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专业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

2024-06-07

社会体育专业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精选9篇)

社会体育专业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 第1篇

1前言

体育专业被教育部列为高校正式专业,随着健康体育计划的推行和完善,高校体育专业的发展迅速。但是高校体育专业在建设的过程中,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面临着来自社会各界的多方挑战,师资力量的匮乏,体育馆设施的缺失,学生的专业思想不够稳定,文化基础较低等问题的出现,严重制约着我国体育建设的发展,因此,相关单位需要联合各大高校以及教师队伍,研究未来高校体育专业的发展方向,为学生的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

2高校体育专业的定位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1高校体育专业的定位

准确的专业定位能够促进专业朝着优秀的方向发展,其中专业定位的具体内容包括培养人才的规格和类型,建设专业的重点和难点,科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专业领域的范围等等。各高校体育专业人才服务领域以及发展的类型呈现出多样性和相似性的特点。

2.2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部分高校在体育专业的定位和发展上,没有突出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大多院校的优势也无法体现;其次,高校体育的人才培养类型以及服务的内容领域存在相似性,不利于形成专业方向互补的局势;最后,大多高校招生和服务的范围面向全国统招,地方的院校却只服务于地方的经济和发展要求,不符合办学的思想和规划。

3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3.1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高校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存在下列问题,首先,课程中缺乏与社会体育相联系的课程,例如体育社交的礼仪、体育高强度下紧急的.救护方法、终身体育的发展以及残疾人体育等等,学生缺乏上述的体育基本技能,对自身的发展以及就业方向,都存在着较大的影响。其次,体育选修课的设置较少,我国大力推行降低必修课的比例,提高选修课的比例,但是大多学校提供的体育选修类型较少,不符合人才培养的基本观念。最后,学生入学时,整体的运动水平不足,体育技术指导在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较少,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技术指导能力,不利于学生在体育研究领域的就业发展[1]。

3.2师资情况的问题

师资力量是教育中重要的人力建设资源,其中包括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高校体育发展方向中,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对整个体育专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当前,高校体育专业中师资数量不足,其中主要缺乏具有专业理论技能的教师,师资力量难以满足院校对于体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大对数院校对体育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指导,鼓励教师攻读硕士或博士的学位荣誉,但是在数量上还是难以满足体育专业的发展。同时,教师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方面也与高校体育专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大多数教师是半路出家,缺乏系统的体育工作结构和经验,因此难以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框架,严重影响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发展。

3.3场馆设施问题

为了促进体育专业的长足发展,全国各大高校需要建立配套的体育设施场馆,以此来满足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但是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场馆,使用的是体育教育专业和公共体育设施等,缺乏体育教学所需要的台球、羽毛球以及其他体育活动场馆。当然,这些场馆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资金的缺乏是制约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最主要因素。

3.4社会实践问题

我国大多数院校缺乏专门的体育实习基地,部分学生无法联系与体育专业相关的实习单位,高校社会实践的环节流于形式,高校缺乏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无法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资源,为学生就业发展设置了难题。

社会体育专业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 第2篇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体育经济在我国也开始蓬勃发展,并展现出惊人的速度,尤其是在2008北京奥运会的周期里,我国相关的体育事业和产业以及体育经济的规模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其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20%。在体育经济发展进程中,社会关于专业体育人才需求也随之加大,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体育人才,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那么在这种环境下,则需要改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要以市场为导向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基于体育经济视域能够明确看出在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和人才的就业为出发点才是真正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在人才培养的目标被明确之后,才能在其指导下,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这种对市场倾向的迎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专业知识面比较广的社会体育人才,同时也必须要注重深化人才的专业知识,构建“T”字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中高校在社会体育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中,一方面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则需要对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对某一专业学科深入研究,这样也就能够逐渐让学生知识从广度向深度方向发展,这样更有助于培养一批具有深厚专业基础的研究性人才。其次,还必须要加大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应用技能培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就是满足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人才需求。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则需要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以及应用能力培养。一方面需要强化学生的健身知识应用训练,同时也需要加大学生的体育训练及管理方式训练,另一方面则需要进一步强化学生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知识培养。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及相关锻炼方式,以强化学生理论技能。并且还需要依照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职业规划方向,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人才培养,以能够提高体育人才培养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最后,还要鼓励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进行职业资格认证,根据相关的社会就业调查,大约有九成的社会企业是认可社会体育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这类国家认证的职业资格证明能够能够很好地帮助企业进行人才的初步筛选,也是人才能力综合能力的一种证明。所以在相关高校的社会体育人才培养中,要鼓励学生进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这是在毕业生面临激励的市场竞争时所必然做出的选择,也是提高毕业生求职竞争力的一种手段。很多企业在择人的时候不仅会考虑到这个人的理论知识怎样,而且更多地会偏重于此人相关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是否达到岗位的要求,所以高校在鼓励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对其职业素质的一种培养鼓励。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还要加强社会体育人才人文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这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对人才的重要要求,也是职业素质中职业道德的主体部分。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设置了科学合理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后,就该着重解决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了,因为这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则需要重视多层次课程的设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实现课程与社会需求的接轨。主次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被看做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教学方式,将核心课程和相关的实践课程最为重点,然后围绕此开设多层次和多角度课程的学习,依此实现研究型、应用型和综合型等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学校也需要强化硬件设施成本投入,以能够为广大体育人才培养提供完善的教学设备。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和相关的中医医院进行合作,在推拿、针灸、按摩等诸多方面为学生提供时间的机会,以提高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深化与扩展。或者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以和相关的医院和康复组织建立相关的合作协议,将其作为学生实践的重要基地,为学生在场地和师资方面提供帮助,带领学生进行现场教学、观摩体验等活动,从而达到丰富学生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这种方式能够实现校内和校外资源的双重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人才的培训,对学生以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帮助。

