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婴儿拉稀范文

2024-05-16

新生婴儿拉稀范文(精选11篇)

新生婴儿拉稀 第1篇

家长们都是看着孩子比什么都重要,因为都是自己辛辛苦苦带大的,在孩子出现一些疾病的时候,做家长的是最着急的,尤其是孩子拉肚子,大人最害怕的就是孩子拉肚子,因为拉肚子很可能会导致脱水的情况,但是有的家长照顾的比较好久不在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在孩子大便酸臭的时候是什么引起的?

一般母乳喂养儿的大便偏酸性,正常大便略呈绿色,有时会混杂一些白色颗粒。

奶粉喂养儿若排出绿色大便,则表示肠的蠕动加速,或肠道有炎症,为腹泻的一种象征。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排绿色的大便是受了某种惊吓,这是错误的。

另外,为了宝宝的健康,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须摄取足量的铁质,吃含有铁质奶粉的宝宝,若不能完全吸收奶粉中的铁质,则大便呈黄绿色,大便中的白色颗粒较大,且较容易有臭味。

还有的宝宝初加菜泥时,大便中常排出小量的绿色菜泥,有的父母往往以为是消化不良,停止添加菜泥,实际上这种现象是健康婴儿更换食物时常有的事。

但是刚出生的孩子有出现腹泻或者是孩子啦奶瓣的情况,是很正常的,一般孩子出生之后,孩子的胃还没有完全发育好,一般孩子变化 的时候,孩子也会出现拉肚子的情况,所以一定要预防,尤其是秋季腹泻是比较严重的,要让孩子保持一个号的卫生,不让细菌进入。

新生婴儿拉稀 第2篇

哺乳期的宝宝主要食物是妈妈的奶水,这个时候,如果妈妈吃了一些凉的东西,通过奶水被宝宝吃下去,就相当于宝宝直接吃了凉的东西,从而导致宝宝拉肚子。水果和凉水对于宝宝来说都是凉的东西,妈妈不小心吃了这些东西,都会直接反应奶水上,这就是哺乳期宝宝拉肚子的原因。养育期的宝宝,消化系统的能力远远大于哺乳期,所以这类宝宝拉肚子的原因与成人相同。受凉或者吃坏东西都会刺激宝宝的肠胃,从而反应到身体,造成拉肚子的现象。

哺乳期的宝宝拉肚子,可以让妈妈喝一些盐水,通过奶水进入宝宝身体,盐水的作用就发挥了作用,可以补充宝宝拉肚子期间产生的无力,也可以避免宝宝因为拉肚子而虚脱。哺乳期的宝宝拉肚子治疗很简单,只要妈妈不再吃凉的东西,基本上过一段时间宝宝就不会再拉肚子了。

养育期的宝宝,如果拉的很厉害,可以吃一些小剂量的治拉肚子药,情况可以得到好转。除了吃药,妈妈可以给宝宝多喂热水来缓解拉肚子的情况,同时注意给宝宝保暖,从两方面同时注意,相信宝宝的拉肚子可以很快好转。

新生婴儿拉稀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至2010年出生婴儿55例, 其中婴儿母亲在孕期参加“育婴知识”培训的27人, 此组婴儿为观察组;另外28例婴儿的母亲未参加任何培训, 此组婴儿为对照组。观察组婴儿的母亲年龄在23~33岁;学历:大专以上的16人, 初中、高中学历的9人, 小学2人。对照组婴儿的母亲年龄22~31岁;学历:大专以上的17人, 初中、高中学历的7人, 小学4人。两组新生婴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及母亲的年龄、学历、孕期身体状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出院后婴儿以家庭护理为主。对照组的产妇在出院前接受医院常规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 包括新生儿喂养、保暖、皮肤护理、预防感染方法及复诊时间等内容对新生婴儿进行护理。观察组的产妇除了接受医院常规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外, 在孕期进行“育婴知识”培训, 运用培训期间所掌握的系统的、熟练的护理技能护理新生婴儿, 具体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1 调查评估

以问卷的方式评估参加培训的孕妇对新生婴儿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问卷内容包括:家庭一般情况、新生儿生理状况的认知程度、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方面知识的了解情况, 在哪些方面需要医护人员的帮助等。

1.2.1. 2 制定培训计划

总计50学时, 其中理论30学时, 操作20学时。核心课程包括:基本知识、日常生活照料、保健护理、婴幼儿教育等。培训内容包括: (1) 基本知识:0~3岁婴幼儿生理发育特点、心理发展特点、婴幼儿早期经验的塑造与儿童感知觉能力的塑造; (2) 日常生活照料: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及辅食添加的原则及方法, 科学设计食谱、配置婴儿膳食的方法和要求, 良好睡眠习惯培养方法、婴幼儿大小便的观察与训练、婴幼儿三浴锻炼的训练; (3) 保健护理:新生儿、婴幼儿常见意外伤害的防护与处理方法、预防接种的基本知识, 婴幼儿母乳喂养操作指导与练习, 婴幼儿洗澡、穿衣、更换尿布、抚触及生长监测等操作指导与练习; (4) 婴幼儿教育:婴幼儿语言认知能力的培养, 婴幼儿社会行为及人格培养, 婴幼儿大运动及精细动作的发展与训练。等等。授课方法:理论课运用多媒体教学, 课堂上讲授结合教具演示、录像等;实践操作课, 教师演示后, 学员操作练习, 教师指导, 每次课结束进行达标检测, 要求100%达标。参与培训的教师要求:儿科及儿科护理专业的高级以上讲师, 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或具有教学能力的儿科主治医师、主管护师等。

