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转专业

2024-07-17

培养方案转专业(精选8篇)

培养方案转专业 第1篇

2011年本科生转专业(含学科大类)考核方案 一法学院

二、新闻学院

三、材料科学系

四、管理学院

五、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六、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七、化学系

八、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九、经济学院

十、力学系

十一、历史学系

十二、软件学院

十三、上海医学院

十四、生命科学院

十五、数学科学院

十六、外文学院·

十七、文博系

十八、物理学系

十九、哲学学院

二十、公共卫生学院·

二十一、中文系

二十二、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二

十三、药学院

二十四、高分子科学系 二

十五、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二

十六、核科学与技术系

第 1 页

2011年法学院本科生转专业审核规则

根据学校教务处《复旦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细则》,结合法学院实际情况,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2011年拟申请转入我院法学专业的学生实行以下考核规则: 第一条 计划录取额度

要求转入的学生只能按法学专业申请,接受学生名额为学校公布计划。第二条 申请学生条件

1、符合学校教务处有关规定的2010级本科生;或符合学校教务处有关规定、去年未申请转专业的2009级本科生;

2、申请人必须通过已修读学年修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申请之时的平均绩点在3.0以上;

3、品行端正,没有任何违法或违犯校规校纪的记录。第三条 工作流程和审核程序

1、公示法学院法学专业的审核规则,并接受学生咨询

根据学校规定、法学院规则、结合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对申请学生的补充审核规则,所有审核规则将一并进行明确公示,发布于教务处网站。

规则公示期间,学院集中安排时间接受拟申请学生咨询,时间和地点咨询院系。

2、接受学生申请,并审核申请材料

根据学校时间进度,学生在学校URP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报名,填报申请表格。学院本科教学办公室对所有申请学生材料进行初选审核,接受符合学校有关规定和本规则第二条要求的学生申请。

3、组织笔试和面试

如果申请学生人数超过学校核定的录取名额2倍,则于面试之前先行组织一次笔试。通过笔试,学院选拔拟录取名额的1.2倍的学生数进入面试,如报名人数未超过学校限额的2倍,则所有申请学生直接进入面试阶段。面试语言为中英文;笔试的科目以及笔试、面试的时间、地点请咨询院系。第 2 页

(1)笔试内容:与申请转入专业的相关基础学科知识以及英语。

(2)面试内容(供参考):自我介绍(包括高考及原来学习工作、在班级排名、学习基础、主要优势、申请转入我院的目的、未来的志向等);老师当场提问并当场回答。

4、汇总并公布结果,决定录取转入学生名单

根据申请学生下列三个方面表现,综合评定。(1)大学课程成绩,特别是所申请专业的相关课程的成绩;(2)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3)平时表现。学院根据综合表现确定拟录取名单并上报学校,由学校最终审定并公布法学专业录取名单。第四条 转入学生的学习安排和学分转换

指导转入学生制定新的修读计划,并将该计划归档,作为毕业资格审查的依据。在学生转入新专业前已经获得的学分中,凡符合新的教学计划要求的课程及学分,经转入院系与有关任课教师确认后予以承认,且要求在一学期内完成。凡不符合转入院系教学计划要求的课程及学分,可作为任意选修课记录。咨询电话: 51630119 咨询时间: 2011年4月6日下午2:00-4:00 咨询地点: 法学院(新江湾校区廖凯原法学楼202室)第 3 页

2011年新闻学院本科生转专业(含学科大类)工作细则

根据学校教务处《复旦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细则》要求,结合新闻学院实际情况,本科生转专业的工作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考核遴选工作原则和程序如下:

一、申请条件:

1.符合学校教务处有关规定的2010级本科生;

2.符合学校教务处有关规定、去年未申请转专业的2009级本科生。

二、计划录取额度

新闻学院转专业计划数见学校所公布计划。

三、审核程序:

1.成立本科生专业工作领导小组和考核工作小组

1)按照学校要求,学院成立由党政领导成员、各系系主任组成的本科生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为审定和指导学院转专业审核规则,确定本院本科生转专业考核工作小组成员名单,全面负责新闻学院的录取工作;

2)成立本科生转专业考核工作小组,由相关专业的教师组成。其职责为组织负责实施初试、复试和评估工作考核与录取等,确定拟录取学生名单,报学院领导小组审批。2.信息发布

根据学校规定和新闻学院的具体规定,公布审核规则、程序和补充规则。3.接受申请、审核材料 根据学校规定的时间,申请转专业学生通过学校URP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报名,填表申请表格。学院本科教学管理办公室将配合考核领导小组、考核专家小组进行审核。4.初试和复试

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将参加初试和复试。初试为笔试。

笔试时间为1小时,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1)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和传播学专业的考生要求对半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影响较大的某一新闻事件、撰写一篇500-800字的时事评论; 第 4 页

2)广告学专业的考生要求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对某一类大众消费市场或某一个大众消费产品的基本状况、撰写一篇800-1000字左右的描述性文章。复试为面试。

考核领导小组、考核专家小组根据初试(笔试)成绩,按照1:1.2的比例确定参加复试申请人的名单。每位申请学生面试时间为10—20分钟。面试的基本要求包括:

1)自我介绍和个人陈述:一般需陈述申请转专业的理由、展现对原专业和所申请的专业的理解、曾从事的相关的实践和成绩、学业设想等。

2)问答:面试老师根据申请学生情况提问,申请学生当场回答。5.录取工作 考核领导小组、考核专家小组根据申请人以下三方面的情况做出综合评定,确定拟录取名单: 1)大学课程成绩,特别是所申请专业的相关课程成绩; 2)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

3)平时表现。

拟录取名单将上报学校终审,并将公示。

四、转入学生的学习安排和学分转换 1.学习安排

转入学生将制定新的修读计划,并将该计划归档,作为毕业资格审查的依据、2.学分转换

学生转入新专业前已经获得的学分中,凡符合新的教学计划要求的课程及学分,经转入专业有关任课教师确认后予以承认,且要求在一学期内完成。

不符合转入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的课程及学分,可作为任意选修课记录。

五、补充程序

根据每年转专业工作的具体情况,如工作细则和具体要求有所变化,在信息公布时补充信息。咨询电话:55664699 咨询时间:2011年4月6日-4月8日 咨询地点:新闻学院办公楼114室 第 5 页

