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unit2随堂练习

2024-08-14

必修3unit2随堂练习(精选6篇)

必修3unit2随堂练习 第1篇

《祝福》同步训练

基础练习

1.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寓意是:()

A.“祝福”是全文故事发展的线索,贯穿始终。

B.“祝福”为塑造祥林嫂的性格提供了典型环境。

C.祥林嫂出现在祝福之夜,亦死于祝福之夜,突出了主题,又使文章结构严谨。

D.题目是“祝福”,内容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富人的“福”和穷人的“苦”两相对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祝福》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不限于一项):()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A.真实地描绘了鲁镇旧历年底的欢庆气氛。

B.具体交待了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

C.形象地展现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背景。

D.衬托“我”及时回到故乡过年的欢愉心情。

E.表现“我”对故乡鲁镇深沉的感情。

3.《祝福》运用倒叙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A.这是小说惯用的手法,在于使结构多样化。

B.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

C.是展开情节必不可少的因素,可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去探索。

D.设置强烈悬念,可以造成极浓重的悲剧色彩,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也深化了主题。

4.《祝福》开头一段文字中对鲁四老爷语言、外貌描写的作用是(不限于一项):()

A.为展示小说的人物关系拉开序幕。

B.表现鲁四老爷是一位令人敬畏的长辈。

C.说明“我”对四叔的矛盾心情。

D.表现鲁四老爷对晚辈的关心及对新党的仇视。

E.表现了鲁四老爷冷漠无聊、顽固守旧的思想和性格。

5.下面这段文字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日子很快的过去了,她的做工却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祥林嫂被婆家抓走之后,鲁四老爷说了三次话:①“可恶!然而„„”②“可恶!”③“然而„„”两次说“可恶”,意思有什么不同?两次“然而”表现了鲁四老爷怎样的态度和思想性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指出下列四句话各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并说说这些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1)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练习

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我很sǒng()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着了芒刺一般

②我在极短期的踌chú()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

③“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wú()着

④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fèi()反盈天的

2.下列句子中,每句有一个错别字,挑出来,把正确的字写在句后括号里。

①旧历的年底必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毕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②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

③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蔼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④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韪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

3.选词填空。

①“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________(a.简洁

b.直捷

c.直接

d.简捷)的说。

②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a.偶尔

b.偶然

c.间或

d.随便)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

③“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________(a.精神

b.神采

c.光采

d.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④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________(a.悲凉

b.悲苦

c.悲郁

d.悲哀)的神色。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我________常见些但愿不为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________ 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________很恐怕这事也一律。

A.尽管而就

B.因为却所以

C.既然也所以

D.即使也就

5.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四叔一知道,就皱一皱眉,道:“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来的。” ________ 此后大约十几天,大家正已渐渐忘却了先前的事,„„

A.她诚然是逃出来的,这推想不多久就证实了。

B.这推想不多久就证实了,她诚然是逃出来的。

C.她诚然是逃出来的,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

D.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她诚然是逃出来的。

6.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________,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①顺着眼②乌裙③月白背心④脸色青黄⑤眼角上带些泪痕⑥蓝夹袄⑦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A.⑥③②①⑤④⑦

B.⑥⑤④⑦②③①

C.②⑥③④⑦①⑤

D.②③⑥①④⑦⑤ 7.“你放着吧,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四婶这句大喊在文中的作用是:()

A.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对祥林嫂的歧视和摧残。

B.表现了地主阶级的迷信与自私。

C.使祥林嫂用替身赎罪的幻想破灭了,造成她在封建神权压力下精神崩溃。

D.表现了地主阶级的凶恶本质,说明祥林嫂死于封建政权的迫害。

8.下面这句话中画线的文字表现了这些老女人:()

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要听她这段悲惨的故事。

A.发自善良本意的同情。

B.把咀嚼别人的痛苦当成开心的事。

C.同情是主要的,好奇心是次要的。

D.好奇心是主要的,同情是有限度的。

9.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句子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待到祥林嫂出来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大约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子。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可恶!然而„„。”四叔说。

A.山里人如此野蛮无礼地在光天化日之下劫人,着实令人可恶;但是山里人缺少教化,无礼也是可以原谅的。

B.祥林嫂被婆家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劫回,是因为她自己做事不周,反而累及鲁府的家声,令人可恶;但事已至此,无可挽回,也只好由它去了。

C.卫老婆子是祥林嫂的荐主,又伙同其婆家劫走她,着实令人可恶;然而这是祥林嫂婆家的主意,并非卫老婆子的本意,因而也可以宽恕。

D.祥林嫂的婆婆竟敢串通卫老婆子,光天化日公开抢劫鲁府的佣人,实在有损鲁家的尊严和声誉,着实可恶;可她们的作为又是族权范围之内的事,难以公开斥责。

10.祥林嫂被卖时曾“出格”大闹,卫老婆子分析原因说:“大家还都说大约因为在念书人家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呢。”作者写卫老婆子这句话的作用是:()

A.揭露了鲁四爷平时对祥林嫂灌输礼教纲常,用礼教杀人的面目。

B.说明了祥林嫂的大闹是受鲁四老爷影响的结果。

C.交待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揭示祥林嫂精神上的孤独和痛苦。

D.说明了祥林嫂与众不同是因为她在鲁四老爷家里做过事,见识自然就多。

11.阅读下面一段对话,然后回答问题。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

“也许有罢,——我想。”„„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

“那么,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那是,„„实在,我说不清„„。”

(1)祥林嫂临死前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的答话起了什么作用?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祥林嫂对“魂灵”又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段文字,回答问题。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1)下列词语分别指代哪类人?

①玩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活得有趣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无聊生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厌见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下面一句话,回答提出的问题。

①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②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③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④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

(1)这句话是从不同方面说的,请用线把它们连接起来。

但愿不如所料是客观上不可能发生

未必竟如所料是事实上恰就发生

每每恰如所料是主观上不愿发生

(2)这句话的意思是:()

A.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有深刻的洞察力。

B.是鲁迅先生社会生活经验的深刻总结。

C.表现“我”对自己说过的话怕负责任。

D.表现“我”对祥林嫂的同情,对旧社会黑暗的控诉。

(3)这个复句的层次应该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赏析下列句式的特点,并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1)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练习

阅读《找死的年轻人》,完成后面问题。找死的年轻人

从前,有个年轻人,他很忧郁,总觉得自己生活得很不幸。他从来没有愉快过,更没有笑过,总是皱着眉头,阴沉着脸,头发长得很长也不剪,懒得做任何事。

他曾经跟一位画师学过画画,他很聪明,只学了三个月,就掌握了不少的技巧。第四个月上,他离开了画师,说:“这玩艺没什么可学的!”他又跟一个商人学习做生意,他仍然很聪明,只学了半年,就碰上一次好运气,他发了财,赚了不少的钱,到了第七个月上,他离开了商人,说:“这玩艺儿也没什么可学的!”

