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进行历史学法指导

2024-06-26

对学生进行历史学法指导(精选9篇)

对学生进行历史学法指导 第1篇

如何对学生进行历史学法指导?

一、指导阅读教材,提高读史能力。

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或课堂阅读时,教师就要给学生提出阅读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教材,边学习边思考,对疑难的地方要求作上符号,以便在听课中加以解决。

二、采用灵活方法,增强记忆能力。

“对史实的掌握永远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记忆基础历史知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记忆能力是历史能力中的基本能力。初中学生对具体材料的识记多于抽象识记,机械识记多于意义记忆。针对学生实际,教师应该尝试多种方法,启发学生理解记忆,避免死记硬背。

1、直观教学记忆

直观教学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记忆。

2、前后联系记忆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教材组织得先后有序,使讲课既能一环扣紧一环,又可启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结合巩固旧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

三、教会纵横比较,培养理解能力

比较法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形成历史概念,抓住事物本质。

四、设置课堂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历史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思维。“思源于疑”,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疑问时,才能点燃思维的火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适时地向学生提出疑问,激发他们解决疑难的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地思维。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对教材有关问题的质疑过程是他们积极思维的过程,利于提高他们积极探索的勇气和精于剖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联系政治地理,加强学科综合

历史本来与政治、地理密不可分,我们可以用政治、地理学的知识分析有关历史现象,也可利用历史知识解决有关的政治、地理问题。

历史知识记忆方法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如何在短期内记住大量的历史知识?结合我校的历史教学实践,初步总结了一些巧记历史知识的方法。

1、关键词记忆法(压缩记忆法)。快速有效,方便记忆。化繁为简,把内容压缩成少数几个字或者关键词的记忆方法。但答题时应还采用教材上的原文。如,魏晋以来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北人南迁、条件优越、社会稳定。又如隋朝大运河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可以压缩速记“永通邗江”。

2、总结记忆法。总结知识,高度概括。如,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再如:隋朝大运河,一条二长三点四段五河(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多千米长,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抵余杭,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组成,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3、对比记忆法。同类知识点,对比列表记忆会更加深刻牢固。如列表对比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对比秦朝与隋朝的相似之处。

4、特征记忆法。根据特征来加深印象的记忆方法。

1)“一肩挑两头”式的年代:中间一个数,挑左右两个相同的数组成的年代。383年,淝水之战: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626年,玄武门之变。

2)“反复”式的年代:后两位数字与前两位数字相同的年代。如:16,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8,马克思诞生;19,五四运动爆发等等。

3)数字特征:如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尾数3个7,和年份中37吻合。

4)相距时间相同:如前356年商鞅变法与前256年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相距1。隋统一全国(581-589年)、安史之乱(755-763年)都是8年时间。

5、歌诀记忆法。把知识点变成歌诀或顺口溜,有趣又好记。如《历史朝代顺序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再如唐太宗统治,贞观之治在唐朝,知人纳谏兴科考;三省六部治王朝,政治清明经济好。

对学生进行历史学法指导 第2篇

党的教育方针要求我们,要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学生掌握了它,就能够比较正确地去观察、分析社会现象,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应着重以下几点:

一、在讲授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同时,要着重阐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改变,决定着社会政治制度和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变。我国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归根结底是由于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以此启发学生积极投入四化建设,全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推动我们的社会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同时还要阐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历史上的统治阶级进行的一些改革,虽然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其统治,但由于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作了某些调整,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例如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西汉、唐朝、明朝初期,为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都曾调整过统治政策,从而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今天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虽然与历史上剥削阶级的改革有本质的区别,但其目的也是为了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更加适应,从而为生产力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加速四化建设步伐。通过这样的`历史教学就会提高学生投身当前改革的自觉性。

二、要阐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生产力的主体,是物质、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又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我国历史上每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之后,都迫使统治阶级作某些让步,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前进。1840年后,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扑后继的英勇斗争,才迫使帝国主义列强放弃瓜分、灭亡中国的企图。通过这些历史事实,就可以使学生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观点,从而坚定不移地相信、依靠群众,更好地理解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三、在讲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同时,还要正确阐明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他们能够反映历史发展的要求,比一般人站得高些,看得远些,做得好些,影响大些。如果离开历史发展的要求,任何人都不可能表现出重大的历史作用,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在讲历史人物时,不能离开人物活动的历史舞台,不能离开当时的社背景。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人物的历史作用和成败兴衰的原因。例如,讲秦始皇统一六国时,首先应当指出,当时由于经济联系的加强,已经出现了统一的趋势,统一已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其次是由于秦国的强大超过了其他六国;三是由于秦始皇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了他个人的作用,采取了正确的策略措施。由此说明秦始皇之所以能统一六 国,是由于他的统一行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人民愿望。他统一六国后,本想长治久安,想一世、二世乃至万世地统治下去,但由于他暴虐百姓。违背人民意愿,结果不过两世就被农民大起义推翻了。再如刘邦、项羽,他们顺应历史潮流,举义兵,诛暴秦,推翻了秦的暴政。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由于他违背历史发展趋势,实行分封制,再加上地刚愎自用,结果被顺应历史潮流、实行约法三章、善于用人的刘邦所击败。“刘邦建汉后,由于汉初统治者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实行一系列与民休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但到了西汉未年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压迫,阻碍社会前进,使社会矛盾日趋激化,最终导致了西汉王潮的灭亡。像这样的事例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屡见不鲜的。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个著名的反面人物--袁世凯,他利用资产阶级的软弱

