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绘画范文

2024-06-16

现实主义绘画范文(精选6篇)

现实主义绘画 第1篇

题: 印象主义绘画绘画 课

时:

1课时

型: 欣赏课

授课对象: 高中一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美术欣赏课本全一册第二十七课印象主义绘画,本科内容由一课时完成。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在西方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

本课安排在现实主义绘画之后,现代主义绘画之前。为这两课内容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本课内容在整个西方美术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20世纪初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奠基者,真正实现了西方美术从传统向现代的根本变革。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并感受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作。2.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对印象主义主义绘画的学习,及其课外对资料的接触、鉴赏,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外国的多元艺术作品,更能使学生认识美术在民族战争中发挥的社会作用,体会艺术家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文艺家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后印象主义绘画作为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用心来欣赏画,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讲授、欣赏、讨论

1.教法: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发现式等。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具准备:电子课件

学具准备:印象主义绘画作品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收拢学生的注意力及课堂纪律(1.分钟)

二:引入新课:在上节课中我们欣赏了现实主义绘画,我们知道了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有柯罗、米勒、库尔贝、杜米埃等画家,以及我们了解了他们的作品,我们知道了现实主义画派的特征是:歌颂淳朴的劳动者,揭示社会的本质与矛盾。那么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下一课中的印象主义绘画,然后放映印象主义绘画作品图片,请同学们欣赏。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自己对这些绘画作品颜色的感受。学生通过初步的思考来回答问题“五光十色,色彩斑斓”。(5分钟)

三:讲授新课:(25分钟)

(一)分析与思考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印象主义绘画发展的分期它分为三个阶段:印象主义绘画、新印象主义绘画、后印象主义绘画。

老师:现在请预习过的同学来给介绍一下:什么是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由来?

同学:印象主义这个名称是由法国画家莫奈的一幅风景画《印象·日出》得来的。印象主义画家以阳光和色彩为主角,借助光与色的变幻来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

(二)作品分析

1:印象主义绘画欣赏 莫奈的代表作:《印象·日出》

该作品描绘了日出时晨雾笼罩中的港口景象,该画表现了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该画注重对光色效果的追求。

欣赏莫奈的另一组作品《鲁昂大教堂》。马奈的代表作:《酒吧侍女》

这幅画表现的不是大自然中的景色,但是马奈也将他表现的明快而热烈,特别是近处的酒杯、玻璃瓶和果盘,镜中折射出的酒吧的各种景象。尤其是高脚盘中的鲜艳水果,用色纯粹而响亮,是整副画中的最强者。马奈十分善于使用黑色的。使整个画面的色彩响亮醒目而又各得其所。

印象派的特点:强调光和色的表现,具有直观性,艺术风格活泼、生动、明快、热烈、注意光色的变化。2:新印象主义绘画欣赏

看点彩大师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该画描绘了巴黎附近的一个小岛上风和日丽的下午,人们在休闲的散步、垂钓、游玩的场面。画家采用笔触明确色彩鲜艳的点彩画法。

新印象主义特点:新印象主义画家采用笔触明确,色彩鲜明的点彩画法。在绘画

艺术上注重纯粹形式的分析和探索。但是画面显得呆板而缺乏生气。

3:后印象主义绘画欣赏

后印象主义定义:是指那些曾经追随印象主义,后来又极力反对印象主义的束缚,从而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画家。后印象主义者不喜欢印象主义画家所采取的过于客观的科学态度。他们主张,艺术形象要有别于客观物象,同时饱含着艺术家的主观感受。

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梵高、高更、塞尚。梵高:《向日葵》

这幅作品以包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一个画家内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的激动。凡高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对后来的野兽主义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

塞尚:《苹果和橘子》

该画中的各种物体,尽管没有像古典静物画中强调的那种真是的质感,但其坚实,硬挺而内在的形体结构给人以独特的感受。色彩单纯、响亮而饱和,在对比中通又使画面富有明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塞尚的这种理性分析与主管表达,引发了人们绘画观念上的变革。塞尚被20世纪的艺术家们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高更:《塔西提妇女》

这幅画是后印象主义另一位画家高更的作品。画家以饱满和浓烈的色彩、宽大而又浓烈的笔触,将两位土著妇女平实而又厚重的表现出来。画面给人一种浓郁的土著生活气息,充满浑朴天真,神秘而久远的原始感。高更的作品具有主观化的自然情景。

(三)艺术实践

请大家来连线,看看大家记住这些作品没有

莫奈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马奈 《向日葵》 修拉 《苹果和橘子》 凡高 《塔西提妇女》 塞尚 《日出-印象》 高更 《酒吧侍女》 四:课堂总结:(10分钟)

关于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家极其作品我们就欣赏完了。那现在哪位同学能告诉我怎样的画,会是好画?注入了画家全部感情的作品才可以打动观众,能激起观众情感共鸣的作品就是好作品。五:作业布置(2分钟)(1)推荐课外阅读书《欧洲19世纪美术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

(2)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课现代主义绘画。

题(板书设计)

一、印象主义绘画

1、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马奈--------酒吧侍女 莫奈----------印象·日出

2、特征

二:新印象主义绘画

1、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修拉---------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2、特征

三:后印象主义绘画

1、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凡高--------向日葵、麦田上的乌鸦 塞尚--------苹果与橘子 高更--------塔西提妇女

