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教学法在高职网络动画设计课程中应用

2024-07-23

任务教学法在高职网络动画设计课程中应用(精选6篇)

任务教学法在高职网络动画设计课程中应用 第1篇

任务教学法在高职网络动画设计课程中应用

摘要:随着Flash软件已经成为目前最流行、使用人数最多的二维动画编辑软件之一,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类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也都将Flash动画设计作为必修课程开设,是一门极富实践性和创造性的课程,传统的“理论+实验”的课程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我们需要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忽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基于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有效提高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flash动画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含义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它由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任务”,针对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

二、采用任务教学法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网络动画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站建设)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平面动画的高级制作能力和基本设计能力,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图形图像处理和平面自由绘画水平,并且具有较强的艺术创作思维,综合来进行平面动画的设计与制作。经过调查研究,目前省内大多数高职院校网站制作专业均开设“平面动画制作”课程,授课方式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主要内容针对Flash软件使用介绍,辅助平面绘画软件和平面图形处理软件的使用。根据上述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针对网络动画的授课特点,结合市场对flash动画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任务教学法在高职网络动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教研项目题目,并开展研究。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具体可以归纳为:“完整的行动”综合职业能力必须依靠每一次教学来培养,围绕选定的训练学生能力的任务,设计“能力的实训过程”,整个实训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选择行动导向的教学法,实现的具体步骤有:(1)提示工作任务,即教师首先给学生讲清楚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的内容、条件和目标,并通过对工作任务的提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尝试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在简单演示后,即让学生尝试完成任务,教师适当指导,如果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而难以完成任务,那么就应当尽快转入第三个阶段;(3)提出问题,如果学生通过模仿教师能够基本完成任务,那么所提的问题就应当是针对如何理解操作过程的,如果学生无法完成任务,那么所提出的问题就应当是针对问题解决的;(4)查阅并理解和记住理论知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查阅其他资料,或通过教师讲解来让学生获得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并理解和记住;(5)回归工作任务,把所获得的知识与任务联系起来,看看在掌握了这些专业知识后,能否把工作任务完成的更好。

结合现状,我们提出了基于行动导向(任务教学法)的教学模式,突出艺术创作思维锻炼,制定出针对完成实际任务的教学情景,预期目标在于以具体任务为导向重点提高学生的动画分析制作能力,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体验角色作用,在过程中完成能力拓展训练,从而达到能够针对具体命题完成动画设计制作,培养设计开发综合Flash动画人才。课程改革采用案例导入式展开教学,符合高职的客观实际。结合“网络动画设计”课程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了案例导学,讲练结合;任务督学,分层促进的单元教学方法。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具体的实施过程

确定基于任务教学法的授课模式,制定Flash综合命题,解析成不同的子命题并确定子命题工作过程。现代Flash主流技术为制作“角色动画”,结合基于任务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要特别强调对动画场景及画面的处理,安排了5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包括:flash贺卡的制作,游戏开发、广告制作、网站应用、MV制作等。

(一)任务前置,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一节课所要讲解的知识点,结合学生实际做成趣味性强、贴近实际生活的相应实例。这一阶段的关键是教师引而不发,充分调动学生的操作欲望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例如,在学习制作引导层动画时,先做一个“太阳升起落下”给学生看,进而做一个“月亮绕地球进行公转”的例子,让学生感觉不仅自己能做出这样神奇、逼真效果的作品而且所学到的技能贴近生活并很实用,接着大家就会跃跃欲试,想马上知道这种效果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这就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整节课的教学不是在被动灌输中进行,而是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完成。

(二)精心设置任务,确保学习效果

任务实例的精心设计是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关键。通过任务简单但内容实际新颖的实例演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学生在听课同时跟随老师演示同步模仿练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知识和技能。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之后,以一个较难的任务作为知识的延伸,就是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通过“举一反三”更加熟练地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如:在讲解“引导动画”时,学生完成制作“月亮绕地球进行公转”基础任务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点,此时让学生制作一个“枫叶飘落”的动画,作为第二个任务。这个任务实例既能够把引导动画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又可结合补间动画、形状渐变等知识点。

