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辩论赛新闻稿

2024-09-22

新生辩论赛新闻稿(精选7篇)

新生辩论赛新闻稿 第1篇

新闻价值与道德孰更重要电气外语学子“晨光”激辩

2011年10月12日19:30,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晨光杯”新生辩论赛在五阶隆重开赛,作为正方电气工程系代表队所持观点为新闻价值比新闻道德更重要,反方外国语系代表队则持相反观点。校区团委副书记及各系团支书出席了此次辩论赛,上届比赛几位优秀辩手和校学生会副主席担任了比赛评委。

在台下同学们的欢呼声中,双方辩手出场。首先是正方辩手,几句充满气势的话语亮出了他们的观点,即新闻价值较之新闻道德更为重要。反方播报了一段杜撰的新闻,在诙谐的氛围中反面突出了没有新闻道德的新闻是毫无意义的。

开宗明义,第一环节双方陈词。正方指出有新闻道德的新闻才有价值,不过新闻道德是服务于新闻价值的,新闻价值的体现是新闻报道所追求的目标。反方则指出新闻是要树立正确的社会舆论价值取向,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新闻道德而不是新闻,因此新闻道德较之更为重要,新闻价值的实现是要靠新闻道德的。

防守反攻,第二环节攻辩阶段开始。正方举出包子皮和馅两个缺一不可但人们更喜欢馅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类比新闻道德与新闻价值的关系指出正方并不忽视新闻道德但它仅仅是辅助新闻价值的体现的。反方也不示弱,在攻辩过程中例举了当前不少媒体因追求新闻价值的最大化失去了新闻道德不但对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也制约了自身的发展,难道可以说新闻价值更重要吗?双方还不断要求对方直接回答本方问题“考验”对方反应力的同时也试图让对方“自乱阵脚”,可见双方辩论技巧之高明。

在接下来进行的攻辩小结中,正方指出反方在攻辩过程中以偏概全大举少数不良新闻媒体的报道内容却忽视了人们对新闻价值的追求。反方则指出正方举例的不全面和对新闻道德和道德混淆。

第三环节双方进入唇枪舌剑的自由辩论,谈到新闻必需具备的失效准确客观公正的基本属性这一问题。反方强调这些属性体现了新闻道德比新闻价值更为普遍的作用。正方则再举出了筛子筛米的事例再次强调新闻道德只是服务于新闻价值。随后双反又举出了不少新闻媒体的事例来论述本方观点。正方以犀利的语言反方则以简明的话语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最后双方四辩进行总结陈词。反方四辩总结了新闻价值的导向作用和对社会长期发展的积极影响而新闻价值无法起到这样的作用。正方四辩以一个驳斥反方的论证作结指出对方舍本逐末以偏概全没有意识到新闻道德与新闻价值哪个才是人们真正追求的东西。

反方最后以更为清晰的论证赢得了本场辩论赛的胜利。在场观众及嘉宾对他们表示祝贺同时也感谢双方的激烈辩论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新生辩论赛新闻稿 第2篇

2011年10月12日19:30,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晨光杯”新生辩论赛第一场在五

阶开赛,校区团委副书记魏振兴、土木工程系团总支书罗毅、机械工程系团总支书贾璐、电气工程系团总支书郑敏、交通运输系团总支书邓唯思、计算机与通讯工程系团支书叶林华、人文社科系团总支书田岚冰、财会系团总支书卢杰、外国语及各系团支书杨华出席了此次辩论赛并同上届比赛几位优秀辩手们一起担任评委。

在台下一片掌声中,双方辩手出场。正方辩手通过几句充满气势的话语亮出了观点:新

闻价值比新闻道德更重要。反方辩手们则杜撰了一段新闻,在诙谐的氛围中反面突出了没有新闻道德的新闻是毫无意义的,指出新闻道德比新闻价值更重要。

第一环节双方陈词。正方指出新闻道德服务于新闻价值,新闻价值的体现是新闻报道所

追求的目标。反方则指出新闻要树立正确的社会舆论价值取向,这需要的是新闻道德而不是新闻价值,因此新闻道德较之更为重要。

第二环节攻辩阶段开始。正方例事例有皮有馅的包子才能叫做包子但人们明显更关注包

子的馅,同样人们对新闻更看重新闻价值。反方也不示弱,在攻辩过程中例举了当前不少媒体因追求新闻价值的最大化而失去了道德,不但对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也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双方还不断要求对方直接回答本方问题,多么“考验”对方的反应力!

