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建设方案

2024-06-01

信息技术学科建设方案(精选8篇)

信息技术学科建设方案 第1篇

信息技术学科课改方案

在中小学各个阶段都开展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的教育,由浅入深地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评价等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这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但是如何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面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相差悬殊的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到底教些什么?怎样教?怎样完成《指导纲要》中提出的目标?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如下改进方案。

一、目前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问题:

1、学生对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相差特别悬殊,现在就读初中、高中学生有的在小学阶段己经学过电脑、有的初中才开始接触电脑。

2、学生电脑操作技能差别很大,有些同学早已熟练掌握Office以及其他较为复杂的软件使用,有些同学(特别是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对Windows操作尚不熟悉。

3、课程指导纲要中有关教字内容规定不尽合理。相当多的内容在小学、初中反复出现,教师在教学时不好掌握。

4、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主要表现在:讲练结合不够,部分教师讲解太多,学生练习、操作的时间少,有的教师把信息技术课当作一门知识性的课程来组织教学,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5、部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没有按照区教育局规定的课时开设。

6、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师数量不足,信息技术教师参加T爹培训的机会较少,教师知识结构更新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

二、改进意见

高中阶段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己经很丰富,加之普通高中面临高考任务,所以普通高中的信息技术课改革主要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为主。职业高中、初中和小学应该进行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方面:

1、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学一方面要考虑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任务,一方面要考虑致电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要重视计算机作为一种学具的作用,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应该压缩和调整课程标准中部分教学

内容。

初中教学内容进行如下调整:

初一年级:

第一学期: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处理工具、漫游因特网。这部分教学内容大部分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中学教学过程中该部分的主要任务应该立足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下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

第二学期: WORD文字处理及其应用和Excel数据表处理的使用

初二年级:

第一学期:平面素材加工与集成,音视频素材的加工、认识网络、网页制作等,要求学生字会静态网站的制作和发布,优秀学生能够在互联网上建立个人主页。第二学期:利用FLASH软件绘制矢量图,制作FLASH动画制作,要求学生字会Flash的基本操作,会利用Flash制作具有一定主题的简单动画。

(二)、教学方法:

1、贯彻 “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每节课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完成目标,2、贯彻 “重技能、重操作”的教学原则,强调计算机的工具性。

3、重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以及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4、反对教师满堂灌、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中学会电脑的使用

5、教字形式应该丰富多样、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6、学校要注意定期开展PC高手俱乐部活动。

7、要注重开展信息技术课的网上教学,培养学生利用电脑学习电脑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改革:

有条件的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水平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层,把水平相近学生分成A、B班,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学内容按照上述要求各有所侧重。

(四)、学期考核:

学生考核应该注重考察学生操作技能,强调实践性。以考核学生作品为主的方式进行。

信息技术学科建设方案 第2篇

课题研究方案

重庆市巴蜀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缘由

1、理论依据

早在公元前6世纪,《学记》就指出:“能博喻然后能为师”。随着信息社会知识总量的剧增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一个人拥有的知识对于知识的汪洋大海来说只能是沧海一粟。就知识的传承而言,教师更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和问题解决的指导者”。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代表人物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的思想,强调学习只能是促进,教师只是一个促进者,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想学什么,帮助学生安排适当的学习活动和材料,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所学东西的个人价值,建立并维持能够促进学习的心理氛围。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而非知识,信息只有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成为其认知结构的知识。教师的作用表现为指导学生如何去获取、选择、处理、利用信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知识性、技术性、情感性以及人际交往、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

与传统一元的唯我独尊的教育理念相反,现代信息技术带来一种多元化的观念与方法。具体体现为课程的多元化、师生角色的多元化、知识价值的多元化、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其核心是抛弃封闭思维采取全方位的开放性思维。体现了对现实学校中的非个性化的批判,对个性的尊重。

教育历来被当作一种具有“确定性”的活动。而网络提供的信息量大,变化极快,知识信息互相渗透整合,参与者形形色色,一切都在不确定中流动。教育不再是一个复制社会秩序的手段,也不再是一个大规模的社会工程的工具。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界限的消失,学科与学科之间互相整合,网络多媒体教学为人们提供了共同分享教育的机会。

可见,开发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种先进的适合时代发展和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潮流、教育行为。

2、现实依据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纪。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将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给人们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人类近30年来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积累的科学知识总量的90%。知识增长和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纵观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形势,一些发达国家从1994年开始,就利用因特网进行教育活动。最早开始实施的“基于网络开展跨国界协作学习”,全世界就有30多个国家参加了这一网上协作的学习。1995年,日本开始实施著名的“百校计划”,日本全国有111所中小学参加了这一基于网络的学校间的共同学习计划。1996年美国提出“教育技术规划(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itiative)”,计划在全美国的每间教室和每个图书馆都将联系上信息高速公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21世纪教师”网络上接受服务。此外,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在利用网络、利用远程教育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可以说,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促进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

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看,教育信息技术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九五期间教育技术系统广泛开展的“应用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的科研活动,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教育成果,有效促进了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了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的目标及任务,并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会议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从此,信息技术有了更快速的发展,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国内的一些重点学校都纷纷建起了自己的校园网。网校和教育网站也纷纷开通,基于网络的教育被炒得沸沸扬扬。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力冲击,学校教育应该怎么改革?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有效地开发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全面优化和推动各个学科的教学,从而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这些诸多的现实问题,关系到教育能否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能否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接轨的问题。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从我们巴蜀小学的教育发展现状来看,进行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巴蜀小学是重庆市教委的直属小学,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现已建成千兆校园网络,并由专线接入英特网,还建设了校园网站()、网上资源库、课件库。学校有网络多媒体计算机教室2间,多媒体语音室1间,可进行网络多媒体教学的教室有23间。通过多年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的研究,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案例和经验。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校开展的网络教育,由于“课堂搬家式”课程占多数,还没有真正发挥网络的优势,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特别是如何学会在数字环境下的生存,如何学会在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如何才能开发出大量的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如何把信息技术整合到各学科教学之中,使学习者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利用工具进行创造性学习。因此,我们选择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研究》这个实验课题,并希望在市教科院和市电教馆的指导下,进行专题研究。