三、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社会体育人才评价体系,不但对学生具有一定影响,并且对于老师的要求也比较高。关于评价体系的设计必须要注重以人为本,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要坚持学生是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需要提高对学生本人的重视,从而制定人性化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基于这种评价体系,那么在学生成绩评估中则不单纯依照成绩确定,还需要加大学生综合素质及应用技能考核,以有效改善之前以分数为尊的不合理评价机制。人性化评价机制则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对教师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也要重视评价体系的合理性问题,重视对教学治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创新的考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还有注重对因材施教思想的运用,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充分激发学生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体育经济发展下,对于教育部门及其工作者来讲,则需要深入分析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改善对策,一方面需要和我国的基本情况相结合,另一方面则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我国社会体育人才专业发展刚刚十多年,各个方面的发展还不够成熟,相信在未来,在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之下,我国的社会体育专业发展将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探讨 第3篇

1、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研究是当前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话题, 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视野, 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在对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探讨中, 影响最大的是宋义增的观点, 其于《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培养方向与措施研究》中提出, 体育教师专业化是指体育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 依托体育教师的专业组织, 通过长期的、系统的、专门化的专业练习, 习得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从教过程中实施体育教师专业自主, 表现体育教师的专业道德, 并逐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成为一个良好的体育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智慧、专业精神及专业伦理上, 五者缺一不可, 共同丰富着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第一, 专业知识。专业知识简而言之就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的知识储备, 不同学科、职业的知识体系各异, 体现着该学科或职业的特殊性。体育教师专业知识是有效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所必备的知识技能的综合体, 其主要由体育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科专业知识、实践性知识、普通文化知识构成。体育学科专业知识是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前提, 主要包括体育学理论及体育学技能两个方面。教育学科专业知识即体育教师要掌握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体育学科教学论等教育性质的学问。实践性知识即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反思中建构起来的个体经验体系, 是教师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2]。普通文化知识由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工具类知识 (外语、计算机等) 、时政类知识 (国家大政方针、社会焦点等) 构成, 其体现了体育教师知识的背景及素养。专业化的体育教师要具备精深的体育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专业知识、生动的社会实践知识及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 这样才能更好地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第二, 专业技能。专业技能即运用知识和经验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主要由运动竞技能力及教学教学能力组成。运动技能就是体育教师要有优秀的运动品质及擅长的体育项目, 这对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尤为重要。教育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职业存在的跟本标志, 主要由备课技能、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掌控能力、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及动作示范能力组成。第三, 专业智慧。体育教师的专业智慧是体育教师人格、学识、能力、经验等方面的专业要求在教师身上高度综合的结果, 表现为对体育教学工作规律把握、深度思考、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第四, 专业伦理。专业伦理是体育教师专业角色的基本要求, 也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主要表现在客观公正、为人师表及至真至善三个方面。第五, 专业精神。体育教师的专业精神体现在教学态度、自控能力、职业情感上, 要求体育教师要有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自觉追求发展的能力及对体育教育事业的荣誉与自豪感。总之, 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随着时代变迁、社会进步而不断趋于完善, 我们要以动态的眼光去看待, 从本质上加深对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解。

2、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可以从体育教育事业、体育教师自身境况及新课程体系三个方面来探讨。首先, 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体育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综合运用, 指体育教育事业要在现有规模、条件的基础上, 通过教育改革等方式, 使体育教育事业不断深化、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体育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众多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为支撑, 高校体育教师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养成学生良好运动习惯、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重任, 因此, 我们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体育教师, 使我国体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其次, 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改善自身境遇的必然要求。总体而言, 当前体育教师队伍存在社会地位不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就必须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因为社会有一条铁的定律———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 才能得到社会重视, 如果一个职业是人人都可承担的, 那么其专业地位将不复存在。再次, 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贯彻落实新课程体系的内在动力。教育部颁布《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课程目标进行了细化, 将其分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及社会适应目标, 这些目标的细化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可以提高体育教师完成这些目标的能力, 进而为贯彻落实新课程体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除了体育教师自身努力之外, 更需要学校及社会给予充分的支持与帮助。

3.1、学校支持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

高校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场所, 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为其提供有利条件, 加快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从学校层面看, 我们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师发展观及坚持发展性评价两个方面来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首先, 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观。正确的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观体现为———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学生的发展要以教师发展为前提, 只有教师发展, 学生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再完美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如果没有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为支撑, 无疑等同于纸上谈兵, 没有实际意义。因此, 学校要树立教师专业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的观念, 使体育教师的重要性得到彰显。其次, 坚持发展性评价。当前对体育教师的评价多为终结性评价, 不利于体育教师的发展, 我们要将发展性评价引入体育教师评价之中, 充分发挥发展性评价的激励、调控、诊断功能, 切实将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

3.2、社会支持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保障

社会支持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 要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及提高体育教师社会地位来促进其专业化发展。首先,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强制力是任何规章制度得以推行的保证, 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其特殊性、复杂性决定了必须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各级政府及行政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使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各种要素、条件得到充分保障。其次, 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社会地位体现在教育投入、经济福利待遇、社会认可度等方面。我们要增加教育投入, 从总量上给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保障;在分配时, 要考虑到体育教师的特殊性, 给予一定倾斜;同时, 我们还要引导社会确立对体育教师的合理期待, 摆正对体育教师的看法。

总之, 教师专业化发展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我们要在体育教师自身努力的基础上, 健全学校支持体系、社会支持体系, 三者形成合力, 共同推进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义增.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培养方向与措施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10.