在攻辩小结中,正方指出反方在攻辩过程中以偏概全,忽视了人们对新闻价值的追求。

反方则指出正方举例的不全面和对新闻道德和价值的混淆。

第三环节开始,双方进入精彩的的自由辩论环节。谈到新闻时效准确客观公正的特点时

双反举出了不少新闻媒体的事例来论题。反方强调这些特点体现了新闻道德比新闻价值更为普遍的作用。正方言语犀利,反方辩述简明有力,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第四环节双方总结陈词。反方总结了新闻道德的导向作用。正方总结了新闻道德辅助新

闻价值的关系同时再次驳斥了对方观点。

最后交通运输系团总支书邓唯思代表了评委发言。他首先肯定了选手们的精彩表现然后

宣布反方外国语系最后赢得了本场辩论赛的胜利。在场观众及嘉宾对他们表示祝贺。同学们

新生辩论赛新闻稿 第3篇

一、“对话体”呈现———新闻报道独具匠心

占据黄金时段的《库珀360°》是一档突破传统、涵盖范围广泛的新闻节目。它超越新闻标题本身, 就发生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新闻故事向电视观众进行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 并与观众进行即时互动, 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对话体”的节目形态。《库珀360°》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美国电视市场迅速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一点就是引入了“对话体”的新闻节目模式。

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 “硬新闻”在传播过程中更多体现为对事物的一种客观、真实的报道, 主持人大多充当传声筒角色, 节目整体上显得呆板、枯燥, 观众也往往是固定的特殊群体, 受众面难以扩大。在新媒体逐渐占据主导的时代, 这种被动式的报道常常失宠于年轻受众。而“对话”形态的新闻“强调一切新闻实践都应致力于构建公共对话平台, 反映多元声音, 促进各阶层、团体和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 而不仅是反映客观世界;记者和媒体要主动介入到公共事务中, 发起公民讨论, 组织社会活动, 使公共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成为社会进步的有力推动者, 而不仅局限于旁观的记录和报道;新闻的‘读者’拥有充分的、对等的新闻传播权力和表达空间, 从而在自主自为的新闻传播中, 更深层、更主动、更切实地参与到社会事务的决策和实践之中”[1]。借助这种新的节目形态, 电视台能够更好地贴近受众喜好和需求, 适应交互式传播和网络民主带来的新变化。

近年来, CNN增加了“对话类的新闻”, 将新闻通过主持人和他人对话的形式表现出来, 创新了新闻的表现手段。通过对话形式, 不仅客观上传达出了新闻信息, 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主持人和他人的价值取向, 增强新闻报道的深度。观众可以从更多层面了解和分析新闻事件, 从而更好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例如在2011年9月播出的“9·11”十周年纪念专题节目中, 《库珀360°》通过主持人和几个国家安全分析员的对话, 把十年前有关“9·11”的往事以及华盛顿的发展现况变成了生动、立体的“聊新闻”。在这种新的框架下, 节目“不再是单纯的讲述播报新闻, 主持人在其中不再仅仅扮演news reporter的角色, 而是身兼舆论监督者、平民代言人、公德引导者、新型教育者、娱乐弄潮儿、情感沟通者等多重媒介角色, 在多重角色下, 主持人之间、主持人与受众之间意见看法得到深入而广泛的交流讨论, 将有分歧有争议的意见结合统一起来, 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与情感的‘对话’, 最终达成双方的相互理解或形成新的意见思想”[2]。可见, 《库珀360°》不在于展示具有被动接受性质的“硬新闻”, 而在于将“硬新闻”以谈话交流的方式表现出来。它摒弃了一般新闻节目的标准模式, 而是以人们日常生活所习惯的对话方式完成报道, 让观众从各种角度、多个层面了解新闻事实的真相, 探寻新闻事件背后显为人知的故事。