1.2.1. 3 实施产后家庭护理

孕妇分娩后以家庭护理为主, 母亲是主要的护理者, 经过“育婴知识”培训的母亲, 运用所学的技能对新生婴儿实施护理。护理内容主要有: (1) 日常护理:包括环境的温、湿度的调整, 保暖措施, 沐浴方法, 皮肤、脐部、臀部等护理, 观察体温、哭声、哺乳情况、大小便、皮肤颜色等情况; (2) 预防疾病:基础预防接种的时间、来院复诊及定期到医院体检的时间, 预防意外及处理措施; (3) 喂养护理:母乳喂养方法, 包括喂养次数、时间、姿势、喂养前后护理。母乳不足情况下的措施。人工喂养时乳品选择、配制方法、喂养方法等, 辅食添加的方法, 如鱼肝油、铁剂添加的量及时间等; (4) 早期干预的方法:如抚触、健身操 (6个月内被动体操, 6个月以上主、被动体操) 、亲子情感连接及各种感觉刺激的方法; (5) 建立日常记录本:包括室温、湿度、体温、喂奶时间及量、大小便次数及性状、皮肤颜色、脐部情况, 有无吐奶等, 1个月内, 每日或隔日记录一次, 1个月后改为周记。为了保证护理效果, 培训机构的教师具有以下职责: (1) 电话回访:出院第2天及1个月内每周一次, 3个月后每月一次, 了解婴儿的精神、喂养方式、奶量、大小便、睡眠等情况, 了解护理存在的问题, 及时指导; (2) 家庭访视:出院2~3d、1周、满月各上门访视一次, 除了解一般状况外, 重点进行体格检查, 如有无黄疸、新生儿口腔、脐部及臀部皮肤情况, 测量体质量、身长、头围、胸围, 发现异常及时指导就诊; (3) 建立天使QQ群:邀请所有观察组家长入群, 发布婴儿护理相关知识, 及时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 并为家长建立交流的平台, 鼓励家长之间交流护理体会。

1.2.2 评价方法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婴儿生后1年生长发育达标率情况及患病率。

1.2.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运用统计学进行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生后1年两组生长发育达标率比较

见表1。

2.2 生后1年内两组患病率比较

见表2。

3 讨论

新生婴儿出生后各个器官、系统功能发育不完善, 适应能力差, 如果护理不当, 不但影响生长发育, 还容易成为新生儿致病的危险因素。如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 不能适应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 易发生低体温, 从而诱发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和新生儿感染;新生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 导致消化能力差, 而且易发生溢乳, 护理不当容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和窒息;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 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 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初为父母的双亲如对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知识缺乏了解, 面对新生儿他们不知道怎样抱孩子、喂养、洗澡、穿衣、换尿布等。经过“育婴知识”培训的母亲, 在孩子出生之前便掌握了新生婴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同时掌握了沐浴、喂养、疾病预防及早期干预的方法, 使新生儿在家中就能得到专业的照顾, 从而促进其生长发育, 降低其患病率。表1、2结果显示, 两组新生婴儿生长发育指标达标率和患病率比较, 对照组体质量和身长达标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头围达标率差别较小 (P>0.05) , 无统计学意义, 小儿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指标是体质量和身长;患病率比较,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孕妇“育婴知识”培训对新生婴儿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和降低发病率的作用明显[1,2,3,4]。

摘要:目的 新生婴儿各器官、系统功能发育不成熟, 免疫功能不完善, 容易发生各种疾病。家庭护理非常重要, 母亲是主要的照顾者, 如果母亲在孕期接受“育婴知识”培训, 对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 降低发病率意义重大。方法 收集20092010年出生婴儿55例, 对其中27例婴儿的母亲进行“育婴知识”培训 (观察组) , 另外28例婴儿的母亲未进行系统知识的培训 (对照组) , 对观察组我们根据培训计划实施系统培训, 有理论讲授, 有手把手的实践操作, 该组的母亲分娩出院后运用培训所学技能对新生婴儿进行护理, 主要以下几个方面:日常护理、疾病预防、喂养护理、早期干预、日常记录等。结果 两组新生婴儿生长发育指标达标率和患病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母亲经“育婴知识”培训的婴儿不但能促进生长发育, 而且发病率也明显降低。

关键词:育婴知识,培训,新生婴儿,生长发育,发病率

参考文献

[1]杨锡强, 易著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9-10.

[2]崔焱.儿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04-105.

[3]费秀珍, 王立新.新生儿护理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187-205.

