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支持水果产业情况调查报告

2024-07-30

农村信用社支持水果产业情况调查报告(精选8篇)

农村信用社支持水果产业情况调查报告 第1篇

关于盖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金融支持水果产业情况报告

营口市银监局:

随着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产业产、供、销等各个环节紧密度越来越高,已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非常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链各个环节对金融服务需求日益旺盛。盖州市作为一个重要的水果产区,我联社对水果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盖州农业基本情况

盖州市总面积2,924平方公里,人口72万人,辖21个乡镇,6个办事处,285个行政村,其中,农业人口62万,农户18万户,果树40万亩,约3100万株,其中水果大棚4万余座。盖州市2010年生产总值150亿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达5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8500元,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

二、金融支持水果产业种植情况

08年省政府制定了辽宁省设施农业三年规划,目前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盖州联社始终牢固树立‚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农业富民‛经济发展战略,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着力扶持水果设施农业建设及相关储藏销售环节,使农民逐渐摆脱 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束缚,走向靠设施、靠技术实现现代工厂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在我社一心为农、勤廉高效的贴心服务下,如今,设施农业在我市已是遍地开花,农民发展水果设施农业生产的劲头儿越来越足,农业‚大棚‛已成为打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门的‚金钥匙‛。九垅地、九寨、二台、团山、太阳升、归州、什字街更是成为中心点,辐射着整个盖州地区设施农业发展。

在我市,以水果‚大棚‛为代表的设施农业早已成为农民认可的致富之路,但因其建设标准高,投入资金大,很多农民尽管清楚的知道水果‚大棚‛就是个‚小金库‛,却也只能望而兴叹。为解决这一限制设施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近两年,在全面做好‚支农‚工作的同时,盖州联社始终把支持设施农业建设作为信贷投放的重中之重,最大限度地满足设施农业建设的资金需求,有力助推了我市农业格局的大转变和农业经济的大发展。截至8月末,我社水果设施农业大棚贷款余额9720万元,支持农户5434户,大棚8100栋,面积9000余亩,全年累计投放信贷资金6314元。贷款方式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保证贷款为主,信贷质量相对较好,不良贷款控制在2%以下。

支持广大农户发展设水果施农业的同时,我社积极支持企业、个人从事水果收购、加工、储藏、销售,使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到餐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对推进农业 产业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伴随着如雨后春笋般的水果‚大棚‛一座座拔地而起,我市的设施农业虽数量可观却规模欠佳。为使其化零为整,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我社信贷人员经常将其他县区和周边乡镇的农户依靠水果‚大棚‛致富的成功典型向农户作以宣传,积极指导农户组建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实现完整的产销模式,提高防范市场风险能力。目前,我市已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233个。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无法提供有效抵押担保措施的难题,我社积极转变观念,创新方式,以对合作社社员贷款的方式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实例1:

‚咱们合作社的设施农业建设先后三次贷款408万,两级农信社的领导几次亲临调研,信贷人员无数次上门服务,却没吃过咱的一顿饭,拿过咱一分钱。‛在东城办事处古台子村兴业果品蔬菜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勤加提起农信社,就忍不住的连声赞叹。兴业果品蔬菜专业合作社于2008年10月注册成立。当时欲扩大生产规模新建一批大棚,种植反季水果,但苦于资金不足,想贷款又提供不了抵押担保措施。所在地东关信用社了解情况后,派专人对合作社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由于为农业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尚无先例,且合作社提供不了抵押担保措施,东关信用社负责人几次与联社领导联系沟通,研究分析并制定可行性 方案。经多方努力,在短短十几个工作日内,东关信用社以保证贷款的形式为合作社的41户社员发放了首批中长期农户贷款69万元。有了农信社资金的有力支持,合作社当年建起冷棚126个,并于次年获利80余万元。看到第一批‚淘金者‛浅尝丰收喜悦,更多的农户纷纷投身到设施农业生产之中。合作社的设施农业规模也在农信社接二连三的资金扶持下不断扩大,占地面积由最初的267亩发展到660亩,注册会员增至81户。如今,已成为全省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的古台子设施农业仍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年底实现了‚千亩千棚‛的产业规模,良好的发展态势使三年还款计划预计两年即可全部还清。

为使农户更加方便快捷的办理贷款手续,东关信用社信贷人员加班加点,甚至放弃周末休息时间,挨家挨户上门做好贷款事项全程服务。为了避免农户私自改变贷款用途形成经营风险甚至造成损失,信用社还派专人对借款农户进行跟进服务,随时掌握大棚建设进度和生产经营情况,使资金有的放矢,确保专款专用。设施农业的蓬勃发展,不但富了古台子村的‚大棚‛生产户,也解决了全村300多人的就业问题,仅设施农业一项,全村人均打工收入即可达到六、七千元。全村一年四季几乎见不到闲人,冬季的‚猫冬‛现象也成为村里的历史。就连拉牛车的古稀老人唐金忠,也在设施农业建设中充分体现出劳动价值。去年冬季,他为合作社建 大棚拉运建材,三个月时间就赚取了16000元。捏着厚厚的钞票,唐金忠幸福对村里人宣称,这是他大半辈子以来所赚的最‚大笔‛收入。

实例2:

在沙岗镇惠屯村村民刘明志的‚大棚‛里,刘明志喜笑颜开的介绍说,他家的葡萄即将出售,目前最大串葡萄重达8斤1两,预计总收入近12万元,是以往种植果树收入的三倍。惠屯村的设施农业建设是全市设施农业建设中规模较大的一个。用老百姓的话说:‚咱村设施农业发展的好,咱们的‘腰包’鼓的快,除了政府优惠政策扶持外,更得感谢农信社的大力支持!‛2008年,惠屯村村民惠怀顺组织成立了盖州市联达果蔬专业合作社,将村子里的闲散土地集中起来建设施农业‚大棚‛,以种植‚晚红‛葡萄、灌木花和油桃为主。为助其迅速发展壮大,经多次贷前调查分析,2009年沙岗信用社共为合作社发放贷款211万元,支持‚大棚‛37户,年总产量达35万斤,产值200多万元;2010年9月,沙岗信用社集中向合作社社员发放贷款37户,金额307万元用于扩建大棚,在原有占地300多亩的基础上,合作社扩建300多亩,实现产值翻一番;2011年6月9日,联社再次集中审批联达果蔬专业合作社社员贷款28户,金额280万元,用于扩大生产规模,目前信贷资金已全部用于大棚扩建,预计产值将在原有基础上提高50%--80%。实例3:

盖州市梁屯富辰西瓜专业合作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实施后,首家在盖州市工商局注册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注册时间2007年8月22日,注册号000001号,专业社位于盖州市梁屯镇,设立人数19人,注册资金为100万元人民币,合作社法人代表杨明利(任党支部书记、多次被评为辽宁省农民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营口市优秀共产党员,盖州市优秀共产党员)。

合作社现有会员198名,种植面积5000亩,辐射周边种植面积万亩以上,年产量在8000万斤左右,主要生产品种西瓜有京欣1号、京欣2号;同时新品种引进陆续升级,品种还有锦王、澳霸