第三次他遇到了一个哲学家,他跟哲学家学了一年,他觉得悟透了人生的道理,那就是一切都没意思,一切努力最终都会被死神一笔勾销。他认识到死是伟大的,只有死才是永恒,除此之外,一切都是短暂的。

于是他离开了哲学家,准备寻找一个他最满意的地方,然后结束自己的生命。他走啊,走啊,走了很多地方,却觉得都不是理想的自杀地。后来,他到了昆仑山下的一个林子里。

“很好,”他心想。这个地方是最合适的位置,到了昆仑山下就算到了极地,空气干燥,流沙移地也免于尸体腐化,说不定能成为木乃伊保存后世呢!何况这里人烟稀少,他死后可以清静地免除尘世喧嚣。他想好了,准备就在这地方安息长眠,明天就上吊。

第二天,他来到一棵五百年的核桃树下,正准备死,碰到一位白须垂胸的老人,老人正吃力地搬一辆陷进水渠里的毛驴车。老人看见他站在树下,便对他说:“年轻人!你站在那里干什么?为什么不来帮我一下?”

年轻人觉得老人的要求是合理的,就跑过去帮他搬车子,他想,搬完车子再死也不迟。等到搬完车子,天已经快黑了,老人一定要感谢他,留他吃饭,他推辞不掉,心想,吃完饭再死也不迟。

就这样,老人不断地请他帮忙。植林带,不然流沙就会埋掉房屋啦;修水渠,不然庄稼就会干枯啦;种葡萄,不然夏天院子里就没地方乘凉啦。一件事又一件事,年轻人没有理由推辞,只好干下去,一天天推迟死期。

秋天的时候,老人对年轻人说:“你不是一直要死吗?对不起,为我的事耽误了你这么久。现在,你可以去死了。”

年轻人看看这块美丽的田园:林带,葡萄架,堆满粮食的谷仓,长满了绿草的水渠两岸,还有新盖的房子,盛开的花圃„„——这一切,全都和自己的汗水有关系,让他舍不得了。

他决定不死了,和老人好好活下去。

他又画开画了,画得非常好,而且他会做生意,卖画赚了不少钱。最后他开始总结和思考这里的人生意义,准备写一部哲学著作,题目就叫《福乐智慧》。

据说,这个年轻人现在还活在世上。

1.从情节结构看,第1段是全文的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2.第2~4段中,聪明的年轻人学画画、学做生意、学哲学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然而,他为什么会想到了死呢?(不超过3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聪明的年轻人想到了死的情节,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的结尾句“据说,这个年轻人现在还活在世上”有什么深刻含义?这一结尾妙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表现这篇小说主旨的三项是:()

A.在劳动中实现自身价值。

B.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能获得乐趣。

C.从自己的劳动成果中认识到人生的美丽。

D.用事实教育人比单纯说教效果更佳。

E.人在运用自己的智慧中才能真正品味幸福。

F.帮助别人就要诚心诚意,持之以恒。

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1.D 2.B、C 3.D 4.A、E 5.这段文字有叙述,有描写,也有议论。刻画祥林嫂时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6.①第一个“可恶”对大白天在面前抢人表示气愤,认为有损鲁家尊严。②第二个“可恶”是对卫婆子发泄怒气。③两次“然而”认为婆家抢人也有理,表露了维护封建礼教的态度和自私、伪善、冷酷无情的思想性格。

7.(1)比喻。突出祥林嫂在精神上受到毁灭性打击之后,胆小、恐惧、怕见人的心理状态。(2)拟人、反语。和祥林嫂的惨死形成鲜明对照,形象地讽刺了封建迷信思想,揭露了其骗人、杀人的本质。(3)顶针。不但表达紧凑,语言连贯,而且突出了鲁四老爷虚伪和顽固守旧的性格。(4)反复。描写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综合练习

1.①悚②躇③梧④沸

2.①毕—必②煊—暄③蔼—霭④韪—讳 3.①d ②a ③d

④d

4.B

5.C

6.C

7.C

8.D

9.D

10.C

11.(1)临死前对“魂灵”、“地狱”产生的种种疑惑,说明祥林嫂对自己悲惨命运已产生了一定的反抗意识,但只是朦胧的,带有迷信色彩,因而也是自发的、软弱的。(2)同情她并想安慰她,却起到了相反作用,增加了祥林嫂精神上的恐惧,加速了她的死亡。“我”是一个善良、进步的知识分子,既不敢大胆否定这些迷信说法,又无力救治祥林嫂的精神创伤,是一个软弱无能的好人。(3)“希望其有”是封建迷信思想,想要在阴间见到儿子,“希望其无”是害怕死后被两个丈夫分尸。

12.(1)①和祥林嫂一样命运悲苦的贫穷受欺的人。②鲁四老爷一类的富人。③像祥林嫂这样贫穷无靠、难以活命的人。④鲁四老爷之类的封建统治者、卫道士。(2)反映了社会上对祥林嫂悲剧的冷淡,这一切都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也烘托了“我”对祥林嫂命运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激愤之情。

13.(1)“但愿„„”连“是主观„„”,“未必„„”连“是客观„„”,“每每„„”连“是事实„„”(2)D(3)A

14.(1)“空的”、“下端开了裂”,是定语后置句(倒装),表示强调,突出了祥林嫂忍饥挨饿和沿街乞讨的艰辛。(2)用了感叹句、疑问句和设问句式,表明“我”先是惊异,后是支支吾吾,怕负责任的心态。拓展练习

1.序幕(或“引子”)为全文情节的展开起铺垫作用 2.自认为悟透了人生,感到一切都没意思,只有死才伟大,才永恒。(意思对即可)

