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服务

2024-08-19

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服务(精选8篇)

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服务 第1篇

急诊医学中急救绿色通道的应用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军人绿色通道开辟情况、救治效果,总结绿色通道管理经验、抢救救治经验。方法:分析军人绿色通道开辟现状。结论:军人绿色通道的急救效率仍有待提高,需特别注意提高心肺复苏技术水平。

关键词:急诊科;绿色通道;抢救

急诊科是医院收治危急重症的一线科室,急诊科抢救符合绝大多数危急重症抢救存在“时间窗”、损伤控制理论,在黄金时期内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是许多疾病患者存活的关键,这是活体组织生理性、病理性变化客观规律决定的[1]。对于那些需要优先抢救的濒死、高死亡风险对象,及时开辟绿色通道,可争取时间窗,从而降低病死率。军人绿色通道与普通医院的绿色通道存在较大差异,军队因其特殊性,急诊危重症多见心脏骤停、创伤患者,病种相对集中,这要求急诊科不仅需要关注绿色通道的管理效率,还需要关注特殊病种管理,注重某类疾病的急救技术管理。为进一步提高军人急诊绿色通道的管理水平,本次研究试回顾性分析基层军人绿色通道开辟情况、救治效果,总结绿色通道管理经验、抢救救治经验。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X年1月1月~201X年12月31日,医院急诊科开辟军人绿色通道主要用于现役军人、预备役创伤、心脏骤停等疾病的现场抢救。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01X-201X年绿色通道患者基本情况。

2结果

基层开辟绿色通道转运的现役军人,从病种分布来看,以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创伤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为主。采用的急救技术主要为心肺复苏,主要针对大量失血、原发心脏病、严重脱水等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神经系统疾病多见脑梗死、脑出血,此类对象多发生在气候剧烈变化时,另多见军队战士青年型卒中,多在训练过程中发生,无明显先兆。创伤疾病包括严重的骨折、内脏破裂、创伤出血导致的休克、血管损伤,极少部分包扎、枪弹伤、刀伤,也多见于训练创伤,多为保护措施不到位所致。消化系统疾病多见急性胃肠炎、消化道出血以及食物中毒。典型案例:男,21岁,战士,训练过程中突然晕倒、心脏骤停,现场急救员进行了简单的口对口人工呼吸、敞开衣襟、开口预防窒息,接到呼叫后,10min内卫生员抵达现场,查体见患者面色苍白、腹部下可见散在的黄斑、肢冷、心率为0,无呼吸,双侧瞳孔散大,判断为心脏骤停。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速率100~110次/min,持续替换人员维持有效的按压,持续6min,同时连接便携式呼吸机供氧,在此同时,迅速转运到当地医院急救,心跳恢复。转运过程中开通静脉通道,院内应用扩血管复苏药物,心电图恢复,期间停跳1次持续十数秒,立即采用电击除颤,能量200J,恢复正常,转移到上级医院。

3讨论

应加强对部队以及专业卫生人员心肺复苏术的培训。从基层卫生机构转运上级医院开辟绿色通道情况来看,多见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心脏骤停也是致死率最高的危象之一,心肺复苏是最急需的抢救技术。本例对象在早期接受急救员的现场基本处理,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呼吸道管理预防误吸。卫生员迅速抵达现场进行了徒手胸部按压。心肺复苏技术培训推广要点:①有报道显示,心肺复苏失败与心率恢复速度有关,需做好对基层急救员的培训,重视现场的心肺复苏,组织部队干部、战士,特别是一线救护员,学习心肺复苏技术;②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心电图表现、早期通气方式有关,对于送院、急救过程中出现的VF心电图表现,需予以重视,遵照指南尽快、有效完成心肺复苏各项操作,包括强化通气措施、必要时气管切开、合理的胸外按压,准备好心电除颤、药物复苏,及早除颤,使用束缚带有助于增加潮气量,有助于肺通气,在进行人工呼吸时,也不应停止按压,适当引入心肺复苏仪等辅助设备;③对心脏骤停者短暂复苏者,也不应放松警惕;④积极控制心脏骤停的原因;⑤尽量安排2人配合,1人取器,1人开展胸外按压等操作,100/min的速度可能影响生理病理状态,100~120/min的胸外按压是合理的,按压的深度在5cm为宜,应避免过深,但实际情况是出于担心按压过深导致肺创伤,绝大多数心肺复苏实际按压深度几乎不会超过5.5cm,对于心肺复苏,非必要的中断是被允许,但应尽量缩短,特别是除颤前,应避免按压中断;⑥准备好急救药物,针对顽固性VF、pTV,首选胺碘酮、利多卡因,急救员做好药箱的管理,做好扩血管药物、抗心律失常、强心等药物等管理,确保足量、合格、方便取用。军队急救,多见于训练、军队生活有关的病种,包括潜在的`由高强度的训练诱发的急性心肌梗死等病变,往往表现为发病急骤,可出现心脏骤停,死亡率高。另外青年型卒中,病情相对较轻,多见于训练后,另见训练保护措施不到位、器械操作不当等引起的创伤,包括严重的骨折、内脏破裂、创伤出血导致的休克、血管损伤,此类伤情可轻可重,医院应购入应对创伤的外固定设备,可借鉴美国的战伤现场救助设备,如Bastiani架、许氏单边固定支架、Wagner、Charnely、hoffnann支架等。站点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了解战士们的身体负荷情况,做好体检,发现冠状窦性电轴左偏、右偏,心房颤动、束支传导阻滞等心电图异常表现,结合动态心率评估身体压力状态,采用更科学的方法,评估展示的健康状态,寻找潜在的心脏骤停风险因素。综上所述:军人绿色通道的急救效率仍有待提高,需特别注意提高心肺复苏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韦再华,高燕琳,苏建婷,等.20XX-20XX年北京户籍居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人群分布特征[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XX,46(7):651-652

[2]刘元生.心肺复苏20XX年指南与解读[J].临床心电学杂志,20XX,24(6):401-408

[3]魏捷,胡念丹.《20XX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解读之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J].临床急救杂志,20XX,17(1):1-3.

