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调查

2024-07-02

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调查(精选6篇)

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调查 第1篇

方城县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2007级计算机:周通指导老师: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蔡少华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从我国学制状况看来,九年制或八年制的义务的教育包括了初等义务的教育和初级中等义务教育两个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按规定在义务的教育学校完成了九年或八年的义务教育学习,即可达到初中毕业的文化程度。

而义务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实施”两基”国检计划以来,我们方城县都为顺利通过”两基”达标验收而集全部力量来攻坚,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投入、设施建设、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但是农村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等待解决。

从义务教育发展来看,关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复兴,对整个教育的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两年来,为我县义务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模式、管理机制与制度支持。但是因为再好的法律条文在实施过程中都难免出现偏差和问题,通过调查来发现这些问题,将是对义务教育发展的良好推动。

一、调查内容及数据

方城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南阳盆地东北隅,伏牛山东麓,唐白河上游。东邻舞钢、泌阳县,南接社旗县、宛城区,西连南召县,北依鲁山县、叶县,是南阳市的北大门。县域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61公里,总面积2542平方公里。我县共有16个乡镇,577个行政村,总面积2542平方公里,总人口100.3万,是一个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财政较为困难的农业大县。2008年全县工农业总收入60.16亿元,财政经常性收入1.3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85元。全县共有中小学校493所,其中小学455所(含民办学校18所),在校生55676人(含民办学校学生3700人);初中38所(含民办学校8所),在校生32926人(含民办学校学生6900人);全县初中、小学专人教师总数7163人。

在暑期的两个月的时间我,我走访了教育局采集了以下数据,对我县的具体

教育情况进行了如下的调查,并将其分成了以下几个部分:

1、我县的师资水平:

全县现有的4399名小学专任教师中,学历合格4322人,合格率为98.2%;初中2764名专任教师中,学历合格者2677人,初中教师合格率为96.9%。2005年以来,新补充小学教师12人,全部为合格学历:新补充初中教师0人。全县451名小学校长,451名参加了岗位培训,并取得了培训合格证书,合格率为100%.全县有4399名小学教师,2764名初中教师取得了三级以上的任职资格,教师职务评聘率为100%,师资基本上做到了专业对口,学科配套,结构合理。师资数量基本足够,但质量上有待商榷。

3、我县的办学条件:

全县共有小学455所,城区每所小学的服务半径基本在1.5公里以内,有利于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全县个乡镇都认真搞好初中学校的定点布局工作,并由乡镇统一命名。全县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位350759平方米,现有小学在校生55676人,生均6.3平方米;初中校舍总面积246945平方米,现有初中在校学生32926人,生均7.5平方米。现有D级危房5580平方米,正在予以拆除,B,C级危房正在加紧修缮。初中的教学仪器建设上,全县有0所初中达一类标准,17所初中达二类标准,其余初中达三类标准;在小学仪器建设上16所小学达到一类标准,350所小学达到二类标准,其余达到三类标准。这说明我县的办学条件在逐步的改善,老旧的教室校舍都在渐渐的被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取代。

4、我县的教育经费:

一是在教育之处总额中做到了以财政拨款为主。前三年教育总支出分别为15797万元、18928万元、21851万元,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分别为:8845万元、10511万元、16236万元,财政拨款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5.99%、55.53%、74.71%。二是城市教育附费附加征收:2005、2006、2007三年城市教育附加征收分别为139万元、171万元、263万元,落实征收分别为113万元、117万元、275万元,少征68万元。城市教育费附加管理体制已经建立,并理顺了资金运行渠道,并保证及时拨付教育部门使用。经费制度的合理、经费保证到位,教育经费已经不再是教育发展的瓶颈。

二、调查分析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县是农业大县,但是通过我县义务教育情况的调查,了解到,在全国普遍存在的乱收费,务工人员留守儿童,残障儿童入学等问题解决的比较好。但是我县教育不存在着以下问题:

1、存在超级大班现象。

由于人口密度巨大,有近五万多人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靠一个年财政经常性收入不到一亿四千万的穷县负担,而且,虽然实行了分片入学的政策,但由于外来人口和学生择校的原因,城区中小学和全县大多数乡镇初中存在超级大班,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甚至在全县的小学中,平均每个班级也有七十多人,在各乡镇初中每个班级几乎都在一百人以上,了解到,最多的一个班级竟然有一百三十三人拥挤的班级。坐在后面的学生的听课效果极差;老师不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成长,使学校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有的老师竟然连自己的学生都不认识;而且在这样的空间里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健康也危害极大。究其原因是随着地区适龄人口的变化,学生择校和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不足。

