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案讲解

2024-09-21

生态文明教案讲解(精选6篇)

生态文明教案讲解 第1篇

云南大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硕士研究生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考核考核方式:论文

题目: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 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 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 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请结合实际以“试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为题撰写一篇论文。

要求:

1、理论联系实际,最好结合所学专业实际;

2、观点正确,行文通顺;字数不少于3000字;

3、不得从网上下载和抄袭,否则该门课程成绩无效;

4、请于外语期末考试时,将作业统一交监考老师,逾期不 交者该门课程成绩无效。

5、论文请按以下格式书写,不得打印: 云南大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硕士研究生

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考核试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姓名:沈铁学号:120120000819 专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历次全国党代会的报告中,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

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 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 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到“五位一体”,这是进一 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部署,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 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 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 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 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 续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 远大计,这一部署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

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了执政理念的不断完善。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人民

群众新期盼所作出的战略部署。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面 临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已经到了不进行生态文明 建设不行的阶段;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 于良好生态环境有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

建设生态文明,完全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也符 合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当前,我们要深刻领会、认

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生态文明为发展导向,切实负起时代和历史的责任,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更富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

明新时代。

下面我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它们之 间的联系以及它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生态文明建设和 四大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融入的重要性,如何建设 生态文明做一些简要的介绍.一.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联系。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上的具体

体现。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主旨,在生产生活 过程中注重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追求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关系协同进化,以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可 持续发展为目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与生态文明理念,是20 世纪以来人类为解决威胁自身持久健康发展的资源和生态 环境问题,在对其产生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根源的 认识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与战略思想。可持续发展概

念主要着眼于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强调环境 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这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在实 践上,二者是相通和统一的,建设生态文明,才能加快可 持续发展的步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生态文明。

二、生态文明建设与四大文明建设的关系(一与政治建设

既是因果关系,又是包容关系。政治建设是实现生态文 明建设的保障条件。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是由 人类在特定制度框架下进行的社会活动引起的。有什么样 的制度框架,就有什么样的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也就有 什么样的环境影响。因此,政治建设直接影响到生态文明 建设的水平。政治建设着力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 生态文明建设则着力于处理当代人与当代人、当代人与后 代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政治建 设被生态文明建设所包容。(二与文化建设

既存在交叉关系,又存在重叠关系。一个角度看,生

态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都需要处理与解决当代人与当代人、当代人与后代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又是属于重叠关系。

(三与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建设是相互支撑的关系。社会建设 的核心问题是保障民生。生态环境质量是保障生命质量和 生活质量的最基本的民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高,作为基 本民生需求的环境权益就维护得好;公众参与包括生态建 设与环境保护事务在内的社会管理的程度高,生态文明建 设的水平就高。(四与经济建设: 简单的说它区别与我们常说的经济发展模式,既属于经 济建设的一个子概念又可以说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 然产物。

三生态文明建设与四大文明建设相互融入的重要性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这一重要论断,对于我们从战略任务和基本国策的高度认识

生态文明建设在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加强生态文明

建设来解决生态矛盾,保证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安全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追求整体文明和整体进步的事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五大建设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可持续性。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生态文明构成社会整体文明和整体进步的自然基础。忽视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发展就会失去整体性、全面性和可持续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就没有坚实的根基。生态危机,也必定会引发深刻的政治危机、文化危机和社会危机。因此,经济建设内在地包含着生态文明建设,只有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优化的关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政治建设必然要求将生态问题视为重大的民生问题和重大的政治问题,从生态政治的高度推进制度创新,制订出有

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规,保证社会的生态安全,以此推动和谐稳定。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文化建设,只有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使人们牢固地确立生态意识,在科学的生态文化价值观和生态伦理道德观指导下,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方式,才能在全社会推动“生态理性人”的成长。在社会建设中,也只有明确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互动性、互渗透和互促性关系,才能以生态化的理念推进社会治理。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五大建设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反映了人民群众应有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和生态权益这有机联系的五大权益。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在实现人民群众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和社会权益的同时,实现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

四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压力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压力,既有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人口压

力以及文化价值观念的偏差等,也有资源环境的约束。前 者是挑战,也是造成后者的原因。总体上,我国现阶段生 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直接挑战和压力是资源能 源短缺与利用效率不高、生态环境破坏与污染严重及其对 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约束。

