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民俗民风简介

2024-07-25

景德镇民俗民风简介(精选8篇)

景德镇民俗民风简介 第1篇

景德镇民俗民风简介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北与安徽东至县交界,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景德镇是中外著名的瓷都,与佛山、汉口、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与其他三大名镇相比,景德镇的独特在于它是我国惟一一座以手工业著称的城市。景德镇由于制瓷历史悠久,瓷器产品质地精良,对外影响大,“瓷都”两字成了景德镇的代名词。

景德镇四面环山,青罗玉带般的昌江自安徽祁门蜿蜒北来,擦城而过,遇城南的岚山西折而流向鄱阳湖。

上世纪六十代,景德镇未通火车,连汽车都很少,进出物资大部分靠舟楫。十里江岸,十里码头。晨曦码头,车水马龙人声杂;夕阳激滩,纤绳绷直号子齐。夜幕低垂,两岸桅杆两行木;日出雾散,一江风顺一江帆。

上游顺水放来了木排和竹筏,船上挑下白的是米,绿的是茶。还有一船船松木窑柴,码放在高高的岸上,一垛垛的窑柴象一排排房屋一样整齐漂亮。下游运来了白色瓷土,黑色煤炭,还有五颜六色的百货……从景德镇运出的则是享誉世界的名瓷,通过昌江,再飘洋过海,运向世界各地。

景德镇因盛产瓷器而成了“都”,掂量掂量这顶桂冠的含金量,便知对于景德镇这座中等城市来说,那可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啊。倘若说景德镇是瓷器的海洋,是瓷器的王国,此说并不过誉。徜徉在景德镇的街头巷尾,可见通街的店铺几乎一色的瓷器。贸易市场,街头地摊也都摆的是瓷器,身在其中、犹如走入瓷器的海洋。左边是瓷,右边是瓷,前边是瓷、后面还是瓷,抬眼俯首全是瓷。盘碗碟勺、瓶坛壶罐、青瓷釉瓷、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看得人眼花缭乱,让人啧啧不止。历经千年的景德镇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思绪,那静静流淌的昌江水,还有昌江两岸满地的破碎瓷片、依稀可见的古城旧貌、幽深的坯房、黑洞洞的窑弄……虽然历史已翻过重重的一页,但往日的旧迹却还萦绕未散。那时候,昌江的水极清极清,河底下碎瓷片的花纹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河边就像是一个喧闹的市场,一群群的妇女跪在木制的洗衣凳上,用手搓洗着衣服,还不时地用棒槌去槌打。河里一群群在洗澡、游泳的孩子们,打闹着相互泼水。一时,棒槌声、调笑声、叫骂声,响成一片——这些已成往昔的图景,就像一幅淡远的水墨画永远地留在了历史深处的一个边角里,作者借助那些见证过古镇兴衰的老窑工、老坯户的叙述,和着自己童年朦胧的回忆,勾画出一段久已消逝了的手工业时代的历史图景。

瓷器、作为一种文化这里有着丰厚的积淀,“景瓷”始于何年何月不得而知,但从湖田古瓷窑遗址堆积的瓷片中科学家已考证出此窑建于五代时期,是座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古瓷窑遗址。由此可见,景德镇制瓷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景瓷作为华夏文明的象征这里至今仍保留古窑一处。古窑如今已成为“瓷”迷者心中的圣殿。古窑是古代烧制瓷器的工场,仅此而已,身临其境,才看出自已的肤浅,这片被绿树掩映,翠竹环抱的古建群,与其说是座制作瓷器的工场、倒不如说是瓷文化旅游胜地。幽雅的环境,精美的建筑自不必说,单那大厅里陈列的高一点八米、产于明代、绘有众多《水浒》人物的影青彩瓶足以让人震聋发聩。景瓷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謦的誉美之辞和良好口碑,而这只巨瓶,更是冰青玉润、薄如蝉翼。据介绍,此瓷瓶是经七十二道工序、费时两年半精心烧制而成的。

瓷都为何能够屹立千年而不倒,为何能触动前来朝拜的信民们。不是因为内敛不修边幅的城市形象,也不是琳琅耀眼的瓷器,2 而是那穿越千年原始的,用最简单的工具,用最粗糙的双手捏造出的朴质而经过岁月历练的古老文化,千年精髓囊括景德镇的魅力浓缩于工匠精准的拿捏之中了。

瓷都触动了一千年的文化,必将触动着随后的一千年。当听到那些穿越千年曾经逝去的古老声音的时候,当看到地摊上那些淘宝人拿着残破的瓦片欣喜若狂的时候,就会明白,瓷都为什么会感动我们,感动世界。

“China”——瓷器,“China”——中国!

景德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由于陶瓷业的不断的发展,聚居了全国各地的人,他们的语言由本土的成分慢慢地演变,逐渐就形成了景市人独特的地方语言。

来到景德镇,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嗯来住莫得?”在景德镇呆上一段日子之后,“莫得”就会充彻于耳。邀你去玩就说:“怯戏的波?”您要购买“买什么”。营业员会热情地问您:“买莫得?”。买“鸡蛋”叫买“嘎嘎子”,买“茄子”叫买“落索”。到朋友家里去作客,听到小孩将奶奶叫“妈妈”,舅舅叫“姆姆”,将弟弟叫“老老”,“男孩”叫“仔俚子”,“女孩”叫“女崽俚”。对可以随意的朋友常称“瞌困”、“省头”、“老马”。夏天火红的“太阳”晒得人们汗流挟背时,景德镇话说:“个昵头真要晒死宁”。遇上“雷阵雨”叫“打风暴”。坐船叫“错舷”。乡下人常叫城里人为“镇巴佬”。

景德镇地方语言大体上分为三种:城区通用的景德镇话:农村通用两种,即浮梁话和乐平。

景德镇的方言很多,味很浓,也很丰富,它体现了千百年来景德镇的风土人情以及独特的民俗风情。当您将离开景德镇的时候,好客中的景德镇人会热情地挽留和欢迎您下次再来景德镇 3 “戏得”。

景德镇民俗民风简介 第2篇

烧制的温度也要求更高,还有一点就是瓷是以瓷矿石为原料而陶是以陶土为原料的。瓷器在国外与中国齐名是中国的另一种解释。而最具代表性的瓷器是在景德镇,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就连景德镇也是来由与瓷器的。在古代,因景德镇地处昌江之南,所以称之为昌南镇,后又有新平镇,浮梁镇之称。直到北宋年间宋真宗赵恒因看中影青瓷的产地将它定为御瓷,工匠们每制一批瓷都烧上“景德年制,于是朝廷将这种瓷器的出处地叫“景德镇。而让景德镇人自豪的瓷器是“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和薄胎瓷。它们具有“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薄如纸的特点。

