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在银行中的地位与作用

2024-07-25

管理信息系统在银行中的地位与作用(精选9篇)

管理信息系统在银行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1篇

管理信息系统在银行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银行管理信息中心的建立,标志着我行将信息资源正式纳入了管理序列,并旨在运用IT及网络技术,使信息创造出直接或间接的价值,同时将信息的管理作为减少经营风险的锐器。

一、信息资源的新概念

众所周知;传统意义下的银行是以运用货币等有形资产创造收益的,但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银行几乎所有的交易和数据都纳入了计算机处理,因此,银行的经营活动势必同时表现为信息的运做。从这个意义讲,银行对信息的掌握、分析、运用的优劣程度,就反映了银行业务经营的好坏程度与最终的结果。纵观国内外,没有那一家优秀银行的信息处理技术不是与之业绩相匹配的。恰如生息资本,银行对信息的管理与运用是可以产生效益的,例如我们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分析,就可以及时地掌握银行资产的情况,使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度资金投资,产生效益。

不仅如此,对信息资源的管理,还集中反映在它对各种金融风险的防范上。2006年10月,国际巴塞尔委员会颁布了《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在监管信息方面提出了“六个一”的标准,除第一条;“建立一套清晰授权的法律法规体系”与信息管理间接有关外,其余五条全部直接与信息系统有关,即要求银行建立“一套完整的统计报表指标体系,一套清晰可行的报送要求,一套保证数据质量的制度安排,一套高效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和一套风险分析评价预警方法”(《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第21条附则之评价标准)。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特别是我国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金融活动日趋活跃。由于投资环境的复杂化,形式的多样化,迫使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传统的定性的目标管理, 而积极寻求对各种经济过程及金融政策的定量研究,进而形成优良的银行信息管理与决策,以求避免损失,降低风险,实现高额利润。与此同时,近代计量经济学,运筹学等边缘学科的发展,使大量的金融活动被抽象成为反映其内在规律的数学模型, 供人们分析, 预测,充实了银行的决策能力。而网络及IT技术在这一过程中担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只有广泛深入的采用电脑, 繁杂多层次的决策理论才能快捷,准确,简单地走向实用, 才可能进行多因素下的择优及对经济过程模拟,仿真。鉴于此, 人们强烈地意识到: 离开了信息管理,就无法进行高质量的银行决策。

广义上讲, 高质量的银行信息管理就是综合运用管理科学, 运筹学,决策分析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成就,支持并改善各种银行管理,评估各种金融风险、预测效益、选择经营战略、支持金融创新以及指导具体的金融活动。

中国银行股份制改造以后,股东及全行职工对高层决策对所属企业及银行命运的影响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外资银行大量涌入,以及面临国内同业竞争的情况下,中国银行管理层也清醒地意识到:我行战略及经常性的信息管理水平必须大规模地提高,同时应当拥有一系列高质量的信息管理工具与手段,与国内外同业抗衡,以保证我行在国际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际上,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内银行也都意识到“经营、管理信息资产”的重要,并相继成立了单独的管理信息部门。

二、信息管理与IT技术

同其他事物一样,电脑的应用也必然经过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以不同的观点考查这一过程的分化亦有着不同的归属。从银行电脑处理问题的内容上研究这一过程应当有三个层次。1.以解决传统业务及手工操作为主要目的运用为第一层次,国外通常称作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联机事务处理)

2.以资源共享,远程通讯为背景的信息分析处理属于第二层次,国外亦称作OLAP(Online Analysis Processing,联机分析处理)

3.第三个层次电脑的运用是由事务性管理转向的智能控制,预测和分析决策上的运用,国外称之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决策支持系统)IT发展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所处理的业务性质单一,运算简单,操作也较简便。如对利息的计算,各种清算、银行帐务处理等等。第二个层次运用规模较大,它是把前期面向柜员操作的程序功能联结起来并建立于网络技术之上的信息处理,它对于电脑的功能,通讯能力,网络规模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一般说来,前一个层次电脑运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劳动强度的。而第二、三个层次与前两个层次的显著区别在于它是在信息大集中和经济模型的帮助下,以分析、运用信息资源为使用目的的电脑高级运用。其结果将会为银行管理层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为银行经营活动指明方向。

2003年中国银行召开了全辖科技大会,启动了旨在改变中国银行IT落后现状的“IT蓝图”工程,并指定全球知名的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公司)做顾问,次年“IT蓝图”报告完成,交付中国银行。该报告从IT的角度出发,首次以IT技术的实施为前提,将我行业务领域分成为五大板块,即:“交付渠道、客户管理、产品管理、财务会计、决策支持”,其中最为瞩目的是:明确将信息管理(决策支持)提高到与客户、产品、财务管理等银行主流业务并驾齐驱的地位。

不仅如此,2005年,中国银行最高决策层又将总帐、财管等在传统意义下属于财务板块的主题,并入信息管理(决策支持)板块,突显信息管理的地位与作用,同时也构成了反映中国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特色的特殊定义,即目前所说的MIS(含总帐)系统。

BCG公司在IT蓝图框架下设计的五大板块: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的英文缩写MIS早在七十年代就已作为“专有名词”被全球IT行业所认同和使用。由于信息活动是动态的、发展的、永恒的,因此MIS的建设也是无止境的。但不同的阶段可以实现不同的任务,中国银行MIS现阶段的任务是:

在“IT蓝图”的架构下与即将上线的新一代应用系统(BANCS+外围系统)实现对接,前者面向客户及面向交易,解决实时性(T+0)事务处理,而MIS则面向银行内部所需的各种核算,面向后线(T+1)类的信息分析与加工。

