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树叶尺子》

2024-09-07

大班数学活动《树叶尺子》(精选18篇)

大班数学活动《树叶尺子》 第1篇

大班数学活动《树叶尺子》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的探究对象”。大班数学绘本《树叶尺子》是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你好,数学.最亲切的数学概念启蒙图画书”中的一本。这个绘本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图画颜色鲜艳,动物形象可爱,是班级中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书中动物们运用树叶测量尾巴的情节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为了更好的支持幼儿自主探索学习自然物测量的方法,我借助灵活、可控的“未来教室”多媒体软件创设绘本情境,探索游戏材料与多媒体的有效互动,设计了大班科学领域数学活动《树叶尺子》,引导幼儿在绘本情境中感知首尾测量、标记测量等多种测量方法。

二、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喜欢参与数学活动,对测量活动有兴趣。

能力目标:借助故事情境,能用常见的测量物(如树叶)测量动物尾巴的长度。

知识目标:感知首尾测量、标记测量等多种测量方法。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探索中学习感受首尾测量、标记测量多种测量方法。

难点:测量工具只有一件时,探索学会正确做标记的方法完成测量。

四、活动准备:

1.未来教室课件、绘本资源

2.幼儿人手测量操作材料。(动物、树叶图片)

3.记录卡、笔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讲述绘本故事情境,引出问题。

师:你觉得谁的尾巴长?

小结:意见不统一,是因为我们用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正确的。

师: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知道谁的尾巴最长呢?

2.教师介绍标准测量工具――尺子。

尺子是最方便、最准确的测量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同尺寸的尺子。

3.讲述故事情境中的测量方法,引发幼儿对用自然物测量的兴趣。

师:我们来试一试熊奶奶的方法能不能测量动物尾巴的长度,好吗?

(二)基本活动

(价值分析:通过多种测量方法、问题的设疑,让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完成任务的快乐中,迎接新的挑战,积累对测量的.直接经验。)

1.为幼儿提供许多相同大小的树叶,幼儿操作测量。

(1)幼儿分组动手操作,用“树叶”测量动物尾巴,交流分享。

师:小朋友们4人一组,选择一个要帮助的动物,用我们的树叶尺子为它们测量尾巴吧。注意,今天我们测量用的树叶是一样大小的树叶。量量看,小动物们的尾巴有几个树叶长呢?

(2)幼儿操作后分组推选代表在电子交互一体机上的记录表格进行记录。

师:哪些小朋友是帮助松鼠测量尾巴的?松鼠的尾巴有几片树叶长呢?(猴子、袋鼠、小猫)

(3)出示河狸,师幼一起巩固多片叶子测量尾巴的方法。

师:我们忘记给河狸量尾巴了。谁能来试一试用刚才的方法为河狸量一量尾巴?教师引导幼儿在一体机上操作,总结方法。

请幼儿演示,教师小结测量方法。

测量要点:

从头至尾、树叶要像好朋友似的紧紧挨着、排成一条直线

2.出示一片树叶,幼儿操作测量。

(1)出示长颈鹿,幼儿分组交流探索测量尾巴的方法。

师:还有长颈鹿没有量尾巴呢,只剩一片树叶了,一片树叶能量吗?怎么量呢?大家分组试一试,并把自己的结果记录下来吧。

(2)幼儿分组操作探索,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卡上。

(3)幼儿分组交流自己的测量方法。

师:当我们只有一片树叶时,我们也要从头量到尾。我们可以用笔做好标记,一边量一边数。

(4)个别幼儿运用电子交互一体机进行标记测量演示。

测量要点:

从头至尾、首尾相连(做好标记)、一边量一边数

三、结束部分(经验拓展)

1.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

师:没有树叶怎么量?

2.师幼一起讨论,教师讲述故事结尾,小结。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自然物可以用来测量?”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在区角游戏中继续开展游戏,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可以测量的工具,量一量自己感兴趣的物品。

大班数学活动《树叶尺子》 第2篇

1.尝试看情景图片编应用题。

2.学习8的第三、四组加减,进一步理解两个部分数的交换关系。

3.提高分析、推理能力、思维的灵敏性及尝试精神,锻练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活动准备

1.数学卡

2.图片:树叶飘零的大树,树叶8片(有大有小),小猴吃桃;有云朵的天空。

3.白兔图片一个,8以内数字若干,7以内的加减算式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7以内数的加减。

1.游戏:开火车

教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坐火车去游玩,你们高兴吗?

那我们的火车几点开?

2.老师出示式题卡

教师:我们的火车几点开?

(如3+1=,6-2=,0+4=……)

幼儿:我们的火车4点开。

(幼儿随音乐做开火车的律动)

3.游戏:又有香蕉又有梨(复习8的组成)

教师:你们看主人用什么来招待我们小朋友的呢?

教师:又有香蕉,又有梨,5根香蕉,几只梨。(举数卡5)

幼儿:又有香蕉,又有梨,5根香蕉,3只梨。

教师:又有香蕉,又有梨,7根香蕉,几只梨。(举数卡7)

幼儿:又有香蕉,又有梨,7根香蕉,1只梨。

二、看情境图学习8的第三、四组加减

教师:小朋友们表现的很好,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还有什么题目吧!

1.出示情境图:一棵落叶大树,学习8的第二组加法。

(1)教师: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呀?(大树)秋天,大树落叶子了,我们一起看看地上落了几片树叶?(5片)风一吹,又落下了3片树叶,那么地上一共有几片落叶呢?(8片)

你用什么方法算的?

(幼儿尝试回答:5片和3片合起来是6片树叶,或说出:用加法算出来的)

(2)列成算式怎么列呢?(幼儿:5+3=8)

这式子中的数字5.3.8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幼儿尝试回答“5”表示先落下的5片落叶,“3”表示又落下的3片树叶,“8”表示一共落下的落叶数量。

(3)教师:我们再看看这8片落叶一样大吗?

(不一样,有的大些,有的小些)几片大一些?(3片)几片小一些?(5片)

现在我请谁来根据这件事情编一道加法应用题,要跟5+3=8不同。

(4)幼儿尝试编:地上有一些落叶,3片大一些,5片小一些,地上总共有几片落叶呢?

(5)教师:刚才小朋友编得很好,谁来列式呢?(幼儿3+5=8)这式子中的3.5.8分别是什么意思呢?教师指5+3=8、3+5=8两道式子,引导幼儿观察异同,幼儿尝试找规律。

(6)教师小结:以后只要看到两道加法算式,加号前后的两个数字相同只是互相换了位置,

他们的得数是不变的,是相等的。

2.学习8的第三组减法

(1)教师:树叶落下来了,白兔姐姐很爱劳动,她来拾落叶了,

你们看看,8片落叶被白兔姐姐拾去5片,还剩下几片落叶呢?

(列式8-5=3,式中的8.5.3分别表示什么?)

(2)教师:看到了这道式子,你想到哪道式子呢?

谁能用图片上的事情把8-3=5编成应用题呢?(幼儿编)

3.学习8的第四组加减法

(1)教师:小朋友编得真好,你们看图会编了,我这儿还有几幅图,谁来帮我编一编?

(2)小猴吃桃“情景图:

图上一只小猴,前面8只完整的桃子,旁边4只桃核。

幼儿列式:8-4=4B看图示编题,幼儿编:天上有4朵云彩,又飘来4朵,天上一共有几朵云彩?

