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生产管理诊断报告

2024-09-12

公司生产管理诊断报告(精选6篇)

公司生产管理诊断报告 第1篇

A公司管理诊断报告

公司简介:作为生产经营C产品的产销一体化企业,A公司现有

三个制造工厂,员工400人左右。公司有较强的新产品研发能力,产品质量受到行业客户的广泛认可,在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年销售额接近1亿元,企业正处于由中小型企业向中型企业迈进的关键阶段。第一部分

公司现状公司现状之一:缺乏明晰的理念

一个公司的理念对于一个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公司理念是整个公司日常管理行为的纲领,是整个公司日常运营的灵魂。只有具备清晰的公司理念,企业才得以长足、健康、快速发展。

公司理念主要要搞清楚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企业对待人才的理念、企业对待消费者的理念、企业与合作伙伴的关系、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要明确的是,企业如何处理与员工共发展的关系。是继续坚持以前资本家与员工的雇佣关系还是秉承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倡以人为本,真正将员工、人才放在公司发展战略中核心要素,所有的公司经营行为都充分考虑如何与人才、员工共同发展的角度,而不是将员工看作“你吃我、喝我的、就应该为我做事,没理由讲任何条件”,企业与员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合作共赢,员工是企业的内部客户,所以不能简单把企业与员工关系描述为雇佣关系,更应该是合作共赢的关系。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人、财、时间已成为新时期企业三大最核心资源,而人作为企业战略资源最核心的要素,如果处理不好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企业的发展必将受到阻碍。企业与员工相处关系中,具体来讲处理好如下三个方面问题即可:

1、企业与员工能否形成共同价值观,比如企业所有的战略远景规划、所有的采取的管理变革活动、所有的经营创新能否站在同一平台与员工有深层次的沟通,能否真正在心灵深处获得理解和共鸣,在此问题上,企业需要员工能够理解公司所有的行为,进而推动公司发展,而员工所关注的是企业的管理行为能为员工带来什么样的好处,两者有矛盾的地方,但同样两者不矛盾,都在关注利益,区别在于是公司的“大利益”和员工的“小利益”,大小利益如何转化,这就是这个问题核心所在。

2、企业能否充分尊重员工的需求。员工的需求其实相对比较简单,一方面是精神层面的需求:企业能否让员工有归属感、能否让员工在公司工作有信心、能开心。第二是物质待遇方面的需求,这很简单,给予员工行业平均水平以上的薪酬才有竞争力,否则员工流失、员工出工不出力是必然的。第三方面,员工职业发展空间的需求,员工除了物质待遇方面、精神层面的需求,不少有志向有追求的员工还有职业发展空间的需求,此类员工的一大显著特点是不大可能在一个岗位上干三年以上,不喜欢重复性的、机械性的工作,希望公司能给其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平台,如果此类员工在职业发展上提供不了足够的发展空间的话,此类员工的流失也是必然的。

3、企业能否将员工的职业生涯与企业的发展高效整合。

员工有自己的职业发展需求,企业也同样有发展需求,员工有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曲线,企业也有自己的发展曲线,两种曲线能否同步,将非常重要。公司需要及时、有计划的将公司发展规划、企业发展变革、以及企业的近、中、远期目标及时向员工贯彻,并力求让员工充分理解并支持公司的苦衷,避免发生上下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上面雷声很大,可下面无人响应;上面大刀阔斧、下面粗枝大叶;上面激情澎湃,下面怨声载道等。两种曲线的高效整合,从而能真正共同为企业发展而协同作战。

企业对待消费者的理念要明确的是,企业能为消费者带来什么利益,消费者的需求是否公司全部满足,消费者的消费便利性、产品功能性要求、产品款式要求等公司应如何满足或者创造,消费者的投诉应如何处理等。关于对待消费者的理念,有不少这样的论调“顾客是上帝”“顾客的需求我们全力以赴”,不管顾客是“上帝”还是“魔鬼”,重要的不是这些理念文字本身,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文字表述贯彻到日常经营行为中,贯彻到公司为终端消费者服务上,真正体现出“顾客是上帝”这样的理念。

企业与合作伙伴的关系要明确的是,企业本着什么样的态度和原则与合作伙伴共处,双方合作共赢的平台如何搭建,企业将合作伙伴处于公司发展价值链中的什么环节,企业将如何处理与合作伙伴间的分歧和摩擦等。明确企业与合作伙伴关系不等同于视合作伙伴为自己兄弟,也不等同与视合作伙伴为自己将来的潜在敌人,要真正从公司整体战略的高度来审视与合作伙伴的关系,仔细确定与合作伙伴的关系,所有的合作政策以及双方的商业行为都应该以此确定的关系为出发点,从而真正打造合作共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企业的社会责任需要明确的是,企业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如何回报社会。这反映一个企业的价值观,社会责任与企业大小没有关系,不是说企业小就不用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大就多承担社会责任。是否承担社会责任取决于企业主的价值取向。

总之,企业理念的明确不是将员工关系概括成文字张贴于公司墙上,或者公司的宣传资料上,而是真正以这种关系做为公司与员工、公司与战略合作伙伴、公司与消费者、公司与社会相处的准则,所有的管理行为以此作为准绳,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成为理念清晰、员工有信心、客户满意、消费者信任的企业。

作为高速发展中的A公司公司,目前尚没有明确的企业理念,所有员工并没有处理员工关系、处理同事关系、处理顾客关系、处理商业合作伙伴关系的非常清晰的标准或者概念,这在某种程度上对于企业品牌战略来讲是非常危险和致命的。必将导致企业经营无序、人浮于事、员工无归属感、客户不满意、消费者不满意、公司品牌也无法塑造。

公司现状之二:缺乏明确的战略规划

何谓战略?简单来讲公司战略也即要处理企业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企业战略包括哪些要素呢?一是企业使命、企业远景

。企业使命主要是解决企业为什么存在,是为企业主个人利益存在,还是为了人类生活美好、或是为了回报社会,这决定了一个企业发展的高度,企业远景就是企业对企业将来发展的规划,是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指明方向,比如希望10年成为行业领袖,10年进入世界500强等。二是企业战略定位,战略定位要明确企业在什么区域发展(区域定位)、企业从事哪个行业(行业定位)、企业准备从事哪个目标市场(市场定位)、企业针对该目标市场提供什么产品(产品定位)。三是包括如何在欲从事的行业中竞争突围成功(竞争战略:是采用成本领先、还是差异化、或是聚焦一点策略)、以及企业各个职能单元发展方向(职能战略:研发方向、市场营销方向、生产管理方向、财务管理方向、仓储管理方向、人力资源发展方向)。

常用的战略规划工具有:SWOT分析工具(分析企业的优势、劣势、威胁、机会)、波特五力模型(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客户讨价还价能力、替代品的威胁、市场竞争对手的威胁、潜在对手)。

如果企业比作一个生命体的话,战略就是生命体的灵魂和骨架,而具体执行计划细节就是生命体的血肉。无灵魂和骨架的生命体能存活多久?有了明晰的战略规划,为企业的综合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为企业各个作业单元的具体操作指明了方向。没有战略规划的企业,将导致整个企业没有明确的目标,企业行为没有方向、公司上下无法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公司各个作业层将盲目作业、公司执行体系混乱等。

作为A公司公司当前在战略上一样模糊不清。A公司从业于B行业接近10年,由于大多是订单加工性质,所以无法形成品牌;更无法形成产品标准化、系列化;服务于什么层次和哪种目标市场也并无法介定;目标市场不清晰导致整个产品品类、长度、宽度也无从介定,一方面产品品类和型号上万种,另一方面各种都无法形成较大市场份额。这是恶性循环,由于战略定位不清晰,不清楚自己的目标市场、无法形成核心业务模式、更无法提供绝对竞争力和差异化的产品。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竞争力无任何优势可言,自然面对供应商的讨价还价、客户的讨价还价、竞争对手的挤兑、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潜在对手的威胁,目前经营上相对被动。

第一、A公司公司企业使命是什么?企业的价值观是什么?企业的愿景是什么,这些在很多公司看来不就是一句话吗?有企业老板会这么认为:“我可以无比自豪的讲,我们企业是为了致力于改善人类美好生活,或是为了国家繁荣富强”等等。可能使命、价值观、远景是一句话表达出来,但这句话却应该根据公司现状和发展需求实实在在总结出来,而且这句话所表达的内涵在企业的整体运营过程中应该随时能体现。企业使命、价值观、远景是否切实能指引公司前进还是成为一张纸,在于综合营运过程中企业主的价值观、决心、执行力、领导力。

第二、A公司公司战略定位清晰吗?能明确公司现在和将来公司发展的区域吗(全球还是国内)?从事于哪个行业?服务于哪种层次的目标市场?为满足目标市场需求我们将提供什么层次和什么品类的产品呢?