好,现在我们来到了西市区的蹯龙岗,这一片树木掩映,错落有致的古代建筑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古窑瓷厂,象眼前这样的瓷厂,当今世界据我所知仅只一个。大家有谁知道它为什么叫“古窑瓷厂吗?因为这个厂采用的是景德镇明清时期的方法制造瓷器的,制瓷工艺,工具,作坊和窑都是古老的,产品也大多是仿古的,所以称之。

下面请随我进去参观。

进入这一幅坯房大家可以看到古代的制瓷作坊是由正间,廒间,泥房和内院四个部分组成,正间与廒间南北相配,两相平行,泥房居西,中间为长方形内院。其中正间是坯房的主体,坐北朝南,采光充足,瓷坯制造的各道工席全在这里完成,着是辘轳车是制瓷坯的主要设备,廒间就是仓库的意思是存放原料的场所。泥房里面存放的是经过精制的泥料,而内院是瓷坯自然干燥的地方,在内院的中间有一个晒架塘,这是古老作坊内最重要的设备,而且非常的巧妙,有谁知道它的妙处在哪吗?它的妙处在于水池和晒塘一上一下利用了空间减少了占地。过来看这位师傅,他正在辘轳车头放一团泥,他双手相桴,随着车盘的旋转,一个碗的雏形就出现了,这就是“做坯俗称拉坯。再来看这里,这位师傅正在聚精会神地旋坯,拉制的初坯至一定程度再在辘轳车上用刀削成符合要求的坯体,俗称“旋坯或“利坯当然古窑瓷厂的工艺流程还包括画瓷,上釉,入窑,看这些师傅就在这画瓷,大家看一下表画一个碗要多久,对,只要10秒钟的时间,碗坯上就布满了色彩丰富的茶花。

大家跟我往这边走,我们现在去看一下把瓷坯变为瓷器的窑房吧!用窑房烧制瓷器靠的是工人们的实践经念,严密的劳动组合和精细的分工。全窑有一位技术总监,称之“把庄师傅。说到把庄师傅就不能说到童宾了。他是万历年间著名的把庄师傅,他技术高明为人正直,深受窑工们的敬仰。他当时受命烧制特大号的青花龙缸,童宾和瓷工们想尽一切办法多次烧制都没有成功,眼看交货期逼近皇命难违,为了瓷工们的身家性命他在再一次的烧制过程中的关键时刻毅然跳进了熊熊大火。说来也奇怪这次真的成功了,人们说是因为童宾显灵,后来人们封他为“风火仙这是关于把庄师傅的传去故事--童宾跳窑。把庄师傅是柴窑烧制工艺的总负责人,烧制过程中的个种技术难题都由他全权处理,在瓷器的烧至将熟而又未熟的时候停火时机最为关键,烧制时间过头瓷器会烧黄甚至会出现倒窑的现象,火侯不到又会烧不熟,这时就完全靠把庄师傅的一双眼睛。

先生们,女士们,今天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希望以后能有机会为你们导游。

谢谢!!

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景德镇是中外著名的瓷都,与佛山、汉口、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甲类对外开放城市。现辖一市一县两区,即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面积5256平方公里。景德镇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要组成,也是国家重要的山水生态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以来更是加速崛起,预计到,人均生产总值将超越10000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景德镇由于制瓷历史悠久,瓷器产品质地精良,对外影响大,“瓷都两字成了景德镇的代名词。

到,景德镇已经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江西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不仅在江西省的此类记录上作出了零的突破,同时也也成为了江西省此类考核的四连冠。市树市花,1985年9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景德镇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评选,将樟树定为景德镇市市树,将茶花定为景德镇市的市花。古窑瓷厂为古陶瓷制作区,生动地再现了景德镇古代陶瓷制作工艺的全过程。这里有6 间古胚房,为珍贵的中国古代工业建筑实例。每组胚坊似封闭的三和院或四合院,由三栋四栋向院内敞开的建筑组成。胚房内,工人们以传统的手工制瓷工艺操作,妙手神工让游人惊叹不已。厂内还有一座古朴高大的名式镇窑。此窑以松柴为燃料。窑长18米,成直躺的鹅蛋形,前大后小,尾部砌筑高约21米的薄壁烟烟囱。

这是古代建筑工匠巧妙利用曲木重心和弯曲外型立筑架梁的结果,可谓匠心独具,也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观。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到景德镇的第一站就是看古窑。古窑是景德镇第一古窑,内部十分庞大复杂。古窑里面可以制造陶器。古老的圆盘被转动起来,上面可以用手做出一个个瓶等物,然后经过1600度的高温烧制3天之后就做好了。

还可以在陶器上绘制各种图画,可以随意画上你喜欢的图案。

景德镇民俗民风简介 第3篇

本研究欲以Martin和White的评价理论为指导, 从评价资源的维度分析赣南民俗文化景点简介的语篇特征, 探讨该类简介语篇的评价资源特征, 为该类语篇研究提供新维度或研究范本。

二、理论依据

评价理论又名评价系统, 是语篇语义学层面表达人际意义的三个系统之一, 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继承和发展起来的新的理论框架, 它广泛应用于分析多种文体, 如喜剧、新闻、广告等语篇或话语分析, 如王亚静 (2010) 把评价理论运用于文学文本分析, 挖掘文学作品的人际意义;岳颖 (2012) 发现级差在语篇中所发挥自然化功能, 认为级差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将作者的立场自然化, 同时构建读者;尚必武 (2008) 从态度系统视角、从词汇层面分析《灿烂千阳》;李君和张德禄 (2010) 以评价理论的介入子系统为分析框架分析电视新闻访谈介入特征;黄秋文等 (2008, 2009) 从评价理论维度分析叙述式广告语篇。该系统包括态度 (attitude) 、介入 (engagement) 和级差 (graduation) 三个子系统, (见Figure 1)

三、赣南民俗文化景点简介语篇分析

1.民俗文化景点

民俗文化是指人们民族的、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文化的统称, 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 它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与民俗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民俗文化景点。

2.赣南民俗文化景点简介语篇分析

赣南地区长期以来形成了客家文化是中原文化与赣南土著文化的大融合, 是以汉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 其风格质朴无华、其精神务实避虚。赣南地区也形成了红色旅游、客家文化旅游为主体生态旅游风格。因此, 该地区的各景点也无一例外地蒙上了历史的、地域的客家的、土著的民俗文化的面纱。下面以赣南罗汉岩景区简介为例, 用评价系统为理论框架, 分析赣南民俗文化景点简介语篇之特征。