[2]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EB/OL].www.edu.Cn, 2002.

[3]李儒新, 冯明丽, 李超红.对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的意义及内涵的探析[M].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m2010, 4.

社会体育专业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 第4篇

特级教师武云飞:许多从事体育教学的老师平时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教学、训练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谈起教学、训练方面的体会更是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可要是让他们写成文章却很难,像是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因此如何写好论文也就成了他们难解的心结,这一弱点在经验交流、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时尤为明显,大大影响了工作的情绪,导致部分骨干体育教师心灰意冷,失去了信心,也直接阻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对此,大家称之为“论文难”现象。本人从自己写作的经历、体验出发,提出些个人观点,以供借鉴。

一、体育教师写论文难的原因

1文化原因

由于学生时代身负学习、训练两层负荷,时间精力受到限制,导致多数体育教师的文字功底普遍差些,工作后又没有养成看书读报、记笔记的习惯,对动笔无兴趣,更没有养成对教育教学活动、新鲜事物观察、反思、提取、记录的习惯,久而久之动笔写文章成了难题,做论文、搞科研的理想自然也就束之高阁了。

2时间问题

课改几年来,由于普遍缺乏专职体育教师,不少体育教师课务繁重,许多体育教师每周要上18节课以上,另外还要负责早操、大课间、课外活动,课余训练等,确实没有多少空余时间。繁重的工作搞得身心疲惫,也就挤占了写文章的体力精力。

3信心问题

由于现在论文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参评、投稿的体育教师日益增多,但能获高层次奖项的不多,能发表则更少。本来面向我们的专业杂志就少,一期只能发几十篇,而每种刊物每月的投稿量就有千篇以上,命中率当然就低,另外,一些杂志的审稿期较长,多数稿件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不少教师无法忍受长期的等待,自然也就失去写文章的信心。

二、体育教师写论文的理性思考

首先,要端正写文章的动机。目前,我们不少教师把写文章与评职称对等起来,明确地说写文章就是为了评职称。这其实是一种功利心态,以这样的心态去写论文必然是草率的、浮浅的。文章更缺乏深度和广度,不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带来帮助。我们一定要把写论文的动机定位于自己的发展,是对自己教育生涯的总结和反思。

第二,要理清写文章与时间的关系。写文章当然要花费时间、精力,这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初写论文的老师更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来“打理”自己的文章,工作时间肯定不够,往往要搭上许多的业余时间。因此,要想写文章,不必抱怨没有时间,要想方设法抠时间。正如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还是有的。”有心人的时间是挤出来的。我们平时要提高工作的效率,少闲聊、少闲逛、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多用些时间来看书、写作。想写文章的老师就不要怕牺牲自己的休息日,有时还要熬夜。

第三,要树立正确的写论文的目标。每个老师都想让自己的文章获奖或发表,这既是对自己文章质量的检验。也是对自己科研能力的肯定,有这样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想,我们教师可以适当降低期望,不必过分追求,因为写作的过程就是自己整理、提炼,总结、提高的过程,有时候不一定是成熟的论文,一些小随笔,甚至只是一些只言片语记录下瞬间闪光的想法,都可以帮助自己积累素材,丰富资料库。只有做好积累,要用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举重若轻。对多数教师特别是初学者来说,写作过程比写作结果更重要。

三、体育教师写论文的小技巧

要新。人不如故,文不如新。这是写文章的首要原则。一是角度要新,即论文选题的角度要别具一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的问题,同样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就有不同的看法,如《体育教学》刊登的《“猫捉老鼠”游戏的十种变化》、《拔河的创新》。二是立意要新,要想别人没想到的,独树一帜,或者是深入前人的研究成果,求新求变。如徐州高等师范学校吕建锋老师2008年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上的《巧用篮球、排球场地进行铅球技术训练》一文,一经刊发就引起了许多老师的关注。三是取材要新,要紧抓当前的热点问题,如:学生安全问题、体育课评价问题、从学习理论课程理念层面向研究教材、探索课堂教学层面转化的问题等,我们提倡创新,鼓励突破,反对人云亦云,更反对不负责任、不求甚解的观点和认识。

要实。就是实事求是,主要体现在实践性和应用性上。论文是从自己的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而不是从若干二手资料中提炼出来的,是自己的经历的理论反思,是现实问题的反映。教学论文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能让人读后感觉就是自己教学中遇到过的,有现实性,有启发性、有推广性。这样的文章,怎么能不让编辑和读者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呢?