当然可能我们现在立足B产品的优势开发C产品,理论上我们的这种转型可能属于行业的上下游间的过度,一没有涉足差异性很大的行业,二是在新的转入行业上我们可能拥有技术上的优势。但作为公司高层我们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一是公司现有B行业行业发展趋势、行业竞争情况、行业客户需求、竞争品牌优劣势、我司品牌优劣势等,这些我们了解到什么程度,是因为行业萎缩,还是因为竞争对手过于强势,还是我司产品缺乏竞争力,还是我司营销管理粗放导致市场客户流失?这些我们都真的清楚吗?如果都很清楚,传统五金配件行业没发展前景,那我们必须要转型另一个行业,若并非如此,我想集中精力、立足于在五金上优势、继续塑造本行业的优势、将优势发挥到极致,保持行业领头羊的位置,一样公司前景光明,但若主业优势不明显、新的行业更是从零开始,而且公司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我个人建议立足传统五金配件,做专、做精、做强,确保本行业优势,任何行业的领袖位置境况都不差。

二是C项目是否真的有市场容量?这个市场容量不是道听途说,也不是听了几个生意伙伴的怂恿,更不是凭自己的主观臆断,一定是对整个行业清晰全面的把握。

三是这个行业的竞争对手资料(产品组合、品牌定位、营销模式、渠道网络、资金实力)我们了解吗?可能我们更多的是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组合和款式,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连竞争对手的产品组合、款式、其系列化方向、其产品研发方向都未必能全面了解,更不用讲竞争对手的品牌定位、营销模式、渠道网络、资金实力、其品牌优劣势。

四是市场需求层次我们真的了解吗?消费者对于B产品的需求层次是什么样?各个层次的市场需求总容量有多大?消费者对于材料、工艺、款型、外观都有什么样的观点?哪种需求层次是我们切入的方向。

五是该行业渠道商动态我们了解吗?现有市场存在的品牌渠道商他们经营业绩、推广难题、关注要点、现有品牌渠道商对B产品心理动态是持反对还是支持,是兴趣全无还是信心大增。这些我们没有做任何渠道商的调查所以无从谈起了解。而这些也正是产品能否切入市场的关键所在。我们在此方面是应该确定几家行业竞争品牌(高、中、低端)三家,对其全国渠道网络进行调查,比如确定广州、上海、北京、西安、沈阳、武汉、长沙等地,将这些品牌渠道商对该行业、产品、价格、品牌宣传、服务等进行全面走访调查,以期能充分洞察该渠道商对该产品心理动态,从而能为企业将来转型提供充分的一手资料。

第三、公司的总体经营目标清晰吗?公司的经营目标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财务目标,也即根据公司的历史营销业绩,以及公司财力、人力资源状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财务经营目标,以确保公司能快速、健康的发展;二是定性目标,也即公司的管理目标,公司的管理提升、制度化建设、流程重组、有效管理工具的推行、人力资源储备、内部服务水平的提升等。企业财务目标由此可派生出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各个区域、各个客户的财务指标。而定性指标则是衡量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工作素养提升的标尺,各岗位工作素养又反作用于公司财务指标的达成。

总之公司目前,战略规划将显得尤为重要,指引着公司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是快走还是慢走、能走多远。公司经营导入战略规划势在必行。

公司现状之三:缺乏有效的制度建设或强有力地制度推行体系。

全球化经济时代的到来,决定了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但作为企业管理最基础的制度化建设仍非常必要。企业管理是靠“人治”“法治”,众说云云,法治是大势所趋,“法治“的基础就是制度化。

作为一个企业制度化建设应包括如下几个内容:

1、企业职能体系:包括公司整个组织结构、公司各个部门职能、各岗位职能、权限;各企业岗位上下级隶属关系,公司汇报体系、公司监控体系。企业职能体系建设一定是因事设岗位、因需设岗、各自岗位职能清晰、可行,一旦确定各自的岗位职责,必须无条件严格执行,保证各自工作质量和数量。企业的职能体系为各部门以及员工介定了工作标准,明确了各个部门以及员工的工作权限,清晰的告诉了员工企业需要他们做什么,做到什么标准。

2、工作流程:各部门间、部门内部、公司与客户工作流程。具体来讲,按照部门来分为营销部门工作流程、生产工作流程、采购工作流程、行政人力资源工作流程、品质检测工作流程、仓储工作流程、公司财务审批流程、部门间工作协作流程(营销部与生产部、营销部与财务部门、生产部门与采购部、生产部门与财务部门、采购部门与财务部门)

工作流程是整个组织实现高效运转的链条,没有明晰、可行、高效的工作流程,一个企业组织是无法真正实现高效运转,更谈不上高效管理,也实现不了企业发展目标。

3、公司行政管理制度:公司的行政管理制度主要用来规范企业行政管理规范、人事管理制度、员工行为规范等,用来作为企业综合管理的基础性制度。

4、公司绩效管理制度:各个部门、各个岗位执行绩效指标管理。职能体系明确了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职能,也即让各位员工明确了个人需要做事情的标准,绩效管理制度让员工明确完成工作标准与否,将关系着员工个人的奖惩。绩效管理制度往往是企业内部员工升迁的考核基础。一个公司是否实行绩效管理制度,是否坚决执行绩效管理制度,一方面取决于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第二方面取决于企业高层的执行力、推动企业变革的决心。

5、财务为主导的资本运营体系:树立财务监控为中心的企业运营体系,发挥财务成本核算、财务审计、企业运营分析的功能,真正做到财务为企业运营提供可行性的科学指导,从而避免了决策的盲目性,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6、各个职能部门管理制度:作为一个公司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制度是规范各个部门内部运作、工作规范、达成工作目标的规范,是作为一个企业日常工作的纲领和准则。比如生产部门管理制度、营销部门管理制度、采购部门管理制度、仓储管理制度、物料控制制度等。

制度化建设是企业现代企业的最基础的管理方式,职能体系、在于让员工清楚自己做什么、做到什么标准;绩效管理制度让员工明确工作标准、工作效果达成的差异影响着员工本人的薪酬、发展提升;工作流程规范了企业内部以及企业部门间工作的衔接顺序,确保企业的组织运营井然有序;人力行政管理制度在于塑造公司企业文化、规范公司员工的整体工作规范言行;财务为主导运营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经营成本、经营风险、实现利润目标提供科学有力的指导,同时也是监控各个职能部门良性运转的保证措施。

公司可能已经有相关制度,但由于在建设制度时候缺乏清晰的战略规划作为背景,缺乏制度执行的保证体系,制度执行上可能缺乏监控,从而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制度本身也就无从发挥其应有的效果。缺乏制度,或制度执行不力,企业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1、“人治”大于“法治”,人情比制度重要,人情可凌驾于企业制度之上,这必将形成拉帮结派、官僚作风的人际关系怪圈,圈外的人永远无法进入到圈内或者圈中心,此种情形之下工作能否执行开展,人情占据重大份额,而不是工作目标占据主导。

2、公司总体目标与各自部门目标脱节。公司总体目标是由各个职能部门目标实现才得以实现,可无制度管理,企业会出现,高层狠抓企业总体目标,可忽视企业各职能目标达成,各职能部门由于高层并没给自己部门明确的目标和相关的绩效管理,工作处于无压力、无动力状态,自然职能部门目标也是浮于水面而已。

3、公司部门目标与部门员工目标脱节。由于公司部门目标只是“镜中花”、“水中月”,部门内部员工的工作目标不明确、不清晰、更谈不上工作绩效管理,员工工作无标准、无压力、无动力是自然而然了。

4、各自岗位职能不清晰,员工缺乏能动性。出现“当天和尚,撞天钟”,只求每天工作八小时,但八小时工作效率、效果如何,无人追查、无人监控,或者是有追查、有监督,但只局限于停留表面,无真正切实有效的监控举措。

5、工作流程混乱,效率低下,扯皮、推脱现象严重。各个部门之间工作由于无明晰的流程,各个岗位人员工作自然处于重复、效率低下、一事多人负责等于无人负责的现象发生。

6、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行政规范,无企业文化、无价值观,员工举止粗俗、随意、无明确的个人职业发展目标。

7、由于没有确立财务为主导的财务监控体系,企业成本核算不准、帐款管理混乱、无规范的应收、应付账款管理制度、公司投资性活动无财务根据、现金流量无序等,为企业日常运营带来不规律、不可预见、不可控的经营压力和风险。

公司现状之四:缺乏强有力的计划管理

公司有理念、有战略、有制度后,并不代表这个企业能立即建立良性运转机制。战略反映的是对整个企业的纲领性目标,而如何细化目标,确保各项指标的达成,计划作用将尤为重要。

公司计划工作实际是企业目标细分的管理过程。企业总体目标根据各个职能部门进行分解、最终落实到个人,各个职能部门、各个岗位人员要将企业的目标分解为季度、月度、周、日计划,并确保各项计划的达成。计划分解过程务必以企业经营目标出发,以企业经营状况作为参考,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计划一旦确定,所有部门、岗位无条件执行,确保计划达成。

