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区2011年人口计生工作突出创新

2024-05-20

温江区2011年人口计生工作突出创新(精选9篇)

温江区2011年人口计生工作突出创新 第1篇

2011年,温江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做好“十二五”规划,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首要任务,以建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体制机制为目标,以加强教育培训为重点,以提高服务能力为核心,突破重点、攻坚克难、强基固本、创新发展,促进整体工作水平提升,继续为构建和谐温江、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全区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5‰以内,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 以内。着力“四个统筹”做好以下工作:

一、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田园温江建和谐人口

把人口计生工作作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的基础性工作,在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积极探索全域成都统一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工作中人口计生政策的对接落实、利益导向机制建立和服务管理的有效举措。以国家省市人口计生委在我区开展全员人口统筹管理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深化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全面提升全员人口信息化水平,实现人口出生、死亡、孕育、健康就医等动态信息的适时更新和交换,确保人口数据更加真实、及时、完整,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统筹开展关爱活动,为公共服务完善功能

以“阳光政务”、温江人口门户网站、人口文化阵地等载体为依托,大力宣传人口计生优先优惠政策,统筹城乡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一是关爱生育。认真落实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建立由人口计生、卫生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出生缺陷一级干预机制。统筹部门出台针对计生家庭的优惠措施,开展人口计生技术服务进村组、进小区、进市场、进民企活动,保障育龄群众优生优育、生殖健康需求;二是关爱生产。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和惠农政策优势,制定帮扶计生家庭生产的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给予信息、技术、项目、资金、物资、场地等方面的优先扶持;三是关爱生活。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对因病、因残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计生家庭实施特别救助。四是关爱养老。认真落实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制度,及时兑现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让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老有所养。五是关爱子女。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坚持教育优先,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强化独生子女社会行为和健康人格教育,加强人口道德素质和诚信教育,为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三、统筹落实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为经济发展吸引人才

建立健全“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盘棋”的模式,以成都经济圈为依托,积极开展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加强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与户籍地的点对点协作服务项目。同时与区劳保局、区教育局、区工商局、区总工会等部门联手,以就业为引领,以区创业一条街为平台,着力引进高素质人才流向我区,引导人口合理有序分布。做实流动人口住院分娩补助制度,实现流动人口在温生育实名制登记。

四、统筹加强阵地建设,为和谐计生发展营造氛围

将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与人口计生行风建设紧密结合,完善温江区人口计生系统“三重一大”制度。协调相关部门统筹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区计生服务站改扩建工程,打造高标准的村(社区)计生服务室,切实加大人口计生阵地建设。巩固创“国优”成果,规范行政管理,优化服务项目,完善群众工作机制,创新开展为家庭提供健康事务性服务项目,建设阳光计生、诚信计生工作,加强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和行风建设,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温江区2011年人口计生工作突出创新 第2篇

填报时间: 2011-01-20 责任单位: 温江区卫生局

2011年,是温江卫生的“改革攻坚年”,也是实施卫生“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区卫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和区委、区政府“两个率先”战略目标及“生态田园型现代化新区”定位的总体要求,围绕“一条主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夯实“两大基础”(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三个重点”(卫生能力建设、数字卫生建设、卫生行风建设)、突破“四项难点”(公立医院改革、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家庭医生制度、医师多点执业),初步实现“五化目标”(卫生服务均等化、卫生发展多元化、卫生管理科学化、卫生队伍专业化、组织建设先进化),全力推进卫生事业新一轮发展。

一、以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

制改革

1、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配套政策,科学优化和调整基本药物的品种与范围,在全区所有基层公立医疗机构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进一步提升覆盖面,努力拓展惠民利民渠道和方式。

2、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在全区公立医疗机构积极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将医保政策引导与规范诊疗行为相结合,探索单病种付费方式,力争成为全省、全市试点单位,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3、扎实抓好公共卫生服务。一是强化重大疾病防控。健全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继续抓好霍乱、艾滋病、结核病、狂犬病和精神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工作。二是持续抓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推进以妇幼卫生、执法监督、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儿童健康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为重点内容的C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进一步提升全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4、深化“可选择”门诊统筹。深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可选择”门诊统筹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升广大群众门诊看病就医、实时报帐的工作效率,进一步促进广大群众选择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医的自主性。

5、探索实行家庭医生制度。在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探索建立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积极推广家庭医生服务新模式,开展贴近家庭、贴近群众的健康“守门人”活动,为全区群众提供24小时服务。

6、创新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制定区域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实施方案,整合优质医师队伍资源,创新探索医师多点执业新举措,促进区域医师科学合理流动,更好的服务

全区群众。

7、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区中医医院、区妇幼保健院2个融资项目建设和永盛镇卫生院迁建、寿安镇卫生院玉石分院二期工程建设,力争年内开工促建。同时,做好区人民医院(原卫生局办公楼)改扩建工程,年内完工并投入使用,进一步满足广大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8、继续深化“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切实加强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狠抓医院核心制度、《处方管理办法》和《病历书写规范》等相关医疗卫生规范的落实,强化医院感染、临床用血等重点管理工作,切实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完善医患纠纷调处机制,成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构,进一步提高各类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的应对、调解处置能力,保障患者和医疗机构