二、课题界说

本课题研究中谈到的整合,不是强调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也不是指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简单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而是强调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以期达到优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研究目标

以网络和多媒体计算机为手段和工具,研究开发出大量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贯穿各学科的教学。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四、研究内容

1、研究在各科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探讨研究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的制作和技术问题。

3、研制和开发一些与小学各科教材配套的网络和多媒体教育软件,教学资源,最终将研制成果在我校校园网、网校网站上发布和用多媒体教学光盘的形式向广大学校、学生和家庭推广。

五、研究方法

鉴于本实验具有创新性、探索性,内容丰富,综合性和实践性强,因此,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六、研究措施

1、设备设施

巴蜀小学是重庆市教委的直属小学,是重庆市的窗口学校,是社会公认具有优良传统、办学实力强、质量高,以创造教育为特色的一流名校。

学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现已建成千兆校园网络,并由专线联入因特网,建设了校园网站()、网上资源库、课件库。学校有网络多媒体计算机教室2间,多媒体语音室1间,可进行网络多媒体教学的教室有23间,下一步即将把全校所有的教室都装上电子投影仪、实物展示台和电脑,并再新建网络多媒体计算机教室2间。这些设备将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硬件保证。

2、研究队伍

本课题的主研人员由学校领导、现代信息技术课教师和各学科优秀教师组成,师资力量雄厚。有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基础、经验和条件。学校领导班子年轻、开放,具有实干和创新精神,十分重视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投入和运用,为课题提供了领导保障。主研人员都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计算机运用能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课的老师的专业知识和软件制作水平较高,使本课题在人力资源和技术上都得到了保证。

3、经费保证

学校每年都有专项资金用于教育科研和教学设施的改善,直接为本课题提供了经费保障。

4、培训学习

 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全体试验人员将认真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网络

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研究”实验研究的目的意义,明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课题组认真组织实验教师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课题研究组将邀请有还关专家到学校举办分散式的讲座并指导实验工作。

 课题研究组将积极支持并组织试验人员参加各种信息技术培训和课题研究相关培训

活动。

七、研究步骤

根据学校科研究工作的安排,结合本课题具体情况,拟定本课题实验研究周期为二年,即2002年7月——2006年3月。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02年7月——2002年9月)

1、调查分析我校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现状,整理、收集相关数据。

2、填写课题申请书,设计研究方案,组建课题组,制定研究计划,培训实验教师,认真做好实验前的各种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具体研究阶段(2002年10月——2004年6月)

1、结合学科教学的内容和学科特点,研究设计网络多媒体课件制作脚本模板,组织一线教师编写脚本,制作大量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学习课件。

2、将开发的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学习课件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品德等学科教学中加以应用,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第三阶段:反思提升阶段(2004年7月——2005年12月)

1、将开发好的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应用于日常学科教学,检验设计的合理性,就课件开发的技术问题进行进一步优化。

2、对总结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非课题研究教师的教学中进行运用,对方法和途径作进一步总结反思。

3、对学生运用网络多媒体学习课件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进一步了解学习效果和学生对课件的需求。

第四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06年1月——2006年3月)

1、撰写“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研究”的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论文。

2、进一步完善和修改所开发的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学习课件,将最终研制成果在我校校园网、网校网站上发布和用多媒体教学光盘的形式向广大学校、学生和家庭推广。

3、展示研究成果,迎接上级领导和专家的评审鉴定。

八、成果形式

通过本课题研究,力争实现丰富的成果群,具体包括:

1、研究报告、研究论文、教师教学教案、课件制作脚本等。

2、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

九、研究机构

为了进一步切实搞好本课题研究,学校课题组设立以下具体研究机构:

(一)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组组长:廖文胜

课题组副组长:张晓春李永强杨长平令狐林

课题组成员:王波练春春郭亚娟张帝张超谢永龙王燕刘景西曾世勇潘德梁吴倩李瑛文娱黄剑邓勤程吉富张明昊杨桂林肖力李启琼何岚杨玲刘莹何雨蓓陈建国李莎莎邱才茂叶茂徐颖石禹陈小云吴梦卓樱岚刘海

(二)课题研究顾问:

本课题组将聘请重庆市教科院、重庆市电教馆、西南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作为实验研究顾问。

(执笔:令狐林、谢永龙、练春春)

重庆市巴蜀小学《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研究》课题组

党政机关信息网络建设技术方案 第3篇

关键词:党政机关信息网络,虚拟网 (VPN) ,MPLS技术,带宽,交换机,光电转换器,技术方案

1 系统设计的目标与范围

建设党政机关计算机通信网, 实现各乡镇和各机关单位的计算机联网。网络的建成并投入使用, 一方面传送各联网单位的文件、信息, 另一方面在网上逐步建设一批信息资源库, 在各单位之间进行信息共享。网络的运行, 对加快各联网单位的公文、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提高机关办公、办文效率与质量, 提高党政机关计算机的整体应用水平, 促进党政机关信息化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党政机关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是党政机关之间的内部计算机网络, 建设的目的是构建一个覆盖党政机关各单位, 安全、可靠和稳定、高效的信息传输平台, 成为党政机关之间计算机联网的主平台。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构建连贯各部门的计算机信息网络, 实现各机关单位之间进行电子邮件互通、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办公业务的网络自动化。

2“三网一库”的基本构架

党政机关“三网一库”是指:党政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 (党政机关核心网) 、党政机关之间的办公业务资源网 (简称党政专网) 、以因特网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 (简称外网) 和党政系统共建共享的电子信息资源库。

