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分析探讨对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内容与方法

2024-05-12

的分析探讨对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内容与方法(精选6篇)

的分析探讨对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内容与方法 第1篇

小城镇规划编制的内容与方法 目录 1总则..........................................................1 2总体规划...................................................1

2.1资料搜集....................................................................................1

2.1.1镇域基础资料.................................................................................................................................1 2.1.2镇区基础资料.................................................................................................................................3

2.2总体规划纲要的成果................................................................4

2.2.1文字说明......................................................................................................................................4 2.2.2图纸......................................................................................................................................................5

2.3总体规划的成果........................................................................5

3各项专业规划............................................7

目录 第 1 页 小城镇规划编制的内容与方法 1总则

1、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战略决策,进一步提高我省小城镇规划质量,统一规划内容,深度和技术标准,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制定本导则。

2、主要依据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发的《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镇规划标准》、《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和其它相关技术法规政策制定。

3、所称小城镇是指规划期内的建制镇和具有一定区域中心作用在规划期间能达到建制标准的一般集镇。不含规划期末具备设县市条件的建制镇。

2总体规划

2.1资料搜集

编制总体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各项: 2.1.1镇域基础资料

1、测绘图纸资料

镇域用图在1∶10000—1∶50000之间,结合镇域范围的大小选择。

2、自然气象资料

降雨、气温、湿度、风向、日照等。

3、勘察资料

(1)水文及水文地质:所在地区主要江河、湖泊水位、流量、流速、正文 第 1 页

共7页

小城镇规划编制的内容与方法 水质、水量、洪水淹没周期,历史最高洪水位;地下水分布、埋深、水质、储量、单井出水量等。

(2)地质与地震:地质构成、土壤承载力、滑坡、崩塌、溶洞、冲沟、泥石流、地震烈度等。

4、资源资料

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及生物资源等的种类、品位、储量、数量、产量、分布和经济利用价值等。

5、经济社会资料(1)经济

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镇域国民生产总值(GDP),一、二、三产业现状,财政收入、人均收入,历年增长情况及发展目标,二产业门类,产销效益及分布,一产业的结构、效益、产业化程度、生产基地分布等。其中镇区部分应单独列出。

(2)社会

包括行政区划建制,村镇数量、规模等级、区域人口数量、构成、人口发展变化情况、人口分布、自然增长及机械变化,城镇化水平、劳动力转移等。

6、镇域基础设施

包括公路交通、水运设施、供水、供电、电信系统,排灌渠道、防洪、防灾等设施。

7、公共建筑(设施)

包括镇域行政、文化、教育、卫生、科技、体育、商业、金融等设施的数量与规模。

8、集市

正文 第 2 页

共7页

小城镇规划编制的内容与方法 集市的数量、类别、规模、分布、货物交易量及交易额等。

9、人文及自然风景

包括地方文史、文物古迹、民俗文化,园林景区、景点、森林、草场、湿地、自然保护区等。

10、环保

包括主要污染源分布、污染物排放量、污染指数、危害及治理情况等。

2.1.2镇区基础资料

1、城镇历史沿革、区划变迁、规划编制情况等。

2、镇区地形图(总体布局用图)(1∶2000—1∶5000),航片资料、规划区范围等。

3、人口资料:

(1)常住人口数(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待落户人口、外地单身职工及住校学生),流动人口数(保持一定规模的探亲、访友、出差、旅游或参加短期商贸活动的人口)。

(2)常住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的年龄及职业构成,文化素质,就业及待业情况等。

(3)通勤人口(外地不在镇上居住的职工、学生)。(4)镇区人口机械增长情况。

4、城镇经济资料:包括连续5—10年国民生产总值,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财政收入,人均收入,社会商品零售额等。

5、城镇产业的基本情况:包括工矿企业数、固定资产、主要产品产量、增加值、利税额、职工数、职工收入;农业(镇区):土地、产业结构、农业增加值、农民收入;三产业个数、职工、增加值、利税额、服

正文 第 3 页

共7页

小城镇规划编制的内容与方法 务范围、存在问题及发展计划等。

6、各类仓库、货场数量、货物储存量、周转量、存在问题及发展计划等。

7、城镇行政、经济、金融、社会团体、文化、教育、科研、卫生、体育、宗教等机构的设置情况,从业人数、规模(学校及医院)、服务范围、存在问题及发展计划等。

8、城镇对外交通运输设施:包括铁路、公路、水运、站场、客运量、职工人数、经营情况、存在问题及发展计划等。

9、城镇公用工程设施:包括道路交通(道路总长、路网现状、过境交通、停车场)、给水(水厂制水能力、供水量、普及率)、排水(排水设施、体制、污水量、污水治理)、电力(变电站、电压等级、设备容量、年用电量)、电讯(装机、电话数量(含移动电话)、普及率、上网普及率、广播、电视等现状情况及发展计划等。

10、城镇各类建筑面积,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住房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要求;主要公建配置、分布和经营情况。

11、城镇各类绿地、名胜古迹、传统街道、民居等方面的资料。

12、城镇环保、环卫,包括污染源分布、三废排放量、污染指数、噪声源、各种污染造成的危害及治理情况。公厕数量、垃圾及粪便处理情况等。

13、防灾资料:包括防洪、消防、人防、地震和其它灾害的危害与防御能力。

2.2总体规划纲要的成果

2.2.1文字说明

1、简述城镇自然、历史、现状特点;

正文 第 4 页

共7页

小城镇规划编制的内容与方法

2、分析论证城镇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初步划出城镇规划区范围;

3、原则规定规划期内的城镇发展目标、城镇性质,初步预测人口规模、用地规模;

4、提出城镇用地发展方向和布局的初步方案;

5、对城镇能源、水源、交通、基础设施、防灾、环境保护、重点建设等主要问题提出原则规划意见;

