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凉的反义词范文

2024-07-03

凄凉的反义词范文(精选8篇)

凄凉的反义词 第1篇

词语:凄凉

【凄凉的反义词】(以下词语任选其一)

热闹;欢乐;繁荣;喜庆;和煦;

附录词语(凄凉)的相关知识:

【凄凉的意思】

①(形容词)寂寞冷落;凄惨(多用于形容环境或景物)。深秋时人们常有一种凄凉的感觉。(作定语);②(形容词)悲伤。眼神凄凉。(作谓语)

【凄凉的近义词】(以下词语任选其一)

凄惨;冷清;苍凉;苦处;苦衷;萧条;落索;苦楚;孤寂;悲惨;悲凉;凄婉;

凄凉的反义词 第2篇

一、【反义词】

繁荣、热闹、欢乐、喜庆

二、【词语注音】

qī liáng

三、【基本词意】

(1) (形)寂寞冷落;凄惨

(2) (形)悲伤。眼神凄凉。

四、【英文翻译】

dreary; desolate; miserable; gloomy and forlorn; bleak

五、【详细解释】

(1).孤寂冷落。 南朝 梁 沉约 《为临川王九日侍太子宴》诗:“凄凉霜野,惆悵晨鵾。” 唐 皎然 《与卢孟明别后宿南湖对月》诗:“旷望烟霞尽,凄凉天地秋。” 金 赵献之 《浣溪沙》词:“落木萧萧风似雨,疎櫺皎皎月如霜,此时此夜最凄凉。”

(2).悲凉。 唐 李白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诗:“怀归路緜邈,览古情凄凉。” 宋 司马光 《咏史》之三:“《玉树庭花》曲,凄凉不可闻。”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如《中秋赏月》一折,同一月也,出於 牛氏 之口者,言言欢悦;出於 伯喈 之口者,字字凄凉。”

(1).孤寂冷落。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建中寺》:“有一 凉风堂 ,本 腾 避暑之处,凄凉常冷,经夏无蝇,有万年千岁之树也。” 宋 刘仙伦 《鼓瑟》诗:“凄凉 楚 客新愁断,清切 湘 灵旧怨多。”《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况且未过门的媳妇,守节也是个虚名儿,现放着活活的爹妈,你不念他日后老景凄凉,却去恋个死人,可不是个痴愚不孝之辈!”《红楼梦》第一○八回:“ 寳玉 进得园来,只见满目凄凉,那些花木枯萎,更有几处亭馆,彩色久经剥落。”

(2).犹凄惨。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 耶穌 ﹞后来果然被恶人钉死十字架上,流其宝血,受尽千般凌 辱,万种凄凉。” 梁斌 《播火记》第三卷四五:“游击队员们都暗暗抽泣, 滹沱河 里的流水在呜咽, 千里堤 上的乌鸦凄凉地悲鸣,西风在大柳树林子里响着。”

六、【拓展延伸】

1、地震过后,到处是一片凄凉的景象。

2、昔日凄凉的荒漠如今变成了绿洲。

3、看到那凄凉的场面,一股莫名的哀愁涌上他的心头。

4、他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在村边,心里感到很凄凉。

5、孤寡老人住在敬老院里,一点儿也不感到凄凉。

6、一个弱女子飘零异地,举目无亲,处境自然十分凄凉。

7、富饶的鱼米之乡被鬼子糟踏得满目凄凉。

8、那是一个暂时匮乏和灾难迫在眉睫的凄凉时代。

9、走进山沟,满目凄凉,到处都是残破不堪的景象。

10、去年的一场旱灾,造成这个村落赤地千里,好不凄凉!

11、我们走到江边,天近拂晓,月落乌啼,倍感凄凉。

12、姐妹们嫁的`嫁,亡的亡,大观园里人去楼空,十分凄凉。

13、早年她曾是红极一时的明星,后来人镜芙蓉,晚景十分凄凉。

14、她说话的声音很凄凉。

15、这位曾在政坛中呼风唤雨的老人,晚景竟是如此凄凉。

16、这老房子的凄凉景象,活画出世代簪缨的大家,于今已是衰落了。

17、闭上眼,那马革裹尸,凄凉悲惨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18、他踏上荒废多年的老城墙,满目凄凉。

19、陕北道情中,一些歌唱得千回百折,委婉凄凉,令人回肠荡气。

20、大雨过去,惨绿愁红,一片凄凉。

21、解放前,每逢荒年,农民饥寒交迫,农村里一片惨不忍睹的凄凉景象。

凄凉的反义词 第3篇

关键词:爱情悲剧,《无字》,悲剧命运

“这本就是一个起始于雪天雪地的故事, 对一个美丽的银色世界, 原不该抱有不能融化的奢望。”女作家张洁就是以这样看似绝望, 实际仍憧憬希望与美好的口吻展开了整部反映中国几代女性悲惨命运作品的叙述。从一开始, 作者便落入自己为自己设下的圈套, 结局只有两种, 并且都很悲惨。要么在无声控诉中跌入苦情戏的窠臼;要么在一片梦幻似的女性幻想中, 呼吁真正独立自由的新女性。无疑, 这两种设计都让人深感凄凉, 因为一切醒来后, 不过是一场梦。自作者至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命运, 本文将从爱情理想破灭与人性剖析两方面分析这部作品, 以期走进女作家创作深处, 解读其女性意识及创作理念。

张洁的文学创作是从新时期之初开始的。早期作品如《爱, 是不能忘记的》、《波西米亚花瓶》、《祖母绿》均为爱情婚姻小说, 写出了超脱世俗生活、浪漫飘渺的爱。作品中亦不乏对美好爱情诗意的描绘与向往:“哪怕千百年过去, 只要有一朵白云追逐着另一朵白云;一棵青草傍依着另一棵青草;一层浪花拍打着另一层浪花;一阵清风紧跟着另一阵清风……相信我, 那一定就是他们。” (《爱, 是不能忘记的》) 可见张洁内心对完美爱情的渴望。不过, 像许多女作家一样, 爱情理想总是与残酷现实互为矛盾的情志不免渗透在作品中。在张洁这里, 从《方舟》、《她吸的是带薄荷味儿的烟》、《红蘑菇》、《他什么病》等作品方能见出这种情致, 突出表现为文学想象与审美意境的变化, 爱情理想遭受解构, 理想的男子形象化为丑陋、病态形象。到长篇小说《无字》, 张洁在百年历史长河中, 进一步构架出女主人公精神追求的失落与爱情理想的破灭。