三、信息管理系统与实施要素

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必须有清晰的战略发展思路,因此,(一)中国银行MIS系统要实现的总目标是:

      推进我行信息一体化进程,实现全行一本帐下的数据集中管理

统一全行数据源的标准与规范

集中并统一利用全行的信息资源

加强总行对分行的管理与监督的力度

为管理层和各业务单元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

提高电子信息的服务水平 其次,作为承担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主体单位,管理信息中心必须有明确的管理职责,因此,(二)MIS部门的基本职责是:

     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监管机构关于信息管理的规定

制定信息标准和信息管理制度,促进我行信息资源充分、安全地共享;确保我行对外数字信息披露的准确、一致

提高内部经营管理信息质量,保证指标口径一致

建立科学、系统的报表体系,提供商业智能查询工具,提升报表编制自动化程度

整合全行管理信息需求,保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整体性,确保管理信息系统整体规划与我行业务发展战略和IT蓝图一致

兼顾先进性和可行性,积极稳妥推进我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信息管理水平和效率

(三)我行MIS系统现阶段的分析(主题)应用:

中国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传统的MIS系统略有不同,因为它是在我行投产BANCS系统前提下给出MIS系统定义的。换言之,它是在尽量减少前端柜员操作流程前提下的一种设计思想,故我行把总帐、财管、企业信息、利润分析、历史信息等一大堆与银行内部核算相关的处理内容放到了MIS系统之中,优化了前端操作,复杂了后台的处理。

我行现阶段主要涉及的分析(主题)应用是:总帐(GL)与财管(FMS)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或企业信息(ECIF))、价值与利润贡献度分析(PA)、平衡计分卡系统、风险管理(KRI)、资产负债管理(ALM)、稽核审计和监管报表管理等,其中BCG公司提出的分析(主题)应用是上述主题中的后六个,加上我行特定的总帐(GL)与财管(FMS)系统,共7个,即通常所说的中国银行MIS的6+1个维度,(如图所示)。

(四)我行MIS系统的基本架构: 中国银行MIS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采用或将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实现,不但需要连接BANCS、新国结等即将投产的新一代核心系统和外围系统,也要适当考虑(在报表层面下的)融和各个旧系统,因此,我行MIS系统的基本架构如下图所示:

(五)我行MIS系统的数据架构:

过去,由于我行各应用系统大多数的开发是相对独立的,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数据元素标准以及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等,使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共享、信息孤岛现象比较严重,制约了系统的高效使用,也成为管理信息建设的首要问题,鉴于此,中国银行MIS中心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全力,首先建立起面向各个应用的;统一数据标准的;信息同出一源的核心数据库,亦称中央数据库。

它的基本概念与原则可以简要表述为:从BANCS以及相关的外围系统(通过下传平台等工具)中提取数据源,再经过数据的分类抽取技术(ETL)形成以合约、产品、客户、交易信息等维度的中央数据库(UDM),然后针对不同的分析(主题)应用,产生数据集市,以满足个应用系统的数据要求,最终通过这些应用系统,达到为各管理层或用户提供分析结果或各种报表的目的。(如图所示)

综上所述,中国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体现了中国银行高层领导决心加强信息管理以适应时代要求的管理理念。因此,管理信息中心的战略目标已不仅仅是建立一个计算机的MIS软件系统,而是如何协助总、分行各级领导了解、掌控银行的经营,进而帮助他们实现各种相关的分析,以求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管理信息中心同总行其他部门一样,肩负着管理的重任,并对银行的经营水平与经营业绩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的英文缩写MIS早在七十年代就已作为“专有名词”被全球IT行业所认同和使用。由于信息活动是动态的、发展的、永恒的,因此MIS的建设也是无止境的。但不同的阶段可以实现不同的任务,中国银行MIS现阶段的任务是: 在“IT蓝图”的架构下与即将上线的新一代应用系统(BANCS+外围系统)实现对接,前者面向客户及面向交易,解决实时性(T+0)事务处理,而MIS则面向银行内部所需的各种核算,面向后线(T+1)类的信息分析与加工。

管理信息系统在银行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2篇

班组是完成运营任务的基本单位。班组作为构成运营工作的基本单位,承担着收费运营工作任务。班组管理水平高低、班组人员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收费服务质量,影响着年、月征收计划和各项指标的完成。若每个班组都能做到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精神风貌面对客户,都能够严格的执行政策、执行制度和工作程序,就为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打下了基础。

班组是运营管理的基础。班组是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具体工作落实的最终实施单位。要实现运营管理规范化,首先要实现班组管理单元的规范化,并通过班组管理抓落实,提高业务技能,降低成本、提高收费服务质量。每个班组的管理达到了制度化、规范化,也就为企业运营管理上层面,跨台阶提供了先决条件。

班组是进行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素质的基本场所。班组人员朝夕相处、同苦同乐,相互了解、相互信任,便于开展思想政治、业务技能、文化知识的培训工作。通过学习政治理论、业务和文化知识,激发员工积极向上的热情,消除歪风邪气等不良倾向。抓实班组教育,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就把握了员工素质提高的途径,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管理信息系统在银行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3篇

1 信息咨询服务概述

1.1 信息咨询服务定义

相对图书情报学对信息咨询服务的定义, 我们这里对信息咨询服务的定义更为广义。归纳起来, 信息咨询服务是信息咨询服务机构根据特定用户提出的信息需求, 综合运用现代检索工具和手段, 对信息进行专业化地采集、加工、整理, 并及时准确地传递给用户的服务过程。