别问“新生婴儿有什么用” 第4篇

观测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欧洲阿尔卑斯山脉罗纳冰川可能在50年后融化50%,在众多延缓冰川融化提议中,“给冰川盖毯子”因大胆奇特、符合传热学原理脱颖而出。如今,罗纳冰川已经被盖上特制隔热材料做成的“被子”。方案提出者卡尔时年仅11岁,他因此成了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院士。盖毯子对遏制冰川融化或许“治标不治本”,但这个案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好奇、想象、探索、实证等科学精神要素植根于文化基因。在相当意义上说,科学精神脱胎于文化氛围,文化中的创新因子,换个角度可能就是科学的创新源泉。

科学是在崎岖小道上攀登,看似小众,其实也暗含着许多普遍的社会价值,比如奉献精神和体己思维。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回忆,为了让青蒿素尽快上临床,她和科研团队成员曾亲自服用提取物,以确保临床病人安全;比如基层导向和苦干精神。为种出高产“超级稻”,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常年泡在田间,人称“泥腿子教授”。科技领域的拔尖人物,无不是科学精神践行者,也无不是社会价值的担当者。以社会文化反哺科学探索,科学探索便能“风正一帆悬”;以科学精神光照社会文化,社会文化也会超越功利、告别浮躁、追求真理。

现在,有几种现象已成通病:一是“時尚冲动”。什么东西时髦就研究什么,不断制造新概念,于无意义中制造意义,所谓“创新”,不过是把博物馆的老东西放个新位置。二是“学徒状态”。照着人家的葫芦画瓢,缺乏“自我主张”,更谈不上原始创新。三是“过度发表”。有点小成果,就赶紧写论文发表,满足于小儿科成果,科研成了竞技。归根到底,还是科学精神未能成为一种文化信念,在一些人那里,科学成了实用性、功利化的代名词。这种科研心态的后果,一如明代大科学家徐光启所批评的:“任意揣摩,如盲人射的,虚发无效;或依拟形似,如持萤烛象,得首失尾。”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爱因斯坦此语道出了科学从其源头到其精神本来就是人文的。科学和文化能在卓越人物身上水乳交融,就在于其精神飞翔得比世俗更高。当科学精神注入文化基因且成为“集体的习惯”,中国这片科技高原之上,必将因无数“新生的婴儿”茁壮成长而耸立起更多科技高峰。

观点运用:有用与无用;科学和文化;培植科学精神;超越功利、告别浮躁、追求真理;好奇心与创新;推动与改变……

(本文原载2015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

婴儿吃母乳拉稀怎么办 第5篇

1、大便问题多

母乳性腹泻的孩子,大便异常频繁,次数逐次增多,一般每天大便3-7次。而且大便水分多,呈泡沫稀水样,还带有特殊的酸臭味。便稀微绿,有泡沫和奶瓣,有时甚至还带有条状的透明粘液。

2、婴儿表现不异常

腹泻时没有发热,宝宝没有明显的痛苦与哭闹,大便化验没有感染方面的异常。腹泻程度一般没有其他症状,宝宝精神活泼,食欲良好。虽然腹泻病程较长,但宝宝的体重增长仍然可以维持在每10天300g左右,迁延不愈。如果腹泻时间长则有可能导致宝宝生长停滞、营养不良等严重后果,需要及时治疗。

婴儿吃母乳拉稀怎么办

一、每次哺乳的时候减少一点哺乳量

宝宝目前的肠胃功能可能比较的娇嫩,还不是很完善,可能对于母乳喂养还不是很适应,每次可以少喂一些,渐渐的会适应的,可以每次喂养的时候少少的,坚持让宝宝只吃七成饱,做到少食多餐,每次当宝宝吃的意犹未尽的时候就不给宝宝吃了,这样有利于增加宝宝的饮食需求而促进消化,也可以减轻宝宝的肠胃负担,拉肚子的情况也可以获得好转。

二、保证妈妈的饮食清淡

即使是宝宝吃母乳拉肚子也不要放弃母乳喂养,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多吃一些少油少上火的食物,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当心,喝催奶汤的时候注意不要喝上面的浮油,这些浮油比较容易造成宝宝拉肚子,如果宝宝喝奶粉一定要按照说明书调配奶粉的浓度,不要过浓,也不要过淡。

三、如果宝宝拉肚子很严重一定要及时的就医

刚刚出生不到一个月的宝宝如果常常有拉肚子的问题因为肠胃还在发育之中,一天五六次或者是一两次的话属于正常现象,没有必要烦恼,如果采用了以上的办法之后三天内还是会拉七八次之多,那么可能是宝宝的肠胃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的就医,或者是用药物帮助调节宝宝的胃肠道,不要用母乳与奶粉混合喂养,因为宝宝本来就对母乳不是很适应,如果加上奶粉更加会走造成宝宝对奶粉非常的不适应,也不利于妈妈的下奶。

母乳性腹泻的预防

母乳性腹泻的预防应主要从哺乳妈妈的饮食做起。

1、哺乳妈妈应该饮食清淡,少吃油腻食物,喝汤时把浮油撇净,建议每天早餐喝小米粥,吃清淡的素炒蔬菜,平时多吃水果,保证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2、建议每天给宝宝喝一次小米清汤,可以缓解宝宝的腹泻还可以养脾胃,

3、另外在哺乳时,注意不要捂奶头。因为每侧乳房基本吸空后,如果继续吸吮,乳汁中脂肪量会增加,容易引起脂性消化不良。主张要吸就吸,不吸就停。每次10分钟左右,饱满的乳房即可基本吸空。

什么是母乳性腹泻

母乳性腹泻是由于母乳喂养而引起的,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当发生腹泻的时候,要首先排除疾病的可能。

