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形式范文

2024-06-05

教育形式范文(精选6篇)

教育形式 第1篇

学历教育多种办学形式及培训教育形式策划书

一、形势分析:

多年来,我们成人的学历教育都是以自考助学的形式进行,尽管我们旅游生化自人在学校已上升为大板块,一幅蒸蒸日上的景象,但是在这幅景象的后面,潜复着生存的危险,因为:

1、多年来,自考助学的学费一直定位较低,没有涨过,而高昂的招生费用已让我们艰验证的维持;

2、自考助学的过考率依然困扰着我们,过考率在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流失率,虽然这两年为之而奋斗,一直在摸索经验,但是验证以达到理想值;

3、我们办学的最终目的是让绝大多数学生经历四年的本科学历教育中能手捧证书进入社会。但是半途而废的学生还是大有人在,直接影响我们员工的生存的经济利益。当你还沉浸于沾沾自喜之际,全国的成人学历教育模式早已生了变革,(2010年)36号《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就业的意见》鼓励高等院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训。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促进高校毕业就业。因此国家教育部提出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二、办学模式:

1、多数形式的学历教育

(1)仍以自考助学为主。在本科段开发易考的或者要开发与行会结合的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捆绑的学科。这类本科文凭相对易得,是市场紧缺人才专业。

A、采购与供应管理(中英)

B、物流专业;

C、人力资源(中美)(待广西引进);D、能源管理;

E、工程造价;(比房屋建筑相对而言易过考)

(2)专科段的学历教育双轨制学习的选择,其目的为保专科文凭,顺利进入本科阶段。

①自考专;②电大;③成高专;④远程专

3、多数形式的学历教育与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相结合。目前我校菜有房建、机电、电商、工商、旅商、市营、会计、物流、采购、室内设计、英语、工程造价12个专业。

学历目标——获得各类学习形工的专本学历文凭;

职业培训目标——1)针对所学专业对应的实操;

2)针对本人职业规划,对立的实操;

3)根据专业和本人职业规划选择并获得职业资格证;

极终目瞟——1)让我们的学生在大学的四年学习里,从根本上认识到“学有所值”。当进入社会工作时,不致于两手空空,在就业职得优势,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务和潜力,在职场上不感生疏,初步得心应手,有所发展、2)我们适应社会的办学理念,付之于行动,将给我们学校带来荣誉和效益。

三、行动计划

1、组建旅、化生自考办“培训研究中心”

本中心成员,应由三方组合;a、中心主任:①负责12学科四年培训内容的总策划;②制定培训的内容、时间段、形式、管理,要结合学历教学计划;③预算培训资金及经济利益;④开拓培训市场,发展校外资源。

b、教务主管参与:教务根据培训中心计划,制订学历教学计划,提出合理化建议。

C、中心主任助理

根据培训中心的总计划,安排分计划,做具体落实工作,作好监控,检查,反馈总结工作,获得使用办公室自动化软件使用,收集信息和数据工作,搞好内、外部关系。

2、“培训研究中心”服从于自考办最高领导,定时向赵主任汇报工作,接受检查,凡是由“培训研究中心”下达给各专业各班(包括电大)的培训计划及任务,各班主任一定要服从。积极完成任务,凡是不服从的讲怪话的,上报最高领导。

3、关于资金要掌握几个原则。

①学生所交培训费,首先要进入自考办财务,并列详细明细表,一式三份,一份交财务,一份交“培训研究中心”,自留一份;

②2012级由培训训费捆绑学费一起交,那么2009级2010级、2011级培训费要在自交学费的前提下,不得隐瞒。

4、员工培训:

学历教育结合职业培训的工作已是当务之急,虽然组建了“培训研究中心”,只性于管理层,具体的实施要靠全体班主任因此班主任必须

要做到:

①懂得在你所带的学生进行培训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写作和演讲能力,并进行深度宣传,做思想工作。

②班主任一定要有敬业精神,要把赵主任的事业放在第一位,因为一切资源都是赵主任的,如果是做什么首先考虑的是自己会得什么利益,有利的加油干,没利的就消极做,那么你再考虑还想在自考办呆下去吗?

