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游原》教学设计

2024-06-21

《乐游原》教学设计(精选14篇)

《乐游原》教学设计 第1篇

《乐游原》学习设计

一、激趣导入

1.“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乐游原头春尚早,百舌新语声卑卑。”……

教师背诵有关乐游原的诗句引出课题。

2.读题,解题。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唐朝时是有名的游览胜地。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2.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驱”,读写。

3.默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4.汇报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不懂的问题。

5.整理学生译文成果,并展示译文。

傍晚时觉得心里不太舒畅,就驾车去登乐游原。夕阳多么美好啊,只是黄昏将近了。

三、品读感悟

1.知诗人心。

(1)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意不适

体验:你心情不好时会怎么做呢?

诗人心情不适时是怎么做的?

(2)指导朗读一、二句。

2.感诗景美。

(1)介绍乐游原: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古原,全城风光尽收眼底。

(2)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闭目想象画面:夕阳把它的金辉铺洒下来,这时的乐游原是怎样的美景呢?远望繁华的都市长安又是什么模样?

学生自由想象并表达。

(3)指导读第三句。

3.悟诗人愁。

(1)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为什么会有这种良辰美景短暂的感受呢?

(2)补充诗人简介及相关背景资料,与学生交流。

(3)情境设置:师扮演车夫,询问惆怅的客人(学生)——

夕阳可真是美啊,您心情好点了没?您还有什么可愁的呢?

(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惆怅伤感、人生失意、忧国家大势将去等。)

(4)指导读第四句,学生体会诗人心情,读出惆怅与伤感。

4.读诗韵。

深入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练习朗读。

四、拓展积累

1.唐诗素描——让学生以诗人或是旁观者的身份写一写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

2.背诵默写本诗。

3.你还读过诗人李商隐什么作品?师推荐欣赏《夜雨寄北》《无题》《嫦娥》等。

板书: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登原遣怀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触景生情

《乐游原》教学设计 第2篇

乐游原

作者:李商隐朝代:唐 春梦乱不记,春原登已重。青门弄烟柳,紫阁舞云松。

登乐游原 第3篇

看取汉家何事业, 五陵无树起秋风。

乐游原地处长安东南, 因其地势轩敞, 视野开阔, 每逢上巳、重阳等节日, 常有不少人士登临游赏。杜牧秋日来此, 面对汉代五陵之遗址, 不禁感慨盛衰无常、兴废有时, 遂成此篇。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登临之作, 并不愿拘泥于细节的景致中, 做穷形尽相的描眉画角, 而常以大手法、大笔墨营造出一种大境界和大氛围, 为随后的抒情怀古蓄势。首局“长空澹澹”, 意境何其阔大辽远;“孤鸟”飞没, 又尽显景物之萧条。诗人仰望苍穹, 俯视万象, 低首沉思, 眼前所见几乎都似泡影般变幻明灭, 直使人有“万古销沉向此中”之感。

第三句紧承以上隐含的咏史怀古之意, 以“看取”二字引领下文。这里采用呼告的修辞格, 以斩绝语气提请读者关注和警醒那极具代表性的“汉家事业”。汉家盛业, 青史灿然, 早已彪炳史册, 而今诗人登上乐游原, 唯一可作历史见证的汉代“五陵” (五座帝王陵墓) , 竟如此的寂寞荒芜, 在瑟瑟秋风之中, 益愈显得荒寒萧瑟。秋风起, 在一般人眼中, 自然会有树鸣悲风这样的景致, 然而在杜牧的诗中居然是“无树起秋风”, 这一技法被清代施补华称为“加一倍写法”, 并称赞这一句诗曰:“陵树秋风, 已觉凄惨, 况无树耶?用意用笔甚曲。”

《登乐游原》的表达意向解读 第4篇

[关键词]登乐游原 表达意向 好景不长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6-018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登乐游原》。这首诗之所以能够传诵千古,就因为它蕴涵了深刻的哲理与永恒的魅力,而且其思想精髓主要体现在后两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回味、引用这两句诗,也不知有多少人面对美好的夕阳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叹!