例如, 罗汉岩位于瑞金市以北, 属于壬田镇管辖。景区距市区约20公里 (级差-语势-增强) , 交通便利 (态度-鉴赏) , 有旅游公路直达 (级差-语势-增强) 山脚。景区面积达10 (级差-语势-增强) 余平方公里, 海拔500余米, 属于丹霞地貌 (态度-判断) 。

罗汉岩风景奇秀 (态度-鉴赏) , 这里山水相依、碧潭似镜、悬崖峭壁、峰奇石怪, 尤其是春夏两个季节, 更是山花烂漫、彩蝶飞舞, 雨后彩虹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湖面, 天水合一, 令人仿佛走进了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卷 (态度-鉴赏) 。罗汉岩得天独厚 (态度-鉴赏) 的山水风光, 曾经吸引过无数的 (态度-鉴赏) 名人登临题咏 (态度-判断) , 宋代大学士苏东坡被贬官岭南时曾经游历此处 (态度-判断) , 对罗汉岩山水倍加赞美 (介入-多声) ;明代才子王明阳也留恋此山美景并留下了许多赞誉的诗句, 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古来绵江八大景, 名扬四海传九州, 最是陈石山水色, 观后胸中黄山无。”诗中“陈石”就是罗汉岩的别称 (介入-多声) 。

相传 (级差-聚焦-软化) 南北朝时期, 陈武帝曾经在罗汉岩居住过, 当时的罗汉岩因陈武帝的驾临而得名“陈石山” (介入-多声) (态度-判断) 。后来有个僧人在此地挖掘出十八尊石罗汉, 因此此山又名为“罗汉岩” (介入-多声) (态度-判断) 。罗汉岩地势险要 (态度-鉴赏) , 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态度-判断/鉴赏) , 陈武帝居住这里时, 曾经凭借此山的天险地势, 以少胜多, 打败了梁王 (介入-多声) (态度-判断/鉴赏) 。黄巾起义军余部也在此誓死抵抗过敌军 (介入-多声) (态度-判断/鉴赏) 。清初闽赣农民起义军领袖许胜可曾在这里安营扎寨, 揭起了反清大旗。大平天国在天京沦陷后, 洪仁率领部下, 携带幼王撤退到这里, 以陈石山为营, 大败清军 (介入-多声) (态度-判断/鉴赏) 。红军北上后, 汀瑞县委游击队也曾利用此山地势的峻坚持斗争, 保留下革命的星星火种…… (介入-多声) (态度-判断/鉴赏) 罗汉岩景点以雅、幽、奇、秀、险 (态度-鉴赏) 为特色, 融湖、潭、谷、岩、峰为一体 (态度-判断) , 它的主要景点有锣鼓石、试剑石、撑腰岩、八音涧、出粮石、锁云桥、罗汉岩、一线天、仙人望月、玉带平湖等二十多处 (级差-语势-增强) (态度-判断/鉴赏) 。

罗汉岩海拔不高 (态度-判断/鉴赏) , 这里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降水丰沛, 加之这里绿色浓 (态度-鉴赏) 、植被好 (态度-鉴赏) , 许多古树得以生长至今 (态度:判断) 。20世纪中期建成的日东、陈石两大水库, 连接起来就像挂在绵江主流上的两个宝葫芦 (态度:鉴赏) , 为这一风景区提供了较好 (态度:鉴赏) 的水分条件。加之近几年兴建的人工湖, 更使罗汉岩锦上添花 (态度:鉴赏) 。所以, 雾多雾浓 (态度:鉴赏) 是这里的一大特色。

从统计结果 (表1) 可以看出, 该类语篇评价机制使用最多的是态度资源 (26次) , 其次是介入资源 (8次) , 使用最少的是级差资源 (5次) 。这一结果也完全符合景观简介语篇应用性文体, 因为从语篇功能看, 属于信息、鼓动类, 其目的侧重感染作用, 同时还有传播文化和宣传说服之功能, 让看过该简介的人产生参观浏览的想法。

四、结语

运用评价理论为分析工具, 以该理论的介入、态度、级差等评价资源为分析维度, 分析赣南民俗文化景点简介的语篇特征, 发现该类简介语篇的评价资源是以态度资源为主, 而介入和级差资源使用较少, 这是与该类语篇信息、鼓动特征密不可分。该结果希望能为该类语篇研究提供新维度或研究范本。

摘要:以评价理论为工具考察赣南民俗文化景点简介语篇的评价资源, 研究发现该类简介语篇的评价机制是以态度资源为主, 介入和级差资源为辅。

关键词:评价理论,赣南民俗文化景点,简介,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Martin, White.评估语言:英语评价系统[M].北京: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38.

[2]王亚静.评价理论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浅析——以《最后一片叶子》为例[J].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研究生论文专刊, 2010, (11) :40-42.

[3]岳颖.评价理论中“级差”的语篇功能研究概述[J].外语学刊, 2012 (1) :84-88.

[4]尚必武.《灿烂千阳》中的态度系统及其运作:以评价理论为研究视角[J].山东外语教学, 2008 (4) :18-23.

景德镇现代民俗陶艺形式研究 第4篇

关键词:民俗陶瓷艺术;现代陶瓷艺术;形式;重要意义;景德镇0引言

现代陶瓷艺术摆脱了传统民俗陶瓷艺术的框架模式,从传统艺术形式转变成了现代流行的个人主义艺术形式。现代陶瓷艺术正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融入现代社会当中,现代陶艺艺术不仅吸收了民俗陶艺艺术中的古典美,还继承了纯粹的现代艺术形式,应用在现代人们生活中的装饰当中,其表现出了现代与民俗最完美的感官美,不仅表现了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也丰富了现代人的生活艺术情趣。本文着重阐述了民俗陶瓷艺术与现代陶瓷艺术的相互作用和现代陶瓷艺术的影响,以及他们互相的综合应用。

