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估

2024-07-22

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估(精选8篇)

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估 第1篇

银川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材料

银川市正处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规划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我市现代工业化发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银川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情况

——新能源产业。我市新能源产业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及其设备制造。现有已建成投产和在建的新能源产业项目有11家,计划总投资达41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形成年产值近120亿元,利税超过10亿元,成为我市实现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新材料产业。以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现有16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要产品有太阳能光伏材料、活性炭、塑钢型材(建材)、铝型材、PVC管材、生物降解制品等。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主要发展以中高档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风力发电设备、配电装置、起重设备、电工仪器仪表、汽车等为主导的产业。以宁夏小巨人机床、新瑞机床、大河机床为代表的三家数控机床年总计划产量1万台。共享铸钢是中国机械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百强企业,铸钢件产量和供货品种数居全球第一位。

——生物产业。目前,永宁县有发酵和生物制药企业5

“十二五”期间,一批重点项目的陆续投产达效,全市形成的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务实苦干精神进一步高涨,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和人文环境。

(二)政策

2010年国发32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1年初,中共银川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试行)》、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意见的颁布实施,均为促进工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激励政策。推进建设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取得重要成果,为经济建设创设了优良的宏观大环境,大力实施“兴工强市”方略,深入推进旨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和旨在提高产业聚集度的“铸龙”工程,为推动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和金融环境。

(三)挑战

资金紧缺仍将是“十二五”时期制约企业发展重要因素,各商业银行主要投向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及政府投

化升级的着力点;加快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聚步伐,围绕产业链上下延伸、产业集群配套协作,大力实施产业带动功能强、集聚功能突出的工业项目,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夯实产业总量扩张的基础;加大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力度,发展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使其尽快形成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土地政策扶持。对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市规划、土地、发改等部门优先予以支持;二是财税政策扶持。建议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引进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税收方面,给予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适当税收减免或补助支持;三是信贷政策扶持,建议国家、自治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和项目纳入融资平台,给予信贷倾斜支持,贷款期限延长,贷款利率给予下浮优惠。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将银川市“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项目,纳入各级政府招商引资重点范围,集中力量抓好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优势资本向重点企业集中,全力支持优势骨干企业自主创新,加速打造经济总量大、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希望通达专题研究解决的问题为: 如何推进银川市成为国家西北地区技术研究、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估 第2篇

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简介

一、成立背景

大学生创业园始建于2008年,由江南大学、无锡山水城科教产业园、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三方合作共建,旨在借鉴“斯坦福硅谷”模式,专注于提供创业系统解决方案,打造一流的大学生创业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

二、地理位置

大学生创业园位于无锡山水城科教产业园内,毗邻江南大学南门,总面积5000余平方米,周边交通便利,饮食、住宿、娱乐等配套设施完善。

三、入驻对象

自主创业的在校大学生(含研究生)或毕业两年内的大学生(含研究生)。

四、扶持措施

1、房租优惠:视项目情况,给予一定面积不低于1年的办公用房租金减免政策。3-5人的小企业可进入公共创业孵化区域,5人以上企业可申请独立办公用房。

2、“一站式”服务: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代理记账等服务。

3、创业资助:对本市户籍高校毕业生初次创业的,领取执照后稳定经营6个月以上,可协助申请市政府给予的3000元的一次性开业补贴。

4、企业融资:可提供10万元以内的短期贷款,或进行股权投资。

5、创业辅导:定期开展创业培训,聘请创业导师开展一对一辅导。

6、人才服务:提供人才招聘、人事代理等服务。

7、科技服务:帮助申请国家、省、市等科技项目以及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专利补贴等。

五、孵化流程 入驻洽谈——审核评估(·项目论证·创业计划书)——签署协议(·租金·确定孵化期)——开始孵化(创业辅导·管理咨询)——孵化期内(·享受全方位保姆式跟踪服务)——毕业离园(·推荐进入其他园区)

六、入驻要求

1、企业工商、税务必须登记注册或变更至大学生创业园。

2、企业性质为科技型及服务外包型(如IT服务、设计、动漫、电子商务等)或其他服务类企业。

3、企业法人代表为在校大学生或毕业两年内的大学生。

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估 第3篇

科技金融是指通过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 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及创业投资等各类资本, 创新金融产品, 改进服务模式, 搭建服务平台, 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 为初创期到成熟期各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系统安排。科技金融作为实现新时期国家战略举措中的重要一环, 可以也应当对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壮大能提供有效支持。

一、文献综述

国外学术界对科技园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如美国学者安纳利·萨克森宁、M·卡斯特尔等出版的《地区优势:硅谷与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世界的高技术园区》等。这些研究对部分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及成效进行了对比分析, 探讨了科技园发展的制度安排、风险投资以及文化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英国学者西·昆斯的《剑桥现象—高技术在大学城的发展》则对剑桥科学公园的产生、成因及其对剑桥地区高技术工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做了详尽的介绍, 并探讨了剑桥大学与高技术产业的关系。

我国对科技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十几年, 前期主要关注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民营科技园的发展。如顾朝林的《中国高新技术与园区》、钟坚的《世界硅谷模式与制度分析》、吴林海的《中国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研究》等。对大学科技园的研究在1999年后变得丰富起来, 大致可分为四大类:一是报刊上刊登的科技部、教育部领导的报告、讲话;二是一些大学科技园区的经验总结;三是对国外科技园模式的介绍;四是对国内大学科技园开发建设的理论分析, 主要集中在大学科技园的规划、投资、功能及模式分析方面。