作者:冷万彩 单位:武警湖北总队孝感支队卫生队

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服务 第2篇

为加强我科医护人员急诊急救意识,提高急救技能,7月15日在急诊科主任姜明凤、护士长姜凤香组织下,我科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了急诊急救技能培训。

此次培训内容包括徒手心肺复苏术、晕厥病人的急救、低血糖病人的抢救以及国内外急诊急救的新进展。培训过程中,科主任、护士长不怕辛苦、细心讲解、反复演示,力求科室每一个人操作规范。大家兴趣浓厚,认真练习,纷纷表示收获很大,达到了培训预期的目的。

急救技能是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交通运输多样化等因素的影响,急症抢救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急症抢救工作质量是衡量医院整体水平、服务质量、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要求急诊医护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急救知识、精湛的急救技能,才能适应快速多变的急救要求。

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服务 第3篇

关键词:急诊三区,合理使用,小儿急救,绿色通道

儿科急诊室既是儿童医院的综合实力的象征, 又是医院的窗口形象代表, 同时也是医院院前急救与重症监护室的桥梁和纽带, 肩负着急救、抢救和输液治疗的重任。面对儿科急诊的特点:起病急, 变化快, 及时处理见效快, 预后较好, 家长焦虑紧张, 人流量大, 而急诊场地、人力资源等医疗资源有限, 常导致医患冲突、医疗纠纷的高发和护理人力的相对不足。因此探讨急诊室的合理分区和规范使用管理, 势在必行。现将我院近几年来不断探索的模式和取得的成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05年7月1日~2007年6月30日在我院抢救、留观和输液的所有患儿以及每天护理人员的动态配备, 记录护理投诉纠纷情况。

1.2 方法

1.2.1 三区设置与功能定位

我院于2002年底为适应医院快速发展和儿科急诊患儿急剧增多的需要, 将急诊室进行改扩建, 由原来的一层楼扩充至二层楼, 按功能分为三区[1] (紧急救治区, 重症留观区, 输液区) , 负责接纳全院的小儿急诊、留观和输液患儿 (小儿传染性疾病除外) 。急诊一楼分为两区:以红色标志的区域为紧急救治区, 包括紧急抢救和重症救治共设6张床位;以黄色标志的区域为留观区设有30张床位;急诊二楼输液留观区:绿色标志, 设有200张床位、输液椅150张, 可以缓解一楼留观床位的不足。

1.2.2 标志醒目、直观且符合儿童心理

采用灯箱分别在急诊大厅、内走道和各接诊的关键环节处以醒目的功能标志, 如一楼内走道顶壁悬挂有红色、黄色灯箱上分别标明了“紧急救治区”、“重症留观区”等, 急诊留观、输液流程图, 各房间门外贴有相应的床位标志牌。

1.2.3 急救健康宣教形式多样

急诊室大门左侧设有科室简介和儿科急诊范围的灯箱, 右侧有十分显目的急诊救治程序和流程图的灯箱24 h开放 (新生儿和紧急救治患儿请直接进入红色标志的房间) 。楼层内走道的两侧墙壁上以童趣化动画图案配合卫生宣教文字, 楼层接诊处:设有留观输液须知及我们工作流程, 内大厅设有常见儿科急诊急救常识和疾病健康知识宣传栏定期更换内容, 电视滚动播放动画电教片以缓解家长焦虑、小儿哭吵、工作人员繁忙紧张压力。各诊室和治疗室均建立相应的告知文字。

1.2.4 实施统一管理模式

两层楼实施科室主任、护士长统一管理。各功能区严格按国际急救模式要求制定适合我院实际和发展且符合医院已论证的ISO标准的各种工作程序、职责、管理规范, 实行严格规范管理。护理人员派班统一实行弹性派班制, 严格实施上岗位前资质、技能确认和岗位职能强化培训。

1.2.5 效果评价方法

(1) 采取问卷形式:每年暑期急诊高峰 (7~8个月) 随机对100名患儿家长进行相关情况问卷, 以了解宣教、沟通的效果; (2) 培训效果考核:对1~5年护士每季度进行岗位工作流程及技能考核[2], 实行岗位淘汰转换制。第1年度考核的内容为输液留观区所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沟通技巧, 不合格者退回护理部进行岗位调整, 合格者进入第2年度培训考核。第2年度为紧急救治区和重症留观区岗位培训, 考核急救救治知识与技术、紧急应急处理能力和医护配合等。考核不合格者降为输液留观区的岗位培训, 直至考核合格才能进入急救救治区的再培训。3~5年以上的护士以紧急救治区和重症留观区为主要岗位职能进行相应的定期考核; (3) 通过门急诊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录入的在我院急诊室就诊治疗的所有患儿的人数, 时间分为2005年7月1日~2006年6月30日和2006年7月1日~2007年6月30日两个年度时段, 结合相应时间段急诊三区的护理人员弹性派班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以检验该模式的可行性, 合理性和科学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急诊救治高峰时家长对急诊三区相关知识依从性的调查