1陶瓷艺术的概念

在现代文化艺术的发展过程当中,陶瓷艺术一直在人们的生活当中起到着重要的艺术作用。而在诸多陶瓷艺术品当中,现代陶瓷艺术吸收了现代文化风格和现代艺术设计的变形形式,并且运用传统陶瓷制作工艺而相互结合的艺术形式。现代陶瓷艺术虽然是以传统陶瓷艺术当中发展出来的,但是并不是传统陶瓷艺术的升级版。传统陶瓷艺术讲究的是平整,对称,在冶炼过程当中出现任何瑕疵都属于残次品,其绘画的线条要求精细烦琐。而现代陶瓷艺术突破了原有的陶瓷艺术框架结构,对于炼制过程中的瑕疵缺陷进行加工制作出新型的艺术作品,不去拘泥工整大小的对应,用这样的方法去创作新星的艺术形式。如何将民俗陶瓷艺术融入现代陶瓷艺术的潮流之中,这不是个人能够实现的,现如今的陶瓷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各种陶瓷形式百花盛放的格局。而陶瓷在景德镇是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且景德镇是拥有原料、生产、销售、科研、教育等综合的陶瓷艺术发展大城市。陶瓷艺术的研究和开发越来越完善,在这种情况下,陶瓷的分配模式也十分的清楚。陶瓷重要分为以下几种陶瓷。(1)工业陶瓷。这类陶瓷用于建筑行业,如我们常见的瓷砖,浴室瓦片等。(2)艺术陶瓷。艺术陶瓷具体分为多种陶瓷形式,大体是以陶瓷本身的样式、制作地、生产工艺以及陶瓷的质地材料为划分。(3)日用陶瓷.日用陶瓷非常的简单,也是人们接触最多的陶瓷用具,这些日用陶瓷是人们日常所需的,如餐具、茶具、酒具等等。现代民俗陶艺的发展、产生与陶瓷的历史文化有着很大的渊源,现代民俗陶艺是来源于传统民俗陶艺的精华,同时它还主要以陶瓷作为媒介,以手工艺为主,并且成功地摆脱了功用性的艺术形式,在陶艺领域中现代民俗艺术的思潮得到了很好的反馈与表现,从而对景德镇现代民俗陶艺有了新的认识。

2民俗陶瓷艺术在现代陶瓷艺术当中起到的作用

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已经有很多年了,从最初的模仿借鉴,到自行改革创新,经历了无数没有章程的纷乱时期。直到民俗文化在现代陶瓷艺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和借鉴之后,中国现代陶瓷艺术才得到了根本的转变,进入了发展的轨道当中。因此,传统民俗陶瓷艺术对于现代陶瓷艺术的作用就不仅仅是很简单的文化元素的引入这么简单了。现代陶瓷艺术是得到了民俗陶瓷艺术当中的文化之源,所以,民俗陶瓷艺术在现代陶瓷艺术当中的应用也绝非是简单的文化元素引入,而是中国现代陶瓷艺术摆脱了外来因素的现状,而具备了民族文化的特征。所以,民俗文化陶瓷艺术与现代陶瓷艺术的应用是现代陶瓷艺术发展的必然过程,这对于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发展意义。景德镇中国传统民俗陶瓷艺术主要分为青花瓷;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薄胎瓷等传统瓷艺。而这些瓷艺大多已经被人们所熟知,正是因为存在于人们心中时间长久,所以这些陶艺作品具有易于公众接受的內涵,而现代陶瓷艺术如果引入民俗陶瓷艺术当中的特性也会具有相对应的认可度,所以关注度的提高是现代陶瓷艺术更快融入人们视野当中,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意义。

3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形势

景德镇民俗陶瓷艺术在现代陶瓷艺术的应用意义不仅是在陶艺本身有作用,还可以对民俗陶瓷艺术的传承起到显著成果的。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非物质遗产,是全民族的财富,其中蕴含着民族特有的价值体系,也可以这样理解,没有民俗陶瓷艺术的传承就没有现代陶瓷艺术的兴起。而现如今随着中国科技水平的发展快速,许多的民俗陶瓷艺术已经逐渐远离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不再新鲜生动,而融入民俗陶瓷艺术的现代陶瓷艺术却开始融入都市的各个机构、家庭、城市建设当中,所以这也是对民族传统陶瓷艺术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景德镇的民俗陶瓷艺术具有很强的特征,它是景德镇特有的陶瓷艺术形式。陶瓷装饰是经历了历史地冲刷,却不褪色的艺术,在冲刷的同时反而使其更具有了东方的神韵。而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仍然具有相当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现代陶瓷艺术是景德镇陶瓷艺术当中一个新起步的流派,而他的主要工艺步骤就是结合传统陶瓷艺术和现代艺术当中的个性、意念、情感、气质、材质、手艺、工艺、形式完美地融为一体的陶瓷艺术表达形式,使其具有可以跟上现代人的审美观点和陶瓷艺术品。

现如今景德镇陶瓷艺术人才逐渐趋向于年轻人。这些年轻的艺术家受到过良好的系统教育,具有现代陶瓷艺术的思想和审美感官。广泛的知识以及良好的专业素养,使得这些年轻艺术家具有更强的可塑性和开拓性,这样大大地改变了如今景德镇陶瓷艺术的队伍。而这些艺术家带来的新感官会逐渐代替通俗陶瓷艺术的传统,发展新型现代的陶瓷艺术发展趋势。陶瓷艺术色彩的世界将逐渐退化,而工艺艺术和现代陶瓷艺术却越来越紧密地结合,促使这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在未来的景德镇陶瓷领域当中,陶瓷艺术品会更多地融入现代艺术理念,结合社会时尚、文化潮流、审美、生活情趣等诸多元素为创作源头进行陶瓷艺术品的创作。

4结论

在现代手工艺艺术的发展中,民俗陶瓷文化赋予了现代陶瓷艺术的生命,使得现代陶瓷艺术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更快地深入人群当中。所以,民俗陶瓷艺术在现代陶瓷艺术的运用受到了各类陶瓷艺术家的高度重视,这不仅使其创作更加熟练,还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从而不断地推进景德镇陶瓷事业的发展,也必将对景德镇陶瓷事业走向中国陶瓷艺术起到着重大作用。从景德镇近现代陶瓷事业的发展和民俗陶瓷艺术融入现代陶瓷艺术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景德镇陶瓷事业发展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必将是景德镇民俗陶瓷艺术向着现代陶瓷艺术的必经之路,这也是预测景德镇陶瓷艺术事业未来的发展最为有效的发展方法。参考文献:

[1] 曲光复.我对现代陶艺发展的理性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2.

[2] 郭伟.论景德镇现代陶艺观念的创新[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

景德镇民俗民风简介 第5篇

景德镇自古便是瓷业生产中心,同时也是开放的商业码头。所以,来往商贾众多,镇上百姓交杂,出现了各地人民杂居的情形。来自南北不同地区的人们都有本地的风俗习惯,但是,经过长期的杂居相处,也就逐渐形成了南北交融、丰富多彩、独具景德镇特色的民俗文化。景德镇的瓷业开始于汉朝,历经千年而不衰,其瓷业生产技术也日臻完善,因袭成风的瓷业习俗是当地最典型、最重要的内容。所以,陶瓷民俗文化在景德镇陶瓷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景德镇作为陶瓷古都,其制瓷技艺和制瓷文化都享誉世界,瓷工不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制瓷经验,同时他们也创造了璀璨的陶瓷文化和陶瓷艺术。 自古以来,民俗文化都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些民俗文化甚至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在中国民间有“入乡随俗”的说法,由此可见,民俗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是有一定的影响。

