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子戏观后感范文

2024-09-11

折子戏观后感范文(精选11篇)

折子戏观后感 第1篇

昨天看了天津京剧院的折子戏,一共是四个,分别是黄齐峰的钟馗嫁妹,刘嘉欣焦鹏飞的飞虎山,王嘉庆和李宏的遇皇后乃至吕洋的祭塔,历时两个多小时。

首先是黄齐峰的钟馗嫁妹,感觉他的身段很漂亮,稳健且干净,嗓音虽然略微差一点,但是基本上昨天的表演还是很不错的,特别是大劈叉和后来在妹子屋子里面的那几个动作,都是挺好看的,这就是一种美感,那就是虽然钟馗脸上五颜六色,但是他表现出来是很美得,其余几个小鬼也都可圈可点,虽然还有些稚嫩,但是配合还算严丝合缝,正如黄齐峰接受采访时候说的这几个年轻演员还是很卖力气的。

第二出是焦鹏飞和刘嘉欣的飞虎山,却不是全的,因为没有李克用做梦梦见飞虎的情节,也就免去了一大段二黄唱腔,其实挺好听的`,本次开场就是安敬思在家中的事情,焦鹏飞扮相很好,但是嗓子在念白最后一句就已经劈了,后面的演唱就明显出现了问题,关键是他还要翻高,那就难听了,其实不如就低下来唱,至于刘嘉欣的李克用虎音还不错,有些味道,但是最好有些观察的动作和眼神,而且在看到安敬思打虎后最好一个赞佩的表现,至于唱词,最后几句不好,也许是为了破除迷信,可唱的是古人,就不应该改动了,而且本戏还有个问题在于光打虎是无法显示安敬思本事的,因为他还要耍兵器的表演,这个删除了就体现不出其力大无穷的特点了。

第三个是遇皇后,是本次演出比较失败的,因为李宏根本没有唱最初的二黄慢板,直接就上了老包,王嘉庆的老包口口声声在访谈时候说要展示书卷气,结果唱出来还是如同土匪一样,洒狗血实在太严重,而李宏那些唱也因为没有唱慢板而显示不出来什么了,所以本戏很失败。

最后是吕洋的祭塔,原先我认为是老本的,结果唱得都是新词,都是一些不着边际的唱词,貌似和社会接轨了,可是那不是古人思想,完全把白素贞的思想性格唱走样了,实在令我恶心,而扮演许仙姐姐的主儿干脆忘词了,要不是院公来了句当谢天地,她还不知道怎么样呢,而其念白真水啊,许士林的扮演者则总好似在笑,高航的塔神倒是人情味十足,问题是真那么好,就应该把白素贞给放了才是,至于主角吕洋也被那很下三滥的唱词给毁了,哎!

综观本次演出,感觉很失败,焦鹏飞之所以嗓音劈了,也许是心理素质不过硬,李宏为什么不唱慢板,不知道,祭塔用新词实在让人作呕,这就是昨天的评价,肯定令人不满,但是我就是实事求是而已。

折子戏观后感 第2篇

以前所看过的戏曲,不管是京剧、黄梅戏还是昆曲,大多剧目都是相似的故事情节:落难书生与大家闺秀相爱,但是遭到女方嫌贫爱富的父母的反对,于是书生奋发图强高中状元。最后女方父母接受状元郎,以男女主角有情人终成眷属为大团圆结局。尽管各个剧本中的情节会有些许的差异,但是从大体上看,中国的大多经典戏曲剧目都是如此。

也许是因为观者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事事都能圆满、美好,为了满足自身的愿望,于是就把在现实生活中未能实现的感情和结局寄托到了戏曲上。

《情探·活捉》不同于一般的越剧,当它的第一张画面出现在我的眼前时,我被吸引住了。它不再是看了一部又一部的大团圆结局剧目,而是表面上看似悲剧,其实又不完全是悲剧。虽然它只是短短二十二分钟的折子戏,但是所浓缩的东西却沉重得让人一时缓不过来。

伴随左侧喷出的白烟,一身白衣的敫桂英拖着长长的水袖背对的观众快步走出。由于灯光的配合,以及敫桂英整套妆容的视觉感受,桂英的身份——女鬼,就自然而然的在观众的心中有了一个定性。反观剧中的男主人公王魁,他一身火红的袍子,虽然叫不出它的专业名字,但是可以明显看出它与一般的长衫不同。听到门外桂英“王郎,开门来。”的呼唤,王魁以为是自己的现任夫人前来与他赏月,于是手持红灯到门外迎接。不知门外是桂英,王魁还故意与她开起玩笑。可见此时的王魁早已忘记了旧爱,忘记了那个在莱阳苦苦等候归人的娘子,那个收到休书在海神庙自缢身亡的桂英。当桂英见到日思夜想的相公时,不敢有亲密 的触碰,只是拿起了他的衣脚暗自悲伤。

王魁放下灯后转身看到来人并不是夫人,而是从莱阳千里迢迢赶来的桂英。王魁已经从王忠口中得知桂英以死,于是当看到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旧人时,大惊,直呼“鬼!鬼!”此时的王魁还是因桂英之死而心有愧疚,毕竟她的死也是因他而起。桂英为了不想让王魁受惊,于是 骗他,自己还是人。王魁得知桂英未死本想向她忏悔,但是转身之后却是冷冷的“千里迢迢,你是怎样来的?”此时,桂英还对王魁心存幻想,以为他还会对自己有一丝的爱意。她忘了自己已经命归黄泉,而罪魁祸首就是眼前的这位状元郎,还一脸笑意的拿出昔日为王魁医治腿伤的药方。她没有恨,相反却对负心汉关怀备至,不计前嫌。多善良的女子,多可怜的女子,多让人惋惜的女子。

在桂英的旧事诉说之后,勾起了王魁旧日的情感。他知今日的金榜题名有了桂英的扶持与帮助才得以实现,看似王魁有意悔改。可恨的是一个为功名抛妻的人怎可能轻易回头?王魁顿时脸一沉,所说的话更是让桂英心寒。他本知桂英是青楼出身,竟拿这个作为威胁到他锦绣前程的借口。好一句“野花卉怎能栽玉盂金盆?”看着被丢弃在地上的药方,仿佛又在桂英的胸口刺了一刀。

