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文学欣赏论文

2024-08-12

影视文学欣赏论文(精选8篇)

影视文学欣赏论文 第1篇

影视欣赏

学会欣赏电影的美

现在我们都知道,影视是一门艺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光彩。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影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到立体。影视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在探索中不断的完善,形成了今天多彩的影视世界。欣赏好的影视作品是一种精神的享受,读懂电影,读懂电影中的人物,感情却是一门学问。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在我看来,正如一个文盲不可能欣赏文学佳作一样,同样一个连电影都看不懂的人也是不可能欣赏电影。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够达到“欣赏”的水平呢?这就需要懂得电影艺术的语言、电影的特点,乃至和电影相关的其它艺术。欣赏电影又是一个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的过程。因此,那种一边看影片、一边吃零食的观众,是不可能体验到影片中所蕴含着的真正的、深厚的美。一切艺术都有自己的独特语言——艺术的语言,不懂得艺术的语言,就不可能欣赏艺术,甚至不可能理解艺术。因此,为了能够“欣赏”,首先就要懂得电影中的语言。语言是人类交流信息、思想、感情的工具,然而语言并不仅仅是指一般人所理解的文字语言。语言基本上可以分为文字语言和非文字语言。不同的艺术形式有自己不同的语言。正是由于电影对生活的逼真还原,又有声音和色彩,这就造成了一个极大的误会,使人认为似乎电影、电视是不需要经过任何学习就能够看懂乃至会欣赏的。

但是作为一位真正想走进影视艺术、并想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美学修养的人来说,就必须了解一些电影的语言,这样才能从“看”影视上升到“欣赏”影视艺术。一部成功的电影,是具有生命,以及延续的,能够给人以无尽回想的余地。影视中很多的元素,光就是其中之一,我们生活在五彩斑斓的环境中,时时刻刻感受着不同的光影,光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是影视作品中重要的造型手段,光,折射了影视的魅力,影视因光而与众不同显得更有魅力!影视是一种视觉艺术,视觉也就离不开光线。光是具体影像存在的基础,也是画面造型的基本技巧。

光可以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落日晚霞,朝阳万丈,星光点点,月辉淡淡,这是属于自然光。人工光即是人为特意所制造的一种光影。光是影视作品中很重要的组成元素,并且很多优秀的作品中光的运用是一大闪光点。事件进行进入角色,亲身感受那种激烈的心理冲突。如《魂断蓝桥》中,女主人最后在自杀时车灯的光影在主人公的脸上,惨白的,黑夜中犹如鬼魅一般,给人一种紧张恐怖的气氛,随着情节的发展,车灯在主人公的脸上的投影加速,不断的变化暗示了主人公内心强烈的思想斗争。给观众一种心理攻势,最后在光影的变化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这段中,光影的变化不仅仅暗示了主人公的矛盾冲突,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让观众随着故光线可以渲染和烘托环境,帮助形成特定的艺术氛围。给观众心理上的情感体验。在乱世佳人中,黄昏时分,女主人公和她的父亲站在塔拉的土地上,落日将两个人的身影拉的很长,金黄色的天空片片云朵,远处晚霞入雪夕阳晚照,让人感受到了那种祥和美好和对土地的热爱!浓浓的光影,营造出一种祥和安静的艺术氛围,渲染了黄昏时父女俩交谈时的柔和的环境,引起心灵的共鸣!又如秋天的传奇中男主人公中弹后的几分钟内,天旋地转,围着白桦树,光与影迅速变换,狭长的天空,眩晕的光线,白桦树皮的质感,昏暗的天空,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产生了一种恐慌,焦虑,和对生的不舍与依恋!

光影的变化烘托了主人公的情感,使人物内心的矛盾更突出。光线的合理利用,能让影视作品更加真实,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光线中的光影以及发光体的特性能够暗示一定的艺术效果,推动情节的发展。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事物,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不同的发光体的光影与光线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再如日本的影片《罗生门》,阳光的碎片投在班驳的地面上,随着农夫的步伐,不断摇曳,浓密的树阴,阴暗的地面,惨淡的阳光,光线的对比营造了一种紧张不安的环境,一颗心始终悬着,为接下来发现尸体作了铺垫。光线能突出的彰显某种氛围,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使影视显的更加完美!

光线也是一种情绪。利用特定的光线效果外化人物情绪和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真实可信。我们看到的事物都是光投到物体上多个角度形成的立体影象,恰倒好处的影象能够烘托人物性格,使人物的形象更完整。如《我的父亲母亲》,我的母亲年轻时,在田野上奔跑,红色的袄,黄色的草,在冬日的暖阳下光与影交织,给人以欢快阳光的感觉,称托了我的母亲快乐的心情,使我的母亲的形象定格在人们的脑海中,光影能创造出一种特别的心理体验。如《斗牛》,二牛和他的牛相依在黄土高原干裂的土地上,黄昏的时候,暮光将他俩的身上撒下一片光辉,在灿烂中他们相依相偎,这温馨的光影与氛围让人们体会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的感情,使二牛与牛的形象更立体化。此时光成了会说话的艺术!