2、特征和共性

现实主义绘画 第2篇

课业类型:欣赏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学会如何来欣赏现代绘画。

教学重点:l、色彩和光学的关系

2、莫奈、凡高

教学难点:如何用心来欣赏绘画 教具准备:电子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在贝多芬的《月光》中进入教室,开始上课。一 引入新课:各位同学,大家好!同学们,下面提到的现象,生活中你是否曾注意呢?通常我们认为草是绿色的,但是,如果眺望远方的原野,你会发现,草却不是绿色的,而是青色的;如果在红红晚霞的照映下,它就变成了红色或灰色。色彩发生着种种变化。„„正是有了色彩这些丰富微妙的变化,才使大自然显得千变万化,美丽异常!这种变化时时刻刻都存在我们眼中,只是我们没有去体会它。„„在一个时期,有这么一群画家,他们吸取了科学对于色彩的研究,通过自己的写生实践,发现了过去长期不被人注意的色彩现象,发明了新的绘画方法。他们纷纷走出画室,走上街头,进入原野和乡村,用心感受色彩,表现美丽无比的光线和色彩。他们的探索使现代美术距离我们更进了。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印象派 二 新课讲授课题: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印象主义绘画 问一:现在请同学来谈谈你认为什么是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由来?(发言)这个问题后面在回答。1.从15、16世纪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绘画通常被称为视幻觉主义的绘画。那是一套建立在科学透视学基础上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依照这个原则创作的绘画一直被认为真实地再现了人们眼中的世界。然而,19世纪照相技术的发明,使透视方法的虚构特性显露出来了。那么什么才是视觉的真实?19世纪中晚期的法国艺术界,以安格尔为代表古典主义与德拉克洛瓦(幻灯)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呈现出激烈交锋的态势,而在巴黎也有一些画家既不追随古典主义的学院艺术,也对浪漫主义绘画深恶痛绝,他们努力寻求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绘画方法。在他们看来,最重要的是视觉的直接感受。他们跑道室外直接对景作画。2.1863年,马奈在被拒绝沙龙展览上展出了他著名的《草地上的午餐》(幻灯)。这副画在那些对激进艺术感兴趣的观众中引发了激愤的反映。在这副画中,他借用了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艺术大师乔尔乔内《田园合奏》的主题,至于构图则借鉴了拉斐尔的学生莱蒙迪的一件版画作品。前景的人物当然说不上什么英雄主义气息,但无疑它属于当代生活。画的出奇之处在于所有人物都在现实生活中确有其人(坐在草地上的裸女是马奈最喜欢的一个模特;旁边手里拿着手杖的绅士是马奈的弟弟;另一位绅士则是一位雕塑家。)两人穿着巴黎时髦的服装,裸女没有按照惯例做理想化的处理,她轻佻、毫无羞耻地注视着观众。也许正是这一点激怒了公众,乔尔乔内理想、纯洁的古典田园合奏竟然以这样一种粗俗的方式表现出来。但作为坚持写实主义原则的画家,马奈乐于揭开传统绘画的理想主义虚幻面纱,直截了当地把真实摆到公众面前。这还可以从马奈另一副有争议的画中看出。创作于1863年的《奥林匹亚》借鉴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大师提香《乌尔比诺的维纳斯》的构图。就可以发现马奈作品没有任何理想化的修饰。人物、空间的平面特性突出,裸体女郎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在西方艺术史上,马奈被公认为是承前启后的人物。通过他,西方绘画从写实主义转向了以表达光色感受为目标的印象主义风格。马奈的其他作品还有《吹笛少年》、《酒吧侍女》等。3.回答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印象主义这个名称是由法国画家莫奈的一幅风景画《印象·日出》得来的。1874年,一个被称为“无名的雕塑家、画家和版画家联合会的展览”在巴黎卡普西尼斯林荫道转弯处的一所房子里拉开帷幕。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印象主义画展。共有30位艺术家参赛,展览的创办人包括莫奈、毕沙罗、雷诺阿、德加、西斯莱等。艺术批评家以及公众的反映十分强烈,各方面的报道都是负面的。某杂志刊登了一篇以“印象主义的展览会”为题的文章,封讽刺莫奈放弃传统绘画方法而只顾表达个人的视觉印象。但很快地,印象主义的说法便被评论界和公众用来称呼所有那些参加展览的艺术家。印象主义画家以阳光和色彩为主角,借助光与色的变幻来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我们来看莫奈笔下的阳光的颜色。请看系列作品《鲁昂大教堂》。画家描绘主教堂的位置基本不变,然而画面全部以不同色调组成,使每一副画的特点均有不同。《鲁昂大教堂》系列画最初只包括清晨和傍晚两副画,但后来以此为主题的系列作品共有30副以上。据说为了抓住瞬息变化的光,莫奈在教堂对面租了一间房子,在那里横向并列几副画架,好象与时间竞争似的连续描绘这座大教堂。4.问二: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者,除了马奈、莫奈还有谁?请介绍他们的代表作。(雷诺阿《包厢》《糕饼磨房的舞会》、西斯来、毕沙罗等。)5.看了这些作品后,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每组有一张纸,纸上画了一个圆,请大家用桌上现有的彩色粉笔,在圆中混和点色点,观察混和后的颜色。请几个小组的成员一起回答自己小组得到的颜色。大家可以发现不同的颜色经过色点的组合,就形成了新的色彩,那刚才大家用的绘画的方法就是——点彩画法。6.看点彩大师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新印象主义:尝试用原色色点配置,使画面产生视觉混合的色彩效果,运用这种准确分布的各种色点来客观理性地、冷静地组成画面艺术形象。因他们用这种科学的、严格化的色彩和笔触,代替了印象主义画家的那种富有感情的色彩和生动潇洒的笔触,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科学的印象主义”。这种绘画风格把印象主义对光与色的追求推向了一个极端。7.还有一批画家在寻求另外的一种对光和色的表现方法——后印象主义。向学生介绍后印象主义:指那些曾经追随印象主义,后来又极力反对印象主义的束缚,从而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画家。后印象主义者不喜欢印象主义画家所采取的过于客观的科学态度。他们主张,艺术形象要有别于客观物象,同时饱含着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高更、塞尚、凡高。介绍凡高在尝试绘画时给哥哥的一封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凡高的作品,并且一说起凡高我们就想到向日葵,凡高在自己在一生中画过11幅《向日葵》,它体现了凡高的什么样的性格?凡高为什么要反复画向日葵?凡高于1888年2月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在那里他深深地为南方璀璨的阳光而激动。他在给埃米尔·伯纳的信中表达了他的狂喜,他说,那里的河是翠绿的,落日象熔金的炼炉,太阳是金黄色的,“在我眼里,此地的乡间,气氛宁静,色彩绚丽,„„与人们在日本版画中见到的景象一模一样。”他强烈地爱上了遍地生长的金色向日葵。画中,那一朵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正如凡高自己所说“这是爱的最强光!”这张《麦田上的乌鸦》,这幅画是凡高死亡的预言。从画上我们能读到“画上的线条很生硬,失去了秩序,不但天地鸣动,所有的凄切、悲哀、绝望、都似乎从地平线的那一端飞扑过来„„ ”一种无以名状的凄凉与痛苦,仿佛凡高因近于崩溃而扭曲的脸已融入画中,变成了翻滚的乌云,骚动的麦田,“仓皇逃离”的群鸦 „„或许我们可以从凡高自杀后,从他身上发现的信中读懂——“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这一切都无所谓” 8.问三:看了那么多大师的作品,那现在哪位同学能告诉我怎样的画,才是好画。倾注了画家全部感情的作品才可以打动观众,能激起观众情感共鸣的作品就是好作品。以前不少同学都说过,读不懂现代的绘画,觉得画的莫名其妙,不好看。我在这儿要说,看现代的绘画作品不能仅仅看画家的绘画技巧、或画的像不像,而是先去简单了解一下画家的生平,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再去读作品。也许你就能读懂了。播放凡高的flash。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凡高艺术馆里有一首根据这幅作品创作的歌曲“Vincent”。同学们回去可以给自己的画配上一段简单的文字,或一首小诗,表达自己对这张画的感受。