如何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 第3篇

一、利用历史人物进行德育

在历史的长河中, 大浪淘沙、英雄辈出, 这些英雄伟人书写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 为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所传诵。他们的品行是无形无声的, 是一种精神存在, 是处于内部世界的东西。例如:在讲述“鸦片战争”时, 利用音像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 绘声绘色地描绘鸦片战争的历史过程, 关天培以身殉国、林则徐英勇抗击英军侵略, 加上教师抑扬顿挫的旁白, 对民族英雄和爱国军民进行褒扬、赞颂、讴歌, 他们气贯长虹、光明日月、名垂青史。他们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能够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 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做得好、影响大。通过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进入历史, 从而受到感染熏陶, 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放射出思想和智慧的火花并转化为力量, 给学生以哲理的启示。如果离开历史发展的要求, 任何人都不可能表现出重大的历史作用, 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在讲历史人物时, 不能离开人物活动的历史舞台, 不能离开当时的社会背景。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人物的历史作用和兴衰成败的原因。例如: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反面人物———袁世凯, 他利用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后来由于他违背历史潮流, 在共和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的历史条件下, 取消共和, 恢复帝制, 结果很快在全国人民的一致声讨下气绝身亡。总之, 这些生动的历史事件都会让学生在聆听中洗涤灵魂, 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二、阐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历史上的统治阶级进行的一些改革, 虽然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其统治, 但由于对生产关系作了某些调整,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例如俄国1861年改革,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挽救统治危机而进行改革, 从而取得了显著成效, 改变了生产关系, 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进而在思想上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我们今天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政治体制改革, 虽然与历史上剥削阶级的改革有本质的区别, 但其目的也是为了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推动我国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这样的历史教学, 就会提高学生投身当前改革的自觉性。

以上这些历史事实充分说明,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 反映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否则必然受到历史的惩罚, 被人民所唾弃, 这就是历史, 残酷无情的历史。通过这样的讲述, 就可以使学生学会用唯物史观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去观察分析问题。

对学生进行历史学法指导 第4篇

关键词:学生阅读 能力培养 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0118-01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么学习的人。”这句话的含义对我们教师来说,意味着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如今随着现代教育手段的日益增多,学生们可以遨游在网络的时空里,走进知识的海洋,从而体验出真实的感觉。但在现阶段初中历史的教学中,不管教学手段有如何的改变,都要把学生的主体性作为重中之重,要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其中,这就要求教师们还应注意对历史课文的阅读指导,这是一项不可变的重要环节,从而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下面我就提出一些自己教学经验的几点看法。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的教科书作为主要教材,也是让学生了解获得知识的重要依据,让学生学会阅读是锻炼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应在课文、图表、作业练习等方面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

1 课文阅读指导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往往让学生读一段材料,然后提几个问题,揭示实质,或者先向学生交代方法,然后让学生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方法,阅读不仅是内化的过程,而且是发展的过程,内化是学生通过教材内容涉及到客观存在的人、事、物去认识历史背景、历史规律,发展是通过学习历史,超越事件本身的存在,阅读的本身不是照本宣科,是通过自身的理解来总结归纳出作者的意思,并变成自己的思想,对于历史事件的基本过程要指导学生抓住几个支撑点,用最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咬文嚼字”。例如“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一节,学生边读边思考,勾划出阅读内容的关键词语:七七事变、国共合作(抗日通电、庐山谈话、八一三事变、两党协议、公布合作宣言),正面战场。

国民党:三大会战、片面抗战路线。

共产党:洛川会议、平型关大捷、敌后抗日根据地、《论持久战》发表。

让学生对课文阅读是针对以学生为主,这里需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要做到放得开、收得拢。放得开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阅读、独立思考,使其自悟、自得;收得拢,就是要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加以点拨、引导,学生阅读与教师讲解相结合,使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会学到会学。

2 图表阅读指导

现行的新教材特点之一是大小字不同,大字要求学生掌握,小字教师可以讲,也可以不讲;学生只要进行扫描阅读,观其大意,把握轮廓,撷取精华,初步感知教材就行了。图画、地图、图表等直观教材大多是大字内容的补充和说明,并不要求学生全部掌握,但它跟小字不同的是,往往花时间不多,又可以增加学生的真实感,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图画一般可分为想象图和文物图两种,有的图画可以起到以图代文的作用,如讲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内容,教材文字不多,主要通过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图画来表示,像这样的图应指导学生理解。

3 作业练习的阅读指导

做作业和练习,有助于学生的复习、巩固和提高,能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情况。

3.1 动脑与动手结合

古人语:“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其实还应该再加“一到”,即手到。所谓手到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要用笔在教材中圈圈、点点、画画、注注,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编写内容提纲,写出内容要点,或模拟某一段历史的基本线索,或编制图表,或写出某一历史插图的说明,或解释某一历史名词,回答某一问题达到手脑并用的目的,可以使学生通过思考、推理,独立地探求问题的答案,独立地去发现真理,学生自己通过读书、思考进而整理得出的结论,不仅可以留下最清晰、最牢固的记忆,还可以改变历史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状况。

3.2 动脑与动口结合

这就要在学生阅读、做笔记的基础上,或让学生用自己经过消化、理解的语言准确地回答问题,或让学生开展必要的课堂讨论,如讲洋务运动一节,学生就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些语言虽然幼稚,缺乏深度,但它是学生自学所“得”,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有一定的作用。

4 學生的阅读,细是基础,懂是关键,活是目的,要想读活还需学“理论”、开“文眼”

4.1 学“理论”

《中学历史教育论》指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本质,阐述历史发展规律是史学成为科学的关键,也是史学能力的核心”,现在中学的现状是许多学生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许多具体观点的掌握上仅停留在具体事例分析的模仿水平上,甚至出现“盲点”,故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应明确以下观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民族与民族关系;历史发展之特点;改革、改良与革命等,帮助学生自我设问我是否已在教材中找到了这些观点?如果不看教材,我能用多少史实来论证这些观点?

