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汪金权老师先进事迹的几点体会

2024-05-20

学习汪金权老师先进事迹的几点体会(精选7篇)

学习汪金权老师先进事迹的几点体会 第1篇

学习汪金权老师先进事迹的几点体会

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有太多的感动和收获,湖北省蕲春四中优秀教师汪金权的感人故事就是极为生动的一例。我作为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教师,因职业使然,在暑假期间通过网络、报刊和电视等媒体,几度重温了汪金权老师的感人故事,无不让我肃然起敬,怆然泪下,由衷的感动涌入到笔端,深刻的感悟流露到笔尖。

1963年,汪金权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狮子镇郝子堡村,自幼家中十分贫穷,靠乡亲们的资助才完成学业。1987年,他从华中师大毕业后,被分配到蜚声中外的黄冈中学任教。一年后,在师生们的挽留和同学们的惊讶声中,他毅然决然的回到了蕲春北部山区的一所高中任教,一干就是20多年。这些都源于他对于教育事业强烈而神圣的责任和使命感。为了这份责任和信仰,他主动放弃城市的优越条件,放弃重点中学的岗位,一头扎进落后的山区中学。他生活条件艰苦,却给了学生最深厚的爱,他用最真诚的心爱护着他教过的每一个学生。他的行为无声地告诉我们,家长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把孩子的前途送给了老师;国家把孩子们送给学校,就是把国家的未来托付给了老师,老师必须竭尽全力,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人。为了这份责任,汪金权同志不论在多艰苦生活条件下,他都毫不动摇地常年坚持着;为了这份责任,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他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中,把教学放在第一位。他的行为塑造了新时代优秀教师的鲜活形象,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素质教育的践行者;什么是真正的爱岗敬业、廉洁自律;什么是真正的淡泊名利、乐守清贫;什么是真正的无私奉献、大爱无边。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将时刻用汪金权同志的事迹去鞭策自己、激励自己,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事业中去, 坚持树立以下四种观念:

一、最受人尊重的价值观

汪金权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也许我的肉体只能蜗居在大别山的一隅,但我的灵魂会跟随我的学生走向四方;我是荒原上的一支电线杆,也许只能永远地矗立在那儿,但我能把希望和光明送向远方;我可能永远是一座桥,能让学生踏着我的身躯走向希望的彼岸。”

教育事业是人类 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不仅可以影响一个学校 的孩子,还可以影响整个社会。作为华中师范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汪金权老师毅然放弃较为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主动从全国名校黄冈中学回到大别山深处的蕲北山区,在蕲春四中一干就是 22 年。他把为山里的孩子营造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作为个人的最大愿望和终身追求,充分体现了“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红烛精神,深刻诠释了“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教育事业的崇高在于奉献”的人生信念。他的事迹是当前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教育的生动教材。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学习汪金权老师扎根山区甘当人梯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平凡中创造伟大,要像汪老师那样,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在艰苦的地方建功立业,做好小学美术教育的模范实践者。

二、最宝贵的财富观

汪金权老师无比自豪的说:“我之前是一个普通老师,现在还是一个普通老师,课堂才是教师创造财富的地方。20多年来,我亲手培养1000多名孩子考上了大学。他们中的很多人出身贫困,如今却分布在全国各地,事业有成,这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汪老师通过言传身教,扎根山区高中20多年,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召学生,感染学生,从不打骂学生和体罚学生,他像爱护眼珠一样爱护学生自尊心。他从不求他的学生人人上名牌大学,但要求个个先做合格公民。他提倡学生轻松学习,从不布置课外作业,每天只练一页字。他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生“四会”:会读书,会写字,会说话,会作文。他每一节课给五分钟时间让两到三名学生上台演讲,每个月给每个学生一次演讲机会。他组织学生长年累月练书法,组织学生每人每月买一本课外读物,放在班内书架上,这样就组成一个活动书库。他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悟,在悟中赏析,并且在朗读中,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互比互评,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自由进取意识和愿望。

在汪金权老师的言传身教下,陈卓彬等20多名学生在国家和省级中学生作文竞赛荣获高中组系列奖项,陈未鸣、张玉成等100余名学生的千余篇诗文习作在《语文报》、《中国校园文学》等报刊发表。先后指导陈卓彬、张先龙、张有良、范绪枝等多名学生在市级以上各类作文比赛中获奖。面对这些最宝贵的财富,汪金权老师感到无比自豪。

三、最崇高的道德观

汪金权老师总是淡淡地说:“奉献是一种美德,能给山区学生一双希望的翅膀,能让更多的孩子成人成才,是我毕生的追求。”