2011年材料科学系本科生转专业考核规则

为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发展机会,根据《复旦大学本科生转专业院系细则》等条例,材料科学系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开展本科生转专业院系工作,特制定相关条例如下: 一.申请条件

1.符合复旦大学关于“本科生转专业院系实施细则”要求;

2.材料科学类中,材料化学专业须已修读自然科学类或医学类基础课程;材料物理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须已修读自然科学类或技术科学类或医学类基础课程; 3.身体条件符合材料科学类招生要求; 4.同意参加由材料科学系统一组织的综合素质考核(面试)和实施的教学计划指导。二.录取依据

1.材料科学系成立考核小组对申请转专业院系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考核(以面试为主,必要时进行笔试),按考核(面试)成绩(50%)和已修课程学习成绩(50%)择优录取。2.各专业将审核结果汇总上报系转专业院系考核领导小组,由系审核后统一上报校教务处。具体事宜请咨询材料科学系教学秘书施展老师。咨询电话:65642379 咨询时间:2011年4月6日-4月8日 咨询地点:光华楼东主楼607室 第 6 页

2011年管理学院本科生转专业(含学科大类)细则 根据学校教务处《复旦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细则》,结合管理学院实际情况,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2011将转入我院的转专业学生的专业分流实行以下考核规则:

一、计划录取额度

申请转入或分流的学生只能按工商管理大类申请,大类计划接受学生名额见学校所公布计划。

二、申请学生条件

1、符合学校教务处有关规定的2010级本科生或符合学校教务处有关规定、去年未申请转专业的2009级本科生。

2、已修《高等数学(上、下)》(A)、(B)类或《数学分析(上、下)》,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可以申请转入。(除已修《高等数学(上、下)》(A)、(B)类的考试成绩达到A类或《数学分析(上、下)》并成绩合格的同学,其他转入学生都需修读我院《数学分析(上、下)》,且不能免修、免听。)

三、工作流程和审核程序

1、公示管理学院的审核规则,并接受学生咨询。

根据学校规定、我院规则、结合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对申请学生的补充审核规则,所有审核规则将一并进行明确公示,发布于管理学院网站。

规则公示期间,接受学生咨询,时间和地点将发布于管理学院网站。

2、接受学生申请,并审核申请材料。

根据学校时间进度,学生在学校URP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报名,填报申请表格。教务办公室对所有申请学生材料进行审核,接受符合学校有关规定和本规则第二条要求的学生申请。

3、组织笔试和面试。

如果报名人数不超过公布录取学生名额,则所有报名学生自动转入该大类学习。如果报名人数超过录取名额的1.5倍时,则于面试之前先行组织一次笔试,通过笔试选拔不超过录取总名额1.5倍的学生进入面试。如报名人数不超过上述 第 7 页

限额、并且多于录取学生名额时,则所有报名学生直接进入面试阶段。面试语言为中英文;笔试的科目以及笔试、面试的时间、地点将公布在我院网站。

(1)笔试内容:与申请转入或分流的专业的相关基础学科知识;英语。

(2)面试内容(供参考):自我介绍(包括高考及原来学习工作、在班级排名、学习基础、主要优势、申请转入或分流入我院的目的、未来的志向等);老师当场提问。面试小组由不少于五人的专家组成,每名学生的面试时间不少于15分钟。

4、汇总并公布结果,决定录取转入或分流学生名单。录取原则:根据申请学生下列二个方面表现,综合评定。(1)大学课程成绩,特别是所申请专业的相关课程的成绩;(2)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上述两项各占50%,最终按照总成绩决定录取结果。

四、转入或分流学生的学习安排和学分转换

1.原选读非经管类的新进学生一律跟随下一年级学生一起学习。

2.指导转入和分流学生制定新的修读计划,并将该计划归档,作为毕业资格审查的依据。在学生转入新专业前已经获得的学分中,凡符合新的教学计划要求的课程及学分,经转入院系与有关任课教师确认后予以承认,且要求在一学期内完成。凡不符合转入院系教学计划要求的课程及学分,可作为任意选修课记录。咨询电话:65642558 咨询时间:2011年4月8日(周五)下午15:00-17:00 咨询地点:管理学院李达三楼201室 教学管理办公室 第 8 页

2011年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本科生转专业考核细则 根据学校关于启动本学期转专业工作的通知,我院就外专业学生转入我院相关专业制定如下细则:

一、我院开放给非本院学生转专业的名额见教务处公布人数。

二、外院申请转入我院相关专业的学生须具备以下条件: 1.第一学期的平均绩点达到3.0以上; 2.各专业文理兼收。

三、在教务处公布申请转专业的全部名单后,我院将安排考核,办法如 下:

1.如申请转入某一专业或类的人数少于规定名额,将只安排每人20分钟左右的面试。面试成绩和第一学期绩点各占50%权重,综合排名和择优录取;

2.如申请转入某一专业或类的人数超过规定名额,将在面试之外增加笔试,最后根据笔试成绩、面试成绩和第一学期绩点,综合排名和择优录取。

四、转专业成功的同学将插入我院2010级的各专业,不降级。转入国际政治类的学生,将在暑期参加专业分流(详见相关分流办法)。

五、在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时,由有关导师和教学秘书对转入我院的学生进行选课指导,完成学分转换。

六、学院内思政专业和国际政治类之间不互转。有关事宜请询问我院本科教学秘书张敏等老师。咨询电话:55664294,55665488 咨询时间: 2011年4月6日-4月8日 咨询地点:复旦大学文科楼 第 9 页

2011年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转专业考核规则

信息学院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于2011年转入学院的学生实施以下考核规则。

一、申请条件

1.符合学校教务处有关规定的本科生;

2.按时完成所在专业修读计划中的教学课程,其平均成绩B以上,且修读的高等数学(或数学分析)、大学物理(含实验)和外语等各门成绩都在B以上,如果在中学期间在物理或数学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可适当放宽条件。

高考应为理科考生,上海考生加试课目原则上为物理。

3.本科生转专业后,2年内不得申请出国(境)交流项目。

二、审核程序 1.符合学校、信息学院有关规定和本细则第一条的要求,由学生本人提出转专业申请; 2.学院成立转专业领导小组,初审学生申请材料,遴选符合条件、成绩优秀的学生,确定参加转专业考核的学生名单;

3.参加由学院组织的、不少于五人的专家小组考核,考核形式以面试为主,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等。面试考核范围: 1)申请转专业的理由;

2)对电子信息科学专业的理解,对于个人未来发展的规划;