光是时间的度量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光影当然会有所不同。不同的光影显示了不同的时空。如我的父亲母亲中,我的母亲在雪地里等那段场景,上朝阳升起,光线十分柔和,明快,到昏暗,暮色四和的黄昏,光影的变化恰倒好处的显示了时间的变迁,让观众感受到了一天的变化,真实,影视是浓缩的艺术。将一部影片浓缩在两个小时内,来展示人物的命运悲欢,光作为一种构成元素对影片有烘托作用。此时无声胜有声,恰当的运用光线使影视作品更有吸引力,更有魅力!电影就是用这样的语言叙述事件、表现思想感情的。它需要导演巧妙地使用电影语言,也需要观众的介入,一部成功的电影,他不仅需要演员,同时,他更需要观众。当然,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思考、联想是观众在无意中进行的,是被影片激发起来的。可见,电影艺术是要靠电影工作者和观众双方的共同努力,如果没有观众的积极参与,一部影片就不可能被理解。要达到能“欣赏”的水平,同进、时还要了解一部影片产生的文化背景。它包括影片中反映的文化背景和影片摄制国家的文化传统。这部电影是以现代美国,以及全世界流行的街舞以及美国生活方式为背景。年轻而富有活力的美国黑人青年,以及他们所带领的街舞团队,以自己打爱好为职业。在自己特有的街舞世界里,依靠着梦想生活,尽管与现实有些脱节,但更多的在梦想中快乐享受。我觉得自己很多时候应该向他们学习追求自己的梦想,努力的去做。趁着年轻,我们还有时间,拥有激情和青春。

要想学会欣赏就要有一种强烈的、并且想深入了解影视艺术的愿望。有了这样的愿望,也就会为自己树立—个目标。而明确的目标又会产生一种意志,这种意志可以便欣赏者大大增强对影视作品的兴趣,从而积极地去理解作者,探索作品中蕴藏着的美。另一方面而言,它又能时时提醒欣赏者、在观赏时不要为故事情节左右,因为丰富的审美信息往往蕴藏在故事情节的背后。要做到既能走进去,又能走出来。其次,要更细致地观看,更积极地思维。法国的电影理论家马赛尔·马尔丹说过这样一段话:“电影是一种需要去捉摸其涵义的语言,而很多迟钝的、光看不想的、被动的观众总是难以去消化画面的含义的。

对影片的整体要学会感受,就要努力了解影片的创作意图是什么,有什么美学 的追求。一般来说,不管一部影片的艺术水平高低,只要创作人员的创作态度是认真严肃的,就必然会有所追求。至于他们采用了哪些手段,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目的,这就需要欣赏者来评论了。我们说,欣赏者不能被影视作品中的情节牵着鼻子走,并不是说一个欣赏者必须要有一颗冷酷的心,面对多么富有激情、多么感人的的影片都无动于衷。如果面对美的事物根本没有感受能力,也没有资格去评论它,分析它。被故事情节牵着鼻子走固然不对,同样,把其中的某一部分当作整体来评价,对于有些人习惯于横切竖割,活生生地把影片分成互不相干的几部分进行评论,这种作法是不可取的。

英国著名电影理论家林格伦说得好:“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看法:人们必须首先感受和了解,而后才能进行分析。决不能让理智对美学问题有先入为主的判断。任何健全的评论的首要前提,是评论者必须专心致志和虚怀若谷地使用自己的全部官能来对待艺术作品。他应当竭尽全力倾听艺术家在说些什么。”

2012.5.30 听风

影视文学欣赏论文 第2篇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以其生动的直观性和逼近生活的真实感而易有广泛颀赏性。一部优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这种艺术性极强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

《驯马手》这部电影,是一个关于历史的故事,我们永远的伤痛与振奋。面对组织严密、训练有素的日本人,影片中如散兵游勇般们的巴布、宝日玛、道尔基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个体最伟大的勇气和力量,男人的智慧、女人的坚忍以及男人的壮烈,在他们身上一一体现。深深地向那段历史中现身了的已经无名可考的人们致敬,尤其是那些微软的个体,与政治、与组织无关,很纯粹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脊梁;那些被引领的马匹,或许正如中华民族逐渐觉醒了的中华民众,满了力量。

始终无法忘记那次夜间的舞会,舞动着的人们,尽显桀骜不驯的生灵之美和对于自由平和生活的无尽向往;而电影的结尾部分,手持火炬在山口引路的宝日玛和切德,眼含热泪。黑暗中的火炬,我终于明白了寓于其中诸多含义,而勇气和方向,是今夜的主题。《天国的孩子》这部影片跟很多伊朗电影一样清新、质朴,真诚地描摹伊朗人的真实生活,表现窘迫艰难的平民生活中隐含的人性的善良,带着观众回到纯真澄净的世界。它说的是在伊朗有一户穷苦人家,哥哥阿里为妹妹莎拉修补了一双跑鞋,在回家途中不慎把鞋丢失。为了不增添父母的负担和烦恼,瞒着父母的兄妹两人每天轮流换鞋穿着到学校读书。这个学区举行小学生长跑比赛,获得第三名奖赏运动鞋一双。阿里知道这一消息,好说歹说感动了学校体育教师,终于取得了参赛资格。在比赛途中,阿里为了争得第三名,左右顾盼,既要控制身后的第四名不让他超前,又要紧跟在第二名的身后,最后他还是取得了第一名。阿里知道获得冠军后,特别沮丧,泪水满眶,露出了最失望的眼神,因为他不想第一名的辉煌,只是想得到送给妹妹的一双运动鞋。

《天国的孩子》通过一双粉红色的小跑鞋,两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带给观众一个心酸而揪心的故事。战火不断、多灾多难的伊朗,居然能拍出这样一部充满童真、童趣、童心的故事片,使人看到了伊朗的另一面,看到了伊朗的希望和明天。

对影视文学的影视故事模型的探析 第3篇

1 通过戏剧冲突来展开故事模型

1.1 通过戏剧冲突来展开故事模型的特点

戏剧性冲突是影视作品中的传统结构模型。在影视作品当中涉及的题材, 都离不开人物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这两个关键性要素, 而拥有较强的戏剧冲突的影视作品, 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 达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1.2 通过戏剧冲突来展开故事模型的优点

鲜明的戏剧冲突能够使故事展开的更加自然, 也更加容易引入曲折的故事情节, 从而达到较好的艺术表达效果, 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爱情片、战争片、谍战片甚至是一些好莱坞特效片都经常使用戏剧冲突型的故事模型。

