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月,对月陆游,对月的意思,对月赏析

2024-07-24

对月,对月陆游,对月的意思,对月赏析(精选15篇)

对月,对月陆游,对月的意思,对月赏析 第1篇

对月,对月陆游,对月的意思,对月赏析 -诗词大全

对月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远客厌征路,流年逢素秋。

不知今夜月,还照几人愁?

对月,对月陆游,对月的意思,对月赏析 第2篇

夏夜对月

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薄云归欲尽,残雨久犹滴。

月入疏林间,庭户粲珠璧。

梅天苦蒸郁,爽气始此夕。

岂无一舴艋,放浪江天碧。

《一百五日夜对月》赏析 第3篇

关键词:月,悲苦,神话

月是中国古代文人反复吟咏的一个意象, 她蕴含着无限意味, 是历代诗人赋者款道心曲的美好寄托。《诗经·陈风·月出》中的“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以月起兴, 写月下思慕美人之情。宋玉《九辩》:“仰明月而太息兮”现出诗人仰望明月长夜忧叹的剪影。《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三五明月满, 四五蟾兔缺”则是以明月变化喻指夫妇别离, 凄婉动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更是以皓月当空的美景来映衬孤独悲伤的相思之人。

在古代诗人心中, 相离相隔的忧伤是人力所不能掌握的。在这种情况下, “千里共婵娟”便成为对月思人的慰藉。现实中的种种阻隔, 也往往凭借月的想象来超越。唐代大诗人杜甫便是这样一位诗人。在他的诗集当中, 有多首诗歌引用了月的意象, 如《月夜》、《一百五日夜对月》等等。其中专意写月的《月夜》、《一百五日夜对月》更被历代诗论家评为佳作。《月夜》透过一层的写法前人已经多有论述。在此, 笔者想鉴赏一下情感内涵以及谋篇布局艺术手法同样出色的《一百五日夜对月》, 以期对杜甫的诗歌创作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原诗:

无家对寒食, 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 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 想像颦青娥。牛女漫愁思, 秋期犹渡河。

据陈贻焮先生的《杜甫评传》记载, 安史之乱后, 杜甫携家逃难至风翔东北的鄜州, 他把妻子儿女安置在羌村以后, 就只身奔赴肃宗所在的灵武, 以期为平定安史之乱出力, 不料中途为判军所俘押至长安。在困居长安的一年多时间里, 他感伤国事, 思念亲人, 写下《春望》、《一百五日夜对月》等诗篇。《月夜》的写作时间是天宝十五年, 此时杜甫不知妻儿的生死, 望月而思念家人, 写下了这首名作。而作于至德二年寒食节的这首《一百五日夜对月》可视为《月夜》的续篇。诗中同《月夜》一样抒发了夫妻二人分隔两地的离情, 它同时也透露了天下乱离才会造成家人分离的社会现实。

诗的首联写到“无家对寒食, 有泪如金波”。“无家”此处说的是没有家人和自己在一起。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是至德二年, 此时诗人仍然被困在沦陷的长安, 而妻儿却都在鄜州, 不知生死, 所以此处说“无家”实际上是指没有家人在身边, 也不知家人生死的意思。“寒食”指的是寒食节。寒食节亦称“禁烟节”、“百五节”, 在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 清明节前一二天。杜甫诗中“寒食”二字与题目中的“一百五日”相互照应。第二句“有泪如金波”。“有泪”同上文的“无家”相对, 表现出亲人离散的悲哀。“金波”指的是月光撒入水中犹如金波。在这一句中, 杜甫实际上是借“金波”来说自己的泪水。月光入水而金光闪烁, 自己此时的眼泪也像金波一样涌动不止。此联的意思是说寒食节的夜晚, “我”没有家人伴在身边, 怀念起亲人, 热泪如金波一样流出来。这也是诗人对安史之乱造成人民流离失所的无声控诉。