从另一方面来考虑, “对话类新闻”也是降低新闻成本的有效手段。新闻节目也有自身经济利益的需求, 如何创造出低成本、高效益的新闻节目也是媒体人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美国卓越新闻计划研究显示, 以CNN为代表的美国电视业正在采用更廉价、信息量更少的方式报道新闻。该计划把电视新闻节目分为视频包、访问、播报新闻、记者出境报道等特别类型”[3]。由此观之, “对话类新闻”可谓是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在《库珀360°》中, 与主持人对话的个体涉及到演员、官员、普通群众等社会中的各行各业, 让观众对那些日常生活中既熟悉又陌生的各种职业人士有了一种新的认识;而参与节目的职业记者、评论员、专家则提供了更多的专业分析和意见。这种形式突破了以往“硬新闻”的制作模式与操作理念, 新颖而不失客观公正。得益于对新生代观众性格特点的准确把握, 《库珀360°》一改过去旁若无人、自话自说的“独白式”模式, 转而提供一种双向平等交流、积极参与互动的“对话式”传播, 这无疑是对传统新闻节目形态的创新。节目开播以后, CNN新闻节目的收视人群由25岁至54岁变成了18岁至54岁, “对话体”新闻功不可没。

二、“偶像派”形象———节目主持独当一面

主持人是一个栏目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载着串联节目、控制环节、掌握节奏、驾驭话题、调节气氛、引导观众等诸多的功能。不同于娱乐节目, 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作用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在美国, 一般新闻节目从维护其权威性角度出发, 大都选择沉稳、老练的资深记者作为其主持人的最佳人选。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 新闻媒体对权威性和信息表达的准确度要求更高, 所以常常导致节目主持人高高在上甚至是有些居高临下的表述风格, 进而拉大了与受众的距离。

但这样的做法在《库珀360°》中得到了改变, 人们开始注意到主持人也逐渐成为新闻节目的重要“卖点”。自从《库珀360°》开播以后, 冲着安德森·库珀去的有10%是18岁至34岁的年轻观众, 观看同时段节目的人比去年多了51%。作为CNN的金牌主播, 安德森·库珀十分注意塑造自身形象, 他身上的明星气味明显多过文人气质。在正式成为新闻节目主持人之前, 库珀就是一个明星级的人物, 这当然与他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庭有很大关系, 但更重要的还是他自身的个人魅力。他眼睛狭长, 嘴唇性感, 孩子气的脸上嵌了道悲天悯人的眉宇, 一头银发散发出无穷的吸引力。库珀的这种明星气质, 受到了众多年轻受众特别是年轻女性观众的追捧。曾有一个20来岁的女网友在库珀的博客留言:我很高兴CNN把年轻观众当回事。更有甚者直接在网上坦言超级喜欢库珀, 将他称之为CNN的“银狐帅”。

库珀有着丰富的职业经历。1995年, 年仅28岁的安德森·库珀成为了ABC新闻台的记者, 4年后开始合作主持晚间新闻节目, 后改为主持社会真实节目The Mole。2001年, 库珀进入CNN播报新闻, 2003年开始主持以其名字命名的栏目《安德森·库珀360°》。而这个栏目最开始是一个每天晚上7点播出的轻松的新闻谈话节目。在“卡特里娜”飓风报道之后, CNN的高管们意识到了库珀报道带来的剧增的收视率及其日益增长的人气。他在飓风后四天采访参议员玛丽·兰德瑞, 当女议员开始褒扬政客时, 库珀打断她:“你说的这些我从没听说过, 我只见到遍地尸首。这里到处都是悲伤、愤怒、绝望的人群, 老鼠在街头啃咬尸体, 孕妇在路旁生产, 没人想听到政客间的互相赞美与鼓掌, 你不觉得这会引起更大的愤怒吗?”库珀的这一行为看似很“疯狂”, 但是“疯狂”中既谨慎又带点感情的表现拿捏得不温不火, 这让他在当时受到了美国公众的欢迎。2005年, CNN调整了《库珀360°》的播出时间, 并将其扩展到两个小时。