在生态环境方面,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污 染防治稳步推进,污染减排取得明显成效,生态保护和建 设成效显著,局部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重点流域主要 污染物污染程度有所减轻,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内城镇供

水安全基本得到保证,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基本处于受控状态,环境保护的能力建设得到加强,环保国际合作取得积

极进展,为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遏制环境 质量的急剧恶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生态环境在

局部有所改善的同时,总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增大。

我国环境形势呈现出压缩型、叠加型、复合型、祸合

型的特点,环境污染正在从城市向农村转移,从人口稠密区、经济发达区向人口稀疏、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局

地向区域扩散,从江河城市段向流域蔓延,从常规性污染 向非常规性污染、有毒有害污染转化,从浅层次向深层次 的环境问题演变。老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新的问题不断 出现。污染的范围在扩大,污染的程度在加重,污染的风 险在加剧,污染的危害在加大,治理的难度在增加。我国 生态保护的形势不容乐观,区域生态系统结构破坏严重, 生态服务功能持续下降。

例如农业活动、废水排放、大气沉降和垃圾堆放都对 土壤环境质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土壤污染表现出 源多、量大、面广、持久、毒害性大等特征,并从局部蔓 延到区域。截至20世纪末,我国受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000 万公顷,每年因土壤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万吨,因受污染

而超标的粮食1200万吨。燃煤、公路交通尾气排放的重金属,垃圾堆存残留的重金属等都会造成土壤污染。土壤重

金属污染对粮食和蔬菜种植影响尤为突出。

此外,环境噪声扰民问题突出,固体废物污染程度加重,水和大气环境形势危急,土壤质量退化,生态环境更加脆弱,核与辐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等等都对我国的生态文明

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与挑战。五: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 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由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规模,即使采用各种末端治理措施,也难以避免严重的环境

影响。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 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

用。这对于尚处于工业化时期的我国来说,挑战是巨大的。但作为后发国家,我们又具有积极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经

验的优势。我们必须抓住历史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大力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在思想上;应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 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 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要牢固树立保

护环境、优化经济结构的意识,将环境保护作为新阶段推 进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在政策上: 应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只有将环境保 护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在发展政策上,抓紧拟订有 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 经济政策体系,采取总体制度一次性设计、分步实施到位 的办法,使鼓励发展的政策与鼓励环保的政策有机融合;在发展布局上,遵循自然规律,开展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工作,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功能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

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要求确定不 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引导各地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形成各 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在发展规划上,进一步优化重化工业 的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三)在措施上 应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包括建设完善的法律 制度,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培养专业的执法队伍,采取 行之有效的执法手段等。建立健全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 特点和环境保护管理决策相一致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 和技术体系,凡是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生 产能力和产品一律淘汰,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 一律不允许新建,凡是超标或超总量控制指标排污的工业 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凡是未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任务的地区一律实行“区域限批”,凡是破坏环境的违法 犯罪行为一律严惩。核心要求是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任何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个人和单位都要补偿环境损失

(四)在行动上 应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保护环境。环境保护是全 民族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一切积极 因素,齐心协力保护环境。

一是广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多形式、多方位、多层 面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

环境保护的 文化氛围。加强对领导干部、重点企业负责人的环保培训,提高其依法行政和守法经营意识。二是加强部门协作。环境保护部门是推动环境保护事 业发展的“总体设计部”,其他有关部门是环境保护事业 的共同建设者。要加强环境保护部门的机构、队伍和能力 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体制。三是强化社会监督。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管理、企业 环境行为等信息,维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 权。四是形成科技创新与科学决策机制。针对现阶段的环 境污染形势和广大人民群众改善环境的迫切愿望,不断加 大对全球性、区域性、流域性以及前瞻性重大环境问题的 成因与演化趋势的研究,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形成国家、地方政府对水环境、大气环境等的监控、预警技术体系,带动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理性借鉴国际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积极参与全球性、区 域性环境保护活动。

五是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为各 种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搭建平台,鼓励公众检举揭发各 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六是加强基层社会单元的环保工作。把环境保护作为 社区、村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参 与环保工作,使每个公民在享受环境权益的同时,自觉履 行保护环境的法定义务。研究生院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十一日 相关附件