③要非常了解自己带专业内容,其职业规划,要知道如何学以致用,将业学生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如何拓展他们。

教育形式 第2篇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形式。

自学考试的学历受到国家的承认,自学考试毕业生享有与普通高校同类毕业生相同的待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经考试合格的,发给相应的学历证书”。国务院颁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中也明确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获得者的待遇与普通高校同类毕业生相同”。

自学考试发展至今,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在国外也得到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认可。自学考试是一种教育形式。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不用经过入学考试,即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关的专业,参加该专业课程的学习。经过国家组织的统一考试,取得合格成绩。在通过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考试后,即可取得大学专科或本科的毕业证书。本科毕业生还可以申请学士学位。自学考试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自学考试具有开放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参加自学考试。从目前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情况看,有年逾古稀的老人,也有十几岁的学生;有已取得博士学位的,也有中专、职高的学生;有党政干部,也有工人和农民;甚至监狱里的在压犯人也可以根据政策参加自学考试。自学考试为众多不能进入普通大学学习的人圆了大学梦。更以他的开放,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自学考试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自学考试以自学为主,特别适合在职人员参加,可以不占用工作的时间,工学矛盾较小。

自学考试是对考生个人人格、品质的一种锻炼。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绝大多数人不会所有课程一次通过,一些课程要经过反复多次的学习、再学习,才能理解课程的基本的要求,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学习的过程,也磨练了考生的毅力,是对考生人格的塑造。

什么是网络教育

网络教育现在多指现代远程教育(也称为网络大学),是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网络教育通过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考试合格获得学分,达到规定的总学分后,可毕业,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后国家予以承认。符合学位授予规定的学员,同时获得学士学位证书。

2007年,教育部批准了全国67所重点大学为试点高校开办网络学历教育。学员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选择学习内容。专业设置分两类:一类是该高校招牌专业;还有一类是就业前景良好的热门专业,其特点注重实用性,很受用人单位欢迎。网络教育是新生事物,随着网络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被社会接受。

【适合对象】网络教育需要学员有很强的自制力和自主性,能自主计划和安排学习;采用名师授课,共享名校优秀教学资源,适合有“名校情结”的学员。网络学院一般在全国各地都设置有校外学习中心,学员可就近报名学习。由于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非常适合一边工作一边自我提升的学员。

具备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职业技术学校毕业证书或同等学历相应的证书可以报考高中起点本、专科层次的学习,取得专科毕业证者可以报专生本层次的学习。

【学习方式】网络大学通常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期限。网络教育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自制力和自主性,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网络教育主要是学生通过点击网上课件(或是光盘课件)来完成课程的学习,通过电子邮件或贴贴子等方式向教师提交作业或即时交流,并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集中面授。

【文凭学位】网络教育学院应实行学分制。学历教育的学分有效期和修业年限由学校决定。对达到本、专科毕业要求的学生,颁发何种形式的毕业证书,由学校慎重研究后自行决定;学历证书由学校自行印制,并实行电子注册制度,注册办法另行规定;电子注册后,国家予以承认。

【学费】国家相关部门规定,对网络教育学院的学生,可按教育成本收费,其收费标准和办法由学校按国家有关规定报学校所在地收费管理部门批准后执行。网络教育学院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网络教育学院实行学分制,学费按学分收取,每学分100元左右,根据学校、专业、地区不同略有差异。

【报名时间】网络学院一般采取一年两次自主招生,免试或通过入学考试的学员分别在春季和秋季入学。春季报名1月到3月左右;秋季报名6月至9月左右。少数网院全年招生,可以随时报名,如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等。

夜大、函授、自考、远程教育都是什么定义

夜大是利用晚上的时间集中学习.函大是平时自学和在规定的某个或某几个时段内集中学习.电大是在利用广播电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集中学习和自学.职大是职工大学,就由大型企业或地方工会创办的(一般都要求是局级及以上单位方可办职工大学),学习主要是结合工作实践,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形式多样.夜大、函大都要参加成人高考。必须有高中学历,不经过高考(普通高考或成人高考、或自考)得不到注册的证书。

函授

原意:按各专业教学计划利用寒、暑假或国定假日派教师到各地函授站组织面授和考试。

现在的函授教育以在职、业余、自学为主,面授为辅,也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可以远程教学,不受空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函授学习就是学校将教材发给你,你通过自己阅读、电视讲座、电脑等方式进行学习,你和老师的交流是用过通信、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的,作业也是通过信件或电子邮件等方式上交的。有时会有几天的面授学习和考试,通过考试就可以取得相应的证书。

就是自学,没有面对面的教学

函授教育是相对于面授教育而提出的,函授教育主要对象为离不开工作学习岗位的在职人员工在校生。教学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学员通过信函报名,学校将教材及其他辅导资料邮寄给学员,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也通过信函完成,使学员在不耽误工作学习的情况下完成学业。

函授:通过国家统一的成人高考被高校录取后,一般在三年内有计划的开设对应专业的课程,同时放在周末或寒暑假上课,有老师指导学习,然后由课任老师出题考试,通过即可。可以说,一般函授的话,只要通过成人高考,毕业就基本简单了。

