应当是单纯把西方神学译成中国概念,而应当追求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中,在一个独立的教会框架内反映基督教的概念。”他认为基督教在中国的本色化一方面是一种进步,另一方面也包含着许多混乱。他认为今天世界已经联成一体,教会的出路和前途在于,使中国基督教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使中国教会汇入世界共同文化潮流,而不是简单地套用“民族化”公式。

山东大学哲学和社会发展学院谢文郁教授则认为,基督教本身不是一种文化,但它必须通过一定的文化形态来表达自身。耶稣传教时是通过希伯来文化来阐发教义的。后来保罗在希腊化世界传播福音时,则使之和希腊——罗马文化结合。基督教传入中国时首先表现的形态是西方文化。然而,这种结合是以基督教本身不是一种文化作为前提的。我们是通过西方文化来接触、了解,并进入基督教的。当基督教进入一种文化后,这一文化的现有形态一如既往,但它的未来形态必然变样。

上海大学文学院执行院长陶飞亚认为,自从基督教进入中国,以汉语向中国人传播以来,就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从历史和现实来看,它始终是涉及到基督教界、中国社会和中国政府三个方面的一个交叉互动的过程。基督教界是“基督教中国化”的主角,除了探讨“基督教中国化”的理论,还应关注信徒对教义、礼拜仪式、组织形式、圣乐、教会建筑等方面认识和转变;中国非信徒群体特别是世俗主义的知识界应该理性地认识基督教,积极参与到推动基督宗教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政界的努力应当包括,梳理和总结历史上处理政教关系的经验得失,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为“基督教中国化”提供政治和政策上的条件,使得“基督教中国化”得到推进。

基督教文件 第6篇

一、基建组

1、根据教会整体安排,联系制作圣殿样式图纸并协助办理征地建堂的一切手续。

2、定期召开全组人员会议,明确职责范围,开工后严格质量管理,把好质量关,排好跟班值日人员。

3、凡与建堂有关的事情,积极配合教会负责人做实、做细,以提高责任心,做好主工。

二、对乐组

1、圣乐组是传播福音的光荣使者,组队人员必须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准时参加每次的红白事活动。

2、我们是县堂的代表,必须有能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并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演唱、演奏水平。