桂英明知王魁已有夫人,但是任然为了守在他身边而恳求做王魁的侍妾。王魁怎敢擅自收留桂英,“凤凰山雀怎同巢?”王魁不会为了收留桂英而甘愿毁了自己现在的荣华富贵,于是只能拒绝桂英。已经甘愿为妾的桂英眼看王魁连这都不能答应,心里的恨意油然而生,想置之于死地。但是她怎么下得了手,那是她的心爱之人啊。于是抬起的手又放下了。在听到王魁要给自己万两黄金,自立门户的时候,桂英冷笑,悲凉而又心死。桂英也不再对王魁抱有一丝幻想,只要王魁把当日定情的碧玉扇坠还来。但是负心的王魁不仅把扇坠做了他与夫人的订婚信物,竟还大言不惭的说如果桂英要玉坠就再买一个还她。可笑,买来的玉坠怎么可能与原来的那个一样?

王魁假惺惺的说今生是他欠了桂英,来世必定相还,跪地盟誓。听到“盟誓”二字,桂英怒气难压,想到王魁昔日与自己的山盟海誓如今化作了云烟,他现在竟然还要立根本就守不了的誓言,桂英仰天大笑。“你已经害死了一个敫桂英,还想再害死一个敫桂英吗?”桂英一语既出,将跪地的王魁打趴在地,王魁顿时醒悟,原来桂英早已做了泉下鬼。在一阵的打斗之后,最终王魁被桂英活捉跪地,一出悲剧就此结束。

在刚出场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桂英与王魁的服饰色彩是为了更好的烘托剧情。敫桂英一袭素衣,象征的是她出淤泥而不染,白璧无瑕。虽然她是青楼女子,然是却有着善良与敢爱敢恨的性格。还有那一副长水袖,加深了虚无缥缈的味道,增添了浪漫的气氛。王魁一身红,象征的是他的权势与富贵。在整出剧中,两个演员都是相当出色,不管是从唱腔还是表演来说,都能恰当地诠释角色的特点。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女主角的水袖表演,不同的长袖动作都体现了她不一样的情绪。

看了这部剧,之所以说它是悲剧又不完全是悲剧,是因为在我看来王魁被活捉恰好是敫桂英的解脱。桂英是充满悲剧色彩的女子,她深爱着王魁,就算是王魁背信弃义,将她活活逼死,她还是心怀希望,深信王魁会回心转意。千里迢迢到汴京寻夫,就算是王魁对她已经死心,桂英仍然苦苦哀求,无论是为侍妾还是做奴婢,只要能待在王魁的身边,桂英都甘愿。本来是王魁忘恩负义在先,反过来却要桂英求其给她个安身之处,可想桂英是多么的可怜。

虽然讲述的只是一个桂英的故事,但是却是千千万万个桂英的缩影。在对王魁一类人的谴责和痛恨之余,不免会为类似桂英的女子感到同情。她们生活在封建的社会,男子一封休书就可以结束一段婚姻,女人从来都只是他们的玩偶。为功名利禄抛妻弃子都是男人们的手段,而这一切苦痛只能由女人承受。男人有了新欢就忘了旧爱,女人只能在感情中做加法,最终给自己套上情感的枷锁。还好桂英最终还是狠心活捉了王魁,为自己的感情画了一个句

号。

华亭折子戏初探 第3篇

一、华亭折子戏的生成与发展背景

1. 折子戏的华亭文化背景

“华亭县隶属于甘肃省平凉市, 以境内皇甫山麓有华尖山亭而得名。关山东麓, 地处甘肃、陕西、三省 (区) 交汇处, 东临崇信县, 西连庄浪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 南接张家川回族自治区和陕西省陇县, 北依平凉市崆峒区。”

华亭县素有“陇上明珠”之称, 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考古发现,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商、周时期已在华亭建芮、卢等方国。自周孝王时期起至西汉, 华亭一直是专供皇家狩猎牧马, 汉平帝罢呼池苑设安民县。关山沿线的许多乡镇地名多与边塞文化有关, 如:燕马寺、骡马寺 (疑为古马政机关苑马寺遗址, 方言读音, 年久转音) 。关山的繁荣、交流和部落的冲突的大背景影响中发育、成长、成熟, 形成了关山独特的气候, 民俗文化风采。

边塞文化的人员频繁流动与交融造就了华亭开放、包容、多样性并存的民俗风格。华亭人修房造屋要“看字头”, 讲究坐北朝南, 阴阳和谐。婚丧嫁娶要“过事”, 招待邻里亲戚, 摆酒席讲究个“十大碗”。华亭的文明传承, 源于关山, 依托关山, 得益于关山。关山是一条纽带, 见证了华亭民族大融合的史实。

华亭人的诸多讲究, 涵盖了陕西、陇南、临夏、四川、青海人的习俗风格, 如:华亭独有的正月二十三“燎疳”民俗;牛羊“打浪山”的放牧特征等, 都保留了羌、藏民族的某些习性;“花儿”中的青海调、蒙古长调以及“脚户花儿”中的外来方言, 说明华亭文化中所包含的草原文化的基本信息。这正是民族融合、异域交流的结果。把这些民俗活动单列出来, 哪一个没有文化遗产的价值?这些正是华亭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包容交替, 并存共荣的过渡性特征最好的见证。

2. 华亭折子戏的风俗文化背景——庙会文化

在华亭这个小城镇中, 风俗文化显得格外浓郁, 在每一个村镇都供奉着庙宇, 名字各不相同, 如“青龙寺”“双凤山”等, 尤其是在有庙会的时候, 庙宇香火不断, 唱折子戏也是人民祈求平安的一种方式。比如土地爷崇拜:土地爷在中国农村随处可见, 华亭各个村赛基本都有大大小小的土地爷庙, 在演出时也是必须祭拜演唱的场所之一。

