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范文

2024-09-15

角色范文(精选12篇)

角色 第1篇

培训游戏——部属角色与领导角色

目的:模拟部属与领导之间的沟通能力 游戏规则: 1、5人为一组,一人扮演上级主管的角色,一人扮演直接主管的角色,三人扮演部属角色;

2、任务分别写在以下的角色单中,并用信封将角色单装好分给每个角色;

3、上级主管与部属分开做,由直接主管担任联系。

4、每组需要共同完成任务,如果完成任务举手示意。

5、游戏时间40分钟。

部属角色单

(一)1、你只可以与直接主管及其他二位同事互相写MEMO书面沟通,不可以越级报告。

2、你和其他人一样,手中都有5种图片。

3、你的直接主管及上级主管将领导你们完成任务。

4、手中的图片不可露白,也不可传递。部属角色单

(二)1、你只可以与直接主管及其他二位同事互相写MEMO书面沟通,不可以越级报告。

2、你和其他人一样,手中都有5种图片。

3、你的直接主管及上级主管将领导你们完成任务。

4、手中的图片不可露白,也不可传递。

部属角色单

(三)1、你只可以与直接主管及其他二位同事互相写MEMO书面沟通,不可以越级报告。

2、你和其他人一样,手中都有5种图片。

3、你的直接主管及上级主管将领导你们完成任务。

4、手中的图片不可露白,也不可传递。

直接主管角色单(四)

1、你可以与上级主管及部属在纸上沟通。

2、你和其它人员一样,手中各有五种图片。

3、你的主管将领导你们完成任务

4、手中的图片不可露白,也不可传递。

上级主管角色单(五)

1、你只能与直接主管沟通,不能越级指挥

2、包括你在内,每人手中都有5种图片

3、你的任务就是“找出每个人相同的一种图形,并使每一成员均了解完成任务的答案”。

4、完成任务时,请举手。

5、有任何问题,可举手请教讲师。

6、手中的图片不可露白,也不可传递。

5人相同的图形是:

角色 第2篇

G218桂睿培

在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我感觉林冲从不愿造反到不得已杀人这一变化过程十分有意思,课上老师给我们分析出的各种细节和情节使我有些“细思恐极”,从而我在想,究竟如何把情节安排地妥当才能使人物生动起来。

我记得老师曾说过,当作者写到这个角色可以自己做出选择的时候,是最舒服的。

换句话说当作者把一件事放在自己的角色面前他能选出一条最能体现他性格的路,就说明作者把这个角色塑造成功了。

我在写我的小说时思考的最多的是我的情节安排,当这件事来的时候,我的主人公以她“胆小,害羞”的性格会做什么,就比如当她目睹一场校园暴力时,她究竟是原地不动,还是立马逃跑?因为她是很纠结的人,她一方面想帮别人,一方面自己又不知道怎么去帮,跑走良心过不去,可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我从这个心理想,就写成她是到了最后一刻才跑走了。

我是通过人物性格来去揣测她会干什么,而林冲这一章明显也有很多情节和细节看出来作者是通过林冲的性格来决定的。

这一章很明显作者要把林冲从安分守己逼到造反,跟我要把我的陈言从胆小沉默逼成仗义执言有点相似。那么作者该怎么安排情节转变呢?

林冲因为风大雪大,走出去买酒喝,走前把火什么都灭了,说明他心细谨慎,也是因此让草场的失火显得是别人故意所为。

当林冲进了古庙后,他又用一块大石头堵上了门,如果是像李逵那样的人可能随便猫一个角落就睡了,甚至就在草场里呆着,或者在卖酒的那里再多呆一会儿。所以从林冲谨慎细心的性格来安排这些细节,使人物的举动看起来非常合理。

同样的,在写到后面,林冲听见了三个放火要害死他的人说的话,怒火中烧,三个要夺他命的人正在门外洋洋得意,怎叫人不愤怒?况且林冲之前已经一忍再忍,这次关乎他性命,是真的不能再忍了,所以林冲要出去杀了他们。

但是这是在我们知道情节的情况下的推

理,我们要是不知道,就慢慢跟着剧情走,就会发现,其实就在这个时候,也不一定能猜到林冲到底要不要杀他们。

因为他是“轻轻把石头掇开”,还大喝一声:“泼贼哪里去!”我们再对比李逵,人家可能二话不说直接干,这会儿已经杀了一两个了。

并且在后面打的时候,看林冲是非常“冷静”地在杀人,他一边说话一边杀,意思就是“不是我要杀,是你们逼我的”,老师说从这儿能看出林冲实在是太可怕了,克制得可怕。

我觉得,可能到这会儿林冲在意的不是他的性命差点没了,而是他真的回不去他想安分过的生活了,所以他杀了人,其实是在和过去做一个了断。

正如前面所说,林冲要从安分守己变到不得不去造反,那就要在情节上一步步把他的想回到过去的希望全断掉。

那么我也是在想怎么样才能把我的主人公逼到“发声”,两次别人的跳楼,实际上是在刺激主人公,让她知道如果她能鼓起勇气发出自己的声音,那么别人可能就会多一分活下来的可能。

写完这篇文章我也在想,换做我我会怎么做,然后我悲哀地发现可能我会和陈言纠结不已,但是我又会选择去求助别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又多了一种结局的可能。从这一点看,创作小说真的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谈演员进入角色与成为角色 第3篇

这是演员创造角色的一个基本程序。

按照蔡兴林先生的提示, 我们应该认真履行如下过程:

1. 分析脚本, 揣摩唱腔

拿到脚本以后, 应仔细阅读, 认真琢磨, 分析主题思想, 了解每句词意:它说明什么问题?要告诉观众什么?将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这句唱词为什么这样写?那段唱腔为什么那样设计?都需要仔细研究, 认真考虑。

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甚至还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如果提得正确, 不论是词还是曲, 都可按照演员的意见修改。特别是唱腔, 因为不管什么唱词什么唱腔, 都必须通过演员去演唱, 才能和观众见面。如果唱腔设计的与词不符, 或演员唱着不合适等等, 就需要与作曲者商量, 加工修改。