办公业务网是指党政机关内部的计算机局域网, 其办公业务软件服务于机关内部的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 是党政机关的内部核心网。

办公业务资源网是指党政机关之间互联互通的党政专网, 主要用于党政机关之间互联互通的党政专网, 主要用于党政机关之间公文、信息电子传输, 服务于各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

政府公众信息网是指各单位联接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 主要用于建立各个单位的因特网网站, 通过因特网发布信息, 开展面向公众的服务和管理事务。

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 (机关核心内网) 和机关之间的办公业务资源网 (党政专网) 物理上连通, 在应用上加以区别, 两者之间设置防火墙或应用网管等设备进行区分。

政府内部的办公业务网 (机关核心网) 、机关之间的办公业务资源网 (党政专网) 均与政府公众信息网 (外网) 在物理上相互隔离。

3 组网技术要求

1) 实用性:一点对多点的结构, 便于各下属单位和机构高速访问中心数据服务器。由光缆组成的党政信息网Intranet, 保证了中心和各接入单位之间的实时、宽带的访问连接。各个接入单位有条件的可以组建电子阅览室, 集中查阅、分享检索中心的海量信息。

2) 可靠性:要求网络连接能够连续稳定地使用, 一旦正式启用, 不应当对链路做任何改动, 特殊情况下的改动应当选在不影响业务正常工作的时段内进行。网络链路应当不受天气和强电、强磁等因素的影响。

3) 安全性:网络链路应当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 不易被窃听, 不易被其他可能的常见的技术手段入侵到用户内部网。如果通过IP网提供连接业务, 服务供应商设备应当具有坚固性, 不易在遭受来自因特网的攻击后全网瘫痪或崩溃, 导致服务不可提供;对其他用户的业务开展不会影响到用户已使用的服务, 也就是说网络服务要有“隔离性”。

4) 高速:服务供应商提供的网络链路应当高速和宽带。宽带是多媒体应用的灵魂和先决条件。网络服务供应商提供的网络连接应当具有承诺的信息传输速率和突发速率。在IP网络环境下, 因当具有良好的服务质量 (QOS) 保证手段。

5) 良好的技术支持与服务:网络服务供应商应当提供对服务的快速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最短的故障响应时间, 保证用户的网络具有非常高的可用性。

6) 扩展性强:新建的网络要有较强的扩展性, 升级快捷方便, 在网络设计之初就要留有余地。

4 组建可行性分析

采用先进的IP技术 (MPLS—VPN) , 可以提供高速、安全、性能优异的用户虚拟专用网服务。当从某一点到另一点传送网络数据的时候, 音频和视频的应用需要最小的时延抖动, 而关键任务的应用需要有绝对保证的服务, 因此, 没有单一的方法可以满足各种应用的要求。目前, 只有选择电路交换网络才能提供各种应用所需的不同服务及质量保证。但多协议标记交换 (MPLS) 技术的出现正在改变这一切。

采用MPLS技术, 可以在同一个IP网上实现上述的各种应用, 而不需要根据应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传输机制、路由协议或地址分配方案。

5 系统总体方案

1) 网络主平台系统总体构想:党政机关信息网系统均在节点单位所在地建立自己的局域网系统, 整个系统是由各个局域网系统按照层状结构互连而成的广域网系统。网络以IP宽带虚拟网 (VPN) 为主通信平台, 网络协议采用TCP/IP协议。

各节点局域网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内部办公业务网和党政机关信息连接部分, 中间构筑防火墙, 实现内部办公网和党政机关之间的办公业务网的屏蔽。

对尚未开展相应办公自动化业务单位, 在构建内部局域网时可暂不设立防火墙, 将各单位内部的办公业务网与党政信息网合在一起, 整体连接到党政机关信息网。

对尚不具备构建局域网条件的单位可以采用单机方式, 待时机成熟后过渡到本地局域网系统。

2) 系统平台总体结构: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采用先进的交换技术、VLANs (虚拟网) 和快速以太网技术, 主干建设采用速率为光纤快速以太网, 水平工作区采用速率为10Mbps以太网。

为实现机关大楼内计算机联网的要求, 需构建连接到楼内每一个办公室的计算机结构化布线系统。每个普通办公室应至少有2—3个信息结点, 以基本满足今后人手一机, 连接机关内部办公网和对外Internet联网等的应用需求。

为此, 计划在机房设立大楼计算机布线系统总配间 (MDF) , 在总配线间 (MDF) 与各分配间 (IDF) 之间辅设一根光缆, 光缆采用8芯的多模光纤 (可支持10Mbps、100Mbps、1000Mbps以太网、155Mbps和622MbpsATM网等各种网络技术) 。从分配线间到各个办公室采用超五类双绞线及信息插座 (可适应10/10Mbps的以太网等网络) 。

通过相应的管理软件, 在不改变网络节点物理位置的情况下, 可以对网络逻辑结构进行合理的划分, 建立虚拟网络, 以使网络信息的流量得到有效的控制。

3) 内部OA网:大楼布线按星形拓扑结构, 系统带宽为100M, 考虑到内部OA网主干建设, 采用光纤快速以太网。水平采用速率为10Mbps, 主干网络中心交换机配置一台Cisco4006, 利用Cisco4006的光口为每幢楼提供100M的带宽。在每幢楼相应的配线间设立一个支持二层交换的Cisco2948G, 若一个交换机不能提供足够的端口时, 可以叠加一个交换机, 叠加交换机可以采用Cisco2948M (或Cisco2924) 系列。

4) 外部WEB网:对于外部Web网, 在中心机房设一台Cisco2924, 各配线间各设一台Cisco2924, 若端口不够用的话, 可以增加一台级连交换机。

5) 主干线:从中心机房的总配线间到各办公大楼的分配线间采用8芯多模光纤 (可支持10Mbps、100Mbps、1000Mbps以太网、155Mbps和622MbpsATM网等各种网络技术) 构成以信息网管中心为中心、星形拓扑结构的高速信息网主干。