远程教育

一,认识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则是指通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像)以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计算机技术把课程传送到校园外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internet)的迅猛发展,使远程教育的手段有了质的飞跃,成为高新技术条件下的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兼容面授、函授和自学等传统教学形式,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教育方式。现代远程教育可以有效地发挥远程教育的特点,是一种相对于面授教育、师生分离、非面对面组织的教学活动,它是一种跨学校、跨地区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它的特点是:学生与教师分离;采用特定的传输系统和传播媒体进行教学;信息的传输方式多种多样;学习的场所和形式灵活多变。与面授教育相比,远距离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的成本。基于远程教育的特点和优势,许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发展远程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远程教育由于信息传送方式和手段不同,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以邮件传输的纸介质为主的函授教育阶段,第二是以广播电视、录音录像为主的广播电视教学阶段;第三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与远程通讯技术相结合的网上远程教育阶段。随着电视、电话、计算机、互联网的逐步普及,网上远程教育离我们已越来越近,对处在大城市的我们来说其实它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

目前,参加网校学习的人员正在逐步增多,按学习的目标不同分为学历学位、职业培训、网上充电等三种类型。学习方式目前主要分为集体开班和个体学习两种。另一方面,在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网校也到处可见,有正规大学开办的经过国家教委认可其学历的攻读本科、研究生课程的网校;有全国知名重点中学在网上搞的针对高考辅导的以应试教育为主的网校;还有一些商业网站针对网上充电者举办的一些职业技术培训的网校等。北大商学网是北京大学管理类远程教育的教学执行机构,属第一类。

二、远程教育对学习者的要求

远程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远程学习以自学为主,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与教师、同

学是分离的,没有教室,更没有课堂的氛围,这些特点会使得许多刚刚开始远程学习的学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困难或有些不习惯。因此远程学习要求学习者首先应具备两方面的能力:

始终保持自发的学习动力。参加远程学习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成人,他们的学习动机各式各样,但不外乎提高学历、增加技能、在职充电、扩展职业范围等。他们一般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较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在以后长达几年的学习过程中能否保持住由此产生的学习动力是决定其学习成败的关键。

主动探索的精神。成人学生应该有能力自己确定在学习上投入多少时间,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并逐渐适应一种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对于远程学习者来说,这同样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面对一个问题,积极的学习者不会只接受一个答案,或是等待老师告诉你该持什么样观点或立场;也不会只局限于到某本书或教材的某章某节上去寻找答案。积极的学习者会主动尝试多种解决方法,建立自己的想法,经过主动探索后决定自己要做什么,该怎么做。北大商学网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努力理解自己所学的东西,而不是死记硬背,被动接纳。

此外,随着信息化社会、学习化社会的形成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育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参加远程教育的学习,有必要变革自己的学习观念和认识。

虽然面授时间少了,自主学习的要求高了,但通过这种新的学习形式,可以提高自己的 学习能力。在信息化社会中,人们生活、工作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需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知识、新技术。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越来越不能满足个人终身的社会需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生活、工作的节奏。

现代远程教育为所有求学者提供了平等的学习机会,使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数人享有的权利,而是个体生存的基本条件;教育资源、教育对象、教育时空的广泛性,为大众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性。

接受教育不光是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学习,为以后继续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学习技能。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对今后不断地获取知识和提高教育层次将是非常有益的。

三、在网上可以获得哪些教学信息

目前北大商学网所提供的网上教学信息,主要包括教学组织管理信息、课程信息、教学动态、辅导信息、BBS(公告板)和其他的教务管理信息。

教学组织管理信息包括教学计划、专业教学实施方案、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课程介绍及各种教学过程中的通知、通告等,主要用于对教学过程的总体指导,教学的组织管理安排等。

课程信息、教学动态辅导信息是指按照教学进度要求,及时提供给学生的有针对性的导学信息,包括各章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讲解提示,同步的作业与测验题和解析等。

BBS讨论主要是专题性研讨、学习疑难反馈、个性问题解答等,同时通过讨论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实际困难,以改进学校的教学工作。

其他教务信息还包括班级活动,网校活动的通知,学生学习、生活动态介绍等。

远程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初学者遇到一些困难并不可怕。怎样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如何克

服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如何树立长久的学习信心?怎样把握远程学习的技巧?怎样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对待作业与考试?本手册将帮助你克服这些困难,建立适合自己个性化的远程学习模式

国民教育系列的成人继续教育学历有四种主要形式,分别是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和网络大学。四种教育形式各有特点,除成人高等教育以外,报考其他三种不需参加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在录取、课程设置、毕业年限、收费标准、学位授予、上课方式等各方面四种形式区别也较大。

关键词:国家均承认学历。

成人高等教育:

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教育部审定核准举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广播电视大学、职工高等学校、职业技术学院、农民高等学校、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独立设置的函授学院和普通高校所属的成(继)教院(以下统称成人高校)实行全国统一招生。

招生类型———分专科起点升本科(简称专升本)、高中起点升本科(简称高起本)和高中起点升专科(简称高起专)三种。

学习形式———分脱产、业余(包括半脱产、夜大学)和函授三种,其中脱产最短学习年限为:专升本两年,高起本四年,高起专两年;业余和函授最短学习年限为:专升本两年半,高起本五年,高起专两年半。学 费:学年制和学分制两种收费方式,学费标准较低。

