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胆红素高的原因

2024-06-20

总胆红素高的原因(精选17篇)

总胆红素高的原因 第1篇

什么是胆红素:

胆红素是人胆汁的主要的颜色,呈橙黄色。当产生果冻或者肝脏排泄能力受到损害时候,则血浆中的胆红素排出受阻,浓度升高,达到一定程度可引起黄疸。胆红素的毒性可引起大脑不可逆转的损害。但是近些年人们发现胆红素有抗氧化剂的功能,可一直亚油酸和磷脂的氧化,其作用甚至优于维生素E。

胆红素是临床上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也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提示肝细胞的破坏程度。在肝功能化验里,除了有直接胆红素的数值,还有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一般情况下总胆红素的正常值为0~26μmol/L; 直接胆红素为0~7μmol/L ;间接胆红素为0~19μmol/L。

那么,总胆红素偏高是怎么回事呢?以下几种原因可导致总胆红素偏高:

总胆红素偏高原因一、甲型病毒性肝炎:可有很大升高;

总胆红素偏高原因二、其他类型的病毒性肝炎:轻度或中度升高;

总胆红素偏高原因三、胆汁郁积性肝炎:可有很大升高;

总胆红素偏高原因四、急性酒精性肝炎:胆红素愈高表明肝损伤愈严重;

总胆红素偏高原因五、遗传性胆红素代谢异常,如Gilbert综合征可轻度升高。

总胆红素升高的原因六:胆道梗阻:可有很大升高;

了解了总胆红素偏高的原因,那么势必要了解一下降低胆红素方法,下面是具体的介绍:

(1)在日常生活中,胆红素高的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宜清淡,多吃豆类制品、鱼类、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B、C有较好的抗氧化功能且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不要吃生冷、辛辣、油炸等容易加重肝脏负担,导致病情恶化的食物。

(2)使用降胆红素药物,西医使用酶诱导剂。中医对于常见的湿热型黄疸(表现为面目发黄,黄色鲜明,精神不振,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一般采用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的茵陈,临床上用于治疗黄疸的葵花护肝片,其中就含有茵陈,其对于黄疸的治疗有显著效果。

(3)胆红素高的患者饭后宜卧床休息1-2小时,保证肝脏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有利于肝细胞修复和再生,帮助恢复肝功能。

(4)出现胆红素升高后,要注意定期复查,如果伴随转氨酶升高,一定要重视,尽早的降酶、祛黄才是最主要的。

总胆红素高的原因 第2篇

肝细胞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患者由于肝脏受损,不能完全对红细胞释放的间接胆红素加工,造成血液中的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同时升高,导致总胆红素偏高。

临床上乙肝患者很容易出现肝细胞性黄疸。因为乙肝病毒和人体的免疫系统激战时,不但的损害肝脏,导致肝细胞黄疸的发生。进而出现肝功能检查时总胆红素升高。因而此类患者除了需要降黄治疗以外,清除乙肝病毒、阻止肝脏的进一步损伤是关键。

梗阻性黄疸

肝外胆道受阻时,直接胆红素不能排出而是逆流回血液中,出现血清中的直接胆红素升高,进而导致总胆红素升高。因而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都高时常见于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溶血性黄疸

总胆红素高的原因 第3篇

枣沟村位于太原市东部,现有人口500余人,水浇地80 000 m2,坡地113 333 m2。以农耕经济为主,以蔬菜种植为主业。近年来,其浅层地下水的污染程度日趋严重,特别是地下水的总硬度逐年增高,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的正常生产。因此,开展对枣沟浅层地下水总硬度的分析与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区域概况

枣沟村属于太原市杏花岭区中涧河乡管辖,南北宽600 m,东西长720 m。研究区内东部高西部低,地形起伏较平缓,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433.9 mm。根据野外调查和施工钻孔资料,枣沟村南北两侧黄土梁主要发育原生第三、第四系黄土或红土,局部见夹钙质结核,浅层地下含水层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岩类孔隙砂砾石中,分布较稳定,富水性较弱,由东向西径流,埋藏较浅。大气降水是其主要的补给来源,砂砾石及粗、中砂含水层成为浅层地下水径流、排泄的主要通道。含水层下部为隔水性能相对较好的黏土。