母乳性腹泻具有明显的特点,这种腹泻一般每天大便3-7次,大便呈泡沫稀水样,气味有特殊的酸臭味,便稀微绿,有泡沫和奶瓣,有时甚至还带有条状的透明粘液。腹泻时婴儿没有发热,没有明显的痛苦与哭闹,婴儿精神活泼,食欲良好。如果腹泻时间长则有可能导致生长停滞、营养不良等严重后果,需要及时治疗。

母乳性腹泻的原因

母乳性腹泻一般有两种原因造成:

1、可能是母乳中的前列腺素含量较高,促进小肠平滑肌运动,增加水和电解质的分泌而产生稀便。

2、可能是宝宝对乳糖不耐受,体内缺乏乳糖酶。乳糖不耐受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可用醋酸铅法测定患儿粪便中乳糖量以初筛,再用去乳糖饮食后迅速见效来证实。

新生婴儿拉稀 第6篇

关键词: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严重者可出现核黄疸, 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 严重危害小儿的生长发育。在临床上, 常常遇见从新生儿期开始的黄疸延续到婴儿期, 其常见病因以围产因素为主 (32.0%) , 其次是母乳因素 (27.3%) 、感染因素等 (26.0%) 。根据黄疸的程度, 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蓝光治疗、药物治疗、换血疗法等[1]。有报道根据新生儿黄疸发病机制肝肠循环增多环节, 提出微生态制剂对于治疗新生儿黄疸有积极意义[2]。我们在儿科临床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口服治疗新生婴儿黄疸获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0月-2015年3月收治新生婴儿黄疸患儿70例, 按照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第8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儿科学》中“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3]:即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 (12.9mg/d L) , 或每天上升>85μmol/L (5 mg/d L) , 所有患者符合诊断标准。其中男43例, 女27例, 出生后日龄15~50 d, 入选对象均为足月出生、母乳喂养儿, 排除早产、宫内发育迟缓、明显先天畸形或发育异常、遗传代谢病、出生时窒息史、羊水粪染等。本研究观察均取得家长知情同意, 并获医院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符合以上要求所有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 男22例, 女14例;对照组34例, 男20例, 女14例。

方法:两组患者入组前均静脉抽血2 m L用生化分析仪检查肝功能, 记录血清总胆红素值、结合胆红素值、非结合胆红素值, 同时用婴幼儿经皮测黄疸仪分别在患儿前额部、胸骨上部进行无创测定并记录比对。观察组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 (亿活) 口服, 1次/d, 0.5包 (0.125 g) /次, 定时温水口服, 连服6 d (1个疗程) ;对照组给予中成药茵栀黄口服液口服, 3次/d, 3~5 m L/次, 连服6 d (1个疗程) 。

观察指标: (1) 连服6 d后复查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值变化。 (2) 观察服药后患儿体温、睡眠、食乳、大小便变化。 (3) 观察服药后患儿有无皮疹不良反应。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儿在服药6 d后, 抽静脉血2 m L复查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 同时用经皮测胆红素仪检测对照, 在治疗后观察组总胆红素值明显降至正常范围, 肉眼见患儿皮肤黄疸消失, 见表1。

两组患儿在服药后, 体温无明显变化, 都在正常范围;两组睡眠比较, 对照组2例有睡眠不安、易闹, 观察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患儿在服药后, 对照组患儿中食乳量减少且伴有精神差15例 (44%) , 观察组食乳差2例 (5.6%) ;小便次数两组无明显差异, 对照组小便颜色较黄, 对照组第2天起, 开始有患儿大便次数增多现象, 腹泻 (大便稀水样, ≥5次/d) 25例, 发生率占对照组的73%, 观察组无腹泻发生。两组患儿在服药后第3~4天, 对照组有5例患儿躯干散在出现淡红色皮疹, 未经处理, 停药后消失, 观察组患儿未见皮疹。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 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蓝光治疗, 在光作用下, 非结合胆红素转变成水溶性异构体, 不经肝脏处理, 直接随胆汁和尿液排出, 但其存在一定不良反应, 如发热、腹泻和皮疹。国外医学报告, 个别有蓝光照射病史者患皮肤癌的几率增加。正常胆红素通过细菌作用被还原为粪胆素原后随粪便排出, 部分排入肠道的结合胆红素可被肠道的β-葡萄糖醛酸酐酶水解, 或在碱性环境中直接与葡萄糖醛酸分离成为非结合胆红素, 通过肠壁经门静脉重吸收入肝脏再进一步处理, 即胆红素的“肠肝循环”。由于新生婴儿一方面肠蠕动差, 另一方面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 且β-葡萄糖醛酸酐酶活性相对较高, 可将结合胆红素转换为非结合胆红素, 进而再入血使非结合性胆红素增高, 肠肝循环胆红素量增加, 从而加重新生儿黄疸, 或是黄疸消退延迟至婴儿期。布拉氏酵母菌是一种酵母菌类益生菌, 属于啤酒酵母菌属, 有其独特的分类、生理、代谢和遗传特征。具有耐热、稳定性较高的特点, 在肠腔内有抗毒素作用及抗菌活性。有研究报告显示通过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促进SIg A分泌增加, 发挥肠上皮免疫屏障作用, 并对细菌有黏附作用, 从而促进肠道正常菌群平衡;还可以释放特殊蛋白酶, 中和毒素, 以及调节宿主肠黏膜细胞的信号途径, 减少炎性介质的合成, 拮抗炎性反应, 从而发挥肠道的营养作用[4], 有可能干扰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过程, 使得非结合胆红素入肝减少, 从而起到降低血清胆红素的作用。