幼儿列式:4+4=8

4.编题

教师:好,现在我们不看图,自己动脑筋想一件事情来编编看,这六道式子随你编。

5+3=8,3+5=8,8-5=3,8-3=5,8-4=4,4+4=8)

三、幼儿作业

教师:小朋友编得真好,你们一定还能完成下列作业。

1.填空格、列算式。

先填出空格里的数,再根据组成式用三个数列出四道加减算式题。

2.吹泡泡。

大班数学活动:圈里有几个 第3篇

见光盘

活动目标

1.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2.探索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物体。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 大、小呼啦圈若干, 瓶宝宝10只, 幼儿操作用的小兔、圆圈等。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老鼠笼”, 数数围住了几只小老鼠

二、玩套圈并看标记记录

1.出示瓶宝宝, 引导幼儿数出瓶宝宝的数量, 请幼儿玩套圈。

2.出示标记图, 请幼儿说说标记图的含义, 并记录圈内瓶宝宝的数量。

3.请几名幼儿和教师同时套圈, 设置两个圈同时套中一个瓶宝宝的情境, 引发幼儿讨论:蓝圈和红圈套中了同一个瓶宝宝, 这个瓶宝宝该算谁套中的。

三、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中瓶宝宝的数量

1.白板上演示两圈套中同一个瓶宝宝的过程, 带领幼儿分析交叉部分瓶宝宝的特征:既在红圈也在蓝圈, 计数两个圈内瓶宝宝数量时都要将它算进去。

出示图一 (见光盘录像, 下同) , 教师边在白板上演示边讲解:红圈套中一个瓶宝宝, 蓝圈过来了, 和红圈怎么样了? (交叉在一起) 现在瓶宝宝在什么地方? (中间) 你们说的“中间”是不是这个地方? (带幼儿徒手画一画公共地方) 这是红圈和蓝圈公共的地方, 小朋友们仔细看看, 公共地方的瓶宝宝在红圈里吗? (将蓝色变浅) 在蓝圈里吗? (将红色变浅) 这个瓶宝宝既在红圈里, 也在蓝圈里, 我们数红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 数蓝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也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 记住了吗?

2.分别出示图二、图三、图四、图五, 改变交叉部分瓶宝宝的数量, 引导幼儿正确计数红、蓝圈里各有几个瓶宝宝。

(借助白板的拖动、变色、移动等功能, 让幼儿直观地看到两圈如何交叉形成一个公共部分, 明确所要计数对象的范围, 从而让幼儿真正理解公共部分物体的特征, 这是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所在。)

四、操作活动:兔宝宝站圈

1.出示标记图一:红圈2只蓝圈2只, 分析标记图要求:怎样给3只兔宝宝站圈。

教师设疑:红圈里要站两只, 蓝圈里也要站两只, 这可怎么站呀?想想看。白板上演示正确答案, 组织幼儿表扬自己。

2.出示标记图二:红圈3只蓝圈2只, 幼儿看标记操作, 重点引导幼儿思考两圈交叉部分站几只兔宝宝。

3.出示标记图三:红圈1只蓝圈3只, 怎样站圈?

五、合作游戏:站圈乐

1.幼儿分组自由站圈, 说说自己一组是怎样站的。 (白板演示不同结果)

小结:原来4个小朋友站两个圈有好多不同的站法。

2.分别出示图一 (红圈里2人, 蓝圈里3人) 、图二 (红圈里2人, 蓝圈里4人) 、图三 (红圈里4人, 蓝圈里4人) , 幼儿看标记玩站圈游戏, 体验成功和合作的乐趣。

(3次不同的站圈任务对幼儿要求越来越高, 教师注意语言提示的变化。)

师:你们太厉害啦, 这么难的任务都能完成, 心里什么感觉?那我们一起庆祝一下吧!

活动延伸

1.为每组幼儿提供一个可随意翻动、组合的标记牌, 让幼儿自行翻牌玩站圈游戏。

2.鼓励幼儿尝试5人一组玩站圈游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挑战不断, 惊喜不断!从孩子们高涨的学习热情和一张张自信的笑脸看得出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这也让我对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等方面有了更多的思考。

1.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让幼儿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数量涉及“交集”这一概念, 有人会问:“让幼儿接触交集是不是为时过早?”我的想法是, 既然幼儿的生活、游戏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我们就不应该回避, 应该将幼儿遇到的问题通过教学活动来解决, 再让孩子将获得的有效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数学”理念。

2.运用白板, 化繁为简。本节活动中, 我运用了“白板”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 化解了教学重、难点。白板可拖动、移动, 可调节透明度等功能, 为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能让幼儿更直观地感知公共部分物体的特征, 明确计数范围。我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变换物体数量, 也可以请幼儿上来拖动物体、书写数字等, 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形成了良好的师幼互动。

3.做中学, 体验快乐。实践证明, 幼儿必须通过亲自的感知和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概念。本节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玩套圈、帮助兔宝宝站圈、4人一组玩站圈游戏等情境, 引导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自行建构经验图式, 为形成数概念创造条件。值得一提的是, 幼儿4人一组完成站圈任务环节, 还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协作学习的空间, 幼儿必须在与同伴的不断合作、调整中才能完成任务。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增强了自信心, 真正体现了通过数学学习发展多元智能。

大班数学活动:跳远 第4篇

1.幼儿基础。

孩子们尝试过利用自然物,一根接一根地进行测量,并作简单的记录;能够在操作中发现如何提高测量精度注意点,如:测量物需要首尾紧密相连、自然物需要与起点、终点对齐;幼儿对于操作类的活动十分感兴趣,而测量就是在操作基础上的。这个活动方式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所以对于大班的幼儿,本节活动仅让幼儿利用一个自然物作为测量工具既能激发其兴趣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2.教材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幼儿理解测量的意义。在此要求下结合测量的难点:自然测量物的选择以及如何提高测量精度,以发现问题的形式让孩子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可行的,而且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乐于探索。

目标预设

1.能够用自然物进行正确测量(如:确定起点、终点,首尾相连,学会做标记),并尝试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清晰表述自己的测量过程及测量结果。

2.理解自然测量物长短不同,测量结果也不同。

3.在积累测量经验的同时,养成统计的习惯,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1.教具:展示两段跳远路线的ppt。

2.学具:操作纸(包括路线、记录表格)、足量短树枝、长树枝、铅笔。

教学过程

一、赛一赛,引起对测量的兴趣

1.师:上课之前,老师带着孩子们在操场上来了个跳远比赛,谁是赢家?

2.师:刚刚的比赛,我给两个小朋友的结果做了个记录(如图),他们谁跳得远?

幼儿A:小红,因为小红看起来比较长。

幼儿B:小明,因为……

设计意图:引发出孩子分歧,引发话题:用测量的方法来精确地比一比。

二、测量比较,积累精确测量的方法

(一)关键提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有没有方法可以检验?

幼儿:可以量一量(测量)。

激发幼儿测量的欲望,只有在幼儿兴趣唤起之后,才能让孩子投入其中,乐在其中。

(二)一次测量

1.师:在刚刚的操场上我们还一起准备了长树枝,就用这个作为测量工具,给两位小朋友量一量谁跳得远?