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以卫生发展多元化为目标,大力推进健康产业项

目建设

1、全力推进成都国际医学城建设。以“产业突破年”为牵引,全面加速构建以医疗健康产业为主导的“全国一流、西部第一”新型城市经济综合体。一是将健康产业纳入“十二五”区域卫生规划,作为区域优质卫生资源进行配置和布局。二是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争取卫生部及省市部门的支持,力争成为“部、省、市”共建共创健康产业示范平台。三是优化行政审批,为入驻医学城高端企业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优质服务。四是发挥高端产业项目的引领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及医疗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2、大力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卫生事业。按照“平等、公正、规范、有序”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民营医疗机构发展配套政策和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促进医疗市场良性有序竞争,为民营医疗机构创造良好发展空间。

3、深入创建中医工作先进区。紧紧围绕“两评”要求,全力做好创建各项工作。一是对照《四川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建设标准》与《四川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工作细则》的内容与要求,进一步完善软硬件建设。二是加强村卫生站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重点打造50家中医药示范村卫生站,形成管理规范、特色鲜明、能中会西的村卫生站。三是继续做好公平、涌泉、天府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四是扎实抓好评审验收相关准备,于5月底前完成初期评估相关工作,8月前完成各项创建目标任务,为顺利通过省中医药管理局评审验收

打牢基础。

三、以卫生管理科学化为目标,大力推进科学运行机

制建设

1、科学编制区域卫生规划。结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编制卫生“十二五”规划,调整医疗机构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进一步完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对新建的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向六大功能片区、两个重点项目区

等地域布局。

2、深入推进数字卫生建设。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整合区域卫生信息资源,推进卫生信息化向纵深发展,有效提升卫生信息化水平。着重建立完善集医疗保障、电子病历、个人健康档案、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卫生监督、二代身份证挂号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网络,提高区域卫生信息资源共享质量,提升医疗卫生服

务、管理和监督能力。

3、创新推进医院文化建设。进一步深化“科学建立制度体系、树立正确办院目标、培育优秀医院精神、强化医院品牌建设、浓厚医院文化氛围”理念,着力推进医院精神文化、医院管理文化、医院科技文化、医院服务文化“四大基础工程”建设,探索开展制度、管理、科技“三项重点内容”创新,积极打造医院文化特色品牌。

4、深入实施健康促进战略。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星级院落”和“九进”等重要活动,巩固和扩大全区爱卫工作成果,全面打造“健康温江”,力争在3年内实现“人人拥有健康档案、人人拥有家庭医生、人人具备健康素养”。

5、建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深入推行全员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探索开展绩效工资分配改革;积极研究高层次人才奖励机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和主要领导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科学化管理水

平。

四、以卫生队伍专业化为目标,大力推进服务能力提

升建设

按照“名院、名科、名医”卫生人才发展目标,创新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着重打造专业化优秀团队。一是加强人才引进。积极争取人才引进指标,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力度,增加人才总量。逐步建立完善高端(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兑现高端人才引进政策。二是强化人才培养。以全科医学人才为重点,加快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探索建立卫生人才“大培训”机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与省市知名医疗机构“联姻”,着力加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精神卫生、妇幼保健、院前急救、护理和药学、临床检验、医学影像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增强中医医师力量,加大中医传承、中西医结合等人才培养力度,加快中药炮制等职业技术人才和基层中医药实用型人才培养。三是探索建立“区管院用”管理机制,将区属医疗卫生机构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列入管理范围,对全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实行集中管理、科学调用,促进人才资源区内合理流动。四是在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扎实开展“三基比赛”、“三好一满意活动”。即:卫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比武大赛和以“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卫生服务活动,进一步提升全区卫生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积极呵护广大群众健康安全。

五、以组织建设先进化为目标,大力推进党的建设和

温江区2011年人口计生工作突出创新 第3篇

今天, 教育部召开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总结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 分析新形势、明确新任务, 全面部署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 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 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教育规划纲要也强调“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中央的决策部署为我们做好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刚才, 3个省市和3个高校的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 听了之后很受启发。下面, 我讲两个问题。

一、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

2010年,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30万人, 比2009年增加20万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直接推动下, 有关部门、各地和各高校真抓实干、狠抓落实, 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持续增长。大家一致认为, 今年工作呈现出4个特点。

(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各部门密切配合, 各地狠抓落实, 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

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要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张德江副总理、刘延东国务委员先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要求深入调研, 完善政策措施, 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中央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通力协作, 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 制定下发了一系列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文件。各地党委、政府切实加强领导, 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民心工程”, 广开门路, 多渠道促进毕业生就业。

(二) 教育系统早谋划、早部署, 全力以赴推动工作落实。

教育部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2010年工作重点。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 牵头制定了16个涉及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文件。各省级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勇挑重担, 扎实工作, 共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4万多场, 提供岗位信息450多万条, 帮助70%以上的毕业生在离校前落实了就业去向。同时, 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引导工作, 确保了就业安全和校园稳定。

(三) 毕业生入伍预征和自主创业两项重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0年, 教育系统与兵役系统密切配合, 通过建立网上预征报名系统、开展预征工作宣传周等活动, 引导近16万名高校毕业生报名预征, 其中本科以上毕业生占48.24%, 与2009年相比, 在数量、在学历层次上都有大幅提高。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方面, 各地各高校举办创业活动2万余场, 参加学生超过300万人次;设立创业基金16亿元;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面积达330多万平方米。据初步统计, 2010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达10.9万人, 比往年有大幅度增长。