经过观察, 我们发现服用“茵栀黄口服液”患儿退黄效果慢、疗程较长, 且婴儿易出现喂养不耐受, 发生皮疹、腹泻、饮食差、体重增长较缓慢等不良反应。而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患儿尚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腹泻发生率明显较低, 与蓝光治疗相比, 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剂 (亿活) 有方法简单、方便、母乳喂哺不间断等优势, 因此, 布拉氏酵母菌值得在儿科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文燕花.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11 (2) :360-362.

[2]余慕雪, 陈东平, 尹仲娇, 等.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作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3, 15 (5) :277-278.

[3]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119-126.

新生儿婴儿常见状况的处理 第7篇

新生儿常见特殊生理状况

新生儿黄疸 生后2~3天出现皮肤黄疸,4~5天为高峰期,足月儿2内周消退,早产儿延迟至3~4周。

马牙或板牙 在新生儿上腭中线和牙龈部位有散在黄白色、米粒大小隆起颗粒,系上皮细胞或黏液腺产生的分泌物积留所致。

乳腺肿大 男女足月新生儿均可发生,生后3~5天出现,因为母亲的孕酮和催产素经胎盘至胎儿,生后母体雌激素影响中断。多于生后2~3周后消退,不需处理。

假月经 部分女婴5~7天可见阴道出少量血液。

婴儿常见状况的处理

如何处理婴儿溢奶

1.少食多餐;

2.喂奶时将小儿抱起,避免小儿吃奶过急引起胃痉挛而导致溢乳;

3.吃奶后将小儿抱起,让其头朝上趴在大人肩上,用手掌轻拍其背部,让咽下的空气从口中排出后再让其躺下;

4.人工喂养时,奶瓶的奶头应充满奶而不能有空气。

排便状况和处理方法

宝宝的排便 刚出生的宝宝还不会说话,所有生理上的状况都只能用哭闹表示,排便就是很重要的一环。刚出生的宝宝,排便次数由一天1次到6、7次或二三天解1次,只要粪便不是稀的或干硬的都是正常的。

粪便太干时 由于宝宝的肛门括约肌尚未成熟,有时无法顺利排便,或由于流汗、排尿及呼吸时水分蒸发致水分流失。要多补充水分,避免流太多的汗。当宝宝可吃辅食时,多选纤维质含量高的食物。按摩其腹部,也有助于排便。

粪便太稀时 受病毒感染、吃进不卫生食物或对食物过敏等。如腹泻超过24小时伴发热、呕吐等症状,应就诊。

尿布皮炎

原因 是由于宝宝皮肤娇嫩,长期受湿尿布的刺激,尿液或粪便中细菌分解的尿素所产生的氨类物质刺激皮肤而引起的一种臀部的炎症。

症状 表现为接触尿布的部位出现皮肤发红,先是小红点,逐渐变为片状红斑,严重时会出现破溃和糜烂。

治疗 保持宝宝臀部清洁干爽,及时更换尿布,选用质地柔软、吸水性好的尿布,尿布不可兜得过紧;宝宝每次大小便后要用温水洗干净屁股、擦干。

如果疹子未破溃,可在患处涂鞣酸软膏、护臀霜等;如果疹子破溃,要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作者系潮州市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 (摘自《潮州日报》)

新生婴儿拉稀 第8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100例,均来源于2014年1月—2016年3月前来本社区参加儿童保健医疗服务的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治疗组新生儿男27例、女23例;年龄分布1个月~10个月,平均(5.83±2.02)个月;平均体重(10.95±2.13)kg,生长发育情况均良好。对照组新生儿男24例、女26例;年龄分布1个月~9个月,平均(5.62±1.89)个月;平均体重(11.32±2.28)kg,生长发育情况均良好。2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2组新生儿均穿同一品牌的纸尿裤(尿不湿),常规每3 h更换纸尿裤1次,大小便过多时可适当增加更换次数。每次更换纸尿裤后均使用同一品牌的婴儿柔湿纸巾擦洗臀部并做好臀部的干燥舒适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臀部涂抹婴儿护臀霜[(99)卫妆准字第06-XK-0113号,上海维尔雅日用化工厂生产],每次更换纸尿裤后均涂抹1次,用量约0.6~1 g。对照组除不使用婴儿护臀霜外,其余同治疗组。

1.3红臀程度评价标准[4]轻度:尿裤接触部位发生边缘清楚的鲜红色红斑;中度:红斑上可发生丘疹、水疱,表面有少许渗液;重度:可发生糜烂,如有细菌感染可发生脓疱或磨破。2组新生儿均在参加儿童保健医疗服务2个月后评价红臀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统计软件为SPSS 16.0 for Windows,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新生儿红臀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由表1可知,经2个月的儿童保健医疗服务后,治疗组红臀发生率仅为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治疗组红臀的程度也明显轻于对照组(Z=-4.612,P<0.01),可见治疗组对新生儿红臀的预防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