4.2 开“文眼”

教材的篇幅已经高度浓缩,许多重要的历史事实缺乏具体描述,留下了许多需要举例才能真正理解的“点睛之笔”,许多重要的结论被省略了分析过程,留下了许多应当阐述才能理解的“点神之笔”,还有对一些重要事实缺乏进一步剖析,留下了许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去心领神会的“点空之笔”,这些是大家习惯所称的“文眼”,具体辩证,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章的第一目“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和社会矛盾的激化”,“文眼”有五处:“詹姆士一世和议会之间关系紧张”、“封建的农业国”、“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迅速激化”、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取得了对运动的领导权”,这些“文眼”就是命题者常说的“题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充分认识这些“文眼”,可以巩固我们所学的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成绩。

怎样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 第5篇

自我监控又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调整、自律性管理,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自我监控是指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调整自己的动机与行动,以达到所预定的模式或目标的自我实现过程。它是一种人格特质。学生自我监控,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在进行的学习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是促进学生主动、自觉有效学习的根本前提和基本保证。

二.学习自我监控的构成成分有哪些

1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界定

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概念是在自我监控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它是自我监控概念的具体化。但到目前为止,对其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说法。

在国外,对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界定主要是对自我监控学习的定义。主要代[2]表是日莫曼,他根据自己1994年提出的自我监控WHWW结构,认为自我监控学习就是由动机、方法、结果和环境四个方面因素组成的一种思维结构。在国内,董奇等人[3]认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是学生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学习的目标,在进行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过程的能力。另外,不同学者都比较赞同以下观点:①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不只是对某一较短时间内正在进行的某一具体学习活动的计划、监察、评价、反馈与调节。还指学生对自己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的学习活动、学习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自觉的计划、监察、评价、反馈与调节;②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不光包括对学习计划的制定、学习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学习材料的使用、学习结果的检查和修正等认知过程进行计划、监察和调控。还包括对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注意程度、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非认知因素进行计划、监察和调控。

2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检测工具

自我监控测量工具的开发主要集中在问卷的编制上[4]。统观国内外的检测量表,由于它们各自出发的角度,强调的重点不同,有的具有测查自我监控的笼统性,有的则具有测查自我监控的特殊性、局限性,但直接针对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量表却不多见。

1)国外量表。国外对自我监控量表的研究一直伴随着对自我监控结构的探讨,较有影响的是从自我监控性的单因素和多因素角度探讨其量表的编制。从单因素角度分析的代表人物是Snyder。其量表由18个题组成,成分包括对自我表现的社会适应性的关心;对社会比较信息的关注;控制和修正自我表现和表达性行为的能力;能在特殊情境中使用上述能力;表达性行为和作为表现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或可变性的程度五个部分。从多因素角度分析的代表人物有:Briggs,Wolfe,Cheek等。Briggs等人认为自我监控量表应从表达性的自我控制,社会舞台的表现,他人定向的自我表现三方面编制分量表。Lennox和Wolfe对Snyder的SMS进行修订,认为自我监控量表应该是由专门测量个体对他人表达性行为的敏感程度和调节自我表现的能力如何,专门测查个体对行为适应性的关心程度和对社会比较信心的关注两方面组成。Briggs和Cheek认为,18题的SMS修订版实际上包含公众表现和他人导向两部分。而且,John、Cheek和Klohnen运用Q分类技术对自我监控的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证实了这点,并认为18题的修订版不如原先的25题的自我监控量表更能测出个体的自我监控性倾向;

2)国内量表。汤志群运用Snyder(1974)的自我监控量表(25),并参考了Wolfe和Lennox(1984)的观点,自编了一套对中学生的自我监控性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的量表。翁学东运用并修订这一量表,因素分析得到四个与Lennox和Wolfe(1984)相似的四个维度,李峰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进行自我监控量表的修订后得到23个项目的分量表:自我监控倾向分量表和自我监控能力分量表。鞠红霞、程正方根据前人研究编制了一套自我监控性自评问卷,在学校领导群体中使用,探求学校领导的自我监控性与其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将自我监控性这一人格特质引入领导心理学领域作了有意的尝试。董奇、周勇等从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角度出发,将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划分为学习之前、学习之中和学习之后三大块,编制了“学习自我监控量表”,用于测查学生计划、准备、意识、方法、执行、反馈、补救、总结等八个方面的自我监控水平。

综上所述,国内自我监控量表的编制主要是借助国外量表改编而成,并使量表向实用化、具体化方向发展。针对于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测量工具而言,有汤志群自编的一套对中学生的自我监控性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的量表,董奇等人编制的“学习自我监控量表”。针对于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各具体学龄段、具体学科的学生学习自我监控量表编制有待拓展。

3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具体研究

3.1年龄特征的研究

1)总体水平。董奇、周勇[5]的研究指出:① 从总体上看,随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的自我监控各方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② 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速度呈现先慢后快的趋势;③ 中小学生自我监控学习各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Zimmerman & Martinez-paris[6]通过结构访谈法与实验室研究法发现: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二年级,从初二年级到高二年级,学生在自我评价、组织和转换、目标制定和安排、寻找信息、记录等14种关于学习活动的自我监控能力的整体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周勇[7]的研究指出:小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会逐渐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馈和思考,对自己学习的认识越来越精确,对不同学习方法的运用与调节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