6、提出制订和实施城镇规划重要措施的意见。 2.2.2图纸

1、区域城镇关系示意图:图纸比例为1∶500000~1∶1000000,标明相邻城镇位置、行政区划、重要交通设施、重要工矿区和风景名胜区。

2、城镇现状示意图:图纸比例1∶2500~1∶50000,标明城镇主要建设用地范围、主要干道以及重要的基础设施。

3、城镇规划示意图:图纸比例1∶25000~1∶50000,标明城镇规划区和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大致范围,标注各类主要建设用地、规划主要干道、河湖水面、重要的对外交通设施。

4、其他必要的分极图纸。

2.3总体规划的成果

总体规划的成果包括以下各项:

1、城镇总体规划文本

(1)前言:说明本次规划编制的依据;(2)城市规划基本对策概述;(3)城镇发展。

1)城镇发展战略及总体目标;

正文 第 5 页

共7页

小城镇规划编制的内容与方法 2)预测城镇化水平;

3)城镇职能分工、发展规划等级、空间布局,重点发展城镇; 4)区域性交通设施、基础设施、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总体布局; 5)有关城镇发展的技术政策。

(4)城镇性质,城镇规划期限,城镇规划区范围,城镇发展方针与战略,城镇人口现状及发展规模。

(5)城镇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

1)确定人均用地和其他有关技术经济指标,注明现状建成区面积,确定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和面积,列出用地平衡表;

2)城镇各类用地的布局,不同区位土地使用原则及地价等级的划分,城镇中心及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3)重要地段的高度控制,文物古迹、历史地段、风景名胜的保护,城镇风貌和特色;

4)旧区改建原则,用地结构调整及环境综合整治;

5)主要乡镇企业、村镇居民点以及农地和副食基地的布局,禁止建设的绿色空间控制范围。

(6)城镇环境质量建议指标,改善或保护环境的措施;(7)各项专业规划;

(8)3~5年内的近期建设规划,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投放、住宅建设等。

(9)实施规划的措施。

2、城镇总体规划的主要图纸(1)城镇分布现状图;(2)城镇现状图;

正文 第 6 页

共7页

小城镇规划编制的内容与方法(3)城镇体系规划图;(4)城镇总体规划图;(5)各分区规划图;(6)近期建设规划图;(7)各项专业规划图。

3、附件

3各项专业规划

总体规划中的专业规划应包括:道路交通规划、给水工程规划、排水工程规划、供电工程规划、电信工程规划、园林绿化规划、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防灾规划。各项专业规划要相互协调,文本和图纸要符合规定。单独编制的各项专业规划要符合该专业规划的有关技术规定

正文 第 7 页

共7页

的分析探讨对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内容与方法 第2篇

再以其为依据之一

编制“实施规划”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划

性质:指导项目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所属范畴:属于业主方的项目管理范畴

涉及阶段:涉及项目管理整个实施阶段

的分析探讨对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内容与方法 第3篇

然而, 在基本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建设单位往往比较重视项目的建设过程, 忽视正确核定各项交付使用资产的价值以及对建设成果进行必要的总结与分析环节, 造成有的建设项目在投入使用几年后尚未办理竣工财务决算和资产交付使用手续, 严重影响投资效果, 建设期与生产期界限不清, 影响了建设成本的正确核算、交付使用后收入的形成与分配。从建设项目管理实践看, 竣工财务决算编制一直是整个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薄弱环节, 为此, 掌握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程序与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收集与整理相关资料是编制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关键

竣工财务决算所需填报的内容、指标和数据等需要信息, 均来源于建设期间的各个阶段。由于建设项目有建设工期长、关系复杂、涉及面广、建设内容多、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等特点, 在编制时需要的原始资料也较多, 如果建设项目完工后再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会有很大难度, 并且会影响编报的及时性。因此, 在项目建设的各个时期、各个阶段, 会计人员就应与工程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会同相关部门按照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要求, 做好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 把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报工作贯穿到会计核算日常工作中去。根据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内容要求, 应收集整理的信息主要包括:批复的项目建议书;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估算书;批复的初步设计;概、预算文件 (包括原批复概算、修改概算以及分年度执行概算等) ;各年度的投资计划及调整资料;竣工项目招投标文件, 设计、施工、监理等合同;各个成本核算对象年度完成的工程项目的实际工程量以及实际用工等情况;按单位工程划分各年基本建设支出数 (包括建筑工程投资、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其他基本建设投资等) ;各年度资金到位数的情况 (包括政府投资、自筹投资、商业银行贷款等) ;项目各年度交付使用资产信息;各年度建设项目财务决算和有关的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等信息。各种信息收集后要按照项目竣工决算编制要求, 及时做好加工、整理工作, 为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做好准备。

二、做好建设单位日常会计核算是前提

一方面, 对于未实行建设单位会计独立核算的经营性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 由于建设项目的非经常性, 且缺乏专业管理人才, 往往会出现对“在建工程”一级账户中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等二级账户使用不够规范的情况, 单位也没有建立一系列规范、详细的明细账;另一方面, 对于实行独立核算的建设单位, 由于对各项投资的构成及核算也存在认识水平和理解上的差异, 也存在没有严格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现象, 给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带来较大的困难。此外, 由于建设单位管理机构的临时性和资金运动的一次性, 在日常核算与管理中会忽视管理制度的建设, 也会出现未严格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 (包括财政部关于解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 及时对各项财产物资做好原始记录等情况。

在具体会计核算上, 会计一级账户、明细账户的设置与实际需要存在脱节现象, 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建工程”各账户明细账户设置体系、“交付使用资产”明细账户设置体系和接收管理单位资产实际管理体系往往存在不利于协调的问题, 这不仅造成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困难, 而且编成的决算也难以适应实际管理的需要。因此, 会计核算是竣工财务决算的前期工作, 是编制竣工财务决算的基础。会计核算的质量决定竣工财务决算的质量, 会计核算工作搞好了, 竣工财务决算工作就有了可靠的保证。在建设单位会计日常核算中需要做好以下3方面的工作。

