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基础教育案例

2024-07-02

孩子基础教育案例(精选11篇)

孩子基础教育案例 第1篇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应该走进学生心灵的,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所以教育更是心灵交流的艺术。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活生生的、处于发展中的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在思想或行为上出现错误,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心理世界。作为教师,要想走进学生心灵,很好地因材施教,就要放下师教威严,善于转换角色,调整心态,掌握并运用走进学生心灵的艺术,赢得学生的理解,唤醒学生,感化学生,教育学生。俗话说,栽树要养根,育人要育心。

袁嘉良是我所接触到的一年级学生里最情绪化的一个孩子。他一会儿鞠躬行礼、帮您整理教具、捡垃圾、帮助班集打扫卫生排列桌椅„„对人文明有礼,劳动积极。再一会儿,他会大吵大闹,拍桌子、扔书本、满教室的爬„„让你不能好好上一节课。

一天,他又在课堂上吵得不行。他用笔盒不停地拍着桌子,等我将笔盒拿走,他又拿了语文课本不停地拍打桌子。当我要拿他的语文书时,他对着我像小狗一样龇着牙叫。我平静且严肃地对他说:“袁嘉良是想咬老师吗?”我伸出右手指:“如果咬了能让你安静,你就咬吧。”他毫不犹豫抓起了我的手指用力地咬了一下,然后又对我龇牙叫。这时班里的孩子们都静静地看着我们俩,这意味着:如果我不能尽快把这个吵闹的袁嘉良“镇住”这一班的孩子们这节课就无法好好学习了。然而,对于袁嘉良来说,他并没有意识到他的吵闹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的“灾害”。安顿好其他的孩子,我把他哄到教室外拉着他的手和他谈着: “袁嘉良,咋们出来安静安静好吗?”“啊!„„”(他对着我叫)也许他对这个方式不满。

“磨老师最喜欢袁嘉良乖乖笑笑,袁嘉良能不能对着老师笑,不要大声叫?”“啊!„„”(他笑了,但还是对着我叫)天啊!也许他以为我在跟他玩哪! 这时我想到,也许他敲桌子很闹是不对,毕竟他没有意识到他的错误,而且他似乎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以此为乐。而我收了他手里的东西不但没让他认识到他的错误,反而让他讨厌我的举动,变本加厉的胡闹起来。孩子本身只是好玩,还有很多的无知,如果老师只做简单粗暴的处理,孩子虽然一时间被控制住了,但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的也许只是老师的“凶悍”、愤怒,让孩子懂得的只是以暴制暴的方式,也许他还会把这种方式模仿、运用到对待别人上。那我岂不是做了极其糟糕的榜样?相信袁嘉良这孩子也是非常想老师关注他、喜欢他,不如

试着“冷处理”,让他知道他做了错事,老师就会不跟他说话了“不理他“。

于是,我又稍稍调整了我的情绪,严厉地对他说:“袁嘉良!老师是在上课,你在课堂上吵吵闹闹,不但让同学们听不了课,更让老师觉得袁嘉良不是个乖孩子,一点也不爱老师!你不爱我就闹好了,我也不和你好好说话,不爱你!”

说完我把原来抓着他的手甩开了,转身回了教室。

袁嘉良在门外还不时地对着教室内吼叫,我告诉孩子们袁嘉良在考验同学们是不是专心听讲,继续平和地给孩子们上课。

下了课就放学。我像平时一样要带队到校门放学。出教室时袁嘉良想拉我的手,我躲开了,没理他,继续排队放学。

我在校门大厅和孩子们一个个道别。袁嘉良忽然跑过来紧紧抱着我边哭边说:“老师,我错了!我是想和你道歉,你不要不理我!„„”“好,袁嘉良乖,知道错了咱们就改„„”看着他泪流满面的小脸,忽然间我也说不下去了,被这孩子感动得忍不住掉了眼泪。

孩子的心原本都是纯净的,如同晶莹的露珠映透出多姿多彩的世界,如果我们做老师的没有细心去采集,又怎么能够体味得到他们的美丽!袁嘉良,这让人烦恼又讨人喜爱的孩子如同热热的麻辣烫,给我的教师生涯添了浓浓的滋味——真正关爱他就要体味他的心。

孩子基础教育案例 第2篇

今天是小一班小朋友的第一次“玩具分享日”,每个小朋友都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玩具,小敏今天带了一辆电动汽车,我请幼儿介绍玩具时,她很爽快地把玩具拿出来,告诉小朋友玩具的名字。接着,按照一般惯例,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规则:可以将玩具给别人玩,但在玩别人玩具时一定要征求别人同意,无论是谁都要爱护玩具。当小朋友开始玩玩具时,只见小敏抱着玩具车不动,我以为她不会打开开关,于是走过去说:“来,我们让车开起来好吗?”她点头答应。电动车开动起来了,车门还会自动打开,几个小朋友看见了,立即跑过来,围着电动车看,这时,小敏一动不动地站在一旁,眼泪哗哗地流下来,接着大哭起来:“我要妈妈,我要阿婆”。我想:可能是一下来了许多小朋友,把她挡住了,她看不到玩具车才哭的。于是叫小朋友站开些,让她也看到自己的玩具车。可是她还是一直哭,我猜测她可能是不愿意让小朋友玩。这时,李老师走过来问:“你为什么哭?”“妈妈早上说玩具带来和大家一起玩的对吧”,她没有回答,“你想和谁一起玩?”“我要和小薪玩”。原来,平时她和班里的小薪最熟悉,自然也愿意和他分享玩具。于是我叫来小薪和她一起玩。“那么玩具是不是也给其他小朋友玩?”她沉默了一下,情绪稍微好了一些,然后点点头。当小朋友再次过来看他的电动车时,她又开始哭泣,为了安抚她的情绪,我们只好将她的玩具暂时收起来。