汪老师具有爱生如子、克己助人的高尚品质,对学生的爱是汪老师教师生涯里最动人的篇章之一。二十多年来,他省吃俭用,尽其所能地扶助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与特 困生同吃同住,为求学困难的学生撑起一片蓝天。他把全部的身心都倾注在学生身上,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生的自尊心,细致入微地关心“双差生”,自觉践行着“有教无类”的可贵思想。他用爱心、诚心、细心、恒心、平等心和责任心,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先后将 1000 多名学生送进大学,改变了无数山乡孩子的命运,使他们到达梦想彼岸。

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汪老师每年都要帮10多名学生垫学费或生活费,至今累计数百人。一些学生考上大学了,甚至就读研究生,他仍然继续资助,有时一月要寄上千元,总数累计超过10万。汪金权说:“我个人的力量很微弱,需要帮助的孩子还很多,但我努力每天去做,相信星星之火,最终可以燎原。”

在教书育人中,汪老师从最基础之处着眼,授业解惑,常教常新,不断探索新方法,教学水平和质量在当地一直名列前茅。他以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为新时期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生动范例,为我们高扬了一面新时期师德大旗,是当之无愧的“大山师魂”。

四、最朴素的职业观

“没有汪老师的苦心坚守,就没有四中的今天。”这是蕲春四中广大师生对汪金权老师的一致评价。

汪老师始终坚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职业风范。二十多年来热爱岗位,专心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科学育人。他信守为师即要为人师表的神圣理念,维护师道尊严。他把学生青胜于蓝作为一名教师的最大安慰,始终保持着 “辛劳之后有欢乐、付出之后是幸福”的良好心态。

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汪金权总是习惯于买书看书,在他不大的学校的居室里,最值钱的也是唯一一件的电器就是学校配备的收音机,床上、桌上散落的都是各类图书,光是整理出来的图书笔记,堆起来就足有一人高。没有一件其它电器。房子是学校的,没有装修,地面是水泥的。但他精神饱满,从不抱怨条件的艰辛,每天精神抖擞,全心微笑教学,他从来不把任何不高兴的事带进课堂。

他虽然工作在艰苦的地方,过着简单而清贫的生活,却 身居陋室而胸怀天下,生活艰苦仍不改其志,甘愿做承责负重的“桥梁”,始终无怨无悔。他施恩于人不求回报,帮助他人不图索取。在各种诱惑面前,他泰然处之、不为所动,充分体现了他崇高的人生境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要学习汪老师追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坚守清贫、甘之如饴的人生境界,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以一流的工作业绩回报党和人民对教育工作者的重托。

总之,感受汪金权老师的先进事迹,美丽就会溢满我的生活。让我们虔诚地把汪老师感人的故事流露笔尖,用心思考,用心感悟,使生活充满美好。我们要在教书育人这个岗位上做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树立高度的责任心,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今后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会时刻用汪老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去鞭策和激励自己,坚守教书育人这个人生目标,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学习汪金权老师先进事迹的几点体会 第2篇

“也许我的肉体只能蜗居在大别山的一隅,但我的灵魂会跟随我的学生走向四方;我是荒原上的一支电线杆,也许只能永远地矗立在那儿,但我能把希望和光明送向远方;我可能永远是一座桥,能让学生踏着我的身躯走向希望的彼岸。”这是汪老师日记里的一段话,是他内心深处最生动最真实的写照,“大别山师魂”,他当仁不让。经过前段时间的查访和了解,我对汪老师有了更深的认识。

他是一个表面看似普通的人,却有着足以让我们仰望学习的事迹,他几十年如一日地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一名人民教师的神圣义务,用行动为我们展示了何谓“师爱”。在现在这个社会里,满世界都是惟利是图,利欲熏心,一切为自身的社会风气。在人民教师这个神圣的岗位上我们已很难听到“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培养人才”这些正气凛然的话语,从而也很难听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这些对教师的赞美之词。然而,当人们纷纷传述,网上纷纷转载我们蕲春四中教师汪金权的先进事迹时,我的内心又一次受到震撼,为这样一个难以相信却又是事实的故事而震撼,而感动。我就象受到了一次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崇高师德的洗礼。

今天,我们学习汪金权老师的先进事迹:关爱学生,爱岗敬业,责任意识,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中,把教学放在第一位;明天,我们将传扬这种无私奉献、大爱无边的新世纪教师风范。使学生在我们的引领下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学生因有我们的存在而舒心,让家长因有我们的存在而放心,让国家因有我们的存在而安心。