特 点:有门槛限制,需参加统一报名、考试和录取。

历史悠久,考生群体庞大。本科招生院校多有成人学士学位授予权。

高教自学考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自考制度创立于1981年。目前,自学考试已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军队系统和港、澳、台地区,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开放的高等教育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依照国务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的规定参加自学考试。

招生类型:中专、专科、本科、独立本科。

学习形式:考生自学为主,根据需要和可能,自考生还可以选择面授、函授、广播、电视、音像等方式接受指导和帮助。部分应用技术类专业需参加全日制学习,有相应毕业年限。考试采用施考分科、学分累计的方式逐步完成学业。按照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分课程进行考试,课程考试合格者发单科合格证并按规定计算学分。不及格者可参加下一次该课程的考试。考完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并取得合格成绩,完成毕业论文或其他教学实践任务。

学 费:课程考试报考费用较低。

特 点:学历社会认可度较高,通过难度较大。

门槛最低的高等教育形式。基本无毕业年限限制。

电大开放教育:

电大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形式,基本特征为: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取消和突破对学习者的限制和障碍。比如开放教育对入学者的年龄、职业、地区、学习资历等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凡有志向学习者,具备一定文化基础的,不需参加入学考试,均可以申请入学;学生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有一定的自主权,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也可以由学生根据需要决定;在教学上采用多种媒体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等。

招生类型:专科、专升本。

学习形式:远程教育结合面授,实行学分制,毕业年限最长可达8年。

学 费:适中。

特 点:学生需具备一定上网学习条件。以在职、业余、自主学习为主,接受必要的面授辅导和学习支持服务。学习时间自由度较高,没有固定的班级建制。

入学考试相当于摸底测试,不做录取依据,基本无门槛。电大其他类型的学生则需通过普通高考或成人高考录取。宽进不“宽出”,毕业年限前必须取得规定学分。

网络大学;

网络大学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目前全国有教育部批准具备招生资格的试点网校67所。网络大学和传统教学方式不同,主要通过远程教育实施教学,学生点击网上课件(或是光盘课件)来完成课程的学习,通过电子邮件或贴贴子的方式向教师提交作业或即时交流,另有一些集中面授。

招生类型:高起专、高起本和专升本。网络大学通常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期限,高中起点专科、专科起点本科一般学制3年,学习期限2—5年;高中起点本科一般学制5年,学习期限4—7年。根据教育部文件,试点院校的网络学院可以自己决定招生范围和标准、考试方式、招生人数、招生专业以及颁发文凭。

学 费:比较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网络大学的学费标准要高许多,但学生可节省住宿、伙食和交通等其他费用。

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关系再论 第3篇

一、形式教育

“苏格拉底法”又称“问答法”,也称“产婆术”,是古希腊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的一种具有启发意义的独特的教学方法,它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该“问答法”不是直接将现成的结论硬性灌输或强加给对方,而是通过对话不断提问、与对方共同讨论,诱导对方自然而然地得出事物正确的结论[2]。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而非具体知识的获得,虽然没有明确指出这是一种形式教育思想,但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种“形式”的重要性。

古罗马时期的伟大教育家昆体良在其所著的被誉为“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的《演说术原理》一书中指出,“学生将不仅获得某些理论家所严格规定的称之为艺术的各种事物的知识,不仅能够理解修辞的规律,而且也将获得那些东西,以增进他们演说的能力,并培育他们的口才。因为一般说来,在论修辞艺术上,枯燥的教科书的结果是竭力追求过多的技术,因而损害和削弱了可贵的风格的因素,耗尽了想像的活力,只剩下光秃秃的骨骼”[3]。他认为,为了达到培养演说家也即雄辩家的目的,教学应着力于对学生的“能力”、“口才”、“风格的因素”的培养,而非仅仅是对“各种事物的知识”、“修辞的规律”、“技术”的掌握。这最早明确表达了形式教育的思想。

形式教育正式形成理论是在18世纪,主要代表人物为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他被誉为“形式教育之父”。他组织贫苦儿童一边学习一边劳动,不但教授他们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他们从事手工业和农业的劳动技能,在教育史上首次进行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初步实践。他认为,每个人生来具有天赋的潜能,教育的唯一真正的目的在于协调并发展人的各方面的能力素质,教育意味着发展“完人”。而且,教育当“顺乎人性的自然,合乎社会和时代的需要”。相对于书本知识,他更为重视学习者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是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确实比较明显地带有形式教育的烙印。

近代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赫尔巴特主张以儿童心理活动的规律为基础,将教学活动划分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阶段,即著名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该理论严格依照心理过程的规律,为了达到建立一种明确的、规范的教学模式的目的,而脱离任何具体的内容,“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进行高度抽象”[2]。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赫尔巴特是形式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实质教育理论的代表,这一点,下文再议。