2. 分包赶角, 刻画人物

二人转要刻画人物, 摹拟角色。脚本里哪个人物由甲方表演, 哪个人物由乙方表演, 哪个人物什么性格, 哪个人物应该安排什么动作。舞蹈设计者 (或导演) 在舞蹈方面, 已有了初步设想, 可以一起研究:根据剧中人物的思想、性格、语言、特点、动作、特征等, 仔细分析, 反复琢磨。结合演员的特点, 加工排练, 进行二度创作, 使人物形象鲜明。

一个好的唱手, 唱到悲的地方, 能把人唱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唱到喜兴的地方, 又能叫人捧腹大笑。用不同的声情, 把观众引向不同的境界中去。这就要求演员要吃透剧情, 感情饱满, 以情带声, 声情并茂。

实践证明, 一个好演员, 仅有一条好嗓子是不够的, 还必须用得好, 唱得感情饱满。嗓子好不一定唱得好, 嗓子差也不一定唱得不好。嗓子好, 如果对唱词理解得不深透, 一个音符不错地“照本宣唱”, 这只能说是能唱了, 并不等于会唱, 更不能说唱得好, 这叫“傻唱”。嗓子差点儿的, 对词意理解得深透, 唱得有感情, 对嗓子控制得得当, 掌握好迟、急、顿、挫, 也可以唱得好。

一个演员在叙述故事和表现人物的时候, 要做到感情对头, 感情充沛, 要心中有戏, 声从情发, 才能给人以真实感, 才能感染观众。同样的一段唱腔, 由于演员体会不同, 注入的感情不同, 效果也不一样。

3. 进入角色, 成为角色

例如《王二姐思夫》中王二姐做针线活的一段, 很吃功夫。常说的“包头的就怕《摔镜架》”, 主要是怕这个地方。

有那么十分钟左右没唱, 光靠动作来表达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做针线活。

这就要把生活中做针线活的一些动作, 进行集中、概括、提炼, 演得真像那么回事儿, 才能抓住观众。

从洗手开始, 洗完手坐下来打开“样采” (夹各种颜色花线用的) , 一篇一篇翻选花线, 配好了线就是拿针, 上辫根儿处摸针, 头一回因为没摸准还把手扎了一下。

针拿到后, 先别在前胸, 然后把选好的线在将要绣的东西上 (用手绢儿代替) 配一配, 看看颜色调不调合。

接着是:嗑线、捻线头、吐线头、再拿针, 纫针、拉线、搓线、撸线、打疙瘩, 这才叫弦儿起唱, 边唱边绣。绣兜兜、绣腰褡、绣荷包等。

拨针拉线越拉越短, 每绣完一样都要换线, 不能用一条线绣完所有的东西。

这一系列的细腻动作, 主要靠一双手来表达。这就是说手上得有功夫, 伸出手指头像根棍子硬邦邦的不行。拨针拉线都得像那么回事儿似的才行。有一点不像观众就要散神, 进行议论。

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 第4篇

生活中,两个角色的混淆交叉,甚至替代,已经搞得不少夫妻一头雾水:这个男人怎么啦,社会角色稍有好转就认为自己是成功人士,家庭角色说变就变;这个女人也一样,社会角色一旦有所提升,就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绝代佳人。昔日的夫妻温情黯淡,往日的家庭渐渐失衡,彼此的社会角色开始蚕食自己的家庭角色——我是領导我怕谁?我是老板我怕谁?我是……我怕谁?

以为社会角色就是男女成功的标志,企图用社会角色占领家庭角色,其结果是男人不像男人,女人不像女人,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误读已经在影响当今的许多家庭。

社会角色是社会的认同,用自身社会角色的光环来替代对伴侣的热爱,在人类婚姻史上没有成功的先例。家庭角色的内容更多的时候完全与社会角色无关。为什么有的人社会角色很成功,而家庭角色犹如痛心的滑铁卢:一是扮演好家庭角色的能力缺乏,长期以来,人们更多是注重社会角色的培养;二是社会角色的成功,演绎了一些人骨子里对家庭角色的不屑一顾,自认为社会角色成功就能一劳永逸替代自己的家庭角色。

事实是,不管你社会角色多么显贵,不管你掌管多大权力,不管你拥有多少财富,不管你征服世界的能力多么强大,男人的爱意是女人永远的渴望,女人想嫁的一定是一个深深爱她的好男人。男人也同样,无论你是否漂亮,无论你财富地位是否超过男人,女人的温柔也是男人永远的期待。只是人们常常进入一个误区:婚前看重对方的社会角色,婚后看重对方的家庭角色。

当然,重视社会角色而忽视家庭角色,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现实的影响。特别是当今社会竞争如此激烈,我们没有理由去反对社会角色的重要。只是如果我们忽视家庭角色,不愿更好担当,或者扮演不好,我们的幸福从何说起。孰重孰轻,还是我们自己掂量选择,二者的关系从来不是对立的。

角色 第5篇

教师职业角色组合变化及角色压力调适

研究探讨了教师职业角色组合的成分、特征及其与学生素质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教师角色压力的压力源、由此产生的.职业倦怠及调适办法,希望师生双方在交互作用过程中,都能获得学业(专业)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作 者:吴明霞 张大均 郭成  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400715 刊 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 29(3) 分类号:B844 关键词:教师   职业角色   角色组合   角色压力   职业倦怠  

角色 第6篇

《爸爸去哪儿了》中张亮父子曾有一段角色扮演游戏。天天早上起床困难,张亮便让天天扮演村长,而他自己来扮演天天。于是,“村长”叫“天天”起床的游戏开始了,天天体验了一把村长发号施令的威风,却也感受到了叫小朋友起床的难处。通过这一轮不到5分钟的角色扮演游戏,天天在不知不觉中共情到了爸爸的感受,从而开始对自己的起床困难承担责任。

除了这些日常事件可以作为角色扮演的素材外,优质绘本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在绘本故事中,总会有一些贴近儿童心理特点的角色形象。通过这些角色形象,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更容易将自己带入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体验故事角色的情绪,将自己与故事角色相对照,从而产生共鸣。角色扮演游戏成为连结故事角色与儿童的重要桥梁。

那么,父母如何利用绘本和孩子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呢?以绘本《忙!忙!忙!》为例,故事讲述了一位因家务琐事而心烦意乱的妈妈让小男孩独自一人上楼玩耍,小男孩发现妈妈在水池边哭泣,便爬上椅子为妈妈擦去泪水,送上贴心的亲吻。故事最后,母子二人手牵手,暂时放下家中乱糟糟的一切,飞奔出家门远眺大雁,共享难得的母子时光。

