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调查报告

2024-06-29

80后调查报告(精选8篇)

80后调查报告 第1篇

“80后”、“90后”婚恋观调查报告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30以的的单身男女呢,大家现在一起来看看以下这份“80后”、“90后”婚恋观调查报告。

在520被许多年轻人赋予我爱你寓意的日子,一份新鲜出炉的《80后、90后中国青年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82%的单身青年因为缺少勇气而不去恋爱,76%的适婚青年有恐婚心理。

该报告由中山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与百度大数据、金六福酒业联合发起,通过街头问卷、互联网调查等形式,共收到超过3万份有效问卷,有效问卷占发放问卷的95%。在地域分布上,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的受访者超过50%,其他以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的受访者居多,职业分布上普通白领与公务员比例最高。

在针对受访者婚恋状况的调查中,65%的受访者表示目前处于单身状态,只有26%的`受访者表示已经结婚。在身边剩男剩女数量问题上,接近80%的受访者认为剩男剩女处于多数状态。

对于单身状况,其中82%的单身青年选择因为缺少勇气而不去恋爱。在成为剩男剩女的原因上,有76%的受访者认为他们是因为缺少勇气。

有65%的青年受访者选择在30岁以后结婚,91%的青年男女认为婚姻是件压力很大、很麻烦的事。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压力过大,在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父母压力的影响下,年轻人很难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婚姻上。

对于结婚的重要前提条件,有63%的青年男女认为物质条件满足是结婚的重要前提。稳定的感情不再是结婚的最重要因素。

有高达76%的适婚青年表示有恐婚心理。面对恐婚,除了对结婚高成本的恐惧,也有对婚后生活状态改变的担忧。在如何看待恐婚问题上,认为缺少勇气、不敢结婚的有超过60%,其次也有50%的受访者认为经济压力过大。

报告认为,针对当前适婚单身青年的恐婚现象,既要宽容对待他们各自的选择,也要倡导当代青年勇敢结婚,大胆去爱。

80后调查报告 第2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涵养其性格,崇高其情操,健康其情绪,成熟其性格,造就直面人生的心态,形成成熟的性格。在实行素质教导的今天,课外浏览更是进步学生素质的重要道路之一。众所周知,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进步,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想进步学生的素养、拓展知识面,就应当懂得其在课外浏览方面的基础情况,摸索如何领导学生进行课外浏览的方法,从而提出合理化建议,有针对性的给予领导和赞助,使学生对课外浏览产生兴趣,养成课外浏览的习惯,从中获取知识,受到熏陶。

那么,80后、90后新一代在阅读什么?怎么阅读?为此,本小组以《80、90后的阅读情况》展开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80后、90后群体

调查方法:采用书面问卷在网上发布展开调查。

调查项目:阅读时间长短、书籍类型及其领域、浏览书籍起源、阅读方式等;

问卷情况:185人参与调查。

调查的问题(附件)

在问卷当中,(一)在阅读时间上,47%的人每天会花0~1小时在阅读上面,45%的人会花1~3小时,而花3小时以上的却只有8%。

(二)在阅读量上,.一年阅读0~5本的占了57%,6~15本占了20%,16~20本仅占了14%,21本以上的仅仅是10%。

(三)在阅读的书籍类型方面,国内的读物还是略占优势,占了44%,国外的读物仅占了12%,但是两者都喜欢的也占了44%。其中现代文学以及当代文学略受欢迎,各占了37%和31%,而古典文学和近代文学则都只是占了16%。

(四)在对待经典作品的问题上,只有40%的人喜欢,表示排斥的人有51%,不喜欢的占了9%。

(五)在四大名著的问题上,72%的人表示有阅读经典名著的必要,26%表示没必要。其中全读完 的只有9%,77%的人表示读过一些,还有14%表示完全没有读过。

(六)在阅读的途径上,44%的人是向图书馆借,自己购买书籍后阅读占了32%.,有18%网上浏览,还有5%是跟亲朋好友借读;

(七)在阅读的对象中,82%的人表示喜欢阅读纸质版的作品,电子版只占了17%

(八)在对待作品的态度上,49%的人表示读过一次后就丢在一边,不再阅读,而40%的人表示如果是爱不释手的作品,会反复品味,甚至能背出相关语句

(九)在阅读过后,经常创作只占了2%;只有30%的人表示有写过,但数量很少;有写作冲动,却没有付诸于实践的占了42%,还有完全没有想过的占了26%。

(十)对于80、90后作家的看法上,45%的人表示.没试图了解过,没感觉;28%的人表示太做作、太商业、没深度;17%的人表示可作偶像、榜样;9%的人表示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也能创作。

调查分析

这次的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出生于1985~1989年这段时间的人们,也就是所谓的“后80后”。

(1)阅读取向

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出来,这些“后80后”的人们的阅读已经呈现一种随意化自由化。比如说对于阅读作品中的名著,除了有将近3/4的人认为阅读名著是件很有必要的事情和极少数人认为根本没必要之外,其他人觉得阅读名著“是件随意的事情,喜欢就看,不喜欢就不看”;比如他们对作品的态度,有1/3的人是如果遇到爱不释手的作品,会反复品味,甚至能背出相关语句,而大部分的人则只是把阅读当做休闲的一种方式,“偶尔记起,闲来无聊会再看一次”;人们的阅读范围也随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市场的不断更新而可以涉及到汽车、财经、政治、时尚、家居、音乐、美食、娱乐、情感、运动等方方面面。从这许多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人们生活的多元化,“后80后”们的阅读动机、阅读对象、阅读心态等等已经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特点。阅读更成为了人们填补空虚时光、丰富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

小说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在回答“你喜欢阅读哪种类型的书籍?”的时候。有百分之八十三的人有选择小说。小说是比较容易看又比较易懂,而且故事情节吸引人。作为80后,我们也有不同的喜好,小说让我们体验到不同的人生,读起来有很轻松。懒人都喜欢轻松的事。但“很轻松”只是出现在单纯地看,不想它里面蕴含的深意。可是那样小说的这部分作用就消失了,很可惜。“懒”还表现在看了很多作品之后又冲动写作,但是又没有付诸实践。在调查的人里接近百分之四十三的人是这样的。

试想,在媒体大战和消费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读书之外的选择越来越多,广播、电视、互联网,还有音乐、电影、网络游戏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正越来越多地占据着人们的闲暇时间。在被调查的人群中,只有大概12%的人每天会花3个小时以上在阅读方面,而有接近45%的人每天的阅读时间是1个小时以下。至于每年的读书量,10本以下的占接近62%,虽然这不能准确说明8090后对阅读的兴趣减弱,但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他们的阅读量稍低。