从字面上理解,这首诗语言平实、通俗易懂,描绘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夕照画面:天色接近傍晚,感觉心情不好,于是就驱车登上古老的乐游原。站在高高的乐游原上,极目远眺,夕阳西下,晚霞似锦,绚丽的霞光染红了天空和大地,这一刻是如此的辉煌、壮丽、灿烂,却又如此的短暂。而黄昏来临,一切的辉煌、壮丽和灿烂都将归于黯淡……从客观现象上讲,这种美丽动人的夕照画面可以说司空见惯。每当黄昏来临,美好的夕阳会很快消失,这本来就是自然规律。这首诗,也许是诗人在如实地描写眼前之景,也许是诗人在动情地赞叹夕阳之美。然而,当我们带着人生的太多遗憾去读这首诗时,却别有一番“好景不长”的感觉。

不知道这首诗写于哪年哪月,但据我的推测,李商隐大概是写于晚年。不管诗人当时是怎么想的,但后人对《登乐游原》的表达意向却众说纷纭。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热爱阳光、向往光明的美好情感;有人说,这首诗象征着唐王朝将近衰亡,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腐朽没落的悲愤;有人说,这首诗只是在描绘和赞美黄昏时的夕阳,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不管怎么说,前两种说法只是现代人的观点,强加给古人实在有点牵强附会。至于第三种说法“描绘和赞美夕阳”“热爱大自然”,这种表层意义上的景色赞美对小学生来说是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夕阳红最美”,这也许就是诗人创作《登乐游原》的原本意向。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是自然的寻常之景,但诗人却敏锐地捕捉到那一瞬间的独特感受,并通过平白、浅显的文字巧妙地表达出了“遗憾”之意,寓情于景,读来的确意味深长。这就是我们要解读的第四种说法,即将西下的夕阳,勾起了诗人对生命的无限依恋——人活一世,无论贫穷与富有、低贱与高贵,只有健康、平安、幸福、快乐,才是生命的永恒追求。回首过去光阴似箭,良辰美景早已远去;再看今朝人已暮年,岁月流逝却无可奈何。此时此刻,望着眼前美丽的夕阳红,诗人是多么希望时光倒流、青春再来!这是迟暮者对美好人生的眷恋,也是诗人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再想想这首诗的第一句,其中“意不适”一词颇叫人玩味。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诗人的心情不悦、不快呢?据史料记载,李商隐处于国运将尽的晚唐时代,尽管他很有抱负,但在官场上却异常失意,所以他无法施展抱负,很不得志。这种伤感、郁闷的心情恰好是诗人“驱车登古原”的原因,同时也是他面对夕阳“感慨人生短暂”的心态写照。不管诗人当时的年龄是多大,不管他站在乐游原上是怎样的感受,也不管他是有心还是无心,当我们读到这首诗时,确实能感受到一种“好景不长”的伤感与遗憾。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品味人生,叫人不得不感怀往日的沧桑、感叹生命的珍贵、感悟人生的真谛……这样的解读自然就深化了诗作的表达意向,丰富了诗作的生命内涵。

带着伤感与遗憾读读《登乐游原》吧!反复读读后两句,还真想等黄昏临近,亲赴高山之巅,面对美好的夕阳,真情地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叹,再次感受这首诗的独有魅力。尽管这首诗语言浅显,但如将真切的人生感受蕴涵其中,则字字句句都闪耀着丰厚的生命内涵;尽管这首诗语言平白,但如将太多的人生遗憾融入其中,则字字句句都彰显着丰厚的语言张力。虽然这首诗只有四句,却浓缩了沉甸甸的人生沧桑,读来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虽然作者运用了平实的创作语言,却让人领略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丽。

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有高格,自有名句。”《登乐游原》的创作虽然时隔千年,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名句却唱响千年。它唤起了读者诸多的想象,勾起了读者许多的伤感,留给了读者太多的遗憾!这就是诗作的魅力所在。

当我们低吟起诗句,不断的感伤、感叹、感慨之时,也希望人间好景常在!