2.2 反映了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

可以说,景德镇各类陶瓷器物简单、平实、朴素、洁净的风格,是墨家思想认为的“好”的器物。墨家的实用主义和单纯的绝对平均主义应用于陶瓷器物的以及成器行为方面就是墨家思想的典型例证和其思想主张得以传承的凭借。

而儒家提倡仪礼,讲究“仁义礼智信”,因此陶瓷器物的成器标准是为考察其能否表现“礼”的价值,官方或者民间岁时节令、庆典仪式所用礼器或者墓葬所用明器等都认为是合理的,反映出统治阶级的等级观念和民间工匠造物的智慧和技巧,甚至推崇各种毫无实际功用的繁琐的装饰纹样和细节, 以及极尽豪华奢侈之能事的奢侈品陶瓷器物。

道家思想推崇的“无为而治”的“空”的理论,强调“”减损“的作用,认为人类甚至可以不要进行器物的制造,仅仅利用自然界提供的物品就可以实现生存和发展的目的。当然这样的人文虚无主义也不是完全可取的,而是站在纯粹的回归自然的理想层面上教化陶瓷的制造者和使用者要敬畏自然的力量,使用自然之原材料,维护生态的平衡、尊重环境的制约、保持资源的原生性,这样的造物理想恰恰符合当前全人类普遍面临的生态、环境等全球性需求,是一种真正的”低碳“环保主义者的千年追求。

2.3 表现了兼收并蓄的开放特征

”景德镇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城市“. 这句话一方面说明景德镇在历史上并非政治中心、军事重镇,没有建设城墙;另一方面也从深层意义上形象地说明了景德镇文化的开放性特征。历史上,由于战乱等原因,中国多次发生大范围的`人口南迁现象,北方制瓷工匠也南下来到景德镇。 第一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工匠南迁,不少人来到景德镇;第二次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北方汝、定、钧等名窑的工匠南迁景德镇;第三次是元兵南下,南宋灭亡,各地瓷窑遭到破坏,很多技术工匠又逃亡并聚集到景德镇。景德镇制瓷业在自己原有的技术基础上,不断吸收外来技艺与文化元素,形成”集天下制瓷技艺之大成“的瓷业生产特征。

景德镇开放性的陶瓷文化特征表现在对各种文化的吸收上,景德镇的民窑制品反映了民俗文化特征,但是由于制品的进贡、朝廷及中央机构的定做、瓷工到御窑厂服役及”官搭民窑“等原因,这一民窑文化又受到了帝王和士大夫阶层的影响,而融合了官窑文化、宗教文化和外来文化。

民俗文化不仅仅是静止的艺术现象,还表现为一种符号和文化载体,同时又具有生活过程的意义,是生活整体的一部分。 显然,景德镇陶瓷民艺是千百年来景德镇社会文化的生动写照, 深刻反映了当地民众生活的文化特征和精神内涵,了解陶瓷民艺的文化特征和精神内涵,是认识景德镇社会变迁史和陶瓷艺术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方面。

皮道坚说过:”陶瓷媒介在当代艺术中最具优势的是它的文化身份,以及它和本土文化之间内在而深层次的联系。“景德镇的陶瓷文化资源源于景德镇悠久的制瓷历史,更源于景德镇历史上辉煌的民俗文化。 了解景德镇的陶瓷民俗的文化特征,把握景德镇的陶瓷民俗艺术与当地文化的紧密关系, 研究景德镇陶瓷民艺的文化意蕴与精神内涵,对创新陶瓷艺术、传承陶瓷文明、复兴城市文化,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潘鲁生.抢救民艺[M].山东美术出版社,,1.

[2]陈雨前主编.景德镇陶瓷习俗[M].江西高校出版社,,10.

[3]齐皓.论景德镇陶瓷民俗艺术的文化内涵[J].艺术百家,,12.

[4]张俏梅.论景德镇陶瓷民艺的文化内涵[J].艺术百家,2012,12.

蒙古族民风民俗简介[范文] 第6篇

(一)生活习俗。饮食方面。城镇居民食俗与汉族基本相同,即多食面、米,一日三餐。平时宴请以手抓肉为主。稀尊客人待以羊背子、烤全羊。牧区以肉、乳制品、炒米为主。除早餐以外,食无定时。喝茶是牧民进食的主要方式和习惯。喝茶时必备奶食品、面食品、炒米等食品,平时来人以喝茶为主。待客、宴请用手抓肉和羊背子。衣着方面。衣,平时基本与汉族服饰一样,除了少数老年人以外,年轻人平时不再穿蒙古袍,但在节假日、那达慕活动或招待客人时均穿民族服装。帽,女子不再带发套,只围绸、缎围巾。现大多数人不再带帽子,只是在外出赶路或驮运时才带皮帽或毡帽。鞋,以前男女均穿长筒靴子,其制料有布靴、毡靴、皮靴。布靴有牧民自制,用以室内穿;毡靴用羊毛擀制,靴底为牛皮或驼皮,用以冬季骑马、骆驼赶路时穿着。皮靴份鞋背统靴和蒙古靴,一般走沙路或冬季穿着。如今,蒙古族在春节等重大节日中,会配合蒙古袍穿戴背统靴和蒙古靴。在一般生活中,现已大体跟汉族一致。蒙古族人民的衣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天穿单褂,春秋穿夹袍与薄棉袍,冬季穿羊皮袍、羔皮袍,外披长毛羔皮大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衣着也随之讲究起来,穿着与其他大型省市无异,新式衣着很快便在旗旗流行。起居方面。蒙古族牧民为了便于游牧生活,选择水草适宜之地。随即搭起蒙古包、简易蒙古包、帐逢等,游牧生活中最舒适,最常用的是蒙古包。如今城镇蒙古族人民多住砖瓦结构房屋。蒙古包,蒙语称为“蒙古勒格日”,它有大小之分,有四、六、八至

—1— 十二个哈那的蒙古包,外形美观,结构复杂。包壁为圆形,高约四、五尺,围壁由几部分交叉连接的细木棍和驼毛绳扎成,蒙语叫“哈那”。蒙古包的门高三尺余、宽二尺五寸,大都面向南或向东南,挂有毡门帘,内用各种摆设装饰而成。改革开放以来,广大牧民多数已定居,住上了土木结构、砖木结构房屋及楼房,只有少数牧民在游动放牧时搭设蒙古包等简易屋室居住。

(二)礼仪习俗。蒙古族素以热情好客著称。凡来客,不论相识与否,全家老少皆出门迎接。宾主互相问候“塔赛音白努”,“赛音、赛音、塔赛音”(躬腰,大臂下垂、小臂向前平伸、手心向上)。随后,主人热情谦让客人进蒙古包。进蒙古包后坐在右边,上首即北面,多为尊长者所坐。宾主各取出鼻烟壶(蒙语为“胡壶热”),鞠躬互换,举到鼻端之后互还,同时还念念有词地互相问候片刻。如拜见父母、长辈或逢喜庆场合时,均以哈达相献,以表示敬重之意,现在仍保留着这些传统礼节。在寒喧的同时,主人摆好奶食及馍馍,献上奶茶,请客人食用,客人则用右手接过奶茶,对主人的敬献不可推让。喝过茶后,主人要给客人敬酒,客人用双手接过喝毕后,还要给主人回敬。如果尊贵的客人或远方的客人在蒙古包就餐过夜或住上几天时,主人将用“手抓肉”等食品款待客人,席间唱歌,相互劝酒、敬酒。客人告别时,常常是举家相送,并道别“赛音雅巴赖,巴依尔太(再见)”,客人道:“赛音萨特吉白!”

