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爹娘散文随笔

2024-08-01

我的爹娘散文随笔(精选11篇)

我的爹娘散文随笔 第1篇

大到结婚生子,小到一餐一食,哪一样不是父母在操劳?记得儿时生病,母亲日夜将我抱在怀中,熬红了双眼,父亲冰天雪地为我寻医问药;记得最困苦的时候,父母忍受饥饿,而让我们儿女尽量吃饱;记得家里没米下锅了,从不轻易求人的母亲低声下气的去借东借西,为的是我们这些饿着肚子的儿女;记得大年三十好不容易吃餐肉炖萝卜,父母却只吃萝卜,把肉大块大块的往我们碗里夹;记得第一次远行,母亲哭红了双眼,父亲担忧的眼神凝视我远去的身影;记得在异乡艰难的谋生,父母写来的书信总是千叮咛万嘱咐,那一个个潦倒的文字像是一点点燃烧的火苗,将我心温暖;

儿时父母一耙屎一耙尿将我们拉扯成人,我们成人后,父母又是一耙屎一耙尿带大我们的儿女,如此循环如此周而复始,父母就像一头耕牛劳累到最后,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

而我们给予了父母什么?

我们为工作所累,我们为生计所忙,我们吃喝玩乐,我们在灯红酒绿中应酬,可曾在忙绿中想起问侯一声父母?可曾在举杯把盏之时,牵挂着父母是否已经吃过?我们躺在暖气融融的房间里,可曾担心过父母冷不冷?我见过很多朋友的手机主屏,打开看到的不是妻子情人就是爱女爱儿,甚至明星艺人,有几人设置为我们的爹娘?我们自以为羽翼丰满了,从此不再需要父母的庇护,自由的在天空飞翔,我们可曾做到了衍草相环?

我们自以为用文字可以将父母的恩情集结成书,可那十八年的养育之恩似海般的深情,那些点点滴滴的琐碎,那些无法抹去的记忆,怎是文字可以代替的?怎是几页篇章可以记录的?

地球与宇宙来说何其渺小,人与地球来说又何尝不是渺小?短短百年甚至几十年光阴,有些人,有些事,留也留不住,去也终须去。其实父母并不需要你给予他们怎样富丽堂皇的生活,并不在意你是否光宗耀祖,衣锦还乡。对他们来说,一声问候抵过千金,平平安安的活着,是他们最大的欣慰。你病了,你远行了,你有难了,担心的牵挂的忧愁的还是父母。为你默默无闻与底层而焦急,为你有所建树而欣喜,给你困境中点燃一盏希望的心灯,漂泊中用温暖装满你空空的行囊的。

“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认为我们还要时间去善待父母,真的到了某一天,只怕悔恨已迟。金钱物质慰藉不了父母晚年的寂寥生活,常回家看看,陪父母聊聊天说说话,哪怕一声问候一次探望更能让父母感到欣慰。

我的爹娘散文随笔 第2篇

礼拜六,阳光灿烂,带两个孩子回父母家,父母见到我们很是开心,儿子撒开疯闹,父母一味的笑,他们毫无原则的宠溺着我儿子,随他们去吧,只要他们开心就成。

我对女儿说:“咱帮你外婆晒被子吧,这么好的天。”女儿举手同意,母亲却反对:“我们的被子不用晒,你们还是歇着吧?坐在这里陪我说说话就成。”我知道母亲不愿意麻烦我们,我对母亲说女儿要洗头,母亲慌慌抱来柴禾烧热水,我和女儿趁机把父亲床上的被子抱到平房上去。父亲的床上铺了三个旧褥子,陈年的棉絮,又冷又硬,温暖的阳光下,我不由鼻子酸酸。晒母亲床上的被子时,我发现母亲盖的依然是我上大学带的那个被子,那是个由无数块布条缝在一起的红花被面,听母亲说当年外婆花三元钱买来送给了母亲,母亲让我上大学时带到学校,我回来后那个被子又还给了母亲。多少年了,被面早已成了退去容颜的老妇,但我却觉得如此亲切。