2)具体水平。陈红兵[8]的研究认为:在制定计划的内容宽度、时间跨度和主动性上,高中生均高于初中生。林崇德、沃建中[9~10]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计划性中的初步思考时间延长,操作任务越难,初步思考时间越长。年龄对自我监控有显著的负效应,对认知操作有显著的正效应,自我监控对加工速度有非常显著的正效应,对认知操作有显著的负效应,加工速度对认知操作有显著的负效应。傅金芝等[11]的研究指出:从发展维度看,小学到初中阶段先发展比较具体的、容易理解的、直观的方式方法,初中到高中阶段一些控制性强、操作复杂、逆向思维的和整合性高的方式方法得到发展。

3.2影响因素的研究

1)环境因素。王金云[12]认为:环境因素对儿童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影响个体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的环境因素中,家庭和学校环境变量对个体自我监控的发展具有全面而深刻的直接影响。李政云对200名初一新生的调查研究表明:重点学校学生与非重点学校学生差异显著。傅金芝等的研究表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差异并不明显;2)人为因素。Kelemen[13]对大学生记忆监控的研究表明:当以知识为基础进行判断时,学生对记忆监控的准确性最高;延迟的学习判断比即时的学习判断对记忆监控的准确性更高。Roebers[14]对成人和儿童在无偏见的和暗示性的事件回忆任务中的元认知监控过程指出:当以中性形式提问时,儿童并不缺乏基本的元认知监控能力,但在误导问题情境下,儿童的监控能力受到严重障碍;

3)自我因素。傅金芝等的研究认为:学生的年龄、智力、非智力因素与自我监控学习能力间有显著相关;学生的认知风格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自我监控学习能力有一定影响。董奇、周勇[15]的研究表明:表面型、深层型、成就型学习动机分别与学习自我监控呈现显著负相关、显著正相关、无明显相关关系;成功归因的内控分数、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自我监控成正比,失败归因与自我监控学习行为无明显相关关系。李政云,傅金芝等的研究显示:女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各个维度成绩都优于男生。沃建中等对314名高中生的研究表明:不同层次的动机,其自我监控能力水平不同。学习目标是形成成功的自我监控学习形式的保证,而成绩目标必然导致失败的自我监控学习形式。连榕、孟迎芳[16]的研究认为,学业中等生的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与稳定性、有恒性、自律性等人格特征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而与忧虑性、紧张性等人格特征存在着负相关。Riverro[17]等人对595名大学生的研究表明:高任务取向的大学生倾向于更经常地使用自我监控策略。赵[18]清明、左银舫研究表明:轻度弱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水平与同一年龄阶段的正常学生的自我监控水平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在意识性、计划性、执行性和补救性等维度上都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

3.3与学习成绩、教学效果的关系研究

易晓明[19]比较了学习优秀和学习不良两组大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监控水平,除学习的准备性和预习性差异不显著外,在自我监控的其它维度上两组大学生均

[20]差异显著。李山、余欣欣对265名大学生的研究表明:自我监控学习行为是通过学业自我概念、学习策略而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罗丽芳、连榕[21]的研究表明:补救性和总结性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差异是造成学业成就中等生和学习优良生数学成绩差异的重要原因。学业成就中等生的自我监控与语文、英语成绩无显著关系。而学习优良学生的自我监控则与英语成绩有显著的正相关。此外,其自我监控中的意识性、方法性维度也与语文成绩有显著的正相关。

3.4在具体学科中的研究

1)数学学科。在数学学科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数学的关系、重要性、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培养措施等方面。罗丽芳、连榕的研究表明:自我监控与数学的关系最为密切,补救性和总结性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差异是造成学业成就中等生和优良生数学成绩差异的重要原因。章建跃[22]对数学学科自我监控研究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应重视的思想观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宁连华[23]对103名初中学生的实验研究表明:认知活动的有效监控调节能使新旧知识间建立实质性的联结,对数学技能的迁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非常规问题解决的技能迁移更需要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调节能力。武锡环、张光照[24]提出了中学生数学自我监控能力评价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李浩然[25]的研究指出:小学生数学自我监控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小学二年级到三年级,为了解和认识监控技能阶段;小学三年级到四年级,为实践和掌握初步监控技能阶段;小学四年级到五年级,为较熟练阶段,并开始形成监控的习惯。李明振[26]的研究表明,数学学习动机、归因、自信心、意志品质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自我监控行为有显著的影响;

2)语文学科。在语文学科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王彤焱[27]的研究提出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自我监控阅读教学程序。谢强[28]认为:自我监控意识和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阅读理解的质量,教师应自觉向学生传授自我监控的知识,以身示范(如采用大声思维法)使学生能感知到自我监控在阅读理解中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采用提问回答,角色互换等方法,强化学生的自我监控意识。Rubman[29]等对192名小学生的研究发现:运用故事情节串联板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监控水平,从而提高阅读成绩。张学军[30]等的实验表明:自我监控训练在写作构思阶段、思想表达阶段、修改润色阶段有重要作用,同时指出自我监控指导和训练应坚持不懈地进行;

3)体育学科。骆秉全、高嵘[31]阐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基本方法和策略。仲宇等[32]的研究表明:自我监控教学在游泳技术学习中的效果优于常规教学,并指出注重讯息策略是培养自我监控能力的前提,动手和动脑结合是培养自我监控能力的本质。宋允清、彭金洲[33]运用教学实验法,通过在跳远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验证了自我指向性和任务指向性两类干预手段的有效性、可行性,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效率都明显提高。苗华[34]等人通过教学实验在运动技术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能够促进技术技能的形成。