(四) 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渠道和制度机制更为完善。

教育部与中央多部门联合开展实施了“岗位拓展计划”、“创业引领计划”等项目。今年为农村定向免费培养医生项目招生5000名, “特岗教师”招募6万多名。同时基层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 在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社区就业、服务外包企业吸纳毕业生方面也出台了多项新的措施。全国已有15个省份出台了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学费补偿代偿政策。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热情进一步高涨, 到二线、三线城市就业的比例明显提高, 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就业的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46.4%。

同志们, 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 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积极作为, 狠抓落实的结果;是教育部门和高校改革创新、真抓实干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借此机会, 我代表教育部, 向辛勤奋斗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向关心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中央有关部门、地方党委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 全力以赴做好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 但是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在宏观就业形势方面, 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60万人,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近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2011年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力争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 确保就业人数继续增加, 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就业服务等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这里, 我重点强调6项要求。

(一) 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一,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 将大批高素质专门人才输送到现代化建设的岗位上去, 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第二,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高校毕业生就业承载着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直接体现了“教育是国计, 也是民生”这一重要思想。我们要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 带着满腔热情, 千方百计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尽最大努力帮助毕业生充分就业。第三,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 而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学生的就业状况反映社会对人才的评价和需求, 也体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 拓宽渠道、完善制度, 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一是继续深入实施“特岗教师”计划, 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好“到村任职”、“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项目, 切实落实服务期满有序流动的各项政策, 为基层就业毕业生提供持续服务和支持。二是要开辟到基层就业新渠道。中央有关部门即将启动实施“基层农技推广特设岗位计划”,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制定实施方案;各有关高校要加强宣传引导, 积极组织涉农专业毕业生积极投身农技一线。同时, 各地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巩固、扩展地方基层就业项目, 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努力开辟毕业生到社区、乡镇卫生院、幼儿园等基层单位就业新渠道。三是要着力做好首届1万余名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免费师范生是温家宝总理亲自倡导和推动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9月10日, 温总理在河北与免费师范生座谈时明确指出:“要切实保证2007级师范生的就业。”10月份, 教育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财政部共同召开了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工作会议和有关文件要求, 在省委、省政府的统筹下, 优先安排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 确保他们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四是要进一步完善政策, 继续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参加解放军代表团活动时, 强调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入伍工作。刘延东国务委员、徐才厚副主席多次指示要健全完善长效机制, 把这项利国利军利民的事情做得更好。明年的预征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军地配合, 认真组织“预征工作周”活动, 加大政策和典型宣传力度, 进一步提高预征工作信息化、科学化水平。明年是大规模招收入伍毕业生退役的第一年, 要积极协助做好入伍大学生士兵退役后的就业服务工作, 做好考学升学、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等优惠政策。

(三) 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实现新突破。

近期, 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税收减免政策。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各地、各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 一是进一步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争取地方政府支持, 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出台新的优惠政策, 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的审核发放工作, 把好事办好, 全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二是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整合资源, 完善课程教材体系, 举办创业活动, 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三是加强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建设。继续会同科技部建设“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 推动建设“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各地各高校也要有效利用当地资源环境, 创建一批大学生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四是加强创业培训和指导服务。“教育部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即将开通, 要依托网络平台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指导服务。各地各高校要广泛联系社会各界成功创业人士, 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项目、创业培训、创业孵化等指导服务, 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力争自主创业和参与创业的人数进一步增长。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 明年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召开大学生创业经验交流会, 评选、表彰创业先进典型。请各地各高校进一步总结经验, 做好工作。

(四) 全面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优质服务年”活动,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教育部决定在2011年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优质服务年”活动。一是开展优质的就业信息服务。逐步推广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 探索网络远程面试、手机信息报、网上办理就业手续等新服务形式, 为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就业信息服务。要积极开拓就业市场, 持续不断地组织各类招聘活动, 力争招聘会场次及岗位信息数有明显增长。二是提供高水平的职业咨询和指导。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 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指导, 帮助毕业生合理规划职业发展和就业。三是高度重视就业困难群体和薄弱地区的就业帮扶和援助工作。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体系, 实行一对一服务, 建立困难生信息数据库, 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等尽快实现就业。重视做好女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要加强跨省协调和地区交流, 开展对口帮扶, 着力做好民族地区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五)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着力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

一是继续加大学科专业、类型结构调整力度。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修订本科专业目录, 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同时, 继续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 2011年争取达到招生总规模的30%。各地各高校要根据社会需求变化, 进行学科、专业方向的调整与建设, 积极推进实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二是强化实践教学, 加大实习实训力度。高校要统筹安排毕业生参加实习实训, 积极与政府、行业、企业共建一批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推进“双证书”制度。三是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 在办学特色上下功夫。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适应“十二五”规划特别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出的新要求, 超前部署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所需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工作。各类高校要立足校情, 科学定位, 力争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 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四是加快建立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系统, 构建高校学科专业和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 逐步形成就业和招生、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

(六) 加强领导, 全力以赴做好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各地各高校要以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为支撑, 以建立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为重点, 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是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主管部门和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 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 厅长、书记、校长必须亲自抓。高等学校要进一步整合校内资源, 加强人员配备和条件保障, 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 务求把就业工作做实做深做细。二是要抓紧出台配套政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 在制定本地区“十二五”规划和教育规划纲要中, 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 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 拓宽就业渠道。三是要全面加强督促检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同志要亲自带队, 深入高校, 对工作薄弱环节进行督促和指导。高校的书记、校长要深入职能部门和院系, 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检查。四是要高度重视宣传引导。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教育, 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一步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协作, 全面、准确地宣传党和国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 宣传各地、各高校好的做法和经验, 宣传毕业生先进典型, 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温江区2011年人口计生工作突出创新 第4篇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