1.2 信息咨询服务的特点

1.2.1信息源的多样化和数字化。目前信息源无论从其载体形态还是专业内容, 都呈现出多样化和数字化的特点, 并且更有利于检索。1.2.2服务对象的社会化和全球化。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咨询服务对象多限于为本部门本单位或本专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如今通过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已将服务的触角伸及全球任何一个角落, 其服务对象范围空前广泛。1.2.3用户需求的多元化。用户需求的多元化不仅体现在其多样性上, 也更体现在用户对信息需求的多层次方面, 即不仅限于一般问题的咨询解答, 更多地向着深层信息咨询服务的诉求方面, 如战略咨询与管理咨询。1.2.4服务内容的多元化和层次化。信息咨询服务的内容从一般的文献调研到专题服务, 面对不同的信息需求主体, 提供的信息咨询服务内容更趋多元化与个性化。1.2.5服务手段的网络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信息咨询服务的手段也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模式转变。目前服务手段基本实现网络化, 通过电邮或网络互动平台, 实现信息咨询服务的全过程。1.2.6服务方式的多样性和虚拟化。信息咨询服务的方式已不再是简单地咨询台模式, 网络与数据库技术的迅速发展, 使信息咨询服务方式得到质的突破, 服务方式日渐多样化。另外, 通过网络实现了异地文件传输, 服务跨越了空间的限制, 信息需求满足的效率迅速提高。

2 信息咨询服务在区域创新体系中信息保障服务系统中的地位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与应用、制度创新等都离不开信息保障服务系统的支撑。信息咨询服务作为信息保障服务系统中最具活力与创造力的组成, 它在区域创新体系的信息资源保障系统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

2.1 信息咨询服务是信息保障服务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信息咨询服务是信息保障系统的重要的子系统, 也是信息保障服务系统的主要功能整体调控、系统交流、信息传播、信息服务之一。信息保障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离不开信息咨询服务的支持, 信息咨询服务作为信息保障服务系统中最具活力与创造力的组成, 是使系统中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得以有效、充分利用并最终满足用户对信息与知识需求的中坚力量和最后推手。

2.2 信息咨询服务是实现信息、知识传递交流的中坚力量

信息保障系统要发挥其信息保障、促进区域创新与社会进步的作用, 必须有信息咨询服务的支撑, 信息咨询服务对于信息保障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协调运作, 起到了桥梁与中介和作用。缺少了信息咨询服务, 整个信息保障服务系统将只能是一个静态的系统, 信息咨询服务能充分调动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实现信息与知识的重组、深层次加工、传递与传播, 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区域内创新主体对信息与知识的需求。

2.3 信息咨询服务是促进区域创新、保持区域经济发展活力的有力保

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离不开三个重要环节:一是环境因素, 包括社会与时代整体的发展环境;二是政策因素, 主要是政府与相应部门对企业等创新主体的支持状况。三是市场因素, 各创新主体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市场的发展需要, 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建立健全信息保障系统的前提下, 信息咨询服务以其与时俱进的服务特点, 成为了促进区域创新、保持区域经济发展活力的有力保障。

3 信息咨询服务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对信息与知识流的推动作用

信息保障服务系统是传递、交流、提供知识信息服务的系统, 对于促进科研进程、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主要表现在:

3.1 信息咨询服务为企业创新提供技术创新决策、管理决策、战略决策支持

信息咨询服务通过为企业提供所需的生产、经营、市场、研发等方面的信息, 推动信息与知识在企业内部与企业间流动。从而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战略决策等提供信息与智力支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信息已经成为继资金、技术之后影响企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因此, 只有通过建立高效快捷的信息渠道, 把握技术发展的脉搏, 及时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 才能在同国内外企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1]

3.2 信息咨询服务为政府科学决策与制度创新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援与辅助

信息咨询服务能够为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为制度创新提供完整的信息保障机制。政府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各种学术团体的作用。信息咨询服务机构面向政府提供的信息咨询服务更具有工作的独立性、民主性, 也具有超前性、预见性。政府信息部门缺乏的专业技能恰恰是信息咨询服务机构的专长, 他们能很好地为政府提供所需求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所以, 来自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咨询服务机构的服务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纳入到政府决策与制度创新信息保障的视野[2]。

3.3 信息咨询服务对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知识传播与应用发挥着桥梁作用

高校与科研机构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知识传播与应用的作用, 为其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主要来自于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其信息服务的主要任务就是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在对各系、各专业、各学科教学科研对专业文献信息的需求深入了解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对学科专业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 从而为知识传播与应用提供有利的信息基础和条件。

在科研机构, 信息咨询服务可以为研究人员迅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料, 使他们能站在更高、更新的角度, 准确了解国内外该专业发展进程, 及时把握最近科研、生产动态, 分析所处信息环境的特点及社会信息需求的新变化, 能更深入研究国内外的最新经验和最新科研、生产成果, 尽快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信息咨询服务专业人员娴熟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专业技能, 也将不断拓宽服务领域, 深化服务层次。[3]

随着区域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 信息咨询服务作为这一体系中信息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区域创新体系信息保障服务系统中将占有重要地位, 发挥着它特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书礼.科技型中小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的阶段成果, 2006, 4, 22.

[2]林素絮.信息咨询服务机构辅助政府决策的意义[J].2006 (4) :430-432.