库珀本身确实值得像明星一样去推销:他的新闻播报风格既非死板的老派, 也不像脱口秀节目那样胡说八道, 不凡的形象成为了许多观众崇拜的偶像。传统的“客观性原则”认为:“新闻工作的专业职责, 就是排除一切价值判断, 按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向公众提供真实信息。其背后暗藏着这样一种认识论:事实与价值、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可以截然分开”[4]。但在CNN, 库珀不再是客观中立的“传声筒”, 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原则的基础上, 他开始更加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观点。我们可以看到, 库珀既是舞台前冷静的报道者, 也是激烈冲突时跟着观众一块儿激动的旁观者, 这就使得他的新闻节目更加人性化, 也易于被观众接受。

近年来, CNN着力于对安德森·库珀的品牌打造, 不断提升其知名度, 增强主持人的明星效应。伊拉克战争、东南亚海啸、墨西哥石油泄露等大事件的现场成为安德森·库珀“作秀”的舞台。除以其名字命名并推销节目外, 在网络上, 还经常可以看到以库珀为主角的海报, 在雅虎、美国在线, 甚至包括《滚石》、《财富》、《娱乐周刊》等媒体, 《库珀360°》的广告几乎无处不在。通过各种各样的宣传手段, CNN打造了库珀的明星气质, 塑造出不一样的新闻节目偶像派主持人。事实证明, 这一策略的确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就连军方的AFN电视网也定购并播出这档节目, 以适应年轻群体占据主体的军营观众的需求。

三、“风格化”栏目———创新模式树立品牌

一档节目要想取得成功,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之息息相关的节目传播策略, 富于创造力的传播策略往往能够快速提升节目的人气, 带动节目的收视率。特别是对于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而言, 结构比较简单, 遵循固定的制作模式, 很难吸引年轻观众的眼球。在一个硬新闻趋于娱乐化的时代, “对于新闻栏目而言, 最重要的是要抓住硬新闻中具有引导价值的内容, 加以强化凸显, 忽略那些不具有重要性的内容, 这样进行新闻的娱乐化建构才是真正有利于引导受众、服务社会的”[5]。《库珀360°》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全球视野的、多维度的节目内容

CNN十分注重突发性新闻的报道, 有时甚至可以牺牲正常新闻节目的时间来播出突发新闻, 所以很多时候CNN能够掌握报道的主动权。《库珀360°》的直播也契合了这种需要。在内容方面, 《库珀360°》不仅丰富对事件的解读也更加全面, 尽可能让观众了解更多新闻信息。而传统新闻节目一般限于客观事件的再现, 或对其发展进行浅层次的报道。2011年的“9·11”十周年纪念专题节目中, 结合纪念日这一特定主题, 围绕着恐怖主义的发展、危害等内容展开了全面的新闻播报和解读。这里面包含了对“9·11”事件的回顾、对新恐怖主义发展的分析、不同人群对恐怖主义的评论和看法、对受害者家属的采访、对权威嘉宾的访谈等内容, 而采访幸存孤儿的煽情性短片也在结尾时出现, 将整体气氛推向高潮。

(二) 灵活多变的、多视窗的连线报道

《库珀360°》的新闻报道, 既有主持人激昂的陈述, 也有和嘉宾面对面的现场交流, 更有和不同人物现场连线的对话解说。与传统连线不同的是, 《库珀360°》并没有仅仅将话题局限在主持人和某一个嘉宾身上, 而是通过主持人与各种不同人群连线, 以及不同人群之间的相互连线来达到现场直播的效果。电视通过双视窗、三视窗等不同方式展现人物之间的对话, 画面变换灵活多样, 独具栏目特色。