2、中小学办学条件差,危房面积较大,教学辅助用房短缺。

大部分图书室图书不足,质量差,复本率高,可读性不强。且全县所有乡镇所在地小学教学一起陈旧,数量不足,破损率高。体音美器材严重不足。大部分学校活动场地不足一些边远的点小甚至连基本的教室、桌椅等必要条件尚且不能满足,更不用提素质教育、科学技术教育了;不少中小学还没有电脑室、语音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场所,造成的结果就是普九工作数量上的提高,而质量上的不断下降。还有最为棘手的是危房问题:由于我县绝大部分校舍是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一无两有”,”六配套”时突击性建的砖木结构瓦房,虽然近年来得到大面积改造,但是多数校舍的服役期满,一次在近时期内危房将不断产生.据统计,全县发现B,C级危房六万平方米,D级危房5580平方米。学校建设的配套设施,如围墙、大门、厕所的数量不足。全县部分中小学却围墙4万平方米,校舍19玩平方米。教育硬件设施的不完备,也是现阶段基础教育的凸显问题。

3:初中辍学问题

从前三年的数据来看,初中辍学率有升高的趋势.由于受经济大潮冲击,初中

学生,尤其是初中毕业班辍学现象严重,有的毕业班辍学流失率在20%以上!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受经济大潮的冲击,农民多了一条可以让孩子尽快为家庭分担负担的选择,再加上社普遍崇尚物质利益的现象对广大青少年身心的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致使许多中小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主观上没有对学习的渴望,不思进取,再加上升学压力过大,河南高考十比一的录取率,让更多的人的高中没有了现实意义,起初就没有好的开始,课程越缺越多,又因为班级人数过多,老师也无力管教,最后跟不上就只有辍学了。因此要提高基础教育的教育水平,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必要的,地方政府、学校要不断加大对学生德育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不能简单的强调升学率。

4、教育发展资金问题。

生均公用经费没有到位,前三年中共缺150多万元,2005年城市教育附加为113万元,数额不足,2006年为117万元数额不足,2007年也没有达到足额征收。全县中小学“普九”欠债尚未完全化解,累计数额在3000万元以上。教师工资中76元地方补贴不到位,退休教师安家费,死亡教师丧葬费,抚恤进还没有完全落实。政府不能提供相应的工资、住房、福利等待遇,教师待遇低自然没有了高素质的老师愿意“下乡”,而全县现在有三分之一的教师是民师转正,大部分年龄在55岁左右,知识技能滞后。以四里店乡为例,全乡367名教师,50岁以上189人,其中55岁以上63人。农村教师编制过少,学校缺编,再加上病休原因,部分学校不得不重新聘用代课老师。全县每年退休教师200多人,而近年来基本上很少补充新教师,形成了更大的教师缺口。而且,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由于能力有限而不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培养,造成了目前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过剩,另一方面是农村缺乏大量高素质教师的现状。

三、针对分析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如下:

基础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民族和国家得兴旺发达,对教育的优化调整刻不容缓。所以我经过思考,针对显现出来的问题提出几点解决的建议。

1、小学、初中实行就近入学原则,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完全被父母宠爱着的,绝大部分家长都会选择离自己家距离近一点的学校让自己的孩子入学,方便自己的照顾和减少孩子上学路上可能的危险。现在在县第一小学就读的邹婷婷,本来可以去被公认的教学质量比较好的县第一初中读书的,就是因为路程比较远,父母便让她到最近的第三初中报了到。而又因为三初中附近是大片居民区,就造成的三初中的实际上课人数,远远超过了其容纳量,这就必然会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解决办法需进一步优化调整学校布局,加强学校建设,保证学校服务半径和最佳效益。一般情况下,学校离居住区距离以学生步行距离不超过1公里为准。