要准。要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紧扣主题、理清思路、说明问题,不要文不对题、不知所云。

要秀。一是结构要清秀。段落要清晰,层次要分明,重点要突出。二是题目要“作秀”,即题目用词恰当、立意新颖、有时代感,抓人眼球,且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如《多媒体教学让人欢喜让人忧》、《捕捉教学素材,讲求教学实效》、《地震震出应急意识的软肋》等,看论文的题目就很诱人,有一“读”为快的欲望。

要精。一般来说题目大了容易空洞,我们都是一线的教师,缺乏高深的理论知识,有些层面无力深入,写出来必然是蜻蜓点水,隔靴搔痒,要就一个问题说清谈透,哪怕抓住一个教学中的小问题。切中要害,解释本质,有独到的见解。就能作出一篇好文章。我们要写教学中的发现、身边的事情,不必追求长度、凑字数。应字字斟酌,字字珠玑。要做到文章骨肉丰满,先定题目,再定小标题,最后再填充丰富精粹的内容。

要审。成文后必须阅读几遍,先修改病句,使文章通顺;再看看是不是说明了想说的问题,观点是否明晰,论据是否充分。还要适当调整文章的结构,尽量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前后呼应,若自己感觉没有把握,可请文学功底好的老师给看一看,提提意见。

四、体育教师必须要做的

1学会阅读、勤于阅读、乐于阅读

我们不少体育教师流连于喧嚣的运动场,却“惧怕”安静,缺乏“坐功”,更疏于读书、懒于读书。岂不知读书是体育教师成长的力量之源。读书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专业知识,更会让我们逐渐拥有开阔的胸怀,保持一颗健康向上之

心,给我们以笑看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方法。读书更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字功底,丰富我们的写作技巧,古人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阅读是写作的第一步,而且是不可逾越的一步。

那么,我们体育教师要读什么书呢?一读教育理论。要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就要常读教育专著,提升教育理念,写作时才能为自己的观点找到合适的理论依据。同时要认真参加学校业务学习例会,把握本地的教学方向。二读专业理论。经常读体育报刊、杂志,增强专业底蕴。如《学校体育学》、《运动心理学》、《体育教学》、《中国学校体育》等,学习季浏、毛振明等体育专家的文章,提高专业知识,跟上课改的步伐,经常摘抄、研究、体会别人的新教学理念,以备后用。建议我们体育教师每人要订一二本体育专业杂志,并要保存好,常读常思,仔细咀嚼、品味。三读美文。写好文章必须提炼自己的文字水平,那就要阅读精品文章。比如《读者》、《文摘》、《随笔》、《美文》等文学类杂志,既可加深文字功底,又可陶冶情操。

2学会捕捉论文的素材

寻找写作的素材是体育教师亟待要培养的能力,好多教师责怪自己没有写作的灵性,其实“灵光闪现”是对教育、教学问题的发现,思考和解决,灵性就在你的身上,只不过没有捕捉罢了。通常情况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获取写作的素材。第一,来于课堂,用于课堂。由教学、训练、活动等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产生想法,形成方案,到用于改善教育、教学,这都是写作的话题。第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参加培训,观摩各种公开课、评优课,产生思维碰撞,再换位思考,提出新的想法,第三,借鉴它科,引为己用,常读教育类刊物,如《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等,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进行参考,从体育的角度论述个人的看法,第四,加强交流,开阔思维。利用外出机会和网上平台多和外地教师、专家交流,了解他们的做法,对比自己,提出新建议。第五,关注热点、提高认识。对于社会上、教育上的热点问题应深入思考,及时与体育教学相结合,率先提出个人看法。我想,无论多好的素材,如果不用心挖掘、勤于思考,都不会演变为好的文章,总之。论文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我们体育教师就要埋首于教学、训练的第一线,钻研教材教法,勤练专业技能,乐于与学生交往互动,亲身体验教育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这才是真正的“做”文章。如果我们不爱岗敬业,不去留意身边的“小事”,闭门造车,即使写出了文章,也毫无实践意义。

探讨体育报道发展论文 第5篇

[关键词]深度报道电视体育北京奥运会

[摘要]我国从一个奥运会的参与者逐步转变成为世界体坛霸主的有力争夺者,现代体育和电视媒体同样密不可分,同我们强大的体育竞技相比,我们体育电视的水平还需要大幅度提升才能使得二者相得益彰。

所谓深度报道,就是“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的一种报道形式。*”哥伦比亚新闻学院研究生教程谈到新闻报道的三个层次时称:第一层是事实性的直接报道;第二层是发掘表象背后实质的调查性报道;第三层是在事实和调查基础上做出的解释和分析报道,也称深度报道。

体育新闻的深度报道作为一种新闻深加工,其对象选择一定是具有“剩余价值”新闻事件,或者说此事件影响较大,具备一定的敏感性和读者关注度。否则,深度报道就会缺少深入挖掘的空间,失去其报道的价值和意义。其次还需要提炼鲜明的主题,只有这样,其立意才能深刻,才能对读者有所借鉴和启示,达到深度报道独有的传播功效。体育深度报道写法并没有固定模式,如调查性深度报道可以根据事件进程来安排行文结构;述评性的深度报道需要用叙述来补充、以评论作为补充,事实才清晰、完整,记者的思想观点才会得到完整、明确地体现。对于通讯类的深度报道,写作手法就更为多种多样。但是,一个共同的要求是:体育深度报道必须要“多侧面、多角度、超时空、深层次”地组织行文结构,只有这样,才能生动反映和剖析重大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为达到结构清晰之要求,体育新闻深度报道要求记者具有统摄思维和发散思维。只有具备统摄性思维,才能在广泛的材料中发现规律,发现典型;才能在思路收束的过程中,让漫无边际的思维材料凝聚,进而通过筛选,从中悟出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同时,记者还需具备发散思维,即沿着各种不同的方面思考,对一个问题从多种角度探讨,最大限度地调动已有材料,把原先没有想到的有关联的信息联系起来,体现出“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动态过程。

