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人员风险汇总分析

2024-09-17

财务人员风险汇总分析(精选9篇)

财务人员风险汇总分析 第1篇

财务人员法律风险的防范

一、财务人员面法律风险的主要种类

1、税务法律风险。税务法律风险是财务人员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税务法

律风险有:隐藏销售收入、虚假抵扣、虚开增值税票、虚列成本等。

2、银行贷款提供虚假财务报表财务风险。

3、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表财务风险。

4、小金库(非法侵占公司资产)。

5、个人职业道德问题引起的法律风险。

二、财务人员面临法律风险的成因

财务人员产生风险的原因有三种情况:一是故意犯罪行为;二是单位或单位领导发生经济犯罪,财务人员受到波及或牵连,这是我们经常见到的财务人员面临法律风险的情形;三是财务人员无意行为所造成的法律风险。

三、财务人员法律风险的防范

1、财务人员要有法律风险意识

财务人员首先自己要有法律风险的意识,要知道自己在职业过程中会有哪些法律风险、如何防范;其次,要让老板知道这样做可能存在的法律后果,但与老板交流时,不能直接说这样做怎么不行,会违法等,最好是暗指,通过说其他企业的类似案例来提醒老板。

2、与公司法律顾问、财务顾问成为朋友,让法律顾问帮助说话

财务人员与公司老板是上下级关系,在老板面前有时会人轻言微,有时老板也会有侥幸心理,这时不防借个觜吧帮自己说话。如果财务人员让公司法律顾问、财务顾问从专家的角度分析法律风险,老板往往会言听计从,而且这时法律顾问、财务顾问与你一定是站在一起的。

优秀的公司法律顾问不仅熟悉一般的法律,还应熟知财税知识,精通劳动法律法规,最好具有相关的企业工作的实务经验。能够深谙企业法律顾问实务,懂得企业的经营管理,从整体上,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和破解对企业经营发展可能构成威胁的风险。为企业及时避免和化解经营风险,在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 1

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点。

最好聘请财税律师担任公司的法律顾问。财税律师不仅可以帮助公司处理法律事务,还可以同时进行纳税咨询、税收筹划。财税律师与企业的财务人员结合,最能全程、高效的筹划纳税。聘请财税律师担任公司的法律顾问,等于同时你还聘请了一位免费的税务顾问、财务顾问。

3、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得尽可能天衣无缝

财务人员在职业中往往处于劣势,许多时间并不是财务人员自己能说了算的,因为生存始终是第一位的。在实务中,财务人员往往会干许多违心的事,但是,作为财务人员,既然决定要去做这些存在法律风险的事,就要全力把它做好,不要在操作层面上给自己也是给老板增加法律风险,不要只顾头钻进去,而不顾屁股。财务人员要减少操作层面的风险,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巧,没有金刚钻,不要揽瓷器活。还要让老板清楚,内部控制、内部管理与税务风险是鱼与熊掌的关系,不能都想要,不然的话,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给自己挖个坟墓。另外,同时不要忘记给自己获得一点风险报酬。

4、财务人员要为自己建立必要的防火墙

现在银行信贷员很少在一个银行干上十几年的,往往在一家银行干个三五年就会换家银行做做,因为他们知道把钱贷出去总会有风险的,而规避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离开风险之地。经常看到财务人员出事,但很少看到财务人员因为以前公司出事而受牵连的。个人认为,如果财务人员迫不得已做了些有法律风险的事,千万不要在一个地方做的时间太长,三五年就应当考虑给自己换换环境了。

财务人员风险汇总分析 第2篇

预算工作风险指企业财务人员在设计安排企业预算计划的过程中可能遇的风险,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第一,失败时的指责。企业财务人员参加企业预算和计划的设计,要面临着工作失败时受到指责的风险。传统的观点认为预算是财务人员的技术工作,即使其他部门提供了不准确的数据,预算失败的主要责任也应有财务人员来承担。不管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其确实存在而且被很多总经理所认同却是不争的事实,对此,参加企业预算编制的财务人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第二,高层管理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的目标差异。在所有企业几乎都存在高层管理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经营目标的认识有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不同的利益,高层管理人员的经济利益主要来源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对中层管理人员来说,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对其经济利益不一定有较多的好处,而中层管理人员所要冒的风险却会因企业经营目标的增加而大幅度增加。因此高层管理人员往往要求提高企业经营目标,以保证其利益的实现;而中层管理人员则更倾向于稳健保守,留有余地,以减少其职业风险。财务人员作为预算的主要制定者,往往夹在高层管理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之间,很难较好的处理这种复杂的关系。

第三,公司内部个人因素。企业里存在个人的争斗是司空见惯的事情,预算的编制也是一个争斗的好场所,财务人员往往被卷入这种争斗的漩涡。

第四,部门间的协作问题。很多部门经理都认为预算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没有预算我们一样干得很好”是他们常说的话,但是对于董事会和总经理要求编制预算的决定,他们是无法拒绝的,因此他们采取无可奈何的不合作的态度,财务人员也就无可奈何了。

参与预算的财务人员该如何处理这些棘手的情况?