3)相关基础知识。

4.考核小组将审核结果上报学院转专业领导小组,由学院审核后统一上报复旦大学教务处。

三、审核依据

1.第一学年学习优秀者(根据递交的成绩单为准)。2.综合素质好,具有在电子信息科学领域良好的发展潜力。第 10 页

四、转入学生的学习安排和学分转换

1. 原修读非技术科学类平台的学生原则上跟随下一年级学生学习; 2. 转入学生均属于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符合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分流学分和课程要求的学生与信息学院学生一起进行专业分流;

3. 在学生转入新专业前已经获得学分中,凡符合新的教学计划要求的课程及学分,经转入院系确认后予以承认。凡不符合转入院系教学计划要求的课程和学分,可按任意选修课程记录。

五、其它事项

本规则未尽事宜,由学院转专业领导小组讨论决定。咨询时间:2011年4月8日(周五)下午2:30-4:00 地点:物理楼138室 咨询电话:65642757 第 11 页

2011年化学系本科生转专业(含学科大类)考核规则

根据学校教务处《复旦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细则》要求,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化学系对申请转入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实施以下考核规则:

一、申请条件

1.符合复旦大学关于“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 要求。2.身体条件符合化学类专业招生要求。

3.同意参加由化学系统一组织的综合素质考核和实施的教学计划指导。

二、审核依据

1.由化学系考核小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试(包括化学理论课程笔试及面试成绩)进行评估,确定录取名单。

2.学生在原专业学习的成绩,兼顾大一阶段《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和《普通化学》成绩,成绩优良者优先录取。

三、审核结果

1.综合素质测试成绩优良者,并已通过复旦大学理科化学平台课程考核,可参照化学系本科二年级教学计划作为转专业后的修读计划。

2.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合格者,尚未通过复旦大学理科化学平台课程考核,可参照化学系本科一年级教学计划作为转专业后的修读计划。

3.资格审查不通过或综合素质测试成绩不合格者,化学系将不予接收。

四、综合素质测试内容

综合素质测试内容将考察学生在校期间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情况,结合化学知识的学习情况。化学理论课程笔试以复旦大学理科平台《普通化学》考试基本要求为主要考核内容。咨询电话:65642794/ 65643819 咨询时间:2011年4月6日-4月8日 咨询地点:化学西楼244室 第 12 页

2011年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本科生转专业审核规则

根据学校《复旦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细则》等条例,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2011年转入我院系的学生实行以下考核规则。

一、审核规则

1.严格遵循“复旦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 2.身体条件符合环境科学专业招生要求; 3.审核内容

1)转入学生第一学期成绩。

2)申请转入学生必须参加面试(时间另行通知),综合面试情况及学习成绩,择优录取。

二、审核程序

成立转专业审核领导小组;初审学生申请材料,并决定参加面试的学生名单。根据面试结果以及第一学期的成绩,由审核小组成员进行综合评议后确定接受名单,并上报教务处。学生咨询、审核时间和地点的具体安排将公布于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网站。

三、教学计划

转入我系的学生原则上按本专业二年级教学培养计划修读。考虑到转入我系的学生来自不同院系,各院系教学培养计划不同,如差异太大,将按下一年级教学培养计划修读。咨询电话:65642781*803 咨询时间:2011年4月6日-4月8日 咨询地点: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系办 第 13 页

2011年经济学院本科生转专业(含学科大类)考核规则

一、申请条件

1.复旦大学2010年级本科生,2009年级本科生中未申请过转专业的学生。

2.申请转专业学生在校成绩排名必须在其所在大类或专业的前10%(保留小数点后1位,以四舍五入计算)。

3.凡申请转专业学生须按经济学大类填报志愿。4.不接受经济学院内学生的互转申请。

二、审核程序

1.申请转专业学生必须参加由经济学院统一组织的《高等数学B上、下》和《英语》两门课程的闭卷笔试。

2.两门课程考试成绩须分别达到60分为及格,方可参加面试。3.进入面试的学生,事先限报一个专业,录取中不予调剂。

4.面试合格的学生,须同经济学院签署转专业协议,否则不予录取。

三、审核结果

1.经考核(笔试、面试)成绩合格者,可由本人选择相应的年级学习。

2.转专业成功的学生,均须参照所在年级专业的教学培养方案作为其新的修读计划,学籍管理均转入相应年级。咨询电话:65642330 咨询时间:2011年4月6日-4月8日(周三~周五)下午:15:00~17:00 咨询地点:经济学院3楼大厅 第 14 页

2011年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本科生转专业审核规则

为有效执行《复旦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对2011年有意转入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的本科生制定如下审核规则:

1、资格审查:要求第一学年修读的课程基本在C以上。

2、考核内容:成立本系转专业考核小组,对申请转入本系的学生以面试(口试)方式进行综合考核,以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志趣以及大学一年级所学文理基础课程等的掌握程度,并给出考核结果。对力学、数学、航空航天或者工程科学技术等有浓厚兴趣,在中学期间数学、物理等成绩优秀者考虑优先录取。

3、审理录取:根据考核的结果,在学校规定的计划数内予以审理录取。对于拟录取的学生,由本系转专业考核小组根据实际所学课程情况,决定学生所转入的年级。

4、咨询信息:安排相关老师接受欲转入本系就读的本科生对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等的咨询。相关老师联系方式如下:

谢锡麟(教学副系主任):55664283/***,光华东主楼2621室 霍永忠(10级导师):55664171,光华东主楼2607室 华 诚(10级导师):55664965,光华东主楼2520室 邓 娟(教学秘书):65642741,光华东主楼2612室(系办公室)

相关教学、科研、导师等介绍,请访问系网页: 咨询时间:2011年4月6日-4月8日

咨询地点:文科大楼十楼1017办公室(工作时间)第 30 页

2011年药学院本科生转专业考核规则

根据学校《复旦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细则》等条例,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2011年转入我院系的学生实行以下考核规则:

一、转药学专业的申请条件

1)全校理、工、医科一年级学生及去年未申请转专业的理、工、医科理科二年级学生。2)已学习并通过第1学年全校性课程,综合教育课程和文理基础课程必须全部合格。3)身体健康,无色盲色弱。