我们知道,学习分享事物是幼儿踏入群体的第一步,也是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方式。其实,发生在小敏身上这件事是小班幼儿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常出现的,他们从家庭刚刚步入幼儿园,缺少与同伴交往的经验,玩玩具时常常自我中心,在家庭中更是独享玩具。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其实小敏还是愿意把玩具给同伴玩的,只不过她目前只愿意和她熟悉的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而面对更多的同伴,她显然不知所措。老师的语言启发和暗示她也愿意接受,但是,认识真正转化成实践行为时,心理上又产生了矛盾冲突,所以,我认为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也要能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允许幼儿暂时的拒绝行为,学会等待,相信通过积极的教育引导,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提出渐进的要求,让她感到同伴关系是她的基本需要时,她一定能接纳同伴,改变自己原来在家庭里形成的自我中心的行为方式。

第二次“玩具分享日”,我特地请来中班的几位小朋友一起参加“玩具分享”活动,当哥哥姐姐介绍自己的玩具,并相互用礼貌的语言说:“把你的玩具给我玩一会好吗?”“我的玩具给你玩”“我们换一下玩具玩吧”“好的”“可以”“谢谢你”„„班上的小朋友一下就被哥哥姐姐玩玩具的情境吸引住了。“想和哥哥、姐姐一起玩吗?”“你会和姐姐怎么说?”这时我让小敏和哥哥姐姐用商量的语言相互交换玩具,她很乐意,也很大方。今天的小敏不仅玩了哥哥姐姐带来的玩具,而且也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玩玩具时别提多开心了。

通过“玩具分享日”活动,我想:玩玩具是小朋友最高兴的事,

孩子基础教育案例 第3篇

在校“坏学生”:小Z同学, 未见其人, 多闻其名。“偏激、固执、上课不听、作业不做、捣蛋打架……”我拿着讨教来的“三笑政策”, 与他和睦相处。可不久后他的老毛病又犯了, “晚上上网, 白天睡觉, 呼噜声大得影响同学。”然而, 就是这个“坏学生”一次痛哭流涕的表白, 让我疑惑了, 他真的是一个“坏孩子”吗?

在家“好孩子”:在“学会感恩——成就精彩人生”的大型演讲报告会上, 小Z痛哭流涕, 大声喊出了“妈妈, 我错了, 我要好好学习”。此时的小Z简直判若两人。在他妈妈的菜摊上, 小Z满头大汗地正忙着拣菜, 礼貌地跟顾客打招呼。这分明是一个成长在艰苦的条件下, 早熟懂事, 替父母分忧的“好孩子”啊。

深究“好与坏”:小Z同学绝不是个例, 也许还有很多孩子戴着面具在生活。一边他们是家里孝顺乖巧的“好孩子”, 另一边他们是学校出了名的“坏学生”。是什么原因, 让他们宁愿隐藏真善美的一面, 也不愿意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呢?

首先, 我们通过案例不难发现, 诸如这类问题学生, 大都来自家庭困难或单亲的非正常家庭。就如小Z, 他享受到的只有老师和同学眼前的笑脸和背后的批评。这种特殊对待, 使他们变得冷漠而狂躁。其次, 因为长期的压抑和自卑, 加上学习习惯较差, 从而导致学习成绩滞后。小Z帮助同学修车, 积极捐钱这些行为就是希望得到赏识, 而作为老师的我却忽略了。在一个充斥了责备、挑剔、漠视的环境中, 想振奋都是一件难事。最后, 问题学生被迫选择了另一种“引人注目”, 那就是违反纪律, 让老师怒不可遏, 直到你注意到他们的存在。小Z睡觉、打架、逃课, 换来老师的一顿责骂, 他都可能会当做老师对他的关注。

渴望尊重, 渴望肯定, 最后被迫选择另类“瞩目”, 使这些孩子戴上了“坏学生、好孩子”的奇怪面具, 成为名副其实的“两面人”。要摘掉这个奇怪的面具, 老师需要有放眼量风物的信心和胆识, 要把每个学生尤其是问题生当做一块未雕琢的璞玉, 把在家的好孩子, 积极引导到在校的好学生中来。

一、平等对待, 拒绝特殊

怎样与问题学生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教师首先应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变抱怨为帮助, 变同情为尊重。师生之间只有建立一种互相尊重, 互相依赖的亲密真挚的情感关系, 教师热切的期望、成功的激励才能通过这条情感的纽带源源不断地输入他们心中, 促使他们战胜自卑, 增强信心, 启动成功的“内动力”, 还原本来的自我。

在对待小Z的问题上, 我摒弃了之前的“三笑政策”, 真正把他当做班里的一名普通学生, 尽可能地创造机会, 让他参与活动, 发挥特长。小到班级卫生, 大到学校活动, 他的表现让同学刮目相看, 好感倍增。而他也在集体活动中获得了肯定, 找到了自信。

二、学会倾听, 善于相信

如果说“平等”是师生和谐沟通的重要前提, 那么“倾听”则是重要手段。倾听是一种姿态, 像朋友一样做学生的倾听者, 胜过长篇说教。细看繁体字“聽”字, 可以拆解为“以耳为王, 十目一心”。带着眼睛和心思去听, 才是王道, 正所谓“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

拿小Z来说, 长期的孤独导致他对别人的不信任, 所以在老师还未做出判断前, 他总是先给自己判刑了, 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差生”, 老师是不会相信他的。当我笑着听他一遍遍地叙述经过, 他由愤怒到惊诧直至心情平静了。最后他说:“谢谢老师, 你愿意相信我。我回去自己写个检讨, 然后向同学道歉。”我想没有什么比信任更让这些问题生心存感激了。

三、经常家访, 让爱做主

在班主任工作中, 家访并不是万能的, 但绝对是最质朴、最有效的方式。对于那些在校的坏学生、在家的好孩子, 班主任可以从家访中了解他们成为两面人的原因。

在家访中, 我得知小Z性格内向寡言是由于他家庭因素所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他掌握了许多同龄孩子没有的生存技能, 这点让他骄傲。而在学校, 他失去了优势, 没有别人聪明, 没有别人阔绰, 急大的落差让他藏起自己, 变成另外一个人。于是我发动全班学生为他找优点, 结成对子帮他补课, 慢慢地他变得自信开朗起来。