三、红白事组

1、本组主要职责接到教会的通知后,及时与诗班和乐队联系沟通,明确地点、时间、准时到场。

2、认真负责登帐、收款,每次要办理的细致、准确、适时向世人宣扬福音。

四、白事登帐组

1、以高度的责任感搞好堂院、圣殿内的水电设施安装、维护。

2、认真负责登帐、收款,每次要办理的细致、准确、适时向世人宣扬福音。

五、水电管理组

1、以高度的责任感搞好堂院、圣殿内的水电设施安装、维护。

2、新殿有水电施工

图,后堂的水电线路走向必须做好准确记录,立档保存。

3、要适时提出节水节电的建议、措施。

六、堂容院貌管理组

1、经常检查院内各房的门窗、玻璃破损缺失情况,及时记录,向教会负责人汇报,以便责成木工维修。

2、后堂内各样花草树木的修剪管理以及前院内怎样布局,什么样树木怎样美化、绿化,要提出建议。

3、何节气浇灌、施肥、打药、修剪等一系列美化、绿化工作,均由该组负责。

七、门卫室

1、负责看管神的家,守卫好大门及教会的一切财产。

2、主动打扫院内外及教堂内的公共卫生和厕所的清扫及菜园的管理。

3、平时来人来客要热情接待,并提供茶水的供应。以上是第二大组的各小组职责

一、福音圣工教务管理组

一、讲道组

1、熟悉全县讲道人的情况,姓名、姓别、年龄、文化、传道时间,以便调配使用。

2、每个牧场要有讲道值日安排,如每周几有谁当值,防止出现空档,不利于群羊喂养。

3、县堂每礼拜的敬拜讲道及每次布道会都应有安排,有落实,搭配讲员,提出实效,广传福音。

4、合理安排红白事上的精彩传道,使广大信徒的信心更坚定并多引人信主。

二、圣诗组

1、圣诗组应是一支有组织、有纪律、有文明素质的坚强队伍。他是教会的形象代表和广传福音的先锋队、宣传队。

2、定期和平时的整齐排练,演出应是提高素质、演唱水平的重要平台,凡在这里的人要有辛勤的奉献,很大的时间付出。

3、凡为礼拜天和培灵布道会时,尽善尽美整齐划一的赞唱及大型歌咏比赛与元旦演出,都告诫我们要刻苦努力,不 赢得观从的信誉和口碑。

4、每遇红白事时,到一地、去一村,也是坚定当地信徒信心的时刻,更是向世人广传福音,引人归主的好机会,所

以内部要加强团结,注意衣着整洁、亮丽,高声赞唱,为荣耀主各自努力。

三、宣传组

1、每逢圣诞和布道大会、培训大会及庆典活动时,要按教会的具体要求书写门联、对联及相应的大字标语、口号 并组织悬挂粘贴。

2、西侧十多块墙上的黑板要坚持每两月更换一次,其中一块用于写思想火花,一块写学习心得,其余的抄写圣经

原文,以便使信徒常学常新,多有收获!