生态文明教案讲解 第2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知道绿色消费。

2、了解绿色消费对社会对人类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懂得绿色消费,绿色选择。教学难点:

绿色消费在旧有的人消费理念的中很难消除,将绿色消费深入人心。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合作 教具准备:幻灯片、音频 教学时间:1课时 导入新课:

一、导入课题:

1、图片展示: 能关掉水龙头吗

2、教师引入“传统消费”概念:

传统的消费方式。是 以实物消费为主,把数量作为消费水平的标准,以能源和资源的大量消耗为支撑,追求近期目标和当代人消费的满足,忽视未来人的消费需要,这种以消耗资源和浪费资源为特征的传统消费方式,不但资源成本高,缺乏可持续性,而且助长了不健康不文明甚至病态的消费行为。这种消费方式打乱了正常消费持续,与我国现实的国情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

3、图片展示:地球留什么给后代呀?

4、和学生一起分析 “消费心理 ”。• 从众心理(盲目从众不可取)

不当的消费心理 :求异心理(过分标新吓死人)攀比心理(虚荣攀比活受罪)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求实心理(理智求实乐融融)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做理智的消费者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板书课题:绿色消费,绿色选择

二、进入新课场景:

1、学生讨论:(1)、什么是绿色消费????、(图片)(2)、绿色消费大家说:(图片)

2、小结:绿色消费

• 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是指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

• 绿色消费,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物种环境的保护等。

3、观念更新:绿色消费并非消费绿色。

很多消费者一听到绿色消费这个词的时候,很容易把它与“天然”联系起来,认为绿色消费就是吃天然仪器、穿天然原料的服装、用天然材料装饰房间、到原始森林旅游等。

4、让学生了解:绿色消费在国外 资料展示:

(1)德国:吃坏肚子,找食品警察德国人做菜时按人按量,从不浪费,也不吃过夜菜

(2)英国:超市里有“饮食顾问”

(3).英国人饮食追求健康。在他们看来,饮食首先要吃的安全,其次要保证营养,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称得上“健康”。为了获得更多的饮食安全、营养方面的知识,英国人可谓“不耻下问”。

加拿大:每天看食品安全报道

(4).加拿大前农业部长万克夫有一句名言:食品安全就是让消费者吃了不生病,因此加拿大的食品安全知识教育,立足点也是“不得病”这几个字。

(5).日本:每月发知识手册在日本居民区里,都有专门的健康保健所,他们会为居民开办免费的食品安全学堂,由专门的食品专家为居民讲解如何辨别食物好坏。日本的食品卫生教育是从小就开始的,中小学的“家庭”教育里还有如何鉴别鱼肉的新鲜度这样的课程。

5、倡导学生 绿色 自然 和谐 健康 的消费

1、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绿色标签(各种图标)我们的绿色消费行动

2、讨论: 衣 食 行 生活习惯

3、绿色新行动

绿色消费

绿色选择

生态文明教案讲解 第3篇

一、生态文明的兴起与生态文明制度的内涵

1. 生态文明的兴起

从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兴起,工业革命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相继出现了资源耗竭过度、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危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制约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工业大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曾走过的路,单纯注重经济效益的工业化道路是不是存在巨大的问题。在经过反思之后,人们终于开始认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悟出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谛,并逐渐发展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一股强劲的生态潮。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这是联合国史上第一次研讨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明确提出了环境保护这一科学概念,提出了全球环境保护的战略,由此拉开了全球环境保护的序幕。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的隆重召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主导思想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旗帜的《21世纪议程》,已被世界大多数国家当作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蓝本,推动各国把环境保护规划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002年9月,来自世界各地的上万名代表汇聚南非约翰内斯堡,在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通过了《约翰内斯堡宣言》文件。人类环境保护运动中所诞生的三大宣言———《人类环境宣言》《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宣言》,被喻为绿色运动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作为环境保护运动史上的重要成果,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将这些宣言视为人类探索生态文明的路标。

2. 生态文明、生态制度的内涵

封建主义的产生来源于农业文明,资本主义的兴起离不开工业文明的推动,而生态文明必将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可见,文明的转型决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生态文明反映了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是人类思想观念的一次飞跃,同时也是价值观念的深刻转变。当前,生态文明已成为世界各国摆脱生态问题,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水平,是生态制度文明的外化,是衡量生态制度文明程度的标尺。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完善的生态制度是重要的保证。