(一) 会计账户设置要合理、有效

1. 按概算项目设置会计明细科目与账户

现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的科目与概算项目在核算口径上不太一致, 例如, 从工程造价的构成分析,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的组成包括:直接费 (直接工程费、措施费) 、间接费 (规费、企业管理费) 、利润、税金。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核算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投资。再如, 概算项目中为了应对工程建设中不可预见支出问题, 设置了备用金项目, 这部分费用实际发生时会计上直接计入工程投资科目, 因为《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中没有备用金科目;建设单位管理费项目, 概算中包括开办费、经常费、监理费、项目管理费等内容, 而会计科目中“待摊投资———建设单位管理费”科目只核算经常性费用内容, 其他内容要在其他一级科目或二级科目中核算。这就是说会计上和概算上包括的内容不完全相同。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概算项目与会计科目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无非都是把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投资支出进行分类归集, 不同的只是概算项目是对项目进行事前控制, 其归集的项目应该反映项目支出预计需要的投资, 会计账户则是反映不同项目服从具体内容实际发生的各项投资支出, 两者并不矛盾, 因为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也可看成是对概算执行情况的一种记录, 两者是完全可以统一起来。因此, 建设单位在设置会计账户时, 应按项目概算中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和各项投资支出为基础进行项目成本核算, 使会计核算的内容与项目概算的投资支出构成在口径上保持一致, 将概算批复投资额和实际投资支出进行综合比较, 这样既便于考核概算的执行情况, 也能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支持。所以, 在建账时会计人员就必须先掌握竣工财务决算报表的种类、基本格式及填列要求, 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 明细科目设置要科学、适用

《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中的科目设置相互交叉, 又缺少非常具体的指导编制竣工决算的说明意见, 所以, 会计人员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时, 就会存在与实际需要相脱节的情况。例如:需要安装设备成本与安装费, 在实际工作管理中是两者加待摊投资后共同构成设备的成本。但是在《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中, “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科目中“建筑工程投资”明细科目中规定:土建工程中有一部分与设备的安装费用相连, 如设备的基础、支架、工作台等, 而“设备投资”科目中需要安装的设备是指需要安装在基础上、支架上或工作台才能使用的设备, 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中对“设备投资”科目的解释是指被安装设备的实际成本, 具体包括设备的买价、运杂费、采购保管费等, 这就会导致部分会计人员在编制竣工财务决算中, 误将需要设备的安装费用与设备资产分离, 放入“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科目中。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八条固定资产初始计量中规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 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因此, 在会计实践中是否可以考虑在“设备投资”科目下设置“安装费用”和“建安投资”明细科目, 从而有利于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以适应实际管理工作中的需要和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再如, 在未实行独立核算的经营性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中, 建设单位许多会计明细科目是对应工程项目来设置的, 粗线条的设置造成不同项目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混淆, 使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时增加了会计人员重新整理信息的工作量。因此, 建设单位“在建工程———建安投资” (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投资”) 明细科目的设置是否合理, 直接关系到编制竣工项目财务决算的合理性、适用性和日后管理的可行性。

为此, 在建设单位项目建设的会计实践中, 为了便于财务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和日后管理的需要, 首先, 可协同各部门, 特别是接受资产单位的管理者确定单位总体资产分类及架构, 土建投资分为道路、下水道、绿化、房屋、装修等, 并可按单项工程和单位工程来分;装饰工程可按不同部位或不同使用系统来分;设备按预算和实际情况分成各大类别, 对各类别再进行细化分类, 细化到每一台、每一件。其次, 在与上述交付使用资产体系尽可能一致的前提下, 可在“在建工程———建安投资”或“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建筑工程投资”和“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安装工程投资”科目下按细化的具体工程项目, 设置“某某工程项目”的核算项目。如果同一工程项目由几个施工单位施工的, 可再设置“施工单位”。总之, 可按实际管理需要设置多层的明细科目或多种辅助核算方法。

3. 合理分摊待摊投资

待摊投资是费用性质的支出, 虽然本身不直接构成交付使用资产, 但有助于交付使用资产的形成, 是与项目建设密切相关的支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待摊投资项目发生的种类较多, 有些支出弹性较大, 不确定因素也很多, 如土地征用及拆迁安置补偿费用, 有些费用在概算中没有列出但在项目实践中却发生了,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组织会计核算工作中必须划清具体费用项目, 分清哪些费用项目能直接计入交付使用资产价值, 哪些费用项目需要进行合理分摊后才能计入交付使用资产的价值, 同时要掌握好分摊原则和分摊方法, 在项目竣工后及时计算和科学分配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待摊投资, 使编制出来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更加客观, 为将来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积累更多的经验。

4. 及时清理往来账、正确计算结余资金

清理往来账和正确计算结余资金是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前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前, 要清理与施工单位、供货商等往来款项, 必须将所有相关合同按序整理排列出来, 并由各个单位 (即各个材料、设备供应商、施工单位及其他服务商) 提供相应的发货票、结算清单、接受人员的签收单据、价格审查单据等进行逐笔核对。在对其审核过程中, 应当组织建设单位项目具体负责人、对方单位项目具体负责人、建设单位财务人员三方面确认核对的结果, 以便做到与各往来单位账项清算和审核结果的真实、准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根据合同规定, 建设单位可能会提供部分主要材料, 对于建设单位提供材料、设备的, 要加强日常核算与管理工作。清理与核算工作会涉及到建设单位的仓库保管、材料采购、设备采购等部门, 不仅需要各方的配合, 还需要与各个材料及设备供应商、施工单位及其他工程服务商进行详细的对账工作。在清理往来账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全面审核进货、领用、结存数与合同数是否一致。设备材料领用单必须要有施工单位人员的签字, 即使是建设单位需用的材料和设备由供货方直接交给施工单位的, 建设单位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 也必须责成施工单位接收人员签字, 以明确责任。同时应特别关注材料二次退料情况, 在此基础上正确计算各项拟交付使用资产的成本。结余资金是建设单位已经取得但未用于基建支出的建设资金, 对于结余资金主要是检查其真实性, 可以通过检查预付备料款和预付工程款有无多付或重付的情况, 以及有无违反信用额度的预付款等。

