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现状范文

2024-07-27

社区体育现状范文(精选6篇)

社区体育现状 第1篇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及思考

体育设施与管理

学生姓名: 何 庆

学 号: 1104014007 院

系:

体育学院

班 级: 体教1101班

2013年 11月22日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及思考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及思考

(姓名 何庆

班级 体教1101 学号 1104014007)

[摘要]目前,正在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的发展程度及水平,是衡量社会繁荣程度以及人们生活质量高低的标尺之一。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是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相当于街道、居委会辖区范围),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前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内部动力;体育社会化是社区体育兴起的促进因素;与城市经济改革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系是社区体育兴起的组织依托;社区老龄人口增多,其体育需求增长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催化剂。

近些年来,居住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同时,闲暇时间和收入的增加使得体育休闲活动成为可能,对于设施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强烈。而社区体育设施因其具有便利性、可达性、灵活性而成为居民的首选;作为对客户需求的回应,体育设施成为楼盘的重要卖点,投资比例日益提高、小区会所、网球场、游泳馆等成为高档社区的标志;党和政府也把全民健身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我国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应当注重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积极为居民提供方便、实用的身体锻炼场所”。

近些年,社区体育健身设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现有设施还十分落后,新建的社区在规划设计上还存在种种问题。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和发展居住社区体育设施,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体育设施存在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建设社区体育设施设想的一些建议,为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社区;设施;建设;使用;健身;不足;严重 社区体育设施在建设和使用现状 1.1 总体数量还显不足。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及思考

虽然社区体育设施建设速度很快,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数量,但现有设施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强身健体和训练竞赛的需要。市区的体育场馆,在运动项目及功能上还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此外,按照建设体育强市的要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最低标准,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达到全市人口的40%以上,这对公共体育设施的数量要求也是显而易见的。从全民健身工程(点)建设情况看,大部分住宅小区还没有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部分建成的健身点,器械数量相对于服务人群而言也显得不足。老城区公共体育设施数量明显偏少。

1.2 开放使用率不高。

现有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度不够。特别是体育场,除承接比赛外,还主要由体育局、体育运动学校、省中长跑竞走训练基地的运动员和市区部分中小学作为训练场地,没有向市民完全开放。一大批学校体育场馆未向社会开放,处于封闭状态,有的学校甚至由于管理和费用等原因减少向学生的开放时间,体育设施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3 全民健身点的布局不尽合理。

老城区和部分早期建设的居民小区,由于受场地限制,全民健身设施的定点和建设面临不少困难。在市民群众锻炼比较集中的广场和公园,全民健身设施普遍缺乏。由于没有健身器械,有些晨炼的市民就以树木、护栏作为锻炼的工具,这样既不安全、科学,也给公共设施造成损坏。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及思考

1.4 侵占损坏还比较严重。

有关法律法规禁止公共体育设施用于非体育活动,更不能改变设施的功能和用途。此外全民健身点的管理和维护情况也不乐观,健身器材普遍老化,有的损坏率达到50%以上。一部分器材超过了使用周期,一部分是人为损坏所致。因缺少维护和修理,残损的器材不仅给市容观瞻造成了影响,也潜藏着安全隐患。1.5 管理机制尚未理顺。

随着全民健身点的逐步普及,管理问题也随之出现。特别是健身器材的维护资金无处落实。体育部门认为,按照原国家体委《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管理暂行规定》,受赠单位应建立全民健身工程管理员队伍,对场地、器材进行日常维护,保障安全和正常使用。而小区物业管理公司,有的能主动对损坏的器械加以维修,保持小区的环境整洁,但也有一部分认为体育器材应该谁安装谁负责,维修费用不应由他们一家埋单。社区对承担维护责任也表示有难处,虽然组织社区群众体育活动是他们的工作职责,但由于没有专项维修经费,因而无力承担大型器件的维修和更新。据了解,器材厂商一般也只负责一年时间的保修。可见,如何解决全民健身设施有钱建设无钱养护的问题,关系到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2 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形式

16岁-45岁年龄组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程度较高。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较多,以方便易行,强度较大的项目为主,如有氧健身操,健身器械训练,游泳,登山,长跑,篮、排、足球等。

46岁-65岁人群以自己锻炼为主,多种形式并存。在活动项目的选择上,多为强度稍大的中年交谊舞、棋牌、健身气功类和太极武术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及思考

