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

2024-07-22

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精选11篇)

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 第1篇

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有这样一句话:“生命在于运动”。没有运动也就没有了生命,缺少运动,生命也是短暂的。健康的身体需要运动来保证,而人生最大的财富正是健康,所以要想拥有这笔财富,最佳的方法就是加强体育锻炼,让运动成为习惯。如今,美丽的校园正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条件,给我们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每天上午的大课间,放下手中的功课,跑上两圈,跳上几下,挥洒一些汗水,倦意便顿时消失,不仅达到了劳逸结合的效果,也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若长期坚持下去,必能增强体魄,使我们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生活中去。然而,有些同学则认为体育锻炼时浪费时间,认为分秒必争的读书学习才是硬道理。其实不然,有句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要想在人生的征程中取得优秀的成绩,必须以强健的体魄为前提。如果哪一天身体垮了,优秀的学业自然也就难以为继。单言道:7加1大于8,意思是7个小时的学习加上一个小时的锻炼,胜于8小时不间断的学习,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运动给我们带来很多益处,它使我们健康,向上,快乐。什么是体育的最高精神?是团结,拼搏和坚持。我们应当坚持下去,永不放弃,让运动成为习惯。

每年如期而至的秋季运动会,是一个体现体育运动精髓的舞台。在期盼中,在意料中,有悲有喜,更有欢乐、难忘。秋风瑟瑟,那攒动的人群,在呐喊与歌声中意气风发;那奔驰的身影,融入秋日的阳光。青春在悄悄的流淌,流淌在那鼓声里,流淌在那发令枪的声响里。浸润在阳光中,运动的生命在阳光中展现风采,生命的凯歌在阳光中走向辉煌!这就是青春!是青春昂扬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精神给了体育前进的动力和生存的依托;是体育源源不断的激情和反复的磨练给了青春取之不尽的力量和直面挫折的勇气。

运动让我们学会了坚强,张扬吧,年强的心,让我们永远在阳光下运动,在健康中成长。

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 第2篇

——每天锻炼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汇报

即墨市德馨小学

我校建于2006年10月,今年8月,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即墨市教体局和通济街道办事处党工委推出德馨小学集团化办学新举措,将原八里庄小学作为德馨小学分校区,纳入德馨小学统一管理。目前,共有75个教学班,4200名学生,213名教师。作为城区的一所新建学校,建校之初,学校首先确立了自己的育人目标:“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围绕这一目标,学校确定了工作大思路:“确立一种文化,制定三段目标,完成两项任务,探出一条路子”。一种文化,即以爱心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主要包括“育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学习即生活”的办学理念,“在学习和奉献中快乐着”的学校精神和“尊敬自己,尊敬别人,尊敬自然”的校训等精神价值追求方面的内容;三段目标,即近期目标——规范管理创校誉,中期目标——打造文化成特色,远期目标——创树品牌争一流;两项任务指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一条路子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之路。在这一大思路指引下,我们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路子,即:紧紧围绕“构筑爱心教育,打造适合儿童发展的学校文化”这一核心,以教育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为切入点,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引领,以师生和谐发展为根本落脚点,凝心聚力,开拓创新,铸造爱心教育品牌。

学校顺利通过了青岛市规范化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验收;成功举办了青岛市语文阅读教学现场会、青岛市习字教学现场会、青岛市加强社会治安“三大群体”源头管理工作现场会。学校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工作示范校、青岛市课外文体活动示范校、青岛市中小学德育 工作先进集体、中央教科所的“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创新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2009年5月省关工委王克玉主任等一百余位领导到校视察,同年9月国家关工委顾秀莲主任亲临学校视察,对学校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欣然为学校题字“让感恩成为风尚”。

我们始终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确立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健康教育为引领,以常规性体育锻炼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载体,以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为最根本落脚点”的阳光体育活动工作思路。坚持三项原则,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二要扎实有效,三要“动”出特色。不走形式,不造效应,不追虚名,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下面就我校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方面的做法向各位领导做一简要汇报。

一、遵循规律,在运动中走向自主

尽管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但科学运动、习惯运动都必须经过培养、训练才能达成。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特点:

1.趣味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运动成为人人都喜爱的活动时,它才能成为教育手段。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走向自主运动时的切入点就是趣味性。我们坚持做到游戏内容寓趣,竞技活动激趣,多样形式培养兴趣。针对低年级身体机能各方面由幼儿向儿童过渡时期的特点,低年级主要开展以传统游戏为主的阳光体育活动,学生、老师、家长共同参与,深入挖掘传统游戏,创编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游戏活动,老鹰抓小鸡、丢手绢、打龙尾、贴膏药等传统游戏,及赶猪、小鱼小鱼游来了等创新游戏深受学生喜爱。中年级以技能训练为主,开展跳绳、踢毽子、广播操等小型比赛,在比赛中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高年级以竞技性比赛为主,如冬季长跑赛、跑操比赛,跳高、跳远、轮滑,适时融入审美教育,主要是比动作的连贯、协调,体态的优雅,要领的完整,把速度、高度、强度作为次要因素,让学生在比赛中发现美,享受美,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2.科学性。主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遵循学生年龄特点,组织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二是组织时间有规律,春季举行以体育节为载体的趣味活动,如:套圈、拖球跑、迎面接力、两人三足跑等;秋季举行田径运动会,冬季进行跑操运动等。三是因地制宜。结合我校学生人数多,场地拥挤的实际情况,我们因地制宜开展大课间活动,分级部交替进行广播操和阳光体育活动。

二、扎实有效,在运动中发展身心

为使阳光体育活动取得实效,我们主要体现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多样性,二是全员性,三是安全性,四是持久性。

(一)多样性。

1.坚持阳光活动与德育相结合。

“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我们把阳光体育活动做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全面参与,全程育人,遵循师生共同参与、共同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原则,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养成习惯。一是通过拔河、大接力、31足集体竞技项目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意志品质,增强集体荣誉感。二是通过有目的的团队训练,增强团队意识,例如我们定期开展心理游戏训练。三是通过组织开展“奔向北京”长跑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坚持阳光活动与智力开发相结合。

智育的目的就是育智。体育类活动项目能为智力的开发提供良好的载体,是一种增强智力的重要手段,能为智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生理条件。在体育类活动项目的选择上,重点选择围棋、象棋、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跳绳、踢毽子等相对开发智力较强的项目,同时在组织教学时充分发挥我校的团队合作力,备好课、研好课、上好课,利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等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反口令”游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的敏捷性,通过花样踢毽、花样跳绳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各种体育活动来开发学生的智力,实现了体育与学生智力开发的有机结合。

3.坚持阳光活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结合学校十大好习惯中的“每日为父母做件事”及各年级行为习惯标准,引领学生主动做家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布臵阳光作业,即双休日、寒暑假,要求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至少半小时的体育锻炼。每年的寒假、暑假,下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信中对假期阳光体育活动提出明确的要求,每一名学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详细的阳光体育活动计划,邀请家长一起参与体育锻炼,得到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许多家长在孩子的带动下也养成了锻炼的好习惯。从而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区,保证了阳光体育活动的持久性、时效性。

4.坚持阳光活动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一是上好健康教育课,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让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二是开齐上足体育课。体育课堂教学是阳光体育活动实施的主渠道,是学生形成锻炼习惯,学习运动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主餐”,是阳光体育活动中最温暖的阳光。我们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上足、保质保量的上好体育课。确保五个必须,即:必须体现新课标理念,必须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必须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得到快乐,必须让学生掌握至少两个体育项目的运动技能,必须保证学生身体素质达标。三是通过习字教学,抓好“三姿”。把“三姿”培养作为课堂常规,齐抓共管,期末检测试场上,专项检查执笔姿势,统一反馈。还经常开展“我做正,我健康”、“我是三姿小标兵”等活动,营造氛围,激励学生。目前,这一措施有一定成效,学校三姿正确率优秀班级达到50%左右,有效的保护了学生的视力,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四是上好音、美等其他学科。阳光体育活动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形成立体化教育网络,音乐课发音的练习、集体舞动作的协调、健美操中的动感与力量,无时不彰显阳光体育的魅力。

5.坚持阳光活动与特长培养相结合。为全面增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多样性,我们成立了田径、足球、篮球、乒乓球、跆拳道、健美操等体育社团,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总结。为提高活动的实效性还 做到了训练时间固定、训练场地固定、训练教师和学生固定。每周五下午进行三节课的社团活动,通过社团活动,做好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发现、培养运动尖子。为了把阳光体育活动做实,做好,我们还引进青岛绿茵足球俱乐部,专业化的队伍进一步提高了活动的质量。而阳光体育活动为这些运动尖子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两者相辅相成。

6.坚持阳光活动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为增加阳光体育活动的内涵,我们把传统文化引进阳光体育活动,融入经典诵读。创编了《三字经》《弟子规》拍手操、古诗跳绳、跳皮筋活动,边游戏边学习,极大激发了锻炼、学习的兴趣,丰富了阳光体育活动的内容。

(二)全员性。给每个学生平等地提供发展的机会是民主办学的主要特征。我们力求组织的每一项活动都做到人人参与,让每一个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例如拔河比赛,我们打破以往传统的竞赛方法,而是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3个小组,抽号对阵,为每一个同学创造参与锻炼的机会。大接力、跳绳、踢毽子等比赛都遵循这一原则。