华亭折子戏在带妆作正式表演时, 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就是演出前后的祭祀活动, 演出之前穿戏服、化妆带上锣鼓、狮子连同组织人员一起去附近庙宇祭祀, 演出结束后所有人员再次前往庙宇祭拜, 以报平安。

二、华亭折子戏的音乐形态

1. 华亭折子戏的唱腔

华亭秦腔折子戏的唱腔为板式变化体, 有欢音、苦音。板式有原板、慢板、二六板、带板、垫板、滚板。唱腔有花腔, 拖腔等。根据所唱的戏剧形式不同, 有浑厚深沉的, 有细腻柔和的, 余音回味无群, 为华亭人民所喜爱。

2. 华亭折子戏的唱词

华亭折子戏唱词结构是齐言体, 在折子戏的唱词中最常见的是七子句的结构整齐押韵, 多半是比较讲究音韵和谐对仗, 高雅正, 押韵的词句读起来朗朗上口, 有时会在唱词中加入韵脚, 一般是每句最后一字押韵, 采用本地方言, 使折子戏成为大众的一种文化。

3. 华亭折子戏的主要伴奏乐器

(1) 乐队编制

华亭折子戏的乐队是由20余人组成的小型的民族乐队。乐队演奏人数比较少时只有4人, 一般以拉弦乐器二胡和板胡为主, 还有吹管乐器打击乐器笛子唢呐和堂鼓比较多见, 大型的乐队演奏有弹拨乐器的人数比较多, 乐队编制比较齐全。

(2) 主奏乐器

华亭折子戏的乐器没有其他大剧种那样繁杂, 最主要的乐器是板胡, 板胡是折子戏中文场的领衔乐器, 故有“文场一把手”之称。分高音, 中音, 低音三种, 华亭折子戏中使用的是中音板胡。板胡的发音尖细清脆, 最能体现秦腔板独特的变化特色。

(3) 伴奏方法

华亭折子戏常有文场戏和武场戏两种, 文场是人物主要以叙事和抒情为主, 武戏主要是描述和表现战争和打斗场面为主。文场戏的伴奏乐器有古筝、板胡、二胡、笛、三弦、琵琶、扬琴、管子、大号 (喇叭) 等;武场戏有暴鼓、干鼓、堂鼓、唢呐、小锣、马锣、唢呐、梆子等。

三、华亭折子戏的艺术特征

1. 华亭折子戏角色的多变性

华亭折子戏的表演独具特色, 自成一家。与戏曲的行当一样, 主要有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在戏班里, 每个行当的艺人都是能文能武, 有时在演出时人手不够用的情况下, 同一个人能演多个角色, 而且丝毫不乱, 秦腔表演技术十分丰富多样, 身段和特技应有尽有, 可谓是“十八般武艺”常用的有趟马、拉架子、吐火、扑跌、扫灯花、耍火棍、枪背、顶灯、咬牙、转椅等。神话戏曲类的表演技艺更为奇特而多彩, 给人无限的想象力。

2. 华亭折子戏舞台空间的虚拟性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 台下十年功”, 艺术的表演离不开舞台的陪衬。华亭折子戏的表演更是离不开舞台, 而在戏曲艺术中, 舞台的布置更是此时物更有物, 它的舞台是虚拟的, 比如说在《花厅相会》中主要人物高文举与张美英在花厅见面时, 舞台的背景只是简单的装饰, 并不是真正的把舞台布置成花厅形式, 除了伴奏的音乐在舞台上或舞台后面之外, 全靠观众自己的想象与演员深情并茂的表演。戏曲舞台可以称的上检验演员表演功夫的试金石, 真正在舞台表演自如的才算是合格的艺人。

3. 华亭折子戏题材的多样性

华亭秦腔折子戏的题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一, 传统剧目题材广泛, 内容纷繁。这些剧目主要以反映历史事件的悲剧、正剧居多, 多是取才于“列国”、说岳”等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其二, 题材源自民间故事、公案戏, 内容上既有表现封建伦理道德剧口, 又有表现传奇故事和日常生活内容的, 爱情故事历史故事和神话故事等。如反映婚姻问题的《张琏卖布》, 历史传说《李三娘研磨》《李彦贵卖水》, 神话《八仙拜寿》都是常演剧目。其三, 歌舞题材性质的剧目, 如《十五玩花灯》《绣荷包》等。

4. 华亭折子戏表演形式的灵活性

中国是非常重视民族传统习俗的一个国家, 折子戏一般在最盛大、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或比较重要的日子大型庙会中表演。华亭折子戏除了在剧院舞台上表演之外, 也经常走街串巷的表演。一般以秦腔爱好者自发组织成戏班子, 以娱乐为主。在村镇中表演, 有时也加入了一些传统民俗表演如社火, 曲子戏, 划旱船, 耍狮子表演。在演出结束之后, 还要放鞭炮活跃气氛, 村里的长者为演出的主要人物挂红, 也是一种奖励。

结语

华亭折子戏在戏曲艺术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 戏曲发展离不开人们的生活。华亭折子戏创始于民间、扎根民间、依存民间, 至今仍为民间乡亲所接受、认可, 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而又扬善抑恶、寓教于乐。随着时代的发展, 华亭折子戏也而临着时代的严峻考验与挑战, 希望在各方人士的努力下使这一古老而又独特的民间艺术永远传承下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 戏曲艺术正在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 缺少欣赏的观众和传承发扬的人。浮华的世界, 我们理性的选择一种不同的生活追求, 寻找心灵的净土。在繁华喧嚣的的城市生活中有一种精神上的心灵寄托。戏曲艺术也不缺为一种高雅的艺术选择。

摘要:流传于甘肃省华亭县的折子戏在长期发展衍变中已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表演形式, 其流派、唱腔、传承对地域性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是历经几百年沧桑至今依旧存活与民间的宝贵文化遗产。笔者以第一手的田野考察资料为依据, 对华亭折子戏的生成背景、音乐形态、艺术特征以及传承做了初步的研究, 并提出对华亭折子戏保护与发展的相关建议, 希望借本文吸引更多专家学者关注到华亭秦腔折子戏的研究中来。

关键词:戏曲艺术,秦腔折子戏,民间音乐,保护传承

参考文献

[1]邵曾祺.试谈古典戏曲中的悲剧[M].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3.