类等,也常利用居住区中的健身器材进行锻炼。

66岁以上人群以群体性、运动量较小的活动为主,如棋牌类和老年交谊舞等;同时也存在自己锻炼的形式,如健身气功类、太极武术类等。通过访谈得知,其中少部分人长年坚持每天参加体育活动,大部分人为不定时进行锻炼。从对该年龄组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66岁以上人群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对体育设施的需求量与依赖性较小,多进行一些简便易行的体育活动。3 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

影响不同年龄人群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中(表5)缺乏体育设施已经成为各个年龄人群参加体育活动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也有紧急条件限制原因,绝大多数人都不曾问津的收费场馆,也导致所选择的体育活动项目的局限性。

同时由于调查人群以上班族居多,能够参加体育活动的闲暇时间较少,因而为了更好的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各体育场馆及健身会所应调整开放方式及时间,积极挖掘该组人群的运动潜力,满足该组人群的需要。在调查过程中,社区居民普遍反映群众体育活动发展受限的重要因素是缺乏组织指导。当问及是否有人指导小区的体育运动时,被调查人均持否定态度。这些小区在开展体育活动方面缺乏专人指导,影响健身知识的普及,不利于培养居民自愿地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影响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 影响社区体育发展的因素 4.1 社区体育资源整合不够

目前,上饶市社区体育活动组织与其他部门沟通联系不够, 体育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社区仅片面强调社区与社区之间的健身活动设施建设的共建共享,而忽视了社区与学校、企事业等其他部门之间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由于社区“条块管理”的方式束缚了社区体育资源动员和操作协调,难以发挥社区居委会对社区体育资源的整合作用。社区居委会缺乏权威和手段,社区健身活动的组织发展艰难,现有的体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及思考

育俱乐部、健身中心又未能真正发挥作用。大部分社区的运动场馆设施偏少,社区体育资源整合力度不大,整合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学校与社区组织在体育资源整合的协调不顺畅,导致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也不能与社区有效共享与利用。4.2 社区体育活动经费紧缺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上饶市社区开展非经常性体育活动所用经费来源渠道虽说是多元的,但大部分社区所用经费还是由政府和体育局拨款补贴,单位出资和社会赞助的比重不大,而其他渠道筹款的比例更小。有些社区健身活动的经费主要还是由区、街道、居委会筹集,究其原因主要是社区健身活动以无偿或低偿服务为主,自身积累能力较差,维持正常运转比较困难,加之政府对社区健身活动的投入相对少、并且都是公益性的。以致于社区健身活动的经费不足,制约了社区体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5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和使用的建议

5.1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重视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是体育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府要加大对社区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对老城区改造时,要按照国家有关文件、法规执行体育设施和用地的额定标准,配置修建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在集中力量建设大型体育基础设施的同时,也同步建设布局合理、环境协调、质量上乘、管理规范的全民健身设施,使之星罗棋布于市民群众身边,满足广大群众强身健体的需要。同时,政府还要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及思考

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开展健身活动,倡导人人参与健身,努力营造和谐快乐的社会氛围。

5.2要在社区认真贯彻执行文件精神,开发和利用学校、企事业的体育资源,实行资源共享。

5.3要注意搞好现有社区体育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尽可能避免场地器材的损坏。应从构建社区体育人文环境出发,培养人人爱护体育设施的习惯,最终使社区居民们参与体育场地和设施的管理、维护和保养。5.4在老城区应注重室内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但是应避免那种高投资、高运行成本的设施,如追求形式,建设豪华会馆等方式,因为这类室内体育场地和设施是商业性的,而不是面向广大群众的。5.5在社区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配备上,应考虑它的受益人群,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建设受益面大、收益人口多的体育场地和设施。

5.6需要增添各种体育设施才能满足社区内的居民的要求。例如,增加小型多功能的健身器材,通过现有绿地空地的局部调整,通过建筑顶层、地下空间和社区内闲置住房的利用等方式增加社区的室外和室内的体育设施。

5.7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硬件、软件一起上,社区体育才能不断走向健康的发展轨道,才能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中去,推动鄞州区社区走向文明与和谐。

社区体育现状 第2篇

(安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安阳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 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安阳市;社区体育;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08)05-0146.03

l1.1

安阳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分析 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情况 1.3社区居民健身场所状况