为扎实有序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活动,市农委成立了由农委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的“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小组”, 细化分工,责任到人,确保工作协调一致,形成监管合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具体负责各专项整治工作的综合协调和检查指导工作。各级农业部门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书,细化监管内容,规范执法程序,依法严格有效监管,使全市上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推进标准化生产,打造农产品品牌

紧紧围绕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农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全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标准化示范基地33个,其中: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9个、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13个、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11个;国家级11个、省级9个、县级13个;有水稻、大米、葵花、蔬菜20多个品种。全市共开发认证有机食品112个(不完全统计),开发认证绿色食品30个,开发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15个。洮南绿豆、洮南辣椒2个产品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洮南黑水西瓜、洮南万宝粉丝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白城市农科院的燕麦、向日葵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从源头上有力地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時,这些品牌的打造,树立了白城市农产品的良好形象,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3.强化监管体系建设,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切实把好质量安全关,市农委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建设,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高效运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一是全市5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二是积极配合省农委继续推进县级质检体系建设,组织国家投资4个县级质检站开展仪器设备采购及实验室土建工程;三是启动运行世行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配合市农发办世行科开展培训项目实施,利用世行项目资金开展了5期农民培训,受训人员达300人。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技术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4.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巩固、落实和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效,按照“依法行政、制度监管、技术保障”的原则,积极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思路,努力探索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2011年修订了“白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下发5个县(市、区)执行,并要求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完成的应急体系。在全市筹建了115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义务监督员队伍,实现每一个乡镇和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都有1名义务监督员。先后完善了《白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制》、《白城市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白城市农产品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白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投诉制度》、《白城市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农业投入品禁限用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大力推行生产档案记录,建立了协调配合、检打联动、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强化了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和消费引导,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氛围。

5.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5.1突出了种植业产品专项整治工作 为切实保证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组织各级农业检测机构加大对当地的大型农贸蔬菜批发市场、生产基地、大棚及大型超市的蔬菜农残例行检测力度,同时各级检测机构还积极利用现有条件对当地进入采收期的蔬菜深入现场进行农药残留速测,切实把好市场准入关口。全年检测蔬抽检合格率为98%。同时积极配合省农委开展3次例行抽检,高风险蔬菜、棚膜蔬菜、地产蔬菜、秋菜5次抽检,水果3次抽检及食用菌1次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9%、99.8%、100%。对每次省抽检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相关县(市、区),同时通报工商等部门,组织相关农药执法、技术推广等单位对症下药,督促整改。2011今年全省例行监测和抽检整体情况看,全市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可以保证安全消费。

5.2开展了“三品”专项整治行动 为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杜绝非法生产行为、规范企业用标行为,全市各级绿办深入“三品”生产企业,开展了全方位检查。一是检查企业内部认证产品包装物管理的制度是否健全;二是检查是否有包装物的专管机构或专职管理人员;三是检查是否有严格的包装物的出入库记录;四是检查绿色食品包装物标签上的产品名称、产品编号、生产商品称和商标名称是否与获准证书上标注的相符;五是检查是否存在超期用标或冒用标识现象;六是用标产品产量是否超过证书批准产量等。全市累计检查“三品”生产企业77次,出动执法人员121人次。从检查的情况看,绝大多数企业、基地都能够按照相关标准要求生产经营管理,基本做到了产地环境洁净化、生产过程标准化、包装标识规范化和监督管理制度化,产品质量安全有保证。积极配合国家和省相关部门对企业和市场 “三品”生产销售情况抽查检验,总体情况良好。通过整治,“三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进一步增强,为“三品”自身赢得了信誉,维护了“三品”的公信力。

5.3加大了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力度 2011年是农业部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和农药市场监管年、种子执法年,为了有效遏制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市农委坚持“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3~9月,组织全市各级农业部门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农药、肥料和高毒禁限用农药为重点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对各农资市场、经营网和市场摊点进行拉网式全覆盖清理检查专项整顿。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474人(次),累计检查农资经销业户2317个,印发宣传资料15.2万份,查处各类案件240件,涉案金额65.84万元。吊销营业执照(许可证)6个,查获不合格种子19900公斤、肥料1050公斤、农药5709公斤,挽回经济损失690.10万元。检查中未发现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禁用高毒农药的违法行为。通过执法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净化了农资市场,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从9下旬~10月初,在全市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督导检查工作,紧紧围绕省农委、市食安委部署的深化食品安全大检查、隐患大排查、问题大整改集中专项行动和扎实推进食用农产品专项整治,全面做好“2011年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专项治理”和“2011年强化‘三品’质量监管工作”两项活动,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的落实,推动了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深入开展。10~12月,按照吉林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印发了《白城市2011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行为保障秋冬生产顺利进行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2012年农业安全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6.加强宣传培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为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增强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市农委及各级农业部门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科技下乡”、“走入直播间”等活动,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举办各种培训班,对农业投入品经销业户、技术人员、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农贸市场、超市、检验检测中心等相关负责人进行培训,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意识。与此同时,通过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等活动,向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农村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大力宣传质量安全知识,推广普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以及安全用药、科学用肥技术等,积极营造人人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氛围。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电视讲话1次,发表专题文章86篇,出动宣传车122次,发布手机短信20万条,网站发布信息1240多条,报刊专版2万份,发放宣传、科技资料10万份,张贴横幅宣传标语56幅,利用集市设立现场咨询850次,接受咨询宣传13500人次,累计发放《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的公告》和有关政策、科技资料近5万份,举办培训班36次,培训人员5320人次。