(三)安全性。“安全重于泰山”,体育活动的目的是强身健体,如果在活动中发生了意外或伤害事故,就违背了体育锻炼的目的和宗旨,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高度注意安全,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定期检查场地、器材,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采取措施,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查运动场地是否平整无坚硬杂物、沙坑沙质是否符合标准,有无杂物、单双杠、组合器械是否牢固等,教育学生遵守运动安全的卫生要求,加强自我安全保护,锻炼时穿运动鞋,服装宽松适合,禁止将别针、小刀等尖锐锋利物品放在衣服口袋里,以免发生伤害事故,在活动的过程中,严禁做危险的游戏、严禁危险的举动,不断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四)持久性。理论上讲,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后期需不断强化巩固。我们认为,要让运动成为每个人的习惯,必须持久坚持。自建校以来,特别是《意见》颁布以来,我们加大体育锻炼的力度,把阳光体育活动作为学校常规性工作,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并持之以恒的开展,让学生热爱运动,养成习惯。

三、“动”出特色,在运动中享受阳光

享受运动,享受阳光,在阳光体育活动中快乐着,幸福着。我校阳光运动的特色就是快乐、健康。我们理解、落实阳光运动有这样三个层次。

一是时间保障,让学生享受大自然的阳光。首先制定了《阳光活动方案》、《“阳光体育活动”考核细则》和《“阳光体育”工作标准》,把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纳入学校常规,从制度上保障阳光体育活动的时间;其次是构建高效课堂,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我们分层次进行集备研究,通过备课组所有成员轮流展示,在讲授、研讨、评议、修改的过程中,螺旋上升、循环往复,析透教材,来增长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智慧,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效率提高了,学习质量保证了,从“根儿”上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而参与体育锻炼,既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又让学生在锻炼中启迪智慧,两者相得益彰,处于健康发展的轨道。二是快乐参与,让学生沐浴爱的阳光。各级政府对教育的发展日益重视,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运动条件。亲子运动、伙伴间互助运动,构成了生活中一幅幅温馨的图画。孩子们渗透着汗珠的笑脸,折射出爱的关怀。比如我们开展的大接力比赛,人人参与,特别是特殊儿童,他们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满怀信心的坚持跑向终点,虽然动作不太协调,速度有些迟缓,但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意志,享受到爱的阳光,对其他学生而言,学会了施爱,更是得以心灵的洗礼。

三是健康成长,为学生播撒心灵的阳光。通过阳光体育活动,孩子们的体质增强了,更重要的是,在爱心教育的熏陶下,孩子们的心灵也充满了阳光,我们认为,自外而内的阳光可以温暖自己,自内而外的阳光却可以照亮别人,在关注学生身体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灵。尊敬自己,就不苟且,人就有了品位;尊敬别人,就不霸道,人就有了道德;尊敬自然,就不掠夺,人与自然就能和谐共荣。

自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以来,校园变成了充满活力的“动感地带”,跳绳、踢毽子等传统运动比比皆是,师生们的脸上洋溢着欢笑,充满着阳光。运动无处不在,快乐无处不在,同学们的运动天赋得到充分展示,锻炼兴致与日俱增,小胖墩减少了,升旗仪式晕倒的学生不见了,视力不良率、营养不良率越来越低,学生身体素质全面提高。

在阳光体育活动的带动下,学校竞技体育成绩斐然,学校体育队获即墨市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即墨市乒乓球、跆拳道比赛第一名、31足集体竞技项目获青岛市第四名,并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播出,学校联年被评为即墨市体育节优秀组织单位,并被评为青岛市体育节优秀组织单位、青岛市百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优秀单位。

各位领导,通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我们达到了两个目的,即:向师生和家长传递一种思想——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一种习惯——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少年强则国强,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增强青少年的体质,我们义不容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将阳光体育活动持之以恒的开展好,让健康与运动同行!让快乐与运动同行!让我们与阳光体育同行!

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 第3篇

一、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形成“我也想试一试”的念头

在中学阶段的学生,动机的产生是不一样的。有些动机是心理活动自然形成的,有些动机是外界刺激形成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外界的刺激,使学生增加对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在这方面探讨的成果也有不少。例如课前启发诱导,教学互动、师生参与,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一主多选”教学,教材的选择要从学生的实际、兴趣和爱好出发等等。这里就例举几个我个人使用较为有效的方法:1.平时要多增加一些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和新美学的知识。这样,让他们了解运动健身、健美的生理机制,利用“人人都有爱美之心”的原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教材的选择上,让学生自己选,多多参加自己喜爱的项目运动,并在结果评价中,让学生在所选择的项目中进行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重在过程的评价。3.利用“偶像”效应,即学生心目中大多都有自己的一个“运动偶像”,这可以是体育明星,也可以是运动队员、老师或者同学,利用偶像们在学生心中的影响力,产生要模仿的动机。其实,学校每次举行运动会,各种球类比赛,包括我们平时上课,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偶像产生,只要我们多去观察发现,多运用这些身边的偶像,就会使我们的“偶像”效应的效果更加明显。