(三)岁时节庆。祭敖包,最初为祭天地、山川、水草之神,后来演变成祭祀家乡的标志,后又成为牧民群众集会、游艺、祈祷风调雨顺、迎盼丰收的活动场所。牧地境界敖包多由旗王或苏

—2— 木、巴格官方建造。路标敖包多为牧民自行垒起,做为游牧地界或标志之用。牧民祭敖包只是祭祀本部落的中心敖包,其它敖包则不祭。祭敖包的时间一般为每年农历的五、六月份,牧草近青时节,有的为春秋雨季。祭敖包时,王公、喇嘛、黎民都要参加。祭祀时,先由喇嘛在敖包附近的泉水旁扎房诵经。参加祭祀的人们都身穿节日的盛装,在敖包上插柏枝、献哈达、挂彩旗,在木架上拴挂各类牲畜连绳、串起来的羔羊耳记等。然后开始祭祀仪式,先由头人代表部落献牲洒血,称血祭。喇嘛诵经吹海螺,众人从左向右绕敖包三圈。绕圈时,将带来的鲜奶,酥油、奶茶、食品等洒在敖包上,祈求平安幸福,风调雨顺,牲畜兴旺。祭礼仪式结束后,开始进行射箭、摔跤、赛马、棋类等比赛娱乐活动。大家像过年一样高兴,男子尽情喝酒作乐,女子则唱歌助兴。祭灶,蒙古族每年阴历12月23日家家户户都要祭火神,即“祭灶”。在祭灶之前扫除屋里的灰尘,将屋里屋外扫得千干净净,把灶火整修好。祭灶时,要准备油炸果子、胸叉(熟的)、酒茶、松柏叶及各色绸缎头儿,五色丝线等。到夜晚,满天星斗时,开始祭灶。把火炉烧旺或在灶火上点一小堆柴,待火着时,在其左方或前方铺一毡或毯子,放一张桌,然后把准备好的祭品摆在桌上。摆法是有讲究的,在木盘上或铜盘里把煮好的胸叉(绵羊、山羊、黄羊都可以)面朝上摆好,用五色丝线缠绕几层,在盘里盛满五谷、油果子、酥油、奶酪、奶皮、核桃、柿饼、枣子、冰糖、茶叶和各色绸缎头儿,最上面放一条哈达,主人高举胸叉,给火神上供。此时外边儿放鞭炮,屋里的人们从主人开始给火神供糖、油果子、酒等,给火神叩拜、祈祷,祈祷来年一切顺利平安。剪发,蒙古

—3— 族在小孩子出生后.给孩子蓄发到3至5岁时,宴请亲戚朋友,举行剪发仪式。(蒙语为 “达克塔日胡”)。剪发时,也要选择良辰吉日,事先要请占卜者占定吉日,而且必须在所定的日辰举行。先准备一个盛有五谷粮食、枣子、果子,奶食的盘子,上面放一条哈达和一把剪子。剪发仪式开始时,小孩端着盘子或大人抱着孩子,手端盘子请一位受众人尊重、有威望的客人为孩子诵祝颂词,诵毕,先由他给小孩剪发,然后到每个客人面前,让客人一一剪发,若是男孩从右边,若是女孩从左边剪,在剪一小撮头发放臵盘里的同时,还要许诺给孩子牲畜或钱物等。剪下的头发不能乱扔,用东西包好,放在高处或山顶上。剪发仪式过后,摆上奶食和馍馍,向客人献奶茶。然后摆羊背子,招待客人,唱歌、喝酒,欢宴一整天。没有来得及参加剪发仪式的亲戚,无论什么时候,随到随手给小孩剪发、送礼,孩子的家长也要热情款待客人。

(四)婚葬习俗。婚嫁,蒙古族的婚嫁礼节具有独特的民族特点,婚礼有以下几个程序:媒妁、定亲、婚前准备、送亲、迎接新娘、新房礼、新房之茶、设宴等。随着婚姻法的贯彻执行,阿拉善蒙古族青年得到了婚姻自主权,阿拉善蒙古族传统而古老的婚姻习俗在逐渐改变,叩头跪拜天地改为向主婚人、父母及来宾三鞠躬,赶着陪嫁牲畜去送亲等繁琐的旧俗和项目也日益减少,现在城镇、苏木的一些地方仍保持着定亲、成亲以及其它一些欢乐而有趣的婚礼仪程。丧葬,蒙古族的丧葬仪式极为简单,贵族、喇嘛及平民的丧葬也有所不同。葬法有三种:一是土葬,即死者躺于木棺或坐于木棺中,挖一深坑,进行埋葬。二是火葬,—4— 把遗体移臵旷野,以柴禾引火焚化。三是野葬,将死者的遗体弃之人迹不到的荒野,数日后家人前去视看,若遗体被兽禽食尽,为大吉,否则还要请喇嘛念经另想办法灭尸,这种葬法很少用。

(五)其它习俗及禁忌。阿拉善右旗蒙古族讳忌较多。比如:称呼比自己年龄大的人为“您”(蒙语为“塔”)忌称“你”(蒙语为“其”);忌叫长辈的原名,或用其它记号代替,或称尊号;蒙古族视火为最神圣,最高尚,所以忌往火里扔垃圾、倒水和吐痰;讳忌从火、锅盖、盆子上跨过;骑马坐车接近蒙古包时要轻骑慢行,进蒙古包时要把马鞭放在门外,入蒙古包后坐右边;有客来时,忌手持空具或端着垃圾迎面而去;离蒙古包时,要等主人回去后才上车或上马;吃肉时刀尖不能对着客人放,也不能把刀子放反,给人刀或剪刀时,忌把刀尖递给对方;见到门前或门上挂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不能进去;忌吃自死动物肉和驴肉、狗肉、马肉;在祭过灶后的三天里,忌从家里借给或送给别人东西;给客人敬酒行礼时,忌不戴帽、不穿外衣等等。还忌浪费五谷粮食。盐、葱、蒜、辣椒等物,相互不能直接过手,否则会结仇。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一些讳忌已逐步消失和改变。但在日常生活中土尔扈特蒙古族还很注意有些禁忌,尤其是年岁大的人们,不但自己注意,还时常要求和提醒晚辈注意。

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协会简介 第7篇

---传承瓷都精神,弘扬陶瓷文化

---

景德镇是闻名世界的千年瓷都,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它孕育出了一批批优秀的陶瓷人才,为了更好的让同学们对陶瓷文化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更为了为广大关注陶瓷的有志之士提供一个交流、探讨、学习的平台,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协会终于诞生了!