1.3 通过戏剧冲突来展开故事模型的缺点

作为传统的故事模型, 形式较为固定, 容易猜到故事套路, 失去观赏的兴趣。另外, 单一使用戏剧冲突使影片内容单调, 缺少观赏性。在进行影视作品创作时, 要综合使用多种故事模型, 而不用单独使用一种故事模型。

2 由小说进行改编的故事模型

2.1 由小说进行改编的故事模型的特点

通过小说进行改编的影视故事能够吸引观众, 这类作品能够更加灵活、自由地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整个故事叙事的核心地带, 叙述灵活多变, 不失调理, 故事跌宕起伏, 能够抓住观众的眼球。这就是在有些影视作品当中存在的利用小说改编的故事模型。

2.2 由小说进行改编的故事模型的优点

由于能够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小说故事完整、情节吸引观众, 拥有较强的故事逻辑, 将其改编为影视作品的难度也低, 能够达到较好的收视效果。小说型的影视故事易于融入影视特效, 容易给观众以较强的震撼效果。

2.3 由小说进行改编的故事模型的缺点

由于小说型的故事模型往往需要有较为复杂的故事内容, 需要制作方根据原著进行改编, 故事改编得好坏将直接影响故事的评价, 如果对故事的改编不符合原著的故事发展, 那么拍摄出来的影视作品可能会显得支离破碎, 大大降低了影视作品的观赏性。

3 散文型的故事模型

3.1 散文型的故事模型的特点

散文型的故事模型相对常见, 故事内容通常较为清新, 接近生活, 思考生活中的点滴道理, 有较强的思维深度。故事素材不用像小说情节中那样要求有明显的因果和依存关系, 其结构往往较为松散, 但是往往蕴含着一种深刻的思维、情绪、内涵, 需要观众仔细的品味。

3.2 散文型的故事模型的优点

散文型的故事模型的情节往往较为松散, 整个情节可以没有高潮和结尾, 仅仅通过艺术手法进行气氛的渲染, 达到良好的艺术表达效果。故事来源于生活, 容易被观众所接受, 强烈的气氛渲染手段使故事得到观众的共鸣, 从而达到较好的表达效果。散文型的故事模型的那种自由、随意和家常化的表达方式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表达效果。

3.3 散文型的故事模型的缺点

散文型的故事模型贴近生活、充满朦胧的美感, 能够使观众在短时间深入故事当中, 但故事缺少多样的情节, 容易造成审美疲劳。散文型的故事情节往往较为平淡, 不喜欢散文型故事的观众容易失去观赏兴趣。

4 创新的时空切换型故事模型

4.1 创新的时空切换型故事模型的特点

当下最流行的时空切换型的新型故事模型。初次接触到时空交错型的影视作品的观众可能会感觉其叙述方式非常的混乱, 有一些细节叙述不清, 故事结构松散。多视角的叙事手段对整个故事进行交叉叙述, 情节跳跃性较强, 通过调整影像和影像之间存在的联系, 理顺整个故事的情节, 是现代影片的重要特征。很多现代导演借助这种模型结构来表达自己眼中的自身思绪和复杂凌乱的不解和矛盾。

4.2 创新的时空切换型故事模型的优点

时空切换型的故事模型作为一种新型的故事类型能够有效地吸引观众的眼球, 这种故事类型突破了传统的影视故事框架, 通过影片中点滴线索逐步展开整个故事, 达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给观众强烈的震撼感, 留下深刻的印象。时空切换类型的故事通常留有一定的“陈述空白”, 给观众足够的想象时空, 加深故事的深度, 提高影片的观赏性, 使影片后韵无穷。

4.3 创新的时空切换型故事模型的缺点

时空切换类型的故事模型也留有很大的缺陷, 影片内容衔接不够紧密, 故事线索较为分散, 如果观众没有全部观看此片的话, 很难把握影视作品的内涵, 即很容易出现一头雾水的情况。作品需要观众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 如果观众的观赏素质没有达到标准的话, 有可能会误认为故事内容离谱、结构混乱。在使用时空切换型的故事模型时, 既要注重故事的艺术表达效果, 又要考虑观众的接受能力。

5 结语

随着人们的艺术审美水平不断提高, 对影视作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观众的要求, 众多影视工作者需要积极学习相关知识, 努力提高制作的影视档次和品位, 满足人们日益增强的需要。

摘要:影视文学作品凭借较强的观赏性, 能够吸引到较多的观众。影视文学创作, 需要作者能够熟练地应用各种影视故事模型。本文对常见的影视故事模型进行分析, 讨论每一种故事模型的优点与缺点, 分析各种故事类型的适用面及应用技巧, 希望能够给广大影视作品创作人员以帮助。

关键词:影视文学,影视故事,故事模型

参考文献

[1]苗壮.影视文学之影视故事模型分析[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 (27) :55-57.

[2]王慧才.让理论之花在实践中结出丰硕之果——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研究[J].音乐探索, 2010, 25 (04) :825-826.

浅谈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 第4篇

关键词:影视文学;影视艺术;艺术共性;相成关系

影视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是把静态的文学言语通过有声且直观的视觉形象呈现给大家,在丰富人们工作学习后的文化生活同时,又向人们展示了视觉盛宴的另一种世界,使观赏者们产生不同于平常的感觉。一部非常具有成功价值的影视作品是一定会在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这两个方面下足功夫并都达到高水平,并能完全将两者完美融合,吸引观众产生价值。影视文学具有听和看两种手段,它是电影电视剧等形式的文学剧本,也是电视剧、电影等形式的内容存在基础。影视艺术让影视作品和文学更具有渲染力、生命力、表现力、感染力,能吸引更多的观众主动鉴赏观看,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会进一步提升影视作品的价值。