二、将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变成行动,让学生感觉“I love this game(我喜欢这运动)”,使学生形成运动爱好

绝大多的人是自幼就爱“玩”的,但为什么一上体育课让他“玩”,大多的体育教师反映却是学生“不愿动”呢?这就要我们加以正确引导,运用动员、激励、激发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等手段上好体育与健康课。上课时,我常常让一些看得入神的“观众”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他自己体会一下“我也可以做同样的事”。以往上课,学生最反对的就是上中长跑的内容,几乎说到要上中长跑就是迎来一片嘘声和不情愿之声,现在我除了对他们讲清楚中长跑的好处之外,还告诉学生中长跑应注意好节奏,让学生知道怎样用控制呼吸来调整好跑的节奏,调整好了跑的节奏,其实中长跑是不累的,而且只要你“多坚持一会儿,会越来越轻松的”。经过几次的尝试,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在自觉地进行每天较长时间的晨跑。还有就是让他们在平时找到自己喜爱锻炼的项目进行锻炼学习,积极鼓励学生的参与,通过他们的需求来获得知识。一旦学生能够发现自我的能力,使其在感受到精神的满足后能找到表现自我的个性“闪光点”,找到自信,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

三、将学生的运动爱好保持下去,让学生“几天不动动,就感觉不舒服”,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

一般来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运动偏好,更乐于进行某一项或两项运动,而且这往往就是他们自己所善长的运动项目。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一点,体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但一味强调体育教学培养能力、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而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运动习惯,这样,不可能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也达不到我们体育与康健教育的最终目的。那么,怎样养成这良好的习惯呢?单靠每个星期两节的体育与健康课是远远不可能达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有效地运用正常的课堂时间以外,还要充分地利用每天的课余时间,合理引导学生早晨,课间与课外活动的锻炼,也刚好响应了中央“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号召。在课外活动中,我校设有校级的田径、排球、乒乓球、篮球、技能(跳绳,踢毽)等代表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愿报名参加活动,教师也在训练辅导他们的同时也积极地参与到其中进行锻炼,用自己的行动来激励鼓舞学生,共同享受运动、成功带来的乐趣,并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特长得到培养,体育兴趣得到巩固和发展,教师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使学生得到提高,让学生逐渐养成积极参加身体锻炼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与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不仅是一般的体育教育过程,而且,更要强调这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体育教师应树立在平时的体育与健康课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要求和促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与潜力,大胆改革课堂教学,使体育改革深入发展,让学生增强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体育爱好并最终养成自觉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

摘要: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形成自觉主动进行身体锻炼的习惯。本文就平时的体育与健康活动的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增加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养成自觉进行身体锻炼的习惯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让运动成为习惯 第4篇

我是一个不爱运动的学生,我每天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看课外书和上网看新闻什么的,我爸爸却天天逼着我游泳、跑步……我觉得那简直就是受罪,怎么说服爸爸呢?

蓝色风铃

蓝色风铃:

看了你的来信,我烦恼的是怎样说服你呢?我觉得你爸爸是明智的,你的爱好需要作些调整哦。

你知道吗?运动不仅健身,还能健脑。运动能够提升人的学习能力。一份新的研究报告说,每天疯玩20分钟到40分钟的儿童可能更能学好功课。研究人员对孩子们进行了大脑扫描,发现活动多的儿童大脑前区神经活跃。有专家说,动物研究资料告诉我们,运动刺激大脑血管和神经细胞的生长,我们认为体育活动可能对儿童也有同样的作用。

据说在希腊爱琴海旁边的山崖上,至今保留着古代的岩训:您想变得健康吗?您就跑步吧。您想变得聪明吗?您就跑步吧……你或许可以把“跑步”换成“运动”,写在纸上,贴在你家的墙上。

另外,参加体育活动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集体和社会。体育是一种热血运动和激情运动,还没有一种文化活动能和体育相比,这也是奥运会能够变成人类最大规模的集会的原因,它和体育文化的性质是有关的。你想,你天天只知道看书上网,不参加任何活动,不仅影响你的身体和视力,而且因为缺少集体生活,缺少和同伴的交流和合作,最终会影响你的综合素质。