7、悬浮7等;葡萄有晚红、美人质、巨峰等。上市时间5月1日至8月15日,产品销往北京、上海、黑龙江、吉林、沈阳、大连、鞍山、丹东等地。

2009年,在营口市、盖州市、梁屯镇各级政府的帮助下,在梁屯村新街道南,拟建高效农业园区1000亩,首批工程300亩,待建工程700亩。其中已建投入生产冷棚150亩(80个);温室反季葡萄27栋,两项总投资485万元。政府投入打井32眼,架电2000米,修路2000米,排水3000米。

盖州市梁屯富辰西瓜专业合作社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产前服务多次对会员进行技术培训,每年三次以上技术培训(包括田间),多次邀请到省农大教 授博士讲座、盖州市农业中心经常派技术人员技术指导;产中服务,统一用药用肥,产品达到无公害,2008年3月6日特别开展无公害技术培训班;产后服务统一价格,统一销售,通过电视台、网站及时发布信息。富辰西瓜从2006年起参加历次省农博会,营口兴隆大家庭产品对接会。

盖州市梁屯富辰西瓜专业合作社各种手续齐全,其中包括:商标注册(富辰牌)、无公害产地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税务登记、税务发票、经纪人上岗证等,产品曾多次荣获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荣誉证书。

为帮助富辰西瓜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壮大,带动周边农户走上共同致富道路,我社积极对其进行信贷支持,现合作社社员贷款余额120万元,有力保障了合作社发展的资金需求,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信用社自身效益,形成了‚多赢‛的局面。

在支持产业化水果生产的同时,我联社对零散农户的水果种植业也进行了积极支持,保障了农户从事水果生产的资金需求。在我社的金融支持下,盖州地区水果发展建设呈蒸蒸日上之势,全市水果产销两旺,形成了一条种植、加工、销售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全市年产值5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为农民朋友创出了一条致富‚金光大道‛。

三、金融支持水果相关产业情况

我联社积极支持水果储藏、深加工、物流等企业的资金 需求,一是积极营销、拓展开发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增加中小企业贷款服务覆盖面,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适宜的信贷产品和服务;二是对产权明晰、信誉度高、行业和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发展前景看好的涉农中小企业,将给予重点支持;三是对以农产品为产业链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中有市场、守信用龙头企业贷款将给予优先办理、特别办理、高效办理。

通过我联社的信贷支持,水果产品物流体系各企业迅速发展,不断壮大,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流通渠道更加畅通,通过水果集中储藏、集中加工、集中运输、减少了环节、降低了成本。

实例1:

盖州市永康果菜储藏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地址位于盖州市杨运镇六道河村,经营范围:果品、蔬菜储藏、农副产品销售。该公司占地面积8154平方米,建筑面积5364平方米,恒温库最大量可储藏果菜1000万斤。该公司现有职工50人,公司下设3个部门,财务部、生产技术部、销售部。其中大、中专学历5人,管理人员5人。

该公司主要经营购销水果、蔬菜储藏、农副产品销售,该公司与南方大城市广州、福建和北方边贸均有很好的客户关系。销售量逐年增加,解决了当地农民销售农副产品难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果品、蔬菜市场销售竞争激烈。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该公司扩建了恒温库和厂房,购进了先进的制冷设备,聘请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把关,储存的果品蔬菜新鲜、质量好。很受广大客户欢迎,储存的新鲜果品、蔬菜主要销往南方大城市广州、福建各大市场、超市和北方边贸。

该企业因收购水果流动资金不足向我社申请贷款500万元,经调查,永康果菜储藏公司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且对带动周边农户致富有着积极作用,是农业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我社迅速为其办理了500万元贷款发放。

经调查,盖州苹果通过企业集中收购运输到沈阳销售,每斤成本可降低0.1元左右;运输到上海销售每斤成本可减低0.25元左右;运输到广州销售每斤成本可减低0.4元左右。

实例2:

营口中顺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13日,注册资金100万元,公司坐落于盖州市西海办事处西海村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水果、蔬菜加工、贮藏销售,公司主要经销辽南特产各种水果。公司现有20台冷藏集装箱车和2600平方米恒温冷库,并分别在熊岳和鲅鱼圈设水果购销办事处和水果海上运输办事处。

该公司是以水果经营为主,采取农户公司联合互动模 式,为1000户果农提供技术销售服务及资金支持,培植优良品种,提高水果品味,增加果农收入,现已形成5000亩优质巨丰葡萄基地,1000亩优质红提葡萄基地,1000亩李子基地,公司每年销往南方各城市各种优质水果5000吨,向北方销售沙糖桔、香蕉等水果,为水果配套经营建有2600平方米恒温库,可为广大水果运营商提供低成本的包装、保鲜储藏、冷藏海陆运输一套龙服务。

今年随着本地葡萄、李子等水果陆续成熟,公司陆续从果农手中收购水果,销往南方城市广东、湛江等地,计划收购葡萄1000吨、李子1000吨,资金缺口500万元。我社通过调查,该企业收购水果进行包装销售,有较好的销路,且直接解决了农户产品销售问题,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产品价格有着积极作用,我社迅速为其办理了500万元贷款的相关事宜。保障了该企业的资金需求,解决了农户水果销售的后顾之忧。

盖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六日

农村信用社支持水果产业情况调查报告 第2篇

---ⅩⅩ县农村信用联社

ⅩⅩ年上半年,我县联社在省联社的统一领导和安排部署下,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投入,抢抓市场份额,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村增收、农民致富, 为全县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我县农村信用社发展状况

六月末,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14.1亿元,较年初增加1.5亿元,增长11.8%,占全县金融机构存款总量的24%,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2.2亿元,占各项存款的86.5%;各项贷款余额11.1亿元,较年初增加1.1亿元,增长10%,占全县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51%,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0.5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5%,在农业贷款中,农村企业贷款余额3.2亿元,占各项贷款的28.8%;前六个月累计发放贷款2.12亿元,其中发放农业贷款2.07亿元,占发放总额的97.8%,发放农村企业贷款2440元,占发放总额的11.5%;上半年累计投放现金4.3亿元,回笼现金4.1亿元,净投放0.2亿元;

定任务;落实了三公布:公开包片信贷员服务区域图、农户贷款流程图和服务监督电话;完善了三个台账:农户联系台账、贷款需求台账、信贷员工作日志。二是狠抓上门调查建档。树立“不唯大中小、不唯所有制形式,只要有效益、守信誉,就是我们的客户”的市场营销理念,努力挖掘信得过的农户。重点抓了以下三类客户的调查:对种植业20亩以上的农户进行全面调查建档和评级授信;对5类养殖业农户进行全面入户调查;对本地个体工商户、公司类客户进行全面上门调查。截止6月末,辖内总农户118301户(信用社信贷系统数据),已建立农户资信档案95570户,建档面80.8%,已评级授信农户91499户,授信总额489106万元。累计发放小额信用贷款21439户20988万元,其中今年上半年发放小额信用贷款2753户20540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8.43%。

(二)开展点面结合,着力推进小额妇女贷款。选定大庄作为发放小额妇女贷款的示范点,并于4月18日召开了发放现场会,通过现场观摩,以典示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ⅩⅩ年,大庄信用社好的经验做法在全县各乡镇信用社得以推广。一是严格按照“三有”设立了支农服务专柜,即“办理贷款有指引,服务质量有承诺,监督信贷

为广大粮农带来了较大的利润空间,大大地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加大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其中磐安镇的万亩蔬菜基地 “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菜篮子工程也享誉省内外,先后带动辖区内1200多农户从事无公害瓜果、蔬菜的种植,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

