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教育》心得体会

2024-06-20

《用心做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2篇)

《用心做教育》心得体会 第1篇

我有幸拜读了张思明撰写的《用心做教育》一书,这本书主要列举了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事例,读起来让人感觉非常轻松,有一种亲近的感觉。

同时,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张老师作为一名教学能手,在教学上取得的成就更让人羡慕,通过阅读他教学的诸多方法,我体会如下:

首先是我们自身的专业素质要过得去。

以前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而这个说法对现在和未来的教师早已经不够了。

“桶”里的水毕竟是“死水”,不更新,它的可用含量就会大大降低。

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去开凿并拥有“一眼泉”。

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孤立的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搞花架子,而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找到学生的兴奋点,旁敲侧击,从点到面,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其次是情感交流,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

当学生有了进步时,应予以肯定的赞扬,鼓励他们更上一层楼;当学生犯错误时,应与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和危害,帮助他们制订改正的措施;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应该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帮助解决,从而使学生感到我们老师是可依赖的。

再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

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抛弃那种反映出“师道尊严”的上对下的说教,尊重、关心和爱护每个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师生只有在平等、情感交融的情况下,才能推心置腹地沟通思想,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从而在平时的课堂中互相配合,教学相长。

无论在自学成长的道路上,还是在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张思明老师有着很高的目标追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人,一个富有爱心和教养的人,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一个能够唤起人们对生活热爱的人,一个能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

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是需要爱、需要尊重与理解的过程。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相信我们的真诚和良苦用心会换来学生的进步的。

我们要向张老师学习,学习他的钻研专业知识的精神,学习他崇高的师德,我们要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习新事物,接受新事物,在教育实践中学会积累和反思,向老教师请教,“用心去做教育”。

《用心做教育》心得体会 第2篇

张思明老师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他认为这个说法对现在和未来的教师已经不够了。“桶”里的水毕竟是“死水”,不更新,它的可用含量就会大大降低。作为跨世纪的教师,应该去开凿并拥有“一眼泉”。张思明正是用行动来凿这“一眼泉”的。 张思明老师高中没怎么学东西就毕业直接留北师大附中任教,作为教师,他的起点很低,为了能让自己胜任工作,他开始了用心的学习知识,通过自身的努力连续通过了自考数学专业的专科、本科三十余门科目的考试,其中很多科目的成绩都在90分以上,其中非常难学的数学分析他竟考了100分,顺利毕业。并在当年被表彰为北京市十大自考标兵。同时通过北大数学专业研究生考试和国家外出交流老师考试,使得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突飞猛进提高。在中学数学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间,张思明流过多少泪水和汗水,惟有无数个夜晚的星星和清晨的朝霞能够记得。最艰难的时候,他总会想起父亲生前对自己的教导:“人最主要的素质就是要有学问,要有一种高贵的品质,要有意志。”

用心做教育,要有一颗大爱之心。是一种超越了功利的,真正站在学生立场,为学生一生的发展而潜心研究教育规律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的大爱。谈到教育, 张思明就会谈到国家、民族,谈到社会责任感,他说这是对学生的大爱,是教师的大德。师德就体现在对学生深深的、不图回报的爱。廉价的爱是要什么给什么,真正的爱,不是你帮他点火取暖,而是给他一把柴刀,让他自己去打柴;给他火柴,让他自己去点燃生命的火焰。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爱,又是师德的灵魂。 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用心把教育工作看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断地想着它、念着它、琢磨它、感悟它、享受它。

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是一个老师成熟的标志。张思明的风格就是:不满足于学习借鉴前人的经验,而是追求导学探索、自主解决,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内动力。他主张教育是培养观察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不要急于将知识强加在学生头上。学生最大的收获是怎样从提出很‘傻’的问题到最后提出很深刻的问题;是善于观察自己觉得没有问题时,别人是怎样提出问题的;是敢于对老师的教学质疑等。他认为,21世纪的数学教育会呈现出如下发展和变化:数学文化素养越来越成为每个公民、乃至整个民族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数学教学将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模式,更多地转到“以激励学习为特征、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张思明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学生的特点、自己教学过程的特点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适合教学对象的方法和做法,创设一个激发学生创造的“场”,让这个“场”再去激发更多学生的创造。

用心做教育 第3篇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职高生, 在大多数人眼中, 职高生是一个特殊群体, 大部分同学初中就是班里的“问题学生”。他们经历的学习挫折比较多, 因此他们的心理焦灼感表现得更为突出。他们在人群中胆怯或张扬、退缩或过激、孤独而又忧郁。这种极端的个性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难上加难。学生的基础差, 水平低, 有时你精心准备的课, 往往因为没有学生的“呼应”而尴尬万分, 但我们如果只是抱怨这些客观原因, 而不是积极地从主观上找对策, 那我们职业学校的教育就永远也走不出发展的“瓶颈”。

高尔基说:“只有会爱的人才会教育孩子。”事实上每位教师都懂得爱学生的重要性, 但却不一定人人都会爱, 因为对学生的爱需要用心、用情。只要我们用“心”执著地去爱, 只要我们能从情感上打开学生的心扉, 在和学生的交往中用心去感受学生, 寓情于理, 以情动人, 你就会发现你身边的学生其实都很可爱, 都值得你为他们付出, 学生们也会更加热爱你,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真诚相待、水乳交融的师生关系。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顺畅地开展教学工作。

“我是一只小小鸟, 想要飞却怎么也飞不高……”一次放学后, 笔者偶然间看到文文一个人靠在门边, 让我们想到了孤独的小鸟。文文是个独来独往、寡言寡语的孩子, 他听力有些障碍, 所以很少和其他同学交流。每次我们与他谈话, 都能感觉到他的紧张, 不论你说什么, 他都嘴巴紧闭, 任你说得感人肺腑, 他还是一言不发, 我们真的有些手足无措。最后我们终于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通过他的表情与他进行特殊的交谈。他不说, 我们说, 如果说中了他就点头, 就这样艰难地摸清了他的基本情况;家境不错, 父母是生意人, 文文生性好强, 由于一次发烧致使他的听力急剧下降, 从那以后, 他就开始生活在嘲笑之中, 自卑、孤独以及强烈的失落感开始笼罩着他, 由于一时不能从悲观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原来就少言的他变得更加沉默了。学习上也日渐吃力, 父母又忙于生意, 只好把他送来职高, 这在无形中又给文文极大的心理压力, 他几乎很少表达自己了, 长期下来, 他的表达能力越来越差。我们能感受到在他冷漠的外表下蕴藏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善良、正直, 渴望关心与被关心……我们鼓励他在擅长的领域突破自己;他喜欢计算机, 我们就和机房的老师打招呼, 给他吃点“小灶”;我们鼓励同学们和他交往, 在细微处照顾他的精神需求。一次周记中, 文文用他稚嫩的笔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我是一株小草, 老师给我涂上了绿色……”。一次外出, 我们看到他竟然主动地在帮老师发盒饭, 那一刻, 我们望着眼前这位因帮助别人而快乐活泼的少年, 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有谁会想到, 就在昨天他还是那样的讷言紧张, 我们知道他内心的坚冰终于被我们顽强射入的阳光所融化, 也许和谐的校园生活就在我们的爱心中造就。