2 地下水总硬度监测监测与评价

在评价区内布设6眼监测井(见第68页图1),采用2008年7月11日监测数据,对枣沟浅层地下水总硬度进行分析。总硬度监测按照GB 5750—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执行,依据GB 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超出标准值(450 mg/L)即为地下水总硬度超标,超标程度用超标倍数表示,即

P=C/C0-1.

式中,P为超标倍数;C为总硬度体积分数(以CaCO3计),mg/L;C0为总硬度标准值(以CaCO3计),mg/L。

3 地下水总硬度监测结果与分析

3.1 地下水总硬度监测结果

2008年7月枣沟村浅层地下水总硬度监测结果见第68页表1。

由以上监测数据可知,2008年枣沟村浅层地下水总硬度含量普遍偏高,均远超出GB 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超标率达100.0%,最大监测值为1 804.41 mg/L(JC-2),超标4.01倍。且总硬度含量由村东到村西呈增加趋势,与枣沟村的浅层含水层地下水流向一致。

3.2 总硬度偏高的原因分析

研究区地下水硬度的偏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1)研究区现有人口500余人,生活产生的污废水、垃圾粪便等有机物在阳光、空气、水分以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发生氧化、分解作用,形成硝酸、硫酸等酸类,这些酸溶解了土壤中的钙、镁矿物质,使其进入浅层地下水中,增加了浅层地下水中Ca2+和Mg2+,使地下水硬度升高。同时粪便中含有大量的Cl-和Na+,Cl-和Na+的迁移能力很强,迁移能力强的Na+能够把土壤中的Ca2+和Mg2+置换出来,使土壤中的Ca2+和Mg2+又进入浅层地下水中,从而引起浅层地下水硬度偏高。

2)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研究区以蔬菜种植为主,化肥农药尤其是氮肥的施用量过高或施用不合理,使土壤中的氮含量过高,地下水中硝酸盐含量增高。具体过程如下:化肥施用后,NH4+在入渗过程中被氧化后生成NO3-,即硝化作用,在NH4+转化为NO3-的过程中,同时释放出H+,使系统中的pH值降低,其化学反应式为:NH4++2O2→NO3-+H2O+2H+,硝化作用改变了系统中的酸碱条件,有利于Ca2+和Mg2+难溶盐的溶解,从而导致地下水硬度的偏高。有研究表明,地下水硬度高值区与硝酸盐污染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一致性[3]。

3)煤矿矿坑水的排放。研究区附近分布的多座煤炭矿山企业产生的污废水也与地下水硬度偏高有着不可分开的关系。采煤排出的污废水为pH值很低的酸性水,酸性废水的排放使某些盐类进入含水层发生盐效应,促使土体中难溶的方解石、白云石溶解,使钙镁离子溶解于水中,造成地下水总硬度偏高。

4)地下水过量开采。枣沟村长期开采地下水导致渗流场改变,加速了盐分的迁移和污染[4],在地下水渗流的过程中,能加速水-土作用,促使土壤及其下层沉积物的固相钙镁难溶盐、易溶盐以及交换性钙镁向水中转移,使得地下水硬度偏高。

4 结论

通过对枣沟村地下水总硬度偏高的原因分析得出,地下水总硬度偏高是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与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环境污染、煤矿矿坑排水及地下水的过量开采等因素密不可分。因此,加强研究区地下水污染的防治以及农村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促使农业及农村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是涵养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根本。

参考文献

[1]李建庚.城市地下水污染及综合治理措施[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84(4):16-21.

[2]王现国.浅层孔隙地下水水质演化机理研究——以河南洛阳市为例[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

[3]王东胜,沈照理,钟佐燊,等.氮迁移转化对地下水硬度偏高的影响[J].现代地质,1998,12(3):431-436.