三、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堂课,我们明白了真正伟大的作品是画家用心灵在创作,而我们欣赏现代绘画的方法就是用心灵去读画。大家对印象主义还有什么问题,课余时间我们再继续讨论。

02美术本科(1)班

“现实主义”绘画的个案比较阅读 第3篇

刘小东&方力钧

当代绘画的众多表达形式中, 有“学院”和“民间” (自由艺术家) 两种进展方式, 学院艺术当推刘小东, 而自由艺术当推方力钧。二人同时被批评家划入“后89”“新生代”艺术家, 并由栗宪庭先生将他们称为“玩世的”“泼皮的”现实主义, 以及周彦先生所称的“调侃的”现实主义。二人绘画风格迥异, 他们是怎样准确有效、独特的记录各自的“现实”, 从而达到某种带有明显时代特征的现实主义的, 这也是对其进行比较阅读的动机。

刘小东:1963年生于辽宁金城镇。1988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1994年至今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

方力钧:1963年生于河北邯郸。1989年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1989至今自由艺术家。

具体的来说, 刘小东的画中在表达无聊无奈的“现实”经验采取的是幽默的, 调侃的, 无表情的纯客观现实的“镜像了的现实” (艾未未) , “更真诚, 自由, 坦率的谈着一个个故事” (艾未未) 。这可能与刘小东喜爱电影和有一些电影的朋友及曾经担任《北京杂种》的美术指导以及曾主演《冬春的日子》的生活经验有关, 这种客观记录式的呈现“现实”的表达方式, 恰恰真实得呈现出时代现实。当然关注时代并非刘小东的初衷, 每个人身上的现实及艺术家的现实便是时代现实的反映, 客观真实呈现那种触及人个人的生命经验的“现实”却恰恰成了切入时代的入口。 (1) 在批评家看来这似乎是艺术家该做的, 关注社会关注人文精神, 但刘小东经过一段时间后依然回到他的艺术上, “对自己生活的记录”及关注自己“真实情感”追求放松的绘画态度使其绘画在朴素传统的绘画语言中准确有效的展现着个人经验的现实, 并以独特的视觉准确地记录着自己及自己的生活中的一切, 看似平常的幽默的调侃式展现, 却一语道破我们不愿说或看不清的生存状态, 由起初对无聊的无奈的生活记录到“没有立场的立场” (艾未未) , 对宏大时间下小人物的关注同情《三峡大移民》的创作, “人们在困难的无能为力的生活常态中得到有可能以另一种方式接近关怀和同情“ (艾未未) 。 (2)

而方力钧强烈刺激的画面中, 并不仅来自“光头泼皮”这一形象及色彩单纯的视觉冲击力, 更多的是来自形象背后所承载的意义或“波谱的”语言手法, 且极力消除笔触的平涂和艳丽的颜色并置的画面效果。在对消费时代的观者来说, 这种手法再“亲近”不过了。 (3) 而对于油画这种手法及“光头形象”的创造却刺激了观众。而从他的形象中所反映出来的“泼皮”“玩世”, 同时和刘小东一样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及时代反映在他们身上英雄主义被消解后的无聊困惑的玩世的特征。由于受到社会意识形态化的善恶标准现实的心灵伤害以及一系列的生活经历, 使之对现实的另一面看得很透彻, 导致其“玩世”的态度的形成。而其光头形象及其相对应无情绪色彩的平涂的绘画语言总体形成“中性”态度或“暧昧”风格, 恰恰来自于他本人对现实的冷静理智认识而形成的独特处理现实的思维方法。他对技术、细节、现实与人、人与人的画面呈现都有着非常个人的严密的准确且深入的思考。而这与刘小东记录周边人及自己可感生活的创作态度有一种不约而同的“英雄所见”。他们都在用朴素、有效、易于接近人的语言手法表达着个人经验的现实。

尹朝阳&南方

若以出生年代划分当代艺术家群体, 上文两位应属于60年代后艺术家的代表。而尹朝阳与南方则是70年代后艺术家的代表。被批评家称为“后新生代”以尹朝阳为代表, 2002年在炎黄美术馆由朱其策展的“青春残酷绘画”成了他们这代人的某种经验的代名词。而批评家在对南方的绘画艺术进行读解时也提到了“伤害”的读解切入口, 南方却没有参加那次展览, 这不能不说是他们这代人身上带出某种时代体制的集体气味。而二人风格迥然, 进入艺术的切入点以及关注生活的角度也大相径庭。

尹朝阳:1970生于河南南阳, 中央美院版画系, 96年毕业, 至今为自由艺术家。

南方:1973年生于河北邯郸, 河北师范大学油画系毕业, 99年留校任教至今。

尹朝阳由“开始神话”展和“青春残酷绘画”展所体现出对青春的追忆或记录, 到“乌托邦”展的缅怀英雄主义等宏大叙事, 不能不说是进步的成熟或体现了一个艺术家该有的成长演变过程。

南方也对青春“粉红色点”和“模糊”的略带伤感的青春绘画, 进入了生儿育女后的幸福和打麻将的悠闲。而反映在画面上则是“大头儿子”和“麻将点”的幽默风趣奇异的组合, 同样体现出一位艺术家的成长轨迹。 (4) 经过青春, 二人走向了不同的方向。这不能不从他们各自经历, 年龄的略差上来看。但同样是对艺术的真诚执着, 所以才觉得可爱, 令人信服。