2.创设竞争的情境:支持小红的孩子量小明的成绩,支持小明的孩子量小红的成绩,要量精确。

3.幼儿操作:分头测量、记录过程、记录数据、学会正确的数学表达方式(如:小明跳的距离有5跟小树枝长)。

引导幼儿从起点出发、做标记、点数、最后记录用自己的测量工具所测量的结果。

幼儿分享他们的操作过程。本次操作中幼儿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在测量的精度上面,部分孩子的标记就是直接用手按住从手指另外一段开始测量的,这里我们可以抓取差异资源来让测量提高精度

4.多次测量提高测量精确度。

5.比较谁跳得比较远。

设计意图:在一次操作中,培养幼儿测量方法、提高测量精度、学会准确点数、尝试统计、最后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三、巩固测量,并发现自然测量物长短不同,测量结果也不同

1.选择短树枝再次进行测量。

巩固一次操作中的测量方法。

2.提出疑问:为什么方法都一样,可是我们测量的结果却发生了变化?

引导幼儿发现规律:自然测量物长短不同,测量结果也不同;自然测量物的长短跟测量次数成反比。

设计意图:掌握了测量方法之后,通过换一个稍短的测量物,既对新经验进行巩固,又能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规律:自然测量物长短不同,测量结果也不同;自然测量物的长短跟测量次数成反比。

四、拓展延伸

师:如果我们再换一个更加短的树枝,会测出怎样的结果呢?我们会不会发现新的现象呢?课后我们自己去尝试一下!

大班数学活动《树叶尺子》 第5篇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探究身边常见事物的兴趣,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帽子的特征。

2、学习将活动过程用简便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1、不同款式、颜色、质地、用途的帽子若干顶。

2、4张桌子,4张盖布,4块黑板,笔、纸若干。

活动过程

1、学习分类记录的方法

(1)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2)请4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小朋友上台,并请幼儿说说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他们什么地方不一样?”

(3)教师引导幼儿记录分类结果。“我们要把这里有4个小朋友的事记下来,可以怎么记呢?”(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4”表示人数,用娃娃头表示小朋友)“谁能把有相同之处的小朋友排在一起?”“他们是怎么排的,他们哪里一样?”(这两个是男孩,这两个是女孩)“这又该怎么记呢?”(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和简单的标记来记录)“除了这种排队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教师在幼儿分类的基础上再次引导他们用简单的标记来记录)

2、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对帽子进行分类

(1)引导幼儿观察帽子的不同之处。

(2)启发幼儿说出帽子的各种用途。

(3)提出分类的要求。“原来帽子的用处这么大,我们大家都需要它。今天我们这里有这么多帽子,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帽子商店吧。想一想开商店我们要先做什么准备工作呢?”(引导幼儿先从整理帽子开始)“我们可不能把帽子放得乱七八糟的,你们说可以怎么摆放呢?”(引导幼儿说出将帽子按同一特征摆放)

3、小组活动

(1)提出记录的方法。“今天,我们请4组小朋友来整理一个柜台。首先,请上来的小朋友数数柜台上有几顶帽子,用数字和标记把它们记下来;然后,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把有相同特征的帽子摆在一起并数数每种有几顶;最后,小组成员一起商量看看该怎么记录。如果你们还有别的分法,就再分一次,分好后再数数每种有几顶,想一想该怎么记录。记住每分一次,就记录一次。”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在分类时要按同一标准全部分完后,才能按别的标准再次进行分类。

(3)引导幼儿多角度地思考分类的标准。

大班数学活动《树叶尺子》 第6篇

活动目标:

1、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尺子,了解其用途,发现其区别,进而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

2、初步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尺子,并了解尺的名称,特点及用途。(如:不同材料、不同长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

2、幼儿每人直尺一把。(含三种长度:10厘米、20厘米、30厘米。)

3、操场上画一条宽为120厘米的“小河”。

活动过程:

1、认识各种各样的尺子。

(1)分组讨论交流。

请幼儿将自己收集到的尺子在小组介绍。要求说出是谁帮助收集的,在什么地方收集的,叫什么尺子,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2)集中交流。

请小组推荐,介绍比较有趣、特殊的尺子。

(3)引导幼儿归纳有些什么样的尺子,各有什么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点。

(1)分组讨论。

提问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这么多的尺子都是不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

(2)集中讨论。

个别幼儿发言,其他幼儿补充。

(3)引导幼儿归纳,从用途、材料、形状等不同方面进行小结。

3、找出尺子的共同点。

(1)提问引发思考:尺子有这么多不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2)引导幼儿归纳提升:它们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4、测量活动。

(1)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请幼儿拿出自己的尺子,尝试测量桌子的长度。(以各自的尺为单位测量。)

②请幼儿说说是怎样测量的。

③引导幼儿小结测量长度的方法:测量时尺子与被测量物的起点要对齐,每量一尺要做上记号,接着量时尺的一端要与记号对齐,要记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计,也不能多计,最后的测量结果就是物体的长度。

(2)测量操场上“小河”的宽度(120厘米宽)。

①幼儿用自己的尺子测量,老师将幼儿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可让幼儿反复测量,确认后再记录。)

②集中观察记录表,看看小河有多宽,让幼儿思考,提出问题。

③集中讨论:为什么小河的宽度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数字?

④引导幼儿小结:尺子的长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结果也不同。

⑤分别请量出三种不同结果的幼儿说出自己的尺子上刻度最大的数字(表示尺子的长度),教师帮助测算出小河的宽度(120厘米)。

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屈,老师.教案.网出处。让幼儿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感受到数学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延伸:

在活动中投放各种直尺,供幼儿选用。

教学反思:

把幼儿当做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幼儿的辅导者、参与者。使幼儿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这节课中我给学生准备了软硬、长短、形状,制作材料等不同的尺子,幼儿还从家里带来了五花八门的材料。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问题,研究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操作时“有点乱”但幼儿的动手力高,幼儿在操作中发现尺子的作用。

大班音乐活动:小树叶 第7篇

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我们大班组开展了主题“有用的植物”。其实,作为一个生态岛,最值得推崇的就是它的空气质量好,空气质量好则离不开绿化覆盖率较多的“植物”,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植物,但是,这也从未引起过孩子们的注意,虽然孩子们天天接触这些东西,却很少思考些什么问题,于是,想通过这样的一个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共同来关心身边的一些东西,共同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同时让孩子们养成一种喜欢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会发现一些自然现象。本次活动,以音乐活动的形式呈现,旨在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对“小树叶”有进一步的认知。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两段歌词表达的不同情感。

2、感知、理解小树叶和自然界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课件《小树叶》、歌曲《小树叶》以及伴奏音乐

2、经验准备:引导幼儿观察过各种树的姿态及树叶被风吹落的姿态,倾听树叶

发出的“沙沙”声。

活动过程:

一、秋风和树叶

1、感受音乐,自由飘舞(小树叶伴奏音乐)

——让我们都来做片小树叶快乐地在秋风中跳舞吧!

2、游戏:大风小风

——秋风呼呼地吹呀吹呀,我们要跟着音乐开始做游戏了,仔细听音乐中的风是怎样变化的,看看谁的小耳朵最灵。

小结:音乐的旋律特别快的时候,像吹来了一阵大风;音乐旋律稍微变慢一点的时候,又像吹来了一阵凉爽的秋风,慢慢地吹呀吹……

二、小树叶的歌

1、大树妈妈

——秋风把秋叶吹黄了,小树叶飘啊飘就要离开大树妈妈了,大树妈妈是怎么想的呀,她的心情会怎么样呢?