用心做教育 第4篇

关键词:数学课堂;反思;调动;积极;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148-01

记得古希腊的普罗塔戈说过:“人的头脑不是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与实验的机会和条件,给学生多一点展现个性的机会和条件,给学生多一点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相信自己,激励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提倡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动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形成自己健康的态度与价值观。

每一位从事数学教育工作的教师,对数学的感情是无比深厚的。我坚信,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就有智慧的灵光。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唯有数学——几乎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虽然教师自己时时体会着数学的魅力、享受着思考的乐趣,但在面对学生时,老师们却不知道怎样才能使他们愉悦地探索,发现数学天地里的宝藏。有位班主任曾做过一次调查,希望学生写一写他们心目中的数学和数学问题。孩子们幽默地给了这样的回答:“数学是一些居心叵测的成年人为青年学生挖的陷阱!”,"数学问题是一些仅仅出现在课本和试卷上的,让某些老师看着学生崴脚而感到窃喜的东西。”毫无疑问,这种“幽默”只能给老师带来心酸:那些奇妙的数学知识,原本应该成为师生共同交流的彩虹,可是更多的时候,却被无端地变为制造师生距离的工具。辛苦备课的老师在学生眼里无非就是一些用心险恶、挖坑布雷的高手而已。教师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常说:“数学是最难学的功课之一。

一、面对学生的感受,我们应该痛苦的反思。

教师不停地给学生讲数学,不停地带着孩子们做训练,大量的习题做下来,孩子却越来越不喜欢数学了。对此,有一个精彩的比喻说:"仔细回想起来,我们的工作就像在烧一条鱼。我们只关注鱼的中段,而不管鱼头、鱼尾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时,什么地方是它的来源、有什么应用等问题都不告诉学生,而是非常努力地只去做中段的训练,不停地让学生接触题型,做各种各样的难题,以为这样就能掌握数学了。没有了源和流的数学,还是本来意义上的数学吗?鱼的中段可能肉最多,但没有看到“全鱼”,学生连“吃的兴趣”都没有,还怎么可能享受“鱼的美味”呢?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如何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应该成为我们苦苦思索的问题。有一位老师去美国考察的时候,对“烤面包的程序设计”、“用虚拟现实的计算机技术让学生设计一辆自己认为最好的自行车”等几个案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孩子们兴高采烈,似乎不是在上课,而是在玩、在做游戏。教师也不会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尽情地去创造。各种各样的“体验学习”设计,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真实的体验,在体验中去理解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能是刻骨铭心的。而我们的教师又是怎样设计教学的呢?老师先讲若干个例题,讲清楚怎么去解这个问题,要注意什么地方,什么地方注意不到就可能犯什么错误。全部讲清楚以后再让学生们进行一定量的习题训练,经过训练以后再做作业。这种“高效率”的教学忽视学生的个人体验,甚至“剥夺”了他们“犯错误的权利”,而对学习过程本身所含的策略知识、隐性知识、元认知的发展更无从谈起。教师对于知识点和效率的过分关注,使学生往往没有机会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无异于“为了得到一个鸡蛋,而杀死了一只会下蛋的鸡”。事实上,数学学习在培养人观察问题的全面性与深刻性、计划策略的主导性与严密性、处理方法的条理性与简洁性、反思总结的批判性与概括性、前景预测的前瞻性与多样性等方面,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若要上述优势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得以落实,必须首先使学生愿意亲近数学、渴望学习数学。

新课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成长、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从眼前看成绩可能是不理想,但是从长远的观点上来看,应该是一种丰厚的回报,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完全是值得的。有学者认为:“过去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未来的成功,过去为你赢的成功的方程式,甚至会给你的明天带来失败”。信息时代“知识爆炸”现象的出现,使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如果说,人的一生所需要的知识总量为100的话,那么,学校教育其间所能够给予他们的只不过是20%,其余80%的知识要靠学生继续学习来获得。

用心做教育 第5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我对学校管理的基本认识有4点:

■1陶行知先生在《整个的校长》一文中讲:“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作为一校之长,要时刻感受到这样的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份压力。要时刻心系学校的发展!要有自我管理的理念,校长的个人行为要规范,待人要宽厚、办事要公正,决策要有根据,处理问题要有尺度,碰到困难要敢于迎难而上。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要严于律已,率先垂范。要发自内心地对组织负责、对师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学校这一方事业负责)

■2创设一种健康文明、目标明确、积极进取、和谐高雅、风清气正的校园生态,是学校高效管理的基础。一个学校一定要有自己的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要有共同的价值取向!所以,校长在治校时,要有一个目标管理理念,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冷静应对,排除万难,朝自己既定的目标进发。所谓目标管理理念,就是校长对自己要办一所怎样的学校和怎样去办这所学校,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在治校过程中要把这个理念作为全校的教育信念来统一教师的思想,凝聚人心。

■3坚持“以人为本、严和兼融,真诚为本、方圆有度”的管理理念,实施“人本精细”的管理文化。管理上要坚持刚性的规章制度和柔性的人文关怀相结合,刚柔相济;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要用心、用情、用力,达到精心、精细、精致。

■4没有实干,再好的理论也是空中楼阁,再美的蓝图也是海市蜃楼。

校长要执着坚守、带头实干,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曲折、不随波逐流、不迁就放纵,持之以恒、一以贯之。

这四点,可以说是我们开展学校管理工作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下面我想通过五个关键词来汇报我们在教师规范管理方面的一些探索。【第一关键词】

唤醒

南门中学曾经是睢宁县城区最好的一所初级中学,后来,由于诸多原因一直在走下坡路,教职工人心涣散、生源锐减,曾经的优质生源大校到2006年暑后学校在校生仅有400多人的生源奇差的薄弱学校,整个学校面临着百废待兴的局面!2 在和各位老师交流的语言和从大家的眼神中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同志们对南中昔日辉煌的留恋,对现实的一种无奈,以及对南中重新崛起的憧憬和期盼;我能真切的感受到南中人的不服输、不服气、不甘落后的满腔热血。说实话,南门中学的教职工平均年龄52岁,基本都经历了优质学校走向薄弱学校的全程,我知道,他们的内心都对南门的重新崛起充满渴望!所以,我抓住这一切入点,设身处地、举一反三去唤醒大家的自尊心和久已沉睡的自豪感,激发他们不服输、不服气、欲与城区中学比高低的雄心壮志;增进全体南门人一起进行二次创业的共识!