管理信息系统在银行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4篇

摘要:高校信息化建设现在已由战术地位转变为战略地位,必须进行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在高校建立CIO机制,由系统分析师担任CIO,充分发挥系统分析师在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战略的角度把握数字校园建设,在即将到来的信息化生存环境中,为高校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系统分析师 CIO 地位和作用

中图分类号:TP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1-0007-03

一、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

我国教育行业真正的信息化是从1994年开始,以“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正式启动为标志。1998年以后到2000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成为教育界和IT界的热点话题,教育信息化热点逐渐浮出水面。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基础设施落后。许多高校校园网建设时间相对较早,大部分是在1994-1998年建成,这些学校的校园网存在着设备和技术落后、无法适应新的应用需求等问题;

(2)信息系统互不兼容,连通困难很大。这主要出现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高校中,已经建立起较多的应用信息平台,可是因为当时建设时标准不一,现在想相互连通困难较大;

(3)设备的应用率较低。在规划和选择设备时,考虑设备先进性较多,而考虑对其应用率和应用方案适用性关注较少,造成花了不少钱,却对学校的实用性不大;

(4)高校投入中,注重前期投入,对后期维护信息资源的更新及深度加工投入不足、不够;

(5)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缺乏严密的安全措施保障、信息对外发布的保密审查程度不够规范;

(6)高校存在着缺少技术人员的问题,特别是在文科类院校,技术人员需求量较大;

(7)在管理组织上,缺少统一管理的人员,建设步调和标准不一致,执行人员与决策人员职责与职权不对称;

(8)解决方案的实用性不强:针对高校市场的整体解决方案,多是一些系统集成和基于硬件设备的解决方案,并没有很好地考虑到高校今后的应用问题;同时,解决方案中的应用软件针对性差,缺少对教育应用的认识,对学校的管理、教学的运行方式不了解,开发出的产品不实用,无法满足高校特定情况的需求。

二、CIO在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出现以上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在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过程,也不能超越时代的发展。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容易产生重硬轻软、重网络轻服务、重技术轻管理的倾向。在建设数字校园的实践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来自技术,而是来自于管理机制和体制的束缚,因此,迫切需要管理机制和体制的创新。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对学校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必然会引起管理组织结构的重组及优化,也必然会涉及高校领导职责变化和各个部门的利益,这些都会成为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阻力,因此需要来自学校高层领导的积极推动,需要进行很多跨部门的协调。而“信息中心主任”或者“网络中心主任”是无法名正言顺地完成上述工作的。

随着建设的深入,以及信息系统的不断增长,更多的问题必然会显现和突出。因此,应当向企业学习,必须进行管理机制和体制的创新,在高校建立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机制。CIO应该是校级领导,直接参与高校的领导决策,是高校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强有力支撑,全面负责高校信息化推进的计划和规划。

高校的CIO不仅是IT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还要领导跨机构的协作过程。通过开发信息资源,提高教学、学术和管理的效率,去除多余的工作流程和行政机构。具体说,其主要任务包括:建立校园信息化远景规划;以最有效的方式管理基本的信息化应用与服务;领导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协调各个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阐述学校全局范围的信息化策略,如安全等;领导与其他高校、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合作。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没有IT全局战略和方向的环境下,由于缺乏一个标准的IT环境,就会建立起各种分散的系统,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因此在进行系统开发时需要有一个整体的考虑,以保证各个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使得数字化校园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并且,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大批信息系统纷纷上马,这些项目超过了以前单个项目实施的含义,它关系到整个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因此,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和运行已经不是一个单独的“信息中心”所能胜任的,需要学校高层领导的介入。

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得到高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它的建设需要领导发挥一把手作用,保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方面关系的协调和最终决策、保证信息化建设中必要的投资力度。尤其网络应用系统的建设,它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一个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还受到现行管理体制的制约,所以只有单位的最高领导才有权力完成网络应用系统建设的指挥和协调工作。高层领导一旦决策,需要通过中层管理人员实施,其中,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础,而信息标准化是管理制度规范化在技术上的具体体现,这一切都要求建立合理的体制与机制,这是学校信息化建设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三、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主导人员

信息系统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中心内容和主要方面,而建设信息系统,特别是建设大型信息系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间不但要有大量物质、资金和人力的投入,而且要克服技术、组织、思想、观念上的种种困难。因而,建设信息系统必须有一支训练良好的技术队伍和开发队伍,在这支队伍中,起着重要作用、处于最重要地位的成员,就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人员,即系统分析师。系统分析师在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的各个阶段,都担负着重要的任务。

一个组织建设信息系统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反过来,把组织目标转化为建设信息系统的计划方案和实施步骤,这个过程往往交织着管理和专业技术两种因素。因此,只有那些既懂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领导者才能承担起组织实施的重任,而系统分析师正是这样的角色。系统分析师是组织决策层的重要成员,能够较深入地理解组织的总体目标;同时,系统分析师是信息系统的专家,能够科学地规划、设计信息化建设的短期、中期乃至长期目标,科学地分析、设计信息系统。系统分析师是信息系统建设每一个阶段工作的主导人员,是每一项重要工作的组织者和技术带头人。

我们知道,建设一项大型的建筑工程,要经过可行性分析、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等阶段工作之后,才能进入到施工阶段。而建设大型信息系统,往往要比建设一项建筑工程复杂得多,它同样需要经过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等阶段工作之后,才能进入到系统开发阶段。

信息系统建设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且与传统的建设项目有着许多不同的本质特征,必须采用几乎是全新的方法和技术,而系统分析师正是掌握了这些新的方法和技术的专家,因此系统分析师能够恰当地、科学地选择并采用有效的、先进的系统开发技术和方法,选择或设计系统开发的配套工具和支撑环境,从而实现方便适用、灵活高效、界面友好、便于维护的系统开发目标。

一个大型信息系统从开发完成到投入运行往往还有非常繁重的工作要做,还要解决一系列甚至比系统开发阶段还要多的困难和问题。比如,要做到原来手工系统到新系统的无缝衔接和转换;要做好与系统相关人员的思想工作,要解决运行体制问题;要对各种人员进行培训;要制定新系统运行所必需的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和工作制度等等,所有这些组织领导工作都要落在系统分析师的肩上。由于系统分析师在信息化建设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因而决定了对系统分析师的要求比其他的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的要求都要高,都要严。