4)理化生学科。赵瑾[35]进行的高中学生物理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调查与培养的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与物理学习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调查发现在方法、执行、补救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男生在方法方面高于女生,女生在执行和补救方面强于男生。荆莉[36]的研究表明:初二学生物理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能力在计划性、监察性和总结性维度上还比较弱;通过培养训练,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和物理成绩均有显著提高。袁莹[37]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提出了提高中学生自我监控策略的具体途径。李广洲、孙同明、任红艳[38]等提出了自我监控影响化学实验问题解决的心理模式,实证研究。表明自我监控通过对问题的表征、问题的解析、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实验操作进行着不间断的影响而渗透在整个实验问题解决过程中,从而影响到问题解决的速度和质量。万长江[39]分析了有关化学奥赛实验中的预备性监控、跟踪性监控、反思性监控的具体内容及教师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具体方法,以实例总结了实验的效果。朱庆兵[40]叙述了在生物教学培养中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意义,看法和提高自我监控能力的方法。

三、自我监控有什么作用

现代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监控学习,主要意义在于解决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它通过个人真实的体验来调节的学习,无法由他人传达,强调把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不断进行积极地、自觉地监控和调节纳入教学过程中,其中包括学习目标、引发疑问、分析如何完成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对每一个步骤进展状况的监控、及时评价、反馈学习中的各种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此及时修正、调整学习过程;及时检验结果;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在实践上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素质教育角度看,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内容。自我监控作为人类意识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不仅是个体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也是完成任务、协调关系、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社会飞速进步的信息时代,能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独立学习新知识、把握新发展、更新知识结构、自我调控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安排自己、控制自己,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

四·如何发展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虽然老师经常提醒:不能粗心,要认真检查。但到做作业和考试的时候,照样有粗心,照样有没有检查出来的错误。为什么会这样呢?实际上这是缺少“自我监控”的能力或者说自我监控能力不强的结果。

一般认为,自我监控在学习中的调控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学习者在面临学习任务之前和实际的学习活动展开期间,激活和维持良 好的注意、情绪与动机状态;(2)分析学习情境,提出与学习有关的问题和制订学习计划;(3)在具体的学习活动展开期间,监控学习的过程、维持或修正学习的行为;(4)在学习活动结束以后,总结性地评价学习的效果,其中包括对学习方法的评价。因此,自我监控能力直接影响到学习者智能的发展,甚至其综合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能力呢?

1、开设学习自我监控指导课。指导课的主要内容:有关学生个人因素方面,一是教给知识和经验。这里的知识包括个性特征的知识和认知过程的认识。如对兴趣、爱好、能力等个性心理方面的知识以及对记忆、理解、注意、想象能认知过程的认识。这里的经验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所获得的体验,经历的知识的总和,如学习活动的策略、适用的 条件和范围等。让学生获得的这些经验都是许多成功者积累的经验的结晶。二是指导学生把握控制点。控制点是指个体的影响和决定自己行为和活动的原因的看法,有内控和外控之分。如果总是倾向于把自己的学习活动及结果归因于自身的内部因素,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能控制学习的进程和结果,这样的学生属于内控型。反之,如果倾向于环境、机遇等外部因素决定自己的行为,即属于外控型。一般来说内控型学生主要精力和注意力放在自己能控制的因素上,他们常常是通过对活动中的己方因素如努力程度、时间安排、方法选择等进行调节和控制来改变学习行为,从而达到学习目的和完成学习任务。而外控型学生总把失败原因归结于外界力量,不去调节自己行为,事实证明,内控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监控与调节。要让学生多从自身找原因,适应环境,改变自身。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能力的相信程度,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其学习行为的自我监控、管理、调节过程。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由于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因而能精神饱满积极主动地学习,而自我效能低的学生则相反,由于信心不足,常采用被动、消极、应付的方式。在指导中要重点加强对这一类学生的帮助,可引导他们总结“我比原来进步了多少”,鼓励他们增强勇气,树立信心,战胜困难。四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格,由冲动型向反省型转化,不骄不躁,善于反审。实验班每周开设一节指导课,每周指导课要确定专题,突出重点。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师再作引导。如“如何让学生学会倾听”“如何培养学生的听题读题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如何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如何进行积极有效地尝试”、“如何排除学习的干扰,提高学习的坚持性”、“如何加强时控,提高效率”等。

2、构建学科教学与自我监控指导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我们在实践中,根据学科特点,逐步形成一些有特色的、能体现自我监控指导的范型,还有由老师指导形成预习、复习、课外作业、小结、课外活动等环节的有效范式。实验班教师在教学中大胆改革,优化教学目标、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与学结合,力求达到以一当十,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我是文明小听众”专题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在数学教学中提倡“弹性作业”,采取“同伴互助”“小组合作”等形式开展听题读题能力的竞赛活动;在写字教学中采用分步目标推进教学,多元评价,鼓励为主,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进行自我监控的训练。为了让自控意识真正为学生内化,我们加强了平时指导,让学生经常对自身作出评价,学会适时调控自己的行为,各实验班的做法各有特点,主要的有以下一些方法:

(1)问卷调查。设计有针对性的问卷,让学生解答。问题本身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学生解答问卷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估测自我反思的过程,教师也可以从中了解学生自我监控的水平。

(2)指导反思。教师坚持让学生每天都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我的学习活动计划安排好了吗?”、“我为学习活动作好了准备吗?”、“本讲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等,这样的每日自省强化了学生的自控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情境教育。为了让学生加强自控的体验,实验班精心设计设置自控情境,让学生接受“考验”,锻炼自控能力。实验班的平时单元测试,都实行无人监考,这样的测试不仅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测试,更是对学生“慎独”意识的培养。在班级活动中,也注意设置虚拟情境,如“看足球赛与作业”、“独立作业与抄作业”,学生自编自演,同学发表看法,逐步形成共识,这种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效果也很好。