关于科技金融, 赵昌文等在著作《科技金融》 (2009) 中指出, 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安排, 是由向科学与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金融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 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园发展方面, 黄亲国 (2006) 从世界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经验分析认为, 多元化的风险投资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关伟等 (2012) 指出高校文化科技园可以联手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 寻求新的担保、抵押方式, 帮助文化产业获得融资。从检索的文献来看, 就科技金融支持大学科技园发展方面的研究还是十分欠缺的。

二、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经济的竞争从很大程度上说是科技水平的竞争, 特别是高新技术实力的竞争。科技竞争力对一国的综合国力意义重大。因此, 世界各国各地政府均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支持和鼓励技术创新、推动科技经济一体化,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 促进高科技园区的蓬勃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 由保定高新区牵头, 联合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金融学院、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5所大学共同组建的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于2012年5月正式成立, 成立之初已有新源绿网、宏强光电、四方中瑞、华源电气等52家企业入驻。

科技园目标定位于“中国电谷”的自主创新基地、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高校师生创业实践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基地。园区总投资2.87亿元, 占地面积100亩, 总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 建有标准厂房、办公区域、地下车库等相关配套设施, 可为入驻企业提供包括创业孵化、政策咨询、科技服务、投融资服务等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目前, 园区总就业人数2723人, 高校学生创业实习人数445人, 预计全部投入使用后可形成年产值20亿元。

大学科技园带动了企业和大学间的交流合作, 例如保定市新源绿网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与华北电力大学建立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 设立了“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工作站”, 合作开发了风电场功率预测系统, 并通过了省级鉴定。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还带动了就业, 再如保定华源电气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现有职工75人, 大学毕业生占公司总人数的88%。

目前, 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正处于起步阶段, 资金缺乏是制约其发展壮大的重大因素, 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资金部分来源于政府和高校为孵化高新技术而设立的专门基金, 部分来自社会、民间资本。然而, 政府对大学科技园的投入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投向项目孵化只占很少的部分。而园区的企业申请国家及河北省的一些创业投资基金, 如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基金、创业孵化基金等具有不确定性, 而且资金数量十分有限。由于缺乏市场化的高校资产退出机制, 高校在创新的再投入能力和积极性也大受影响。更重要的是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大量的社会资金, 尤其是风险投资进入大学科技园十分有限。总体来说, 现有的融资渠道远远不能满足创业者的需求。

三、科技金融支持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可能性分析

虽说目前国内大学所创建科技园孵化的很多高新技术企业, 早已进入了成长的快车道, 但科技园孵化器自身的成长性却普遍相对滞后。北大科技园为加速推动在孵化创业企业和科技园孵化器的共同发展, 科技园创建了北大孵化器投融资服务平台。平台以2002年设立的总量为2000万元人民币“种子资金”为基础, 不断为大学生创业项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园区创新项目提供创业融资服务。据统计, 到2012年, “种子基金”已累计投资8个项目, 累计投资额2236万元。投融资平台还成功辅导了7家企业获得社会天使投资人民币1100万元和初期融资400万美元。

科技金融作为推动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产业两方面的重视。2013年8月, 广东省就专门出台《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实施意见》, 提出“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产业为支撑、政产学研金紧密合作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科技和金融结合道路。而番禺区作为广州市科技金融服务创新示范区, 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积极推进企业上市。番禺区科信局在园区设立了“企业上市培育工作站”和“科技服务工作站”, 将有助于整合政府科技、金融等机构服务功能的资源, 为科技企业提供上市辅导和服务支持, 推动区域创新型经济发展。

四、科技金融支持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政策建议

资金问题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第一大瓶颈, 尤其是对高新技术企业而言, 由于高新技术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既决定了其成功后丰厚的投资回报, 也决定了失败后的高风险。笔者就科技金融支持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 高校直接投入部分资金或资源并以高科技成果估价入股的形式进入园区企业

大学中的一些科研人员或以其它形式占有成果的人员到大学科技园创办企业时, 时常会遇到市场进入壁垒, 尤其是在生产经营管理和投资方面, 为了推进这种创业开发的进展, 科技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按市场的运行规则, 给予他们资金、担保或以科技成果作价的形式, 让其尽快突破产业的市场进入壁垒, 发展壮大。在这种情况下, 大学并不直接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

(二) 申请政府专项资金和银行贷款

一方面, 有选择地支持园区产业的发展和重点科技项目, 争取各级政府专项拨款支持;另一方面, 通过引进各类金融机构直接进入大学科技园以及建立中小科技企业贷款担保机构, 要积极争取金融机构 (尤其是地方性的金融机构, 如保定市商业银行、河北银行等) 发挥其信贷的支持作用, 促进其改进对园内企业的信贷服务。

(三) 利用风险投资

大学科技园在进一步壮大后, 应通过建立科技风险投资公司, 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支持园区内处于成熟期的企业上市等方式, 广泛筹集社会资金, 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和运作科技园内公司和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亲国.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与对策研究——兼论大学科技园与大学的关系[D].厦门:厦门大学, 2006 (3) .