小儿急诊救治高峰时家长对救治环境急诊三区合理使用的依从性差异有显著性 (P<0.05) 。实施急诊导诊制度, 使用醒目、直观的标志, 加强实施过程中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 可以提高患儿家长的认知能力, 达到配合救治的目的。见表1。

2.2 1~5年急诊护士季度岗位职能及现场技能考核

对急诊年轻护士进行规范的岗位培训考核, 实施分层次管理, 为合理使用急诊三区提供技术支持和确保各岗位的工作有序、安全运行。见表2。

2.3 2005~2007年日人均抢救留观、输液工作量和投诉纠纷情况比较

采取适时弹性派班制和急诊三区人员随时调配制, 在日人均工作量的增加情况下, 投诉纠纷大大减少。见表3

注:投诉纠纷资料来源于医院门诊办和质管部

3 讨论

儿科急诊室是儿科危急重症救治的重要场所, 随着儿科疾病谱的变化和家长对儿童健康意识的增强, 近几年来儿科急诊和输液患儿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造成救治、输液的场所过于拥挤狭窄。儿科急诊的特点是起病急、变化快, 家长的期望值高, 需提供紧急诊治和快速治疗处理的绿色通道。而病情较轻需要输液治疗的患儿常具有治疗时间集聚性[3], 在高峰时间段内更凸现人满为患的矛盾, 若在急诊室以外的部门 (门诊) 建立独立的输液中心, 存在无专门的巡诊医师, 巡视观察不及时, 遇有病情变化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不能得到及时处理等安全隐患[4]。因此, 在急诊室内建立符合儿科急诊抢救、重症留观和输液的区域是符合现代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需要。

本资料研究显示, 建立和完善急诊三区并充分发挥相应区域的功能, 医院应确立统一管理的模式, 提供工作环境标志和强化服务的措施。我院实施的急诊导诊制度, 人员由独立的导诊组护理单元统一派班, 上岗前和在岗培训纳入急诊室护理人员培训中。通过导诊服务沟通、协调和强化标志醒目、直观等措施, 可提高家长对不同病情和疾病的认知能力, 对急诊三区环境和措施产生依从性, 自觉地配合医疗和维护救治、输液的秩序。

合理使用急诊三区, 以期达到区域功能更大化, 流程更优化, 岗位职责明确化, 人力资源使用合理化, 工作绩效高效化[5]。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的救治程序、分层次培训使用人员, 科学合理地派班。我们对1~5年的急诊护士采取季度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考核, 按急诊三区的职能要求、技能需求、服务需要实行分层次分区域使用护理人员[6], 实施年度淘汰转岗制, 为合理使用三区, 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三区有序运转的保障。同时依据儿童疾病的流行性趋势, 救治的时段性和护理人员生理、心理特点, 采取适时弹性派班制并配备必要的机动人员, 实行随叫随到和三区人员随时调派的原则进行合理的人员运用[3], 从表3可以看出, 人均日工作量的提升, 而投诉纠纷大大的减少。

综上所述, 在儿科急诊室建立急诊三区并合理使用, 能够保障急救绿色通道的畅通, 并能合理的应用急诊人力资源, 使急诊场地的应用最大化, 缓解儿科患儿看病救治难, 等待时间长和拥挤的局面。该统一管理的模式不受医院规模和场地大小的限制, 可在各级医院内推广建立和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刘颖青, 周荣慧.实施急诊ABC3区分诊急救护理模式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6) :478-479.[1]LIU YQ, ZHOU RH.Research on a modes of hospitalized e-mergercy care:ABC three disticts[J].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 2002, 37 (6) :478-479.Chinese

[2]许静华.提高急诊护士抢救技能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5B) :54-55.[2]XU JH.Method and experience of improving rescue ability[J].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ursing, 2005, 21 (5B) :54-55.Chi-nese

[3]李枝国, 刘朝晖, 刘美华.儿科急诊留观病人调查与护理人力合理安排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4) :54-55.[3]LI ZG, LIU ZH, LIU MH.The observa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arrangement of nursing staff[J].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ursing, 2004, 20 (4) :54-55.Chi-nese

[4]凌云, 陈朔晖, 诸红华.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4) :329-330.[4]LING Y, CHEN SH, ZHU HH.Potential risk and strategy for children receiving introvenous infusion in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J].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 2007, 42 (4) :329-330.Chinese

[5]杨诚.从发展的角度看急诊室的布局与功能[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5, 4 (5) :310-314.[5]YANG C.Analysis on the layout and function of emergency de-partment[J].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2005, 4 (5) :310-314.Chinese

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服务 第4篇

急诊急救培训方案 第5篇

急诊急救适宜技术推广培训计划

为了全面提升我院卫生应急人员及应急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和应急能力,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在我院深入开展以“急诊急救适宜技术推广”为主要内容的卫生应急大练兵活动,为保证活动切实有效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提高所有医务人员急救应急能力和综合素质,依法、科学应对紧急事件;积极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急救成功率。