第一,降低期望值。不要指望预算可以解决所有问题,预算不可能脱离企业的管理水平独立发挥作用,不要希望预算完全苻合编制预算的书本理论。很多企业存在目标不明确、当事人不负责任、缺乏个人激励、长期目标和短期运作之间联系不明等弊病。这些弊病往往严重影响企业预算的编制和执行,

第二,深入各部门了解情况。不深入了解情况就无法编制合乎实际情况的预算,最终会导致预算成为一纸空文。只有深入了解企业存在的问题才能使预算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才能为预算在未来时期的执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广泛征求意见。受预算影响或预算执行部门如果不能参与预算的编制,便会缺乏支持预算的诚意。因此听取这些部门的意见并积极采纳其意见是成功编制预算的重要保证。

第四,确定预算的编制水平。企业管理水平的不同导致预算编制水平的不同,预算编制水平受到企业管理水平的限制。盲目按照书本上的编制理论和方法编制企业预算是不会成功的。确定预算的编制水平还有一个目的是避免员工对预算在某特定时期的期望过高,使原本已经成功的预算被视为失败的预算。

这些编制财务预算的风险,很多中小企业也同样存在,上述经验也适用于中小企业。总之,预算的编制必须遵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原则”。

大小公司企业都有财务预算和计划。小公司的预算可能只有预测下的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蚊型公司的预算计划甚至不定局在纸上,只存在于东主的头脑中。

「下一年度的商业环境和公司策略有何改变?」「营业额可能发生什么变化?」「是否需要增聘员工?」「是否更换或添置设备?」「流动现金是否足够?」「是否增加银行透支额?」等等。提出和回答这些问题、其实就是一个预算和计划的过程。

大型企业可能需要组织一支预算计划队伍,以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让各部门首脑参与,订出一年一度的蓝本。今年四月号的美国《会计月刊》上有一篇「计划之险」。计划之险指会计师重新设计安排企业预算计划功能的过程中可能遇的风险。

第一,曝光。在职会计师若被选中参加重新设计企业预算和计划,不要沾沾自喜。新计划如果失败,那批参与者便为企业内千夫所指,该会计师可能从此「玩完」。

第二,期望。高层行政人员和部门负责人之间很容易关系紧张。前者压后者增收益,减成本;后者倾向于稳健保守,留有余地。其中渗透了为自身利益的公司内部政治因素。

第三,拒绝。很多经理级人员认为一年一度的预算计划是一种无可避免的「邪恶」之举,故此采取无可奈何的不合作的态度。

参与改革预算计划的会计师如何提高的机会?

第一,降低期望。在每一个的背后有一打的失败。很多组织机构存在目标不明确、当事人不负责任、缺乏个人刺激、长期目标和短期运作之间联系不明等弊病。在这个高科技年代,公司现有的电脑软硬件街头民了一只新的现成的「替罪羊」。

第二,全面获取资讯。以收集处理资讯为专业的会计师有些时候没有全面搜集、深入分析资料,在了解现有预算计划程序利弊之前便提出改革建议。

第三,广泛征求意见。受新计划影响者若无机会参与其事,便会缺乏支持新计划的诚意。

第四,界定成功。由于改革完善是无止境的,参与改革的会计师应提出如何衡量新计划是否成功。目的是避免员工对新计划在某特定时期的期望过高,使原本已经成功的新计划反而被视为失败的计划。

高校财务人员行为风险防控探究 第3篇

目前在高校存在这么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审计或专项检查一般以财务资料为核心展开, 时间上一般追溯3~5年, 在工作中往往遇到不甚明了的事项需要财务人员进行解释说明或者提供相关依据, 而财务人员经过回忆或者大量查找资料也往往无法给予圆满的解释和提供完整的依据材料, 结果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有的业务在上一环节已经存在缺陷, 而在流经自己手中时由于过分信任上一经办人而忽略了全面深入复核, 导致自己对不利后果承担连带责任……诸如此类的风险, 均是由于财务人员的财务行为存在瑕疵和过错而导致的。

财务人员以货币资金为反映对象, 对资金的运动过程及其结果予以记录、反映和监督, 在这一过程中, 因货币资金运动过程的复杂性及影响资金运转因素的多样性, 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众多风险与之相伴。财务人员行为风险是指财务人员的实际工作过程与结果同标准的或者法定的过程与结果之间存在差异, 而这种差异为负向, 具有缺陷或者经济损失性, 是一种不利的后果。在此背景下, 本文分别就不同种类的行为风险进行研究, 以帮助财务人员正确有效地防控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保护好自身权益免受侵害。

有财务人员简单地认为只要一生严格坚持财务的谨慎性原则、行事谨小慎微就可以完全避免行为风险, 这样的认识前移到计划经济时代或许会产生效用, 但在如今经济高度发达、追求效益和质量的时代却不再适用了, 它需要依靠个人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判断, 需要大胆心细和创新型的工作方式, 这样就会导致风险如影随形, 但是只要把握住了问题的关键点、抓住了牛鼻子, 风险也就被无形中给化解了。

二、高校财务人员行为风险种类及其防控

(一) 人员素质缺陷风险

本文所指素质主要包括业务素质与思想素质两个方面, 人员素质达不到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而出现的错误与差异, 本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 虽然个体素质的不济可以用团队人员的整体力量来弥补 (即通过多环节、多程序的复核、核查等方法来纠错、纠偏) , 但是在进行岗位人员的配备方面, 必须严格坚持“适宜和匹配”的原则, 不能将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应付性地安排在重要岗位, 实在有难度的, 可以采用两人一岗的过渡性办法。在强调通过学习、培训、考试等多种手段提高业务技能水平的同时, 千万要重视对政治思想素质和法治观的教育和培养, 让财务人员能够自控、消除故意违规行为, 否则会酿成成本更高、损失更大的危害, 因为在那些业务精湛但思想素质低下人员的操作下的违规违法行为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和隐蔽性, 很难在短时间内被甄别。