孩子基础教育案例 第4篇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吃加餐的时候,老师要求孩子们先入厕洗手,但经常有个别的孩子等不及,会趁老师不注意先下手为强,便会有孩子告状说:“老师妈妈,XX已经拿点心吃了!”“XX已经拿苹果吃了!”,诸如此类的现象常有发生。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也常有发现:如果家长不给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好吃的食物,有的孩子便会哭闹不止,大发脾气,还有的孩子甚至会坐在地上蹬着腿不依不饶,以此“威胁”家长以便达到目的。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尤其是‘四.二.一’结构的家庭教养模式,使家长对孩子可以说是百依百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时间一长,孩子便没了耐性和自我控制能力,看到喜欢的玩具就抓住不放,看到想要吃的东西就嚷嚷着要这、要那,一旦不能满足,便马上大哭大闹,大发脾气,家长们也往往在孩子的哭闹声中束手就擒、有求必应。长久以往会影响幼儿健全人格的塑造。

幼儿时期是心理萌芽的关键期,是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抵制诱惑、克服任性显得尤为重要。怎样能够培养孩子做到克制自己、学会等待?在孩子出现问题时怎样处理?是简单的制止?还是找出有效的对策?这是我们教师应当急于思考的问题。

案例描述:

根据孩子们出现的问题,我组织了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馋馋的嘴巴》,活动开始我用情境导入法,引导孩子们体验馋的感受。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盘彩色巧克力豆,请孩子们一起看一看是什么颜色,闻一闻是什么味道。然后我问孩子们:“现在你看到这么好看颜色的巧克力豆,闻着这么香香甜甜的味道,你最想干什么?”,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想吃!”我又接着问:“知道很想很想吃的感觉叫什么吗?”玉玉抢着回答:“叫馋!”。我笑着肯定了玉玉的回答。然后不动声色地将每个孩子面前的小盘子里放了一颗巧克力豆,便利用课件绘声绘色的给孩子们讲起《小羊嘟嘟》的故事,旨在通过故事,引导孩子们学习克制“馋”的诱惑方法,体验延迟满足带来的收获。故事开始的时候,孩子们的注意力都比较集中,谁都没有去顾及眼前的巧克力豆,我知道,这是课件内容和故事情节将孩子们吸引住了,当讲到第一部分时,孩子们都能拍着小肚子模仿小羊嘟嘟忍住馋的样子说:“小鸟小鸟乖乖的、小鸟小鸟乖乖的”,再往下讲故事时,我发现坐在左边几个小朋友,小手抓起巧克力豆,伸着小舌头舔来舔去,巧克力外层的颜色已经舔没有了;而坐在中间晟晟的小朋友,他的小盘子里的巧克力豆已经“不见了”。

当我讲完故事后,便小咪咪的问孩子们:“有好东西你很想吃,但又不能马上吃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啊?”孩子们都皱起小眉头在想注意,润润说:“我可以看动画片!”,宝宝说“我玩玩具”……,我高兴地表扬他俩肯动脑筋!我提示孩子们说:“除了这两个办法,我们还可以看看书、画图画,或者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说完,我故意走到孩子们座位中间,装作很神秘的样子四处张望着说:“小朋友们,我要看看,谁像故事中的小羊嘟嘟一样忍住了馋,当我看到大多数孩子盘子里的巧克力豆还在,马上及时表扬了他们,同时,我走到晟晟小朋友的身边,问他巧克力豆怎么没有了,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没忍住馋,吃掉了”。我没有批评他,我鼓励他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要学会忍耐,这样才能获得的更多。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延迟满足”带来的更多收获和喜悦;通过活动,孩子们的自控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案例分析:

我组织的这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馋馋的嘴巴》,是从小班幼儿心理出发,根据小班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爱模仿、喜欢游戏、年龄小、自控能力较差等年龄特点,结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理论知识设计而成,意图通过幼儿体验“馋”的感受,引导幼儿克制诱惑,体验延迟满足带来的收获,从而初步建立幼儿自我控制意识。从活动开始时,我就引发幼儿感受“馋”的滋味,从而在教育过程中让幼儿体验“延迟满足”会带来更多的收获。深入浅出地使幼儿的自控能力得到提高。

在教育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从心理健康教育出发,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充分感受“馋”的滋味。通过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克制“馋”的方法。这种形式比教师的说教更加深刻、更加有意义,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瓦特.米契尔做过著名的“糖果实验”——延迟满足实验,他用了十年的时间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那些能够耐心等待的孩子中学毕业后,在社会适应、自信心、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方面;在面对挫折、积极迎接挑战,不輕言放弃等心理品质方面,远远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

《儿童发展心理学》一书中也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幼儿期的自我延迟满足可以预测青春期和成年期的各种认知和社会适应功能,并且这种自我延迟满足能力也可以迁移到成年早期,减轻成年期人际交往中由于内拒绝而产生的高焦虑和消极反应,延迟满足是构建人类许多复杂行为的基础,是个体从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是个体完成各种任务、协调人际关系、成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是个体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以日臻完善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也是社会文明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社会美德。培养孩子延迟满足能力对幼儿未来健全人格的成长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是现实生活中常有的事情。当发现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缺乏自控能力时,教师应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从他们的生理、心理及个性特点去分析行为产生的原因。采用幼儿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案和策略,可利用《巧克力树》、《豆芽兵和酸妹妹》、《一场奇特的比赛》等经典故事,以多种形式为幼儿展现,使他们在极大的兴趣中认识什么是延迟满足、为什么要延迟满足、怎样延迟满足,延迟满足后会带来什么?