这一绘本令每个成人感动。我们常认为儿童很弱小,需要呵护,却忘了他们身上拥有一股巨大的能量可以为我们暂时卸下压力的包袱。感动之后,你也许又会感到不切实际,现实生活中真的有这样的孩子吗?——这个小男孩拥有高水平的共情能力和亲密的母子依恋关系,他能够敏感地觉察到母亲的消极情绪,并时刻关注着母亲,在母亲需要时给予关心和支持。这样的孩子正是优质绘本的独特价值所在——为幼儿提供了符合其发展特点的高品质模仿对象。

以绘本中的片段“孩子爬上椅子,为母亲擦去眼泪,亲吻母亲”为例,父母可通过以下五个步骤与孩子开展角色扮演游戏:

步骤1:停。父母停下手中的事,提醒孩子:“我们一起扮演吧!”

步骤2:读。选择故事片段亲子共读。商量确定每个人扮演的角色及表演场地,妈妈的扮演者还可以系上围裙。

步骤3:想。与孩子讨论当父母伤心时,可以做些什么来安慰父母。如“故事里的小宝贝是怎么安慰妈妈的?” “如果妈妈很伤心,也哭了,你会对我说什么呢?你会做什么呢?”

步骤4:演。父母和孩子一起表演刚才讨论好的内容,即当父母伤心哭泣的时候,孩子怎么安慰父母。表演时,父母可引导孩子用更丰富的话语和动作来表达安慰。

步骤5:享。父母与孩子分享自己在表演过程中的感受。如“听到宝宝安慰妈妈,还亲了亲妈妈,妈妈感到特别幸福。”

角色 第7篇

胥口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金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活动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学龄前的儿童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他(她)熟悉的周围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这就使得幼儿园角色游戏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在角色游戏中,小班幼儿特别是初入园的幼儿角色意识弱,或缺乏角色意识,所以他们玩起来难于进入角色,游戏形式单调、平淡,使角色游戏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意义和目的。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角色意识,使角色游戏达到其相应的教育意义和目的,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出培养小班幼儿角色意识的途径,具体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丰富经验,理解角色

角色游戏的内容来自现实生活,是社会性的游戏,只有让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才能产生玩游戏的愿望。所以必须让幼儿了解和认识角色的作用与行为,初步建立起角色意识,进而在游戏中自己进入角色。

首先应通过开发多项主题活动,帮助幼儿初步形成角色意识。如:主题活动“我的家”,要求幼儿回家了解,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他们在家干些什么家务?一家人是怎样相亲相爱,互帮互助的?谁辛苦地把你们带大?你在家帮妈妈做了什么事?通过这样有意的观察,使幼儿认识了角色的行为,丰富了生活经验,理解了角色的实际意义。然后组织幼儿讨论谈话,加深对角色行为的理解和认识。其次应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人们的活动,丰富幼儿的认知。如:带幼儿外出散步,组织幼儿参观商店的营业员如何热情接待顾客,看警察怎样指挥交通;看医生如何给病人看病等,并以此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人们对劳动的态度。同时要求家长带孩子参加健康的社会活动,以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建立起角色意识。此外,还应辅以故事、看图片、谈话等形式,通过文艺作品丰富幼儿的经验。

这样,随着幼儿观察的不断深入,经验的不断丰富,孩子们玩起角色游戏就不会出现抢占材料、自顾自玩或无所适从的现象。他们能意识到自己在扮演角色,自己的行为必须符合角色的身份,必须大家合作游戏。

二、选择合适的主题,诱发兴趣 角色游戏是幼儿生活经验的再现,游戏中,幼儿进行社会性的学习,所以游戏的主题内容必须是幼儿熟悉的生活内容。小班幼儿由于阅历所限,很多事情他们还没经历过,很多角色他们无从体验。因此,我们必须选择幼儿熟悉的生活主题。熟悉的角色才能激起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从而使幼儿树立起角色意识。

首先,应从幼儿熟悉的事物中选择合适的主题。幼儿无一例外地对“娃娃”感兴趣,而生活中和他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爸爸、妈妈。幼儿最丰富的经验也莫过于和爸爸、妈妈的共同生活经验。因此,我们将“娃娃家”作为小班最初开展的游戏主题。事实上从孩子们对“娃娃家”的喜爱程度,更加证实了“娃娃家”是小班幼儿的最佳角色游戏主题。幼儿园是孩子们生活、学习的主题场所。孩子们喜爱老师,乐于上幼儿园,他们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在“幼儿园”这一游戏中,孩子们不仅能按意愿再现幼儿园上课、游戏、做操、表演节目等活动,也满足了一些孩子想当一名老师的愿望。可见“幼儿园”也是小班幼儿能接受和喜爱的角色游戏主题。

其次,应从幼儿心目中所崇敬的人物去选择主题。在和孩子们接触中,我发现“警察”和“司机”一直是他们所崇敬的人物,孩子们跟着父母外出,车子“嘀嘀”一开就把他们带到很远的地方,真是棒极了。还有那警察穿着制服,威风凛凛地指挥交通,在孩子们眼里也是再神气不过了,他们多么想尝尝开开汽车、当当警察的滋味。因此,“公共汽车”游戏深受孩子们欢迎。

第三,从幼儿对新异物的好奇入手选择合适主题。商店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妈妈常带孩子到商店买物品,孩子们看到商店里那么多未见过的、琳琅满目的诱人物品,他们多么想摸摸、看看、玩玩呀。还有柜台里忙个不停的售货员对孩子们也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孩子们是多么想象成人一样直接参与买卖活动。而“商店”游戏正可以满足孩子们参与社会活动的这一要求。

三、区分层次,注重差异

为了培养胆小、内向及兴趣易变孩子的角色意识,在游戏中我对他们进行因人而异的重点指导,并采取相对固定角色的方法,即在不长的一段时间内固定角色,对他们进行角色行为训练,使其尽快进入角色,树立起角色意识。如对于胆小、内向的孩子则注重培养他们对游戏的积极态度和情绪,委以角色,交给任务,想方设法把他们吸引到游戏中来;对于兴趣易变的孩子则注重发展其注意力及持久性,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性。