作品以长篇史诗的形式, 以时间为线索, 记录了从清朝末年, 经由民国再到抗战, 最终中华民族走向独立, 建立起新中国, 风雨沧桑中, 一直延至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时代, 一个小家族叶家女子墨荷———秀春 (叶莲子) ———吴为———禅月四代女性的悲苦凄惨命运, 在深刻地批判中国封建体制的腐朽封闭与非人礼教对中国女性自古以来的压迫束缚的同时, 小说也传达了隐匿在女性心底的声音, 渴望自由, 渴望平等, 渴望摆脱悲惨命运。随着女性地位的逐渐提升, 作品中饱经人世沧桑的女主人公们有欣慰也有反思, 尽管能够独自面对并解决命运带给她们的不公与折磨, 并不断认清自身生命价值与未来, 但通过吴为这个女性最终为自己过于执迷并信任男人而走向癫狂的悲惨命运来看, 女性自身仍未摆脱男性世界的束缚, 无法独立于世, 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吴为的昏聩乃至最终的疯癫, 与其看做是对这个黑暗社会强加于她的罪孽的一种控诉, 不如看做是旧有逆来顺受的妇女观的崩塌与解体, 禅月一代的新女性形象必将越来越深入人心, 女人终将获得平等自由的权利。这或许是作者的臆想, 因为这种自由并非毫无瑕疵的, 这一点从禅月代表的二十世纪末新女性在爱情、事业上因为独断专行、我行我素所造成的不幸便可见出端倪。由此看出, 所谓的女权主义绝非和男权社会的决裂, 而是在正常社会秩序中争取平等自由, 和男性实现和谐共处。这一点, 作者是没有涉及到的, 作为一部反映女性历史命运的小说作品, 没有这样的历史责任感和视野, 仅凭真实的叙述是无法长存于世的。

吴为曾是理想主义者, 亦如作者自己。她热爱革命更爱才, 在这种情愫的指引下, 精通中西古今爱情典籍和征战沙场的胡秉宸便化身为她爱情幻想的实体。而事实上, 他们的心灵境界竟如云泥之别。吴为因幼年处在水深火热的苦难生活之中, 敏感多情, 后又受了高等教育, 因此异常重视精神追求。而胡秉宸虽在恋爱初期曾卖弄文墨, 但他对于爱情仅限于“风月”与性欲。这与吴为向往的胜于生命的爱情憧憬背道而驰。基于此, 胡秉宸和吴为之间难以存在真爱。《无字》在描绘爱情理想破灭的同时消解了张洁早期创作中的爱情期许。作者彻底解构了爱情神庙, 以凄凉悲切之笔痛诉女主人公为寻找灵魂伴侣所付出的所有青春活力, 更以犀利之笔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爱的虚伪与龌龊。如此, 作品亦显出凝重苍凉之感。小说构建了一个母系家族社会, 诉说了吴为和她的母亲叶莲子以及外祖母墨荷三代人的悲剧命运。诸多女性中, 只有吴为是一个被挖掘出来的真实的女性。吴为从小父爱缺失, 看别人眼色行事。她目睹了父亲对母亲的虐待, 还承受着父亲的暴力, 甚至险些被他摔死。这一切导致了她和母亲生死命运相连的关系和对父亲嵌入骨髓的怨恨。新中国成立后她读了大学, 作为新时代的新女性, 吴为对生活和爱情都建立起自己的认识和追求。她经历了失败的婚姻, 育有婚生女禅月和私生女枫丹, 后者使她遭尽诟病。她为了追求爱情, 在流言蜚语中与长自己20岁的老干部胡秉宸开始长达10年的婚外恋, 直到自己的文学成就得到社会的认可。婚后, 吴为又是忍受屈辱, 对丈夫和他的女儿百般逢迎, 最终还是以离婚告终。她既非典型的传统女性, 又非典型的现代女性, 而正是这样一个非典型性的中间人物, 才真正为我们撩开几千年女性内心世界的神秘面纱, 让我们走近女性的内心, 挖掘潜藏在女性心底世界的真实, 而这份真实绝非仅仅属于女性本身。正如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绪论中所述, “女性问题不是单纯的性别关系问题或男女权力平等问题, 它关系到我们对历史的整体看法和所有解释。女性的群体经验也不单纯是对人类经验的补充或完善, 相反, 它倒是一种颠覆和重构, 它将重新说明整个人类曾以什么方式生存并正在如何生存。当然, 这并不意味着女性将把人类历史归结为性别斗争的历史, 实际上, 女性所能够书写的并不是另外的一种历史, 而是一切已然成文的历史无意识, 是一切统治结构为了证明自身的天经地义, 完美无缺而必须压抑、藏匿、掩盖和抹杀的东西。”“女性的真情发露, 揭示着那些潜抑在统治秩序深处的、被排斥在已有历史阐释之外的历史无意识。揭示着重大事件的线性系列下的无历史, 发露着民族自我记忆的空白、边缘、缝隙、潜台词和自我欺骗。它具有反神话的、颠覆已有意识形态大厦的潜能。”这一点, 作者在深入探讨隐藏在吴为乃至所有中国女性心底的真实情感的过程中, 为我们提供了寻找另一种历史真实的可能, 实属不易。通览全书, 作者在传达和梳理一生处在矛盾挣扎中的女主人公吴为的芜杂纷乱的心理活动时, 选用了最具代表性的爱情观和宿命论。独具特色的是, 全书都被宿命论的迷幻色彩所笼罩, 包括吴为的生死命运。爱情观始终为宿命论左右并决定着, 致使她无法全心全意去爱, 更无法得到真爱。她生命的三次命运暗示, 都是在她人生中三次遭遇重大劫难时, 被自己的母亲叶莲子亲眼目睹, 并一次次将她带出劫难, 最后在劫难逃, 也就是在母亲死后。这双重的象征描写, 也就是在一次次地证明着女人在逆来顺受的历史命运面前, 只能沦为牺牲品。