颔联“斫却月中桂, 清光应更多”。“斫却”是砍去的意思, “月中桂”指的是传说中月宫所植的桂树, 此处暗用了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斫却月中桂, 清光应更多”是诗人的想象:砍去了月中的桂树, 月亮的光辉会更加清澈皎洁吧?这样我就可以借明月的光辉给家人传递思念了。此联写的是自己思念妻子却不能与之相聚时所产生的奇特想象, 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妻儿团聚的期望。

颈联“仳离放红蕊, 想像颦青娥”。“仳离”, 别离。清人仇兆鳌《杜诗详注》云:“《诗》:有女仳离, 啜其泣矣。仳离, 别离也。”“想像”意思是想念故人的样子。“颦”, 蹙眉, 使动用法, 使蹙眉的意思。“青娥”, 仇兆鳌认为此处应为“青蛾”。但联系前面所提到的“月波”、“月中桂”, 后面的“牛女”“渡河”等词句可知作者处处在围绕“月”展开联想, 叙写心怀, 该句中的“青娥”也应是指与月有密切关系的嫦娥, 暗指妻子, 而不是“青蛾”。再者, 从句意来说, “想像颦青娥”的意思是想念故人使得青娥蹙眉了, 若做“青蛾”则无法与诗意相符。这一联是月亮偏在离别时散播光泽, 想必思念故人会使得妻子为之蹙眉吧。这句运用透过一层的写法, 借自己想象妻子思念自己而忧伤不已的样子来表达夫妇分隔两地的愁苦之情。

尾联“牛女漫愁思, 秋期犹渡河”。《世说新语》云“:牛、女二星, 隔河而居, 每七夕则渡河而会”。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牛郎织女每年秋天七夕之日尚能团聚, 可自己与妻子团聚之时却不知在何日。此联借用牛郎织女七夕相聚的神话故事来反衬自己与妻子不能相聚的悲苦。

在这首诗中, 杜甫借用神话故事和想象将自己在寒食之夜对月思人的悲伤情怀书写的淋漓尽致。诗的结尾感叹牛郎织女尚能相聚, 从侧面反映了安史之乱带来亲人天各一方的苦难。

此外, 这首五律的标题、手法同样为人所称道。首先, 标题为《一百五日夜对月》便独具匠心。唐人诗中往往称“寒食”而不称“一百五日”。此处杜甫题为“一百五日”意在突出自己离开家人已经很长时间了。其次, 偷春格的手法。律诗中一般是颔联成对而首联随意, 首联成对而颔联不对者就被称做“偷春格”, 杜甫的这首诗首联是对句, 颔联本应是对句却并非对句。这样的谋篇打破常规,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第三, 想象手法。在这首诗中, 作者用吴刚伐桂表明自己的思念, 用青娥长恨想象妻子的愁颜, 用牛郎织女相会反衬自己的悲苦等。这些神话的运用既展现了诗人的精神世界, 又使得诗歌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杜甫的这首《一百五日夜对月》正是通过神话故事, 运用浪漫想象和多种艺术手法将自己在寒食节之夜思念亲人的感情表达出来的。它同《月夜》一样, 是兼具了思想情感真实博大和艺术手法圆融贯通的好诗。

参考文献

[1]陈贻掀:《杜甫评传》,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2] (清) 仇兆鰲:《杜诗详注》, 中华书局1979年版。

凭栏对月最伤怀 第4篇

一、月下故国不堪看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忆想南唐故国,宫闱殿阁、亭台舞榭,曾是雕梁画柱、绘风描龙,那是何等的雄伟气派、富丽堂皇!然而,现在因江山易主,那里早已是人去楼空,今夜明月悬空,月光皎洁,想那昔日宴舞歌乐的殿阁亭台还仍矗立在那里吧,但想必风雨的剥蚀早已使它们朱颜不在、残破不堪了吧?这又如何让人目睹眼观?