二、成立急诊急救适宜技术推广领导小组

组长:陈世华

副组长:徐荣伟王良英

成员:冯西荣徐朝云饶友翼孙林扬王敏蒋林明刘银华田红艳胡金梅姚华杨湘许晟慧张康苏小芳郑艳詹子琳陈红杜丽亚张小倩李茂珍饶祥英肖阳王绍方胡江霞胡兰杨维罗应芝谢继竹徐晓兰

三、院科两级要强化职责、明确分工

1、卫生应急大练兵领导小组负责本项活动的整体领导工作,组织协调医疗、医技、护理等卫生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大练兵,并督促 1

落实。

2、院办公室负责制定我院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并负责编制紧急医学救援技术等相关知识题库。

3、院组织开展医疗、医技、护理相关技术人员的卫生应急医疗救援培训工作。

4、各科主任是科室这次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按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安排好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

四、活动时间安排

(一)准备阶段

2012年11月15日,成立急诊急救适宜技术推广领导小组,制定培训计划,编制卫生应急救援知识题库和学习培训资料。

(二)培训阶段

2012年11月16日在本院各系统内进行急救知识、专科技能、应急能力、应急素质培训。

五、活动内容

(一)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主要内容

1、临床医师(包括内、外科系统医师)。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疾病诊断、治疗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病历书写;医疗查房,病例讨论;各种检验检查报告的判读和电解质代谢紊乱及酸碱平衡的调节;医患沟通技巧、知情同意等。2010版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除颤仪的使用,开放性伤口的止血,脊柱损伤搬运,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骨髓穿刺术等基本技能。

2、急诊专业医师

(1)独立处理各种急症(如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咳血、休克、急腹症、消化道大出血、黄疸、血尿、抽搐、晕厥、头痛等)的初步诊断和处理原则;

(2)掌握下列心脏病和心率失常心电图诊断:室颤、宽QRS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心动过缓等;

(3)掌握创伤的初步诊断、处理原则和基本技能;

(4)掌握急性中毒的诊断和救治原则;

(5)掌握暂时未明确诊断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技能;

(6)能掌握2010版心肺脑复苏术,气道开放技术,电除颤,动、静脉穿刺置管术,心、胸、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

(7)熟练使用呼吸机,各种监护仪等;

3、医学影像专业医师

放射医学影像学基础、医学超声影像学基础和相关设备操作、阅读(审阅)影像、报告单书写、告知义务的履行等;

4、麻醉专业医师

气管插管、呼吸机和麻醉机使用、不同麻醉方式操作等基本技能,麻醉前准备、全身麻醉、区域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麻醉恢复期间的监测和术后镇痛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5、病理专业医师

与本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病理切片、各种染色的基本原理及操作,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诊断及各种诊断报告书写。

6、药学人员

药品调剂、采购、入出库管理等,临床药师查房、药物治疗方案设计等。

7、技术人员

开展影像、检验、病理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技能岗位训练等的培训内容。

六、活动要求

1、强化责任,认真落实:院科两级要高度重视、明确分工,把培训活动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2、加强检查,积极改进:急诊急救适宜技术推广领导小组要定期检查本次活动的进展情况,各科室要加强检查和考核,并组织全院性的知识竞赛和技术比武。

3、发现典型、树立标兵:各科室要对青年职工做为这次培训的重点,要求青年职工除参加院科两级组织的培训和学习外,更要坚持自学和训练,以达到知识牢固、技术熟练,各科推荐一名本科急救技术标兵,参加全院知识竞赛,在全院竞赛中评选出优秀人员。

乡村医生培训-急诊急救 第6篇

2、衡量院外急救服务质量的金标准是()C、急救反应时间

3、派遣救护车到现场,患者送院的原则是()A、就近、就急、就能力

4、急诊急救的目的以下哪一项除外()D、彻底治愈

1、急救分中心根据其地理位置、交通状况、人口密度等条件,按照急救半径()公里的标准组建了本区域内的急救网络D、20~30公里

2、在打通“120”急救电话,呼叫救护车后,以下不属于基层医人员应该做的是()E、与病人一起静候救护车

3、急性支气管哮喘的早期处理方法不包括()C、多巴胺

4、窒息的早期处理方法是()B、解除呼吸道梗阻

1、居民健康档案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C、既往史和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2、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是(B、辖区内6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

3、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D、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

4、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年要提供(D、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5、以下不属于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重点人群的是(B、青年人)

1、心脏骤停的最佳抢救药物是(B、肾上腺素)

2、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A、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3、哪项不是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药物(E、血管加压素)

4、脑卒中的现场判断方法,即辛辛那提卒中量表的判断方法包括()A、面部活动 B、肢体活动 C、言语 D、时间 E、以上均包括

5、肺血栓栓塞症的常见症状不包括哪项(B、头晕)

1、以下哪一种不属于自然灾害(B、矿难)

2、以下哪一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H7N9甲型流感)

3、以下那一项不是灾害事故发生时上报的内容(E、财物的损失)

4、及时上报灾害事故的目的,以下有一项不准确(D、及时统计死亡人数)

5、发生火灾时采取的急救措施中,以下有一项不准确(D、直接从楼上跳下去)

1、灾难事件的主要特征不正确的是(D、客观规律性)

2、MCIs现场处理不包括(D、及时上报)

3、现场医疗救援管理的原则错误的是()C、根据检伤分类将伤者分为四类:红、蓝、绿、4、颈椎受伤患者检伤的颜色为(A、红色)