面对现实我们积极谋划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和总体规划,从而用战略的目标去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振奋精神!我们提出“推行四个‘一’,强力助推南门逆势崛起”,那就是: 喊 响 一 个 口号: 重振雄风 再创辉煌 赢得未来。践行一个行为准则: 兴实干之风,远离浮躁抓教学

树浩然正气,上下一心创名校。

明晰一个办学思路:

锻造激情校园,实施精细管理,打造高效课堂。

确立一个奋斗目标:

打造师生成长的幸福家园,建设现代化高质量县域著名、苏北知名的品牌学校。

“推行四个‘一’,强力助推南门逆势崛起”是我们凭借新平台,迎接新挑战,抢占新高点,创建新境界,做一个有情怀的南中人的战略任务。【第二关键词 】

引领(1)校长的率先垂范

诚如陶老先生所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对教育炽热的情怀;对教育全身心的投入以及对教育的追求和探索无不影响着学校,影响着师生员工;“其身正,不令而行”。因此,校长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人正直、公道、正派,要有从我做起的“勇气”,向我看齐的“底气”,更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和“锐气”。这样才能凭借自己的一身正气,自己的雷厉风行、自己的满腔热情、自己的人格魅力,自己的强大气场,去感染人、影响人,才能让教干、教师相信你、佩服你、跟着你,也才能登高振臂、一呼百应。

作为一校之长,工作思路要清晰,比方说:对于学校的事务要分类明确、处理方法得当。

事务类(微观),靠制度,做细;

3

开拓类(宏观),靠科研,做新; 矛盾类(难管),靠公心,做正。

谨记: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

公生明,廉生威”)

同时、还要“管小事,抓细节”,从小事中看管理程序,从细节中找管理盲区。(2)弘扬正气 打击歪风邪气

正气对一个人来讲是立身之本,对一个团队来讲是成事之基。一个单位正气不足,歪风就会滋长,邪气就会上升,人心就会涣散,事业就会受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如何树正气?从哪切入?要从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先进事迹、典型人物作为切入点,及时发现、及时表彰,充分发挥身边的榜样示范作用。也就是说我们充分利用周工作例会、年级会议、升旗仪式、政治业务学习等平台,树立标杆,鞭策后劲,让埋头苦干的得到表彰,老实厚道的得到认可,正气得到弘扬,让歪风邪气无存留空间,让大家找到一个良心的标尺,不断地修养自己,把自己带入崇高的境界。力争每一个南中人都能以阳光积极的心态看人待事,把校园当作家园,把工作看成一种责任,让正能量充满校园。(3)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生态

陶行知先生说:“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一所好学校,外显的是漂亮的建筑、优美的环境、整洁的校园、优秀的成绩;而内显的实际是一种风气、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弥漫在校园内的积极向上的氛围!这种氛围对师生高尚道德情怀和人格塑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经常给我们全体教职工讲,尽管我们面对的的世界,五彩缤纷,灯红酒绿,整个社会心浮气躁。但我们全体南门人要坚守一个教育梦想,那就是在我们南门中学的这一方天地之内要打造一方净土,要通过每一个人的自我规范,自我修养,远离浮躁,弘扬正气,去打造一个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具有南中特色的校园生态。

(日常管理中,作为校长,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去观察师生的生活工作学习状态、去感受校园的精神氛围、去寻找工作中的疏漏、去思考提升管理的方向。然后、有针对性的抓住每一个平台或契机,去抨击邪气、鼓舞士气,传递正能量,营造向上向善的氛围。

【第三关键词】 4

激情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激情能提升自信,激情能够激发灵感,人在激情状态的时候他是一种亢奋状态,人在激情状态的时候整个身体的免疫系统都会为它服务,小病甚至不治自愈,人在激情状态的时候能极大的提高他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美国汽车跨国公司--通用公司前总裁威尔斯讲了一句话:“如果说有哪种品质是成功者所共有的,那就是他们比别人更有激情”。古今中外,大凡有所成就的都需要激情。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单位也是这样。大家都知道,由于近年县城的北移、东扩、西延,城南老城区的居民锐减,加之老百(BAI)姓对学校旧有认识的惯性以及盲目的虚荣的择(ZE)校观,优生外流严重,造成南门近年来生源状况极差,可以说,我们是真正的城区“兜底教育”。但是,辛勤的付出看不到相应的成绩,这样不可避免的会一点一点的消磨教师的工作激情和干劲!加之南中教师平均年龄51岁,本来到了这个年龄,职业倦怠、激情不再!所以,重新让南中人抖擞起精神、焕发活力尤为重要!

在学校管理中,学校管理离不开制度,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光靠制度管理很难唤醒老师主人翁意识,没有主人翁意识,教师很难把教书育人当做事业来做。学校不能让教师产生消极情绪,要让大家在互谅、互助、互爱,相互关心的气氛里教书育人。这种育人环境的创设,就要校长“角色转换”从教师的角度,去了解教师的疾苦和需求,把准每一位教师的思想脉膊 ,让学校的领导团队,潜心搞好服务。学校改变长官式的工作方式,从一切为了老师,一切为了学生出发。蹲下身子,搞好服务。尽可能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理解关爱:办公条件的改善、文体活动的开展、后勤服务优化等等

学校克服困难,搭建紫藤架、新建健身房、扩建银杏林、创建厚德书苑,改建会议室、建成篮球场、亭台连廊各一处。学校看到班主任看班辛苦,每班标配藤椅一把,办公桌一个,办公室文化多次进行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改善老师办公条件,如今充满活力,变成教师温馨的家园。为解决老师就餐的困难,学校挤出两间房子建成教师餐厅,解决了老师就餐的后顾之忧。