[2]华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挥公告[R].2013.

[3]萧炳.秦腔音乐唱板浅释[M].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0.

[4]杨志烈.秦腔剧目初考[M].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4.

[5]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M].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9.

[6]傅谨.中国戏剧艺术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3.

歌剧中的“折子戏” 第4篇

填补歌剧市场的“空白”

如今,中国演出市场上的“歌剧”音乐会不外乎两种形式——一种是全本歌剧,把一部歌剧从头到尾演下来,一般至少要两个小时,多则三个小时;另一种是歌剧咏叹调音乐会,挑选出各部歌剧中最脍炙人口的咏叹调,比如《茶花女》中的《饮酒歌》、《图兰朵》中的《今夜无人入眠》、《艺术家的生涯》中的《我的名字叫咪咪》等,组成一场咏叹调集锦音乐会。

而歌剧中的“折子戏”,则是一种介于全本歌剧和歌剧咏叹调音乐会之间的演出形式,它将一部歌剧中最精彩的场景抽取出来,让观众欣赏到一段连续的剧情和完整的戏剧冲突。这样的演出形式在国外很常见,大家对其喜爱的程度有时甚至超过了全本歌剧,然而在中国,它却是一片尚未开垦的土地,最近十年似乎都没有出现过。

这次上海音乐厅“剧之华彩”的音乐会,就是一场歌剧中的“折子戏”,挑选了四部中外歌剧中的精华部分,包括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艺术家的生涯》第一幕、奥地利作曲家雷哈尔的《风流寡妇》第二幕、中国作曲家金湘的《原野》第二幕、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弄臣》第四幕。在张峰看来,现在推出这种歌剧“折子戏”的形式正合时宜。“很多上海观众各种独唱、重唱的咏叹调听得多了,我觉得是时候上一个台阶了。但如果让他一下子去听全本歌剧,两个多小时不一定坐得住,那么就可以先听听这个歌剧‘折子戏’过渡一下。”相比于全本歌剧的起承转合,歌剧“折子戏”的音乐会只有高潮,没有过段,观众们会看得相当过瘾。

舞台精美、服装华丽,是歌剧给人们的一贯印象,但这次歌剧“折子戏”的演出舍弃了豪华的舞台布置,而且没有交响乐队,只采用钢琴伴奏,这样会不会丧失歌剧原本应有的味道呢?对此,张峰表示,这样做一方面当然是出于制作成本的考虑,“如果服装、乐队都到位,八十个人的乐队,服装一做就是几十万、上百万,当然好了,但现在没办法,我只能‘量体裁衣’”;但另一方面,张峰认为其实有利有弊,“舞台豪华、阵容庞大,观众可能会分心。你想呀,演员正在唱着,旁边出来一个人,你一看,‘咦,这个衣服不错嘛’‘那个灯光怎么歪了呢’,其实你已经跑神了,他在唱什么你就想不起来了,对不对?”而且,从歌剧演唱呈现的效果来看,钢琴伴奏可能比乐队伴奏更好。“因为演员在台上不是光唱啊,还要看指挥,指挥拍子下去了,你声音没出来,这就不行了。而钢琴伴奏的话,演员的负担相对比较轻,更容易投入剧情。”虽说“折子戏”是“轻装版”的歌剧,但又和完全没有道具、纯演唱的音乐会版歌剧不同,“我们的道具尽管不多,但也不会缺位,会根据剧情而来,起码给观众一个场景,让他们看得明白”。

这次歌剧“折子戏”的演出,歌剧院派出了一个全明星阵容,不但张峰自己亲自上阵,还有杨小勇、迟立明、韩蓬、熊郁菲、徐晓英等,一场歌剧音乐会中集结如此多的一线歌唱家,在上海尚属首次。除此之外,这次演出很“超值”的一点,还在于演员不会留着嗓子,而会放开了唱。“一般的歌剧演出,在唱第一幕、第二幕时,演员都是要留着嗓子、保存体力的,高音不敢唱得太长、太足、太到位,不然到了后面第三幕、第四幕就唱不下来了。”而现在,四部歌剧的“折子戏”一共有四套主角,“所有的演员一上去,就毫无顾虑地放开了唱,高音能延多长延多长,这样观众听了就会很过瘾”。

希望在国外演唱中国歌剧

看了“剧之华彩”的节目单,在几部西洋歌剧中,中国歌剧《原野》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张峰特别挑选的。“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唱外国歌剧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就说意大利歌剧吧,我们一开始不懂意大利语,对意大利歌剧里的文化、角色也不是很清楚,‘依葫芦画瓢’,经常画不对。”作为一名中国歌剧演唱家,张峰一直有一个心愿,希望有一天在国外最好的歌剧舞台上,除了意大利、法国、德国、俄罗斯的歌剧之外,还能够演中国的歌剧。

“中国歌剧现在不是没有好作品,只是缺少大家的看和听。歌剧和其他艺术形式不一样,不是买本书回去看看就行了,你必须在台上唱了,大家才知道,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所以我们必须要唱,如果我们不唱,观众怎么会知道呢?”张峰认为,虽然从数量上说,中国歌剧没法跟西洋歌剧相比,“我们所谓的西洋歌剧不是一个国家的,那么多国家的歌剧放在一起叫西洋歌剧”。但是在质量上,中国歌剧只能说是越来越好。“中国接触歌剧、创作歌剧、表演歌剧的历史,和西方比起来还是短得很,很多都是在摸索当中,这样写写、演演,那样写写、演演。好在摸索期已经差不多过去了,大家大概知道中国歌剧应该用什么样的形式来创作了,所以我觉得现在应该是出精品的时候了。”