陶瓷协会是由一群热爱陶瓷的大学生组成的,是我们景德镇陶瓷学院唯一一个以“陶瓷”为主题的特色学生社团。我们社团由学术部,组织部,宣传部,外联部组成,一方面通过各种围绕“陶瓷文化”的特色社会活动让会员们对景德镇陶瓷的一个历史发展、陶瓷制作的过程和陶瓷文化有个较为清楚的了解。另一方面我们协会在学术方面会定期请陶瓷方面的专家开展一些专题讲座,丰富会员的陶瓷见识。只要你对陶瓷够感兴趣你就可以参加我们协会,陶瓷协会不仅是你认知陶瓷的窗口,更是你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的小“社会”。

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协会章程

第一章 总则

本社团的名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协会。社团类别为理论研究型。

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协会是在景德镇陶瓷学院材料学院校团委领导下由学生自愿组成的以陶艺制作,陶瓷学习研究、开展陶瓷相关活动和弘扬陶瓷文化为主的群众性的团体。协会的宗旨

1、弘扬陶瓷文化、传承瓷都精神,给学校热爱陶瓷艺术的同学们提供一个可以互相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让协会成员的爱好得以发展,自身得到锻炼。

2、从美术史和美批评的角度,本着客观‘公正的学术精神,全面、连续和动态地反应当前的陶瓷艺术走向,在肯定既有成就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

第二章 活动的组织形式

活动形式和内容由理事会进行策划和决策,在将工作分配到各个部门。由组织部进行活动的计划安排,及时推广艺术家的创作成果,为陶瓷爱好者和专业人员提供富有建设性的参考资料。为艺术收藏家,出版家,经纪人,赞助人,美术馆,画廊和艺术市场等应用领域的人员和单位提供一份可靠的资讯为重要美术活动和表现突出的个人提供学术上的支持。

第三章 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凡承认协会章程并能遵守,热爱陶瓷艺术的同学都有资格报名申请,经理事会批准后即可成为本协会会员。

会员要求 充满活力 积极向上 2 热爱陶瓷艺术

3有梦想 敢于超越自我4有组织纪律观念会员权利 享有选举和被选举权 2 对本协会工作的知情权享有批评权和建议权

4享受组织为会员提供的服务

5优先参与本协会的各种培训及活动

会员的义务 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 遵守本协会的章程

3执行本协会的决议和委托的工作 4维护协会的形象

5在校外活动中维护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形象

第四章 社团管理机构和各个部门职责

理事会是协商与核心决策机构,执委会属执行机构,团支部属监督机构。协会共六个部门:办公室 组织部 外联部 学术部 宣传部 文艺部。

办公室主要职责

1、负责协会各类档案建立、管理,收集各部门活动资料并将其整理存档及汇报总结工作。

2、每学期开学时,负责拟定协会的《工作计划》,期末做好协会的《工作总结》。

3、负责协会财务,日常活动经费的预算、结算及各个活动开支的记录。

4、会议纪要及会议考勤的整理存档。

5、完成上级组织交办的各种任务,传达骨干意见及发送通知等。

组织主要职责

1、各种活动策划书的起草与活动流程的协调管理。

2、活动策划的落实、督促和指导。外联部

1、协助协会其他部门开展各项活动,促进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衔接,尽量解决协会各项活动的经费问题。

2、加强与校内机构及兄弟社团的联系,扩大协会的影响力。

3、对外联系社会,宣传学校及协会形象,开展对外交流工作。

宣传部主要职责

1、宣传协会及各种活动

2、活动前的宣传海报、宣传资料和宣传板的设计和制作。

3、撰写新闻稿并向校内外、网络媒体投稿以扩大协会的影响。

学术部主要职责

1、为协会提供学术资料

2、定期发表学术报告3负责协会课题的指导,管理和督促。

文艺部主要职责

1、负责协会所举办的晚会活动,参与协会各型文艺活动

2、举办活动时协助其他部门工作

第五章 财务经费 会员交纳的会费

本协会所获得的赞助

挂靠院系的资助

财务条例

1、为了让协会集体财产得到保护,使协会资金能够实现良性循环,阻止贪污腐败,特别定本条例。

2、理事会定期监察财务部情况。

3、任命和罢免

理事会可直接任命和罢免财务部负责人;

院学生会社团部,院团委白面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必要时罢免协会总负责人;

财务部负责人任期(会计。出纳)为一年,卸任后把所有账目和现金,债务移交下任。

4、职责

(1)会计:负责所有报账发票收据的保管,并做好登记,即登记好消费内容、时间,及会长亲笔签名;

(2)出纳:负责资金的管理,出纳未见协会会长,即总负责人的签字不予报账,出纳报账后,应做好登记,即登记好消费内容、时间、经手人、经手人需签字,并将发票转给会计。

5、义务

(1)以上会计、出纳,会长都应接受理事会审查,并需对指出作出明确解释;

(2)负责偿付款的追缴。

6、报账制度

(1)各人不得在部内报账,所有收入均应上交协会财务;(2)报账在每周协会例会上报销,如遇特殊情况,如协会例会取消或会长不予核准,可于平时按程序报账;

(3)报账单据必须有部门负责人亲笔签名;

(4)当平时举行活动,如联谊活动等,需预支现金,由负责人签字写明预支钱数用途,使用日期和结算日期(一般为活动结束后一周内),由具有相应审批权的人员签字,并在结算期内结算清楚,并交出详细指出,收入明确表和各项支出的数据或发票。