二、转药学专业的方式及程序

1)药学院接受各专业学生咨询。

2)药学院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学生转专业申请表和成绩单交至教务处。

3)药学院对教务处下达的申请转专业学生的材料进行预审,对预审合格的学生发出面试通知书。

4)对预审合格的学生进行面试。面试主要询问学生特长及其他各项能力和素质情况。5)考核小组根据学生已修课程、课程平均绩点和面试结果提出是否予以录取及其转入年级的建议,并将拟录取名单及材料上报教务处。

6)对学校批准的转专业学生进行修读指导,审核确认已获得学分,参照药学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教学计划作为其新的修读计划,并按新的修读计划实施。咨询电话:51980019 51980020 咨询时间:2011年4月6日-4月8日 咨询地点:张江校区科研楼204室

第 31 页

2011年高分子科学系本科生转专业考核细则

一、申请条件 1)《普通化学》成绩为A的理、工、医专业学生。2)中学期间化学成绩突出的学生。

二、审核程序

1)符合学校有关规定和本细则第一条的要求。2)参加由我系组织的《普通化学》综合测试。

3)综合测试成绩达到要求者择优参加我系组织的面试。

三、审核依据

以《普通化学》综合测试成绩和面试成绩为依据,同时参考《大学物理》和《高等数学A》的成绩择优录取。

四、审核结果

1)经审核成绩合格者,转入我系后,参照高分子科学系本科一年级学生教学计划作为其新的修读计划。

2)经审核不合格者,不予接受。

五、《普通化学》综合测试考核范围

1)高分子科学系本科一年级《普通化学原理》讲授内容。2)参考教材:《普通化学原理》(上、下)金若水,王韵华,芮承国等编。咨询电话:65642862 咨询时间:2011年4月6日-4月8日

咨询地点:光华楼东主楼515室 第 32 页

2011年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转专业考核规则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于2011年转入学院的学生实施以下考核规则:

一、申请条件

1.符合学校教务处有关规定的本科生。

2.按时完成所在专业修读计划中的数学课程、计算机课程,平均成绩B以上。如果在中学期间在计算机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则可适当放宽。

二、审核程序

1.学院成立转专业考核领导小组,初审学生申请材料,并决定参加审核的学生名单。主要以面试形式进行审核(结合笔试进行)。

2.审核结果由学院审核后统一上报复旦大学教务处。三.转入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学生的学习安排和学分转换

1.原修读非技术科学类平台的学生转入后原则上跟随下一年级学生学习。

2.学生在转入新专业前已经获得学分中,凡符合新的教学计划要求的课程及学分,经转入院系确认后予以承认。凡不符合转入院系教学计划要求的课程和学分,可按任意选修课程记录。

咨询安排:

——4月6日、4月8日,接受电话咨询,51355555-16(张江校区); ——4月7日全天,接受现场咨询,地点:邯郸校区计算中心A101室(电 话:65642826)。第 33 页

2011年核科学与技术系本科生转专业审核方案

为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发展机会,根据《复旦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等条例,核科学与技术系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针对有意转入核科学与技术系核技术专业的本科生转专业工作,特制定如下审核规则:

一、申请条件: 1.符合《复旦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要求的学生;

2.高等数学(或数学分析)已修满8学分的学生;

3.身体条件符合核技术专业招生要求(主要是指无色盲)的学生;

4.同意参加由核科学与技术系统一组织的综合素质考核(面试)和实施的教学计划指导。

二、考核方式:

1.成立核科学与技术系转专业考核小组,负责对申请转入本系的学生以面试(口试)方式进行综合素质考核,以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志趣以及大学一年级所学文理基础课程等的掌握程度,并给出考核结果。

2.面试成绩占50%,已修课程学习成绩站50%,二者合成为考核成绩。

三、录取依据:

1.根据考核成绩择优录取;

2.对核技术及其应用等有浓厚兴趣,在中学期间数学、物理等成绩优秀者考虑优先录取; 3.由系考核小组根据考核结果初定录取名单后上报校教务处审核录取。

四、咨询接待时间安排:

在4月6日至8日的工作时间,安排相关老师接受欲转入本系就读的本科生对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等方面的咨询。相关老师联系方式如下:

陈建新(教学副系主任):65642574,核科学与技术系1号楼213室; 袁竹书(核技术专业导师):65643155,抹云楼307室; 陆广成(教学秘书):65642329,核科学与技术系1号楼213室。

培养方案转专业 第2篇

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各类专门人才,推进我校学分制的进程,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发展专长,根据《中国矿业大学普通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和《关于做好2012级普通本科生转专业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制定信电学院2012级普通本科生转专业方案,具体如下:

一、基本原则

执行《中国矿业大学普通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

二、各专业接收转专业学生名额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接收跨学院转专业学生55名,接收院内转专业学生36名;

2、电子信息类

接收跨学院转专业学生40名,接收院内转专业学生36名。

三、选拔方案

申请转专业学生需参加信电学院组织的转专业笔试和面试(满分均为100分),两项考核均合格(成绩超过60分为合格)者方有资格参加排序,有任何一项考核不合格(成绩低于60分),则不予录取。

学院将按照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1:1的权重核算出每名具有排序资格的学生的综合成绩,并按照其综合成绩将申报跨学院转专业和院内转专业的学生分别进行排序,从高到低,按接收名额择优录取,直至接收名额转满为止。

四、考试科目及大纲

转专业考试科目为《高等数学》,大纲为《高等数学A(1)》和《高等数学A(2)》的课程大纲。

五、面试内容

每名学生6分钟面试时间,包括:1分钟自我介绍(主要介绍自己的成绩、特长、兴趣专业及对相关专业的了解情况),5分钟专家提问。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培养方案转专业 第3篇

实施“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第一个“三”指的是学生入学后会接受“三”个培养阶段:一是,本科专业的学生将通过大类招生进入到“通识培养阶段”,全面提升人文与科学素养;其次,学生完成通识教育并达到标准后进入“专业培养阶段”。着重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最后,进入“多元培养阶段”,学生可修习多种个性化课程模块,满足自我成长的需要。第二个“三”指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可以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三”种发展的路径:一是,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种科研项目训练和选修课程,为以后的发展和深造打下坚定的基础,即“专业学术类路径”;然后,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并设计第二专业的方案,为自己将来发展成为理论与实践兼备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即“交叉复合类路径”;最后,学生还可以选修一些创业就业方面的课程或者创新创业的项目、接受专家的指导,为以后就业或者独立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即“就业创业类路径”。建立保障教学改革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机制。发布《新生学习指南》,完善导学机制,及时引导学生合理制定学业和职业规划。建立健全弹性学制、跨院系选课、缓修、缓考等适应个性化学习需求的配套管理制度。使拥有课程、专业、发展路径自主选择权的学生成为改革的主体和发动机,形成自下而上推动教师、院系和管理部门变革的动力机制,改变以往改革单纯依赖自上而下行政驱动的局面。