一、影视文学

影视文学区别于传统文字,它是另一种表达形式的文学类型,它将文学剧本进行深加工,通过广播、电视、电影、微视频等声话设备播出,用直观的听视觉感官表现形式把作品呈现在人们面前,以达到文学思想内容的表达诉求。它已成为现代文学中的重要分支,与传统的诗歌、小说、散文等相比具有更高的魅力,更容易获得人们关注。影视文学具有的特点:

首先,它是文学一种表现手法,在本质上与其他文学作品并没有较大的不同,所以它在编辑故事情节、凸显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方面等方面具有传统文学所具有的规律。

第二,它在表现上兼具了影视媒介的一些特点,这是传统文学所不具有的。融合了影视媒介的“读”、“看”、“听”等特点,所以影视文学的表达方式更为丰富。

第三,其影视特征鲜明。视觉效果比较突出,它将死板的文学描述形象通过具体直观且视觉非常鲜明的手段表达出来。它也具有一定动作性,主要是把死板文字用具体影像描述出来;还有就是运动了蒙太奇手法,使得剧本中的各内容、场景、人物及其他都能根据需要效果进行组合,以达到最好表现效果。

二、影视艺术

影视艺术是指在影视作品中,使用空间、时间等多种手段来彰显银屏形象的表现力、感染力,通过这种时空融合的艺术效果,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情感需求等。影视艺术讲究的是意境、意象、和神韵相融合的美学效果,能让人产生视觉、听觉、感觉和心灵上的美感,并起到净化心灵。影视艺术的最早应用是在电影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电视的普遍和升级,在电视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影视艺术主要通过空间的营造、叙事要求及发展方位、场景再现、人物表现等方式来展现。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第一,只为提高作品的收视率,去拍摄具有迎合性质的商业片,这是不课能会代表影视艺术价值的最高标准和最高境。降低艺术标准,具有通俗化、暴力化、低俗化的影片,虽然迎合了观众的趣味,但与影视艺术相比是一定不能同日而语的。

第二,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大发展造就了特技效果,为特技效果提供的平台,但这并不是等同于影视艺术,特技效果的运用虽然为观众带来新鲜感,提升视觉效果,但也只能给观众们带来一时的视觉刺激和冲击,并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影视艺术的真正意义上是能够满足大众的精神生活并为他们带来眼心相融合的艺术。在使用中要把握好度。

三、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关系

影视文学和影视艺术可以说是具有相互交融、荣辱与共的关系,两者中谁有欠缺,向观众们展示的作品都不会光彩而变的不完美。

(一) 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具有一定的艺术共性

从他们内容的手法展现来看,影视文学的侧重重点大部分主体是人物的本身,主要表现线路是以人物本身的思想行动,在纷杂的关系网中,各种互动融合,一个剧本故事的连贯表达,以达到熏陶塑造启迪并感染大众。在设置相关场景中、故事的铺陈等方面,作品都会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表达的艺术性。影视艺术是阐述方式,并且怎样运用都是为了烘托表达出影视人物的主题。

从美学形态上来看,他们都运用时空等形式来彰显角色和场景环境。它本来就具有展现美的基本目的,进而以启迪智慧为最终愿景,而另一种中所运动的方式也是同样是达到这一要求。出发点上他们是一致的。

从展示方式上来看,一种是能把所有故事情节精彩的融合展现,行使了蒙太奇方式,使任务、环境以及其它等表达整理展现的更为和谐。

(二)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相辅相成关系

影视艺术如果没有影视文学的内涵,再有魅力也不会得到人们的持续关注,所以说影视艺术是需要影视文学的存在。影视文学也需要影视艺术的衬托。文学剧本如果具有了吸引力,就像一座房子有了坚实的地基,但是只靠牢固的地基是不能吸引眼球的,还需要为其不断的添砖加瓦,描龙画风,让其穿上漂亮的外衣,充满光彩,让人处处感受美的存在。无论怎样,有意义的文学内容需要影视艺术的烘托,这样才不会显得粗糙干瘪。影视艺术通过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使影视文学彰显了更强的表现力,让人们进一步加深对作品内容的领悟。

只有将两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才会使作品丰满,既有深刻的内涵,又有艺术欣赏价值和艺术感染力,并具有历久弥香的力量成为一部优秀作品。许多奥斯卡金奖获得影片,就在这运用的非常精彩。只有具备令大众震撼的文本,再配备饱含深情的角色演绎、非一般的情节设计、不同寻常的手法创作,达到大众在鉴赏时产生自主地被感动效果。

( 三) 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前提都是以文学为蓝本

所有的运用手法都需要围绕文学的内容来进行再创作更具有彰显力,不能凌驾于文学内容之上而自成一体。只能在尊重文学内容的前提基础上,通过合理地运用艺术手法,才会使作品呈现和谐之美。当所有的作品都只具有娱乐功能时,影视作品就失去它的光彩价值和积极意义。

影视作品使得文学作品更为形象丰富。其内容更为直观、具体、形象,也使复杂的社会万象通过一个镜头,就能表现出五味陈杂的韵味。

(四)在观众的接纳程度和方式上,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更加的切合

影视文学在思想的表达上、感情的传递上、审美观点的塑造上,都给大众带来更为深刻的影响。说到底影视作品是为了愉悦大众,没有了观众认可,再具有深意、再精美的制作、再有艺术价值的影片也不会有大众欣赏。两者既需要在内容上贴近大众,也要通过艺术来表达美为社会带来积极意义。这就需要影视作品要在文学的内容上和艺术表达上找到融合点,既要广大观众所欣然接受,又要提高影视作品的文学艺术水平。

四、结语

一部较为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仅带给人们视觉上的盛宴,也会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是影视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对于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力等都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通过努力将两者更好的融合,使得影视作品在升华艺术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大家的观看兴趣,以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这是现代影视作品努力的方向。只有将影视作品的文学效果、艺术效果、社会价值、观众满意度联系起来创作,影视作品才会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亚斌.影视艺术鉴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孙宜君.影视艺术鉴赏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3]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4]李幼蒸.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5][德]克拉考尔.电影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M].邵枚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

[6][美]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M].胡尧之,等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

[7]崔剑剑.试论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之间的关系[J].电影文学,2013(18):19-20.