孩子教育案例 第5篇

白居易一岁识字,六岁作诗,十六岁名扬天下,

日本的三轮光范,两岁开始写日记,十一岁翻译《詹天佑传》„„ 莫扎特五岁作曲,六岁主演音乐会,

德国数学家高斯三岁掌握心算,五岁便能解复杂方程式„„

每一个天才的背后,

都有伟大父母的“巅峰家教智慧” 所有的家长都说:“我很重视孩子的教育,甚至超过了其他父母”,还有大部分家长说:“我想尽办法,尽可能地送孩子去最好的早教中心,最好的幼儿园和最好的小学„„不知道托了多少关系,花了多少钱„„我已尽了最大的努力”,是的,所有的家长都无比重视孩子教育,你一定也是这样,对孩子尽职尽责,希望孩子早日成才„„

但是,当遇到以下问题时,你又时常束手无策„„

孩子不像你想象的那样热爱学习,更多情况下,是讨厌学习,虽然你说的口干舌燥,但仍然无济于事„„

孩子总难使自己满意,不听话,经常胡闹,没有一刻能安静下来,

孩子在学校里,总是问题多多,很多时候,不愿跟同学交流,上课时,又三心二意„„

没有一件事能乖乖做好,丢三拉四,电视永远看不够,每一刻都需要你在旁边,自己累的半死,但没见孩子有多大长进„„

看别人报班,就为孩子报了很多,但是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那样做,平时总是爷爷奶奶或保姆在陪着孩子,总感觉不太对,但自己实在太忙,也没有其它办法„„

这些让人头疼的问题,是任何学校都解决不了的,因为老师总要同时面对几十个孩子,无法面面俱到„„当你如此焦虑时,你可能会想,干脆让孩子自由成长吧„„

如此矛盾的心理,孩子的成长就非常容易出问题,

请不要紧张,问题总有解决办法,也许以下例子可以给你更多信心

美国的爱迪生,只上了三个月的小学,后来,发明了电灯,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家。很多人都认为爱迪生是天才,其实,大部分人所不知道情况是,爱迪生的母亲承担起来所有教育的重任,要求极为严格,甚至让人无法想象。今天我们用上电灯,首先要感谢那位伟大的母亲啊!

中国的一个乡村医生——蔡笑晚,他虽然仅有高中学历,但是他的六个孩子,个个成才——五个读到美国博士,一个是硕士。他说,“我的事业是父亲,我们的成功绝非偶然”。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对此赞叹不已,还亲自找他取经。这不能不说是家庭教育的奇迹„„

我们的首席专家赖国全老师,把孩子培养成国学天才——小小年纪,竟能把中国最古老的经书《易经》倒背如流,思维敏捷,下笔千言,出口成章,几十家媒体登门采访„„我们还会经常见到这样的报道,十二三岁的孩子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样的案例,光中国每年就有上百例,中国科技大学为此特设了少年班„„他们是“神童”吗?

当深入研究他们的家庭教育规律时,就会发现——“永远没有所谓天赋神童,而只有意志坚强的家长”。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只要你有这个决心,奇迹完全可能发生在你的家庭„„你再也不必为孩子的小打小闹而苦恼,因为你对孩子的伟大期待,将促使你学习和掌握、科学而先进的家庭教育„„

如果你愿意继续看下去,

家庭教育的奇迹将离你越来越近,最终将变成现实„„

以下箴言虽然有点长,但请一字一句认真读完,

请相信,神奇的家教力量就在其中„„

接下来,让我们为你分享家庭教育的本质,请务必认真看,也许其中的一两句话会改变你孩子的命运„„

长期与父母隔离已造成无数悲剧„„这甚至可以说是很多孩子杀人、自杀的根本原因!相当多数乃至绝大多数的人生悲剧背后,都有一个不正常的家庭背景„„人所有的不幸和悲剧,基本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的家庭影响„„

婚礼是下一代教育的开学典礼„„孩子从来都不是输在起跑线上,确切说,要输也是输在父母自己手中„„孩子的一切毛病、缺点、坏习惯,都可以非常容易地在其父母身上找到答案„„子女教育出了问题,父母能找社会、学校算账吗?各人吃饭各人饱,各自子女各自教,天经地义„„

你也许想让孩子顺其自然、像野花一样成长,那么,我们要说,谁想毁了自己的孩子,就勇敢地试试吧!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以前的教育,一年顶十年;十三岁以前,孩子的潜能基本定型!家长往往忘记了这一点,其实,在教育孩子的事业中,我们一直在跟时间赛跑„„跑慢了,十倍的补习班和百倍的金钱也于事无补„„

看看那些成就非凡的超常人物,在他们的儿童时代,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超常儿童„„如果要成就一个天才,就得给予孩子天才的教育!你永远别奢望天才随便就能产生„„你的孩子将来与世界首富、民族领袖、绝世天才、圣人伟人的距离也只是区区几个转折点的距离!那几个转折点、基本上完全取决于家庭教育„„

但是,父母是不能教会孩子连你自己也不会的东西的,除非家长立刻做出改

变„„现在做父母的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很多父母实施的家庭教育,确切说,应该叫做家庭教育实验,跟着自己感觉走的教育跟“掩耳盗铃”有何分别呢?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快速实现你的家教梦想呢?

《巅峰家教智慧》家长教程,是帮助你实现梦想的最佳帮手„„如果你愿意,请让我们为你介绍《巅峰家教智慧》所包含的秘密„„

《巅峰家教智慧》有什么奇特之处呢?

首先,这不是一个专家的经验,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经常发现,某个教育专家侃侃而谈(他也确实培养了杰出的孩子),但从根本上讲,单一的经验往往具有偶然性„„我们更需要普世的经验和根本规律„„

同时,我们也更需要启发性的智慧,所以最终极的方法必然是——快速使你成为家教专家„„没有比这更能达到效果了,你说是吗?否则,你的信心和耐心会受到打击,再好的经验如果浅尝辄止,都会无济于事„„

带着这份谨慎和责任,我们太任教育专家组九名成员进行了细致研究„„我们的梦想是——奉献给你,史上最前沿、最系统、最实战的家庭教育解决方案„„真正做到——启发你的智慧,让你成为名副其实家庭教育专家„„

使你在短时间内成为家教专家,所有家教问题迎刃而解„„这是我们的梦想,当然你也一定愿望这样,天下没有比这更有用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家庭和家族的命运因此而改写,下一代不再重复你走过的弯路,当然,没有比这更振奋人心的事了„„

梦想就在眼前„„即刻就可兑现„„

这无疑是史上最强大的家庭教育阵容,如果我们的智慧全加起来,还帮不到你,那么,世界上再也没有更难的事情了„„

有句古话: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是一个事实„„道路有捷径可走,原来教育孩子也有更好的方法!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