《望江南》“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诗人梦中又回到了南国,千里江山在清冷的秋月下笼上了一层寒色,孤零零的一叶小舟,停泊在茂密的芦花深处,远处高楼上,传来了凄婉幽怨的笛声。诗人梦回故国,见昔日之美好江山在秋夜的月光下如此凄冷,心中也感到无限凄凉。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当年南唐抵抗宋朝的军队溃败,以致金陵的王气黯然收敛,降幡再次从石头城上举出,空遗朱楼玉殿在风雨中飘摇。今夜秋寒袭人,天高月明,遥想那朱楼玉殿,在清冷的月光下,影子也只是空自在秦淮河上摇曳吧。忆想当年,就是在这座玉楼华殿上,自己与夫人大周后品酒赏乐,醉在翩然共舞中;当年,就是在这座玉楼华殿上,妆扮已毕肌肤如雪的宫娥们鱼贯而入,吹箫弄歌,翩然起舞。而今,江山易主,昔日在这玉楼华殿中宴饮欢歌的人们早已被宋军掳掠到北方宋都汴京来了。每想至此,哀痛何堪!

《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昨夜我又梦回故国,身处往昔。是夜月光皎洁,春风骀荡,花香扑鼻,自己正在爱妾宠臣的簇拥下游赏于上苑,车似流水,马若游龙,前呼后拥,好不威风。然而一觉醒来,方知是梦,自己又落入凄苦哀愁的现实中,遗恨枕上。

《捣练子令》“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拢。”小院寂静,庭户空空,风传寒砧,声声入耳,更兼月照窗棂,使人辗转反侧,愁思难平:想当年自己山珍海味、锦衣玉袍,而今却只能衣食乞怜,被薄不耐寒:想当年自己接遇宾客,总理国政,而今却囚于礼贤楼,“不得与外人接”;想当年自己书海漫步、作诗赋词,而今却只落得赵光义“这里(按:此指宋都汴京崇文院)的许多书籍,都是你的故物,近来还读书吗?”和“好一个翰林学士!李煜当初倘若能以作诗的工夫治理国家,今日又怎能沦为朕的阶下囚。”的奚落和嘲讽;想当年自己与小周后女英幽会于画堂南畔,她“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而今自己的心上人却不得不与其他命妇一起入宋宫,“每一入,辄数日,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今昔对照,好不凄苦!

二、凭栏望远恨连连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生最恨是凭栏,因为远望处,有四十年来家国南唐,有三千里地祖先创下的基业河山,在那儿自己曾享过无穷的荣华富贵,在那时自己曾有过一呼百应的无上尊严,而今呢?江山易主荣华尽丢,威严扫地,花落春去,只余孤独一人,囚居小院。金陵城破之日,本念宋太祖说“李煜一门,不可加害”,自己便未自焚,举家男女老少三百口冒雨登舟北上,却不曾想江山别易,会却永无期限,且在汴京所遇,卑辱凄苦,生不如死,相比昔日帝王生活,宛若地狱天堂,怎不悲恨连连?

三、凭栏望月思难任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李煜整日囚居小楼,愁苦不堪。偶尔也命故妓奏乐舞歌,饮酒博乐。今夜新月清淡,竹影婆娑,李煜幽居的礼贤楼又响起笙歌,李煜又欲以酒乐消减愁苦寂寞,虽然歌乐旋律优美,虽然舞姿翩然洒脱,但李煜怎么也找不回当初的感觉:“眼色暗相钩,秋波欲横流。”当年自己风流潇洒,尊崇无加,歌女更是婀娜多情,媚眼相投,歌乐飘飘,醉意朦胧,香屑飘飞,心摇神荡,那是多么的醉人啊!今夜竹声新月好似当年,然而今天的舞乐,却似乎只是舞乐,人心很难与之契合,或许是降宋以来自己遭受的风雨太多,愁苦太过浓重,欢乐的舞乐一起,自己反而更加凄伤。虽然笙歌仍响,酒宴未撤,然而李煜却早没有了欣赏歌乐的兴致。他信步走到户外,凭栏远眺,半日无言,旧景接处,思绪绵绵:那是一个残烟笼罩、暮色低迷、新月弯挂的黄昏吧,她(似指小周后女英)“空持罗带”满面愁容地倚窗而立,凄愁无助的神情让人心碎;金陵城破之日,离歌凄奏,自己仓皇辞庙,“垂泪对宫娥”的情形让人哀痛欲绝:她随其它命妇入宋宫时大哭大闹的情形让人心愧自己枉为一个男儿。庭芜复绿,柳眼相续,池面冰解,自然的春天又至,而自己人生的春天何时再来?故国的怀念、亡国的悲恨在心中越积越重,欲挥不去,欲不思却还来。过去的悲欢,眼前的凄苦,未来的命运,一幕紧接一幕地在脑海闪现,让人愁苦得不堪承受。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西楼独上,凭栏无言,残月如钩,小院幽寂,清秋深锁,梧桐寂寂,哀愁凄凄,心事连连:那年(公元975年)冬日,金陵城被宋军大将曹彬攻破,自己肉袒出降,把四十年来祖孙三代创下的基业南唐三千里江山拱手送给了宋人,辞庙北上,使祖先无以食,香火无以供,让人愧悔难当!而今身处他乡,境遇凄苦,但南唐江山已然易主,自己已是故国难回,离愁正苦,而前途渺茫,更让人痛隐心头!

