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服务与管理课件

2024-05-25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件(精选6篇)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件 第1篇

3.1《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教学设计

制作、审核:邹卫彬

一、学法指导:(6分钟)

独立、快速、安静地阅读课本P36-39,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政府?我国政府是如何构成的?政府部门主要有哪些?

2、我国政府有哪些基本职能?

3、我国政府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并在课本上把相关问题答案划出来,若有没办法解答的问题,则在问题旁边做好标注。

学生自学完后教师统计学生解决问题情况,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二、小组讨论:(10分钟)

学习小组就刚才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会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教师巡堂,适时指导学生,同时收集学生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三、学习成果展示:(30分钟)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介绍本小组学习成果,回答学法指导中的问题。

教师适时答疑,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划出重、难点,并重点解释考试中常见的考点及考题类型。

四、堂上小测:(5分钟)

1.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国务院办公厅下发这一通知,体现了政府履行(D)

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针对粮肉食用油等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国务院法制办牵头修订了《价格违法行为处罚规定》。全国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6.1万件,查处串通涨价、哄抬价格案件70起,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的正常秩序。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政府有效履行了(B)

A.依法行政职能B.市场监管职能C.经济调节职能D.公共服务职能

3.国务院19个部委的主要负责人先后深入14个省区市的基层单位对“三农”、社保和医改体制等问题进行考察调研,总计45人次。很多部长通过基层调研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并解决了许多问题。这表明政府(C)

①高度关注民生问题 ②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③致力于构建服务型政府 ④践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某县假冒伪劣现象严重,县政府推动该县各行业协会积极开展工作、加强行业自律,使得假冒伪劣商品大为减少。这说明(D)

A.建设有限政府,应逐步弱化政府职能

B.行业协会是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部门

C.政府应承担尽可能多的管理职能

D.政府应培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5.第39个世界环境日,全球的活动主题为“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中国区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这要求政府履行(C)

A.经济管理的职能 B.文化建设的职能C.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D.政治统治的职能

五、评讲练习:(4分钟)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件 第2篇

信息化管理与运作

一、信息系统运作的内涵与意义

二、人员培训

三、信息系统操作

一、信息系统运作的内涵与意义

二、人员培训

三、信息系统操作

一、信息系统运作的内涵与意义

1、信息系统运作的内涵

1)引例6-1:不同的信息系统运作

A公司和B公司先后购买了C公司的办公自动化软件(LX_OA 1.0),实施办公自动化系统。A公司上至领导下至员工,LX_OA已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办公工具,公文收发、文件交换、任务提示、协同办公、知识共享、内部邮箱等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办公效率,乃至浏览公告牌、新闻、邮箱等已成为A公司员工每日必做的日常工作,OA系统改变他们的办公方式。最近领导又批准了信息中心追加资金的申请,准备升级服务器并上马即时通讯系统。B公司除了刚上线时,员工都注册帐户和邮箱外,现在只有办公室和计算机室的一些人用LX_OA发发新闻、邮件外,其他人(包括领导)很少使用它。同样的系统缘何有不同的境遇呢 ?调查分析发现:

A公司领导重视,组织并带头参加信息化讲座和系统操作等全员培训;而B公司因为领导更迭,批准OA系统的领导调走,新领导对OA漠不关心,培训工作只注重软件操作,领导和员工办公自动化认识薄弱;

A公司设立了以副总裁为CIO的信息中心,统一管理企业信息化工作。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化工作制度(包括OA使用要求、规范和考核指标),促进了全员使用OA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效率;而B公司,尽管负责项目实施的计算机室的同志做了大量的宣传和操作培训工作,但缺乏明确可行的OA应用规范,员工可用可不用,领导也不监察,从而导致系统运行效果差,浪费了投资。

A公司信息中心的软件应用、维护和管理工作到位,有专职系统维护人员,负责网络及应用系统维护和服务,包括系统配置管理、问题解答、在线服务、安全措施等。而B公司没有专职维护人员,OA系统由办公室懂IT的几个人轮流负责,系统维护和服务差,影响了OA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样的软件但不同的运作,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可见,运作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会遇到许多管理问题,通常涉及组织的方方面面,需要不同层次的人(用户)完成必要的培训、操作、维护、应用与管理工作,这便是信息系统运作。

2)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信息处理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工作的人机系统(功能);

信息系统是由人、硬件、软件、数据和处理规程五个元素构成的有机整体(组成)。

和任何事物一样,信息系统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即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它可分为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现和运行与维护等五个阶段。信息系统运作主要涉及系统实现后的运行和维护工作。

3)信息系统运作

信息系统运作是使信息系统能够优质、高效、安全地运行而进行的一系列的策划、操作、应用与管理。“运作”有运用与操作的内涵。“运用”含有运筹与应用的意思,有针对某种应用目的而进行的策划;“操作”是指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规范的动作。从组织管理的需要出发,信息系统运作就是“把信息系统当作一种工具,并通过一系列围绕信息系统的技术操作、管理运行和业务应用等活动,使企业产生或者提高经济效益”,以支持组织管理目标的最优化。

2、信息系统运作的意义

信息系统是一种涉及人、数据、软硬件、标准等多因素的系统工具。信息技术的高新性,使得它的运行和操作复杂而充满风险。信息系统运作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组织和筹划,保证信息系统优质高效安全地运行,以满足管理目标最优化的需要。良好的运作,不仅使信息系统可以提供组织所需要的高质量信息;并且节约人财物时间,带来高效率和高效益;同时,稳健可靠的信息系统是一个组织信息资源的安全保障,是组织在竞争的环境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技术基础。如引例6-1:良好的信息系统运作,会给组织带来切实的效益;相反,不良的信息系统运作将造成人财物的浪费,甚或给组织带来灾难。

3、信息系统运作的内容

本质上,信息系统运作是不同人员的一系列行为总和,是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主体(人员)对客体(硬软件系统)各种影响的综合。不同的主体对信息系统的客体在不同的方面有各自的作用与影响。除一般管理过程都需要的运行策划及其人财物资源准备外,信息系统运作主要包括:人员培训、信息系统的操作、应用和管理等内容,它是信息化管理与运作的最终落脚点——使用信息系统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组织管理效率和效益。