徐岱先生在《边缘叙事———20世纪中国女性小说个案批评》中以其男性性别立场, 审视当代女性作家的代表性文本, 并表明自己的价值判断。对于《无字》这部长篇小说, 徐先生如是评价:“这部作品……完全是失败之作, 一个凭借着小说的虚构权来泻私愤的文本。”对于作家的个人际遇, 我们只能从她文字中流淌的心血寻找蛛丝马迹, 自然作品中有些东西和作家现实生活是重合的, 如果仅停留在私人生活空间, 作品会陷入狭隘。张洁从来都不是一个目光狭隘的人, 无论在视野上还是在创作上。《无字》中, 女人的爱情及命运虽然贯穿全文, 却不是小说的全部内涵。这部小说不仅写出了三代女性的悲剧, 同时更包含对人性的思考, 对历史的追问。从这一角度看, 徐岱先生的评价似乎流于偏颇。贝娄亦说过, “每部小说其实就是一部更高水平的自传”, 玛格丽特·杜拉斯也说, “我是个彻底的自恋狂”。张洁笔下的吴为正是作为一个贴近生活, 接地气的俗人来表现的。而最可贵的精神是吴为的质疑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态度。作者在《无字》中昭示吴为:在很长一个人生阶段, 她都没有放弃寻找一个男子汉的梦想, 妄图依靠那个男子汉战胜她对男人的恐惧, 结束她对男人的审判, 推翻她对男人的成见, ———完全一个旧式女人或正常女人的梦想, 而非人们通常理解的恋父情节, 却一次又一次陷入绝境, 最后只好落入与男人势不两立, 孤走天涯的下场。这该是对吴为乃至对自己甚至所有女性人性的昭示了吧, 人性中的虚荣世俗, 盲目崇拜, 偏听偏信尽在其中。

诚然, 20世纪中国女作家能以切身体验写出女性苦难、生命体验的, 当首推萧红。她的《王阿嫂》、《呼兰河传》等作品中都写了底层妇女的生育、死亡, 命如草贱。较之萧红, 张洁在这方面亦有充分的描写。《无字》中吴为的祖母墨荷便是这样一位“无休止的操劳与在生理极限上的不停歇地生育———奴性与工具性的代表”。墨荷难产而死, 灵魂同身体一同消亡。张洁将其作为一个代表, 意在揭露女人被物化的悲剧命运, 更进一步推向对人性的斥责。因为即便如此深重的苦难和毫无意义的生命存在, 她们依旧对爱情抱有幻想, 期盼自己心中“白马王子”的出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 以墨荷为代表的世世代代的中国传统女子都处于社会底层, 被物化而不自知, 麻木而自欺欺人的人性在这里暴露无遗。无论是墨荷, 还是吴为的母亲叶莲子, 她们的人生终极目标都是组建稳固家庭并一生坚守, 不论丈夫情感变异与否、抑或生离死别, 都始终不渝。这种封建制度和男权观念下的奴化显示了女性在历史话语环境下的失声, 同时更揭示出女性人性的麻木与愚昧。张辛欣曾在《撕碎、撕碎、撕碎了是拼接》中这样描述她的至交张洁, “人已被撕碎, 梦却没破, 远远没有破碎!安徒生, 还有契诃夫, 我见过她那套老版本的契诃夫全集, 那一本一本薄薄的小册子, 给她长久的、单薄的梦作着一个巨大的后盾。做一个女人最好的时日几乎已经快过去了, 她还在像一个小女孩儿一样, 眼巴巴地期待着人世从来没有肯真正地、平稳地降临给她的一点点可靠的温存......”由此推及她的作品及主人公命运, 我们可以想见揭露女性奴性本质是站在男女对立的天平上的女权主义的表述;而正如上所述, 若站在一位较之于理性男性的感性、敏感、渴望爱的女性理想的天平上, 这些“牺牲品”又个个都是怀有美好等待信念的赤子, 怎能不叫人敬佩!

张洁的贡献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吴为的静思与觉醒:历经人生多舛, 千辛万苦求得的爱情却如空壳, 爱情理想如镜花水月, 虚空一场。终于, 她在种种罹难中反抗也反思, 并毫不掩饰地对主人公展开魂灵拷问和人性剖析。从吴为和胡秉宸二人的结局, 我们便可看出端倪。吴为疯掉, 死去, 胡秉宸亦死去, 可以见出作者的对未来的期望。这部长篇小说从形而下的层面讲述了历史话语中女性生无根基, 无所皈依, 一切镜花水月的悲剧命运。小说结尾的期望在“后记”中显得凄凉, “我不过是个朝圣的人, 来到圣殿, 献上圣香, 然后转身离去。却不是从来时的路返回原处, 而是继续前行, 并且原谅了自己。”对人性自限性的反思在这里有了合理的注脚。在这个意义上, 亦能看出张洁内心的赤诚。王蒙说“张洁的固执的与洁癖的颇富形而上意味的乌托邦颠覆了, 她还没有找到代替或填充这种颠覆的新的激情、幻想、寄托、平衡”, 在王蒙看来, 文学作为张洁生命与爱的救赎的功用发生了颠覆, 造成了张洁在后期作品的风格突变, “尖刻”、“恶语相向”矛头都指向残酷现实。人们如是理解张洁似乎也有几分道理。“冷面亦非真无情”也是千百年来的箴言, 理想主义的背面绝不会仅仅只有痛恨与发泄, 更多的乃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无字》以本真生命体验展现了自身生命境遇和世纪末精神焦虑下对人性的追索与反思。在历史语境下, 张洁切实揭示了女性悲剧命运和生存处境, 更深入挖掘人性, 在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历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M].上海:三联书店, 1996.