在如今信息技术异常发达的时代, 处处时时均可学到知识, 财务人员需要有一种学习的精神, 利用一切机会和时间来实现知识更新和提高业务技能, 要把学到的书本理论知识和积累的经验运用到实践中, 要向周围的同事虚心请教, 要善于思考和总结、剖析自己, 一旦具备了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善学善思的习惯, 很快就会获得好的效果, 当然需要持之以恒, 以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姿态随时随地接收新的知识, 自然而然实现知识的更新。

为了规避这类风险, 对教育培训机构就需要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一是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必须恰当, 两者不能脱节, 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识别能力;二是人才知识结构的复合性, 单一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单一的和过时的知识结构极易带来认知和辨识错误;三是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法治的主控性, 避免行为失去应有的约束而误入歧途。这三者缺一不可, 否则就会埋下人员素质缺陷风险的隐患, 三者的构架是:品德为灵魂、知识为支撑、技能为手段。

(二) 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不完善风险

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完善, 如出现明显的重叠和空缺现象, 前者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人才能力不能充分发挥的后果;后者则具有极大的潜在危害性, 易被不法者钻空子利用, 成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天然依托和基石, 因此作为实际工作者, 要特别注意辨析跳跃“空挡”或者缺乏监督程序而流传下来的业务, 否则这种无主责任的风险就极有可能无端地落到自己的头上。

在目前高校财务人员数量充足的情形下, 应当特别关注以下风险点的控制:岗位的设置和业务处理程序的设定是否与环境变化同步调整和优化、人员素质是否满足岗位的内在需要、不同岗位之间的对接是否顺畅和严谨、领导与职员之间的责任划分是否明晰、思想品德和法治教育是否跟得上等等。

防范此类风险, 一是领导要予以重视, 完善机构设置, 合理配备实用人才;二是作为财务机构, 要特别强调重要的和薄弱的节点建设和牵制;三是实际工作者要特别留意上环节业务的规范性、合法性以及本环节的审验操作。

(三) 制度建设不健全风险

高质量的财务工作结果, 是要靠完善的制度来作保障的, 如果制度建设不完善, 则会存在容易出现问题的“空白点”, 隐藏着很大的工作风险, 因此必须建立健全财务工作制度, 主要包括内部稽核、内部各环节及部门间的交叉牵制制衡、级次梯级监督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不同的情况, 应该有针对性地及时作出反应:未建的, 要建;过时的, 要废止;不全面的, 要补充;有漏洞的, 要修订;有冲突和含义不清的, 要给出明确解释;条文笼统的, 要明晰为具体的细则, 详解操作步骤和程序。制度建设需要标准化、具体化和科学化, 要与经济发展环境相适应、与主体目标一致;并且要公开化, 让执行者和被执行者心中有数, 双方相互监督, 以期获得预想的理想效果, 这样的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固有的风险, 在此制度约束下的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风险也便降到了最低。制度的发布范围和阅读对象是有区分的, 处在不同岗位的财务人员所应知晓的内容也是有差别的, 客观要求是需要熟练掌握和使用自身工作范围所涉及的内容, 对于上游环节流传下来的业务所涉及的而自身并不掌握的内容, 有权要求其提供相关材料。

(四) 审批及相关手续缺失风险

在高校, 一般均实行了财务事项逐级审批制度, 按照经济业务类型及其发生额的大小, 相应地规定了不同的审批程序和终审责任人, 作为财务工作者, 如果忽略了其中之一, 承办了制衡过程中“断链”的缺省手续的业务, 就会承担潜在的风险。对此, 财务人员应特别谨慎:票据的真实合法性判断和验证;经办人员及链条上各职能部门签字有效性识别;实物资产验收领用手续的真实性与内部传递单证一致性的核定;终审人员意见的明确性及其依据的可靠性判断。

现行《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负责, 这可能导致单位负责人通过授权等方式对财务行为施加隐性控制而推脱责任, 为此须提高警惕, 严格把握他们左右财务行为的每一丝痕迹, 切不可妄加推测判断而进行模糊处理, 必须以“实”说话、据“实”办事、以相关制度条款作为唯一的判定标准, 唯有如此, 才能处理好繁杂多变的各项经济业务, 分化风险。另外需要特别关注的是那些虽然经过了层层负责人签字认可但并不符合财经制度的业务, 对于此类业务, 原则上不给予办理, 如果经办人员存在异议的, 则需要提出专项申请, 载明业务的详细描述, 经财务人员签署明确意见后再上交学校负责人审批, 如果学校领导执意要求办理的, 可以给予办理, 其责任则不由财务人员承担。

(五) 执行政策等依据虚假或效力不足风险

现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 经过较长时间后的业务, 回头再究其所以然时, 往往说不清、理不明了, 主要由两个原因:一是原始凭证所附资料不全面、无法还原成完整的证据链、无清晰的线索可寻;二是所执行的政策等依据查无着, 这种结果很让财务人员憋气, 承受着极大的风险, 为此, 财务人员处理业务时, 特别应注意保留完整的会计资料、清晰的业务发展线索和明晰可查的执行依据。例如针对有疑问的业务, 尽量批注说明其来龙去脉;对执行的依据, 尽量注明或者附着文件、复印相关人员的批件和集体讨论所形成的会议纪要等等, 否则就有可能无谓地承担本不该承担的有关责任。

对于政策依据的效力问题, 是需要财务人员给予判断的, 凡是非标准文件或者牵强附会的文件 (比如会议纪要、跨行业涉及的近似业务等) , 首先必须符合本行业财经制度, 由财务部门给出建议;其次需经学校负责人签字认可并给出明确处理意见;最后财务人员按照领导意见处理仍持保留意见的, 需要附着自身的意见。对于那些模棱两可的领导意见以及推脱给财务部门全权或者酌情处理的事项, 凡是不符合规定的, 一律拒绝办理。