对月,对月陆游,对月的意思,对月赏析 第5篇

对月

作者:王冕朝代:元体裁:七古 己卯八月十五夜,天地万里无云烟。

明月忽自海底出,皎如玉鉴当空悬。

清辉潋滟破幽溟,山河倒浸无余景。

丹桂香消白兔愁,玉宇琼楼不禁冷。

南箕北斗潜光华,江汉无声流素波。

老夫于此兴不浅,有月无酒将奈何?天上谁观羽衣舞,人间那得清虚府?世情乖异每变更,月色何尝有今古?秋风飘飘度箜篌,东家西家登大楼。

相期玩赏醉终夕,岂知别有穷途愁?回首天涯故人少,白露凄凄下庭草。

对月,对月陆游,对月的意思,对月赏析 第6篇

美人对月

作者:唐寅朝代:明 斜髻娇娥夜卧迟。

梨花风静鸟栖枝。

难将心事和人说。

对月,对月陆游,对月的意思,对月赏析 第7篇

对月作

作者:贯休  朝代:唐  体裁:杂言   今人看此月,古人看此月。如何古人心,难向今人说。

古人求禄以及亲,及亲如之何?忠孝为朱轮。

今人求禄唯庇身,庇身如之何?恶木多斜文。

《对月》教学实录 第8篇

生1:正衣冠。

师: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接下来怎么说?

生(几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师:很好!请大家接着说!

生(众):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师:非常好!这是唐太宗吊唁魏征时发出的悲慨。在自然界中,也有一个物象,人们经常把它比作高悬的明镜,是什么呢?

生(杂):月、月亮、明月……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贾平凹的一篇散文《对月》。

(教师板书文题、作者)

之前布置大家预习。请你告诉我,你是怎么预习的?

生2:我通读了几遍,而且有了自己的感受。

师:很棒!这个预习是很到位了。现在我先拿一个很简单的任务来考考你,请你读一句话,第五节的第一句话。好不好?(众笑)

生2:好。

(朗读:“试想,绕太阳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在小孩手中被玩弄的弹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

师:朗读当中有没有硬伤?字音是不是都读对了?

生(众):旋转。

师:好,转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三声。在这一节当中,还有一个字出现了两次,是不是读音也一样呢?

生3:我认为是弹(d3n)球、弹(t1n)动。

师:“我认为”,说明没有查,不过语言功底很好,都是准确的。

(众笑)

师:这个多音字,用作名词的时候读“d3n”,用作动词的时候读“t1n”。

师:请另一个同学接着再读两句话。

生4(读):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圆的接榫。

师:这句话里也有一个比较难的词——接榫,你读得很好。知道它的意思吗?

生4:木头和木头之间的接口吧?

师:知道大概了。凸出来的,叫榫头;凹进去的,叫卯眼。“接榫”这个词的意思是榫头相接,比喻事物相衔接、联系。

还有没有觉得有难度的字词?你不了解要问,或者先查过字典了,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无答)

师:好,那刚才的两个多音字,和这个生词,请大家注个记号,课后做整理积累。我们预习的时候,对于不太熟悉的字词,先弄懂它;再标好小节,既使自己看得清楚,也方便大家一起交流。

文章读好,正音只是第一步。怎么才能算读好?你能告诉我吗?