总胆红素高的原因 第4篇

总胆红素偏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第5篇

(2)总胆红素升高使人体内的红细胞大量遭到破坏,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减少,间接胆红素在血液中滞留会使患者肝脏的转化能力降低黄疸症状加重,输血反应降低导致恶性贫血。

(3)总胆红素升高会导致肝细胞受到损害,肝功能减退以至于不能将间接胆红素转换为直接胆红素而使肝内部的胆管受到压迫导致排泄障碍,严重的会伴有急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疾病的发生。

(4)总胆红素升高使人体内的直接胆红素在胆道内不能全部排到肠道,导致逆流入血后血液中,从而引起身体内梗阻性黄疸,会导致胰头癌、胆石症、胆道畸形、胆管癌等疾病的发生。

(5)总胆红素高容易出现阻塞性黄疸,导致直接胆红素的胆汁不能排到体外,容易使患者出现胰头癌,胆石症,胆道畸形,胆管癌等疾病。

总胆红素偏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第6篇

表现为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都偏高,这是由于肝细胞受到损害,无能力把间接胆红素全部加工为直接胆红素,使血液中间接、直接胆红素都偏高。此时引起胆红素偏高的病因是肝病,特别是乙肝等病毒性肝炎。

2、梗阻性黄疸

表现为间接胆红素正常而直接胆红素偏高,大多因为肝外胆道受阻导致直接胆红素不能通过胆道入肠道,而逆流入血,使血中直接胆红素偏高。

3、溶血性黄疸

表现为间接胆红素高,直接 胆红素正常。这种情况由于体内红细胞遭到破坏,释放出大量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不能全部入肝,滞留在血中,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偏高。

4、不正确的生活习惯

导致胆红素高的原因 第7篇

1.注重饮食调理:胆红素高的调理对于饮食习惯很重要,要注意营养均衡。同时要注意清淡为主,要避免辛辣、刺激和油腻的食物。

2.注意充足的休息:胆红素高本就表示肝脏受损,身体相对虚弱,所以足够的休息,充足的睡眠很重要。做到劳逸结合,切忌熬夜等不良作息。保证肝脏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以便肝细胞的修复,这是胆红素高怎么调养十分重要的一点。

3.保持良好心态:胆红素高的调养一定要注意不要被疾病所吓到,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以乐观的心态来面对。

总胆红素高的原因 第8篇

关键词:肝素钠,TB,DB

为了解用肝素钠抗凝血浆测定TB和DB与用血清作标本测定TB和DB有无差别,我们通过对200例患者的标本同时平行测定血浆与血清的TB和DB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得知,其采用血浆为标本测定TB含量比用血清标本偏低,而采用血浆和血清为标本测定DB含量无明显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仪器

采用迈瑞B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2 试剂

1.2.1 真空采血管

采用湖南省浏阳市医用仪具厂生产的肝素钠真空采血管及普通真空采血管 (批号:080312) 。

1.2.2 检测试剂

采用上海科华东菱诊断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TB和DB试剂盒 (钒酸盐氧化法) , 生产许可证号:20030930。

1.3 方法原理

PH值接近于3时,在钒酸盐及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总胆红素被氧化成胆绿素。此时,胆红素特有的黄色减少,通过测定钒酸作用前后的的吸光度的差可求得样品中总胆红素的浓度[1]。

1.4 操作方法

1.4.1 标本采集

选择200例来院就诊的患者,采用真空采血针按常规方法同时采集两管静脉血,一管为普通干燥真空采血管,离心分离血清,另一管为肝素钠真空采血管,离心分离血浆。两管均采集5mL静脉血。

1.4.2 操作

采用同一仪器、同一试剂、同一方法、同一操作员,尽可能做到其它条件一致。分别对200例血浆、血清标本平行测定其TB和DB含量,并将结果分别记录下来,进行血浆、血清的对比分析。