深度报道在我国报界兴起基于三个原因:一是媒体竞争的结果,二是受众需求的选择,三是报社记者社会责任感使然。为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为人民群众解疑释惑,为未来走向前瞻预测,是它得以发展并受欢迎的政治基础、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电视体育是电视与体育相结合而形成的特殊产业门类,电视对体育的介入延伸了体育产业的价值链,使体育产业的生态群落更加多元化。在我国电视体育产业虽然刚刚起步,但已经形成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价值链,并迅速发展成为体育产业的一个成熟分支。

最早进行奥运会电视报道的是1936年的第11届柏林奥运会,这是奥林匹克与电视联姻的开端。而奥运会电视报道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则是在60年代。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欧洲人可以通过通讯卫星观看比赛。旧金山的“晨鸟”卫星直播了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比赛的盛况。到了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就可以通过卫星对多数比赛电视直播,并出现彩色画面。从此,电视作为一种新的媒介,以特有的优势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雅典奥运会的前方报道中,中央电视台建设起了较为完备的前方播出系统,为前方的信号制作与传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前方的节目制作中,我们始终遵循奥运报道的规律,运用各种电视手段,给观众们展现的是体育和奥运的盛会。我们用第一时间原生态的采访,运用各种最新技术手段,用各种便于传递信息的包装手法,让前方体育场上所有的精彩时刻展现在电视屏幕上。

在雅典,央视第一次采用了远程网络编辑制作系统。前方记者使用专业光盘摄录一体机采集记录比赛的场景,在第一时间进行节目素材的高速传输与编辑,并与中央电视台已有的新闻共享系统互通互联,在实际应用中使“全程非线性”的崭新理念得以实现。这项新技术的采用大大提高了体育转播和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丰富了节目内容,保证了播出的可靠性,为央视的节目制播流程的最优化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奥运报道不是娱乐,也不是专题,而是新闻。奥运会本身是有规律可循的。它首先是体育比赛,表现出很强的新闻性,观众期待结果,也关注过程。首先明确的是,在本届奥运会的赛场上,国内观众最想看的是中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的表现。所以在中国代表团的强项——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体操、射击、举重、游泳的现场架设了直播摄像机,以此来保证中国观众可以在比赛的第一时间了解重要比赛的情况。其次,做好第一时间的采访非常重要。观众对主持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出镜记者和解说员必须更加专业化,必须考虑到观众想知道什么,怎么与运动员进行沟通,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记者对于相应的项目应该比较了解,对这个项目的运动员也要非常熟悉。运动员下场时,记者怎样提问最好,很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一方面,毕竟很多运动员不像演艺明星一样擅长表达自己;另一方面,记者在提问的技巧上应该对自己要求更高一些,使运动员说出自己真正的感受和想法。

关于虚拟演播室。央视从法国世界杯时开始使用虚拟演播室,但直播时的使用是从九运会时开始的。虚拟演播室的技术将主持人与背景画面叠和在一起,现场感更强,表现开幕式更加丰富多彩。虚拟演播室带来了电视画面空间的真实感,又具有真实景没有的效果,而且可以根据不同比赛来调换背景。这样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浪费。悉尼奥运会时,奥组委在提供广播电视信号时还提供了5个真实的风景镜头,而这届奥运会提供了800多个。虚拟演播室技术给电视视觉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也给节目制作也带来了电脑和技术方面的难度。

的北京奥运会即将到来,我们在深度报道上还应下更大的功夫,在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大好奥运体育报道的重要战役,为全世界当好体育新闻报道的东道主。

参考文献

[1]《体坛周报》,中国新闻研究中心,作者:张茂毅,杨富春

[2]杜骏飞,《.深度报道写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7

[3]鲁威人,《体育新闻报道》,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4]杜骏飞,胡翼青,《深度报道原理》,新华出版社,.12

社会体育专业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 第6篇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工作效率的提高,特别是在上海,越来越多的人,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更加注重通过休闲娱乐锻炼来放松心理和促进身体健康。因此,体育休闲娱乐健身产业逐渐变的举足轻重起来。但当前正缺乏大批的具有管理、培训和指导能力的人才来促进此行业的发展,意味着高校应该加深了解,培养怎样的人才来适应这些岗位,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应该学习些什么技能来使自身能够胜任一些企业需要的岗位,并进行自我完善。

1研究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上海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学生就业状况进行统计。共随机发放问卷20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87份。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上海市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职业选择现状

近几届社会体育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较分散,岗位主要为:教师、公务员(以警察为主)和街道工作人员、经营性健身场所以及体育用品销售及咨询公司、体育拓展培训公司,还有一部分自由职业者和待业者。其中就职于学校、经营性健身场所以及体育用品销售及咨询公司、体育拓展培训公司的毕业生数量占比重较大,分别为39.50%,8.00%和14.43%。总体来看,有61.93%的毕业生从事了与社会体育相关的工作,其中约六成选择了体育教师职业。还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38.07%)从事与体育无关的工作。