(六) 人缘环境风险

这里主要指与领导和同事两个方面的人缘关系的好坏所产生的风险, 也必须对此有所认识和防范:一是与领导方面, 如果关系好, 从而言听计从或者同流合污, 则会有不辨真伪和是非的盲目操作风险;如果关系差, 事事均针锋相对, 则存在有影响工作效率和遭受打击报复的风险;二是与同事之间, 如果关系好, 一团和气, 讲义气而不讲原则, 则存在有无视规章制度的盲目操作风险;如果关系差, 出现不合作或者故意设置陷阱的现象, 则存在影响工作效率和遭人陷害的风险。上述的情形都是不可取的, 对此应该营造以理服人、相互尊重、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 形成融洽、高效的人缘工作环境, 减少、消除其不利因素带来的工作风险。人缘关系好对于财务人员工作有利有弊, 需要认真把握, 必须坚持的底线就是制度面前一视同仁、不突破原则搞利益交换和利益输送、不进行例外特殊处理, 更不能为他人非法侵占行为给予方便或纵容。追求好的人缘关系, 目的是取得对方的支持和配合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千万不能因此结成非法的利益共同体而遭受风险。

三、高校财务人员行为风险防控原则

(一) 灵活性与原则性合理平衡

规避风险是财务人员自我保护的本能需要, 但是不能因此变得自私自利、不能因为存在风险而在工作中表现得畏缩不前、不能因降低风险的需要而进行推诿或者挑刺、钻牛角尖、不能因减少自身责任而要求对方提供冗杂无用的证明材料、不能因风险因素的影响而降低工作效率和质量……相反, 应该养成胆大心细的工作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以服务为第一要职, 具备合理使用灵活性、谨慎性和原则性, 以期推动局部和整体工作的不断前进。如果把财务人员变成机械的标准是非判别机器, 工作则会失去了意义, 有可能会造成延误发展良机、错失机遇的不利后果, 因此需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合理平衡, 当业务内容与制度规定发生冲突时, 应当以是否有利于事业的发展、是否能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评判标准。

(二) 把握好大与小、量变与质变关系

目前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业务内容的扩展以及与社会融合深度和宽度的增加, 财务人员经手的业务量也随之变得很大, 不管金额的大小以及业务内容违规情节的轻重, 均需认真处理, 千万马虎不得。

在实际工作中, 需要坚持“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原则并正确运用量变引起质变的基本定律。首先要认识到人员素质的提高、制度的完善等方面的工作, 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不懈地工作、做长期的量的积累, 最终促成其质的向好改变;其次, 不要以为违规的数额小、情节轻、性质不严重、行为次数少而放任为之, 必须有防患于未然的思想意识, 及早动手, 严格要求自己和他人, 消除认识上的麻痹思想, 将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铲除恶量积累的基础, 尽量阻止此类现象由量变向质变的恶性转化。

(三) 处理好即时性与延迟性关系

对于财务事项的处理, 一般要求及时处理, 延迟、拖后的思想往往会铸成大错, 因为财务工作量大且复杂, 往往为了应付日常的大量业务工作而对搁置的事情一拖再拖, 最后不了了之, 到了日后的某一时点被追溯时, 仅靠回忆, 却欲了难了, 因此即时处理应该成为财务工作者最基本的工作原则之一。当然, 对于线索不清的不明事项可以延迟处理, 但及时启动核实程序却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财务人员风险汇总分析 第4篇

财务人员成风险管理人才培养首选 第5篇

中国会计报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近日发布的2011年全面风险管理建设热点问题调查报告显示,90%的受访者认为现阶段缺少风险管理专业人才,企业对风险管理的经验和案例积累尚需进一步加强,尽管参与此次调查的都是大型中央企业及其他知名企业。

“我们对风险管理很重视,但目前还是比较依赖外部的人才力量,虽然对于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有兴趣也有耐心,但不得要领。”一位参与此次调查的大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表示。对此,德勤企业风险管理服务合伙人谢安在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很有同感:“专业能力、领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都是风险管理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而企业中同时拥有这些素质的人才确实比较少。这不仅是国内企业的问题,全世界的企业都存在这个问题。”目前,企业获得风险管理人才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从外部挖人才,不少咨询机构派到企业协助开展风险管理建设的人员也会成为企业追逐的“猎物”。另一个是在企业内部培养,外部风险管理人才具备相关知识储备与 能力,但忠诚度不如企业内部培养起来的风险管理人才高,并且对企业情况的了解需要较长一段时间。“企业内部人员一旦掌握了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性内容,凭借其对企业的了解,会做得更好。”谢安说,“如何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企业界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组建联合团队,将企业里业务素质较高的人员纳入项目组,通过‘干中学’的方式,掌握风险管理的技巧与工具,这比企业自己培养要快得多,同时效果也较好,能够更好地保证风险管理长效机制作用的发挥。”根据多年的经验,谢安还表示,企业中具有综合业务功能部门的人员更适合培养成为风险管理人才,比如财务部、审计部或内控部等。

财务分析公式汇总 第6篇

企业获利能力的财务比率:

(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回报比率:

1、长期资本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费用)/(长期负债平均值+所有者权益平均值)*100%

2、资本金收益率=净利润/资本斤总额*100%

(二)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回报比率:

1、股东权益报酬率=净利润/股东权益平均值*100%

2、普通股股东权益报酬率=(净利润-优先股股利)/(股东权益平均值-优先股股东权益平均值)*100%

3、普通股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

4、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5、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股利总额/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

6、普通股每股账面价值=(股东权益总额-优先股股东权益)/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

(三)企业经营与利润比率:

1、总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净额)/平均资产总值*100%

注:利息支出净额为税后净利、税后净利加利息、息税前利润

a、平均资产总值=(期初资产总值+期末资产总值)/

22、毛利率=毛利润/销售收入*100%

3、销售成本率=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1-毛利率

4、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利息支出净额)/销售收入*100%

5、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6、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100% 短期偿债能力的比率:

(一)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二)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三)现金比率=(货币资金+有价证券)/流动负债

长期偿债能力的比率:

(一)资产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二)1、所有者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全部资产总额*100%

2、权益乘数=全部资产/所有者权益总额

(三)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四)有形净值债务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无形资产+递延资产)}*100%

(五)利息保障倍数=(税前利息+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六)营运资金与长期负债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

(七)长期负债比率=长期负债/负债总额*100%

资产结构比重分析:

1、流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资产总额*100%

2、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资产总额*100%

3、非流动资产比率=(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递延及其它资产)/资产总额*100% 或=(资产总额-流动资产)/资产总额*100%=1-流动资产比率

资产周转速度分析:

(一)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1、总资产周转率(次数)=产品或商品销售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a、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

22、总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总资产周转率(次数)

(二)固定资产周转率分析

1、固定资产周转率(次数)=产品或商品销售收入净额/固定资产平均净额

a、固定资产平均净额=(期初固定资产净值+期末固定资产净值)/

22、固定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固定资产周转率(次数)

(三)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

1、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流动资产周转额/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

a、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

22、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

(四)应收账款周转率

1、应收账款周转率(次数)=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a、赊销收入净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

b、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

2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应收账款周转率(次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赊销收入净额

(五)存货周转率

1、存货周转率(次数)=一定期间的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a、存货平均余额=(期初存货+期末存货)/

22、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率(次数)=存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销售成本

(六)资产利润率分析

1、总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2、流动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100%=销售利润率*流动资产周转率

3、固定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固定资产平均余额*100%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

(七)现金流量偿债能力的分析

1、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100%

2、a经营活动净现金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流动负债*100%

b经营活动净现金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负债总额*100%

3、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100%

(八)现金流量支付能力的分析

1、支付现金股利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现金股利*100%

2、现金充分性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筹资活动净现金流量)/(债务偿还额+资本性支出额+支付股利、利息额)*100%

(九)净收益质量分析

净利润现金保证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净利润*100%

(十)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股东(所有者)权益报酬率=总资产利润率*权益乘数

而:总资产利润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

即:股东(所有者)权益报酬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十一)财务预警分析的方法

(一)单变模式

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100%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多变模式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01X5 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

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

X3=息税前收益/资产总额

X4=权益市价/债务总额账面价值

财务人员风险汇总分析 第7篇

财务人员舞弊,一般都是涉及到贪污、占用公款等,由于库存现金使用范围受到限制,且金额较小,可以操作的空间较小。为此,通过银行存款舞弊,是很常见的。经过已披露的财务舞弊案例,财务人员通常通过以下手段舞弊:

一、公款私存

含义:即将公款转入自己的银行户头,从而、侵吞利息或挪用单位资金。其主要手法有:

1、将各种现金收入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以“预付账款”或者“其他应收款”名义从单位银行账户转汇到个人银行账户。

2、虚拟业务而将银行存款转入个人账户,业务活动中的回扣、劳务费、好处费等不交公、不入账,以业务部门或个人名义存入银行等。

3、将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账面以“库存现金”表示。

二、混用“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套现利用工作上的便利,会计人员在账务处理中,将银行存款收支业务同现金收支业务混同起来编制记账凭证,用银行存款的收入代替现金的收入,或用现金的支出代替银行存款的支出,从而套取现金并占为己有。

三、未批准擅自提现

会计人员或出纳人员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条件,私自签发现金支票后,提取现金,不留存根不记账,从而将提取的现金占为己有。这种手法主要发生在支票管理制度混乱、内部控制制度不严的单位。

四、制造余额差错,以备后用

故意算错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来掩饰利用转账支票套购商品或擅自提现等行为,也有的在月底银行存款日记账试算不平时,乘机制造余额差错,为今后贪污做准备。这种手法看起来非常容易被察觉,但如果本年内未曾复核查明,以后除非再全部检查银行存款日记账,否则很难发现。

五、支票套物

利用工作之便,财务人员擅自签发转账支票套购商品或物资,不留存根不记账,将所购商品据为己有。

六、从银行提现不记现金账

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条件,财务人员在由现金支票提出现金时,只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不登记现金日记账,从而将提出的现金占为己有。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的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是分两个账本,如果不对照检查,这种手法极难被发现。

七、涂改银行对账单

涂改银行对账单上的发生额,从而掩饰从银行存款中套取现金的事实。在这种手法下,一般是将银行对账单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上的同一发生额一并涂改,并保持账面上的平衡。为了使账证相符,有的还涂改相应的记账凭证。

八、截留银行存款收入

利用业务上的漏洞和可乘之机,财务人员故意漏记银行存款收入账,伺机转出转存占为己有。这种手法大多发生在银行代为收款的业务中,银行收款后通知企业,会计人员将收账通知单隐匿后不记日记账,以后再开具现金支票提出存款。

九、出借转账支票

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条件,财务人员非法将转账支票借给他人用于私人营利性业务的结算,或将空白转账支票为他人做买卖充当抵押。