[2]何火任.张洁小传[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1

[3]波伏娃.第二性.[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6.

[4]季红真.文明与愚昧的冲突[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1987.

[5]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6.

[6]孟悦, 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4.

走出“凄凉”的世界 第4篇

2005年8月23日,福建省福安市溪潭镇城山村一患有精神病的26岁青年男子持剪刀将其50岁的母亲杀死。

2005年8月11日,永川市红炉镇的一年轻妇女精神病发作将自己年仅两岁的儿子砍死,并提着其头颅游走数公里。

2005年7月,哈尔滨市解救出了一位被精神病母亲整整囚禁了15年的女孩,从出生起她就从没踏出过她那20平方米的“家”。

2004年8月4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幼儿园的15名儿童和3名教师被精神病门卫持刀砍伤其中1名儿童死亡。

2004年5月12日,北京市西黄村小学教师李某突发精神病,对六年级学生王丹进行殴打,导致王丹左耳传导性耳聋。

……

无数血的事实也在彰显着:加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和管束的严峻性。

强制住院治疗 国家买单

强制住院治疗的费用应当由国家支付。这是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分析精神卫生立法必要性时说的。自1838年世界上第一部《精神卫生法》诞生以来,至今已有100多个国家颁布了《精神卫生法》。国家卫生部也早从1985年开始,起草《精神卫生法》,但直到目前该草案才完成。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中,现在仅有中国、老挝和马绍尔群岛没有制定专门的精神卫生法律。2001年12月,上海制定的中国第一部地方性精神卫生法规《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它没有对强制住院及其条件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而是含糊其词地规定了一种医生主导、监护人协助的非自愿住院制度,是不可取的。而此次完成的精神卫生法草案则以入、出院和强制性住院为其核心问题。法律草案对紧急入院观察、强制住院、解除强制住院等及保护性约束和隔离分别作了规定。

关注亲人 接受现实

当您意识到自己的家人出现了精神病征兆时,要尽快送其到医院进行治疗,缩短从发现病情到就诊的时间。

当您的家人被确诊为某种精神病之后,您要接受一个新的角色——精神病病人家属这个现实。同时,您需要了解什么是精神病,精神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各类精神病的主要症状,各种治疗药物的特点和副作用,家庭护理的注意事项,以及治愈之后如何防复发,如何进行心理、社会康复等知识。

您有时需要做护士,去关心、照料病人的生活;有时需要代表医生,向病人讲解各种药物的作用,督促他遵医嘱服药;有时要把病人当作朋友,诚恳地交换意见、讨论问题;有时又要摆出长者之尊,来迫使病人去完成那些他不愿做、却必须要做的事,比如定时休息、生活自理、门诊复查、按时按量服药等。

院外监管 不可忽视

精神病人出院后应注意督促病人做好如下事情:

坚持药物巩固治疗:坚持服药,巩固治疗,是预防精神病复发的关键。

定期复查:病人出院后,家属应定期带病人去医院复查,以使医生及时掌握病人的服药情况,病情恢复程度及心理状态,适时调整用药与剂量,指导病人的日常生活,及时发现病情波动的早期征兆,采取相相应应对措施,以免因复发而再次住院治疗,这样既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又减轻了病人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多元化治疗

精神疾病的治疗除了药物外还有以下的一些方法:

暗示治疗:是施治医生利用医生的特殊地位、简短有力的语言、结合生动和有吸引力的动作姿势或某种药物,支配患者的意志,使患者被动地接受这种治疗的影响。如给患者一种安慰剂,这种药物实际上对本症的药理作用不大或完全无作用,但通过医生语言的提示,告诉患者这种药物的“作用特点”,可达到治疗的目的。

文娱治疗:利用工作之余,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如组织病人下棋、球赛、旅游、竞技比赛等。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应贯穿于整个精神康复的过程,也必须与其他各种方法或措施密切结合起来。心理疗法的技术颇为多样化,主要有精神分析治疗、支持治疗、行为治疗。

目前有部分医院采取利用脑立体定向微创术治疗精神疾病,但同时有些专家并不看好这种作法。

给予温暖

四年前有人在香港地区做了一项调查,50%以上的人不愿与精神疾病患者为邻,40%以上的人不愿住在精神疾病康复设施附近,更多的人认为精神疾病患者“有破坏性”,“容易危害他人”。公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担心和恐慌可以说是一个全球性的普遍现象。

长期以来,中国广大精神障碍者饱受疾病痛苦和偏见歧视的双重折磨。作为社会最弱势的群体之一,他们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充分保障,社会地位低下。戏弄、侮辱、捆绑甚至禁闭、关锁精神障碍者的现象并非罕见,患者的境遇十分悲惨。

事实上是精神病人不是都有暴力倾向的,精神分裂症是最具代表性的重性精神疾病,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与意外死亡的几率只是正常人的2.3倍,且精神病人一旦发生暴力行为,他的攻击对象是有明显指向性的。

因此精神疾病患者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危险”,但是,对他们还是要加倍重视。家人或其他与精神疾病患者接触者,可以学会一些自我保护的技巧:①对于烦躁、激动状态中的患者,不应过分地去关心、询问。②当患者向你发怒时,不可与之发生正面冲突。③不应嘲笑、歧视患者。④发现有精神症状复发倾向时,应及时送其治疗,必要时可在多人协助下,强制其住院。与有过暴力史而又正处于发病期中的患者接触时,最好不要处在患者可以正面攻击的位置,且最好有旁人在场,必要时可提供帮助。患者的一些合理要求要尽量予以满足,如果实在无法办到,可用温和的语气与其商量,并做出解释。

医学表明,精神病患者对周围的环境格外敏感。因此,为精神病患者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康复,同时,也可以减少发病可能。

链 接:

精神病心理平衡十要诀

现代生活中如何保持心理平衡,这是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美国心理卫生学会提出了心理平衡的10条要诀,值得我们借鉴。