尹朝阳的题材及语言手法是几种不同方式同时进行, 这对于年青的艺术家是能做到的, 但却是难得的。尹朝阳自称他的绘画是工作, 并信赖“艺多不压身”的话, 和平常人一样开车去画室工作生产精神产品。而尹朝阳绘画作品的量是同龄画家难敌的, 并都保持在一个高水准上。他也诚实的承认向里希特致敬学习, 并不是他想以里希特为奇异而为猎奇或钻中国艺术的空子, 而是里希特的巨大工作量及敬业精神及对照片图象等媒介向绘画智慧转化及运用, 并且里希特的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与尹朝阳的心境相呼应。但由于生长环境和个人品性, 文化底蕴的差异而导致作品的差异是不言而明的, 且在尹朝阳这里由于相互照应及简又言精神, 而依然达到了对个人经验的现实的准确、有效、独特的表达。 (5)

南方的题材多是自画像和身边的朋友, 家人的肖像和组像和一些怪怪的风景, 南方作画喜听音乐, 且质量很高。在他看来画画是生活的一部分, 是轻松的事。当然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也有困扰, 但对于一个喜欢做“绘事”的人这已不是问题, 在他的艳丽的油色所营造的带有某种情趣的同时也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出的丰富的色层在版画出身的尹朝阳那里是难见的。

虽然他们二人关注点上有差异并且语言手法上有所不同, 但仍体现了诸多共性:

(一) 对绘画艺术的信赖和执著追求; (二) 对技术高度要求, 对形成语言的关注; (三) 对个人经验的现实的诚实;

试谈中国传统草木染艺术的历史发展

吴爱峰 (四川文理学院美术系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本文从中国传统草木染艺术的兴起 (五帝及五帝以前) 、发展 (夏朝——南北朝) 、繁荣 (隋朝——清代中期) 、衰退 (清代晚期——民国) 四个方面来探索中国传统草木染艺术的历史演进及嬗变。

关健词:草木染;艺术

中国传统草木染艺术的演进、嬗变是伴随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而变化的。同时也是表现民族特性较完整且具体的媒介物, 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从艺术创造的角度来讲, 草木染艺术一般都要通过其它形式的再创造, 或者与其他材料相结合才能实现。

一、中国传统草木染艺术的兴起 (五帝及五帝以前)

一般的认为:中国的染色活动大约是和纤维织品的起源同步。中国是“丝”的发明国, 纤维 (丝) 的发展很早, 丝染色也很早。但是笔者认为从染色概念上讲, 可以溯源到洞穴文化发展时期。从图腾崇拜开始, 人类就用树叶、野果、花卉的色汁在人体、配饰和生活用品上染出丰富的色彩, 涂画出符号与图象;在懂得燧木取火后, 人们用火煮食、取暖, 又用燃烧后的木炭灰染出灰色、黑色。这些原始材料的应用, 为草木染艺术孕育了染色技术。据可考的资料记载, 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穿戴都用赤铁矿染过”, 他们还懂得在装饰品的石珠子上染色。

发展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约距今4000-5000年) 。我们的祖先便开始用天然的色素进行染色, 他们把麻布染红, 用草木颜料在器物上染出“装饰图案”。不过, 这些只是山顶洞人撒红抹粉 (原始巫术, 礼仪) 的延续和进一步的发展, 审美和艺术仍然未独立和分化, 它们只是潜藏在原始巫术与礼仪的图腾活动之中。直到轩辕黄帝时代, 人们才用草木之汁来染色, 制做成衣。这些用草木染色制作的衣服, 成为了最早真正为审美而制作出的草木染艺术。传说我国在三黄五帝时就有了服制, 古代的“玄衣、黄裳”也都证明了这点。据上分析, 也能看出草木染艺术一般都要通过其它形式的再创造或者与其他工艺相结合才能实现, 如仰韶文化时期, 人们把草木灰和矿物颜料结合在日常生活的用具上进行染色活动。另外, 根据考古发现, 该时期的洞穴壁画中也留有一些用草木染色的活动的痕迹, 以及上面提到的染色制衣, 下面提到的“画缋”、印染等, 大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因此, 笔者把早期在石器、陶器上的草木染色艺术活动也归纳了进来。

从原始巫术、礼仪的图腾到“有意味”审美延伸, 产生了最原始的艺术。草木染色用于装饰, 用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艺术服务中, 这既是我国传统草木染艺术的起源, 同时也推进了草木染技术与艺术上的发展。这些原始草木染艺术的特点, 概括起来就是表现“有意味的形式” (Significant form) 。各个时期的形式又有一定的区别, 从纹样上看, 仰韶型纹饰里多动物形象和动物纹样, 而到新石器时代就并非动物纹样, 而是抽象的几何纹 (直线、曲线、水纹, 三角形, 锯齿纹, 螺旋纹等) , 由再现到表现, 由写实到符号化。可见, 抽象几何纹饰并非某种形式美,

(四) 初期形成的片段性, 分裂性, 模糊形象的表达方式;

(五) 带有青春的某种残酷和莫名的伤害的伤感记忆; (六) 都体现出了作为一个成熟艺术家的成长过程及延续的可能性。

而是抽象形式中有内容, 感官感受中有观念。

二、中国传统草木染艺术的发展 (夏朝——南北朝)

中国传统草木染艺术的发展可以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奴隶社会时期。这个时期是染色技术成熟期, 传统草木染艺术在这一时期仍然以纹饰为主, 风格走向沉稳神秘, 具有一种狞厉之美。

(1) 技术上走向成熟。根据记载, 夏朝就开始人工种植用于染色的植物, 并掌握了它们的生长规律。我国先民在那个时期就能使用兰草进行染色, 制造出的染制品主要用于制衣, 做成身体的配饰品。进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后, 据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记载:商周时期的染色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植物染色料的技术已具相当水平, 掌握了许多植物的染色技术。周代创造的多次套染技术, 直到近代的染色手工业还多有沿用。

西周始, 随着丝绸和以丝绸生产为主的染织业成为了当时社会生产的重要部门, 草木染也得以迅速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的许多文献记载里, 也可以得到证实:

“是刈是蔓, 为缔为络, 服之无致”。意思是织细布啊织粗布, 做衣穿着不厌弃。《诗经》国风和大、小雅中, 描写用葛、桑、麻等来织布的诗句还有很多。在那时侯, 染纱织布是女子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掌以春秋敛染草之物, 以权量之, 以待时而颁之 (《周礼》) 。这句话是对当时“掌染草”职位的职责描写。另外据先秦著作的记载和一些出土文物表明, 当时还有对染色技术进行研究的专业资料, 有织物制作标准的规定。如:西周时期关于织物的染色标准就有了严格的规定, 并采用锦鸡羽毛作为染色色标等。到春秋晚期, 我国的草木染工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对染草的品种和染色工艺、媒染剂的使用等诸多方面, 都有了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设“染人”掌染丝帛, 凡染, 春暴练, 秋染夏, 掌凡染事。在这个时期, 就已经广泛采用含有单宁酸的植物染料, 用媒染法染黑, 媒染剂为青钒。靛蓝是当时最常见的染料, 而且还可以随时将沉淀了的蓝靛泥再还原出来染色。