改革成效:“三三制”改革是本科教育领域系统性、综合性的改革,突破了以往只在“实验班”进行探索的形式,将范围拓展到全校、覆盖全体本科生,潍坊某高校每年跨专业选课学生达500余人次,跨院系准入志愿满足率超80%,实现了受益面最大化的目标。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全球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经历调查”显示,南大学生“学术思维和表达能力”进步程度,经历“三三制”者显著优于未经历者;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等进步程度与伯克利无显著差异。

2建立基于大类招生的宽口径培养模式

进行打通培养。从第三学年开始,进行专业课程的培训。教师根据每个学生所选择的专业和方向,来进行分组分类授课,即前面提到的“宽口径分类培养模式”。二是学校要建立与大类招生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建立“通识课程”“大类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三大平台,“大类课程”占总学分的百分之二十三到百分之三十一。这样,学生通过前两项课程的学习后,能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自身的潜质特长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知,这样再确定适合自己的专业,从而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改革成效:调查表明,实行按大类招生和培养以来,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率、对学习环境的满意率、按时上课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3转专业不再是尖子生“特权”

增加自主选择专业的机会是实现本科生百分百自主选择自主专业的关键条件。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之后至少需要三次选择专业的机会。在刚刚进入大一的时候还无法确定下自己的专业,可以在全校范围内选择感兴趣的专业进行学习;等到第二年学年的第二学期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考试,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申报专业,是否录取有教务处统一公布,另外进入大二大三的学期的学生已经有足够的时间来确定自己专业,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合适的专业。当然在大学生中有少数学生因为成绩的原因无法中途转专业,根据这种实际情况可与实施“教学管理与学籍管理分离”政策。对于申请过转专业没有达到成绩要求的学生只要他们自己修完相应的课程到达认定要求,即可得到相应的学位以及毕业证书。

首先,要把宣传做到位,一般情况下各院系的老师在大学一二年级下学期结束之前,通过专题报告这样的形式来给学生进行专业的介绍,同时把对实验室和科研项目感兴趣的同学聚到一起进行进一步研究。其次,就是把课程改革做到位。在低年级设置通修课程、学科群基础课程,分别占总学分的45%、26%。因为在大学的前两年这两门课程占据主导,就是学生在后期跨学院转专业,在后期学习的时候也不会太吃力。最后,是指导方面必须要到位。在学校内成立由多名学业指导专家组成的指导中心,专门针对学生跨学院转专业进行指导。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专业,并且制定学习计划。由于配套措施到位,实行自由转专业以来,并未出现学生向某些热门专业过度集中、导致教学资源失衡的局面,学生转专业的选择越来越理性,各专业转入转出人数基本持平。

改革成效:自由选专业显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展现出对人才培养的“加码”效应。

4从“包办婚姻”到“自由恋爱”

转专业不设门槛、允许多次选择。凡是有转专业意向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学期刚开始的时候提出转专业申请,学生范围主要是低年级学生。参报的学生可以有两个意向学院,每个学院可以有两个专业供其选择,不限制转出学院及专业。与此同时,学生可以有多次换专业的机会,之前转过的学生还可以提出申请。一、二年级两年下来,每人至少拥有5次换专业的机会。“自由转专业”提出实施以来,三年时间,潍坊某高校近两千人提出过申请,逾半学生成功转换。

采取多项措施引导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进行理性选择。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一是,开展以新生为主要参与角色的新生研讨课程,内容主要围绕新生所在的学院和学科的优势为讨论点,教师则可来介绍各学院的专业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来增强新生对所选专业的认同感。二是,推行大类招生,使学生对各专业的特点有充分的了解机会,这样可以在一至两年的专业大类学习中对各专业有一定的认识后更有针对性的来选择自己的专业。三是,在不影响学生本专业正常学习的情况下,鼓励学生选择辅修学位,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学习不同专业的需求,也可以让还有余力进行非本专业学习的学生充实自己的学习生活。

改革成效:潍坊某高校“自由转专业”实施3年来,申请专业的人数、转专业并成功人数以及成功率都呈现出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很多学生成功转到自己喜欢的专业以后,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付出更多的努力,从而会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由此可见高等学校必须紧密结合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和经济发展方向,优化现有的专业结构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符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

摘要:高校永恒的主题就是教育,同时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人才的培养,中国大学一般来讲有四个任务,分别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但是最基本的是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现在理论与技术型人才越来越受欢迎,由此新的形势和任务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一些高校通过探索按大类招生、按大类培养,不断完善相应的课程改革和转专业办法,构建以学生为本、面向人人、有利于人人成才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取得良好效果。

转专业,宽了,再宽? 第4篇

三类放宽

虽然放宽政策呈普遍态势,但革新政策的方法却各有不同,我们大概可以将其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在较大范围内没有任何限制的“零门槛转专业”。此前,浙江大学率先尝试了零门槛转专业政策,即除通过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方式入学的学生外,其他所有在校生都可以申请转专业(通过提前批入学的考生只能在该批次专业中转专业)。浙大各专业在接纳学生转入前会先扩容,除了少部分热门专业,不满额的专业将照单全收。今年,浙大更是增加了大三的转专业机会。

如今,在浙大推行此项改革的校长林建华已成为北京大学校长,北大也开始在学部大类内实行零门槛的转专业制度。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除教育部规定和北大招生录取时明确不能调整专业的情况外,在校本科生可以在第一学年末或第二学年末自主申请转专业。原则上,学部内(指人文、理学、社会科学、信息与工程、医学5个学部)可以自由转专业。

中国农业大学也是转专业政策最宽松的学校之一,农大允许学生从第二学期起,每学期初申请转入自己心仪的专业,还可以多次申请转专业。

第二类是在名额或成绩上放宽。今年,复旦大学除了将各院系转入名额从10%放宽至10%~15%之外,最突出的一点,是彻底取消了申请转专业的成绩门槛。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廖文也表示:“过去只有优秀生才享有的转专业特权已经取消。”陕西科技大学规定普通本科生入学一年后,允许在一定范围内重新选择专业。而往年只允许专业成绩排在前30%的学生转专业的浙江工业大学,从今年起也全面放开对成绩的限制。