生5:先理清思路,弄懂作者的意思,还有重点的难的句子品读。

师:啊,真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大致脉络,重点词句,思想情感。文质两面都讲到了。好!我们就这么读。你读出来了吧?我看见你灿烂的笑容。

生6:写月的圆缺,反映出了人世间的一些情况。

师:月的圆缺怎么能反映人世呢?月是月,人世是人世嘛!

生6:月的圆缺就会代表事情的好与坏、盛与衰。

生2:人在看到月的圆缺的时候就想到了自己的悲欢离合。

生7:月圆代表人的得意,使人里的得意者遗憾;月缺代表人的失意,不太如意的人更失望。

生2:月亮有圆缺变化,人世间也有悲欢离合,之间就有联系。

师:好,三位同学的回答,从月到世界,建立了一种联系。那么大家再读进去,这是怎样的联系呢?刚才同学说了,要把结构理清楚。从结构的角度来说,刚才几个同学的回答基本上都在围绕文章的哪一部分看?

(板书:月——世界)

生(众):开头。

师:一篇文章不是只有开头,我们继续往下看,再深入进来看。

生8:开头写月的圆缺,之后写月的轮回。

师:轮回,这个词在哪儿?

生8:是我自己感觉的。

师:好,自己的概括。请你把这个意思跟我们解释一下。

生8:就像花开花谢,我写了一首诗——花开花谢花满天,潮起潮落潮无眠。燕去燕归燕不散,人来人往人聚缘。我觉得世界就是这样不停的,像一个圆一样,这就是一种轮回的关系。

师:非常好!花、潮、燕、人的轮回,意思我们明白,能不能用作者在文章中的词来表现这种关系?

生8:不断的否定之否定,周而复始。

生(杂):归复。

生8:最后还有月的亘古不变。

师:好,这个词是你自己概括的。我们在文本中也可以找出一个词,意思一样。

生8:长久、永存。

师:嗯,在最后一节。这两个词是不是都是在说月亮?

生8:哦,不是,“长久”在说月亮,“永存”在说自己的事业。

师:对,写月亮用“长久”,也就是你说的亘古不变,也就是文章第一节上还有一个词,就是——

生8:“永恒”。

师:请坐。这就不是只看开头了!他梳理了文脉。这位同学,你长长的呼一口气,你这是表示什么?赞叹,还是——

生9:他说的很对!

师:你有补充吗?

生9:他把我要说的全都说了。

(众笑)

师:哈哈,怪不得长呼一口气,既有赞叹,又有遗憾。要说的都被他说完了,他连诗都写出来了。我也汗颜,我看得早呢,比你们先看,我写不出这样的诗来。

我们刚才问的一个问题只是说这月和世界之间是怎样联系的?把文章整个的结构理出来看。他给了我们答案。我们现在赞叹、遗憾之外,是不是还有补充?(生静默)他刚才说了哪些关键词?两个:一个是轮回,也就是归复;还有一个是亘古不变,也就是永恒、长久。大家发现了没有,刚才回答的重心是什么?

生(杂):月的特征。

师:对,他回答的是月有什么样的特征。前面三个同学讲到月有圆亏变化,而他补充说月圆了会再亏,亏了会再圆,是一种否定之否定,不断地归复。并且这样的圆亏、归复,是长久的,是永恒的。准确地把月的特征归纳出来了。我看到,有很好的听课习惯的同学,已经把他找到的词语也圈出来了。现在,我们回到问题,月和世界是怎样联系的呢?

(生静默)

生10:作者对着月,想到了世界。

生(杂):人生。

师:好!我在黑板上再写一个词,人生。大家的思路已经慢慢打开了,我们也把问题再扩大,文章中的月、世界、人生,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再就近讨论交流一下,是不是可以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板书:人生)

生11:人生就像月一样,有阴晴圆缺;但是人生又像月一样,不管怎样的变化,总是存在的,是亘古永恒的。

师:我看到很多人都很吃惊了,人生像月一样有阴晴圆缺,又像月一样,是亘古永恒?