固定角色并非是角色就固定不变了。实践证明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能增强幼儿角色的应变能力,有利于幼儿角色意识的发展。所以对那些兴趣易变而不稳定及胆小、内向的孩子在相对固定角色一段时间,在其有一定的角色意识后,就应对其角色进行变换调整,使他们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角色,在提高他们对角色应变能力的同时,增强角色意识。

四、介入角色,示范引导

角色游戏虽然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但不意味教师就可放弃指导。应该说老师的介入指导对培养孩子的角色意识、深入开发游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游戏之前的谈话、讨论是不可少的。谈话激起了幼儿对已有生活经历的回忆,将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既巩固了角色意识,又为下一步付诸游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在游戏初始,教师应根据幼儿意愿引导确定主题,也可利用一些玩具材料调动幼儿游戏兴趣,让幼儿从材料中得到对所扮演角色行为的启发,增强角色意识。这就牵涉一个如何根据孩子的意愿分配角色的问题。新游戏的主角孩子们总是争着扮演,这时,老师如命令说xx来当医生,xx当妈妈,显然不利于幼儿积极性的发挥。遇此情形,我总是进行民主选举,让大家讨论。如:要玩“幼儿园”游戏,自然“老师”这一角色引起了孩子们强烈兴趣,这时我就问:“谁最像老师?谁会带大家做游戏?给大家讲故事?谁平时在班上最爱帮助别人,爱做好事,是老师的好帮手?”这样很自然地就推荐出了较好的组织者。在以后的游戏中就建议轮流担任,让能力差、角色意识弱的幼儿也有扮演主角的机会,以增强其角色意识和游戏能力。

在指导游戏过程中,老师更应善于启发、引导。老师的指导不是强加给幼儿的种种要求,而是老师以角色的身份向幼儿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劝告或者建议,从而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明确角色行为,意在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老师必须对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对游戏的不同态度进行了解和观察记录,然后对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教育。如:妞妞是个非常腼腆、胆小的小女孩,她总是不声不响,生怕别人注意,常常是怯怯生生地看别人游戏,自己不敢参加。我主动接近她和她交谈,消除她的恐惧心理,使她感到老师可亲,接着把她引到“娃娃家”来扮演较为容易的角色“孩子”,开始她很紧张,缺乏角色意识,不能胜任。于是我介入到游戏中,扮成“大姐姐”,通过言谈举止为妞妞进行平行介入指导,让她体会到老师变成了“大姐姐”,她变成了“孩子”。初步有了角色概念。第二次游戏时我仍以同一角色介入,建议和她一起抱娃娃去散步,以动作和言语对她进行示范。这样我不断地以角色的介入在非常自然轻松的状态下对她进行了引导,使她逐步进入角色,建立起角色意识。

角色袋, 让角色定位更明确 第8篇

第一步, 合理投放角色袋的数量

合理投放角色袋的数量, 无形中就控制了每个游戏主题的角色数量, 也就合理配置了各游戏区的角色。这对幼儿理解角色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在一次A、B两个小班的游戏现场观摩中, 我发现在A班娃娃家比较明显的位置贴了5个角色袋, 每个角色袋中都有幼儿的游戏卡。我以客人身份进行询问, 了解到娃娃家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宝宝, 正好是插卡的五名幼儿。由于材料的分配比较合理、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明确, 因此这五名幼儿的游戏比较有序。而B班则有8个角色袋, 共有8名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以同样的方法了解到该娃娃家游戏中有两位奶奶、一位妈妈、两位爸爸、一位爷爷、两位姐姐。在游戏中两位姐姐去抢妈妈的调料盒, 三人抢着烧菜;一位爸爸自顾自拿了一个锅在炒菜, 不过很快就被另一个爸爸抢走了材料;一位奶奶在抱娃娃, 另一位奶奶则无所事事, 爷爷也在一旁百无聊赖地坐着……显然, 若一个游戏区的人数过多, 角色职责混乱, 则不仅会影响游戏情节的发展, 而且也不利于幼儿对角色职责的理解。

一般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 我们都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需要和兴趣, 预设或生成游戏主题。在投放每个游戏主题的角色袋中, 我们先根据游戏主题本身的特点, 引导幼儿一起商定游戏中角色安排情况。比如, 医院主要角色———医生和护士;银行主要角色———柜员、保安、客户。然后, 根据具体角色安排情况来协商、确定各游戏区的角色袋数量。另外, 我们还注意控制角色袋数量与整班幼儿人数的比例。比如, 小班幼儿的游戏水平主要处于个别动作阶段, 因此我们提供的角色袋数量和小班幼儿的人数大致相当, 尽量让每名幼儿都扮演一个特定的角色, 以增强其角色职责意识。而在中大班我们则适当减少角色袋数量, 让中大班幼儿学会竞争上岗, 这样既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角色意识和合作水平, 又可以提升他们在游戏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步, 巧妙设计角色袋的标记

随着游戏情节和内容的丰富,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比如, 小菜场的幼儿A和B上班后来买菜者很少, 时间一长, 他们都耐不住要出去玩。这往往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幼儿A和B都跑出去玩, 谁也不管谁, 也不管菜场的生意, 所以没有争执;另一种是只能一个人出去, 谁也不肯让谁出去, 所以就会争执起来。一般教师会介入解决争执, 如让幼儿以猜拳的方式决定谁出去玩。但这样做, 却忽视了正在进行的游戏主题本身的价值。就拿“小菜场”来说, “小菜场”的营业员、管理员本身就被赋予了一定的责任和内涵。在游戏中我们不仅要顺应幼儿的需要, 更要重视游戏主题、游戏角色的本身价值。

因此, 我们引导幼儿为每个游戏区的角色袋做上简明的标记符号, 暗示工作的内容以利于幼儿之间进行分工合作。同时, 在某一个角色袋上画一个五角星, 暗示这个游戏角色要全面负责该游戏, 不能随便离岗。对于这样的规则, 幼儿一般能够理解和遵守, 从而确保游戏区不会出现无人管理的问题。其实, 每个游戏区都可以有一个星级角色, 如星级老师、星级营业员、星级医生等。这个星级角色至少要挂职一天, 第二天可以换其他角色。这样一来可以增强游戏角色的责任感, 并增强了游戏的灵活性和交往性。