计划工作的两大体系是:目标制订体系和预算体系。目标制订体系是制定各部门、岗位目标,而预算体系是确保在达成不同目标前提下的费用控制目标,缺一不可。

公司相对缺乏计划管理,主要表现形式为:

1、整个企业内部工作状态并不是非常的清晰。无明确的部门概念、无明确的岗位职能概念、无清晰的授权体系,工作粗放、临时抱佛脚、鞭子抽一下才动一下、“等观望”现象严重。

2、缺乏有清晰的工作目标。各部门不是很清楚各自部门工作目标,各岗位不清楚各自岗位工作目标,从上至下缺乏清晰的目标管理和控制,导致火烧眉毛才会动一下的工作状况。

3、缺乏计划管理体系的建立。公司对各个部门工作计划缺乏强力、有效监控,各个部门也未必切实监控各个岗位的工作计划。计划流于形式,甚至是用“计划赶不上变化”作为计划未达成的借口。如果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一定是在制订计划的时候太随意,没有充分考虑工作变化。此计划也只能算是无效计划。

4、缺乏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计划工作做的再细致、科学、客观,都难免有纰露,这时应该有应急预案。特别在生产和营销部门务必建立应急预案体系。在制定各项计划时,必须根据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或者变动,将导致原计划无法执行,那将可能出现变动情况下的营销管控方案作为第二、第三预备方案,若出现预测的情况立即无条件按照预案执行,尽量减少突发事件。

5、缺乏月计划、周计划监控措施,各个部门将各自目标按照月度、周度分解,并以此严格作为月度、周度工作目标,严格执行。具体表现为:各个部门负责人无月计划和周计划,更无月报表和周报表,公司各个部门也没明确的月度、周度会议,其实会议是检验计划执行的最好手段,是检验各个部门乃至于各个岗位执行与计划的差距,分析原因,尽力弥补,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是非常有效的监控手段。

公司现状之五:缺乏强有力的监控管理。

监控跟计划是对孪生兄弟,有计划,无监控,计划也只能是废纸;有监控,无计划,工作程序混乱,员工怨声载道。

如果公司的计划体系过于粗放,细节缺失,没有明确的职能体系和授权体系,对于部门计划工作的执行过程中缺乏监控或者监控不力,其结果是计划工作随意、执行效果无力。缺乏明确的计划节点管理,一些工作开展要么滞后,要么执行起来敷衍马虎。

高效的监控体系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计划节点管理系统,二是各自部门岗位职能授权体系。前者是目标,后者是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二者缺一不可。无节点管理,关键性工作也无法按照计划完成;只有节点没有充分的职能、授权体系,各个部门、岗位不明确在整个计划体系中各自的工作目标、职责、工作内容、权限等,计划工作也同样无法执行。

公司现状之六:缺乏高效营销管理体系。

营销管理变革的历程是这样的,计划经济时代是生产为导向的,因为供不应求,货品奇缺,消费者围绕商家转,商家围绕生产厂家转,所以企业不用做营销。到了市场经济时代以后,供大于求,此时,所有生产企业要主动去关注商家、终端消费者,商家主动关注终端消费者,企业必须要有明确的营销思路,整个企业经营活动必须以营销为中心,营销以市场需求、商家动态、消费者心理需求为核心。

进入市场经济以后,中国营销变革是这样的,80年代流行的以王志为代表的点子大师阶段,以出点子救活一个企业,这是营销策划公司的前身,以吴炳新“三株”、史玉柱“”巨人为代表的广告轰炸阶段,依靠铺天盖地的广告刺激消费者实现销售收入的爆增,然后是以可口可乐、哇哈哈等快消品龙头企业的“渠道为王”,依靠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实现销售收入,再发展到“决胜终端”,也就是全国所有终端售卖点统一VI和服务流程,靠密集的终端网点实现销售收入,然后发展“服务营销”,将服务作为营销的核心元素的一种营销模式,再发展到“整合营销”,将主要从顾客购买的成本、便利性、心理需求、与顾客沟通作为营销所考虑的核心元素,再发展到现在的多元化营销,也即营销渠道、模式是以上营销模式的组合,不再拘泥于某种单一销售渠道,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消费需求采用不同的营销模式。

A公司营销现状呢?

一是营销战略不是非常清晰,当然营销战略重点解决的是公司的品牌定位、渠道模式、目标市场选择。公司产品品类众多,但并不成系列化、也并没明确的市场细分,无法明确我A公司产品主要服务于什么类型的客户、服务什么区域市场,我A公司品牌营销优、劣势无法提炼。

二是营销计划管理体系相对缺乏。由于公司没有健全的市场客户资料,营销部门无法做出准确的计划,由此无法做出季度、月度、周度营销计划,整个营销部门工作处于放任自流的自然销售状态,无法真正有效实现公司的计划。整体营销部门无计划,导致我们在对客户管理上也没有任何计划性和指导性,对于客户的经营动态无法了解、对于顾客对我司品牌合作无真实心理把握、对于顾客其自身经营需求无法做出有效预测,整个公司经营目标比较模糊、整个计划执行比较混乱。无计划造成什么现状呢?整个营销工作无序、混乱、没有任何市场、客户存档资料,最终导致企业整个经营混乱无序,因为营销无计划、导致生产无计划、波动性很大,生产无序导致库存无序,营销高峰来时生产极度紧张,营销低谷来时,生产设备停滞、工人闲散。

三是客户管理不是非常精细。客户管理管什么?

渠道客户

1、其经营活动的掌控。就是了解其经营了哪些品牌产品、我A公司产品在其经营中占据多大份额、其对A公司产品、销售服务、品牌推广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如何才能提升A公司产品在其经营份额的比重等。

2、对其经营管理能力上的提升培训,增强其销售能力和商业管理能力。

3、三是帮助其库存以及日常经营活动的管理,帮助其制定区域市场拓展方案,并严格监督其满足公司营销计划。

厂—厂客户管理主要包括:

1、定期对其采购计划进行管理,判断其生产能力和对相应规格产品的采购需求,根据以往合作数据资料,尽量在内部自行制订这些客户的采购计划,用这些采购计划与其实际采购计划相对照,作为客户管理分析的根据;

2、分析客户采购动态分析,根据其采购频率和数量进行分析,以此判断其是否有向其他品牌转移采购等,若发生采购转移,公司要立即采取措施,要么高层回访客户进行深入沟通,了解转移原因,并作好改进措施和方案,确保老客户忠诚度。

3、对客户详实的建档管理。

没有深入细致的客户管理必然造成新开发客户缓慢、老客户不断流失、开发的新客户无法弥补流失的老客户。

四是营销部门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尚需提升等。

主要表现为:

1、营销部门、岗位职能不清晰。营销部的工作职能主要为两项:一是销售,即将产品销售出去,如何销售,就需要营销策划、品牌塑造、客户服务等等一系列手段来确保产品销售出去,二是应收帐款管理,确保销售的产品能够收回货款。“卖产品”“收账款”基本概括了营销部职能,但具体职能体系细化到操作层面仍然不明确。

2、营销部门工作没有明晰的计划。基本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营销工作没有前瞻性,整体工作相对混乱无序。

3、营销流程不清晰。整个营销工作流程为分定单处理流程、定发货流程、客户询价流程、邮寄品流程、新老客户开发维护流程、退换货流程、标准电话服务流程等,基本没有,一方面是凭口头指挥,另一方面各自为战---以自己的习惯和经验来处理,完全没有统一。

4、缺乏有效的营销数据。营销数据至少要包括:(1)营销报表(季度月度),有条件的话做到周度营销报表,区域客户月度周度营销明细,(2)营销费效比,毛利计算等.(3)货品仓储销售周期。营销数据应以财务数据为准,营销报表应以财务为主导,营销文员协助定期每月5号向营销负责人和总经理提交。

缺乏有效、及时、准确的营销数据,整个企业营销是没有任何可供分析和整改的基础,无数据就好比大军团作战,却突然电子系统被摧毁,所有军队将如盲人一样。营销数据建设是一个企业最基本的管理资料。

5、缺乏营销诊断和整改。一方面数据缺失,但或许也有局部数据,但对数据没有做任何诊断分析。通过营销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客户的经营动态、客户的采购曲线、客户的偏好、客户是否转移采购、公司的营业成本、公司的营销调整方向等。

5、缺乏建档管理。一方面是客户档案、客户、月度销售资料。二是竞争对手档案,竞争对手产品组合、营销售模式、品牌优势、市场占有率、产品卖点等。三是大客户资料,四是我公司几个办事处(严格意义经销商)其经营活动、其客户资料的建档管理。建档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对客户实现分类管理,提高客户管理和服务的效率。

6、营销部缺乏职业化服务素养。

企业品牌的塑造的三大要素:一是靠产品品质、二是靠营销运作、三是靠公司服务。而消费者对于产品或者品牌的接受过程是先认可你个人才会接受的你的品牌和产品,而作为一个品牌企业人的服务水平是企业品牌塑造的先决条件。