(2)阅读变化

80,90后从中学到大学的阅读情况有所调整。只有一小部分人觉得没有什么变化;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的阅读更有针对性,目的性。我们想以是否已经高考完了作为划分的标准把这里所说80后,90后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正在中学里面打拼的,一部分是已经高考完进入了大学或者已经到社会工作的。作为80后,90后的人都知道,我们是看80后的作品走过来的,但是随着阅历的增长,我们的阅读情况也会随之改变。我想来分析上面两部分人阅读情况的差异的原因。

根据调查研究,还在中学校园里拼搏的中学生大都喜欢看80后的作品。因为阅读同龄人的作品。没有阅读障碍,更没有代沟。同龄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同龄人的小说当然更能贴近同龄人的心声。现在来举两个例子。很多80后都喜欢看韩寒的作品,那是因为韩寒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他敢做我们想做而没有勇气做的事,他敢说我们想说而不敢说的事。当每个人都在为中考,高考而挣扎的时候,韩寒勇敢地站出来为所有人声讨。这无不令所有同龄人拍案叫绝。同样,我们也喜欢看郭敬明的作品。那是因为他知道同龄人需要什么。因此,他写的小说非常贴近同龄人的心声。中学生生活都很枯燥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使得同学们的生活阅历非常有限。这样就使得普遍的中学生对社会都有一种窥视的心理。通过阅读小说,满足了读者这种心理,并对小说中描写的亲情,友情,爱情长生共鸣。而到了大学或是到外面工作了以后,重翻起曾经引起自己共鸣的书籍,心中那份共鸣不再,换之的是一种无聊的心态,觉得80后的作品是肤浅的,无病呻吟的词措堆砌。那是因为从中学到大学或者是社会这个过程中,80,90后的心智都比较成熟。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慢慢形成,或者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大大影响了他们阅读的书籍的转变。他们更多的是从个人修

养,个人发展,以及学习或者工作需求而去阅读,不再是纯粹是为了娱乐。

80后90后到了大学,阅读书目广阔了许多,不仅仅是经典著作,也不仅仅是年轻读者比较推崇的畅销书,专业知识类的书目也比较受到青睐,这表现出很多80后90后对自己的前途都有自己的筹划,对人生的思考渐渐地从自身扩展到周围、大局。

80后90后读者从初中到大学所阅读的作品转变甚大,普遍是从老师介绍、知道或者硬性规定的经典名著逐步发展为自主选择,到了大学,基本定型为除专业书外,其它书目都是以自主选择为主,被动阅读(包括别人介绍和硬性规定)为辅,这体现了80后90后在阅读上的心智成熟,也体现了他们个性上的进一步解放。人们常将80后90后的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合并成中学阶段来着手研究,我们觉得这并不是一个精准的做法,因为初中转入高中,是80后90后学生的重大转折。他们初中的时候,思想和心态等各方面都在发展,这时候理所当然地需要长辈的引导,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多数受访者在初中时期的阅读作品几乎都是老师的介绍、指导了。中国教育在改革,但80后90后还是逃不了“应试”的命运,为了取得高分,大量的阅读是少不了的,于是很多时候,他们阅读经典、名著、报章杂志都是出于被动的,有甚者是被“硬性规定”的。当然,高中时期的他们依然摆脱不了被动式阅读和“硬性规定式阅读,但是这一时期,他们比初中时成熟了不少,个性的更大解放和发展,所以在阅读上有了一定的自主倾向和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承受了九年的“应试教育”,九年之久,足以让很多80后90后产生厌倦甚至抵抗的心理,所以他们不愿意被“硬性规定”了,然而面对高考压力,他们不得不服从,所以这一阶段,他们的思想极为矛盾,所以他们的阅读,比起初中,复杂了。

我们深信,随着80后90后年龄的增长,他们所选的阅读书目会朝着回归主流的方向发展。

(3)关于经典作品

80后、90后是富于个性的一代,在阅读方面同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在80后、90后的意识里他们认为经典作品比较重要,也认为作为当代青年应该阅读经典作品,但是却很少有人会付诸实践,完全读过中国四大名著的同学已经寥寥无几了。相反,有些人认为80后、90后的作品太做作、太商业且没有深度,但是如果有一本经典作品和一本80后作品放在同学们的面前,相信大部分人会选择80后作品来阅读。尽管经典作品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但是对于80后、90后的同学们来说,这些经典作品很难读懂,或者不能够读懂潜藏在作品中的深层意蕴,简单地说就是不能够读懂经典之所以经典的东西,那么在阅读过程中就很容易引起审美疲劳,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是枯燥、乏味的感受。而现当代作品,虽然没有经典作品的文学价值高,甚至有些还不能够称之为“文学作品”,但是它们却为80后、90后所接受。原因很简单,阅读同龄人的作品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读懂、更容易产生共鸣。连顾彬先生也这样说过:“中国当代文学是二锅头,中国现代文学是五粮液。”不过这种现象也有不好的一面,也可能同时说明了这两代人对以前的作品,尤其是年代久远的作品,涉及不多,那么如果这也成为一个趋势的话,就会造成越来越多人只关心离自己时代近的作品,而越来越远离从前的作品,甚至有抛弃的嫌疑。

这种阅读心理是矛盾。超过百分之七十的人认为有必要阅读经典作品。而在被调查的人群中处于1985~1989年还有1990~1994年的人大约占了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这些人里有绝大多数现在还是学生,有的则是毕业不久的人,但是这些人里读完四大名著的人只有百分之九点多。而且表示喜欢经典作品的只有百分之四十,不排斥但是不会选择其来读的人占了大部分。既然不喜欢读经典作品,又为何知道读经典作品是必要的呢?是真的知道经典作品的好处,还是只是因为在教育过程中,老师们强调说读经典作品是必要的,所以我们的潜意识里就认为读经典作品就是必要的。因为你没有认真的读,看经典的那些作品,你是没办法知道它的魅力,那你又从哪里知道读经典是否必要呢?时代在进步,有选择性阅读固然不错,但是我们更应该博览群书,吸收多一点不同时代的知识,这才是明智的选择。中国文学从“旧”到“新”的演进,传统文化基因中充沛的能量在其自身的传承过程中始终起着作用,内涵不断丰富,积淀日益深厚,我们在吸收当代文学的养分的同时,更加注意对传统文化的熏养,这样才算称职的新时代读者。