7、过失偿付:损失物品按折价后价格计算。

8、大型活动,即五一、十一、暑假期间。暑假活动必须得到足够的赞助款,赞助款的0。5%冲当协会经费

9、以上活动的前期准备和后期制作经费均纳入活动经费管理。

第六章 附则

1、本章程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本章程的解释权及修改权在本协会理事会。

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协会筹办委员会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简介 第8篇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是全球唯一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正式官方业务关系的摄影组织,也是民政部首批全国先进社会组织中唯一的摄影团体,文化部主管的国家一级社会组织和优秀社会团体。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成立20年来,积基树本,已具备了以下核心竞争力:在国内,拥有遍布全国的5万余名优秀的,以发掘、抢救、保护和研究文化遗产为目标的记录者;全体会员以摄影为手段,自觉地投身记录、传播中国文化遗产的工作,以自己的行动促进人民对本土文化的信心、自尊和自豪,促进中国优秀文化融入世界多元文化共享的潮流,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上,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紧密的合作;拥有全球文化资源的掌控和整合能力;拥有在全球享有盛名、并已成为教科文旗舰文化项目的自主品牌——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HPA)和百万幅涉及全球168个国家的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民俗专题图片库。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大事记

2013年3月,适应老龄化社会进程,协会发布《乐龄宣言》,号召中老年摄影爱好者行动起来,记录在体验生活、分享文化中最美好的瞬间;陶冶情操,休闲养生;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人生价值。2013年5月,协会应邀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杭州举办的主题为“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际会议。

2013年7月,协会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参与制定联合国与教科文携手推出的“国际文化和睦十年(2013-2022)计划”,并于9月向教科文递交了“十年计划”工作规划报告。

2011年9月,第7届“人类贡献奖”在中国少数民族聚集地云南昆明举办。联合国教科文总干事博科娃女士为本届年赛题词:摄影推动文化多样性的繁荣发展,愿在美丽的云南昆明举办的人类贡献奖颁奖典礼让世界感动。

2011年9月,协会的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贡献奖。

2011年12月,第5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天津市召开。

2010年5月,《“人类贡献奖”年赛专题作品展》获邀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周开幕展赴上海世博会展出,协会代表团陪同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女士参观展览。

2010年,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从全国42万个各类社团中脱颖而出,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摄影组织荣获民政部“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光荣称号。

2010年,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连续第二年荣获文化部“优秀社会组职”。2009年9月,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先生签署重要文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确立正式的业务关系,并希望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在文化服务方面,尤其在文化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明对话促进的领域,进行成功合作。

2009年,第16届广州亚运会承办第6届“人类贡献奖”,开创国际体育竞赛机构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的先河;受图片内容提示,亚组委从参赛国额外引入16个非奥运竞赛项目,极大丰富了此届赛事。

2009年,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荣获文化部“2009优秀社会组织”。2007年,应第16届广州亚运会组委会的邀请,沈澈会长担任亚组委首位文化顾问,并作为开坛的主讲人,用“人类贡献奖”的图片做资源,以《亚洲细节》为题进行了演讲,拉开了广州《亚运讲坛》的序幕。

2007年11月17-18日,第4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创会会长张爱萍将军的故乡四川省达州市召开,礼敬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会长。

2007年,第5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颁奖典礼在四川省达州市隆重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汉思•道维勒出席活动。获奖作品首展同期举行,达州市为庆祝盛典向全体代表展示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2007年,《人类的记忆》光盘由中国国际广播在线(CRI)协作推出,光盘选自第1届至第5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的全部参赛作品,将近2000幅图片,168组,通过人物服饰、居住交通、生产交易、生活习俗、节庆活动、工艺娱乐、宗教信仰等7个类别,展示了全球118个国家的民俗文化事象。

2007年,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信息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公开向全体会员召集信息工作委员会委员,承担协会网络信息及文献信息的发掘、采编、管理等重要工作。

2005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关系及文化项目部主任阿丽丝致函协会,正式将第5届“人类贡献奖”年赛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60周年项目。

2005年,荟萃了历届“人类贡献奖”年赛成果的大型图片展《人类的记忆》分别在日本˙爱知世博会联合国展馆和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展出,给予“人类贡献奖”最高的文化精神奖励。在教科文总部的展览拉开了庆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的序幕。

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规划署署长汉思先生为《人类的记忆IV》题写前言。“‘人类贡献奖’是一项伟大的事业:穿越文化、地理、政治的界限,让人类实现更深一层的相互理解;反映全球不同年龄和群体的活动,让人们增进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而最重要一点是,‘人类贡献奖’积极地倡导人类所共有的多元文化。” 2004年,由国家文物局、建设部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主编的《中国世界遗产年鉴2004》收录“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和“沈澈”两个条目,该年鉴是《中国世界遗产年鉴》的首卷。

2004年,第4届“人类贡献奖”年赛颁奖典礼和获奖作品首展在广东美术馆举行。

2003年,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向全体会员发布“抢救性记录中国文化遗产行动”动员令,号召民间团体的权限与力量,从奢谈“保护”文化遗产转向更切实际的“记录”文化遗产。

2003年,第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

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指导副总干事助理考瑞先生致函协会:同意将第3届“人类贡献奖”年赛列为联合国文化遗产年国际活动项目;教科文文化助理总干事助理拉姆兹先生致函协会授权使用文化遗产年徽号。

2002年,第3届“人类贡献奖”年赛颁奖典礼和获奖作品首展在北京中国科技馆举行。

2000年,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为第2届“人类贡献奖”年赛获奖作品集题写了前言。“无形的文化遗产包含了人类无限的情感,这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赋予生命价值的感动。”

1999年,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费德里科•马约尔致函协会支持第2届“人类贡献奖”年赛,并授权使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标识。

1999年,从第2届“人类贡献奖”年赛开始,更改过去的“中国国际民俗摄影年赛”为“国际民俗摄影年赛”,并不再延用“华赛”的简称,以淡化区域性,突出比赛的国际性和为全人类留存记录的宗旨。

1999年,国际和平文化年主席大卫•阿达姆颁发授权书,确认“人类贡献奖”年赛成为国际和平文化年项目,并成为被授权使用联合国“国际和平文化年”徽号的中国唯一机构。

1999年,承办文化部主办的“99巴黎·中国文化周——中国少数民族风情影展”。1998年,经过四年筹备,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正式启动第1届“人类贡献奖”年赛,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个明确提出以摄影为手段,以记录、传播、共享多元文化为目的的国际摄影赛事。大赛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共计37个国家的1400余名摄影师参赛。同时,举办第1届世界民俗摄影研讨会和第2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1997年,协会首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的中英文策划报告,介绍了年赛的宗旨和筹备情况,受到教科文的高度重视,并表示了积极的支持态度。

1994年,第1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员2000人。

1993年12月,在将军摄影家张爱萍的支持下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正式成立,张爱萍任创会会长,沈澈任执行会长。会员130人。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号召全世界一切有责任心、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人拿起手机、用好相机,加入人类多元文化记录、传播、共享的行列,加强人类交流和理解,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同时通过记录身边的文化,为后人留下一份财富,让后人能看到我们今天鲜活的生活。

上一篇:对**种业公司未来发展的思考下一篇:苦难辉煌纪录片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