小结:大树妈妈真舍不得这些孩子!你们听,大树妈妈唱起了歌……

②播放歌曲第一段

——你们听到大树妈妈在说什么?她的心情怎么样啊,为什么,她在对小树叶说什么?

小结:因为小树叶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妈妈不知道小树叶会飘到哪里,心里很担心。

2、小树叶

——小树叶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那么小树叶是不是像你们所说的那样呢?它会对妈妈说什么?我们一起来边听边看。(播放课件)

——小树叶对妈妈说了什么?

3、勇敢地小树叶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现在老师来完整的把这首歌唱一遍,秘密就在这首歌里,这首歌的名字叫做《小树叶》。(师完整范唱)

——是不是这样呀?因为等到春天来到的时候,万物生长,大树秘密又会长出新的树叶,小树叶又会重新回到妈妈的怀抱。

——听到这里,你觉得这是片怎样的树叶呢?

小结:虽然小树叶是第一次离开妈妈,但是在离开的时候小树叶却会先安慰妈妈,让妈妈不要伤心,小树叶真是又勇敢又有爱心啊!

三、大树和树叶

——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做一片勇敢地小树叶吧!老师来扮演大树妈妈,你们的小耳朵要听清歌曲的内容哦,一起跟着音乐来表演吧!

大班数学活动《树叶尺子》 第8篇

活动重点:掌握二等分的方法,知道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活动难点:探索几种常见图形的不同分法并记录。

活动准备:①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图片若干。②幼儿人手一份记录卡、记号笔。③课件《狗熊分饼》。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师:宝贝们,告诉你,今天我们这还来了两位小客人,看看,是谁?他们是熊妈妈的两个孩子,一个叫大黑, 一个叫小黑。他们兄弟俩今儿可遇到了难事?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原来他们早晨在草地上玩耍,捡到了一块圆圆的饼,啊呀, 可真香呀!可是只有一块饼,他俩都想吃,大黑怕小黑多吃,小黑也怕大黑多吃,这可不好办了!这哥俩正闹着,狐狸来了,他看到了圆圆的饼,恨不得一口吞下去。瞧,他眼珠子骨碌碌一转,说:“你们是怕分的不公平吗?没事没事,让我来帮你们分吧!”说完,狐狸接过饼,一下子掰成了两半,结果一半大,一半小……分得怎么样?大黑和小黑会满意吗?他们当然不会满意啦!“别急,别急!”狐狸说完,张开了大嘴巴咬了一口,又是一半大,一半小!他就这样这块咬一口,那块咬一口,最后饼只剩下了小手指那么一点大了。大黑和小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2)学习用二等分。①尝试将圆形二等分。1)幼儿操作,帮小熊分圆形的饼。师:狐狸分的饼他俩满意吗?那怎么样分他们才会满意?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圆形来代替圆圆的饼,自己动手试试看,看看怎么样才能把圆分成相等的两份呢?2)集体验证是否正确。师:分好的小朋友眼睛看着老师,有没有把它们分成相等的两份呢?3)教师小结:把一个圆对折可以分成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两份,这就是二等分。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分出来的这份, 比原来的怎么样?那原来的这份比分出来的这份怎么样呢?②探索长方形的不同分法,学习记录。1)幼儿操作,将长方形二等份。师:这怎么分呢?你们会吗?记住,分出来两份可要一样大,这一次,还要看看谁会动脑筋,能用不同的方法来分。2)教师记录幼儿二等分的结果。师:你们都分好了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老师来帮你把你分的这种方法记录下来。师总结:我们的宝贝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的分法,其实长方形还有好多分法,以后可以再去试试。大黑小黑,我们的小朋友分得怎么样?③幼儿尝试将不同的图形二等分并记录。1)幼儿探索,将不同的图形二等分并记录。师: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那我们来看都有些什么形状?待会每人都有一个篮子,里面都有3种图形,拿到以后自己动手折一折,看看怎么样才能分出相等的两份,每折出一种,还要像王老师那样把它记录下来。记住,每种图形要想出不一样的方法? 2)评价。师:记录好的宝贝把记号笔和图形还送进原来的篮子里,把记录卡送到我们的黑板上来。好了,我们现在来看看,大家都分得怎么样,有没有都分成二等分呢,都分对了吗?师:这个小朋友真不简单,正方形竟然分出了4种呢!师总结:宝贝们,咱们又帮助他俩分了这么多形状的饼干,他俩满意吗?

(3)游戏。师:让我们来帮他俩看看吧!看看哪些不是二等分,把它找出来。

(4)小结,结束活动。师:今天我们的小朋友学会了二等分, 也帮助了大黑和小黑,你们真了不起!如果他俩家又来了客人, 这块饼又会怎么分呢?以后有时间我再带着大家去学习四等分、六等分。

活动反思:本节活动借助“狗熊分饼”的故事情节引发幼儿关注生活中常见的等分现象,体现了数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1)情境创设突出趣味性。在本次活动中,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多媒体课件,以“狗熊分饼”的故事情境贯穿始终,从而使幼儿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萌发学习与探究的愿望。如我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导入活动:“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看看是谁?他们是狗熊,一个叫大黑,一个叫小黑。他们兄弟俩今儿可遇到了难事,我们一起来听听。”(画外音:故事狗熊分饼)“狐狸分的饼他俩满意吗?那怎么样分他们才会满意?”(第一环节:学习二等分)“我们刚刚帮助狗熊分了圆形的饼,听听他们想说什么?”(点课件)“这可怎么分呢?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 (第二环节:实践探索二等分)“咱们又帮他俩分了这么多形状的饼干,他俩满意吗?”(点课件)“让我们来帮他俩看看吧!看看哪些不是二等分,把它找出来。”(第三环节:游戏生活中的二等分) 就这样,以有趣的故事情节营造愉悦的教学互动情境,吸引了幼儿主动去探求新知识。

(2)内容设计体现层次性。第一个环节以故事引发幼儿用二等分的方法帮助小熊分圆形的饼,了解二等分的概念。第二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提供长方形、三角形、梯形让幼儿自主探索用多种方法将这些图形进行二等分,记录并找出不同的分法。第三环节是游戏活动,通过帮狗熊找错让幼儿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二等分。整个活动环节清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循序渐进。

大班数学活动:长度守恒 第9篇

1.积极参加操作活动,能够用语言表达操作的结果。

2.感知长度的守恒,知道物体的长度不会因为摆放位置、颜色和形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活动准备:

大记录表一张;幼儿人手两根吸管、黄色和绿色纸条各一张;

毛根两根、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以魔法师导入活动,出示两张黄色纸条。

1.教师:今天李老师要当魔法师,看,我变出来什么了?那这两张纸条一样长吗?

2.引导幼儿学会比较的方法。

小结:这里有个起始标记,比较的时候,从起始标记开始,将两张纸的一端对齐,然后看看另一端是否对齐。你们看,这两张纸是一样长的。

二、将一张纸移动位置,帮助幼儿理解位置改变不会影响长度。

1.教师:我又把纸条变了,两张纸条有什么不一样?现在他们是不是一样长呢?

2.幼儿自己比较,总结

小结:第一张纸条的位置变了,但是长度没有改变,所以他们还是一样长。

三、出示记录表,幼儿动手操作,感知长度守恒变化形式。

1.出示颜色不一样的纸条,感知长度守恒不受颜色影响。

教师:魔术师又要变啦,现在两张颜色不一样的纸条,它们一样长吗?