(三)认真分析任务,分析问题、教师讲解重点难点

每一个任务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因此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应对任务进行分析,了解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将会遇到哪些问题。通过相互讨论发现,哪些问题是可以自己解决,最终老师将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以“枫叶飘落”的任务为例:要想实现这个任务,需要一幅图片作为背景,同时绘制一片枫叶,让枫叶运动,实现望枫叶从空中飘落的效果,让学生分析,经过分析知道已学过图片的导入及如何调节透明度,图片设置的任务就解决了;枫叶可以用椭圆工具和线条工具来绘制;枫叶的飘落的运动可以用运动补间动画来实现;还不能实现的只有如何让枫叶按照特定的不规则路线来运动。这时就可以引出新知识点:要想实现这个功能就要先学习引导动画。

任务教学法在高职网络动画设计课程中应用 第2篇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文章以大学英语实际课堂教学任务的设计为例,探讨了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法的可行性及其具体应用.使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落到实处.

作 者:韦月洲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北海,5360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50)分类号:H3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 应用

任务教学法在高职网络动画设计课程中应用 第3篇

高职院校侧重于职业教育,生源素质参差不齐,主要是成绩中等偏下的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通过对高职学生知识能力架构进行统计和测量分析,数据显示,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心理,高考的失足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们对计算机编程学习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没有自学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VB程序设计教学的首要任务。高职学生虽厌恶理论和教条,但他们乐于动手实际操作,对简单实验和数据分析非常感兴趣,这种群体教育适合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教学实践表明,在完成一个具体项目并投入实际应用时,学生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 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它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针对任务驱动教学的特点,对课程进行总体目标、内容的整体设计、项目开发详细设计与流程分析等方面进行设置和分析。

1.1 课程的总体目标

依据“因材施教”原则,VB程序设计采用多媒体教室或电子教室教学与实训机房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以及边学边做,重点突出技能培养。在突出技能的同时,还重点讲解解决思路和方法。学生通过学习,达到课程的总体目标:

1)专业能力:了解可视化编程语言VB的特点;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程序设计常用算法;掌握VB的编程环境、常用的VB标准控件的基本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教学环节,熟练掌握VB可视化界面设计方法及相应编程;能够正确的阅读、分析、调试VB程序;达到能用VB设计简单的应用系统的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组成一个小型的项目开发团队并积极主动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2)方法能力:培养学生的协调沟通能力、活动组织实施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项目策划能力;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具备资料检索和阅读能力;能够使用Office工具完成文档编写。

3)社会能力:学生能够吃苦耐劳、保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能够熟练的进行技术交流;使命感和责任感,强烈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

1.2 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

在项目的设置上,把VB程序设计课程设置为9个具体开发项目,每个项目作为一个主题学习单元,项目均实行双线学习制,即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一个规定项目,课外学生模仿课堂项目再完成一个自选项目。课程共设置72个学时,36个学时理论,36个学时实际操作和教师指导,每个项目占用8个学时。在课程的最后,设置一个综合项目开发的主题学习单元,与前面的学习单元不同的是,它是一个开放的项目,即需要学生自行组建开发团队,每个开发团队自行构思应用程序的类型和内容,明确软件的功能和效果,并完成应用程序的开发,这个主题学习单元可以综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组织能力,实现知识技术学习与能力培养一体化的目的。部分项目设置如表1。

1.3 项目开发详细设计与流程分析

通过对每个具体项目进行详细的系统分析,要开发出一个完整而实用的VB应用程序,需要经历6个典型的工作任务模式如图1。

每个工作任务模式具体描述:

1)准备工作(系统分析):确定要解决的问题;用什么方法实现;需要使用几个模块、几个窗体和每个窗体使用什么控件;使用什么算法,必要时需要画出流程图。

2)创建工程(程序设计):这是整个程序设计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具体步骤:(1)建立用户界面;(2)设置窗体和控件的属性;(3)编写代码。

3)运行与调试(软件测试):有3种方法可以运行程序:(1)执行“运行”菜单中“启动”命令;(2)单击工具栏上的“启动”按钮;(3)按F5键。若程序代码有错,会出现错误信息提示框,针对具体的错误提示,对程序进行调试分析,并排除错误。在运行程序时,对界面和数据代码进行分析和调整,达到解决具体问题的要求。