十、转账套现

通过外单位的银行账户为其套取现金。这种手法既能达到贪污的目的,也能达到转移资金的目的。在这种手法下,外单位的账面上表现为“应收账款”和“银行存款”等科目以相 此文档由长沙火车站仁和会计培训学校友情提供,详情请咨询:http://hn.whrhkj.com/ 同的金额一收一付,而本单位为外单位套取现金,从中牟取回扣。收到该单位的转账支票存人银行时,作如下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账款

提取现金时作分录:

借:库存现金

贷:银行存款

付现金给外单位时作如下分录:

借:应付账款

贷:库存现金

为了掩盖套取现金的事实,有些单位不作上述账户处理,而是直接入账,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库存现金

这种方法,隐蔽型很强,但需要跟客户或供应商串通

十一、涂改转账支票日期将以前年度已入账的转账支票收账通知上的日期涂改为报账年度的日期进行重复记账,再擅自开具现金支票提取现金不入账并将现金占为己有。这种手法下,由于重复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将大于银行对账单余额。记账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相关科目

这等于凭空在银行存款日记账上增加了借方数额,为提取现金做好了准备。提取现金时,会计分录为:

借:库存现金

贷:银行存款

十二、重复登记银行存款支出

利用实际支付款项时取得的银行结算凭证和有关的付款原始凭证,分别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使得一笔业务两次报账,再利用账户余额平衡原理,采取提现不入账的手法,将款项占为己有。

十三、出借账户

指本单位有关人员与外单位人员相互勾结,借用本单位银行账户转移资金或套购物资,并将其占为己有。也有单位通过对外单位或个人出借账户转账结算而收取好处费。在这种手法下,一般是外单位先将款项汇入本单位账户,再从本单位账户上套取现金或转入其他单位账户。这样收付相抵,不记银行存款日记账。

十四、涂改银行存款进账单日期

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条件,财务人员将以前年度会计档案中的现金送存银行的进账单日期,涂改为本年度的日期,采取重复记账的手法侵吞现金。在这种手法下,根据涂改后的进账单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库存现金

这样就能将现金占为己有,但由于与银行对账单不符,因而容易被发现。

所以,有些会计人员为了保持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一致,也相应地在银行对账单上填列借方余额;或采用收款不入账的手法掩饰真相,使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自动平衡。

十五、利息收入不入账,套取利息

利用账户余额平衡原理,采取支取存款利息不记账手法将其占为己有。企业的贷款利息,按规定应抵减存款利息后,记入财务费用。月终结算利息时,如果只记贷款利息而不计存款 此文档由长沙火车站仁和会计培训学校友情提供,详情请咨询:http://hn.whrhkj.com/ 利息,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就会小于实有额,然后再支出利息部分款项不入银行存款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的余额就自动平衡,该项利息也就被贪污了。这种手法,在对账单和调节表由出纳一人经管的单位很难被发现。

十六、其他一些错弊

1、未将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全部、及时地送存开户银行;

2、违反国家规定进行预收货款业务;

3、签发空头支票、空白支票,并由此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

4、开立“黑户”,截留存款;

5、通过银行结算划回的银行存款不及时、足额入账;

财务人员法律风险产生的根源 第8篇

一、故意犯罪造成的法律风险

毋庸置疑, 任何人故意犯罪都会带来法律风险和法律制裁, 并不只是财务人员如此。对于财务人员而言, 其故意犯罪多表现为贪污、挪用、侵占、提供虚假报告、偷漏国家税款等行为, 如某出纳截留收入, 某会计私刻印章将单位资金转入自己的私人账户, 某财务负责人在公司办公会提出以为职工谋福利为名私分国有资产并得以通过、实施等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主要是财务人员私欲膨胀、铤而走险的结果。在任何情况下, 故意犯罪都会带来风险, 这并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也不是现实中财务人员产生法律风险的主要原因。事实上, 绝大多数财务人员都不会主动犯罪, 给财务人员带来法律风险的主要是被迫和无意行为造成的。

二、财务人员因“被迫”而造成的法律风险

这种情况是财务人员所面临的法律风险的大多数情形, 多数财务人员仅是为了能有一个工作而不得不屈从于单位领导的压力, 比如某私营企业会计在老板的强制要求下将部分收入不入账而偷漏税款、提供虚假报表骗取银行贷款等。这种情况, 用财务人员的话说就是“肚子安了, 良心不安;良心安了, 肚子不安”。

在法律上真正的“被迫”并不会遭受法律处罚, 但问题是财务人员常常并不清楚如何才能有效自我保护, 没有有力证据证明“被迫”这一事实, 因而为自身带来了风险。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 某有限责任公司因涉嫌偷税被当地税务局立案稽查, 后将该案移交当地公安部门, 公安部门在获取该公司偷税罪的充分证据后将该公司法定代表人赵某、总经理孙某、财务总监李某和会计钱某依法逮捕, 后经当地检察院起诉, 最后法院判决:该公司犯偷税罪, 补交税款并处罚金;对孙某、李某和钱某分别判处了有期徒刑。在庭审中, 财务总监李某和会计钱某称其偷逃税款均是受赵某指使, 但却无任何证据, 最后法院没有予以认定。

至于为何在这个例子中, 法定代表人没有判刑而总经理兼财务总监被判刑, 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李某没有证据证明偷税行为是受法人代表授意或指使而为, 法律对责任人员的认定只能依据能够被现有证据证明的事实,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认定公司的经营管理包括偷税行为均是在李某指挥下运作, 从而对李某判刑也在意料之中。