2.出示两根吸管,感知长度守恒不受形状改变影响。

教师:我这还有两根一样长的吸管,小朋友将其中的一根吸管剪开,然后你们拼拼看,它和第一根吸管还一样长吗?

3.出示两根毛根,改变形状感知长度守恒。

教师:我把毛根变成螺旋形状,变成波浪形状,它们一样长吗?待会你们将毛根拉直,比比看。

四、小组操作,教师指导总结

1.教师:请小朋友将你猜测的结果记录在?栏,你觉得一样长就打√,不一样长就打×,填好之后,你们就动手比比看,将你比较的结果记录在笑脸栏里。

2.总结验证的结果。

小结:原来物体的长度不会因为它的摆放位置、颜色和形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五、延伸活动:用数数的方法来理解长度守恒。

教师:你们看看,两个方格里的红色线条一样长吗?你们数数它们都有几条线段组成?它们都由9条线段组成,所以两条红色线条是一样长。

六、结束活动。

教师:其实我们教室里也有很多一样长的东西,我们一起去找找,比比看。

活动反思:

大班树叶分类活动反思 第10篇

10月20日曲阜市教体局对小学及幼儿园进行督导评估,魏运玲老师来幼儿园进行指导。我讲授了大班主题三的一节科学领域中的数学活动《树叶分类》。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学习按一定特征给物体多次分类并统计、记录;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分类的方法和结果。活动中,我以秋天的特征引入课堂,让幼儿的思路转到秋天的树叶上面,然后老师以收集了很多树叶为题,播放课件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的兴趣。我先自己为小树叶进行的大小的分类,孩子们理解的很好,再提出还可以怎么给小树叶分类时,孩子们就有很多发言说按颜色分类,于是操作课件按颜色分类,然后又按形状分类,同时每次分类都让幼儿对分好的类别进行了统计、记录数字。孩子们听得很认真,理解的也非常好,再动手操作环节孩子们一边抠卡片一边就在说自己打算按什么特征进行分类,幼儿相邻的幼儿还在商讨:你按什么分类,我要和你不一样・・・・・・分类基本结束后,展示幼儿的分类成果时,孩子们基本上每一种分类都有体现,有的幼儿甚至对分类后的树叶又进行了二次分类,说明幼儿观察的很仔细,甚至能够拓展自己的发现,完成的`幼儿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的分类方法及数量进行表述。游戏活动又让孩子们从分树叶拓展到找形同特征等等,只是在延伸到生活中的分类现象时,幼儿的反应稍欠缺,没有能够理解或者说意识到生活中的分类现象,通过图片的展示,孩子也能够理解,并且指导幼儿学习自己整理活动室、书包等自己的用品等。整个活动过程进行的很顺利,孩子们也很配合,只是卡片由于是孩子自己抠的,有点浪费时间,所以展示的时候有大部分孩子都没有完成,有点影响后面的活动进行。

活动结束后,魏老师及时进行了点评,让我的思路焕然一新。魏老师指出,本次活动的优点是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简洁,能够利用树叶分类拓展到生活中的分类现象;提出的建议是把活动的过程调整一下顺序,去掉讲解的部分,不要限制幼儿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孩子们先进行分类操作,自己动脑探究,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分类,期间进行个别指导,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学具可以提前准备好,以节省时间,活动中还可以说说绿化带的分布、周末逛逛超市等等,让孩子利用学习给树叶分类的方法来学习分类,还要注意数学语言的训练以及基本功的体现等。听了魏老师的点评,让我对这节活动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路,对数学活动的进行也有了新的理解,让我受益匪浅。

大班语言活动:爱心小树叶 第11篇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欣赏及幼儿自身的活动,让幼儿体会散文诗中小树叶的爱心,试着去理解诗中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帮助幼儿进行情感体验的尝试,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活动准备:

树叶、蜜蜂头饰各一个,背静图一幅,纱巾一条;事先布置好活动场景;音乐磁带《让世界充满爱》,一个大“爱心”标志及若干个小“爱心”标志(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猜教师手中之物,激发学习兴趣。

1、师(双手合拢,掌中有一片小小的树叶):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小小的秘密,在我的手掌中,猜猜是什么?

2、看!这是什么?小树叶会说话吗?

3、风吹树枝摇晃时,发出沙沙的声音,好象小树叶在说话,那么,今天小树叶要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听?

二、欣赏诗,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情感和内容,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情感体验。

1、师:让我们来听一听小树叶的对话,听完后来说一说你们听到了什么?(幼儿各抒己见)。

2、师:小朋友听得很仔细,老师也听到了小树叶的话,我来说一说,好吗?(结合教具、演示)。

⑴听了这首很美的散文诗,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⑵启发幼儿从小树叶舍己救人和助人为乐的爱心行为上,试着去产生另一种情感体验。

师:小朋友,老师和你们一样为小树叶牺牲自己去救别人而难过,同时也为小树叶的行为感到骄傲、感到高兴,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师:小树叶有一颗乐意帮助别人的爱心,它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行为让我们感到骄傲、感到高兴。

三、表演散文诗。

四、迁移生活经验,通过讨论、谈话,将幼儿的品德教育渗透其中。

1、师: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学习小树叶,献出你的爱心,去帮助别人的?(幼儿讨论,并发放“爱心”标志)。

2、师:每一个小朋友都是富有爱心的好孩子,不管谁遇到困难,我们都能伸出关爱之手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献出我们的一片爱心。你献出一片爱,他献出一片爱,你帮助我,我帮助你,小朋友的爱心都汇聚在了一起,变成了一个爱的海洋,世界没有了忧愁和烦恼,到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3、幼儿将爱心标志贴于黑板上,体会许多的爱所带来的温暖。

四、总结:

师:老师今天在这儿也感受到了小朋友们爱心,我非常感动。愿我们的爱像一粒小种子,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只要我们按着自己想的一点一点地去做,愿望都会实现,让我们互相拥抱,祝你们愿望早日实现。(播放背景音乐,结束活动)。

散文诗:

爱心小树叶

我是一片小小的树叶,长在河边的大树上。

大班科学活动:树叶找家 第12篇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自然的浓厚兴趣并喜欢探索自然奥秘。

2、进一步加深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认识,能通过树叶的不同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 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树干各一棵、树叶若干 《小树叶》磁带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小树叶》

1、师:“天气好冷啊,北风老头鼓起腮帮子使劲一吹,小树叶会怎么样?小数叶都离开了妈妈,飘呀飘,飘呀飘……”师幼随音乐一起自由游戏. “小树叶,你要飘到哪里啊?”“小树叶转了圈,飘到了滑梯上、蹦蹦床上、草地上……”大风吹来了,小树叶是怎么飘的?风渐渐小了,小树叶又怎么飘了?风停了,小树叶怎么样了?

2、组织幼儿入座。师:“小树叶飘呀飘,有点累了,它们都轻轻地飘到了小凳子上。”

3、师幼谈话:“小树叶为什么要离开妈妈?”

二、认识落叶树

1、引导孩子回忆对落叶树的认识。“秋天,天气渐渐变冷了,小树叶会怎么样?会慢慢变黄,冬天一到,小树叶会怎么样?纷纷离开了妈妈。树妈妈变成什么样子了?一直是这样吗?什么时候不是?会变成什么样?”