(三) “三明治”式的、多主线的节目编排

《库珀360°》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将栏目化播出同新闻现场直播的特点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在现场直播报道持续等待事件最新进展的同时, 插入其他新闻事件的播报, 以头条新闻为线索, 完成对栏目其他新闻报道的串联。用头条新闻的跟踪报道和其他新闻的穿插报道两条主线串起整个节目”[6]。这种报道方式弥补了一般新闻现场直播报道信息量不足的问题, 提升了新闻传播的效果。例如, 在2011年的一期节目中, 作为主线的新闻就是不同总统候选人的现场辩论, 在对辩论现场进行直播的时候, 不时穿插了主持人和不同连线嘉宾的对话。这样的做法摆脱了由单一新闻事件在持续报道过程中所引发的枯燥问题, 提升了新闻节目的层次感和节奏感。

四、思考与借鉴

在电视节目多元化发展的当下, 传统的新闻节目正在不断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与挑战。CNN的《库珀360°》致力于创新节目表现形式和报道模式, 并获得了包括大量美国年轻观众在内的普通受众的认可。

纵观当前世界各国电视传播的发展状况不难发现, 很多新的节目形态在设计过程中都会融合许多其他节目类型的特色。而节目基本元素的调整变动与重新组合都将促使新形态的不断涌现, 《库珀360°》正是抓住了电视行业这一发展趋势, 将新闻播报、连线报道、对话式新闻、访谈、视频短片、互动等各种元素混合在一起, 形成新的节目形态和样式, 才取得了成功。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还有着非常广阔的空间。在对节目的目标方向进行定位之后, 完全可以依据节目需求进行形态设计, 因此不同的节目类型之间就会呈现出更为普遍的交叉与融合现象。对于喜爱《库珀360°》的许多年轻观众来说, 他们是冲着安德森·库珀才去看这个节目的。随着《库珀360°》的出现, 偶像派主持人这一综艺娱乐节目的必备元素开始在硬新闻节目中兴起, 兼具硬汉、型男与时尚偶像气质的库珀已成为CNN的一大看点, 无形中塑造了媒体栏目新的形象, 也影响了受众的选择。同时我们应当看到, 信息传播的最好效果是双向的互动与交流, 借鉴自网络媒体的“对话式新闻”突出了受众的主体地位, 淡化了信息强制接受的感觉, 更能赢得年轻观众的青睐。

摘要:《库珀360°》是CNN制作播出的一档晚间时事新闻节目。本文对该栏目的成功之道进行了分析, 着重解析对话体形态、偶像派主持人, 以及风格化栏目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 探讨“硬新闻”的传播特点及其与年轻受众之间相互影响的规律, 以期对我国电视新闻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CNN,新闻节目,安德森·库珀

参考文献

[1]李习文.论中国现实语境下的“对话新闻”[J].新闻学研究, 2010 (2) .

[2]熊茵.从“独白”到“对话”——试析广播电视新闻表述的变迁[J].江西社会科学, 2006 (12) .

[3]刘滢, 孙志.数字化背景下的2011年国际传媒业[J].新闻与写作, 2011 (12) .

[4]郭镇之.“客观新闻学”[J].新闻与传播研究, 1999 (4) :59.

[5]林慎民.电视硬新闻的娱乐化构建[J].安徽文学, 2006 (11) .

一场改变美国电视新闻历史的辩论 第4篇

两位文学高士,意识形态的死对头,吸引了数百万观众前来围观这场在当时极不寻常的实验:两个卓逸不群的头脑在直播电视节目上决一死战——一度几乎发展成肉体相搏。他们的言语诙谐、博学,但终究是恶毒的,这是张牙舞爪的意见领袖入侵古板晚间新闻的早期案例。

辩论改变了他们的一生——而如一部新近出品的纪录片所说,它还将改变美国政治媒体的新闻报道方式。7月31日上映的《最佳死敌》(Best of Enemies)提出,维达尔和巴克利的荧屏夙怨,为今天热衷于撩拨争议和成见的报道开了先河。