第三类是在条件或途径上放宽。如长春理工大学在原来只限优秀本科生转专业的基础上,新增允许优秀新生(即获得学校优秀新生奖学金的学生)、“学科特长”新生(即高中获得全国竞赛奖或在某一学科领域具有特殊兴趣、爱好和特殊专长的学生)转专业。以上两类新生入学报到后即可申请转专业。

南开大学则在入校时增加了一次新生选拔考试,通过这种途径可以直接晋升特色班,比如伯苓班,经管法试点班等。对自己专业不满意的学生可以在入学后提出申请,参加选拔考试来接近自己理想的专业,相当于刚入校就增加了一次转专业的机会。

浙江工商大学允许新生报到时就互换专业,只要找到愿意互换专业的同学,同时双方父母同意,就可以转到心仪的专业就读。为了帮同学们“速配”成功,学校还在新生报到当天专门设立了“互换专业咨询点”,为想互换专业的同学提供现场咨询。

不过,转专业政策并非培养人才的唯一之策,一些高校开始了对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尝试。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北京大学各院系本科必修和限选课程在教学资源许可的前提下,向全校所有本科生开放,学生可以自主选修学分。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跨学科学习,可使学生完成“自助转专业”。浙江财经大学为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修读其他专业的课程,推出了“双专业、双学位”制度,只要在规定时间内修读完相关专业学分,即可获相应学位证书。再比如浙江工业大学最新开设了一体化双专业。学生可修读母体专业X+非母体专业Y,实行“X+Y”的双专业复合培养模式,完成一体化双专业修读后,学生符合相应的条件,将授予X专业学历、学位证书以及Y专业辅修学历、学位证书。这些都是高校在提升专业内涵改革中的大胆实践。

还能再宽?

转专业的新政,一方面是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学生。与其让学生在不感兴趣的专业上浪费精力,不如提供一定的机会让他们将个人潜力最大程度地得到发挥。另一方面,转专业政策的调整直指高校对专业内涵的深入挖掘。它能促使各高校对已开设的专业开展内部评估,达到对专业自身的动态优化。

南京理工大学结合学生转专业情况以及其他调查数据,连续3年在校内发布“专业潜力评估报告”,已有6个专业关停或合并到其他相似专业中去,明年可能还会关停一些,并结合市场需求增加“互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南京大学也在发展优势课的同时“扶新去莠”,培育各类新型教改课程,建立健全教师教学预警机制和差课退出机制。已经淘汰22门课程。

培养方案转专业 第5篇

根据《江南大学本科学生转专业实施办法》,设计学院对拟转入本院学习的学生,特制定以下考核办法。

一、学院将组成3-5人工作小组,对申请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并成立学院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

二、对于符合优秀生转专业要求的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形式为笔试和面试。申请转入的学生必须对申请转入专业有浓厚的兴趣和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并有较好的设计基础。

三、考核办法:

1、考核内容:

⑴笔试:(均为100分制)

①对符合学校要求申请转入设计学院的学生需统一参加《素描》科目的考试。②艺术生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必须加试相关专业的《设计基础》科目的考试。⑵面试:(均为100分制)

主要考核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⑶考试时间与地点:6月9日,设计大楼C2022、考核的程序:

由学院组成考核小组,本着公平、科学的方式,对拟转入的学生进行考核。学院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考核结果,集体讨论决定最终录取名单,并将结果报校教务处审批。

四、选拔办法:

1、笔试和面试需合格,按总分排名,在学校限定的名额内择优录取。

2、通过考核转入的学生,我院将根据其考核成绩安排合适年级学习。

3、以上考核方案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学院负责解释。

设计学院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过伟敏 刘玉

副组长: 王安霞

成员:李世国张凌浩荆燕徐诚一

大学转专业-大学转专业申请书 第6篇

尊敬的校领导、老师:

我叫孙赓,籍贯宁夏银川,是我院(中专)经济商贸xx届市场营销(xx)班学生。在入校的半年多时间里,我逐步地完成了由一个中学生到专科生的蜕变。在本系学习的半年里,辅导员和老师都给了我们莫大的关怀,给了我不断施展的平台。不过随着本专业系统的学习和深入,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来自理想与现实的,还有更多的。大学转专业申请书。

我承认市场营销是一个朝阳专业,并且其就业率在我院也在高水平。因种

种原因,现向学校提出从我院(中专)经济商贸xx届市场营销(xx)班转为(中专)旅游管理系xx届酒店管理(xx)班

故本人冒昧的向老师提出申请,希望能够转入旅游管理系xx届酒店管理(xx)班,使学生能够更顺利的逆转我偏离的航向,以最优的姿态,迎接机遇和挑战。并且我保证:在以后坚决刻苦学习、遵守校纪校规。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20xx年x月x日

尊敬的院领导:

您辛苦了!

我是xx院xx班的学生,我叫xx。根据学校的规定,我在本学期郑重地向所在院系提出申请,由我院的教育学专业转到我院的心理学专业。

我从高中时起就对心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搜集与心理学有关的各

种资料,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也一心想要学习心理学,但因父亲的干涉未能如愿。

如今,经过半年的学校生活,我对教育学已经有了很多了解,发现自己确实不喜欢这个专业,根本无法用心学习。大学转专业申请书。如果一定要我学习这个专业,最终也就只能像是在戈壁上掘井,掘的再深也掘不出水;即使偶然加碰巧有了一点,到那时所付出的代价也已远远超过了水的价值。

而对于心理学,经过进一步的了解,我更加热爱它了!这半年,我大致通读了,也浏览了一些心理学家的著作,在读这些书时,我总能做到专心致志,能够自然而然地投入进去,思维也会变得很活跃。我认为自己颇具学习心理学的特质。我喜欢观察周围的一切,对事物有着比较敏锐的洞察力,善于独立思考,更重要的是,我有毅力,能够执着于自己的追求,甘愿为理想付出汗水。

我希望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活能够充实和有意义,而不是被白白浪费在一

个我不喜欢的专业上。我愿把自己的青春献给挚爱的心理学,为了自己的梦想,也为了心理学的明天!

以上便是我申请转专业要说的话,敬请院领导以长辈的身份,慈爱地给予考虑。

学生一定会铭记您的关心和培养!