6) 服务器配置:

(1) 内部OA网主机服务器:网络中心配有内部网主机二台, 考虑到系统数据备份的要求, 在一台服务器配置磁带机 (或采用光盘刻录) , 用于每天重要数据的备份。服务器操作系统选用microsoft windows 2003 Server, 办公群组软件采用Lotus Notes/Domino5.0。

(2) WEB网站主服务器:Web网站服务器一定要采用高配置的PC服务器。

7) 节点系统基本构成:

节点系统 (乡镇) 运行在局域网环境上, 利用网络互连设备, 通过光缆干线和IP宽带城域网 (VPN) , 实现与其它节点互连互通。在节点配置Cisco2924交换机, 以100M接入, 节点遵循安全、高效、易用、易管理维护、节省投资的原则, 设置网络连接和服务器。

6 MPLS VPN的应用 (虚拟专网) 解决方案

1) 连接设备及连接方式:采用MPLS—VPN技术, 信息中心可以自由选择接入设备, 唯一的要求是设备必须具有2个以太网接口, 速率是10M或100M, 另外还需要配备1对光电收发器。其他单位接入设备可以是单机、路由器、第三层交换机, 或者是一台HUB。

本方案产品配置在考虑先进性和可扩展性的同时, 对用户现有的设备根据情况, 通过升级软件、更换板卡, 最终达到保护用户现有投资的效果。

100M接入的党政信息网信息中心采用Cisco2621路由器, 配一对100M光电转换器;10M接入的下属单位采用一对10M (Cisco2611) 光电转换器。

2) 网络设备的选型:网络设备包括主交换机和各分配线间的交换机。根据设计要求, 主交换机采用CISCO4006, 各分配线间的交换机采用CISCO2948G, 对于外部WEB网各分配线间需叠加的地方用交换机采用CISCO2924。

3) 产品配置实现:本方案采用Cisco2600系列的路由器作为接入设备, 其高性能模块化体系结构可以保护客户的网络拓扑投资, 并将多个设备的功能集成到一个可管理的解决方案中。

7 Internet接入解决方案

甩挂运输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第4篇

甩挂运输,是指牵引车拖带挂车至目的地,将挂车甩下后,换上另一挂车运往新的目的地的货物运输方式。

集装箱甩挂运输以其高效、经济、节能、环保的优势在发达国家得到普遍应用。发展甩挂运输,可提高牵引车和挂车的工作效率,在较大程度上节约能源消耗。通过科学高效的生产组织,可大大提高货物流转速度,创造更高的时间价值。挂车待装待卸时具有仓储功能,可临时代替库房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资金,减少土地占用。现行“一主一挂”的运输生产组织模式中的装卸时间在甩挂运输中变成运行时间,可大大提高驾驶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同场站装卸效率的差异,为开展限时运输服务创造条件。

2 甩挂运输的主要形式

(1)1线2点 这种形式主要在短途复式运输线路上采用,牵引车往复于2个装卸作业点之间,在线路两端根据具体条件进行甩挂作业,适用于装卸点固定且运量较大的地区。

(2)循环甩挂 这种形式一般是在闭合循环回路的各装卸点上,配备一定数量的周转集装箱或挂车,牵引车到达一个装卸点后,甩下所带的集装箱或挂车,装(挂)上预先准备好的集装箱或挂车继续行驶。循环甩挂运输能提高载运能力和行程利用率,压缩装卸作业时间,是甩挂运输中较为经济、运输效率较高的组织形式,但其组织工作较为复杂,对作业条件要求较高。

(3)载驳运输 载驳运输,是在多式联运各运输工具的联结点,由牵引车直接拖带载有集装箱的底盘车或挂车到铁路平板车或船舶上,停妥摘挂后离去,集装箱底盘车或挂车由铁路平板车或船舶载运至前方换装点,再由到达地点的牵引车拖带集装箱底盘车或挂车,运往目的地。这种组织方式可加速车辆周转,扩大货物单元,节约装卸或换载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3 甩挂运输的主要优势

(1)降低牵引车购置成本。在节约成本的同时,避免车辆无效行驶费用的产生。

(2)有助于实现零存库。由于甩挂运输能提高时间效益并增强货品流动性,材料随订随到成为可能。

(3)物流成本降低,整车价值提高。甩挂运输采用全封闭的厢式车或集装箱运输车,运输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并且甩挂运输采用自动化辅助设备装卸,因此货品破损率极低。

(4)运输生产效率提高。在相同的运输条件下,运输生产效率取决于车辆载重量、平均速度和装卸停歇时间等3个主要因素。甩挂运输可提高车辆每运次的载重量,从而提高运输生产效率。

据测算,在公路运输中采取甩挂方式,可提高车辆运输效率30%~50%,降低成本30%~40%,降低油耗20%~30%。如果我国现有运力全部实行甩挂运输,运输能力将提高40%以上。

4 建设甩挂运输信息平台的必要性

(1)甩挂运输要充分发挥效益,必须走集约化、规模化和网络化经营的道路,从市场、货源、道路、场站、车辆和信息管理等方面创造必要条件。

(2)甩挂运输的组织工作较为复杂,尤其是循环甩挂和载驳运输对货源组织、装卸时效、作业条件等要求较高。

(3)物流和运输单位迫切需要集成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现代化技术的开放式信息共享平台,以便及时掌握车辆地理位置信息,为甩挂运输的合理调度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5 甩挂运输信息平台所需关键设备

(1)GPS实时监控系统 GPS实时监控系统集成GP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与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SM/GPRS)和GIS。GPS车载终端一般安装在牵引车上,调度中心可实时了解监控对象所处的地理方位及运行状态,有利于对甩挂运输中的牵引车实施全方位管理和调度。