(四)加大重点项目对接,启动信用回流工程。今年来,全县农信社积极发挥“2部27社”(市场部、营业部、27个基层社)职能,明确信贷营销导向和重点。一是积极开展重点项目公关。瞄准城乡个体工商大户,推行包街道、包社区措施营销;二是建立中小企业基本情况信息库,筛选确定投资项目,努力抢抓贷款需求量较大的优质项目。新增100万元以上客户6家,累计投放资金2920万元;三是瞄准规模企业,扩大黄金客户群体,重点对“六峰工业园区”进行跟踪服务,由过去“客户找我”转变为“我找客户”,为力源乳业贷款350万元,同时对 “甘肃佳利达管业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贷款进行了调查,并签订了拟发放贷款300万元的合作协议。

三、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

策性金融定位不明朗,商业银行不断调整贷款审批权限和提高准入门槛,广大百姓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度不断加大,一方面银行有款贷不出去,另一方面,客户和企业贷不到款,许多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成了县域经济的“抽水机”,只是一味的加大组织存款的力度,少投放或不投放贷款,客观上形成了农村信用社一家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局面。

(二)支农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问题有待解决

农村信用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自身实力明显增强,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农村信用社在实际工作中筹资难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一是组织资金难度大。由于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有些地方、有些部门对农村信用社存款还需要引起重视和政策支持。农村信用社组织存款难、对公存款占比低,就拿ⅩⅩ县农村信用社而言,整个支农贷款占全县90%以上,而存款份额不到30%,6月底仅为24%,说明农村资金仍在大量外流,造成支农资金严重不足。据统计调查,ⅩⅩ县某家国有商业银行ⅩⅩ年6月存款余额近21个亿,而用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只有2.5亿元;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14.1亿元,当年用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依赖性强,易受灾害,经营效益差,农民文化水平低,流动性强,观念陈旧。导致涉农贷款风险大,营销成本高,使农信社在涉农贷款的风险和收益上很不对称,严重制约了农信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三)支农政策与趋利矛盾有待解决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大力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而农村信用社在信贷投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因受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涉农贷款风险大,营销成本高,没有政策性和商业性风险补偿渠道,由此产生的风险由农村信用社自身承担,使得农村信用社在支农贷款的风险和收益上很不对称。

(四)中介部门收费高手续复杂。按照贷款程序,企业和贷款个人最终取得贷款仍需要经过保险、房产、评估等中介机构,这些部门都收取一定的费用。但市房管部门和土地部门、林业部门、航运部门等相关登记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规定抵押物价值评估必需由其自身设置的评估机构评估,导致评估费用偏高,如一笔房产抵押贷款,在办理房屋他项权证时,需向房产和评估部门交纳总评估价3‰至5‰甚至更高的费用。如果贷款户的土地是划拨性质或集体所有的,还要

新业务品种,多层次服务“三农”。针对农民的金融需求,实行贷款、理财、咨询等综合信贷产品服务,在贷款融资等方面实行配套服务,要加强客户经理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培养一批懂政策、懂技术、善管理的客户经理,为农民提供政策、信息、资金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使客户经理成为信用社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成为信用社发放农贷的营销能手,成为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融专家。

(二)做好小额贷款的推广,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小额信贷是解决千家万户贷款难的有效载体。进村入户,逐户抓实建档、评级、授信等基础工作,进一步通过实施电子化动态管理,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制度,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多年来,农民向农村信用社贷款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购买一些必需的农用生产资料。但是随着国家一系列支持“三农”政策的出台,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资金需求也出现多元化特点,已开始向农产品深加工、规模养殖以及助学、购车等消费性贷款转变,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方向和方式应适时而变,跟上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因此,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的新变化、新需求,转变观念、1

(四)抓好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改善农村金融信用环境。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是新形势下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农村信用社为推进“信用工程”建设应承担的责任。应当按照创建信用户为基础、创建信用村组为重点、创建信用镇乡为目标,采取“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政社互动、制定规划、明确目标、综合考核、奖惩兑现”的有力措施,打造和改善农村信用环境。通过实行“不同信用等级、不同优惠利率”的差别利率政策,让利给广大守信好的农户,进而强化“信用是金,合作共赢”良性互动的价值理念。对原来已开展的“信用工程”进一步深化,对于已经授信的农户和村组,每一年应扎扎实实地进行一次年检,该升级的升级,该提高授信额度的提高授信额度。对少数确实不守信、逃废债的坚决取消授信和停止信贷支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培育“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提高农户的信用度。根据省联社意见,即:“原则上,对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发达地区,可提高到10万—15万元,欠发达地区可提高到1万—5万元,其它地区在此范围内视情况而定。”同时,还对小额信用贷款的期限也作了可视具体情况而延长的要求,最长时间可延长至

裁措施和办法,强化金融债权的审理和执行力度,为金融业提高资产质量,加强风险防范打开方便之门。

(六)规范信贷中介服务,降低贷款成本。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不只是金融机构的义务,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支持。房产、评估等中介机构要简化贷款抵押登记手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收费标准,清理“三乱”,杜绝向企业乱收费行为,对土地、厂房等不动产实行一次性评估收费,降低贷户贷款成本,为金融机构办贷提供快速、方便、有效的融资担保。

农村信用社支持水果产业情况调查报告 第3篇

农业产业化, 是指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 专业化生产, 一体化经营, 社会化服务, 企业化管理, 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 形成一条龙的经营机制。概括起来说就是走市场化和集约化的道路。

实践证明, 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解决分散的农户小生产参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找到了突破口, 有利于加速农业生产的市场化, 解决农户经营规模小与现代农业集约化要求高之间的矛盾, 提高农业生产率, 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 拓宽农业就业渠道。目前, 资金支持不力是制约农业产业化的突出问题, 农村信用社如何发挥在农业产业化的作用, 发挥为农民服务的主力军作用, 值得研究。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发展农业产业化, 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参与者对金融部门的需求越来越大, 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产业化所依托的外部环境建设需要金融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培养生产资料市场、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专业批发市场、社会化服务市场等市场要素。二是农产品的特点是季节性强, 龙头企业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作为收购原料的保障。需要的流动资金贷款数额很大, 且时间相对集中。三是龙头企业需要便捷全面的金融服务。从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到新兴的资信评估、理财咨询、贴现、租赁业务等。四是农户需要短期、临时性的生产资金, 用于收贮、运销和加工, 农户需要提供电子汇兑、资金结算、信用卡、委托收付款等金融服务。

农村信用社只有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大力的金融支持, 由支柱产业推动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 组织带动农户, 形成利益拉动下的经济连锁反应, 也才能激活农村大市场, 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金融成长“双赢”。

农村信用社定位于服务“三农”, 主要以小额农户贷款、农村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为主, 从期限、额度和方式上很难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贷需求出现错位。农村信用社吸存难度大, 历史包袱沉重, 支持农业产业化资金实力有限。无法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特别是龙头企业的结算需求。

针对此种情况, 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改进, 发挥农村信用社对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主力军作用。

一、大办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

集中调动村社、农业专业协会等力量, 完善信用评级体系, 建立健全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企业的电子信用档案, 设计客观、有效的信用信息指标体系, 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资信打分和信用积分制度, 鼓励支持对守信用、按时归还货款的借款人实施贷款利率优惠、扩大贷款额度等激励措施, 促进农民和企业提高信用意识。