为激励教师,学校决定,每周根据教师“德、能、勤、绩”等诸多方面的表现,年级推荐,校委会评出“周明星教师”一位,放大照片,写清上榜理由,张榜公布。同时明确每学年评出“南门中学十大功勋教师”“南门中学十大实干标兵”“学校优秀团队”“优秀学科组”“优秀班主任”“优秀备课组”等,在教师节召开隆重表彰大会,表彰先进,鞭策后进。这一举措极大地鼓舞了老师争先夺优的激情。

5

【第四关键词 】

规范

1、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的法律,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指针,是学校所有人员必须遵循的规范,是保障学校良性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管理的基石。陶行知先生说,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所以立之大本。制度规范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培育传统,传统积淀文化。

学校将2016年作为“规章制度建设年”,对全校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全面修订与完善。学校先后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学校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老师有:

绩效考核制度、出勤制度、考试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等等。做到事事有章可循。每位学生今年人手一册《睢宁县南门中学生学手册》,手册内容从做人到做事,从管理到学生习惯的养成等等,都做了具体规定。按章执行,一个月不到师生“精气神”全面提升,教师工作态度、教干管理心态180度大转变。为防止一暴十寒,三分钟热度。利用每周例会和平时课间的训话时间,再强化、再灌输、再引导。有效制止了沉渣泛起的可能。

在管理上前有正气引导,后有制度鞭策,双管齐下。学校风气得以很大的转变。基本做到“风清气正”。教师心往一处想 , 劲往一处使,各自积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管理势态发生巨大变化

2、在制度的执行上,增加管理的透明度,学校各项管理必须公开、公平、公正、透明,阳光操作,接受全体老师监督。接受社会的监督,如:年终绩效问题,我们采取每周公示与绩效有关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挂在校园网上,以飘窗的形式呈现。一目了然。年终每位老师自己就可以算出自己的绩效。避免了以前的相互猜忌,相互扯皮。取得了老师的信任,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

上学期,周明星教师,年级推荐,校委会评定,学校占板宣传。等等措施,有力地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

3、教学管理降低管理重心,采用级部管理形式,缩短管理链条。将学校分成四个年级部,各年级均有责任人。每个年级部自行管理。每月四个年级进行评比,给予适当奖励。学校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三条线上各职能部门,服务、管理四个年级部,这就形成了点面结合的管理模式。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打通中梗阻,消除底板结,提升执行力,逐步打造“斩钉截铁、雷厉风行、立说立做、立竿见影”的工作作风。

6 为明确各位教干的职责、流程,我们将制度,管理流程制成表格,上墙。印发到每位教干手中,学习。每位教干都知道,什么时间,该在哪个岗位,如果有事做到”分身有术“

5、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为了让学生去掉浮躁之心,能静心读书学习。学校提出“入楼即静、入室即学”的标准,校园行走自觉排队等要求,很好的规范了学生的行为。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的特点,结合学校操场大部分不能使用的情况下,学校将课间操改为“午间集训”每天大课间在两楼间练站军姿,练四面转发,喊口号,练出学生的“精气神”。利用有限的场地分年级、分楼层开展课外活动,今年6月份配有30口教室和能容纳500人的报告厅将如期交付。南楼将在现有的“厚德书苑”“健身房”“科技馆”“创客社团”“书画社”等基础上,将学校所有社团移至南楼,目前还有“鼓乐队”篮球、舞蹈、古筝等社团,充实南楼,每周留一天下午统一开展社团活动。

美丽的校园得到更好的美化,师生心灵得到很好的净化。学生学习张弛有度,老师在这里舒心教书,学生开心学习。大家感到组织的温暖,生病尚未痊愈就急忙赶来上课,小病不下火线,继续走进课堂,手术后来不及静养就匆忙到校任教……每位教师自觉把学校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

第五关键词

提升

1、教学的管理要“营建机制”,通过好的教学管理机制让教师的专业发展得以提升。

(1)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全面公平的教学竞争

公平竞争,鼓励发展;比付出,更要比贡献。有竞争才能有发展,竞争不怕多,就怕不公平,就怕无秩序。一所有活力的学校一定是一个充分(不是充满)竞争的学校。没有竞争的学校,必定是没有活力的学校 公平体现在:

力量配备的公平(学生分班、教师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竞争环境的公平(让肯做事的人做事,不唯资格)考试评价的公平(数据面前人人平等)

(2)细化考核机制,抓实教学过程常规考核

考核内容:对教师每天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等教学常规,包括升旗、例会等进行检查;

7 考核办法:采用“数据统计”“工作报表”“问卷调查”“飞行检查”相结合的办法; 考核要求:“日日检查、周周公布、月月见面”结果汇总、存档;

考核原则: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核,既要看“表格”成绩统计结果,也要看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对各处室工作的考核,既要看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也要看师生的满意程度;(3)完善评价机制,实行鼓励进取的评价机制。一是评价内容上要坚持全面性,注重定量与定性的结合。

大科看表格,小科看活动,部门看 “牌子”

提倡比教学水平,还要比服务水平;

比勤奋投入,还要比效率产出。

2、通过各种途径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1)、引导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没有责任感的教师不是优秀的教师。做教师就意味着责任,责任意识会让我们表现得更加卓越。责任感是不容易获得的,原因就在于它是由许多小事构成的。

责任感是简单而无价的。据说美前总统杜鲁门的桌子上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book of stop here(问题到此为止)。记住

这是你的工作

既然你选择了这个职业,选择了这个岗位,就必须接受它的全部,而不是仅仅只享受它给你带来的利益和快乐。就算是屈辱和责骂,那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如果说一个清洁工人不能忍受垃圾的气味,他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清洁工吗?