[2] (美) 安纳利·萨克森宁.地区优势:硅谷与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0.

[3]钟坚.世界硅谷模式的制度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4]顾朝林, 等.中国高技术园区[M].北京:中信出版社, 1999.

[5]吴林海.中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

[6] (英) 西·昆斯.剑桥现象—高技术在大学城的发展[M].郭碧坚, 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8.

[7] (美) M.卡斯特尔, 等.李鹏飞译.世界高科技园区—21世纪产业综合体的形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 1998.

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第4篇

地区:四川

地址:一环路东一段159号

成立时间:2006

区位优势

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培育和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由成果向企业的转化。因此,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特别是按照现代经济规范运行的商业技术经济环境,是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这也是美国“硅谷”迅速崛起的重要经验和启示。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园高度重视这一基础工作,积极与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合作,共同创办了“电子科技大学创业中心”。该中心配备了懂经济、法律、财务运作、市场策划的专业人才,主要针对学生、教师和入园企业进行创业培育和孵化服务,从企业工商注册、项目咨询与资产评估、申报各类计划和基金到企业融资、改制、企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等等,进行全方位的扶持和服务。

科技园组建了物业管理办公室,负责园区的安全保卫、设备设施管理维护、清洁卫生与园区绿化等服务工作,为科技园和入园企业提供安全、舒适、清新的工作与创业环境。

孵化器特色

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地点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核心主体部分占地面积达2000亩(其中,校外园800亩,校内园1000余亩。另计划新校区3000亩),可结合大学科技园开展人才培养、科技开发、成果和企业孵化、科技产业化工作的建筑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

联系方式:028-83201114

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估 第5篇

孵化经济时代到来!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及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关键在于将知识及技术迅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作为高科技产业化的创新模式,“孵化器”经济组织正越来越突出地发挥着拉动经济增长、创新经济活力的重大作用。知识及技术转化为产业的“转化”机制及运作模式成为发展知识经济的新型“生产关系”。据统计,仅我国国家级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预计2005年将达到3万5千亿元,创造就业岗位500万个,人均产值60万元,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0家以上,百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家;北京中关村、上海高新区、深圳高新区、西安和杨凌高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工业园区;各种类型的企业孵化机构达500家以上,在孵企业3万家,累计毕业企业6000家。

我国将全面实施高新区、产业带和科技企业密集区的发展战略,实现高新区、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带点、线、面的纵深战略发展,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强大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从整体上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为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孵化经济时代的新型经济组织

高校作为知识及技术创新最具活力的源泉,在产业升级及产业结构优化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安交通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拥有教授、副教授1700余名,硕士、博士生近1万名,20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专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80个独立科学研究机构,几千项科研成果。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与技术对接社会的产物,是高校社会功能充分体现的充分体现,是汇集交大人才、技术、信息资源并进行市场转化的专业平台。交大是交大科技园的人才源及技术源,交大科技园是社会的高技术项目源及高新技术企业源。入驻交大科技园,共享交大雄厚的知识、信息、人才、技术等优势资源。以交大为主要输出主体的科技成果,通过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迅速向市场转化或孵化为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摇篮。

大学科技园作为汇集技术资源并进行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高级管理及技术人才培养的平台,其本身功能并不创造“资源”,而是“汇集”与“转化”。知识转化为技术、技术转化为产业的速度、效率及机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生产力”。大学科技园作为一种大型的孵化器,正在探索、创造着一种全新的经济组织形态。

西部中国知识经济的动力核心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部、教育部首批认定建设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立足“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高级管理及技术人才培养”的基本功能定位,是陕西省乃至西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基地。交大科技园充分依托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的资源优势,以交大科技一条街为连线,形成南园北校的发展格局,打造以交大为龙头的中国西部高校“人文教育圈、产业经济圈、科技动力圈”三位一体的知识经济发展链,成为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最根本、最具活力的动力引擎,将与北京中关村、上海浦东成为拉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崛起的三大主要力量。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凝聚知识力量,立足科技创新,于中国西部筑起一座“高新技术企业专业化孵化区、高新技术成果集中转化区、高新技术企业高能营养区、高级管理及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强大平台,成为中国西部高科技发展的技术源、人才源、项目源、资金源和企业源,为中国西部经济的加速式发展做出贡献。

九大动力体系打造世界级科技名园 动力核心:

立足“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高新技术创新创业企业孵化、国际管理及技术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产业辐射”的功能定位,全面将科技园打造成为中国西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中国西部知识经济创新发展的最前沿、知本企业家创业和

发展的摇篮、21世纪西安新经济运动核心动力区的宏伟战略目标;建成包括软件园、电子园、电工园、新材料园、生物医药园、教育产业园、归国创业园等在内的专业园区,形成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拉动西安市、陕西省乃至整个西部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动力源泉:

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强大的后盾是保证科技园永葆青春的源泉,交大源源不断的智力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信息资源及社会资源优势,时刻都在给科技园输入最新鲜的血液。动力地带:

地段决定价值,价值产生动力!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雄踞交大南1400米,经七路南段,地处曲江旅游度假板块,与南二环一线之隔,和交大科技一条街连成一线,交通顺畅,路网发达,在繁华与自然间迅速切换。是城南两翼经济发展的东部核心和距城市中心最近的一块“都市绿肺”。动力空间:

人人都有创新细胞,人人都可以成为创新者。

在交大科技园,艺术与科技的杰作充满了您的视线。简约明快的建筑风格极富科技质感;新材料、新技术随处应用,彰显科技魅力。花园式的建筑形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工作与生活的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和谐。身临其境,在优美的环境中寻找灵感,澎湃科技动力充盈而来,处处都涌动着来自内心深处的冲动。政策倾斜: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陕西省、西安市发展知识经济,培育、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动力核心。

科技园享受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并可享受西安交通大学为支持科技园发展出台的一系列特殊政策,是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发展的理想平台。

生态环境:

交大科技园占地1400亩,绿化生态面积高达36万平方米,0.99的超低容积率,低密度建筑覆盖率、全面生态化园区建设、园林式景观营造,24小时不间断地生产“鲜氧”与“清新”。科技园绿化系统以绿环、中心绿地、城市广场、休闲公园为骨架,形成大面积的带状与块状生态系统,层级分明,在这里轻松工作的同时,您可以遐意地享受绿色与清风带来的悠闲生活。人文优势:

社会的力量取决于人的能量,您能走多远取决于与谁同行!

交大科技园,知识先锋人士的聚集地,知本企业家的创业摇篮。专家、学者、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归国留学人员、职业经理人、企业白领等共同组成了一个以知识为纽带的人文同质社区。身临其境,永远都充盈着一种追求成功的欲望和动力。政府支持:

西安交大科技园是西安交通大学承办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属于国家级重点项目,陕西省“一线两带”建设技术核心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领导小组由西安市市长孙清云亲任组长,西安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推荐等行政机构已入驻科技园。中国风险投资公司等多家风险投资、金融、基金公司与科技园已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为园内企业提供全方位融资服务和支持。领导关怀: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费孝通等先后为交大科技园题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教育部部长周济的视察更使对交大科技园的高速发展给予了高度肯定和热情鼓励;陕西省省委副书记袁纯清、陈德铭,西安市委书记栗战书,教育厅厅长胡致本,雁塔区区长杨殿钟等领导都对于交大科技园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关心。

高新技术企业的摇篮

如果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比喻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广袤田野,那么大学科技园就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苗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服务于成熟的技术及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及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地。大学科技园是以高校为主体的科

技成果的汇集地及转化基地,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孵化基地及培养创新创业企业家的基地。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汇集知识资讯、科技成果、尖端人才、政策支持、一流服务五大优势,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催生无数优秀高新技术企业及企业家的诞生。

知识优势:交大理、工、经、管、文、法、医等学科门类齐全,知识创新遥遥领先,内外学术交流频繁,拥有第一时间的前言资讯。

政策优势:入园企业享受高新区所有政策优惠,以及交大科技园特殊政策支持。

科技优势:六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之一,国家863计划,火炬计划重点攻关基地。

人才优势:近万名硕士生、博士生、MBA等高级人才。

服务优势:工商、税务、高新企业认定推荐、技术转让、融资、审计、资产评估、专利申请、人才交流、商务服务、高级培训等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体系。

巨轮已经起航!

西安交大科技园的创新实践证明: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园区发展的前提;一流的硬件环境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是园区发展的基础;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的综合优势是园区重要的技术支撑;技术创新和企业孵化是园区发展壮大的根本。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一期建设已初具规模,大服务及配套建设初显雏形;科技园二期工程全面启动,大科技园蓝图已经形成。

西安交大科技园再用3—5年左右的时间,将建成拥有孵化和产业用房10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300家、开发重点新产品300项、培养科技企业家500名、技工贸总收入超过100亿元的高科技园区。以超前的意识,大胆的举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西安交大科技园建成“西部第一,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国家大学科技园!

走向国际的交大科技园

“西安通理国际深造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创办,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培养信息管理硕士(MIS)、工商管理硕士(MBA)等,颁发香港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证书,国内承认,国际认可。

国内、国际交流合作:

2003年10月9日,惠普公司中国区副总裁余振忠先生一行访问交大科技园; 2003年9月25日,美国基础教育高级代表团来西安交大科技园参观访问; 2003年9月17日,日本都筑通信技术株式会社、日本NBIA公司代表参观考察了交大科技园,商谈在交大科技园创办IT企业;

2003年9月16日,英国利物浦大学执行副校长chrisgaskell先生来交大科技园洽谈合作办学事宜;

2003年9月12日,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党委书记许开程率团访问交大科技园;

2003年8月30日下午,教育部部长周济视察交大科技园;

2003年8月13日,加坡总理政治秘书陈原生先生访问交大科技园;

2003年8月8日,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与交大科技园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签署了合作协议。

„„

结束语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颁布,为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交大的传统优势与巨大潜能为交大科技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及二次创业,为交大科技园提供了现实的发展空间。

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 第6篇

作者: 添加时间:2015-01-13 17:37:37 浏览次数:9 【大 中 小】

发文文号:国科发高[2010]628号 发文单位:科技部 教育部 发文日期:2010年10月15日

主 题 词:国家大学科技园 认定 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强和规范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和运行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依托,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它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推动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提供支撑的平台和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 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科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管理和指导;高校是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的主要依托单位。

第二章 功能与定位

第四条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产学研合作的示范基地、高校师生创业的实践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基地;是高校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创业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一流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五条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高校实现产学研结合及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通道。主要功能是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学科和技术优势,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高校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开展创业实践,培育高层次的技术、经营和管理人才。