生11:不是一个人生,是整个人生,整个人类的活动会一直延续下去。

生12:就跟月一样,月有阴晴圆缺,月完成了一个圆,人生也完成一个圆。“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圆的接榫。”

师:单个的人,会生老病死,发生各种变化。可是你看我们整个人类呢?我们一直都在。作者对着月亮的圆缺变化,对着月亮的永恒,想到了人也是这样,是相似的。我们先解决了后面的问题,还有一个关于世界的问题。世界上的其他一切东西也是这样的吗?作者告诉我们了吗?

生13:冬过去是春,春种秋收后又是冬。还有世上的生命。

师:这句话在哪里?我看到现在大家都标好了小节,很好,这句话在第五节。它们又是怎样的圆呢?

生13: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生笑)

师:不要作者举的例子,自己换了一个。可是,你找到榫头了吗?说人,老和少是圆的接榫。大鱼、小鱼、虾米呢?虾米不吃大鱼,那中间还要绕一点路。作者给了一个循环,是些原本看起来似乎是毫无关系的事物。

生(众):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虎。

师:用这位同学刚才推断人的方式,推断万物之间,怎么说?

生14:万物都像月一样,总是在周而复始之中,不断变化的,但是,万物又都是亘古不变的。万物的精神还是存在的。

师:那我来将你一军。杠子的精神是什么?

生14:是坚硬。

(众笑)

师:对这解读,大家有没有话说?

生15:我想世界万物和人生一样,都是有轮回的,一切事物都会消失的,不必太伤心,伤感。

师:没有对上一位同学回答作评价,说了自己的理解。先把评价放下,看看这位女生的话:事物都会消失,不要伤心,文章有没有把这意思明明白白地写出来?

生15(读):所以,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为老死而悲了,再不为生而喜了。

师:好,这是作者看出来,事物都有这样的循环变化。从大的角度来说,它都在。所以不必要为一时一地的成败死生而惑狂悲喜了。这就是作者对月所得出的人生哲理。刚才我们还有一个问题在这里,大家还记得吗?

(生14举手)

师:你自己要补充说明,我们中间打了一个岔,你是不是有新的思考发现?

生14:世界万物它都是在周而复始之中的,都会有自己的精神,只是我们没有去发现。就像月亮也会有自己皎洁的品质。所以说世界万物都是不变的。

师:这个因果关系你还要说得更明晰一点。什么还不变,什么还在?

生14:是精神、品质。

师:这个同学完成了自己的解读,万事万物,也就像月亮一样,它会变化,也会不见。但是消逝了的是具体的东西,留下来的是精神、品质。

(范读: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

这样的问句中,讲出了月亮本身还有的一些特点,是——

生(杂):亮、静、皎洁。

师: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并没有更多地讨论除人以外的客观物象,是不是本身也有自己的精神品质,这是另外一个命题。一般来说,进入文学作品里的,带有了一定感情,作者用它来抒情说理,我们给它一个什么名称?

生(众):意象。

师:意象,有了情意的物象。所以对同样的一个东西,不同的人感受也不一样。于是就有一个说法,莫道无情物、最动有心人。像这样的说法,前提条件是什么?物象本身带不带感情?

生(众):不带。

师:王国维说,以我观物,然后怎么样呢?

生9: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师:好!都带上了一种主观情绪、感情体验。所以,杠子的硬、坚强,月亮的静、亮,皎洁,是它们本身拥有的特征,也是作者给它们的意蕴。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再探讨。

那么,月、世界、人生,这其中的关系,我们同学理清楚了没有呢?

生15:对着月亮这面镜子,看见了世界和人生。月亮有圆缺的变化,但它又是永恒的。世界和人生也是这样。

生16:很多都会消失的,但是精神会一直长留。

师:很好!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有什么具有穿透历史的力量?是精神的力量!是品质的力量!它推动历史向前!