当前安阳市的社区处于初级阶段,由于受体育场地设施条件的限制,社区体育活动场所的非正规性,区域性特点明显。调查结果显示(如表l所示):安阳市社区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集中在住宅小区附近的街头巷尾活动场地(35.2%),就近的公园(25.2%),广场(31.1%),公共体育场所(5.3%),单位体育场地(3.2%)等地方。安阳市社区场地严重匮乏,难以满足需要,在体育器材方面,近年来,虽然安阳市体育局利用发行“体育彩票”后的收益返还资金.在全市范围内一些主要社区的锻炼空地上修建成“全民健身场所”。此外.各社区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年都拨出经费用于修建体育健身场地和添置体育健身器材。但是这还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表l:安阳市社区居民健身场所状况统计 公共体 地点 育场所 百分比(%)5.3 25.2 31.1

安阳市的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以街道社区体协为主,其它区域性体协为辅,其基层化的特点十分突出。街道社区体协以街道办事处为依托,以辖区单位和居委会为参加单位。共同组成的街道社区体协,实施着街道的文化和体育双重组织管理职能,为安阳市实现群众体育普遍化、生活化提供了一定的组织保证。社区体育也逐步成为群众体育活动的重要形式。经访谈获知,安阳市社区体育组织受安阳市体育局群体处、各区文体局、城市街道的文化体育工作站、居民委以及体总安阳分会的单项体育协会领导。全市有一定规模的健身点(如贞元广场、红旗广场、三角湖公园广场等),已经形成了以街道为龙头。以辖区各单位为依托,就地、就近、就便开展体育活动格局,有效地促进了街道社区体育的发展。1.2社区体育活动指导情况 目前,社区体育活动的管理者,以兼职为主,体育指导者,以义务为主。据调查结果显示:管理者和指导者,年龄偏大,女性多于男性,学历偏低;社会体育指导员屈指可数,基本都是无级别。可见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太少。调查中还发现,从事指导者仅部分受过专业培训,而基本上都是无证指导,未受培训的占72%。有的指导者只参加培训,获得了等级证书,但未从事指导工作,有的还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指导工作。这种等级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有待进一步完善。[收稿日期】2008.06-25 公园 广场 单位体育场地 3.2 街头巷尾 35.2

1.4社区体育的经费情况

资金问题是影响社区体育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如表2所示),目前安阳市社区体育活动的经费来源渠道有三个方面:一是辖区单位的集资、赞助,占48.2%,这是主要的经费来源,这种经费主要用于健身器材和健身服装的购置,有些单位直接给器材和服装。二是街道拨款,占30.1%.这种经费主要用于政府要求开展的 第5期陈汇文:安阳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147 各种竞赛等。三是会员费,占22.7%,这种经费主 要用于外出搞表演活动等。

表2:安阳市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经费来源 选项百分比(%)排序 街道拨款 30.12 辖区单位出资 12.94

。各种赞助款35.31 会员费 22.7 3 2

安阳市社区体育存在的问题 2.1社区体育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安阳市社区体育的组织形式比较单一,还没有形成网络化的管理体系。社区体育还处在“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因而社区体育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问题难以解决。这主要是由于政府体育职能、社区管理部门在进行城市社区体育建设时,在管理体制上,多年来形成了政府直接管理、具体操作、包办代替社区体育的局面;在管理模式上,社区体育活动主要由街道社区体协等体育组织承担,大量经常性的社区体育活动则主要由晨、晚练习点等自发性的社区体育组织来完成;在运行机制上,政府体育职能部门、社区管理部门主要以行政手段来推动,政府部门成了社区体育的决策主体、组织主体甚至参与主体,而社区居民只是被动地参加由“官方”组织的“大型”体育活动,充当了“官办”社区体育活动的陪衬。2.2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短缺.经费不足

近几年,安阳市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都有很大改善,居民收入也大幅度提高,但是安阳市社区居民在

体育消费方面投入的却很少,“花钱买健康,花钱买体育娱乐”的新观念还未被居民广泛接受。体育消费观念淡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安阳市社区居民在体育方面的消费,再加上社区体育经费没有固定的来源渠道,体育活动组织经费十分短缺,直接限制了社区体育的开展。虽然安阳市加大了对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资金投入,但是这种投入远远达不到实际需求,社区体育人口中仍有大量的人在非体育场所内参加锻炼,特别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所占比例较大的广大学校的体