2、教室关系到学生和老师的生命安全问题,建议:一,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和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将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金用于农村义务教育,保证地方教育附加全部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二,内部挖潜,整合教学资源。各个学校合理利用自身资源,做到学校教室,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用地的充分利用,不浪费。并加大对教育发展的重视,可以采取,分乡镇由县领导直接负责,并在乡镇政府中层投层分派责任区的制度,由领导监督,组织政府各个只能部门对教育的支持,细化任务,做到教育资的合理利用。并:严格工程项目和专项资金管理,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危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帐核算,确保专款专用。

3、对于初中学生辍学的问题,可以借鉴,完善“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流生报告及动员流生返校制度”、“禁止使用童工制度”、“完成义务教育证书制度”等一整套使学生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的制度。加强执法力度,政府要对拒不履行义务、不及时送辍学子女返校学习的家长或监护人依法强迫其履行义务。工商、劳动、司法、教育等部门要对招用童工的单位和个人及”流生”的家长进行处罚。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对学生的转学、休学、缓学、复学、借读等严格管理,从社会环境上遏制辍学问题。增强农村初中教育的吸引力,要求学校教学内容要贴近实际生活,积极进行课程改革,重视对学生通用技能、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消除厌学情绪。还应该完善义务教育助学金制度,减免特困学生的杂费、书本费、寄宿费,避免因学费问题辍学。

4、教育资金问题作为对国家基础教育的建设,它受制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策略。就地方政府而言,能做的是,在争取增加财政经费投入的同时,采取有效的资金管理体制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足问

题的现实选择。

在调查的过程中,教体局领导也都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表示了关注,并介绍了解决的大致思路:主要为加强监督,保证现有条件下的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并开拓新形式的各方面的教育投入。

四、结束语:

通过对家乡方城县农村义务教育情况的调查,我深切的体会到了当代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了解到,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育以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 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调查过程中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使我更加体会到是教育问题的重要性:知识,是摆脱贫穷最大的捷径!但是,新时期农村和乡镇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中国的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调查 第2篇

调查时间:2012年2月20日至5月23日

调查方式:典型调查

调查人员: XXXXXXXXXX

关键词:经济发展师资力量教学改革综合素质

摘要:教育为人才之本,人才为立国之本。尤其是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同时,基础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9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的九年义务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人存在很多问题。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们对眉山市的农村教育进行了调查。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农村义务教育普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

一、导致农村教育问题产生的多方面因素

(1)经济发展落后,教育经费短缺始终是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资效率偏低,直接影响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不管从何方面,农村教育环境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村的教学环境相当艰难,如硬件上,没有先进的设备,没有充足的图书资料等;从软件上,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等方面都与城市有天壤之别。还有,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教育经费严重入不敷出,政府对其的投入增加仍远远跟不上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

(2)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差,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由于农村老师的工资普遍偏低,因此一般毕业大学生都不愿到农村去支教,所以农村教师整体素质较低。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体、音、美教师,老师往往是全才全职,如此可想其教学质量。

(3)义务教育课程设臵的滞后性。

从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教育主要还是追求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阻碍着课程改革,同时课程改革总是受到具有守旧思想的老师和家长的强烈反对。因此,课程改革总是迟缓的。

(4)学生辍学的较多,读书无用论出现。

一些贫困地区地理位臵僻远与外界社会联系甚少,因此,不少人思想观念陈腐,认为孩子在家务农是很自然的事,最现实的结果就是很多农民不愿意承担那种高昂的教育风险投资,从而读书无用论随之上升。尤其是那些家庭经济拮据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就只能无奈的与学习生涯无缘啊!

(5)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处于尴尬的境地。

二、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措施

(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关键。

政府要转变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政策,尽力解决农民、农村问题,制定各项有利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实行惠农政策让农民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物质文化生活,从而保持农村发展经济的活力,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和增强发展经济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改善教师的待遇。

(2)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是强大动力。

政府要积力引导农村学校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尽力加大 1

农村义务教育的合理化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要建立一支强大的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尽力减少与城市教源的差距。

(3)努力建立部分城市教育资源为农村教学服务的体制。

特别是倡导城市向农村输送培养合格的教师,吸引外资,大力支持社会资助农村教育。同时,开展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从而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能够让农村更多孩子能够好好上学。