《最佳死敌》这部影片也唤起了美国人对一个时代的记忆——那时候,像维达尔这样的知识分子可以登上《花花公子深夜秀》之类的节目,是出了名的毒舌;而身为杂志编辑、《国家评论》创始人的巴克利可以竞选纽约市长,展现了极具挑衅性的辩术。

影片的主要卖点就是辩论本身——先是在共和党的迈阿密大会期间,三周后在民主党的芝加哥大会期间又有一场,47年前的罕见文献获得重生,至今看来仍然让人大呼过瘾。

维达尔对巴克利说,自己笔下的跨性别人士迈拉·布雷肯里奇这个形象,就是受他的启发创造的:“激情饱满,不知所云。”巴克利则嘲笑了维达尔的烂电影剧本,并给将于两周后遇刺的肯尼迪总统写了张便条,建议把维达尔驱逐到越南。维达尔看了条子,发现巴克利的字向上倾斜,“躁狂抑郁的迹象。”他冷冷地说。

该片导演是曾凭借《离巨星20英尺》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的内维尔,他在2010年和长期合作伙伴戈登一起看到这场辩论,当时是通过一个朋友的私录影像。“看上去太像当代的东西,我当场被镇住了。”戈登说,他注意到在刀光剑影之间,两人辩论的是外国战争、种族正义和联邦诸州的权力。

然而两位的导演还发现,辩论留下的传奇更多侧重于愤怒而不是理念,维达尔和巴克利“带来了一种当时的电视上见识不到的粗鲁”。

挑衅性辩术对上毒舌

1968年的电视网新闻处在一种灰色状态。ABC请来巴克利和维达尔,要他们在政党大会报道期间进行每日例行的辩论,目的是背离按部就班的节目常态——根本上是一个收视率垫底的电视网在博人眼球。

结果何止是背离。在举行芝加哥民主党大会的那个暴戾的夜晚,巴克利和维达尔的冲突在众目睽睽之下达至顶峰。维达尔称巴克利是个“秘密纳粹”,后者的反应至今看来仍十分惊人。

“你这个娘娘腔给我听好了,”巴克利说,“再说我是秘密纳粹,我就给你那张臭脸上来一下,让你就一直这么瘫着。”他几乎已经从离开自己的椅子,离维达尔只有几厘米,脸上带着“一种憎恶的狞笑”。

这样的诋毁,在今天的电视上已经很难见到了;当时两人都粗口连篇,这段对话在ABC的西海岸播出中被删掉。

《最佳死敌》还记录了节目播出后的情形:在ABC收视率飙升的刺激下,新闻制片人们开始有意安排自由派和保守派人士的较量。片中收录了一系列节目片段:《60分钟》的一段“针锋相对”老画面;乔恩·斯图尔特痛斥CNN《交叉火力》的主持人;以及Fox新闻频道上的咆哮。

对今天的媒体有何影响

导演内维尔说时常有观众告诉他,影片放在当下的媒体文化中是十分切题的。戈登认为这是个喜人的迹象,巴克利和维达尔“每晚有不间断的15分钟。再看看今天。你能想象两个满腹经纶的思想家就这样你来我往15分钟,中间不会听到耳机里传来一个声音,‘快,说说莫妮卡·莱温斯基的内衣。’”

在如今的新闻节目里,巴克利与维达尔论战这样排山倒海的词汇量已经很难见到,在CNN听到“Latinate”(类拉丁文的)和“hobgoblinization”(精灵化)之类的词机会很渺茫。

然而《最佳死敌》还证明了一件事:即使在电视新闻还正襟危坐的年代,最受敬仰、最纯粹的知识分子也会堕落到人身攻击的层次,甚至一度要诉诸肢体暴力。

索尔金曾在他的HBO剧集《新闻编辑室》中哀叹电视新闻的现状,那么他认为今天的新闻媒体能从将近半个世纪前的辩论中学到什么呢?