人员培训主要用以培养信息系统使用所需的合格人材(理念、技能等);

信息系统操作包括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所进行的基本操作、业务操作和维护操作等;

信息系统应用指组织有计划地实施不同的应用系统,以解决不同层面的信息管理问题;

信息系统管理则是围绕保障信息系统安全有效运行所开展的制度建设、IT服务管理和信息系统评价等工作。

二、人员培训

信息系统是一个向单位或部门提供全面信息服务的人机交互系统。人员培训是根据信息系统应用需要和用户操作需求,由专门人员对不同的人员进行基本操作和系统应用的培训,它是保证不同用户进行正确系统操作的有效措施。

1、信息系统人员分类

作为一个人机系统,信息系统运作主要涉及两类人员:终端用户、系统维护管理人员。类似于组织管理被分为战略、控制与操作3个层次相似,终端用户又可分为高中低3层不同的用户,他们是信息系统的应用者。而系统维护管理人员是维护管理信息系统,保证终端用户应用的专业人员。

人员培训主要针对终端用户和系统维护管理人员的技术(如软件操作、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应用系统等)和规章制度等培训。

2、培训的目标

(1)通过培训,使用户对信息系统有较全面的了解,缓解或消除对系统的误解、抵触和恐惧情绪,并掌握系统使用、维护和利用信息的技能,提高全员信息意识。

(2)通过培训,强化用户的信息管理理念。信息系统的作用不应仅限于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信息已成为组织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管理日益成为组织管理的核心。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利用管理科学的最新成果,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处理组织内外部的信息,辅助各级管理人员科学决策,已成为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3)通过培训,使用户了解信息系统对业务流程及其管理的要求,为系统运行作必要的组织和制度上的准备工作。进而完善组织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使组织工作程序化、自动化,从而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

3、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培训内容应随系统运行的需要而定。根据不同对象,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可按照专业教育、技术培训、普及教育三个层次,采取多种形式,灵活多样地进行。

1)培训内容可分为如下三方面:

信息技术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库、网络与通讯、程序设计方法等;

管理知识,包括:企业管理基础、经济数学方法、现代化管理常识等;

应用系统培训,包括:成功的应用案例、应用系统架构、应用流程及其操作、数据规范等。

实际培训的内容可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减,因人施教,以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2)培训方法有如下几种:

(1)让需要培训的人员参加部分或整个系统的前期开发或后期测试工作,在实践中学习有关知识,这种方法几乎适用于所有的用户。国内外的经验表明,结合重大任务及日常工作,对人员进行这种培训,是提高在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保证系统一体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2)把需要培训的人员送到大专院校等有关培训机构,进行定向代培。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培养专职计算机技术人员和系统维护管理人员。

(3)在系统投入使用前后对人员进行各种操作培训,通过教员现场演示和用户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提高用户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培养初级程序员和计算机操作员。

(4)举办多种形式的短训班,请有关人员以讲课的方法讲解计算机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加速系统应用开发。这种方式适合于普及教育。

3)信息系统文档

信息系统文档是人员培训、系统操作和维护的主要文字材料。

信息系统文档主要包括系统手册、用户手册、管理员手册、操作规程及其相应的管理制度。系统文档要科学管理,收集齐全、统一保管、专人负责、形成制度。

三、信息系统操作

1、信息系统操作的意义

信息系统的使用是通过人机交互操作完成的,正确操作是信息系统正确服务于管理的前提,不同的人员对信息系统进行各自正确合理的操作是信息系统发挥整体作用的基本要求。对信息系统操作可以分为基本操作、业务操作、维护操作等。

2、基本操作

包括基本的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操作;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操作;文字处理、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多媒体数据处理(图像处理、多媒体文件浏览与播放等)、上网搜索和收发mail、病毒防护等应用软件的操作等内容。

3、业务操作

不同用户在信息系统中的角色不同,所从事的业务内容和性质不同,对信息系统的访问和操作的权限、方式皆不同。这种和业务内容紧密相关的操作称之为业务操作。业务操作的内容异同依赖于信息系统的异同。如人事管理业务操作包括人事数据的录入、修改、查询、统计、制图、人事制度相关的文本、文档管理等很多的内容。从运作的角度出发,要求业务操作要规范、合法、及时、准确。

4、维护操作

维护操作是指保障信息系统正常工作的活动。可以从信息系统维护、安全防护、数据库管理等不同视角,考察维护操作的内容。

(1)信息系统维护——软硬件维护

信息系统维护是为了使信息系统(主要是软硬件)处于合用状态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系统维护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①改正性维护

信息系统交付使用后,由于系统开发和测试不全面,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发生,这些错误是在某种特殊的使用条件下才能发生。因此要改正这些瑕疵,以保证系统在所有可能的条件下都能正常工作。为了改正这些错误而进行的诊断和修改称为改正性维护。如“千年虫”问题。

②适应性维护

在系统使用过程中,由于新的硬软件配置、数据环境、数据格式、输入输出方式、存储介质等的改变,要求系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而做出的调整合修改叫做适应性维护。如硬件升级到来的维护工作。

③完善性维护

在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由于用户需求增加而产生的系统的修改或者再开发称为完善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可以扩充系统的功能、改善系统得性能、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改善系统的可维护性。

④预防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是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产生、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稳定性而预先采取的一些措施。包括系统结构局部的重新设计、部分软件代码的重新编写和测试等。

在这些维护活动中,完善性维护所占的比例最大,大约占整个维护工作的一半以上。实践表明,维护工作主要是改善系统的性能、增强系统的功能,而不是过多地去纠正错误。

(2)安全防护——多层次维护

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是指预防、排除使信息系统不正常运行的一切隐患(故障或破坏)的工作。它涉及信息系统的方方面面。人们用一个层次模型系统地描述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如图)。各层相互依赖,下层向上层提供支持,上层是对下层的完善,最终实现数据(信息资源)安全。

