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基础中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建议

2024-06-04

汽车机械基础中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建议(精选14篇)

汽车机械基础中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建议 第1篇

汽车机械基础中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建议

【摘要】机械制图是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考中占据很大的比例。如何上好制图这部分的知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国家标准以及读图、绘图方法显得十分重要。正确的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汽车机械基础;机械制图;高职考

汽车机械基础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广泛:机械制图、常用机构、液压传动、汽车材料等等。其中制图部分在机械基础中又占据了教材的一半。在近些年的高职考中,制图相关题目占到了总分的一半左右,比有的专业课总分还要多。因此,学好机械制图是在高职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一个重要条件。

浙江省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里对机械制图的要求如下: 1.掌握简单平面图形的画法。

2.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掌握用正投影法画组合体三视图。3.了解零件图的作用,掌握零件图识读、了解装配图的识读。

题目的类型有选择、判断、填空和绘图题。题目形式多样,对学生的考察范围广泛。因此如何上好机械制图是教师必须予以认真的思考。通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那么这门课程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1.抓好开头

机械制图课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数学成绩优异者,制图课成绩却不佳,有一部分同学文化课成绩不好,制图却学习的很好。这种现象除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学习动机、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外,与教师的教学关系很大。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其中涉及的问题很多,但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

(1)上好绪论课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机械制图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因此,绪论课首先必须要以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例子讲清楚制图课主要任务,介绍课程的特点和相应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心理不惧怕。

(2)注意“空间和平面”关系的转化 教学中必须坚持由空间立体到平面图形、再由平面图形想象空间立体的原则,即重视空间平面的相互转化关系。从三视图的形成开始,无论上课还是作业都要着重强调这种转化关系,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习惯。(3)精讲精练、发现问题 课堂练习和作业批改是检查和了解学习情况的最好手段,上课要精讲,并且预留一定的课堂练习时间,及时的巡视可以发现很多问题,如:作图顺序不规范,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等。教师要将发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特别对于后进生,要做到因材施教。一个班级的学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后面的几位同学影响的,因此一定要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激发出来。练习、作业要精选精炼、及时批改,以便因势利导,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

2.夯实基础

制图课程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其中基础理论主要在课程的前半段出现,国家标准、投影法基本原理;以及零件图和装配图中的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几何公差等基本知识点。应用部分在汽车机械基础里主要为也组合体视图识读、零件图以及装配图的识读等问题。必须要打牢夯实课程基础,对于国标的掌握、零件的技术要求等需要了解记忆的知识要重点要求掌握,这也是很多老师在教授这门课时比较容易忽略的。只是强调了绘图看图,但是学生的理论基础没有得到夯实,那么在高职考中就比较容易吃亏。

3.搞好直观教学

随着科技发展,多媒体课件已经在制图课上普遍使用。做好多媒体课件。但是也不能忽略传统的教学手段,传统的白板绘图可以让学生直观的了解画图的方法,如画圆柱体要先定基准,画点画线,画圆的投影最后再画矩形的投影等。让学生黑板作图,然后指出问题,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做到事半功倍。

一些教具,如传统的木质模型对于制图课程有着很好的应用,我们不该把这些抛弃。比如截交线、相贯线学生很难想象,但是拿出这些教具,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对于他们的空间形体的建立具有很大的帮助。

4.精讲多练

课堂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机械制图的课堂教学应坚持 “精讲多练”的原则。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使学生掌握画图、看图、识图的方法和技能,只有经过大量的练习实践才能达成。课内要练习,压缩了讲课的时间。加上制图只是汽车机械基础里比较小的一部分,但是又要求面面俱到。为了解决内容多、时间少的矛盾,课堂教学就必须坚持精讲多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炼教材 制图在机械专业是单独的一门课程,但是汽修专业把它糅合在其他知识里,教材很薄,但是内容不是很晚上,只是提到了一个大概。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功底,讲课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起抓,以及照本宣科是讲课之大忌,不但耗时、乏味,也是学生最反感的。因此必须精选教材,这也是“讲少一点、讲好一点”的前提条件。为此,备课时必须全盘考虑各个环节的分工,严格筛选哪些内容在讲课中讲述,哪些内容在习题集中贯彻,哪些内容由学生自学补充。如在汽修高职考中,相贯线的作图要求不高,那就可以在平时的授课和作业中减少相应的课时。

(2)讲练结合、及时复习制图作为综合性的课程不可只强调讲课环节的“完整佳”,而应采用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练习掌握讲课的知识点,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这个道理。

一段时间的授课之后,教师要有目的的给学生复习的时间,把最近一段常出现的错误,典型例题拿出来重新温习一遍。把知识点提炼出来。比如我在讲述轴类零件图的过程中就会拿出一张典型的零件图,然后把相关的知识点,如标题栏、尺寸基准、定形、定位尺寸、视图的表达方案、零件的技术要求统统列出来供学生参考。因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中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比较差,很多人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就要求老师要及时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做好相关的笔记,做到温故而知新。

(3)多样的教学手段

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作业的单一教学方式。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微课、微视频、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缩短教师传授知识的重复过程和讲课时间,为少讲多练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5.抓住考纲

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哪些知识点需要了解、哪些需要理解掌握,这个作为高考教学一定要弄清楚。往年的高考试题是最好的复习参考,老师要吃透试卷和考点,并能够举一反三。总之,机械制图是汽车机械基础教材重要的知识组成体系,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吃透考试大纲,高屋建瓴、应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方法,精讲多练努力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考试的成绩。参考文献:

[1]高建平.汽车机械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2]刘景通.高职考汽修类专业总复习[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汽车机械基础中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建议 第2篇

顾足琴

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出版《机械制图》第五版教材第37页关于直线和平面部分,书上的表2-1、表2-2、表2-3及表2-4都采用了平面图形讲解。这对于技工学校来讲,老师难讲,学生更难懂。笔者开始思考更简单的方法,经过思考和探索,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式。