前阵子,张峰刚在韩国首尔的世宗音乐厅参加了韩国光复七十周年的音乐会,演唱了《原野》的选段,观众的反响非常好。“他们的艺术总监、导演,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地位相当于我们中国的周小燕先生,听了《原野》的片段后说,与韩国歌剧相比,中国歌剧更加深沉,更加浪漫。”老太太还希望明年可以去韩国演出整部《原野》歌剧,张峰听了很高兴,还借此机会提出,《原野》全本歌剧可否配一组中国演员,另外再配一组韩国演员。“因为对于文化来讲,其实最好的扩展、影响、宏扬文化的方式就是参与。如果意大利歌剧全世界人都不唱,只有意大利人自己唱,现在就不是这番景象了。所以,如果中国歌剧不但中国人在唱,亚洲人也在唱,慢慢地,全世界其他国家唱的人越来越多,那么中国歌剧和意大利歌剧起码可以在一个平台上了。”

在张峰看来,中国的歌剧演员一定要多演唱中国歌剧。“中国歌唱家对中国歌剧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凭我在国外看到中国歌唱家的表现,他们演唱的实力不差,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师的不多呢?这跟语言有很大关系,你唱的都是人家的东西,你的人物形象、文化、举手投足等各个方面,要填补的东西太多了。但是到世界上最好的歌剧院去唱中国歌剧,我们这些歌唱家就可以成为世界一流的歌唱家之一。”

诗歌:折子戏 第5篇

人的相遇不过是生命长剧中的一出折子戏

感觉,来自那段无奈的折子戏

折子戏作文 第6篇

人的相遇不过是生命长剧中的一出折子戏

感觉,来自那段无奈的折子戏

唱尽世间别离生死

折子戏

通常不会有开场白或最终话

因此,我猜不到开头和结局

就因为这样

才让人有了活下去的信仰

我们都在彼此生命里演绎几分之一

我们拼命在保护彼此的位置

至少我们的经历虽然残缺但拥有意义上的完美

那样,

也就够了

缘分真的好奇妙

说不清开头和结局

却总是那样不可思议

很像柔和的棕色,在阳光下的棕色

相遇之后

便有那样多的考验等你

你们之间或许出现裂痕,或许看似无法挽回

却在你将要绝望的时候

又给你希望

来来回回

很短暂的一个过程

甚至连结局都被忽略

可是,

当人们再度回忆的时候

却发现是那么完整

但又好象是一个单独的部分

过去了,不再和人生挂钩

然后,

独感凄凉

折子戏就是一个这么矛盾的个体

恰似人生的相遇

大概没什么比这个喻体更加贴切的了吧

我们每天都在天地间上演没有剧本的折子戏

入戏时的欢笑和泪水,出戏后的深厚感情

已经刻成回忆

或许我们在观看折子戏时没有投入全部的情绪

但可以肯定的是,

我们在费力地演绎着自己的折子戏

自始至终,

我们都是这场戏的主角

因为场景的不同,因为另一位或几位主角的不同

我们在我们的生命中上演了无数场折子戏

此刻

再美的凤冠霞衣

也会舍得褪去了

诗歌:折子戏 第7篇

人的相遇不过是生命长剧中的一出折子戏

感觉,来自那段无奈的折子戏

折子戏美文欣赏 第8篇

世间诸事皆有因果,佛却言世事皆无解。道人生是一曲折子戏。繁华在外,悲凉在内。一场悲欢与欣喜。演绎的只是注定的结局。

----题记

一杯清茶,看淡了尘世的浮华;一首琴韵,演绎着人生的悲欢合离;一本书,讲述着你我巷口里外的故事;一帘幽梦,梦里是否有一段纯净的爱,梦外总是事与愿违,千帆过尽只想泛一叶小舟,放逐到莲开的彼岸。舞台上,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或精彩或普通,曲终人散,几多回味几多伤感。

前生

为你,期粉面。为你,抿红唇。为你,挑娥眉。为你,点绘一双凤眼。为你,妆成。

你说,一爱至斯,尽付笑谈,为情沉欢醉泪弦。后来,月影清浅,与卿相伴,不负如来不负天。你说,尘世纷乱,秋风画扇,人生不只若初见。后来,你为歌者,我为舞仙,琵琶语间展笑颜。你说,故人易变,离别伤叹,冰心易逝遣流年。后来,你情若斯,我心若雪,共谱一曲桃花源。

那日。我穿上凤冠霞帔,为你演绎一曲折子戏。你轻摇薄扇,剑佩玉坠,抖露了你的心事。翠竹成荫,泉水叮咚,烟霞满天,云水幽寂。才明白,你不能为我画一生的眉,更不能许我白首永不相离。

缓步,走到有你的台前,唱一堂迭起的绚烂,那绕梁的清音玉吟,只为你演绎一出折子戏,开始在我的记忆里,却永远,没有结局。

倘若有来世,管谁青梅竹马,只伴你浪迹天涯;倘若有来世,管谁金戈铁马,只伴你淡饭粗茶;倘若有来世,管谁风吹雨打,只伴你花前月下;倘若有来世,管谁君临天下,只恋你青丝白发;倘若有来世,管谁一见钟情,只爱你倾尽韶华;倘若有来世,管谁锦衣玉食,只伴你朝暮晚霞;倘若有来世,管谁争霸天下,只伴你吟诗作画。

今世

听说,注定在一起的人,不管兜兜转转多大的`圈,最终还是会相遇。

元旦晚会上,他是一表人才的主持人,她是玉洁冰清的歌手。他是大二的学长,她是大一的小学妹。

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所以要好好珍惜。但是,这场彩排了半个多月并且在所有人看来都堪称完美的晚会,在现场直播时候却出现了瑕疵。与其说是瑕疵不如说更多的是他们之间的缘分。

那天。轮到她上场唱《折子戏》的时候,唱到一半,音响突然出现噪音,不得不暂停伴奏。后台人调音人顿时乱了手脚。这时候,只见他顺手拿起下一个节目要用的吉他,从后台弹着缓缓走上台前。他用眼神示意她继续唱,她安了心。两人六弦,吉他弹曲,红颜如歌,此情不换。此景应是羡山河,此情应是慕百川。