(4)政府加大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宣传力度,让各界人士都出一份力。

三、上述问题在这次调查中显得很明显,不仅只在眉山农村地区存在,全国的还有很多农村地区也存在,特别是那些自然环境较差,交通不便的地方。那些问题就导致农村很多资源被浪费,要彻底良好地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还是要付出很多努力的!眉山政府就此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让其农村教育情况大大改善。

(1)眉山“两免一补”落实到实处

全市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342980人免除学杂费,完成目标100.2%,对16238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制学生补助生活费,完成目标98%。

(2)基本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问题

全市约有4600名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子女接受教育,完成目标99%,同时,资助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1345人,完成目标100.5%,在校学习的残疾学生达到1715人。

(3)对教育收费实施重大改革

现在,学校只能依照规定收取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寄宿制学生食宿费按照当地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除此之外,学校和老师不得再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4)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

政府不断逐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深化,推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的综合改革,努力提高农民素质,从而实现城市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尽力城乡发展一体化。以农村推动城市,城市带动农村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调查 第3篇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河南省五个城市 (郑州、洛阳、安阳、新乡和焦作) 管辖范围内的40所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 并保证样本具有层次代表性和广泛性。

2. 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以河南科技学院2010级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员, 他们利用暑假回乡执行问卷调查工作。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 回收1166份, 回收率为97.2%。其中有效问卷1120份, 有效率为96.1%。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达到要求。 (2) 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网等网站查阅农村体育教育和师资方面相关的期刊和书籍等资料, 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方法和依据。 (3) 专家访谈法。对体育理论界专家进行访谈, 了解河南省农村体育教师师资保障 (编制、分布和待遇) 现状及对策。 (4) 数理统计法。经统一计分标准处理, 将所测数据录入电脑,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二、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现状分析

1. 体育教师的基本结构

师资队伍的结构, 主要包括教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等。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结构见表1。

(1)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教龄结构。教龄结构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能力和创造力。从表1可以看出,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教龄结构特点以中、青年教师为主, 占总体比例的79.1%。由此可以得出,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较年轻化, 为未来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和科研积攒了一批财富, 但是就目前状况来讲则反映出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相对较差。

(2)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职称结构。职称结构主要是指不同知识水平和职称级别的科技人员之间的构成比例和相互关系, 它是科技人才群体队伍的质量和效能的重要标志。[1]从表1看到,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主要是以初级、中级职称为主, 占93.4%, 高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不高, 只占5.8%, 特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更少, 不到1%。这种状况证明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整体水平和质量不是太高。

(3)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结构。学历结构是考核教师队伍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从表1看到,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主要是以大专、中专学历为主, 占98.9%, 本科学历的教师只占1.1%。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2. 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及待遇

(1) 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调查结果显示 (见表2) , 河南省农村体育教师, 在教学上周学时工作量10学时以下的占24.7%, 大多数在14~16学时, 占46.2%, 还有部分教师工作量达到20学时以上, 占10.2%。实际情况是农村体育教师人数不少, 但是兼职较多。兼职教师如果加上他们的本职工作, 部分教师工作量达到40学时。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农村教师编制少、一师包班制所造成的。而编制内的体育教师除了要按课程表进行正常的教学外, 还要负责课余训练、带早操、课间操和负责辅导课外体育活动等其他事项。可见,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这是影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2) 体育教师的待遇问题。通过调查得知, 2008年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月工资在600~800元的占45%, 2010年月工资收入在800~1200元的占51%, 这说明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资待遇不断提升, 但是与市区教师工资待遇1500~2500元相比差之甚远, 这与他们工作量不成比例, 有待提高。

3. 体育教师的工作稳定性

从体育教师的转行意愿来看, 作为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主力军的36~45岁中青年体育教师, 占到想转行教师的59.2%。从性别上看, 想转行的体育教师中男体育教师占76.9%。从体育教师想转行的原因分析, 排前两位的原因是领导不重视和体育教师的待遇偏低。以上情况表明,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的稳定性较差。

4. 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情况

(1) 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方式的选择。调查结果表明 (见表3) ,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方式的选择是多样性的。调查结果符合当前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整体特点。由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训练等工作任务繁重, 工作量较大, 而体育教师编制短缺, 因而无法替代岗位。另外, 继续教育学习费用也是当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又一大难题, 学校每年经费有限, 只能满足部分教师的需求。因此假期、节假日和函授培训将是目前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