由此一种人生的态度也明朗了。对着明镜,看世界,看人生,看明白了,那么,“我”这短暂的一生,该怎么度过?作者把他的人生态度说出来了吗?在哪一节?

生(众):第六节。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齐读第六节)

师:作者把他的人生态度说出来了,这是他对月所得的启示。大家同意吗?说说自己的理解好吗?

生17:人生就像一个圆,人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都是这样的,人生是空的,人应该会看开。

(生笑)

师:这是你的体会,还是你看到的作者的人生态度?

生17:自己的。

师:和作者的人生态度有没有差别?

生17:作者认为,应该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是仅仅活着就行了。

师:你发现差别了吗?你还是坚持自己刚才的观点吗?

生17:摇头。我要为完成天地万物的大圆尽我的力量。

(生笑)

师:我想,是紧张,还有表述的关系吧,人生的态度,绝不是在两分钟之内就能改变的,你们在这样美好的年纪,我看到你们的眼睛,你们的神情。我相信,没有人认为人生是虚空的,是为活着而活的。

师: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生静默)

我还有一个有点难的问题,你们能帮我解决吗?这里“圆”出现了很多次,第六节里“我不求生命的长寿,我却要深深地祝福我美丽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完我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其中的“半圆”“大圆”指什么呢?

生18:“半圆”就是走完一生,走完剩下的时间。

师:很好。作者写这篇文章正当而立之年。那么“大圆”呢?大家再交流一下,看是否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生讨论)

生19:大圆是跳出了个体的局限,世界万物连缀成了一个大圆,它在不断运动,而小圆只是这个圆中的一点。

生20:小圆组成了大圆,小圆尽自己的本分,做得好的话,大圆也就会更好。

生21:所有的小圆贡献的力量在推动大圆向前进。

师:很好!否定之否定,每个否定都是向前进步。当我们从哲学的高度俯视时,我们看到是一个圆;但当我们用一种历史的眼光纵观,我们会发现不断上升。所以我们说,历史的发展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呢?

生(杂):历史是螺旋式的上升。

师:非常好!作者对月,展开联想,抒写心志。人是自然之子,何止是月,这自然间,有很多道理,和我们人世都是相通的。刚才我们同学说了花,潮,燕。还有人写草,“离离原上草——”(齐背《赋得古原草送别》)还有“子在川上曰——”(众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刚才开始,我们说唐太宗怀念魏征的话,同学耳熟能详了。我再给大家一个课外作业:做一个仿句,以月为镜,可以 。还可以再延展一些,以草为镜、以花为镜、以水为镜,我们是不是还会想到什么?

铃声已响,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课堂教学点评】

这节课有几个突出亮点:

一、什么是语文?语是由语言到语感到语用,文是由文字到文学到文化。所有的文科都有工具人文性,语文更突出语言交际性。这节课语文味很浓。如何解读文本?教师的深度理解保证了学生的适度解读。从五个角度考察:1.语文基础积累有没有?得“双基”者得天下,这节课抓住了基础,注重基本字词积累。2.阅读核心问题目标抓得怎样?很好,以问题的延伸推动课堂教学开展。3.写作的教学目标。本文的相似、相关联想,是写作中的常用手法,通过学习实现潜移默化的影响。4.口语交际目标。注意到用词的准确、严密。5.按高考的训练目标。上课不一定按照题目要求都讲到,但是预先要想到。

二、作为教材的开发者和教学内容的建设者,很难得,很好。文本的难度适合像绍兴一中这样的高一同学的学习程度。对文本的解读有一定深度,由师生共同完成探讨,这就是适度。

三、导语亮、准,自然引出以月为镜。课后练习也扣住这里,适度拓展,加深理解。整体感知很好,课堂上的横向思想展开与纵向文脉梳理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实施教学过程中紧扣文本,抓住关键语言,品读比较到位。文本主题层层剥笋,逐步呈现,是递进式的课堂教学。