至此,不难发现,形式教育论主张教学应当主要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那些所谓的悟性或理性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等“形式”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多少事物的知识。能力重于知识,形式重于实质,这便是对其主张最简洁的表述。

二、实质教育

随着18世纪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与发展,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开始逐步形成,资产阶级出于对社会经济生产发展的需要,主张学校课程应教授自然科学、历史、数学以及所有对现实生产、生活有用的知识。上文提到,有人认为赫尔巴特的思想代表了实质教育的立场。他首次提出教育学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但是他反对官能心理学,而提倡观念心理学,并且把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看做是各种观念的活动,而观念则是人的大脑与外部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这种观念的统觉理论出发,他非常重视教师以及书本的作用,认为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都是为了获得这些观念,教育通过这些观念使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知识并加强同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另外,要保持课堂教学的逻辑结构和知识的系统性,他认为应将历史和数学作为所有学科的中心[4]。

实质教育论的另一重要代表人物为19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在其教育代表作《教育论》一书中,他反对古典主义教育,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提倡科学教育。他认为,教育应当从古典主义的传统中解放出来,要适应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促进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最终为人的“完满生活作准备”。这是一种立足于现实的“实”的教育,具有很强的功利主义色彩。

实质教育论反对古典主义教育,认为对实际生产、生活有用的知识应当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主要掌握的东西。因此,非常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价值。轻能力,甚至完全忽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视,而着重强调知识的习得。

三、传统意义上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关系

形式教育派与实质教育派之间的斗争从18世纪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各自正式形成理论开始就没有停止过。即使是赫尔巴特,他到底代表的是形式教育的思想,还是代表的是实质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学界也颇有争议。有教育家试图以“平衡”的观点来看待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之间的关系,最终仍免不了强调一方而相对轻视另一方,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

第斯多惠著有《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书。在书中,他论述了教学的形式目的与实质目的之间的关系。他明确指出,“遵循形式教育目的,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并举,尽可能用学科来全面激发学生,做到知识和能力相结合,反复练习所学过的知识,直到移交给思维进程使用为止”[4]。他认为,教学的形式目的和实质目的并非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而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只要教学活动组织正确、合理,两个目的都是可以达到的。

关于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之间“水火不相容”的现象,有学者做过专门的研究,指出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之间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培养目标和课程方面”、2.“偏重知识和偏重能力”、3.“哲学认识论上唯理论和经验论”、4.“心理学上官能派和联想派”,并就每个方面的分歧做了详细阐述[5]。在这儿,笔者主要从“知识和能力”角度进行相关阐释。形式教育强调能力重于知识,实质教育则强调知识重于能力,一直以来这两派所进行的尖锐斗争表明这两种理论是相互对立的,而他们的对立则表明知识和能力是相互对立的关系。这是一种典型的二元对立思想。知识和能力真的就是相互对立的吗?它们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四、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新”关系

尽管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之间的分歧如此之大,然而,通过系统深入地分析这些分歧不难发现,两者之争的焦点在于,知识与能力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因此,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问题自然成了探究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关系的重要突破口。

传统观认为,知识和能力是相互对立、相互冲突的,重视知识必然轻视能力,重视能力必然轻视知识,两者不能兼而有之。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就是最好的例子。普遍认为,应试教育偏重于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其能力的培养。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照搬书本,而没有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此相反,素质教育则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主张培养人的各方面能力,是一种真正把人培养为“人”的教育。因此,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思想开始盛行。这一思想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完全对立。而现在的教学论已不再将知识与能力看作是绝对相互对立的关系。因此,有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专门研究了此思想盛行的各方原因,最终指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在理论、实践、历史、逻辑上,都是经不住检验的,是错误的。它把很多的理论问题和人们的思想搞乱了,至今还在流行,并影响、干扰着现实的教育、课程改革活动,其后果是堪忧的”,因此“必须坚决摒弃这一提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以及在课程改革中反对‘知识本位’的说法,反映了一股‘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而“它有深厚的社会历史根源、驳杂的思想来源、一定的现实基础、片面的道理”[6]。知识并不是作为能力的对立面而存在的。

也有学者从能力的形成要素角度出发,指出“能力就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这种本领是在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与心理品质、知识继承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在社会实践的整合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了“就能力的形成要素及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提供一个大体的框架”,通过具体分析形成能力的各个因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作用,最终指出,“在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中”,应该是这样的,“天赋的智力品质是基础,社会实践是桥梁,知识的继承是推动力,但个性和意志品质也参与其中”[7]。