影视欣赏论文 第5篇

观影感

实话来讲,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看过多少电影,所以老师您让我写一份观影感,对于我来说还是有点困难的。因此我想我就说一些我从小到大看过一些典型电影的感触吧!

记得小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妈妈,再爱我一次》。“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了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没有妈妈最苦恼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可是对我的童年有着重大的影响。模模糊糊的这首歌也许是妈妈教给我的,而那部电影是邻居家的姐姐请我一起看的。剧情应该是剧中的小男孩被送去已经离婚的父亲那边,但是小男孩却割舍不了母亲的爱偷跑回家,可是在自己偷跑回家的路上经历风吹雨淋,从而高烧不退,昏迷不醒,但是孩子的母亲却误以为孩子已死,因为伤心欲绝而导致精神错乱,被送进疗养院。18年后,小男孩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母亲却根本就不认识他了,当他唱起幼时的儿歌时,《世上只有妈妈好》时,重新唤醒母亲尘封多年的记忆。《妈妈再爱我一次》的轰动在上世纪80年代几乎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成功,更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文化现象。80年代末期是内地的商业片高峰时期,而这部影片是一篇讲述了感人的母子情,表现了母亲的崇高,突出了母爱的伟大的伦理悲剧片。

在长大了一些,就是看了一出《霸王别姬》。当时太小了,现在仅依稀记得张国荣的万般风情,对于其他的倒是都忘了。为此,这几天又重新的看了这部影片1924年的北京,作妓女的母亲带着9岁的儿子蝶衣来到关家科班,恳求收留他学京戏。蝶衣与小楼从小就是好兄弟,他们合演的《霸王别姬》轰动京城。抗战期间小楼与青楼女子菊仙结婚,蝶衣倍感孤独。解放后两人又重新登台演出,文革开始了,小楼在巨大压力下揭发了蝶衣的罪行,蝶衣也在绝望中说出了菊仙身世。菊仙上吊了。而11年后,他们最后一次合作《霸王别姬》的也成为了千古绝唱。国际影评联盟评委认为:“《霸王别姬》一片深刻挖掘中国文化历史及人性、影像华丽、剧情细腻”。影片用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其艺人的生活,有着人性的思考和人生存状态的表述,更通过几十年的时事风云,透射出一股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考。蝶衣经历了无数的起起伏伏,选择在文革结束后上演一部真正的“虞姬之死”,最后选择在和师兄合作完之后自尽而死。看到有一段影评说:“蝶衣真的累了,经历了那么多辉煌与动荡,得到,失去,又得到。最终,他选择了在戏中结束自己的生命。一生都无法把握住自己,一生都宿命的漂泊,终在死亡这件事上他做了自己的主人。一幅完美的画面——霸王别姬,永不能重演了”(摘自影评)是呀!虞姬死了独留楚霸王,蝶衣和菊仙也死了独留小楼,张国荣也死了。真真假假,真是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呀。文革,你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老舍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抗战期间曾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解放后历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1966年8月24日因不堪迫害投北京太平湖自杀。

陈琏1919年生,浙江慈溪县人,系蒋介石高级幕僚有“文胆”之称的陈布雷之女。1939年入党,解放後曾任林业部教育司副司长、全国妇联执行委员。文革开始後。造反派诬蔑她是叛徒、特务,并扬言要开除她的党籍。1967年11月19日,48岁的陈琏从十一层楼上跳楼自杀。1979年3月上海市委为其平反,胡耀邦曾为她题写了“家庭叛逆,女中英豪”的赞词。

赵慧深1911年生,四川宜宾人。著名表演艺术家,以在《雷雨》中成功饰演繁漪闻名。文革中,因电影剧本《不怕鬼的故事》及家庭成分不好而被打成“三反分子”,屡遭批斗;又因曾在《马路天使》中饰演过妓女小芸而受到造反派的嘲弄和侮辱,于1967年12月4日含恨自杀。

他们应该和蝶衣一样,在那个时代不知道要怎么办。这正是对文革造成的人性摧残甚至毁灭的血泪控诉,它让人们不再相信世间还会再有光明。他们选择的都是自杀。用自己的死来反抗这个时代,反抗这个社会。舞台的幕布落下了,人生的戏也结束了。他们就此解脱,但是留给世人的是无尽的遗憾。

我想每个孩子在小的时候都有一个江湖梦。我天天幻想着我是一名大侠,锄奸扶弱,从此笑傲江湖。而电影《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更是让我欲罢不能。

影视欣赏论文期末 第6篇

班级:德语103班

2012学年上学期期中影视欣赏论文

英雄与温情

——《空中监狱》观后感

八年前,自海军陆战队受训完毕的卡麦伦坡,为了保护刚怀孕的妻子免于小混混的骚扰,导致过失杀人被判了十年徒刑卡麦伦坡在监狱中表现良好,不断健身炼体格,目的是早日回家与妻子相聚。假释当天,正好是他从未见过面的女儿八岁生日。空中监狱Con Air是美国联邦调查局专门运送全美最危险罪犯的监狱专机,每年运送超过15万人次以上,为防止这些智慧犯罪者在运送过程中逃狱,空中监狱可说是全美防逃狱措施最精密监狱,令犯人们闻之丧胆。空中监狱最困难的一次任务莫过于是必须在近日将一批全美最残暴凶狠的犯人,运送到另一个新落成的高度保全监狱去,联邦探员为了这一趟危险任务许久,完全没想到刚假释出狱、归心似箭的卡麦伦坡竟混在这批人渣中。更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飞机飞上天没多久,罪犯首领外号“病毒”的葛森,就策动其他同伙,制服了机上的所有典狱官及联邦探员!卡麦伦坡亦被卷入劫机漩涡中!