(4)关于载体

很多人都说8090后事数码时代的人,很多都离不开电子产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脑、手机、电子书阅读器、MP4等电子产品渐渐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大家对阅读方式的选择上更趋于理性化,并没有出现一味追捧电子阅读的趋势,传统纸质阅读方式仍显示出强势的地位。但是在看书这方面8090后还是喜欢纸质版的。在调查中显示,8090后的人在阅读方式选择纸质版的人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二左右。纸质版的书籍看起来比较舒服。也没有电子产品那样伤眼睛。从阅读的习惯来说,很多同学在阅读时习惯于用笔在纸上勾画或者写下感想,以求得一种 “踏实的获知感”,纸质产品的实物感更能激发大家一种深入思考的能力,而电子阅读在这点上没有办法很好地满足这部分同学的需要。此外,纸质书籍的普遍性也是80后90后喜欢阅读纸质版本书籍的原因,在他们周围,电子书格式还不是触手可及。何况,纸质书籍除了阅读的功用以外,还有一种审美或者是装饰的作用,以体现个人的文化品位。我们认为,这也是大家倾向于纸质版本的原因。也许某一天,电子图书丰富了,这个局面会有所改观。

(5)关于写作80后90后作家作品

80后90后写作已经日益普遍化,甚至出现了以部分名利双收的新一代作家。但是,同龄人对此年龄段的作家却不怎么看好。很大一部分人甚至都不曾试图去了解过他们,也有很大部分人认为他们太过于做作和商业化,而作品却缺乏足够的深度。我们不排除80后90后作家深度不够以及商业性质浓厚的问题,毕竟现在是一个文化产业比较发达的时代。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青年的力量在于成长的力量,新一代作家经过成长的洗礼,终会有所成熟。我们应该看到这一代作家的可取之处。这也就可以解释,有一部分人还试很认可80后90后作家的,认为他们可以作为榜样甚至偶像。80后90后骨子里的一种叛逆,也会对新一代作家的看法有所偏颇。部分人对某一作家的作品甚至都没有阅读,仅仅凭借新闻,论坛,他们的评价就盖棺定论,认为不值得一读。这是80后90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书店里,我们可是经常看见各式各样的青春小说系列丛书成为了畅销书,很多年轻人争相购买自己喜欢的青春类型书籍,甚至为了追连载或者为了支持自己喜欢的作家,每月都会关顾书店几趟,就为了能抢先买到自己的最爱,例如有人就非常热衷买郭敬明主编的《最小说》。但是这次调查里却显示大部分人不会持续购买甚至收藏某个作家的作品,有些是试过不过现在却不会这样疯狂了。持续购买甚至收藏某个作家的作品会造成某类书的商业效应,这也是导致如今那么多系列刊物被追捧和畅销书作家越来越商业化的原因。

80后调查报告 第3篇

“80后”, 出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多为独生子女, 覆盖了从校园到职场的年轻一族, 在现在乃至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主导中国的消费市场。这些人成长于消费环境复杂多变、商品文化蓬勃发展的经济环境下, 生活在多元文化交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异军突起文化环境中, 同时“80后”处于很好的物质生活环境中, 使“80后”拥有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全新迥异的生活理念和鲜明独特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1. 合理消费取向指导下的时尚消费

“8 0后”消费者成长于各种时尚要素交织、突出潮流的经济社会, 传统消费观念在新兴宣传媒介的影响下受到了莫大的震撼, 他们喜欢走在消费潮流的前端, 对各种时尚商品充满渴求和欲望。调查显示, 接近46%的“80后”消费者认为时尚消费更符合他们的消费方式。

此外, 因特网的出现, 也对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购物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网络购物迎合了“8 0后”快节奏的生活, 前沿化、时尚化的消费观念, 网上购物作为一种全新的购物方式也愈加成为“8 0后”消费者的购物新选择。

2. 追求自我成熟表现与消费个性心理的个性消费

在调查过程中, 笔者发现有20.1%的“80后”消费者的对消费方式的选择倾向于个性消费。“8 0后”消费者在成长过程中商品广告和网络语言充斥, 在网络和社会的影响下, 形成了独立、自我的个性特点。他们的需求多样化, 消费复杂化, 买符合自己个性的东西, 选择能够体现“我”的消费品位的产品, 注重自我感受。他们选择商品的标准不是质量的“好”或“不好”, 而是“喜欢”或“不喜欢”, 他们的消费主张是“我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3. 花明天钱, 圆今天梦的超前消费

调查发现, 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 “8 0后”消费类型已逐步由“生存型”向“享受型”转变, 物质追求上更加感性化, 尽量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舒适, 超前消费已经被“80后”消费者所广泛认可, 他们敢于“花明天的钱, 圆今天的梦”。

80后”信贷消费的比例也相当高, 刷卡、透支已成为很多“80后”的日常经济行为。有研究人员分析认为, “80后”的消费信心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家长们的默默奉献, 另一种信心来自他们对自己未来收入的确信。

4. 通过品牌形象来引领生活目标的品牌消费

“80后”消费者有着很强的品牌意识, 调查显示46.1%的“80后”消费者认为名牌“代表时尚、提升品味”;37.5%的“80后”消费者认为名牌是“身份的象征、品位的标识”。

“8 0后”消费者选择品牌的标准不是品牌的历史和价值, 而是品牌形象给自己的感觉, 他们通过品牌信息来引领生活目标。耐克的“Just do it”、美特斯邦威的“不走寻常路”的品牌形象与“80后”的心理特点、价值观形成了有效地契合, 为他们提供了新生活形态的指导, 品牌本身已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与价值理念。

二、“8 0后”服装品牌忠诚度现状

1. 品牌忠诚度的含义及其价值

品牌忠诚度是指由于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使消费者对特定的品牌产生感情依赖, 导致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 多次表现出来对某个品牌有偏向性的行为反应。它是一种行为过程, 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品牌忠诚度是顾客对品牌感情的度量, 反映出了一个顾客转向另一个品牌的可能程度。

品牌忠诚度可以提升品牌价值, 品牌忠诚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降低营销成本, 增加利润:营销中著名的“二、八原则”, 即8 0%的业绩来自2 0%的经常惠顾的顾客, 维持一个老客户的成本仅是开发一个新客户的七分之一。

(2) 易于吸引新顾客:根据口碑营销效应, 一个满意的顾客会引发8笔潜在的生意;一个不满意的顾客会影响25个人的购买意愿, 因此一个满意的、愿意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关系的顾客会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

(3) 提高销售渠道拓展力:拥有高忠诚度的企业在与销售渠道成员谈判时处于相对主动的地位。经销商需要通过销售畅销产品来盈利, 品牌忠诚度高的产品更受欢迎。

(4) 面对竞争有较大弹性:现在市场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品牌的竞争。忠诚度高的品牌, 由于消费者改变的速度慢, 所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研发新产品, 完善传播策略。