4)保存文件(存储与备份):VB的应用程序包含窗体、代码、类模块、标准模块等,所以保存文件时要分别保存窗体文件(.frm)、工程文件(vbp)、标准文件(.bas)、类模块文件(cls)等。具体步骤如下:(1)单击“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工程”或工具栏上的“保存工程”按钮。如果是从未保存过的新建工程,系统打开“文件另存为”对话框;(2)选择文件的存放位置;(3)给要存盘的文件命名(可以含有路径,如d:VB程序开发PROG1);(4)单击“保存”按钮或按回车键。

5)生成可执行文件(投入使用):操作步骤如下:(1)执行“文件”菜单中的“生成VB1.exe”命令;(2)“文件名”部分是生成的可执行文件的名字。默认的可执行文件名与工程文件名相同,其扩展名为.exe。如果不想使用默认文件名,则应键入新文件名(eg:vb.exe);(3)单击“确定”按钮。

6)对文件进行打包发布(制作安装程序):在用VB等语言编写并编译成程序后,往往会制作一个精美的安装程序来发布自己的软件。通过对行业打包发布软件的对比,Setup Factory打包软件操作简单,实用易学,是一款强大的安装程序制作工具。Setup Factory提供了安装制作向导界面,即使学生对安装制作不了解,也可以生成专业性质的安装程序;该软件可建立快捷方式,也可直接在Windows系统的注册表加入内容,还能在Win.ini和System.ini内加入设定值,更可以建立反安装选项等等;它内附的向导可以一步步的带领学生做出漂亮又专业的安装程序。

1.4 根据流程分析图,结合任务驱动教学,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开发

1)授课教师对具体项目进行需求分析,对项目作分类整理,列出项目需求分析表。

2)针对项目需求分析表,授课教师指导学生制定项目开发的详细方案。根据项目需求表、结合所了解的资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确定任务实施方案;让学生列出任务实施的方案与步骤。

3)组织学生按照详细方案进行项目开发。授课教师列出方案实现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重点把握和攻克难点。创建工程(程序设计)是本次项目实践的重点,打包发布是项目实践的难点。

4)参照项目需求分析表,授课教师对学生做好的应用程序和具体任务进行验收,并组织学生写出相关实验报告。可采用项目组互评、教师评价综合评判等方式进行,授课教师对各组反馈作点评,同时让学生有一个反复再实践的过程。

2 结束语

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符合国家软件人才的培养目标,采用引入知识点、讲述知识点、强化知识点、应用知识点、综合知识点的模式,由浅入深地展开对技术内容的讲述;在整体上体现了内容主导、实例解析,以点带面的模式。该教学方法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并以实际工作的实例引入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具体项目为载体设置主题学习单元,每个主题学习单元的项目相互独立,也相互关联,都包含了完整的工作过程,但项目难度是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承上启下,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也逐级递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打破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而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于鹏,李霞.中文版Visual Basic 6.0程序设计项目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张凯,李妙妍,袁静.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初探[C].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8),2010.

[3]段旭,潘舒,易德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30).

[4]苗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isual Basic”课程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36).

[5]李美满,李湘黔,易德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学习,2010(5).

任务教学法在高职网络动画设计课程中应用 第4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电子设计自动化 课程教学 实训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151-03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上的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教育者的角度而言,“任务驱动”是一种教育方法;而从学习者的角度而言,“任务驱动”则是一种学习方法。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简称EDA),学习内容包括课程学习和课程设计两部分内容,是职业院校电子工程类专业必修的职业能力课程。在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中利用自治区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电子设计的爱好,促进电子设计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中的作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具有“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为主线、以知识点为纽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在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中从典型的三人表决器设计、四位加法器设计、数字电子钟设计、交通管理器设计、简易电子琴设计、步进电机控制器设计和数字温度计设计等七个具体项目的、可操作性强的电子设计任务出发,让学生在有意义的“任务”真实情景驱动下,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发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分析、讨论的协作交流的过程中开展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完成任务,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知识的内在建构。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性很强,具有很强的探究性,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探究能力、协作能力和电子设计能力,实现了电子设计信息素养的实质性提升,培养学生掌握各种电子设计自动化开发方法。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中的应用