(3)开展心理咨询。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矫治。对诸如一味硬拼,不讲学习策略,屡遭挫折,精神过度焦虑之类的心理疾病,采用团体咨询方法,进行疏导帮助;对个别学生心理失衡,或遭遇突然打击,心理无法承受的,则采用个别咨询方法。通过有效的心理咨询,促使学生走出困境,做一个能主宰自我,身心健康的现代人。评选“自控学生”。加强对自控教育的过程管理,不断鼓励学生上进,对进步显著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在期中、期末,实验班都要开展“自控学生”的评选工作,“自控学生”不同于“三好生”,评选并不单纯以成绩论英雄,评选时特别注意那些通过努力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明显进步的学生。(4)“时控”指导。自控水平的高低往往体现在对时间的安排上,学习成绩的差异与能否充分利用时间有关。实践证明,只有善于利用和控制时间,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具有时间观念,也是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我们在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让他们养成珍惜时间、控制时间的好习惯,克服用时无计划,学习不讲求效率的不良倾向。① 让学生养成订时间表习惯,特别是一日时间表。什么时间学习,学习哪些科目,怎样学,都规定得清清楚楚,并逐步养成守时用时习惯。② 让学生学会利用各种“空闲”时间。如课余时间、双休日时间、睡觉前时间,能有机调节,“抓紧时间学习,抓紧时间休息”。但千万不能轻易让时间随便溜走。

4、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机、情绪、自控能力的培养。有了正确的动机,健康的情绪,才能保证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形成,因而加强“心育”成为实验的又一重要课题。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因,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驱策力量,对学习活动的成效有重大作用。学生的学习动机多种多样,归类起来大致可分三种:① 学习动机不太明确,为应付家长或老师的检查和考试而学习,缺乏真正的学习兴趣。这一类属于表面型学习动机;② 为了取得满意的学业成绩给家长争光,为了获得老师好评而学习,此类属于成就型学习动机;③ 对所学内容真正感兴趣,为了弄懂和掌握未知知识与技能进行学习。此类属于深层型学习动机。

案例一:揭示思想方法在知识互相联系、互相沟通中的纽带作用。如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关系,当函数值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常数时,分别可得方程,不等式,联想函数图象可提供方程,不等式的解的几何意义。运用转化、数形结合的思想,这几块知识可相互为用。

例如、若关于 x的方程9x2+(4+a)3x+4=0有实根,求实数a的范围。(案例一)分析:若令3x=t ,则t>0,原方程有解的充要条件是方程t2+(4+a)t+4=0有正根,故解得:a≤-8。这种解法是根据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讨论,思维方法是常规合理的,但解法繁琐,若采取以下解法:因为a∈R,所以原方程有解的a的取值范围为函数 a=x x 的值域。

根据基本不等式上式 a≤-4-4=-8。则思维突破常规,利用函数与方程的转化,解法灵活简捷。

换元之后,考虑有正解。

1、判别式=0,a=0或者a=-8,检验得到a=-8符合有正解;

2、判别式>0,a>0或者a<-8,两根之积=4>0,两根之和=-(4+a)>0,a<-4,交集得到a<-8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 第6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如何做好作文教学方面的工作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接受的挑战,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近些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摸索,使我深深感受到作文教学中培养“乐之者”的重要性。为了让学写作文的学生能轻松拿起笔,写下生动优美的作文,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不鲁纳指出;“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看来,要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针对学生的畏难情绪,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一样可以写出成功的文章。叶圣陶说过:“把无形的语言写下来成为有形的的文字,只要是会写字的人,谁又不会呢?”学生好的作文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要注意发现学生每一次作文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进。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

心理学认为:“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者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段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

二、关注生活,积累素材。很多学生一看到作文,最头痛的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内容。记得我是学生的时候,我的老师就告诉我,要想作文写得好,就要关注身边的一切,当时就特别注意身边的事和物了,到写作的时候,好像不管什么样的作文,自己都有内容可写。今天自己当老师了,也同样把这个方法告诉我的学生。其实生活中很多的素材都是我们写作的元素,多数孩子觉得没什么可写主要是没用心去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同时我认为这样的积累,对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敏锐度也有很大的帮助,久而久之的积累,作文内容就丰富多彩了。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生活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为了让学生间接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我指导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日讲一个故事,每日写一篇日记,每周读一篇好文章。书报杂志刊载了大量的信息,学生读书读报不仅能了解到外界的情况,还可以学到不少写作知识。

三、指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

观察事特要抓住特点,这是观察的一处重要品质。生活中有这种情况:孤立的看某种事物,往往不能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它,若拿同类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作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就会明显地显示出来,即突出特点。这种比较观察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指导学生写密桔果实时,我采用了以上方法。首先,是整体与部分的比较,引进录像资料,先播放远处山坡上整个桔园绿树红果的画面,让学生感受金秋时节桔园的色彩之美;再播放近处一棵棵桔树并定格指导观察,体会桔子之多。这一比较,学生明白自己观察的立足点不同,获得的信息就不同的。接着通过画面,指导学生观察树上单个和成团的桔子,躲在林中和显露枝头的桔子。边观察边想,两两之间进行比较,把握它们各自不同的姿态,抓住其不同的特点,产生联想和想象。然后指导学生比较观察未熟的、半熟的、熟透了的桔子,把握其颜色特点。学生兴趣极浓,思维非常活跃,表达准确、生动。最后利用实物将密桔和普通桔比较,学生通过“摸”、“剥”、“闻”、“数”、“看”、“捏”、“尝”的过程,调动视觉、嗅觉、味觉多种感官,准确深刻地把握了密桔的内部特征。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剥开密桔那发泡的皮,一股特殊的桔香扑鼻而来,使人精神为之一振,顿觉神清气爽”。“十来片桔瓣紧紧围在一起,真如亲密无间的好兄弟。桔瓣月牙状,捏一捏,胀鼓鼓的,似乎要破裂了。吃时咽得稍慢了点儿,汁水就会溢出来挂嘴角,味道酸甜可口,真是棒极了。”