2.“80后”消费者服装品牌忠诚度现状

品牌忠诚度是品牌忠诚程度的度量指标。笔者在文献研究基础上, 结合“80后”特点, 通过对天津地区158名 (男67、女9 1) “8 0后”服装消费者忠诚度的实证分析, 归纳出其品牌忠诚度现状:

(1) “80后”消费者中有超过一半 (53.16%, 84人) 是无品牌忠诚者。这些消费者会不断更换品牌, 对品牌没有认同, 对价格非常敏感。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80后”消费者追求时尚和张扬个性的心理。

(2) 习惯购买者在“8 0后”消费者中同样占有很大比例 (1 1.3 9%, 18人) 。该部分消费者对品牌没有表示不满, 有固定的消费习惯和偏好, 购买时目标明确。但是促使他们作出选择的原因可能是某种产品的价格优惠、广告宣传、独特包装, 购买其他品牌的服装不方便, 习惯购买某个品牌, 销售促进等。

(3) 在被调查对象中有1 3.9 3%是满意购买者。他们对品牌已经比较满意, 而且已经产生了品牌转换风险忧虑, 也就是说购买另一个新的品牌, 会有风险。但是他们的购买行为会受到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影响, 卖场的环境也会影响他们的购买行为。

(4) “80后”消费中情感购买者所占比例最小仅有10.13%。这一层次的消费者对品牌有特殊的好感, 欣赏产品的广告, 品牌是他们情感与心灵的依托, 他们的购买行为不会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 这类产品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 且不易被取代。

(5) 调查同时显示真正的忠诚购买者只有很少一部分 (11.39%, 18人) 。这一层次是品牌忠诚的最高境界, 他们不仅对品牌产生情感, 甚至引以为骄傲。他们对品牌产品的价格不敏感, 关注品牌产品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出现质量问题时, 也不会影响到消费者的忠诚度, 同时会向他人推荐忠诚的品牌。

三、基于“80后”服装品牌忠诚度现状的品牌忠诚营销策略

品牌忠诚营销是指企业围绕建立客户忠诚而全面展开的各种市场活动和策略。忠诚营销是一种销售策略, 旨在通过企业和消费者双方的相互沟通, 使消费者产生对产品或企业忠诚和信任, 使企业提高消费者忠诚度而获得长期效益。因此, 品牌忠诚营销的目标是赢得并维护品牌忠诚消费者, 同时提高销售量和品牌的价值。

1. 服装品牌塑造鲜明的个性, 提高顾客认知度

“8 0后”消费者张扬个性, 追求个性化生活, 他们选择服装产品时更喜欢选择符合自己个性的产品。他们认为选择品牌其实就是选择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 展现个性。耐克的运动装备定位于年轻消费者, 耐克的“Just do it”独特的品牌个性将“80后”消费者的这种心理特征描绘得淋漓尽致, 这样的品牌才能与他们形成共鸣。

服装企业需要创建与“80后”消费群相似个性的品牌, 将“80后”生活中的一些个性元素与品牌诉求结合起来, 融入产品研发和传播策略中。同时将品牌形象与“8 0后”消费者的心理因素、价值观有效的契合, 增加“8 0后”消费者的认可度和信赖度, 增从而提升品牌忠诚度。

2. 服装款式打造流行时尚, 提高顾客感知度

注重时尚, 关注流行也许是“80后”消费者最重要的消费特征, 他们追随时尚、新鲜、前沿的消费潮流。鉴于“80后”消费者的时尚需求, 一方面要使服装产品的款式、外观设计不断推陈出新, 努力塑造出别具特色的产品风格, 另一方面要通过传播策略向目标“80后”消费者传达时尚风格, 企业应该围绕时尚来展开营销活动, 使营销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向“80后”消费者传递这种时尚信号。

3. 保证产品质量, 提高顾客满意度

产品质量关系着品牌的生死存亡, 如果产品质量出现下滑, 那么品牌忠诚则很难继续维持。可以说, 任何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壮大, 都要依靠产品的质量。一块响亮的品牌, 必须是由过硬的产品质量作为基础。企业在保证最基本的服装产品质量同时, 调整结构, 从制作方法、制作技能以及原材料的选择等层面下工夫, 从这些基本方面提升产品的质量, 从而达到提高顾客对服装产品的满意度, 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 可以强化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

4. 持续创新, 提升品牌价值

“8 0后”消费者群体不仅在成长的过程中, 其品牌偏好和价值取向也在随之发生变化。作为面对“80后”的品牌, 要注意不断地为品牌注入新的元素, 不断保持创新, 保持对“80后”市场的灵敏嗅觉。对于“80后”消费者来说, 只有不断变化而不背离他们的价值取向的品牌才是让俺们能够继续追随的品牌。

5. 采取针对性特色的娱乐营销

“8 0后”消费者在消费上的娱乐倾向较为突出。有关研究表明, 娱乐是“80后”新一代消费者的业余生活的主题, 娱乐消费占他们日常消费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时“80后”消费者玩的时候更希望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他们这种娱乐消费带来的娱乐营销。娱乐营销即借助娱乐活动, 通过各种活动形式与消费者实现互动, 将娱乐因素融入产品或服务, 从而促进产品或服务取得良好的市场表现。

6. 注重顾客关系管理, 提高顾客忠诚度

顾客关系管理是一种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策略, 它选择和管理最有价值的顾客以维持并发展与其一种长期的相互受益的关系, 顾客关系管理的核心是顾客的资源价值管理, 通过对顾客信息资源的整合在企业内部达到资源共享, 为顾客提供更快速周到的优质服务, 吸引和保持更多的顾客, 通过更有效地管理顾客关系, 可以实现企业与顾客的双赢。企业可以向“80后”消费者展示企业的品牌文化建设, 传达新产品的消息, 建立顾客信息反馈系统, 顾客的新需求可以直接向企业反馈, 顾客对产品或品牌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直接向企业反馈。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代表品牌利润源泉的消费者品牌忠诚度, 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资产, 品牌忠诚度可以为企业带来稳定而持久的利润, 提供应付激烈竞争威胁的时间。品牌忠诚是市场营销活动中的中心结构, 品牌忠诚关乎企业的营销战略, 对品牌忠诚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亚玲吴杰:解密80后消费者的行为特征