一、运用模型与多媒体

笔者有一个大的六棱柱模型,上面投影面的平行线、垂直线都有,同时为了使坐在后面的同学能看得更清楚,笔者还用CAD画了一个六棱柱。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出投影面的平行线、垂直线的投影及特点是“两平一斜”,投影面的垂直面的投影特点是“两垂一点”等,更易于理解。对于平面的投影的讲解,笔者也利用了该模型。多媒体投影及模型将投影面平行面及垂直面的投影特点反映得非常清楚。

二、直线的投影分析

空间直线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有三种:投影面平行线、投影面垂直线和一般位置直线。

1.投影面平行线

只平行于一个投影面,与另外两个投影面成倾斜角度的直线,称为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水平面的直线称为水平线,平行于正面的直线称为正平线,平行于侧面的直线称为侧平线。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特性见图1。

投影特性:

(1)投影面平行线的三个投影都是直线,其中在与直线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线段实长,而且与投影轴倾斜,与投影轴的夹角等于直线对另外两个投影面的实际倾角。

(2)另外两个投影都短于线段实长,且分别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其到投影轴的距离反映空间线段到线段实长投影所在投影面的真实距离。

直线对投影面所夹的角,即直线对投影面的倾角。α、β、γ分别表示直线对H、V、W面的倾角。

2.投影面垂直线

垂直于一个投影面,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平行的直线,称为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水平面的直线称为铅垂线,垂直于正面的直线称为正垂线,垂直于侧面的直线称为侧垂线。投影面垂直线的投影特性见图2。

投影特性:

(1)投影面垂直线在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必积聚成为一个点。

(2)另外两个投影都反映线段实长,且垂直于相应的投影轴。

三、平面的投影分析

平面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有三种:投影面的平行面、投影面的`垂直面和一般位置面。

1.投影面的平行面

平行于一个投影面,垂直于另外两个投影面的平面称为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水平面的平面称为水平面,平行于正面的平面称为正平面,平行于侧面的平面称为侧平面。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特性见图3。

投影特性:

(1)在与平面平行的投影面上,该平面的投影反映实形。

(2)其余两个投影为水平线段或铅垂线段,都具有积聚性。

2.投影面的垂直面

垂直于一个投影面,而倾斜于另外两个投影面的平面称为投影面垂直面。垂直于水平面的平面称为铅垂面,垂直于正面的平面称为正垂面,垂直于侧面的平面称为侧垂面。投影面的投影特性见图4。

投影特性:

(1)在与平面垂直的投影面上,该平面的投影为一倾斜线段,有积聚性,且反映与另两投影面的倾角。

(2)其余两个投影都是缩小的相似形。

汽车机械基础中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建议 第3篇

一、强调机械制图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新课程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过程是教师的“ 满堂灌”, 虽然有提问, 但大部分时间不是学生被动地听, 就是被动地练习、抄笔记、画图。 所以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 我在教学实践中有这样的体会, 学生刚开始学习机械制图课程时兴趣较高,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 一部分学生对该课程便失去了兴趣。 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学习中的积极情感因素的培养以及师生的互动活动。

现在, 除了课前要求预习外, 课堂上经常适时地以设问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 大量地运用挂图、投影、模型、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消极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地探索, 既活跃课堂气氛, 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师生的双边配合的教学效果, 整个教学过程都处在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状态中。 笔者在讲授“ 投影面垂直线”的定义时, 运用实物模型演示“ 正垂线、铅垂线、侧垂线”三种位置直线。 再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直线的投影图。 这样的直观教学让学生记忆深刻, 理解透彻, 为后续的画图与读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实行机械制图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首先, 机械制图教学不应局限于书本, 要向生活、向自然开放。 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而只学习一本教科书或翻看几本资料是远远不够的。笔者在传授基本几何体表面上点的投影时, 在讲到该内容时, 直接把篮球、圆柱圆锥的实物带到课堂中来, 让学生自己看、自己思考点的位置在哪里, 点的投影哪是可见的, 哪是不可见的。

其次, 丰富学生的课外教学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工厂、车间, 让学生注意常见的机械零部件。 笔者在教学“ 标准件与常用件”一章知识时, 要求学生在车间内现场测绘螺纹、齿轮, 让学生手脑并用,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再次, 可以把学生的机械制图学习与钳工实习联系起来。 通过钳工实习, 可以促进机械制图教学计划中所要求的基本线型识读和绘制。 学生初步学会划线、锯割、挫削等钳工加工的同时, 让学生能初步认识机械零件, 了解基本几何形体, 在头脑中形成三维的概念, 实现由初中生变成机电或机械专业学生的质的飞跃。

三、注重机械制图教学内容的前瞻性

( 一) 认识计算机绘图的作用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 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 教师应当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 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这样才能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成熟的新技术, 增强对未来岗位的适应能力, 避免学校教育滞后于社会科技发展实际的现象。

( 二) 加强计算机绘图技能的培养

目前完整开设此课程的职校还不多, 很多职校只是在课程快结束前安排几个课时的上机实践, 这是远远不够的。 当前我们学校的部分计算机安装了AUTOCAD 2008、CAXA2012、MASTERCAM等软件, 运用这些软件,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实践, 可以很熟练地绘制一些简单的机械零件图。 另外, 我们把计算机绘图训练的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 因为此时组合体部分的教学已经完成, 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融合在一起, 以便增加学生在校上机实践的时间。

当前, 课程改革已广泛展开, 职业学校专业老师如何搞好新一轮课程改革, 这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许多问题还有待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摘要:介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的机械制图课程, 是一门较为抽象的课程, 职校生在学习时很难把握, 需要一些有效的策略才能得以巩固。

关键词:机械制图,职校生,互动性,开放性,前瞻性

参考文献

对机械制图教材教学的几点建议 第4篇

一、运用模型与多媒体

笔者有一个大的六棱柱模型,上面投影面的平行线、垂直线都有,同时为了使坐在后面的同学能看得更清楚,笔者还用CAD画了一个六棱柱。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出投影面的平行线、垂直线的投影及特点是“两平一斜”,投影面的垂直面的投影特点是“两垂一点”等,更易于理解。对于平面的投影的讲解,笔者也利用了该模型。多媒体投影及模型将投影面平行面及垂直面的投影特点反映得非常清楚。