(2)RFID电子标签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过程无需人工干预,适用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 操作快捷方便,其中长距射频产品多用于交通运输系统,如自动收费或车辆身份识别等,识别距离可达数十米。只要将RFID读写器安装在货站或停车场门口,将RFID电子标签安装在车辆上,当车辆进出货站或停车场时,RFID读写器便可自动记录车辆信息。

6 甩挂运输信息平台的网络结构

甩挂运输信息平台可以公用无线网络(如中国移动的GPRS)与GPS车载终端为载体,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安装在货站或停车场的RFID读写器进行通信,及时获得车辆进出信息。挂车经营单位、货主或货代以及交通管理部门可通过公网访问该信息平台,进行各项业务操作。

7 甩挂运输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

(1)牵引车和挂(厢)车经营单位可将GPS车载终端和RFID电子标签安装在车辆上,并在信息平台进行登记。

(2)牵引车拖带挂(厢)车出发时,信息平台通过RFID读写器和GPS车载终端自动记录出发时间、出发地点、拖挂情况等信息,并利用GPS车载终端进行途中实时监控。

(3)车辆到达目的地后,信息平台自动记录到达时间、停放位置等信息。

(4)运输经营单位可利用该信息平台实时查看车辆的地理位置和状态以及是否可供使用等信息。

(5)该信息平台可实现循环甩挂的智能化调度。系统事先计算好某闭合循环回路后,通知各装卸点配备一定数量的周转集装箱或挂车,当牵引车到达一个装卸点后,甩下所带集装箱或挂车,装(挂)上预先准备好的集装箱或挂车继续行驶。

(6)该信息平台具有车辆到达预警功能。装卸点可据此提前准备,预先进行货物装卸,缩短牵引车的等待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7)该信息平台可与船舶、铁路等运输系统实现联动。在多式联运的各联结点,牵引车将挂(厢)车直接开到铁路平板车或船舶上,由铁路平板车或船舶载运至换装点,再由牵引车开上车船直接运往目的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施方案 第5篇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我国目前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研究与实践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而且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和互联网资源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教改的大好舞台。网络背景下的创新性教学研究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要求。网络教学一向被视为有效突破时空限制的教学通道。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作为教学的内容,而且是重要的教学工具。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各学科教学中,可以实现教育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可以更好的实现教学内容的适时性、开放性;可以创设更好的教学情境,更有利于师生互动;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信息传递的强度、清晰度,突破教学重、难点等方面都具有独到的优势,为此,我校根据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组织机构

组长:杨友副组长:王泽黄亮

成员:赵继 张江 李军 尹亮坤及各学科组长。

二、职责

组长:负责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推动工作的全面实施

副组长:负责我校七年、八年、九年级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推动工作方案具体安排实施,电教组要认真做好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中设备的维护工作。要及时解决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各类技术问题,有协助每一位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的责任和义务。

学科组长:认真做好本学科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推动工作,确保学科教学中多媒体手段应用于教学的进程,使授课教师吸收传统教学的精华,并将其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注意培养教师的整合理念、资源共享理念、创新理念、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理念、发展观理念、人本理念等,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练好为学生服务的强硬本领。

各科任教师:要使得学生能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树立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拓宽视野,涵养性情,提高成绩,明志成才。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手中的教具,更让其成为学生自主探究、获取信息、培养信息处理能力的学具;也为了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信息技术真正与学科教学实现水乳交融式的“整合”。我们要在弄清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主要要素构成极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找准研究切入点,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目的,充分利用我校“班班通”工程、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结合不同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大胆探索如何把学生被

动接受的单一的演示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百花齐放式的多种教学模式。

三、具体工作:

1、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校本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每位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整合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学校要求全体教师要对学科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信息处理,每学期每位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不得少于20

节。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如:Authorware、Flash、课件大师、方正奥思等),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模拟软件(比如“几何画板”、“函数专家”、“仿真物理实验室”、“仿真化学实验室”等)来演示某些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就可以实现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提高学生信息收集与处理等方面的诸项能力。提倡让学生对真实性问题情境进行探

索,而多媒体比文字更能够表现真实的问题情境,比如可以用动画来表现一个故事情节,其中蕴含着需要学生解答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这种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更能保持问题的真实性。计算机模拟软件是发现学习的好工具。模拟软件一般向学生展现了某种情境或过程,其中蕴含着一定的变量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对模拟情境的操纵来发现其中的规律。

4、制定一套完善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管理体系,加强对全体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的考核和奖惩工作,促进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的开展。

5、教师要认真建立自己的个人网页。

6、学校逐步推行电子备课,逐步完善电子备课制度,加强电子备课的审查和监管工作,加强电子备课与分层教学、分层训练的有效结合。

7、提倡利用班班通工程、多媒体投影和网络教室开展教学,但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8、加强学校网站和学校信息中心的建设和维护工作,制定完善的隆基中学网站管理体系,为全体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提供平台,要求每位教师每学科在学校信息中心上传本学科教学资源均不得少于10件。

9、加大现代教育设备购置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硬件建设,扩建学校网络教室,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系统,让每一位教师有电脑可用,在校园内随处随时都可以访问学校信息中心和互联网

资源。为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硬件保障。

四、具体要求

1、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将其简单化。

2、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是为了实现彻底改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促进大批创新人才成长的目标,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3、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有必要的情况下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制作适合自己教育教学的课件。

4、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使计算机既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又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最理想的办法是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