1.5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统计数据, P<0.05为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00例血浆、血清TB和DB含量检测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肝素钠抗凝血浆TB含量与血清TB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素钠抗凝血浆DB含量与血清DB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注:血浆标本TB含量与血清标本TB含量比较,P<0.05,血浆标本DB含量与血清标本DB含量比较,P≥0.05。

3 讨论

肝素钠抗凝血浆对钒酸盐氧化法测定TB有影响,对DB无明显影响,由于两者试剂2所含成分相同,而TB试剂1中含有一种带NH4+的表面活性剂,DB无此表面活性剂。肝素是为含有长短不一的直链阴离子粘多糖,带有大量的负电荷,呈现强酸性,可能与带有NH4+的呈强碱性的表面活性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不溶性的白色混悬液,在450 nm使吸光度升高。而钒酸盐氧化法测胆红素的原理是在p H=3附近,表面活性剂和钒酸作用于血清胆红素,使之氧化成胆绿素,使胆红素所持有的黄色减少,由此测定钒酸盐氧化前后450nm吸光度差求得血清胆红素浓度[2]。因此由肝素引起的浊度使测得氧化前后吸光度的下降减少,从而使TB的计算结果降低[3]。

总之,在测定血液中总胆红素含量时,应该采用血清为标本,尽量不采用肝素钠抗凝血浆做标本来测定血中总胆红素,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4]。

参考文献

[1]叶应妩, 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 第四篇临床化学检验, 456--457.

[2]马荣红, 王晖, 秦锦屏.钒酸盐氧化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的方法评价[J].江西医学检验, 2002, 20 (2) :93-94.

[3]王新芹.肝素致钒酸盐氧化法测定总胆红素结果降低[J].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 (1) 下半月版, 149-150.

间接胆红素高的原因 第9篇

间接胆红素高的肝胆性疾病患者饮食宜清淡为主,不吃刺激性食物(葱、蒜、辣椒)。

间接胆红素高的患者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补充一些高蛋白,保持营养均衡。

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第10篇

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1、血液性疾病。

血液性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红细胞的大量死亡破坏,比较常见的疾病有: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疟疾,新生儿黄疸等。

2、肝胆性疾病。

肝脏是对间接胆红素进行转化的场所,源头出现问题,肯定会造成间接胆红素偏高。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肝囊肿等。

3、输血性错误。

临床进行输血时,如果血型不符而输血,会造成溶血而导致红细胞大量死亡,出现间接胆红素偏高。

注意事项:

1、间接胆红素偏高注意事项

间接胆红素偏高的患者应该适当的运动,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积极向上,良好的心情对于治疗十分重要。

2、间接胆红素偏高的肝胆性疾病患者饮食宜清淡为主,不吃刺激性食物(葱、蒜、辣椒)。

3、间接胆红素偏高的患者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补充一些高蛋白,保持营养均衡。

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第11篇

专家认为:临床中,间接胆红素升高主要见于溶血性黄疸: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恶性疾病,及疟疾等,还可见于肝脏疾患。因此对于间接胆红素高的患者可以采取以下的治疗方法:

1)出现间接胆红素高后,首先要积极寻找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才好做进一步的处理。

2)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故要合理安排饮食,生活要有规律,精神要愉快,注意动静结合,切勿有病乱投医滥用药。这就要求间接胆红素高的患者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饮食宜清淡,如豆类制品、鱼类、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 B C E,有较好的抗氧化功能且易消化吸收 ②宜多食海鲜、香菇、芝麻、核桃、大枣、瘦肉及动物肝脏等食物 ③忌饮酒,忌过多甜食④饮后宜卧床休息1-2小时,保证肝脏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肝脏有保护作用 ⑤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可以食用一些降低血清胆红素的中药,如:大黄、黄柏、丹参、红花、益母草等中药;苦黄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等中成药。