育场地设施的对外开放率依然很低,多数仍然处于“隐藏”之中,这不但与国家的政策相违背,也使得学校体育与群众体育处于一种分离状态,不利

于真正发挥学校体育的作用和优势。2.3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数量不足 目前安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文化程度偏低,学习过体育专业的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更低,兼职和离退休人员的比例较大,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占的比例也很低,“缺乏技术指导”已成为影响群众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社区体育指导员在数量上与社会体育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结构上有一定问题,层次较低;从质量上看,与社区需求也有一定差距。调查显示,社区体育的管理者大部分身兼多职,工作内容多而杂,很难在社区体育工作上投入很多精力,体育专家很少,缺乏开展体育活动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更缺乏社区体育活动的整体策划和社区体育活动的战略性研究。2.4社区体育活动宣传力度不够

社区体育是一种全新的体育形态,完全不同于我们已经习惯了的体育形式,安阳市社会体育起步较晚,人们对社区体育内涵的认识还较模糊。社区体育作为今后群众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仍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有些人仅看到社区体育健身的本质功能,而对增强社区意识、增进社区“两个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功能认识不足,调查中也反映出社区体育被普遍认为是老年人颐养晚年的休闲方式。要做到为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体育健康意识、动机及行为,使社区居民具备科学健身的理念,营造出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社区体育的风气,激励和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到体育健身的队伍中来,形成人人参与社区体育的现实任重 而道远。

3安阳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对策 3.1加强政府监管,理顺管理机制

安阳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应建立市、区、街三级行政主导体制。在三级行政主导体制中,对市一级的行政主导,主要体现在政策导向、行政立法、计划控制、组织宣传,从宏观层次上把握社区体育的发展;区一级的行政主导,主要体现在中层次的操作性管理上,对街道社区体育给予具体的行政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街一级的行政主导,主要体现在对街道社区体育运作的微观组织管理上,应当把具有多元化社会职能的社区体育建设贯穿于社会基层的改革中。在管理中各级管理部门要各司其职,避免造成管理中的缺位、越位、错位的现象,逐步形成上有宏观领导.中有中观管理,下有

第2/4页

148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拒

微观操作的街、区、市社区体育三位一体的发展格 局。3.2

想。转变观念,积极创新,是不断适应新时期群体工作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健身要求的需要。为此,政府或社区体育的管理者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广大居民的健康意识和社区体育的参与意识。3.5社区体育与学区体育结合起来开展

所谓“学区体育”是指以一所或几所相对集中的学校为中心划分地区范围,以学校为主要体育活动场所,以学区内居民为主要对象,通过有效利用学校设施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把社区体育与学区体育结合起来开展。安阳市应该尝试要把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工作纳入管理轨道,为保障学校体育长久的对外开放,社区应在资金上积极扶持,在管理上配合学校,社区可以将部分全民健身专项资金投入到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当中,在开展社区体育的同时加快学校体育的建设,以实现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协调发展。

多方筹集资金.合理开发与利用设施。重组在社区体育设施方面:社区体育基础设施资 社区体育资源

源的开发,资源的合理配置,应当充分利用其周边各类社区体育资源,可多个社区合建小型场馆,或者各建几种设施和场地,进行产业化运作,以俱乐部的形式吸收会员;也可与厂矿、企事业单位、学校合建或分建,通过出租和租赁体育基础设施达到资源共享,政府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在社区经费方面:社区体育经费的筹措上要走多元化道路。首先.政府部门应逐年增加对体育事业的经费投入,体育行政部门要对社区体育经费逐年有所增加。其次,依靠社会力量,拓宽经费来源。充分发挥社区体育的无形资源来吸引资金。这样才能形成政府投入,社区经营。社区居民积极相应的格局,促使安阳社区体育健康、快速发展。3.3加强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管理和培训

在对安阳市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管理中要根据现实而定,具体的来讲,安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应纳人到社区体育的管理中。建立和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条例、法规,提倡义务指导,规范有偿服务。对专业知识缺乏,但热衷于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人员要加强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对具有社会体育指导工作资格的兼职人员,应把其每年在社区体育服务的时间计人一定的工作量并与各种考核、评优结合起来,使全民健身计划逐步走上良性轨道。3.4加大社区体育的宣传力度 4结论

从安阳市社区体育的现实情况和社会、经济背景及发展趋势来看,政府和社会各界如能主动地研究发展的对策,并积极落实,无疑必将推动安阳市社区体育的快速发展。【参考文献】

[1]饶远.诚实社区体育发展对策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 学报,2005,(4).

【2】徐宏.贵州省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1).

【3]谢彬.江西省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武汉 体育学院学报,2005,(6).