信息化建设要求系统分析师应该做到科学和技术的统一。一个信息系统,特别是大型信息系统往往十分复杂,因而,要做出好的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是很困难的,要求系统分析师必须具有系统科学的观点,并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站在组织全局的角度看问题,做到高屋建瓴,运筹帷幄;同时,又要善于将复杂问题进行分解,找出其内部联系,抓住主要矛盾,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由于信息系统是复杂的人机工程,因此,系统分析师应该是具有广博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知识的人员,而那些只具有某种专业技术,如只具有计算机硬件知识、软件知识或通讯知识的人员不能算是合格的系统分析师。当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这个社会大环境对系统分析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系统分析师不但要具有深入广博的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而且要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和经济分析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信息化建设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同时,也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因而,系统分析师必须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做到知与行的统一。系统分析师必须具有深厚的理论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观点和意见;同时,他们又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恰当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系统分析师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导人员,必须具有组织和管理的才能;他们必须能够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富有与人合作的精神;他们必须具有深入观察问题的能力;他们应当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还应该具有善于谈判和协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只有这样,系统分析师才能在信息系统开发中得心应手地工作,才能提高系统开发的成功率,才能开发出强健的系统。

四、把CIO交给系统分析师

“中国的CIO从哪里来?应从系统分析师中选拔。”2004年,在长沙举行的首届中国系统分析与设计大会上,中国系统分析师高级会员刘兴提出这样的观点。

系统分析师是CIO的基础。为了推进政府、企业和高校信息化,实行CIO制度,只有那些既懂经营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人才,才能准确进行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并担当组织实施的重任,而系统分析师正是这样的角色,他们往往影响到信息系统开发的质量,甚至成败。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将对高校的结构、运作、管理等产生深远影响,信息化将最终带来一个全新的竞争环境和生存环境。高校信息化建设现在已由战术地位转变为战略地位,由局部推进转变为整体推进,由技术驱动转变为制度驱动,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制度问题。必须进行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在高校建立CIO机制,由系统分析师担任CIO,充分发挥系统分析师在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战略的角度把握数字校园建设,在即将到来的信息化生存环境中,为高校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筅

参考文献:

[1]John W.Satzinger[美].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9.

[2]陈松乔.现代软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

[3]罗晓沛.系统分析员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6.

管理信息系统在银行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5篇

许多安全专家认为,事故之所以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在时空上的交叉所致。据统计,在我国7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而出现“三违”现象又与职工安全文化素质低紧密相连。因此,抓好以人为本,以教育为基础,强化安全宣传教育,提倡安全文化,提高企业职工安全生产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

1.安全生产教育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教育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提高企业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安全生产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1·1现代化工业生产场所,蕴藏着巨大能量,因而就潜伏着巨大危险的人工环境。对生产场所危险性的认识,预防事故已超出了一般人员的常识和经验范围,只有通过系统的安全教育,才能够认识环境中的潜在危险性,提高预防事故的自觉性。

1.2现代工业生产的物料、设备、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的认识与操作,具有很高的技术性和复杂性,同时现代化生产系统中也蕴藏着事故的危险性,只有经过专门教育、培训的专业人员才能熟练掌握。

1.3现代化工业生产是一个互相关联,密切协作的群体劳动、系统运转的过程。它需要每一部分、每个员工的正常工作与不懈努力。所以必须对全体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预防个体的不安全行为对整体的危害,以保证现代的工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对企业的干部和工人施行严格的、系统的安全教育,使他们获得必需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安全意识,熟练掌握安全操作技能或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树立正确的安全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贯彻执行安全法规以及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以保证生产安全。

2.安全教育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地位

2.1从企业性质看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其必须体现党和国家对职工群众的关心和爱护。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劳动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早在1954年劳动部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技术教育的决定》,对安全生产教育的内容、形式作出了规定,要求认真贯彻执行。196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要求企业单位把安全生产教育作为必须坚持的基本制度。1981年国家劳动总局制定了《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工作三年规划》,要求企业有计划地开展安全、劳动保护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的企业当然必须将其作为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

2.2从企业的主人翁地位看

在我国,工人是国家的主人,也是企业的主人。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就是;用在现代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而满足劳动者对安全的要求自然也寓于其内。

一般地说,人的行为来自动机,而动机产生于需要。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人有五种需要: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成就需要,五种需要呈阶梯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随着社会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理需要既已满足,人们便又向更高的需要进取,这就必然产生更高的安全要求。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满足职工的这种需求是对职工主人翁地位的保障。

2·3从企业的经济效益上看

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是以安全为依托的,企业的效益是建立在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秩序上。一个企业如果不重视安全生产,不重视安全教育,那么职工的安全素质必定是低下的,这样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发果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人员伤亡和国家财产的损失,轻则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重则造成企业停产、倒闭。这哪里还谈得上企业的经济效益。如:1982年3月9日,福鼎制药厂发生了一起我国建国以来制药企业最惨重的恶性事故。厂内冰片车间结晶工段发生爆炸并引起火灾,在救火中伤亡100人,其中死亡65人,烧毁厂房625平方米和许多贵重设备,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4.6万元。这次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该厂冰片车间通过聚氯乙烯管抽结晶糟内的汽油时产生静电火花,燃着了汽油而引起的。由于该厂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非常薄弱,大量新工人不经培训考核就上岗操作,他们中的许多人连起码的安全知识和灭火方法都不懂。当天当班的3个工人,一个有严重的脑炎后遗症,反应迟钝;另两人是调来不到一个月的女工。火灾初起时,她们只是惊慌失措,闻警赶来救火的人们也都慌乱有余,对策不足,结果火舌蔓延很快,终于不可收拾。