(一)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学习情景和学习任务的总体设计。“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关键要素“任务”是主线和导向,其设计的好坏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课程学习宏观上“任务”的设计必须符合高职教育理念、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而微观上“任务”的设计必须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并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学校的教育资源来设计适宜学生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各种电子设计自动化开发方法,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电子设计自动化校级精品课程团队的教师经过讨论和研究了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方案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利用自治区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示范实训基地”这一平台,选取来源企业的真实产品“流行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主要载体,以任务驱动模式构建了“三人表决器设计”等七个学习情景也即为七个设计项目,每个情景又有若干个工作任务,学生在设计中学习知识,在学知识的过程中又学会真正的设计。表1中列出了电子设计自动化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总体设计。

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探究。在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中,经过不断教学实践和总结,笔者探索出任务驱动教学法一般由“创设任务情景→提出学习任务→探究学习任务→评价学习任务→拓展学习任务”五个环节构成。

1.创设任务情景。教师利用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的优势,结合课程学习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流行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主要载体的、贴近真实的学习情境,把课程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三人表决器设计”等七个学习情景的若干个任务之中,引导学习者以“任务”为主线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课程学习情境中。具体为每个学习任务之前,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欣赏、讨论和交流电子产品,激发学生对每个学习任务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2.提出学习任务。在创设的情境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学习“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分析“电子产品”实例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着手去解决的现实问题。如“项目三:数字电子钟设计”教学,教师安排学生到自治区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示范实训基地”的“电子设计自动化实训室”的“电子产品车间”授课,先向学生介绍“数字电子钟”典型产品,并展示历届学生设计的产品,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字电子钟设计”的兴趣,创建学习任务情景。然后,教师分析“基于FPGA的数字电子钟”产品,再提出学习“任务1:数字电子钟设计方案分析任务”和“任务2:数字电子钟的VHDL程序设计”,这样会对任务的完成起到很好的效果。

3.探究学习任务。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性的调动为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带来了适当的时机。此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企业生产实际,结合学校教学资源和学生实际需要,围绕一个“项目”中的教学目标这一大任务通过实例演示后,再与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提出“项目”下一级的子任务。在子任务中包含了要运用既往所学的旧知识和现在需要学习的新知识,这些知识中有“问题”需要去探索和解决。如何探索和解决?“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究学习任务”这一环节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直接去做,而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获取如何解决该问题的线索、资料、知识等,同时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让学生进行尝试操作练习,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其他同学互相交流、合作探究来完成,还可以根据教材中列出的操作步骤按程序一步一步操作练习,在操作练习找出解决的办法。

4.评价学习任务。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在设计操作练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任务”这一主线,指出设计操作练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进行辅导,以使学生及时改进和完善,进行教师对学生学习任务的评价;也可以事先安排两名学生结成“一对一”对子,让学习成绩好操作熟练的同学指导学习成绩较差和操作不够熟练的同学,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学互帮,进行学生间对学习任务评价;还可以让表现好的学生把自己完成任务的好方法在全班同学中进行介绍,通过学生展示设计思路和操作练习让大家共同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通过“示范”的引领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让大家评价该同学“学习任务”完成效果。当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还可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电子产品”的作品进行点评和讨论,并将学习任务中涉及的知识背景进行归纳、小结,强调设计操作重点、难点问题和操作技巧,同时,表扬和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出现具有创意的好思路和好方法。

5.拓展学习任务。通过“评价学习任务环节”中的师生点评、共同探讨等,学生由此会产生新的思路和想法,他们可以进一步自由发挥个人的想象力,构思出“电子产品”新的设计思路,并试图尝试操作练习,创作出具有创新意识的“电子产品”作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才华。根据学生的这一学习实际,“电子设计自动化”精品课程团队与自治区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示范实训基地”的“大学生创新实训中心”为平台,开辟了“电子设计”第二课堂,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并定期开放创新实训中心,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发挥、自主创新,拓展新的学习任务。

(三)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应用案例。在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教学,下面以“三人表决器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1.创设“三人表决器设计”学习任务情景。教室设在自治区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示范实训基地”的电子设计自动化实训室“电子产品车间”。上课开始,教师通过讲解在各种会议、选秀节目、体育竞技中,常常用到电子表决器。然后播放“中国达人秀”表决视频,提出假设中国达人秀的三位评委提出,要用三人表决器来对选手进行评判。提出评判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创设“三人表决器设计”学习任务情景。

2.提出“三人表决器设计”学习任务。通过创设“中国达人秀”表决情形创建的任务情景,激发学生学习“三人表决器设计”课题的积极性,教师进行该任务分析:因为初次接触数字电子技术,本任务是三人表决器,要求设计出一个表决器,二人以上表示赞同,认为通过,否则认为不通过。如何完成这一任务?