还有学者采取了一种折中主义的态度,认为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可以用“中庸思想”加以协调。从“中庸的不偏不倚、过犹不及的适度原则、‘执两用中’的整体原则、‘经权损益’的权变原则以及‘和而不同’的和谐原则”出发,可以发现“‘中庸’要解决的问题是来源于具体的实际情境中的问题或障碍,而不是人的脱离现实的想象或幻想”。那么,“在知识和能力的关系问题上”自然“要结合具体的、特定的情境,确定该强调知识还是能力”。其实知识和能力“本身并不矛盾”,“知识是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何谈能力,而能力又是必不可少的”。在教育活动中,所要注意的是“应该把握一个度,应把两者结合起来,以知识为基点发展学生的能力”[8]。

新的教育观认为,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知识与能力是并重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而能力的发展又有助于知识的掌握。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简言之,习得知识和发展能力是和谐统一的。当然,这两者必须统一于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之上。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两者的统一是“有条件的矛盾的统一”。我国有些教学论工作者就指出了,“要在课程的内容性质、分量、结构上,还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乃至考试办法上多方创造条件”,知识与能力才能更好地统一起来[5]。

立足于当时当地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实际状况,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依据不同的心理学、哲学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后来出于不同的目的而相互斗争,在当时都是具有很大的合理性的。而现今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面对的情况也与以往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当代教学论看来,这两种教育理论都有失偏颇,都因过分偏重于一方而忽视了另一方。既然知识和能力可以统一起来,那么强调知识的实质教育与强调能力的形式教育自然也可以是和谐统一的。从知识与能力关系的角度来看,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并不一定非要斗争到“你死我活”,两者是可以和谐共生的。在新形势下,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更加需要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思想,更加需要将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有效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高觉敷主编.西方近代心理学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缩编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浙江大学教育系选编.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任钟印主编.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王策三著.教学论稿(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3).

[7]刘武顺.试论能力的形成要素及知识与能力的关系[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感悟新形式教育 第4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定位是传授道理、教给业务知识和技能、解释疑难问题,“传道、授业、解惑”这几个词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认为自己是教学的中心,因而有意无意地维护自己在学生面前的权威,这种做法往往压抑了学生的发展。新形势的教育要求教师首先要摆好自己的位置,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关注学生发展,要求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对教师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倡导“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种定位使教师由传授者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这就要求教师更新观念,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促进教学的全面发展。

平等地参与到活动当中

作为学生的合作者,教师要参与到活动中去。教师“参与”可以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教师参与活动必须要做到与学生真正平等。

首先,老师切不可轻易否定学生的看法,伤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斯腾伯格提出:“阻碍学生智力成功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权威人物的负面期望。”教师在活动中虽然与学生平等,但是学生还是比较崇拜老师,把老师当成权威人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角度。有时学生的思维可能超越老师,出现新颖而奇特的想法,有的学生的想法是出人意料甚至可笑的,但是如果教师按照自己的思维轻易否定学生的回答,会压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甚至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

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询问学生这样回答的原因,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这样的答案是不是最好的。如果不是,那能不能一起找出最好的答案来。

其次,教师参与活动过程,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只是参与者,不能把答案提示或暗示给学生,给学生一条捷径,削弱学生的研究意识。教师最好是鼓励学生自己研究并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遇到问题、疑难时给予适当的点拨。那么,教师需要在哪些地方着重“提示点拨”呢?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在学生不懂或忽略某个细节的时候进行点拨。教师的提示点拨还需要把握好“度”,旨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最后,教师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和及时反思的习惯。教师在知识的传授上如出现误差,要及时在课堂上纠正,不能因面子而固执己见。承认错误不仅不会降低教师的威信,反而能获得学生的好感和信任。

真正的教育要求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技巧,还要教给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如诚实、坦率等。课堂上难免有一些学生上课不听讲,违反课堂纪律,教师的第一反应就是对其批评、指责。其实这时候教师不妨反思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如果教师真的控制不住,采取的方法不是很得当,要敢于进行自我批评,主动向学生道歉。教师敢于承认错误、过失,不仅给学生做了一个好榜样,还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心灵沟通。

设计好每一个教学活动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把更多的学生推到这个舞台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起来?

第一。活动内容要有新意。怀特海曾经说:“成功的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必有某种创新。这种知识要么本身必须是新知识,要么必须是新时代,新世界里的某种创新的运用。”在选择内容时,教师要保持一颗童心,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创设出富有童趣的、有新意的活动。“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只有把知识与生活联系,把知识与孩子们关注的,想要探索的东西相联系,才能拉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

选择好活动内容,教师还要设置有趣的导入活动引出主题。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基础,它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学生的兴趣首先要靠有趣的导人来激发。心理学家舒帕尔·卡格安发现:在那些十分熟悉的事物面前,儿童们总是表现得心灰意冷、毫无兴趣,而将那些他们完全不熟悉的事物放在面前时,他们仍显得无动于衷,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们。

导出主题以后,教师还要组织孩子们的操作、讨论、结论等环节,这就使得教师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有专家指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一个好的老师,并不见得能明察秋毫地预见他的课将如何发展,但他能根据学生思维的逻辑规律,按照内容的要求走下去。”