第六条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为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条件和增值服务的机构。要大力提高创业辅导、技术平台等孵化条件和技术转移能力,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开拓、法律财税等专业服务能力,重点改善园区金融投资的环境与能力,拓展大学科技园的融资服务渠道。

第七条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将高校资源优势与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通过与地方共建技术平台和中试基地,面向产业需求开展技术研发与应用转化,为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域经济提供支撑。

第三章 认定与管理

第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大学科技园,由省级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向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申请,并提交《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申请报告》(报告提纲见附件);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家组对其进行评估,根据专家组评估意见予以认定。《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申请报告》的内容和数据应可核查。

第九条 申请认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应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依托,具有完整的发展规划,发展方向明确。

2.必须有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化管理机构,实际运营时间在2年以上,经营状况良

好。

3.有专门的经营管理团队,管理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85%以上。

4.具有边界清晰、布局相对集中、法律关系明确、固定区域不超过3个、面积达15000平米以上的可自主支配场地;提供给孵化企业使用的场地面积应占科技园可自主支配面积的60%及以上。

5.园内的在孵企业达50家以上。

6.为社会提供1000个以上的就业机会。

7.大学科技园50%以上的企业在技术、成果、技术转移和人才方面与依托高校有实质性关联。

8.园区内有风险投资、金融机构进驻,园区筹措设立的种子资金不低于500万元,并至少有3个以上投资案例。

9.园区建有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为大学生创业实习提供场地、资金、服务等方面的支持。

10.地方政府和依托高校应有支持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具体政策,依托高校的资源向大学科技园开放。

11.管理规范,具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自身及在孵、在园企业的统计数据齐全。

第十条 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1.企业注册地及主要研发、办公场所必须在大学科技园工作场地内。

2.申请进入大学科技园的企业,成立时间不超过3年。

3.迁入的企业,上年营业收入不超过500万元。

4.企业在大学科技园的孵化时间不超过42个月(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或从事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设计等特殊领域的创业企业,不超过60个月)。

5.企业成立时注册资金中扣除“知识产权”出资后,现金部分不超过500万元人民币(属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或从事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设计等特殊领域的创业企业,现金部分不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

6.单一在孵企业使用的孵化场地面积不大于1000平方米;从事航空航天、现代农业等特殊领域的单一在孵企业,不大于3000平方米。

7.企业研发的项目(产品),知识产权界定清晰。

8.企业团队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留学生、大学生企业的团队主要管理者或技术带头人,由其本人担任。

第十一条 国家大学科技园实施统计年报制度。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委托有关机构负责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各国家大学科技园应在每年的3月31日前将上的建设发展绩效统计报表报送指定的机构,并同时抄报所在省级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第十二条 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定期对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对达不到考核条件的国家大学科技园,限期整改;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后仍达不到考核条件的,不再列为国家大学科技园;不再列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待具备条件时,可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认定。

第四章 政策与措施

第十三条 科技部、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支持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继续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税收扶持等政策。

第十四条 科技部、教育部负责宏观管理和指导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运行和发展,组织制定支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方针、政策,编制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划,把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工作纳入国家科技和教育发展计划。根据建设发展绩效,对成绩突出的国

家大学科技园给予支持。

第十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的科技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贯彻执行支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将国家大学科技园工作纳入当地科技和教育发展规划,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并将国家有关优惠政策落实到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机构及其在孵、在园企业。

第十六条 高校要将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纳入学校整体建设与发展规划,在大学科技园规划、建设与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激励政策,向国家大学科技园开放学校的各种资源,鼓励师生到园区创业,并在园区内构建学生实习和实践基地,鼓励把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体系,使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第十七条 推动建立大学科技园信息平台,鼓励组建大学科技园协会组织或区域性战略联盟,加强国家大学科技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大学科技园事业规范健康发展。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科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和细则。

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估 第7篇

一、学校设立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我中心对近几年的招生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自查自评。学校通过对中心工作人员动员,明确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目的和意义,使大家明确此次检查评估是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自我评估既是自我总结,同时也是自我完善的过程,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总结办学经验,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明确改进工作的方向,开创中心工作新局面。

自我评估是对我中心近几年来的工作进行全面的自我检查、评价活动。中心组织管理人员学习有关评估指标,明确自我评估的意义及任务,为自评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学校设立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的资格申请程序和报批手续。

遵守国家、地方有关网络教育的方针政策,西南科技大学新余校外学习中心经省教育厅批准设立,是由新余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与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联合开办的远程教育。现开设会计学、经济学、工程管理、法学、行政管理、工商管理、供用电技术、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等近20个专业。

三、学校设立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的办学条件。

我学习中心配备了能够满足履行学习中心各项职责、执行

和完成学习中心各项任务的机构和人员,包括校外学习中心负责人、市场招生、教学教务、技术支持、考试管理、行政管理等人员。组织学习中心进行培训,了解和掌握西南科技大学的招生、教学教务、技术支持、考试管理、行政管理等环节的规范和要求。