二、直线的投影分析

空间直线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有三种:投影面平行线、投影面垂直线和一般位置直线。

1.投影面平行线

只平行于一个投影面,与另外两个投影面成倾斜角度的直线,称为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水平面的直线称为水平线,平行于正面的直线称为正平线,平行于侧面的直线称为侧平线。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特性见图1。

投影特性:

(1)投影面平行线的三个投影都是直线,其中在与直线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线段实长,而且与投影轴倾斜,与投影轴的夹角等于直线对另外两个投影面的实际倾角。

(2)另外两个投影都短于线段实长,且分别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其到投影轴的距离反映空间线段到线段实长投影所在投影面的真实距离。

直线对投影面所夹的角,即直线对投影面的倾角。α、β、γ分别表示直线对H、V、W面的倾角。

2.投影面垂直线

垂直于一个投影面,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平行的直线,称为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水平面的直线称为铅垂线,垂直于正面的直线称为正垂线,垂直于侧面的直线称为侧垂线。投影面垂直线的投影特性见图2。

投影特性:

(1)投影面垂直线在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必积聚成为一个点。

(2)另外两个投影都反映线段实长,且垂直于相应的投影轴。

三、平面的投影分析

平面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有三种:投影面的平行面、投影面的垂直面和一般位置面。

1.投影面的平行面

平行于一个投影面,垂直于另外两个投影面的平面称为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水平面的平面称为水平面,平行于正面的平面称为正平面,平行于侧面的平面称为侧平面。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特性见图3。

投影特性:

(1)在与平面平行的投影面上,该平面的投影反映实形。

(2)其余两个投影为水平线段或铅垂线段,都具有积聚性。

2.投影面的垂直面

垂直于一个投影面,而倾斜于另外两个投影面的平面称为投影面垂直面。垂直于水平面的平面称为铅垂面,垂直于正面的平面称为正垂面,垂直于侧面的平面称为侧垂面。投影面的投影特性见图4。

投影特性:

(1)在与平面垂直的投影面上,该平面的投影为一倾斜线段,有积聚性,且反映与另两投影面的倾角。

(2)其余两个投影都是缩小的相似形。

《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第5篇

《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机械制图>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因此,对<机械制图>课的课程教学应加以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投影分析能力,为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及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作 者:高东霞 作者单位:辽宁省本溪市机电工程学校机制教研室,辽宁本溪,117000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712关键词:研究教法 激发兴趣 联系实际 培养能力

《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几点设计 第6篇

如皋市职教中心(226500)

汪健

摘要:职业学校专业课的教学一直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是职教人的职责。本人通过几年的探索从新课的导入、板书的设计、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主动性的激发及教学互动等方面进行了尝试,真正实现了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地位,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直观导入

项目板书

创设情境

引导主动

教学互动

有道是,读书有两法:一是越读越厚,一是越读越薄。两法均可取,只是各取所需。读书如此,教书也如此。我比较钟爱“越教越薄”。所谓“越教越薄”,即教师思路清晰,善于归纳和表达,常把复杂的内容转化为纲目了然、脉络分明、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机械基础》对于刚刚初中毕业的职高生来说,无疑是大难度的课程。首先,他们对机械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其次,他们还未曾掌握应有的读图知识;再加上课程本身繁杂、逻辑性差、实用性强的特点,都给学生学好这门课带来较大困难。因而容易出现两种极端:程度高一点的学生,为取得好成绩,便“死记硬背”;程度低一些的学生,一旦无法战胜困难,便放弃了。针对这种状况,如何组织教学?如何设计教学?笔者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直观导入

形象直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为主,首次认知对后继学习能否顺利进行至关重要。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可调动学生的非智力积极因素,使学生把注意力较快地集中到新任务的学习上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直观性的教学媒体,体现直观性原则。每当“引进”一个新的机构时,常采用该机构的实物、模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让学生在有动感、有色彩、逼真的直观教学环境 中接受信息。这种方式能给学生以鲜明的感性认识,降低学生对新的机构认知的陌生度。例如,讲“凸轮机构”时,首先展示凸轮实物,说明这是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以凸轮模型边演示边讲解。随着机构的演示,学生的多种感性认识被调动起来,参与教学。借助模型,就可以完成“凸轮机构的组成”、“凸轮的形状”、“从动件的基本类型”等内容的教学。总之,利用这一年龄段学生具有的强烈好奇的心理,控制学生的意识取向,让学生在好奇、新鲜的兴奋中,无意识地学习掌握知识,对学生学好这门课是一项有效的教学手段。虽然许多知识需要有意识记忆,但作为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学生的“无意识”,引发其“有意识”的产生,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二、项目板书

层次分明的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板书设计,会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对于一些包含关系较多的内容,若采用大“一”包含小“1”,再包含小小“(1)”的形式,会因内容拉得太长、太远,使学生学了“后头”,忘了“前头”,造成概念不连贯。讲“联轴器的结构和应用”时,我曾用过这种板书,之后,提问:“说说可移式联轴器的类型”时,尽管回答时可看书、看笔记,竟没有一人完全答对。后采用以项目为单位的树型结构式板书,效果截然不同。这种形式的板书,以项目为单位,层次分明,结构美观,分类及其所属关系明确,整体感强,能较好地体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会造成脱节认知,使学生一目了然。讲授时再结合挂图,“据文读图”,详细介绍每一种联轴器的结构和应用特点,效果很好。在讲千斤顶原理结构时,我采用类似实物结构原理的循环式板书,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逐步得到统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创设情境 水到渠成教学情境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一种特殊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它能吸引和推动学生产生明显的情感倾向和意志倾向。通过联系生活经验或具体事例创设情境,可活跃课堂气氛,兴奋学生的思维。例如,“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作为一次课的内容,讲到制动器时,已近“尾声”。为设计好这个“压轴戏”,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引入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尤里卡”博士做了一个实验———让一个自行车赛冠军在平地上快速骑车,然后刹车。请大家选择使自行车快速制动的最有效的方法:A刹前闸;B刹后闸;C先刹前闸,后刹后闸;D先刹后闸,后刹前闸。课堂立即活跃起来,这个情境促使学生产生竞争心理,大家立即发表意见。因为他们太熟悉自行车了,也很有刹车“经验”。结果,选“D”的同学最多。“尤里卡”博士的答案是“C”,自行车的前闸制动,后闸减速。同学们所以选“D”,是注重了减速,而问题是“制动”。接着便可以进入“制动器”的教学。制动器的形式有锥形、带状、闸瓦式,等等,可请学生结合实际,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制动实例。最后得出结论:各种形式的制动器都是依靠摩擦力的作用实现制动的。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必要的教学情境,可产生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四、引导主动