2.2不良反应2组新生儿均未有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新生儿表皮细胞间连接松弛,且容易脱落,形成生理性脱屑;加之新生儿皮肤基底膜发育差,表皮与真皮结合不紧,容易分离。由于这些组织结构特点,使得新生儿表皮防护功能差,病原微生物容易侵入[5]。红臀的发生大多与大小便浸渍有关,其原因一般是由于大小便浸湿后未及时更换尿裤尿布,大便中的细菌分解产生氨,刺激皮肤使其发生炎性反应[6]。部分男性新生儿阴囊大而松弛,刚出生又多处于仰卧位,便后容易紧贴皮肤和积聚褶缝处,故特别容易发生红臀并阴囊表皮破损[7]。

婴儿护臀霜主要有效成分为五倍子提取物,五倍子为中医传统收涩药,对内、外、皮肤科等多种疾病均疗效良好[8]。临床药理研究表明,五倍子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可有效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其外用有解毒、消肿、收敛、止血等功效[9]。此外,五倍子含有较多的五倍子鞣质及没食子酸,其中没食子酸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可使皮肤、黏膜溃疡面的组织蛋白凝固,形成一层收敛被膜,这层保护膜可有效阻断大小便中所含有害物质及细菌的侵害,从而减少大小便对皮肤的刺激以避免红臀的发生[10]。

除此之外,笔者通过总结多年基层社区医疗服务的经验,认为预防新生儿红臀要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几点:1做好基础护理:尽量保持新生儿臀部清洁干燥,大小便后用温水清洗会阴部及臀部或用婴儿柔湿巾擦拭。由于新生儿皮肤薄嫩,特别是很多男性婴儿伴有阴囊皮肤脱皮,因此清洗擦拭动作要轻柔,防止摩擦力过大而损伤皮肤。清洁过后,将婴儿护臀霜涂于新生儿臀部及腹股沟、阴囊、阴囊下皮肤等皮肤皱褶处,每次换纸尿裤都薄薄涂上一层[11]。同时坚持每3 h更换1次纸尿裤,大小便后及时更换纸尿裤减少对局部皮肤的刺激。纸尿裤要质地柔软、吸水性好、透气性好、大小合适。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新生儿前后必须洗手,防止交叉感染。婴儿所用衣物、包被、床单、浴巾等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无刺激性的婴儿专用沐浴露,沐浴毕用消毒好的柔软棉质浴巾为新生儿擦干全身,观察全身皮肤情况,臀部涂婴儿护臀霜。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红臀高危新生儿如腹泻患儿、光疗患儿、肥胖患儿、易吵闹患儿等告诉家长要及时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认真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颜色、性状以及臀部皮肤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帮助和指导[3]。4注意饮食卫生,防止医源性腹泻的发生:新生儿的奶瓶、奶嘴、配奶缸、搅拌器等奶具及安抚奶嘴须专人专用。配好的乳奶及时喂哺,避免放置时间过长而滋生细菌。对腹泻患儿和乳糖不耐受患儿,遵医嘱给予去乳糖奶粉,并按时喂服各种药物。5做好电话指导和随访,防止红臀的发生:应多向家属讲解新生儿皮肤护理、臀部护理、饮食护理、母乳喂养知识、沐浴注意事项、用药指导等知识,并发放书面资料便于全面了解,掌握重点。对发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正确解决。

综上所述,婴儿护臀霜预防新生儿红臀效果显著,值得在基层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和家庭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亚敏.聚维酮碘联合TDP神灯治疗新生儿红臀60例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15,39(11):1004-1005.

[2]张中翠,李容华,刘志瑜,等.自制水垫配合紫草油在治疗新生儿红臀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6):88-89.

[3]林志红.中医湿敷法护理新生儿红臀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5):527-529.

[4]林丽,杨莉.强生婴儿护臀霜在预防新生儿红臀中的疗效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5,35(4):662.

[5]张琳,郑尧干.婴幼儿红臀的防治体会[J].中国民间疗法,2016,24(2):81.

[6]尚毛措.鞣酸软膏在治疗新生儿红臀中的效果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5,45(11):86.

[7]李静,姚明.氧气吹疗联合鞣酸软膏治疗新生儿红臀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8):1197-1198.

[8]付雪艳,康小兰,李婷婷,等.不同产地五倍子体外抗菌作用研究[J].药物评价研究,2013,36(6):439-441.

[9]郑兰娟,罗艳萍,汪玉娇,等.五倍子抗菌抗炎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6(11):868-870.

[10]王凤英.自拟复方五倍子软膏治疗小儿红臀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A):44.