3、根据布道大会和主日敬拜,又及建堂施工、齐心奉献诗班乐队、食堂等方面的众多画面中采写好人好事,编写

材料,鼓舞众人,统一认识,多做主工以及教会交给的其他事工。

四、音响组

1、平时注意爱护、维护的整洁,使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出现故障及时修复。

2、每逢周日敬拜及布道会,演出节目时加强管理,并在活动前结束后扩放一些赞美音乐知跃气氛。在讲道或演出时 调好音量,看好机子。

3、遇红白事情,需用车运送音箱、器件时,应提前开门,如集其他弟兄姊妹帮助装车卸车,要主动联系。

五、探访组

1、根据已知情况和电话约定,服从教会负责人的总体安排,进行走访劝勉慰问,利用一切机会广传福音。

2、集体行动或分散行动相结合,最少两人以上针对需常扶人员的状况、背景,有的放矢,必要时建 立结对子、互

通电太阳岛,定期走访,做好几个,吸引一片。

3、有极贫困的困难户、孤弱残疾的老人、可怜人群,我们应尽量地去帮扶劝勉,使他(她)们坚信耶稣。

4、还有其他预料不到的事,凡属本组范围内的,只要教会安排,也当尽量去做。

六、接待组

1、每逢外面来人来客、外省市的肢体和长老、牧师来此布道、传道以及建堂期间各县、市、区来的同工、同道,都应友善接待。

2、外出采购水果、提茶倒水、打扫卫生、端水洗刷等一些服侍工作,要热情大方,彬彬有礼。

3、如有需住宿用餐的,要给以引领,不要出现无人管无人问的情况。全组人员可分为两批用,不必要全体出动,由接待组长视情况决定,并报告总负责人。

4、如其他与本组职份有关的情况,服从安排,听从调度。

七、售书组

1、售书分为两个地点,一是本堂,一是城南,按照分工,在组长指导下要各负其责,管理好各自经管的。

2、讲书渠道由组长反映给教会负责人,进何种版本、何种类别、型号,然后从外地运来后,再分给两个售书点,按照同一价格出售。

3、购书时需借用书款及售书后收回书款,均由该组长负责管理。信徒需什么样的圣经和歌本,均可反映给两个售 书点,然后由组长汇总。

8、主日学

1、主日学是教会为培养教育孩子而设立的,从小就领他(她)们归主,学习圣经、唱诗赞美、敬拜侍奉,为孩子

们今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孩子们根扎磐石。

2、主日学教师较强的责任心,较高的素质,视所有孩子为己孩子一样疼爱管教,耐心、温柔。

3、现分设小班和大班,在圣诞节和复活节时,要表演精彩节目,提高他(她)们的演艺水平,教背诵诗经章节的能力

和团结友爱、增强纪律性的良好美德,切实起到主日学老师的示范作用。

9、教歌组

1、我们的神是喜欢赞美的神,我们每天唱诗赞颂,如同献祭、献牛,正是神所喜悦的。

2、我们肩上有重担,教歌人甚至比传道人更要付出艰辛,因要备课、定教程、教好一篇诗篇、一支好歌曲,不但

教歌人要放声高唱,还要让千百位信徒们熟练掌握,每天赞颂。

3、应制定教歌大纲,一年来要教多少诗篇、多少圣礼用歌、多少赞美歌曲,应有计划安排。

4、城南和本堂在教赞美歌曲时应尽量同步,以便让信徒学的准、记得牢。会唱、统一才是硬道理。不要追求多而滥。

每周一歌,实无必要,好唱的诗篇、歌曲让信徒们深存脑海,走、坐爱唱,还应考虑学歌的对象是文化、年龄、喜 恶这些因素。

三、规章制度后勤管理组

一、财务组

1、所有财务坐吃山空必须遯岗敬业、爱教如家的事业心、责任感,当神的好管家。

2、对收入和支出的每分钱,每张单据要认真审核,做到物品、单价、数量、帐目、样样明白清楚,购物单据有经 办人、验收人、审核人的签字,才给报销,否则不可。

3、做事正直公义,管理帐目和支票、现金,要按章办事,不循私情,做领导的好参谋。

4、记帐准确及时,坚持日收日清,每月结帐,按时向信徒公布,做到公开、透明。

二、司务组

1、本组全体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教会为信徒服务的宗旨,做好侍奉人的工作。

2、每次根据教会下达的任务,如事工或加班或布道都要附合当时情况做周密细致的安排,根据季节的不同,采购必 要的主体食品及柴炭。

3、尽最大努力,掌握标准,调剂好饭菜花样,让用餐人员能吃好吃吃饱,还应注意节约,成其是夏季严防食物不洁。

4、上班穿好工作服,并注意食堂内外的卫生,搞好餐具、厨具的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纪律检查审计组

1、本组的设立是针对县堂及各乡镇各教点的有些情况而设立的。

2、若有信徒有确凿的证据,反映各级教会负责人 或同工,有贪占财务行为、生活作风行为或其他方面有败坏教会

形象的恶劣事件,经县堂教会负责人批准,本组可派人去查证明白,要审计收支帐目、调查取证,是清自清,是浊

即浊,该怎样处理的拿出意见来,以维护我上上下下信徒的圣洁和名誉。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要公平、公正办事。

3、对本堂和县城各堂点的帐目,坚持每半年或一年审查一次,对每次查帐以后作出结论,以便不断总结、提高,妥善 使用好每分捐款。

4、对发现其他不利于维护教会团结的人和事,要取于坚持正义,扶正除邪,使全体信徒能心往一处想,劲入一处使,做正直人的可靠朋友,做团结的表率。

四、财产管理组

1、这项工作要有细心、耐心、准确及时,把堂内所有房屋、桌凳、沙发、厨柜都要记录准确祥细,建帐。掌握教 会的家底,(不含消耗物品)。

2、每季度可到各办公室检查一次物品的使用情况,每次新固定财产,应由财务组及时通知,财产组复查、建帐。

五、仓库管理

1、本堂内的仓库、所有物品,管理人员应该明了,有些属固定的,有价值的,应建帐,每次出库、入库都应有依据、有领物人、审批人签字。

2、有些属常使用的,易消耗的也应有记录,如(劳动工具、垒砌工具等),有任务时,发出去使用,用后应通知

及时送回,以备下次使用。

3、这项工作是烦锁、零碎的,有时有计划,有时突然领取,做好这项管理须有时间献出,并忠诚勤恳的精神。

六、档案资料管理室

1、根据省、市、县、宗教部门的强令规定,各堂所必须建立档案室,且建立一些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

2、档案管理须把我堂的一些自地手续上缴批文和自2008年建堂以来的情况及工作总结、事工安排,新教堂的施工

图纸等有些有价值的记录保管起来,以备查验。

3、待新堂建起以后,有充足的经书时建当购置一些讲章、资料类、辅导书籍,供广大信徒阅读、摘录,以解饥渴 幕义的愿望。

4、本堂管理人员可协助整理、抄写有关档案资料方面的工作,要做主的好工人。

一、关于信徒举行婚礼的规定

1、举行婚礼的男女双方均为受洗者,若单方受洗(另一方不是信主者或愿意信主者)或者双方暂未受洗,但已是 虔诚的信徒。

2、必须是经政府民政部门合法登记已领取了结婚证的。注:在结识交往中持守了纯全圣洁者。(若是已经同居了,就不能按教会的礼仪办理。是否同居,众人和自己清楚,要诚实)。

3、双方均为初婚者。

4、弃绝一切世俗的迷信活动。(如磕头、用宽心面、艾、枣、果子等)

5、新人上、下车或轿不准要钱。

6、举行结婚仪式时,不准鸣放鞭炮,且婚宴待客时,禁用烟酒。

7、举行完婚礼仪式后,新人应按照规矩有序地进入洞房。(禁止哄闹喧叫)凡符合了以上的条件可由男方家长或本人向当地教会提出要求,经实际了解核实后,可给予办理,若需县圣诗班和 圣乐队前往,必须由当地教会负责人电话通知县教会负责人,由县教会负责人再通知诗班和乐队。