(2) 草木染艺术走向神秘, 具有一种狞厉之美。奴隶制度的确立, 出现了一批专门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巫师, 他们就是最初的一批思想家。他们幻想一些神秘、威吓的兽面纹, 并认为它们具有巨大的原始力量。在这种情况下草木染艺术也走向神秘, 具有一种狞厉之美, 风格朴拙。

第二阶段, 秦汉、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是染料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 以及染料制备的完备期, 草木染在艺术上走向纯粹化, 艺术水平有所提高。我国秦汉时期, 当时人们在染色实践中发现了染色与空白的对比关系, 认识了有的控染色面积和染色形状可以形成空白的花纹, 于是防染技术开始出现, 这也意味着单纯的草木染艺术也逐渐形成。当时, 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首先出现了用蜡做防染剂的染花方法:用融化的蜡在织物上画出图案, 然后浸入染料中染色, 煮出蜡。当时多用靛蓝, 又有少量紫色、红色。上染之后, 去掉蜡纹即成色地白花或色底白花的花

摘要:在“现实”表达的当代绘画中, 形成了众多有效、准确且独特的形式, 而其中做详尽的个案分析定然是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 并且在另一种意义上说这种个案的总体展现, 也是对整个当代绘画的共性和个性的比较阅读。而我这里直接而简易地对个案比较阅读, 应该是建立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之上的。对代绘画“现实”表达的个案比较阅读, 以及对当代绘画“现实”的表达方式的研究都将是有意思的事情, 也是值得去做的事。

关键词:比较,对话,差异研究

参考文献

[1]易英.《中国当代艺术家个案研究.刘小东》.2007年.

[2]艾未未.《没有立场的立场》.《东方美术》.2005年01期.

[3]栗宪庭.《方力钧创造的光头泼皮》, 2006年.

[4]冀少峰.《无名的“伤害”解读南方艺术》.《艺术界》.2004年9月

从古典主义绘画到写实主义绘画 第4篇

我们所说的“写实主义”指的是两个含义:一种是指创作方法;另一种是指绘画中的描述手法。写画家库尔贝在十九世纪的时候首先了写实主义这一说法,随即,写实主义作为一种流派在西方首次出现。

在当时已经存在并发展成熟的流派有: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而现实主义也是针对这两种流派而出现的。他们称之为现实主义的原因在于:写实的表现手法和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内涵。他们对所谓的矫揉造作的理性和激情嗤之以鼻,将写实性的自然主义发挥的淋漓尽致。而受其直接影响的就是印象主义。可以说写实主义影响了当时的各种流派和思潮,而这种影响随着传统的自然主义的写实主义的不断演变,在二十世纪后几乎全面解体,发展的更为宽泛。

本文探讨的是传统的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古典主义和写实主义,它几乎贯穿了整个欧洲艺术史,包含于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之中。

写实主义的历史渊源

1.古希腊至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艺术”风格

谈到手法上的写实主义的源泉一定要涉及到“古典主义”。“古典主义”(classicims)一词指这样一系列的现象:“公元前五世纪的雅典艺术有意识按地视为创作的源泉。”“古典主义是传统和回归古代的典型,是对经典的模仿。”

古希腊艺术在古典时期所取得了空前的艺术成就,给世人留下了完美的典范。其后的古典艺术,都是对古希腊艺术样式的模仿。直到“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古典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文艺复兴学习古典,但并非是单纯的模仿,而是通过学习古典从而精神创造新的文化和艺术形式。

文艺复兴时期回归对人性的关注,艺术表现的主要目的是追求真实。在这一时期,表现现实中的人和世俗生活成为艺术家们描绘的主要题材,我们从这一时期的绘画、雕刻等艺术作品中就可以看出。这时期的艺术家们源源不断的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中吸取营养,并不断的从自然中去挖掘和探索。

2.十七、十八时期的理性过度

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可以被称之为感性美学的话,那么其后的十七、十八世纪美学则可以说是抽象的哲学美学。人类的美学思想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和谐美,发展到了近代的崇尚美经历了十七、十八世纪这一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度时期。文艺复兴运动人们高举着“人性”的大旗,而十七、十八世纪的人们则更加注重“理性”。突出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巴洛克”(Baroque)艺术和“洛可可”(Rococo)艺术中。“巴洛克”艺术延续了文艺复兴运动,更加具有写实性。分析典型的巴洛克艺术作品发现,它们具有很强的动态感,更加拉近了所表达的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而巴洛克艺术同样处在理性的年代,这时期的艺术更加理智,在现实性和情感性的表现上则更加成熟了。

3.十九世纪多元化的艺术理想和二十世纪的写实艺术

十九世紀崇高美的理想逐步取代古典和谐美,在这一时期统一的古典主义开始分化,形成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及印象主义等多元化的艺术流派。

西方形式美学发展到二十世纪达到了高峰,出现了探索形式语言这一艺术潮流。印象主义是二十世纪现代艺术的起源,二十世纪的艺术流派纷繁复杂,艺术流派众多,艺术思潮不断的涌现是以往的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写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出现在了许多艺术现象当中。这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的多元化使得写实主义取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二十世纪西方艺术思潮的涌动造成艺术形式语言上的多元化,使得写实主义在新世纪取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现代写实主义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吸取新的艺术形式和成果,是写实主义的艺术语言潜移默化的发生了变化。

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后印象主义画家保罗.塞尚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可以说二十世纪中重要的艺术家无一不受到他的影响,如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毕加索和布拉克。立体主义从古埃及的艺术中汲取灵感,并从东方艺术和非洲艺术中的结构和空间概念里找到创作的源泉,从而形成了属于自我的独特的创作方法。立体主义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通过组合、排列、分解的形式产生出一种视觉感受。这不但但是一种艺术风格的改变,更是改变了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

之后,出现了更多的艺术流派继续的探索,如至上主义(Suprematism)和新造型主义(Neo一Plastieism)等,他们将二十世纪的形式主义推向了极致。至此,传统的写实主义艺术和二十世纪的现代艺术分离了。