——《没有任何借口》

对教师而言:你选择了语文、英语,就选择了早读;选择了理化,就选择了实验;选择了化学,就选择了气味;选择了体育就选择了晒太阳……”)(2)、引导阅读,拓宽视野、丰厚底蕴。

学校利用有限的楼梯间建成两个开放式书吧。全天候向学生开放。厚德书苑为全校师生提供近百种杂志,报纸几十种。不光有教育教学专著,还有经典的文学作品。把教师培训和读书行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提升教育智慧、优化教学行为和读书行动有机结合起来;营造浓浓的读书学习研究的氛围,使我们的校园布满书香气,使我们教师充满书卷气,使我们的学生养成书生气,引导教师做学生成长中的“幸福点灯人”。引导阅读,润泽生命,共建精神家园。在阅读中引导教师远离职业倦怠,拓宽视野、丰厚底蕴。8

用心做教育 第6篇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暑假期间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集《不跪着教书》,读后感触很深。最初选择看这本书是因为书的标题颇令人深思。开始看下去之后,我逐渐被书中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所吸引,为吴老师深切的教育情怀而感动,更为他敢于直面现实,披露当今教育界种种浮躁现象的勇气而充满敬重。

吴非,原名王栋生,是南京师大附中的一名语文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主编过20多种教学用书,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数十篇,发表杂文随笔等2000多篇,曾获杂文界最高奖项,是一位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并有着深刻教育思想的一位一线教师。

《不跪着教书》是他的一本随笔集,共有六部分内容: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在欢乐中沉思。书中收录了100个真实的教育故事,涉及教育的目的、教师的素养、教育制度的问题等很多方面。篇幅虽然短小,却都能引起人的共鸣和思考。这本书传达了作者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条、作者的教育理想,也折射出一名教育工作者巨大的责任感。吴非老师给我们展示了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风范,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和航标。

教育首先要培养有善心有同情心的人,要教会学生懂得感恩。在一本书中看过这样一句话,教育三件事:教人做人,教人做事,教人生活。可见其首要目的是教人做人。书中第一辑中有这样两个小故事:《永不凋谢的玫瑰》、《感恩的心》。前者是苏霍姆林斯基在巴甫雷什中学当校长时,记下的一件真事。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去看,一天早上,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小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里,从容地往外走。他当时非常好奇,想知道这个小姑娘为什么要摘花,就弯下腰,亲切地问这个孩子:“孩子,你为什么要摘下这朵花呀?”小姑娘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不信,我现在摘下来给她看看,看过后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一颤,他搀着小姑娘,在花房里又摘下两朵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

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教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吴非老师看到这个故事后,也被这个小女孩的纯真和善良长久地感动着,于是在一次作文课上,他就用这个故事的前半段出了一道材料作文题,让学生续写,他希望能够在学生的作文中也感受到这样的温暖和美好。可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几百个高中生,文章的中心内容几乎都是教育家如何教育小女孩不能损害公物,写教育家对儿童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忧心忡忡,甚至写了教育家对小女孩做出了处罚等等。

还有一则故事:一位老师在班会活动上,让大家把小时候的照片拿来,每人说一段自己的故事,其中一位平时不大爱说话的男生,他拿来的竟是幼时光屁股的照片,大家都感到好笑。这位身高一米八的男生举着照片,深情地对同学们说起母亲怀胎、分娩如何不易,当年父母如何艰难,自己从小如何备受呵护,父母如何寄希望于自己,以至自己能到这样一所名校读书„„老师和同学们都被感动了,有很多人还落了泪。

我们都喜爱那个摘花的小女孩,都感动于这个腼腆的大男孩,我们都会深深地为这两个孩子的父母感到自豪。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简单的四个字涵盖了教育的内涵,也组成了教师的职业生命。我们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教会孩子们做人,懂得感恩。让我们的孩子能具备美好的人性,让我们的孩子多些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让他们的心中能有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

现实中的很多东西和我们的教育理想背道而驰了,吴非老师在书中的很多文章中以敏锐的目光,洞察教育现状,尖锐地提出了新时代教育路上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言辞犀利,振聋发聩。那么作为教师,当我们头顶的光环日益黯淡、当我们的职业面临众多的质疑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捍卫自己的尊严,怎样享有教育职业的尊严呢?

记得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只要我们的心中充满阳光,那我们的眼前一定是一个花香满园的春天!作为教育者,我们唯有强化自身,才可以赢得别人的爱戴与尊重。因此我们要修炼品行,修身养性;脚踏实地,做实工作;不断学习,做深学问。

首先,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做一个站得直走得正的教师。我非常敬佩吴非老师帮助老红军的孙子上学而拒绝谢礼的清气;敬佩他坚决谢绝家长一切请客送

礼的勇气,敬佩他敢于批判教育管理中不正之风的一腔正气。他在《做最出色的教师》一文中说:“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进德修业,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我们知道,学生阶段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仰望星空。老师大度,学生也大多大气。教师的心中没有阳光,学生的心灵就可能添上一份阴暗。所以教师应该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挺直腰杆做人,这样在教育学生时才能理直气壮,才能是铁骨铮铮的。

其次,做一个热爱读书的教师。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修炼自己。“学高为师”这是永恒的真理。只有坚持不断地学习,我们的知识才不会落后,思想才不会落伍。那些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往往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人。关于教师加强读书,吴非老师在书中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例如:“教师只要肯读书,教学未必是难事”、“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该多读书。”、“学生超越教师,是教师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

很多人都说,犹太人比任何种族的人都聪明。我看过一则资料上记载,全美200名最有影响的名人中,全美10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中, 全球最有钱的企业家中,犹太人都占了一半;全美名牌大学教授, 美国的百万富翁中,犹太人占三分之一„„犹太人为什么比其他种族的人聪明呢?据说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孩子刚刚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将一滴蜂蜜洒在上面,然后,让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接着,母亲会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

犹太人家的孩子几乎都要回答这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了,你的财产被抢光了,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金钱和珠宝,母亲就会十分耐心地教育孩子: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金钱也不是珠宝,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无法抢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伴随着你。在世界拥有图书和出版社的数量上,以及在每年读书的比例上,犹太人是世界之最。而相比之下,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有阅读习惯的人只占总人口的5%,人均年读书4.25本,其中成人的阅读量更低。如果说一个人的读书习惯折射出的是他个人的精神追求,那么众人的读书习惯反映出的则是一个时代和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全民阅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让读书成为一种

习惯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然而当这种习惯越来越远离我们的生活时,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是不是也已经成为不再读书的可悲一族了呢?作为传承社会文明与先进文化知识的教师,我们必须警醒,我们也理当成为表率。一个只读两本书(教材和教参)的教师是无论如何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只有多读书,教师才能很有底气地挺立于课堂,才能源源不断地给学生提供鲜活的信息、激发灵动的思想,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读《用心做教育》有感 第7篇