“我认为他们已经学到了,”索尔金答道,“无礼言行有收视率。” (艾尤译)(编辑/立原)

新生杯辩论新闻 第5篇

主席在比赛开始之前向我们介绍了本次比赛的评委,他们分别是来自法学院辩论队队长的侯晨飞,演讲与辩论协会的前主席代乔和来自新闻传媒学院的资深辩手姚文俊。本次比赛的特邀嘉宾有来自工程技术学院纵横辩论队的冯川,代艺,来自新闻传媒学院的郑中砥,来自经济管理学院的魏琳,来自计信院的白洁以及其他学院的辩论队队长和资深辩手。

比赛经过正反双方的自我介绍后,进入开篇立论环节。正方辩手们凭借精辟的措辞,犀利的言辞,展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反方辩手也毫不示弱,报告厅里响起了阵阵的掌声。在随后的攻辩环节中,双方更是争锋相对、步步紧逼。现场气氛迅速升温达到白热化阶段。

大赛继续进行,进入自由辩论环节。赛场气氛紧张激烈,双方辩手针锋相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却又不失风度侃侃而谈。良好的风范、出色的口才、敏捷的思维令场下观众为之折服,掌声不断。最后比赛进入总结陈词环节。正反双方辩手清晰的思路和巧妙的陈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

最后比赛以地理科学学院的胜利告终。来自工程技术学院纵横辩论队的一辩孙伟同学摘得最佳辩手的称号。这场轰轰烈烈的新生赛决赛尘埃落定。

新生辩论赛新闻稿 第6篇

二.活动目的:为新生提供一个辩论的舞台,展示他们明辨的思维,提高新生的应变能力,增强新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让新生们能更好的融入到新的大学生活,去发掘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三.活动主办:新闻传播系团委

活动承办:新闻传播系学生会学习部

活动协办:新闻传播系学生会宣传部、影像部、文编部

活动负责人:学生会学习部副部长

活动主策划:学习部干事

四.活动内容:新生辩论赛决赛

决赛辩题:

正反:解决诚信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法律手段

反方:解决诚信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道德手段

活动时间:2009年10月16日晚

第一场7:00

第二场 8:20

活动地点:笃行21活动形式:班队与班队比赛,学习部统筹安排。在复赛中的两个胜队进行冠军争夺赛。在复赛中两个负队进行季军争夺赛。

1.参赛对象:09级新生

参赛班级:

复赛第二场的两个胜队

复赛第二场的两个负队

2.评委:

3.嘉宾:

五. 活动流程:

1.选手、评委、观众亲友团入席

2.主席开场白,介绍学生评委及嘉宾

3.宣布辩题。介绍参赛代表队及其所持立场,介绍参赛队员.参赛队员自我介绍

4.介绍比赛规则、赛制、计时提示,宣布比赛开始

5.辩论结束后评委评议

观众质询(每位观众只能提问一次,时间控制在30秒内,总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6.评委点评比赛

7.主席宣布比赛结束

8.双方辩手握手

六.辩论赛赛制

1.立论阶段

1.正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

2.反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

2.驳立论阶段

1.反方二辩驳对方立论,2分钟

2.正方二辩驳对方立论,2分钟

3.质辩环节

1.正方三辩提问反方一、二、四辩各一个问题,反方辩手分别应答。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5秒,三 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

2.反方三辩提问正方一、二、四辩各一个问题,正方辩手分别应答。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5秒,三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

3.正方三辩质辩小结,2分钟

4.反方三辩质辩小结,2分钟

4.自由辩论

自由辩论,每队各4分钟

5.总结陈词

1.反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2.正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时间总计32分钟30秒)

七.比赛结果:

新生辩论赛 第7篇

经过前几轮的层层筛选,机电学院新生辩论赛决赛于12月10日19:00在西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精彩展开。参加比赛的双方为由12级新生组成的“天王盖地虎”和“小鸡炖蘑菇”两个小队。

双方以“当今社会男性和女性谁更烦恼”为辩题展开激烈角逐。你来我往,精彩纷呈。各自从自己的角度,为大家解读了男性与女性肩负的不同责任和理想。赢得了场下观众的阵阵喝彩。

上一篇:曾国潘读后感下一篇:中学校防溺水的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