总胆红素高的原因 第12篇

关键词:家兔,地塞米松,血清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

地塞米松又名氟美松、氟甲强地松龙、德沙美松, 是一种长效糖皮质激素, 其衍生物有氢化可地松、泼尼松等。研究表明地塞米松能增强动物食欲, 提高消化能力, 特别对慢性消化不良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尤为明显, 同时它能促进糖、蛋白质的代谢[1]。近年来随着动物临床诊疗的迅速发展, 地塞米松被广泛应用于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 但超生理剂量、长时间地运用地塞米松会对动物肝脏造成一定的损伤。该研究旨在研究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对家兔血清生化指标值和肝脏病理变化的影响, 为动物临床用药和治疗提供一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体重2.0~2.5kg的健康家兔, 地塞米松, 注射器, 一次性试管, 高速离心机 (4 000r/min) 。

1.2 方法

从某养殖场购入体重为2~2.5kg健康家兔25只, 将实验兔随机分成5组, 即空白对照组 (E组) 、基础剂量组 (A组) 、2倍剂量组 (B组) 、4倍剂量组 (C组) 和10倍剂量组 (D组) , 每组5只。并对每组实验兔进行编号。

给予空白试验组正常饲喂, 不注射地塞米松, 其余实验组分别皮下注射地塞米松, 剂量如下:基础剂量组:0.5mg/kg/d, 2倍剂量组:1mg/kg/d, 4倍剂量组:2 mg/kg/d, 10倍剂量组:5mg/kg/d。

分别于注射前和注射后0、1、4、7、14、21d, 在家兔耳缘中心动脉采血3ml/只, 立即注入5ml一次性试管中, 静置20min左右, 然后4000r/min离心约1min分离血清, 取上层血清利用生化分析仪测定碱性磷酸酶 (ALP) 、总胆红素 (TBIL) 等肝功能指标。

在给药14d后, 处死家兔, 取出肝脏, 计算出肝重比。

2 结果和分析

实验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分析, 显著性检验采用方差分析。

对不同剂量组的碱性磷酸酶进行方差分析 (与空白组比较) , 得出P值, 基础剂量组 (A组) :0.10;2倍剂量组 (B组) :0.03;4倍剂量组 (C组) :0.001;10倍剂量组 (D组) :0.0003;即差异性显著 (0.10<P<0.05) 。得出结论:随着剂量、时间的增加, 碱性磷酸酶 (ALP) 的含量降低。

对不同剂量组的总胆红素进行方差分析 (与空白组比较) , 得出P值, 基础剂量组 (A组) :0.05;2倍剂量组 (B组) :0.03;4倍剂量组 (C组) :0.02、10倍剂量组 (D组) :0.01;基础剂量组 (A) 差异不显著, 其他各组差异均显著。得出结论:随着剂量、时间的增加, 总胆红素 (TBIL) 的含量升高。

3 讨论

采血时间的间隔长短对实验数据存在一定的影响。间隔时间太短, 肝脏不能及时产生足够的血液供机体的正常活动, 此时采血, 测得的数据就会产生偏差。

在饲养中, 多喂少喂都会对实验数据造成影响。多喂少喂会导致兔子过肥或过瘦, 影响肝脏的造血功能, 致使最终的实验结果出现偏差。其次, 管理不当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 也会对数据造成影响。

第一次采血量少于3ml, 进行二次采血也会对数据造成影响, 因为不能保证二次采血的部位和第一次采血的部位相同。其次, 在采血过程中造成红细胞破坏的也会影响实验数据。采血量的多少也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如前次采血量过多, 会导致兔子肝脏造血功能减弱, 不能及时生成足够正常的血液供下次实验的采血。

结束语

只有从正确、完整而有足够的资料中才能获得可靠的结论, 若资料中有许多遗漏、缺失甚至错误, 再好的统计方法也无济于事。因此, 要得出满意的实验结果, 那就要首先做好试验动物的疾病防范工作, 确保到实验结束无死亡出现, 保证实验数据的完整。其次,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 避免实验的交叉污染。再次, 需完善实验设备, 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杨自军.地塞米松在犬病治疗中的作用[J].动物科学与兽医医学, 1999.