四川省会理县城关实验小学 李伟

读了中国当代教育家张思明的《用心做教育》这本书后,我明白了教育的美丽源于用心。在教育中,不是缺少美丽,而是缺少用心。在日复一日看似单调与重复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的思维往往会逐渐僵化,我们的教学模式往往总是缺少新意,我们的教学生活也会因此而缺少了一份应该有的灿烂与美丽。很多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进入到与学生一同发展而共同体味幸福的佳境呢?读了张思明,我才真正领悟到了教育的真谛,那就是“用心”,张老师所用的“心”其实有三“心”。

一、用心做教育,就要拥有一份童心。

在教学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而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成为了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思想,他们有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作为与学生有一定年龄差距的老师,只有拥有一份童心,才能在心理上弥补因生理年龄造成的与学生的差距,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真正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了解他们的性格,做到“因材施教”,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二、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献一片爱心。

有人将学生比作花朵,脆弱而敏感,稍微照顾不周就不会开出令人满意的花朵,如果对他们多一些关爱与细心,就会开出又大又美的花朵来。张老师不仅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为教育事业奉献着一片爱心。当孩子们有了进步时,他及时予以赞扬;当孩子们犯错误时,他与孩子们一起分析原因和危害,帮助他们制订改正的措施,学习好的要爱,学习差的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的要爱,踏实的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也要爱,他和学生像朋友一样的继续着他们的教与学,这是他获得了桃李满天下的硕果,我想作为教师还有什比这更幸福的呢?张思明说:“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爱,又是师德的灵魂。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我想把这句话作为今后自己在工作中的原动力,不断前行。

三、用心做教育,就要树立一颗恒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用恒心去坚持:给顽固不化的调皮学生做多次的思想工作,给成绩落后的学生耐心辅导,给家庭破碎的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终于,不爱学习的爱上了学习;成绩落后的迎头赶上;愁眉不展的重展笑颜……这一切切都有我们教师所用的“恒心”的痕迹。

用心做教育——班主任经验交流 第8篇

1.有高昂的工作激情, 激情是一名班主任在工作上灵感乐趣与精神面貌的源泉, 班主任工作看似都是琐碎繁杂又循规蹈矩的小事, 如果缺少激情很容易使工作平淡乏味、枯燥无趣、身心疲惫, 最后就逐渐厌倦了班主任工作!有工作激情的人永远会在工作当中不断创新方法、取得成绩、收获快乐、激发动力、激情不断!所以, 一开始当班主任一定要有高昂的工作激情去寻找工作乐趣, 提高工作态度, 否则班主任工作就会越做越没劲, 最后就碌碌无为!

2.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为师先做人, 育人先正己。每一位班主任首先必须具备较高的精神境界, 有崇高的理想、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严于律己、爱护学生!在一个班里,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 有人说:“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的班集体, 什么样的班主任带出什么样的班”,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在感染着学生, 对学生产生潜意默化的影响, 班主任最有效的影响力在于内在的气质、学识、涵养等因素所形成的精神力量, 以人格创造人格, 一个有师德的班主任就是一面旗帜, 就是学生的表率,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发展, 也一定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班主任的崇高形象, 在实际工作当中赢得学生的理解和爱戴, 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言教不如身教”, 道德感化和人格魅力的力量胜过一切手段!因此, 班主任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 不断学习追求卓越!

3.有先进的思想理念, 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 也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班主任的思想理念如果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很难在工作当中得心应手, 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首先, 班主任要有师生平等的观念, 所谓“亲其师、信其言”, 没有师生平等, 班主任很难让学生亲近你, 也不会让学生信服你。当今还有很多的班主任工作当中仍抱着“师道尊严”, 属于权威性、专制型的班主任, 认为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老师唯我独尊, 缺乏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殊不知随着社会的进步, 现代的青少年独立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 对个人自由的发展充满渴望, 如果班主任以班级主宰者的观念去俯视学生, 在实际工作当中充满了对学生的训斥包办, 就很容易使工作简单粗暴, 引起学生的不满;其次, 班主任还应该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也就是科学的学生观, 在实际工作中人性化管理, 因材施教, 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个正在成长中的人, 学生不可能不犯错误, 也不可能没有闪光点, 所以要辩证的看待学生优点和缺陷。同时学生中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有鲜活个性的个体, 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评价学生, 盲目的区别心中所谓的优生和差生, 更不能用一个模式方法去教育管理学生;最后, 班主任还要有严宽适度的理念, 对待学生要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 人性当中有善有恶, 所以我们的教育管理方法必须也是两面的, 不能是一味的善或一味的恶, 应该有善有恶, 以善导善、以恶制恶, 也就是恩威并施、刚柔并济, 用最真诚的爱心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同时又必须用最严厉的惩罚措施“绳之以法、导之以行”, 最终使学生心服口服、心存戒律!

4.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一名优秀班主任不仅要有激情、有思想、更需要有能力, 班主任工作不是纸上谈兵才能做好, 是脚踏实地、正抓实干做出来的, 管理能力才是班主任的真功夫, 班主任的管理能力我认为有这么几个方面:首先是善布局, 也就是统筹规划制定目标,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引领者必须要对班级整体和学生个人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和学习目标, 要做到这一点班主任必须首先要掌握学生整体的学习规律以及在高中三年里的每一个阶段的心理特征, 而且还要迅速了解每个学生具体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家庭背景、行为习惯等个人情况。班主任在制定目标过程中要有务实的精神, 切不可意气用事、急功近利, 只看重眼前的学习成绩或表面的常规稳定, 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长远培养!其次是善决策,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善于做常规管理制度上的决策设计, 更会经常遇到一些初发、渐发、或突发的问题或恶性事件, 这个时候最能考验一个班主任的工作能力与魄力, 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的善决策就是如何敢于迅速果断、成熟稳重地作出决定, 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控制加以引导。再其次是善协调, 也就是班主任要有很好的资源整合力以及团队协作力, 把班主任的“独奏、独唱”变成“合奏、合唱”。

用心做教育 第9篇

一、改变交流方式,真正走近孩子

影片中的罗恩·克拉克一出场,就看到了一名被体罚的学生——他站在垃圾桶里。男孩说因为老师说他学不会,应该像垃圾一样被扔出去。克拉克听后,并没有“语重心长”地给孩子讲道理,而是和男孩子做了自我介绍,然后似是漫不经心地说:“我很健忘,不知道自己叫什么了。”男孩子说出了克拉克的名字。克拉克显得很高兴:你不是学会东西了吗?于是把男孩子从垃圾桶里抱了出来。想想自己,有一次,经过一个教室的门口,看到了一个孩子站在了门外,我于是走过去问孩子:“你怎么了?”孩子看了我一眼,没有回答,“是不是惹老师生气了,要听老师的话。”孩子还是看了我一眼,没有回答。孩子不愿意跟我交流,为什么呢?我反思是因为我没有把自己的身份放低,我还是以一个教师的身份在询问他,而不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去真正关心孩子,做教育要真正地走近孩子,关心孩子,孩子才愿意和老师交流。