数据(信息资源)安全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可用性(availability):对有权限者,什么时候都可用(软硬件安全)

2)机密性(confidentiality):防非法者获得信息(防火墙、访问控制、加密)

3)一致性/完整性(integrity):信息生成利用全过程内容不被篡改(加密)

4)真实性(authenticity):信息真实性认证(数字签名)

5)责任追究性(accountability):能追踪资源什么时候被用、谁用、怎么用(日志)

因此,信息系统安全性的目标是: 控制资产流失,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提高信息系统应用效率。

(3)数据库管理——数据维护

数据是信息系统的要素和应用的基础。数据库是信息系统原料-数据和产品-信息的集散地。因此,数据库的安全可靠的管理是信息系统运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数据库管理是由数据库管理员(Data Base Administrator,简称DBA,专或兼职)来完成的操作。DBA的职责:

①决定数据库中的信息内容和结构

②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取策略

③定义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约束条件

④监控数据库的使用和运行

⑤数据库的改进和重组重构

具体来说,DBA的操作有:

安装和升级数据库及应用程序工具

数据库设计系统存储方案,并制订未来的存储需求计划.开发人员设计了一个应用,就需要DBA来创建数据库存储结构

开发人员设计了一个应用,就需要DBA来创建数据库对象

根据开发人员反馈的信息,必要的时候,修改数据库的结构

登记数据库的用户,维护数据库的安全性

保证数据库的使用符合知识产权的相关法规

控制和监控用户对数据库的存取访问

监控和优化数据库的性能

制订数据库备份计划,出现灾难时对数据库信息进行恢复

维护适当介质上的存档或备份数据

备份和恢复数据库、联系数据库系统的生产厂商、跟踪技术信息。

事实上,信息系统维护工作范围相当广泛且与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紧密相关,人们还在不断总结,我们这里讲解的只是其中的一些主要部分,与之相关的一些内容我们放到IT服务管理(见下讲)。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件 第3篇

关键词:可重用平台,目录动态管理,树形目录,网络课件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使网络教育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它不仅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同时, 又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要真正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 必须注意网络课件的质量问题。现今各式各样的网络课件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但是大多不便于修改和管理, 不能随时更新, 造成了各种资源的浪费, 如果做成一个通用平台, 将单机课件直接应用到该平台上, 这样就避免了重复开发, 不但节省人力、物力资源, 而且给网络课件制作和升级带来更大的方便。

1 设计思想

开发一个网络课件通用平台, 需要提供课件内容 (.ppt或.doc或.htm格式) , 然后, 管理员将课件应用到该通用平台上 (仅做少量管理工作, 不修改代码) , 即可成为该课程的网络课件。要实现网络课件内容的动态管理和可重用, 关键要实现对课程目录的动态管理, 当然, 课件的制作要符合该平台的要求。

2 开发平台

我们选择Asp.net + C#作为开发工具;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0;服务器操作系统是 Windows 2000;Web服务器选用IIS。

.Net是一个革命性的新平台, 它建立在开放的Internet协议和标准之上, 采用许多新的工具和服务用于计算和通讯。ASP.NET是.NET计划中非常关键的技术, 是微软推出的新一代通用语言的编程框架[1], 该框架是建立在公共语言运行库上的编程框架, ASP.NET还提供了一个Web应用程序模型, 该模型由一组控件和一个基本结构组成, 可在服务器上生成功能强大的Web应用程序。微软提供了所见即所得的支持多种语言的可视化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NET, 使用它可以将设计、开发、编译、运行都集中在一起, 大大加快了ASP.NET程序的开发效率。ASP.NET采用结构化的网页, 通过CodeBehind 技术使逻辑代码和表现代码分开, 两者互不影响。C#是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的一部分, 是一种简单的、先进的、类型安全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 具有强大的通用执行引擎和丰富的类库, 将成为用于编写Next Generation Windows Services, 简称NGWS (下一代视窗服务) 应用程序的主要语言。

随着应用程序开发模式的发展和演变, 新的应用程序模型要求具有越来越松散的耦合。ADO.NET是.NET框架中新的数据交互模型, 它对ADO进行了跨时代的改进, 提供了平台互操作性和可伸缩的数据访问功能;它更加通用, 因为, 完全融入了XML的精髓;在ADO.NET中, 各个对象中封装着特定目的的操作, 使ADO.NET的结构非常清晰。ADO.NET主要特性如下:

1.1 可编程性

Visual Studio.NET中, ADO.NET模型采用类型化的操作对象, 程序员可以对自己定义的对象进行编程, 而不是对某一个数据表或者数据列进行编程。采用这种类型化的编程模式, 可以更好地表述业务对象, 不仅可使程序员的编程思路更为清晰, 也使得其他用户更容易理解。

2.2 互操作性

在ADO.NET中, XML是和数据访问紧密连接在一起的, 它使用XML在组件间传递数据集。不管是不是ADO.NET的组件, 只要该组件具有处理XML格式的能力, 就都可以发送或者接受数据集。

2.3 更适用于分布式环境

在传送数据方面, ADO.NET具有对结构化数据的访问能力;ADO.NET集成了大量用于数据库处理的类, 这些类代表了那些具有数据库功能 (索引、视图、排序等) 的容器对象;在ADO.NET中使用了ADO中的某些对象, 如, Connection对象和Command对象, 也引入了一些新对象, 如, DataSet对象、DataAdapter对象、DataReader对象等。

在制作该平台的过程中, 充分利用了.NET中ADO.NET的特性和功能。

3 总体设计

3.1 框架设计

流程清晰, 界面友好, 易于使用, 是制作该平台的基本要求。该平台由课件内容显示模块、课件目录管理模块和课件上传模块组成。网络课件动态管理平台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