3.探究“三人表决器设计”“教学”任务。要搞好教学工作,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要探究“三人表决器设计”教学的任务。一是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育人为教学改革目标,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二是要对教学主要载体“教材”进行教学内容分析。了解组合逻辑电路是数字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实用性。本任务是在学习了逻辑门电路后,对有关逻辑门电路的一个具体应用。三是对教学对象进行学情分析,分析高职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有好奇心,喜欢操作练习。前景知识已有逻辑代数知识,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和分析方法,但学生理论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会在分析设计电路时遇到困难。四是对教学内容制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学习目标是掌握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能够根据任务要求,完成三人表决器原理电路的设计。能力培养目标是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组合逻辑电路设计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模仿、总结、表达能力。素质教育目标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五是定位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完成三人表决器的设计与制作。难点是如何把抽象的逻辑问题和具体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解决的关键点是列真值表。六是选择教法和学法。根据分析,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提出学生的学法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七是在组织教学过程教师始终与学生共同“探究”。不论是教学中力求活动场景的创设、任务的驱动,还是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对设计步骤和操作程序的讲解,关键点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必须做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动手参与,教师只是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在探究“三人表决器设计”学习任务中,让学生置身在真实的情景中,分配每两个同学为一小组,让学生自觉接受学习任务。通过教师对任务的讲解和电子产品案例分析,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完成了学习任务。

4.评价“三人表决器设计”学习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互学互帮、合作探究,每一组、每一位同学看到自己设计并操作完成的“三人表决器设计”的作品,达到了“少数服从多数”设计要求,大家都很高兴。作品完成后,老师对教学情况进行小结,并针对典型作品进行点评,同学们各自对他人作品进行互评,并选出好的作品展示。同学们对这次学习任务总的评价是有收获、有价值和有意义。

5.拓展“三人表决器设计”学习任务。为了让同学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布置新的学习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三人表决器,要求若A为主评,B、C为辅评。只要主评通过,就能过关;或者两个辅评通过,也能过关;否则没过关。要求同学们课后到“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示范实训基地”的“大学生创新实训中心”之“电子设计”第二课堂中完成任务。

三、高职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一)以任务驱动理念编写“电子设计自动化”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产物。为突出教材特色,提高教材质量,编写的教材既要符合行业企业生产技术的改革要求,也更要满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因而,校本教材的开发要以适应学生专业职业技能发展为原则,以学习工作任务驱动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为准则。教材的编写必须充分考虑到行业企业生产实际、岗位需要,技术革新,要有所创新改革、体现“任务驱动”理念,编写中要吸纳企业技术能手和工程师参与编写,使教材更贴近企业生产实践和市场需求。

(二)以工作任务项目建设“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于2015年3月被学校批准立项为建设的精品课程。课程三年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共享性、开放性、扩展性、先进性和可靠性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精品课程以创建精品资源项目研究任务为核心,面向“电子设计”海量资源处理,集资源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等,实现资源的上传、检索、归档等,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管理共享与应用,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并与国内区内同类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现资源共享,辐射行业,服务地方。

(三)建设“大学生创新实训中心”之“电子设计车间”。为了提高高职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质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建设“大学生创新实训中心”之“电子设计车间”。“电子设计车间”仿照真实企业场景建设,车间作品与企业“电子产品”对应,制定有关管理规章制度,除安排好课程教学任务外,定期开放实训室,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放创新实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敬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工操作》中的运用研究[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3)

[2]侯瑞英.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工实训》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4(2)

【基金项目】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精品课程《电子设计自动化》(XJJP201408);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12JGA295)

【作者简介】王艳玲(1972— ),女,广西临桂县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何新凤(1961— ),女,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研究方向:教学评价。

任务教学法在高职网络动画设计课程中应用 第5篇

作者:黄顺 李臻 孙雪 徐明 黄蕊出自: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

2日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能力为本位,提出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当前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上的改革思路及措施。

关键词:高职园林技术专业 园林规划设计任务驱动教学法典型工作任务课程改革

Application of Task-driving Teaching Approach in the Reform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Course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uang shun, Li zhen, Sun xue, Xu ming, Huang rui, Suzhou Poly-technica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215008)