[4]徐建国.苏州市社区体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苏州 职业女学学报,2005,(4).

要实现安阳市社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破除落后的传统观念.实现社区体育与自然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和教育、文化事业协调发展的思

[5]李现武.我国社区体育活动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J].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 PresentSituationofAnyangCommunitySports

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研究综述 第3篇

关键词: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综述

城市社区体育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措施, 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是体育生活化的重要举措。研究城市社区体育是熟悉社区体育的有效途径, 也是发现社区体育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 更是最大限度发挥社区体育功能的重要保证。本研究通过搜集近些年的有关社区体育的相关文献, 将现有文献进行了以下梳理。

1 有关城市社区体育概念的研究

学者们对社区体育的概念进行了研究。邱玉才于1991年在《全国部分城市社区体育工作调研会上的讲话》中提到, 城市社区体育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城市中, 在人们工作、生活的一定区域内, 为了增进身心健康, 有组织地自发的群众体育活动的综合体。它是打破隶属关系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的群众体育活动。[1]有的学者注重社区体育的区域性, 王凯珍认为社区体育是指以基层 (微型) 社区为区域范围, 以辖区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 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 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目的, 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2]以上这些定义都概括出了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核心内容就是以社区居民为本, 就地近地开展, 自愿参与, 有的概念的界定是以整个城市作为一个社区, 还有的是以居民的住宅小区与社区体育开展的范围, 为了便于实际工作和研究需要, 本研究将城市社区体育的范围界定在城市街道办事处实际管辖的区域中, 以樊炳有学者的概念为研究的起点, 城市社区体育是指在街道办事处和居住小区的辖区内, 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 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 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 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的社会体育。[4]

1.1 有关城市社区体育构成要素的研究

在城市社区体育构成要素方面, 王凯珍、李建国、吕树庭等学者分别进行了研究。王凯珍在其硕士论文中通过专家评定法, 得出社区体育的六大构成要素是社区成员、社区体育组织、必要的场地设施、一定数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各种具体的体育活动以及一定的经费保证。[5]李建国认为社区体育的基本结构是由社区的四大要素, 即共同意识、社会关系、社会感情、公共设施, 以及体育的五个要素, 即作为体育活动的物质条件的场地设施、作为体育活动主体的居民、作为保障体系的体育组织、实施体育服务的管理和指导人员、作为方法学要素的体育活动计划与方法构成。[6]吕树庭等认为社区体育构成要素有四个, 即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 体育活动的地域、体育设施、体育行为、组织指导等在内的体育活动体系, 社区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7]综上所述, 我国社会体育工作者和学者对社区体育构成要素的研究基本是体育活动过程要素确定社区体育构成, 概括起来包括社区体育组织、社区成员、场地设施、经费、社区体育的管理者和指导者、社区体育活动六大构成要素。其关系是强调社区体育是以社区体育组织为主导, 社区成员为活动主体, 在场地设施、经费物质保障下, 发挥体育管理者和指导者的领导和组织作用, 达到开展社区体育活动的目的。

1.2 有关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的研究

社区体育组织是社区体育的核心要素, 它担负着确定社区体育工作的目标、筹集开展社区体育经费、落实社区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实施社区体育工作管理等任务。社区体育组织的含义最基本的说法是地方性群众体育组织, 另外, 还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认为社区体育组织是区域性民间社团组织;第二种是社区体育组织是横向性中介组织;第三种是认为社区体育组织是邻里型网络组织。虽然对社区体育组织的含义有多种不同的理解, 但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的共性来说, 构成社区体育组织的要素主要包括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8]在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体育组织, 为社区体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当前我国主要的社区体育组织包括城市社区体育组织、农村社区体育组织和小城镇社区体育组织。而城市社区体育组织包括晨晚练体育活动点、社区居委会体组织和街道社区体育协会。[9]