A公司公司现状是:缺乏标准的职业服务体系、缺乏职业的服务素养、缺乏基本的营销话术、没有真正站在企业、顾客双方的角度来处理与顾客的异议和纠纷。很多时候表现出的是一种菜市场的讨价还价的销售方式。这对企业将来的品牌塑造将是致命的损害。第二部分现状之原因诊断公司现状形成如此状况,原因总结如下:

一、公司创业历程决定的。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品牌到稍具一定品牌知名度,整个发展壮大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与大多数成名的企业创业初期一样,是靠自行摸索、经验、朋友帮助、亲戚无私奉献走到今天。在整个公司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打上了“管理相对粗放”、“经验主义”“家族制”等烙印。

企业创业期,管理机构相对简单,营业目标也不复杂,员工队伍不庞大,没有清晰和明显的部门设置,此时企业需要的是灵活的市场应变、快速的执行能力,这种状况之下,不需要太规范的管理、也可能并不需要塑造企业文化、更不用太多团队打造,因为这时候大多是亲朋、好友,没有任何管理、没有任何团队能与亲友组成的公司架构去比忠诚,去比奉献,这时候可以一对一沟通,企业主可以直接找到基层一线操作员工进行沟通。但这也仅仅是创业初期,或者我们把一个企业按照规模来划分的话,产值在5千万以下,确实可以继续奉行这种模式,这时管理规范化对经营的直接效果在短期内未必很明显,但企业产值在5千万以后,这种粗放、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一定会成为企业前进的最大障碍,除非企业自我感觉良好,没有远大的目标,认为目前已经实现了企业终极目标,无须前行,当然如果真如此,这也不叫真正的企业了,当然不能按照企业的管理方式来对待。如果企业仍需前行,就必须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在管理模式、管理手段上一定是基于公司现状,分阶段、有计划进行实施。

二、公司目前营业模式决定的。

(一)行业营业模式决定的。由于B行业一直是属于低附加值的行业、整个行业生产基本也都是粗放模式,行业营销也基本属于低层次营销水平,整个行业实行品牌化运作的几乎没有,大多是诸侯雄霸一方的区域性品牌,基本没有全国性品牌,在这种行业大氛围之下,作为其中的一员不可避免受到影响,无论是生产模式,还是营销模式、企业管理模式等都不可避免带有行业的属性。

(二)产品生产模式决定的。由于公司一直从事定单加工,而且公司产品线集中于D配件,产品线长且凌乱,很难形成系统和规模化。而且五金加工制造行业是劳动力集中的的行业,很难形成流水线或自动化作业,这也跟公司的管理带来了挑战,可能不象其他有国家标准的产业,相对产品品类、规格很明确,可以实现批量化生产、自动化、流水线式作业。由于公司这种生产模式决定了企业的管理现状不可能多规范。

(三)销售模式决定的。由于公司在营销上一直实行的是依赖展会招商、依赖朋友加亲戚的商业合作伙伴合作,在整体营销模式上,基本还处于自然销售状态,没有真正意义的销售人员,也没有真正意义的营销。这种营销模式对市场预测、市场规划、市场拓展、客户管理、营销服务都无法真正做到精益化,表现的很突出的特点就是“无法真正掌控市场,无法真正管理客户,无法实现可预测销售业绩”,公司目前采取的销售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的管理现状。

三、人力资源架构决定的。由于以上诸多原因,势必也影响整个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发展初期遗留下来的亲戚、好友参与企业管理的现象继续存在,外脑引进理念、力度尚不明晰。

企业的人力资源模式是随着企业的发展阶段而不断发展的。创业期需要的是团队忠诚、高效、反应快捷的执行型人才;成长期需要的擅长营销策划、开疆拓土、善于激励团队、具备战略规划的人才;稳定期需要的是具备战略管理、资源整合、公关处理、国际化视野的创新管理型人才。

创业期,由于企业规模尚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大量使用亲朋没问题,一方面亲朋对企业的忠诚和高执行力是创业初期成功的保障,但企业发展到成长期,一方面企业需要的是懂管理、懂策划、懂创新、懂客户和员工心理、懂企业文化塑造类型人才,如果继续大量沿用达不到如此素养的亲朋,企业又重新回到了创业初期,企业就不可能有更大的突破,这种人力资源要解决的矛盾是:“达到较高素养的亲朋友当然继续沿用,达不到如此素养的亲朋就应该尽早调整适合的岗位,公司内部要塑造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氛围,任人唯贤、唯才,而不任人唯亲”。

当然这里面的焦点是:“亲朋或许思维意识、能力未必达到公司发展要求,但忠心,外脑尽管具备能力但未必忠心”,关于这个问题或者这种理念,症结并不在于亲朋的“忠心”、外脑的“吃里扒外”,其实“忠心”“吃里扒外”也都是相对的,如果一个员工对岗位工作无贡献,不能提升工作业绩,再忠心,这也不能算忠心,顶多算“伪忠心”,如果一个员工吃里扒外,作为企业高层更应该考虑的是不是创造了吃里扒外的机制,或者公司的企业文化里让员工没有归属感,在某种程度上是逼迫员工吃里扒,吃里扒外当然不对,但作为企业更应该考虑的是自己管理上的漏洞和疏忽,更应该着眼于提升公司管理机制,杜绝吃里扒外现象产生。这从机制上保证了员工的忠诚。因为不忠诚的成本比忠诚的成本要大很多的话,没有任何员工愿意去冒不忠诚的风险。

当然还有个问题是“如何使用外脑”,这主要取决于公司企业主或者管理层次的管理理念和用人理念,是象古人所说:“观其行、闻其言、察其色”还是必须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炼炉,其实这个都是方法、形式,引进外脑一定是靠机制约束而非个人情感意愿,是靠尊重留人,如果没有尊重、没有基本的信任,设置无谓的信任障碍,外来户最终会出走。当然不是所有的外脑都是人才,也不是所有外脑都是有德之人,但关键在于靠机制去识别,靠制度去约束。

当然这种人力资源理念达到的高度也决定了企业将来达到的高度。阿里巴巴创业初期的18元老只有一人做到子公司总经理,其他很多在做部门经理,甚至是基层销售经理,而毅然花重金聘请百安居中华区总裁卫哲任集团公司CEO,也正是这种理念决定了阿里巴巴目前的成就。

作为A公司目前处于成长期或者是二次创业期,在人力资源结构调整上势必也要加快步伐,21世纪企业的竞争事实上是人才的竞争,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储备,就很难在竞争中获胜。

四、公司企业文化氛围决定的。公司经过近十年的滚雪球式的发展,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少波折,但并未形成显著的企业文化,当然企业文化的形成是跟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挂钩的。

公司目前没有核心企业文化,比如强调忠诚、团结,那就应该有一套打造企业员工忠诚、团结的系统,这套系统将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员工,最终达成忠诚、团结的企业文化氛围;比如强调激情、创新,那就有一套打造企业员工激情洋溢、充满创新精神的机制,而不是靠一两个人在振臂高呼“激情、创新”。企业文化的形成一是靠企业高层的经营理念,二是靠人力资源部门建立相应机制,三是靠管理人员的引导塑造,四是靠员工的自觉遵守和提升。

由于公司核心文化相对缺失,不可避免带有些须家族文化,这种文化就势必形成两大阵营:圈子内的家族成员,圈子外的非家族成员。圈子外的可能无法进入到圈子内,而圈子内的或许也不愿、也不能进入到圈子外。这种阵营的形成,对企业的整体管理效率将是非常大的挑战,由此也成为公司目前这种经营管理状况一大形成因素。第三部分

SWOT战略分析

公司在目前内部状况之下,在行业大背景之下,在市场竞争氛围之下,在企业管理高速发展的今天,A公司公司具备什么样的优势、劣势,面临着什么样的威胁、机会呢?