(2) 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调查研究显示 (见表4) ,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没有参加过继续教育的比例较高, 占总量的52.9%, 而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以学历教育为主, 占参加人数的60.4%。这说明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带有很强的个人功利性色彩。他们为了晋升职称, 因此选择带有明显补课性质的学历达标和专业合格证书教育。

5. 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认识

作为一名合格称职的体育教师, 必须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正确的理性的认识。调查反映 (见表5) , 大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课有一个较好的认识和理解, 但还有一部分教师存在错误认识或认识不够, 其中认为体育是一种教育、随意玩、体力劳动多可以少上或不上体育课和体力劳动可以代替体育的分别占20.4%、7.9%、5.9%、12.1%。持有这几种体育认识的教师大多是学历层次较低、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兼职教师、代课教师, 还有部分年龄较大的教师。

通过调研还发现一些问题, 如场地器材严重不足、体育教师工作环境较差和体育教师社会地位低等也制约了河南省农村体育教育工作的发展。

三、建议

1. 加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度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 农村学校的体育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逐步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使其担当起培养农村新世纪人才的重任。为此, 教育管理部门和农村学校要根据学校体育师资的实际情况, 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倾斜, 加大培养的力度, 帮助教师解决后顾之忧, 实行动态的培养管理。

2. 切实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的待遇, 改善工作环境

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 保障体育教师基本工作条件, 是我们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如果教师收入不足以维持较体面的生活, 师范院校就很难招收到优秀人才, 更难以确保其毕业后进入教师队伍。正如有的研究者所指出的, “教师教育的低标准使许多未受过良好训练的人进入教师专业领域;反过来, 学校教学传统的职业特征———工作繁重而报酬低微, 又无法吸引好学生去接受教师教育”, “要进行师范教育改革, 首先必须改变中小学教师传统的职业特征和主要作为谋生手段而不是事业的不景气的职业模式, 合理报酬结构, 改善工作条件, 明确专业职责”。[2]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和师资质量的关键是改善教师的待遇。

3. 构建支援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有效机制

建立“校对校”体育教师定期或不定期教学的交流制度, 促进体育教师的流动和学习, 可以有效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加强合作, 互相交流学习, 既提高了乡村学校体育教学水平, 缩小城乡之间的体育教育差距, 还促进了农村体育教师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更新观念, 又可以循此逐步建立共享教师资源的机制。此外, 还要通过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 真正形成多数体育骨干教师稳定, 其他体育教师相对流动, 平等竞争、择优上岗的机制。

4.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强化敬业精神

由于农村地区教学环境差, 工作艰苦, 待遇相对低等特点, 所以要使体育教师能扎根于农村, 思想道德建设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周君华, 解毅飞, 王惠林.中国农村学校体育改革的出路之探索[J].体育学刊, 2000 (3) :76-78.

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调查 第4篇

关键词:农村中职校 学生 职业素养 调查 分析 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7.38

为了解近年来新密及周边地区的用人市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我们在2015年9月分别对本校8个专业的在校生及数家企业,就学生的职业素养方面做了《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情况调查问卷》、《用人单位对中职生职业素养的评价调查问卷》的调查。以下就是本次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农村中职校生对职业素养教育的要求

本次问卷共设计了三十个小问题,主要涉及学生对职业素养了解程度及诉求、专业兴趣、课余时间、毕业打算、就业心理等6大方面。共发出问卷200份,有效191 份。具体分析如下:

1.了解诉求 认为了解和非常了解职业素养的占79%,认为学校应该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占90.5%。

2.专业认识 对所学专业感兴趣的占58.1%,不感兴趣或说不清的占41.9%。

3.课余时间 经常参加实践活动的占14.1%,而偶尔或从不参加的占85.9%;课余时间聊天或游戏的占64.9%。

4.提高素质 要提高表达交往能力的占74.3%。

5.毕业打算 毕业后打算求职创业的占45%;要提高正确择业占26%,要提高职业素养的占55.4%。

6.自信心 需要提高自信心的占55%;沮丧放弃的占22.5%。

二、农村中职校生在职业素养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数据,结合多年来的一线经历,发现当前农村中职生在职业素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对职业素养认识偏差

就学生实际表现及企业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对职业素养的理解不是停留在原先的“专业能力”层面,就是认为与“职业素質”“职业道德”等同。