[2]康俊:80后一代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分析.营销学苑

[3]瞿艳平程凯:湖南商学院工商管理系.论品牌忠诚度

[4]王元勇王增明:强势品牌创建与发展[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 2002

[5]冯军孙习祥: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忠诚营销理论及其实施

[6]邢伟: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对服装品牌忠诚者营销策略的几点思考

[7]Christian Gronroos, Service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M].McGraw-Hill/Irwin

80后调查报告 第4篇

根据调研,2015年,47.2%的职场人有辞职打算,其中53.3%的人辞职是因为对当前工作不满,想寻找新的机会。而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有13.7%的人有创业的打算。调查历时两个月,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中小城市,受访人群涵盖各种工作岗位。以下为报告摘要:

七成人月收入低于5000元

2015年职场人总体薪资水平,70%的职场人月薪在5000元以下,5000元成为白领和蓝领的分界线,而月薪8000是半数职场人心中的期望值。有19.7%的人从没涨过薪资。

受益于国家产业大环境,2015年餐饮业、IT互联网业、传播与文化业、物流业和金融保险业是涨薪超快的行业。

超半数蓝领有辞职的打算

57.2%的蓝领有辞职打算,55.7%的蓝领辞职是因为不满当下的工作,想寻找新的机会,对于广大蓝领而言,这是一个无比严峻的现状。互联网+O2O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蓝领职位需求也大大增加。2016年蓝领职位需求现状较乐观,司机、交通服务需求最多,增长比例达602.4%,其次是洗车工、发型师和美体师,需求增长比例均在300%以上。发型师、月嫂、美容师缺口比例最大,均在50%以上,其中发型师缺口达63.1%。

房贷之下被生活重压

一线城市中,近六成职场人选择租房。房租支出按城市线级形成了三个梯队:三线城市每月平均房租693.33元,500元以下的比例最高;二线城市平均房租905.86元,500-1000元比例最高;一线城市平均房租1280.37元,1000元以上的比例最高,在2000元以上,一线城市比例远高于二三线城市。

除了租房,买房后的房贷也是职场人面临的压力:一线城市职场人每月的房贷远远高于二三线。每月房贷在4000元以上的比例为30.0%,可谓“一枝独秀”。

2015,职场人的钱都去哪了?

52%的人在餐饮支出是其最大,其次是房租房贷和服装。10个人中,有4个月光族。超六成职场人储蓄比例不足年收入的30%。与此同时,大城市虽然压力最大,却是存款比例最高的地方。

三个职场人,一个是单身

2015年职场人单身一族的比例达33.0%。从性别看,男性的单身比例达34.3%,比女性高3.7%,而26-30岁“大龄单身”人群达27.9%,一线城市的单身比例达到40.0%,远远高于二三线城市,三线城市的单身比例最低。广州的单身一族尤其多,其次是福州、深圳和上海,北京单身比例位居第八。

随着社会发展观念进步,“新”职场人趋向“晚育”。准备在30岁以上生育的比例为39.9%,23岁以下的比例仅占5.3%。男性相对准备“晚育”的更多,30岁以后占比47.7%,女性大多准备在26-29岁生育,占比55.0%。而在生二胎问题上,男性要比女性更加想要,超过10%。

年度关键词:90后成长,80后奋斗,70后忙碌

2015年的代表词中,22.3%的人选择了迷茫,迅速发展的经济和多变的社会环境下,普通大众如何迅速适应并找准自己的方向实属不易。位列第二梯队的关键词是成长、平淡和奋斗。忙碌和苦逼也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写照。

90后是当下最鲜活的一股生命力,2015最能代表他们的词是“成长”,然而年轻的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迷茫,他们觉得孤独,但也寻求改变。80后正处于人生的“立”之年,他们忙着打拼事业、组建家庭,他们的词典里只有一个词“奋斗”。70后已步入人生的稳定阶段,他们是最“忙碌”的一群人,勇敢地扛起“责任”的大旗,同时在他们眼里人生平淡,但也难免焦虑。

80后群体现状调查报告 第5篇

1、80后仍要“拼爹”,“拼妈”更重要

调查发现,你爹爱读书,你也爱读书。老爸教育水平大学以上的,小孩拿高收入的比例达到了半数。

老爸的职业和小孩的收入也成正相关联系。调查发现,老爸是企事业负责人的,小孩的收入最高。

另外,一个高学历的妈妈对娃的影响也很重要,也就是说母亲学历越高,孩子越聪明。大家都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一点没错。

2、80后大都自我感觉良好

在调查中,有超过4成的人从未换过工作,换过1-2次工作者近3成。80后基本安于工作。

学者们也吓一跳,原来80后在就业观上一点都不离经叛道。对工作的保守程度,简直可以用忠贞二字来形容。

当然以上排除互联网行业的从业人员,众所周知,互联网行业在同一家公司超过2年以上的都算是时间长的了(苦笑)。

3、年收入超过30万算佼佼者

调查显示,如果你是单身狗,年收入达到30万就能顺利挤top1的行列。当然年纪越小,你越有傲娇的资本哦~

但如果你是已婚人士,挤进top1的门槛大大提高,变成年收入65万!

整体上,已婚人士比单身人士有钱(在80后这个区间内,收入基本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是的,从小到大,80后一代人对排名太熟悉了。为了那些排名流了多少眼泪,伤了多少自尊。看了这张表,更伤自尊....。.

还有一个真相大家必须了解,

这些精英人士的配偶,一般也是精英。多么痛的领悟!

关于收入,再补充一下。排前三名的分别是“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和“商业服务人员”。

4、80后的婚姻现状

婚前同居时间越长,对婚姻的满意度越高

80后再次验证了“女大三,抱金砖”,但同时证明“大叔萝莉”的搭配不靠谱的说法。

80后的择偶观

男选女:最看重生活习惯、性格和智商;最不看重政治背景、星座和血型。

女选男:最看重生活习惯、性格、智商;最不看重生辰八字、星座和血型。

80后女生大多赶在30岁结婚,男生则是31岁,30岁之后,高学历女生终于迎头赶上…

在未婚的人群中,男女比是57比43,其中,有8%表示一生都不会结婚。

5、学历越高越无暇照顾子女

三分之一的80后主要依靠父母或岳父母照料2岁以下的孩子,这一比例在本科以上学历的`80后群体中高达50%。

高学历者在子女照料方面对父母的依赖程度更高,一方面出于父母对高学历子女具有更强烈的交换意愿,另一方面也源于高学历群体养育孩子的时间机会成本更高。

6、学历越高,幸福感越强

而学历越高,越不愿意存钱

同时学历越高,越偏向提前消费

80后们,现在大多是“奔四”的老腊肉了。也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主力军,同时更是一个家庭的主心骨。