一、公司优势:

1、公司多年经营积累,有一定的资金实力。

2、公司具备一定的C产品技术开发优势。

3、企业在B行业拥有一定知名度,在国内流通批发市场上拥有一定市场份额。

4、企业经营者具备一定的战略眼光,具备相对开放的经营理念。

5、企业通过多年的原始积累,具备了一定的资金实力。

二、公司劣势:

1、由于企业多年以来主攻配件的生产经营,主要以流通批发渠道为主,因而企业营销体系及营销组织的运营机制一直未能得到良好的建立,因此新产品与新品牌的市场推广运作基础几乎为空白。

2、企业虽有成熟的C产品开发技术,但所开发产品尚未得到市场的充分验证,同时由于以往客户群体为批发商及厂商为主,缺乏终端消费者品牌认知。

3、公司还没建立起规范的品牌传播与推广体系,对品牌体系没有进行规划,对品牌传播与推广的策略以及活动的安排和选择缺乏系统思考。

4、公司整体管理、服务水平与品牌化运作尚有距离,企业品牌化运作的前提是必须尽快提升公司管理、服务水平,以能够与品牌化运作相匹配。

5、公司营销力度相对薄弱,没有真正意义的销售人员,也没有真正意义的经销商管理经验。

6、缺乏品牌化运作的服务体系的构建,包括服务流程、供货周期、技术安装指导等,缺乏明确和有效的保证措施。

7、缺乏相对完善的市场调查,缺乏行业竞争架构的了解,对行业竞争对手的规模、实力、营销策略、营销网络布局等缺乏准确的了解。

8、缺乏拟进入行业渠道商经营情况、心理、经营动态的了解,有可能对新品牌渠道扩张带来无法预料的阻碍。

三、面临威胁:

1、随着行业的高速发展,许多从事C配件的企业也都逐步壮大,也都在争夺B行业市场这份蛋糕。

2、行业门槛低,为上游供应商、下游厂家提供了进入本行业的可能性。

3、B行业终端消费者的抵制,因为该行业现有品牌在品质、服务、价格等方面可能与消费者期望有偏差,造成消费者对该行业的抵触。

4、替代品的威胁。

5、各个品牌生产商技术、功能、工艺、材料使用的创新,我公司若未充分考虑到此变化,这必将给公司新品牌运作带来冲击。

四、面临的机会:

1、中国家居装饰行业的蓬勃发展。

2、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房价的快速上涨,带动了高档装饰材料需求,提升了C产品的市场空间。

3、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个性化消费需求,使得欧洲简约风格的装饰产品的接受和普及更为容易。

4、居民收入的提高,形成了强大的市场购买力。

5、该行业现品牌良莠不齐,整个行业尚处于混乱期,行业架构尚不明显,要么高不可攀、要么品质低劣,缺乏准确市场定位的品牌出现。

6、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特别是80后新新人类将在未来逐步成长为家居消费主体,这必将给家居包括我公司欲进入的行业带来持续的发展。

7、该行业的主要生产商整体而言,在资金、规模、管理上并没有明显优势,基本处于军阀混战的局面,并没有很高的进入壁垒,这给公司的进入和发展都带来了机会。

公司生产管理诊断报告 第2篇

根据集团公司关于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和要求,为全面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工作绩效,建立切实高效的运营模式,适应公司从以成本为中心向以利润为中心转变公司化运营的需要。公司结合自身实际,从生产、经营、分工、机制、管控手段等管理环节认真分析,查找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经2012年8月22日总经理办公扩大会充分讨论,形成诊断报告如下: 一.生产技术方面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有待进一步严格和细化。2.设备维修和系统维护费用偏高。

3.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多,有的硬件基础条件缺失,安全、环保压力大。

4.工段、班组之间沟通协调不够,团队配合、现场管理和班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5.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掌控影响产品品质的关键因素需取得突破。

6.掌握产品的差异化、开发适销对路产品工作应积极推进取得进展。

7.生产岗位缺员严重,部分工段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知识结构偏低,存在较为严重的断层现象,不仅不能满足岗位操作需要,而且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压力。

(二)改进措施和要求

1.以严抓工艺指标控制为突破口,坚持在关键岗位糊聚合开展小指标竞赛,聚合进、出料实行“实名制”;进一步巩固技术改造成果,1

对单独液化、+5℃水、凉水塔水轮机、自动包装等技改项目,进行认真总结、持续改进。进一步稳定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产品质量国标合格率达到100%,内控指标合格率达到95%以上。生产成本、消耗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主要消耗指标:电石1.524t/t、动力电860kwh/t、蒸汽1.68t/t。

2.加强对设备和系统的巡回检查和日常维护,提高设备检修的预见性。坚持关键设备维修实行“实名制”,在有力维护生产平稳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维修费用,年维修费比计划下降5-10%。

3.加强安全环保管理。坚持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环保责任到人制度和领导联系点制度。对乙炔发生器防爆,单体贮槽、聚合釜、液氨贮槽防泄漏,干燥风机噪音、电石破碎粉尘、含汞触媒和清釜水的处置要做到全方位、全程监控。对公司自身暂不具备条件解决的安全环保问题要积极向上级反映,争取支持帮助解决;坚持“当班一日安全员”制度;坚持每周安全、工艺、设备综合排查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强化安全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公司安全标准化建设水平,杜绝重大安全、环保事故,千人受伤率控制在2.5‰以下;全面深入开展清洁生产企业创建活动,力争尽快达标。

4.倡导宣贯树立“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顾客”的理念,把生产岗位移置于市场环境之中,让员工在同一岗位上分别体验顾客、制造者和供应商三种不同的市场角色的感受。作为顾客,应具备熟悉本道工序技术要求和鉴别上道工序成品质量优劣的能力。作为制造者,要严格按照工艺技术的要求正确操作生产出合格产品。作为供应商,必须提供合格的产品,否则将被下道工序的“顾客”拒收。从而加强工序之间、工段(班组)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增强团结协作意识,高效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5.加强工段(班组)管理和建设。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最 2

基层的组织和作业单位,企业目标要在班组中落实,企业效益要通过班组实现,安全生产要由班组来保证。加强工段(班组)建设,提高工段(班组)工作水平和工段(班组)长管理能力,是一切工作的根本。为此要以提升工段(班组)长素质为龙头,以加强工段(班组)创建为抓手,切实提升工段(班组)长的管理素质和工段(班组)整体工作水平,实现安全合格班组创建全面达标,安全优秀班组创建达标50%以上。

6.深入进行产品质量的分析研究,一是要在严细管理上下功夫,以严格工艺指标控制为根本,以细化关键工序指标参数的跟踪整理分析为重点,积极发挥技术攻关小组作用,坚持每周一次质量分析会,使查找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取得突破,有效掌控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7.加强售后技术服务,技术跟踪小组积极主动配合销售人员处理市场质量问题,帮助客户分析、查找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加强对特殊用户出货的监管,努力做到按使用配方进行试验后发货;结合新区技术改进、产能扩大、产品牌号增加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外训,组织选拔专人带着问题接受培训,学有所成,从而攻克技术进步、产品升级中遇到的问题;不断优化配方,做好产品差异化工作,在手套料、皮革料的开发方面取得进展,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求。

8.加强员工岗位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合理进行人员调配和劳动组合,结合工段(班组)工作实际和人员状况,具备轮岗条件的岗位尽可能安排轮岗,让尽可能多的人员得到锻炼,一方面为人员调配和劳动组合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为外训抽调人员积极准备;在自我加压自我克服困难的基础上,向上级反映实际困难,争取支持给予适当补充人员。

二.经营方面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销售渠道、营销网络需进一步拓展,满负荷生产时库存压力较大。

2.产品的差异化销售水平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3.采购渠道、原辅材料、备品配件市场信息和生产需求信息不对称,有待进一步改进。

4.部分营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强。

5.与生产、计划财务、储运部门的沟通联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改进措施和要求

1.以实现产品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划片层层分解销售任务,通过有计划、有目标的布点布网拓宽产品销路、扩大市场份额,实现产销平衡。

2.针对产品不同的性能,与生产技术部门紧密配合,将专业化销售和差异化销售很好地结合,大力推广技术营销,针对重点客户和新客户的不同需求,指派技术团队进行现场服务,即售前技术攻关、售中技术指导、售后技术跟踪,以技术服务带动产品销售,与客户之间建立稳定的战略联盟关系,在提高差异化销售水平的同时,赢得客户赢得市场。

3.在巩固拓宽老区产品销售渠道的同时,做好新区产品宣传推广,瞄准新区建成年产10万吨的销售目标,作积极有效的准备。

4.加强原辅材料、备品配件市场信息和生产需求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加强采购计划管理、渠道建设和过程控制。将比质比价采购和源头采购有机结合,将降低6%的年采购成本指标,落实到具体业务、落实到人。在及时有力满足生产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为提质降耗、降本增效作出采购供应应有的贡献。

5.健全完善营销业绩考核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营销队伍的战 4

斗力,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6.加强与生产、计划财务、储运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信息沟通联系制度,有效提高营销水平。

三.财务管理方面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由于财务人员少,存在与生产、供应、销售、仓库等部门沟通不及时,掌握的资料不够全面,以致财务预算编制和财务经济活动分析还不够细致到位,财务预测的准确性和财务分析的深度还需加强。

2.公司公司作为独立运行的子公司,资产管理应做到:产权明晰、归帐及时、交易规范。

3.与政府和税务、金融部门的联系和沟通有待进一步加强,有效提高与相关部门交往的工作水平和效率。

4.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5.规范会计核算,提高财务报表质量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又一项重要工作,受相关基础数据和专业知识的影响,此项工作须进一步加强。

(二)改进措施和要求

1.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强化财务工作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管理。财务预算的准确性,需要营销、生产等各个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密切配合,只有营销、生产等各个部门完全融入到财务工作之中,财务预算才能做到科学完整、准确。因此,财务人员要善于主动沟通、协调,做好事前编制预算,事中预算执行控制,事后决算总结。使营销、生产等各部门能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财务工作,从观念上改变财务预算工作只是财务部门的事,从而加强部门间的配合,提高财务预测的准确性,提升财务预算编制、执行和总结水平。