二、家访,做好教育的前提

克拉克开始家访了。胡里奥,一个顽皮的单亲家庭孩子,而他的妈妈在14岁就生了他;班德莉娅,一个印度女孩儿,喜欢读书,但是不同的宗教文化,也让克拉克无语;美莎卡,一个12岁的桀骜不驯的女孩,却已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过程中要充满爱和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家访在增进和加强家校间的沟通和联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班有一个孩子,她比较内向,到班级里以后,跟孩子和老师都不交流,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就会拉拉我的衣服,手指指,不愿意用语言来表达,我当时觉得很奇怪,三周岁的孩子对于简单的语句肯定是会说的,这个孩子各方面看起来都很正常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从家访中,我了解到,孩子的父母都是高文化的,对于我们的到来也很热情,很健谈,按照道理,孩子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语言表达能力也应比较强的,在和父母的交谈中,我们发现家长工作很忙,没有什么时间来陪孩子,孩子一直是由爷爷奶奶来照顾的。从奶奶照顾孩子的行为中,我发现孩子基本没有开口说话的机会,孩子一指奶瓶,奶奶还没有等孩子开口,奶奶就说:“宝宝要喝水了!”“宝宝要吃青菜了”……我把孩子在幼儿园不愿意多交流的情况和家长一说,家长也反映他在家也不多讲。爷爷奶奶“剥夺”了孩子多表达的机会,孩子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爷爷奶奶就能领会,孩子基本就不需要多用言语来表达,当然,手势和眼神对于孩子来说更简单直接,孩子肯定选择后者。和家长沟通,通过家园配合,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家长,能更好地、更加全面地对孩子进行了解,家长对老师也会更信任,对家园共同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共同制定班规,让教育更直接

克拉克的第一课,是把制作的“敢于梦想,勇于做梦”的牌子挂在了乱哄哄的教室内的黑板上。1.“我们是一家人”。2.我们互相尊重。3.进出教室都要排队。克拉克总是用自己的办法去守护班规。

中国古语有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规”指的是为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保证班级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对幼儿行为给予的一种行为规范。在制定班规上,我有一点自己的想法,在新学期刚开始,我就会我孩子们一起来制定班规。班规的制定,教师要了解幼儿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平静、柔性的心态和眼光,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去关注和理解幼儿在特定的时间及空间中所出现的违规行为,探寻幼儿违规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注视经常表现出违规行为的幼儿,通过非语言的形式表达出对这些幼儿的理解、信任和关怀,使他们在心理上更倾向于接受教师的指导,抑制可能出现的违规行为。在制定班规时,奖励必不可少,比如:在“读故事时间”为老师选择一本书;做老师的小助手;成为一个游戏的领导者;在集体时间时,和老师坐在一起;在排队时成为第一个等等,这些是小孩子们非常想得到的“奖励”;惩罚—定要制订得具体、合理。如果惩罚太轻,起不到警示的作用,过重会导致小孩子形成胆小怕事的性格。恰当的惩罚让小孩子打心眼里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能够坦然地接受惩罚,而不会在心里留下阴影。惩罚不是目的,教育才是最主要的目的。当小孩子的过错较轻时,更多的是让他们自己面对错误,给他们弥补过失的机会,从而培养小孩子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任的态度。

四、巧妙应用方法,让教育更有效

我们面对的孩子,不像克拉克那样的顽皮,我们的孩子天真、可爱,充满了好奇,我们在活动中肯用心,孩子肯定会收获很多。如:每天的晨间点名活动,晨间点名能够让我们知道每天来园的人数,通过我们的观察,也能知道孩子早上的一些状态,每天教师叫名字“XX”,孩子叫“到”,孩子觉得没有意思,就会不注意听,影响活动的效果,于是,我应用一点点其他的方法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让孩子说说自己喜欢吃什么?说一个喜欢的成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只要我们在课堂中肯动脑,愿意为幼儿付出,那么孩子会得到很多。我们才能做到真正地爱孩子。

克拉克的成功,是他对孩子充分信任、充满信心和他对梦想的追求、敢于挑战的性格分不开的。无论怎样顽劣的孩子,在他眼里,都能找到闪光点。他不断地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潜能。孩子的优秀,需要老师的爱心、耐心。克拉克永不言弃,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让我们都用心做教育,这样不光孩子,就连自己都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读《用心做教育》有感 第10篇

记得有人把教师分为四类:以谋生为目的;以自傲为动力;以教育为己任;以爱为根本。而张老师可以说是第四种,因为他认为爱是教师人格力量的核心。

用心爱教育

张老师说:“用心与用力不一样,用心就要把教育工作看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断地想着它、念着它、琢磨它、感悟它、享受它。”当看到学生不愿意学数学时,他反思数学的教法方式,于是新的学习模式诞生了,在他的引领下,学生们掌握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本领,提出并解决了一大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当在美国看到中国学生都很聪明,学习成绩也很好,可是在工作中却出不了最好的成绩时,张老师开始反思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张老师在教育活动中不断反思着,琢磨着,同时也享受着教育为他带来的快乐。

我们的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不断反思,不断研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这就需要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像一个有能源支持的火炬,一边燃烧,一边又在生长。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烧值,更高的照亮度,那就会事半功倍。

用心爱学生

张老师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比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道德水平、生活经验以及这些经验和所学知识的联系。”而且张老师的爱不留痕迹。他让一位残疾的学生鼓励一位心情沮丧的战士,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张老师的师德就是体现在这种对学生深深的、不图回报的爱上。

我们也应该关注学生,和学生时常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对学生多些鼓励,少一些责备。当学生有了进步时,应予以肯定的赞扬;当学生犯错误时,应与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和危害,帮助他们制订改正的措施,学习好的要爱,学习差的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的要爱,踏实的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也要爱,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用心做教育