(二) 做好日常工程结算管理

建设项目结算管理工作, 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政府法规、政策, 坚持实事求是、合理有效的原则;严格执行工程结算文件的审核程序, 做到计量准确、内容完整、各项费用计取全面、合理。在竣工决算时要强调工程量结算签证单内所列内容尽可能和概算批复内容保持一致。现行建设项目的批复内容是按照概算格式批复的, 而投标文件中的工程内容和概算批复内容难免不一致。为此, 建设单位在设计工程量结算申报表时, 应由计划、工程和财务部门的人员共同参与将概算内容和施工合同内容相结合, 增设相关工程的具体内容, 设计出既有利于建设单位会计核算又能便于工程承包商填报的工程量结算申报表, 会计人员对已发生的支出要进行重新梳理, 依据申报表将已支出的内容归入概算批复内容。同时, 在工程结算中要严格结算手续, 凭合同及建设、施工、监理三方签字的单元工程支付工程量结算签证单支付工程进度款。

(三) 正确编制基本建设年度财务决算

做好基本建设年度财务决算工作对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了解有关基本建设活动及财务状况、项目进展情况及其信息, 提高投资效益, 有着重要意义。

基本建设年度财务决算是对基本建设各项经济活动以及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 集中反映的是当年基本建设和财务情况, 它包括规定报送的年度会计报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而竣工财务决算则反映的是从建设开始到建成为止的全部建设成果和财务情况, 两者反映的时限范围不同, 但两者之间有内在联系, 年度财务决算是编制竣工财务决算的基础, 竣工财务决算是年度财务决算的综合和汇集。因此, 必须按要求完整、准确、及时编报年度决算, 保证编报质量, 努力做到不重不漏, 账表相符。

三、掌握竣工财务决算编报规程是核心

编制好竣工财务决算, 首先要认真学习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对于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 中央财政部门、地方财政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均有较为完善的规定, 这些规定一方面要求主管部门应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加强对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组织领导, 组织专门人员, 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另一方面也是建设单位编制竣工财务决算的依据。在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中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积极配合建设单位做好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在竣工财务决算未经批复之前, 原机构不得撤销, 项目负责人及财务主管人员不得调离。建设单位会计人员要弄清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依据、编制内容、编制要求, 熟悉各种竣工决算报表的适用范围, 明确并理解表与表之间数据的勾稽关系和对应关系, 掌握待摊投资、采购保管费等的分摊方法、计算公式和操作技能, 要做到程序清楚、合法合规, 只有这样, 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才能编制出高质量、高标准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

四、提高建设单位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长期以来, 在项目建设中管理人员对会计工作并不是很重视, 在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中, 主要是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 建设单位会计人员也仅限于单纯的会计业务, 对项目具体建设内容和概算构成并不是很了解, 加之项目建设的非经常性, 及自身的业务素质低下, 这就造成了在项目投资控制和概算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漏洞, 也不利于基本建设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因此, 建设单位应首先做好会计人员的选择, 其次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学习, 建设单位的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基建单位会计核算的理论与方法, 还应了解一些建筑学、工程造价等与建设内容相关的知识, 熟悉建设项目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 (如《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招标投标法》、《合同法》、《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工作的通知》等) , 提高对相关政策的执行水平和依法处理各项事宜的能力。

编制基本建设工程竣工财务决算要做的工作不止于此, 但我们只有抓住编制项目竣工决算编制工作的关键, 即会计信息加工整理、核算程序、报表编制和人员这几个环节, 才能及时、准确、完整地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

摘要:根据《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 建设项目完工后, 建设单位应及时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 以便正确核定新增固定资产等。但是由于建设项目的非经常性, 建设单位缺乏专业管理人员, 造成建设单位的会计人员对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程序与方法并不是很熟悉。本文依据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规定, 从编制程序与方法入手, 结合建设单位会计实务, 对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的关键点进行分析, 并针对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性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建设单位,工程竣工,财务决算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2]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 (财建[2002]394号) [S].

[3]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 (财建[2003]724号) [S].

[4]陈力生, 沃建荣.新编基本建设单位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5.

的分析探讨对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内容与方法 第4篇

关键词:“新常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基础资料搜集

一、研究背景分析——解读“新常态”

(一)“新常态”概述

“新常态”概念的提出首先适用于经济领域,是党中央在十八大后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全新预判的高度总结。如今,“新常态”已经由经济领域延伸至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并引领各领域全新发展方向[1]。

(二)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发展阶段

回顾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国家发展每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都会引起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深刻变革[2]。

(三)“新常态”背景下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高度聚集的地域空间,一度被人们简单地理解为物质商品的生产基地,为城市居民提供所需要的消费产品与服务。城市功能布局强调各类产业园区的重要性,城市由此也被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引擎。“先生产,后生活”的模式长期影响城市规划编制工作[3]。“新常态”背景下对城市应该从社会有机体、资源配置空间、巨型消费市场三方面进行再认识。当下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等各领域都面临深刻变革,城市规划也从传统增量规划逐步走向存量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是我国法定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城市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规模、发展目标、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4]。适应“新常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应该与城市增长速度放缓相适应,使城市告别过去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与社会各个领域的转型改革相结合,使城市成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和市民生活的幸福家园;与实际因素相结合,探索地方真实问题,因地制宜[5]。

积极适应“新常态”这一全新发展背景,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法和内容将作出一系列重大调整。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基础资料搜集长期以来工作路径自上而下,不能准确反映市场需求以及社会个体的诉求;工作方法单一、形式陈旧导致基础资料内容固化、缺乏特色等问题在“新常态”背景下亟待变革。

二、“新常态”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编制

资料搜集方法问题分析及改进策略

传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基础资料搜集方法包括访谈法、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及现场踏勘法。

(一)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基础资料搜集方法问题分析

总体规划资料搜集涉及个体、政府、市场等不同对象,不同对象对各自利益的诉求不同,导致单一的访谈法或者问卷调查法难以满足不同对象对规划编制的诉求。

资料搜集方与资料提供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思维固化,缺乏主观能动思维。“你给什么,我就拿什么”或者“你要什么,我就給什么”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大量存在。