3.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决定着人的精神面貌,执迷于错误的人生观十分危险,因此应不断地改造自己、提高自己。

4.结尾句的含义说明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只有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才会获得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不断创造劳动成果的人才会享受生活,获得永生。这一结尾有揭示、深化主题的作用,且寓意深刻、启人深思。

必修3unit2随堂练习 第2篇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第四章

第四节

教学目标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硫酸、硝酸和氨

课时)(第 1 课时)1.复习硫酸酸性,学习并掌握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浓硫酸的氧化性。2.通过学习浓、稀硫酸性质的比较,引导学生从量变引起质变角度,加深对自然辨证法的 认识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重点:浓 H2SO4 的强氧化性 难点:浓 H2SO4 的强氧化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新课 导入 新 实验 探究 知 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会 当 凌 绝 顶,一 览 众 山 小 ”。让 我 们 攀 越 硫 的 最 高 山 峰,去领略它特别的风光。请大家分述以下实验的实验现象,并写出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学生叙述并分析稀硫酸显 酸性的原因: H2SO4=2H +SO 2 ? 4 +

过渡习实验 探究 思考 交流

稀硫酸主要体现酸的通性,那么浓硫酸呢? 硫酸的浓度不同,会不会引起性质上的差异? 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结论?

1、展示一瓶浓硫酸 现有失去标签的浓硫酸、浓盐酸各一瓶(瓶相 同,酸体积相同),不用化学方法如何鉴别?根 .... 据是什么? 注意观察、对比。根据物理性质的 区别。

学生猜测并设计验证实验。

观察现象,总结物理性质,体会浓、稀硫酸的区别。学生分析总结

整 理 归纳 过渡

1.物理性质 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高沸点难挥发的 强酸,密度大,极易溶于水。浓硫酸与稀硫酸中溶质都是硫酸,那么它们的 化学性质是否一样?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实验 探究

1、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滴兰色石蕊试纸上(试 纸先变红后变黑)

2、在胆矾晶体中加入浓硫酸,(固体由兰色变 为白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黑色的物质是什么? 这种现象体现浓硫酸何种特性?这两个实验体 现浓硫酸的何种性质? 在胆矾晶体由兰色变为白色体现浓硫酸的吸水 性。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黑色物质为炭,浓硫酸使它逐渐变黑的现象称为“炭化”。这是 浓 H2SO4 酸性和脱水性的体现。吸水性和脱水性有何区别? 蔗糖与浓 H2SO4 的反应

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 交流 拓展 提高

思考 交流 实验 探究 知识 整理

观察物质颜色、体积的变 化,闻气味并抚摸烧杯外 壁。吸水是指吸收物质中本来就有的湿存水(或水 蒸气),脱水是指将化合物(主要是有机物)分 子中的氢、氧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 2∶1(即 按水的组成比例)脱去。浓硫酸的腐蚀性就缘 于它的脱水性。板书:2.特性(1)吸水性(2)脱水性 蔗糖遇浓 H2SO4 炭化,生成黑色物质体积膨胀为 疏松多孔状,说明有气体产生,那么气体是哪 一种,如何形成的?这体现浓硫酸的什么性质? 稀硫酸是否也如此? 碳能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那么金属 呢?稀 H2SO4 具有酸的通性,稀 H2SO4 能否和 铜反应?为什么?那么,浓 H2SO4 能否与铜反应 呢? 浓 硫 酸 与 铜 的 反 应。讨论推测并写出碳与浓硫 酸反应的方程式

问 题 探究

思考 交流

学生讨论

实验 探究

观察现象

实验 分析

铜与浓硫酸反应需什么条件? 请描述实验现 象,据实验现象推测反应生成物,试管Ⅱ口部 棉团的作用,试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生回答并书写方程式 -2-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问题 探讨

师生共同探讨分析:

1、氧化剂、还原剂、氧化 产物、还原产物各是何物?

2、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 之比各为多少?

3、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 是什么?

4、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硫酸浓度逐渐降低,反应是 否会继续进行? 分组讨论并回答:。

思考 交流 应用 提高

上述反应中浓 H2SO4 的氧化性由其分子中什么 原子引起?稀 H2SO4 是否具有氧化性?两者相比 有何差别?

1、在一定体积的 18mol/L 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铜 片,被还原的硫酸为 0.9mol,则原硫酸的实际体 积为()A、50mL B、大于 50mL C、100mL D、大于 100mL 浓硫酸与稀硫酸中溶质都是硫酸,但是由于浓度不同时 H2SO4 存在的方式不一 样,量变引起质变,导致性质的差别。本课时重点学习了硫酸的性质。硫酸 是典型的强酸,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 性等特性。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我们本节课所学重点 第三节

一、硫酸

(一)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H2SO4====SO 2 ? +2H 4

(二)浓硫酸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特性(1)吸水性(2)脱水性(3)强氧化性

小结

板书设计

硫酸硝酸和氨(第一课时)C+2H2SO4(浓)CO2↑+2SO2↑+2H2O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1.下列现象反映了硫酸的哪些主要性质(填空): ....(1)浓硫酸滴在木条上,过一会儿,木条变黑。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3-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敞口放置浓硫酸时,质量增加。(3)锌粒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4)把铜片放入浓硫酸里加热,有气体产生。(5)利用浓硫酸和食盐固体反应可制 HCl 气体。2.(1)在 O2 H2 CO CO2 Cl2 HCl、SO2 N2 中,可以用浓硫酸作干燥剂的有_ ;(2)在 蔗 糖 上 滴 两 滴 浓 硫 酸,会 发 现 浓 硫 酸 周 围 的 蔗 糖 逐 渐 变 黑。这 说 明 浓 硫 酸 ,过一会还会发现产生大量泡沫,好象“泡沫面包”,同时有刺激性 气 味 的 物 质 产 生,发 生 这 一 反 应 的 方 程 式