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第13篇

1)肝炎性黄疸,此时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都偏高。多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梗阻性黄疸,直接胆红素偏高,多见于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第14篇

当有胆道阻塞、胆结石、胆囊炎等疾病时会导致直接胆红素升高,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胆红素的代谢过程吧,人体红细胞的寿命大致是120天左右,红细胞死亡会释放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要经过肝脏的代谢变成直接胆红素,还要经过胆道,最后经过肠道排出体外。

当有胆道疾病时就会使直接胆红素不能正常排放到体外而逆流入血,另还还有是因为肝脏受损,使肝功能下降,对胆红素的代谢异常,使血清中直接胆红素的值偏高。那么直接胆红素偏高症状有哪些呢?无论是哪种疾病引起的直接胆红素升高,都会出现黄疸的症状,病人表现为皮肤黄、巩膜黄、尿液黄。

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和危害 第15篇

肝细胞受损后,或胆道有问题时,直接胆红素就不能排入肠道,使直接胆红素偏高。当直接胆红素偏高而间接胆红素不升高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形成了梗阻性黄疸(也称阻塞性黄疸),在直接、间接胆红素都偏高的情况下,会造成肝细胞性黄疸,因而造成直接胆红素偏高。

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有部分是先天性体内缺乏某些酶,影响胆红素代谢导致的,当出现直接胆红素偏高,应积极到医院接受综合检查,查出病因,对于胆红素过高(胆红素高的危害)的人来说,应该进行输液退黄治疗。如果只是轻度偏高,可以考虑用些中药调理。

总胆红素高的原因 第1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疑似黄疸患儿68例。男41例,女27例。年龄3~28(4.7±1.6)d。均为足月儿。入选标准:(1)肉眼观察皮肤黄疸较明显者;(2)排除合并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

所有患儿采用同期对照法分别予经皮测总胆红素法和静脉血测总胆红素法进行诊疗判断。经皮测总胆红素法采用经皮测胆仪JH20-IC型(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咨询开发公司生产)测量总胆红素:患儿安静状态时,取前额部两侧眉弓连线中点和胸部两侧乳头连线中点作为2个测量点,经皮黄疸仪探头垂直正对测量点,与皮肤完全接触,向下按压探头,显示屏即显示读数,取2点均值作为经皮胆红素测定值。静脉血测总胆红素法则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胆红素值。确诊为黄疸的患儿均予西医治疗:(1)蓝光照射;(2)抗生素治疗;(3)口服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颗粒,每天2次,每次1支;(4)适当补充液体。治疗3d后,再予上述2种方法同期测量。

1.3 判断及评估标准[4]

足月儿静脉血测总胆红素按照《实用新生儿学》病理性黄疸标准:血清总胆红素>220.6μmol/L即为阳性。经皮测胆仪测定黄疸标准:测定值≥13即为阳性。记录并计算经皮测胆红素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灵敏度=两者检查均为阳性病例数/血清测总胆红素阳性病例数×100%;准确度=(两者检查均为阴性病例数+两者检查均为阳性病例数)/总病例数×100%。(经皮胆红素值-12)即为总胆红素值,1mg/dl=17.1μmol/L。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灵敏度及准确度