职业中学学生的依赖心理还比较重,总希望老师能给出“标准答案”。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内容的练习,可鼓励学生“自作主张”。比如轴的结构设计,教师首先提出设计思想,再强调三个基本要求,即轴上零件能牢固可靠地相对固定;便于加工和减少应力集中;轴上零件装拆方便。之后,由学生自行设计,凡根据设计思想,满足以上三个要求者,均属合格,然后再讲评哪种结构更合理。接下来估算轴径,如各级低速轴的轴径d可按同级齿轮的中心距a来估算,其经验公 3 式为d=0.3~0.4a。面对取值范围内的几个标准值,许多学生不敢自己决定,要求老师定答案。我的答案是:这是经验公式,是实践中产生的公式。这几个标准值都是答案,取小值经济些,取大值更安全,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一个答案。在实际设计中,还要考虑诸如工作条件、使用材料以及设计人员的思路等多方面因素,才能最后确定设计方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意在把学生从单纯接受灌输的“被动人”,转变为通过引导,获得发展的“主动人”。

五、教学互动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取受。”实践证明,教师滔滔讲说,呕心沥血,方法不当,事倍功半。尤其机械基础这门枯燥、繁杂且不系统的课程,若照本宣科,不进行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学生必学之无味,学之困难。凭心而论,当年我们在大学里学起来都不会“其乐无穷”的课程,怎能要求职中生“乐在其中”呢?为唤起并始终保持学生适度的学习兴趣,创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气氛,可根据技校生活跃、好动、爱讲的特点,创设情境,启迪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比如在讲液压传动系统时,可设计出各种油路,提出诸如“本系统由哪些基本回路组成”、“说出图中各液压元件的名称和作用”、“各电磁铁通电、断电完成的动作”等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同学之间的讨论,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可带动程度低的学生,也常启发程度高的学生。这比单独提问,效果要好得多。

课程中的许多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由于形式不同,使得学生愿意说,愿意想,从而深化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中,还应注意目标设置的适度问题,对所授内容,应根据难易程度,提出 4 不同的要求。哪些内容属于学习了解的,哪些属于必须掌握的,哪些属于应该熟记的,应该让学生一一明确。教学要求不能一刀切,不能让大多数学生觉得“难”不可攀,否则,会事与愿违,而应像人们常说的那样,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为最佳。

作者简介:汪健

汽车机械基础中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建议 第7篇

摘要:针对《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本文从灵活讲解、灵活练习、灵活记笔记三方面谈自己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会过程中的体会。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概述

《机械设计基础》不仅是机械类、机电类以及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基础课程,更是研究机械共性问题主干学科的基础。它以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机械设备的维护、改进和设计能力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而且也能使学生在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时,直接运用它去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奠定坚实基础。下面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谈谈对《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的几点体会。灵活讲解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于问题总是渴望得到真相和结果的,而教师照本宣科的解释不仅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更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疑”作为学之始,思之由,由于“疑”能够促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因此也促使学生有了探索真理的愿望和契机。又比如在讲授齿轮传动时,因渐开线齿轮应用最广,所以渐开线的形成及其性质既是授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笔者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拿出两张纸,用一张纸卷成细长的圆柱筒代替直线,其余一张纸制作成简易的圆,然后让学生将直线沿着圆做纯滚动,此时提出问题:直线上任意一点的轨迹是什么形状?根据演示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是一段圆弧,随即定义出渐开线、基圆、发生线的概念。接着问:渐开线的弯曲程度取决于什么?让学生再制作一个较大的圆,再次演示渐开线的形成过程,学生自己就可以总结出:渐开线的弯曲程度取决于基圆的大小,基圆半径越小,渐开线越弯曲;基圆半径越大,渐开线越趋平直。有关渐开线的其他性质根据其形成过程,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实际教学中老师不但要深入分析教材、灵活讲解,同时也要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学生随堂制作些简易模型,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这样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练习

为了利用较短的时间巩固和提高学生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选择少量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习题让学生加以练习。因此,为了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掌握结题的技巧以及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教师应当选择思考性强、具有合适的梯度、广度和灵活性的习题让学生加以练习。此外,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以及独立思考性,教师应当在选择具有代表性习题方面多下功夫以免学生一味的机械模仿和死搬硬套。课堂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教师却认为教师在课堂讲,让学生在课外练习,不仅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并且也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外时间。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由于不少教师将课堂作业变成了学生的课外作业,不仅剥夺了学生活动的时间,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事倍功半的做法直接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课堂作业之所以作为学生课堂一项重要的活动,主要是由于:第一,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应用刚刚理解的知识,还能够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第二,能够暴露学生在应用新知识上的不足。教师督促学生及时在课堂上完成课堂作业具有以下作用:对于学生来讲不仅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还能通过进一步调整自己学习的不足来增强信心;对于教师来讲,课堂作业作为一种重要的反馈形式,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灵活记笔记,灵活记忆