写实主义与古典主义的美学共性和发展方向

写实主义在古典主义艺术中孕育而生,纵观艺术史,他们都是一种美学观念的延续,是关注客观世界的发展结果。

写实主义在不同的时代下有着不同的意义,时至今日,写实主义经历了由纯粹的模仿到对挖掘内在的真实,由模仿外在世界转向描绘内在的心理世界。写实主义不单单是一种风格和手法,更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生命力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衰竭,随着时代的发展,二十世纪的艺术思潮虽与写实主义分离开来,但是人们追逐和挖掘内心的世界这一想法只是进行了形式上的转变,实质上从未间断。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印象主义绘画讲课稿 第5篇

教学重点: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美术的特点、区别,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介绍。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西方艺术早在古希腊时期奠定基础,其理论基础之一是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要求艺术要模仿的逼真、要真实地再现。因此,从古希腊时期的雕塑真实到每一块骨骼、每一块肌肉,到文艺复兴后发明给人强烈真实感的透视画法,再到19世纪对光和色彩的追求,都是一直努力模仿的更像。这种观念造就了一些伟大的传世艺术珍品(出示PPT图片第一页)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相继对之前艺术表示不满和修正,尤其是印象主义以“更加真切地逼近自然”的有力口号来反对古典主义和学院派的虚伪艺术。这个口号揭示了印象主义者艺术追求的最初动机:尽一切努力走向真实。

师:今天这节课我就向同学们介绍这一时期的美术——法国印象主义美术(出示课题PPT第二页)。它是十九世纪末欧洲古典主义绘画向现代主义绘画转变的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而印象主义

三、讲授新课

(出示一张室内光线下的几何石膏素描图,一组强光下的曝光不同的苹果的照片。)(比较下两组图片的不同)

师:十九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光学、色彩学的成就,人们发现了一些过去从未被人们注意到的现象。比如,老师都习惯于把石膏放在画室内,让光线穿窗而过,形成强烈的明暗效果使石膏看起来丰满而立体,利用由明渐暗的变化来画出坚实的立体感。学院里的学生从一开始就在画室里接受这种将明暗作为绘画基础的训练,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就把它运用于一切物体的描绘。人们对用这种手段表现事物的方法已经十分习惯,却忘了物体如果放在户外或某些强光下,就看不到那么均匀地由暗转明的变化。圆凸的形象看起来变得扁平,就像曝光过度的照片,仅仅剩下一些白晃晃的色斑。由此可见,欧洲古典主义绘画只是发现了表现自然的一种方法。

(出示两组图片),用图片说明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对物体的影响。

师:由这个实验我们看到,物体的固有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周围环境色和光源色的影响下产生了变异,而且影子也是有色彩的。同时由于色彩的补色关系的作用,黄色的物体其影子带紫色,红色的物体其影子带绿色——这就是十九世纪末法国一批具有探索精神的青年画家的发现,他们运用这些新的发现进行了一系列新的创作实验。现在让我们看看这种实验的结果。

(出示莫奈的两张风景画,让学生作初步分析。)

师:运用新方法创作的作品虽然使画面变得灿烂夺目,改变了欧洲古典主义绘画以棕褐色调子为主的传统,但是一开始并不为人们所接受。

1874年,一批青年艺术家在法国巴黎卡普辛大街35号的一个摄影棚里,独立举办了名为“无名画家展览会”的画展。这个展览会展出以后,观众寥寥无几,并且立即遭到了人们的冷嘲热讽。当时有个批评家在文章中借用莫奈的《印象·日出》一画的标题(出示该作品),讥讽这个画展是“印象主义”,以嘲笑这些画家不依据可靠的知识,竟以面对自然时瞬间的印象来作画。以后人们就称这些画家为“印象主义”。

现在我们先欣赏几幅莫奈的作品(出示莫奈的作品)。作者莫奈是印象派的领袖人物,人称“印象派之父”。莫奈当时对学院派僵死的画风非常不满,他希望能直接面对活生生的自然作画。为了研究自然,他专门装备了一条小船作画室,由于直接面对自然作画,就不可能详尽研究形体,这样,传统绘画中强调的坚实的轮廓便解体在了闪烁的光线之中。由此他形成了一种符合光学原理的“色彩并置法”的作画方法,即将古典绘画的完全调和色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并列起来,让观众的眼睛去调色,从而大大提高了画面色彩的明度,使画面光彩夺目。

以莫奈的《卢昂教堂系列》、《草垛系列》、《睡莲系列》作具体说明。

师:为了记录大自然的瞬息变化,莫奈常面对同一景色连续作画,他共画了20幅卢昂教堂,24幅干草堆,几十幅睡莲。对光和色的研究在这些作品中成了莫奈唯一的目的,至于画面的结构质感已退居其次了。所有的画面充满了色彩和光的旋律,历史上从没有哪位画家能像他那样对同一物体作出如此丰富的的色彩研究。

有的印象派画家还将这种方法运用于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出示《雷诺阿的红磨房街的舞会》)。

启示学生欣赏。

师:作者雷诺阿的绘画题材比较广泛,以画人物,特别是青年妇女和儿童著名,尤其喜欢画女人体〔出示一幅雷诺阿的《金发浴女》)。他从不隐讳他对女性人体的偏爱,他笔下的女性人体和女性形象都充满了青春的气息和诱人的魅力,她们有着美丽的脸庞,丰满、娇艳、洁白的肌肤,充满了丰富的色彩变化(出示一幅雷诺阿的《夏班提埃夫人和她的孩子们》),给人以美好的向往,因此人们称他为“幸福画家”。

印象主义画家除了这两位以外,还有马奈、德加、毕沙罗、西斯莱和摩里索。大家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自己去网上查阅相关的资料

提示学生总结印象派绘画的特点,教师归纳。

师:印象主义或印象派的特点就在于走出画室,直接面对“母题”,运用光来客观地再现自然。它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用大色块、大笔触这种近乎速写式的粗放画法,表现画家对转瞬即逝的自然景色的鲜明印象。(出示板书)

印象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观察和描绘自然的方法,很快就赢得人们的称赞。有一些年轻画家进一步推进了这种方法,他们将印象主义的色彩并置法推向极端,完全以原色的色点并置来作画,人们称这些人为“新印象主义”,或“点彩派”、“分色主义”等(出示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启示学生欣赏。