《乐游原》教学设计 第5篇

乐游原春望,乐游原春望刘得仁,乐游原春望的意思,乐游原春望赏析 -诗词大全

乐游原春望

作者:刘得仁  朝代:唐  体裁:五律   乐游原上望,望尽帝都春。始觉繁华地,应无不醉人。

云开双阙丽,柳映九衢新。爱此频来往,多闲逐此身。

《乐游原》教学设计 第6篇

乐游原春望

作者:李频朝代:唐体裁:七律 五陵佳气晚氛氲,霸业雄图势自分。秦地山河连楚塞,

汉家宫殿入青云。未央树色春中见,长乐钟声月下闻。

4.2 乐游原 教学设计 教案 第7篇

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以及生活积累理解诗句的意思。3.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教学难点

感悟诗的意境,理解“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从小学一年级或者更早的时候,同学们就已经开始接触古 诗,通过或读或背的形式,相信同学们也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那现在有 没有同学愿意来背诵你所知道的其中一首古诗了?生背诵已学过的古诗。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古诗二首里的第一首古诗《乐游源》。2.播放学乐师生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

(一)作者简介

李商隐,唐代诗人。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主要作品有《锦瑟》《夜雨寄北》《无题》等。名言佳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意 1.要求学生至少读四遍。前两次读准字音,看注释了解诗意,了解全文内容。后两次带着感情去读,注意其中的停顿。

2.老师指点朗读,纠正其中的错误,指出重点掌握的字词。

3.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读准字音:适()

驱()昏()

4.指名读,纠正字音。

5.默读古诗,结合课文里的解释,掌握字词,理解诗意。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夕阳:

好:

近:

黄昏:

(2)图文结合,谈谈你对整首诗的理解?

(三)品读感悟

1.知诗人心

齐读诗的第一、二句,思考:

(1)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2)指导朗读第一、二句,体会诗人郁闷压抑的心情。

2.感诗景美。

(1)介绍乐游原:汉渲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古原,全城风光尽收眼底。

(2)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闭目想象画面:夕阳把它的金辉铺洒下来,这时的乐游原是怎样的美景呢?远望繁华的都市长安又是什么模样?(学 生自由想象并表达)

3.悟诗人愁

(1)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为什么会发出这种感慨?

(2)结合第三、四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指导朗读第四句,学生体会诗人心情,读出惆怅与伤感

三、练习背诵古诗。

四、总结

这次他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五、作业

这次他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课后习题

《古诗二首》习题——第二课时

一、基础题

1.这首诗是_______时期______(填人名),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等。名言佳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诗中以下词语的意思。

向:________意:_______ 驱车:______向晚:_____

二、综合题

1.写出这首诗的译文。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提高题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写出这首诗的译文。

2.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李商隐,唐代诗人。《锦瑟》《夜雨寄北》《无题》等。名言佳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接近心情 驾车 傍晚。

二、综合题 1.略

2.诗人要热爱生命、执着人间、珍惜美好的时光。

三、提高题

1.傍晚时觉得心里不太舒畅,就驾车去登乐游原。夕阳多么美好啊,只是黄昏将近了。

《乐游原》教学设计 第8篇

登乐游原怀古

作者:豆卢回  朝代:唐  体裁:五排   缅惟汉宣帝,初谓皇曾孙。虽在襁褓中,亦遭巫蛊冤。

至哉丙廷尉,感激义弥敦。驰逐莲勺道,出入诸陵门。

一朝风云会,竟登天位尊。握符升宝历,负御华轩。

赫奕文物备,葳蕤休瑞繁。卒为中兴主,垂名于后昆。

雄图奄已谢,余址空复存。昔为乐游苑,今为狐兔园。

朝见牧竖集,夕闻栖鸟喧。萧条灞亭岸,寂寞杜陵原。

幂詈野烟起,苍茫岚气昏。二曜屡回薄,四时更凉温。

乐游原/登乐游原译文及赏析 第9篇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登乐游原译文及注释

译文

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注释⑴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登上它可望长安城。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⑵向晚:傍晚。不适:不悦,不快。