第三步, 适时调整角色袋的呈现

角色袋上的标记和数量要根据幼儿游戏的需要、兴趣和水平适时调整。比如, 在“大舞台”游戏中, 起初我们设定了唱歌、朗诵儿歌、舞蹈、走模特四个节目, 除了主持人这个角色袋是空着的外, 其余4个演员的角色袋上都做了唱歌、朗诵儿歌、舞蹈、走模特的标记。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插在自己喜欢的角色袋中。时间一长, 单一的表演形式和固定的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因此, 我们又更换和增加了新的空白角色袋, 幼儿可以自主协商制作角色袋上所想表演节目的标记。这样的调整不仅可以使幼儿表演的节目和形式丰富多彩, 而且可以使幼儿根据节目单选择自己喜欢表演的节目。

教师角色与家庭角色 第9篇

同时,作为普通家庭中的一员,教师也要承担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人夫为人妻的角色。正是由于教师在学校和家庭之间肩负着多重角色,身陷“角色丛”中,教师职业角色间冲突也就在所难免。这种冲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在学校中作为家长代理人与在家中充当父母的角色冲突

教师在学校里被学生、家长视为家长的代理人,学生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的只是情同父母般的慈爱温暖,即从教师那里寻求一种安全感和深切关注。而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一般是包办一切的,承担着为人父母的角色,因此,显示家长制作风是被家人、社会普遍接受的。同时,父母及子女也没有这种严格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这样就缺少了作为教师所应具有的威严,再也不用担心因说错了话、做错了事而有损形象或伤了学生的自尊,而能放下架子同子女变成无拘无束、无话不谈的社会生活中的真正的朋友。由此可见,同在家庭中相比,教师在学校中既要小心翼翼地扮演父母温暖与关怀的角色,又要扮演一般父母所不具备的作为管理者的角色。作为管理者就意味着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权威,师生间是以“公务情感”为基础的朋友,因此,教师不能过于热衷扮演朋友角色而失去教师的理智与原则。这样才能做好管理者的角色,这种角色冲突常常使教师陷入两难的境地。

同时,教师在家庭中同子女之间的爱与在学校中与学生之间的爱也有不相容的成分。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爱是相互的,父母给予子女之爱自不必说,子女也会在日常生活中的举手投足间折射出对父母之爱的回报。而在学校中,教师所给予的是一种泛爱、博爱,是一种无差别的爱,否则,就有学生认为教师偏心而给今后的管理、教学工作带来不便。即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关心爱护学生,也被大多数学生及家长认为这是教师应该做的,因为他们是楷模、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理所当然就应多付出,这是他们的职责。

二、爱的异化

如果对报刊媒体稍加关注,就可以见到许多这样的报道。如河北省滦南县教育局举办的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上教师的个人先进事迹报告,无一例外地都谈到对学生之爱与对家人之爱的冲突。

全国优秀教师夏宝海在其报告中说,父亲在北京住院治疗两个月,一直是年迈多病的母亲服侍,他没有去陪父亲一天。为了学生,患病在床的父母很难见到他的身影,学生占据了他的全部身心;为了学生,无暇顾及怀孕的妻子;为了学生,没有陪过妻子到商场购物。他把精力百分之百地用于神圣的讲台,百分之百地奉献给他的学生。凡此事例不胜枚举,一方是学校,一方是家庭;一方是学生,一方是父母、爱人、子女。在“社会楷模”、“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蜡烛”的光环的照耀下,教师们选择了学校、学生,而抛开了家庭、父母、爱人、子女,“把精力百分之百地用于神圣的讲台,百分之百地奉献给了学生”,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教师称号”,但这样能与“家庭成员”的角色相配吗?在父母、爱人、子女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却没有承担起为人子女、为人爱人、为人父母的角色,抛开了亲情、爱情,这还是真正的“社会人”吗?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崇公抑私”的尚公主义一直在社会伦理中处于主导地位,从而使人们认为人的“德性”要以牺牲个人利益、个人情感为代价。但在这种道德准则逐渐被人淡忘的今天,在教师行业却仍然兴盛,连关心家人这种作为一个正常人的基本的情感也要受压抑。这种思想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爱的异化”。

三、时间上的冲突

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在拥有家庭,享受家人的给予的时候,也应理所当然地在八小时工作时间之外承担起作为家庭成员所应承担的角色,即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但实际情况如何?一位普通教师李运妹是这样自述的:工作以来,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白天干不完的活,晚上带到家里,把家庭琐事、儿子的成长与学习辅导的任务都交给了丈夫。每天晚上不少于3小时坐在电脑旁进行设计、查阅、整理资料,农村学校大都是寄宿制的学生,每天从学生早上起床到晚上就寝都要关心,有时还怕学生晚上上网,半夜里还要去查寝室。

其他职业者在下班后感受工作紧张之余的轻松,享受家庭生活的天伦之乐,放松心情;而教师在八小时工作时间之外却不能结束工作,晚上要备课、批阅作业、家访、辅导学生、检查学生就寝,班主任的任务更重,从学生的生活到学习,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时时关注班级里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无所不包。“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这是大部分教师的真实写照。上文提到的夏宝海老师就说,多少个寒来暑往,总是顽强地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没有请过一天的病假,有的是一天要工作16小时的工作记录。由此可见,教师角色与家庭角色在时间上的冲突是教师的工作性质、工作特点决定的,这种冲突也是不可调和的。

四、经济上的冲突

学校中的教师,也是家庭中主要的劳动力,是家庭经济来源的主要承担者,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为了让家人及自己生活得更好一些,努力提高家庭收入,这也是教师在家庭中承担这一角色时应尽的义务。

由于历史及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教师的待遇至今仍然很低,难以令人满意。在收入本来就很低的情况下,地方上克扣或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样教师的生活就陷于更艰难的境地。很多教师不管生活多么艰苦,甚至辛酸,还是尽力维持着教师的尊严、体面与魅力,但教师的种种困扰是现实存在的。一些教师便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节假日等业余时间从事第二职业,这些行为在其他行业可能是被认可的,但由于你是教师,你就要做“孺子牛”,必须只能吃草而挤出来的一定要是奶;也因为你是教师,只能默默无闻、淡泊名利、任劳任怨、甘于清贫。上至教育部,下至地方,纷纷出台措施禁止教师从事第二职业。这只是因为职业角色赋予你是教师,这就使你在家庭处在贫困的境况下却面临无能为力的尴尬,其间的冲突也是显而易见的。