1、对自己不苛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抱负,有些人把自己的抱负目标定得太高,根本实现不了,于是终日抑郁不欢,这实际上是自寻烦恼;有些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有时近乎苛刻,往往因为小小的瑕疵而自责,结果受害者还是自己。为了避免挫折感,应该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懂得欣赏自己已取得的成就,心情就会自然舒畅。

2、对亲人期望不要过高。妻子盼望丈夫飞黄腾达,父母希望儿女成龙成凤,这似乎是人之常情。然而,当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时,便大失所望。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何必要求别人迎合自己。

3、不要处处与人争斗。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为他们处处与人争斗,使得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其实,人际之间应和谐相处,只要你不敌视别人,别人也不会与你为敌。

4、暂离困境。在现实中,受到挫折时,应该暂将烦恼放下,去做你喜欢的事,如运动、打球、读书、欣赏等,待心境平和后,再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思考解决的办法。

5、适当让步。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在非原则问题方面无需过分坚持,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6、对人表示善意。生活中被人排斥常常是因为别人有戒心。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表示自己的善意,诚挚地谈谈友情,伸出友谊之手,自然就会朋友多,隔阂少,心境自然会变得平静。

7、找人倾诉烦恼。生活中的烦恼是常事,把所有的烦恼都闷在心时,只会令人抑郁苦闷,有害身心健康。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向知己好友倾诉,心理会顿感舒畅。

8、帮助别人做事。助人,快乐之本。帮助别人不仅可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可以表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和快乐。

9、积极娱乐。生活中适当娱乐,不但能调节情绪,舒缓压力,还能增长新的知识和乐趣。

凄凉的反义词是什么啊 第5篇

中文发音:凄凉[qī liáng]

反义词:热闹、喜庆

反义词造句

热闹:大街上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凄凉造句

1、一个窗架上突出一根生锈的铁棒,真是满目凄凉。

2、我就像那水上的浮萍,摇曳着前行,孤独的身形掩饰不住那一丝丝的凄凉,昂首前行,潇洒的荡起那层层的波纹见证着我人生的痕迹!

3、多么美的景色啊!也许是美得过分了,它又显得那么凄凉!

4、他带着辛辣、凄凉的微笑看着他们。

5、一片片淡绿的叶子掩蔽着一颗颗饱满的果实。

6、风刮得阴冷如冬四周是一片凄凉。

7、放寒假了,大家都回家过年了,大学校园里一片凄凉。

8、这场比赛的气氛可以说还是比较凄凉的,就那么寥寥无几的几个人到场参加了。

9、那一年白洋淀的芦花摇曳的那样凄凉,掩蔽着战火带来的.鲜血与悲伤

10、那蔓草丛生的凄凉地方是教堂公墓。

11、对清心寡欲的人来说,寒冷和凄凉的景象正是一剂良药。

12、景象的凄凉,使文克尔先生的心情带上了阴暗的色调。

13、春天,成排的柳树摇曳着枝条,像少女的头发,好似在媲美。

14、秋天,黄色的落叶睡着秋风飘下来,显得很凄凉。

15、几度醉梦话凄凉,一番酩酊踏千秋。

16、成山成堆的作业摆在我面前,我都弄了一整个晚上,依然还做不完,真是好凄凉啊!

17、听了她那凄凉的身世,我们不禁心疼。

18、前面的拐角露出房屋的轮廓,走近一瞧,原来是座凄凉的寺庙。

19、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凄凉的环境, 这件破屋应该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吧

20、春风吹过,一棵梧桐树不禁随风摇曳,翩翩起舞,如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

21、夜空中又传来了那又长又凄凉的狗叫声。

凄凉的近义词 第6篇

凄凉造句

1、一阵清风吹来,雪白的花瓣如雨如泪,凄凉而忧伤地飘落下来,好似仙女散花。它的离去,是树的不挽留,还是风的狠心就这样,满树的樱花精神充沛、不遗余力地开着,开着,直到夏天,它才慢慢凋谢。

2、在凄凉秋瑟的细雨中行走,寂寞是指尖的凉和心底的痛。在这冷冷的夜里,寂寞不请自来,穿过肌肤,直抵灵魂深处!抬头望着一望无际的天空,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朦胧了我的双眼?

3、许多人认为秋天是凄凉的,但是故乡的秋天是充满诗意的,是多彩的。它不像北方的秋天那样寒冷,那么快进入了冬季。故乡的秋天是温的,刮着和煦的秋风。太阳暖洋洋的照在人脸上。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造 句 网是一部在线造句词典,其宗旨是让大家更快地造出更优质的句子.

4、是因为秋天太过于凄凉,以至于我难以接受一些生机勃勃的事物吗?这半树花开为何更显得凄厉?朋友推荐给我的听的欧美摇滚,令我有些失神,令我像是站在世界的外端望着这个世界,茫然的,惆怅的,带着眼泪的。

5、听,是谁的琴声,如此凄凉,低调的音,缓慢的节奏,仿佛正诉说着什么。音低调得略微有些抖动,听起来似乎心也有些抖动,我感觉到一种压抑的沉闷气息,是否已凝结在这空气中……

6、秋雨是那么的缠绵,凄凉,她推开了秋天的大门,预示着我们:秋天已经来到。她的美丽感染了棵棵树木上的叶子,叶儿欲追寻她的足迹,随风飘落,在空中不停的舞动,给人以静静的遐想和沉思。

7、秋天,柳树的叶儿慢慢变黄,继而掉落,让人感到无限凄凉。这时的风也变得恶了,是不是柳树姑娘和风姐姐吵架了呢?我不知道。但是,我见到,秋天到处是落叶缤纷,仿佛一场自然界的葬礼。

8、我不知道死亡的时候,凝望苍穹竟然回那么凄凉,一声一声霰雪鸟的悲鸣,斜斜地掠天而去,我看到你的面容浮现在苍蓝色的天空之上,大雨淋湿了你的发,于是我笑了,因为我看到你,快乐得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9、爱上文字的人都不会快乐,骨子里有种凄凉。