2.2上海市中小学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程度

据数据反映,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缺口达到30万,上海市的教师空缺尤为明显。从各中小学得到的.信息反馈了解到,对于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各中小学还是有一定程度的需求量。但这仅仅是对代课老师的需求,由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并无教师资格证,所以大部分并不能继续在中小学里从教。且从届开始,全国采取教师资格证统考制度,师范类专业毕业后也不颁发教师资格证,这代表大部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也将和社会体育专业一样,面临着毕业后没有教师资格证,无法进入中小学任教的尴尬场面,这意味着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在教师岗位上与其将有同等的竞争力。

2.3相关体育产业公司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程度

根据据企业访谈,以及在上海优客策划素质拓展公司实习期间,亲身体验了解到,社会上得到一些体育咨询公司、素质拓展公司以及体育用品销售公司,虽然近几年取得较为快速的发展,但随着类似公司企业,团体组织的增加,竞争压力正在逐步增加。因此,对于从业者的要求增加,虽然就业岗位还存在较大缺口,但对于应聘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提升自身能力。这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学校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方面的支持。

2.4影响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的重要因素

如今由于高校的扩招,生源大面积提高,而相反的,生源质量随之下降。一部分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身体素质达不到成为一名体育类专业学生的要求,导致在本科四年的专业学习中并不能很好地驾驭。因此专业技术能力的缺乏导致了应聘时专业素质不够硬,从而就业难度加大。此外还有部分大学生对毕业后的期望值过高也影响到了其毕业后的就业顺利度。此外,社会体育学生的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等理论知识水平状况也令人堪忧。因此,毕业生的个人竞争力的高低水平是影响其就业率的一大重要因素。

3结语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逐渐增加,社会上的相关岗位无法容纳过多的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并且社会对毕业生专业技能的需求期望值超过了毕业生本身的能力;高校扩招导致生源质量降低,同时伴随着的是教学质量下降;学生没有在大学四年中重视自己专业技能的达成,也没有明确自己的目标,导致面临毕业无事可做;大学毕业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就业观念造成了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难。

参考文献:

[1]刘驰骋,唐金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性研究———社会需求为导向、微格培训强技能[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48-50.

[2]袁丽.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心理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8):22-30.

[3]黄瑞霞.陕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0(03):43-50.

社会体育专业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 第7篇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职学校一直是培养幼教师资的“主力军”,随着90年代“三级变二级”教师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行,教师教育层次结构上移,高师本科院校成为发展重点,大专和本科层次的毕业生走上幼儿园一线岗位将是大趋势,中专层次将逐渐被取消。然而,当前幼儿师资大缺口导致大中专科模式、本科模式在一定时期内将呈并存与互补的状态。再则,我国已有大量的中职中专学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且就读人数越来越多。据统计,年至,全国中职类学前教育毕业生数(全日制)由335371人增长到415086人,增长率近24%。因此,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还可继续充当幼教人才的输送渠道,尤其可继续为欠发达地区输送各类幼教人才。在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其迫切任务是如何在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谋发展。

一、新形势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扩招增加了孩子入读普通高中的机会,极大削弱了中职学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从学前教师岗位供求形势的数据来看:学前教师岗位的文化程度准入“门槛”从新世纪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转变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已出现就业困难的局面。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对应的职业工种是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自20,我国幼儿教师资格政策发生了战略性转变,“学历”与“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分离制度逐渐推广,取消以往幼师资格证随毕业证书一起发放的做法,考试形式上逐渐转变为全国统考,中专学历不能参考。在此形势下,国家对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准入要求和专业素质要求均有提高并日趋规范,中职学校已很难胜任培养新型幼儿教师的工作,急需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中专学前教育传统的专业课程一贯沿袭幼儿师范“艺体型”“技能型”的培养模式,以传统“三学六法”和“几能几会”课程为主,技能技巧训练占绝大部分比重,这样的课程设置已不符合当代幼儿师资的专业要求。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转型的发展思路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不容回避,国家和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高数量和高质量的现实需求直接倒逼着专业改革。如何在新形势下寻求新的发展定位,解决当前发展面临的.困境以实现发展转型迫在眉睫。本文拟从政府和学校两方面提出以下几点思路。

(一)国家和政府:综合考察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评估中职学校办学质量

在学前教育师资紧缺的关键时期,国家应扶持一批合格的中职学校继续培养和培训合格的幼教人才。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各地区要综合考虑当地各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恰当规划中职学校的发展。在师资充足、结构良好、整体学历层次高的地区,如北上广各大城市,可逐渐减少招生数;在现有幼儿教师队伍数量不足且整体学历不高的中西部地区,可实行“当地培养,就近就业”,依据国家政策文件进行改革,如建立当地定向教师培养机制、培养保育员、升级院校等,争取和地方高校建立联系,为欠发达地区培育幼教人才。同时,为保证发展质量,政府应对现有的办学条件和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估,对认定合格学校进行整改和扶持。

(二)国家和政府:继续为中专生提供学历提升的政策保障

在为中专生提升学历方面,政府有3个举措可供实践:第一,推行“技能高考”。技能高考由湖北省于2012年在全国首创,即高校面向中职学校统一招收应、往届毕业生,形式以技能操作考试为主、文化考试为辅,实现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对口升学,让中职生与普通高中生形成错峰竞争。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衔接起来,实现“技能+学历”双重结合,为中职在校学生提供升学路径和深造的机会。第二,继续推行“3+2”的大专套读模式,提升学校办学层次。政府联合当地高校,考察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对符合条件、发展势头好的学校,或可升格为师专学校或挂靠专门的师范学院。如第一期三年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中就有9所中专院校升级。第三,加大财政投入和职业培训力度。一方面继续推行中等职业教育学费减免和资助政策。为学前教育专业所需的人力资源和各种设施加大投入,如专业教师的聘任、各种实践操作室的投资。另一方面对在校生加大职前培训,鼓励他们自主学习以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函授、脱产学习,国家予以有效考核并予以承认。