是:(3)浓硫酸蘸在皮肤上,应先用,再,最后涂上少量的 3.下列溶液露置在空气中浓度变稀的是(A.浓硫酸 B.浓盐酸)D.氢氧化钠溶液 C.氯化钠溶液 4.下列反应中,既能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又能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是 A.C 和浓硫酸 B.Cu 和浓 H2SO4 C.蔗糖和浓硫酸 D.H2S 和浓 H2SO 5.硫酸厂有一辆已存放过浓硫酸的铁槽车。某新工人违反规程,边吸烟边用水冲洗,结果发生了爆炸事故。下列引起爆炸的原因中正确的是()。A.浓硫酸遇明火爆炸 B.浓硫酸遇水发热爆炸 C.铁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气接触空气遇明火爆炸 D.稀释后的硫酸与铁反应产生的氢气接触空气遇明火爆炸 6.鉴别稀硫酸和浓硫酸既简单,又可靠的方法是 A.加酚酞试液 C.加 BaCl2 溶液和硝酸 B.与铜片作用 D.用玻璃棒各蘸一点滴在纸上 7.浓硫酸在与下列哪些物质反应时,既表现强酸性又表现强氧化性 A.赤热的碳 B.氢硫酸 C.氢氧化钠 D.铜(加热)

8.在 100mL.18mol/L 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铜片,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A.1.8mol B.大于 1.8mol C.0.9mol D.小于 0.9mol 9.在试管里放入一块铜片,注入一定体积的浓硫酸,给试管加热,使之反应。(1)若铜片还有剩余,硫酸消耗完毕(填 “已” “没有”,或)其理由是(2)用金属铜制硫酸铜最好的方法是:先把铜在空气中跟氧气加热反应,生成铜的氧化物,再与硫酸反应得硫酸铜,这样作法的好处有①② 10.回答下列问题。(1)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4-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试用下图所列各种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

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是(填装置的编号):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 A 瓶的溶液褪色 c 瓶的溶液不褪色。A 瓶溶液的作用是,B 瓶溶液的作用是,C 瓶溶液的作用是。(4)装置②中所装的固体药品是,可验证的产物是(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可以验证的产物是。备课参考: 备课参考:

(一)巩固练习答案:

1、(1)脱水性(2)吸水性(3)酸性(4)氧化性、酸性(5)难挥发性

2、(1)O2 H2 CO CO2 Cl2 HCl、SO2 N2(2)具有脱水性;C+2H2SO4(浓)CO2↑+2SO2↑+2H2O(3)干布擦拭干净 大量水冲洗 碳酸氢钠溶液

3、A、B

4、C

5、D

6、D

7、D

8、D

9、(1)没有 硫酸浓度变稀,稀硫酸和铜不反应(2)①防止生成大气污染物 SO2 保护环境②提高硫酸的利用率

10、(1)2H2SO4+C(2)○○○○ ⑷ ⑵ 1 3 2SO2↑+CO2↑+2H2O(3)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除去二氧化硫气体;检验二氧化 水蒸气(5)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

硫是否除完全(4)无水硫酸铜

(二)资料选用

(1)教材《化学》必修 I,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教师教学用书》化学必修 I(3)《中学第二教材》高中化学必修 I,北京教育出版社,主编 薛金星(4)高中课程《新学案》,主编 刘成坤

浓、稀硫酸的检验方法:

-5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称重法:浓硫酸比稀硫酸密度大(98%的浓硫酸密度为 1.84g/mL),故重的是浓硫酸。2.粘度法:浓硫酸是粘稠的液体,而稀硫酸则接近于水的粘度,所以将试剂瓶拿起摇动 几下,就可看出哪个是浓硫酸,液体较满时可取少许于试管中振荡。3.沸点法:硫酸是高沸点的酸,98%的浓硫酸沸点为 338℃,故可取少许于试管中加热,先沸腾且有大量水蒸气产生的为稀硫酸。难以沸腾的是浓硫酸。4.稀释法:浓硫酸溶解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故可在小烧杯中加 10mL 水,沿烧杯壁慢慢 加酸(切不可将水加到酸中),溶解时放出大量热的是浓硫酸。5.铁铝法:分别取少许于试管中,加入铁丝或铝片,无现象的是浓硫酸,有气泡出现的 是稀硫酸。因为浓硫酸在常温时可使铁、铝等金属表面快速氧化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膜而发 生“钝化”。6.铜碳法:分别取两支试管,加入铜片或木炭后,再分别加入酸,然后加热,能够产生 刺激性气体的是浓硫酸。7.胆矾法:分别取两支试管,加入胆矾少许,再分别加入酸,晶体溶解溶液变蓝色的是 稀硫酸,晶体表面变白色的是浓硫酸。8.纤维素法:分别用玻璃棒醮取两种酸在纸或木材或棉布上画痕,一段时间后,表面脱 水炭化的是浓硫酸。9.蔗糖法:在小烧杯中加入约 10g 蔗糖,滴入 1mL 水后,再加入酸,能使蔗糖脱水炭化 产生“黑面包”的是浓硫酸。10.露置法: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的是浓硫酸。11.食盐(硝酸钠)法:在试管中加入少许食盐,然后分别加入酸,产生刺激性气体的 是浓硫酸,食盐溶解无刺激性气体产生的是稀硫酸。12.电导法:取两个碳棒作电极,插入酸中,电路中串联上小灯泡,用两节干电池构成 闭合回路,小灯泡发光且较亮的是稀硫酸,因为浓硫酸中水较少,绝大部分硫酸分子没有电 离,故自由移动的离子很少,导电性较差。

第三节 硫酸硝酸和氨

课时)(第 2 课时)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1、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

2、利用实验,使学生掌握硝酸的特性——强氧化性;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式,使 学生掌握浓硝酸的氧化性大于稀硝酸的氧化性;利用分析演绎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硝 -6-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酸与碳的反应。

3、通过硝酸跟硫酸的对比和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重点:硝酸的氧化性 重点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难点 教学环节 新课 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之后,而能被浓 H2SO4 氧化,那么在氢之前的金属是否 更容易被其氧化呢? ①将一根随时处理完氧化膜的铝条迅速 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原因 置于盛饱和 CuSO4 溶液的试管中,过一 会儿取出。(可用热 NaOH 溶液处理氧化 膜,)②把铝条表面的铜用砂纸打掉洗净后,将其插入盛浓H2SO4 的试管中,1~2 分 钟后取出。③把②中的铝条放入饱和 CuSO4 溶液 中,过一会儿取出。④把③中铝条取出,置于浓 H2SO4 中,加热。

1、根据实验①的现象,写出化学反应方程 式

2、洁净铝条置于浓 H2SO4 中无明显现象,难道不反应吗?