三、财务人员无意行为造成的法律风险

外部没有人强迫, 财务人员自身也并非故意要这样做, 但却惹来了麻烦, 这本质上是由于财务人员知识或经验的不足即无意行为造成的。笔者曾经历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一家公司, 总经理在一天上班的早上, 交给单位出纳5000元的餐费发票, 说是前几天陪客户吃饭的发票, 要她拿去帮着把票贴一贴, 这种事财务人员其实干得多了, 是并不为怪的。这个出纳拿到票后, 自己找了“票据报销单”和“粘贴单”贴好后, 找财务经理签字, 和财务经理说明这是早上总经理拿过来的, 要帮忙贴一下, 财务经理也并不怀疑, 就把字签了, 然后拿着去找这位总经理签批, 自然很顺利就签了字, 之后她从她的保险柜中拿出5000元直接给了总经理。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出纳只是让老总在“批准人”一栏中签了字, 其他报销人和领款人都是出纳代老总签的字, 其实她是出于好心, 想既然是老总安排的, 并且已批准了, 其他“小事”就帮着做了吧。这是她的严重经验不足。后来, 这位老总离任, 公司做离任审计, 大家知道, 在离任审计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要查一下总经理在任期内所报销的所有事项, 包括金额、内容等。审计人员最后拉出一个清单, 要总经理确认, 这位总经理发现有一笔5000元的餐费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审计人员说这好办, 立即就把那笔5000元的报销单子找出来了, 总经理仔细一看, 马上就说“报销人和领款人虽然是我的名字, 但都不是我签的字。”这时审计人员也发现“批准人”一栏的字体明显和“报销人”、“领款人”的字体不相同, 又把财务经理叫过来, 财务经理一看就说这是出纳的笔体, 那就把出纳叫过来, 出纳一看就知道这笔单子是怎么回事, 说这是那年那月那日总经理交给的餐费发票, 要我帮忙贴一下, 我贴好领出钱来就给老总了。但现在的问题是老总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他不承认领过这笔钱。这可真把出纳给急坏了, 因为总经理说是出纳自己把钱领走了, 还要报案, 而从目前的证据来看, 对出纳是很不利的, 因为出纳并不能证明他将这笔钱给老总了, 而“领款人”一栏又确实是他签的字。通过这个案例, 我们能看到财务人员的一种风险类型。

四、现实中的风险根源更为复杂

通过上面的分析, 读者可能会说, 我们把这三种情况研究透了, 财务人员风险的问题就解决了。然而, 现实中的情况要复杂, 它常是三种情况的汇合, 多数先是被迫, 然后又搀杂进财务人员的主动和故意, 其中可能还会有无意行为。比如笔者曾查处的某单位小金库案例, 某公司的省级分公司领导曾让财务经理以收取地市级公司参会人员会务费的形式搞一个小金库 (实际上该省级分公司的会议费已得到总公司批准并将在分公司管理费用中全额报销) , 收上来的钱都由财务经理保管, 很多单位的小金库就是这些搞出来的。开始财务经理并不同意, 但在领导的坚持下也不得已这样做了。由于小金库现金量较大, 财务经理就用他的名字开了个账户, 专门存放小金库的资金, 后来总公司进行内部审计, 该财务经理知道肯定会盘现金、查财务室, 就把那个存折和记录本藏起来了, 这个时候, 其实他的风险正在转化, 由原来的完全被迫转化为有意隐藏。等审计查完财务室后, 他认为安全了, 不会再查财务室了, 就把那个存折和记录本又拿出来了放到他的抽屉里。可是, 没想到我们搞审计、纪检的常用的一招就是“回马枪”, 在一天上班的早上, 突然再查财务室, 要求所有财务人员将自己的抽屉打开, 所有的铁皮柜打开, 这样很快就找到那个存折和记录本了。这里面, 就是财务经理一开始是被迫, 后来成为主动藏起来, 再后来则是因为经验不足而暴露。可见, 财务人员的风险成因, 其实是很复杂的。

通过上面的分析和真实案例的介绍, 我们能够得出这样两个结论:第一, 不论财务人员在企业中的层级, 所有的财务人员都会面临风险, 从最基层的出纳到高层的CFO、总会计师、单位财务负责人;第二, 不论企业的规模, 所有的企业都可能会产生财务人员的风险, 大企业有大企业的风险, 小企业有小企业特有的风险, 大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压力主要在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这些考核的压力, 小企业的主要压力主要在于尽可能快地、尽可能多地使股东得到好处, 这些也压力常常是财务人员风险的导火索。

因而, 作为财务人员要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风险, 并对其产生的根源有一清醒的认识, 这样才可能有效地进行自我保护。

参考文献

[1]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经济犯罪新型疑难案例判解》.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年2月第1版

基于财务报表的财务风险分析 第9篇

【摘 要】财务报表作为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既反映了企业经营情况,又折射着其所存在的风险。本文以上市公司海澜之家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基于财务报表对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财务报表;财务风险;海澜之家

在市场化经济体制的浪潮中,在竞争与风险并存的时代背景下,激烈的竞争之下隐藏着的是风险的产生,而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判的重要依据。因此正确的认识企业财务风险、及时通过财务报表对企业经济状况和财务风险進行总结分析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务风险的理论分析

1.财务风险的定义

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在财务活动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企业亏损的可能性。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因生产结构不合理、运营不当、信誉受损等因素导致亏损;另一方面是企业的发展会受国家政策等外界因素影响,如税收上调、竞争过大、商品销售路径受阻等。