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编制要点 第6篇

方案编制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

□项目由来

□建设单位

二、建设思路

□项目意义

□建设必要性

□现状分析

□需求分析

□建设目标

□建设内容

□建设期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三、总体设计

□指导思想

□设计依据

□设计原则

□系统功能 □主要技术指标 □总体拓扑结构

四、技术方案

□标准规范

□网络系统

□主机及存储系统

□数据库设计

□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安全系统

□备份系统

□布线系统

□机房设计

□接口子系统

□其它系统 □应用终端系统

□数据采集

□运行维护

□设备选型 □设备性能参数

□设备物理部署

五、项目实施

□实施步骤

□项目招标方案

□工作职责

□人员安排计划 □安全生产

□保障工程质量

□施工进度安排表

六、培训及维护

□系统测试方案

□系统运维机制

□服务承诺

□人员保障

□应用操作培训

□系统管理人员培训

七、概算编制

□编制单位

□编制说明

□编制依据

□取费标准 □调整概算

□工程投资

□概算表格

八、设备配置清单及价格

□硬件设备(网络及服务器)

□基础软件

□应用软件

九、风险及效益分析

□风险分析及对策

信息技术学科建设方案 第7篇

为深入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巩固活动成果丰富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引领教师走向专业的听课、评课,提高我市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定于2009—2010学上学期开展哈尔滨市信息技术学科课堂观察活动。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课堂观察活动要求教师科学的听课、评课。听课、评课是教师专业的日常生活,是教师在职的专业学习。通过参与听课、评课,教师可以加深对教育专业的理解和对学生学习的研究,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同时,听课、评课也是一种有效的合作研究方式,它为教师的专业合作提供了有效的机会和平台,教师借助于听课、评课共同体,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探究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一、如何开展课堂教学观察 1.组建听评课合作体

在听评课中特别要强调合作。我们把听评课界定为是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合作研究活动。首先,听评课群体应当是由上课教师、听课者、评课者、学生等相关人员构成的一个合作体。这个合作体当中的主要行为是对话、分享,而不是强加和权力性质的领导。其次,听评 课合作体最重要的是要改变教师传统的单兵作战的专业生活方式,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寻找并创造合作机会,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对话、倾听、讨论等交流方式,开展多样化的合作研究。第三,听评课合作体的形成与成效最终取决于教师群体中的文化,只有形成开放的、民主的、合作的教师专业共同体文化,听评课才能真正发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2.课堂观察的内容

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另附)3.课堂观察工作流程

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议课三个阶段。

从课前准备和讨论,确定课堂中的观察点与评价量表,到课后议课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

课前会议:观察者(听课、评课教师)与被观察者(授课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进行有效的商讨,确定观察的目的、重点、量表制作。开课前一天进行,至少需要15分钟。“磨课”、“集体备课”不属于课前会议的范畴。

活动内容:被观察者的说课、确定观察点、观察者分组、观察量表的制作。

观察量表的制作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要便于课后分析、量表的评价标准要明确,可操作性强。

例如:

课中观察:

看:老师—基本状态、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习惯、学习状态、学习行为 班级—整体氛围、硬件配备…… 听:教师的语言,学生的声音

记:教学环节、衔接过渡、细节特色、板书纲要、点评批语、备注……

思:教者的意图、建设性的意见

处理数据:处理记录的信息一般要经历三个步骤:统计整理、归类、解释。寻找、发现可以陈述的问题或观点,建构分析框架,对统计或整理的结果按不同的问题进行归类,把具体的事实与数字集合到相应的问题或观点中去,为下一步的解释作好准备

观察量表的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的方法

数学统计的方法(百分比、平均数、方差)课后议课:对发现的问题或被观察者的教学特色进行剖析与反思。对数字的具体含义与现象背后的原因及意义作出解释,并提供相应的教学建议。

被观察者进行课后反思: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谈谈教师各种主要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谈谈有无偏离自己的教学设计(教案)。

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简明、有证据、有回应、避免重复。形成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一是成功之处,二是个人特色,三是存在问题,四是明确的改进建议。

二、活动形式

以各中小学校为单位,全员参加。按10人左右组建听评课合作体,确定观察者与被观察者。

被观察者需完成材料(电子稿):教学设计、观察量表设计、教学反思。

观察者需完成材料(电子稿):观察量表修改完善、填写,简要观察报告,活动体会。

三、活动时间

10月22日——11月12日,双城市信息中心初评,优秀者上报哈市后参加全市联评。

四、地址:hrb_oonana@yahoo.cn

双城市信息中心

信息技术学科建设方案 第8篇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让技术走进学校, 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先进的技术, 负责或实践这些技术的教师需要开拓视野, 需要集思广益, 进而结合本区域或本学校的具体情况以高效、节耗的技术促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校园技术攻略”将围绕上述内容, 为读者提供指导、帮助及适时交流。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 其中可能存在种种问题, 对于设备、对于方案、对于优化措施, 下文将带我们近距离接触, 深入了解其中玄机。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教育信息科技的发展, 各级政府和学校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 加速教育教学信息化项目建设。在过去的几年中, 从国家远教项目到县级教育信息化装备项目, 从城域网络到计算机网络教室, 从卫星接收站到多媒体教室, 从硬件配置到软件选型, 笔者参与其中, 体会颇多。现就技术层面列举若干问题, 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设备选型需多方考虑

1. 按实际环境选型, 避免设备功能缺陷

2005年, 在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项目中, 国内某一著名品牌中标, 为我县建设45间网络教室, 提供约1500台配备纯平17寸显示器的台式计算机。在施工结束通电试运行时, 发现网络教室的电源断路器 (俗称空气开关) 无法一次合闸, 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学校供电总断路器跳闸, 而且每所学校都不同程度存在这种情况。随即对布设线路、稳压器和单台计算机做严格检查, 未发现问题, 工程陷入僵局。

但在检查中一个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一次合闸不成功后紧接着第二次合闸即能成功供电。此时, 才发现该批次的纯平显示器的消磁动作是在通电时进行的, 不受显示器电源开关控制。一间网络教室30台显示器在第一次合闸瞬间一起执行消磁动作, 其电流高达千安培 (后厂家提供数据表明) , 远远超出供电设施设计负荷, 造成跳闸;由于第一次合闸显示器中的消磁电路已预热, 紧接着第二次合闸时消磁电路就不再动作, 供电断路器也不再跳闸, 供电成功。