二、创新贷款担保方式, 扩大有效担保品范围。

进一步扩大农户和企业申请贷款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 规范和完善担保贷款业务操作流程。发展大型家用生产设备、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等抵押贷款, 规范发展应收账款、股权、仓单、存单等权利质押贷款。通过再担保、联合担保以及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等多种方式, 加大对农村的融资担保服务。

三、探索发展基于订单与保单的金融工具。

根据农业资金需求的季节性的特点, 围绕形成订单农业产业化的合理定价机制, 信用履约机制和有效执行机制, 积极推动和发展“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公司+专业市场+农户”等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信贷模式, 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辐射拉动作用, 推进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 以订单和保单等为标的的资产, 探索开发“信贷+保险”金融服务新产品。

四、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方式, 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农村信用社支持水果产业情况调查报告 第4篇

靖宇联社针对养猪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及养猪业户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养猪业贷款的投放量,扩大养猪业户的产业结构和规模,截止2009年9月30日累计投放养猪业贷款1119万元,支持养猪户增加猪存栏量7942头,比2008年同期增加93.38%。靖宇镇、永生、景山、那尔轰、三道湖等信用社根据所在乡镇的地理位置,有的在县城内,有的在城乡结合部,有的与国营林场相邻,猪肉需求量大的特点,在养猪业贷款的投放量上逐年增加,这几家信用社累计投放贷款85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0%左右。

靖宇联社为使家禽养殖户把产业做大做强做好,增加产业规模,增强产业质量,使禽肉、禽蛋供需矛盾有所缓解。年初以来累计发放禽类贷款43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2.62%以上,支持养殖户购置、繁殖禽雏189130只,较2008年同期增加了46.64%,极大地满足了养殖户的需求。靖宇镇、永生、景山、那尔轰、三道湖信用社等在这方面力度很大,效果很好。靖宇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大小河流,湖泊分布在各个乡镇,为提升水产品的养殖数量,靖宇联社在这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对凡是符合贷款条件,有水产品养殖技术的农户都给予信贷支持,今年又有4户养渔户得到20000元的贷款支持,购置鱼苗2万余尾。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靖宇联社把对蔬菜种植做为信用社支农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信贷资金支持蔬菜的种植,尤其是反季节蔬菜,不仅能使城乡居民、餐馆、饭店能在非生产蔬菜旺季吃上新鲜的蔬菜,还能使菜农有一个好的经济收入。2009年1-9月份全辖投放蔬菜大棚贷款235万元,支持菜农建造蔬菜大棚96栋,可为市场投放各类蔬菜万余斤。

农村信用社支持水果产业情况调查报告 第5篇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支持小城镇建设就像是支持“三农三牧”,不但没有背离信用社的办社宗旨,相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更好地坚持和体现为“三农三牧”服务的办社宗旨的客观要求。小城镇作为城市之末,农村之首,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连接城乡的桥梁,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

我联社始终把支持小城镇建设作为拉动旗县经济发展的龙头,大力支持小城镇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对小城镇信贷资金的支持。如何更好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小城镇建设发展的作用,是银监部门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我联社围绕这个问题也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支持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联社十分重视支持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努力推进农村牧区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牧区新型城镇体系步伐。

截止2010年9月末,我联社小城镇建设贷款余额4130万元,无不良贷款,同比增加1019万元,增长32.75%,比去年末 增加2858万元,增长224.68%;2010年累计投放小城镇贷款5400万元,同比多投放2580万元,比去年末多投放2560万元。主要规模集中在中小型企业,以房产、土地、动产、不动产作为抵押发放的贷款,期限均为一年(含)期以内,还款主要是以自主支付形式归还贷款本息。

虽说我旗人口少,面积小,仅有3个乡镇、其中1个苏木,分别为新宝拉格镇、巴音塔拉镇、文公乌拉苏木,但是我旗小城镇建设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为更好的推进和支持小城镇建设,近年来,我联社支持小城镇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规模逐渐扩大,规划布局逐步规范合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功能逐步配套完善,小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逐步增强。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支持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我旗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为搞好小城镇建设, 必须以经济的繁荣和社会发展为根本目标。因此,我联社在支持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不单纯考虑哪一笔贷款的得失,而应是从城镇规划、节约土地、环境保护、产业结构等多方面入手,科学评估、综合考虑,进而做出正确的信贷决策。对缺乏长远规划、科学规划的,乱占乱圈土地的,破坏生态、造成环境污染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产品没有前途的等建筑工程、生产项目一律不予支持,已经投入资金的必须千方百计逐 步压缩收回。

(二)注重规划,促进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是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重要基础。它既关系当前,更影响长远。小城镇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联社在支持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冷静头脑,谨慎从事,对要支持的项目及时搞好市场调查和科学论证,坚持做到成熟一个支持一个,尽力避免资产的闲臵和项目的失误。对一哄而起,不顾客观条件和现实可能,盲目铺新摊子的,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三)强化管理,确保资金投放安全可靠。我联社在支持小城镇建设中,除了要推动农村牧区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之外,还必须做到有利于自身的经营和发展,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支持小城镇建设的管理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因此,必须千方百计的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益性,保证资金安全一是要做到对支持的项目做到产权明晰,明确承贷主体,开工、建设和交易的各项手续、合同完备、符合要求、避免债务纠纷;二是要有相应的质抵押措施。房产证、土地使用证、设备等固定资产,有价证券、存单等都可以作为贷款的质、抵押物,以防范贷款可能出现的风险。

二、支持小城镇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积极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支持小城镇的发展,最关键的还是要繁荣经济。个体和私营业户是完成了初始资 本积累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农牧户,是富裕起来的农牧民的集中代表,对活跃和繁荣农村牧区经济的作用非同小可。我们作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当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进一步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首先,区别对待,简化手续,增加信贷投入。个体、私营企业在对经营规模、资金需求上千差万别,因此在贷款的额度掌握上就必须区别对待,灵活掌握,做到宜多则多,宜少则少,不能搞“一刀切”。个体私营企业具有经营灵活、时间观念强的特点,因此,我联社在贷款的过程中尽量压缩和减少研究审批等中间环节,缩短业务办理的时间。对资金活动频繁、信誉高且又在我联社开户的个体私营企业,采取可行办法,并规定一个贷款最高金额,使之在额度内随用随贷,随有随还,像存取款一样方便。

(二)积极支持城镇工业园区“黄金客户”的发展。设立工业园区是小城镇建设的一个特点。对工业园区中产权明晰、管理正规、信用度高、经营效益好的“黄金客户”,我们农村信用社应当密切联系,积极支持。对其中经营规模大、资金用量多的企业,我们要克服“恐大症”,把对这部分企业的支持与以往对乡村企业的贷款集中投放区别开来。“黄金客户”资金用量大、用款急,贷款层层审批显然要贻误商机,因此,我联社通过信用信用社实行授权授信的办法,给基层以灵活的自和经营权。同时,鉴于多家金融机构争相向“黄金客户”发放贷款的实际情况,在贷款利率的确定上,要本着只要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我们自 身经营就干的原则,灵活运用利率杠杆,因企因事制宜,实行差别利率,以增强对客户的吸引力和我们的竞争力。