新生婴儿拉稀 第9篇

新生婴儿拉稀 第10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12月1日~2010年5月5日在我科住院需进行胃肠减压的110例新生儿, 应用婴儿吸痰器改良成的胃肠减压装置进行胃肠减压。

1.2 方法

取一次性婴儿吸痰器, 拆开外包装, 把吸痰管顶端有侧孔处剪断。先将胃管插入婴儿胃内, 确定在胃内后, 将胃管开口处与吸痰器的吸痰管断端相连, 再将吸引管与中心负压吸痰装置连接, 根据新生儿胃肠减压所需负压调节负压进行胃肠减压。在负压吸引下, 胃内容物经胃管、吸痰管流入贮液瓶中。

1.3 评价指标

由2名主治医生根据临床表现和B超结果 (胃肠无积液积气) 判断患儿腹胀是否缓解。观察引流物是否带有血液。引流物计量能精确到毫升。

2 结果

110例采用婴儿吸痰器改良成的胃肠减压装置进行胃肠减压的新生儿腹胀缓解明显, 无一例出现胃黏膜出血, 且引流物观察清晰, 计量准确。

3 讨论

目前市场上胃肠减压装置均为适合成人使用的负压引流器, 其负压根据成人设置, 若应用于新生儿易引起胃肠道出血甚至穿孔, 而婴儿吸痰装置改良成的新生儿胃肠减压器其负压具有可调节性, 对新生儿胃肠黏膜损伤小, 可减少新生儿胃肠减压的并发症, 减轻患者的痛苦。

婴儿吸痰器引流效果好。我科110例采用婴儿吸痰器改良成的胃肠减压装置进行胃肠减压的新生儿腹胀缓解明显, B超显视胃肠无积液积气。有些医院采用胃管直接连接注射器的开放式胃肠减压方法, 因为没有负压, 只有在患儿腹胀明显、压力高于大气压时, 才能引流出胃内容物。婴儿吸痰器上20 ml的贮液瓶材质为无色透明塑料, 易于观察胃液性质, 容量小, 刻度清晰, 便于精确计量, 能准确判断病情变化, 为治疗提供依据。目前市场上胃肠减压装置均为适合成人使用的负压引流器, 容量为500 ml, 且表面无刻度, 无法准确计量引流物。

婴儿吸痰器上的贮液瓶盖可以旋开, 当引流物装满时能及时倾倒, 可重复使用。其操作简单, 取材方便, 材料为一次性婴儿吸痰器, 具备中心负压吸引的医院都适宜推广应用, 实用性强。

摘要:目的:自制新生儿胃肠减压装置, 以提高胃肠减压效果, 保护新生儿胃肠道黏膜, 准确计量引流物。方法:对110例需胃肠减压的新生儿应用婴儿吸痰器改良成的胃肠减压装置进行胃肠减压。结果:110例患儿腹胀缓解明显, 未出现一例胃黏膜出血, 引流物清晰, 计量准确。结论:采用婴儿吸痰器改良成的胃肠减压装置进行胃肠减压, 其操作简单、取材容易、引流效果好, 且可保护新生儿胃肠黏膜, 准确计量引流物,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婴儿吸痰器,胃肠减压器,制作,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家骧, 魏克伦, 薛辛东.新生儿急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83-84.

[2]马召花, 刘玉春.小儿胃肠减压器的制作与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9) :68.

[3]潘连花, 文红, 彭怡.改良胃肠减压器在新生儿临床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 (9) :828.

[4]李艳, 赵娟.简易新生儿胃肠减压装置制作与应用[J].中华当代医学, 2005, 23 (7) :74.

[5]梁玉琴.新生儿胃肠减压管的护理[J].中国保健, 2007, 15 (6) :44.

新生婴儿拉稀 第11篇

许多新妈妈都知道,给宝宝进行抚触好处很多。但或许许多人不知道,越早开始抚触,好处越多。记者采访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卫生部“母子系统保健”合作项目国家级专家、原北京儿童医院儿保中心特级专家刘纪平。

刘纪平教授说,国外最新研究发现,母亲应该在宝宝出生后1个小时内,就抱他人怀,与自己进行肌肤接触。因为抚触可以减少宝宝的应激反应、提高免疫力、促进消化吸收功能、增进亲子交流、减少哭闹、增加睡眠,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

刘纪平教授主持过一项“婴儿期抚触对儿童智力发育影响的效果观察”,结果证实,出生后0-2个月开展抚触的儿童,比不做抚触的儿童智能发育指数(MDI)高7.4分。换言之,做抚触的孩子比不做抚触的孩子更聪明,早开始抚触的比晚的(3个月后开始)效果更好。

中老年人晨练之前应排尽大小便

晨练不仅使人的全身各部位都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它使人体从睡眠时的“抑制”状态,过渡到醒觉时的“兴奋”状态,中老年人晨练前要做些准备工作,如换上轻便的运动装及运动鞋,带上稍稍凉一点儿的白开水等,但最为重要的是上卫生间将大便排干净,清清爽爽走进晨练运动场。

如有儿百克重量的粪便留在直肠内,运动起来,会使人的肛肠部位有不舒服的坠胀感,影响人在运动中的快感;而且由于运动时会出汗,身体损失水分后,会自然地从肠道中吸收一部分水分,也就是从稀软的粪便中吸收回一些水分,这有可能促使大便趋于干结不易排出。随着水分的吸收,也有可能吸收回一些存在于大便中已被分解出来的毒素。这些毒素短期内虽然不会对身体健康有明显影响,但如经常性地被吸收,则肯定对健康有害。

电脑族易长“电脑脸”