2.兴趣不高,缺乏应变力

除去想升学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的比例占多数,这多是因选报专业时受父母或介绍老师影响造成的。同时,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机械,缺乏变通能力。

3.懒于实践,缺乏吃苦精神

超过多半数的学生(85.9%),从不或偶尔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究其因,不是过于懒散,就是怕吃苦。“在家靠父母,在外装糊涂”,是其基本的处事原则。

4.时间观念不强,缺乏责任心

不认真听讲,作业拖沓,敷衍了事;不遵守上下课时间规定,随意迟到;实训课成休闲课;不认真完成值日和其他劳动任务。

5.缺乏毅力,自律性差

对确定的目标,明知道该怎么做,就是静不下心,把持不住自己;没有恒心,得过且过;集体活动散漫;整天沉迷于游戏,不能自拔。

三、农职校现阶段改进职业素养教育的建议

1.强化职业素养教育观念

第一,更新观念,加强师资培训。学校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纠正对职业素养的片面认识。要不断地采用各种途径,比如,派专任教师接受专业的职业素养培训;定期邀请职业素养培训师进校对教职工进行专门培训;聘请有丰富经验的老技师入校做师生的“共同教练”;利用国培、省培等学习机会,让更多的教师接受到本专业(行业)的专业素养培训,以充实提高全体教职工的职业素养方面知识和能力。

第二,加设课程,提高学生认识。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知识的讲授,要让学生全面了解职业素养所包含的内容。可根据学校整体课程安排,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心理健康》、《形象与礼仪》等课程基础上,增加专门的职业素养课程,使学生充分懂得职业素养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是与职业客观要求对接的过程。

第三,学科渗透,师生共同学习。要发动师生积极参加各级主管部门开展的关于职业方面的竞赛,比如 “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教师可充分利用各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的联系,与学生共同探讨职业素养方面相关知识。通过举行“我的理想”、“我爱我的专业”等征文比赛和演讲活动,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把中职生的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

2.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

首先,注重引导。在新生入校前,各专业可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有计划、有目标地对初中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引导,使学生对职业学校的概况和职业有一个初步了解。

其次,专业启蒙。在暑期开学前,让有意上学的学生,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制作项目,学习如动画制作、电子小产品、机械小产品等制作,促其对将要学习的专业有进一步认识。

第三,创设情境。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展示某个行业现状或模拟其操作流程,设立一个虚拟环境,使其切身感受将要进入的行业氛围,促其产生学习专业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第四,巩固效果。结合并参照“5+1”比赛项目标准,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类技能比赛,如“形象礼仪赛”、“电子技能赛”、 “车身修复美容赛”、“钳工技能赛”等,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以激发其更强烈的职业兴趣。

3.培养多种素养和能力

第一,学校要善于通过举行形式多样的(诸如运动会、技能节、各类社团活动等)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争取通过对部分学生(如学生会、班干部、护旗手等)进行沟通、组织能力以及合作、责任与服务意识的培养,以点带面,带动全体学生共同提高自身素养。

第二,学校可以利用暑期时间,有目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相关的社会实践,如组织营销专业学生街头参与推销;电子专业学生工厂见习;养殖专业学生养殖实践等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敬业精神及踏实认真的品质。

第三,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融合作用。学校要立足于专业设置,根据产业需求,将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与职业标准、生产过程对接,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企业生产服务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中。

4.引导强化学生自律意识

要让职校生从沉溺的游戏中解脱出来:

首先,必须正视网络游戏对学生的不利影响,结合多方面的因素,制定相应的纪律进行“堵”。如课堂上严禁玩游戏,禁止充电;严格作息制度,严查就寝情况等。

其次,学校还要“疏”,要向学生开放校内网络设施,发动专业老师制作健康积极的多媒体材料,为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提供物质条件和内容保证。

再次,科任老师在保证课堂纪律情况下,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有疑问或感兴趣的内容,让其适当“百度”,既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使其体会网络的正向作用。

总之,农村中职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能力等有形素质,更要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及精神等隐性素质的培养,要树立以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为核心目标的观念,为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2.徐飚主编.职业素养基础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07