2 有关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研究

2.1 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研究

随着城市社区体育的勃兴, 社区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的最佳组织形态, 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 学者们对现阶段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赵忠伟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 在对比辽宁省与江苏省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的基础上, 发现辽宁省城市社区体育存在的问题, 即社区体育管理体制责任不明确, 社区体育管理者及广大居民对社区体育没有清晰的认识, 居民积极主动参与意识差, 社区体育的宣传力度不够, 计划性的社区体育活动与日常性的社区体育活动脱节, 社区体育管理者、指导者严重缺乏, 社区体育的活动经费、场地设施严重短缺。[11]周林清等对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的调查中发现, 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发展较快, 锻炼者自主管理体育活动点与自发组织体育活动点的自主程度都较高, 反映了人们的体育自主意识, 体育消费和基层社区的体育组织管理职能得到增强, 目前社区体育存在的主要困难还是经费不足。[12]谢彬指出, 江西省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及特点是体育人口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态势, 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以增进健康为参与动机, 活动的场所占在第一位的是公益活动场所;活动项目多集中在跑步、散步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上;社区体育的组织与管理混乱, 主要表现为职能部门间各自为政, 多头领导等。[13]王旭光通过调查表明, 天津市社区体育组织基本上形成了多层次的体育健身组织体系;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活动站、点以小型、中型为主;组织管理方面, 有基层政府协助与群众自发组建两种形式, 基层政府在社区体育的组织和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社团性的体育健身组织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条件成熟的社区中出现了一部分正规的民间体育组织。[14]

对于河南省社区体育的研究较少, 有代表性的有卢红梅等人的研究, 运用调查法, 对河南省城市社区群众体育的调查与分析, 揭示了河南省城市社区群众体育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指出了河南省城市社区群众体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认为主要应以发展城市街道社区体育为重点, 以加大政府对体育的投入和发展, 最终形成以街、区、市区体育“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15]傅兰英等人运用社会学、体育学、统计学等基本理论和综合研究方法, 对河南省城市社区体育现状进行全方位的调查, 探索其特点和发展规律等。研究认为与1997年比较, 河南省城市社区居民体育现状热情空前高涨, 体育人口逐渐增多;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健身效果和健身质量大为提高。[16]从研究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的大量文献中发现, 共性的三大问题制约着社区体育的发展, 一是缺乏场地器材, 二是指导人员较为匮乏, 三是经费不足。

2.2 城市社区体育发展对策研究

随着社区体育的蓬勃开展,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为了社区体育更好地发展, 学者们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对策和建议, 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对于社区体育的社会化发展, 唐忠新提出了以下五项对策:挖掘、整合社区体育资源, 增加社区体育场所和体育设施;培育发展社区体育群众性组织和指导员队伍;完善无偿、低偿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制度;丰富社区体育活动方式和内容;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17]孙淑惠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的角度, 剖析了制约当前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对策, 即转变观念, 将社区体育的指导与社区建设统一起来;改革城市社区管理体制, 强化其对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增进社区的社会团结, 提高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意识;引导社区居民转变生活方式, 积极从事体育活动;政府要增强对社区体育发展的诱导性经费投入。[18]颜斌等人从多视角对影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提出加强城市社区体育的政策法规建设, 改善社区体育的环境, 重视人才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是社区体育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19]崔丽丽等提出了天津市社区体育活动点的发展对策:积极培育与加强管理并重;区别对待, 分类管理;重视业务指导和财务支持;加强财务监督, 保障合法经营。[20]张仲宝等围绕天津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组织运行形式、产业化运作、专职人员与健身指导员队伍、新型社区体育运行机制以及社区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 提出加快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对策, 即加大政府主导作用, 应通过立法得以保证;实行官民结合的新型社区体育组织与运行形式;建立高水平的科学健身指导队伍;大力扶持非营利性产业化运作和产业开发是加速社区体育发展的主动力;构建新型社区体育模式迫在眉睫。[21]当下, 学校和社区资源的共享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肖瑞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提出“构建以学校为中心, 向附近社区扩散成网的新型体育社区模式。”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时代背景下, 付明萍指出要加强宣传, 提升社区居民的健身参与意识, 加强管理, 完善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机制, 提升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自治化程度。

3 已有研究的不足

社区体育开展的研究现状 第4篇

摘 要 社区体育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新的社会体育形态,它的兴起时中国社会体育发展主动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不断开展,社区体育在这一时期也有其时代特点。从社区体育活动点,社区体育项目活动状况,社区体育活动状况以及管理等方面来看,社区体育都呈现出一种新的体育形态。

关键词 社区 社区体育 开展 阳光体育

社区是城市建设的基础,社区体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社区体育的发展程度,标志着我国社会的文明程度。社区体育建设与发展研究既是我国社区建设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今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体育发展热点问题,社区体育不仅对于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还有利于促进邻里关系和谐,成为人与人之间交往和联系的最好纽带,被社区居民形象地称为社区“润滑剂”,充分发挥了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作用。