第二,组织活动要注意语言的运用。高度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这要求教师在运用语言的时候必须做到准确、清晰,简洁、生动、有启发性,语言越简洁,越生动,学生就易于接受。

组织活动还要对学生正确引导。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是主体通过原有的知识结构与新信息的相互作用主动生成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反应在课堂隋境中,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与教师及同伴之间的互动、交流,沟通彼此的理解,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正如郭沫若所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自己的手来做的精神”。

第三,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教师面对的不是一个学生,而是一个群体。他们的思维不相同,想法也千奇百怪。教师要注意随时捕捉信息,处理课堂上的生成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教师必须努力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而且要学会接受学生的问题,然后把问题再抛给学生。从而使一节普通的课呈现出生机勃勃、异彩纷呈的动态变化,使课堂焕发出更强的生命活力。

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

民主的教育才会有学生个性的觉醒,才能释放学生的潜能。美国学者罗伯特·迈瑞克认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六种:关怀、理解、认同、尊重、友情、信任。教师只有创设这种和谐的氛围,才能充分发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作用。

教师关怀、理解学生。对不同学生的表现都能透过现象寻求合理的解释。教师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待学生,而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只有这样才能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但每一个学生都会在自己独特的领域取得好的成绩。我们不能用大部分学生的标准去衡量小部分人,教师要信

任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教育走向成功。一般来讲,越是容易被忽略的人,他的自尊心就越强。教师应谨慎对待每一个学生。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对待学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一样。”

全国优秀教师纪连海在专访中讲道:当上课时有学生睡觉,他是这样处理的,当他发现有个学生睡着了时,他很自然地边走边讲,走下讲台,当他绕到那个学生身后时,背对着他,用手从后面摸了一下那个学生的头,继续边走边讲,其他学生都没注意到。就是这一个小小的动作,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也更加尊重老师,以后,怎么还好意思上课时睡觉。

除了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还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包括和谐的教学情境,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教学情境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和谐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频频的心理接触和思维共振。学习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但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肯定会有错误出现,尤其对小学生来说。在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善待学生,弄清问题出现的原因,鼓励学生重新探索,而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提议或看法。

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指“做中学”,在“生活中学”,通过实践得出结论。在“生活中学”要求把生活中的现象与课堂紧密联系,设置有趣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知识。现在的学生接受的知识多是间接知识。间接知识有它的优点,但也有它不尽如人意的一面,让学生接受这种枯燥的间接知识的有效办法就是让他们动手,通过实践获得。因为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是最有意义的,也是最容易记忆的。新课程也提到“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精神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就会给学生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求知、求参与的心理需要,抓住学生好玩、好表现的心理特点,设置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不只是教师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在解决课堂生成问题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知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技巧,而提出一个问题则需要创造性地想象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观察事物、发现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是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思维的空间。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特殊的学生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欣赏。欣赏教育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可以让学生觉醒、自信起来。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奖赏时,他们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相反,当他们的愿望和行为受到教师的否定和批评时,则有可能因此产生挫折感,引起消极情绪体验。欣赏学生、热爱学生、激励学生进步是尊重学生情感发展,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用美妙的童心和赤诚的爱心搭起师生情感的桥梁。

欣赏学生就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倾听学生的一言一词。只有发现才能欣赏。罗丹曾经说过:“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观察学生的举动,倾听学生的言辞,就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揣摩学生的知情意行。虽然课堂上学生比较多,但教师要做到既要照顾大多数,又要意识到少数人的存在,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也许正是这少数人使课堂添姿加彩,使老师与学生有意外的收获。

欣赏学生既要欣赏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又要欣赏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方面的独到之处,还要欣赏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即使学生有错误,教师也要换个角度去观察,也许这样看是错误,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是亮点。

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所谓的“差生”,在学习方面或纪律方面稍微弱一点。但并不是所有的方面都弱,教师要学会欣赏。教师喜欢聪明、漂亮、乖巧的学生,但是我们要知道:一个学生只是老师的几百分之一,可他却是他父母的全部。即使学生表现不好,也应当用善意的语言、信任的目光去激励学生,使各种水平的孩子都生活在希望之中。

努力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读书学习应该成为教师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具备渊博的学识,教师才能以自己的风度、气质、魅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吸引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正在成长的一代求知欲强,信息渠道广,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教师不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就难以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会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如有位老师在讲“候鸟和留鸟”的时候,有个学生说:“鸽子也是候鸟”,老师否定了学生的说法。因为一般情况下鸽子是不会因气候的变化而迁徙的。但是如果教师了解这方面知识的话就应该知道:家鸽是不会迁徙的,但是野鸽却会因气候的变化而迁徙。