开展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 第3篇

可走进课堂仔细观察, 经常看到这样的一幕幕:

1.老师一宣布讨论开始, 同学“唰”地把头聚在一起, 满教室都是“嗡嗡嗡”的声音, 四人小组里, 每个人都在张嘴, 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 有的甚至因为分工不明确还没有进入正题。一两分钟后, 老师喊“停”, 学生立即安静下来。

2.发言的学生以“我认为……”、“我想……”类似的句子阐述自己观点, 并不是小组讨论的结果, 只是为了走形式。

3.老师“一言堂”现象己基本消失, 随之又出现了优生“一言堂”的不良现象。小组学习都围绕着优生转, 优生唱主角, 其余学生演配角, 而那些后进生们更成了旁听者。

怎样才能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 使合作学习更有效呢?

一、组建合作小组是基础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 进行合理的分组尤其重要。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每个组都应有好、中、差学生, 实力要相当。然后根据不同特点的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 让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可做, 体现优势互补。如小组讨论时的组织者、记录者、总结者、发言者等, 但这一切都不是绝对的, 在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 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鼓励每个组员要积极参与, 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 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及时补充修改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 特别是给那些平时不愿意说话或是不敢说的同学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让每个人在活动中做到:会倾听、会表达、会讨论, 保证事事有人做, 人人有事做, 杜绝“搭便车”现象, 让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他个人对小组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想这样有效的分组才是合作学习。

二、激发合作欲望是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兴趣是促学的动力, 是成功的先驱。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发挥其合作功能, 教师首先应创设教学情景, 使学生产生合作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合作, 共同学习。

1. 巧妙设计合作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在学生思维出现障碍时, 让学生感受合作是解疑排难的内心需要, 教师巧设悬念, 精心设疑, 创设“愤”“绯”情境, 使学生产生自己解答不了, 或者自己得出结论确定不了是否准确, 急需和别人交流, 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 这样就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 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

如在讲《长方体的认识》时, 学习完“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后, 我出示这样问题: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长方体的框架图, 想一想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经过独立思考后, 有的同学面露难色, 教师趁势说:小组同学可以讨论讨论, 大家一起想一想。同学们一听, 立刻活跃起来, 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着各自的看法。此时, 合作交流变成了学生的最大愿望, 讨论交流非常活跃。

设计的问题具有开放性时适宜开展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四年级“小数的性质”时, 通过人民币单位的换算、长度单位的换算等例子, 老师在黑板上板演三个算式:0.3=0.30=0.300, 0.7=0.70=0.700、2.8=2.80=2.800。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1) 你也能写出几个和它们相类似的算式吗?在小组里说说这几个数之间为什么可以画等号? (2) 你能写出多少个这样的算式?为什么? (3) 你能用语言把你的发现描述出来吗?上述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灵活性, 可以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开展小组评比, 激励学生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但如果组织不当, 学生就很容易出现拉大差距的现象, 学习好的始终唱主角, 差的总等待别人的帮助。所以开展小组评比活动, 给每个小组打分是激发每个学生都认真学习的好办法。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为了小组的荣誉不能只顾自己学会, 应该帮助别人;学困生也有集体荣誉感, 他们会觉得为了不拖小组的后腿, 应该主动学习。这样, 小组内很容易产生互帮互助的好作风, 也给了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

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是保证

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讨论, 互相启发, 达到优势互补, 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学生的任何讨论交流、探究思考, 必须有自己的见解作为基础, 而个人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在思考达到一定程度后的合作交流, 才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 才可能有想法的正面交锋, 因此, 在小组合作学习前, 教师必须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 就如水上浮萍, 落不到实处, 也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 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学习时间,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形成“统一”意见后, 再到全班进行交流, 形成“统一”意见的过程, 这也正是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积极体验情感的过程。

我的几点学习体会 第4篇

在学海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我认为不外乎以下两点:

其一,要有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谈到学习态度。大家可能听过许多“忠告”。在此,我只想强调一点:要积极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质疑,这不仅可以加深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认识问题的本质,还可以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触类旁通,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另外,这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必要条件,需要着重提出的是,处理问题要及时,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不经意中产生新的想法,然而,也总是在不经意中忘掉它们,这时,可以准备一个小记事本。将自己遇到的疑难或者问题的新思路记在上面,最好自己解决问题。实在不行再请教同学或老师,总之,不要把问题积压得太久。

其二,要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学习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套学习方法,我认为有两个方面比较重要:

1、提高课堂效率。老师毕竟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他们能准确地把握学习的重点并总结了一套使学生快速、深刻理解知识的方法,课堂上选讲的习题大部分都具有代表性,掌握好它们后就不必再做太多的题目,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课前做好必要的预习,如阅读将要学习的章节,看看可能讲到的习题,并最好将这些题都思考一遍,记下自己的心得或者不懂的地方,这样,上课时就能有所侧重,还可以将自己的方法与老师的相比较,弄清老师解决问题的出发点。进而揣摩出题人的意图及其出题方法,这些都能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以便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知识,记笔记自然是必要的,但必须有针对性地记,绝大部分课堂时间还是要用来认真听讲的,做好这些环节以后,课后再花少量时间进行消化,这样学习的效果要比自己冥思苦想好很多。

2、要善于总结。每学完一章后要和以前学过的内容联系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每一个知识点,每次大型考试之后,都要审视和分析自己现阶段学习的不足。摸清楚哪一科目比较薄弱。更进一步,这科的哪一部分学得不够扎实,以便以后有针对性地巩固和加强,这样做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很有作用,不要把考试当做一种负担,它其实是完善自我的一个途径,如果利用得当,学习将会变得十分轻松。

另外,足够的自信心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充分相信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天才只是极少数而已,绝大多数人的智商都处于同一水平,所谓的尖子生只不过是多一点自信、多一些努力罢了,有了自信,才不会将学习当做一种负担,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在我越来越体会到这句话的哲理性,将学习作为乐事确实很难做到,但是如果有一定的自信,以及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做一个“好之者”也未尝不可,在此,祝愿学弟学妹们能真正精于学、乐于学。

个人寄语:要注重对知识的掌握,而考试分数是掌握之后水到渠成的东西。

学习汪金权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第5篇

本学期开学没多久,中心校向我们全体教师介绍了汪金权先进事迹,听完介绍我的内心深深的被震撼着,后来我又上网学习有关汪老师的报道,其中“认认真真读书,堂堂正正做人。对学生要有平等心,力争把每个人培养成才成人;对学生要有责任心,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对学生要有爱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困难;对学生要细心,注意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这朴实而耀眼的一席话不时在我脑海浮现。同样作为一名教师,汪老师20多年来,他省吃俭用,几乎是倾其所有来扶助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为他们的求学之路撑起一片蓝天。作为一名清贫的人民教师,他的人生理想超越物质在更高远的精神追求上,22年来为学生做的每一件事,都折射出他高尚的品质、崇高的精神。

他心里的这份责任,使他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中,把教学放在第一位。他的行为塑造了新时代优秀教师的鲜活形象,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素质教育的践行者;什么是真正的爱岗敬业、廉洁自律;什么是真正的淡泊名利、乐守清贫;什么是真正的无私奉献、大爱无边。

或许我做不到像汪老师那样无私,可是我可以学习他那种精神,努力朝着他至高的境界前进。我觉得要达到那种境界就要从汪老师以下几方面开始学起。

学习汪金权老师先进事迹的几点体会 第6篇

2010-09-03 15:18:17 来源:艺术系 浏览:1283次

通过学习“湖北省道德模范”汪金权的先进事迹,我深受感动,他的事迹平凡又伟大、令人感动,值得学习和深思,他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为教师,他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并由此引开谈谈我的个人心得。

听着汪金权老师的故事,他的困顿生活和对学生的无私奉献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我觉得学习汪老师,就要学习以下四方面:一是扎根山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二是淡泊名利、甘守清贫的人生境界;三是爱生如子、克己助人的优秀品德;四是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职业风范。这一切的品质都源于他对于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和神圣使命感。为了这份责任和信仰,他主动放弃城市的优越条件,放弃重点中学的岗位,一头扎进落后的山区中学,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他自己生活条件艰苦却给了学生最深厚的爱,他把最真诚的心送给了每一个学生。他的行为无声地告诉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家长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把孩子的前途送给了老师;国家把孩子们送给学校,就是把国家的未来托付给了老师,老师必须竭尽全力,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人。为了这份责任,汪金权同志不论在多艰苦生活条件下,他都毫不动摇地常年坚持着;为了这份责任,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他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中,把教学放在第一位。

下面我结合自己实际工作谈谈今后努力的方向和一些想法。

首先是关爱学生。俗话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22年来,汪老师每年都要帮很多学生垫学费或生活费,甚至就读的研究生,他仍然继续资助,有时一月要寄上千元,总数累计超过10万。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些钱算不得什么,可是对汪金权老师来说,这却是一笔巨款,他对学生大方到自