受限于资金有限、技术欠发达、工作期限等因素,资料搜集方法常常陈旧单一。

(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基础资料搜集方法策略

1.问题导向法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目的在于破解地方发展难题,基础资料搜集坚持问题导向方法,首先需要在搜集资料之前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明确城市发展症结所在,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资料搜集。

2.集体访问法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涉及利益多元,在资料搜集方法上采用集体访问法,一方面要继承以往访谈法、走访法的工作优点,另一方面集体访问要摒弃以往参与对象单一、组织形式陈旧等弊端。集体访问对象一定是多元的、典型的,力求各个不同对象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诉求能够在资料搜集阶段得到体现。

3.“互联网+”方法

“互联网+”是指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叠加的新业态。“新常态”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基础资料搜集需要将传统的访谈、文献、问卷以及踏勘等方法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结合起来,这将有效提高基础资料搜集的广度和深度。

4.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

通过对搜集到的基础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将总量庞大的资料按照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定性,运用定量分析法研究例如人口增长、产业结构等数据资料,寻找各类数据资料各自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研究城市发展内在决定性因素,提出针对性决策。

三、“新常态”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编制

基础资料搜集内容问题研究及改进策略

(一)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基础资料搜集内容问题分析

资料搜集内容范围集中在中心城区、镇区,对城乡结合部地区、边远乡村地区资料搜集内容缺乏重视;资料搜集人群多以常住户籍人口为主,忽视了流动人口群体的诉求。

有关部门对相关领域资料搜集以及保管缺乏重视,体制内部没有形成系统的资料搜集及保存体系,导致资料内容缺乏完整性,不能构成有机整体;其次,对最新的资料没有进行及时补录和更新,导致资料年代较为久远,不具代表性。

以往基础资料搜集侧重于区域环境、经济环境、城市土地利用使用情况三方面内容,而对自然环境、历史环境、社会环境方面内容欠缺足够重视。

各地由于自然条件、文化背景、发展现状等方面的差异,模式化的资料搜集思路导致资料内容针对性不强,面对不同的规划背景缺乏重点,未能突出地方特色。

(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基础资料搜集内容改进策略

基础资料内容不能仅限于中心城区、镇区。应该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地区、边远乡村地区的资料搜集,对流动人口群体的诉求给予重视。

加强对自然环境、历史环境、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内容的资料搜集,“新常态”背景下城市将告别过去不可持续发展模式,除了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要求与自然、社会、历史协调发展。

建立和完善基础资料搜集机制,保障被搜集的基础资料的完整性以及时效性;与有关部门最新发展规划结合,保证规划方案符合实际发展情况。

基础资料搜集不是简单的资料汇总和堆积,内容应避免均质。各地发展背景和发展条件不同,在资料搜集中应该强调地方特色、直面地方发展核心问题。

(三)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1—2040)基础资料搜集方法与内容研究

开门做规划是最新一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最大亮点,在规划基础资料搜集阶段,有关部门开通专门网站供市民了解本轮规划,并为市民的建言献策开通微信公众平台、手机短信等全新渠道。这些建议意见或是关于城市发展的美好愿景,或是关乎切身利益的规划诉求,它们都间接成为了规划制定与决策的参考和依据;就上海市民对未来环境友好、经济发展、安全等方面诉求给予了很大的关注,这类资料将大力提高规划方案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基础资料搜集不再将城市与乡村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分别进行,转而将两者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除了城市地区、农村地区外,城乡结合部也成为本次基础资料搜集的重点关注对象。

上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区域内的历史遗存和文物古迹遍布城乡。工作组对古迹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了大规模的调研。通过调研汇总,明确保护对象类型及范围。历史环境的保护能够挖掘上海的城市内涵、提高文化软实力,更能够作为地方名片,突出上海地方特色。

四、结语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基础资料搜集方法与内容研究的工作复杂且艰巨,但是在“新常态”背景下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关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能否更好适应“新常态”的新要求:

(一)全面认识“新常态”这一发展背景

“新常态”作为党和国家对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的全新判断,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并非局限于经济或者政治某一领域。在城市规划专业领域,“新常态”这一时代背景将影响对城市的认识和城市发展模式。

(二)系统认识“新常态”背景下基础资料搜集方法与内容

资料搜集方法上,按照资料搜集工作时间先后顺序提出问题导向法、集体访问法、“互联网+”思维、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法、动态观察法五个工作方法;在資料搜集内容上,增强城乡结合部地区、边远乡村地区的资料搜集、加强对自然环境、历史环境、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内容的资料搜集、完善资料搜集机制、突出资料重点、强调地方特色。

参考文献:

[1]王资博.“新常态”研究述要[J].重庆社会科学,2015,(04):32-33.

[2]任致远.论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的历史使命——兼议21世纪初城市总体规划的改革[J].规划师,2000,(16):84-87.

[3]石楠.重新认识,重新定位规划[OL].中国城市规划网.http://www.planning.org.cn/.

[4]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256.

[5]杨保军.新时期,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R].2015.