5、救护车人员安排原则正确的是(D、一辆救护车可上3名绿色伤员)

1、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是C、胸骨中、下1/3交界处

2、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操作,下列描述错误的是E、吹气频率30次/分钟左右

3、有效的胸外按压,成人速率应为C、100次/分

4、有效的胸外按压,其按压深度应为D、4~5cm

5、根据05年指南,对所有基层救护员复苏推荐的按压-通气比率为A、30∶2

1、休克治疗的基本原则是()A、持气道畅通B、维持足够供气及换气C、制止出血 D、维持足够血液循环E、以上都是

2、代偿期的表现不包括(C、意识紊乱)

3、由代偿期到失代偿期的表现不包括(D、尿量减少)

4、失代偿期的表现不包括(A、周围脉搏减弱)

5、休克早期表现不包括(B、尿量减少)

1、休克的类型不包括(C、低血压性休克)

2、神经源性休克的表现包括()A、低血压B、心率正常或者减慢C、皮肤暖,干,粉红D、呼吸麻痹或不足E、以上都是

3、机械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包括()A、颈静脉怒张B、发绀C、苍白D、心动过速E、以上都是

4、可控制的出血的说法错误的是(D、用细静脉输液管)

5、不能彻底控制的出血的说法正确的是()A、高流量吸氧B、监护心跳,血含氧量,二氧化碳呼出量C、液体复苏D、大管道通路E、以上均正确

1、面部损伤的临床特点,应除外(B、面部血运丰富,止血困难)

2、面部损伤的急救原则错误的是(B、保证饮食饮水)

3、面部损伤控制出血最常用的首先采用止血方法是(B、指压动脉止血)

4、颈部损伤分类不包括()C、锁骨骨折

5、颈部损伤的急诊原则不包括()D、紧急气管插管

1、最常发生肋骨骨折的是B、4~7肋

2、发生闭合性气胸,当肺萎缩为多少时需要胸腔引流C、肺萎缩>50%

3、下列关于开放性气胸的治疗正确的是A、封闭伤口 B、胸腔引流 c、预防张力性气胸 D、清创E、以上都是

4、小量血胸时胸腔积血量为C、500毫升以下

5、下列关于非进行性血胸的治疗方法错误的是D、及时剖胸探查

1、腹部的实质性器官不包括 8%

3、下列属于开放性损伤的是A、穿透伤B、非穿透伤C、贯通伤D盲管伤E、以上都是

4、下列不属于腹部损伤非手术治疗措施的是C、应用窄谱抗生素

5、下列关于胰腺损伤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E、腹腔穿刺液或灌洗液淀粉酶降低

1、多发伤的易发部位包括()A、头部B、颈部C、胸部D、腹部 E、以上均是

A、胃

2、腹部损伤“战时”的发病率为B、2%~

2、多发伤的特征包括()A、应激反应严重B、低氧血症严重 C、休克发生率高D、易发生误漏诊E、以上均是

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两个脏器损伤死亡率20%

4、多发伤急救现场处理错误的是()D、尽快将伤者移到安全地带

5、多发伤早期检查包括()A、血压B、脉搏 C、呼吸D、神志E、以上均是

1、一个成年人头面颈部及左上肢被开水烫伤,起大小水疱,血浆样渗出,其烧伤面积计算为A、浅II°18%

2、大面积烧伤休克早期首要的急救措施是E、争分夺秒、液体复苏

3、诊断烧伤脓毒血症的最重要依据是E、血培养阳性

4、深II°烧伤,如无感染,愈合时间为C、3~4周

5、烧伤后血容量减少最快的时间是D、伤后2~3小时

6、深II°烧伤典型的临床表现是D、创面基底红白相间

7、深II°烧伤伤及C、部分真皮网状层

8、大面积烧伤休克早期一般指伤后B、伤后48小时以内

9、大面积烧伤病人休克期在输液过程中,每小时尿量要求多少ml? C、30~50ml

10、小儿头面颈部的面积为D、9+(12-年龄)

1、正常人体温度最高的位置()B、直肠

2、人禽流感的病原体()D、甲型RNA病毒

3、流脑是()传染病A、呼吸道

4、乙脑的储存宿主是()B、蚊子

5、高热的处理错误的是()B、激素

1、对急性头痛描述错误的是()B、偏头痛多位于双侧,呈炸裂样

2、高血压脑病的特征,哪项是错误的()E、大多数伴有急性水肿表现

3、男,39岁,4小时前突然剧烈头痛,伴呕吐多次。体检:颈部轻度抵抗,克氏征(+),布氏征(+),体温37.2°C,血压140/80mmHg。其他神经系统检查阴性。诊断首先考虑()D、蛛网膜下腔出血

4、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急性发作期有哪项不能作为诊断要点()E、眼底可见明显青光眼眼杯

5、正常人眼压是()B、10~21mmHg

1、下列哪项不是心衰时肺循环淤血的表现()D、颈静脉怒张

2、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A、突然发生的重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B、咳嗽频繁,咳粉红色泡沫痰,肺部布满湿罗音 C、心率加快,可闻及奔马律 D、皮肤苍白或发绀,严重者出现血压降低或休克 E、以上都是

3、支气管哮喘与心源性哮喘难以鉴别时宜用(C、氨茶碱)

4、抑制哮喘气道炎症的首选药物是(D、糖皮质激素)