运动应该伴随人的一生,但现实是,很多父母重视孩子的营养,重视孩子的学习,却唯独不重视孩子的运动。所以我觉得你有一个很伟大的爸爸哟。

从今天开始,让运动在你的生命中开始吧,并成为你终身的好习惯。

让孝顺成为一种习惯 第5篇

——道德讲堂系列

活动目标:

1、通过教育和教诲学生孝顺是各种美德中占居第一位的,“百善孝为先”。

2、通过认真地学习和参加有关敬老院活动,构建“淳厚民风、和谐社会”。

3、让同学们以实际行动来孝顺自己的父母,让孝顺成为一种习惯。活动过程:

一、唱一首歌: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把我们抚养长大并教育了我们。现在我们慢慢长大,体验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而在当今这个文明的社会里,多数同学似乎把这些全都忽视了。其实当你把孝顺变成了一种信手拈来的习惯,那么你一定会是成为一个优秀善良有责任心的人。不知道大家还记那首《时间都去哪了》吗?朴实的歌词,优美的旋律让我们一起吟唱一感受父母醇厚的爱。

二、诵一经典:

时间都去哪儿了?看着父母日益增加的白发,端详那副刻上皱纹的面容,抚摸那双满是老茧的手,我想你们一定和我一样被这歌词,被这记忆,被这感动触动了心底。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当我们在羡慕国外父母和子女的那种交流模式的同时,很多国际的名校却在学习我们的孔孟之道,讲述我们关于舔犊情深的故事,让我们沉下心绪一起朗读下我们的先辈对孝顺的诠释。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出自《家 语〃弟子行》。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 下面是《孝顺诀》感受下古人对父母的孝顺!

三、看一短片:

记得,前不久我在微博上看见这样一段话:‘世间最好的事,莫过于我已经长大,而你们却仍没老去,让我可以有时间好好孝顺你们”是啊,可是时间却总是由不得我们等待,所以我想让我们在这次的学习中学会把孝顺当成一种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在点滴经历中把孝敬父母,关爱老人当做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孝心成为一种习惯,时刻伴随着我们每个人。

四、讲一故事:(学生讲)

男子年复一年,简单的拳拳孝心 我听我爸爸说过一个孝敬父母的事例。那个人大概跟我爸年纪差不多,老家在乡下,离工作单位很远。骑自行车要半天到一天的工夫。

这个人每周周末都会骑自行车回老家,不管刮风下雨。回了老家就往炕头上一坐,点根烟,听他老母亲唠叨、说话。老太太七八十岁了,口齿也不太清楚,而且关心的都是些小农琐事,还有家里的狗跑出去了,昨天摘了筐黄瓜卖了,家里鸡不下蛋等等。他就那么听着,偶尔应两声。跟那人在城里的工作和他的阅历相比,这些事情毫无意义,如果放在美国人身上,肯定会恼了。但那人一点都不烦,尽管他也不喜欢听。他就是坐在炕头上,听他妈唠叨半天,就为陪着他妈。因为他知道他妈想他,喜欢经常能看见他;他妈也知道他儿子理解他。

就这样,年复一年。那人用最简单的方法尽自己的孝心。娘儿俩往炕头上一坐,就开始聊。一个说,一个听,简单而悠闲。这比任何华丽词藻所堆积出来的孝道都感人,因为它能静静的沁到人们的心里去。

五、作一点评

故事是简短的,故事却又是厚重的。请大家谈谈,您会怎样把孝顺作为一种习惯去身体力行呢?

三到五位学生做点评谈感受。

六、送一吉祥

孝顺这个看起来简单的词,要成为一种长久的习惯却并不是那么简单。对长辈孝顺不是一句口号、一种呼吁,让我们从一点一滴的平凡小事做起。拥有幸福的我们,现在能做到的就是:在父母累了的时候递上一杯热茶,为他们捶捶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把孝顺当成一种习惯吧!这两天常常会考虑关于“孝顺”的问题,很多老人会在节目中谈到:“我孩子不孝顺怎么办?”说实在的,孩子不孝顺,还真是没办法。即使跟他说”你也有老的那一天,不怕到时你孩子不孝顺你吗?”这么说也不会马上让他变得孝顺起来,如果这么简单就能让一个人改变,那就没有不孝顺的人了。所以,孝顺应该成为一种习惯,从小培养!小时候就该让孩子懂得:出门之前、回来之后,都要给父母打个招呼;吃饭时,要等父母先动筷子,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有家务活,让孩子帮着做……教育孩子,就要具体到每一个细节,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习惯,心里有父母。这样,孩子大了,出门上学,就不会出现不要钱不给父母打电话的情况了,他心里惦记父母,怎么会不记得给父母报个平安呢?让孝顺成为习惯,于父母达到“养儿防老”,于孩子“心中有他人”,这样的孩子不自私,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孩子都能很好的生存!孝顺应该成为一种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孩子想不孝顺都难!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第6篇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翻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每一条建议谈到一个问题,这中间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苏霍姆林斯基用他富有艺术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能让每个读过此书的人感触颇深,启发非浅。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就是:一切是为了孩子。多么实实在在的思想。他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讲课力求生动、形象、有趣、反对“满堂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他认为,“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并用分数去鼓励他们,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取得成绩的快乐,并时刻认识到自己永远是最棒的。