如果你看了这封信以后,

还要自己慢慢摸索,那你真是严重的失策„„

我们每个专家的经验,都是几十年从挫折和万千案例中摸索出来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智慧,已经明显地展示在那里,就像牛顿第一定律那样不会改变,而且是简单易学、一学就会,可我们大多数人却全然不知,反而还要自己去苦苦摸索„„走弯路不说,更主要的是,耽误了孩子成长的黄金时间,那是亿万金钱都买不回来的啊

这些好方法,其实都是些„„

“实用、高效、根本的技巧、方法、秘诀和智慧”

杰出的家长们就是坚持技巧、方法、秘诀和智慧,迅速使孩子走向卓越和天才的道路,得到了自己努力好几年都得不到的收获„„

亲爱的家长朋友,通过几天的学习,如果可以真正彻底帮你教育好孩子,就是再贵的课程也值得投资的,你说对吗?

留守孩子教育案例 第6篇

学生韩某,男,15岁,父在外打工,母有病缠身,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在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行为习惯差,个人卫生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2、懒惰心理强,随心所欲。

3、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缺乏热情,参与意识淡薄。

二、问题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各种方式接触留守孩子韩某和他的家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1、长辈关心不当。缺少严格的管教,什么事都依着孩子,导致其随心所欲性强。

2、粗暴的教育方式。缺乏情感上的沟通,遇事缺乏耐心,好动手。

3、由于成绩差,得到表扬少,内心深处自卑。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发现他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和他的不自信,于是我决定从他的家长和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三、主要措施

1、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我利用课余时间和他的母亲交谈,同时我对韩某提出建议:

①在孩子犯错时应该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

②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让他问老师和同学,不能养成不做作业和抄袭他人作业的坏习惯。

③父母要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微小进步给予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快乐 ①利用表扬树立信心。针对孩子平时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成功都给予表扬,让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成功和喜悦,逐步树立自信。

②针对实际,设立小目标。在孩子走出低谷后,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到学习上,使他知道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学生最起码的任务。

四、辅导效果

经过我和孩子家长的密切配合及他本人的努力,近段时间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①虽然在生活上仍有依赖性,但我知道他一直都是自己努力去做。 ②他已认识到按时完成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做到的,尽管他的作业书写和质量有待提高,但能按时完成作业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③经常能看到他和同学们嬉戏时活泼的身影,。听见他开朗的笑声。

留守儿童并不是天生的行为习惯不良,不是天生的冷漠无情,他们是缺少成人的正确引导,做老师的决不能推卸责任,对自己的学生要一视同仁,甚至要付出更多,只要我们不放弃,肯定会有收获。

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经常给孩子创造不同的成功机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特殊对待这一类学生,既要做他们的老师,又要做他们的“父母”,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我相信爱的阳光能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共创留守学生成功的今天和明天。

★ 父母应该如何科学教育孩子

★ 父母教育孩子不要总翻旧账

★ 「调查报告」两个特殊孩子教育案例分析

★ 父母教育孩子是一种人生乐趣

★ 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叛逆的孩子

★ 上班族父母教育孩子避免7大误区

★ 小学教育案例范文

★ 孩子家庭教育处理案例

★ 父母必知!如何教育出喜欢的孩子?

爸爸教育孩子案例 第7篇

人物:邹明轩、夏天

●表现:

当一众网友看到邹明轩第一眼看到夏天就自动充当“提裙小花童”时,几乎笑弯了腰。

轩轩是个不吝惜说“爱”的孩子,看到夏天他会直接说喜欢,为爸爸加油时比谁都急切。

此次节目中唯一的“女神”夏天跟爸爸夏克立的互动同样也非常有爱。“摇响铃铛就亲亲”、“爸爸我们再继续回去聊天儿”。可爱公主范儿十足,但是一点也不娇气的夏天poppy,无论怎么样都好漂亮,一下子圈了一堆粉。

●养成记:

邹市明表示,自己和轩轩的妈妈常在孩子面前亲吻秀亲密,“要让他知道爸爸妈妈很相爱。”他透露,儿子跟女孩儿包括幼儿园老师说的话都会让他大吃一惊。

“他曾跟幼儿园老师说‘板凳都收好了,能约你去花园散散步吗?’这个孩子很会表达自己的喜欢和爱。”

孩子基础教育案例 第8篇

关键词:学习习惯,情感激励,家校合力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女方在家看管孩子上学。由于个别农村家长的教育意识淡薄,往往疏于对孩子的教育,使得孩子的问题行为越来越多,导致一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拖拉、懒散等。肩负着教育使命的教师,应怎样改变孩子的学习陋习呢? 疏导从“心”开始,家校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感情激励。兵法上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兵战为下, 心战为上”,学习态度端正了,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案例】

从教十几年,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学生,但最让我伤脑筋的还是现在的小同。

提起我班的小同,他是一个聪明又勤快的孩子,但偏偏在在学习上不勤勉,不爱写作业。课堂作业拖拖拉拉,时常不交; 家庭作业更是“无题”。 每天检查作业,他还装模作样地在书包里翻呀,找呀,理由还五花八门,作业忘家了,忘记作业了,忘带课本了……让所有的代课老师倍感吃力。就这样,课堂作业不见影,家庭作业影没有,更可气的是有时连铅笔、本子都不带,让老师无可奈何。盯紧了,他也只是象征性地、磨磨蹭蹭地写上几行,让人感觉这孩子不是在写字,而是在“受罪”,多艰难呀! 说实话,我也曾苦口婆心地教育过,疾言厉色地训斥过,气急败坏地警告过,可他就是 “爱答不理”,( 口头答应,照样不写) 。而他呢,依然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顽抗到底,看你拿我怎么着! 无奈之下,只好求助家长,没想到家长却说: “他爸外地打工,我又忙,问他写作业了吗,他说写完了。话说回来,我还指望他考大学。”后来得知,小同的妈妈一天到晚搓麻将,哪有心思管小同。而小同也经常出现在麻将场所。难怪小同会变成这样! 怎么办? 我在默默地盘算着,一个学生够难转变了,再加上一个家长! 教育怎么能是一句空话? 家长如此的“重视”教育,真的是教育的悲哀,农村教育的悲哀! 有时也想过放弃,但作为老师,我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抓住一切机会加以引导。