记忆的关键体现在“灵活”上,这里的“灵活”除了灵活记忆外,还包括灵活记笔记。先说灵活记忆:介绍一些记忆诀窍以便于掌握知识。如:在铰链四杆机构中为学生补充这样的顺口溜:曲柄摇杆是基型,机构条件细分清;曲柄主动有急回,曲柄从动死点停;急回特性有K值,极位夹角相对应;压力角小传力好,型式尺寸要决定。又比如在讲授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时,学生往往对自由度的公式记不住或者不理解其含义,笔者就做了这样的总结:活杆三乘有自由,两低一高减中求,注意局复虚约束,简式易记考无忧(F=3n-2PL-PH)。再说灵活记笔记:教不是教师的主要职责,其职责主要是指导学生学,并且教师不能够满足学生学会,而是要引导学生会学。由于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或者根本不会记笔记,加上课后不看书也不归纳,不会做的作业就采取抄袭的方式。因此,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因此,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学生只有抓住记重点、记难点、记规律三方面才能有效做好听课笔记。第一,记重点:重点就是必须掌握的,如:蜗杆传动一节中的蜗杆传动的传动比计算。第二,记难点:难点必须理解掌握,如:蜗杆传动一节中判定蜗杆和涡轮的受力。第三,记规律:如:在螺纹传动中,总结的左右手定律来判定螺纹旋向与斜齿圆柱齿轮旋向等。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不断的培养学生归纳小结的能力。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教育教学过程获得的一些体会,在所教班级学生中得到了较好的验证,教与学均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想法 第8篇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为自己的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中, 为了使学生对制图这一门课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可以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教学设备:校实习工厂、投影仪、挂图、实物模型、幻灯片等, 同时介绍本专业的发展史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以此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提高专业思想, 增强专业信心。利用学生对车工、钳工的兴趣来激发他们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 使学生对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为了及时鼓励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课余时间, 学校还可以开设《AutoCAD》兴趣小组, 由于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比较感兴趣, 所以他们对《AutoCAD》兴趣小组的热心就比较高, 然而想学好《AutoCAD》, 必须要有《机械制图》相关知识作基础, 所以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就有了。

二、合理使用教具

《机械制图》不同于其他课程, 许多职校学生学习能力差, 不愿动手, 动脑, 空间想象力也有待于慢慢培养。要想让学生学好《机械制图》这门学科, 教具的合理使用非常重要。点、线、面的投影这一章是后续所有章节的基础。所以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极其重要。在讲解这一章内容时, 可以把教室作为一个三面投影体系, 利用黑板擦, 粉笔盒作为点, 圆规作为线, 三角板, 书本作为面, 向学生讲解投影的相关知识点, 有了实物做模型, 学习起来效率肯定就高了。在讲解机件的表达方式时可以用模型和幻灯片相配合, 由于制图课程越往后图形越复杂, 一节课下来光是画图就要占用一大半的时间, 所以如果能结合幻灯片讲解, 势必事半功倍。当然这里也要提出, 在使用教具时, 选择的教具一定要具有代表性, 而且要及时向学生呈现教具, 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讲练结合, 充分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

随着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推进, 对教师课堂的教学的要求已经不再是“满堂灌”。尤其是机械制图这一门学科, 更多的要求是学生勤练多画, 那课堂的教学也应该是讲练结合, 每讲完一个新的知识点, 就应该立即要求学生动手练习, 教师巡回个别指导。学生在作图的过程中领会知识点, 遇到问题也可分组讨论, 让课堂的整体气氛活跃起来, 也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情, 增强了班级同学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以点带面, 共同进步

职业学校教学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体现在一部分学习较差的学生身上, 并因此影响整体, 因此只有抓好这部分学生的学习, 才能有利于推动整个教学工作的开展。但又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 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只照顾基础较差的学生的需要, 这不但浪费大多数学生的宝贵时间, 还会降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降低课堂教学效率。所谓“以点带面, 共同进步”,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 建议实行“一帮一, 一带一”, 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教学生, 既能使基础差的学生有学习的动力, 又能让成绩好的同学有用武之地, 这样一来, 在全部教学时间内, 每个学生的活动都是充盈的、有效的, 所谓“教学相长”, 课堂教学必然是高效的。

五、强调国标的重要性

《机械制图》中很多内容都是国家标准规定了的, 所以, 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时必须遵循国标的规定。《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技术人员之间相互交流的“语言”, 而“语言”运用的好坏与否取决于在使用时是否遵循了语法规则。因此, 从学生的第一次画图到最后一次作业的完成, 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标准, 只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绘图技能, 毕业后才能更好的适应工作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

综上所述,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 树立专业思想, 塑造高尚情操和品德。为今后的工作打基础。《机械制图》的教与学是连成一体的, 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通过学生、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 从而最终完美地完成机械制图的教学。在课堂上,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监督者和评价者, 因此, 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 只有这样, 在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下, 才能提高《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水平,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实用性人才。

摘要:《机械制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读图和识图的能力, 而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差, 学习不专心, 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的出现, 如何上好《机械制图》这一门课程, 便成了许多机械、机电专业的专业课老师探讨的问题。

机械制图课改的几点建议 第9篇

在技工类院校中,招进技校的高中生越来越少,初中生越来越多,而且大多数是普高落榜的学生。初中学生年龄小,思想不成熟(入学平均年龄约15岁),观察力有限,空间想象力不够,眼睛所接触的物体并没有在思维中形成印象。特别是对从没有接触过的机械零件更没有感性认识。所以,在制图课学习中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十分困难,记忆、分析、解答时觉得很费力。

为了更利于机械制图课教学,提高课堂效果,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教材改革

打破原有的教材体系,编写一套适合初中生的校本教材。根据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所进行的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学贴近企业的岗位需求而编写。校本教材打破原有的章节,而是以项目任务的方式呈现出来。每个项目都是通过去企业的真实调研,由实际零件的使用引入课题,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性认知效果。每个项目零件均配有相应的图片或视频,模拟工厂车间实际工作场景。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回到实践的教学思路贯穿编写的始末。每个项目所选择的零件简单且具有代表性,相应理论知识浅显易懂。每个项目后配有检测任务表和考证要点,方便学生巩固学习效果。