从以上我们看到,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都试图“客观”、科学地再现自然、揭示自然,但都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自然主义,它因而遭到另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印象派的色彩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进步,但却失去了画家自己,因而他们试图在自己的绘画中更多地表达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这些人后来就被称为“后印象主义”。

同时出示塞尚的《有水果的静物》和一张荷兰小画派的静物画作比较。

再同时出示塞尚的《有水果的静物》、莫奈的一张风景画和一张古典主义作品(普桑的《阿卡迪亚的牧人》),请学生比较并谈感受。

师:塞尚的这幅画虽然不象这张古典主义画家的画那么细腻、写实,但在视觉上却给人以强烈的刺激。塞尚曾经参加过印象派画展,赞赏印象派画家在色彩和造型领域的新发现,但他在心底里更崇尚古典主义作品的单纯性和完美的平衡感,秩序感。因此,作为一个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塞尚试图用新的方法创造一种永恒的“博物馆里的艺术”。那么,什么是坚实、持久、永恒的艺术呢?(出示一立方体)

师:古典大师要用明暗来塑造形体,印象主义要捕捉形体上的色彩流动,而塞尚则企图用色彩的塑造来追求永恒。为了追求他心目中的艺术,塞尚画的很慢,所以除了他妻子外,很少有人愿意为他做模特儿。这样,他只好画静物。他在这些静物中以他那分解物体结构的手法强调它们厚重和沉稳的体积感。因而,画面上的水果都是硬邦邦的,似乎敲的出声音来。衬布也画的如铁皮一般坚硬。这些色、线、形的交响,构成了统一和谐的布局和他特有的风格。

出示塞尚的《坐在红扶手椅上的塞尚夫人》,让学生比较欣赏。师:后印象主义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凡高。出示凡高的《星月夜》。

师:凡高更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性感受和个人表现,而印象派的色彩和古典主义的形体只是他表现其情感的手段。这件作品表现出了凡高茫然的不安和对自身悲剧的预感。这段时间他正住在圣雷米疯人院,但这件作品是在他神智清醒的时候画成的。夜晚,他看到夜空中有一个奇特的月亮、星星和幻想的彗星。这些星星和幻想的彗星是黄色的旋涡,在天空中旋转着。它们变成为一束反复游荡的光的扩散,带动整个深蓝色的天。凡高面对这一自然奥秘,不禁感到战战兢兢。他怀着绝望的恐怖,画下了这幕完全出于他个人幻觉的夜景。

让学生比较以上两位画家的作品,同时出示高更的《海边的两个塔西提妇女》。师:在塞尚追求永恒、凡高渴望激情的时候,另一位画家则在探寻真诚,他就是高更。高更原是个富有的证券经纪人,后辞职追求艺术。他当时越来越相信人类正处于华而不实的危险之中,欧洲已经积累起来的全部聪明和知识剥夺了人的最高天资——真实情感的力度和强度,因而他要以艺术的方式直接诉诸人的情感。为此,他来到了南太平洋的塔西提岛,寻求他所渴望的那种更单纯、更直率的东西。在这里,他画了许多奇特而有异国情调的作品,试图进入土著人的精神世界,像他们那样观看事物,使自己的画跟当地那种原始情调协调一致。所以他简化了形象的轮廓,大片使用强烈的色彩。

在这幅作品中,画面充满了异国情调和装饰味道,中心两个坐在海滩上的塔西提妇女形象,给人一种平衡、庄严感。为了突出这种特定的风土人情,高更采用的是近于古埃及壁画的平涂手法,故意显露单线平涂的稚拙结构形式;画上的两个人物极富东方色彩;大面积平涂色块的装饰画法,使土著居民在强烈的阳光下晒成的棕赭色皮肤与鲜艳的裙子构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造成神秘的气氛。

学生总结后印象主义的特征。教师作最后归纳。

师:虽然赞同印象派对色彩的新的理解,但却反对印象派对直觉经验的表述,而倾向于艺术家的主观表达,由此,他们不断向东方艺术、原始艺术和儿童艺术中去寻找灵感,创造出一种内心真实的艺术,为西方二十世纪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多向可能。(出示板书)

四、小结

为此印象主义艺术家首先否定了固有色,提出了色彩受环境的影响的观念。其次它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明暗法,例如《草地的午餐》人物没有明暗过渡,似乎是把人推到阳光下去画的。他们认为古典主义画面中的人物的立体感、那明暗的柔和过渡并不是我们平时随处可见的现实,而我 们平时看到的事实是:当把一个人拉到阳光下,也许她的脸上半部是亮的,但下半步就会突然变黑。古典主义画家画画时,总是把模特请到室内,用天光或者灯光塑造一个 既不太亮又不太暗的光线,使之产生明暗过渡,那只是人造的真实。追求 真 正 的真实让印象派以光和色彩为宗旨。为了捕捉瞬息变化的光线,他们必须在几十分钟内完成作品,否则光线就会变化,因此物象外形就不可能精雕细刻、准确无误,而是轮廓粗略而大概,为此他们多采用大笔触、大笔挥洒,仿佛要把色彩从实物中分离和抽象出来。如1891年莫奈展出的一套十五幅表现白天不同时间中的干草堆的油画,每一幅画就表现光的一种特殊的效果。创作时,每当光效变化,莫奈就中止在这幅画中画下去,而去画下一幅。他认为这样才能抓住所谓的“瞬间”的感觉,才能获得自然某一方面的真实印象,而不是一幅由人工组成的图画。莫奈认为他的这组画己达到了印象主义的顶峰,但却不知这同时也暴露出他已堕落为光和偶然情境的奴隶。在对光的连续变化作近乎科学的准确性的规律观察时,他也就丧失了一个画家在“看”事物时的自主性,失去了更为重要的稳定的东西。他被光的变化的偶然性急流所淹没,在倾注精力于细微的变化时,却失去了对整体的认识;他放弃了形,而去追求一种微妙的自然光下的色彩层次和效果,所以他捕捉到的是效果,而不是实体。印象主义的初衷是追求一种近于自然主义的真实,是对画家视网膜上的事物的第一印象的极端的忠实。但是这种追求本身所达到的结果却恰巧相反,他们捕捉到的是一种主观的印象,是失去了事物的实体的光和色的效果。这一点在后印象主义者那里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推进,为现代主义艺术形象消失开启了道路。但是,印象派仍是彻底的写实,不加主观评价,凭直接作画。到了后印象主义才为现代主义的到来拉开了序幕。