3.2 数据库设计

利用SQL Server提供的Enterprise Manager 及Query Analyzer等强大工具, 非常方便的对数据库进行设计、开发、部署和管理。使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 (Enterprise Manager) , 对数据库进行开发、部署和管理都是可视化的。数据库中存放的信息有:课程目录, 课程内容简介。目录分为章、节、小节标题, 分别用不同的表来存放, 这样便于管理。课程内容简介用一个表存放。即:新建一个数据库, 该数据库中有4个表:章表study_chapter用来存放章号, 章名称;节表study_section存放章号、节号、节名称;标题表study_title存放章号、节号、标题号、小节标题名称;内容简介表study_introduction存放课程名称、课程内容简介。

4 详细设计

4.1 课件内容显示模块

利用html中的framset将课件内容显示页面划分成三个部分:上部、左部、右部。上部为课件标题;左部为树形目录, 用来显示课件目录;右部为点击左部树形目录具体章、节、小节标题时对应的课件内容。

4.1.1 课程目录显示

课程目录显示在页面左部, 为便于查看, 目录用树形结构显示并且按照递增次序排列, 类似书本中的目录。现在Web上的树形目录大多是用JavaScript实现的, 而且多是静态的。这里用IE WebControl:TreeView来实现, 实现树形目录的过程就是建树的过程:建树从根节点开始, 循环读取数据库中的章表里内容作为根节点, 即从第一章开始读取章表中对应章, 如果该章章号、名称在章表中存在, 那么添加该章结点并按照章号递增排序;每添加过一个章结点, 就从节表中查询是否有属于该章的节, 如果有, 则将节结点添加为该章结点的下级结点, 直到添加完所有属于该章的节;否则, 继续下一章, 直到最后一章。同样的每添加一个节结点, 就从标题表中查询是否有属于该节的标题, 如果有, 则将标题结点添加为该节结点的下级结点, 直到添加完所有属于该节的标题并按递增方式排序;否则, 继续下一节, 直到该章最后一节。树形目录 (三级) 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建树部分代码如下:

4.1.2 对应章节内容显示

左部树形目录具体章、节、标题的对应内容在页面右部显示。根据课件文件的命名要求, 通过章号、小节号、小节标题号链接到对应文件:章号.htm、小节号.htm、小节号.htm#小节标题号。

4.2 课件目录管理模块

管理人员可以对章、节、小节标题进行删除或添加, 这样就实现了对课件目录的动态管理, 如要更换课程, 只需全部删除旧有目录, 添加新的目录, 即不同的课程添加不同的章、节、标题目录, 即成为该课程的目录;如要删除某些记录, 可通过选择框选择后, 删除;如要修改某些记录, 需要先删除对应记录, 然后点击添加章/节/小节标题进行添加。课程内容简介管理是对课程名称和课程简介的管理:如要更换课程, 只需全部删除旧有课程名程和内容简介, 添加新的课程名称和内容简介, 即不同课程添加不同的课程名称和内容简介, 即成为该课程的名称和内容简介;如要修改课程内容简介, 删除现有记录后, 重新添加即可。

对目录的动态管理是通过和数据库的交互实现的, 交互过程充分应用了.NET中新的数据交互模型对象ADO.NET, 主要是ADO.NET特性中的互操作性, 更多的用到了其中的DataSet对象和DataAdapter对象。DataSet对象总是要和DataAdapter对象配合使用的, 如读取数据时, 两者的关系是:SqlDataAdapter从数据库中检索出需要的信息, 交给DataSet, 用它来缓存数据。DataAdapter对象的作用如同DataSet对象和数据源之间的桥梁。

DataGrid控件用于将数据源的数据以表格的形式显示出来。DataGrid控件的每一行代表数据源中的一条记录[2]。用三个DataGrid控件分别绑定表study_chapter、study_section, 、study_title, 继而获得章、节、标题记录的信息, 显示在课件目录编辑页面中。根据管理员的前台界面操作, 通过程序执行对数据库的查找、插入、删除等操作完成对目录的动态管理。

为便于修改和管理, 我们编写了一个数据库操作类, 将所有关于数据库操作的方法 (如打开、关闭、读数据、写数据等) 都集中在该数据库操作类conn.cs中。对DataGrid的绑定代码如下:

4.3 课件制作要求及课件上传模块

课件的制作具体到小节, 即:课件文件包含以章号命名的文件和以小节号命名的文件。以章号命名的文件为每一章的学习重点知识讲解, 以小节号命名的文件为该小节的具体内容, 文件格式是.htm格式。将课件压缩后, 上传到服务器端指定目录下。

5 总结

本文利用ASP.NET框架、C#、ADO.NET数据交互模型, 设计开发了网络课件动态管理可重用平台, 大大缩减了网络课件的开发周期, 避免了重复开发网络课件造成的各种资源的浪费, 同时也给利用新技术开发新型网络课件平台提供了思路。当然, 该平台还存在同一个服务器上只能应用于一门课程、不能从课件中自动识别对应章节标题并使其自成一独立文件等方面的不足, 有待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参考文献

[1]杨鲲鹏, 孟凡.ASP.NET+SQL Server动态网站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件 第4篇

一、课件总体设计要求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网络课件的主要功能模块由课程教案、讲课录像、程序设计实验、答疑系统、在线考试系统等部分组成。其中课程教案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文字。文字教案主要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实现,师生可以根据需要分章节下载。通过网页的导航功能,将文字教案和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内容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讲课录像主要重现课堂的教学意境。程序设计实验根据大纲要求,设置了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两种程序设计题型,并用报表的形式详细列出了实验目的、实验重点等内容。

二、系统实现的说明

1.课件主页整体结构设计

整个课件系统的总体结构如下:在客户端,主要由JSP实现,其中包括JavaBeans技术,但动态页面的逻辑生成与静态页面内容是完全分离开的,动态页面内容的调用和处理是通过调用外部的JavaBeans组建来实现。网页的静态效果主要由Flash MX和Dream weaver实现。课件的主页显示为框架式,左边是导航区,右边是教学内容显示区。