教师学习,不仅要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学习专业学科知识、教学理念知识和各方面的生活常识以及各种电化教学设备的使用等。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使教师在头脑中形成严密的知识网络,不仅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还有利于新思想、新方法的提出。先进的教学理念可以使教师紧跟时代,并能在教学中用最新的知识教育引导学生。

形式教育 第5篇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根据自身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取得巨大成就。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

1.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2.推进党内民主

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强调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改善党代表大会代表结构,提高基层一线代表比例,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

3.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4.“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人事制度改革

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要坚持五湖四海,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满腔热情爱护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强调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鼓励多种渠道推荐干部,广开举贤荐能之路,拓宽党政干部选拔来源。

5.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要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要加强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公职人员管理,同时进一步规范离退休领导干部在企业和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任职行为。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等。

6.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党的作风建设包括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的生活作风建设。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

形式任务教育简报2 第6篇

2武钢股份公司以“零距离”思维推进形势任务教育股份公司党委在全体职工中深入开展了势任务教育活动,努力实现与市场、与生产经营、与广大干部职工“零距离”对接,为促进全年生产经营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与市场“零距离”对接,层层传导压力

1、贴近市场开展走访活动。今年3月份,股份公司党委在集团公司党委领导下,承办了“党委书记走市场”活动。此次活动由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领导带队,组成华南、华东、华北三个考察组,走访了南京汽车集团、中国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美的电器有限公司等近20家使用武钢产品的重点企业。考察组参观了用户生产现场,听取了用户对武钢产品质量、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考察了市场营销情况,形成了《“党委书记走市场”考察报告》,将用户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归纳整理为5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8条改进措施。公司领导对《考察报告》所反映的问题高度重视,责成相关单位和部门提出整改措施。

2、反馈市场开展宣讲活动。股份公司及各二级单位采取报告会、讲师团、党员培训班等形式,广泛开展形势任务宣讲活动。年初,组织了一场专题形势任务报告会,参加“党委书记走市场”活动的3位党委书分别介绍三个考察组的考察情况,集团公司规划发展部负责人介绍了武钢“十一五”发展规划有关情况。各二级单位也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宣讲活动。二炼钢厂、硅钢厂、烧结厂分别以形势任务教育宣讲和培训的方式,讲任务,讲措施,将面临的压力和发展机遇传递给全体职工,引导职工认清当前面临的新挑战,认清存在的压力和困难,进而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增强了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与广大干部职工“零距离”对接,持续增添动力

1、形势宣传引导干部职工。一是编发形势任务教育宣传材料,引导职工转变观念。股份公司党委以抓各级领导干部思想观念转变为重点,在内部刊物《决策参考》上编发形势任务教育专辑7期,刊登各类文章35篇,供领导参考。各二级单位编发了形势任务宣传简报、降成本宣传简报,推动职工的思想观念转变,鼓舞职工士气,不断增添职工克难奋进的动力。二是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简报、橱窗、板报、局域网等多种手段,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宣传发动。组织开展了“降成本对策大家谈”活动,征集文章20篇,分3次在武钢工人报上刊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抓住武钢股份入选CCTV“上市公司50强”和荣获“中证百强”第一名的有利时机,在《武钢工人报》连续刊发了4篇系列报道,提升了武钢股份的形象。完成了武钢股份网页的改版,先后在网上推出了群星璀璨劳模风采、武钢股份“夺冠”等系列报道。截止9月上旬,公司及各二级单位在武钢工人报、武钢电视台发表新闻报道稿件800余篇,武钢股份网站更新各类信息158条,营造了形势任务教育的良好氛围。

2、典型引路激励干部职工。股份公司注重抓好典型宣传,强化正面引导,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立足岗位,争作贡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6月上旬,公司多个部门联合对炼铁厂一号、六号高炉生产指标创水平情况进行调研,形成了《关于炼铁厂一号、六号高炉生产指标创水平的调查报告》经验材料,在武钢工人报上进行了集中宣传。各二级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典型宣传活动。一炼钢厂开展了“我是党员我承诺”主题实践活动,涌现出一批党员先进典型。二炼钢厂开展了“每月一星”评选宣传活动,大力挖掘、选树各类先进典型,激励职工争先意识。三炼钢厂开展了“劳模标兵和四十明星”宣传活动,用他们爱岗敬业、拼搏进取的精神教育广大职工,引导激励职工学先进赶先进。

三、与生产经营“零距离”对接,充分挖掘潜力

1、围绕重点,突出针对性。股份公司党委从开展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成本意识、服务意识教育和劳动竞赛、技术攻关等活动入手,促进了股份公司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大力开展 “降成本、抓品种、上质量、强管理、创效益”劳动竞赛,实施按旬考核,按月兑现奖励,加大了激励表彰力度,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热情,有力促进了生产任务的完成。上半年共降低成本、费用16.68亿元,完成预算进度的59.57%。

上一篇:学校标准化建设督导中存在问题反馈报告下一篇:如何做精彩的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