80后婚姻现状调查报告 第6篇

如果婚姻中的男人,不能主动承担起一部分家务活,还玩“大男子主义”,那这桩婚姻便岌岌可危了。

B.改善“80后”婚姻现状首条建议:夫妻在一起最好不碰手机和电脑

既然婚姻变得如此脆弱,那么,“见多识广”的专业人士有无良好建议?在《报告》的最后,记者看到了《改善“80后”婚姻现状的建议》:

第一条:夫妻在一起时最好不碰手机、电脑,把时间留给爱人,不要让手机、电脑挤占了你们加深感情的互动时间。

其次,非工作需要尽量不要和异性聊天,聊天要选择好时间,聊天对象一定要慎重选择,聊天中出现暧昧言语或图像要及时删除。

再者,夫妻间要相互信任,不经对方允许不偷看对方手机、电脑,如果对方坚持要看要做到能坦然让对方看,免得对方心生疑虑。并且,夫妻间手机、电脑尽量不设置密码,设置密码就算没问题也会让对方心生疑虑,不利于建立信任。

还有,不要小视现代科技的魔力,经常使用容易成瘾。夫妻间要培养一些共同的兴趣爱好(看书、聊天、散步、登山、游泳等等),工作之余尽量减少使用,把兴趣从手机、电脑中转移出来。

80后职场生态调查 第7篇

如果以《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准,在1980年到1989年之间出生的人约为2.04亿,就意味着我国约有2亿人口已经涌入或者正在涌入社会,成为新一轮的职场生力军,这支浩荡大军被统称为“80后”。徐静蕾说,“80后”已从底层开始往上混了。事实上,17岁到26岁的他们已经开始或准备开始在职场舞台上扮演各自的角色,平凡或是伟大、顺利或是坎坷、快乐或是痛苦,各种人生滋味,他们开始在切实的体验中慢慢感悟、消化,一如他们的前辈。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生活诚然需要回望过去和展望未来,但认清现在的自己恐怕是最为重要的。我们试图通过记录正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点滴变化,因为偶尔打量自己可能有助于继续前行。

换工作像换衣服一样快

职业名片

杨卓妮 女 24岁 北京人 大学本科

北京某公关广告公司见习员工 工作时间:1年半

杨卓妮长得像个洋娃娃,黑黑的眼影,乌黑卷翘的睫毛,一身很“哈韩”的衣服。在与她接触的近3个小时中,包括坐地铁和电梯,有两样东西从没离开过她——MP3和手机,似乎短信从来不会中断。

杨卓妮毕业于北京一所走读大学,到目前为止她几乎一直保持着每3个月换一次工作的频率。小杨回忆,大学毕业后她去了一家IT公司的市场部,当时公司给了她3个月的试用时间。这期间的月薪是1000元。当时公司里的工作非常忙,杨卓妮基本上没有时间去逛街和与朋友聚会。有一次本已跟朋友约好了下班看刚上映的电影,而上司要她留下来加班。她跟主管说自己另有要事,而且她不希望工作或者加班影响自己的个人生活。上司很生气,命令她必须把文件处理完才可以走。在几次这样的事情以后,杨卓妮也觉得上司总对自己爱搭不理,还没到试用期结束便跳槽了。

由于各种矛盾和自己的个性,杨卓妮至今没能找到让自己满意的工作,虽然现在过着“月光族”的生活,有时想买件衣服还得跟家里要钱,但她并不感到压力重重:“我没什么理想和追求,希望能找到个不错的老公,吃穿不愁就好了,至于自己的事业,至少现在还没什么设想。”

拒绝30万年薪的创业狂人

职业名片

戴志康 男 25岁 黑龙江大庆人 大学本科

北京康盛世纪公司CEO 创业时间:5年

抽中南海香烟、吃大食堂、穿件高中时代的运动服,也许只有看到他坐上那辆银灰色的宝马,在办公室里用老板的眼光打量下属,或者跟其他IT精英对坐谈判的时候,你才发现戴志康不是个郁闷的小青年。从2003年收入几万元,到2004年几十万元,再到2005年的几百万元。现在,戴志康的正式身份是北京康盛世纪公司CEO,身价已经过亿元。

戴志康对电脑编程出奇着迷,但不喜欢上学,大学4年他受到3次纪律处分,15门功课不及格,戴志康的看法是:“我是真正把时间花在我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上面。”一个偶然的机会,戴志康发现了社区软件的市场价值,便决定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软件的开发。后来某公司提出30万元年薪邀请他加入,戴志康选择了拒绝,揣着读大学时赚的50万元,来到北京开办自己的公司。

在“80后”新人里,他是第一个买宝马车的。对于财富,戴志康认为:“财富只是用来解决生活必需的问题的,除此之外,就仅仅是个数字了。我现在每个月花费大概三四千元,我从未买过1000元以上的衣服,据我所知,同是80后,身价两亿的李想他们也差不多,都没有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

戴志康表示,“同龄人中,无论择业还是创业,在某一方面做得好我认为都很值得钦佩。但多一些自知之明,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也别把自己太不当回事,我觉得这点很重要。”“要懂得规划自己的人生”

职业名片

Linc 男 24岁 北京人 大学本科

通用中国公司软件研发工程师、著名求职培训师 工作时间:4年

约好在国贸星巴克见,Linc晚到了5分钟——他需要给他的速腾找个停车位。聊起他的经历,感觉Linc从刚上大学起就清晰地为自己勾勒出了未来。

Linc说,他的大学生活是在北京一所不起眼的二类本科度过的。从入学起他就意识到,想要靠在这样的学校里做个好学生讨份好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了——那里不是清华北大。他用了大一一年时间成为各种基础办公软件的内行,大二时,Linc开始在华尔街英语培训机构实习,熟练地电脑操作使其成为同事中的佼佼者,他的沟通能力、英语交际以及培训技巧都在那里获得了很大提高,大三时,Linc得到了在一家小公司做软件测试的实习机会。而这些经验的总合最终帮助他在毕业时进入了通用。从软件测试的实习生开始,到现在的软件研发,Linc超越了自己身边很多一流高校的毕业生。

现在Linc同时为一家国际教育咨询机构在大学里做求职培训,主要讲述面试时常见的37个问题。他从来不讲案例,只提供给学生方向,因为案例往往给人误导,比如有学生想进“苹果”,那如果把“苹果”历年所有的面试题给他背过的话,即便他进入了这家公司,但如果能力不行还是会被淘汰。关于自己的成功过程,Linc也强调,每个人的成功路径都有一定的不可复制性,但有些经验可以借鉴,如果从20岁开始懂得规划自己的人生,肯定比到30岁时再去总结失败的教训有意义。