由于国家标准和招标参数中未对显示器消磁动作时间作要求, 该批设备也是合格产品, 最后被迫改动每间教室供电施工方案, 每7~8台计算机安装一个分支断路器, 并要求每位任课教师每次在教室总电源合闸通电前必须关闭每个分支断路器。虽然问题解决了, 但给整个项目带来经济、工期和投入使用后的遗憾不言而喻。

如果在招标设备选型时严谨地考虑到实际的使用环境, 注意到多台设备的群体效应, 选择多数品牌产品采用的消磁动作受控于电源开关的显示器, 以上问题就不会存在了。

2. 充分了解相关规定, 优化设计方案

2009年, 在另一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项目中, 国际某一著名品牌中标, 为我县建设40间网络教室, 提供约1800台配备液晶显示器的台式计算机。在施工完成通电试运行时, 发现凡是供电线路上安装有漏电保护器的, 当网络教室计算机启动台数达到一定数量时, 就会引起漏电保护器动作而切断供电。

逐台检查计算机、供电布线、安全接地线等都未发现问题, 并且同学校的其他品牌计算机网络教室工作也正常。考虑到计算机启动台数达到一定数量时漏电保护器动作, 估计与计算机泄漏电流有关。和厂家技术人员一同抽样检测了该批计算机 (含主机和显示器) 数十台, 其平均工作泄漏电流为3.08m A, 虽未超过国标安全规定值, 但远远高于我们抽样检测的其他品牌计算机 (含主机和显示器) 0.86mA的平均工作泄漏电流。厂家给出的解释是:国际品牌产品在设计上对电磁兼容性 (EMC) 要求较为严格, 主机和液晶显示器都具有不少于两级的EMC电路, 故泄漏电流较只具有一级EMC电路的其他品牌计算机大, 是优良的合格产品 (在后来的开箱电路查看中得到验证) 。

原因查到了, 解决起来却很难, 因为当地供电部门要求学校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 而且只能选用不大于30mA动作电流的产品。和供电部门协商后, 同意从每个学校供电入口处布专线到网络教室, 通过教室总电源开关、稳压器后分多路向计算机供电, 每路最多接入8台计算机并安装漏电保护器 (1) (千万不能用非正规产品, 我们测试了4个杂牌产品都失败了, 最后使用正泰产品才稳定可靠工作) 。

这也是个多台设备的群体效应造成的问题, 但与上一个案例不一样的是, 这不是产品自身的缺陷或功能设置不当, 而是施工方案、设备选型与当地相关部门的规定之间的矛盾。如招标制定技术参数、施工方案时严谨论证, 多与相关部门沟通, 提前考虑到以上问题, 则项目实施就会更顺利、更完善。

3.关注新技术新产品, 提高项目建设优良率

多年来, 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项目中都采用伺服式电源稳压器, 这是不适当的。伺服式电源稳压器虽然负载能力强, 调节范围宽, 价格低, 但其机械伺服结构导致其响应时间达500毫秒, 输入电压的瞬间波动不能迅速调整, 出现输出电压的突升与突降, 此致命缺点在实际使用中反而使得计算机的供电瞬间波动更大;而且不隔离干扰, 其机械伺服结构中的碳刷一年以后磨损严重, 线包污染, 需要专业人员维护。我们在以前的建设中也大量采用这种稳压器, 造成计算机电源早期损坏率严重偏高。

从2009年开始, 我们在网络教室建设中选择了精密净化交流稳压电源, 它采用先进的正弦能量分配电压调节技术, 由正弦能量分配器和大功率滤波器并联组成, 全电子化, 响应时间小于50毫秒, 精度高、过载能力强, 使用寿命长, 输出电力纯净, 堪称“无污染电源”, 缺点是电压调节范围较窄, 功率不易做大, 但用于网络教室已足够, 总的来说其略高的价格物有所值。2009年项目中1800余台计算机电源损坏仅5例就是最好的证明。当然, 如果投入充足可以选用性能更优秀但价格昂贵的参数稳压器和NPS智能稳压电源。

●方案设计需关注施工细节

1.细化设计,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在一个多媒体投影教室建设项目中, 为每间教室配备了一台1KVA在线UPS电源, 目的是更好地保护投影机、计算机等设备, 并在停电时提供足够时间正常关闭设备。但由于项目要求中只作了简要文字说明, 未画出详细的线路施工图, 结果施工单位就仅把投影机电源接在了UPS上, 其他的包括计算机、视频分配器等电源均在UPS保护之外, 虽然投影机得到了保护, 但电压的波动和干扰还是威胁着计算机等设备, 而且一旦停电计算机就会非正常关机, 对软硬件都是很不利的。最后38间多媒体投影教室全部返工。

2. 坚持规范, 提防商家误导和施工人员偷工减料

在学校信息设施检查和与信息技术教师交谈中, 发现一些设计失误和施工错误, 有的是商家误导学校, 改变规范设计, 有的是施工人员偷工减料或者根本就不合格。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而且埋下隐患, 给今后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带来严重障碍。

比如, 很多学校建设广播系统, 不使用设备上本来就具备的分区广播功能, 一对信号线连接了学校各教室、办公室、功能室、运动场的所有音箱, 当要对个别场所广播时人工关闭其他场所音箱, 问其这样设计的目的居然是“为了节约信号线的布设”;有学校宁肯再配置一台计算机建数字自动广播系统, 也不采用可靠性更高、操作更方便、投入更少的MP3自动广播系统, 原因是数字自动广播系统“功能强大”, 可强大的功能基本是摆设;定压、定阻音频输出混接造成效果不良甚至毁坏设备, 音频、视频、射频线随意选用造成音画质量下降等司空见惯。