3、①③对比,现象不同,说明在②中一定 发生了某种反应。根据铝的性质,推测发生 了什么反应?该过程体现浓硫酸的什么性 质?

4、实验④说明了什么问题? A、加热条件下,浓 H2SO4 可氧化大多数金 属(Au、Pt 等除外),但不产生 H2。B、常温下,浓 H2SO4 可使 Fe、Al 钝化。C、浓 H2SO4 与金属反应表现酸性和氧化性。D、“钝化”并非不反应,是因氧化而钝化。举例说明区分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方法: 讨论、总结: 2Al+3Cu2 ==2Al3 +3Cu 学生联想到 Al2O3 保护膜的作用 思考总结浓硫酸与金属反应的特征

+ +

新 活 动 探 究

知 学习

学习探 究

归 纳 整 理 思 考 交 流 过 渡 实 验

在化学性质上,浓硫酸的特点是具有强氧化 性,试推测硝酸是否也如此呢?浓、稀硝酸 的性质差别?应如何验证?请设计方案。演示:铜与浓硝酸反应:观察现象,推测产 物,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学生分析预测:从与铜、铝、碳等物质的 反应来分析。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由无色变为绿色。铜 在 不 断 溶 解。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7-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探 究

演示:铜和稀硝酸的反应。观察现象,推测 产物,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产生无色气体。铜在不断的溶解,溶液由 无色变为蓝色。无色气体遇空气变红棕 色。证 明 生 成 的 是 N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阅读教材,讨论总结:浓、硝酸氧化性的 强弱

思 考 交 流 归 纳 整 理 应 用 提 高

请阅读教材 P86,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总结硝 酸的性质和与金属反应的特性。

a.加热条件下,浓硝酸可氧化大多数金属(Au、Pt 等除外),但不产生 H2。b.常温下,浓硝酸可使 Fe、Al 钝化。c.浓硝酸与金属反应表现酸性和氧化性。

1、浓硫酸和硝酸体现强氧化性的原因。

2、能否用浓硫酸或硝酸与 Zn 反应制 H2?

3、浓硝酸能否与非金属反应,推测与碳 反应的产物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4、是否所有的金属都可与硝酸反应?常 温下可以用铁、铝的容器来存放冷的浓 硫酸和浓硝酸的原因? 是否能用硝酸溶解金箔?分析王水的组成。自学资料卡片。(王字三横一数,和王水的组成类比记忆)王水:浓硝酸:浓盐酸 1:3(体积比)

问 题 探 索 小 结

硝酸的特性是强氧化性。除金、铂以外,其余金属全可被其氧化而溶解,浓硝酸也 能与碳、硫、磷等非金属单质反应。特点是由于+5 价氮元素得电子,被还原为低价态 氮的化合物的。而且随着条件的变化产物也不同。浓、稀硝酸都可与铜反应,但反应的 剧烈程度和产物不同。这说明当条件发生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发生改变。第三节 硫酸硝酸和氨

一、硫酸:钝化

二、硝酸:

1、浓硝酸与铜: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稀硝酸与铜: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碳与稀硝酸:C+4HNO3 =2H2O+4NO2↑+CO2↑

三、王水:浓硝酸:浓盐酸 1:3(体积比)

板书设计

巩固练习巩固练习1.工业上如何贮存和运输大量的浓硝酸 2.常温下,下列溶液中能溶解铁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 B.浓硝酸 C.浓盐酸 D.浓硫酸

。3.常温下,能溶于浓 HNO3 的单质是()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8-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A.Al B.Fe C.Ag D.Au 4.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 A.测定密度 B..放入硝酸中 C..放入盐酸中 D..观察外观

5.从节约原料,保护环境的角度来分析,要制取一定量的 Cu(NO3)2 晶体,下列实验设计中最 合理的是(1)Cu+浓 HNO3─(2)Cu+稀 HNO3─ 6.下列反应中既体现硝酸的氧化性又体现酸性的是(A.铜与稀硝酸 B.木炭与稀硝酸 C.氢氧化铜与硝酸)D.氧化亚铁与硝酸

7.取三张蓝色石蕊试纸湿润后贴在玻璃片上,然后按顺序分别滴加 65%硝酸溶液、98%的硫酸 溶液、新制氯水,三张试纸最终变成(A.白、红、白 B.红、黑、白)。C.红、红、红 D.白、黑、白

8.相同质量的四份铜片,分别置于足量的下列酸中,所得到的气体的物质的量最 多的是()。A..浓硫酸 B..稀硫酸 C..浓硝酸 D.稀硝酸 9.6.4g 铜与过量的硝酸(8 mol· L-160mL)充分反应后,硝酸的还原产物有 NO.NO2,反应后溶。液中所含 H+离子为 nmol,此时溶液中所含 NO3-的物质的量为()A.0.28mol B.0.31mol C.(n+0.2)mol D.(n+0.4)mol 10.一定质量的铜和足量的浓硝酸或稀硝酸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 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硝酸浓度越大,消耗的硝酸越少 ②硝酸浓度不同,生成的 Cu(NO3)2 的物质的量相同③ 硝酸浓度越大,产生的气体越少④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同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 ②③

11.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定只产生单一的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 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还原产物是 A.NO2 B.NO C.N2O D.N2 备课参考: 备课参考

1、考答案:巩固练习答案:1.铁或铝制容器盛放 2.C 7.D 2.资料选用(1)教材《化学》必修 I,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8.C 9.C 10.B 11.C 3.C 4.D 5.(3)6.A.D -9-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教师教学用书》化学必修 I(3)《中学第二教材》高中化学必修 I,北京教育出版社,主编 薛金星(4)高中课程《新学案》,主编 刘成坤