(三)积极支持小城镇建设,加大自助设备的投放。今年来,我联社在全旗范围内共安装自助设备34台,其中:安装ATM自动取款机4台,新宝拉格镇现已运行使用的有3台并,预计巴音塔拉镇今年要运行使用的1台;安装pos机29台,预计还需要新增1台。这些自助设备的投放大大提高了全旗各金融机构自助设备覆盖率,有力满足了客户多元化、现代化的金融服务需求。随着文贡乌拉信用社将在2010年11月中旬接入自治区联社核心业务系统和信贷风险管理系统,我联社将全部实行信息化管理,在新世纪的道路上书写新的辉煌。

三、小城镇建设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城镇建设规划滞后。由于受到行政区划的制约,经济区域的基础设施不能共享,造成资源浪费,公用基础设施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造成财力的浪费,原因是对小城镇建设规划重视不够,科学论证不充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1.规划缺乏前瞻意识。小城镇建设仅仅从眼前利益出发,没有考虑到今后发展需要,没有作统一周密的部署,往往先规划,后推翻,先建设,后拆迁。

2.规划缺乏整体配套意识。小城镇内各种公用设施应该相互配套,同时规划实施到一定程度,行政区域应同步调整,实现公用设施资源整合利用。

(二)小城镇的规模偏小,严重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近年来,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远未达到适度。小城镇的规模偏小必然造成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使得城镇经济难以繁荣起来,城镇功能的发挥也受到极大的影响,导致小城镇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并且不利于集中有限的财力加快农村牧区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小城镇的规模偏小对资源的集聚能力小,不仅难以把周边的资源吸引过来,对镇域经济也无法起到辐射作用。镇域规模小,但公务员并少不了多少,必然加剧农牧民的负担。

(三)小城镇建设资金短缺导致政府的急功近利行为。资金问题是小城镇建设的大问题。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到文教、体育等公益事业,都需要巨额资金。从全国来看,小城镇的投融资体制逐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但总的说来政府部门的投资仍然是最重要的,在很多地方甚至仍然是单一的投资渠道。主要渠道有“以地生财”和“集资建镇”等。“以地生财”是当前各地小城镇筹集建设资金的主要手段,这种做法实际上与保护耕地的国策相矛盾。在实践中,小城镇都尽可能多出让一些土地,或者变相把农牧用土地非农牧化。“集资建镇”也是小城镇筹集建设资金的主要做法之一。

(四)小城镇建设基础设施仍然是薄弱环节。小城镇供水、排水、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绿化覆盖率低,道路高低不平,等级低、路况差。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使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吸纳社会资本、人才的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五)小城镇建设企业带动效果不明显。乡镇企业规模小、数量少,不能形成经济带动作用。企业入住镇区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的有效方式。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几乎没有形成规模大企业,融资方式匮乏,发展速度缓慢。

四、农村信用社支持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小城镇建设可以看出,我联社在支持小城镇建设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存在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主要问题有:

(一)贷款机构不健全。镶黄旗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辖内金融机构比较单一,而国有商业银行因信贷管理制度约束,旗县域投放能力不足,贷款的重任落在我们联社的肩上。贷款总量不足。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呈现只减不增,导致小城镇建设贷款也大幅下降。

(二)贷款结构不合理。在全旗4130万元的小城镇建设贷款余额中,基础设施贷款仅占少部分,大部分为企业及个体私营企业经营性贷款。

(三)贷款方式不灵活。信贷方式单一,以抵押、保证贷款为主。除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之外,信用贷款基本为零,创新性贷款品种几乎没有。

(四)贷款对象不规范。一是诚信对象少。截至2010年9 月末,我联社不良贷款余额607万元,较年初增加140万元。二是开发贷款承贷主体缺位。目前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一般由政府组织实施,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以政府的某些部门作为贷款人向银行、信用社申请贷款,不符合银行《贷款通则》的承贷主体资格要求。三是小城镇产业经济弱势,我们联社难有好的信贷支持对象。

上述问题的存在,从我联社的角度分析,其成因主要有:缺乏金融政策支持机制。虽然国家已把小城镇建设作为解决“三农三牧”问题、扩大就业、实现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拉动国内需求的具体措施,然而,目前金融政策的支持严重滞后,既没有小城镇贷款的操作制度,也没有开辟小城镇建设专项贷款,更谈不上支持小城镇建设的贷款优惠政策,我们对小城镇建设的支持显得乏力;货币政策传导不畅。从近年来的情况看,由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路径过长、传导环节过多,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要么梗阻、要么变形,小城镇建设所需金融支持难以到位。缺乏信贷投入机制。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是基层行信贷权的过度上收,使旗县域经济、农牧业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中的资金瓶颈愈加明显。缺乏利率杠杆机制。农村信用社浮动利率改革虽然已经在进行中,但缺乏浮动调节弹性,“一刀切”的问题仍然突出。从力度上看,存贷款利率浮动的幅度仍然比较小,力度不够。缺乏信用担保机制。从我旗来看,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尚未起步,目前还没有 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无法得到有力的信贷支持。

五、支持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建议要把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繁荣农村牧区经济的重要内容,切实摆上重要位臵,下大气力抓紧抓好。

升化理念:第一,要充分认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战略意义。加快小城镇建设是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分流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的最佳途径。第二,要突破认识上的误区。小城镇建设应把旗县级城镇和农村牧区乡级集镇作为重点;现代化的城镇必须以特色产业为支撑,能对周边人文、经济、文化起到辐射功能并带动周边共同发展。

加强服务: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一个方便、快捷、优质的金融服务体系。一是完善多层次的小城镇金融组织体系。二是科学定位农村信用社的职能。三是加快小城镇结算服务体系建设。

政策扶持:一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倾斜支持。改善国有商业银行对小城镇建设的信贷管理,增加旗县域支行的信贷投放自主性。二是货币政策“窗口指导”的支持。人民银行要明确旗县域经济发展尤其是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信贷支持力度,将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好的项目、好的产品及时反馈给金融机构,提高货币政策执行能力。

完善机制:首先中央银行要在支持小城镇建设上发挥货币政策传导作用,通过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把小城镇建设纳 入信贷支持重点。其次,金融机构要完善信贷管理体制、机制,加重对小城镇建设的支持力度。

改善环境:金融机构要巩固信用环境整治的成果,积极争取政府的重视,及时向政府汇报信贷工作情况,采取措施防范新的信贷风险;加强风险监测,强化信贷管理,做到贷款“放而不乱,增而不烂”;建议政府或有关部门建立信用担保机构。

农村信用社支持水果产业情况调查报告 第6篇

——大湾农村信用社闯出支持新农村建设新路

〔内容摘要〕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支持好新农村建设,六盘水市的一些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也进行了较为深入而广泛的实践及摸索。

〔关键词〕信用社建设

〔作者简介〕 高汉祥中国人民银行六盘水市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科副科长

“三农”问题,是目前我国经济及政治生活的一个大热点问题,也是一个大难点问题。近几年来,各级金融机构、政府机构及研究机构对解决“三农”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而广泛的探讨及摸索。目前,总的效果并不理想,“三农”问题依旧还是我国经济乃至政治生活的一大难点、热点。

一、大湾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基本的工作情况

1、大湾农村信用社概况

大湾农村信用社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有员工10人。2007年12月末,大湾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为6639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为3283万元。各项贷款中涉农贷款余额为2962万元,养殖业贷款383万元。2008年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为11134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为4613万元。各项贷款中涉农贷款余额为4140万元,养殖业贷款730万元。