(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 供稿)

温江区2011年人口计生工作突出创新 第5篇

(2010年8月——2010年12月)

在雁江区公安分局党委及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资阳保安有限责任公司雁江分公司领导的直接指挥下,公司各部门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使雁江区全区涉及103所学校的193名校园保安,从招录、培训到考核任用,从上岗、值守到履职回访,均取得积极成果,校园保安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回顾已经过去的四个多月,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严把“用人”关,为学校选配合格的校园保安人员。

招录校园保安作为雁江区的一项新生事物,于今年五月起开始摸底、登记,至资阳保安有限责任公司雁江分公司与雁江区教育局正式签订《保安服务框架协议书》之后,今年八月初,雁江区校园保安招录工作才正式展开。按照《保安服务框架协议书》的要求,校园保安必须政治素质过硬,身体健康,年龄在18岁~50岁之间。我们正是遵循这一基本要求,严把“用人”关,层层筛选,宁缺毋滥,努力为城区及乡镇各学校选配合格的校园保安人员。例如,某校园保安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秀,只是在招录预选时误填了年龄,实际上还差一个月才满十八岁。虽然他本人十分喜爱这份工作,但是我们还是按照规定劝其退队。某乡镇学校门卫在该校工作了十多年,工作认真负责,深得校领导赏识,此次校方推荐其来公司应聘校园保安岗位,只是因为他年龄超过了五十岁,我们也只好多做解释工作并劝其放弃。至于个别校园保安体检不合格,患有“大三阳”等传染病的;或者军事训

练技能考核未通过的,一经发现,我们总是及时劝其退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二、城区、乡镇两条线,及时配齐全区校园保安。

八月中旬,资阳保安有限责任公司雁江分公司与雁江区教育局正式签订《保安服务框架协议书》,此时距九月一日学校正式开学仅有短短十几天的时间。要想在这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为雁江区全区103所学校配齐193名校园保安,谈何容易!

时间紧,任务重,配齐保安刻不容缓!为此,大家分头行动:原保安服务大队副大队长亲自奔赴各乡镇招录保安,学校保安分管负责人在公司本部招录城区学校保安并负责接待、登记各乡镇学校校园保安。一般而言,城区保安原先就有一定的人才储备,我们对此并不担忧;难就难在乡镇各学校的保安招录,为此我们制定了《校园保安招录计划任务推进表》,将乡镇各学校应配校园保安人数、实配校园保安人数、尚缺人数等数据全部登记上墙,并且每天更新,实时掌握校园保安招录任务的推进情况。

在这一段时间内,我们共下乡11次,组织已录用校园保安军训9场,经过大家的通力协作,校园保安招录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同时,我们还得到中和镇派出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中和镇派出所帮助我公司招录了9名校园保安,从政审、体检到个人简历的收集,都为我们准备齐全,整理规范。随后,老君镇、东峰镇、小院镇、丹山镇等乡镇学校校园保安陆续配齐,为全区校园保安招录工作的整体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九月一日上午,雁江区校园保安启动仪式在公安分局六楼会议室隆重举行,区教育局、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和保安公司的领导均莅临会场。启动仪式完毕后,公司管理人员分组带队将校园保安分别送至各服务学校。

三、深入基层,积极开展校园保安履职尽责回访工作。

十月初,公司为强化校园保安的管理工作,在现有193名校园保安,2名专职管理人员的基础上,成立了校园保安大队。从十一月起,在分管领导、公司总经理助理的带领下,在原分局老领导的亲自指导下,在公司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我们先后下乡 18次,分别拜访城区(乡镇)派出所10家,分别对分布在13个乡镇的43所中、小学校,以及分布在城区三个派出所辖区内的17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校园保安履职尽责情况进行了工作回访。在回访中,我们深深感受到绝大多数学校对我公司所派驻的校园保安持肯定态度,并对其工作表示满意。例如,中和镇龙潭初级中学的两位校园保安尽职尽责,24小时不间断服务,协助校方解决纠纷(如敲诈学生等)处理得当,对学校帮助很大,令校方十分满意。该校校长说自从学校配备校园保安以来,校领导感觉轻松多了。用人单位(学校)满意,校领导认可,这就是对我们校园保安工作最大的褒奖。

同时,一些学校对校园保安工作高度重视,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例如,忠义镇中心校根据公司和区教育局所辖各学校签订的《保安服务合同》的相关内容,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一整套校园保安工作管理细化制度,责任到人,落实到位,足见其对校园保安工作的重视程度。

在回访中,我们深深感觉到派出所负有管理辖区各学校校园保安并对其进行业务指导的责任。高度重视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将为学校及其周边环境的安全提供强有力的后盾保障作用。11月1日伍隍中学校园保安遇袭事件发生后,伍隍镇派出所第一时间出警,并及时讯问相关当事人,取证准确,处理迅速、果断。伍隍镇派出所充分认识到校园安全不仅涉及校方和保安公司,各派出所同样肩负义不容辞的管理责任。在解决该事件善后事宜的过程中,伍隍镇派出所积极应对,力促调解,收到良好效果。