2、教师小结:“冬天过去,天气会渐渐变得暖和起来,春天来了,树妈妈就会长出新的叶子来。像这样春天树叶发芽,秋天树叶变黄,冬天树叶全部落光的树,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你猜一猜叫什么?叫它——落叶树。”

3、引导幼儿回忆自己见过的落叶树。“想一想,你见过的落叶树叫什么名字?”(柳树、杨树、梧桐树、法桐、石榴树、柿子树、合欢、莲子树、玉兰、槐树、银杏树、樱花树……)

三、认识常绿树

1、师:“小朋友见过这么多的落叶树,是不是所有的树都是落叶树呢?你知道什么树不是?(冬青、松树、柏树……)”

2、教师小结:“对!除了落叶树之外,还有一种树一年四季都有绿叶,它在落叶的同时长新叶子。人们也给它起了一个名字,你知道吗?对!叫——常绿树。”

四、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树叶的不同

1、引导孩子观察树叶的不同。师:“在寒冷的冬天,为什么落叶树的树叶全部落下来,常绿树的树叶不全落下来呢?它们的树叶一样吗?落叶树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常绿树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老师收集了这两种树的叶子,我们来仔细的看一看、摸一摸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常绿树的.叶子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表面有蜡质。落叶树的叶子是软软的、粗糙的、薄薄的、没有水分)。

2、教师小结:无论我们在马路边看到哪些树,即使我们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我们可以根据它的树叶的样子来判断它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请小朋友让你的树叶宝宝躺在小桌子上睡一小觉。

3、出示魔术盒(各种叶子),引导孩子判断它是什么树上的叶子,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

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小树叶,请小朋友看一看这片树叶像什么?它是什么树上的叶子?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也请个别孩子来取叶子,魔术盒,告诉我,这片树叶是什么?魔术盒怎么不说话不告诉我?小朋友谁来告诉我?

五、游戏:《树叶找家》

(声音:小树叶,你在哪里呀?)

(1)、出示一棵落叶树的树干,“我是落叶树,我的树叶宝宝又大又薄,表面没有蜡质,天气变冷了,北风把小树叶都吹跑了,我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了。我的脚好冷啊!小朋友你能帮我找到树叶宝宝吗?(音乐响起,幼儿把落叶树的树叶放在落叶树上。)“”

(2)、出示一棵常绿树的树干,“谢谢小朋友。我还有一个好朋友,它是常绿树,它的树叶宝宝有的很厚,有的像针一样细,上面都有一层蜡质,保护着树叶中的水分。宝宝不怕太阳晒,也不怕被风吹。一年四季都是油亮亮的。小朋友你能帮它找到树叶宝宝吗?(音乐再次响起,幼儿把的常绿树的叶子放在常绿树上。)

六、 根据树叶的特征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

1、师:“谢谢你们!小朋友真厉害,帮树妈妈把宝宝都找到了。不知道树妈妈高兴吗?你问问她。树妈妈说很高兴,谢谢小朋友,我还有很多朋友呢,不过我不知道它是落叶树还是常绿树,请小朋友帮我判断一下吧”

大班数学活动《树叶尺子》 第13篇

一、萌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1.引导幼儿自主学习

幼儿园教育是启蒙教育, 是在人生的开端为其一生发展做充分准备的教育, 幼儿园大班时期, 正是引导幼儿打开世界之门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幼儿对外界的好奇心表现得更加强烈。但是因为幼稚并且缺乏经验, 在教学活动当中, 幼儿的各种创新表现往往会与顽皮联系在一起, 于是很多家长与教师会认为这是错误的表现, 从而抑制幼儿创新能力的萌芽。因此,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需要引领幼儿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 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 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多鼓励、多引导, 增强幼儿“异想天开”的自信心, 培养幼儿的思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把握数学教学活动内容

教师在每次的活动设计当中, 不能只是片面地引导幼儿创新意识, 更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所把握, 毕竟幼儿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是有限的, 教师需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活动内容, 否则会导致幼儿“吃不消”。

二、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在现代化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 我们不仅要教给幼儿知识, 更要教会幼儿自主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造。如何去培养幼儿的自主创新意识, 已经成了教育工作者不停探索的问题。

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在数学活动当中, 教师需要设计能够激发幼儿好奇心的趣味游戏, 激起幼儿自主参与的兴趣。这就是利用幼儿的本能与需要, 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只有学会观察才能有新的发现。例如, “数一数, 抱一抱”游戏, 让孩子一边绕圈走一边专心听数字, 然后与自己的小伙伴组成队伍, 这样的游戏能够帮助幼儿学会仔细观察并且形象地理解数字的多少。教师可以在游戏之后进行提问:有谁是因为没有专心听数字才掉队?有哪一组队伍的人数是多于数字的?让幼儿自己通过游戏去学会观察与发现。

2.保护幼儿的创新精神

好奇心就是创新的动力, 如果把幼儿的好奇心压抑住, 让他们遵循常规, 就无法产生对社会有价值的创新。由于知识面太狭窄, 所以幼儿很容易对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并且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因为好奇而引出的问题。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创新举动, 一般都是建立在无意之中的, 例如看见天上飞的小鸟, 他们会很惊奇地提出为什么小鸟不会掉下来, 或者为什么人不能像小鸟一样在天上飞等问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 这种时候就要把握机会, 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鼓励他们去探索, 适当引导他们去创造, 孩子的创新精神才能受到保护。

3.鼓励幼儿标新立异

在教育活动当中, 数学游戏更加直观形象, 可以让幼儿既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 又可以拥有抽象思维。例如“数字歌”“找朋友”“抢板凳”等游戏都可以让幼儿依据数序知识想象出结果, 为他们的创新能力做出铺垫。大班时期的幼儿在数学活动当中, 更容易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游戏。比如, 教师在听到幼儿自编的没有规律的数字歌时, 教师应当多提问、多肯定、多鼓励, 从而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让他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事物。

4.给予幼儿自由发展的空间

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之一, 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就需要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去探索新的知识。对于幼儿来说, 学习不仅仅是读书写字, 游戏在他们心里也是一种学习。在游戏中, 幼儿可以对相同的事物反复做出不同的反应, 他们会反复尝试自己的动作是否能够解决问题, 直到实现目的。这种自由活动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创造。

幼儿时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数学活动, 可以使幼儿获得不同形式的逻辑经验, 然后运用数学解决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教学活动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拥有有用的数学和“自己的数学”。

参考文献

大班数学活动“比轻重” 第14篇

1.能通过比较,区别出两个物体的轻重,并推断出三个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

2.在探索过程中,能正确记录物体的轻重,用语言完整地表述结果。

3.体验在操作活动中自主学习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天平秤;课件;皮球、弹力球;自制天平、玩具汽车、小熊、坦克;记录表;笔。

一、调动生活经验,交流讨论比轻重

1.看一看,比轻重。

在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出示老虎、兔子),你知道它们谁重谁轻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原来我们结合生活经验,通过目测的方法,就知道兔子和老虎比,老虎重,兔子轻。那是不是大的东西一定重,小的东西一定轻呢?

2.掂一掂,比轻重。

出示一大一小两个球,你认为他们谁轻谁重,为什么?出现了不同意见,怎么办?对了,我们用手来感觉一下,掂一掂,你能找出谁轻谁重吗?

3.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更准确的方法比较他们的轻重吗?(引出称一称的方法)你都知道哪些秤?