二、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教学法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编写的校本教材是以项目任务为主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是采用项目教学法。传统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主体,讲的内容很多,学生动手很少。学生是被动地学习,被动地做作业。项目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是确定合适、新颖的项目。其次是以完成项目为目标,采用启发引导—项目任务介绍—小组自主学习、开展项目(教师适当指导)—阶段小结、交流—展示成果—矫正评价的模式。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完成,亲自实践并上台分析讲解,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在学生项目进行过程和最后讲评中做引导作用,在学生演示过程中起主持人的角色。

抱着尝试的态度,笔者随机选择了一个初中班,根据校本教材初稿来试点。起初,笔者也没有信心,就怕越改越乱。但在领导的支持下,试验进展的还是比较顺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旷课的少了,玩手机的少了,真正动手的多了,最主要的是他们有自信了,甚至敢和老师辩论了。可见,教学过程改革试点是成功的。项目教学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展开。

三、机械制图与CAD结合

现在企事业单位,手工绘制的图样很少,都是电脑绘制的图样。以前,学院机械制图与CAD是两门独立的课程,不仅增加了学习课时,而且教学效果差。在一体化教学改革后,将传统的机械制图与CAD一体化,进行课程的综合调整。其做法是打破原有课程的系统性、专业性,强调实用、够用的原则,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果。由于我们把这两门课程有机地结合,不但改变了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无挂图,无模型的困难,还能提高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更能加强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

CAD其实就是一种绘图工具:将显示器作为图板和图纸;鼠标和键盘作为铅笔、直尺和圆规。CAD与手工绘图相比,它极大地提高了绘图效率和绘图质量,是手工绘图效率的十至二十倍,是机械设计及制图的一场革命。计算机还能绘制出许多手工不能绘制的图形来,比如CAD三维模型。制图教学中,组合体视图的教学是难点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缺乏一些模型,学生的想象力得不到开发。现在,用CAD制造三维模型,学生学习就容易多了。让三视图与三维模型一一对照,学生一目了然。经过这样多次重复,学生的识图能力大大加强了。

虽然计算机制图逐渐取代了手工制图方法,但并没有取代制图理论和制图的一些标准、规范,相反,它是在机械制图理论、标准下开发出来的绘图软件,增加了CAD制图标准。并极大地丰富了制图理论,对学生就业后迅速适应工作需要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四、创建竞争的学习氛围

在校内成立“制图兴趣小组”。每个班对制图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自主报名参加,定期举办学生绘图竞赛或参加省市同类院校的比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动力。

以上几点建议,是在从事制图教学多年的基础上总结摸索出来的,提出来供大家参考,以促进制图教学的进一步改革,有效地提高制图教学的效果。

汽车机械基础中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建议 第10篇

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本文从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入手,阐述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注重启发式教学、教材知识整合、鼓励学生自学及理论结合实践等几种方法,提出了本门课程进行方法改革及继续创新的必要性.

作 者:杨娟 作者单位: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4关键词:高职教育 机械设计基础 教学探讨

汽车机械基础中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建议 第11篇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通用工种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学科。学习机械制图的最终日的是识读和绘制简单的零件图和装配图。它既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的基础。如果《机械制图》学不好,其他专业知识也很难学好,势必会影响以后的工作。

近几年,由于中职学校招生门槛低,学生的整体水平比较差,大多数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弱,再加上学生缺少实际经验,所以学起机械制图来感觉很吃力,甚至会产生厌学弃学念头。如果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头到尾讲授听得见、摸不着、看不见的理论,大多数学生听起来会昏昏欲睡,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教会学生识读和绘制简单的零件图和装配图,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帮助学生找出制图课程本身的规律和特点,能让学生在由难到不难、由不难到简单的过程中学习,克服制图学习的畏难情绪,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我觉得应在制图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出科学的教学为一法与先进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采用比较教学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较教学法”,就是把彼此之间具有某种联系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分析,以确定其异同关系,认识其本质差异。比较教学法的前提条件:即教学内容既有相关性、相似性,又有相差点、相异点一相同是比较的基础,相异是比较的结果。比较教学法一改“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变单向教学为互动教学。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课前思考,查找资料的机会,更给学生创造了参与讨论的学习条件,使学生在热烈、活泼的互动氛围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机械制图》大部分知识的讲授比较适合运用比较教学法,如剖面图与剖视图、局部视图与斜视图、斜剖视与斜视图、旋转剖与旋转视图等知识的教学都可采用比较教学法剖面图与剖视图的区别在于:剖面图只画出剖切平面与形体接触的断面图形,至于剖切后按投射为一向可能见到的形体其他部分的轮廓线的投影则不必画出。而剖视图除画出断面的投影外,还应画出在投射为一向所能见到部分的投影。显然,断面图包含在剖视图之中。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启发式教学改变教师的主体地位,变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和有时间对所授内容作判断、比较、分析、综合,使学生处于积极动脑、动口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讲解“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一章时,我主要将“点的投影”一节讲透,在学生掌握好点的投影的基础上,提示“两点确定一线,那么直线的投影如何求”。学生很自然会想到找到直线两端点的投影、连接即是直线的投影。在讲解直线与投影面位置关系时,只介绍正垂线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然后由学生推导出铅垂线、侧垂线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并借助教室一角摆放铅垂线、侧垂线、正垂线的位置。同理,在讲解直线的投影特性时,只介绍正垂线的投影特性,然后由学生讨论完成另外两种投影面垂直线的投影特性。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理实一体化,让学生学以致用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我们只有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做边学,教、学、做合一,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一例如,在讲解“绪论”时,我组织学生到工厂实地参观,了解零件的加工过程,接触实际的零件图,装配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今后学习打下有利的基础。在学习零件图时,我从工厂拿来一些图纸,让学生了解一些实际生产的知识,明确学了制图是用来干什么的,使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加强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讲解组合体和轴测图等知识时,让学生多练习、多画图,逐步培养学生的`立体感,培养学生的画图技能与技巧。