成功需要付出,人生需要磨练,我们教师时常会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以及困惑,只要我们自己拥有一颗上进的心,用“心”去研究解决问题,真正让思考与实践同行,在实践中去品味与学生心灵碰撞的乐趣,新课改更是需要我们去创新,去探究。我们应该向张老师那样,开凿一眼泉,不断学习,自主探索,不断超越自己,为自己和学生找到新的目标。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孤立的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搞花架子,而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找到学生的兴奋点,旁敲侧击,从点到面,提倡发散思维,提供多种解法,扩大题型量,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我们语文老师更是需要这样,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应该把品德的教育、学习的方法渗透其中,让学生有所得,有所获。

用心做教育,不悲观 第11篇

新年了,照例与教育界的老朋友碰个头吃顿饭,随便聊聊。朋友中有一校之长,也有普通老师,话题自然以教育居多。因为是朋友,也因为从事教育多年,所以说话不必遮掩,真话更无需隐藏。实话心里话声声入耳之际,仔细听听,居然说困难道问题的多。席间,一位朋友蹦出一句:“爱教育难,恨教育易。”引起大家的共鸣。

我们都清楚,所谓“恨”是“恨教育为分数所困”,是“恨学校日益‘工厂化’,教师日渐‘科员化’,课堂教学日趋‘流水线化’”,是“恨学生睡得越来越少,作业越来越多,精神压力越来越重”……而这“恨”,又全源于与教育日久生情,不能不惑,不能不思,也就难免“爱之愈深恨之愈切”。

近年来,我感觉自己越来越理想化,对教育几乎陷入了不可自拔的忧思状态。幸好有朋友,能共鸣,能倾吐,哪怕是略嫌激烈的言论,乃至杞人忧天的想法,大家似乎都能沟通,彼此还可以接受――而这又使得大家都增添了前行的力量与改革的勇气。

陆续走了一些地方,我渐渐发现,无论何地,教育的现实与教育的理想都尚有不小的距离。“应试”的东西不但没有减少,反倒有向小学、幼儿园蔓延之势。作为一个有理想的教师,我坚持鼓励学生读书,自己“不跪着教书”。分数当然重要,但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他们有理由拥有快乐和幸福的学习生活。如果仅仅“为分数谋”,那么就像特级教师吴非先生说的那样,只要教师付出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了――毫无疑问,学生也将“题海无边”“苦海无涯”。当人看清这一点,并且“冒天下之大不韪”,尽可能地为学生撑一片晴空时,你真是不能不痛,也不能不快!

“只要你内心有源源不断的理想,疼痛就会继续下去。”作家毕飞宇在接受《中国青年》采访时如是说。好在中小学教育界还不乏心存理想,并且一直都在努力的老师。来自上海的一位朋友批评语文新教材课文太多,仔细阅读后筛选出数十“精品”课文,倡议一线老师教深教好,而剩余课文则浮光掠影可矣。如此“大胆”,我以为真是教师的.幸事!更是孩子的幸事!八九岁的孩子一学期学五六十篇课文,能学踏实吗?

当然,这些只是做教师的难处,且只是难处之一而已。校长更有校长的烦恼:学校人事体制不够灵活,教师福利待遇尚待提高,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时有冲突等等。

但是,面对教育,只要你做,只要行动,在遇到问题与困惑的同时你也会有所收获。对未来保持梦想的人都应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不锐意改革,不深入实践,问题可能少了,但职业的内在尊严和欢乐也就大打折扣了。无论道路泥泞还是曲折,只要有真教育的明灯,有一颗为孩子的心,路就总在向前,并且会越来越宽。

顾明远先生在为《:中国教育发展报告》一书所作的序中这样写道:“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较小的成本承担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这样一个特点使得我们的教师和教师教育实际上承担着全球最重大的使命,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也面临着世界上最大的压力与挑战。”压力与挑战从来都可以转化为历史的使命和创造的激情。中国的教育需要有梦想,更需要在暂时困难的环境下埋头苦干、探索新路的行动者。

《用心做教育》读后感 第12篇

人们常说教师这职业是“良心活”,在假期里,读了一本好的教育书籍——张思明的《用心做教育》,体会颇多。

这本书共分为五章内容,第一章从作者童年的回忆,父亲对自己的人生教育以及作者参加自学考试的经历,并且通过自己的自学考试带动学生的学习,从这一章节中提到了影响他的一些名师,叙述自己是如何努力做一个好教师的。第二章介绍了他在教学中是怎样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的。第三章让学生感受数学鲜活、好玩,让中学生来做课题,在“微科研”中学数学,用数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第四章写的是教给学生课本背后的东西,提到世界上最重要的主人——班主任。第五章写的是教师的生命力源自学生,他认为最有力量的教育是“身教”,用一些真实的事例介绍自己好的做法,比如利用好自己的错误,一声对不起拉近了师和生等等。

我,一名年轻教师,缺少经验,缺少教学技巧,缺少管理方法。而张思明的这本书给了我许多这方面的知识经验。

一、多一份爱心。有人将学生比作花朵,脆弱而敏感,稍微照顾不周就不会开出令人满意的花朵,如果对他们多一些关爱与细心,就会开出又大又美的花朵来。张老师不仅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更有一颗爱心。他和学生像朋友一样的继续着他们的教与学,这使他获得了桃李满天下的硕果,我想作为教师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 1

二、给孩子一份负责任的爱。张思明对于教育,对于爱学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对教师来讲,真正的爱,是要对学生进行很好的观察。当发现学生需要温暖时,不要直接给他温暖,而是给他一把柴刀。并说,你去打柴,不会打,我告诉你怎么打。然后,远远地看着他,如果他不能划着火柴,再帮他做一件事情。绝对不要代替他去做任何事情。是啊,这种爱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是对他一辈子负责的爱,只有爱才能唤醒爱。

三、爱要不留痕迹。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多么朴实的一句话。正是这样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张思明对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对教育工作的态度——用心去做。成长的过程是需要爱、需要尊重与理解的过程。作为老师应创造机会给学生更多这样的人生体验,是远比授业解惑更难也更重要的事情。

四、学生的需要就是教师努力的方向。这是张思明给我的最大启示。张老师有着很高的目标追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人,一个富有爱心和教养的人,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人,一个能够唤起人们对生活热爱的人,一个能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

五、用智、用心做教育。作为教师除了张老师说的“用心”我想“用智”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教师的工作是十分的复杂的,这就需要 2 我们凡事多动脑,多想想,用自己的智慧选择最好的最适合的教育方法。同样,做一名“用智”的教师也会教出智慧的学生。

上一篇: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的自我总结下一篇:萌芽阅读答案及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