表1 JSP开发的三层结构

2.通过多媒体流放服务器实现多媒体的播放

实现的主要方法是:采用Web服务器和流放服务器,将课件录像文件直接传送给媒体播放器。Web服务器用于Web页面服务,流放服务器用于影音文件的播放服务。由于媒体播放器可以利用应用插件(Plug in)嵌入到浏览器内部,与浏览器协同工作。客户端媒体播放器主要向流放服务器请求传送文件,而不是用Web服务器。媒体播放器和流放服务器之间使用流式播放协议进行通信,而影音文件可以直接使用UDP(用户数据报协议)直接从流放服务器传送给媒体播放器。要把课件的录像文件压缩成RM流放文件,需要预先在浏览器客户端中嵌入Real player的Active控件或者直接安装客户端Real player的播放器。在播放录像时,由于采用边播放边下载,不会产生长时间的播放延迟。

表2 多媒体流放服务器实现结构

3.利用Java Applet实现课件的动态效果

通过创建Java小程序的Applet,就能够利用丰富的控件实现教学中各种动态效果。比如,教学中要求实现小型MIS管理系统的效果,可利用Java Applet的控件(文本框、按钮、标签、布局设计、对话框等)可以很简单地实现,完全可以在浏览器端模拟小型管理信息运行的效果。在引入Java Applet之前,需要安装Java虚拟机和设置相关的系统参数变量,在解决图形、输入输出、声音等操作处理的时候,需要加入import java.awt.*;import java.applet.*;在将Applet嵌入到浏览器中的时候,可以通过超文本标记语言..予以说明,告诉浏览器要运行Java Applet,code后面是编译过的主类字节码文件。

4.基于JSP的答疑系统的实现

答疑系统主要由Java Applet 动态语言实现。答疑系统功能与聊天室相似,支持多用户在线讨论、提出问题,教师可以设置讨论室的开放和关闭。其主要利用了Java网络编程的功能,涉及Java中的线程、输入和输出流、Java网络基本类等。

5.在线考试系统的实现

在线考试系统是测试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手段,开发的环境主要是Java和Access数据库。用户还需要完成DNS的配置。其中的实现主要是利用JDBC和数据库中访问的套接字技术来完成Java与数据库的连接。主要代码如下:

(1)Class.forName(“sun.jdbc.odbc.jdbcodbcDriver”);

(2)Connection con=Drivermanger.getConnection(“jdbc:odbc:数据源名字”,“数据源的 login name”,“数据源的密码”);

(3)Try{statement sql=con.createStatement( );}catch(SQLException e){ };

(4)最后生成ResultSet对象,处理查询结果。◆(作者单位:蓝天学院京东校区公教部?摇 天津市大港油田质量安全环保部)

信息化管理与运作IP课件3 第5篇

信息化管理与运作

一、信息资源管理基本概念

二、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三、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

同学们好,接下来两讲我们一起来学习《信息化管理与运作》课程中有关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化管理与运作的重要内容,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和理论是信息化规划和实践的基础理论之一。通过本讲和下一讲的学习,要实现下列学习目标:

理解信息资源的概念和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

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

掌握信息资源管理过程各环节的基本程序和主要方法

这一讲我们主要学习信息资源和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以及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下一讲我们将学习信息资源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内容和方法。

一、信息资源管理基本概念

二、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三、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

我们将从下面几个方面学习信息资源的概念和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

一、信息资源管理基本概念

1什么是信息?

2什么是信息资源?

3信息资源的特征

4信息资源的类型

5信息资源的作用

6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

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下和信息资源管理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谈到信息资源管理,我们必须先弄清信息资源的概念,为了理解这一概念,我们有必要先进一步明确信息这一概念。

1.什么是信息?

(1)信息的定义

(2)信息和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3)和信息相关的术语

(1)信息的定义

香农(C.E.Shanon):“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维纳(N.Wiener):“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互相交换的内容和名称。”

《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基本术语》:“信息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形态或运动状态,也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一般指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可以使消息中所描述事件的不定性减少。”

信息的本质:为主体消除或减少不确定性

信息是内容和形式(媒介或载体)的统一体

信息可以被复制,可以被共享

(2)信息和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信息来源于物质。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变化方式”。

它从物质的运动中产生出来,又可以脱离源物质而寄生于媒体物质,相对独立地存在。

信息≠物质

信息也来源于精神领域的事物运动(思维过程)

信息与能量息息相关

传输信息或处理信息总需要一定的能量来支持

控制和利用能量总需要有信息来引导

信息与能量有本质的区别

(3)和信息相关的术语

数据(data)

消息(message)

知识(knowledge)

情报(information)

咨讯(information)

数据-> 信息-> 知识

2.什么是信息资源?

信息并不是天生就是资源的。就像水从非资源变成资源一样,信息是一种资源的观点是随着人类的资源观发展而发展的。

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成为资源,只有那些对人类有用的信息才能成为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的定义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狭义)

信息及其生产者、信息技术的集合。(广义)

3.信息资源的特征

信息资源具有经济资源的特征:需求性、稀缺性、可选择性

信息资源特有的特征:共享性、不可分性、不同一性、驾驭性

数据-> 信息-> 知识-> 智慧:知识就是力量。

4.信息资源的类型

信息资源的类型是根据人们对信息资源的认识和理解的不同而划分,按信息资源加工处理程度划分:

一次信息资源

二次信息资源

三次信息资源

按信息资源的载体划分:

体载信息资源

文献信息资源

实物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

按信息资源产生的社会属性划分:

政治信息资源

军事信息资源

科技信息资源

经济信息资源

社会信息资源

„„

5.信息资源的作用

人类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

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和催化剂

社会的粘合剂

经济发展的动力

科技进步的源泉

文化教育的基础

6.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

一种管理思想

一种管理模式

管理对象:信息活动的各要素(信息、人、设备、资金)

管理内容:组织、加工、控制、协调信息资源

目的是为了有效的满足社会的各种信息需求

信息资源管理两个层次:

宏观:国家、国际

微观:组织、企业

二、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前面我们提到信息成为资源的观点是随着人类资源观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的。那么信息资源管理又是何时从哪个领域出现的呢?了解这些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信息资源管理这一概念和思想。