5、下列哪一个是左心衰竭的早期改变(B、劳力性呼吸困难)

1、评估心律失常患者情况时,如果其心率快于160次/min、慢于45次/min()E、多数情况下属于较重的心律失常,还要结合临床情况,如患者年龄、原发病及全身情况

2、心律失常起搏点的位置越靠下,提示心律失常越严重,因此较重的心律失常是()D、室性心律

3、评估心律失常危险性时,下述哪项内容是错误的()C、患者的心电图显示为振幅较高、时间较短的QRS波群,提示病情严重

4、下述情况提示患者危险()A、突发胸痛或(和)胸闷患者伴随的急性心律失常 B、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突然出现的室性早搏和阵发性心动过速 C、不断加快的快速心律失常和预激综合征合并的快速房颤; D、高龄患者的突发性严重心律失常(心室率>180次/min)E、以上情况都提示危险

5、关于心房颤动,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预激综合征合并的房颤患者危险性较小

1、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治疗可以酌情选择下述方法()A、美托洛尔静注 B、普罗帕酮静注 C、胺碘酮静注 D、电复律 E、以上都可以选择

2、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是心率较快(一般在150~260次/min);心室律基本匀齐(R-R间距差异小于0.01s);P波常因与其前的T波融合而不易辨认,QRS波呈室上图形,时间常小于0.12s。此种情况属于()B、室上性心动过速

3、关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下述哪项是错误的()C、电复律疗法的危险性较大,故应在较轻的心律失常患者使用

4、关于室性心动过速哪项是正确的()D、连续3个室性早搏就是室性心动过速

5、下面关于期前收缩(早搏)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A、期前收缩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发生率几乎可达70%~80%

1、急性心肌梗死早期(24小时内)的死亡原因主要是()B、心律失常

2、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血栓来源主要是()E、下肢深静脉

3、男性,66岁,持续性胸痛、呼吸困难10小时,3个月前曾发生股骨颈骨折。发现高血压病10年。体检:T36.5°C,BP90/60mmHg,颈静脉充盈,P2亢进,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和心包摩擦音。心电图:电轴右偏,S1QⅢTⅢ。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增高,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正常。该患者最可能诊断是()A、肺动脉栓塞

4、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与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首先考虑()B、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5、男性,46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突然出现剧烈胸痛,呈撕裂状,累及胸骨后及上腹部,伴大汗,持续1小时不缓解。查体:血压200/110mmHg,心率90/min,心(-),两肺(-),心电图:左室高电压伴V4-5ST段压低0.1mV,最可能的诊断是E、主动脉夹层

1、体检腹部叩诊移动性浊音属于()B、积水、积液

2、胃、十二指肠穿孔五大体征不包括()E、发热

3、腹痛发生的三种基本机制是()C、内脏性腹痛、躯体性腹痛和牵涉痛

4、急性腹痛时体液刺激,下列哪一项外渗时最强()A、胰液

5、判断腹内空腔脏器损伤最有价值的发现是()D、有气腹

1、小量咯血的定义是()A、每日小于100ML

2、最常见的咯血原因是()A、肺结核

3、咯血不常见于()D、胸膜炎

4、下列哪项是正确的()C、一次咯血量>500ml为大咯血

5、支气管扩张病人反复大咯血的主要原因是()E、感染引起支气管内肉芽

1、评估脉搏有4个要点,以下选项中有一项除外()A、早搏

2、以下有一项血压数值不是高血压的血压数值(mmHg)()B、130/85

3、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猝死时常见的心律失常是()A、心室颤动

4、高质量心肺复苏的要求(以下除一项外)均是()B、深吸一口气进行人工呼吸

5、村卫生室人员处理危重急症的原则,以下有一项不准确()D、让家属找车送医院

1、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不包括()D、丘脑性

2、脊髓反射有()D、巴宾斯基征

3、那种脑血管病头痛最剧烈()A、蛛网膜下腔出血

4、弛缓性麻痹(AFP)的特点不包括()C、有病理反射 5、2000年在中国基本消灭的疾病是()B、脊髓灰质炎

1、下列关于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分级正确的是C、Ⅱ级指的是重大事件,用橙色表示

2、下列不属于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的特点的是E、急救人员多时死亡率较少

3、国际医疗救援优先顺序错误的是D、蓝色—第四优先:轻微擦伤

4、交通事故遇伤者被压于车轮或货物下时,错误的方法是C、拉拽伤者的肢体

5、救助全身烧伤伤员的错误措施是A、用沙土覆盖 1、2011年,国家增加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补助标准,由原来的__元/人年提高到__D、15、25

2、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C、二

3、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__小时内报D、36

4、下列选项属于法定甲类传染病的是A、鼠疫、霍乱

5、下列选项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中信息报告的主要内容的是A、事件名称、事件类别 B、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 C、主要症状与体征 D、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 E、以上选项均属于 1、2岁小儿正常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分别为()A、20~30次/分95~140次/分

2、下列是5个3岁小儿的收缩压,哪项是正常的()E、86mmHg

3、小儿上气道梗阻的主要表现是()D、吸气性呼吸困难

4、患儿1岁,到急救室时对疼痛刺激有反应,面色青紫,明显鼻翼扇动和三凹征,两肺呼吸音减弱,脉搏160次/分,有力,四肢温暖。您认为此患儿主要问题是()B、很可能的呼吸衰竭