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

传统的“黑板、挂图、模型、粉笔、一张嘴’,的教学为一法和手段只能反映结果,不能表达过程的形成与变化。教师必须用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地来描述,并且要不断地重复讲述。即便如此,也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制图这一学科而言,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一式是当前的迫切需求。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为一式,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将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比传统为一式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形象更具体,手段更完善,收效更显著。例如,在讲解组合体视图画法时,给学生播放多媒体软件,使学生掌握组合体的画图步骤。同时,课件里物体能上下,左右翻转,学生感觉很新奇,使《机械制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立体化教材,为学生学习制图和教师辅导提供极大的帮助,大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汽车机械基础中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建议 第12篇

制图工作总结

本学期自开学以来,我担任了汽车2、4班的汽车机械制图课同时担任汽车1、2两班的钳工实训课。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严格要求自己,以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教好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使学生学有所得。下面是本人在本学期中的教学经验及工作内容。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和落实党精神和学习党的最新章程。这学期我们看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看到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更看到了我们学校喜人的变化新校区的建设,进一步坚定自己从教的信心。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注意从书本中汲取精华,认真学习仔细体会如何做好中职学校的制图。

二、教育教学方面:

1、积极参加学校安排培训高效课堂。

2、认真学习学校安排的政治业务学习。

3、课前认真备课,写好教案。认真钻研机械制图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及其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从教材中汲取精华并传授给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并根据学生情况修改教学难度。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画图,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课堂内所讲的制图内容。

4、本学期在设备条件不很充足足的条件下,安排学生每人都要进行钳工操作课,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钳工课上面动手做出工件,完成任务。

5、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指导老师及同行学习教学方法,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课堂上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适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布置好作业让学生加强当天所学到的知识。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到老师的关心,促进师生间的和谐关系。

三、业务学习方面:

本学期我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课,业务学习之外,还参加了阜阳临泉技术人员的网上授课学习。同时我还自发自愿跟着刘启金老师学习电焊技能。不断的学习能使我更加充实自己,更增加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能力。

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由于在教学方面和科室的工作时间有时候分配不均,导致两头有些不兼顾,而且在组织教学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我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为学校美好的将来奉献自己的力量。

机械制图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第13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方法

1 几种常见机械制图教学方法简述

就目前各类院校机械制图教学实践以及众多学者的研究情况来看, 较为常见的机械制图教学方法主要有:教师传授与学生自学有机结合的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补充和支持的方法、问题解决型讨论教学方法、学生课后练习与教师课堂讲题相互支持的方法等。这些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也是理论界探讨的重要问题。

1.1 教师传授与学生自学有机结合的方法

教师在机械制图教学实践中, 要能够控制教师传授的时间, 不宜过多也不能太少, 应当把教师的传授教学与学生平时的自学有机结合起来。以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国家标准”知识点为例, 教师可以事先安排学生自学任务, 然后引导学生去思考国家标准的功效和作用, 接着教师结合学生的自学情况对“国家标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及拓展思考。教师传授与学生自学的有机结合, 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把握。硬性的区分教师传授与学生自学的先后顺序, 实际意义不大, 反而会不得其果。例如, 有些像“简单几何图”这样的知识点, 理论性较强, 而且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基本掌握, 那么就先自学后传授;而有些知识点要求较强的实践技能, 就需要教师先传授实践操作知识, 然后让学生课后进行补充性学习。

1.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补充和支持的方法

机械制图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纯理论性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完全实践操作的教学没法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应该注意到的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补充和支持弥补了二者的缺陷, 其产生的效果相得益彰。教师可以比较直观的进行教学, 使教学内容更为接近机械制图实际。学生在机械制图实操中, 不断的检验所学理论知识, 从而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学生在机械制图的理论学习中, 不断的思考如何改进机械制图, 从而使学生增强创造性。

1.3 问题解决型讨论教学方法

问题解决型讨论教学法要求学生直面机械制图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相互启发、集体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运用问题解决型讨论教学方法时, 应该注意引导启发和归纳总结这两个关键环节。首先, 教师就学生机械制图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开导学生, 对其进行引导, 鼓励学生提出对问题的见解和看法;其次, 学生就学习过程的问题进行相互讨论后, 教师要及时做好归纳总结工作、巩固讨论学习的成果。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答案不只一个”的思想, 发散学生思维, 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的见解。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分析见解的正确性。学生处于学习摸索阶段, 对机械制图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出现错误认识是在所难免的, 所以教师帮助分析学生见解的正确性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也是有利的。

1.4 学生课后练习与教师课堂讲题相互支持的方法

机械制图的学习, 需要学生经常性的练习以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通过大量的课后习题练习和老师的课堂讲题, 挖掘学生的空间思维潜力, 培养学生从平面到立体、立体到平面的读图、绘图能力。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后, 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后练习作业。这些练习题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 难度适宜, 并具有较强针对适用性。教师在评阅学生的练习题后, 针对评阅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在课堂上重点讲授。这个时候, 教师需要制定补充练习题, 以对评阅过程发现的问题进行强化认识和学习。学生课后练习和教师课堂讲题相互支持和补充, 能够起到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需要教师能够比较全面的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问题, 准确把握好学生练习遇到难点, 然后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逐步满足和解决。

2 机械制图教学方法的作用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 教学方法的正确合理运用, 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而且能够让教师准确把握好教学内容和进程。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来讲, 机械制图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

2.1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合理而有效的机械制图教学方法能够辅助学生正确认识机械制图, 端正这门课的学习态度, 让他们明晰机械制图学习对自身日后工作实践的重要性和基础性作用。教师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更为准确的认识到以下内容:读图、绘图能力是机械相关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 也是企业选人用人把关的最直接的门槛, 学生务必进行认真学习, 才能符合日后企业工作的要求。学生要想在机械相关行业有一个不错的发展前景, 需要认真对待机械制图课、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另外, 合理的教学方法的使用, 可以让学生逐渐积累学习的自信。学习的兴趣, 来源于学生对所学课程的自信, 如果教师能够培养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学习自信, 那么机械制图教学将会事半功倍。教师借助一定教学方法, 逐渐培养学生在机械制图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和成功感, 从而激发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2.2 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进程