二、认识天平,看天平的升降比较两种物体的轻重

出示天平秤,你们认识它吗?它能很精确地比较出两件东西谁轻谁重。

教师演示幼儿观察。天平上没有东西的时候它是怎么样的,我把两只球分别放在两边,你们发现了什么?(重的物体会下落,轻的物体往上翘。)

教师出示记录纸,并用向上和向下的箭头记录轻重。

三、推理三种物体比较轻重

1.集体研讨。

这里有三件玩具,(汽车、小熊、坦克)要比出最轻最重,该怎么比呢?

幼儿讨论,教师用记录纸记录幼儿说的(三种物品两两比较,一共比较三次)。

2.幼儿自主探索。

这种办法真的行吗?在后面的桌子上为你们准备了玩具天平、三件玩具和记录纸,现在就请小朋友两两合作一起称一称、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向幼儿介绍记录纸。请你们仔细看一看你面前的记录表,先两两相比,重的物体就用“↓”表示,轻的物体就用“↑”表示。三个玩具都比较之后,请小朋友们仔细比较一下,三个物体谁最重谁最轻,请每组的记录员在最重的物体前面的格子里画上“↓”,在最轻的水果前面的格子里打“↑”。中等的格子里画个“○”。

汇总表:

3.幼儿操作后集体交流,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结果。

(幼儿通过看记录推理明白,有两个箭头朝下的是最重的,因为这个物体分别和另外两个物体比较都是最重的,而有两个箭头向上的就是最轻的)

四、出示图片,推理轻重

图片一:三种动物分别站在两个天平上,谁最轻谁最重?(鸭子、母鸡、公鸡)

图片二:三种水果比谁最轻谁最重(香蕉、苹果、樱桃)

图片三:出示两个有高低的天平,出示三种动物:小熊、猴子、松鼠。

三种动物中,小熊最重,松鼠最轻,如果把它们放在天平上,你认为把他们分别放在哪里呢?

大班音乐活动:树叶的节奏 第15篇

一、活动目标:

1、掌握四分音符、休止符,在此基础上学习混合节奏。

2、初步尝试创编新节奏。

3、乐于参加活动,愿意大胆表现,体验节奏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挂图两幅、树叶卡片若干、空白表格五份、树叶胸饰人手一份。

2、打击乐器若干(铃鼓、三角铁、手窜铃、双响筒、圆舞板等)。

3、背景音乐。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师:秋天来了,小树叶和妈妈一起去做游戏吧。

(放背景音乐,师幼一起做律动进场。)

2、学习四分音符合休止符

(1)出示挂图一

师:我这儿有一棵大树,秋天来了,大树妈妈掉了许多的`树叶,秋风一吹,树叶会发出什么声音?(沙沙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那这个房间没有树叶,我们用什么表示呢?(抓手点头)。

(2)指名读读树房子。

(3)师幼一起读树叶节奏。

师:树叶说,我除了会发出沙沙沙的声音,还会模仿小动物的声音。指名模仿动物声音读节奏。

师:树叶还说,我的名字叫大,看到我就拍手叫我大。幼儿拍手读节奏。

师:除了拍手,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跺脚点头抓手)随机选一种读一读。

3、创编新节奏

(1)出示一间树房子和树叶,交代要求:有的房间可以有一片树叶,有的房间可以没有树叶。

(2)指名创编节奏,其他幼儿认读。

师:秋风吹着,阳光照着,天气变凉了,树叶房子有发生了什么变化?

指名回答:满了。

有的房间有两片树叶了。

师:那两片树叶怎么读呢?谁来试一试。(指名读)

教师示范读。

(3)完整认读节奏型。(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加入不同的动作。)

4、幼儿创编新节奏

(1)出示四份表格和树叶卡片,交代要求:五个小朋友一组,共同完成一份,要求每人贴一行,有的房间可以贴一片树叶,有的房间可以贴两片树叶。完成后要读一读。

(2)幼儿选树叶卡创编新节奏。

(3)要求幼儿自选打击乐器敲一敲、打一打。

(4)集体交流:指名读读新节奏,并用乐器打出节奏。

全体幼儿一起用乐器打击创编的新节奏。

大班美术活动:跳舞的树叶娃娃 第16篇

活动目标:

1.在描画树叶轮廓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树叶娃娃的不同动作,并尝试用相似色涂色。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感受创作造型动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收集各种不同形状的树叶,并压整齐。

2.跳舞的树叶娃娃范例,制作步骤图一张

3、音乐:《秋日私语》。

教学过程:

1.课件导入,引起兴趣。

师:(出示图片)天气渐渐冷了,一片片的树叶娃娃离开了大树妈妈,在大地上跳起了优美的舞蹈。你看这片绿色的树叶娃娃,高高的举起了小手,两脚交叉,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你还看到哪片树叶是怎样跳舞的?(我看到黄树叶,两手伸平,两脚张开,好像飞起来一样。我看到红树叶,两手叉腰,一只脚抬起来,一只脚站直。重点引导幼儿说一说树叶娃娃的手是怎样做的?脚是怎样做的?)你来学给大家看看好吗?(幼儿表演并给于鼓励。)

2.看到这些树叶娃娃跳的这么开心,别的.树叶娃娃也想来参加他们的舞会了,他们想请我们帮助他们设计一个与别人不一样的舞蹈动作,你们愿意帮忙吗?好,大家先认真想一想,也可以和你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幼儿思考、交流)好了吗?(好了)让我们跟着音乐把设计的动作跳出来好吗?(音乐,幼儿表演)刚才我发现你的动作很有特点,展示给大家看看怎么样!(一个幼儿来表演,老师一边引导幼儿观察他的动作一边把他的动作记录下来。)

3.讨论如何画跳舞的树叶娃娃。

(1)师:大家设计的动作树叶娃娃很喜欢,他们还想请我们把他们跳舞的样子画下来,他们给大家准备了四幅图片,说小朋友们一看就知道怎样画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出示步骤图,引导幼儿观察)大家看明白了吗?那谁来说说,我们应该怎样画?学习你来说说。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引导幼儿说出四个步骤:

步骤一、选一片树叶,用左手压在纸上,右手用勾线笔沿着树叶的轮廓描画下来。

步骤二、在树叶的轮廓里添画上眼睛、鼻子、嘴巴。

步骤三、画出树叶娃娃跳舞的动作。步骤四: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

(2)你们看这片树叶娃娃的衣服上有些什么颜色?(黄色、浅橙色、深橙色)你们发现这三种颜色有什么特点?(很象,他们是相似色。)大自然还有很多相似色,看这片树叶用的是什么相似色?(粉红、大红、深红)这片树叶呢?(淡绿、翠绿、深绿)树叶娃娃说他们都喜欢穿相似色的衣服,请小朋友们一定要记住了哦!