2、大湾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基本的工作情况

近几年来,大湾农村信用社先后发放贷款1000多万,支持农户100多户农户发展养猪业及经果林种植业,使100多户农民有了自己的猪场、经果林场,农户养种猪母猪存栏规模达1500多头,仔猪存栏规模达8000头,养肥猪存栏规模达4000多头,种植经果林金秋梨达1300亩。并解决了另外100多个农民的就业问题。取得了使带头养猪致富农民吕聪良获得2005年市劳模称号,一个养猪场被评为钟山区2006年农业“龙头企业”,五户农户因此而年增收收入过10万,30户农户因此而年增收入过1万,70农户因此而年增收入5000-8000元的成绩。

其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过程如下:

——2002年2月,大湾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10万元扶持吕聪良等两户农民养猪,成立丰茂养猪场。该两户农民所办养猪场2003年实现收入40余万元,获利10余万元。

——2004年6月,大湾农村信用社以带领其它农民养猪为条件,发放贷款35万元扶持吕聪良等两户农民扩大丰茂养猪场规模和发展果树种植300多亩。2004年7月发放贷款10万元扶持10户农民在养猪管理及技术上成熟的吕聪良、吕普杰等两户农民管理指导下与吕聪良、吕普杰合办丰茂养猪场。并成立丰茂养猪协会,建立了协会加养猪场加农户的运作模式。2004年吕聪良等两户农民实现收入70余万元,获利20万元;并解决5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使他们每年养猪工资收入达1万元。10户农民实现收入30万元,获利10万元。

——2005年5月,发放贷款90万元扶持46户农民在吕聪良、吕普杰等两户农民管理指导下与吕聪良、吕普杰合办永顺养猪场。吕聪良、吕普杰两户农民2005年养猪实现收入80余万元,获利30万元。10户农民实现收入30余万元,获利10万多元。同年贷款6万元扶持幸福村郭世龙等6户农民自办猪场,使6户农民2005年即养猪实现收入15万元,获利4万元。

——2006年8月,发放贷款150万元扶持海开村农民陈中山发展果树及与吕聪良、吕普杰合办丰茂肥猪场。从而,使丰茂养猪场达年产仔猪10000头,肥猪5000头规模。使吕聪良、吕普杰两户农民2006年养猪实现收入300余万元,获利40万元;10户农民实现收入30余万元,获利10万多元;46户农民实现收入80余万元,获利30万元;陈中山实现收入200余万元,获利20万多元。并解决38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使他们中的8个每年养猪工资收入达1万元,30个每年栽树、收果等工资收入达4000元。2007年,贷款300万支持群发养猪场搞规范化养猪项使其达年产仔猪8000头,肥猪5000头规模。使大湾养猪走向规范化、现代化、规模化。

二、作法和经验

一是主动出击,大力放贷。2002年,他们看到两户农民养猪积极性高,技术成熟,当即主动放贷10万元给他们,支持他们扩大养猪规模。2004年,他们看到两户农民养猪效果显著,再贷35万元给他们,对受他们带动和指导的10户农民也主动放贷10万元。2006年,再次对以两户农民领头的猪场“丰茂养猪场”主动放贷150万元。2007年,则贷款300万支持群发养猪场搞规范化养猪。

二是努力发挥农村信用社与当地党政部门关系密切优势,为农户搞好代办发展项目相关手续的服务工作。

三是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资金人员优势,支持企业发挥好带头作用,把农民脱贫致富事业做大做强。针对两户农民养猪积极性高,技术成熟,而大湾地处城郊,人多地少,劳动力丰富,具有市场前景好、市场近的优势。

四是施展好农村信用社资源丰富熟悉各行业优势,作好牵线搭桥工作,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使养猪等逐步做大做强。

五是与当地党政密切配合,共同搞好农村建设。在当前体制下,离开了当地党政的支持,金融业要做好支持“三农”工作,是不可能的。

三、存在问题

1、党政、信用社的运行机制使党政、信用社与农民正日益渐行渐远,“三农”问题随着党政、信用社的发展正日益严峻。

一是随着规范化等内部管理的推进,党政、信用社的办事及运行程序正越来越复杂,办事程序日益成为一道坚固的技术壁垒,农民对此的了解正越来越差,农民正越来越被边缘化,他们到党政、信用社办事正越来越难。二是随着规范化等内部管理的推进,党政、信用社更多的精力陷于内部管理中,对外界特别是农民正越来越不熟悉,与农民情感正越来越淡,此种情况正日益成为一道坚固的情感壁垒,将农民边缘化,使他们到党政、信用社办事正越来越难。

2、信用社的一些规定与农村实际不太符合,使农民获得金融支持受到很大制约。

3、涉农贷款成本较高,使其发放积极性受限。

涉农贷款,金额普遍小。但就成本而言,几千元一笔与几百、几千万一笔的贷款,其办理程序及贷前调查、表格等成本消耗则都差不多,算下成本来,涉农贷款成本普遍高于非涉农贷款。如从该社发放贷款成本看,几千元-几十万规模贷款每笔(仅含直接消耗,不含人员工资等)成本都是30-50元。

4、信用社工作人员交流过频,影响了金融对农民的正常支持。

目前,信用社过于强调工作人员的交流工作。但是,由于任何人对环境都有个熟悉过程,特别是农村这种居住较分散,信用社辐射范围过大的环境,工作人员熟悉其情况需时更长。而信用社强调工作人员的交流工作,就执行情况看,起码对农村而言已形成交流过频情况,对金融支持“三农”工作造成十分严重的不利影响。如该社的支持农民发展养猪业,原拟在2006年将养猪规模在现有基础上扩大一倍,支持养猪的农户扩大2-3倍,使养猪农户达200-300户规模,引导更多农户利用六盘水市场有保障,有技术服务优势发展养猪,尽快走上发家致富路

5、信用社辐射范围过大,超出其承载能力,使农民得到的金融支持减弱。

由于金融机构商业化步伐的推进,金融机构包括信用社都实行收缩战略,网点大幅减少。结果,农村不仅其它金融机构相继退出,连信用社也因原来的一乡一社变成今天的一社辐射几个乡,使信用社辐射范围过大,超出其承载能力,使农民得到的金融支持减弱,仅是信用社所在乡所在村服务情况较好,而农民得到的金融支持情况随着其居住区距信用社的距离而逐步减弱。

6、工作紧张人手不足制约了信用社涉农贷款发放。

信用社商业化步伐的推进,业务迅猛发展,使其工作日益紧张,人手日益不足。但在保效益的商业化前提下,进人受到严格限制,因此,其工作紧张人手不足局面就难以改变。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工作紧张,人手不足,便大大制约了信用社涉农贷款发放。该社共有人员10人,每天办理业务400-600笔。

四、启示

1、一个热心于支持“三农”工作的信用社负责人,是金融机构做好“三农”支持工作的关键。大湾农村信用社之所以在支持农民发展养猪业上取得一定实效,关键就在于大湾农村信用社有热心于支持“三农”工作的负责人郭祥、李春,正是在他们的热心支持下,在他们把支持农民发展养猪业作为一项事业并为之大力奋斗下,大湾农户养猪业才取得如此的成功。