由此可见,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搞好安全生产工作,重视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素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安全教育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显而易见的。

3.安全教育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3.1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防止事故的发生

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最有效、最主要的因素,而人又是最不稳定的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是诱发事故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化学企业,在生产上所用的化工原辅料绝大部分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强等危险物质,生产工艺又具有高温高压、复杂多变的特点。操作人员如不了解这些特点,不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一旦工况出现异常就会手忙脚乱,稍有疏忽,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如:1984年4月18日,福建省某制药厂庆大车间,喷雾塔在运转时,由于人孔盖微漏粉,操作工武某违章操作,在未泄压的情况下,用加长扳手力臂紧固入孔横锁杆的螺丝,造成横锁杆断裂,入孔盖爆飞出击伤该操作工的筋骨。因此,抓安全管理必须从安全教育入手,首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除由于缺乏安全知识外,还由于对安全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思想麻痹。因此,必须通过教育来提高职工对安全的认识,使职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提高自我的安全生产意识。此外,通过教育增长了职工的安全知识,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自

我保护能力及判断事故、处理事故的能力,起到防止事故发生,减少职业危害,必然促进企业的安全

生产。

3.2安全教育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

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危险、危害因素不断出现构成了生产发展的威胁,事故和灾害不仅影响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而且会造成工厂毁灭和给社会的稳定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首先要经常不断地对职工及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通过系统的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文化水平,使他们懂得生产的科学知识和安全原理,能遵循生产规律,能发现隐患,能预测危险,能排除险情,能处理意外情况,能自觉地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所以说,教育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

4.结束语

管理信息系统在银行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6篇

试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摘要

市场经济越发展,财务管理越重要,企业管理应当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经营决策、管理信息系统、计划体系、日常中心工作等,都要以财务管理为基础,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管理,包括许多方面,但是所有管理只能影响某一特定方面,只有财务管理(即对资金运动的管理)才能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体实施管理。财务管理作为一门管理科学,与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营销管理一样是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它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每个环节,甚至每一个责任人,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试对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深入的论述,并针对当前企业出现的问题,为更加有效的加强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地位/作用

Try To Talk About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EnterpriseManagement

Of 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financial management, enterprise management should be the most important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as the core, management decision-making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plan system, daily work, must center based on financial management, it is an inevitable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Enterprise management, including many aspects, but only a specific management, financial management(i.e., for only the capital movement of business management)to the overall implementation management activities.Financial management as a management science,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management is a branch of the discipline of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it permeates every field, each link, even every person, financial management affects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is paper tries to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deep-going discussion, and in view of the current enterprise to the problems, and for more effective to strengthe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KEY WORDSFinancial management, iness management, tatus, ole

目录

一、财务管理概述……………………………………………………1

(一)财务管理的对象、内容和目的 …………………………………1

(二)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基本关系 ………………………………2

二、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2

(一)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核心地位的客观必然性 ………………2

(二)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必须重视的问题 …………………5

三、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及相关应用 ………………6

(一)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6

(二)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6

四、如何加强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管理 ……………………………8

(一)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8

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作用 第7篇

信息系统在管理各项事务中有着普遍的应用,促进了企业管理工作的提升。管理信息系统是为管理服务的,它的开发和建立使企业摆脱落后的管理方式,走向现代化管理正轨。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现代化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它不仅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因此,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或者说是未来的管理者,我们肩负着改变企业落后的管理方式、加速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任,因此,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也是社会迫切需要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信息的产生及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成本越来越低,信息技术成为当今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渗透力最强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信息化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在社会许多领域对传统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着巨大冲击,并促进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和均衡发展。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传输、加工和保存、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在信息化的大势所趋下,它的完善与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一、信息的地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对信息化的发展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经历了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企业信息化这三个时代变革后,当前的发展趋势预示着未来将是科学智力与信息时代。因此,与信息相关的学科也有着无限广泛的发展前景。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意义

管理信息系统综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等许多学科的概念和方法,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和领域,主要研究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组织、开发和管理。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决策和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一个国家的管理信息的建立和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管理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三、管理现代化的概念及内容

现代化管理是指符合现代化经济及现代化生产发展规律的管理。这种管理将现代化科学成果综合地、全面地运用于管理之中,它要求在管理中应用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系统工程学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数学方法,进行快速计算、数据处理、信息加工及最严密的监督测试,以用对全部管理过程实行最有效地控制和调节,实行现代化的生产指挥和科学管理。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管理水平如何,不仅有一定的深度要求,而且有一定的广度要求。管理现代化的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地全面地采用现代化的管理组织和管理方法,管理工作效率较高,这下作为一种资源得到比较充分地开发和利用,经济效益提高非常显著。一个企业要实行现代化管理,首先要加强基础性的管理工作,使管理组织系统化,管理方法定量化,管理手段自动化。也就是说,现代化管理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要先做好整体配套工作。总而言之,现代化管理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对传统管理的改革,是把我国的管理推向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步骤,也是对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一种对策。企业管理现代化是对传统管理的扬弃,是对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升华,它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概念。主要包括管理思想现代

化、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控制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化等等。所以就更要求我们建立