敬希批准

特此申请

申请人:xxx

20xx年x月x日

尊敬的院系领导:

你们好。

我是xx系xx班的大一新生,我叫xxx,籍贯河南。现郑重提出转业申请,希望能够转到会计学专业。

201x年高考后,经过了我的认真考虑,决定放弃复读,把所有的精力放到大学的学习上来,并综合自身的条件在各三本院校中选择了贵校,因为众所周知,贵校的管理在河南所有的三本院

校中是有口皆碑的,所以我坚信,在贵校良好的学习氛围下,通过我自身的努力,一定会学有所成。

然而,由于我的分数和二本分数线还有一定的距离,我又倾心于会计学,但据我考察,贵校的会计学又是热门专业,报名人数很多,竞争很大,所以我没有十足的把握被贵校的会计学专业录取。但是,我从贵校的网页上看到了入校可以转专业的消息,心底又燃起了希望,于是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贵校作为第一志愿,并且服从调剂。

很幸运的是我得以被贵校录取,但同时又有些不幸的是没有被会计学录取。试着了解了一下xx,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兴趣不大,没有太多学习它的欲望和动力。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自己对此也深有体会。当然学习也不仅只凭兴趣,但只要对某个专业有兴趣,这个专业又适合自己,并且投入精力学习,在学习中发现乐趣,相信最后一定会成功的。而面对一门自己毫无兴趣甚至不

澳洲留学转校转专业必读攻略! 第7篇

如果不想换学校只是单纯换一下专业,相对简单,只要学校同意,并且想转的专业有名额接收就可以了,不需要申请移民局的同意。

见招拆招2:换学校并且学习长度在半年内

这种情况申请想转学校的offer,并申请就学校的release letter,如果就读学校不同意,但是你却又充分的转校理由,可以去教育局投诉,只要理由正当,一定会回应。在读学校发了release letter,再接着申请想转学校的电签。接着要去移民局入档,通知他们已转校。如果你是所转课程或学校和在读的不是同一类,需要重新申请学生签,这时移民局会考虑是否应该给你换新学生签,如果移民局认为你的所以申请转校前,一定确定好可行性。

见招拆招3:学习长度超半年,申请程度一样

在读时间超半年,并且你所转学校的类别与在读学校一样,例如:从大学本科转大学本科,从预科转预科,只需在读大学的放行和所转学校的接收就可以了,一般没有特殊理由,就读大学没有理由不放行。而且这种情况只需报告一下移民局就可以了,不需要换签证。

见招拆招4:学习长度超半年,申请程度不一样

高校转专业班级的班级建设 第8篇

转专业是高校的普遍现象。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 的颁布, 更说明了大学生转专业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南京财经大学 (以下简称我校) 适应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 本着“以人为本、崇尚学术、打造品牌、凸显特色”的办学理念, 自2005年以来即制定了本科生二年级末转专业实施办法[1]P89。这一办法的依据就是我校独特的“2+2”培养模式, 即学生入学后前二年, 按照学科大类打通培养, 增强学生未来的适应性和选择性;从三年级开始, 根据学生个人的特长、兴趣、未来就业取向, 结合社会发展需要, 采取院系专业组内选择、学科大类内选择、全校范围内选择等不同方式, 实行分流培养。这一办法充分调动和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但这些转过来的学生组建成的新班级, 即所谓的转专业班级也给学生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考验。我即根据亲身体验就转专业班级的建设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二、转专业班级特点

转专业班级有其自身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住宿分散

一般而言, 学生进入大学后, 学校会按照班级学号安排住宿。这样有利于管理, 有利于信息的传递, 有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 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产生……然而, 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 对于转专业班级则是一概免谈。我校转专业班级的住宿未改动, 仍分散在原专业班级。如金融学院08级有四个转专业班级, 共210人, 由一个辅导员负责, 这些学生仍住在原来的班级宿舍中, 分散在六个宿舍管理站中, 而全校区仅有十六个宿舍管理站。

(二) 构成复杂

首先是专业构成复杂, 譬如金融085班, 共54人, 这个班级的学生分别来自经济学、保险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 分属于四个学院。同时, 这些学生转入金融085班之前成绩差异复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因为是在全校范围内选择转专业, 所以要求学生成绩必须排名在所在专业前10%, 即成绩要优异。而如经济学和保险学专业因为是学科大类内转专业, 学生无违纪、无不及格即可转专业, 因此成绩参差不齐。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转专业按照《2008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相关规定执行, 这个规定是以上两种转专业实施办法的融合。这些转入金融学院的学生既有满足成绩排名前10%的, 又有成绩刚及格的。

(三) 凝聚力难形成

大三年级, 学业较重, 加之转专业后需要适应, 有的学生甚至需要补修多门课程, 因此他们基本上无暇与他人交流。同时已入学两年, 学生自认为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校纪校规都已熟知。某些学生认为已过轻狂年少兴奋期, 因此无需再浪费时间在班级活动中。再者, 学生住宿分散, 小集体严重。如此种种, 导致班级凝聚力很难形成。

(四) 归属感欠缺

学校给大家提供了转专业的良机, 然而学生转专业的真正动机却各不相同。其中不乏由于对原专业缺乏兴趣而转来的学生。但也有好多学生是因从众心理随大流而转来的。有些学生是“被转专业”的, 如父母的期望、就业形势等等。抱着不同想法的学生凑到了这个新的集体中。这个新的集体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 他们来到这个集体是为了完成自己的选择。因此, 他们除了上课、开班会外, 基本上仍旧活在原来的集体中。正如上文第三点所谈到的那样, 他们不需要知道他们属于哪个集体。同时, 人是感情动物, 两年的相处已使他们对原来集体有了认同感。那么在这个新的集体中, 一个小小的不称心可能就让这些学生对这个集体产生不满。“后妈”不好当, 学生的归属感怎么建立?