而在美国,如路易斯安那州,对教师外出从事工作及活动的条件是:一是教师被人邀请到校外从事某项工作或活动必须让学校知晓;二是教师在校外工作以不影响校内工作为前提。如果这两个条件都满足,教师在校外从事第二职业就不被禁止。

教师职业角色间冲突的产生源于“角色丛”中的不同角色含有不相容的成分。由前所述可知,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及家庭活动中要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多个角色常常同时为他提出不同的角色期望,从而带来教师行为上、心理上的矛盾和冲突。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矛盾和冲突,其原因首先在于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理想化要求,社会对教师期望过高,教师往往难以适应角色要求,在自身角色的期望与被期望中,教师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的冲突理所当然地显现出来。

其次,来自教师的心理压力,一方面,社会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要应付各种考试、考查,这些给教师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加快,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而教师难以在短期内适应这种改革的步伐,这是导致教师心理压力的另一个原因。正是这种种心理压力,使他们不得不疲于奔命、努力工作,而无暇顾及家庭,不能很好担负起家庭角色。

由此可见,教师所面临的教师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冲突实质上是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环境与个性的交融与摩擦的结果,是各种综合因素的产物。当然,这些冲突在促进教师敬业爱岗、努力工作的同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是非常明显的,它不仅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自身进一步的发展,也影响到家庭和谐甚至社会进步,因此应该予以更多关注。

角色 第10篇

幼儿情况分析:

本班孩子都是新生,来自于各个幼儿园,各方面的技能都参差不齐,所以对他们的游戏情况我们还是在观察中,初步发现他们在游戏中不能大胆的进行对话,语言沟通能力还需提高,游戏中还不能较好的使用礼貌用语,但是孩子们的角色意识都比较强烈,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对游戏十分兴趣,材料整理方面还需加强引导。

预设游戏主题:

《理发店》《医院》《超市》《小吃店》

角色游戏:

《理发店》

主题活动的由来:

之前看小朋友在娃娃家里总喜欢用头梳在娃娃的头发上梳呀梳,女孩子还喜欢给娃娃批辫子等,于是我们想在角色游戏中增设”理发店“的主题。洗发,理发是每个幼儿都经历的事,因此,”理发店“的游戏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它有生活经验支持,贴近幼儿。

游戏预期目标:

1.学习扮演理发店的理发师,初步了解理发师的工作职责,理发程序和不同的发型。

2.演戏中能大胆地进行顾客与理发师之间的对话,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第一次游戏

活动目标:

1.了解理发店的工作人员,初步了解理发师的工作职责。

2.会简单地沟通,并使用礼貌用语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提供头梳、剪刀、电吹风、洗发屋、喷浴头等及理发店场景

2.知识经验准备:在谈话中与幼儿讨论以下问题。你的头发长了怎么办?你去理发店理发吗?理发店都有哪些工作人员?引导幼儿禄步了解理发店在生活中的用途。

活动指导: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们的头发长了怎么办呢?那么,理发店里都有哪些工作人员?

2、师扮演理发师给荣艺婷小朋友理发,进行情景示范,边说边示范,让幼儿初步了解理发的程序。

二:提出游戏要求

1.游戏前要先把游戏材料摆放好。

2.游戏时要遵守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职责,如理发师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等

3.要做文明的顾客,要使用礼貌用语。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开展游戏,师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能否主动并适宜地摆放游戏材料。

2.重点观察理发师的工作情况。

3.观察顾客与理发师之间的沟通情况,是否使用用语,以及游戏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师和幼儿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引导和观察幼儿游戏材料整理和环境的整理

2.交流游戏情况

师:”今天谁去理发店发了?你喜欢哪个理发师?为什么?游戏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了吗?解决了吗?你是怎么解决的?

观察与调整: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兴趣点较高,他们对理发店的工作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在理发的程序上幼儿还有点混乱,弄不清先干嘛后干嘛。建议在下次的活动中让幼儿的已有经验更丰富一点,活动起来更得心应手,在下次的活动中可以对理发店进行更大范围的服务,增加一些服务项目。

第二次游戏

活动目标:

1.了解理发的程序,如:洗发--剪发--吹头发

2.会进行礼貌的对话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在理发店的相应地方挂上理发程序示意图,

2.知识经验准备:在游戏区投放理发智育示意图以及剪刀、电吹风等玩具,让幼儿学当理发师,组织情境表演“理发”

活动指导:

一:通过谈话,示范,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理发的.程序

1.师:“理发师是怎么工作的?师出示理发程序示意图。

2.请两价目幼儿上来,一个当理发理财,一个当顾客。理发师理发时,师一边指着理发程序示意图,一边讲解理发程序。

二:提出游戏要求

1.游戏前要先把游戏材料摆放好

2.游戏时要做到三轻

3.理发师要主动与顾客问好,顾客要做文明的顾客

4.理发师在理发时要看理发程序示意图理发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开展游戏,师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能否主动并适宜地摆放游戏材料

2.重点观察理发店里的工作情况,如理发智育,是否礼貌接待顾客、顾客与理发师之前的沟通情况等

3.观察游戏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师幼儿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大班角色游戏计划 第11篇

不断地出现需要解决的问题会是大班幼儿游戏中的一个显著特征。这里我们也不难发现有的幼儿在游戏中较灵活、自如地解决问题:比如家里有电视机却没有画面,有“爸爸”就会去画几张漂亮的画轮流贴上自得其乐;比如肯德基餐厅里要有“奇奇”怎么办呢?“餐厅经理”就去和-个服务员商量,请他来扮演;比如……然而,也有幼儿会在游戏中无法自己的问题:想要做一瓶水果药让“病人”吃得不觉苦却不会做:比如“幼儿园老师”想到要带自己的学生去外滩玩玩,却不知教室里哪里算“外滩”……由此培养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学习解决一些“困难”、“问题”是势在必行的。

二、游戏目标

在游戏中能够动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游戏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