Abstract:Through analyzing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which belongs to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echnique major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hina, the thoughts and measures of the Task-driving teaching approach’s reform in the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curren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course was put forward in this essay, working in the direction of vocational activities, putting the ability-based of students at the first position and regarding typical tasks as carriers.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 Technique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Task-driving Teaching Approach, Typical tasks, Reform

园林规划设计是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主要研究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及城市各类园林绿地设计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要求与步骤,能够读懂园林设计方案与施工图纸,学会常见中小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及文本制作的手法。学好园林规划设计既是对园林技术专业基础类课程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又是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的核心技能,同时也是景观设计师职业资格考证的主要内容,还应具备合作共事、业务洽谈的社会能力,具有敢于创新和终身学习的思想。然而,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及调查,发现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基本仿效本科院校园林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设计岗位的人数不足30%,难以适应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因此,研究和创新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以我国当前高职教育方针与政策为理论依据,结合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教学实际情况,拟就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如何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初步探讨。1.存在问题

1.1课程目标定位问题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各学校制定的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尚欠成熟,多数学校制定的大纲与本科院校差别不大,在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的课时分配上前者占的百分比较大。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学校在制定课程目标时,认为高职学生学制比本科少,因此将总课时由原来的120压缩到了80左右,为了保证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性,只好缩减了课程的实习时间。1.2课堂教学组织问题

在传统的园林规划设计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演者,一般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板书什么,学生记录什么,忽视了学生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因素,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氛围、思考问题的深度完全由教师决定,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这就是传统上的“一言堂”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结果往往导致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无味。

1.3教师专业能力问题

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创造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要求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现阶段,担任本课程的教师多数是近几年刚毕业的园林本科生或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方向硕士生,缺乏在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因此在传授知识和技能时往往以教材为中心,难以按照职业活动的过程和要求有效组织教学。

2.改革思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应该尝试采用以校企合作的生产项目作为课程改革的基础,紧密结合景观设计师职业资格考核要求,将教学活动分解成若干个园林设计项目,以项目为单元、以“典型设计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这是近几年从德国引进的现代职业教育新模式,即“任务驱动教学法”,又称“行动导向教学法”。它打破传统的以教师、教材及课堂为中心的模式,通常按“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三大步骤组织教学,在此过程中不但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目标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而且帮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还可以锻炼他们合作共事与协调的能力。

3.改革措施

3.1 制定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及内容的纲领性文件。制定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标准要打破传统的课程大纲框架模式,应以生产实践中的工作内容和职业技能为核心进行编写。为了提高课程目标对教学过程的指导意义,建议采用表现性目标表达方法,即用学生所能表现出的实际行为来表述课程目标。比如“掌握校园绿地规划设计的方法”,这是传统的表述方式,按照表现性目标的要求,它应表述为“能准确说出校园绿地规划的特点、原则、方法,并且能独立完成校园绿地规划设计图纸的绘制,能熟练编制设计说明书”。基本格式为“能(会)+程度用语+动词+学习对象”,本课程所涉及的程度用语主要有“准确”、“独立”、“熟练”、“正确”等。

3.2 设计“典型工作任务”组织教学

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提出的“典型工作任务”应与相关企业制定的生产目标、生产流程相对接,并经过筛选后选择有代表性的组织到教学中。如讲述“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时,可将其划分为“中、小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大专院校绿地规划设计”、“工厂绿地规划设计”、“医院绿地规划设计”、“机关单位庭院设计”等几个规模适度的工作任务。课程教学的关键是通过这些典型的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注重“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相关的职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园林规划设计实践课的比重,并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考证的要求,使学生掌握的技能与园林设计师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基本一致。

3.3 彻底改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实施课程改革的策划者和实践者。传统的园林规划设计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的多,学生做的少。而实质上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操作性、创造性很强的课程,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从做中学,真正明白“先行后知”的道理。根据笔者多年一线的教学经验,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此课程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将完全从“授”转变为“导”,教师是问题的策划者,是任务的提出者,是方法的引导者,是活动的组织者,是形式上的主持人。课堂学习内容来源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园林企业的生产实际,熟悉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过程,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促使教师从学校走向生产实际,通过各种方式跟踪园林行业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