母亲很快烧好了热水,招呼女儿洗头,儿子缠着他外公给他修车子。我拿出给母亲带的洗发水和新毛巾,母亲抱怨说:“你咋不留着自己用,你表哥春节给我带的洗发水我还一次没用过呢。”母亲就又絮絮叨叨说起了表哥的好,女儿很快洗好了头发,我劝母亲也洗洗,母亲说怕感冒,还是不洗的好。我又劝“就在太阳地洗,洗洗舒服。”母亲没在坚持,倒好了热水,我帮着母亲洗,我第一次触摸母亲的头发,真的令我震撼,印象里的母亲一直年轻,可现在,母亲的头发全白了,握在手里,像最轻柔最没分量的丝线,女儿在一边插话:“外婆,你把头发染染吧,你看全是白头发。”母亲宽厚地笑“不染了,人老了,头发就白了。”女儿乖巧地说:“妈妈,你去做饭吧,我帮外婆洗。”

我洗好手走进厨房,父母的被子在平房上尽情享受着阳光的亲吻,院子里的太阳底下,父亲修车子,儿子跑来跑去捣乱,母亲夸我女儿给她洗头洗的舒服。我很快做好杂酱面,一家人吃的很开心,女儿提意见说:“外婆,我妈在我家从来没做过这么好吃的饭。”母亲笑着说:“你以后回去好好做饭,别写文章了,费眼费时间。”我只有点头,不能抗议,母亲的话是圣旨,当面抗不得。

吃完饭,父亲带着我儿子出去骑修好的小车子,我和女儿去平房上抱晒好的被子,女儿一下子扑在被子上说:“被子晒晒好暖和啊”铺母亲的床时,我让母亲拿个新床单,母亲说旧的就行,新的还想给重庆的亚红表妹留一个。无语,我的父母就是这样的人,对所有的亲人朋友都大方,唯独对自己很苛刻。

父亲的床边有电视,女儿躺在床上说被子晒晒真暖和,儿子在看戏,我也有点累了,就拥着晒好的被子躺在床上,迷迷糊糊中听到儿子说:“杨宁姐,咱回家时把咱婆婆家的电视拿走吧?”女儿说:“小财迷。”儿子说“咱婆婆家的电视能唱美戏。”父亲听到后笑的很是开心。我迷迷糊糊睡着了,床紧邻着窗户,窗户后面开着金灿灿的迎春花,睡在父亲的床上,很是安心。醒来,发现女儿躺在我身边睡得也很香甜,诧异的是白天从不睡觉的儿子也躺在我脚头睡着了。我走出屋子,父亲在院子里修三轮车,母亲坐在太阳底下给我摘辣椒。

母亲见我出来,就停下了手中的活儿,我对父亲说:“爹,歇一会吧。”父亲没有像往日那样固执,搬个凳子坐下来,太阳暖暖地照着我们。我忽然想流泪,我的父母真的老了,都没有了年轻时的固执和霸气,懂得了迁就和忍让,对我们的许多不满变成了依恋,很多时候愿意停下手中的活儿听我们讲话。这在年轻时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记忆里的父亲绝对不会停下手中的活儿陪我们玩耍说话的。父亲腿疼,我劝父亲去看医生,父亲说:“腿疼的人多了,根本不可能看好的。”我知道父亲是怕花钱,我说有机会出去给父亲带点药,父亲立刻制止说:“千万别带,我不吃药,老毛病了,不耽误吃喝,不耽误干活。”我不再坚持,父亲很快就把话题往别处拉。想想有多长时间没有这样陪父母说话了,不知到底都忙了什么,想着第二天还有个聚会,竟没有了往日的渴望和期盼,今天就是陪父母,明天再说明天的事情吧。

等两个孩子都醒了,我们就带了母亲给我们摘的红辣椒,还有父母给孩子准备的火腿肠等东西,准备回家了。母亲挎个篮子说送送我们,顺便到地里掐点野菜。真的是春天了,尽管还没有桃红柳绿,但春的气息还是扑面而来,地里的麦苗绿的让人眼花,满沟的`杨树向春天伸出欢呼的手掌,不知名的鸟儿鸣叫着飞来飞去,谁家的西瓜已经种上了,路边杨树下一个本家婶子和一个老婆婆就那么坐着聊天。母亲忽然说:“看你婶坐在那里多美。”是啊,像我母亲辈的女人,对土地是很有感情的,她们的生活单调而充实,就在家和地之间不停操劳着,拿她们自己的话说:“一走到地里,心里就敞亮,就踏实。

母亲送我们到岭上的麦地边,儿子嚷着要亮脚,我们就坐下休息,脱掉鞋袜,母亲说:“时间过的真快啊,栊琪脚这么大了,小时候的脚就这么一点。”儿子冲着母亲比划他脚的手势说:“婆婆,你骗人,我脚咋会那么小。”我们大笑起来。