2.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企业财务管理受宏观环境的影响大

企业的宏观环境由多种微观环境组成,涉及领域广、变化大、可预见度低。宏观环境的难以预测性会增大企业风险,不良的宏观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滋生风险,为企业发展的道路上增添绊脚石。

(2)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

企业风险的产生受企业自身的影响。主观判断失误而导致企业控制风险的能力受到局限。如:企业经营战略、供销体系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都会影响企业的经济运转,增加企业财务风险。

(3)企业资产流动性差

企业资产流动性差是企业现有资产不足的一种表现方式,一方面不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对外投资者和消费者不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的运作,在生产、消费环节中资金链条易出现断裂,最终致使企业破产倒闭。

二、财务风险分析的实际应用

通过财务报表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对一个企业而言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海澜之家的财务报表对该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

1.海澜之家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风险分析

通过网络、报刊等途径,我收集到了海澜之家、九牧王、七匹狼3家公司从2012年至2014年的财务报表。对财务报表中的具体数据进行整理,最后对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做出了纵向和横向剖析,具体结果如下:

(1)企业自身分析:

海澜之家股份有限公司的流动比率指标呈下降趋势,但在2012年至2014年,流动指标依旧大于1。这意味着在2012年至2014年,该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有所下滑,但相对来说,每1元流动负债都有大于1元的流动资产来作为偿债保证。由此可知对该公司而言,偿还流动负债尚不成问题。

从2012年至2014年,海澜之家股份有限公司的速动比率一直下滑,从1.66%降至0.96%,这说明该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不如从前,没有足够的速动资金能够用于偿还企业的短期负债。

在现金比率方面,从145.99%降至82.15%,说明该公司现金持有量并不充足,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来应付不时之需。

(2)同业分析:

通过与九牧王、七匹狼两家公司年度财务报表中短期偿债能力的相关指标进行比对可知:这3家公司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均有所下滑,即这3家企业的偿债能力不佳。总体来说,在整个同等档次行业中,九牧王的短期偿债能力最好,七匹狼次之,海澜之家的最差。

2.盈利能力分析

(1)企业自身分析:

海澜之家的销售净利润逐年增加,呈稳步上升趋势。从2012年的7.85%上升至2014年的19.28%,这表明该公司获利能力在持续提升,盈利能力相对较好。

从净资产收益率上看,海澜之家在2012年至2014年这3年间的净资产收益率一年比一年大,这表明企业运营效益在提升。由此可得,海澜之家有限公司在获取自有资本收益能力在不断增强。

(2)同业分析:

通过与九牧王、七匹狼两家公司年度财务报表中盈利能力指标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可知:九牧王与七匹狼的销售净利润率与净资产收益率持续下降且其值远低于海澜之家。这表明这两个公司的盈利能力在逐年下降。比较而言,海澜之家的盈利能力较好。

三、营运能力分析

1.企业自身分析:

总资产周转速度=销售收入/总资产。当资产周转率>1时,表明销售收入>总资产,企业销售能力较好,反之亦然。海澜之家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资产周转速度在2012年至2014年这3年期间存在波动,但起伏不大,总体上升并突破了1。这表明了该公司的总资产利用率在不断提高,有所突破,销售能力进一步增强。

存货周转天数反映了公司销售收入或销售成本与存货之间的比例关系,表明公司将存货转化为销售收入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从上表可看到,该公司存货的周转速度起伏较大,2013年度存货周转天数长达233.54天,平均比2012年、2014年多出70天。在2013年至2014年,海澜之家的存货周转天数变短,这说明了企业运营周转速度越来越快,存货管理效率越来越高。

2.同行分析:

通过与九牧王、七匹狼公司的资产营运效率指标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可知:

九牧王与七匹狼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均持下降趋势,其中七匹狼速度最快,九牧王其次,只有海澜之家的周转率上升。这说明海澜之家的总资产利用率相比较好,销售能力强于其他两家公司。

从存货周转天数看,在2012年至2014年七匹狼和九牧王存货周转天数呈总体上升趋势,说明这两家公司的存货管理效率越来越低,与其相比,海澜之家的效率相比较高。

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看,只有海澜之家从2012年的28.65天降至2014年的8.34天下降幅度大,说明在应收账款管理效率上海澜之家明显高于其他两家公司。

比较而言,海澜之家的营运能力相对较好。

3.对海澜之家财务风险分析总结

通过将海澜之家、九牧王、七匹狼3个同档次的主打男装国民品牌上市公司3年的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可得:海澜之家盈利能力强,资本市场表现较好。

从2012年至2014年,的销售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在快速增长;营运能力稳中有进,在同行业中居于中上水平。但财政策略较为保守,资金流动潜能未得以完全发挥,企业偿债能力差。今后,海澜之家可在筹资决策方面可以通过加强负债筹资比重来提升企业偿债能力,在营销策略上稳中求新,争取能有更大的突破。

四、结语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我国已有超过85.3%的企业因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不当而未能得以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到基于财务报表的财务风险分析对企业的重要性,正视企业现状、及时采取措施、合理规避风险,从而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李 媛.加强财务管理降低财务风险[J].财经界,2010,(8):28-30.

[2] 李新文.如何全面风险上市公司财务报告[J].现代商业,2008,(5):22-23.

[3] 周文华.基于财务报表的医院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J].财会通讯,2009,(4):38.

[4] 韩良智.关于如何让阅读和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63-65.

作者简介:

鄢妮(1994—),女,江西玉山人,本科,注册会计师,研究方向:经济学。

上一篇:酒驾警示标语下一篇:国旗下讲话《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