四、学校2010年度和2011年度招生工作情况。

4.1 招生宣传工作。

为规范网络教育招生宣传工作,我中心严格按教育部和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有关招生政策执行。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为确保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招生宣传资料内容的真实、准确,防止出现违规招生宣传的现象制定了《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招生宣传资料审核规定》。根据该规定,没有自行发布招生宣传资料。我中心严格按此规定在收到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招生简章后制定本中心的招生宣传资料初稿,然后将初稿发送网络教育学院,待审核批准后,才正式印制、发布招生宣传资料,并将正式印制或发布的招生宣传资料报送网络教育学院存档。

招生宣传材料的内容:

招生宣传材料的内容完全与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招生简章相同。主要包括招生对象和报名条件、专业设置、报名时间、地点和方法、录取办法、入学考试科目及时间、学制及收费标准以及对学习方式、统考、证书形式等问题的解答。其中的一些重要项目,如招生专业、层次、学制、入学考试、毕业

证书及学位证书的颁发等内容与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招生简章一致,收费项目与收费标准与联合办学协议完全一致。我中心无任何形式的乱宣传、乱许诺、乱收费现象发生。

4.2 入学资格审查、学生信息上报和入学考试组织工作。

我学习中心对报考学生的条件严格审查,参加高中起点专科的学习者,要求具备高中或相当于高中以上学历,并参加由西南科技大学自主命题的入学考试,合格者方可就读;参加专升本学习者要求已经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专科及其以上文凭,而且所有专升本的前学历都须在高教信息网上可查,否则必须做学历认证。在招生过程中,对于报考专升本的学生需填写承诺书,必须为其所提供的报名证件和材料的真实性及有效性承担法律责任,清楚持有的证书,是否属于国民教育系列(不含党校及部队院校),均由提供者本人负完全责任。通过以上方式审验合格并参加由我校自主命题的入学考试,合格者方可就读。

考试的程序:报读学生到我中心报名,然后由我中心按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要求编排学生考号,并把所有报名学生的信息汇总录入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管理平台,由西南科技大学统一命题,制发试卷,并派教师巡考;考场完全按照《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考场规则》的要求安排,考卷由巡考人员带回西南科技大学由网络教育学院安排教师集中阅卷。成绩出来后统一划定分数线,择优录取。

自主入学考试课程:高起专为高中语文、数学、英语,专升本为计算机基础理论、英语(理工类加试高等数学,其它科类加试大学语文,),考题的水平相当于全国成人高考的水平。

4.3 学生档案工作。

2010年度和2011年度所有毕业学生的档案全部寄发或领取到学生本人手上,并由学生签字。

五、学校2010年度和2011年度收费工作情况。

5.1 收费项目及标准。

严格按试点高校与依托建设单位签订的联合办学协议标准和项目收费(川价函[2002]53号)。我中心无任何形式的乱收费现象。

5.2 收费具体实施工作。

每年学生缴费均统一交学校财务,并根据西南科技大学的缴费时间,告诉我校财务统一转入西南科技大学财务。

六、学校2010年度和2011年度教学工作情况。(按7个统一要求叙述,见学校教学相关的资料。)

6.1 面授教学及实践活动安排组织工作。

每学期定期集中安排面授及实践环节面授指导课,论文答辩指导课。

6.2 网上学习安排组织工作。

督促学生定期参加网络学习,安排专人检查,建立专门的QQ学习群,学生定期在QQ群里汇报学习情况。

七、学校2010年度和2011年度年度教务工作。

7.1 日常教务工作

日常教务工作我们严格按照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相关规定,认真检查每一个环节,无任何教学事故的出现。

7.2 课程考试组织工作。

每次考试注意加强考试巡视工作,保证所有考场规范化、考场条件标准化、考场工作程序化、考场管理制度化,真正做到在施考过程中程序规范、管理规范、使考生在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中考试。不符合条件的考场或有安全隐患的教室,坚决不准设场。同时加强了考纪宣传和考点管理,提高考务管理人员的认识。切实树立“考试工作无小事,“考试岗位无差错”的思想认真的组织好每次考试。

7.3 毕业证及学位证书办理和发放工作。

我学习中心毕业证由专人发放,学生签字,无任何差错。

八、主要成效及社会评价。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战略探讨 第8篇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的首批2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 依托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三所高校, 采用“多校一园”的模式, 由创业中心和三校科技产业园组成, 按照“创新分散、创业集中、产业分流”的思路规划建设。通过八年的艰苦努力,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已建设有创业孵化中心、中科大科技园、合工大科技园、安大科技园、马鞍山分园5大部分, 入园企业达200余家, 先后孵化成功的企业包括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科大创新股份有限公司、中科大恒星电子商务技术有限公司、合肥工大先行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23家企业。其中科大讯飞已经是我国语音技术行业的龙头企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仍然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同国际以及国内一流大学科技园相比,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仍存在不小的差距。目前我国大学科技园正处于二次创业阶段, 站在新的起点上,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需要重新建立自身的发展战略, 从而开辟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环境分析

(一)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环境。合肥市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 同时也是我国唯一的创新型试点城市。科技园位于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 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EC) 成员和欧盟特别开放的科技工业园区, 也是全国技术创新区域工程试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内所依托的三所大学各具特色, 中科大是我国著名的理科院校, 拥有一流的科研队伍和高素质的学生, 在海外有大量的校友;合肥工业大学是教育部重点工科院校, 在汽车、电子技术、食品工程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而安徽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大学。这三所院校各有所长, 同时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为科技园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科技成果和优越的智力资本。当地政府对科技园给予大力支持, 为科技园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不利之处在于合肥地处内陆, 资本相对稀缺, 这需要大力发展多种融资渠道。