生活有时就像是一个可怕的玩笑。只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就能改变一生的轨迹。一秒钟,当尼克(尼 饰)将匕首插进对方的身体时,他知道他的一切改变了。虽然死者是意图侮辱他妻子的恶棍,而他是遵纪守法的退伍军人,他只是在自卫时的失手误伤。但法律让他离开,离开他甜蜜的家庭,即将出生的小女儿。在监狱的孤独的生活了四年,xx终于获得了假释的机会,这一天正好是他女儿的生日。然而上天偏偏又开了一个可怕的玩笑,尼克鬼使神差的被安排在一个转载各监狱大恶棍的专机上遣送回家。

机上的罪犯大多是被判终生监禁的超级恶棍,他们获释无望,想尽一切办法越狱。为这一次的逃跑良机他们作了充分的准备。几个为头的罪犯早已计划好了一切。包括飞机的飞行路线,破锁工具,分工任务,甚至接应专机。蒙在鼓里的警察怎样应对这一伙阴险的逃犯?

只有一个聪明的警察在查看罪犯留在监狱的物品时发觉了他们的阴谋,但是其他警察的粗心大意,自以为是使得他无力回天,罪犯初步取得成功,控制了飞机,正一步一步的走向胜利。

这时可以帮助他的只有一个人,就是坐在逃亡之机上的尼克。四年的铁窗生涯并没有培养他凶残的品性。他不断与他的妻子和女儿通信,谈生活,谈感受,是她们让他消融了仇恨的种子,保持了一颗善良的心。他热爱生活,热爱朋友,在罪恶丛生的监狱,仍然像一个正常人,充满爱心和正义感。在飞机中转移交部分犯人时,原本他可以借此逃离这个旋涡,然而为了照顾在机上患病的囚友,他毅然放弃了这个机会。当那些蠢笨的警察被罪犯误导追踪一架旅游客机而丢失目标时,是他巧妙的借用一具死尸将飞机的真正航线转告给他们,从而使这些警察能够比较及时的阻止了这起阴谋的得逞。

故事的结局非常美好,尼克找到了送给他女儿的生日礼物——一只弄得很脏的玩具兔子,一家三口在大街上甜蜜的拥抱。

生活就是由一个又一个偶然和必然串接而成的。或许在某一个片断里遇到了不幸,像被生活戏弄了一番,我们应该怎样?尼克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答案。他依然热爱生活,用爱来看待这个世界,用力量来对抗邪恶。当不幸接踵而至时,不是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勇敢的面对,机智的处理。乌云总会过去,当你用笑脸去挑战它,最终你会获得乌云后的那一片阳光灿烂。Xx与妻儿相拥的镜头昭示着风雨之后彩虹的美丽。

《天下无贼》影视欣赏论文 第7篇

影片中由傻根传给王丽再由王丽传给王薄的降魔杵也正是其善良本性复归的标志物,而王丽腹中的孩子也同样隐喻着新生,这样的象征在今天的电影中屡见不鲜。此外影片最明显的点题场景还有两个,第一个是张涵予饰演的警察打开火车车厢顶盖找到与黎叔搏斗后濒临死亡的王薄时,镜头的光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此时镜头以王薄的视角拍摄,观众看到的是泛着白色光晕的天空和面带苦涩的张涵予所饰演的警察。众所周知白光在西方文化中白色象征完美,添加其他任何颜色都会减少其完美性。白色通过它的对极黑色而显示其理想化,美好与邪恶之间的争斗有许多种形式的变化,如白色对黑色、白天对夜晚、上帝对魔鬼等。复活的耶稣在画中总是穿着白色的衣服,在佛教中白色的莲花也是复活的象征,因为白色是复活的颜色,所以复活者常穿着白色衣服出现在上帝面前。西方电影中甚至常以死者见到白光作为灵魂飞升天堂的象征。此处《天下无贼》明显借鉴了西方文化和西方电影的艺术手法,其含义无非是寓意王薄灵魂的升华,迷失了的善良本性的回归。

第二处在影片最后一个场景,王丽与张涵予饰演的警察的对话中,警察对白中其实暗含了对王薄的总结性评价,“等孩子长大了,他爸是什么人照实跟他说,不丢人。”这里的“不丢人”实在是很值得玩味的一句评价。人最大的敌人永远是自己,王薄的角色塑造使得他克服自己的缺陷完成善的复归远远难于任何普通人,然而他完成了,虽然代价是生命。“不丢人”此处所要表达的实在是种赞美,是对人性本善的赞美,更是对敢于克服社会强加于人的伪善甚至丑恶,并努力达成善的复归,实现人格成长的勇气的赞美。

刘德华这次的表演出色地展现了成长异化的整个过渡,从开始的狂妄,到与贼团伙交手的稳健,再到为“善”而舍生取义,他的表演过渡得很自然,比起《十面埋伏》里的苍白与一味耍酷,要有血有肉得多。虽然整部电影众多的软广告让人觉得有点好笑,但这部影片整体上还是相当完美地展现了道德成长的主题。《天下无贼》是部成功的电影。它把一部商业性质的电影拍得好看、好卖,而且好人缘,成了一部有思想又不招人烦的商业片。

在看完电影之后每个观众心中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跟“傻根”拉近了距离就等于靠近美好,靠近自我回归。大家都是被现实戳破的人,“傻根”那一点可笑放在银幕上就是“出淤泥而不染”,让我们忍不住想去守护,不让他(或者曾经的我们)从天下无贼的美梦中醒来,面对世界的真相。而这也正是傻根的象征意义,与王薄的牺牲所换取的“复归”。