农村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第5篇

一、引言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教育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绩,但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农村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农村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在此,本文拟就我市××镇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出路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在××市××*区选取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方,走访了××镇的八个村和多所学校查阅了大量资料和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还跟25个老师、区教育局领导和分管文教的镇领导进行了个别访谈。我通过同农民、教师、村镇干部、教育局有关人员等阶层交流,初步了解了目前南康教育现状和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我试图通过了解、分析这些信息来寻找一条符合农村尤其是北海南康镇发展现状的教育之路。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众所周知,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处在向工业化过渡的阶段,有的地区甚至还是以原始的手工农业生产为主,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问题关系到中国的基本国情,而且大多数农村人口继续快速的增长,经济又非常落后,贫穷和由此产生不平等越来越严重,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愈来愈大。总之,人口压力大,文盲率高,卫生条件差,交通等基本设施缺乏,是我国大部分农村的普遍情形。

农村教育尤其面临严峻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五、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

1、关于教学硬件:

由于经济状况、地理位置、民众意识观念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制约,南康教育基本硬件设施仍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其落后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学校房屋陈旧。因为南康镇方位偏僻,面积大,而人口分布不均匀。小学一般是村属小学,规模小,在校学生数量大都不超过300人,少的甚至就一二十人。因而村里很难投入大量资金到这些学校来建造校舍。长时间以来,大部分学校房屋得不到修整翻新,才出现了我们走访时的破败景象。

第二,学校体育、娱乐设施简陋。一般中小学的体育设施仅限于一个劣质篮球场(有的中小学篮球场地是裸露的土地)及一些歪倒不堪的双杠,水泥乒乓球台而已,至于娱乐设施则更谈不上。

第三,教学设施欠缺。据走访观察,除个别学校外,南康大部分学校基本教学设施缺乏,而幻影灯,电脑等教学设施更是严重不足。

2、关于教育收费:

收费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是当前关注的焦点。农民对教育收费问题反映强烈且众说纷纭,使教育收费变得错综复杂。

本次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数据显示:25的民众表示教育负担沉重,需要借款供小孩上学,50的民众表示家庭能够负担得起,但占家庭开支的比例较大,仅有25的民众表示家庭能够负担得起,且占家庭收入比例少。我个人认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南康镇人民收入状况是产生这种结果的决定性因素。其二,教育费用的确有过高嫌疑。据黄鹂窝村一村民反映,其孩子五年一期的学费竟高达500多元。当然由于去年税费改革,政府免除了教育附加费,使得学费相对以前有大幅度的下降。如黄洞乡元冲村一村民家有两个小孩,一个上小学三年级,一个上小学二年级。前年两小孩的学费总共为670多元。而去年两人学费仅为360元。

但仍有一些群众反映,尽管中小学学费有所下降,但对于贫困村(如黄鹂窝村、火甲村、雷田村等)而言,支付起来仍感吃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发展南康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而收费问题之所以错综复杂,是因为民众对现行教育收费制度持怀疑态度,认为有乱收费现象存在。统计结果显示:大约37.5的民众认为现在学校乱收费现象十分严重,46.4的民众认为乱收费现象存在,但不多。仅17.9的民众认为乱收费的现象极少。

从这些统计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民众对教育收费的不信任和不理解。一是民众对教育费用的名目及相关数目的不了解导致农民怀疑教育费用的合理性,甚至以偏概全,只要学校收费就认定为乱收费。一是部分学校的确有乱收费的现象存在。

从学校收取学杂费来看。××小学五年级期末考试费21.4元,××中心初中二年级期末考试费用为32元。而在走访的众多村中,仅有大塘村村民反映乱收学杂费现象有所收敛,平时很少收费,期末考试费用为几元钱。正是因为考试费用高,一些学生因此而不参加学校考试。范文搜版权所有

农村义务教育实行情况调查报告 第6篇

报 告 人:陈宏 数学与统计系 2009级数学与应用数学1班 2009211241 调查主题:农村义务教育实行情况 调查成员:陈宏

调查时间:2013年4月10日到4月25日 调查地点:安康市汉滨区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中小学生、学生家长、中小学教师、不同阶级不同年龄的群众 报告摘要:教育费用、家庭支出、教学质量、学习压力

引 言:

目前,我国农业在总体上实现了温饱、进入小康的目标,已经开始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迈进。然而,中国农村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需要的状况,这将成为阻碍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这样,如何培养大批安心在农村的专业人才和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适应农村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成为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在农村普及义务教育,关系到广大农村中小学健康成长的基础,关系到亿万农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整个农业,农村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应该说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农民义务教育的负担较重,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亟待加强。