和健全管理信息系统。

四、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自从人们开始形成群体去实现个人无法得到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人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20世纪以来,管理科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从20年代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到90年代后出现的学习型组织、虚拟组织等新的管理组织,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日益密切,于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在管理现代化中突现出其重要性。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了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在管理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管理系统中信息处理和决策的整个过程,并探讨计算机的实现方法。它是一个由人、计算机、通信设备等硬件和软件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可促使企业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使企业处于一个信息灵敏、管理科学、决策准确的良性循环之中,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所以,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信息系统在管理各项事务中有着普遍的应用,促进了企业管理工作的提升。管理信息系统是为管理服务的,它的开发和建立使企业摆脱落后的管理方式,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管理信息系统将管理工作统一化、规范化、现代化,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使现代化管理形成统一、高效的系统。过去传统的管理方式是以人为主体的人工操作,虽然管理人员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然而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管理工作难免会出现局限性,或带有个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而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系统思想建立起来的,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手段,以现代化通信设备为基本传输工具,能力管理决策者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这无疑是将管理与现代化接轨,以科技提高管理质量的重大举措。管理信息系统将大量复杂的信息处理交给计机,使人和计算机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组织一个和谐、有效的系统,为现代化管理带来便捷。在现代化管理中,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帮手,它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企业管理现代化中,组织、方法、控制的现代化离不开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和网络逐渐应用于现代管理之中。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和越来越复杂的企业内外部环境,企业有必要建立高效、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决策和控制提供保障,这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现代化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它不仅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五、学习心得

管理信息系统在银行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8篇

近年来, 信息生态领域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当信息生态被正式提出以后, 信息生态系统也相应的被人们挖掘、利用和完善。但是, 在过去人们对信息的分析仅局限于信息本身和信息在社会、经济等其他领域里的研究和探讨, 而忽视了信息在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那么, 信息究竟在信息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1998年, 李美娣定义信息生态系统是信息自身与生命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还有学者认为, 信息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信息空间中由于信息交流关系而形成的人、人类组织、社区与其信息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信息交流与信息循环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笔者认为, 信息生态系统就是信息主体与信息生态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主体又叫信息人, 它包括信息生产者、信息传递者、信息分解者和信息消费者。信息生产者主要是指原始信息的生产者, 它既可以是个人, 也可以是团体。信息的生产是信息生态系统循环的基础, 是系统循环中最基本的要素。信息传递者是指传输信息的各种媒介或信息通道, 主要指广播、电视、网络和报纸等各种传播媒体。信息分解者是指对信息加工选择、整序, 剔除无用信息的个体或机构, 如网络管理人员、信息咨询机构、图书情报单位、科技信息中心等。信息消费者是指接收并利用信息的个人或群体, 主要包括各类企业、管理决策部门、研究人员等。

2 信息是信息生态系统形成的基础

在信息生态学中, 有学者认为, 信息生态是指一个组织中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社会、文化、政治等子系统组成的信息环境, 这些子系统决定了组织的信息生产、流动和利用。信息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信息空间中由于信息、交流关系而形成的人、人类组织、社区与其信息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循环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根据生态系统、泛生态系统、生态链、泛生态链的概念, 结合信息生态系统的特点可以认为, 信息生态系统就是信息人之间、信息人与信息生态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 信息人就是需要信息并参与信息活动的单个人或由多个人组成的社会组织。在信息社会中, 没有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组织不需要信息, 不进行与信息有关的社会活动, 事实上, 信息人包括所有的个人和所有的社会组织。信息生态环境是指对信息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其他信息人、信息内容、信息技术、信息时空、信息制度等。现代社会以信息的收集、开发、传播、利用为主要特征, 并在社会政治、经济等各种领域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是信息生态系统获取、开发、加工、利用的对象, 没有信息就不可能有信息主体与信息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 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 信息人是信息生态系统的主体, 信息人通过对信息的获取、开发、加工、利用能动地改变着自己、改变着信息环境乃至整个社会。显而, 信息是信息生态系统形成的基础, 信息生态系统离不开信息而生存。

3 信息是信息生态环境的构成要素

信息生态环境是指对信息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信息因素的总和。包括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信息技术和方法, 以及信息政策、信息法律和法规。信息环境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 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经过人类加工而形成的一种人工环境, 它体现了自然、社会、科学技术间的交互作用。信息环境的优劣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并影响人们的信息消费与生活质量。人总是处于一定的信息环境中, 并与其不断地进行着信息的交流与传递。人从其所处的信息环境中获取与利用信息, 通过实践活动改变信息环境, 同时信息环境又对人起着一定的影响与制约。

信息环境主要由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政策与法规四个部分组成。信息基础设施是信息环境的基础与支撑, 包括通信系统、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信息产业建设、信息市场建设、信息服务建设等。信息资源是信息环境的核心, 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意义。信息环境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资源的建设程度, 即人们可以获得的信息资源。信息技术是信息环境的关键, 人们通过一定的信息技术获取信息资源, 同时也通过信息技术的进步提高获取、利用和管理信息资源的能力, 促进信息环境的改善。这些技术包括:信息获取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息检索技术、信息加工技术和信息标准化技术等。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信息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其突出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信息政策与法规是信息环境的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社会对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强, 信息市场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但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冲突、矛盾、挑战与机遇。所以必须意识到信息政策和信息立法的必要性, 通过正确的信息政策与信息立法规范、调控人们的信息行为。

显见, 信息作为信息生态环境中的一个构成要素, 它是信息环境的核心, 是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和信息政策与法规服务的对象, 同时它也促进和规范着信息生态环境其他要素的发展。

4 信息的变化引起信息生态系统其他要素的变化

信息在信息生态系统中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物质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技术、人和社会信息环境构成了信息生态圈。信息生产者、信息传递者、信息分解者、信息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构成了信息循环链。