1. 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领域

2. 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

信息资源管理(IRM: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最早出现的领域――政府部门的文书管理领域。

1979年霍顿(F.W.Horton)率先提出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认为:

IRM是对一个机构的信息内容及其支持工具的管理。

1980年美国政府推出《文书消减法案》,明确提出IRM的概念,并授权每个政府部门委派一名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负责信息资源管理工作。

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领域

按实践领域划分:

政府文书管理

企业信息管理

按技术手段划分:

数据库管理

数据处理管理

政府文书管理

背景:日益膨胀的文书数量增加了政府负担。

据美国文书协会统计,仅文书类生产所用的纸板总量一项,1960年是4.3万吨,1980年增长为11.4万吨,1990年达到24万吨,这一巨大数量的文件档案成为机构的沉重负担,急需进行管理。

用政策手段――控制信息量、实现信息共享――减轻文书工作负担。

1980 《文书消减法案》

1985 《联邦政府信息资源管理(A-130通告)》

企业信息管理

背景: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各种信息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带来了信息管理问题。

从政府管理领域移植IRM,更注重信息资源的经济特征

企业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更好的管理企业的信息资源――发挥经济价值

按技术手段划分

数据库管理

利用数据库存储信息,解决数据量激增的管理问题。

数据处理管理

贸易管理和MIS的深化,数据深加工、数据挖掘,从经营角度对数据进行管理

2. 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

国内外学者将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划分了几个阶段:

四阶段说:物理控制、自动化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四个阶段

五阶段说:数据处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终端用户及战略影响、信息资源管理。

我国学者从图书管理领域的划分IRM沿革阶段,如马费城将IRM发展划分成了三个阶段:传统管理阶段、信息管理阶段、信息资源管理阶段。

详细分类请参阅参考文献【7】、【25】、【29】、【39】

三、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

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步认识到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

【案例】

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包括:

技术标准化

设施标准化

术语标准化 管理过程标准化

技术标准化

信息技术标准化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重点,是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和保证。

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的生产、识别、提取、检测和分类编码、交换或传输、处理、存储、显示、打印、控制以及信息资源的利用等技术的标准化。

设施标准化

设施标准化是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中不容忽视的环节

依据: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术语标准化

使同一术语能够表达同一概念,避免出现术语的二义性

采用标准化术语便于信息资源共享

管理过程标准化

信息化管理与运作IP课件11 第6篇

信息化管理与运作

一、信息系统应用与管理

二、信息系统运作案例

一、信息系统应用与管理

1、信息系统应用

信息系统运作最终将落实在信息系统应用上。本质上,信息系统应用是一个满足不同用户信息需求的过程。只有正确适当地应用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才会满足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进而为实现组织的管理目标发挥真正的作用。因此,首先需要从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出发,对组织中的信息系统进行分类。信息系统应用要服从组织管理的需要,按照优先级和人财物等客观条件有计划、有重点地应用信息系统。它与组织的信息化规划特别是信息系统规划紧密相关。其次,要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关注信息系统应用过程管理。

(1)信息系统分类及其应用

人们可从不同角度认识信息系统。

从功能角度,组织中的信息系统可分为: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经理支持系统等。

从管理层次角度,组织中的信息系统又可分为:操作层的事务处理系统(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TPS)、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c System,OAS);管理层的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战略层的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经理支持系统(Executive Support System,ESS)等。

例如,一个全面信息化的零售商业企业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应该集成了如下不同层次的系统应用:1)商品及其库存管理和收银台POS机等事务处理系统和面向全体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门户或知识工作系统等);2)不同的管理部门所用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如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客户关系管理或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等;3)面向一般管理人员的决策支持系统和面向战略层次(最高管理人员)的经理支持系统等;

事务处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操作频繁、数据量大、结构化程度高、涉及人多,必须制订科学的行为规范和数据标准来规范其应用。它们是企业其它信息系统的基础。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管理的主体,许多企业都选择它们(如财务管理系统)作为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的突破口,来带动企业信息化。决策支持系统或经理支持系统综合企业的内外部信息,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如数据挖掘、商业智能等)分析信息,从管理或战略层面支持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6-3所示。

(2)信息系统应用过程管理

从系统产生、发展和消亡的生命周期角度看,任何信息系统应用可分为:初始、发展和消亡3个阶段。不同的应用阶段其管理重点不同。对于处于初始阶段的新信息系统而言,重点解决新旧系统衔接或磨合,根据系统复杂程度、组织准备情况等而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例如许多企业上线财会软件时,都要求一定时间(如3个月)手工和计算机系统并行应用。对于处于发展阶段平稳应用的系统而言,其管理工作重点是不断发现存在的应用问题,完善各类制度,提高系统可靠性和效率。随着信息化的深化,信息需求和信息技术不断地变化,老的系统逐渐不适应管理需要,问题频出,进入消亡阶段。这时管理的重点是系统升级和更新,如单机版的系统被网络应用系统所取代。

2、信息系统管理

信息系统管理即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它主要包括人员管理与制度建设、信息系统日常运行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中IT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评价等重要内容。信息系统管理是成功运作信息系统的重要保证。

(1)人员管理与制度建设

人员管理主要是规范人员的行为,重点体现为各种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信息系统人员管理相关的制度包括各类机房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和其他制度。

1)各类机房安全运行管理制度,主要是指物理意义上的机房必须处于监控之中。机房安全运行制度可以考虑如下主要内容:

身分登记与验证出入;

带入带出物品检查;

参观中心机房必须经过审查;

专人负责启动、关闭计算机系统;

对系统运行状况进行监视,跟踪并详细记录运行信息;

对系统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

操作人员在指定的计算机或终端上操作,对操作内容按规定进行登记;

不做与工作无关的操作,不运行来历不明的软件;

不越权运行程序,不查阅无关参数;

操作异常,立即报告。

2)信息系统的其他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的运行制度,还表现为软件、数据等其它要素必须处于监控之中。信息系统的其他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必须有重要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管理制度,如系统软件的更新维护,应用软件的源程序与目标程序分离等;