(三)学校:深入领会国家相关政策,积极应对机遇与挑战

社会体育专业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 第8篇

1 我国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1 忽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站在历史的角度分析,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有着5 000年的漫漫历史, 但是, 在悠久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落后的体育观念, 坚持传统的“重文轻武”的观念, 致使人们对体育教学普遍存在一定的轻视感, 影响我国的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并使得体育教师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存在一定的自卑感。

其次,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科教兴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口号。所以, 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之下, 学校、家长以及学生普遍重视文化教学, 忽视了体育教学, 将体育教学处于一个边缘的位置, 对体育教学的态度十分地不端正,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此外,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之中, 学生普遍将体育课程作为自我娱乐的课程, 严重阻碍我国体育教学的顺利发展。

1.2 学校缺乏对体育教学认识

体育教学开展的重要场所是学校。作为体育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学校也逐渐地成为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的出发点。但是, 大多数学校并没有为体育教师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没有制定相应的体育教学专业发展的制度, 同时没有创造出促进我国体育教学专业发展的条件及环境, 此外, 由于受到中高考升学制度的影响, 学校、教师及学生将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在文化学习中, 甚至出现利用体育教学课堂来开展补课的现象, 严重打击了体育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并没有为体育教师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的氛围。此外, 体育课主要是在室外进行, 并需要借助大量的教学器材, 但是, 我国的中小学并没有全面地配置相应的教学器材, 不能够发挥出体育教师所具有的能力, 严重阻碍了我国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1.3 体育教师缺乏职业认同

强烈的职业认同感能够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但是, 现阶段的体育教学将体育教学仅仅当作谋生的一种手段, 体育教师自身便认为自己的职业地位与其他的职业相比较低。所以, 大多数的体育教师没有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之中, 并且严重忽视了对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 由于缺乏对体育教学的热爱, 在体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 体育教师往往处于比较消极被动的状态。

1.4 体育教师个人素质较低

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增长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个人素质直接关系着体育教学的质量。但是, 现阶段的体育教师忽视对自身专业的发展, 认为自身的学历要求已经达到体育教学的要求, 对体育教学存在较大的认知错误, 缺乏提升自我专业素质的动力, 没有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的改革与研究中去。

其次, 部分体育教师将体育教育的功能进行简单化, 将体育课程教学片面地认为是将运动技能教学进行重复, 忽视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此外, 某些体育教师将体育职业仅仅当作谋生的一种手段, 没有从思想、情感方面提高对体育教学的职业的认同, 在教学中存在较大的功利性, 此外, 某些体育教师将体育教师职业作为未来职业规划的跳板, 所以, 会忽视对自身体育技能的培养与提高, 其次, 由于受到我国教学制度的影响, 体育教学在学校处于比较边缘的位置, 体育教师处于被忽视的状态, 过低的社会地位, 大大降低了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更无从谈起对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

1.5 体育教师的专业意识淡薄

体育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缺乏自主意识与动机, 存在较大的被动性。体育教师在中高考制度的压力之下, 大部分的教师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达标率与优秀率, 往往重视学生中考的体育成绩, 却严重忽视了培养自身的专业能力, 致使体育教师的文化基础普遍比较薄弱, 缺乏进修与继续教育的意识, 长此以往, 导致体育教师的文化专业知识的结构过于单一, 业务水平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并且体育教师严重缺乏攥写体育教学论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 推动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2.1 提高对体育教学的认识

体育教学的专业发展需要体育教师自身提高对体育教学的认识, 重视体育教学的作用, 成为体育教师不断地进行专业发展的源泉, 此外, 相关的国家部门应制定相应的促进体育教师教学的发展规划, 从而提升体育教师为适应素质教育的目标而不断地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

2.2 加大学校的支持

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相应地支持, 首先, 学校应为体育教学专业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为体育教师的发展创造充分的物质环境, 并为其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为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前沿的教学理论书籍, 并为体育教师的专业培养创造良好的学习与研究的环境;其次, 学校应完善体育教学的设施, 并为体育教师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料, 为体育教师的专业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再次, 学校应在全校范围内弘扬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改进体育教学的观念, 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 为体育教学创造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最后, 学校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对体育教师教学提供相应的奖励, 增强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培养的积极性, 此外, 学校应聘请省市的体育教学专家, 亲临学校开设讲座, 并订阅相应的专业期刊, 为体育教学的学习提供较好条件, 此外, 为体育教师的专业培养提供充足的经费与时间, 提升体育教师进行科研的热情, 从而全面地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水平。

2.3 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

体育教师的待遇与地位提高能够有效地提升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培养的积极性, 所以, 学校领导及其他学科的教师应多多理解与支持体育教师的工作, 为体育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促进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的提高。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师职业所具有的专业性, 不断地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完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工作时, 应提高体育教师相应的待遇。此外, 体育教师应积极地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 加强与其他同事之间的沟通, 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障, 充分地发挥出体育教师的作用, 从而获得他人的尊重, 并提升自身的地位与待遇。