金属的钝化

有的金属(或合金)由于受某些氧化剂作用后其表面状况发生了改变,使金属(或合金)的化学活动性大大降低,耐腐蚀性大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金属的钝化。金属钝化后状态称 为钝态。例如,铁可与稀硝酸反应而溶于其中,但是,如果把铁浸入密度大于 1.25g/cm3 的浓硝酸 中,铁却钝化而不溶。铁在浓硝酸中钝化后,不仅在稀硝酸中也不能再溶解,而且不能从铜 盐(如 CuSO4)溶液中置换出铜。不仅铁,其它多种金属也可以发生钝化。例如,Cr,Ni,Co, Mo,Al,Ta,Nb 和 W 等,其中最容易钝化的金属是 Cr,Mo,Al,Ni。不仅硝酸,其它强氧化剂如浓 硫酸、氯酸、碘酸、重铬酸钾、高锰酸钾等,都可以引起某些金属的钝化甚至空气中的氧气 也能使有的金属(如铝、铬等)钝化。为什么金属会发生钝化现象?现在大多认为金属的钝化是由于金属跟介质作用而生成了 一层极薄的肉眼看不见的保护膜的结果。这层薄膜最经常的是金属的氧化物。如铁与浓硝酸 作用,铁表面被氧化膜厚度是 30×10-10~40×10-10m,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将铁表面和介质完 全隔绝,从而使铁处于钝态。某些金属的钝化也可由阳极氧化来实现。阳极氧化是将金属制件作阳极利用电解法使 其表面上形成氧化物薄膜的过程。像铝、镁、铜、钢等制件都可用此法钝化。为了提高某些金属的抗蚀性能(有时还同时增加美观),可采用化学方法或阳极氧化方法,使 金属钝化。金属的钝化在机械制造,仪器制造,武器、飞机及某些金属日用品的制造中,以 在某些金属制件表面生成防锈或同时还有装饰的覆盖层而广泛地被采用。有许多因素能够破坏钝化状态,或者阻止金属钝态的生成。将溶液加热或加入活性离子 如 Cl-,Br-,I-等和还原性气体如氢(特别在加热时)都能使钝态金属活性化。

第四节 硫酸硝酸和氨

课时)(第 3 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性,培养创新精神。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铵根检验方法。了解氮的循环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作用。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重点:氨的化学性质及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难点:氨的化学性质及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新课导入 新 思考 交流 学习探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前面我们学习了氮元素最高价态的化合物——硝酸的性质,今天我们学习其最低价态的化合物——氨气的性质。展示一瓶氨气,引导学生观察氨气的 色、味、态、密度(与空气比较)。并 演示实验 4-9 实验装置分析:

1、为什么烧瓶内会产生喷泉?

2、为什么要用干燥的烧瓶?

3、胶头滴管的作用是什么? 观察实验现象,阅读教材 P—87 资料卡片。总结氨的物理性质 分组讨论

知 学习

应用 提高 学习探究 实验现象分析:

1、实验体现氨气的什么性质?

2、烧瓶中的溶液为什么会变红? -

3、如果变红的原因是生成 OH,那么 - OH 来源于什么物质?

如果没有胶头滴管,如何引发喷 泉实验? 学生分组讨论

自学 释疑 归纳 整理

1、氨的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易溶于水(1︰700)。

2、化学性质:(1)与水的反应: NH3+H2O NH4 +OH 思考 交流 +11 NH3+H2O(2)受热发生分解反应(NH4)2CO3 NH4Cl 学习探究 2NH3+CO2+H2O NH3+HCl 从铵盐的性质上看,受热分解和与碱反 分组讨论 应,都有氨气生成?如果要制备氨气,用那一个反应更好?为什么? 实验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制备氨气:

实验探 究 归纳 整理

原理:2NH4Cl+Ca(OH)2 ↑+2H2O 装置: 固 + 固 CaCl2+2NH3 气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干燥:碱石灰 应用 提高

1、实验室制备 NH3 的装置,还可 以用于制备哪些气体?

2、收集气体时试管口处棉花团的 作用?

3、如何证明某一集气瓶中的氨气 已经收满?

4、多余的氨气应如何处理?

5、为什么不直接用 NaOH 和 NH4Cl 反应?

5、如何用浓氨水、NaOH 或碱石 灰制取少量 NH3?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自学 提高 小结

自学氨的用途和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氨的化学性质:碱性和与水的反应以及氨的制法,重 点要掌握的是氨水为什么显碱性,和氨气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装置。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硫酸硝酸和氨(第 3 课时)

三、氨气

1、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1︰700)。

2、化学性质:(1)与水的反应:NH3+H2O(2)碱性:NH3+HCl=NH4Cl

3、铵盐的性质:(1)遇碱性物质有氨气放出:NH4 +OH(2)受热发生分解反应(NH4)2CO3 NH4Cl

4、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2NH4Cl+Ca(OH)2 装置:固 + 固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CaCl2+2NH3↑+2H2O 气 干燥:碱石灰 2NH3+CO2+H2O NH3+HCl + NH3+H2O 巩固练习1.关于氨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氨水的溶质是 NH3·H2O B.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剂变红 C.氨水中含三种分子和三种离子 D.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密度越小 2.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有(A.NO B.NO2 C.H2)D.CO 3.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氨水显碱性的原因: 4.可用来干燥氨气的有(A.浓硫酸 5.氮的固定是指(B.碱石灰))C.氯化钙 D.五氧化二磷

A.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氮肥 B.大豆的根瘤菌将含氮的化合物转变为植物蛋白质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C.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氮的化合物 D.硝酸和氨气反应生成氮肥 6.某无色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 H2SO4 和 Na2O2,若气体体积不断减少,最后颜色变深,则原混合 气体的成份可能是()A.H2.Cl2.H2S C.NH3.O2.NO B.NH3.NO.CO2 D.HCl.NO2.CO2)B.氨极易溶于水 D.氨的化合价为-3 价)

7.氨是一种重要的致冷剂,这是因为(A.它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 C.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

8.室温时,在体积相同的容器内混合下列气体,混合后压强最小的是(A.100 mL H2 和 50 mL O2 C.100 mL NO 和 100 mL O2 B.100 mL HCl 和 100 mL NH3 D.100 mL N2 和 200 mL H2)

9.为了更简便制取干燥氨气,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A.NH4Cl 和 H2SO4(浓)混合加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B.N2 + H2 → NH3,用烧碱干燥 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加热 NH4HCO3,气体用 P2O5 干燥 10.(1)如图,烧瓶是干燥的。当烧瓶口向上时,由 A 口导入气体,B 口敞露于空气或连接吸收尾气的装置,可收集下列气体中 的 气体于烧瓶中。⑴NO ⑵NH3 ○SO2 ⑷CH4 ⑸NO2 ⑶ ○ ○ ○ ○ A B(2)如果烧瓶中事先已集满一瓶氨气,并将烧瓶口向下 放置,由 口导入气体可收集 NO 气体,其原因是。

如何确定烧瓶中已集满 NO 气体?