“为了梦想而北漂”

职业名片

张志鹏 男 25岁 山东人 大学本科

北京某四星级饭店大堂经理 工作时间:2年

在酒店大堂里见到张志鹏,是他的上班时间,一身体面的黑色西装,端坐在办公桌前,有外宾问询时,他能用英语从容地解答顾客遇到的难题。举止谈吐间的风度和高雅与他下班后的生活截然不同。

张志鹏住在酒店提供的地下室宿舍里,除了工作用的西装外,他自己的衣服很少。两年前他在山东一所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来到北京,在经历过一次工作变动后他便一直供职于这家酒店。

谈起那次换工作,张志鹏一脸辛酸。他在北京的工作是从酒店的行李员开始的,刚到那家酒店不到两个月,在一次意外中,张志鹏被从摞得高高的行李车上滑落的箱子砸中,造成脚骨骨裂,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张志鹏无法继续工作。但酒店方面却以他还在见习期,非酒店正式员工为由,拒绝提供医疗费用和其养伤期间的生活费。

在脚伤养好以后,张志鹏离开了那家酒店,在一个新的环境里重新开始了自己追逐梦想的步伐。一年多的时间里,张志鹏做到了现在的大堂经理。张志鹏坦言,以他现在3000多元的收入,要想在北京买房买车,还是天方夜谭。但自己一直在点点滴滴中积累,总有一天他可以在北京实现自己的梦想。

“硕士毕业让我烦恼更多”

职业名片

赵琳 女 26岁 山西人 硕士研究生

北京某广告公司营销助理 工作时间:半年

赵琳给人的感觉不像媒体所描述的典型“80后”一代。她内敛的谈吐和较为传统的装扮更像是上世纪7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

她今年刚刚拿到四川某大学传播专业的硕士学位。据赵琳自述,她从小便是老师和家长眼中聪明好学的好孩子。上重点高中是保送,大学和研究生考试也都顺利通过。按照赵琳原来的计划,本想毕业后回到自己的大学母校当老师。可等研究生毕业时她发现,已经很少有

高校接收硕士学历的教师了。她又确实已经厌倦了多年来的求学生活。无奈之下赵琳来到北京就业。

在投出若干简历后,赵琳进入了一家广告公司。可赵琳发现,原来所学的理论知识很难得到应用,本科学历的同龄同事却已经手握3年的工作经验,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和业务资源,除了底薪比同事高了200元外,自己的高学历对于眼前的工作而言几乎百无一用。这让赵琳着实困惑不已,她琢磨不透,自己苦学了那么多年在重视能力和实践的现实下真的落伍了吗?

她告诉记者,自己仍在考虑是否回学校攻读博士,一个非常矛盾的想法在她心里挣扎:在真正的实践中,自己已经落后于打拼多年的同龄人。这个世界瞬息万变,等自己博士毕业,岂不是被落的更远?万一政策有变,自己将如何立足?即便没有改变,自己如愿当了大学教师,教给学生一大堆理论,学生到了社会上不还是一样无法立足?

农村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职业名片

魏秀娟 女 25岁 甘肃人 大学本科

重庆开县某乡村中学支教教师 工作时间:1年

“学校距离县城有几十里山路,学生大多数来自偏远农村。”魏秀娟告诉记者,开县本是国家级贫困县,学校的教学环境非常差,“我去的时候,学校惟一的图书室只有十几本书,而且都已经破旧不堪。”

学会计的魏秀娟在这所学校里教英语。“去支教前,我也考虑到了当地的艰苦环境,不过刚到时还是很不适应。”魏秀娟告诉记者,在当地,一年四季都有蚊子,而且个头特别大。“买几块肥皂,就要坐半个多小时的黄包车,跑到县城去;在我住的房间里,每天晚上备课时,都有几只老鼠蹿来蹿去的,一开始还有点害怕,最后也习惯了。”

关于选择支教,魏秀娟没有那些常见的表决心的话。“开始时,主要是因为省里推出了鼓励应届大学生赴农村支教的‘3+1+1’免试读研政策,即支教3年,第四年回学校读教育学硕士,最后一年边工作边通过远程教育等方式完成课程学习,通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后自行择业,且学费全免。我觉得对自己而言,这是条不错的出路。而一年以后我对现在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觉得农村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这里山好水好,有很多资源可以开发。并且目前自己的生存状态并不比城市里每天在压力下打拼的同学差,这里有大把的机会,并具备创富的潜质。现在我发现,创新可以创造新的市场,而中国最广阔的潜在市场,就是农村。”

记者手记:游走在职场的“80后”

这是一项关于“80后”一代职场生态的调查,更关注他们的生存方式和灵魂现状。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记者调查走访了上百位游走在职场的“80后”一代。他们有来自IBM、微软、通用、英特尔、可口可乐、高盛、花旗银行、UPS、北京现代、搜狐等知名公司的白领新贵,有来自煤炭、钢铁、电力等传统垄断行业的基层职员,有电视台、报纸、杂志、网络、广告公司等传媒产业的新生代,也有支教人员、选调生等新一代“上山下乡”的学子,甚至还有已经走进铁窗的职场新人。这一过程中,面对偌大一个群体,他们的生活点滴可能无法用有限的版面和文字一一描述,但有些数据、有些印象注定让人无法释怀。不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经济市场,当许多人还认为是“60后”或“70后”人的天下时,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已在不知不觉中浮出水面,并试图用自己的实力证明新一代的崛起。这个人群中包括25岁的MySee公司CEO邓迪,24岁的163888翻唱网CEO郑立、23岁的MaJoy总裁茅侃侃,还有同样25岁身家过亿的李想、戴志康等等。当这样一批20多岁的精英集中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时,不由让人惊呼,“80后”财富新生代正在崛起。但这的确不是全部。事实上我们在对“80后”一代的调查中,68.3%的人对目前的工作状态并不满意,22.6%的人觉得还凑合,仅有10.1%的人比较满意。大多数人不满现状的理由主要集中在薪酬低、压力大、人际关系繁琐、上升空间小等几项。现实中很多人觉得无可依靠,只有自己的奋斗是真实的。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很多困难无法克服;他们焦虑,因为担忧而做噩梦、失眠。中国人力资源网近期一项相关调查显示,31.7%的年轻上班族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上海波引特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资深人力资源顾问邱俊介告诉记者,人生中4个时段最可能产生职业危机:择业和就业初期时的定位危机、工作5年左右的晋升危机、40岁时的方向危机、50岁以后的饭碗危机。这其中的两个正在等待“80后”一代面对。他指出,“80后”的职场新人,他们所面对的社会空间和竞争压力是他们的前辈所无法比拟的,但因为成长环境相对顺利,没有经历过他们前辈所经历的那些磨难,抗压力能力相对较弱,也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80后企业员工激励状况调查研究 第8篇