生态制度建设的要求是树立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标准,依靠其强制性和有约束力的生态法制,来保证生态文明标准的贯彻实施。解决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把生态制度建设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规划。

二、国际生态制度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也探索建立了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我国生态制度的建设,可以借鉴这些有益的经验。

1. 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资源总量有限、环境容量有限,所以,我们在使用环境资源时,应该充分借助市场作用,争取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是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在新的形势下,在生态制度建设中,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在环境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以市场机制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创新,努力走市场化和生态化相结合的道路。

2. 加快环保法律法规建设是生态制度建设的重要保证

我国环境法制建设起步较晚,在十八大确立生态文明地位的精神指导下,着重防治与保护并重,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及时代发展的需要,现阶段应在完善现有环境法律体系,加快环境法制建设上面下功夫。

3. 政府的激励和监管是建设生态制度的根本途径

在国际上,各国政府对企业及经济组织的监管和激励机制,主要有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等。实施生态制度建设的主体是政府,就需要政府积极、科学地规划好生态文明制度。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政府需要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纳入到党委、政府及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生态行政能力,打造生态型政府。最后,加强生态制度文明建设中的社会监督。通过对国外生态制度建设过程的考察,我们发现,发达国家的生态制度建设中,除了政府部门的监督和激励外,还有广泛的社会公众监督。我国在社会民主监督方面的制度建立还有待完善。

三、大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庆人早就认识到,大庆的未来发展需要依托资源,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破坏生态为成本,要让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 大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要成就

大庆市委七届七次全体审议并通过了《中共大庆市委关于建设生态自然现代宜居城市的意见》,明确指出,大庆谋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坚持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并重、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处理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为大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植树造林、城市绿化、草原改良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大庆全市有林面积达到349.8万亩,森林覆被率到11%;实施草原全面禁牧、畜牧“三进三退”工程,1034万亩草原全部禁牧;实施湖泊治理、湿地补水工程,综合治理主城区湖泊19个。城区内,建设各类生态园89个、城镇广场25个,建成省级以上生态乡镇43个,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5平方米。

2. 大庆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的缺失。长期以来,大庆油田由于受“地上服从地下”政策的影响,重地下、轻地上,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和污染。从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来看,所依据的法律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保法在2014年4月24日进行了修订,将于2015年1月1日施行。自然资源保护法律大多是以部门立法为主,像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矿产资源法、水法等,由林业、矿产、草原等部门负责对资源保护实施监督管理,在自然资源立法相对缺乏的情况下,立法者还没有对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规范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大庆市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上缺乏上位法应有的规范和指导,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大庆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还是以资源开发为主,这与基本立法相关制度的缺失有着必然的联系。

(2)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生态管理上我市还主要是依赖于政府行政手段,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更重视的是经济效益,对环保工作不重视,随着政府对企业管理的弱化,政府通过行政命令对企业的生态环境政策措施可能会起不到预期的效果。环保工作涉及的部门很多,没有形成专门的生态管理机构,环保、土地、林业等部门在管理职能及业务管理上有重复交叉,在工作中审批、发证、收费、处罚、解释等权限对本部门有利益,成为各单位争夺的部分。而无利可图的工作则往往没有部门愿意负责,人为造成许多工作漏洞,出现问题很难找到能解决问题的部门,这就使大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难以有效的运行。环保队伍薄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环保监管力量与日益繁重的环保任务越来越不适应。

(3)各类机制不健全。环保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政策保障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全人类全社会的责任,对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企业及个人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对政府各职能部门没有尽到相应的责任时,也应该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但从我国现有的法律规范来看,都缺乏对管理者不履行职责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其结果造成许多法律法规形同虚设,一些部门在为了自身利益,不实行法律法规中所规定的生态保护的措施时,造成环境污染也不必承担什么法律后果。违法成本为零的情况下,大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开展将会大打折扣,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无法得以真正有效的遏制。

四、大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现实路径选择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今天的大庆人正面临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而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大庆在生态制度建设的道路上,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抓紧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