三、游戏准备

1.准备一个“百宝箱”.提供自制玩具的材料。

2.经常引导幼儿观察了解生活,理解生活:如生活中各种人际关系。比如生活中许多物品的外形特征,比如生活中幼儿许多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的事……以此让幼儿明白生活中许多事情多困难动动脑筋能解决,同时也提供幼儿解决问题的一些思维方式。

四、观察指导

1.自由选择。

教师观察幼儿自由选择主题、角色情节时很容易地发现尽管是大班的幼儿也会有许多矛盾、问题层出不穷地产生,教师应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比如主题中人多了或者人少了怎么办?比如都要争扮一个角色怎么办?比如有人认为要玩这一情节,而有人却坚持玩另一情节怎么办?……教师的指导应该是“稍慢”的,在观察到幼儿实在无法解决时,才给予帮助。最恰当的做法是教师先鼓励幼儿自己尝试去解决。

2.自主展开。

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观察要仔细到位的。有许多幼儿在游戏中碰到了困难,灵机一动地去解决了问题,教师一旦发现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共享幼儿解决困难后成功的喜悦情感:比如有的肯德基经理最终灵机一动通过协商请服务员扮演“奇奇”使得餐厅生意一下子好转,教师用一句“真了不起”给予了孩子充分的肯定。然而有的时候幼儿在游戏中碰到困难是解决不了的,但会主动求助:“老师,天安门怎么搭?”“老师,我们少了一位客人老师,你来帮忙好吗?”“老师,抽水马桶怎么搭?”等等,教师了解了幼儿求助的内容应尽力帮助幼儿解决,但一旦点通幼儿的思维,应让幼儿大胆尝试。在游戏中还有些幼儿是有困难有何题而不求助于成人的,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在游戏中呈现出愁眉苦脸的样子,容易气馁。教师看到这一情况,要在幼儿气馁之时及时给予帮助。比如:要做水果药的医生眼看着他们脸掉药瓶,教师应该想到他有用能扔掉的还是一个“金点于”,教师要帮助他去获取游戏之中的乐趣,使他在游戏之中获得成功。

3.自发交流。

角色现代散文 第12篇

离家的那天,娘把一叠厚厚的钱缝在我贴身的内衣兜里,娘边缝边说:“娃呀,人争一口气,佛欠一柱香,你不能辜负娘的一片心呀。”

我使劲地点头。

这天,下着大雨,刚满十五岁的我看到那些零散的钞票,我知道我把全部家当都带走了,这是一次把整个家庭命运系在身上的赌的注。

娘撑着伞站在雨地里,雨倾盆一样下着,我让娘回去,娘依依不舍。

娘眼里有泪,我怕再惹娘伤心,我说:“娘,我会努力的。”说完掉头就走,我不想让娘看到我也是满眼泪花。

我上的是自费卫校,在九十年代初,这是一个无限渺茫的选择。

是娘让我学医的。

娘说:“娃,咱身体有残疾,学医轻省,将来不出大力。”

为了不让娘失望,为了对得起娘给交的那些学费,我只能在一个不太好的环境里暗自努力。

那些钱是娘卖了几十年菜的心血啊,这些钱沉重的几乎让我无力承受。

我们那个班的同学要么有坚实靠山,要么是顶了班带薪上学,所以他们的前途一片光明。我和他们不同,我的残疾,我贫困的家境,我的将来该怎么办?

冥冥之中,总觉得我没有将来,一个残疾人能有一个好的将来吗?

一个丑角会有明天吗?

答案是肯定的。

卫校三年,我定下了常人难以完成的目标,我一边学习中专课程,一边自考大专,为了娘的重望,也为毕业后能比同学们多一张文凭。

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每周只用五元钱生活费,省下的钱全买了书。当时我的早餐只有一个馒头,下午只买四两米饭,用开水泡上自带的浆水菜。

九八年六月,我卫校毕业了,也取得了自考大专毕业证。

毕业典礼,当校长宣布我们那届学生只有我一人通过了艰难的医学自考,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当我托着残疾的身体走上主席台,接过毕业证,那一刻,我把头埋得很低很低,我不想让同学们看到我满脸是泪。

我曾无数次对娘说过我一定要把书念好,不让娘失望,可我还是让娘失望了。

短暂的兴奋之后便是无限的失落。

正如我刚上卫校时预料的那样,我没有将来,谁让老天造就我这样一个丑角呢?尽管我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却没有单位接纳我,我又回到了家里靠爹娘养着。

面对负债累累的家,十八岁的我,第一次感到自己做为一个公民失败极了。

娘来到我的床前,对不思茶饭的我说:“娃,功没有枉费的,学没有白上的,知识没有白学的。”

我哭着说:“可是我的同学们为什么没有努力就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呢?”

我对娘说:“这是我的命。”

娘坚定地说:“人定胜天!”

为了提高医术,也为了让我有些事干,不至于寂寞,父亲从大伯家借了几千块钱,让我在县医院自费进修了两年内科和儿科。

在医院进修的那两年,我仍然是夜以继日地努力,不放松每一个病例的学习,用理论联系实际,盼望着将来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能用精湛的医术服务于乡亲。

那时,通过对医学的深入了解,才知道我的残疾是由于误诊,这又坚定了我一定要好好学医的念头。

又是两年的所谓寒窗,又是两年的苦读苦学。

时间似乎过得有些太快了,两年很快结束了,我又回到那个闭塞有村子里,继续让爹娘养活。

是娘让我产生了找工作的念头。

娘说:“天无绝人之路,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娃,你试着出去找找看,听说这两年国家对残疾人很重视呢。”

我也记不清那些年为了找工作,遭受了多少白眼,受了多少冷嘲热讽,填了多少表格,面试了多少次,都是以残疾而被拒之门外。

后来,不管别人投给我任何含义的目光,我都变得麻木了。

我听一个朋友说可以去人事局找找。我萌生了一线希望。

第一次到县政府人事局,那时,我卫校毕业已经二年了,那天让我终生难忘。

接待我的领导态度很是不屑,他瞟了我一眼,问我:“你是统招生还是委培生?”我说:“不是。”

他笑了,一边笑,一边用牙签剔着指甲里的脏东西,随后双手摊开。他说:“那我也没办法,我还是跟你说了吧,那些委培生现在还没有着落,更何况你一个残废人。”

我又鼓起勇气,抬起了头,我说:“国家不是颁布了关于残疾人就业的若干规定吗?”