又如, 网线根本不按586A (B) 标准压制水晶头, 而是按照颜色相对应进行压制;一根网线分给两条线路使用 (各用4根线, 甚至不是两对双绞线) ;网线长度不够随意绞接后用电工胶布或者医用胶布缠绑;无任何防雷措施架空牵拉网线;交换机安装在箱柜角落造成散热不良;把多个网络简单汇聚在一起形成环路等。这些错误的做法也许网络能暂时使用, 但一段时间后肯定出现网络连接不稳定, 网速下降、中断等现象。要纠正这些施工中的错误相当麻烦, 甚至比新建还困难数倍。

再如, 现在很多学校为各教室配备无线扩音器, 由于无线频段有限, 经常出现相邻教室信号干扰而无法使用。对此, 学校装备部门必须提前作好规划, 采购可对频无线扩音器, 对每套无线扩音器人工设置 (不能用自动设置) 不同频段即可。建议采用UHF频率的无线扩音器, 可以保证数十套无线扩音器互不干扰, 稳定工作。

3. 不容忽视, 安全接地线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因学校计算机设备接地线故障导致师生伤害事故的报道, 但别认为我们是在危言耸听, 从我们的调查看, 存在的问题相当严重。

以计算机网络教室为例, 有学校安全接地线线径过细, 电阻大, 易折断;有学校接地体为一小段钢筋, 或土壤干燥, 接地电阻远大于4Ω;有学校安全接地线与接地体随意缠绕, 不牢固, 未作防腐处理;有学校安全接地线颜色与供电相线 (火线) 相同, 不易区分;有学校安全接地线擅自与楼宇避雷网连接, 而避雷网接地已经锈蚀断开;有学校安全接地线上安装开关;有学校安全接地线甚至未接地而空着……

正如前文我们的分析和实测, 网络教室以30台计算机为例, 正常工作时总的泄漏电流为30~90mA, 电压高达220V, 足以致人死亡。如果一旦安全接地线出现故障, 甚至把雷电引入网络教室, 所有的计算机金属机箱都将带电, 对师生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所以, 在相应项目的设计、施工中, 必须盯住安全接地线, 必须按相关规范设计和施工, 不能擅自变通、敷衍, 麻痹对待。

●优化无盘网络系统应高效

在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实施无盘 (远程启动) 网络系统已经得到一致肯定。其便捷的管理、极强的安全性和投入运行上的可节约性是众多学校选择它的原因。尤其是经过优化完全可以达到并超过同配置有盘计算机的运算性能和可靠性, 让网络教学在多样化的环境中高效、愉快地实施, 让管理教师摆脱繁重劳动, 轻松工作。

我们对待无盘网络技术经历了漫长的三个阶段。但自2009年新项目建设, 我们将“双S”技术嫁接到无盘网络系统中, 大获成功, 以前极力反对无盘网络技术的一些高中学校也迫切要求实施无盘网络技术了。

针对无盘网络的性能瓶颈和安全隐患, 以锐起无盘XP2.0版为例, 我们作了如下优化。

◊Win XP临时文件回写数据量大, 容易造成网络阻塞。由于计算机的内存速度极高、价格一路走低, 在可能的情况下加大客户 (学生) 计算机的内存 (如2G) , 于内存中划出部分空间 (通常25%) 做虚拟磁盘, 专门存储WinXP临时文件, 实现回写数据本地处理, 极大减轻网络负担。此为客户机超级缓存“Super Cache”。

无盘网络服务器承担所有客户机的数据读写, 磁盘非常繁忙, 经常让客户机处于排队等待状态。通过客户机超级缓存的优化, 客户机不再频繁向服务器写入数据, 而主要是程序数据的读出操作, 而且多台客户机读出数据往往相同, 因此在服务器内存 (如4G) 中划出部分空间 (通常25%) 做虚拟磁盘, 专门用于无盘服务系统的数据工作目录, 客户机主要就在数十倍于实体磁盘速度的虚拟磁盘中读取数据了, 排队状态基本消除。此为服务器超级缓存“Super Cache”。

我们把客户机和服务器的超级缓存“Super Cache”称之为“双S”技术。

◊服务器中配置多块普通SATA磁盘, 组建RAID 0 (加速模式磁盘阵列) , 减轻或消除服务器磁盘系统性能瓶颈。如4块磁盘建RAID 0将数据读写速度提高到4倍 (理论值) , 性价比很高。

◊采用全千兆网络构架, 大幅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全千兆非网管交换机价格大幅下跌, 学校完全能承受;服务器双千兆网卡作负载均衡设置;客户机要求配备千兆网络端口, 采购成本增加很小;按千兆标准布线 (正品超五类网线即可) 。

◊服务器或教师计算机上安装FTP、网络硬盘类软件, 分配好账号, 供学生保存作业、作品之用;或者在每个客户机上映射指向服务器或教师计算机的网络驱动器, 保存工作文件。

◊在服务器上通过无盘系统建立多个镜像, 经过简单设置, 就可以让教师和不同学段的学生随时进入不同的计算机系统环境, 完成各自的工作学习任务。

◊服务器完成所有设置后制作紧急恢复光盘, 平时保护好服务器系统即可, 万一服务器崩溃也可在十数分钟内恢复正常, 无需对每台客户机操作;客户机也不怕任何病毒的侵袭, 重启就没事了。极大减轻了管理教师的工作量。

以上前三点优化主要是提高无盘网络计算机的运算性能, 经测试普通万元级的服务器带64台客户机, 在两分钟内全部进入桌面, 启动完毕调用Word、Photoshop等软件比同配置计算机更快;第四点优化主要是保障客户机工作文件的安全性;第五点优化方便了教学环境的多样化设置;第六点是为整个无盘系统的安全和灾备优化的, 也减轻了管理教师的工作量。

上一篇:自动化课程设计心得下一篇:压力管理 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