《中共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纲领性的制度安排,是全国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指导方针,但是全国性的法规对地方的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的操作性、针对性不强,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大庆市亟待制定有关适应油田方面的地方法规。同时要注意地方生态环境的立法要突出重点,超前立法,弥补国家在环境立法方面的滞后性。并且,要克服生态治理中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以地方法规或条例的形式制定详细的绿色GDP标准,尽快落实绿色GDP标准。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纳入法治轨道,使大庆在环保生态制度建设方面做到有法可依。要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法律制度体系,以制度来规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而实现大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从改变生态环境到实现生态文明,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要在制度上加强创新,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建设生态文明管理制度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为了使大庆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有效地开展,必须合各方之力。制定地方性和区域性的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应当由一个专门的部门对大庆区域内,自然生态空间包括土地、水流、草原、荒地等进行统一的确权登记,在源头上明确产权关系,健立产权制度并对用途进行管理,以禁止无节制的开发利用。建立资源环境监管机构统一且独立开展行政执法的机制。

调动企业积极性,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在生产过程中严守资源环境保护生态红线,建立有效制约地方和企业生产行为的约束制度。研究制定符合国家标准的地方环境控制质量标准作为生态治理的依据。对功能不同的产业项目,要实行不同的市场准入标准,对达不到环保标准的企业严格控制,对企业的违法和不达标排放行为零容忍。要按照“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建立生态环境补偿制度。

3. 完善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制度

完善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保障。建立严格的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对违法者所造成的环境损害,要处以巨额的赔偿罚款,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企业领导,地方的行政领导都要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对于不适当行使环境保护职责的行政管理部门给予相应的处罚,并对其负责人追究相应的不作为、违法作为的法律责任,对直接责任人按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罚。对领导干部在任职期内,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出现重大失误,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要记录在案,不得转任重要职务或提拔使用。

4. 营造积极的社会氛围

转变人类控制自然的观念,营造尊重保护自然的氛围。创新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教育方式,将人类生态文明的最新成果及时向社会公布,让生态环保知识更贴近大众,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在全社会树立起生态文明理念。

摘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大庆正面临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而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就需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抓紧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就必须深刻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及本质,高度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把握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路径

参考文献

[1]岳潘.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J].绿叶,2006(10):16.

生态文明教案讲解 第4篇

关键词:生态文明;伪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032-02

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各地更是在中央的号召下开始了各种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大部分地方在这一方面是走了正确的道路,但是也有一部分地方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某些方面走向了邪路,背离了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甚至走向了“伪生态文明”。这一类偏离生态文明建设正确道路的“伪生态文明”不仅无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且还会妨碍国家和社会各个层面的建设和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警惕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伪生态文明”。

一、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被普遍认为是相对于工业文明的一种更高级的文明形式,目前在学界还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马克思、恩格斯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自然辩证法》等著作中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进行了深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对于中国生态文明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学者杨志华认为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双赢为根本目标的新兴文明形态。”[1]著名政治学者、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教授认为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着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进步关系。”[2]笔者认为生态文明是我国目前迫切需要的一种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发展模式,是与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并且相互补充的。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大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而被列入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文献。2012年11月,在党的十八大上,生态文明建设更是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号召“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二、伪生态文明及其表现

所谓伪生态文明,笔者认为这是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出现的违反生态文明的科学规律和精神等行为的总称。伪生态文明一般是以地方政府部门或者企业为主体披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外衣或者说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借口,而做出一些无益于生态文明建设甚至对生态环境产生危害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产生的危害是无可估量的,不但会带来经济损失,有的也会带来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最重要的是会影响国家和政府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声誉,使人民群众对政府相关政策的实施产生疑问甚至是失望。伪生态文明的相关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打破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性和均衡性

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坚持科学性,也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认为生态文明建设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实现绿色转型与包容性增长。”[3]而有些地方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没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忽视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关系,甚至为了环境保护而放弃经济建设。这其实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表现,也许生态环境会有所改善,但是生态文明建设是需要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的。所以笔者认为绕开工业文明而直接进入生态文明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大力发展低污染低能耗的工业模式和生产方法,在经济得到发展的前提下向生态文明不断靠近。其次,生态文明建设还要坚持均衡性。所谓均衡性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都要均衡发展。比如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经济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开始把自己国内的过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本国国民则不仅享受到了丰富的工业物质消费,同时也享受到了蓝天白云的美好。笔者认为,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不均衡的生态文明形式或者说是伪生态文明,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发展中国家掠取环境资源的又一表现。而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也面领着发展不均衡的局面,东部发达省份由于经济基础雄厚而开始转移高能耗和高污染的工业企业,虽然自身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成果丰硕,但代价却是中部或西部兄弟省份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些在外省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最终也会影响到自身。不过目前已经开始了类似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的案例,这也许是修正我国东部发达省份伪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