三、转专业班级建设之我见

以上种种特点, 造就了这些班辅导员工作的被动性和不踏实感。针对这些班级复杂而又特殊的情况, 我在实践中摸索到了一些个人之见, 现择其要陈述如下:

(一) 做好交接工作

我校红山学院有个很好的传统, 就是每年下学期都有辅导员工作交接月。这主要是针对该院跨校区办学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该院前两年和后两年学生在不同校区学习, 由不同辅导员负责。交接的好处是衔接自然, 过渡天然。对于转专业班级不妨也采取此办法。交接工作最好也安排在二年级末 (转专业结束后) , 但要防止流于形式。最初的交接工作一定要做细, 小到转过来学生的联系方式、学习情况、家庭情况等, 大到这些学生原来班级的特点, 等等。当然, 也要有所侧重, 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 转来学生的构成情况。如两头学生、三困学生 (经济上、心理上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 还有性格比较冲动学生。因为性格比较冲动的学生, 在班会等各种场合, 很可能成为事件的导火线。 (2) 原班级的特点。如班风、学风、班级的获奖情况和在院系的排名情况等, 以及原辅导员的管理风格。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有的辅导员偏向于保姆式管理, 那么这些学生可能很听话, 对辅导员比较依赖, 甚至可能言听计从。而有的辅导员偏向于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 而这些学生就可能很有主见, 他们更喜欢自己拿主意。通过交接工作, 接手辅导员对这个转专业班级的学生情况基本上做到了心中有数, 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做好迎接他们的准备, 避免开学因忙乱而事情做不到位的麻烦。

(二) 加强职业生涯教育

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是事业成功的导航仪。同时,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 使学习目标更明确,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主动地完善自我的学业规划, 产生内在的激励作用。因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应贯穿于辅导员工作的始终。辅导员应予以全程的指导, 对于转专业班级, 更应该加强职业生涯教育。这些转过来的学生有的可能刚入学的时候即确定了转专业的目标。但据调查, 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是否要转专业是不明确的。因此, 他们后两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不切实际、急需调整的。基于此, 辅导员必须加强对他们的职业生涯教育, 使他们密切关注和深入了解与新专业相关行业和职业的详细信息, 分析就业环境和自己现在专业的发展前景, 在此基础上, 促进他们的学业生涯规划调整, 使他们尽快明确学习目标, 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 层级管理与轮值周管理相结合

转专业班级存在住宿分散、信息不畅、学生班集体意识淡漠等特点, 基于此, 层级管理模式就有了它发挥的余地。层级管理即将班级分为四个层级, 首先是辅导员, 辅导员将相关信息传达给一个负责人, 一个负责人再将信息传达给某几位班委, 某几位班委再将自己所获得的信息告之给自己所负责的部分学生。这样, 信息就可以较好地传达到每位学生。当然为了让这个管理方式行之有效, 同时避免班级产生小集体, 辅导员可以要求班委之间不定时地调换, 如两周或是三周一次。负责人就是开学伊始大家共同选出的班委。由于是新组建的班级, 大家之间并非很了解, 为了促进了解和更好地培养班委, 以使他们发挥个人特长, 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上, 转专业班级辅导员可以采取轮值周的方式, 与层级管理相结合, 负责人即由这些班委担任, 每个班委负责值日两周或三周, 即班级“总管”。层级管理和轮值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能使班级信息得到较好的传达, 也有利于大家的深入了解, 有利于班级学生干部的培养, 更有利于班级集体归属感的培养。

(四)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网络交流具有及时性、保密性和准确性等特点。利用网络平台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已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方式, 对于转专业班级更有其利用的必要性。转专业班级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都不是很了解, 且他们不像大学一年级新生那样, 有充裕的时间和饱满的热情去相互了解。那么利用网络平台即可算作是迅即而又有效的办法之一。开学的第一次班会中, 辅导员应要求大家尽快建立班级QQ群, 建立班级博客, 开通校内, 相互加入手机飞信等。同时辅导员需告知学生他的邮箱、手机号码等。网络平台利用与层级管理相互辉映, 相得益彰, 使得班级信息能够更好地得到传达。同时, 网络平台的利用, 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分享信息, 交流思想, 达到资源共享。而辅导员亦可以通过这个方式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和动态, 及时给予引导。有时还能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如有的学生更善于书面表达感情, 那么邮箱等非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就成了这些学生的首选。总之, 实践证明, 网络平台的利用, 很好而又比较迅速地促进了班集体中大家的相互了解, 非常有利于提高转专业班级建设和管理的质量。

(五) 抓住学风建设月这个契机

每年的5月和11月是我校的学风建设月。顾名思义, 学风建设月就是促进学风建设之月。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我校自2003年以来推出了这项富有本校特色的学风建设月。在学风建设月中, 全校上下齐抓共管, 学校的氛围可谓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刚转来学生已是大三学生, 对学风建设月毫不陌生。他们已然形成了对学风建设月重视的惯性。如大家基本上能做到上课期间不迟到, 不早退, 不旷课, 遵守课堂纪律;课后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等。转专业班级的辅导员正好可以抓住学风建设月这个契机, 努力规范班级管理制度, 严肃班级纪律, 多下课堂, 适时召开班会, 开展有意义活动。通过这些举措, 辅导员可以发现班级中的特殊学生。同时, 一个个成功班会的召开和一次次完美活动的开展, 也能使大家产生向心力, 使他们逐渐热爱这个集体, 产生一定的班级凝聚力。当然, 管是为了不管, 所以抓住学风建设月这个契机的真正目的无非是让大家尽快融入到这个集体, 产生凝聚力和归属感, 同时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六) 注重提升自身素质

高校辅导员处于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 是学校班级的主要领导者、教育者、管理者与建设者, 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负有全面的责任。这些光荣的使命, 让我切身体会到做一个合格辅导员的不易。而转专业班级的管理经历, 更证明了辅导员急需时刻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养。究其原因为: (1) 转专业班级学生在前两年都有过各自辅导员, 他们对原来辅导员产生了一定的认同感; (2) “欺生”现象。转专业班级中, 若有本院系之内互转过来的学生的话, 这些学生多少都会有“欺生”现象。一方面针对辅导员, 另一方面针对一些学生。这种现象在辅导员接二手班中比较常见。接二手班对一个辅导员来说本就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那么对于这种融合了二手班特点的转专业班级, 辅导员又该如何做呢?利用好“陌生人效应”, 即见好第一次面。但这并非长久之计。辅导员必须从各方面提升自己。古有“经师”“人师”之说, 那么我们就从这两方面入手, 努力提升自己, 特别要加强所带班级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辅导员一定要以身作则, 用自己广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行来引领学生向着既定目标奋进。只有这样, 辅导员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游刃有余, 才能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四、结语

只有在良好的班集体中, 在良好的班风学风下, 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才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健康地向前发展。而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班集体, 转专业班级更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因此转专业班级的建设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从事转专业班级管理工作不是很久, 且上述拙见主要建立在转专业班级刚组建阶段, 所以关于如何提高转专业班级的班级建设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和整理。

参考文献

上一篇:节约用水用电主题教案下一篇:成长中难忘的事作文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