作者简介:

的分析探讨对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内容与方法 第5篇

关键词:公园绿地;儿童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内容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4-0000-00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3-06-26

修回日期:2013-07-30

2013年是广州13个儿童公园建设的启动年。广州市领导在4月15日的政府常务会议上表示,广州要通过这一轮儿童公园建设,为儿童的生活、成长奠定百年之基。还指出,儿童公园须各具特色,突出科普和参与性,要让儿童能够参与到各个项目中,甚至老师可以带上学生,去儿童公园上自然、生物、天文、地理课,使儿童公园成为一个露天的少年宫,市里各个区要开动脑筋,建设好独具特色的儿童公园。在较短的时间内要建成13个各具特色的儿童公园,对广州园林界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我们尝试以儿童公园为例,对城市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内容及要求做些操作层面的探讨,归纳总结城市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在规律。

1 儿童公园的概念

准确把握儿童公园的概念是进行儿童公园规划设计的前提条件。我们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1]、《城市公园分类》[2]、《公园设计规范》[3]及相关资料,结合广州市的实际情况,对儿童公园的概念进行归纳和梳理。

1.1 儿童公园的定义

儿童公园是指单独设置,为少年儿童提供游戏及开展科普、文体活动,有安全、完善设施的公园绿地,是城市公园中专类公园的一种重要类型[1]。

1.2 儿童公园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儿童公园会有多种分类方法和分类结果,如按内容可分为综合性儿童公园[4]和主题性儿童公园;按规模可分为大型儿童公园、中型儿童公园和小型儿童公园;按服务范围可分为全市性儿童公园、区域性儿童公园和社区儿童公园等等。我们认为,从合理分布和服务全覆盖的角度考虑,广州市宜按服务范围的分类方法对拟建的儿童公园进行规划定位。

全市性儿童公园:园内应具有丰富的科普、文体内容,安全多样的游戏设施,完善的常规设施和优美的绿化环境,应能满足全市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进行游戏、文体活动和科普教育的需要[2]。

区域性儿童公园:园内应具有较多的科普、文体内容,安全的游戏设施,完善的常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应能满足区域内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进行游戏活动和科普教育的需要。

社区儿童公园:园内应具有科普教育内容、安全的游戏设施、必备的常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应能满足社区内儿童进行游戏活动和科普教育的需要。

2 儿童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及要求

在确定新建或改建城市公园选址和明确规划设计任务后,规划设计者一般会配合城市公园建设业主的报批需要,遵循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专项工程方案设计(达到初步设计深度)和专项工程施工图设计[5]的程序进行规划设计。儿童公园是城市公园的一种类型,因此,新建或改建儿童公园在选址确定和规划设计任务明确后,宜参考上述程序进行规划设计。

儿童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修详规)一般包括前期调研、规划设计思路、总体布局规划、专项规划、游人容量计算和工程估算等重要内容。

2.1.前期调研

前期调研一般包括资料收集、现状分析、案例研究等工作内容。

2.1.1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主要是收集和梳理与该儿童公园(以下简称公园)规划设计有关的资料,一般包括自然条件、环境条件和设计条件[6]等方面的资料。结合广州市的实际情况试列举如下:

1)广州市的气候、地理、土壤、植被资料;

2)广州市的人文历史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儿童生理、心理、行为规律;

4)国内外有关儿童公园的研究成果;

5)国内外儿童公园的发展状况及成功案例;

6)相关法律法规、上层次规划、技术规范(国标、行标、地标,下同)和有关文件等。

根据最后确定的选址方案,广州13个拟建的儿童公园中有部分是由现有公园改建而成的。这类公园规划的前期调研,宜增加原有公园规划、现状资料的收集和梳理。

2.1.2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一般包括城市概况分析、上层次规划的解读和规划范围周边环境分析、规划范围的分析等内容,并附上必要的分析图。

1)公园所在城市的气候、地理、土壤、植被状况的分析;

2)公园所在城市的人文历史、经济发展概况和公园体系的构成及分布的分析;

3)重点解读规划范围所处地域的城市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对规划范围的发展定位和要求;分析规划范围周边用地定位、道路交通规划和公共设施布局以及建筑组群、历史遗迹等状况;

4)公园规划范围的区位、面积、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条件、植被、建筑等现状分析。

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梳理并提出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现有公园改建成儿童公园的现状分析除了上述的内容外,宜增加原有公园规划解读、公园现状分析及现有设施改造利用设想等内容。

2.1.3案例研究 根据前期收集的资料,选择国内外有关儿童公园的一些成功案例和研究成果[4,7~9]进行具体分析,结合公园规划设计的现状条件,归纳梳理可借鉴的理念和经验,形成公园规划设计思路。

2.2 规划设计思路

规划设计思路是确定公园规划定位、建设目标、规划设计依据和原则的重要部分,是修详规编制中承前启后的中心环节,对指导和规范公园规划和设计的具体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2.2.1 规划定位和建设目标 按照规范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公园的性质和定位。如定性为全市性儿童公园或区域性儿童公园,是为全市或区域内少年儿童服务。

按照发展需要、规范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公园的建设目标。如把公园建设成为符合国家5A旅游景区标准和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全市性儿童公园或区域性儿童公园。

2.2.2规划设计依据和原则 根据前期收集的资料,列举公园规划设计依据,并提出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公园规划设计依据一般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上层次规划、技术规范和有关文件等。结合广州市的实际情况试列举如下。

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06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2012年修正)、《广州市绿化条例》(2012年修正)、《广州市公园管理条例》(1997年)。

在上述法律法规中找出与公园规划设计相关的条款以利贯彻执行。

2)上层次规划:公园所处地域的城市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3)技术规范:《城市绿地分类标准》[1]、《城市公园分类》[2]、《城市绿地设计规范》[10]、《公园设计规范》[3]、《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规范》[11]、《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12]、《游乐设施安全规范》[13]、《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1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1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8]、《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21],等。

技术规范的列举原则是:列出整个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主要规范和标准。更重要的是了解和使用规范的相关内容,特别是在规划设计中贯彻执行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

4)有关文件:《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修建性详细规划篇﹒第七节﹒公园绿地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广州市儿童公园2﹢12选址意见书》、《广州市儿童公园建设指导意见》等有关广州儿童公园建设的文件、公园规划设计委托书(合同)及其附件等。

根据公园的现状条件和规划设计依据[11],归纳概括提出公园规划设计原则。试列举如下:

1)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原则;

2)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参与互动、寓教于乐[4]的原则;

4)培养探索创新精神[4]的原则;

5)体现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原则;