11.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 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①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②收集氨气应使用 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做干燥剂。③用图 1 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 是。该实验的原理是。

④如果只提供如图 2 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备课参考: 备课参考:

1、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答案:1.A 5.B.C 6.B 2.B 7.C 3.NH3+H2O 8.B 9.C NH3.H2O 10.(1)NH4 +OH ⑵ ⑷ ○.○ +15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氮肥指含有作物营养元素氮的化肥。元素氮对作物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 是植物体内氨基酸的组成部分、是构成蛋白质的成分,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起决定 作用的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氮还能帮助作物分殖。施用氮肥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还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常见氮肥及其主要成分和性质如下表所示:

必修3unit2随堂练习 第3篇

1 及时转变观念

提及观念的转变首先要求教师要有正确认识。巩固性的练习, 为了强化知识、纠正错误、提高课堂利用率, 保证教学质量。实践证明, 学生完成练习后, 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对错, 但是其程度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所以教师要抓住时机, 利用学生对练习印象最清晰的时候进行反馈, 让学生了解做题的结果,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 反馈不能只局限于是对错, 因为即便对了, 也不见得真正理解。练习的反馈还应注重讲解思维过程, 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让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有所提高。

其次, 学生观念也需要转变, 年轻教师可能会有这方面的感受。学生对于年轻教师认可是需要过程的, 但往往年轻教师的观念更容易被学生否定。众所周知, 学生对好的课堂的理解和老师的定义是有区别的。学生更在乎记录多少知识, 而这些记录并不一定转化为能力。因此学生观念的转变, 才能使教师的转变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这种认可才是教学效率提高的保证。

2 合理设置练习

课堂练习是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练习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 目的明确, 有针对性, 能适应各种学生需求。注重听、说、读、写等教学技能的练习;同时也应包含句型替换等机械性练习。而英语的课后练习应该包含巩固性练习和能力性练习。完型阅读听力等都是需要长期训练才能慢慢显出效果, 所以每天的完型和阅读训练必不可少。这类练习设置主要是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水平即可, 保证一定的训练量是前提。而课堂练习的设置需要教师精心设计, 做到以下几点:

(1) 准确性。首先弄清重难点, 其次做到摸透学生实际, 充分估计大多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确保重难点得到充分训练, 不能通过题海战术来弥补教师业务能力的欠缺。

(2) 层次性。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练习的目的, 学困生也能从一些基础训练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一来, 教师就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

(3) 针对性。练习的设计务必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这两个方面去考虑, 要克服不从学生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做法, 做到有的放矢, 练习的程度和数量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部分知识尚未掌握好, 那么练习的设计重点就要针对这个实际, 在练习新知识时要注意复习和巩固旧知识。

(4) 开放性。英语课堂中, 经常见到的句型翻译练习就是典型的封闭式训练, 而实际上, 我们的书面表达给的提示越来越少, 这时教师应该尝试造句练习。不给过多提示, 要求学生只用所学的词汇短语句型即可, 起初学生很不适应, 并且强烈要求给汉语提示, 但如果度过这段适应期, 我们获得的就不仅仅是知识, 在漫画图片类书面表达中更能自如运用所学知识。

(5) 多样性。练习的设计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训练, 练习的设计要注意到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通过设计作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换句话说,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只有擅长思维的学生才会在将来发展得更快更好。

3 巧妙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 设计好一份课堂练习是扩大学生课堂活动面的前提。但不论什么类型的练习形式, 实施的技巧与策略更能体现不同教师的教学机智和个人素养。做到以下几点, 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1) 时间保证。在实践中我们经常把练习部分设置在自己教学环节的最后, 但教学进程中常常会超出教师的预设, 最终结果必然是讲得精但练得忙, 原本是画龙点睛之处却草草收场。教师在课堂中要不断提醒自己预留10分钟练习时间。如果没有时间的保证作为前提, 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

(2) 范围广泛。不是几个优等生专练, 而是全体学生无一例外地进入这种训练;以个体与行、排、组结合进行, 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效率, 而且给予更多的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3) 层层推进。一节课45分钟不能让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活动。既有针对每个知识点的练习, 也包括课堂最后反馈性练习。记得几年前在淮州礼堂, 某个来自南通的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我们高考学科的课堂教学能象体育课那样让学生动起来甚至练出了汗,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总之, 对每节课教师都要精心设计练习, 同时注意练习的策略。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 把握学生理解程度, 使学生在巩固练习中加深理解, 力求使所学知识当堂消化, 最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冯涛.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教师与教学, 2010 (4) .

电生磁随堂练习 第4篇

2. 如图1所示,当开关闭合时,通电螺线管旁的小磁针按图示方向转动,则通电螺线管的a端为______极,电源的d端为______极;当图中滑片P向左滑动时,小磁针受到的磁场力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课堂上教师做了如图2所示的演示实验.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得到如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次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B. 甲、丙两次实验表明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C. 甲、丙两次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D. 甲、乙、丙三次实验现象共同表明电能生磁,且其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4. 1820年,安培在英国皇家科学院的例会上做了一个小实验,引起与会科学家的极大兴趣.如图3所示,把螺线管沿东西方向水平悬挂起来,然后给导线通电,看到的现象是通电螺线管() .

A. 转动后停在任意位置

B. 转动后停在南北方向上

C. 不停地转动下去

D. 仍保持在原来位置上

5. 如图4所示,电磁铁P和Q通电后() .

A. P的右端是N极,Q的左端是S极,它们相互吸引

B. P的右端是S极,Q的左端是N极,它们相互吸引

C. P的右端是N极,Q的左端是N极,它们相互排斥

D. P的右端是S极,Q的左端是S极,它们相互排斥

6.如图5在螺线管一端的附近放着一个小磁针,当开关闭合后() .

A. 小磁针的S极转向螺线管

B. 小磁针的N极转向螺线管

C. 小磁针不停地转动

D. 小磁针静止不动

7. 通电螺线管旁的小磁针静止如图6所示,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螺线管a端为N极,电源c端为正极

B. 螺线管a端为S极,电源c端为负极

C. 螺线管a端为N极,电源c端为负极

D. 螺线管a端为S极,电源c端为正极

8. 图7中小磁针静止在通电螺线管旁,请你在图上标明:(1)电源的正、负极.(2)通电螺线管的N、S极.(3)磁感线的方向.