大部分观众倾向于把《天下无贼》作为一部纯商业片来欣赏,对于其中的主题往往简单化理解。然而偏爱电影文学性赏析的人来说,不难看出《天下无贼》这部电影的真正主题其实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成长。《天下无贼》是一部善良的电影,在国产电影中你很难看到“守护”这两个字,决绝中带着温暖,柔软中还有坚持。基本上“无贼”就做到了大情怀和小情调兼顾,不激烈、不极端,还给大家一次心灵升华的机会

艺术设计(1)班

影视幽默与苦难欣赏 第8篇

我们看到的电影电视是以二维三维四维成像艺术或其他造型艺术形式, 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 故事影片不要求故事的逼真性, 而运用多种拍摄手法, 写实、夸张、变形等叙事手法, 借助于幻想、想象、和象征, 反映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愿望。特别提到影片幽默, 则是电影表现新奇、趣味、快乐、讽刺的黄金外套。

当下, 空前繁荣的电影带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精神享受。人们的影视欣赏水平在提高, 越来越不满足一种电影播放形式的存在, 制作技术和视频播放手段越来越多, 二维制作、三维制作、四维制作、五维制作、影院片、DVD、手机影院、远程播放、游戏体验, 各种形式, 五花八门。

像电影《小兵张嘎》、《三毛流浪记》、《烽火童年》、《董存瑞》、《英雄小八路》、《红孩子》、《英雄儿女》、《平原游击队》、《林海雪原》、《地道战》、《地雷战》、《奇袭》、《野火春风斗古城》、《夜幕下的哈尔滨》、《铁道游击队》等一大批表现革命战争的影片, 得到当时许多观众特别是少年儿童的欢迎, 也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许多经典镜头至今还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影片里的英雄人物英勇顽强, 能文能武, 与敌人斗智斗勇, 百战百胜;影片情节多变, 跌宕起伏, 惊险刺激, 这一类影片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表现反面人物是加上幽默成分, 尽力丑化, 以此来增加敌我双方的强烈对比, 又平添了影片的乐趣。影片给广大青少年观众和少年儿童观众带来轻松和愉快。影视幽默赠送给青少年和儿童观众的是身心快乐和精神享受。

但现实和荧幕存在着明显的距离, 纵观上一世纪五六十年代得这一批战争影片, 应该说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方面达到了顶峰, 它符合了当时的时代需要。在表现战争时, 往往采用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着力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战争参与者胜利一方的精神风貌。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 也就开始不断地进行着反思, 很多问题的提出也就反映出时代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像《鬼子来了》、《集结号》、《人间正道是沧桑》等显然是经过反思后的相对更为深刻的作品。

战争本身是残酷的, 可以这么说, 战争是无数悲剧的载体, 但是当我们坐在电影院里看战争演绎显然是另外一种心境了。

看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侵略者发动的侵华战争, 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苦难是罄竹难书, 经历这场灾难的中国人民不难忘记‘八年抗战’留下的深刻记忆。“南京大屠杀”、“731细菌部队”、“潘石屹大扫荡”、“慰安妇”、“重庆大轰炸”等等, 让我们知道侵略战争的残忍、凶恶、灭绝人性。电影把这些痛苦的经历搬上荧幕就变成了对苦难的观影和欣赏呢?残酷的战争现实被掩盖或被修改, 深重的苦难变成了幽默的影视作品, 真是了去了我们心中许多的伤痛。在电影中打日本鬼子打得痛痛快快, 搅得天翻地覆。严肃的对敌斗争变成了游戏, 幽默, 搞笑。你死我活的人民战争变成了与凶恶狡猾的鬼子军官的斗智, 斗勇, 生动、有趣、让人感觉痛快。

我们不应该要求历史人物脱离历史的局限, 当多元化社会的发展, 使得今天的人们能够用心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上一世纪的这些战争片时, 我们能够轻易地区分出哪些是战争神话, 哪些是真实的再现。

更多的题材选择吧苦难变成了游戏, 或者变成加入戏剧色彩的闹剧。这似乎已经成了心的流行趋势。如果说当年那种荡漾着革命浪漫主义的情怀得到了充分的张显, 在接下来的十年浩劫中更被夸张和扭曲走到了它的顶点, 使得而后的影视作品重新去审视和反思, 进入新一轮的发展和轮回, 不能不说还是好事情。战争神话激发人渴望成功、获取胜利的本能, 某种意义上误导了不少年轻人对战争的看法, 这显然是存在的。很长时间, 在银幕上日本鬼子是那么滑稽可笑、不堪一击, 英雄人物总是那么高大完美, 这也倒了很多观众的胃口。美国影片《辛格勒的名单》把二战中一段真实故事再现出来, 成为表现战争苦难的经典, 而《大兵瑞恩》表现盟军诺曼底海滩登陆的一场戏拍的惊心动魄, 无比真实地再现了当年战争的残酷。问题是观众坐在舒适的电影院里观看影片时, 几乎是分不清我们是在欣赏战争、欣赏苦难呢, 还是在接受苦难教育、或是单单为了一睹明星演员的华丽演技?受众群体的不同、观众的个体差异, 经历和学养的不同, 自然选择就不同。不真实的、不尊重历史的影片显然是不能征服观众的, 本文想探讨的问题是, 我们是不是天生有欣赏苦难的欲望要求?我们是否真的能够欣赏苦难?它本身能带给我们什么呢?