一、社区体育的现状

社区体育自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兴起,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地开展各种群众体育,坚持科学、健康、有趣的原则。将“阳光体育”融入社区体育这一举措,增加了社区体育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也增长了少年儿童们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近年来我国社区体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主要在参与人群特征,体育活动项目,体育活动站点,活动场地的设施、经费等方面的研究。

(一)在参与群体方面的研究现状

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运动项目等都有不同的参与群体。比如在学校以外的场所当中,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是极其少的;25岁以下的青年人兴趣广泛,身体素质好,比较愿意参与体育锻炼;50岁以上的老年人空闲时间较多,每周锻炼次数最多,锻炼的时间最长,多以保养健身为主。

(二)在体育活动项目方面

体育各项运动项目具有不同技术和设施条件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同地域,同龄群体的体育锻炼项目选择多为一致,不同运动参与项目主要表现为个人体质、特长、爱好和受场地、器材等影响形成体育活动多样性和不确定性选择。某些社区主要有走步和跑步类、中国传统养生类、健身操、舞蹈、各种球类、游泳等项目。这些项目运动强度小、负荷低,对场地要求不高。

(三)在活动站点方面

城市社区体育锻炼的特点是以家居地为中心,就近进行体育活动为基本选择。但不同的个体条件和外部环境,使锻炼地点呈现差异。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大多为广场、公园、空地、小区、路边,在广场、公园健身的居民占健身总人数的37.7%;许多社区或街道内有很多单位、企业和学校,但体育活动场所封闭。

(四)设施与经费方面

社区缺乏专属场地设施,体育场地来源较单一。有的社区因场地密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较大;因此,“绿色围城,森林入城”的建设体系规划值得推广。社区体育经费来源单一,主要渠道是单位出资和居民自主出资。除此之外,还来源于社会赞助,其次是开展活动创收及其他政府机构的补助。很多地区社区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处于刚刚起步状态,难以支撑起社区体育发展的需要。

二、现有研究的不足

(一)缺乏相应的体育教育机构,宣传机制和团体,很多人盲目认识和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人们的多样性体育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些都反映出对参与人群缺乏细致的深入研究,缺乏对社区居民不同体质研究,针对不同人群没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没有以“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

(二)缺少对体育活动性质的专门研究。研究者对社区体育活动内容缺乏深入研究,对社区居民的情况统计不够细致。社区体育运动项目是社区体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本身要适应社区居民体育需求,社区体育活动的多样性直接影响着社区体育发展。

(三)良好的场地设施建设是社区体育发展的必要条件。城市发展速度非常迅猛,然而城市社区体育场馆的建设速度却很缓慢,这样更加突出体育场馆设施严重匮乏问题。

(四)城市社区管理的网络化体系尚未实现,在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社区体育组织管理者在数量上严重不足,管理者和组织者的能力较差,对整个居民还没负起相应的责任,出现“越位”现象。了解不足,缺乏相应的内部管理手段,对健身服务的研究多角度全方位思考,管理者和指导者作为纽带,影响着社区体育各要素之间的顺利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全国体育的发展和当前的经济状况,居民压力的增加,空闲时间的增多,需要通过体育运动解压。随着人们体育需求的暴涨,“阳光体育”方略得以实施,把社区和学校融在一起,因此,社会体育行业前景很广,是一门亟待发展的行业,需要一大批有专业知识素质高的团体组织和管理,社区体育指导员也是以热门职业,而当代体育专业大学生们就业问题很严峻,因此,社区体育的研究对社区体育行业的发展有利,对解决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们就业有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益!

参考文献:

[1] 曾勇.对湖南省永州市社区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02):50-51.

社区体育现状 第5篇

【摘 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把农民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农民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农村社区体育也将是未来解决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采用查阅文献、逻辑推理等方法,阐述了中国农村乡镇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为推动新农村社区体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社区体育 现状 作用

1.农村社区体育及发展现状

1.1农村居民休闲时间、生活状况、健身观念行为。闲暇时间是体育锻炼形成的必要条件。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地区差异和文化发展有较大差距,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闲暇时间、人均收入相对较低,他们为生活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精神生活的享受。但居民健身锻炼的需求意识较高,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大多数居民认为有必要开展体育活动。

1.2农村乡镇社区体育的组织。部分乡镇领导在群众体育锻炼的发展中没有起主导作用,没有把全民健身工程落实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中,对社区体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跟不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不少人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仍停留在口头和文字上,真正采取积极措施的不多或甚少。体育设施的配套工程还不能满足最基本的需求,还有的乡镇或社区没有商业性的体育健身或休闲活动场所。