我们知道, 机械制图课程是理工科教学中的重要课程, 跟一般理工科课程一样, 学生在学习中容易遇到一步跟不上、步步落后的问题。学生在开始阶段, 如果没能充分掌握学习的内容, 那么后面的学习会遇到很多困难和疑惑, 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心理挫败感。这些问题是需要教师时刻注意和重视的。教师应该借助一定教学方法解决这些的问题, 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让学生自信而开心的学习。所以, 教师在机械制图的讲解的入门课程中, 应该更为细致和全面, 而且不宜过快, 这样有利于给日后的课程打好基础。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进程安排, 并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 就能使教学更为科学和合理。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让教师知道有所教有所不教、何时教何时不教, 对于老师而言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机械制图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论认知、空间思维能力、实践技能的重要课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做到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中, 积极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这样才能增进教学效益。S

参考文献

[1]赵月娥.精品课程《机械制图》教学方法的探讨[J].价值工程, 2011, 30 (16) .

[2]王晋.《机械制图》教学方法新探[J].职业, 2011 (32) .

汽车机械基础中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建议 第14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 教学 体会

0 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直接工作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除了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机械制图》是中职院校机械类或近机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职业学校教学体系中较为完整、较为成熟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学生专业技术学习的知识支柱。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上好该课程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机械制图》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为此在第一堂课就必须使学生对该门课有一个客观、全面、正确的认识。

首先调整好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其明白《机械制图》在该学科领域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学好其它课程的重要基础,而且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并可结合教材内容讲明其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具体意义,与其它相关专业课程如《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工艺》、《机器与设备》等的联系,以及今后在生产、工作和继续深造中的应用价值,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理论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先入为主的概念,即必须学好《机械制图》。

其次讲课要灵活生动,要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入具体实例中,并可适当进行一些知识的拓展,就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从而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树立起学好《机械制图》的信心。

此外在上第一堂课时,还可先组织学生到机加工工厂进行实地参观,对照图纸看一些机械零件的模型,让学生知道机械从设计、制造、再到安装与维修都是离不开图纸的,从而在直观上提高学生对学好《机械制图》课重要性的认识。然后再让学生观摩一些往届学生的优秀作业等,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该门课程的信心。

2 着重培养空间想象力

在《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中,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具备好的空间想象力,学习起来就会觉得轻松自如,反之,会觉得举步艰难。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是学好制图课的首要任务和有效方法,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并不是独立完成的,而是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1 由点、线、面——基本几何体——简单组合体——到复杂组合体的投影分析。从基础理论开始就要强调“空间概念”,视图上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都有其空间位置,讲授中不要只停留在作图的方法、步骤上,还要引导学生想象出其空间位置。从三维空间的建立,到熟练应用,再到复杂组合体的表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巩固。

2.2 由三视图找对应轴测图(或轴测图找对应三视图)——由简单轴测图画三视图——由三视图画轴测图——补缺线、补缺视图——到绘制与识读复杂组合体三视图。从借助于具体实物的观察帮助想象,到抛开实物抽象思维,从图与物、平面与立体反复的互逆转化完成空间想象力的飞跃。

2.3 巧妙应用形体分析法。分析物体原形——分析局部形状——分析各形体间的位置关系——分析各形体间的组合形式——综合想形体。这种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分析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中。

2.4 加强直观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运用实物、模型等教具理解教学内容,化抽象的投影关系为直观的视觉印象,这是用任何形象生动的言语描述都无法替代的。

2.5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课件演示复杂的组合体模型。如果有条件可以制作一些不同类型(如叠加类、切割类)组合体,并且能旋转观察,剖切分析,非常形象生动的在电脑中演示模型,并快速生成三视图,这都将会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强化“基本体”的思维训练、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基本体的教学有如语文教学中‘字'、‘词'、‘句' 中的‘词',其教学成败,将直接影响后续章节和组合体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讲解不同类型的基本体时,一定要突出其三视图的特征,充分运用投影规律(即“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进一步加强空间思维概念的训练,使学生在思维中逐渐搭起空间架子。

教学的基本步骤可以先让学生从简单的基本体入手学习三视图的画法,其次通过画各种位置的基本体三视图,掌握画三视图的方法、步骤以及如何在作图过程中正确运用投影规律。最后尽可能使掌握的这些知识典型化、公式化,这样有利于在学习组合体画法时能够根据基本体三视图的特征,正确分解出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体和变形体(简单形体)的形状,这也是形体分析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要抓住形体的特征视图这点尤为重要。

4 精选习题,加强练习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通过适当的练习才能很好地巩固课堂所学内容。讲授时可遵循“讲——练——评——再练”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在讲授完定量的教学内容后,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思考题和精心编制的课堂练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力求在训练中突出重点、难点。对于学生的作业,教师要按大纲的要求去认真研究习题的种类及针对性,然后精选出一定数量且重点突出的习题内容,让学生去练习,力求使学生的每一次练习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收获。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本节课的接受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便于下次上课时加以更正和全面总结,特别是在作图时不要使其养成一些不良习惯。

5 通过成绩的评定,维持学习的积极性

职校生学习自觉性较差、有的表现为时冷时热,即学习的积极性维持时间不长。上课不专心听课,不愿做作业,害怕考试或对考试麻木不仁。巩固成效,强化学习过程,考试和成绩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重要因素。考试的内容难度不宜过大,应以基本的绘图和识图知识为主,细节问题尽量淡化,以突出学生对图形的应用能力;另外,可以加大平时成绩的分值(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的表现、绘图练习、都可以按一定比例折合直接计入期末成绩,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我国教育界历来认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因此,教学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针对不同情况,选择,设计,组织最能体现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特征,又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模式。在《机械制图》教学中,一定要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技术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尚善敏. 《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2]蔡木荣.《机械制图》课教学改革建议.

上一篇:带风的成语下一篇:浅议新媒体时代中基层检察院社会沟通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