必须有数据管理制度。例如重要的输入输出数据的管理;

必须有密码口令管理制度,作到口令专管专用,定期更改并在失密后立即报告;

必须有网络通信安全管理制度,实行网络电子公告系统的用户登记和对外信息交流的管理制度;

必须有病毒的防治管理制度。及时检测、清除计算机病毒,并备有检测、清除的记录;

必须有人员调离的安全管理制度。例如,对调离人员应马上收回其钥匙、移交工作、更换口令、取消帐号,并申明其保密义务;人员的录用调入必须经人事组织技术部门的考核和接受相应的安全教育等;

建立安全培训制度,进行计算机安全法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计算机安全技术教育。对关键岗位的人员进行定期考核;

建立合作制度。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及时获得必要的信息和技术支持。

除此之外,任何信息系统的运行都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法规,特别是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法律法规。近十年来,我国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了许多这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备案管理的通告》、《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电子出版物管理暂行规定》等。

(2)信息系统日常运行管理

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是为了保证系统能长期有效地正常运转而进行的活动,具体有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审计跟踪、审查应急措施的落实、系统资源的管理、系统升级与退化等内容。

对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应事先制定登记格式和登记要点,具体工作主要由使用人员完成。人工记录的系统运行情况和系统自动记录的运行信息,都应作为基本的系统文档按照规定的期限保管。这些文档既可以在系统出现问题时查清原因和责任,还能作系统维护的依据和参考。

1)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

原则上讲,从每天计算机的打开、应用系统的进入、功能项的选择与执行,到下班前的数据备份、存档、关机等,都要就系统软硬件及数据等的运作情况作记录。运行情况有正常、不正常与无法运行三种情况,由于该项工作较繁琐,为了避免在实际工作中流于形式,因此,一方面尽量在系统中设置自动记录功能,另一方面,可对正常情况不予记录,对于不正常情况和无法运行情况则应将所见的现象、发生的时间及可能的原因作尽量详细的记录。因为这些信息对系统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审计踪迹

审计踪迹(Audit trail)就是指系统中设置了自动记录功能,通过自动记录的信息发现或判明系统的问题和原因。在审计踪迹系统中,建立审计日志是一种基本的方法。通过日志,系统管理员可以了解到有哪些用户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样的身份登录到系统,也可以查到对特定文件和数据所进行的改动。

3)审查应急措施的落实

为了减少意外事件引起的对信息系统的损害,首先要制定应付突发性事件的应急计划,然后每日要审查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

应急计划主要针对一些突发性的、灾害性的事件,例如火灾、水害等,因此,机房值班员每日都应仔细审查相应器材和设备是否良好,相应资源是否做好了备份。

资源备份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即数据备份和设备备份,数据备份是必须要做的,在关键的领域,还必须进行设备备份。

数据备份的方法有:全盘备份,全文件进行拷贝;增量备份,对新增部分每次进行拷贝;基本备份,对大量的不易实现的数据进行重点备份,同时也可以分类进行文件备份;离开主机备份,即将备份文件拷贝到远离主机或文件中心的其它主机或者存储库中。无论是采用何种备份方法,都要保证备份文件是一次灾害和事件影响不到的地方,这样,才能确保事件之后可以依靠所作的备份恢复原系统。

4)系统资源的管理

在维护信息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管理系统的资源。例如对计算机的使用及打印纸、墨粉的消耗等,都要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法。对不能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资源一般可采用收费的方法来控制。收费既要能使系统的效能发挥到最大,使得信息系统部门的利益和管理措施得到保证,又要做到业务部门愿意接受,不能妨碍业务部门的正常使用,因此,具体的收费模式可以采取先向业务部门调查,再采取类似听证会的形式决定。

5)系统升级与退化

系统升级是指信息系统有新版本时根据相关升级合同进行系统更新。信息系统退化是指信息系统的维护成本高于其带来的收益时,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将要结束。老的信息系统退化后,又要进行新的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与运行,信息系统新的生命周期将开始。

(3)信息系统运行中的IT服务管理

对于复杂的信息系统而言,其运行需要专门人员(如信息中心或网络中心)提供专门的IT服务管理,它是专业分工的产物。IT服务管理是规范IT服务的重要手段。IT服务管理主要包括配置管理、性能管理、问题管理等。

1)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CM)。配置指信息系统组成要素的相对排列及其关系。简单地说,配置管理就是对配置进行规划、设置、调整等管理活动,它是整个IT服务管理活动的基础。通过科学高效的配置管理,不仅使信息系统极大程度地满足用户需求,更重要的是增强信息系统资源可控性和可维护性,同时优化信息系统的硬软件资源配置,提高系统性能和效率。这对企业级信息系统应用(如银行、税务、大的制造业企业、政府门户、数字校园等)来说尤为重要。

2)性能管理

性能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性能是指产品或者系统的性质和效用。信息系统的性能包含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组成要素中的硬软件性能。主要性能指标有速度、容量、准确性、稳定性等。性能管理就是对这些指标进行测试、记录、分析与控制。由于信息系统组成要素和功能复杂,信息系统性能指标涉及面广。尤其是信息系统中IT基础设施的架构越来越复杂,依赖于IT技术的业务种类也越来越多,以至于它的每个业务服务器都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每个业务服务器都有特定的性能要求。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IT环境,单纯凭借人工方式,已经不能胜任如此庞大、异构系统的维护和监视的工作量,IT系统性能管理的需求也由此产生。

3)问题管理

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问题甚至会重复产生。产生的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方案解决。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归档、存储,为重复出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参考等需求日趋明显。问题管理也据此产生。

问题管理是由一系列连续不间断的环节组成的,它包括问题的发现、问题的归档、解决方案的提出、对解决方案的评定、实施解决方案、宣布解决问题结束和整个过程的数据报告。在大多数不规范情况下,IT管理者会跳过其中一个或几个环节,从而导致人力、物力的浪费和工作效率的降低。问题管理提供了一个标准的问题管理流程,从而规范了问题管理的步骤,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4)信息系统运行评价