调查过程:

1.关于家庭在2012年全年中支出最多的项目。7%的被调查者反映是购买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性支出,27%的被调查者反映是吃穿用等生活支出,52%的被调查者反映的是教育支出,9%的被调查者反映是住房及医疗支出,5%的被调查者反映是其它支出。可以看出,教育支出的在大多数被调查者的家庭支出中排在首位,农民的教育费用负担比较大,远远高于农业生产、吃穿用和住房与医疗费用等支出项目。

2.关于目前义务教育收费的合理性评价。24%的被调查者认为小学合理,初中过高,15%的被调查者认为小学过高,初中合理,45%的被调查者认为都过高,16%的被调查者认为都比较合理。综合比较,认为收费都过高的被调查者的比例高于认为都比较合理的被调查者,认为小学收费合理的被调查者占42%,认为初中收费合理的被调查者占31%,认为小学收费过高的占59%,认为初中收费过高的占72%。可以看出,总体上还是认为过高,义务教育收费还是被调查者意见比较大、比较多的问题。

3.关于家庭中义务教育费用不能及时缴纳时的采取的办法。58%的被调查者的家庭向亲友求助借贷,9%的被调查者的家庭请求学校批准缓交,4%的被调查者的家庭请求政府帮助,4%的被调查者的家庭选择让受教育者辍学,15%的被调查者的家庭想其它办法,10%的被调查者的家庭不借贷或没有这项支出。这表明90%的被调查者的家庭中存在缴费困难,并且大多积极争取解决,或以自己借贷的方式解决,或找学校、政府帮助。只有4%的被调查者的家庭是在缴费困难时采取消极态度,选择让受教育者辍学。关于学生对义务教育的满意情况。

4.关于学生对义务教育的满意情况。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在校学习感兴趣。并74%的学生认为学习很有必要,其中半数的人认为应该加大学习力度。农村学生普遍表现出了对学习的热情,但与之相对的,有22%的人不满意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认为目前农村教学质量差,不能因材施教,硬件设备不齐全,课程资源难以开发。这样的教学条件导致老师上课仅仅只能照本宣科,拓宽不了教育视野、扩展不了教学内容、丰富不了课堂教学。

5.关于教学质量状况。通过调查,一方面由于农村老师的工资普遍比较低,因此一般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去教书,所以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整体素质比较低。据了解现在中学中的教师大部分是中专毕业,小部分是全日制大专毕业,更有甚者是在70年代初中毕业的。但是同时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又严重制约着师资力量的调整。据了解,农村教师每个月工资才1500元左右。另一方面主要的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尽量往城里调,骨干教师的流失导致农村教育质量下降,使农村生源流失。在有些地方,农村生源流失问题已比较严重,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或家庭比较富裕的学生,都流向了城区比较好的学校。从学生家长的反映看,有大部分的学生对学校的师资条件不满意,认为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敬业精神不够。反映问题有:有的教师教育时间缩水,往往让学生自学;有的教师不批作业由学生代批,个别甚至连考卷也不批,仅根据平时的印象来给分;有的教师体罚学生等。

6.关于学校经费,学校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状况.由于经费短缺,乡村学校的教育设施都得不到改善,校舍不能得到及时修缮和增加,学校环境得不到改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太平镇黄豆坪小学教学楼及器材非常简陋。在我们调查的学校中,大部分是没有标准操场的,更不用说足球场了。有的学校只有一个设备比较简陋的电脑室,有的甚至没有。

7.关于学生学习压力的状况。有一多半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大,一半的学生认为课本难度大,只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课余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农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紧张的刺激,如考试的压力,作业的压力,家长期望压力等。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往往比城市学生更大。

解决问题的方法:

1、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2、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的合理需要,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本标准。

3、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学校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要良好。

4、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经费给予支持,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照国家标准及时足额发放。

5、希望农村政府,能够真正的将国家的政策思想落实到位,真正的给农民“减负”。也让孩子们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日后为祖国多做贡献。

6、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

7、多方努力,积极配合,共同营造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总结:

上一篇:意境忧伤个性签名下一篇:法院党建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