6)经济合理和美观适用的原则。

规划设计原则确定后,最重要的是把原则体现在公园规划设计的全过程。

2.3总体布局规划

公园总体布局规划是综合考虑设置内容、功能区分布、竖向地形处理、空间和交通组织、建筑布局、植物群落营造和景观序列安排等因素所进行的平面布局和功能分区规划。

2.3.1平面布局规划 公园平面布局规划应按照《城市绿地设计规范》3.0.8、3.0.10的强制性条文,参考《公园设计规范》第二章、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和《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规范》6.3.9~6.3.9.12的条款,结合实际情况,处理好公园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各种关系,在图中标示规划用地周边的道路及主要建(构)筑物;在规划范围内准确标明公园出入口、停车场、园路、铺装场地、水体、建筑、园林小品、植物类型及地形等高线等。并在图中附公园规划用地平衡对比表(表1)、公园常规设施设置数量统计表、必要的编号或图例注释表以及必要的文字说明[11]。

2.3.2功能分区规划 功能分区规划应参考《公园设计规范》2.2.3和《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规范》6.3.3~6.3.3.4的条款,结合实际情况,在图中以粗虚线划分功能区并标注各功能区的名称。图中附功能区规划用地平衡表[11](表2)。

2.4 专项规划

公园修详规的专项规划是指用以指导或规范公园某项设施工程设计的规划,一般包括竖向地形规划、园路铺装规划、绿化规划、给水规划、排水规划、电气规划和应急避难规划等。

2.4.1 竖向地形规划 竖向地形规划应按照《城市绿地设计规范》4.0.5~4.0.7,4.0.11~4.0.12的强制性条文,参考《公园设计规范》第四章的内容和《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规范》6.3.4~6.3.5.4的条款,结合实际情况,对园内建筑、园路、铺装、桥、湖泊底部等合理设点标注高程;绿地采用等高线标注高程,地形复杂的要绘制竖向规划剖面图,形成竖向地形规划图,图中附“土方平衡计算表”。

2.4.2 园路铺装规划 园路铺装规划应按照《城市绿地设计规范》6.2.4~6.2.5的强制性条文,参考《公园设计规范》第五章的内容和《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规范》6.3.6~6.3.6.8的条款,结合实际情况,规划标绘园路、铺装、停车场,并合理设点标示城建坐标和透水性或不透水性的铺设形式,形成园路铺装规划图,图中附“园路规划统计表”(表3)和“铺装规划统计表”(表4)。

2.4.3 绿化规划 绿化规划应按照《城市绿地设计规范》5.0.12强制性条文,参考《公园设计规范》第六章的相关内容和《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规范》6.3.7~6.3.7.5的条款,结合实际情况,规划标绘不同的图例组合,表现乔木、灌木、地被、花卉与其它园林元素配合组织空间、构筑层次,形成园林景观,形成绿化规划图,图中附“植物种类数量统计表”。

2.4.4 给水规划 给水规划应按照《城市绿地设计规范》6.1.3强制性条文,参考《公园设计规范》第七章第四节的相关内容和《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规范》6.3.7~6.3.7.5的条款,结合实际情况,规划标绘城市给水系统与规划范围给水系统连接点的位置和控制标高,标绘规划范围给水系统管道平面位置,标注系统干管的管径、闸门井、消火栓井、水表井、检查井、加压房等的位置及文字说明,形成给水规划图。

2.4.5 排水规划 排水规划应按照《城市绿地设计规范》4.0.12强制性条文,参考《公园设计规范》第七章第四节的相关内容和《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规范》6.3.11~6.3.11.2的条款,结合实际情况,规划标绘城市排水系统与规划范围排水系统连接点的位置和控制标高,标绘规划范围排水系统管道、明沟平面位置,标注系统干管的管径和明沟的截面、水流方向、沉积井、检查井、闸门井、排水泵房等的位置及文字说明,形成排水规划图。

2.4.6 电气规划 电气规划应按照《城市绿地设计规范》8.3.5强制性条文,参考《公园设计规范》第七章第三节的相关内容和《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规范》6.3.12~6.3.13的条款,结合实际情况,规划标绘变电房、配电房、供电线路、园灯、广播喇叭、电话亭、安全监控摄像头的平面位置,标注外电接驳、供电线路的架设方式及文字说明,形成电气规划图。

2.4.7 应急避难规划 应急避难规划应按照《城市绿地设计规范》3.0.11强制性条文和《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的全部强制条文,参考《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规范》6.3.14~6.3.14.6的条款,结合实际情况,在规划范围内标注应急避难的各种服务设施及文字说明,形成应急避难规划图。

2.5游人容量计算

参考《公园设计规范》3.1.1~3.1.4的规定,按公园可游赏陆地面积计算游人容量。并作为公园设施设置的计算依据。

2.6工程估算

依据规划编制建筑、设备、设施、材料(包括植物材料)目录和工程费估算表,并综合计算公园建设工程估算(含可行性报告编制费、规划设计编制费、方案评审费等建设前期费和工程费)。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在1992~2010年间,笔者由于工作关系阅读过大量的城市公园修详规文本,发现其中部分文本存在资料收集不齐、现状分析不足、案例研究缺失、思路模糊不清等问题。究其原因,是规划者对城市公园修详规编制的内在规律认识不足。通过对儿童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内容及要求的探讨,我们认为:公园修详规编制过程是:前期调研的感性认识阶段→规划思路形成的理性认识阶段→指导规划编制具体操作的实践阶段。正确的规划思路必然来源于充分到位的前期调研,而优秀的规划成果也必然来源于正确的规划思路。这种相辅相承的因果关系就是城市公园修详规编制的内在规律。

3.2 讨论

儿童公园修详规编制中确定设置内容意义重大。现已有大量根据儿童生理、心理、行为和成长特点而对儿童游戏场及儿童公园内容进行设置的成功案例,如美国布鲁克林植物园儿童花园(图1~3)和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植物园依安·波特基金会儿童园(图4),广州越秀公园的“成语寓言园”(图5~6)和流花湖公园的“农趣园”(图7)等案例。但目前国内儿童公园在内容选择上,大部分依旧停留在游乐设施加教科书式科普展览的层面上,对教育培养儿童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借鉴国外部分成功案例,我们认为,国内儿童公园应当重视亲子活动空间的建设,注重设置利于儿童开发和提高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项目(图8)。正所谓百年树人,功在千秋。儿童公园的玩乐内容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甚至会影响儿童的一生,绝对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国家建设部.CJJ/85—200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S].