10、幽静的村庄那凄凉的雾被明媚的阳光撩拨开去,像刚出浴的少女,更显得秀雅端庄,楚楚动人。

11、秋天让我们来体会“自古逢秋悲寂寥”的凄凉;秋天让我们来体会“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哀愁;秋天让我们来体会“秋空雁度青天远”的疏朗。

12、秋雨是那么的缠绵,凄凉,她推开了秋天的大门,预示着我们:秋天已经来到。她的美丽感染了棵棵树木上的叶子,叶儿欲追寻她的足迹,随风飘落,在空中不停的舞动,给人。

13、这个冬天越来越冷了,树叶都走了,树还在凄凉的风中经受着离别的痛苦,抵御着严寒的侵袭,松枝上的皑皑白雪像在诉说着这些曾经过的往事,一种伤感袭上我的心头,不禁感叹地对自己说“冬天好凄凉!”“我的心好凉好凉”。

14、春天的黄昏还并不怎么悲凉。春风是暖的,柔和的,不闷,也不让人烦躁。黄昏也挺好的,依然暖着,天边还扬起一片淡淡的橘红色的晚霞,并无凄凉之意。美倒是挺美的,就是不知什么时候,黑夜已静静地等在后面了。

15、如水的时光,相顾总无言。手捧闲书,望向窗外秋色,早已无心再续。初秋的天,云淡风轻,纸鸢翩跹,不禁透出凄凉,忧伤。

16、秋雨,悄然无声的飘落着,像是无数蚕娘吐出的银丝,密密地斜织着,凄凉幽怨早已显露出来,她的雨帘是那样的密,为天地间挂上了一道珠帘。

17、抬头看,从天而降的冬雨,细细密密的落在了我的脸颊上。一直以来,我认为冬雨是凄凉,冰冷的。可我感受的却不同:它是在极其温柔亲吻着我的双颊,我感到了它的温柔,它的体贴……我尽情的享受着!

18、人类的心灵,也许能和含有人类青年时期觉得不合脾胃的那种凄凉随苍的世界景物越来越调协。将来总有一天,整个的自然界里,只有山海原野那种幽淡无华的卓绝之处,才能和那些更有思想的人的心情绝对地和谐。这种时候即便还没真正来到,却也好像并不很远了。哈代

19、依旧保持着那干枯的树枝,弯弯曲曲地伸向四方,没有一丝光彩,并不引人注目。反而,在寒风的映衬下,有些凄凉,也有些萧瑟。那算不上粗的枝干,在寒风的怒吼中颤抖着,似乎随时都要倒下。

20、在不知不觉中,秋天来了,它既没有春的温柔,夏的热情,冬的冷漠,秋天是美丽而凄凉的。正如古人常叹!正如古人所写。秋既凄凉又美丽,当看到黄中带绿的叶子们随风飘荡,又悄悄地落在地上。

21、一条幽径,曲折迂回中总会激起心旷神怡的向往;一波巨澜,潮起潮落时更能叠出惊心动魄的鸣响;一个故事,遗憾悲婉里才有肝肠寸段的凄凉;一种人生,跌宕困顿中方显惊世骇俗的豪壮。

22、秋雨渲染了一幅静秋雨韵图,秋天的大地上原本是那样的喧闹,但是在经过秋雨的洗礼后,一切都是那样的静,更加显示出了秋雨的韵味,静秋雨韵,凄凉淡雅……

23、每当一个人徘徊在绿荫小道上时,秋风,凄凄吹过,允吸大自然的气息,感受秋风的凉爽,只不过,偶尔才会有大雁飞过的鸣叫声,给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将秋显得更加静谧,秋是凄凉的,那么的凄凉,那么的落寞。

24、我爱梅花,是因为它是冬姑娘最宠爱的妹妹。在寒冷的冬天,到处是一片凄凉,梅花却成了冬姑娘唯一的骄傲。那坚硬的枝干,秀美的花瓣,和那沁人心脾的清香,给冬天带来了无限生机。

25、如果你是早春的雨,那么你一定要学会珍惜;如果你是晚秋的雨,那么你一定要学会忘记。不要等到最后,你再感伤一句:风,刮出了彻骨的寒意;心,抖落了一地的凄凉。

26、冬天的夜空在白茫茫的大地衬托下更加深邃幽蓝,让人感到冬夜的孤独和凄凉。几颗星星在远处跳动着,一会儿,那星星便隐没在夜空中。天空像被墨水涂抹得一样浓黑起来。

27、曼珠沙华这种花真的很美,无与伦比的残艳与毒烈般的唯美,它好像活的一样,但却很凄凉,感觉和昙花很相似,都是不曾受到祝福的花。正如某些感情不受祝福一样,尽避也很美。

28、太阳光,来自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它四射的光芒,聚集了人间的善良,融化了天下生灵心中的悲伤和凄凉。在快乐的每一天里都会有崭新的太阳光。

29、烟雨迷蒙的香樟树轻轻摇曳着翠绿的叶子,在一滴滴雨珠的冲刷下渐渐垂下树枝,在一片清冷中透着几分凄凉与黯然。雨一直下,雨珠密集地打在平静的温州九山湖里,仿佛是上天落落下的泪水。那“泪珠”连成雨丝,在清寒的斜风中缓缓飘舞。

凄凉的近义词 第7篇

苍凉、悲凉、悲惨、凄惨、苦楚、苦衷、苦处、冷清、落索、孤寂、萧条

二、【基本解释】

[释义]

(1) (形)寂寞冷落;凄惨(多用于形容环境或景物)。深秋时人们常有一种凄凉的感觉。(作定语)

(2) (形)悲伤。眼神凄凉。(作谓语)

[构成]