3.4 制定以职业标准为依据的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考试方式一般都采用闭卷,考试题型主要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论述题等,这种考试模式,使学生学习变成了一种应付考试的学习,很难评价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根据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制定考核体系应以对应的职业标准为依据,目标评价与课程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考核模式,其中实践考核成绩不少于50%。同时关注考核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平时作业、设计实训、技能操作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5 做好“任务驱动型”特色教材的开发

特色教材开发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而编写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配套的高职教材乃当务之急。对于这门课程而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掌握各类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的手法,因此我们应结合实例有目的地制定一个一个的设计任务,通过完成这些设计任务,把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新教材的编写一定要打破传统以学科体系为主的模式,具体可按照“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的思路和框架形式组织编写。

(1)提出任务:对于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而言,“任务”的提出不能简单的来自于实践中的某个设计项目,而是应对同类多个项目进行综合与提炼,然后设计出一个真正能将教学目标贯穿其中的“任务”。也就是说这个“任务”应源于生产实践,且高于生产实践,既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又高度概况必需的知识点。

(2)分析任务:任务的分析一定要有导向性,通过分析任务把相关的知识点引出来,不要求知识的体系性,而应该是以“实用、够用、解决问题”为基本原则,尽量避免长篇大论,可将一些联系不紧密但学生又必需掌握的知识,包括行业新增的规范、标准附在章节后以“知识链接”的形式进行补充。

(3)实施任务:在任务实施部分我们应根据生产实践中的真实操作过程作为教材编写的主线。如在编写“校园绿地规划设计”时,可按“校园绿地的调查研究”——“编制校园规划设计任务书”——“校园绿地总体规划设计”——“校园绿地局部详细设计”——“图纸表现与文本制作”几个阶段进行划分,体现教学与生产的统一,满足“工学结合”的需要。

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在我国高职课程改革中还刚刚起步,要深化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关键要落实到课程改革和教材开发上,还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结合自己的经验去大胆实践,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答案。

参考文献:

[1] 李志宏,王伟,李津石.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改革推动高职高专教育健康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4(01)

[2] 李青松,马春真.高职园林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

[3]郭列侠.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中国林业教育.2008(4)[4] 郭舜.浅谈高职院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5] 杨学成,林云,徐正春.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3(3)

任务教学法在高职网络动画设计课程中应用 第6篇

学中的应用

针对目前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采用“项目驱动模式”进行教学。阐述“项目驱动模式”的原理及特点,结合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项目阐明如何在“项目驱动”模式指导下开展教学,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

DOI10.11907/rjdk.143825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0719B-03)

李文娟(1984-),女,甘肃定西人,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教学及算法。

0 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是目前各高等院校开课率很高的一门课程,它既是软件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又是数据结构、程序开发及其它程序设计语言的先导课程。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宗旨是将C语言从应试课程转变为一种实践工具,主要目的不再局限于使学生单纯地了解和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规范,而是致力于培养学生运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无论将来在学习、工作中使用

第 1 页 什么语言编程,都能灵活应用这些思想和方法的能力。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在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3方面问题①传统教学方法过于注重教师角色,在课堂上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无法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②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在课堂上过于重视语法和程序本身,而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教学内容及教材选择不当,内容衔接不连贯,教师讲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不但影响了学习效果,也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出采用“项目驱动模式”进行C语言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从而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项目驱动模式原理与特点

所谓“项目驱动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整应用程序项目为依托,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把所有零散的知识点难易适当、循序渐进、合理地分配、贯穿到项目各个环节中,层层推进项目,通过对问题的深化或功能扩充,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既能完成既定任务,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实践活动。

第 2 页

项目驱动模式最根本的特点是将一个完整项目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任务,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3.1 项目提出

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使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最关键的是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教学内容、突出所学知识的项目。在选择项目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充分考虑授课对象的层次和特征,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水平,从而选择适合他们的项目。

(2)充分考虑课程内容,根据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将项目设计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子任务,以便于任务实现和项目完成。

(3)充分考虑项目的来源,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选择学生熟悉的项目[3]

基于以上考虑,选择“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作为教学项目。遵循“实用为主,必须和够用为度”以及高职学生认知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按照“阶梯递进”的达