2、在当前体制下,支持“三农”工作离开了党政干部及信用社工作人员的主动服务、主动协调是不行的。没有他们的主动服务、主动协调,农民无法突破党政机关及信用社的技术壁垒、情感壁垒,有关工作就无法完成。大湾农户养猪业已取得的成功,正是信用社工作人员和党政干部主动服务、主动协调的结果。

3、做好“三农”工作需要在制度上完善相关工作。应对支持“三农”工作进行鼓励。

农村信用社支持水果产业情况调查报告 第7篇

近年来,市农村信用社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实施“赶超型”发展战略和“全力主攻两区,推进三大建设,三年确保财政收入翻番,五年实现全面进位”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全面落实省联社“推进规范化、提升竞争力、作出新贡献”的工作部署,狠抓资金组织工作,做强做优小额农贷,不断加大支农支企力度,为市

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促进了全市农业产业化、城镇一体化、工业现代化进程。至今年6月底,全市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为70.23亿元,贷款余额54.78亿元,存贷款总量均居全市金融机构首位。

强化信贷支农支持新农村建设

为了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全市农村信用社不断完善服务手段,与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消费互动。上半年,全市农信社累放各项贷款13.63亿元,为城乡居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了优质的金融服务,为全市45.6万多农户提供了信贷服务,占辖内农户总数的70%。提升小额农贷品牌,与支持新农村建设互动。通过拓展对象、拓宽用途、扩大授信、利率优惠、阳光办贷、发放“文明信用农户”贷款等措施,继续做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上半年累放小额农贷1.58亿元,余额达到8.73亿元;通过试办和完善大额农户信用贷款、农产品质押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农村能人“双带”贷款,上半年累放农户和农业经济组织贷款8.08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支持了新农村建设。同时,还累放了蜜桔贷款5000万元、烤烟贷款1574万元、白莲贷款742万元、西瓜贷款376万元,支持了特色农业的发展,加快了市农业产业化进程。落实扶持“三农”等政策,与构建和谐社会互动。为促进国家粮食补贴、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的落实。全市农信社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严肃纪律,自担费用,顾全大局,克服困难,努力做好国家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工作。上半年,为农民开设存款账户71万多个,代付粮补等资金7210万元。以扶持弱势群众为已任,开办扶持贫困学生的助学贷款,已发放下岗失业工人再就业小额贷款1447万元。稳步开展贫困村、移民新村的帮扶工作,对广昌文会村、崇仁各移民村、乐安邹乐等村发放救困和扶贫贴息贷款600多万元。

与此同时,办事处还着力做好挂点帮扶工作,建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今年,办事处挂点乐安县公溪镇芜头村邹乐自然村。通过领导重视,专人负责,加强与镇党委政府联系,制定帮扶方案,落实帮扶事项等措施,目前,3万元新农村建设帮扶资金已经到位;同时,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优势,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对该村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实行信贷倾斜,形成帮、促、引的合力。目前正在帮助该村修建一条120米长的硬质路面,制定统一规范的思想道德、文明公约、科普文化宣传牌,树立良好的村容村貌。

服务工业园区支持城镇建设和全民创业

为了响应市委“主攻工业、决战园区”战略,全市农村信用社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实行信贷倾斜,探索有效担保机制,加大对园区工业的信贷投入。在信贷投入的同时,建立并完善授信机制,简化贷款审批环节,实行“一企一策”,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并提高对工业园区和个私民营经济信贷投入效益。临川联社对钟岭工业园区一家企业发放了林权质押贷款;南城联社为县工业园区注入信贷资金300多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园区当年引进46家企业、创税1300多万元打下基础。近两年,全市农村信用社重点支持了35户工业园区企业,先后为宏宝药业公司、钧天公司、和氏米业发放贷款亿多元,增强了工业园区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

选“龙头”,加快以工促农。通过扶持省、市政府确定的农业龙头企业,做到信贷资金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相结合,与创新完善“公司+农户”、“龙头+基地”、“订单+产业”生产形式相结合。到6月底,农村工商业贷款2800多户,余额为7.38亿元,当年累放1.67亿元,满足了一大批工业园区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的信贷资金需求。积极促进和谐创业。近四年,全市农信社累放个人住房、汽车消费、农村市场建设、个私经济等其它贷款共计18.7亿元,其中已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3088万元。临川、城郊等联社将富余资金向精品楼市和集贸市场倾斜,发放房地产贷款2.3亿元,支持了建鼎华城、翰海龙蟠、财富广场等一大批房地产项目,促进城镇一体化,打造了城市亮点。

评选“文明信用农户”打造诚信

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快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构建农村信用体系,打造诚信江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破解“三农”难题,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全市农村信用社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参与并推进“文明信用农户”创评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截止7月底,市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55.11亿元,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8.74亿

元,“文明信用农户”贷款余额1.38亿元。今年1-7月累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65亿元,累放“文明信用农户”贷款5225万元,新增农业贷款占比57.68%。全市共评定“文明信用农户”30477户,占总农户4.53%。如今,“文明村镇”、“文明信用农户”证书(牌匾)成为农村干部、群众争抢的“黄金招牌”。全市农村信用社通过发放农户小额

信用贷款,满足了农户的生产资金需求,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资金保障,全力支持了新农村建设。

农村信用社支持水果产业情况调查报告 第8篇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金融支持情况

紫阳县位于陕西南部, 汉江中上游, 大巴山北麓,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境内万山综错, 河溪密布, 从而形成了“三山两水一川”的地貌特点。紫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素有“茶乡、歌乡、桔乡、板石之乡”和“笔石圣地”之称, 被文化部和省文化厅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陕西省民歌之乡”, 紫阳民歌还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自1998年以来, 中国人民银行及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大信贷投入, 强化信贷管理,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通知》等一系列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 农业和农村经济获得信贷服务的面有所拓展, 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贷款难”问题得到缓解。重点支持了我县茶叶、畜牧、药材等支柱产业的发展, 并带动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了农业产业化“链条”运行。

二、制约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程度与效能, 离不开农村金融整体所处的发展水平和阶段。当前, 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困难和障碍, 其根源既在于农村金融体制、机制内部因素制约, 也与农村金融市场环境、配套支持体系等外在影响密切关联。

(一) 从体制方面看,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功能性障碍

一直以来, 部分国有商业银行追求利润的目标与农业高风险、低效益特点的不对称性及经营战略的不同, 使其对农业发展的支持没有太大的积极性;邮政储蓄银行业务刚刚拓展对农业信贷支持, 但相对于其资金流出总量, 支持农业发展力度明显偏弱;作为主要服务“三农”的农信社由于受县域资金总额被多家金融机构“瓜分”的影响, 其自身资金规模受到限制, 无法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 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求。

(二) 从机制方面看, 信贷资金管理与农村发展资金需求存在矛盾

一是经营决策和管理权逐级上收;二是内控机制趋严, 贷款发放除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外均强调抵押担保;三是信贷责任与信贷考核制约了农贷投入。为规避信贷风险, 金融机构对信贷人员实行贷款“三包”责任制, 即包放、包收、包效益。基层信贷人员往往采取宁可少放或不放的作法来避免风险, 使有的农户正常资金需求得不到及时解决。而同时信贷人员所承担的风险与收益不对称, 影响了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四是小额信用贷款额度控制与农户资金需求存在矛盾。金融机构按照等级条件给予农户的资金额度不能满足规模种养殖农户的需求, 导致农户发展受限;五是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脱节。由于现代农业已打破传统农业的春种秋收模式, 向反季节、长周期发展, 一些特色农业生产周期延长, 而目前金融机构仍采取传统的农业贷款发放办法, 无论贷款种类、用途均实行1年以内的贷款期限, 已不适应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