以上就是近四个月来我们工作情况的整体回顾,至于校园保安中间涌现出的许多好人好事,在此并未一一列举,总之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需要加倍珍惜。同时,当前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个别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例如,个别校园保安着装不整,仪容仪表不规范,轻微违纪现象时有发生。极个别校园保安(尤其是城区的年轻校保队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敏感意识欠缺,如遇突发事件恐难以应付。部分学校未能严格执行每天八小时工作制,超时现象严重等。

温江区2011年人口计生工作突出创新 第6篇

及2012年工作打算

2011年,我局在区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以加快发展、富民强区的目标为中心,紧抓农村公路建设、交通运输管理两个重点,做好道路新建养护、客(货)运的管理、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行风纠风文明创建等四项工作,较好地实现了年初目标,取得了一定实效。现总结如下:

一、抢抓机遇、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及做好杭南长高铁的征地拆迁工作。

农村公路是直接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公路,是造福广大农民兄弟的致富路、小康路、民心路。加快农村公路发展步伐,提高路况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今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好,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全面铺开,杭南长客运专线、国省道的拓宽改造、县乡道路新改建,这对交通部门来讲,无疑任务繁重,压力大。加之我局人数不多,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缺乏,要想完成这么多的任务,付出就会更多,为此,局领导带头,在年初就上市交通局联系申报工作,全体职工忘我的工作,加班加点,极大地改善了我区的交通环境。

截止目前,我区已完成2010年下达的农村公路新修计划任务11.4KM,观巢至分宜湖泽的公路现在申报立项中,欧里白梅桥已经立项,有望近期动工,杭南长高铁验工计价资料已通过验收,征地拆

迁任务在5月初已全部完成,其他各项建设任务进展顺利。

二、区运管所各项工作逐步完善

2011年4月7日我区运管所与渝水区运管所正式办理交接,在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下,我局积极组织安排人员培训、购置相关设施,扎实开展运管所各项工作。

1、严格实行网上年检审批,做好交接档案信息录入工作。因渝水区转籍普货车辆1300余辆、录入工作流程繁杂、人员不足等情况制约,使得车辆入档工作任务繁重,我局认真考虑实际,采取“车辆年检、落户同时进行,来一户落一户”的应急方案,现已录入普货业务348户、年检普货车辆591辆,核定吨座位1897.8吨。

2、化解农客经营风险,发放燃油补贴。为减轻因成品油价格上涨对农村客运车辆的影响,保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确保社会稳定。我局一方面加强对成品油价格机制形式等相关的政策的宣传,化解农村客运经营者对成品油机制形式的模糊认识。另一方面积极落实燃油补贴政策。5月底至11月初,会同我区财政部门认真做好观欧公司摸底审核工作,确保了燃油补贴资金足额,及时发放到经营者手中,两次发放燃油价格补贴共计535400元。

3、狠抓维修企业的管理工作。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和维修业开业标准和开业条件,强化二级维护的质量,对二级维护厂家欧里维修厂的场地、人员、设备及许可档案资料进行认真检查,严格把关。引导企业建立起积极的诚信机制。

三、规范管理,维护交通运输市场秩序

加强交通运输市场管理,不仅有助于公平、公正、公开的交通运输市场的建立,而且对于维护正常的交通运输秩序、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为旅客提供安全有序的乘车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在交通运输管理上,我们今年上半年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严厉打击运输市场非法经营活动和违规经营活动;二是加强客运市场的管理;三是严把营运人员从业资格关;四是开展了机动车维修市场的整顿;五是做好客运车辆的更新工作;六是狠抓规费征收工作;各项扎实有效的措施确保了正常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今年,我局会同运管、客运和交警部门共同开展三次集中打击“无证经营”、“超载超速”、“非载人电动三轮车”专项整治活动,使我区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得到明显改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加强领导,全面部署,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交通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区交通系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各单位密切配合,各司其职,确保我区交通安全具体目标顺利实现。

⒈我局从加强旅客运输源头管理入手,严把“三关一监督”,安排人员在客运站轮流值班,检查客运经营业户的从业资格、营运证、二级维护及技术性能检测等手续,查堵无牌无证经营,对不符合要求的车辆,取消运营资格,不予进站排班,坚决杜绝“病车”上路。同时加大路查路检力度,将工作重点放在欧新线线上,同时向农村延伸,确保了道路运输安全。

⒉我局牢固树立了“安全为主、预防第一”的思想,紧紧围绕

“公路畅通”这一主要环节,定期对管辖范围内的路面进行巡查,对易出现交通堵塞和有安全隐患的路段提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了公路安全畅通。在交通事故“黑点”增设了相应的警示标志、标牌以及护桩、安全墩个,有效降低因道路线形和路面状况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发生。

⒊从整顿客运市场秩序入手,运用广播、横幅、板报等多种手段,广泛宣传安全常识,积极配合运管、公安部门加大“三品”和车辆技术安全检查工作的力度,做好车站、车场等重要场所的防火、防盗等工作。

⒋突出重点,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在“春运”、“清明节”“五一”、“安全生产月”等重点时期,根据节日期间工作安排,切实把做好节日运输安全工作当作一项头等大事来抓,加强工作领导,坚持领导带班、干部值班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从而为节日期间旅客运输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抓业务,保稳定,促发展。

1、是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时调整充实了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健全了各项制度,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切实把抓稳定、保安全工作落到了实处,很好的维护了社会的治安和稳定。