终于要走了,母亲挎着篮子往回走,母亲戴了帽子,看不到她的白发,我忽然想到了外婆,那时的外婆也是这样送母亲的,送了一段又一段,每次都让母亲给我们带好吃的。两个孩子前面疯闹着走。我眼眶发热。父母真的老了,说来惭愧,我很少关照他们,从物质到精神,总是从他们身上一味的索取。今天是第一次给母亲洗头,第一次给父母晒被子。想着今晚父母能盖着我给他们晒好的被子睡觉,心里稍微好受一点。

我的爹娘散文随笔 第3篇

家乡——是我艺术创作的源泉;

“家乡”——也是我作品的灵魂。

四川盆地的中东部是连绵不断的丘陵,河流在山与山之间蜿蜒流淌,冲刷出一小块一小块的平地,又把这些平地和山坡自然地分割成一块块农田,复与树林交相辉映,而一条条道路穿梭在河谷、田野与山林之间,便把城镇与一个个农家民宅串在了一起。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着,朴实、善良地生活着,并享受着自己创造的生活和自然赐予的美景。这就是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系列”油画作品始于2007年。那年冬天,一场不期而遇的大雪降临,兴奋之余,我一口气跑到山头,俯看山川田野:田野顺水而成,沿山而上,道路又顺着田野穿行,民房就在道路与田野间点缀着,在一层薄薄的白雪下显得柔美且和谐。兴奋之下,我索性回到工作室展开画布挥洒油彩一口气画完了两张作品,命名为“家乡·雪”之一、之二,后来又接着创作了“家乡·雪”系列之三、之四、之五。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不满足于平常的观察视角和画面形式,慢慢摸索出并采取了俯视以至于到最后完全采用了鸟瞰式的视角和表现形式,这才觉得形式上更单纯、更完整,而绘画语言也由写生技法逐渐变成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技法,把具象的田地、道路、房屋与抽象的山水相结合,实现了“当代”与“传统”的融合。

然而,当我正沉浸在自己的创作当中的时候,却看到了同样的这场大雪给南国大地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交通堵塞、电网瘫痪、房屋倒塌……一夜之间暴雪成灾。人们在积极地抗雪救灾,同时也在反思人类自身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拥有了越来越大的力量,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人类自身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却又往往过分地夸大人类自己的力量,不遵守自然规律,甚至想改变自然规律,把山丘铲平,让河流改道,将农田变为城市,慢慢地,绿色变成了灰色,人们的生活在自我改造后的世界里所得到的,除了繁华,还有废气、垃圾和疾病……我的创作停了下来,思绪一片混乱。

然而灾难再次降临。2008年5月,一场大地震发生在我的家乡,顿时山川崩塌,河流堵塞,城市不堪一击,乡亲们更是伤亡惨烈。与此同时,我的家乡也得到了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与帮助。生命得到了救助,家园获得了重建,人性在这里显示出最伟大的光芒。面对这一切,作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我们,除了感激,就是应该更好地活着。我们更加珍惜生命,也更加懂得尊重自然!

于是,我又回到了画布前,创作了“家乡系列·初雪”、“家乡系列,雪后”、“家乡系列·春雪”以及“家乡·依然美丽”等一系列作品。家乡在我的生命里变得更加珍贵,家乡在我的作品中再次得到了升华。我希望用作品去诠释我的家乡,让“家乡”成为我创作的灵魂。

我的爹娘散文随笔 第4篇

临终嘱托

1995年3月26日,辽宁省大洼县清水农场的马金鹏家正在举行一场特殊的婚礼。婚礼现场坐着三对老人,新郎石佩栋的父母、新娘刘玉芬的父母和马金鹏夫妇。

新人拜完天地要拜高堂,婚礼的司仪把新郎新娘带到老人面前,新郎新娘分别向自己的父母和对方的父母行了礼。然后,又向马家二老深深鞠躬。这时,端坐着的马金鹏夫妇激动得眼里闪烁着喜悦的泪花,马金鹏拉着老伴站了起来,嘴唇颤抖着向来宾致谢。又对两位新人说:“孩子,谢谢你们!”马金鹏说完这句话已经泣不成声,他的老伴也已泪流满面。不过,老太太还是劝着老头:“老糊涂,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咱们应该高兴,哭什么!”