四、语文教学有四种境界:首先是讲书,其次是讲课,第三是谈话,最高是谈心。这节课已经到了谈话的境界,并且很有些谈心的意味。教师拿准“变”与“不变”之间的平衡,注重生成,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达到了一种积极境界。

建议:1.遇到特别好的学生怎么办?可以充分发挥,甚至考虑就让他来带动教学,老师作为指导者、调控者。

2.精神品质那里有失偏颇,不是作者要说的,可以忽略掉。

3.对文本内容可以再联想突破一下,内容可以再充实一些。

(特级教师曾宪一)

【附《对月》原文】

对 月

贾平凹

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尽相同;过几天圆了,过几天又亏了;圆得那么丰满,亏得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你照出来,悲哀的盼你丰满,望眼欲穿;你丰满了,却使得意的大为遗憾,因为你立即又要缺陷去了。你就是如此千年万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不管是布衣,还是学士,还是村孺,得意者得意,悲哀者悲哀,先得意后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于是,便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统统消失了,而你却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恒。

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吴刚是仙,可以长久,而人却要以暂短的生命付之于这种工作吗?

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谜!从古至今,多少人万般思想却如何不得其解。或是执迷,将便为战而死,相便为谏而亡,悲、欢、离、合,归结于天命;或是自以为觉悟,求仙问道,放纵山水,遁入空门;或是勃然而起,将你骂杀起来,说是徒为亮月,虚有朗光,只是得意时锦上添花,悲哀时火上加油,是一个面慈心狠的阴婆,是一泊平平静静而溺死人命的渊潭。

月,我知道这是冤枉了你,是曲解了你。你出现在世界,明明白白,光光亮亮。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在说明这个世界,就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能,就像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啊!

试想,绕太阳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在小孩手中被玩弄的弹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圆的接榫。冬过去了是春,春种秋收后又是冬。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虎。就是这么不断的否定之否定,周而复始,一次不尽然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归复着一个新的圆。

所以,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为老死而悲了,再不为生而喜了。我能知道我前生是何物所托吗?能知道我死后变成何物吗?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有乐,活着也有苦,苦里也有乐;犹如一片树叶,我该生的时候,我生机勃勃地来,长我的绿,现我的形,到该落的时候,我痛痛快快地去,让别的叶子又从我的落疤里新生。我不求生命的长寿,我却要深深地祝福我美丽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完我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

对月,对月陆游,对月的意思,对月赏析 第9篇

十月十五夜对月

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离海月盈丈,寒光万里明。

众星a欲尽,一镜独徐行。

重露滴松鬣,高风吹鹤声。

对月,对月陆游,对月的意思,对月赏析 第10篇

中秋夜对月,中秋夜对月许棠,中秋夜对月的意思,中秋夜对月赏析 -诗词大全

中秋夜对月

作者:许棠  朝代:唐  体裁:五律   月月势皆圆,中秋朗最偏。万方期一夕,到晓是经年。

影蔽星芒尽,光分物状全。惟应苦吟者,目断向遥天。

对月,对月陆游,对月的意思,对月赏析 第11篇

客亭对月

作者:李洞朝代:唐体裁:七绝 游子离魂陇上花,风飘浪卷绕天涯。

对月,对月陆游,对月的意思,对月赏析 第12篇

对月寓怀

作者:曹雪芹朝代:清 时逢三五便团圆,

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

对月,对月陆游,对月的意思,对月赏析 第13篇

对月答袁明府

作者:戴叔伦朝代:唐体裁:七绝 山下孤城月上迟,相留一醉本无期。

对月,对月陆游,对月的意思,对月赏析 第14篇

十二月三日对月

作者:王冕朝代:元体裁:五律 今夜初生月,客中仍独看。

遥怜吾老幼,未解脱饥寒。

破壁箪瓢垒,疏梅霜雪团。

对月,对月陆游,对月的意思,对月赏析 第15篇

广陵秋夜对月即事

作者:陈羽朝代:唐体裁:七绝 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吹满扬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对月,对月陆游,对月的意思,对月赏析】相关文章:

上一篇:有关做家务有感500字五年级作文下一篇:丝绸导游词介绍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