系统的运行评价是指对信息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质量进行各种衡量,以判断信息系统是否优质、高效、安全地运行。

1)系统评价目的

信息系统建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就要对其作技术性能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检查系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技术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系统的各种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经济效益是否理想,指出系统的长处与不足,为以后的改进与扩展提出意见。

信息系统的有利与不利之处体现在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因此评价工作难度较大。目前一般都采用多指标评价体系的方法,这种方法先提出信息系统的若干评价指标,然后对各指标评出表示系统优劣程度的值,最后用加权等方法将各指标组合成一个综合指标。

2)系统评价的内容

①在管理方面,评价内容主要考虑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流程、完善规章制度、提高人员素质等等。

②在技术方面,评价内容主要是信息系统的性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系统的总体水平,包括系统的总体结构、地域与网络的规模、所采用技术的先进性等。

系统功能与层次,例如功能的数量与难易程度或对应管理层次的高低等。

信息资源利用的深度,例如企业内部与外部信息的比例、外部信息的利用率等。

系统的质量,例如正确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通用性、效率等等。

系统文档的完备性与系统的安全与保密性。

③在经济方面,评价内容主要是信息系统的成本与效益。

信息系统的成本主要有开发成本(Development costs)、设备成本(Equipment costs)和运行成本(Operating costs)。开发成本包括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和测试、人员培训、记录文件等方面的成本。设备成本有购买新设备和软件包、设备安装调试、计算机房的设施等等。运行成本有人力成本、设备维护,程序维护、管理费用、文档资料维护等等。

信息系统的效益主要有直接的效益和间接的效益两个方面。直接的效益可以用货币来衡量,可以对企业产生有形的影响。例如减少库存数量、加快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增加销售利润、减少人工费用、减少处理时间和错误等等。间接的效益包括辅助决策、提高工作满意度、增加用户亲切感、改进企业形象等等,主要对企业产生无形的影响。因此,信息系统具有价值,包括有形价值(Tangible benefits)与无形价值(Intangible benefits)。

二、信息系统运作案例

企业信息系统运作案例——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至2004年底,上海石化已建立了以ERP为核心,包括OA、实时数据库、APC等三十多套主要计算机应用系统,建立了覆盖公司主要生产装置和业务部门的计算机网络,在用的服务器187台,在用计算机四千多台。随着企业信息系统的构成越来越复杂、规模越来越大,尤其是ERP系统的上线,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就变得特别重要,这给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为做好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上海石化采取如下一些保障措施:

1)“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维护”地实施信息化

统一建设是运行维护统一管理的基本前提。网络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上海石化运行管理以“五统一”为原则,在项目统一建设的基础上,力求做到统一平台、统一选型,力求做到网络服务器统一管理,力求做到系统安全的统一管理。这不但大大减少了投资成本,为系统集成提供有利条件,而且也为系统的统一维护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2)用户参与项目建设(人员培训)

上海石化要求主要业务人员(用户)从项目培训开始,作为项目组的主要成员全程参与系统的设计、开发和测试工作。业务人员熟悉业务流程和业务需求,通过参加项目培训和建设,将业务知识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保证系统功能全面合理,而且也成为系统维护队伍中一支主要力量。

3)健全项目建设文档

项目建设和应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需求分析报告、系统设计说明书、系统功能说明书、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用户手册、项目会议纪要等文档资料不仅是系统的一个完整描述,也是系统运行维护的重要资料。给运行管理带来很大的方便,也为系统升级改造提供基本资料。

4)建立完善的运行维护管理体系

经过多年的努力,上海石化建立了以公司信息中心为核心,包括二级单位和众达公司的三级运行维护管理体系。信息中心作为公司专门设立的信息化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公司的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二级单位的信息部门主要负责本单位的应用系统维护,众达公司主要负责桌面和网络设备维护。运行维护管理由公司信息中心统一调度和指挥。

5)加强制度建设与落实

制定了《公司信息系统内控管理制度》、《公司信息资源内控管理制度》、《公司计算机系统管理制度》、《公司信息上网管理办法》、《公司因特网用户管理办法》、《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对信息系统安全、软硬件管理、内外部上网信息管理、因特网用户、信息系统访问控制、防病毒系统、数据源管理、备份系统、信息存储介质、系统安全审计、机房建设、安全岗位职责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工作规范,为进一步加强公司信息条线的专业管理提供了依据。为配合ERP系统的上线运行,《上海石化ERP运行管理办法》也开始试运行。各种制度的颁发和落实,使上海石化的信息化工作走向更加规范的发展轨道。同时,落实工作流程与考核。如采用检查制度落实情况的方式信息系统的考核。检查内容包括机房环境、数据备份、信息安全、文档资料、工作流程等各个方面。考核分中期考核和年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公司对各单位考核的重要依据。

6)逐步采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网络管理和服务器。采用OpenView加强网络和服务器的监控与管理,加大了公司网络统一管理的力度,也使管理的效率得到提高。

机房管理。如采用110红外技防自动报警系统对机房进行烟雾和盗窃防范。同时通过门禁系统对出入人员进行自动登记记录。

系统安全管理技术。采用Mcafee安全网关解决方案建立了公司因特网邮件安全防护系统,设定策略对邮件收发加以过滤,成功地阻截了垃圾邮件、病毒邮件的入侵。重视Norton防病毒系统升级工作,建立了公司防病毒系统树型结构,明确各单位防病毒工作管理员及其工作职责。另外采用CheckPoint和天融信两种防火墙对所有的出口进行安全防范。

应该指出,尽管我们用一个案例概述了一个具体企业如何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但深入而全面的理解信息系统运作过程和意义,需要同学们结合自己熟悉的领域,多阅读相关案例资料,并不断思考总结。不同的组织其信息化管理与运作(包括信息系统运作)都各有特色,但成功的运作通常在人员培训、系统操作、应用、维护、评价等方面有经验可循。

上一篇:注册监理工程师考题下一篇:社区除四害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