新郎石佩栋搀扶二老坐下,对他们说:“从今天起,我和玉芬就是你们的亲闺女亲儿子,我会像孝顺自己的父母和岳父母那样孝敬你们二老,你们再也不会孤单寂寞了!”

马金鹏哽咽着:“天上掉下来的福啊,我们有你们这样的儿女太幸运了!”

参加婚礼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看到这里,读者也许要问,马金鹏夫妇和新郎新娘是什么关系啊?原来,新娘刘玉芬曾是马家未过门的儿媳妇。

刘玉芬,1972年生人,1990年5月,18岁的玉芬和19岁的马广德在亲人的祝福声中订婚了。

1993年11月,外出打工的马广德回来了。看到马广德的第一眼,玉芬就惊呆了,那个英气勃勃的人儿已经变了模样,身体胖得厉害,神色萎靡不振。玉芬心疼地流下泪:“广德,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马广德说:“我想多挣点钱,咱们结婚时用。可能太劳累了,歇两天就没事了。”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条鲜艳的红纱巾:“玉芬,这是给你买的,城里的女孩子都时兴戴这个。”他费力地站起来,喘息着把红纱巾戴到玉芬的头上,笑着说:“这红色真称你,你戴生它,就像个漂亮的新娘子。”此时,他腊黄的脸上闪现出一丝动人的神采。

玉芬说:“有病耽误不得,明天我就带你去医院。”

第二天,他们去了兴隆台油田医院,一检查说是肝炎。他们又辗转到了油田总部医院,这回检查得知马广德患的是最严重的肾小球肾炎。因为耽误了病情,已经转为尿毒症。马广德住进了医院。在医院治疗了20多天,他的病情没有丝毫的好转,已经不能排尿,只能靠透析维持生命了。玉芬心如刀绞,昼夜守着心上人。照料着他的一切。

当马家再也拿不出治疗费时,玉芬把自己的嫁妆钱拿了出来:“叔,我这还有5000元,快给广德交去治病吧!”

马金鹏说:“孩子啊,我咋能要你的钱呢?我的儿好不了了,这钱你留着吧。咱家没福啊!”

玉芬把钱硬塞到马金鹏的手上:“叔,你快点去交钱吧,不能看着广德等死吧!”

无论亲人怎样挽救,马广德的生命都走到了尽头。1994年的正月初七上午10时,奄奄一息的马广德拉着玉芬的手:“芬子,我不行了。等我死了,你再找一个好的,好好过日子。”说到这儿,马广德的眼泪溢满了面颊,玉芬轻轻地拭去他的泪:“广德,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都说出来吧!”

马广德歇了一会儿说:“我爹娘就我一个儿子,妹妹远嫁到河北。我走了,他们就成了孤苦无依的人了,你心好,替我照顾他们啊!”玉芬的眼泪刷刷地落下来:“我答应,你放心吧!你的爹娘就是我的爹娘,从今天起,我就是他们的亲闺女。”听到这句话,马广德的眼睛倏地亮了一下,几年来的相处,他知道芬子的心有多善,芬子的情有多深。有了芬子的承诺,他无需再牵挂什么,他的魂灵可以安详地飞升天堂了。他的嘴角掠过一丝笑意,心满意足地合上了眼帘。

痛失爱子的两位老人经受不住沉重的打击,精神崩溃了。马金鹏紧紧地抱着一件儿子的旧衣服不撒手,似乎不相信年轻的儿子就这么扔下父母和未过门的媳妇走了,他像尊石像般久久地枯坐着,是那么绝望和哀伤。马老太太在撕心裂肺的哭嚎后支撑不住倒在了床上:“完了,什么都没了,没有指望了!天塌了……”这话重重地击打在玉芬的心上,让她肝肠寸断。她对老人说:“有我呢,有我在天就不会塌,你们不要怕。我会照顾你们的,放心吧!我已经答应广德了……”

千金一诺

玉芬在忙完未婚夫的丧事后,极度哀伤的她病倒了,可她牵挂着两个老人啊。一天,她拖着病弱的身体来到马家,结果老人不在。这时,她才知道老人为了给儿子治病已经把房子卖了,他们住在别人家的仓房里,这事儿一直瞒着她。玉芬发疯地跑到老人的住处。

两个老人面色忧戚哀伤,马金鹏的头上还戴着棉帽子。尽管这样,他还不住地咳嗽着,混浊暗哑的喉音表明他的气管已经严重发炎。冰窖似的小屋里没有一丝生气。

她抱着可怜无助的老人说:“叔婶,我不能让你们住在这样的、破房子里,你们年纪大了,是熬不住的。你们现在就到我家去!”