2.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时,对上月的产值、收入、利润、成本等指 5

标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细致分析,查找实际完成情况脱离预算指标的原因,为公司对生产经营活动实施有效控制提供依据,为公司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生产经营决策水平提供指导性服务。

3.严格执行资产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公司资产明细,明晰资产产权关系,资产发生产权交易必须通过财务核算完成;对于目前在建的资产,购买的设备应及时归集入账,土建等工程项目需要外审的资产,按照在建工程完工时间估价入账;严格规范资产损坏、报废程序,确保公司资产保值、增值和完整。

4.加强与贷款银行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各银行的可用额度情况,编制贷款余额明细表,及时提醒各笔贷款到期的时间,拓宽银行融资渠道,保证生产经营资金需要;加强项目贷款的跟进,努力使项目资金贷款及时到位;采用合理的融资方式,努力降低融资成本。

5.加强与政府、税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合理筹划税收,争取政策扶持资金和税收减免。

6.财务人员是公司重要的管理力量,财务人员素质决定着财务工作的质量。为此,在进一步增强财务人员积极主动为生产经营服务的同时,对财务人员要进行定期轮岗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7.财务部门出具的各类报表,要用大量的原始数据来支撑,这就有赖于各部门,包括生产、供应、销售、仓库等各部门基础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如有误差,财务人员应该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查找原因或漏洞,及时反馈。报表的最终完成和质量必须经过多次探讨,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改进,从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四.综合管理方面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由于公司重新启动上市工作,作为独立子公司运营、明确机构 6

设置时间较短,所以相应的基础管理制度不健全。

2.作为准备上市的独立子公司,按公司化模式运营的管理边界和工作流程不够清晰和完备。

3.为更有利于各职能部门工作的开展,应尽快制订更加具体细致明确的工作职责。

4.对公司决策、制度、工作部署的执行情况,跟踪、检查和反馈缺乏具体的规定和要求,不利于公司决策、制度、工作部署及时有效的落实到位。

5.绩效考核工作有待进一步具体、细化。6.员工的学习培训和教育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

(二)改进措施和要求

1.加快基础管理制度制订,健全完善各项基础管理制度,如:办公用品管理、公文(资料)管理、现场管理、办公电话车辆管理、印章管理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基础管理工作,提高基础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2.根据公司公司化运营和集团公司构建母子公司管控体系的需要,积极与有关部门进行联系沟通,征求意见,争取理解支持,理清公司的管理边界、完善工作流程,努力优化公司公司化运营模式。

3.尽快制订完善工作职责,通过积极有效的论证,尽可能使职责具体详尽,在具体细化各部门工作职责的同时,使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明确导向。

4.建立公司决策、制度执行情况跟踪、检查和问责制度,明确对公司决策、制度执行情况跟踪、检查、反馈的职责部门,细化其程序和要求,以此强化提升各级、各层面的执行力,切实提高公司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

5.根据公司各项工作考核需要,结合具体实际,配合集团公司管 7

理部切实有效地开展好绩效考核工作。

6.加强员工的学习培训和教育,制订具体的学习培训计划和方案。一方面着重工程技术人员、工段(班组)长和关键岗位操作技能的学习培养;另一方面加强对员工思想观念的教育。把新区技术学习培训、新进岗技术人员的培养教育、技师中高级工培训考评、选拔配备过硬工段(班组)长、“师徒结对”、季度“优秀员工”评选和企业文化、形势任务的宣传教育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切实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增强员工对企业价值理念、发展战略的认同度,进一步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综合素质,为管理提升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和保障。

公司生产管理诊断报告 第3篇

一、E公司人力资源诊断的目的及主要指标

对E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系统的诊断, 找出公司影响管理效率、经营业绩的原因, 根据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 参考国内成功企业的相关经验、方法, 为E公司作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评估和改进建议。

人及人的活动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和约束, 有效地对企业员工的人力资本状况进行评估和测量是企业高效运行的基础性保障。所以, 严密的人力资源指标评价体系是科学评价企业员工具体表现的基石。

根据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主要从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开发、员工培训、考核、晋升与选拔、岗位评估与薪酬激励等方面对E公司人力资源问题进行把脉。

二、E公司人力资源诊断的方法

1. 资料查阅。

为了能对E公司的内部制度和运作有较全面的了解, 方便后面的访问和调查工作。我们对E公司的内部资料进行了仔细的、反复的阅读和研究, 这些资料包括:E公司的基本情况资料、战略资料和信息、主要业务资料、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资料、相关管理制度、各项章程、奖惩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等文件资料, 希望通过这些文件内容对E公司作进一步的了解, 以便后面的访问、调查、和诊断工作。

2. 深度访谈。

为了充实抽样调查结果的可信度, 也为了能否了解员工工作的实际情况, 听到真实的心声, 我们还采用了深度访谈法, 访谈是管理咨询获取信息的一个常用方法, 一般是各类调研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是访问者通过与客户组织中各类人员的接触谈话, 能够获取客户组织的重要的主观问题, 被访谈的人也感到他们在为项目作贡献。访谈过程是一个耗费时间的过程, 需要巧妙周全的构建, 访谈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包括材料准备、思想准备等。所以在设计访谈内容时, 我们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 集中访谈多次, 同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还与有关人员不定期地进行抽样沟通和调查; (2) 访谈对象涵盖了E公司所有高层领导、中层员工和普通员工代表; (3) 层面覆盖范围满足了调研诊断的充分性需求, 可以代表各个层级的声音。

但因为各层级员工工作忙碌, 还有部分员工经常出差驻外, 我们集中访谈了40人次, 同时在论文过程中还与有关人员不定期地进行了抽样沟通。访谈对象涵盖了E公司所有高层领导和部门经理、主管级员工和普通员工代表。层面覆盖范围满足了调研诊断的充分性需求、可以代表各个层级的声音。具体访谈情况是:高层访谈8人次;中层访谈12人次;员工访谈20人次。由于本次访谈是E公司人力资源情况全面诊断的开始, 是对E公司所存在问题的全部摸底, 所以这次访谈是严格按照上述原则进行的。

3. 问卷调查。

在资料查阅的基础上, 为了能够取得更全面, 更有说服力的资料, 我们编制了调查问卷, 严格按照抽样调查取样的方法, 对各个部门、各岗位、各年龄阶段、各职务阶段的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4. 观察法。

本次诊断工作除了采用以上三种方法外, 我们还利用了很多便利的条件, 对在E公司的内部员工的工作情况和现象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从中弥补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的真实性。

三、E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诊断工作的基本流程

1. 编制诊断计划。

为了使诊断工作能够按预期完成, 我们编制了一个诊断计划, 并且在诊断过程中严格按照计划进行, 诊断工作计划如下表:

2. 搜集资料, 认真阅读。

在E企业管理者的帮助和协调下, 顺利的收集到了E公司内部的相关资料, 如E公司的基本情况资料、战略资料和信息、主要业务资料、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资料、相关管理制度、各项章程、奖惩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等文件资料, 对收集的文件进行了认真详细的阅读和分析, 并对文件里有疑惑的地方请教了E公司的相关人士, 对E公司的战略规划、公司内部的运作有了清晰的轮廓。

3. 起草访谈提纲, 实施深度访谈。

为了弥补问卷调查的缺点, 针对问卷中有些不是特别详细或者有疑虑的问题, 还采用了与公司员工进行面对面的深度访谈。在访谈的过程中, 我们采用了“半结构化”的以岗位分析为目的的提纲提问式方法。并在访谈结束后精心整理出深度访谈的内容。力图掌握更多的真实信息, 为后面的调查及诊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编制调查问卷, 实施调查。

论文结合前期收集的资料, 编制了调查问卷, 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有针对性的调查。

5. 与公司高管进行沟通。

对那些可能会存在问题的、难以反映出真实情况的、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问卷, 则通过分析其原因并精炼其内容, 与E公司最高管理层进行更为深入的沟通, 进一步明确诊断情况。

6. 现状诊断。

利用前期所掌握的情况, 我们对E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进行了诊断, 并形成了初步的诊断意见。

7. 诊断修改。

在诊断意见的初稿形成之后, 我们为了追求完美, 同时也为了自己的诊断结果符合E公司的实际情况, 取得预期的效果, 将诊断意见反复修改, 进一步完善诊断情况, 最终形成符合E公司实际情况的诊断书。

8. 对策研究。

在诊断书的基础上, 利用自己所学的现代管理理论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反复提炼、推敲、论证, 结合E公司的实际情况, 分析和提炼了E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四、E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诊断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0份, 回收调查问卷44份, 有效问卷39份, 有效率达到了88.6%, 按统计概率回收60%以上则可认为是有效的, 综上所述, 可视本次调查是有效的。本次的问卷调查对象覆盖了各个层级、各个岗位, 总的来说, 分布较均匀, 比较合理, 所以我们认为本次的调查数据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通过调查统计分析, 我们将E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诊断结果总结如下:

1. 绩效管理方面。

经过访谈和问卷分析, 发现E公司在绩效方面存在这样的问题: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基本没有考核机制, 缺乏有效的考核约束机制, 对中层的考核没有提出客观的、科学的要求和考核指标, 考核结果与提升、降级、奖金相关度不强, 普通员工新陈代谢和能上能下的机制还不存在, 缺乏有效考核和动态选拔, 不利于其能力的提高和绩效评价, 进而影响组织目标达成, 也不利于管理队伍建设。

2. 薪酬管理方面。

总的来说, E公司的薪酬状况的整体满意度较高, 尤其内部的公平性较好, 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岗位激励没有到位, 还存在一些问题: (1) 薪酬设计缺少弹性; (2) 薪酬的设定带有许多主观因素的判断往往使薪酬的设置有很大的随意性; (3) 薪酬中的固定和浮动比例的设置不成系统, 没有根据业务特点的不同和部门职能特点的不同分别设置有效的固定和浮动比例, 不能达到对员工的有效激励与约束效果。

3. 员工培训管理方面。

通过调查, 发现E公司有超过半数的员工认为他们所接受的培训不够, 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另有超过20%的员工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同时, 调查中显示对管理技能、专业技能、组织沟通等方面的培训是当前企业员工急需的培训内容, 52%的员工需要各种技术方面的培训, 15%的员工需要组织协调、沟通能力方面的培训。另外有部分员工安于现状, 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4. 员工发展管理。

H公司库存现金管理调研报告 第4篇

关键词: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盘点;问题;对策

一、公司概况

H公司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为500万元。公司位于温州市区,专业生产屏蔽泵,全自动冷热水自吸泵、热水循环泵、WQD型系列污水、污物潜水泵、JETDP系列喷射泵、QDQ型系列潜水电泵、耐腐蚀泵等九十多个品种的泵类产品,该公司共设有销售部、设计部、财务出纳部、综合办公部、车间综合办公室等部门,在职员工300余人。

二、H公司库存现金内部管理分析

(一)会计岗位职责不清

该公司只有两种财务人员,分别为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出纳除了现金收付、银行存款的存取等本职工作外,还保管会计印章,到银行领取对账单、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等工作。有时会计人员也时常一个人办理资金业务的全过程。财务人员分工不明确,会计岗位职责不清,缺乏相互牵制机制,容易出现漏洞,资金安全得不到保障。

(二)公司对现金的使用和保管不规范

按规定,公司保留库存现金是三至五天日常零星开支所需,其核定标准是由开户银行原则上给已开户单位核定其库存现金限额。可现在所谓限额核定名存实亡,该公司的日平均现金使用量在6000元左右,那么其库存现金额限在18000到30000元,但其库存现金经常超过库存现金限额,对于多出的部分公司从不主动,及时地交送银行,公司内部也不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因为现金量过多,使用现金结算随意,使公司还存在白条抵库现象。

(三)公司库存现金审计情况

审计人员对H公司库存现金审计监盘表如下表1:

表1 库存现金监盘表

检查盘点记录实有库存现金盘点记录

项目项次人民币面额人民币

监盘日账面库存余额110350 张金额

监盘日未记账凭证收入额223500100元10010000

监盘日未记账凭证支出额31850050元1003500

监盘日账面应有金额4=1+2-31535010元50700

监盘日库实存金额5143505元20100

白条抵库金额610002元1020

监盘日实存现金金额7=5+6153501元3030

监盘日应有与实有差异8=4-70其他

追溯至报表日账面结存余额合计 14350

报表日至监盘日库存现金付出总额9507800审计说明

报表日至监盘日库存现金收入总额10511150发现白条抵库1000元,应及时收回。

报表日库存现金应有金额11=4+9-1012000发现收入款入账不及时,应及时入账。

报表日库存现金实有金额12=7+9-1012000

调整数0审计结论

审定数12000库存现金可以确认。

三、H公司库存现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岗位分工和牵制

该公司的岗位分工简单,没有相应的分级管理机制,主要靠领导自身经验进行管理经营。公司近年来业务大增,但是财务工作的总量一直以来都是几个人。负责人对于不相容岗位分工和牵制的意识淡薄。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否则,很容易发生监守自盗的行为。

(二)现金管理水平滞后

现行的企业现金管理制度是多年以前颁布实施的,现金使用范围规定的过于狭窄,与实际情况相矛盾,有待进一步完善。该公司将结算起点定为1 000 元,过低的结算起点阻碍了正常的商品交易流通。原则上以开户单位3~5 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核定库存现金限额,在物价大幅度上涨、通货膨胀的今天已偏离实际,根本不够周转使用。

(三)收付款凭证入账不及时

在对H公司进行现金监盘时发现未入账的收款凭证23500元、未入账的付款凭证18500元(见表1中的审计说明),这会直接影响监盘表中盘点日账面应存的金额,易造成与实存现金金额的不符。现金收付款凭证入账应由会计人员每日及时完成,做到日清月结。

(四)白条抵库

H公司设计部某员工的借款1000元(见表1中的审计说明),并未按照正规方式取得,属于白条抵库行为,造成现金盘点结果短缺,会使实际库存现金减少,日常开支所需现金不足,还会使账面现金余额超过库存现金限额,难以进行财务管理。应尽快查明其借款的真实性,并催促该员工尽快还款。

四、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一)健全内部牵制制度

为解决公司缺乏岗位分工和牵制、财务人员分工不明确这一问题,企业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H公司货币资金收支与记账岗位应该分离,并且收支要有核准、审批、授权手续。现金要定期盘点,按月编制银行存款金额调节表,做到账实相符。

(二)加强对现金的管理

为了解决H公司现金管理水平滞后,企业必须严格按规定的限额控制现金结余量,超过限额的部分,必须及时送存银行,库存现金低于限额时,可以签发现金支票从银行提取现金,以补足限额。同时,应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制度,加强库存现金收支控制流程。

(三)完善记账制度,及时入账

收付款凭证入账是会计人员每日应完成的工作,收付款凭证是登记日记账,科目汇总表等账簿的直接依据,不及时入账可能会影响公司会计程序的后续。为此,应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制度,对相关会计人员进行教育或培训,要求会计人员对于收付款凭证应每日及时登记入账,并计算出相关余额,做到日清月结。

(四)规范手续,严禁白条

为了从根本上杜绝白条顶库行为,要统一规范借款手续,必须用付款凭单结算,因公出差或有特殊情况临时需要借款的,借款人要写好借条,借条要写明借款用途、金额、还款时间、还款日期并签名盖章,经负责人同意签名后送会计人员审核,会计人员开具付款凭单一式三联,一联为存根;二联留会计人员欠款往来账,其借条附在付款凭单后作为附件;三联由借款人凭借条找出纳员借现金,借款人和出纳员都要签名。

五、结语

本文简单介绍H公司的基本概况,发现了该公司在现金内控管理中出现的岗位分工不明确;库存现金的日常支取和保管不够规范;收付款凭证入账不及时等问题,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建立健全库存现金的内部牵制制度;加强企业对现金管理;提高财务人员水平;完善记账制度;完善手续,杜绝白条等相应的改进措施。

H公司近几年有采用现金内控管理的制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营成果,但是企业现有的现金内控管理制度仍然是不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越健全有效,其会计资料的可靠性越高,越有利于下一步审计工作的进行,所以需要相关领导对该制度进行适当的改进,充分贯彻到实际工作中来,使公司得到更好的發展。

参考文献

[1]王鑫.企业现金管理有关问题探讨:经济研究导刊,2009

[2]王传军.现代审计与会计:黑龙江审计杂志社,2009.7

[3]梁栋明.企业资金内部控制措施浅谈:中国财经报,2009.7

[4]吴存萍.企业资金内部管理问题:山东煤炭科技,2012.4

公司生产管理诊断报告 第5篇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与成功的关键因素。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我部根据集团公司、公司的工作目标、部门工作职责及工作任务,在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自我诊断基础上,找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整改目标,具体报告如下:

一、人事管理工作

存在问题:为加强人事管理工作,公司出台了多项人事管理制度,并制定了相应操作流程,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系统、全面、并与公司战略匹配的人力资源规划;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员工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与企业发展矛盾日益突出;员工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绩效考核及专业技术(技能)评聘工作开展不够到位;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工作离集团公司要求还有差距。

整改目标:在认真梳理现有人力资源状况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与公司战略目标相匹配的人力资源规划和实施计划;盘活选人用人渠道,通过内部培养、提拔骨干人才、外部聘用公司紧缺人才,招收、引进高学历人才等多种方式来充实人才队伍;每年招收一定数量大中专毕业生作为后备人才储存;通过组织开展专业技术(技能)评定、聘任工作,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绩效管理机制,组织开展绩效考评工作及指导、督查工作;通过加强考核和完善考评机制,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加强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及制度化建设工作。