教师如何能做到这点,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那就是——读书,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要求我们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语言匮乏。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上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之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他让我记住:老天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跑在时间前面的就是最大财富的拥有者。

每天,当我们面对这群鲜活的生命,他们所散发出的青春气息时刻提醒我们要学习、要读书。因为只有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习他人之长,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至于成为学生眼中的“老古董”。只有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紧紧跟上学生的成长特点,才能更好地跟学生沟通、交流,更好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第7篇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更何况是人呢?李密在《陈情表》中用一句“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向晋武帝陈述了自我尽孝的心愿;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

当然,感恩并不仅仅是感恩父母和亲人,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人值得我们感恩。当你走在干净整洁的道路上时,你是否会想起辛勤劳作的环卫工人?当你舒舒服服地坐在公交车里时,你是否会想起忙忙碌碌的司机师傅?当你在餐厅里享受美味时,你是否会想起在后厨里汗流浃背的厨师和员工……他们在为社会默默地做着贡献,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贡献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感恩是人最朴实、最真诚的一种情感,我们应当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去感激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们,给他人一份温暖和欢乐。

那我们应当如何去感恩别人呢?其实很简单。比如你在食堂买饭时,对食堂的工作人员说一声多谢,一个温柔的微笑,就能够给别人带去欢乐和成就感。再比如,在大街上,有了垃圾就随手扔进垃圾桶里,这就是对环卫工人的一种感恩。这些都是很容易做到的小事,却能给别人带来欢乐,何乐而不为?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恶,我们应当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可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对别人给自我的恩惠看成是理所当然,便容易忽略和忘记,有意无意地站在感恩的对立面。所以从此刻开始,别再吝啬自我的微笑,我们完全有必要对每一个值得感恩的人说声多谢,对这个社会做出我们该有的回报。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第8篇

但是现实的语文教学中, 阅读的情况是令人尴尬的。笔者曾不止一次地做过调查, 结果与课标上要求的“课外阅读文学名著 (五部以上) 及其他读物, 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相差甚远。一个长期不重视语文的学生是不可能把语文学好的, 一个没有阅读量和文化素养的高中生在高考时是很难考到优秀的。

如何才能引起学生对语文的重视, 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笔者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强化考试需要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原理,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需要”往往就是动力, 有目的的持续满足“需要”能够收到强化激励的实效。因为考试会直接或间接的考察课外阅读, 而学生就有了得分“需要”, 这样便可生成利益驱动效应。于是, 我在高一的转型阶段就有意识地灌输这种思想。看一些名著改编的电影, 引起他们对名著的兴趣;用那些用名著作为材料创作出的佳作, 让学生明白看课外书间接帮助高考;接触一些与名著有关的高考题, 让他们知道高考直接要考。有了这种得分需求的激励, 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要去读课外书了。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上述的得分需要由于见效慢, 有一部分学生会半途而废, 因而还需一些策略, 激发起学生内在的阅读欲望, 把读书当成一种兴趣, 形成一种习惯, 不是我要读, 而是我想读。为此, 我做了如下的创新。

(一) 书非撕不能读也

袁枚在《黄生借书说》 中曾言道:书非借不能读也。我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 发明了“书非撕不能读也”的“撕读法”。目前我校的日常教学采用的是高效课堂的模式, 学生都是分组而坐, 很多活动都是以组为单位进行, 合作探究成为常用手段。我就利用这种形式, 在开展中长篇阅读时, 只要求每组买一本原著, 然后根据组员人数撕成若干份, 每人拥有其中一份, 再利用语文课的某个时间, 大家统一把拥有的那部分读完。这样每位同学的脑中都是不完整的情节, 势必勾起他们对其他情节的兴趣, 便去催促他人快读同时也被他人催促, 在这个“催与被催”的过程中, 加快了阅读的速度, 更有甚者自己又买一本完整的来读。