2.4 提升专业培养的主动性

体育教师本身应树立起自我专业发展的强烈意识, 提升对自己专业的自觉性, 将自我的专业发展状态与其他各科的教师的专业发展状态进行比较, 从而提升自我的人文素养。此外, 体育教师应树立起良好的教师形象, 提升自我专业技能, 促进自我的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并不断地适应发展变化的课程改革要求, 提升体育教师的全面素质与专业能力。

2.5 提升科研能力

随着我国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体育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 提高自我的理论知识, 并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不仅具有专业的知识基础, 更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 从而提升自己的眼界, 拓展体育教师的科研领域, 为学校的体育教师提供更好的服务。

2.6 坚持终身教育的理念

终身学习是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所以, 体育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 不断地进行学习以提升自我的专业素质。此外, 学校应弘扬终身学习的理念, 对体育教师进行再教育, 促使体育教师充分地利用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 提升自我专业素质。

3 结语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综合发展。所以, 加强体育教学工作, 应首先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丰富体育教师的知识, 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输送大量优秀的人才。

摘要:体育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直接关系着体育教学成果的好坏。所以, 应提高对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视程度,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容忽视。该文以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 探讨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 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以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 促进体育教师进步与完善,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旨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王镜然.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0 (7) :11, 27.

[2]周幼惠.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 2010 (5) :47-49.

[3]张丽丽, 马志和, 董宏伟, 等.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09 (5) :44-46, 66.

[4]施家瑜, 李哲.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 (4) :94-97.

社会体育专业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 第9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联片研训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34-01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家长希望孩子在学校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的愿望日趋强烈。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体育课程要充分发挥它特有的教育价值,要促进学生体质快速增长,提升体育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实现体育教师专业化,是当前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据统计我县66.3%的小学分布在农村及偏远山区,因此提升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提高我县体育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一、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专业发展意识。长期以来,农村体育教师都与“清苦、清贫”相联系,而且体育学科在社会上受尊重和关注度并不高,因此,许多农村体育教师对专业发展本着无所谓的态度,他们对个人的成长漠不关心,处于无规划状态。所以。巩固和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有助于教师专业动机的产生,从而推动教师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的内部动力。

2、学校发展环境。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地往城镇迁移,造成农村学校办学规模偏小,由于学校班级数减少,体育教师的编制也受到了限制,大多数的农村小学只配备了一个体育教师,再则由于农村小学地域分散,进一步限制了同学科教师之间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在这种既缺乏研究对象,又缺少合作伙伴的情况下,很难营造良好的专业化发展氛围,因此直接影响了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和动力。

3、骨干引领力量。由于客观原因,骨干教师相对集中在城区学校,大部分的农村薄弱学校连县一级的骨干力量都很少,农村小学很难从自己的教师队伍中选出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造成了教科研工作同水平重复的恶性循环,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之间的教科研水平,严重的阻碍了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4、校本教研开展。虽说大多数农村小学的校本教研能按部就班的进行,但对开展教科研活动目标定位的不够准确,实施不够深入,组织形式一成不变,难于激发广大教师参与研讨、主动发现问题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热情,进一步影响了教师的教科研成果。

5、教师继续教育。高质量、高效益的培训是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由于本县属于贫困县,财政困难,下拨的教育经费相当有限,无疑给没有任何创收机会的农村小学的办学带来一定的资金上的压力,在勤俭办公的指挥棒下,无奈得牺牲许多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高质量、高层次专业培训更是一种奢侈。既不能走出去取经,也没条件请专家进校指导,这就使得课程改革的前沿信息和动态无法在第一时间传递到偏远薄弱的农村学校,造成信息闭塞,再加上课程资源的严重匮乏,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不得不成为无米之吹的“巧妇”。

6、保障制度构建。绝大多数的农村小学在教科研的督导和管理上做了较完善的规定,而在教科研的激励制度方面却很少涉及,这种“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的”教科研保障制度,严重影响了广大教师主动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的热情。

二、发展对策

1、树立专业发展意识,自觉促进专业成长。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主动力。作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要做到三点:(1)提高认识,改变被动局面,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2)对专业发展过程反思经常化、制度化,根据短板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3)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

2、构建联片研训平台,打造城乡专业发展共同体。确立一所强校为龙头,地域相近的几所学校组合形成以强带弱、以强促弱的“联片研训”团体,使区域内的学校之间形成教育资源共享,实现优质教研资源增值放大,使校际之间形成和达到优质教学、资源共生、互动合作、学校、教师共同成长的研训机制。在强校和弱校所构成的专业发展共同体中,以强校输出为主,通过输出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及优秀的科研成果,帮助农村薄弱学校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3、师生结对,加强专业发展的引领力量。城乡小学之间要有计划地开展体育名师送教活动和名师带徒活动,让农村体育教师在家门口便可以学到先进的课改经验;要注重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经常性开展区域性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活动,针对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研究和指导,促进城乡教师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实施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教师导师制,制定培养目标,履行培养职责,注重过程监督,加强过程管理,做到四定:(1)定期听课、评课;(2)定期进行教育理论交流、研讨;(3)定期互访交流,进行教学检查;(4)定期经验总结交流。

上一篇:执法文书填写说明下一篇:塞浦路斯在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