讨论这个问题显得把影视作品的类型区分开是必要的。那些戏说和调侃历史战争的表现形式已经成为许多作品的效仿模式, 可以不再讨论之列。

历史是一面镜子, 尤其是战争的历史, 映照出人类本身的弱点, 贪婪、残暴, 它给人类带来的苦难也是无比深重的。为了征服异族借以各种名义发动战争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 那么, 由于战争也折射出人类不屈服邪恶、不愿意被奴役而奋起反抗的理性光芒。正因为这样, 取材于战争为题材的影视作品才如此众多, 让人目不暇接。很多作品得出的结论都是一样的, 战争作为一种落后的形式, 人类迟早会将它抛弃。但是, 以战争为题材让我们欣赏、让我们反思的各类影视作品仍然不会停止。

除了人类天生具有的窥视与往外, 好奇心还让我们希望了解我们没有机会了解的事件, 体验不可能的体验, 那么, 以一种欣赏的态度去欣赏已经过去的苦难, 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观看真正的好影片像《辛德勒的名单》, 从头到尾我们都会被一种强烈的压抑氛围所包围, 甚至于踹不过气来, 甚至想逃跑。但是, 当我们走出影院的时候, 看到阳光依然灿烂, 小鸟在空中飞翔, 人们脸上依然挂着微笑, 这时的心情显然是回到更加热爱生活的主题上了。

表现历史并不是还原历史的真实, 它应该占据在新的历史观上, 利用新的各种研究成果表达追求和平、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基本思想。影视文艺作品更不能用简单的搞笑方式来反映事实。我们的影视作品需要尊重历史, 挖掘影视艺术所具有的观赏功能和教育功能的深层次意义。我们的电影人如何更好地选择人性主题, 更恰当的推出剧情, 更优美的视听语言, 更新颖的表现形式, 尊重历史、还原人性、立志奋进、开创未来永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美丽人生》是一部荣获71届奥斯卡三项大奖的意大利影片。这部影片描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被德国纳粹关进集中营的犹太父子的故事。父亲在监狱残酷的环境中为了不让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 便想方设法让孩子感到眼下经历的一切是一场“有奖游戏”。影片故事幽默灰谐、催人泪下、感人至深、人们深深地被那位父亲的高尚行为和美丽心灵所震撼, 影片与观众达到心灵交汇的效果。但就是这样一部荣获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战争影片, 竟然遭到美国国内笔者毫不客气地批评和质疑。他的理由是编创者不应该拿人类战争的苦难来编故事, 拍成电影让观众消费, 可见美国观众的直作态度。我们在创作一部电影作品的时候, 不得不考虑作品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而且对于作品的表现风格, 艺术形式都应该做严密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 人类道德底线的考虑, 人们灵魂深处的触动, 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又说, 一些影视作品模仿残废人的表演, 把一个健全的著名影星不昔重金用电脑技术改造成段腿残疾人拍广告片, 遭到观众和舆论的谴责、批评, 那些表演是对残疾人的嘲弄!在国内有一些创作者那里, 不要说苦难、残障、弱智等, 都可以用来娱乐, 可以用来赚钱的, 让金钱购买苦难, 苦难变成了幽默, 失去了真实, 观众是不会买账的。

把战争与苦难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为一种快感文化消费值得深思。一段时间里, 我们的视频上充斥着各种搞笑的、铺天盖地的“古装片”、戏说“历史片”说着现代流行语的江湖武士侠女, 皇帝妃子演绎着胡乱编造当代爱情故事, 痛苦和灾难变成了喧闹和嘻哈, 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苦难耻辱历史变成了一场全民失忆的狂欢。直面历史, 深刻表现生活的作品被讥讽为假正经, 于是乎, 作者挖空心思胡编烂造, 东拉西扯, 张冠李戴, 只要让你笑, 牛头可以对上马嘴, 什么都可以用。市场化的倾向降低了作品应有的质量和社会责任。

从《鸡毛信》到《鬼子来了》, 从《野火春风斗古城》到《集结号》, 显然, 中国的影视创作走过了一段否定、反思到肯定的心路历程, 在后两部代表作中, 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传承的影子, 但是那种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显然回到了平常人的位置, 只有在特定的历史阶段, 特殊的个性发生碰撞产生的那些曲折, 更加让人信服;那些过程更加注重生活的刻画的, 让人惊心动魄;那些苦难的细节被表达得淋漓尽致的, 由此产生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苦难欣赏能让我们不忘历史, 能时时提醒我们保持忧患意识, 苦难欣赏也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的过去, 珍惜属于我们现在的和谐生活并自觉地建立公平的和谐社会而努力。

影视作品怎样在观众心里才能把握好艺术欣赏的道德底线, 真正让怎样让观众可以看得流涟往返、回味无穷呢?特别是在欣赏苦难的同时获得情感上的升华呢?这才是作者导演需要下功夫的。我们的卡通幽默, 所要反映的是大千世界, 展示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对假恶丑的鞭鞑。我们的创作者需要深入生活、深入群众, 挖掘创作资源, 增强艺术魅力, 力求创意独特, 打造精品力作, 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珍惜机遇, 脚踏实地, 艰苦奋斗, 努力创作, 让更多更好的具有真正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趣味性影视作品早日出现。电影这种艺术载体, 还是需要有历史意义的作品来积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浩如烟海, 而具有知识性趣味型的风格类型好作品还是是不多。当下影视作品创作大都是走市场产业化之路、有的唯利至上, 有的粗制滥造, 甚至淫秽色情凶杀低俗包围着青少年和儿童, 生产出许多泡沫产品, 愚弄着许多观众。

一部影视作品, 如果没有厚重积淀的文化内涵, 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 独特新颖喜闻乐见的表现风格, 不可能在文化长河中长久保存, 那么, 最终面临的必然是被历史所淘汰。

摘要:作为当今人们精神生活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影视艺术, 是社会文化表现方式较为集中的艺术载体, 它从多方面多角度体现社会生产方式, 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各种特征, 也可以充分传达出社会生活环境和文化传统现象。电影工作者极有兴趣地利用影视作品传播世界文化、科学、艺术, 对提高观影人群青少年的文化艺术欣赏水平及崇尚科学技术的积极性, 增强青少年的对社会发展的信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影响幽默,苦难欣赏

参考文献

[1]孙立军主编.动画艺术词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上一篇:“单亲家庭”未成年人状况调查问卷下一篇:勤工助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