(二)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利用SWOT分析方法, 我们可以识别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所具有的优势 (S) 、劣势 (W) 以及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会 (O) 和威胁 (T) 。优势:科技园所依托的三所高校人才众多, 智力密集, 具有国际一流的科研实力;合肥市是国家科教基地和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拥有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当地政府对大学科技园的大力扶持;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是面向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EC) 成员和欧盟特别开放的科技工业园区, 国际合作范围广阔。劣势:安徽省属中西部省份, 经济欠发达, 合肥是我国内陆城市, 对于资金和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大学科技园所依托的三所高校在科技园资源的分配上可能存在着冲突。机会: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升级为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市场对产品创新的需求不断增长。威胁:我国现有62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众多的非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相互之间在技术、资金、人才、项目上存在着竞争。企业孵化和技术创新具有较大的风险。

鉴于以上分析, 本文认为,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战略目标应定位为通过5~10年的时间, 跻身国家一流大学科技园的行列, 同时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园。

三、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战略规划

(一)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战略体系。

本文构建了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战略框架, 提出了全方位服务平台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和国际化战略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其中, 全方位服务平台战略是基础, 构建一个全面而完善的服务平台是合肥国家科技园孵化能力的重要保证, 也是成为一流大学科技园的必备条件。科技创新战略是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动力源泉, 缺乏创新的大学科技园将会沦为普通的工业园区而失去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国际化战略是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趋势, 成果孵化和科技创新是没有国界的, 只有在全球的视角下来看待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 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身的不足, 同时为自己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广阔的舞台。这三种战略相互作用, 共同为实现科技园成为国内一流和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园这一战略目标作出贡献。以下分别就这三种战略进行详细论述。

(二) 全方位的服务平台战略。

合肥大学科技园应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孵化器功能, 为园区企业的创立、成长和壮大提供更为出色和全面的服务。全方位的服务平台包括中介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政策扶持平台和交流服务平台这几个方面。 (1) 中介服务平台。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根本任务, 建立中介服务网络, 在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人才引进、人才培训、对外合作、法律咨询等方面为入园创业者提供高质量服务。 (2) 咨询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一般要经过种子期、成长期和发展壮大期三个阶段。对处于种子期的企业, 科技园应为其提供创业指导, 协助其开展研发活动, 以帮助其成功地度过初创期;对处于成长期的企业, 科技园应提供战略规划、市场营销、管理团队的培训与建设等咨询服务, 使其能够迅速地适应市场竞争环境;对于处于发展壮大期的企业, 科技园可以帮助其向高新技术园区转移, 并提供上市及风险资本退出等方面的咨询。 (3) 金融服务平台。为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从而实现资本与项目的对接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至关重要, 硅谷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其吸引了大量的风险投资。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 合肥大学科技园的风险投资相对缺乏, 这需要科技园大力拓展多种融资渠道来为园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科技园应同银行、风险投资公司建立广泛的联系, 并向其推荐园区有发展前景的项目, 并为科技中小企业信贷提供担保和抵押;大力举办资本——项目对接会;成立自己的投资基金;帮助企业争取到国家创新基金的资助等, 目前科技园已有19家企业获得创新基金的资助。 (4) 政策扶持平台。积极为入园企业争取政策专项支持, 打造政策扶持平台, 为创业者营造宽松的环境。大学科技园应该形成一种相互协调配套的政策体系, 它不仅包括宏观 (国家) 、中观 (所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所在地区) 、微观 (大学及科技园) 三个层次的相关政策, 而且也包括投资、税收、金融、物价、外贸、关税、专利、人才等专门政策 (包括优惠政策) , 从而为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 科技创新战略。

大学科技园的科技创新战略是指在园区建立技术创新平台, 实现高校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 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在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前提下, 充分利用好三校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 实现优势互补, 建设大学科技园, 促进孵化企业健康成长。

1.依托原创性专利技术, 在选择孵化对象时, 优先选择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兼具创新性和实用性, 是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结合点。如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技术团队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专门从事语音技术方面的基础研究、软件应用、系统集成、硬件产品生产, 该企业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级、省级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4项,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863重点项目——“汉字语音合成技术”, 2000年5月被科技部评为“国家863计划的产业化示范基地”, 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企业的创新实力得到充分显示。科大创新公司辐化分公司, 主导产品就是在转化“用电离辐射制备反乳型合成增稠剂的方法”、“印染乳胶型低温粘合剂及制备方法”两项专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合肥科大立安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则是以“双波段图像火灾自动探测与空间定位技术”、“光截面图像感烟火灾探测技术”两项专利技术为核心, 开发生产空间的安全监控系统。这些案例说明了专利技术转化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且企业具有核心技术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以信息产业为先导, 加强软件开发。

软件产业是我国大力扶持的高技术产业, 市场前景广阔, 合肥市是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具有良好的软件外包基础。科技园所依托的三所高校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及软件专业, 这些有利的外部条件为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选择软件业作为特色产业奠定了基础。