关键词:80后,激励因素,调查

“80后”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的身上被打下了时代的烙印:独生子女、高校扩招、市场经济、东西方文化大冲突和大融合。他们个性张扬, 敢于表达;他们充满朝气、理解能力极强;但是, 他们漠视任务, 蔑视义务。这些职场新兴力量的独特气质与现有企业环境下之间的矛盾也逐步显现出来, 企业要想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就必须实施科学合理有效的激励策略。

本文主要以武汉地区的多家企业的80后员工为研究对象, 共发放问卷725份, 回收问卷712份, 有效问卷为699份。在699份问卷中, 男性、女性分别有387人、312人;出生在1980-1984年的101人, 1985-1989年的284人, 1990年以后的314人;来自城市 (地级市及以上) 、城镇 (县城及乡镇) 、农村的数量分别为193人、294人、212人。文章运用SPSS统计分析, 结合访谈分析性别、年龄段、成长环境等不同背景对“80后”员工激励因素的影响, 发现不同背景下, 员工对激励因素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 以对他们进行针对性地激励。

1 薪酬福利和职位升迁是80后员工最主要的激励因素

在“根据个人期望, 在企业里, 您认为最能激励您的因素是什么”的调查中, 55.9%的被调查者选择薪酬福利, 有45.2%的认为职位升迁机会最能激励自己, 有27.8%的认为好的工作环境更有利于自己工作的积极性, 16.7%的则认为只有参与管理, 才能使自己更积极地工作。

1.1 女性认为薪酬福利最能激励自己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

59.0%的女性被调查者认为薪酬福利最能激发她们工作的积极性, 男性该项的比例为53.5%。女性的比例比男性高出5.5%。

1.2 年龄越小, 认为好的工作环境能激励自己的比例越大

出生在1980年-1984年的被调查者, 24.8%认为好的工作环境能激励自己;1985年-1989年的被调查者, 26.4%的觉得好的工作环境能有利于自己工作的积极性;29.9%的“90后”认为好的工作环境最能激励自己积极工作。

1.3 来自农村的员工注重培训学习新知识技术机会和参与管理的比例明显高于来自城镇和城市的, 但其注重职位升迁机会的比例相对较低

有41%来自农村的被调查者注重培训学习新知识技术机会, 来自城市、城镇的比例分别为35.8%、33.7%。22.6%来自农村的被调查者认为参与管理更有效地激励自己, 10.9%来自城市和16.3%来自城镇的被调查者注重参与管理这个激励因素;相对于来自农村的被调查者, 来自于城市和城镇的则更加注重职位升迁机会, 比例分别为49.2%、44.6%, 而只有42.5%来自农村的被调查者注重职位升迁机会。

2 80后员工激励问题相关分析

2.1 不同性别激励因素分析

对于刚刚踏入社会的女性来说, 独立性并不是很强的她们适应工作环境更难, 缺乏安全感, 金钱能改善生活, 给心灵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对于男性来说, 刚刚步入社会, 他们更希望得到社会和他人对自己工作的认可, 而在一个企业里, 职位升迁机会则是对自己能力的最好认可。

2.2 不同年龄段激励因素分析

80后出生于改革开放初期, 经济刚起步, 很多人的童年并未享受到富裕的生活, 他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高, 满足基本需要就行;但90后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独生子女较多, 使得他们在生活上很容易得到满足, 并且生活环境也比较优越, 所以, 在工作中, 他们对环境的要求较高, 不仅仅满足基本需求就行, 还希望生活在一个有个性特征的环境里。

2.3 不同成长环境激励因素的分析

对于来自于农村的员工来说, 由于家庭环境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教育的落后, 使他们很难学习到除了课本以外的知识, 很难突出自己的个性, 实现自己的价值, 因此, 当他们工作时, 他们就会比其他人更希望学习更多的知识技能, 拥有更多的职权, 来领导其他人, 实现自己的价值。对于来自城市的员工的来说, 经济的繁荣和生活的优越, 他们变得十分现实, 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明确自我发展需要, 他们不愿意被动的接受工作任务, 更喜欢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并能在工作中实现自我, 获得大家的尊重和认可。因此, 他们更注重职位升迁机会。

3 有效激励80后企业员工的策略

3.1 实施激励性的薪酬体系

8 0后员工由于受到信息多元化因素的影响, 其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他们对于工作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具有较高的期望和追求, 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参与管理的愿望, 希望自己能充分发挥所学的知识, 以体现自我价值。企业不仅要设置适度比例的奖金, 以此对其工作成绩的肯定。而且, 要加重薪酬考核比例, 通过薪酬激励80后企业员工。

3.2 适当进行职位晋升

80后员工成长于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 呈现出个性、张扬、自我的心里特征, 渴望有所成就, 得到人们的肯定, 他们更热衷于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企业根据这一特点, 适当的提供职位晋升机会, 为80后员工提供有挑战性的工作, 能充分发挥他们特长的工作, 激发其成就感、使命感, 让他们体现工作的乐趣和价值。

3.3 建立学习培训体系

80后员工不仅注重工作的完成, 而且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由于他们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初期, 他们迫切希望通过不断学习来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 从而提升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定期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进行必要的指导, 并根据工作需要提供进修和技能培训, 不仅可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感, 也可以深入发掘员工的潜力, 促进人力资源的发展。

3.4 针对不同年代的员工, 实施不同的激励措施

对于80后员工, 由于更多的受到时代的熏陶, 他们对自身有较高的要求, 希望通过外界对自己的认可, 得到精神和物质的满足, 因此企业在激励80后员工时, 首先应该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 同时给予他们一定精神上的鼓励。而对于90后来说, 大多是高中毕业和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 进入社会时间短, 因此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相对较弱, 企业融入感较差。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兴趣爱好多组织集体活动, 在集体中增进同事之间的感情。

80后员工成长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 充分享受着现代教育以及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优越成果, 除了拥有较高层次的知识面和视野外, 还具有多元化的价值观和事业观。80后员工的这些特点对企业是双刃剑, 企业管理者必须适时地改变传统的层级管理体制, 更多地采用沟通与协商的方式, 充分听取员工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孟慧斌.80后知识型员工激励的有效性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 2011.

[2]张令, 唐玉凤.“80后”员工激励因素的比较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2.

上一篇:医院后勤服务管理方案下一篇:青少年素质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