机会终于来了,学校里要举行演讲比赛,庆幸的是小同也报名了。这孩子可是出了名的“巧嘴”,能说会道着呢! 家长也常常引以为荣。我也沾沾自喜,心想: 可以借此机会,做做“文章”。经过初步筛选,小同入围了。 没想到,演讲稿刚练习了一半,他就提出“不练了”。理由很简单,就是嫌苦怕累。令人匪夷所思,这孩子怎么了,写字掉队,演讲掉队……面对挫折, 怎能让他一次次妥协。不行,我得帮他找回自信。于是,我抚摸着小同的头,和颜悦色地说: “孩子,你应该相信自己的实力。孩子们说,小同棒不棒? ———棒”,大家异口同声地答道。伴随着一声“棒”,我分明看到小同的脸上泛起了红光,幸福的光圈在脸上停留了很久,最后,小同清晰地吐出了三个字“我愿意”。我喜出望外,连忙与孩子拉钩约定……为了取得家长的配合,我特意安排小同把演讲稿读给家长听。第二天,孩子就兴奋地告诉我: 妈妈夸我讲得好,还说到时候给我捧场呢! ”“真的吗? 太好了! ”我惊喜万分,家长终于“上任”了。是啊,家长不听老师的,但不一定不听孩子的。 让孩子管住家长,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这就是教育的真谛!

演讲比赛正式开始了。小同的妈妈也兴冲冲地赶来了,与其他家长一起坐在了嘉宾席上,乐呵呵地看着孩子,与家长们幸福地交谈着。比赛结束了,小同获得了一等奖,妈妈欣喜万分,上前搂住孩子,亲了又亲。

我打趣道: “怎么,这就是‘奖励’呀! ”

妈妈笑着说: “这得谢谢老师。”

“你的功劳也不小啊! 我是教练,你是陪练。为了孩子,咱们今后还得多多合作。”我笑着说道。

“放心吧,老师,我会看住孩子,让他好好写字的……”

多么贴心的话语,那一刻让我感觉它是世上最美的语言。多不容易呀,终于迎来了教育的春天,终于与家长达成了共识。我想,我会小心翼翼地呵护的。

借着东风,我又不失时机地让小同担任晨读课的领读“小教员”。使他每天都有一个阳光心态,积极地迎接挑战。渐渐地,我发现,他的字进步了,作业也能及时上交了。为了鼓励其写字的热情,我会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个“优”、批改日期,最后再别出心裁地盖上一朵“小红花”或一个“小笑脸”的图章,这种方法居然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使得孩子们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数着自己的“赫赫战功”,喜形于色。小同自然也不甘落后,每次写字都特别认真、细致。大家都说小同变了。第六单元居然考了个满分,家长满意地在试卷上签字、留言,表达谢意,还隔三差五地来校询问孩子的情况,督促孩子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家长变了,由最初的被动到今天的主动。让人难以置信: 我会与家长的合作进入协调配合阶段! 我期待着与家长的合作能进入最高阶段———合作双赢阶段!

【反思】

培养学生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并有一定的自控能力,需要进行行为上的激励引导,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激励在某种环境中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使学生克服自身学习上的惰性,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 具体的行为后如果能提供令人满意的结果,会激发这种行为发生的频率。”由此可见,积极的强化会塑造个体的行为习惯,会使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责任在不知不觉中生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不仅是老师的引导,还有家长的态度和作为。

孩子基础教育案例 第9篇

一、案例描述

欣×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她很安静,不爱说话。她刚来幼儿园时,不愿意与人交往,当别人和她交流时,常常表现出不理不睬,如果要她开口说话,她会习惯性地揉眼睛、皱眉头,厌烦时还会动手打人。对新生事物的注意力很差,社交方面明显缺乏,她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当老师和小伙伴进行游戏时,她就坐在凳子上发呆,从不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即使老师用多种方法引导她参与活动,她也不一定参加。和她交流起来比较困难,必须要很有耐心。

二、案例分析

通过家访得知,欣×从小得过乙脑(2岁那年,孩子由于高烧不退,医生误诊由此得了乙脑,由此语言与行为发展都受到了影响)。生病后的她,一直由奶奶照看,现在才由父母自己带。欣×的妈妈对孩子的这种情况很着急和忧虑,曾尝试过许多办法,但收效都不大。经了解,欣×从小就是由奶奶带大,不喜欢和人交往,不喜欢和小朋友玩,当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从不主动找小朋友玩,别人找她玩时总是躲避,对呼唤没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久而久之,就产生自卑心理,语言表达能力弱。

三、案例反思

1.真诚地对待,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教师要放弃一切成见,对幼儿投以真诚、持之以恒的爱,帮助自闭症幼儿走出自闭心理,从身心上接纳教师以及身边的小朋友、家人等。从身心上互相接纳对方,建立稳固的依恋关系,让她感受到教师对她的爱,也是她的朋友。自闭症倾向的幼儿由于身心特点,情感极不稳定,不喜欢接近周围的人,对情感的体验也不深刻。要对其进行教育矫正,让欣×接受我是前提,欣×刚来幼儿园时,由于不适应新环境,整天哭闹,不让老师碰一下,刚开始跟她交朋友谈话时,常常遭到她强烈的反对、排斥。

2.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她接受并服从一些简单的指令

要引起她的注意,必须先从她的兴趣爱好出发,引起她的无意注意,然后将她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服从老师的语言指令。但給出的指令必须是比较简单,统一的,变化要尽量少。比如,她喜欢玩拼插玩具,玩玩具时特意多给她一些,让她能够拼出她喜欢的玩具,或者让同伴跟她一起玩,幼儿在家接触的是父母,来到幼儿园接触的只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对象也是自己的小伙伴,他们之间的交往对其语言能力发展更胜于老师的教育。在教育活动中,正常孩子的积极热情会感染她,充分调动起她对教育活动的兴趣,引起她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因此,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创造有利于孩子交往的客观环境,为幼儿提供充分交往的机会,是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最有效途径。