(二) 开展一些与阅读相关的辅助活动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高中语文必修课分为“阅读与鉴赏”、“表达和交流”两部分, 可见, 二者是同等重要。不将读后的心得表达出来并进行交流的阅读和鉴赏只能停留在表面, 甚至流于形式, 不可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 产生心灵的触动。标准中也建议:“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 分享阅读乐趣, 交流阅读成果, 共同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只有通过文字或其他方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才会有更深层次的体会。为此, 我共为学生设定了如下活动:诗歌朗诵比赛、辩论赛、课本剧表演以及读书报告会。前三项活动均先在班内进行, 选出优胜者, 然后让所带的三个班再进行PK。读书报告会每读一本开展一次, 并与校“绿茵”文学社联系, 结成派对, 每期刊登一些优秀的习作。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分享了阅读的乐趣, 尤其是在得到肯定后, 会更加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三、合理有效的利用时间

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老师, 从高考的大局出发, 肯定不能逼迫学生去与其他科争抢时间, 因此还应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地使用时间。我着重让学生充分利用一些闲散时间, 比如课间的三五分钟, 不适合理科的做题, 那么就可以用来阅读;大休时的跑操, 在整队等候的时候, 便可以把我们撕过后“便携式”名著拿出来读一读;再者, 因为大家读的部分不同, 吃饭、走路时, 同组的同学还可以通过语言交流去获知未知的部分。

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 第9篇

关键词:激发兴趣;自主学习;转换角色

长期以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一直着眼于提高成绩这一目标上。教学中多数教师只注重照本宣科、大讲道理,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运用。久而久之,由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脱节,许多学生对于学到的知识不知道有何用,也不知道如何用,因此,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学习兴趣也受到抑制。

课改让我们看到富有活动化、生活化、趣味化、评价方式多元化特征的《思想品德》教材以及课标要求的改变。这令我们庆幸,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我们各显神通,转变教育观念,探寻适合新时代思想品德的教学方法。

一、巧妙引课,别开生面

讲课犹如音乐创作,音乐需要“引子”,戏曲需要“序幕”,那么上课也需要“引子”即导入,导入要开宗明义、设置悬念、引人入境,要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尽早关注“法律”,我在上课伊始设置了“时政演讲”“我关注”“要闻点评”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给枯燥的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增加一抹亮色,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新闻的敏感度,使学生真正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且,学生的“报道”中不乏上佳的素材,只要充分挖掘学生提供的那些有利于教学内容的背景材料,就会使课堂教学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如,在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感受共和國巨变”一节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先为学生讲述了歌曲《春天的故事》。通过对歌词的理解,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我国带来的深刻变化。这样,学生从一开始就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学习中,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转换角色,教学相长

新课改的宗旨就是以人为本,将课堂还给学生。转变师生角色要求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大,表现欲望强烈与否更是不同,对此,专门对我校学生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1)对相同的问题能够提出多种不同解决办法的学生有83人,占79%;(2)表示愿意参加班集体等活动的学生有98人,占93%;(3)表示愿意在活动中一显身手,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的学生有101人,占96%。由此可见,教师要从演员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把学生过去只当观众的角色转变为教学舞台上的表演者的方法是正确的。

三、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学生兴趣

恰当的比喻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知识的内涵,形象的比喻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时,教师可以这样描述:如果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比作一艘航船,那么,两个基本点就好比动力系统和导航系统。只有这两个系统正常工作,航船才能朝着正确的航向全速前进。这样就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更易于学生理解。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导入新课等都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思想品德课上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以情趣横溢、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关注时政热点,培养自主认知社会的能力

时事是思想品德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首先,思品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平时通过听广播、看电视、阅读报刊等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养成关心时事的习惯。其次,学生对时事要结合所学知识作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和分析,有不能理解的问题,上课时可以向老师提问,师生共同解决,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再次,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激励与评价,激励与评价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课堂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评价,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学习信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的自学成果,对于还没有自学成果的学生也不要简单地让其马上坐下,而要用激励性的语言如“你可以从某某方面继续考虑,请坐”“请你再……你会想起来的”“我相信下次你会做好的”等语言给学生以心理的慰藉。

总之,思想品德课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选择得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学内容变得直接、形象且生动。课堂活动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努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并使之逐步学会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第10篇

——卢梭

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曾受过别人的帮忙,被帮忙时可否说说过一句:“多谢您”来感激他,而在一生中帮忙你的人又是何其多啊!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会感恩,因为别人帮忙你是不求回报的,只因为他们有一颗善良的心。

想一下,如果这世界没有人懂得感恩,而在你如涸辙之鲋时没有一人来帮忙你,那将是世界的灾难,会变得极其可怕,这世界将会失去原先的“五彩斑斓”,变成灰色,更会失去原先的“火热”,变得冷漠。这样的世界你还会喜欢吗?——不会,因为这样的世界让人心寒;这样的世界扎痛了我的心;这样的世界不值得我去喜欢;可是我会用我的热情带动这世界火“火热”,哪怕耗尽我的生命我也要去改变,拯救这世界。让这世界值得我们去爱它、守护它、珍惜它、让这世界给我们的是温暖、是满满的感动、是满满的爱,当然靠我一个人是不行的,而是大家一齐努力,让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每个人都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做到华罗庚先生说的:“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感恩便自会来,美德便会存在这世界中,人与人之间便会产生一份温暖。