经皮测胆红素检查的灵敏度为90.0%(27/30),准确度为91.2%(62/68),2种检测方法阳性、阴性例数比较见表1。

2.2 诊断值

经皮测胆红素诊断值为(160.6±58.1)μmol/L,与静脉血测总胆红素诊断值(175.1±64.2)μ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我国足月儿发生黄疸的几率高达50.0%。新生儿胆红素生成较多,结合蛋白质量少,且肝细胞处理能力尚不健全,容易发生黄疸。胆红素毒害神经细胞分为聚集、结合和沉淀三步。聚集和结合对神经细胞的损伤具有可逆性,临床表现可能无任何症状,是亚临床型胆红素神经中毒。一旦到达沉淀步骤,一般损伤不可逆转,呈典型神经功能异常症状,即为核黄疸,导致新生儿死亡或脑干功能障碍等。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是提高小儿黄疸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血清胆红素测定是诊断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金标准。但该方法是有创操作,需要抽取患儿静脉血,存在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可能,患儿配合度低,家长也难以接受,且该方法操作复杂,操作时间较长,不宜用于胆红素水平的动态监测。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事业的快速发展,使用经皮胆测仪测量经皮胆红素逐渐应用于临床。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捷、无创伤的优点,可减少新生儿皮肤穿刺引起的损伤、感染和出血等危险。重复性好,有利于胆红素水平的动态观察。

本结果说明经皮测总胆红素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是一种诊断率较高、漏诊率较低的检测方法。我院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小儿黄疸,蓝光照射能够使未结合的胆红素氧化成水溶物,进而随尿液和胆汁排出体外。同时纠正酸中毒、补充白蛋白,无1例患儿发生胆红素脑部。经上述2种方法再次测量发现,2种方法测量值相当,说明经皮测总胆红素可用于长期动态监测。

摘要:目的&nbsp;探讨小儿黄疸诊疗中经皮测胆仪的应用价值。方法&nbsp;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疑似黄疸患儿68例,采用经皮测总胆红素法进行测定,并与静脉血测总胆红素值进行比较。结果&nbsp;经皮测胆红素检查的灵敏度为90.0%(27/30),准确度为91.2%(62/68);2种方法诊疗测量值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sp;经皮测胆仪在小儿黄疸诊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儿黄疸,经皮测总胆红素,经皮测胆仪,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nbsp;《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9):685-686.

[2]&nbsp;高翔羽,杨波,黑明燕,等.新生儿黄疸对正常足月儿心肌损伤危害的临床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5):343-349.

[3]&nbsp;丁国芳.关于新生儿黄疸诊疗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9):643-645.

胆红素偏高的原因大概有哪些? 第17篇

胆红素是胆色素的一种,它是人胆汁中的主要色素,呈橙黄色。它是体内铁卟啉化合物的主要代谢产物,有毒性,可对大脑和神经系统引起不可逆的损害,但也有抗氧化剂功能,可以抑制亚油酸和磷脂的氧化。胆红素是临床上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也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

胆红素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体内的胆红素大部分来自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通过血液运至肝脏,通过肝细胞的作用,生成直接胆红素。胆红素增高见于:

(1)肝脏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肝外的疾病: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胆囊炎、胆石症等;

(3)见于中毒性或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疽、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黄疸、内出血、输血后溶血性黄疽、急性黄色肝萎缩。先天性胆红素代谢异常(Crigler-Najjar综合征、Gilbert综合征、Dubin-Johnson综合征)、果糖不耐受等,以及摄入水杨酸类、红霉素、利福平、孕激素、安乃近等药物。

(4)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红细胞死亡后变成间接胆红素(I-Bil),经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D-Bil),组成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T-Bil)。上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人发生黄疸。如果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可以发生溶血性黄疸;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这时就发生了肝细胞性黄疸;一旦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现结石,将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而发生阻塞性黄疸。肝炎患者的黄疸一般为肝细胞性黄疸,也就是说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均升高,而淤胆型肝炎的患者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总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17.1μmol/L(1-10mg/L),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7μmol/L(1-4mg/L)。

特别说明:一般来说小于34μmol/L的黄疸,视诊不易察出,称为隐性黄疽;34~170pmol/L为轻度黄疽;170~340μmol/L为中度黄疸;>340μmol/L为高度黄疸。完全阻塞性黄疸340~510μmol/L;不完全阻塞者为170~265μmol/L;肝细胞性黄疽为17~200μmol/L;溶血性黄疸<85μmol/L。

胆红素是肝功能检查中很重要的一项,临床上胆红素偏高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而胆红素偏高最为明显的症状就是黄疸,即胆红素偏高后巩膜、皮肤、尿液、粘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都会出现黄染的现象,而且面容会发黄、巩膜发黄、尿发黄即俗称的三黄症状多为常见。