9. 两个通电螺线管,它们的位置如图8甲所示.为探究两个通电螺线管之间的磁场方向,把12枚小磁针分别放在方框内12个小黑点的位置上,实验记录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8乙所示.请你将图8乙中所有小磁针的N极涂黑.

10. 有一直流电路放在一只盒子里,盒子外只露出电路中的一部分直导线AB,如图9所示.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在不断开AB导线的条件下,判断直导线中是否有电流.

(1)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

(2)实验的步骤:_______________.

(3)实验现象分析:_____________.

11. 图10是小明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装置图,它是由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带铁芯的螺线管和自制的针式刻度板组成.通过观察指针B偏转角度的大小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在指针下方固定一物体A,用导线与接线柱2相连,闭合开关后,指针B发生偏转.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

(2)指针下方的物体A应由()材料组成.

A. 铜B. 铁 C. 铝D. 塑料

(3)当开关闭合后,电磁铁左端应为_____极.

(4)实验发现:①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_____ (填“左”或“右”) 滑动时,指针B偏转的角度将会 (填“变大”或“变小”);②保持滑片P位置不变,当导线a由接线柱2改为与接线柱1相连,闭合开关后,可以发现指针B偏转的角度将会 (填“变大”或“变小”).

(5)经过对电磁铁的研究,可得出结论:当线圈匝数一定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 ;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 ,磁性越 .

(参考答案见第61页)

必修3unit2随堂练习 第5篇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故垒./累.赘 公瑾./谨.慎 惊涛.拍岸/文韬.武略 B.豪杰./借.助 樯.橹/蔷.薇 吟啸.徐行/风雨萧.瑟 C.狼狈./疲惫. 料峭./俊俏. 羽扇纶.巾/至关.重要 D.蓑.衣/绳索. 斜.照/写.照 竹杖.芒鞋/仗.义执言 2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穿:直指。B.一尊还酹.江月 酹:祭奠。C.何妨吟啸且徐.行 徐:缓慢。D.一蓑烟雨任.平生 任:担负。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大江东去.②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B.①一尊还.酹江月

②秦王还.柱而走

C.①何妨吟啸且.徐行

②驰椒丘且.焉止息

D.①竹杖芒鞋轻胜.马②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4将下列诗词名句补写完整。

(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2)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___。(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3)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苏轼《题西林壁》)(4)________________,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惊落第诗》)(5)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6)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7)________________,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8)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二、阅读理解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这首词的上阕写景怀人,在众多的风流人物中,作者为什么把怀念的对象锁定为周瑜? 6词作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束全词,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格调?

定**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7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且“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任天而动”的。

8古今不同读者对这首词的理解各异,有人认为这首词是“旷达人语”,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归隐人语”。谈谈你对此词的理解

参考答案:

答案:1.C 思路解析:A项,分别读:lěi/lãi,jǐn/jǐn,tāo/tāo;分别读:jiã/jiâ,qiáng/qiáng,xiào/xiāo;Bâi/Bâi,qiào/qiào,guān/guān分别读:suō/suǒ,xiã/xiě,zhàng/zhàng。

2.D 思路解析:D项“任”的意思是“听任”“任凭”的意思。

3.C 思路解析:A项“去”:①动词,离去;②动词,距离。B项“还”:①副词,还是;②动词,环绕。C项“且”,都是表并列的连词,不用翻译。D项“胜”:①动词,胜过,超过;②形容词,优美,美好。

4.(1)也无风雨也无晴(2)淡妆浓抹总相宜(3)只缘身在此山中

(4)故书不厌百回读(5)又恐琼楼玉宇(6)但愿人长久(7)一年好景君须记(8)春江水 暖鸭先知

5.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词的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能力。可以结合所写景物的地点和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来思考。

参考答案:作者在千古风流人物中,把追怀的对象锁定在周瑜身上,不仅因为此地是三国赤壁之战的遗址,更因为作者怀有年老而无为、壮志不得施展的惆怅。这样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年少而功成名就、意气风发的周瑜,使作者与周瑜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作者英雄无奈的情感。

6.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和对作者流露出的观点态度的理解能力。在词的结尾,作者用祭奠江月来收束全词,表现了自己的忧谗畏讥和无可奈何,这在内容上是消极的。不过,这样的结尾却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特别是“江月”一词,又让人感到作者的豁达与豪放。

参考答案:作者在对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英雄人物的追怀后,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束全词,既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喟和功业无成的无奈,又表现了作者襟怀旷达、自解自慰的超脱和豁达。

7.思路解析:解答这个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任天而动”的含义,“天”指自然,“动”指诗人的主观情感。结合词前面的小序和词结尾处的“写胸臆”语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所谓“任天而动”即自然景物引发、牵动人的主观情感。这首词表面写道中遇雨,雨过天晴遂又感春风,又见阳光;实指人生亦会遭遇突如其来的“风雨”,而这一切终会过去,不要把它们放在心上。这便是作者的“以曲笔直写胸臆”。

8.思路解析:这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题目,只要能结合作品自圆其说即可。无论是“旷达人语”,还是“归隐人语”,其核心是对“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任平生”“归去”的解读。

必修3unit2随堂练习 第6篇

苏教版必修1

1.(对应考点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为22.4 L

B.1 mol任何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为22.4 L

C.标准状况下,1 mol水所占的体积是22.4 L

D.标准状况下,22.4 L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1 mol

2.(对应考点二)[双选题]在同温同压下,1 mol Ar和1 mol F2具有相同的()

A.质子数B.质量

C.原子数D.体积

3.(对应考点二)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O2、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

B.O2比O3的质量小

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

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4.(对应考点三)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11.2 L(标准状况下)的氢气,则需要铁的质量为________。

5.(对应考点三)10 g CaCO3能与含__________mol HCl的盐酸完全反应;生成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6.(探究题)汽车常装有安全气囊,当发生强烈碰撞时,瞬间引发以下反应:NaN3―→Na+N2(未配平),所产生的气体快速充满气囊,可以达到保证车内人员安全的目的。

(1)若气囊中放置65 g NaN3,则其物质的量为________。

上一篇:五年级感恩老师的作文:感谢老师的五年级作文下一篇:二年级入队仪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