英国著名整形医师迈克·普拉杰发现,越来越多女性因为久对电脑而长出“电脑脸”,即双颊松弛、颈部横纹、眼角周围和额头皱纹增多。

煤炭总医院整形科主任王从峰说,长期盯着电脑屏幕,难免会经常眯眼、皱眉,时间长了容易加深皱纹和鱼尾纹。另外,长期久坐保持一个姿势也可能导致脂肪堆积,形成双下巴和颈纹。常做面部按摩可有效缓解皮肤松弛的情况。王主任推荐的方法是:额头,以眉心为中点,双手顺额头向两边伸展刮压额头;眼部,用手指沿眼周进行环形按压;面颊,找准鼻唇沟,沿鼻唇沟用手指往斜上方刮压。

普拉杰教授也提出建议,电脑族可在计算机屏幕旁边放镜子,时刻提醒自己别皱眉头。他更建议上班族要定时离开计算机起来走动,或是把脖子往上、往后仰,就像要亲天花板的动作,这可让下垂的颈部肌肉得以伸展。

睡前服用降压药可降低心脏病风险

美国《国际时间生物学》杂志刊登西班牙一项新研究发现,晚上睡觉前服用降压药可以更好地控制高血压,并能显著降低心脏病和中风危险。

西班牙维哥大学研究人员表示,这项为期5年的新研究进一步推动了“高血压药物服用时间和剂量对人体生物节律影响研究”,使高血压药物效率更高,副作用更少。

5年跟踪研究结束时,研究人员发现,睡前服用至少1片降压药的病人降压效果更佳,62%的睡前服药病人24小时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相比之下,早晨服用降压药的病人24小时有效控制血压的比率为53%。睡前服药的最大受益患者群包括:高血压引起的新陈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等睡眠紊乱症、心衰或肾病患者等。但是,他同时警告说,目前早晨服药的高血压病人切勿擅自改在睡前服用药物,否则可能极其危险。更改服药时间之前一定要征求医生建议。

不良生活习惯使青年人口腔癌危险加倍

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告诫说,酗酒、抽烟和不健康饮食会导致年轻人口腔癌、喉癌和食管癌危险翻倍。

据英国《每日邮报》最新报道,口腔癌、喉癌和食管癌等上呼吸消化道癌(UADT)每年夺去1万名英国人和10万欧洲人的性命。然而,英国阿伯丁大学完成的一项为期5年的新研究发现,UADT病例在年轻人中日益增多。90%的UADT病人的病因是吸烟、酗酒和饮食缺少水果蔬菜。研究业已证实。这些危险因素正是老年癌症的主要病因。新研究负责人流行病学教授盖瑞·麦克法莱恩表示,UADT癌症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而在50岁以下成年人中该病病例增加最迅速。研究发现,在过去20年中,40-49岁男性上呼吸消化道癌症病例增加了一倍。

每坐一小时做下蹲运动可增强血液循环

现在社会机械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坐着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坐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每年有200多万人因久坐少动而死亡。英国一项研究表明,公交车售票员的平均寿命和健康状况要明显高于公交车司机,主要原因就是司机老坐着。另外,即使是经常参加运动的人,长时间坐着也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如何才能避免“坐以待病”呢?

关键在于,每坐1小时,就起身活动一下,舒活一下筋骨,加强血液循环。最好到室外活动手脚与躯干,如果没有条件,可以离开座位3-5分钟,在办公桌旁做几个蹲下起立的动作。蹲起练习参与的都是大肌肉,且数量多,健身效果很好。既可以双足蹲,也可以单足蹲;既可以深蹲,也可以半蹲。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平时膝关节疼痛,选用半蹲即可,即蹲下时膝关节的垂直位置不要超过足尖,以减少髌骨所受的压力。

肺癌专家:肺癌可防可控可治

由中国癌症基金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的第五届中国肺癌南北高峰论坛2010年10月15日在北京拉开序幕。

论坛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赵平教授在大会演讲中结合我国肺癌发病与死亡数据资料,提出了我国肺癌防治策略,特别是在进一步完善我国肺癌发病与死亡登记、开展肺癌高危人群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

论坛执行主席、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强调,肺癌防控与治疗方法不断改进,肺癌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吸烟人群是肺癌高发人群,戒烟控烟是有效的预防措施。支修益教授说,吸烟人群之所以难以戒烟,是因为吸烟者已经形成尼古丁成瘾。为了更好地戒烟,吸烟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对尼古丁成瘾进行综合治疗。

北京市第一届精神康复者职业技能大赛成功举行

2010年10月10日是第十九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沟通理解关爱心理和谐健康”。由中国卫生部主办,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残联等多部门联合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

2010年9月26日,北京同龙观医院作为2010年卫生部世界精神卫生日北京第一分会场举办的“第一届精神疾病康复者职业技能大赛初赛”拉开了今年精神卫生日主题系列活动的序幕。

来自北京市19家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75名参赛选手汇聚一堂,进行了决赛前八名的激烈角逐。

此次精神疾病康复者职业技能大赛初赛的比赛项目包括:家政类比赛、现代办公技能比赛、购物技能比赛、艺术创作类比赛、厨艺类比赛五个项目,分为单项和集体项目。

各种比赛项目中充分融入了现代精神疾病康复理念。比赛进行得紧张而有序,参赛选手们个个精神饱满,严守赛场秩序,充分体现出了参赛选手们高度的集体意识与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也充分展示了他们坚持康复训练的良好成果。

上一篇:百鸟朝凤音乐欣赏教案下一篇:给女生的毕业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