1.3农村学校体育需要关怀。农村学校体育本可以承担起推动农村群众体育活动、增加体育人口的功能,但是,各种原因制约着学校的发展,也削弱了学校在促进农村社区体育发展方面的功能。体育经费、体育场地、体育师资严重不足是农村学校目前面临的窘境。村级小学几乎没有像样的体育场地,乡镇级中学体育器材严重不足,体育师范生毕业不愿去农村,众多民办学校连教师的工资都无法按时发放,更不要说保证场地器材了。另外,农村乡镇社区体育活动中缺乏专门的组织机构,没有体育健身指导员为居民提供相关的服务,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农村社区体育的顺利开展。

2.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村社区体育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2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

2.3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

2.4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3.农村乡镇社区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3.1农村乡镇社区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农村人的身心健康、体格健美与快乐幸福生活。农村人是中国居民中的中流砥柱,其身心健美快乐幸福的生活与健康长寿,又直接关系到国家或民族的社会稳定和繁荣昌盛,因此深入持久地开展中国农村乡镇社区体育,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影响。

3.2做好群众体育工作,培养和造就体魄强健的高素质劳动者及全面发展的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首先,体育属于文化范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是居民喜闻乐见、休闲为主的社会活动,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是一种健康文化;体育活动中讲求平等、互助、公正等行为规范,具有高尚的文化品位,丰富健康的体育活动是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另外,体育活动作为生活活动内容的一个部分,使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提高了生活质量,对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积极的促进。

3.3社区体育为居民提供了社交机会和场合,促进了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络,建立了友谊,增进了团结,改善了社区人际关系,提高了人们的综合素质,使人与人之间形成轻松愉快、平等自由、团结友爱的局面。现代生活的紧张节奏给人们造成了较大的压力,需要通过某些活动来加以解除,社区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对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消除紧张跑,转换心情,带来无情乐趣都具有重要作用。另外,现代独门、独户、独子的生活方式,使邻里关系变得淡薄,而社区体育为居民提供了社交机会和场合,同时体育活动轻松愉快,平等自由,尤其适合社交活动。通过社区体育活动,加深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使社区体育活动形成团结友爱的局面,对改善社区人际关心有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农村社区体育作为群众体育的一种新的活动模式,正在成为大众健身娱乐的重要基地,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保证,对农村居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诸方面会产生良好的效应,无疑对促进中国小康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作为农村体育重要组成部分和两个文明建设重要内容的乡镇体育,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展农村社区体育,促进乡镇居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是推动中国全民健身计划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动员全体人民和整个社会积极参与和支持群众性体育活动,努力提高全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对于中国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论文 第6篇

要将职高学校体育资源对社区开放,这样丰富社区体育资源。职高学校的体育教师和技术人员向社区输送,去培养和指导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弥补了社区体育的教练不足问题。也职高体育组织机构服务于社区体育,以便逐步构建社区体育的组织机构。要鼓励职高生参加社区体育活动,为社区体育的发展创造活力,也为职高生的社会实践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这样也能够为职高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经验。

2.2加强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组织机构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使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发展,应建立组织机构负责协调和制定发展方案,职高学校和社区选派代表负责进行资源共享的合作事宜,使双方的互动合作更加紧密和有更多的收获。

2.3社区体育为职高学校的.体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社区体育组织机构可以动员社区内企业单位进行捐助,改善职高学校的体育设施,促进职高体育得到社会支持发展。社区体育活动能够推广和宣传传统的民俗体育项目如舞龙、跳竹竿等。这样能够丰富职高体育教学内容,提高职高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优化了职高体育教学内容。

3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1两者互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定位的方向不同,其体育功能和结构内容也不同,这样造成对两者互动的体育功能研究不足,使得两者互动操作出现盲目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规划发展。这样的结果造成了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在实践与理论上的脱节。另一方面,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紧密合作,缺乏社会公益性支持。

3.2建立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原则

为了能够确保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合作互动良好发展,必须建立两者的互动原则。一方面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原则,只有确保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作为参与的主体具有平等的地位,才能进行充分有效的互动。另一方面要建立资源共享的原则。该原则是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合作的核心,双方的合作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双向的互动促进。提高合作能更好地推广体育文化和终身体育的理念,使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都能够享受资源,产生良性循环的效果。

4结论

上一篇:我的老师六年级作文650字下一篇:考研英语作文表逻辑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