2.城市建设中的“面子工程”

城市环境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很多政府官员也把搞好城市环境作为自己的施政重点,例如北京在奥运会之前治理“垃圾围城”的例子是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优秀代表之一。但是,国内的很多其他城市在这个方面的作为却“变了味”。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在近日就播出了“高价的城市绿化”这样一期节目,指出贵州省贵阳市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偏爱将大树、古树、名树从森林中移栽到城市里来,这样不仅破坏了森林原有的生态环境,破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这些大树往往会因为环境的改变、养护的不到位等原因而死亡,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这是在城市绿化建设中急功近利、贪大求洋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伪生态文明”行为,即借绿化城市的美名却做出了破坏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这类行为是需要城建和绿化等部门警醒和严厉禁止的。

三、对于正确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我国在党中央的倡导和带领下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违背生态文明建设精神的“伪生态文明”,为了防止此类现象的出现,正确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做好下面几个方面:

1.继续加强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论建设

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很早就开始了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米都斯教授等撰写的《增长的极限》,学者莫里森《生态民主》等著作都是世界生态文明理论领域的杰出代表。但是我国在发展生态文明的过程中,不可以照搬西方的相关理论或者政策,这是由我国特殊的国情和所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我国的学者应该在吸收包括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西方生态文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国情,以发展的眼光来开展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努力让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拥有更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论的支持。同时还要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使生态文明深入人心,这样一来拥有良好群众基础的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更加顺畅地发展。

2.树立正确的生态政绩观

胡锦涛同志曾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会议上讲话指出:“着力树立正确政绩观,其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就要求在领导干部的考核中取消以往单一的只追求经济指标的政绩观而转为更为综合和全面的政绩观。其中就包括生态政绩观即将生态建设和保护成效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之中,而且需要领导干部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有更加全面和正确的认识,以免因为片面认识生态文明建设而造成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走向误区甚至产生损失。同时,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上要有大局观和协调观,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不能“只扫自家门前雪”。总之各级领导和百姓的父母官应该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在不妨碍目前的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努力改进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为子孙和后代造福。

3.建立健全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和惩罚机制

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健全的生态监督和惩罚机制是必需的,它的作用就类似足球比赛中的守门员,是防止生态环境问题的最后一道防线,它的健全与否直接决定着生态环境保护成果的好坏。类似环保局、林业局、水利局等环境相关部门在生态环境的监督和惩罚机制的建立上已经有了大量的实践,在多个部门的联合执法等行动也有了很好的尝试。但是,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出现的“伪生态文明”的新情况还很少有关注。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首先要认清和正确定义“伪生态文明”的行为,对于企业和政府等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借口实则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打击和处罚,并责令其消除影响,包括生态环境和社会舆论。

4.转变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

改革开放后,各种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品大举“入侵”中国,包括麦当劳、可口可乐在内的西方标志性商品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物质上的冲击,更多是其隐藏在背后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入侵”。在新一轮的全球化浪潮中,西方大型的跨国公司力量不断壮大,但是其追逐利益的本性没有改变,因此潜移默化地引导着消费者价值观,从而形成“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抛弃”的消费模式,并且在当今的社会里,很多人都形成了物质至上的价值标准,同时追求所谓的“洋气”和奢华,而这正是马克思理论中“异化”理论的典型表现,这种人与人之间被物质和金钱所绑架的关系必然会影响到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从而导致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异化”即大量掠取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中国某些城市在绿化中追求名贵大树正是这样的表现。因此,笔者认为转变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是解决目前“伪生态文明”现象的又一大要点。但是在全球化交往越来越密切的今天,我们不能奢望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崩溃,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倡导人的自由发展,引导人的自认价值的充分实现,进而影响到人们向健康、合理和环境友好的生活和消费方式进行转变,通过类似精神文明的建设成果我们有希望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树立起生态文明的精神标杆。

参考文献:

[1]杨志华,严耕.中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影响因素及建设策略[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

[2]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G]//薛晓源,李慧斌.生态文明前沿报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

生态文明 教案 第5篇

蒲公英的梦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2、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蒲公英的痛苦,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词语。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通过蒲公英的愿望在梦中实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课文重点:

蒲公英的现实处境和梦中的情景。教学准备:

学生从网上、报纸书刊上查找收集有关收集有关酸雨、环境污染与保护的资料和知识。教师收集环境污染的图片;美丽环境的图片;蒲公英的图片;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美丽的梦境,美好的憧憬(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做过梦吗?都做过些什么梦,能不能与大家分享呢?