此后。校园小路上、图书馆里、电影院中、桃花树下……经常出现两人的身影。

当尘世未醒,花未败,藤未枯,石未烂。他曾与她以桃花为盟,枯草为冠,为她一诺磐石。

毕业季。火车要开了,她一直目送他的离开,一步,两步,直到他踏上车都没有回过头看她一眼。火车开了,她泪如雨下:“我一直在等他回头,只要一眼,我就跟随他去。”车上,他看着急速倒退的风景心口隐隐作痛:“为什么你不叫我一声,只要一声,我就为你留下。”

来世

你会不会忽然的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

我会带着笑脸挥手寒暄,和你坐着聊聊天。

对你说一句,只说一句:好久不见,请让我为你再唱一曲《折子戏》。

人生是出折子戏 第9篇

忘了在几个月前,我无意在电视上听到了《折子戏》,是一个叫黄阅的人唱的。我刚开始以为是有后起的新秀,肯定没什么实力,但是歌名倒是起的蛮动听,索性顺便听听好了。

波澜不惊的调子,戏子的花脸和飘逸的水袖充斥了电视画面,看到的只有这个歌手的侧脸,只有如水般平静的《折子戏》,但是歌词平淡而又实在。一出完整的戏需要很多的演员,需要很多的情景,需要很丰富的情感,而我们自己平铺直叙的人生就像其中的一出折子戏,独立而不单调,简单而不乏味。

或许我们也像每个戏子一样脸上涂了一层胭脂,我们用一张本不属于自己的脸扮演了自己,可是我们依然上演着自己;或许我们像每个戏子一样只是照着剧本饰演剧本中人物,但我们只要拥有一颗属于自己的心,演戏也就是演自己;或许我们的心灵也不再属于自己了,我们需要的仅仅是用自己的大脑思维操控自己的肉体

我们的人生就像一出折子戏。每个人行色匆匆地升起一幕落下一幕,不需要太多的关联,主角是自己。古人云朝闻夕死,折子戏的上演更是短暂,但我们注重的就是其独立精彩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它放到一出大戏里,看其在当中做画龙点睛之用,也可独当一面,不需补苴罅漏。

我想我的人生刚刚开始,我的帘幕刚刚拉起,我的折子戏刚刚上演。的确,我戴上了一层面具,尽管才刚开始,但这是必须,起码我演的是自己。有可能过一段时间,或许很长或许很短,我演的不再是自己,我不能肯定人生这出戏没有剧本,所以呈现了它的美妙诱人之处。我们希望自己的这出戏很精彩,虽然不完美,我们希望当帘幕落下是,自己没有后悔,我们希望不管是幸福还是悲伤的泪水流下是都觉得值得。

折子戏观后感 第10篇

柳子戏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它产生并曾经流行于鲁、豫、冀、苏、皖几省交界地区,是在明、清以来流行于民间的俗曲小令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而来。柳子戏因常用曲牌【柳子调】而得名。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曾经有过“南昆、北弋、东柳、西梆”的说法,指的是清代初年活跃在戏曲舞台上的四种主要声腔。其中“东柳”,就是指目前仍在山东菏泽等地流行的柳子戏。柳子戏是属于弦索声腔系统的古老剧种之一,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善于吸收其他唱腔的优点,吸收了高腔、青阳、乱弹、昆曲、罗罗、皮黄等剧种的部分剧目与唱腔风格。它主要用三弦、笙、横笛做主要伴奏乐器,谚语有云:“笛似骨,笙似肉,弦似筋”,生动地描述了柳子戏的音乐伴奏特征和主要伴奏乐器之间的协作关系。从柳子戏的历史沿革中不难看出,其之所以能成为清代四种主要声腔,除了自身较强的兼容性以外,作为“东”的代表,地域性艺术特色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柳子戏主要在菏泽境内流传,因此其与菏泽当地的文化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笔者以地缘关系为核心,从三个方面对柳子戏中的文化艺术特性展开分析。

一、地理文化传统

菏泽地理环境具有特殊性,这里三面无山一面靠河,交通便易,京杭大运河和黄河从境中穿过,两条大河为重要的水上航道,加强了当地的对外交流,人员流动频繁,沿途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民间艺术顺运河南北沟通交流。大量人员流动,给当地带来了丰富的音乐素材,各地小调、唱腔汇集于此,被借鉴、吸收,如柳子戏的唱腔的形成吸收着高腔、青阳、乱弹、罗罗腔等其他的声腔剧种,这种声腔剧种之间的相互借鉴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文化的角度而言,菏泽地区与曲阜相望,受儒家文化思想以及周礼的影响,民风儒雅淳朴,而后随着黄河的屡次泛滥、匪盗祸患以及战争等因素,其民风变的彪悍好斗。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菏泽地区逐渐形成了较为刚悍的风气,儒家、周礼与刚劲民风并存,这直接影响着柳子戏的音乐风格,在柳子戏的剧本创作题材上表现为以历史性的如《孙安动本》等具有统治阶级的历史故事和以俗乐为代表的《玩会跳船》等,另外菏泽是武术之乡,《水浒传》的创作始于菏泽地区,历史的`遗传以及水浒文化的独特传承在柳子戏中的体现则为水浒故事题材创作的剧目自古至今都十分丰富,例如《鲁智深下山》等。而在雅文化方面,如《刘邦戴孝》中的唱词:“项王之灵,安兮。邦知鲁城乃王之故里,今欲安抚天下,万民同康,如若不然,邦愧对王之英灵兮。”该念白文辞典雅古韵古声,是受到儒家文化中重礼仪、讲道义的影响。柳子戏作为菏泽文化的组成部分,必然受其人文历史、地理地貌因素的影响,这也是地方剧种艺术个性形成的基础。王国维曾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音乐表达的情感基础是人对故事的态度和理解,这将直接影响音乐表达方式,因此地理文化传统是影响柳子戏个性的基础因素。