5、患儿7岁,被汽车撞伤后双下肢骨折被送至急救室。患儿烦躁,呼吸45次/分,两肺呼吸音正常,脉搏186次/分,股动脉搏动弱,桡动脉搏动不能触及,四肢凉至肘膝关节,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4s。您认为该患儿主要问题是()A、失代偿性失血性休克

1、在判断猝然倒地儿童是否有呼吸时,正确的方法是()B、在轻拍检查患儿是否有反应同时,观察胸廓、腹部等部位看是否有呼吸动作

2、关于触摸脉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没有呼吸,摸不清是否有脉搏,立刻开始心肺复苏

3、开始心肺复苏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E、先胸外按压,再打开气道,然后人工呼吸

4、双人复苏时,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是()D、30:2

5、除颤的指征是()C、室颤和无脉性室速

1、最易引起肺脓肿的肺炎是以下哪一项(D、金葡菌肺炎

2、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肺部损害主要为()B、坏死性肺炎并胸腔积液

3、非典型病原体肺炎包括以下哪一项()E、支原体肺炎

4、支原体肺炎治疗首选使用以下哪种抗生素()C、大环内酯类

5、支原体肺炎的血常规检查有代表意义的是()A、C-反应蛋白升高

1、哮喘的本质是()C、气道炎症

2、下列药物可以用作哮喘急性发作的是()A、茶碱 B、糖皮质激素 C、β2受体激动剂 D、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E、以上都是

3、急性喉炎的临床特征是()D、犬吠样咳嗽、声嘶、喉鸣及吸气性呼吸困难

4、下列情况不会很快出现呼吸困难的是()B、支气管异物

急诊急救全员过关大赛 第7篇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护理全员过关考核正式启动

——抚顺市传染病医院举行百名护士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过关考核

历时四个半月,抚顺市传染病医院“护理带教老师选拔大赛”在2018年4月25日进行了最后一场技能比赛,圆满落下帷幕。通过基础护理、传染病专科护理、急诊急救护理、临床技能实践操作等四场考核竞选,有12名优秀带教老师光荣胜出。

4月24日下午13:00,护理部在医院多功能厅,组织进行了第三场急诊急救知识的理论考核,同场进行了22名候选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的技能操作考核,拉开了2018年市传染病医院“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CPR)护理全员过关考核的序幕。

社会主义新时代,人人享有健康权成为医疗护理服务的主流。为了扎实深入地开展护理人员急救知识、夯实急救基础技能工作,提升全院护理人员急救水平,保证医院护理急救质量,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优质健康服务,护理部作了全面的筹划和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急救演练流程的设计、考核标准的制定等,都作了详细地部署安排。3月,护理部进行了两场急诊急救理论知识培训,4月24日下午,全员过关考核正式启动。第一场考核结束过后,护理部主任李淑兰把考核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一一指出和纠正,以评促进。

通过此次急救技能考核,不仅强化了我院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提高了急救技能,同时也规范了基础生命支持的操作流程,对在紧急情况下给予有效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为生命保驾护航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服务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科学实验研究过程中普遍采用的随机抽样分组方法。选取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1月期间该科所发生的330例采用绿色通道救治的院前急救危重患者, 并选择历史同期按医疗常规完成治疗的300例作为传统治疗组。传统治疗组300例, 男性160例和女性140例。年龄4个月~96岁之间, 中位年龄为44.8岁。绿色通道组330例, 男性168例和女性162例。年龄3个月~98岁之间, 中位年龄为44.5岁。

1.2 治疗方法

设立该研究病例的入选条件:选取该院急诊科院前急救医生接110指挥中心来电出诊救治的急危重患者, 包括:心跳呼吸骤停、各种原因导致的休克、各系统危急重症患者、复合伤、多发伤等严重创伤, 急性中毒、电击伤、溺水等导致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主要原因分类:分别是交通事故及创伤外科 (34.94%) , 循环系统 (17.21%) , 神经系统 (15.36%) , 呼吸系统 (7.11%) , 妇产科急症 (6.86%) , 急性中毒 (5.72%) , 儿科急症 (4.81%) 消化系统 (2.38%) , 。院前急救死亡患者前五位疾病类型:交通事故及创伤外科 (34.94%) , 循环系统 (17.21%) , 神经系统 (15.36%) , 呼吸系统 (7.11%) , 其他类型如电击伤、溺水等患者 (2.74%) 。

院前急救过程中要保持信息通畅, 及时把患者抢救治疗检查资料在患者来院前及时传递给医院, 并把医院床位、专科抢救方案和诊断反馈给院前急救医生, 随时与110指挥中心联系。院前急救的危重患者来院后立即进入急诊绿色通道进行积极抢救。