四、注重情境教学

一堂作文指导课,情境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情境氛围,就如鲜花招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使他们在美好的情境中能展开思路,从头脑中提取已经储存的信息作为题材,写出自己的起初经历和真实感受。我认为,让学生进入情境,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想一想,学生就能较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征,从中发现美,感知美,唤起表达的欲望,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我采用音乐小品、话剧、编故事、猜谜语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将所要表达的主题告诉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视野和认识能力组织材料,组织故事在脑子里,然后把各类故事由学生组成小组改成话剧表演出来,学生很有兴趣。他们经过讨论,都能根据剧情,塑造自己的角色,因为表演是生动的,又是直观的,再由学生把故事用文字叙述出来,就容易做到有内容,有个性,有文采。通过情境教学,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作文练习之中。

五、积极的做好批改工作

学生和老师花费那么大心思完成的作文需要同学和老师的认真对待,特别教师的批改直接关系到学生再次写作的积极性。老师应该从眉批、段批、总评三个大的方面对学生的作品做出评价,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方便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同改正进步。事实证明认真负责的作文讲评是学生作文水平进步最快的环节,而没有讲评这一环节,就意味着你之前所做所有努力都白费了。作业讲评时,可以选取写的很好的作文做为范文,师生一起分析为什么写得好。再找出写的差的同学共同的主要问题一起探讨,切记单个打击同学,容易使他们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每一次的作文练习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训练和提高的过程。观察和写,让学生得到作文本的训练,而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则是在教师的一次又一次的批改和讲评中不断提高的。这一阶段,是师生共同总结本次作文的经验教训,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学生的期待心理。凡是认真写作文本的同学都希望能尽快知道老师对其作文本的评价。如果时间拖久了,这种期待心理就会逐渐淡薄以至小时,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作为老师,就应该即使批改,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趁热打铁,使批改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促进学生作文本水平的提高。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抓好学生的习作,是当前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教学中,语文教师有义务想尽办法使学生不认为写作文是一件苦事、难事,要培养学生作文兴趣,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写,不断提高习作水平。

对学生进行历史学法指导 第7篇

学生的良好作业习惯包括: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认真书写、及时检查验算等,教师可以从这些外在的习惯表现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作业习惯。案例中小明把做齐的作业不经过检查就交给阿姨,这说明小明并没有养成检查作业、验算式题的习惯。而当阿姨将作业中的错误地方指出并要求小明订正时,小明的态度是“很不情愿地、、、、、、”并责怪阿姨多事。这充分说明小明的学习态度有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该如何对学生进行作业习惯的有效指导呢?

累,使这种良好的习惯转化为一种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将会受益终身。

二、如何对学生进行作业习惯的有效指导。

良好的作业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并且这种习惯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良好的习惯与良好的学习态度是相辅相成。养成一个良好的作业习惯,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作为教师,我们怎样从平日的教学生活中对学生进行良好作业习惯的指导

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要指导学生学会认真读题。所谓读题其实就是审题,当学生在读题的过

程中对关键词和关键句及有关数量已经进行了初步分析,若是发现有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再读一遍。从中找出问题的症结,使问题引刃而解,做到写作业时心中有数。

2、要指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当学生读题后发现不懂的问题,教师要鼓励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结合概念引导学生动手画一画、做一做,使抽象变直观,复杂变简单,久而久之,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对写作业也有了信心,对学习有了正确的态度,逐步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3、指导学生认真书写、及时检查验算。有些学生有急燥的习惯,写作业时

总是马马虎虎,自己写的字连自己都不认识,例如:把7看成1,把2看成3等等,教师应该严格把关,及时发现,及时指出,及时纠正。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当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要要求学生学会检查,用课堂老师教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这样做,即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又可以体验获取成功后的快乐,同时又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养成良好的检查验算的习惯和做事认真的好习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和学习方法,并将之长期坚持下去,日

对学生进行历史学法指导 第8篇

一、学习乡土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形成中的贡献, 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利用历史课, 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思想, 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饶河县是一个多民族的县市, 至1980年据不完全之调查, 本县共有民族14个。其中人数最多为汉族、朝鲜族及赫哲族。此外尚有满族、回族、蒙古族、壮族、苗族、傣族、瑶族……且有少数俄罗斯族、波兰人、犹太人及日本人等居留。

如:本县原无朝鲜民族。自十九世纪末, 清光绪六年 (1880) 前后, 有三名朝鲜人, 自延吉经密山来义顺号 (今大和镇) 一带挖人参等药材, 见此地森林草野广布, 资源丰富, 随招来一批住民移此 (在今大和镇西) , 此为本县朝鲜族村居之肇始 (1887) ……至民国二十年“九一八”事变时, 县内朝鲜民族人数, 已达极盛时期, 总数不下5000人。在此多以开发水稻田或种植鸦片为业, 或以种植鸦片为主, 兼以种植大田作物, 经商人员极少。通过历史的变迁朝鲜族同汉族及其他民族不断通婚, 交流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通过以上乡土史料的学习, 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民族融合的知识, 树立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意识, 以增强民族团结教育。

二、通过古今对比, 对学生进行县情教育

国情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国情教育要同省情、市情、县情教育相结合是《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的主要途径。