2、是在我区农村公路建设里程、交通量、重型汽车的不断增加的同时,农村公路使用功能日渐退化,难以适应社会上日益增长的对公路服务质量的要求,我局对县内条路面破损的公路进行小修维护,有效的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畅通,提高运输经济效益。

总结今年半年来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结了不少好的经验,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但离上级和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公路建设管理不到位,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前期工作滞后,在自筹资金不到位、拆迁工作未完成时就开工,不能按时完工,造成工作被动。二:运输市场还待进一步规范。三:安全生产存在一定隐患,部分车辆安全技术状况不达标,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四:在施工过程中,便道管理跟不上,群众较为不满。

在今后工作中,我局将按照上级要求,坚决纠正工作不足,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同心同德,拼搏进取,全力推动我区交通工作实现新飞跃,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温江区2011年人口计生工作突出创新 第7篇

一是规范继续教育工作。全年接受继续教育学时审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有2.3万余人。二是拓宽评价服务范围。开展非公有制单位工程技术人员职称评价绿色通道试点工作, 共为41家非公企业、220人进行了职称评审。三是改革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方式。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方式实行全员面试答辩、讲课说课、专家评议, 并启用了新版合同式申报审批表、启动3年综合评议机制。四是建立动态管理制度, 中小学教师职称聘任后一律实行岗位管理, 享受岗位待遇。动态管理制度, 打破了过去的僵化管理, 真正激励一线教师, 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011年, 焦作市人社部门建立了7万余人的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库, 完成了2500余人的职称评审任务。

又讯:

温江区2011年人口计生工作突出创新 第8篇

坚持科学发展,认真落实“双轮”驱动战略。2011年该行信贷支农总体目标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线,在确保信贷业务实现恢复性增长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围绕粮油产业链条做强传统业务。优化贷款投向,大力发展水利和新农村建设贷款业务,今年支持重点要放在伊通河治理上。积极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农村建设,今年要集中精力做好土地整合,双辽辽东新区等的新农村贷款项目;中间业务收入增幅100%以上,达到60万元;国际业务结算量增长20%。同时,利用农发行的系统优势,全面推广使用网银和非现金结算业务,积极为企业销售粮食提供信息、信贷和结算服务。

强化风险防控,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强化信贷基础管理,提高风险管控能力。严格风险防范措施,进一步加强贷款监测,对风险度高的客户增加监测频次,做到风险早发现、早解决、早处置。全力清收不良贷款,保持工作强度不动摇,年度内不良贷款余额要实现大幅下降,努力实现新增贷款“无逾期、无欠息、无不良”的目标。进一步完善以经营绩效考评为手段、以专项考评为补充的绩效考评体系,全面夯实基础管理工作,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经营利润不少于2亿元。

温江区2011年人口计生工作突出创新 第9篇

近年来, 湖北城市管理水平总体较差, 城市形象欠佳, 连省会武汉也被许多人视作“脏乱差”的“大县城”, 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2011年,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明确指出:城市管理事关发展命脉, 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社会文明程度息息相关;湖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自然生态环境优良, 在城市建设管理上具备诸多有利条件, 无论是从历史的方位感、责任感, 还是从现实发展的需要看, 都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以一流的工作业绩争创全国城市管理的一流水平。

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号召下, 在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下, 一场热火朝天的“加强和创新城管”热潮席卷荆楚大地。回顾2011年, 城管工作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湖北大小城市里, 街面更整洁了, 道路更通畅了, 环境更靓丽了, 市民的幸福指数有了显著提升。

武汉

“脏乱差”的帽子, 在武汉头上戴了很多年。2011年, 一场轰轰烈烈的“城管革命”席卷武汉, 政府宣称要彻底整治暴露垃圾、占道经营等17个突出问题, 力争城市环境年内大变样, 明年根本性变化, 三年达到全省最优、国内一流。

武汉市自2009年起就已开始推行“大城管”模式, 并于2010年3月正式设立城管委, 将全市主要政府部门、各区及有关单位的47名负责人纳入城管委, 加强责任单位之间的协调, 以杜绝城市管理中因部门权责不清、相互踢皮球的现象。

2011年7月, 为进一步完善理顺城管体制、厘清部门管理职责, 武汉市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职责分工, 将各项工作归口到一个主要责任单位负责管理, 实现管理主体明确, 管理职责清晰, 从而杜绝了各职能部门“有利争着管, 无利都不管”的局面。

接下来, 武汉市政府将法律法规允许的行政审批权、财权、事权统一下放到区级;市政府与各区签“责任状”, 每月严格考评, 排名末位且不达标城区的区长通过媒体公开检讨;环卫作业、绿化养护试水市场化;市长唐良智深入一线、亲自调度、现场督办;2000人的市容环境监督员上街, 劝导、处罚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9种不文明陋习……一条条强力举措, 推动“城管革命”持续升温。

城管革命的成果已初步显现。武汉各主次干道上随处可见的崭新垃圾箱、长江二桥上下桥处悄然拆掉的大型立柱广告牌和听取民意多次修改的新公交站牌, 都能证明这场革命给市容环境与城市硬件设施带来的具体改善。

8月31日、12月1日, 省检查团两次考察武汉后高度赞扬:武汉再也不是大县城、大工地, 正在变成真正的“大武汉”!