二、关于信徒离世、举行追思会的规定

1、全家信主、离世者已受洗且儿女们愿意按信徒追思仪式办理的。

2、离世者没信主但儿女们信主愿意按信徒追思仪式办理的。(不致悼词,不行撒土礼)

3、禁用烟酒、禁收花圈、帐子及一切迷信用品,如香泊、四事、烧纸、纸钱等。

4、弃绝一切偶像迷信形式,自家人及亲朋一律不准泼汤、磕头、跪拜、摆供桌,不准用扎彩和棺罩及破土、谢架子,不准钉麻稔寄草挂、拉柳树棍等等。

5、原则上提倡不用棺材,要以节俭为主。

6、离世者可穿戴随身衣服或一身洁白的衣服。(禁用世俗人的那种寿衣)

7、凡本家亲人、子女及亲朋好友吊丧时要穿白衣,戴孝哀哭,信徒并不是不近情理,不戴孝、不痛哭那是错的,应与

哀哭的人同哭,以示对离世者的怀念。

8、吊唁者只登记礼钱、不准烧香磕头、不准收烧纸花圈、不准行鞠躬礼,凡机关企业单位来宾可到逝者家中闷哀

1-3分钟,乐队应奏哀乐给以配合。愿按以上规定举行追思仪式的,离世者的子女或亲属可到当地教会找负责人

提出申请,由他(她)们和县教会联系。

临沭县基督教中心堂堂务委员会 总负责人:陈久选

王龄昌

顾问组:武新吉

孙朝岗

王维玉

高树成

一、福音圣工教务管理组:

王龄昌

王宝开

张宝法

1、讲道组:王宝开

刘夫祥

张宝法

2、唱诗组:沈怀英

许子香

韩成钊

3、宣传组:张连之

高田熙

韩成钊

茹家明

王洪福

4、音响组:张

毛登密

付爱静

5、探访组:葛风英

孙守瑞

高文会

密士香

罗夫彩

袁彩香

6、接待组:于占爱

姜翠珍

郇秀霞

周文霞

崔仕英

李祥美

高英熙

刘寿红

7、售书组:魏振永

王义军

(城南)

王绪兰

郇玉举

(会计)

李颜芝

(保管)

8、主日学组:高

臧书云

9、周日教歌:胡佃彩

王庆霞

张作森

二、事工事务管理组:

陈久选

朱忠田

于占爱

1、基建组:陈久选

王龄昌

高文君

于长得

杨进军

王维玉

刘明科

高明礼

张勤献

胡圣邦

李绍德

秦现亭

张连之

2、圣乐组:刘伯华

王乐军

阎纪果 陈友宇

3、红白事组

南片:石门镇

大兴镇

何庆席

王维玉

刘开华

王恒财

宋开花

刘喜道

张文杰

刘学志

王宝开

张杰

中片:店头镇

县城

蛟龙镇

韩村

陈久选

王龄昌

刘明科

张士云

张宝法

刘峰

胡圣邦 西片:南古镇

曹庄镇

刘夫祥

武心吉

武心存

张庆昌

宋振娟

李首领

班颜夫

孟召华

李西广

西北片:郑山镇

白旄镇

卢官庄

杜丙堂

张勤现

孙运伦

朱孔恩

葛绪太

郝朋霞

张静

4、白事登帐组:孙庆迪

李绍德

于恒宝

崔社暖

王洪福

5、水电管理组:王京素

李新田

李运锋

6、堂容院貌管理组:陈守松

王广漠

秦现亭

李兴堂

卉存广

7、门卫:孙守瑞

三、规章制度后勤管理组:刘夫祥

姜翠珍

李延芝

1、财务组(1)收入组

孙庆迪

姜翠珍

(2)支出组

高全奎

于恒宝

2、司务组:胡圣邦

孙同忠

王作美(保管)

商建法

3、纪检组:朱忠田

郇玉举

张连之

于丙亮

张作森

张士云

4、财产管理组:秦现亭

5、仓库管理:孙庆迪

6、档案资料管理:李绍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基督教仪式】相关文章:

中国基督教06-07

基督教写作范文06-17

基督教爱情语录06-22

基督教新年诗歌09-08

基督教论文题目04-09

基督教介绍范文05-22

基督教概述范文05-23

基督教和西方文化07-21

基督教周年主持词07-27

母亲节基督教07-30

上一篇: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下一篇:家政公司月嫂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