建国初期的1950年, 饶河全县耕地面积仅6.25万亩, 粮食总产量仅1107.6万斤。建国初期的1950年, 饶河全县耕地面积仅6.25万亩, 粮食总产量仅1107.6万斤。为改变农业生产落后面貌, 历届县委、县政府组织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农业基础性开发建设。特别是王震将军率领10万转业官兵开发建设北大荒后, 来到饶河的转业官兵就达3200多人。通过开荒布点建农场, 在沉睡千年的荒野上开垦了万顷良田, 先后建起了5个国营农场。从1974年开始, 国家实行无偿投资奖励政策, 鼓励农民开荒,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和农场职工的积极性。到2006年底, 全县耕地面积已达300多万亩。饶河县已成为黑龙江省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教学中通过补充学习饶河县经济发展概况, 向学生展现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从而收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效果。

三、通过学习饶河各民族抗日战争事迹, 提高学生保卫祖国, 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性和使命感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 反抗腐朽统治, 争取民族独立解放, 前仆后继, 浴血奋战的精神和业绩”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项重要任务。

地处祖国东北的饶河人民, 具有光荣的反侵略斗争的传统, 他们在维护祖国统一,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九一八”事变后, 饶河沦为伪满洲国统治之下。饶河中心县委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组织东北地区人民掀起武装抗日的指示精神, 动员和组织民众, 建立抗日武装, 深入开展抗日武装斗争。1945年8月, 在配合苏联红军对日作战, 夺取抗战胜利的战斗中发挥了特殊作用。

1、饶河地区歼灭日军将领的几起重大战斗

(1) 新兴洞大战

(2) 天津班战斗

(3) 西风嘴子伏击战

2、饶河地区抗日武装斗争中著名人物的事迹

(1) 陈荣久

(2) 李学福 (李葆满)

以上史料表明, 地处饶河的各族人民为抗击外国侵略者, 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的完整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这些史料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感情, 也增强了捍卫祖国独立, 维护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自觉性。

四、开发乡土历史教学资源的途径

(一) 搜集整理非物质的乡土历史课程资源

我县近代以来出现了以姚中晋为代表的一批乡土历史学家, 撰写出了大量充满乡土特色的著作如:《赫乡散记》《乌苏春秋》《烽燧年代》《那丹风雨》等通过收集、阅读、学习、分享这些乡土教学资源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 走进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

利用各种时间通过学校组织, 同学小组、家长带领等途径到本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实地考察、观看、了解我县的历史。如小南山抗日纪念园区、饶河博物馆、赫哲族风情园区、饶河烈士陵园等。通过参观、瞻仰、游览这些地方, 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让学生直接触摸历史、感受历史, 而且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历史课程的理解和深化, 进而达到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三)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整合历史乡土课程资源

这些年饶河县在加大发展的同时也特别加大了对自身宣传的力度, 努力挖掘本地历史人文资源如:图说饶河、影音饶河等除此以外饶河的各种民间团体的成立和发展这些都为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 将饶河历史乡土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展示出来, 让教学更加直观, 易于学生接受和记忆, 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中共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 对于振奋民族精神, 凝聚全民族力量,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加里宁说, “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 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所以开发利用乡土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乡土历史

参考文献

对学生进行历史学法指导 第9篇

【关键词】试卷的个性化分析 提升历史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

·G633.91

随着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历史学科越来越注重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素养是指历史学科基本知识、技能方法和学习经验的积累,也包含文史常识、史学思想和方法等;学习潜力是指学习高校历史课程应具有的学习能力,即独立学习、搜集和解读史料的能力、提出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等;科学历史观则是指唯物史观和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学科思维和方法主要包括比较史学、问题史学、概念化史学、计量史学、结构史学等所倡导的联系、对比等方法。

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会经历许多次的考试和考完之后的试卷分析,考试和试卷分析是学习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的环节,一个是检测,另一个是检测后的反馈。考试,是历史学科考查目标落实的有效载体;而试卷分析,它就像是一段时期学生学习某一学科状况的晴雨表,反馈出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学科考查目标的落实情况。从而以此为依据改善学习状态,提升学习效果。

目前,在我校的历史教学实际中,学生做试卷分析存在一些误区。误区一,就题说题,缺乏对试题价值的认识与判断;误区二,分析出错原因时注重客观原因,忽视主观原因;误区三,进行分析时经常使用简单的归因方法,凭感觉、经验判断;还有依据自己的卷面成绩对学习过程和结果做出简单的评价。这样的结果就是无法客观分析试卷以发挥测试的反馈作用。

那么怎样对学生的试卷进行有效的个性化分析,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以及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历史试卷分析。

分析内容主要包括错题的题号、题型、分值、错误因素、对策等五项。题号:就是错题的序号。题型:历史题的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两种。错误因素:包括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對策:针对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如何改善自己的历史学习。

其中,确定错误因素和寻找对策是最重要的部分。错误因素中的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包括学习历史的情感、意志、兴趣、动机、目标、信念、世界观等方面。主要是结合学生个体在某道错题相关的历史知识点的学习方面的态度和习惯,具体分析出该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是否学习态度端正,勤于记诵,坚持认真整理笔记和梳理知识体系,定时对自己的短板知识点进行温习,加深理解等。智力因素具体指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两方面所体现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主要是分析出学生个体针对于某道错题所反映出的具体知识点。从而得知该知识点就是知识盲点了,并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地加深学习和理解。解题能力方面,主要是分析出学生个体在某道错题上是欠缺哪一历史学科能力的。包括四大学科能力,第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第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第四,说明和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个体在某一错题上会侧重于一到两个学科能力。找出针对性的学科能力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然后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

以下是《个性化试卷分析图表》请同仁们批评指正。

总之,倘若学生能在每次考试后,根据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实际情况,认真细致地将错误因素找出来,并且反馈到自身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去加以改善和加强,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学科素养以及学习潜力都可以得到切实有效地提升。

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十讲》 余文森

[2]《华山中学13-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之错题大盘点》学生试卷分析作业

上一篇:家乡之变小学作文下一篇:本次期末考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