襄阳

襄阳市老城与新城交接, 旧街与新道相连, 城市管理难度大。为全力建设“都市襄阳”, 2011年7月起, 襄阳全面改革城管体制, 人员、事权及行政审批权均向区级下放, 市政府专注于城市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襄阳财政集中2250万元作为城管考核奖惩专项资金, 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每月按考评结果兑现。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所得奖励资金60%用于城市管理及维护, 40%奖励先进单位和个人。参评的区如连续2个月排末名, 其行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要说明原因;连续3个月排末名, 其行政主要负责人通过新闻媒体作出检查;全年综合考评排末名, 该区及其行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城管局局长当年均不得评先。

城管体制改革后, 襄阳强力推进大拆违和拆围透绿。目前已拆除517处违法建筑, 新增违建得到全面遏制, 15条主干道完成路面翻修, 按市场化标准培育了4家渣土清运公司, 对149个建筑工地进行整治规范, 市区4万株行道树完成树穴园艺覆盖, 铺设草坪4万多平方米, 一个“通、透、绿、美”的现代化都市襄阳业已形成。

一丛丛鲜花争奇斗妍, 一块块招牌亮丽整齐, 一处处景观精心打造……如今的襄阳, 正将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展现在世人眼前。

宜昌

作为一座有着2700多年灿烂历史的文化名城, 宜昌市牢牢把握“安全有序、整洁美观、文明和谐”的城市管理目标, 始终坚持“把城市当家管”的工作理念, 切实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建设, 积极推行“数字化”城管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科学管用的原则, 建立起指挥有力、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监控处置体系, 形成了覆盖市、区、街道、社区、网格, 五级贯通的公众诉求网络平台,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 宜昌市把改善民生、服务群众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寓管理于服务, 构筑“三心合一”指挥平台、建立“三环运转”处置体系、打通“三个对接”信息渠道, 让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成果惠及千家万户。群众反映强烈的“停车难”、“如厕难”、“行路难”等突出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只有把城市管理得更加美丽, 人民的生活才更加美好。”正是这样的坚守和执着, 换来了宜昌的山清水秀, 城美人和。宜昌市不仅在全省率先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而且在今年全省首次城市管理检查评比中荣登榜首, 并成为湖北唯一入围“全国首批35个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试点城市”。

十堰

十堰市由于先厂后市等历史客观原因,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2005年以来, 十堰市展开了一系列卫生突击月活动, 市容市貌有了一定的改观。但突击活动不能长久, 城市如何保持持久的干净、整洁、美丽?百姓在议论, 领导在思考。

2011年5月, 省委省政府“学习株州城市管理经验, 创新城市管理”的号召传达后, 十堰迅速行动, 市四大家领导分别联系社区和城中村, 负责组织指挥、督办、协调创建和城市管理工作。市公安、工商、质监、交通、卫生、城建监察、公安交警、环卫处等职能部门联合行动, 集中开展全方位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与此同时, 聘请了800名退休干部和“4050”下岗失业人员担任市容环卫监督员。从136个市直机关派出的32个创卫和城市管理工作组、各区组建的55个工作组, 进驻城区63个社区、29个城中村, 帮助开展工作……一个行之有效、高度集中、组织严密、指挥得当的城市管理综合指挥系统建立和完善起来。

治理城市, 必须先育人。十堰从抓宣传、抓教育、抓活动、抓检查等方面入手, 全面提高市民综合素质, 全市相继开展签名承诺、誓师大会、征文比赛、知识竞赛、创卫拍客在行动、创卫金点子征集、十大陋习网评等系列活动, 提高市民的参与率、知晓率、满意率。

春节前夕, 一位从他乡归来的游子看到沿街楼面焕然一新、新铺的人行道干净整洁、新开辟的绿化带满目青翠、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他甚是感叹:这还是十堰吗?

咸宁

“山在城中、城在林中、水绕城走、人在画中”。人们对咸宁的印象来自于54.3%森林覆盖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8%以上。这首先归功于高起点的城市规划。以营造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 咸宁对中心城区13座、10万平方米的山体确立了保护范围和级别划定, 打造“城市绿心”。不过, 好城市是建出来的, 更是管出来的。2011年, 遵照省委省政府的指示, 咸宁创新城管机制, 形成城管执法、公安、交警、规划、交通、住建委、工商、环保等“7+1”部门联动格局, 实现由单一市容市貌管理的“小城管”向集中行使行政执法权的“大城管”转变, 城市管理工作由粗放式、突击式、运动式、传统式向制度化、精细化、长效化、科学化转变。

同时, 下移城市管理中心, 实行网格化管理, 建立起社区、街道办事处、城管执法局、控违办四级监控体系, 一手抓宣传教育, 一手抓控管严管;一手抓清查清理, 一手抓打击处理, 对违法建设重拳出击, 有效遏制了违建势头, 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果。如今咸宁市区汽车已从几万辆增加到13.2万辆, 却几乎没有堵车;而对路面清洁的考核, 也从过去的看是否有垃圾, 变成直接用手摸, 看是否有灰尘。

在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工作上, 其他城市也都争先恐后:黄石、仙桃等地掀起“城管风暴”, 向城市环境“脏、乱、差”宣战;黄冈市掀起“城管会战”, 集中打响治脏、治乱、治差三大战役, 着力解决城市环境的突出问题。全省首开“城市管理检查”先河, 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 对各地进行检查、评估、打分、排名, 激励各地向“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管让城市更美丽”的目标迈进……

时至今日, 湖北“加强和创新城管”工作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 短短数月,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上一篇:勤勤恳恳的瓦斯检查工下一篇:缘聚秋游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