⑶古原:指乐游原。

⑷近:快要。

乐游原/登乐游原赏析乐游原/登乐游原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这两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蕴涵了这样一个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这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十分深刻,有人认为夕阳是嗟老伤穷、残光末路之感叹;也有人认为此为诗人热爱生命、执着人间而心光不灭,是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其实这里不仅是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博大而精深的哲理意味,后世被广泛引用,并且借用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引申、升华甚至反其意而为之,变消极为积极,化腐朽为神奇,产生全新的意义。因此它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此诗不用典,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是李诗中少有的,因此也是难能可贵的。

作者:周汝昌

《乐游原》教学设计 第10篇

登乐游原春望书怀

作者:张九龄  朝代:唐  体裁:五排   城隅有乐游,表里见皇州。策马既长远,云山亦悠悠。

万壑清光满,千门喜气浮。花间直城路,草际曲江流。

凭眺兹为美,离居方独愁。已惊玄发换,空度绿荑柔。

奋翼笼中鸟,归心海上鸥。既伤日月逝,且欲桑榆收。

乐游原古诗 第11篇

作者:李商隐

春梦乱不记,春原登已重。青门弄烟柳,紫阁舞云松。

《乐游原》教案 第12篇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②积累一些相关的诗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并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古诗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探究理解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②感悟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感悟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具准备:课件。

四、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五、板书设计:

乐游原

不适 → 登古原

触景生情

夕阳美好 只近黄昏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观看古诗朗读录象,引入课题《乐游原》。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商隐的《乐游原》。

(二)初读感知:

1、齐读古诗。

2、四人小组交流预习时对古诗字词句的理解,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交流字词理解,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① 解题:《乐游原》又作《登乐游原》。

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为京城士女登高游乐胜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它可望长安城。② 向:接近。向晚:傍晚。③ 意:心情。不适:不悦,不舒畅。④ 驱车:驾车。⑤ 古原:即乐游原。

4、指名交流诗句理解,教师相机点拨。

傍晚,我觉得心情不太舒畅。于是,驾车登上乐游原。远处的夕阳多么美啊!只是此时已将近黄昏,再美的夕阳也要落下了。(只要言之合理就可以,不必强求一致。)

5、齐读古诗。

(三)深入探究:

1、过渡: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学习《第一次抱母亲》时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名言吗?——(引导学生回忆)歌德曾说,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刚才我们用第一只眼睛读了李商隐的《乐游原》,现在我们一起尝试用另一只眼睛再深入品读《乐游原》。

2、自读古诗,想想自己对古诗还有哪些疑问。

3、出示参考质疑: ① 诗人李商隐为什么感到“不适”?

(提示:你平时会在什么情况下感到“不适”呢?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②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的“夕阳”只是指眼前的夕阳吗?还可以有其它哪些理解呢?

4、小组交流探究:将自己的质疑与小组同学交流,汇总,再尝试探究问题的答案。

教师巡视指导。

5、播放音乐,小组代表谈谈探究的结果,教师可从以下方面相机给予指导: ① 李商隐简介:李商隐(812—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他幼时随父到浙江。9岁父亲死去,奉丧侍母归郑州。25岁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当时政治上牛、李党争剧烈,他被卷入旋涡,在政治上受到排挤,一生困顿失意。在诗歌成就上,他与杜牧齐名,是晚唐的重要诗人之一,又称“小李杜”。② 写作背景: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泾源节度使王茂之的器重,王茂之将女儿嫁给了他。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则是与李党有关。宣宗即位以后,牛党当权,令狐楚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李党有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被压抑而抬不起头,在官场中异常失意。这首《乐游原》正是在他失意时写下的。③ 前人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看法:有人认为夕阳是穷途末路、悲观的感叹;也有人认为正因夕阳短暂美好,因此诗人要热爱生命、执着人间、珍惜美好的时光,是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因为当时是唐代后期,还有人认为诗中“夕阳”指的是唐朝,那是诗人对盛唐的追忆和对晚唐逝去的惋惜。(学生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理解,只要言之合理就可以,不必强求一致)

6、播放古诗朗读,学生闭目体会诗境。

7、有感情朗读:指名读,再齐读。

8、融会背诵。

(四)总结拓展:

1、过渡:《乐游原》是一首触景生情的哲理诗。李商隐驱车登上乐游原,慨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历史上,也有许多充满哲理的古诗。

2、拓展:出示一些哲理诗,齐读——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金缕衣 杜秋娘/唐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3

3、拓展二:李商隐的其他诗歌,齐读——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五)作业:

1、将你对《乐游原》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理解画成一幅画。

2、上完《乐游原》,我的收获是:

《乐游原》教案 第13篇

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以及生活积累理解诗句的意思。

3. 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感悟诗的意境,理解“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从小学一年级或者更早的时候,同学们就已经开始接触古 诗,通过或读或背的形式,相信同学们也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那现在有 没有同学愿意来背诵你所知道的其中一首古诗了?生背诵已学过的古诗。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古诗二首里的第一首古诗《乐游源》。

2.播放学乐师生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

(一)作者简介

李商隐,唐代诗人。诗作文学价值很高。 主要作品有《锦瑟》《夜雨寄北》《无题》等。 名言佳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意

1.要求学生至少读四遍。前两次读准字音,看注释了解诗意,了解全文内容。后两次带着感情去读,注意其中的停顿。

2.老师指点朗读,纠正其中的错误,指出重点掌握的字词。

3.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读准字音:适( ) 驱( ) 昏( )

4.指名读,纠正字音。

5.默读古诗,结合课文里的解释,掌握字词,理解诗意。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夕阳: 好:近: 黄昏:

(2)图文结合,谈谈你对整首诗的理解?

(三)品读感悟

1.知诗人心

齐读诗的第一、二句,思考:

(1)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2)指导朗读第一、二句,体会诗人郁闷压抑的心情。

2.感诗景美。

(1)介绍乐游原:汉渲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古原,全城风光尽收眼底。

(2)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闭目想象画面:夕阳把它的金辉铺洒下来, 这时的乐游原是怎样的美景呢?远望繁华的都市长安又是什么模样?(学 生自由想象并表达)

3.悟诗人愁

(1) 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为什么会发出这种感慨?

(2)结合第三、四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 指导朗读第四句,学生体会诗人心情,读出惆怅与伤感

三、练习

背诵古诗。

四、总结

这次他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五、作业

这次他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课后习题

《古诗二首》习题——第二课时

一、基础题

1. 这首诗是_______时期______(填人名),诗作文学价值很高。 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等。 名言佳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诗中以下词语的意思。

向:________意:_______ 驱车:______向晚:_____

二、综合题

1.写出这首诗的译文。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提高题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1.写出这首诗的译文。

2. 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李商隐,唐代诗人。《锦瑟》《夜雨寄北》《无题》等。 名言佳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 接近心情 驾车 傍晚。

二、综合题

1.略

2.诗人要热爱生命、执着人间、珍惜美好的时光。

三、提高题

1.傍晚时觉得心里不太舒畅,就驾车去登乐游原。夕阳多么美好啊,只是黄昏将近了。

绝句鉴赏《登乐游原》 第14篇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赏析: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抑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使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这两句点明登乐游原的时间和原因。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色热烈的赞美。然而“只是”两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的深长的慨叹。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时繁荣,预见到了社会的严重危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正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这是迟暮者对美好人生的眷恋,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然而朱自清却反其意而用之,曰:“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我喜欢这两句诗,因为它表示积极、乐观、执着的精神。因此这两句近于格言是的慨叹含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是对夕阳下的景色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慨叹。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珍惜时间的积极意义。虽然今人周汝昌认为“只是”这两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故不被大多数人所接纳。

这首诗赞美了黄昏前的美景,诗人通过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抒发了自己内心无奈的感受。诗人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代,晚唐是唐诗的晚秋时代,但也并非一片萧瑟,当时由于政治形势恶化,人命生活贫困交加,所以现实主义诗歌在晚唐得以继续发展。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登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因不幸卷入牛李党,长期遭受排挤打击,一生多沉沦幕府,困顿失意,李商隐的感情经历亦不顺利,被称为“旷世情种”)。

上一篇:客户满意度的分析下一篇:历史学科代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