在我们为生活急促奔波时,是否记起早晨向你微笑问好的陌生人、时候否记起主动载你的司机叔叔、是否记起钱不够时主动向你支援的阿姨、是否记起……都只是生活中的微小善意你记得吗?不只是他们,还有我们的父母,教师也是不求回报的付出,正是他们的举动带来的温暖,所以我们要懂得感恩,不仅仅是做人的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要传递温暖到每个人身边,让我们做感动的使者,做中华民族美德的传播者,让这份让你温暖和感动传递,如星火燎原一样四处传播。

让合规成为一种习惯 第11篇

尊敬的各们领导,各位同事大家晚上好!我来自XX支行,我叫XX,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让合规成为一种习惯》

先给大家讲一则笑话:说一个人和他的女朋友逛街,看到红灯便闯了过程去。女朋友说,你连红灯都敢闯,什么违法的事不敢做?就跟他分手了。后来他又结识了一个女友,逛街时,看见了红灯,便老老实实的等,女友不高兴了,说你连红灯都不敢闯,还能干什么事? 这虽然是一则笑话,却道出了一个事实,就是一些人对法律、规则的漠视。事实上,在我们身边,规则的漠视。事实上,在我们的身边,规则意识缺失的现象随处可见。小到闯红灯、随地吐痰、乱毛垃圾,大到随意违约、坑蒙拐骗、违法乱纪。对这些现象,有的人似乎已习以为常、司空见惯。殊不知,个人意志高于社会规则,个体行为凌驾于制度约束之上,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合规是社会有序运转、企业健康发展、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基本元素,更是银行人的生命线。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规则可以灵活掌握,随意调整,人人不择手段,以实现一己私欲为目的,企业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远的不讲,在我们身边就有活生生的案例,有的是员工知法犯法,严重违反业务规定挪用资金而被开除,有的是员工虚增存款而被告降职停职,一般性的业务差错而被积分就更不用说了。一件又一件的经济犯罪案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大案、要案的背后并不是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而往往是因为思想的松懈,对合规的漠视。因此提高员工合规意识,让意识变成行为,让行为变成习惯,最终形成一种合规文化,邮储银行的事业才能持续稳定的发展。而显然合规经营这种良习不是一日两日形成的,靠的是坚持不懈的培训、教育、检查、监督,让每位员工用心去牢记合规、用行为来诠释合规,只有在观念和实践上都去重视合规的内涵,自身的行为才会形成一种职业习惯。作为一名前台员工,我深深地感受到合规的重要性。何任百分之一的疏忽都可能变成百分之一百遗憾,一次小小的操作失误有可能会带来终生的悔恨。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不可能搞好一个银行,但却可能会搞垮一个银行。因此,我们要立足本职,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经办的每一笔业务做起,切切实实做到“上岗一分钟,合规六十秒”。而作为邮储银行的一名员工,我也可喜的看到我们行的各级领导对培养合规文化的重视。今年省分行出台的《两个办法》,无疑就是我们合规道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它从“不可为”入手,细致入微的为我偿提拱了一个行动指南,让我们懂得如何合规操作,如何防范和规避风险,如何更好的为业务发展保驾护航。而自四季度以来,我们黄梅县支行在周行长的带领下,大力倡导“合规成习惯,习惯促安全”的理念,全行上下深入开展“合规大讲堂”、“合规大讨论”活动,让我们每一位员工都切实感受到了活动的力度与深度,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业务越发展,合规越重要!诚然,我们谁也不希望,一场运动式的教育活动之后,违规操作的问题卷土重来;不希望因为个别人的随意操作和小问题不断,使全行员工的利益受到牵连;不希望有惊天动地的案件发生,却只能在事后感慨万千。我们只希望同,我们每们员工都能真正理解和认同合规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真正去遵守、去执行,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虚心学习,努力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实实在在的人生,来为邮储银行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风险无小事,合规心中留”。只有绷紧合规之弦,才能弹奏幸福之音。今天的演讲或许不能改变我们工作中那些不合规的现象、那些不文明的行为,但从现场的气氛中我们已经感觉到,大家的思想正在统一,决心也正在汇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自觉担负起合规执行的责任和使命,坚持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相信一定能创造出我们邮储银行美好的明天!当合规像我们吃饭、睡觉、休息一样自然的去执行的时候,我想,那才是我们的最高境界!

上一篇:金融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下一篇:畜牧局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