3.确立多样化的奖励,使其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老师的一个表扬,一个鼓励是每个幼儿梦寐以求的奖赏。对于一个自闭症的幼儿来说,其更有意义。在她封闭自己的同时,自卑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杀手。为了给欣×带来自信心,我从没放过给她任何一个小小的动作,努力去挖掘、放大她的优点,只要是行为意义积极的,都及时让她参与,并给予口头上的肯定鼓励“你真棒”,有时还给予小红花、棒棒糖等小奖品,以此来强化积极向上的认同心理,使她从成功的体验中获得点点自信,当她获得点滴进步时,我就夸大她的进步、成绩,并在班上表扬她的进步,从而调动她心理中的积极因素,同时还让她产生一种期望自己能有更大成绩的心理。

4.家园同步,共同教育

做父母的应该增加与幼儿多接触,增强与幼儿的感情交流,平时要经常和幼儿玩耍,不断触摸幼儿的脑袋和四肢,亲吻幼儿的脸蛋和小手,并注意经常给幼儿以微笑和欢乐,使幼儿产生并获得安稳、愉悦和满足感。工作完了不要忙于家务,应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亲热一番,用温柔和蔼可亲的语调与孩子讲话说笑,使幼儿感受到父母的亲切,自己有一个依靠,而不是孤独。经常带孩子到公园散步、玩耍等,经常与孩子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进行体育锻炼,从事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建立民主、平等、和睦、团结的亲子关系,各成员要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要团结友爱、忠实诚恳、讲文明、讲礼貌,注意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时时、事事、处处做孩子的表率。父母的积极性与幼儿的自觉性相结合,使幼儿的心理自闭症得到尽快解脱。

在特殊的教育领域中,不仅需要教师的参与,更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在对欣×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请家长共同参与商讨各项教育对策和训练措施,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和特点,在实施教育训练过程中协调一致并及时交流,发挥互补作用,逐步矫正幼儿的缺陷。再怎么说家长都是最了解孩子的,最能观察孩子心理、生理和情绪变化的,也最清楚孩子的现有水平和发展潜力。因此家长与幼儿园、教师配合一致是非常重要的。

爱在人类中居于首位,是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也是创造孩子健全人格的关键所在。让“自闭的孩子”沐浴在至爱的阳光中,在爱的感召下被唤醒、刺激,重新回到属于她们的那一片天空自由翱翔!

爸爸教育孩子案例 第10篇

人物:刘烨

●表现:

刘烨在“密室”中的表现会为他引来非议,果不其然,当“网瘾少年”只顾着看手上的手机,半点跟儿子说话的兴趣都没有时,很多人只能深深叹息。

随后刘烨极不耐烦两脚踢开密室房门的行为,更引发坊间热议。还有网友根据诺一几次小心翼翼询问“爸爸你是不是生气了”的表现,推测刘烨在家脾气也很大。

●养成记:

从节目中能看出刘烨是一个“羞于”对孩子表达爱意的父亲,当诺一被林永健接走,他在节目自白中明确表示:不想让孩子觉得爸爸缺了你就不行。

对于火华社社长这让人有点抓狂的情商,网友们纷纷建议刘烨:请放下手机,倾听孩子的发言,不要羞于说“爱”——跟火华社社员互动时那“臭不要脸”的劲头呢?!

亲子教育到底有多重要?

一个人的基本态度、行为模式、人格结构,在婴儿期的亲子互动过程中早已奠定基础,再经其后的儿童期、青年期等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逐渐形成个人的独特人格。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子女的生理健康、态度行为、价值观念及未来成就。

良好亲子关系建立的技巧: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唯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无论是学习、购物、吃饭、穿衣等各种生活方面,家长应该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促使孩子从完整的选择过程中成长,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在这些选择过程中,家长可以这样做:

选择前——给孩子更多机会去选择,尽可能的少提或者不提意见,真正让孩子做主,让孩子从中自然地积累经验。

选择时——给孩子足够的时间,不提太多的意见,即便他们选错了,除非对他们造成伤害的,否则不要轻易纠正。不要害怕出“问题”,这是他们成长的必要途径和成本。

选择后——假如孩子的选择是适合的,家长和孩子一起高兴。假如选择有误,我们也不要去指责和讽刺,孩子自己已经从中获得教训。最好的方式就是:什么也不说,下次依然给他们机会,相信他们下次一定会更好。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多陪陪孩子,让孩子成长的路上里有您的记忆!

孩子家庭教育处理案例 第11篇

果然不出所料,不到两个星期,他就让我频频接招,似乎想试探新班主任的能耐:把这个同学的学具转移到那个同学的抽屉里,看别人做作业时为找不到学习用品着急而幸灾乐祸,然后栽赃说是某某干的。为此我花了半节课,调查完情况后,先是讲故事接着做思想教育,让同学们了解恶作剧可能会造成的重大影响;可没两天,他又将别个同学的心爱橡皮擦拿走,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大名,并一口咬定就是自己新买的,于是我又调查落实,最后,在几个证人的指证下,他才不得已承认。课余时间,我又一次与他谈话做工作,希望他能认识乱拿别人东西这一坏习惯会带来的不良恶果;好景不过三天,别人走过他桌边,他又伸出脚绊倒人家,然后说自己也被别人踩了,最后还无所谓地说:我跟他开玩笑……最让人头痛的是,课间,他故意撞倒一名同学,导致该生的下巴磕在水泥石阶脚,送医院缝针,手脚也出现几处擦伤。搭班老师及正在哺乳期的我为了安抚受伤同学及其家长,除了送受伤者到医院,还一直在医院陪护到天黑,才披星戴月地赶回家。第二天,面带倦色的我们相视苦笑,禁不住在办公室长叹道:唉,魏大哥,你真能折腾人呀!尽管他老让人伤脑筋,但不知为什么,这个调皮蛋却总让我对他恨不起来。不久,好奇的我发现了一个细节,这个家伙虽然经常被我批评教育,但他似乎对我还比较有好感,特别是表现稍好的那两天,经常喜欢拉扯着我的手臂不放,在我面前提出他对做错事同学的看法,又给自己表功。一旦我给了他一两句肯定,他的嘴角就会掠过一种满足得意的笑容,甚至让我觉得还有一种在同学们面前炫耀的意思,似乎在说,怎么样,杨老师跟我关系好吧。总之,他常让我有种苦笑不得的感觉,但仔细一琢磨,有时那些表面上显得满不在乎的孩子往往是自尊心特别强的孩子,于是,我仿佛又看到了可以转化他的一线曙光。