第 3 页 标要求,将成绩管理系统分为简易成绩管理系统和高级成绩管理系统两步完成。在简易成绩管理系统中,要求学生完成成绩的输入、存储、显示和计算平均成绩、求最高分、最低分以及计算不及格率等功能;在高级成绩管理系统中,要求学生完成对含有学生信息和课程信息的成绩记录的输入、输出、写入文件和从文件中读取成绩记录,以及插入、删除成绩记录和基于现有成绩记录的排序、查找等功能。

3.2 任务分解

在以完整项目为主线的教学过程中,可将项目划分成阶梯递进的任务链,形成任务阶梯。任务阶梯指按项目要求设计的任务中包括几个小任务,这几个小任务不是完全独立的,前一个任务的完成应为后一个任务的展开做好铺垫,而且任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这些大大小小的任务共同完成教学实践项目,使教学呈现阶梯式层层递进的体系[2]。因此,可将C语言中的各种零散知识点融入任务链中,以任务驱动教学。

例如在简易成绩管理系统中,可划分为以下4个子任务①显示菜单,要求在屏幕上显示简易成绩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菜单,相关知识点包括数据类型、常量、符号常量以及printf函数最简单的用法等;②选择菜单项,要求根据屏幕

第 4 页 显示的菜单项,输入菜单项所对应的序号,在屏幕上显示所选菜单项,相关知识点包括数据存储的本质、变量、格式输入与输出函数、if语句和switch语句、while语句和do-while语句、逻辑运算符与逻辑表达式、关系运算符与关系表达式以及字符输入与输出函数等;③菜单实现架构,要求根据屏幕显示的菜单项,输入菜单项所对应的序号,调用相应函数在屏幕上显示所选菜单项,相关知识点包括函数定义和函数调用、函数参数和返回值以及被调函数的声明等;④简易成绩管理系统,要求根据屏幕显示的菜单项,输入菜单项所对应的序号,调用相应函数实现成绩管理的基本功能,相关知识点包括算术运算符与算术表达式、赋值运算符与赋值表达式、数据类型转换、磁盘文件的读写、for语句、break语句以及continue 语句等。

在完成简易成绩管理系统的程序设计后,可将项目递进为高级成绩管理系统,并将其分为上、下两部分。在高级成绩管理系统的上半部分,可将任务再次分解为4个子任务①含有学生信息和课程信息成绩记录的输入和输出,要求在屏幕上显示高级成绩管理系统的主菜单,完成从健盘输入含有学生信息和课程信息的成绩记录、向屏幕输出成绩记录、将成绩记录保存到文件和从文件中读取成绩记录等功能。相关知识点包括数组的定义及引用、结构体的定义及引用、字符串处理函数等;②学生成绩记录的排序,要求在任务一的基础上完成对含有学

第 5 页 生信息和课程信息的成绩记录进行排序的功能。相关知识点包括冒泡排序与简单选择排序法;③学生成绩记录的查找,要求在任务二的基础上完成对含有学生信息和课程信息的成绩记录进行查找,相关知识点包括顺序查找与折半查找法、递归函数与递归调用;④学生成绩记录的插入和删除,要求在任务三基础上完成在原有学生成绩记录基础上进行插入和删除的功能,相关知识点包括数据中元素的插入与删除操作。

在高级成绩管理系统的下半部分,任务划分与上半部分相同,主要知识点包括指针和指针变量的概念、定义及引用、动态存储分配、链表的基本概念及应用。要求学生在熟悉高级成绩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之后,能够用指针方法实现相同的功能和操作。

3.3 任务执行

针对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特点,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在教师完成相关知识点讲授之后,小组内成员可以通过交流、协作等方式完成项目内的子任务,并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随着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逐渐实施,在任务执行过程中采用基于模块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让学生每次将编写的程序上传到教师服务器中,直至本组项目完成。这种方式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今后能较快地参

第 6 页 与实际软件项目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3]

3.4 实践总结

教师对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指导,并对学生们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提高其编程能力。

教师提出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应用程序项目贯穿整个学期,与理论教学进度一致。在整体项目背景下,又以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子任务驱动教学,将课程中相关知识点融入任务中,每个任务的确立都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状况和教学内容统筹安排。在任务驱动下,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可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验到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结语

通过分析《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与高职学生的特点,采用“项目驱动”和“任务驱动”模式开展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方式有效避免了教与学、学与做的脱节,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的“零距离”,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C语言综合应用开发能力。

上一篇:小升初自我介绍下一篇:演讲稿感恩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