并列式:凄+凉

三、【英文翻译】

1.dreary; desolate; miserable; gloomy and forlorn; bleak

四、【短语造句】

1. 许多农村地区境况凄凉。

2. 它就凄凉地吠叫起来。

3. 它的外表是很凄凉的。

4. 她对我凄凉地一笑。

5. 荒岛生活凄凉悲戚。

6. 玛丽实在忍受不住这种寂寞凄凉。

7. 我感到无限凄凉。

8. 那蔓草丛生的凄凉地方是教堂公墓。

9. 他带着辛辣、凄凉的微笑看着他们。

10. 风刮得阴冷如冬四周是一片凄凉。

五、【详细解释】

◎ 凄凉 qīliáng

(1) [lonely and desolate]∶孤寂冷落

夜景凄凉

(2) [sad and cold]∶悲凉

字字凄凉

寂寞冷落。 唐 元稹 《酬乐天书怀见寄》诗:“仍云得诗夜,梦我魂悽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姓门生》:“ 纪晓嵐 参政时作诗讥之云:‘……赫奕门楣新吏部,悽凉池馆旧中堂。’”

(1).孤寂冷落。 南朝 梁 沉约 《为临川王九日侍太子宴》诗:“凄凉霜野,惆悵晨鵾。” 唐 皎然 《与卢孟明别后宿南湖对月》诗:“旷望烟霞尽,凄凉天地秋。” 金 赵献之 《浣溪沙》词:“落木萧萧风似雨,疎櫺皎皎月如霜,此时此夜最凄凉。”

(2).悲凉。 唐 李白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诗:“怀归路緜邈,览古情凄凉。” 宋 司马光 《咏史》之三:“《玉树庭花》曲,凄凉不可闻。”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如《中秋赏月》一折,同一月也,出於 牛氏 之口者,言言欢悦;出於 伯喈 之口者,字字凄凉。”

(1).孤寂冷落。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建中寺》:“有一 凉风堂 ,本 腾 避暑之处,凄凉常冷,经夏无蝇,有万年千岁之树也。” 宋 刘仙伦 《鼓瑟》诗:“凄凉 楚 客新愁断,清切 湘 灵旧怨多。”《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况且未过门的媳妇,守节也是个虚名儿,现放着活活的爹妈,你不念他日后老景凄凉,却去恋个死人,可不是个痴愚不孝之辈!”《红楼梦》第一○八回:“ 寳玉 进得园来,只见满目凄凉,那些花木枯萎,更有几处亭馆,彩色久经剥落。”

(2).犹凄惨。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 耶穌 ﹞后来果然被恶人钉死十字架上,流其宝血,受尽千般凌辱,万种凄凉。” 梁斌 《播火记》第三卷四五:“游击队员们都暗暗抽泣, 滹沱河 里的流水在呜咽, 千里堤 上的乌鸦凄凉地悲鸣,西风在大柳树林子里响着。”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温暖的近义词反义词

2.舒服的近义词

3.生性的近义词是什么

4.骤然的近义词

5.冷淡的近义词

6.果然的近义词是什么

7.高尚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8.影响的近义词

9.悠扬的近义词

很热闹,很凄凉 第8篇

就像过年放鞭炮一样, 关于3·15的新闻报道近来在我们身边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例如, 工商动起来了——有的工商分局“开展汽配城3·15整顿”, 有的则“与网友互动消费维权”;质检动起来了——有人“揭露家具建材黑幕”, 也有人“公布制售假劣产品十大案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动起来了——有的地方集中销毁过期药品, 有的地方开展“食品安全百日整治”;一些行业、企业也动起来了——银行免除部分服务收费, 淘宝网发布“3·15安全提醒”……

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里, 我们感受到了欢快的节日氛围。作为消费者, 身处这样的节日, 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与此同时, 笔者还欣喜地发现, 时常收到的垃圾短信、垃圾邮件这几天也销声匿迹了。

不过, 笔者有一位朋友从事SP行业 (电信增值服务) , 他说他们单位从3月初就开始了半放假状态:员工集中休年假, 留守的人也可以晚到早走。其实, 每年3月上旬他们单位都是如此, 3·15一过, 就开始“甩开膀子大干” (该单位领导语) 。

近日有报道说“沃尔玛把过期板鸭油炸当作熟食卖, 3·15当口怎能不罚”。像沃尔玛这样“顶风作案”的毕竟是少数, 那么, 像采取“明智的营销策略”, 懂得“避风”的企业又有多少呢?

鞭炮一响而散, 3·15一年只有一次, 而生活却在继续——我们一年365天每天要吃三顿饭、四季要穿不同的衣服, 电脑、手机更是现代城市生活难以割舍的东西。那么, 在我们享受3·15当天浓郁节日气氛的同时, 想到的是节日总会过去, 宴席就快曲终人散, 有没有感到喜忧参半?

做好事不难, 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对于相关部门而言, 在3·15当天采取各种各样的行动也不难, 难的是每天都把工作做好, 让消费者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客观地说, 实现“天天3·15”的理想难度不小。那么, 我们能不能循序渐进, 首先让各个部门和行业把行动错开?例如, 除了一年一度的3·15, 不妨规定每年1月15日是消协的活动日, 2月15日是工商的投诉日, 4月15日是质检的免费检测日。或者, 我们可以把5月15日定为“食品安全日”, 6月15日定为“反垃圾短信日”, 再把央视的晚会改到7月15日……以此类推, 就可以让消费者“不至于太冷落, 也不至于太热闹”。而接下来, 就可以从点到线, 从线到面, 让“天天3·15”的理想逐步变成现实。

3·15“治乱模式”还要延续多久

今年央视的3·15晚会, 双汇火腿肠、锦湖轮胎、国美电器等企业被曝光存在问题。与往年类似, 问题爆出后, 企业回应, 或致歉、或整顿、或喊冤;相关政府部门表态, 或检测, 或罚款。

这已经成为3·15的一个“治乱模式”:在消费者的“节日”到来之前, 企业坐立不安人心惶惶, 当晚被曝光的企业的声誉坠入深渊, 然后是有关部门出面表态, 再之后, 可能是运动式的整顿。而风头过去之后, 有些问题依然存在。