4.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播放秋日私语)

(1)引导幼儿选用各种树叶进行轮廓描画。

(2)鼓励幼儿画出各种夸张的表情和动态,涂色均匀,用色鲜艳。

5.展示作品,幼儿互相欣赏。

幼儿大班音乐活动《小树叶》教案 第17篇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掌握四三拍的节奏。

2、感受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能用同样的情感表达对父母的爱。活动准备: 材料:《小树叶》音乐磁带;操作卡第15、第16页;秋天落叶场景。

经验:收集树木秋天落叶、春天会长出新叶的相关知识;了解连贯、缓慢、断顿、跳跃的含义。活动过程:

一、情景感受,想像小树叶飘落的状态与离开、回到妈妈怀抱的心情。

带领幼儿在户外观察树叶被风吹动飘落的姿态,倾听树叶发出“沙沙沙”的声音,与幼儿共同讨论小树叶离开妈妈以及回到妈妈怀抱的不同心情,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动作、声音、表情表现不同情绪。

1、观察并模仿小树叶飘落时连贯、缓慢、柔软的状态。

2、联想并表现小树叶离开、回到妈妈怀抱的心情状态。

二、完整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情景,了解歌词内容,体会歌词所表达的小树叶的不同心情,进行拟人的联想,引导幼儿的心情与树叶产生共鸣,步用连贯飘落与拍手发声的对比动作表达不同的心情状态。

1、完整播放音乐,进行拟人,情景的联想,了解歌词内容。

2、完整播放音乐,用连贯飘落与拍手发声的对比动作表达不同的心情状态。

三、分段欣赏歌曲。幼儿看操作卡第15页,分段感受歌曲演唱者在两段歌词上的不同吐字方法: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

1、听歌曲第一段,启发性提问:你听到歌里唱了一片怎样的小树叶?你怎么听出来的?秋风起来了,小树叶怎么了?你听出歌里是用怎样的声音唱出伤心、害怕的心情的?可以怎样唱让别人听起来感觉到伤心害怕?

教师提示:用连贯、缓慢、低沉的声音,轻轻地表达害怕、难过的情绪。

2、歌曲第二段,启发性提问:第二段和第一段唱得是一样的吗?哪点不一样?你听到歌里唱了一片怎样的小树叶?你怎么听出来的?你听出歌里是用怎样的声音唱出快乐、勇敢的心情的?怎样唱沙沙声表现快乐勇敢的心情?

3、教师小结:用断顿、清脆的声音,跳跃地表达勇敢快乐的情绪。(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

四、学唱歌曲。

采用多种练唱活动,以集体、小组形式,熟悉歌词内容,表达不同的情绪,用有变化的情绪,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学唱歌曲,表现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和快乐勇敢的情绪。

1、集体完整跟唱,熟悉歌词与旋律。

2、集体分段练习,用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学唱歌曲。

3、集体分段演唱用有变化的情绪、表情唱歌,表现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和快乐勇敢的情绪。、4、小组扮演角色演唱,练习不同的吐字方法和表情。

大班数学活动《树叶尺子》 第18篇

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为课堂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支持, 为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了技术基础。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更多的是演示功能, 课件在演示过程中学生无法参与, 而用白板技术制作的课件, 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参与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更改、充实教师原先的课件内容, 不管是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还是错误的回答, 只要在白板上操作, 白板系统会自动储存这些宝贵的资料, 从而生成每个教师每堂课的个性化的课件, 并且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如果把数学课堂教学与电子白板有机的结合, 就能使数学教学的创新能力建立在课堂上, 大大地提高数学活动教学的有效性。那么, 如何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一新科技让数学活动增光添彩呢?作为一名在职的大班班主任, 经过一系列地观察记录与分析, 总结情况如下:

一、活动内容的设置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

大班的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欲望比小班、中班幼儿更强烈, 但是这个特点主要是针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所以在活动中, 我们很难用“空话”来吸引幼儿。大班的孩子对现实生活有兴趣, 他们有欲望去探索、去发现生活中的奥秘。所以, 我们选择的内容要贴近孩子的生活, 要来源于生活, 运用于生活, 要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而服务, 这也体现了数学教育的目的。

在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时候, 针对它的特性, 我们可以用生活中的事物、现象以及结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做成可以移动的、栩栩如生的生活场景画面, 比如:孩子对购买很有兴趣, 我们可以在教授十以内加减时, 在电子白板上制作以超市为背景的图片, 里面的实物图可以通过智能笔任意华东, 孩子们扮演售货员与顾客的角色时就可以拖动实物、钱来生动有效的演绎, 当售货员需要顾客付“3+2+1”元的时候, 顾客可以算出钱后拖动纸币图片给售货员, 让幼儿觉得身临其境。

二、活动形式的设置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

大班的孩子已经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 荣誉感也非常强。他们喜欢在与同伴的竞赛、比赛中学习, 获得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我们设计的活动要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就要让孩子的活动充满挑战, 要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

交互式电子白板不仅具有特别的音效功能, 还可以发出不同的场景讯号。比如:在把幼儿分成红蓝两队开始比赛的时候, 可以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制作“小擂台”的模式, 发出小擂台的场景, 运用放大镜、聚光灯等效果制造扣人心弦的氛围, 对获胜的幼儿给予奖励或者是“聪明小明星”的荣誉称号……, 这样孩子的学习兴趣才会一环一环被紧紧扣住, 孩子们会觉得身临其境, 兴趣自然而然培养了, 老师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活动情节的设置能提高幼儿的主动性

大班幼儿能够接受枯燥、死板的教育模式, 教师只要说“我们今天来学一个新本领……”, 幼儿就会为了学习而学习。但是, 如果教师一直采用这种方式, 不仅仅会使数学活动失去幼儿园课程的特色, 而且会减少幼儿的学习兴致。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两个方面的统一过程,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诱发幼儿内部的学习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幼儿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 不可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有了交互式电子白板, 就可以发现, 通过制作电子白板课件, 可以让活动环节层层递进, 并且让课堂“活”起来, 孩子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时间并没有那么长, 有时候单靠教师的威严与自身的噱头是很难让幼儿30分钟都保持兴趣, 但是白板课件可以通过不同的页数, 聚光灯、望远镜、遮罩等一系列幼儿喜欢的效果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这样就会让幼儿快速、有效地学习新本领。

当幼儿觉得自己已经有了“本领”, 就希望别人认可他的能力, 喜欢用“新本领”帮助别人。我们可以透过这个行为特点多次设置情节, 让幼儿表现自己。例如在十以内加减的教学中可以请小朋友帮小动物算算买东西时的账, 帮水果店的老板算算价钱;在十以内分成的教学中可以请幼儿帮点子宝宝、小花分住房……

四、制作形式多样的作业巩固幼儿的数学知识

积累经验, 储存信息, 掌握简单的技能是幼儿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基础, 是发展智力、进行活动的必要前提, 也是入小学后学习系统科学文化知识需要具备的条件。但幼儿期大脑皮质形成新的暂时神经联系不稳定, 为使幼儿学习的知识技能得到较长时间的保持, 在教学中必须贯彻巩固性原则。因此许多教师提倡给幼儿布置“作业”。但是幼儿园的作业形式与小学的有所区别, 如果老师布置得不恰当, 那么就会使孩子们失去学习的兴趣, 提早步入学习倦怠期。

针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特性, 我们可以在白板上布置可以及时完成的作业, 这样不仅可以让活动的节奏感加强, 及时巩固, 也减少了孩子们回家以后的学习负担。比如: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 一般老师会出一张操作纸, 让孩子完成然后批改, 这样枯燥的形式多半是不能提起幼儿的兴趣, 但是我们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最后一页制作“知识巩固”一栏, 设置成生动有趣的作业背景, 可以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 回答正确则会在白板上出现令人愉快的音响效果, 如果回答错误没关系, 再做一道再接再厉, 相信孩子们一定会爱上在白板上做作业的, 也不会进入倦怠期了!

上一篇:国际秘书节主持稿下一篇:政治材料分析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