二、方言语音语调

菏泽地处山东省西南部,位于鲁、豫、苏、皖四省交界之处,因此菏泽各区县方言都不尽相同。柳子戏演唱所用的方言,以菏泽、济宁地区的官话为主,属鲁西南方言,可在这一范围内均能让人听懂、接受,但并不代表它具有更大范围的交流性,也就不适宜流传到更远的方言区中。我们将柳子戏使用的菏泽方言调值与普通话调值对比(表一),可见其特性。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菏泽方言与普通话在语言调值上有明显的差异,菏泽方言阴平具有着普通话阳平的特征,而菏泽方言阳平则具有普通话去声的性质,菏泽话上声具有普通话阴平的性质,菏泽话去声则具有普通话上声的性质。柳子戏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音乐旋律进行受到语言调值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地方性戏曲中,唱腔是其艺术特色最直观的表现方式,而其所用的方言则是唱腔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分析受到语言调值影响的柳子戏曲调具体表现如谱例1:谱例1:这是柳子戏《打登州》的唱段节选,整个唱段比较缓慢,抒情性强,在曲调行进上,菏泽地方语言的调值明显影响着曲调进行,如谱例第一小节的“当”字,在普通话中,当为阴平(55)的调值,而菏泽语言阴平具有阳平的性质,在旋律上也呈现出由“la”到“dol”的上升趋势;再例如第三、第四小节的“济”、“府”两字,在普通话中属于上声的调值,但是菏泽方言上声具有普通话阴平的性质,所以这两字均为一个时值较长的四分音符的单音,这样的旋律也符合当地的语言调值。再如第五小节的“房”字,本应该属于阳平字,但是菏泽语言的阳平字具有普通话去声的特点,所以房字的旋律是由“la”到“sol”的具有下行性质的旋律行。除声调外,菏泽方言中的声母和韵母也与普通话或山东其他地区方言有明显差异,在演唱过中,这些声母、韵母的发音本身也体现着柳子戏的地域特色,如“叔”字读fu,“市”字读si等大量方言发音使得柳子戏听起来亲切自然、朴实无华。

三、文武场特色

柳子戏的文武场与菏泽的民间器乐发展也有莫大的联系。菏泽地区除柳子戏久负盛名外,也被称为“唢呐之乡”,唢呐在菏泽深受欢迎,不仅技艺高超,而且用途广泛,其中便有为柳子戏伴奏的作用。由于唢呐音色洪亮,发音偏噪,并不适合作为主奏乐器,但其自身较强的戏剧性却为柳子戏增色不少,例如在《刘邦戴孝》中“祭项羽”一段就用到了较大篇幅唢呐独奏。不仅如此,此处中还直接引用了唢呐曲子的片段,在《刘邦戴孝》中,唢呐独奏部分使用了《六字开门》的主题,而且唱腔曲调与《六字开门》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合的两段曲调相似度极高,这样的段落在柳子戏中还有很多,可见唢呐对菏泽、对柳子戏都有极为特殊的意义,这也体现出了柳子戏与当地的其他艺术之间存在着联系,更是地域性色彩的最好的佐证。柳子戏不仅是菏泽的代表剧种,也是齐鲁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之所以广受好评,并得到学界的重视,自然与其艺术特色息息相关,而在其中,地域性的音乐文化特征则是最具标识性的。当前地方戏曲的创新与发展,逐渐走入以宏大叙事、追求视觉性大场面等为主流相似的道路上,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地方戏的独有的风采光华,笔者认为,挖掘并凸显地方戏曲的地域文化特征才是传承戏曲艺术的最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纪根垠:《柳子戏简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4月版。

[2]高鼎铸:《柳子戏音乐研究》,山东文艺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3]张金凤:《鲁西南柳子戏美学研究》,山东师范大学,4月8日。

[4]李爽:《山东柳子戏音乐研究》,武汉音乐学院,6月。

折子戏观后感 第11篇

2004年区政府折子工程所涉及水利工程项目1项、50件实事7项,现将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折子、实事项目的督察督办工作

为确保完成2004年区政府折子工程、50件实事所涉及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各水利工程项目分别成立项目小组,确定项目责任人。要求各项目小组加强协调工作,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完成该项目的规划、立项、设计、招投标、资金落实、工程实施、质量监督、阶段和竣工验收等,并力求使项目建设上档次、上水平,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各项目进展情况,每月汇总定期上报区政府。同时,列入区纪委效能监察的项目,汇总上报区纪委。

二、折子工程进展情况

推进区域内4座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实施坝河、亮马河、二道沟等污水截流工程,对坝河中下游、萧太后河上游、北小河下游、平房干渠等河道进行治理 由市水务局组织完成了4座污水处理厂的招投标工作(BOT方式),目前正在进行选址、占地等项工作。计划2006年,4座污水处理厂全部投入运营;坝河、亮马河截污工程设计方案基本完成,工程计划8月底开工,12月底完工;二道沟综合治理工程是我局配合市里实施项目,由于市水务局对二道沟项目作了调整,计划暂缓实施;坝河中游、平房干渠的治理工作已经完成;萧太后河上游治理工程,结合山水文园小区开发建设进行。该工程原计划由山水文园小区开发商全部出资,区水利局负责立项,不负责安排该工程配套资金。后开发商又提出由政府承担部分资金,戴继楼副区长曾专门召开协调会进行协调。由于开发商资金未落实,工程将暂缓实施;北小河下游治理工程,将结合望京至酒仙桥污水处理厂污水干线建设工程进行。2003年,城市排水集团申请污水干线建设工程立项,市计委(现为市发改委)仅安排了该工程的建设资金,要求拆迁等配套资金由受益地区承担。由于我区未同意承担拆迁资金,该项目未能实施。目前,我局与望京新技术开发区协调,计划实施污水干线建设工程的配套工程,将望京地区污水先排到北小河望京橡胶坝下游(北五环路),污水干线建设工程实施后,即可接入该干线。

三、实事项目进展情况

(一)实施坝河京顺路至北岗子闸6.3公里、亮马河上游5.6公里河道污水支户线的截污工程建设

坝河、亮马河上游污水干线已铺设完成。亮马河四环路至跃进闸段支户线截污于2003年底完成,共截流46个污水口。经与市市政管委协调,由市政二所对坝河、亮马河上游剩余13处入河污水口进行封堵和截流;由区水利局对2处明沟进行截流,并对亮马河上游550米河道进行清淤。工程设计方案已完成,正在进行施工前期准备。工程计划8月底开工,12月底完工。