在这样一个“治乱”路径之中, 消费者、媒体、企业、政府部门之间形成一个链条, 它的顺序是:企业“作恶”—消费者“被骗”—媒体“曝光”—政府“惩处”。

多年来, 曝光在继续, 问题在继续, 查处在继续。也就是说, 从消费者的角度讲, 虽然3·15大快人心, 但也只是那么1天而已。不良企业, 通过各种手段, 躲过这一天之后, 仍可以安然无恙, 消费者难免继续受骗。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企业“作恶”—消费者“被骗”—媒体“曝光”—政府“惩处”, 这样一个链条首先值得反思。如果企业“作恶”在未经曝光之前, 相关政府部门就能尽职地将其“惩处”, 消费者“被骗”的几率才会减少。这就需要监管企业的政府部门, 更多行动在媒体之前。那些负责监管产品质量的部门, 尤其是涉及消费者生命安全的监管部门, 应该走到前面。首先, 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如做不到, 就是失职;其次, 他们拥有相应的权力和手段可以做到比媒体的调查更权威, 如做不到, 就是缺位。

当然, 我们相信各级监管部门平时也在做相应的监管工作。但是, 为什么在做了大量的工作之后, 还是被媒体曝出“惊天大案”呢?为什么还是屡屡看到类似“每周质量报告”中的黑幕呢?为何一些消费者的投诉只能靠媒体的力量才能得到伸张, 例如三聚氰胺奶粉。是有关部门权力不够还是监管不力, 以至于给媒体留下如此大的“曝光空间”?

此外, 目前的3·15“治乱模式”尽管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但也有些消费者并不领情。比如, 像锦湖问题轮胎、双汇瘦肉精火腿肠这样的问题, 事关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媒体是什么时候调查的?什么时候得出的调查结果?如果早已经有了相关结果, 为何要等到3月15日这一天“集中宣判”?另外, 由于是秘密调查, 被调查方根本不知道, “被告”在“宣判”前没有“自我辩护”的机会, 所以也会出现像网秦公司指责央视“报道不实”的情况。

再者, 亦有人提出疑问, 曝光之后, 如果问题并不能解决, 公众也会对这种曝光逐渐失去兴趣。比如, 2008年3·15, 分众传媒被曝光日发垃圾短信数亿条。但几年过去, 困扰手机用户的垃圾短信问题, 依然未见解决。这显然不是媒体的责任。那么, 这是谁的责任?

维权熬到“3·15”?

每年的“3·15”, 都是消费者权益维护的一次集体大爆发, 那些平日里遭遇的问题, 都会在这一天一一曝光。不管是央视的“3·15”晚会, 还是各地方媒体的跟进, 都会给大家一双慧眼, 一下子看透平日里摸不着的门道。看完拍手称快者, 赞的是真相被揭露得痛快淋漓, 但对于那些真正自身有消费权益需要维护的, 他们更关心切身问题怎么解决。

朋友王先生是个急性子, 他对这个一年一度的维权日颇有意见。在他的字典里, 光在节日前后给人解决问题, 是没用的。但凡遇到了质量问题, 就必须尽快解决, 否则影响情绪破坏心情, 不利于人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当中去。的确, “3·15”的意义有待重新解读。

值得一提的是, “3·15”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在很多国家, 这个节日的意义是通过消费者组织举行大规模的活动, 宣传消费者的权利, 显示消费者的强大力量。这其中虽然包括了处理消费者投诉, 帮助消费者挽回损失的内容, 但这些都只是权益日的一部分。而让人惊讶的是, 只有这一部分, 在我们的节日里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

当然, 曝光和解决个别问题, 对于广大民众而言, 肯定是需要的, 但这和宣传权利相比, 颇有点“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的区别。很多时候, 我们了解了某个问题, 却并不知如何解决某一问题, 或者解决了单个问题, 但是没有构建起一个消费维权的长效机制, 使维护消费者权益常态化。

诚然, 每年一次的3·15活动都是全国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是运用各种形式宣传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全社会都关心和支持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 这也是集中民意与智慧共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侵权行为的一次集会, 因此, 往往引发公众的普遍关注。但是, 消费者权益保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消费者权益保障日也只是一个窗口, 它并不能承受过多的重量。近些年, 3·15火爆情况年年刷新纪录, 让人觉得这3·15越来越像“放闸”的日子, 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3·15期间出现“维权井喷”现象, 表明在公众意识里还普遍存在着“节日依赖症”, 同时这也暴露了两个现实的问题:一是, 民众平时维权意识较差, 不知道如何维权, “积之愈久, 发之愈速”, 导致维权日的投诉大量出现;其次, 一些本来简单的问题, 平时有关部门解决不能奏效, 只好在3·15期间借助社会关注力施加压力, 予以敦促。而这些, 并不是3·15维权日本应有的节日氛围。

3·15越冷清, 消费者越幸福

满目招摇的宣传标语贴满大街小巷, 商家促销的活动使得人头攒动, 消费者诉苦是群情激奋, 维权人员讲得口干舌燥, 焚烧假货现场烧得热热闹闹……每年的“3·15”, 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总是这么轰轰烈烈。仿佛在这一天, 我们消费者真的成了上帝, 身边的国家机构, 新闻媒体都在为了我们的利益而孜孜不倦地忙碌着, 然而热闹之余却觉得, “3·15”如果是冷冷清清的该多好。

因为“3 15”越热闹, 越是说明我们的消费环境不健康, 我们的职能部门还没有真正履行自己应承担起的职责, 说明诚信、公平、安全、守法等价值理念和经营理念尚未深入“商”心。消费者平时积累了太多太深怨愤, 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集中爆发;同样的, 某些政府职能部门也要在特定的时间里显示自己的存在和权威。

而“3·15”越冷清, 则表明我们社会消费领域法制体系日益健全, 诚信经商、守法经营已经成为我们商家的自觉行为, 政府职能部门履职尽责更加到位, 人们的购物环境得到了改善。当消费者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 已经由十几年前的倒霉认栽到现在学会找消协、找媒体, 甚至打官司, 自觉自愿地维护自身的利益。因此, 让“3·15”回归理性, 在现实社会已有较为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试谈幼儿园数学教育下一篇:电气工程主管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