信息由信息生产者制造出来, 或经过信息中介 (信息传递者、信息分解者) 到达信息消费者, 或直接到达信息消费者。信息可以经由信息传递者提供给信息分解者, 而信息分解者将加工、整序、剔除后的信息提供给信息消费者。也可以由生产者直接到达信息分解者, 再提供给信息消费者使用。信息主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反馈, 形成互动、双向的信息循环, 它们之间既有明确的角色界限, 又相互寄生、转化, 在不同的阶段和场合可能扮演不同的角色。信息的时效性决定了信息的生命周期, 不能适应变化的、无用的信息将被淘汰, 最终失去生存空间。当生态圈的建设和发展到达成熟阶段时, 各类信息的比重、数量和信息的流量趋于稳定, 信息生态系统达到平衡, 这也是系统内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的表现。然而, 圈内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某类信息生产太多, 或链中的某一要素出现问题, 都会导致系统的失衡, 影响信息的流动。因此完善系统中的各个要素, 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比例是系统建设的关键。

信息的变化引起信息生态系统其他要素的变化,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就是信息的变化导致信息主体对信息获取、开发、加工、利用的变化。例如, 法律是信息生态环境中的敏感因素, 对维护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 我国虽然已颁布了《出版法》、《广告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都规范了信息主体合法合理的生产和利用信息, 杜绝了一些不合法的犯罪行为。另一方面是信息的变化引起信息主体间以及信息主体和信息环境间的传递变化。例如, 信息生产者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制造了大量垃圾信息, 这就需要高素质信息分解者能够对垃圾信息进行剔除和筛选, 然后再传递给消费者。

综上, 在整个信息生态系统中, 信息的变化引起信息生态系统其他要素的变化。因为, 信息不仅以某种方式维系着各信息主体间的联系, 而且还是连接信息主体和信息环境的桥梁, 信息既是信息人获取、处理和利用的对象, 又是信息人之间沟通的纽带, 还是改变信息人知识结构、优化信息人的各项决策的良方。信息可以改变信息主体的知识结构, 成为信息主体的源动力。信息还可以在信息生态系统中促进信息主体优化各种决策, 改进信息技术, 规范信息政策、法规等信息环境。

摘要:阐述了信息生态系统的概念, 构成要素及相互作用,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信息在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信息是信息生态系统形成的基础, 是信息生态环境中的一个构成要素, 信息的变化会引起信息生态系统其他要素的变化, 信息在整个信息生态系统、信息主体、信息生态环境等各要素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信息,信息主体,信息生态系统,信息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娄策群, 周承聪.信息生态链概念、本质和类型.图书情报工作, 2007, (9) .

管理信息系统在银行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9篇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教学任务相对轻松地课程,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信息技术课重在动手操作,课堂上教师是说得少做得多。但是我们说,信息技术科又是一门与其他学科内容相比更加复杂的课程,如果课前不做好足够的准备就随时会使整个课程的进行陷入困难。如有些学生机在广播教学时掉线而不能完整接收而被迫打断进度;练习时,有些学生不知道教师要求为何,无目的地改动计算机的各种设置……课堂状况显得混乱,每堂课下来教师都觉得疲惫不堪。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兴趣索然。因此,为了提高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需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需要提供给学生的教学素材先放在指定共享文件夹中;如网络是否畅通,教学演示系统是否可用等。只有充分做好相应的课前准备工作,才能使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流畅;学生每堂课都能高效的完成任务,他们学习兴趣也会一天比一天高涨。

二、带着相关任务学习

信息技术学科重在动手操作,而操作技能的掌握需要经过不断练习,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但是,重复训练和保持兴趣总是非常矛盾。如同爱唱卡拉OK,一旦进入声乐专门学习,就需要单调枯燥的重复训练,大多数人就不能坚持下去了。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这一矛盾,重复训练对基础较好的少数同学根本没有必要,老师还未讲完操作步骤,有的学生连结果都知道了;但不开展重复训练,则会使多数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些操作技能,使得学习差距变得越来越大。通常在结束基础操作的讲解后,我会给出几个与学生有关的任务题要求他们和我一起完成。比如EXCEL学习时,要求学生完成本组的成绩录入后,提出能否计算平均分、将成绩排序的问题,学生争着和我讨论下步操作方法,我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我只做简单提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主动权交给学生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应该将学生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理解与应用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注意结果的传授,还要在传授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从多角度、多渠道去完成学习任务。使他们认识到完成任务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培养他们的多向思维、求新求异的精神,并有意识地培养、组织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四、学科整合引入教学

在学习PowerPoint时,我首先播放了其他学科教师制作好的PowerPoint课件,让学生倍感兴趣,知道了信息技术可以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上,从而产生要学好PowerPoint的想法。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能够唤起学生原始的学习动机,不要教师进行过多的激励,学生都能自觉地进行学习。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利用它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引入课堂,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极好的教学手段。

五、因“才”施教

由于生活条件,学习氛围上的差异导致了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有的学生能够快速领悟并掌握课堂的学习内容,而有的学生则需要一个吸收、理解的过程。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我们就要必须能够充分协调由个体之间的差异而造成的学习上的差距。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我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是因人而异布置上机练习。如在讲解图文混排时,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先让他们掌握插入图片的基本方法,中间部分的学生以练习为主,而基础好的学生就可以在掌握了图文混排方法后,进一步学习图片、文字的混排美化等。这样每堂课都会让学生觉得人人都有练习做,人人都能学到新的内容。

六、鼓励活学活用

学习一项技能而不能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加以应用,便很难对该技能再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更是如此。例如,我在讲授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这一知识后,便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将搜索技巧应用到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去,不仅仅巩固了教学内容,而且还使学生巧妙地利用这一工具去解决其他学科的知识应用和信息获取上,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很多学科知识不仅来自于课本和课堂教师的传授,而且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因特网上获取,较好的强化了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方式”的意识。

上一篇:轴类零件工艺流程图下一篇:浅谈高中地理课的教学语言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