(三) 从环境方面看, 农业信贷风险分担机制缺位制约金融服务

一是农业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农业保险面临供给和有效需求的双重制约:一方面, 农民普遍对农业保险认识不够, 参保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 由于农业保险风险大、回报率低, 各保险公司不愿涉足农业领域, 即使有开设的, 险种设置也不尽合理, 农民选择保险品种的余地很小;二是农业信用担保机构缺位, 致使涉农小微企业受信贷瓶颈制约。紫阳县仅涉农企业就达67家, 这些企业很难办理符合要求的抵押担保, 而能够有效解决其融资难担保难的农业信用担保机构还仍处于缺位状态, 造成大企业贷不足、中企业难贷款、小企业贷不到, 其信贷需求满足程度较低。金融部门对涉农民营企业投入不足, 减缓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四) 从政策方面看, 农村金融配套政策不齐, 激励不够, 滞缓了创新步伐

由于政府部门在农村金融体系和农村金融市场建设中的巨大能动性, 其提供配套政策的种类、方向与力度对农村金融创新有着很大影响。但目前农村金融相关配套政策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外部环境不够宽松, 政策扶持和风险规避机制相对滞后。地方政府总体仍停留在撮合贷款、“口头契约”等指令式阶段, 未能在市场风险补贴、信用建设、融资中介担保、农业保险等方面为金融安全运行提供支持;二是政府配套措施明显滞后。如林权抵押因采伐政策过严, 商品林采伐指标偏少, 加之一些地区林业部门对采伐指标分配不透明, 容易造成抵押贷款林因无采伐指标而拖欠银行贷款现象。一些中介评估机构对抵押物的评估价值尺度不一, 难免出现评估失真或人情评估的现象, 不利于银行合理掌握贷款标准。由于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体系, 农村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微小企业贷款办理抵押的评估等费用还比较高。同时, 林权抵押品变现涉及诸多手续及交易费用, 处置到位存在较大困难;三是对农村金融创新的鼓励不够, 部分银行业机构在创新活动中放不开手脚。

三、推动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一)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 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

首先, 要进一步完善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的有关政策。全面落实农村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投放的考核机制, 启动《县级财政专项资金存放商业银行管理改革实施方案》, 对设在农村的各类银行应确定一定的比例发放农业贷款, 加大信贷的支持力度, 缓解农村资金严重外流的局面;其次, 要改进信贷管理体制和抵押担保方式, 增加农户贷款品种。要根据农村金融需求的多元性, 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 满足农户除存贷款业务以外的金融服务需求。要开展具有农村特色的金融服务, 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让农民真正得到金融服务的实惠;再次, 农村金融机构要扩大和延伸支农服务领域的宽度和深度。一是变“等贷”为“引贷”, 变小农业为大农业。金融机构应树立市场营销理念, 改进支农服务水平, 变小农业为大农业, 对符合农村产业政策、资金投放安全、还款有保证的都要予以积极支持。二是积极引导, 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把增加农民收入, 增加农业综合效益放在重要位置, 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 为其想点子、找路子, 让市场农业、科技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避险农业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农民致富的好法宝。三是培植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 培养优良的信贷载体。积极寻找和培植高效金融载体和生息源, 优先支持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发展, 逐步壮大龙头企业群体, 建立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四是加快城镇化建设。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 增加农民收入。

(二) 构建风险补偿机制, 合理分散支农贷款风险

一是借鉴国家助学贷款财政贴息的办法。对农业贷款也实行财政贴息政策, 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 逐步引导银行信贷资金向农业领域配置;二是通过制度和财力扶持, 培育一批专业性的农村信用担保组织。通过多种途径筹集农村担保基金, 积极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 并完善农户联保制度, 切实解决农民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如可以县、乡 (镇) 两级政府财政出资为主, 以龙头企业等经济主体筹资为辅, 组成农业贷款担保基金, 主要面向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服务, 解决农户及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大额融资担保难的“瓶颈”问题。这同时也使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得以有效保全, 免除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支农的后顾之忧;三是建立农村支农贷款保险机制。农业保险同样大有潜力可挖。针对农业投资风险较大的现实, 由农户、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三方协商, 在农户贷款时向保险公司投保, 试行农业保险贷款, 既拓展了保险业务领域, 又消除了农民投资和银行贷款的后顾之忧。

(三) 搭建信贷支农信用平台, 降低农业融资成本

一是营造信用政府。政府应加速实施信用环境建设, 将信用建设的目标、步骤分解细化, 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内容, 与政绩挂钩, 形成强大的压力和促动力。司法部门要公正审理金融债权纠纷案件, 不偏不倚, 维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以自身的公信力带动全社会的信用建设;二是创建信用金融。各农村金融机构要牢固树立“信用立行 (社) ”思想, 严格规范经营行为, 遵守信贷合同;三是培育信用客户。客户树立“信用为本”的观念, 切实履行合同条款, 按时还本付息;此外, 为降低农业融资成本, 改善农业融资软环境, 着重解决贷款中介收费门槛过高问题, 建议政府专门就此作出规定, 根据各农村经济主体的承担力制定与之相关的抵押、评估、公证、登记程序和收费标准, 减轻融资双方成本负担。

(四) 营造良好的金融创新外部环境, 完善配套政策, 激发创新动力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的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 离不开配套政策的支持和外部环境的完善。为此, 一要大力发展各类中介组织。政府部门应积极培育社会化、竞争化的中介机构, 在贷款抵押物价值评估、登记、过户、资信证明、信用评估等方面发挥与银行业机构的衔接作用。同时, 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府和中介服务, 切实降低确权、登记、过户等中介服务成本, 以有效降低金融产品创新成本;二要建立有效合理的经营管理及监管机制。各银行业机构上级行应制定更加灵活的信贷管理、责任考核措施, 在落实信贷风险控制责任制的基础上, 适当放宽基层银行业机构信贷产品与服务创新权限;三要进一步发挥监管部门对金融创新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积极稳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业务的健康发展。

(五) 切实发挥农信社支农主力军作用, 全面启动实施“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 助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农信社与“三农”同根、同源、同成长的鱼水关系, 无疑使农信社支持“三农”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精耕“三农”市场, 实施“三大”工程, 就是要构建与“三农”紧密互动, 互惠共荣的新型客户关系, 全面支持“三农”科学发展。一要把富民惠农作为实施“三大工程”的根本出发点;二要通过推动服务网络多元化、手段多样化, 使金融服务触角延伸到乡村、社区、贴近到农户;三要通过全面实行信贷过程公开化管理, 提高信贷业务透明度, 提升贷款公平性和可得性;四要通过建立全面的创新体系, 顺应市场变化和“三农”需求, 开发“量体裁衣”式的金融服务产品, 提高客户需求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安翔.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 2004年.

[2]阮小莉.中国农村合作金融体制创新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00年.

[3]张汝安.从农村经济工作的全局引导农业产业化的发展[A].西部大开发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罗南旺.论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与发展方向[D].湖南大学, 2001年.

上一篇:小学家长学校班级工作计划下一篇:中班幼儿健康教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