1.3 观察方法

比较两组危重患者在实施急诊院前急救绿色通道中的救治时间、治愈率、死亡率和病人的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患者的数据进行处理, 所得数据表示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 (±s) , 两组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在计划内完成治疗, 经过统一人员进行统计和分析, 对比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时间、治愈率、死亡率和病人的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随着城市化发展, 加快基层医院急诊科建设和发展, 提高急诊服务的满意度, 才能满足社会对急诊的医疗需求。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 承担着日常急救医疗和突发卫生事件的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院前急救的要求越来越高[2], 熟练应用院前急救绿色通道, 有利于合理应用有限的急诊医疗资源, 提高急救医疗技术水平和提升急救反应能力。构建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绿色通道, 正日益受到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的重视, 也是未来急救医疗发展的方向[3]。急诊绿色通道是救治院内外危急重患者快速高效的服务系统[4]。目前该市各级医院院前急救绿色通道建设的发展不平衡, 不能适应目前医疗环境和急诊患者救治的需要。为了确保危急重患者得到快速诊治, 提高救治成功率, 加强医院急诊绿色通道建设很有必要[5]。如何缩短危急重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的时间和空间, 保证危急重患者实现院前院内一体化、系统化的救治, 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救治成功率, 是急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6]。近两年来该科抓住医院发展的机遇, 在总院专家指导和支援下加强院前急救绿色通道建设, 随时检查急救绿色通道质量、流程是否合理规范、急救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以及病历书写质量, 同时调查患者满意度,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并制定重大病种院前急救绿色通道流程, 各专科及辅助科室给予大力配合, 充分发挥急诊科医务人员指挥协调能力。通过建立和完善绿色通道, 提高了急救人员的素质和相关科室的急救意识, 使危急重患者救治成功率大为提高[7]。

该院急诊绿色通道存在几个问题: (1) 、急诊科虽然拥有专业医师团队和护理团队, 模式仍然停留在支援型, 还需要各专科的会诊和支援。 (2) 、医院与110指挥中心之间虽然实现了信息连接, 但医院之间缺乏信息传输和交流, 没有统一的抢救途径。 (3) 、急诊绿色通道的分层搭建总体进展较慢, 急诊转上级医院衔接问题需要解决。 (4) 、信息通讯系统不够完善, 不能保证110指挥中心、院外、院内三方对车载医疗监护设备的监护信息以及患者的生命体征通过配备的车载无线传输系统进行信息交流。没有车载无线交通线路信息系统。 (5) 、急救风险性大、压力过重, 急救专业人才储备缺乏, 缺乏复合型的急救人才。因待遇问题、劳动强度、及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 年轻医师不愿意固定在急诊科。 (6) 、基层医院急诊条件和人力资源有限, 劳动强度大, 部分急诊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大, 患者和家属对抢救治疗期望值过高, 使急诊科成为高风险科室。 (7) 、医院对急诊科重视程度不高, 在人员、待遇、进修学习没有相应的倾斜。

为此, 基层医院院前急救危急重患者的急诊绿色通道建设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特点[8]。 (1) 、建立和完善急诊医疗体系, 包括急诊科的建设, 改善急诊影像学, 超声、检验服务流程。 (2) 、积极开展院前急救, 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和布局急诊科, 依据医院实力和周边情况考虑开设急诊重症监护室, 完善急诊科的院前急救, 院内急诊抢救, 急诊留观, 重症监护一体化建设。 (3) 、加强急诊人才培养和急救技术提升, 加强急诊绿色通道建设, 优化急诊服务流程。 (4) 、加大110急救宣传, 普及急救知识教育[9], 增强群众急救意识, 使更多危急重患者在有效的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5) 、110指挥中心与院外、院内以及上级医院急诊科的共同配合, 建立区内完善的急诊院前急救绿色通道救治危急重患者的工作机制, 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本地区危急重患者救治的成功率。 (6) 、强化110急救指挥中心在院前急救中的核心地位[10], 做好院前急救预案, 成立相对固定的院前急救队伍, 加强队伍的培训和演练, 对于院前急救的危重症患者建立完善的急救绿色通道, 加强院前和院内的无缝对接, 提高急救的有效率, 普及简单、有效、常用急救技能, 在急救中充分发挥“第一目击者”的作用。 (7) 、加大对急诊科的投入, 提高急诊科工作人员的待遇, 提升急救人员的组织指挥、快速反应、应急救治能力, 保证急救质量。

通过临床对比研究证明, 绿色通道组在急诊科处理时间较传统治疗组明显缩短, 绿色通道组治愈率和病人的满意率显著高于传统治疗组, 绿色通道组死亡率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研究表明, 强化110指挥中心在院前急救的核心地位, 建立完善危急重患者急诊院前急救绿色通道工作机制和急救流程, 能使危急重患者在有效时间内得到及时救治, 减少危急重患者在诊断、治疗过程中时间的浪费, 降低死亡率, 减轻病人的医疗费用, 提高科室服务的满意率。让患者感受到医院的优质服务和合理收费, 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凤莲.急诊绿色通道流程在危急重病人救治中应用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 10 (1) :48-49.

[2]范锦.谈如何促进院前急救发展.中国当代医药[J].2011, 18 (5) :139-142.

[3]翟运开, 孙东旭.医院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探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 35[4]:20-24.

[4]邹萍萍, 龚纯贵.我国院前急救体系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3, 27[10]:616-618.

[5]陈祥杰, 陆志娟.基层医院急诊医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策略[J].中国临床研究.2014, 27 (10) :1300-1302.

[6]康德, 陈桂喜.急救绿色通道对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水平的临床研究[J].创伤与急救电子杂志.2013, 1 (3) :26-29.

[7]吕传柱, 张海涛.探讨符合国情的急诊流程设计[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 9 (1) :6-9.

[8]刘慧.急诊绿色通道的管理[J].黑龙江医药.2009, 22 (4) :505-506.

[9]赵明锐.加强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 22 (11) :2373-2374.

上一篇:销售员求职中文简历写作下一篇:厨师长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