二、劳动用工管理

存在问题:随着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对劳动用工提出了更

高要求。我部在人员招用,劳动合同签订、终止、解除等方面都建立了相

应制度和操作流程,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具体办理

员工招收、录用和辞退、解除劳动合同等手续时在个别环节处理上还不够

规范,存在潜在法律风险;因员工年龄老化、人员流失、人才引进少等原

因,导致各单位因用工严重短缺,使用临时工现象较为普遍,存在较大用

工风险,导致员工队伍不够稳定;同时,在现有职工队伍中存在考勤管理

不够规范、员工劳动纪律松懈,以及存在隐性下岗及长期病事假人员等问

题。

整改目标:做好劳动用工计划管理和人员招用工作,严把新招人员入

职关,避免相应法律风险,同时要配合各单位、部门做好试用期满劳动合同转正及大学生见习期满定级考核鉴定工作,严把人员素质关;规范辞退

及解除劳动合同各个环节,避免潜在法律风险;通过采用退休、离岗退养

人员聘用、季节性用工、劳务外包等多种形式,来补充用工短缺问题;同

时,加强对二级单位临时性用工管理指导及服务工作,尽可能规避用工风

险;加强考勤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及时处理隐性待岗、长期病事假人员及

违反劳动纪律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三、工资管理

存在问题:目前,公司对二级单位工资实行总额管理,除管理人员工

资标准实行公司报批备案审核制外,其他员工由各二级单位根据单位实际

情况,自行确定分配方式和水平,但原则上不允许突破公司下达的计划控

制额。通过这些年的运作,在工资管理上也暴露出了一些深层次问题:如:

在全公司范围内还缺乏系统规范的工资管理体系;员工特别是陆上生产一

线员工收入整体水平偏低;公司缺乏正常工资调整机制;在收入分配上仍

存在着“同工不同酬”、“吃大锅饭”和分配不公、内部分配激励机制不合理等问题;在劳动工资基础管理方面工作还不够到位。整改目标:提出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优化工资

结构,采取灵活运用多种分配形式,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根据集团公司总

体要求,做好公司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建议设立总经理奖励基金,对表现

突出员工另行实行奖励;引入特殊人才工资协商制度,逐步建立工资正常

调整机制;规范绩效工资管理,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强

基础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服务,规范各类统计报表的报送工作。

四、培训管理

存在问题:制定了《员工培训制度》及培训操作流程,重点加强员

工内部培训,严格把关员工外部培训的费用审核。但在培训方面也存

在以下问题:培训工作缺乏系统管理;员工对培训重视不够,公司对

员工教育与培训方面经费投入不足,给培训工作带来困难;培训针对

性不强,缺乏事先的调查研究 ;对培训效果缺乏跟踪、评价和考核;

存在外培人员未按程序事先报批等“先斩后奏”现象,员工培训资料

归档不够及时、全面等。

整改目标:重新修订培训制度和工作流程;将培训情况列入各单位、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加大培训效果跟踪,提高培训有效性;加大新招员

工岗前培训及特殊作业人员上岗培训;做好培训资料及相关数据的分

析、归档工作。

五、社保及公积金管理

存在问题:医务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开展还不够及时;个别单位报送职工缴纳社保基数不够规范,存在少报、漏报情况,容易引起劳资纠纷;外出务工及外借人员存在未按规定向公司缴纳社保;公积金未及时封停和启封,出现公积金多缴或少缴情况;在办理从事特殊工种人员提前退休手续时,存在归档证明材料不齐全等问题

整改目标:进一步加强社保基础性及公积金基础管理工作。及时做好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对符合退职或病退人员,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减轻公司负担;进一步完善从事特殊工种人员档案建立工作,及监督、检查工作;督查自缴社保人员社保缴纳情况,进一步加强公积金管理工作,及时封停停发工资人员的公积金户头,减少公司人工成本支出。

公司生产管理诊断报告 第6篇

根据水文局关于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安排部署,中煤岩土工程公司认真组织开展管理提升活动。按照管理提升活动第一阶段自我诊断的要求,现将中煤岩土工程公司管理提升活动第一阶段自我诊断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基本情况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和实施

中煤岩土工程公司结合实际,对自我诊断表进行了进一步细化,组织各部门进行了自我诊断和相互诊断。紧紧围绕水文局管理提升活动总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经理和书记为组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管理提升活动领导小组,按照水文局的总体活动规划,认真制定总体实施方案,安排部署各阶段、各环节的具体工作。各部门高度重视自我诊断工作,从管理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查找问题,不避重就轻,不文过饰非,勇于触及问题。各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公司管理提升活动整体工作方案,不断细化完善各个阶段的目标和重点工作,找准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创造性开展活动。

(二)充分发动,广泛宣传和动员

中煤岩土工程公司为贯彻落实水文局管理提升活动要

求,对公司内部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并将水文局管理提升活动要求宣贯至各部门,要求各部门认真学习。切实加强宣传发动,在公司公共区域设立管理提升活动宣传栏,及时宣传上级单位的重要文件、领导讲话和公司开展活动的情况、动态等,公司各部门积极开展活动的学习和宣传工作,教育和引导全体员工深刻认识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全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水文局和公司的部署和要求上来,做到全员全过程参与、全业务覆盖,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和要求

中煤岩土工程公司在积极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并切实抓好落实工作。制定了公司第一阶段自我诊断要求,召开公司第一阶段自我诊断工作安排部署会议,对活动第一阶段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积极开展领导人员调研活动,公司领导深入基层,进一步对管理提升活动进行宣讲,扎实推进基层部门的活动开展;制定了活动的会议制度,各专项小组根据工作需要,结合部门日常工作和会议,每周召开碰头会,每月召开一次活动领导小组月度工作例会,总结上月具体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工作经验,部署本月活动安排;建立联系人制度,各专项提升小组、基层部门指定具体联系人,负责活动的日常工作,加强与活动办公室管理提升活动小组联系;在公司积极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充分发动广

大干部员工广泛深入查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四)把握整体,注重创新和特色

在全面推进管理提升活动的过程中,中煤岩土工程公司始终坚持统筹规划、把握整体、注重创新,努力形成中煤岩土工程公司特色。积极开展领导人员调研活动,深入基层部门调研摸底,并召开基层调研活动总结会,扎实推进了基层部门的活动开展;各专项管理提升小组扎实进行自我诊断,召开专项管理自我诊断汇报会,听取各专项管理诊断汇报,共梳理出问题6项,管理提升活动取得了实效。基层部门在管理提升活动中,也都突出了自己的管理工作特色,市场部全员查“短板”、工程部落实责任助推管理提升、技术部多措并举深化诊断等等,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活动自我诊断情况

在管理提升活动中,中煤岩土工程公司积极开展领导人员调研活动,深入基层部门调研摸底,查出问题10余条,提出整改建议10余条;各专项管理提升小组扎实进行自我诊断,共梳理出问题6项,其中基础管理2项,专项管理4项。

(一)基础管理方面

根据管理提升工作实施方案,中煤岩土工程公司认真从制度、标准、流程、和评价四个方面对公司的基础管理工作

进行认真深入的查找。中煤岩土工程公司在年初对公司管理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共修编管理制度6项,完善了覆盖公司各部制度体系。对公司的管理和业务活动进行了认真查找,文件、档案、会议记录等资料齐全,管理规范有序。活动开展以来,公司组织各基层部门进一步完善公司制度体系建设,并深入查找本部门在基础管理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目前基层已经完成了自我诊断工作,并制定了制度修编计划和基础管理整改措施,在活动的第二阶段进行认真整改。

同时,在检查中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短板和不足。工作标准方面员工岗位工作标准还需进一步完善,部分工作标准体系尚未建立,还缺乏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二)专项管理方面

根据管理提升工作实施方案,中煤岩土工程公司对专项提升任务进行了认真的自我诊断,查找各专项管理短板如下:

1、科技创新管理提升。

在提高员工的科技创新意识上还有待提高;科技创新管理工作不够细致和深入,科技项目管理水平有待于提高,考核机制需要完善和落实;个别科技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公司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科研开发能力较差;岩土公司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较为年轻,大多是近一两年分配来的学生,尽管我们大胆启用年轻人,将他们充实到生产第一线、让他们承担项目重任,尽管他们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的了较好的成绩,但技术和经验的积累总是需要一个过程,在以后工作中加强技术管理培训及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2、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安全生产的风险预控能力还不强,重大安全隐患的管控体系还不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仍然存在;在技术改造上还缺少可行性分析、立项、评审和后评价制度。

3、、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现金流不足,资金压力过大;完工未结算工作滞后。

4、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需要进一步宣贯集团公司“家园”文化,规范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三、下一步自我诊断工作计划

1、在第一阶段自我诊断的基础上规范自我诊断的方法,明确自我诊断的重点,全面进行一次复诊。

2、针对岩土公司的自我复诊报告,召开专题研讨会,进一步确定岩土公司专项管理提升活动项目。

3、全面整改在企业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实现全面管理提升。

中煤岩土工程公司将在水文局的统一领导下,扎实做好管理提升活动的各阶段工作,认真开展管理提升,推进公司的管理方式进一步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变,全面提升公司管

理水平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管理能力和竞争实力。

中煤华盛岩土工程公司

上一篇:延迟申请下一篇:大年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