己的大儿子考上大学却没钱交学费!无论谁遇上困难了,谁没有钱了,不管是不是他班级的,只要找来了,汪老师每回都是有求必应。不仅如此,他还把一些贫困学生安排在自己的宿舍里,“全方位”帮扶学习和生活。有一次,他安排了8名学生住进了自己宿舍。他把自己的全部空间和时间,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山区的孩子们。

正因为汪老师细致入微的关怀每一个学生,先后有1000多名学生考进了大学,改变了无数贫困家庭的命运。汪老师克己助人的高尚品格值得我们学习,作为教师,应向汪老师一样,关爱每一个学生,让爱的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其次是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作为华中师范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汪金权老师毅然放弃较为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主动从全国名校黄冈中学回到大别山深处的蕲北山区,在蕲春四中一干就是20多年。他以自身的行动,深刻诠释了“教育事业的崇高在于奉献”的人生信念。在教学工作中汪老师从基础着眼,授业解惑,常教常新,不断探索新方法,教学水平和质量在当地一直名列前茅。汪金权老师扎根山区、甘当人梯、无私奉献、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辛勤耕耘、勇于创新的崇高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从汪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优秀教师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为重的高尚品质,对工作一丝不苟的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乐于助人的高尚职业道德。优秀老师们有着爱党、爱国始终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情操。他们立志于教育和科研,业务实敬业,不畏困难,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勇攀高峰的献身精神、他们做学问严谨务实、脚踏实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教学生言传身教,厚以载德,他们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甘为人梯,无怨无争地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

最后是要有强的责任意识。汪金权老师把爱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工作

中铸就了闪光的师魂,为我们树立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榜样。正如汪金权老师在一次报告会中所说:“要‘认认真真读书,堂堂正正做人。’对学生要有平等心,力争把每个人培养成才成人;对学生要有责任心,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对学生要有爱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困难;对学生要细心,注意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话语中渗透着汪老师对教育事业强烈而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这份责任和信仰,他主动放弃城市的优越条件,一头扎进落后的山区中学;为了这份责任,他生活条件艰苦却给了学生最深厚的爱。我们应向汪老师一样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关爱学生,自觉承担起对学生、对社会的责任。

汪金权老师以爱心、奉献、责任诠释了新时期优秀教师的光辉形象,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通过学习汪金权老师的先进事迹,我们将把这种执着的坚守来传扬,让学生因我们的存在而感受到幸福,在我们的引领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习汪金权老师先进事迹有感 第7篇

夏兰芬

高山仰止,景行景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湖北蕲春四中的汪金权老师,他用二十四年的坚守,倾心教育、淡泊名利、捐款助学、坚守清贫,展示了一名优秀乡村教师形象。汪老师的先进事迹感动人的诸多,对我个人影响颇大的是汪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我深深地体会到汪老师身上有四种精神值得我学习,让我在以后的就业教学中深入实践。

一是主体精神。主体精神也是主体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核心内容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唤醒学生创造性学习。汪老师创造出的情景是教师跟学生、学生跟学生充分教育互动。我想如果把这种主体教育思想运用到就业指导课,教师在传授学生就业面试技巧和方法理论的同时,还能进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试的情景模拟演练,学生就能扮演主体角色,为毕业后的就业面试派上用场着好铺垫。

二是人师精神。汪老师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心中有人,有学生、有不同的学生、有学生需求。戏曲家常香玉认为戏比天大,袁隆平研究的是地比天大,汪老师专注于学生的成长,按照逻辑学可以推出“人比天大”。汪老师在贫困地区坚守二十四年,汪老师心目中有学生、有学生生命的成长,有静待花开这种教育的自觉。我在汪老师身上看到了一种甘为人梯的精神。

三是大爱精神。教育是爱的艺术,教育的爱不同于母亲对孩子的爱,而是一种基于规律的、反映特色的对学生发展的期待。汪老师对学生的爱而不是简单的为学生做一点好事,而是一种引导性、鼓励性、矫正性的教育力量,这种爱是一种积极地、具有强烈教育期待的情感,是种艺术,也是一种智慧。通过这种爱,让学生获得了尊重、激励与爱的传递和交流,也获得了爱的分享。我平时感受过师生之间的真诚、人道、善良、宽容、平等、执著,但是今天看到汪老师的先进事迹后,触动很大,为我以后的教书育人起到了导航的作用。

上一篇: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林与经济林认定标准下一篇:大学生团员自我评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