(二)完成坝河驼房营桥至北岗子闸3.1公里河道整治工程,新建北岗子橡胶坝

坝河千亩湖规划经市规委审核,批准了该湖上游河道整治方案。2003年12月,一期工程开工,包括3.1公里河道整治,新建北岗子橡胶坝,5月底已完成。6月7日通过竣工验收,评定质量为优良。二期工程将利用河道周边低洼地形成一定规模水面,实施生态治污。目前正与将台、东坝乡协调拆迁、占地等事宜。千亩湖整体规划方案批准后,可吸引部分社会资金投入,完成千亩湖建设。千亩湖整体规划方案由市规委先后召开了两次协调会进行审核,但未形成统一意见。为此,我们将河道整治与千亩湖建设作为两个专题,分别进行了审核,市规委已同意河道的整治方案,但千亩湖规划方案,还需市规委综合研究后审定。规划方案批复后,将由区计委立项,并进行建设。

(三)实施朝阳公园、红领巾公园水系连通工程

两湖连通的意义 两湖连通工程是北京城市防洪体系的一部分,也是北京二环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将为北环水系与南部水系全线贯通创造条件。通过沟通城市水系,扩展水域面积,并实现两湖通航,将进一步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整合旅游资源,形成规模旅游景观,推进旅游经济的增长。同时,废除原地下输水管道,改为明渠输水、排水,可提高各湖泊调蓄洪水能力,也有利于城市建设用地的统一规划与使用。

治理方案

两湖连通渠治理按城市观赏河道标准实施,同时具有防洪排水、通航、输水功能,新增水面8.4公顷。

朝阳公园湖、红领巾湖规划流域范围约为3.8平方公里,连通渠规划标准按100年一遇分洪流量12立方米/秒设计,输水流量为3.5立方米/秒。河道园林规划体现“以人为本,和谐自然”原则,在满足防洪及通航的条件下,营造生态、绿色景观,并采用多种断面形式,宜宽则宽。河岸做法力求贴近自然,河岸两侧绿色坡地直接与水面相接,局部河段形成大片的卵石滩及水生植物带。郡王府河段岸上采用汉白玉或清白石仿古栏,与郡王府古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桥梁改造为工程重点项目之一,现状11座桥梁除郡王府前3座桥梁处理成中式拱桥外,其他桥梁在满足通航的条件下,运用简洁自然手法,形成景观亮点。设亲水平台5处,为游人提供休息观赏景观的场所。滨河路与巡河路有机结合,随地形起伏错落、蜿蜒,有远有近。设置灯光设备,形成夜色璀璨景观。

主要工程量包括:河道治理长度1806米,土方量29.5万方,浆砌石1.75万方,清淤1.9万方,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橡皮坝、扬水站、船闸、倒虹吸各1座,桥梁11座,栏杆3612米,亲水平台5座及座椅、灯光等。

工程准备情况

目前,规划方案已经市规委批准。2月,《朝阳公园、红领巾公园水系连通工程景观规划方案》、水系治理及桥梁设计分别委托创新景观设计公司(元大都公园设计公司)、友馨绘设计公司、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和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设计。3月,《朝阳公园、红领巾公园水系连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并上报市计委立项,争取市财政支持。工程采用社会公开招投标方式,伐树、拆迁等准备工作正在进行。该工程朝阳公园内河段由朝阳公园出资自行建设,同时该项目争取富然集团投资和世界银行贷款工作,正在积极进行协商和前期准备。6月底,完成了《水环境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社会移民拆迁报告》等。9月,由世行检查团作最后评估,并对评估进行批复。计划10月底开工,明年6月底完工。

(四)实施萧太后河出口水环境建设

工程治理将本着“以人为本,和谐自然”的原则,对西营闸至马家湾闸段2公里河道按照生态河道标准进行治理。包括清淤整治,拓宽水面,种植水生植物,绿化美化周边环境,并完善污水截流系统。采用污水导流方式,利用西营闸控制水位,将污水导入通惠排干,引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还清。主要工程量包括:铺设截污管道2.2公里,修建污水井42座、跌水井2座,进、出水口4座,引水闸2座等。工程由市、区、乡共同投资完成。该工程于3月底开工,6月初已竣工。

(五)启动温榆河生态治污工程

为改善温榆河水环境,缓解水质污染状况,此次温榆河老河湾入口、北甸排水沟入口生态治污工程,以“生态水环境”为理念,改变工程治水的思路,以不破坏周围环境设施为前提,因地制宜,为温榆河水环境的可持续恢复,尽可能创造自然生态条件。其生物治理机理是:利用大量需氧、厌氧和兼气性细菌的生物作用,来分解、消化固体废物成液体、气体等小分子物质,达到还清水质、消除臭味的作用。同时,通过种草、建湿地等生态方法,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水体自净能力。该工程于4月5日开工,6月初完工。

(六)实施二道沟河道整治及截污工程

该工程配合市里实施。工程全长7.5公里,包括拓宽河道,截流污水,并进行景观及配套工程建设。今年市里重点整治凉水河、北护城河等,二道沟未能在市计委立项。目前,区发改委、区水利局正与市发改委和市水务局协调,争取2005年市发改委立项批准。该工程需由区政府承诺负担河道整治拆迁费用。

(七)建设完成水资源信息系统和地下水远程监测系统,确保农民饮用水安全

率先在全市建立完成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并将作为示范试点在全市推广。为推进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将进一步完善该系统,建立地下水、地表水水质数据分析模型,加强水质的监测和管理;6月3日,朝阳区水资源远程实时监测系统(一期)通过验收,投入使用。该系统共完成100套水量和30套水位自动监测建设,二期建设将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最终建成覆盖全朝阳区地下水自动监测的局面,实现朝阳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自动化和现代化;农村地区共有763眼生活用井,其中339眼机井做过水质化验,拟对424眼机井进行一次水质普查化验,普查工作于7月中旬开始进行,计划年底前结束。对水质不合格的饮用井,采取补救措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折子戏观后感】相关文章:

折子戏初中作文06-29

上一篇:食品毕业实习专题报告下一篇:2024——2025第二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