同学们的梦都很美,让老师很羡慕。不光我们人类会做梦,我们有位植物朋友也会做梦,看看她是谁?(课件出示蒲公英的图片)(板书:蒲公英的梦)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这位朋友的梦乡。齐读课题。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蒲公英做了一个怎样的梦?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你对课文中的蒲公英产生了怎样的感觉?(课件出示问题)

3、自由读课文,思考:哪部分写的是蒲公英的梦?把课文中相关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情景?

4、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梦境的美好。(1)指名读。

(2)自由选读自己认为梦中最美的情景。

(3)谁能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把蒲公英梦境的美读出来?边读边想象画面。(指名读、评价读、齐读)

二、现实的困境,轻轻的叹息(探究研讨,深化课题)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蒲公英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呢?梦中的蒲公英“快乐地笑了”,现实中的蒲公英快乐吗?(课件出示问题)

1.自由品读课文,体会现实生活中蒲公英的生活环境和感受

(1)默读课文,找出表示现实生活中蒲公英不快乐的句子画出来。

(2)蒲公英为什么不快乐?根据自己找到的句子,把自己的体会跟同学们交流。(3)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并讨论、朗读相关语句。(课件展示图片)(4)你觉得她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这种心情来吗?

(5)小结:是啊,一个弱小的生命,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能不担心呢?不过还好,第二天一早,当蒲公英睁开惺忪的眼睛,有了个意外的发现„„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谁来读一下。

A(“ 哈,开花了!真的开花了!” 蒲公英看着嫩黄色的花,兴奋极了,迫不急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

你什么时候或在什么情况下心情是迫不及待的?试用“迫不急待” 说一句话。

蒲公英迫不及待的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不料,却遇到了一辆旧汽车,边咳嗽边喘气,从蒲公英身旁驶过,喷出一股黑烟,呛得她直咳嗽,嫩黄色的花瓣也被弄脏了。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蒲公英难受?

B还有一辆汽车,发出震耳欲聋的叫声,从她身旁呼啸而过,差点儿震落她的花瓣。(追问:“震耳欲聋”是什么意思?)

C蒲公英还遭遇了什么?(地上一只空饮料罐被汽车轮子碾得飞了起来,不偏不倚,砸在蒲公英的身上。“啊!”蒲公英大叫一声,眼前一黑,痛得昏了过去。什么叫不偏不倚? “ 砸”可以换成什么词? “ 砸”字用得好吗?

“啊!”应该怎样读?你在现实生活中有过类似的遭遇吗?当时你有什么感受?(指导朗读)D刚刚开出漂亮的花朵,却遭到了一连串痛苦的打击,如果你是蒲公英,你会怎样呢?(痛苦)

2.和梦境相比,现实是多么的残酷,俗话说“梦是心中想”,现在你知道蒲公英为什么会做那样的梦了吗?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黑烟呛,叫声震,空罐砸,酸雨淋 3.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4.朗读课文,把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读给大家听。

三、和谐的环境,我们的责任(小结训练,强化课题)

1、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见这样的现象,请同学们看图片(课件:环境污染的图片)(1)你认为蒲公英的遭遇主要是谁造成的?(人类)

课文中哪里告诉我们了?(蒲公英和椰子树伯伯的第二次对话)(2)请画出它们的对话;分角色朗读对话。(3)(课件出示句子“如果人们不„„就可以生活在美丽的环境中吗?”)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排比)谁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2、环保教育:

如果你是可怜的蒲公英,你会对我们人类提出了什么建议和要求呢?(板书:不排放废气,不制造噪音,不乱扔垃圾,不污染水资源.)

3、总结:蒲公英是多么憧憬生活在没有被污染的环境中呀!面对痛苦的现实,弱小的蒲公英做了一个美好的梦。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声,再次通过朗读来想象蒲公英美好的期待吧!