另外,如果是肝脏疾病引起的胆红素偏高的话,临床上除了有黄疸症状之外,还会出现食欲下降、乏力、低烧、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如果是贫血引起的胆红素偏高的话,临床上除了黄疸症状之外,还会出现头晕、乏力、肌肉或者是关节痛等症状

胆红素偏高的原因临床上按病因可将其分为四类:

1.溶血性黄疸 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的疾病,都能引起溶血性黄疸。常见疾病有以下两大类。

(1)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病)、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蚕豆病)、异型输血后溶血、新生儿溶血、恶性疟疾、伯氨奎林等药物、蛇毒、毒蕈中毒、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黄疸一般为轻度,没有皮肤瘙痒,但有原发病的表现。如急性溶血时可有发热、寒战、腰痛、头痛、呕吐,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酱油色尿),严重者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慢性溶血可有贫血和脾肿大。治疗主要以原发病为主。

2.肝细胞性黄疸 各种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各型肝硬化、原发与继发性肝癌、败血症及钩端螺旋体病等,都可因肝细胞发生弥漫损害而引起黄疸。

该类黄疸的特点是直接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另外还有肝功损害的其他表现如各种肝酶的升高、白蛋白的降低(白/球比值的倒置)、凝血机制的障碍等。胆红素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肝脏炎症和坏死的程度,进行性的胆红素升高有可能是肝功能衰竭的表现,该类黄疸以病因和保肝治疗为主。

3.阻塞性黄疸(胆汁郁积性黄疸) 根据阻塞的部位可分为肝外胆管及肝内胆管阻塞两类。

(1)引起肝外胆管阻塞的常见疾病,有胆总管结石、狭窄、炎性水肿、蛔虫、肿瘤及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引起胆管外压迫而导致胆总管阻塞的常见疾病或原因,有胰头癌、胰头增大的慢性胰腺炎、乏特壶腹癌、胆总管癌、肝癌以及肝门部或胆总管周围肿大的淋巴结(癌肿转移)等。

(2)肝内胆管阻塞又可分为肝内阻塞性胆汁郁积与肝内胆汁郁积。前者常见于肝内胆管泥沙样结石、癌栓(多为肝癌)、华支睾吸虫病等;后者常见于毛细胆管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胆汁郁积症(如氯丙嗪、甲睾酮、口服避孕药等)、细菌性脓毒血症、妊娠期复发性黄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少数心脏或腹部手术后等。

阻塞性黄疸(胆汁郁积性黄疸)的特点是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同时伴有皮肤瘙痒,肝功指标中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肽酶明显升高,阻塞严重者大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后期随着肝功能损害的加重,间接胆红素也会明显升高。该类黄疸的治疗以解除梗阻、利胆、抗炎、保肝为主。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系指胆红素的代谢有先天性的缺陷,发病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年,常有家族史。常在感冒或运动、感染、疲劳后诱发,但患者一般健康状况良好。这类黄疸临床上较少见,有时易误诊为肝胆疾病。属这类黄疸的常见疾病有以下几种。

(1)Gilbert综合征:发生黄疸的机制是肝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障碍(轻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家族性黄疸)及肝细胞微粒体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所致。本病特征为除黄疸外,其他肝功能试验正常,血清内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一般无需治疗,这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引起单纯间接胆红素升高的原因之一。

(2)Dubin-Johnson综合征:引起黄疸的原因是非结合胆红素在肝细胞内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后,结合胆红素的转运及向毛细胆管排泌功能发生障碍。本病特征为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预后良好。

(3)Rotor综合征:发生黄疸的原因是肝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以及结合胆红素向毛细胆管排泌均有部分障碍所致。本病特征为血清非结合与结合胆红素都增高,该病肝活体组织检查正常。预后一般良好。

上一篇:2024年工作总结--绩效下一篇:动物童话故事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