[2]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DBJ 440100/T1—2007城市公园分类[S].

[3]国家建设部.CJJ/48—92公园设计规范[S].

[4]沈员萍.儿童公园主题与表达[D]3-35

[5]李永雄,温墨缘.论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阶段划分与技术管理[J].中国园林,2010(9):82-84.

[6]孙筱祥.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203-204.

[7](德)谭玛丽,周方诚 译. 适合儿童的公园与花园---儿童友好型公园的设计与研究[J].中国园林,2008(9):43-48.

[8](美)玛里琳·史密斯,朱滢 译.美国布鲁克林植物园---培养年轻园丁的摇篮[J].中国园林,2007(10):19-21.

[9](澳大利亚)安德鲁·雷德劳,约翰·雷纳,金荷仙,等 译.墨尔本皇家植物园依安·波特基金会儿童园的规划与建设[J].中国园林,2007(10):9-14.

[10]国家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50420-2007城市绿地设计规范[S].

[11]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DBJ 440100/T23—2009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规范[S].

[12]国家建设部. CJJ67--95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S].

[1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 8408-2008游乐设施安全规范[S].

[14]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 21734-2008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S].

[15]国家建设部.国家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JGJ50—200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S].

[16]国家建设部.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17]国家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 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

[18]国家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 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

[19]国家建设部.CJJ 14—2005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S].

[20]国家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T17775--2003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S].

审稿编辑:赵晓铭 林广思

作者简介:

李永雄(1953-),男,广州人

副总工程师,一级花卉园艺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与公园环境质量评价

的分析探讨对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内容与方法 第6篇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基础设施;编制理论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国民经济发的基础性产业。城市建设的持续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的格局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道路设施、公共交通设施、停车与枢纽设施等,道路设施包括城市道路和公路,公共交通设施包括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设施。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提升,很多大中型城市都开展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并且在投资力度方面不断加大,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一、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编制的内容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要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时要能够实现为城市发展服务的功能,尽可能将更多的资金应用到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从而促进城市交通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交通工程效益的最大化。一般情况下,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编制的内容主要有建设计划的目标、编制对象、建设项目的序列规划、建设序列规划结果分类、建设计划投资估算和最终方案评价等。

在实际的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便编制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第一,根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确定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并且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地的交通经济发展状况,对需要规划的基础设施进行必要的分类,按照不同的需求进行划分,能够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第二,以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为基础,按照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编制,这也是进行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编制的核心部分,再以此为依据进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内容的编制,并且完成项目的资金估算;最后,对规划计划编制的方案进行评价,并且从城市不同的发展时期进行考虑,确定其是否可以满足城市交通长远的发展需求。如果方案不合理,则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直到方案合理为止。

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计划编制的理论方法

1.基于费用-效益综合评价的计划编制方法

费用-效益分析法是目前在国际上应用的较为广泛的一种编制方法,从我国目前在效益原单位的领域研究成果来看,在应用费用-效益分析法时,不能完全照搬国际算法中的建设计划进行排序,而应当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交通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投资大、短期内无法见到效益的项目工程,除了主体设施的建设意外,还需要投入大量的配套设施才能保证其正常投入使用。如果投资较小,或者投入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则会导致项目无法形成生产能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资金投入到回收,需要的周期较长,所以需要对其投资效益进行充分考虑。

2.基于节点重要度-交通区位理论的计划编制方法

节点重要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公路网的布局规划中,以交通区位理论为根本的理论基础,这种编制方法主要是对区域内少数节点的交通特性进行综合衡量。应用节点重要度理论建设编制的排列思想,主要是根据城市交通基础设固有的属性以及网络拓扑结构来确定不同功能节点的重要度,利用不同基础设施的重要度和自身属性,通过加权平均确定节点的综合重要度,通过该综合重要度对项目的重要度进行确定。

3.基于多阶段多指标理论的计划编制方法

关于多阶段多指标理论的编制方法,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研究成果,而主要的规划编制集中在排序、效益评价和决策指标方面,这几个内容之间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排列,可以得到不同的效益评价结果,按照不同的方式体现出来。通过多阶段多指标理论编制方法的应用,可以从时间、空间等方面实现交通基础设施规矩编制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编制方法的应用

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编制的过程中,不同的编制理论方法有不同的优势,因此在实际的应用的过程中,要根据城市交通规划的实际情况,运用合适的编制方法,才能保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 基于费用-效益理论的编制方法主要是从建设资金投入的角度进行考虑,确保投入的资金可以获取最大的效益,但是却忽略了对非经济因素的考虑,比如旅游、扶贫等。而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带有公益性质的事业,不能完全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所以在应用费用-效益分析法时,还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并且按照不同的建设要求,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权衡,达到一个平衡点。

2.基于节点重要度-交通区位理论的编制方法是当前普遍应用的一种方法,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按照一定的排序方法,将交通基础设施进行转化,形成多个不同的节点,按照不同的重要程度对节点的区位进行划分,可以简化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区位因素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分布情况进行规划。但是,这种方法的应用往往是从宏观上对节点的区位进行规划,却容易忽略每个节点自身的具体情况,而且不同的节点划分是按照区位重要度进行的,所以在选择依据方面较为单一。

3.基于多阶段多指标理论编制方法主要是借助多目标决策中的“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概念,将每个项目视为一个单独的空间点,按照不同空间点之间的距离对基础设施的布局进行安排。基于多阶段多指标理论的编制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利用方案中矩阵中包含的信息对方案的好坏进行评价。需要注意的是,多阶段多指标理论的编制方法需要以科学的评价指标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得到的规划结果的可靠性,而且这种方法的计算过程较为繁琐,实际的应用并不多。

结束语:

上一篇:全球化利大于弊辩论赛下一篇:从经济学的角度浅析房地产市场经济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