他想了一下说:“我知道你是残废人,可现在各医疗单位的人员都是饱合的,你要理解国家的难处,尽量不要给政府添乱。是这样,如果你执意想在这儿找出路,就把资料放这儿,慢慢等吧,再说了,现在哪个单位能要你这样的人……”

我几乎是逃出人事局的,一路上,我后悔极了,后悔出来丢人现眼。

想起自己这么多年来用百倍的努力换来的却是零结局,我抬起头,仰望着阴暗的天空,泪水慢慢地流了下来。

这次,我彻底绝望了,我不知道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究竟有多强,在那次找工作之后,我再也不对我的人生报有任何幻想了。

我不再相信曾经一度让我心怀大志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书上那些激人奋进的事了,那些善意的谎言全是骗人的,我只信现实,所有曾有过的自强自力的信念和力量都被那次找工作彻底击垮了。

那是一个农忙时节,我拿着镰刀来到地里和爹娘一起干起了农活。

爹爹说:“你身体不方便,别干这些重活路。”

我面无表情地对爹爹说:“那你说,我又能干什么呢?”

爹爹叹了一口气,低下头干活,不再说话。

我对娘说:“种庄稼的人流了汗,出了力,就有收成,我努力了这么些年,为什么颗粒无收?”

娘停下手里的活,说:“娃,你没听过人家说船到桥头自然直,甭泄气,咱再去找找,去找残联吧。”

后来,残联领导带上我的.资料,反复在各医疗单位奔走,终于为我联系到了一家国有医疗单位,很快,我就上班了。

走的那天,娘在正堂里敬上香烛,让我重重地磕了几个头,娘说:“娃呀,你的这个头是磕给党和政府的,你要好好干,别给领导丢脸就是了。”

我说唉,娘别过身子,我看到娘在悄悄抹泪。

一个丑角在舞台上,如果一出戏还没有结束,还得陪正角儿演下去,这个过程漫长无期,只有生旦净末们觉得累了,要罢手,丑角才能真正结束他们的倍受屈辱。

我到了这家医院,院长还没看我的资料,就对管事的人说把那个护工辞了吧,他又打量了一下我问:“干点活,身体吃得消吗?”我一个劲地点头。

我的工作是每天清晨六点起床,为病人拖地板,打扫住院部的清洁卫生,收发病人生活用品。

这份工作来的太不容易了,我仔细地干好每一件事,不出任何差错。虽然不能用医术为病人治病疗伤,但能为患者服务,能进入我久已向往的医院,我还是满心欢喜的。尽管当时干一个月只有二百块钱,可是我终于不用父母供养我了。我一边干,一边复习,在此期间,先后顺利考取了临床助理医师,和临床执业医师资格。

一个人就是有再强的毅力,仍然逃不了生存的困窘,要活下去,必须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一个月二百元钱在那时,对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来说连基本的生活都维持不下去,每个月还要让爹娘接济才不至于饿肚子。我还能让年迈的爹娘安享晚年吗?要知道我的爹娘呀,为了不让我成为社会的累赘,把心都操碎了。

娘给我送菜的时候说:“娃,先干着,别怕吃苦,看有机会转正什么的。”娘背过我让爹拿着辛辛苦苦种的粮食,自己都舍不得吃的家禽给领导送去,娘还背着我,花了四千块钱把我的户口买到城市居民户口,期望着能给我转为国家正式职工,可是娘万万没有想到,我们所有的努力,全都是零结局。

记不清多少次,心在寒夜里被风冻僵了,我多么希望有一股暖流能让我如卧深雪,渐已死去的心灵苏醒。没有,什么也没有,只有寒夜的风在窗外呼嚎……

一个男青年没有一副孔武有力的身板,没有房子没有钱,他会拥有美满的婚姻和人生吗?那些烦心的事啊,在无眠的夜里全都涌上我的心头,让我无比压抑。

后来,爹说:“娃学了这么多的医学知识不用,这样下去不是个事。”

于是爹在那个炎热的夏天,骑着飞鸽牌自行车,穿着我穿旧的蓝衬衫,带着脱了线的草帽,四处奔走,一会儿残联,一会儿卫生局,一会儿领导家里,终于为我申办下来了个体行医资格。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全家所遭受的痛苦,流的眼泪,受的屈辱,太多太多了,我不想旧事重提,以免伤害了那些曾经伤害过我的人。对一个健全人来说,他们的人生之路东边不亮西边亮,而残疾人没有退路,残疾人要付出超过常人十倍的努力,也不一定拥有平淡如水的生活。

我终于停止了扮演丑角的命运,因为一出戏结束的时候,就该丑角走出角色了。一个人总不能一辈子只扮演一个角色。努力着,不言放弃,这是一个人跳出别人为自己设计的角色的唯一途径。

放了一挂响响的鞭炮,娘吃力地爬上木梯为我贴上大红的对联:白头翁坐常山独活千年,红娘子上重楼连翘百步。

我给娘扶着梯子,娘转过头看我,脸上的笑异常灿烂。

娘说:“娃呀,这些年苦了你了。”

我笑了,我摇摇头,忽地想起这天是九月一日,我卫校毕业七年了,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日子过的真是快极了,转眼又是七年。这七年,在为病人解除痛苦的时候,我记不清有多少患儿也像当年的我一样患佝偻病,我及时治疗,没有让他们留下和我一样的后遗症,我感到了欣慰,我体会到了奉献之后的快乐。

现在我经营着一家三间门面的诊所,我买了房子,有了妻子,也有了儿子,我过上了一直追求的平淡如水的生活。

如今,新合疗在农村的开展,让我生存之路再度面对考验,我不能说什么,也不愿说什么,也没有资格抱怨什么,毕竟,那么艰难的路都走过来了,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明天会怎样,我们谁也无法预测自己的将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角色】相关文章:

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05-12

电影角色05-09

重要角色05-12

角色实现05-16

职业角色05-18

角色体验05-22

扮演角色05-27

网络角色05-30

角色行动06-02

角色作用06-07

上一篇:少先队微课方案课件下一篇:护理学会年会领导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