四、从自我做起,创绿色家园(联系实际,运用课题)

同学们:梦,不是现实,但蒲公英的愿望,也是我们人类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殷切希望,更是建设和谐幸福美好家园的中国梦!你们愿意以实际行动去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吗?你会怎么做?

(不乱丢垃圾 不随地吐痰

不随地大小便 不摘花 不砍树 不随意涂鸦 不随意捕杀青蛙、小鸟 不随意扔旧电池节约用水用电少浪费铅笔、纸张 少用塑料袋 少用一次性的碗、筷子、饭盒等)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了,他们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让我们也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共创绿色家园,相信蒲公英的梦想会变为现实的。(课件展示我们的环保活动)(课件出示问题)(可选做一题)

1、留心观察你周围的环境,了解一下有没有被污染的情况,人们采取了那些措施保护环境,再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发动同学开展“小手拉大手”的环保活动。

2、假如蒲公英的生活环境一夜之间改变了,请同学们大胆发挥想象,续编故事。第二天,蒲公英从梦中醒来了,她惊喜地发现„„ 【板书设计】: 15 蒲公英的梦 黑烟呛 不乱排废气

叫声震 蒲公英的希望 不制造噪音

空罐砸 不乱扔垃圾

酸雨淋 不污染水源

从自我做起,共创绿色家园

生态文明教案

生态安吉,从我做起

教学目标

1、明确生态文明的内涵;

2、培养学生博爱、宽容、悲悯、善待自然、尊重规律的和谐心灵;

3、联系生活实际,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当代中学生应如何践行;

4、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教学重难点:

重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为生态立县我们该做什么。难点:培养学生善待自然、珍惜自然的品质。教学流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大竹海》,老师和学生共唱。

展示课件:安吉县位于浙江省北部,这里风光秀美,气候宜人。翠竹环绕,溪水横流„„

二、理念把握(多媒体课件)

(学生交流合作,将搜集到的有关知识个别发言,进行交流)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什么?

三、展示成果(多媒体课件)1.学生搜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2.组内同学互相交流搜集的资料、照片等; 3.小组派代表上台交流。

四、保护目的

1.教师提问:那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如此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吗? 2.学生思考并讨论

3.预设:安吉是个生态县,我们要长此以往立足下去;青山绿水才是金山银山;环境好了,也有益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五、该怎么做(多媒体课件)

出示:我国宪法第二十六条已经明确指出:“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这样,在党和国家的重视和领导下,我们要大力宣传和普及“环保”知识、为创造一个无污染和公害、生态保持平衡和优美的环境而共同努力。

(一)教师出示保护地球公约 节约篇: 1.节约用水.淘米水洗菜,洗完菜冲马桶.洗脸水洗脚.2.节约用电.夏天不要总开空调,这样很浪费电.电灯灯泡合理使用,也会节约电, 比如 :在厕所等用电时间短的地方用普通灯泡;在客厅,卧室,学习桌等用电时间长的地方用节能灯泡.此外,不要总闷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可以在外面打扑克,踢毽子.3.节约木材.坚决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尽量不使用木制铅笔,可以用环保性铅笔或自动铅。

(二)学生制定公约

1.刚才老师出示了节约公约,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也需要改进、保护的?请拿起你的笔分类的写一写。

2.把你写的和组员交流,并制定起小组的环保公约。3.小组面向全班宣读公约。

六、教师小结:

生态文明教案3 第6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的特征。

2.了解太阳与我们的生活的哪些相关的。3.了解与太阳有关的自然现象。4.理解万物的生长都是靠太阳。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及位置关系。教学难点:

1.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及位置关系。2.理解万物的生长都是靠太阳。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能体会到太阳的光和热吗? 板书课题:神奇的太阳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部分“认识太阳”(观察图片)1)看图说话

2)提问:太阳有多大?

3)想一想:太阳离我们有多远?

2、学习第二部分“太阳与我们的生活”。1)指导读一读“美丽的日出”。(第26页)2)观察美丽的日出和绚烂的日落图。

3)介绍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生活。4)交流:每位同学讲讲自己一天的生活。

三、课堂小结:

上一篇:恭贺老师退休贺词下一篇:药店销售管理个人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