在前 印 象 主义者那里还保留着传统绘画的一些东西,如“中心透视的空间构造”以及纯粹可视性的“表象形式”等,这些都使得艺术对象的形式结构呈现出均衡、稳定、适宜的特点。美感的产生正基于对象的这些特点与主体心理因素的构成模式相契合,从而引发主体去感受到一种宁静、自由的情感体验,比如爱恋、畅快、轻松、陶醉、无拘无束等等。而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塞尚开始有意识的继承马奈,瓦解建构传统绘画最重要的原则— 透视法,突破一个视点的观察角度,追求透视角度的随意性。他清 除了传统绘画中最后残余表象形式,在他的画中,眼睛不再固定在一点,同一画面可以包含多种透视;依着眼睛的位置,地平线的重要性和呈现都发生了变化。在传统绘画 中地平线具有基准的意义,因此是横的,但在塞尚的画中变成了一条很随便的线,并往往表现为斜的。旧的透视法打破了,用什么建立新的画面秩序呢?塞尚说:“在自然里,一切物体均形成近乎球体、锥体和圆柱体,人们必须在这些单纯形象的基础上学习绘画,然后才能画一切想画的画”。意思是说,我们要以几何形的和谐和色彩的和谐建 立画面的和谐。塞尚认为人的感觉生来就是混乱的,但是一个艺术家通过专心的“研究”,就能使这种混乱变成有条不紊的秩序,而艺术的成就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在视觉范 围内获得这种有结构的秩序。他的绘画方法首先是选择他的母题— 风景,肖像人物,静物:其次是把他对母题的视觉领悟实现出来。在他看来,“实现”对母题的视觉领 悟是首要问题,而“实现”的过程就是不惜任何代价去探索“结构”,即通过线条和色彩的组织来实现他的所见,有了这种组织,才能使得画布上的形象具有一种安定感和明 彻感。艺术家的混乱的感觉可以转化为的澄清的秩序— 形的秩序和色的秩序。这正是世界的艺术精神所一直期待的解放— 摆脱摹仿,建立一个自足独立的艺术世界.为此 塞 尚 追求色彩的单纯化,大胆的运用变形手法,对客观对象进行综合、取舍,将物象的原型与画家主观

意识相结合,捕捉事物的内在本质,印下艺术家的理性的深深烙印。在他的画《圣维克托尼尔山》中,没有透视、没有轮廓和边缘线,他用水平的橙色笔触画房子、道路和桥,用垂直的绿色笔触画树木,用斜向的蓝色笔触画山和天,用这些大大小小的几何形成画面建立秩序建立画面的和谐感。塞尚的静物也表现了用几何体把握对象的思路.《静物》画得那么稚拙、主观、武断,桌面倾斜的几乎要到下来,碗和盘子的透视不一致,杯子和碗的口歪斜着。塞尚并没有考虑画中的物体与真实物体的相似程度,他只考虑画中苹果、盘子、桌子等构成的圆形、椭圆形和方形,关心几何体在画中的和谐程度,这样自然光的表现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而颜色和图形自身之间的和谐却愈成为主旨.画面再是消逝着的印象,而是严格的色彩构图。这种 对 于 一种稳定的、甚至在他们看来是“永恒规律”的追求,显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倾向:抽象绘画作为一个

高中美术 《印象主义绘画》教案 第6篇

教材分析:

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革新及重大意义。

本课要讲清楚各个派系的画家、作品的名称、观念和形态的共同点和差异是什么?并重点分析画面色与光的千变万化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使学生听后感到多而不繁,杂而不乱,达到教学目的。教学目标:

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提高对西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感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美感。教学重点:

认识并了解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与风格。感受印象主义绘画色彩变化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对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欣赏法、讨论法、讲解法。学习方法:上网查资料法、总结法。

教学手段: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棗网络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学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继浪漫主义以后,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就是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走出画室,直接面对自然进行绘画,他们热中于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和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他们不象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画家那样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受光学理论的启发,把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作为绘画研究的实验媒 体,探索和表现它们在自然光下所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使得画面在色彩上有一个崭新的面貌,为以后现代主义绘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实物投影欣赏不同画派的作品及网上查找有关印象主义绘画的资料,请学生分析他们之间的异同点,教师最后总结引出正题。)

二、讲授新课:

欣赏印象派画家莫奈和马奈的作品。

《日出•印象》是描绘日出时在晨雾笼罩中的港口景象。该画表现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波生动的作画情绪,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的那种呆板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注重对光色效果的追求。

《酒吧侍女》色调明快而热烈。以上两幅作品先请同学谈欣赏后对该作品的感受是什么?最后教师总结。

总结: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是活波、生动、明快、热烈、注意光色的变化。

2、欣赏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教师介绍该画的背景及艺术风格和特点:该画描绘的是巴黎附近一个小岛上风和日丽的下午,人们在悠闲散步,垂钓,游玩的场面。画家采用笔触明确,色彩鲜明的点彩画法,在绘画艺术上注意纯粹形式的分析和探索,画面显得呆板而缺乏生气。小结:新印象主义,实际上是印象主义画派的一个分支,它流行于1880年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一画派把印象主义绘画发展到了一个极端。他们主张绝对禁止在调色板上调和颜色,而只能以原色的小色点排列或交错在一起,让观众的眼睛自己去起调色作用,很像五彩缤纷的镶嵌画,有人称他们为“点彩派”。

3、欣赏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凡高,高更的作品。

《静物:苹果与橘子》 该画中的各种物体,尽管没有像古典静物画中强调的那种真实的质感,但其坚实,硬挺而内在的形体结构给人以独特的感受。色彩单纯、响亮而饱和,在对比中又使画面富有明快的节奏感和韵六律。塞尚的这种理性分析与主观表现,引发了人们绘画观念上的变革。塞尚被20世纪的艺术家们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向日葵》 这幅作品以包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一个画家内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的激动。凡高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对后来的野兽主义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

《塔希提妇女》 这幅画是后印象主义另一位画家高更的作品。画家以饱满而浓烈的色彩、宽大而又果断的笔触、稚拙而又粗矿的线条,将两位土著妇女平实而又厚重的表现出来。画面给人一种浓郁的土著生活气息,充满浑朴天真,神秘而久远的原始感。高更的作品具有主观化的自然情境。

上一篇:核酸检测志愿者社会实践新闻稿下一篇:课改是教育文化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