3.在校内构建科技园产品研发平台。

科技园紧密依托大学是大学科技园的重要特性, 离开了大学资源的支撑,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 科技园所依托的三所高校主要研发机构有31个, 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 国家开放实验室和省、部级研究中心27个。科技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使大学充当企业虚拟R&D中心的角色, 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技术知识源头。这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闲置, 完成企业所不能完成的技术开发;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大学科技园内企业拥有大学这一虚拟化的R&D中心, 会导致企业的技术创新具备了知识驱动的特点, 使得高校的科技优势得以最充分的体现。大学作为企业的虚拟R&D中心, 高校的知识创新结果能够被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充分体现了其作为高科技辐射中心的地位与作用。为了有效利用高校这一虚拟R&D中心的知识创新成果, 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柔性的组织方 (联合实验室、合作项目、战略联盟、顾问、兼职) 将高校的各种科技资源与企业资源结合在一起, 实现市场需求和产品开发的对接, 共同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孕育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种子”。华中大学科技园就是采用了这种做法, 在华中大学校内建立了虚拟的企业R&D中心, 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相关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另外, 在充分利用高校R&D资源的同时, 应促进企业在园内建立自己的实验室, 此外, 大学科技园公司积极帮助企业, 采取租赁方式, 建立研发和生产基地。

4.积极承担政府的各类科技计划和科研项目。

一般来说, 企业主要从事和自己业务相关的R&D活动, 但大学科技园的企业很多是依托大学创立的, 和政府科技计划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些企业就是由国家科研计划的成果转化而来, 例如, 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公司被列为“国家863计划产业化示范基地”, 带动了相关领域一系列技术同步发展;合肥数视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转化国家863计划——“实时多媒体业务接入系统研制开发”的技术主体。另外, 科技园一些企业的创办人也承担着政府科技计划的研究任务。由于科技园的这些特点, 其业务领域的R&D活动和政府科技计划的相关程度比一般企业更高, 可以通过承担政府科技计划和科研项目来部分地展开自己的R&D工作, 同时获得政府的经费资助, 以缓解R&D投入的资金压力。承担政府的科研计划也可以使科技园更好地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当中, 为我国科技事业的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当然, 企业在承担政府科技计划时要选择和其能够直接促进其主营业务发展的项目, 不能因此反而阻碍了公司的业务发展。

5.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服务于创新事业。

创新型文化有助于提升科技园的科技创新能力, 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了人们普遍的认同, 同时也被世界各地科技园的发展所证实。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组织硅谷的实践者和学者对硅谷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其结论是:硅谷优势主要在于敢冒风险和勇于创新, 硅谷是创新与创业精神的栖息地;英国的剑桥大学科技园也以其执着的创新精神而闻名于世。CharesO′Reilly对医药类、消费者产品类、计算机类、半导体类和制造业的500多位管理者调查后, 得出了能够促进创新的因素有:鼓励冒险、奖励变革、开放性、共同的目标、自治权、行动中的信念。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文化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实施政府文化政策引导, 弘扬、推动、发展先进文化。大学科技园区文化属于一种特殊的社区文化, 具有地域性、多元性和复杂性等特点。科技园管理部门应通过文化政策引导园区文化建设的方向, 调控园区文化系统的行为。 (2) 建立开放性的协同创新机制。园区内各创新主体之间的相互开放与协作, 不仅可以实现有效地整合园区资源和发挥群体协同效应, 而且有助于社会关系网络的整体形成。为此, 必须消除各种政策及体制壁垒, 打破各个部门之间的隔阂, 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 促进人力资源、科技资源和信息资源在高校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流动, 从而形成有效的协同创新环境。 (3) 建立起竞争导向的分配机制和多元化的激励机制。要鼓励创新者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要建立起能充分体现知识资本化、产权化和效率优先原则的收入分配机制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采用货币激励、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非物质激励等多种方式增强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动机和愿望。

(四) 国际化战略。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不仅要在国内建立其卓著的声誉, 还要走出国门,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成为一家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学科技园。创新是没有国界的, 在经济技术日益全球化的今天, 大学科技园实施国际化战略乃是大势所趋。教育部在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要“促进开放合作, 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国际化发展”, 显示出我国政府部门对大学科技园下一步发展的期望。清华科技园是我国最早开展国际化战略的科技园, 至今已经是硕果累累, 清华科技园总裁梅萌曾经形象的将清华科技园的国际化战略比喻为“进口”和“出口”, 其中进口是指转移国外的先进技术、孵化国外的中小企业、引进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 即将国外的技术资源拿为我用;出口是鼓励、支持和帮助园区企业走向世界, 将园区企业的产品投向国际市场。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可以借鉴清华大学的相关经验, 同时,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还可以多种渠道的国家交流与合作, 可以利用合肥是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EC) 成员和欧盟特别开放的科技工业园区的有利条件, 同APEC成员和欧盟成员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在国内风险投资相对稀缺的情况下, 科技园应尽力吸收国际上的风险投资;密切同国外科技园的合作, 组织园区和企业管理人员出国从事学习和培训。

四、结语

大学科技园目前正处在轰轰烈烈的二次创业阶段。站在新的起点上, 理清思路, 提出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体系, 对于大学科技园的进一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对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全方位服务平台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和国际化战略的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体系。该战略体系是在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基础上提出的, 希望能对我国其他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也能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一五”规划纲要[R].www.most.gov.cn, 2006

上一篇:万分糟糕的散文下一篇:党性评议分析活动通知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