时间飞逝,两三个星期过去了,一天下午上阅读课时,班里一名同学突然告诉我他带来学校看的一本《三国演义》连环画册不见了,那是借阅午托中心老师的书。这让我脑海中闪过一幕情景,下午上班时,魏晓宇鬼鬼祟祟地握着一本小书从教室里出来,向外跑去时差点撞上迎面而来的我,当我叫住他去办公室更正作业时,发现他又是空着手进办公室的,我问他刚才手上拿的是什么书时,他满脸不自然地小声说,我没有拿书呀,你看错了。等我走到办公室门口一看,一本被卷起的小连环画册躺在门外拐角处。我拾起来问他:“这是你刚才拿的书吗?”他说这是午托中心的老师借给他看的。为了让他静下心来更正作业,于是,我跟他说,老师帮你保管一下,等你更正完作业了,再拿给你看。他也没说什么,若有所思地拿着作业本走了。想到这,我本能的将疑问的目光投向了他,可他立刻回避了我的眼神,假扮若无其事的微红的脸带着掩饰不住的不安与惶恐。我想,我的猜测八九不离十,那是马上拆穿他呢?还是在同学们面前保留他的一点自尊呢?没多想,我选择了后者,因为我曾看过一篇《犯错是孩子的必修课》的文章,知道孩子各方面发展还不成熟,犯错误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不犯错误的孩子长不大。“小错不断”才会“大错不犯”,发展心理学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就像一盘录像带,会对所有情绪(快乐、痛苦、悲伤、骄傲、自满、受挫、爱恨等)与行为进行预演与体验,并留下一定的印痕。在今后成长的道路上,这些印痕都是可利用的资源,孩子可以通过“心理反刍”,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前我们把孩子犯错想得太复杂了,给予他们的宽容太少了,当然,我所说的宽容并不是纵容,而是觉得老师很多解决问题方式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表面化、简单化、程序化,有时要想得更全面些,了解得更深入些。否则,就达不到我们期待的教育效果。我也正一直期待着通过一次适合的教育契机,让小宇的心灵得到促动,这也许就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想到这,我故意变换了声调,朝魏晓宇挤了挤眼睛问道:“晓宇,我办公桌上的那本《三国演义》的连环画册是你捡了后放到我桌面上的吧?”他似乎也听出了话外音,不好意思的抬头瞥了我一眼,又将视线转移开了,我的心里有了底。又特意大声地冲着他向大家宣布:“今天下午,魏晓宇将在教室捡到的一本连环画册交到杨老师的办公室里,他怕掉书的同学着急,想通过杨老师帮忙找到书的主人。来,让我们一起把掌声送给拾金不昧的魏晓宇。”掌声中,我看到了他满脸的惊讶和疑惑。课后,我利用领小红花的借口把他请到了办公室,这一次追问,他前所未有的没有一句狡辩,马上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后来还忍不住悄悄问我,杨老师你为什么不骂我呢?我笑着说:“你记住,只要你想当好孩子,我就一定站在你这边,帮忙帮到底。”他笑了,笑得那么坦然,那么满足,这次的笑也显得特别的天真无邪。此后,虽然他也偶有犯错,但我发现他犯错的次数明显减少了许多,改错的态度也诚恳了很多。这种转化,让我感到特别的欣慰,是呀,其实,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一颗纯净的种子,只要教师赋予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在爱的沐浴下,他就能长成参天大树。

静心思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魏晓宇的问题出在家庭教育上,回忆起近几次我跟他家长沟通联系,寻求家长合力加强教育的情形,他母亲无可奈何地说,他爸爸虽然要求严格,可由于经常出差,没有太多时间管他;自己也很忙,每天帮他准备好学习用具,买了好吃的东西送他到学校,都千叮咛,万嘱咐地让他少惹事,认真学习,可他答应得好好的,却又老是再犯,真不知该怎么办?通过与其母亲交流,以及对他管教方式的观察,我发现,尽管家长都希望孩子学好,但面对家里这根独苗的各种要求,他们又经常变得没有立场,没有了原则,这孩子的很多坏习惯没法彻底根除,首先是家长溺爱的结果。正是因为在家中处于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地位,导致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坏毛病,总觉得别人要顺着他意才是理所应当的。而在学校中参与集体学习生活,自己的独特地位总是得不到体现,在家里的那一套做法变成了老师、同学公认的坏毛病,甚至经常遭到批评、指责,又造成了他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变得比较对立,老师头疼他,同学们也不爱搭理他,使他很孤独。于是,他总是变着戏法来制造出些事端,满足幸灾乐祸的心理需要,并以此希望引起老师、同学关注他。其实,他内心深处一直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孩子,对于他的缺点、失误以及那些幼稚的做法,只不过是他一直没有处理好自己如何与老师同学相处的问题,一直没有摆好自己的位置,因此犯了很多错误,之后,他又尝试了犯错的后果——冷落和孤独。于是,思维发育还不够成熟的他开始了恶性循环,没有反思行为,而是用犯错来对抗他不满意的一切。其实,他那些想与老师亲近,引起老师注意的表现,就已经证实了他有一颗脆弱的、希望寻求到爱护,渴望得到关注的孤独的心。如果老师在他犯错的时候,考虑到了他的自尊心,他一定会心悦诚服地接受。

上一篇:大学军训心得作文格式下一篇:升旗仪式关于抗击疫情心得体会_抗击疫情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