两个老人拽着门框死活不去。玉芬跑回家,抱来了她准备结婚用的里面三新的被褥。她又找人给老人的窗户上安了玻璃。

忙完了这一切回到家里,玉芬再也睡不着了,她耳畔响起未婚夫的临终嘱托:“我走了,他们就成了孤苦无依的老人了,替我照顾他们啊!”

她一骨碌坐起来:老人在遭罪,我不能不管!

第二天一早,玉芬来到母亲身边,她给母亲披上那件羔皮背心:“妈,你说咱家暖和不?”

母亲知足地笑着说:“咱家当然暖和了。”

“可有人却在挨冻啊!”

母亲吃惊地看了她一眼:“你在说谁呀?”

“妈,广德的爹娘在挨冻啊,他们把房子卖了,住的仓房像冰窖一样,老人受不了那份寒哪!”

母亲不解地看着她:“那我们能怎么样啊?”

玉芬搂着母亲说:“妈,你手里不还有点钱吗,借我吧。我要用这笔钱给广德的父母买间房子。等我挣了钱,再还你!”

母亲急了:“那钱是留着给你哥娶媳妇的,可不能动。再说,你一个没过门的媳妇做得够多了,你可别再掺和人家的事了!”

玉芬不罢休:“妈,你忘了,你犯心脏病时,是广德和邻居用门板抬着你走了10公里送到医院啊!那时,你不舍得花钱住院,不是人家给你拿的钱吗!”这时,玉芬的母亲有些感伤,她抽咽着说:“广德是个好孩子,可惜死得早。”

玉芬见母亲动了情,就趁热打铁地说:“妈,咱不能人走茶凉吧。我能挣钱,等我哥用钱时我就还上了。”善良的母亲再也不能拒绝女儿了。

母亲从柜底拿出6000元。用这笔钱玉芬给两位老人买了三间房子。她亲自动手把房子粉刷一新,打扫得干干净净。当她把两位老人的家当搬过来时,老人泣不成声:”这是前世修来的福啊!”1994年9月,玉芬认识了清水水力站工作的小伙子石佩栋。

这个朴实善良的小伙子,对玉芬呵护

备至,体贴入微。细心的石佩栋发现心爱的姑娘眉宇间总有那么一缕忧郁和哀愁。一天,他试探着问玉芬:“是我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吗?”玉芬马上解释:“你做的很好,是我有件事一直瞒着你。”玉芬把自己和马广德的事情和盘说了出来。

石佩栋惊呆了,他不知道深爱的姑娘还有这么一段刻骨铭心的情感,更不知道她还有如此庄重的承诺。

玉芬看了看恋人:“我知道让你和我一起承担,对你来说是不公平的,但如果你不能和我一起承担,我们就只能分手,因为我不能辜负亡者对我的信任和嘱托。”

石佩栋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玉芬,离不开她了。她是一个多么好的姑娘啊,至性至情至义,这样的人打着灯笼也找不着啊!

深思熟虑后,他找到玉芬,拉着她的手说:“你是好样的,我会和你一起挑起照顾老人这副担子。”

玉芬说:“说来容易做来难。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要给他们养老送终的。”石佩栋说:“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你就看着吧!”

玉芬听到这句话,她的心里荡起了幸福的涟漪,她知道自己找到了可以托付终身的伴侣。

石佩栋是家里的独子,他的家在镇上,住楼房,条件好。当父母得知他们的宝贝儿子要把家安在农村,并和儿媳已故的未婚夫的父母一起生活时,他们不干了。石父指着儿子的鼻子说:“小子,你不嫌丢脸我还嫌丢脸呢!你要是这么做可别怪我不客气,你就永远不要进这个家门,你连石都不要姓。”

看着爸爸激烈的态度,石佩栋觉得父亲一时很难转变态度。倔强的他扔下一句话:“这是好事,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我改变不了你的想法,但你也拦不住我做什么。”

一天,石父最好的老朋友来劝他:“谁会认为重情重义履行诺言的人丢脸呢?你这个老糊涂哇!”老朋友的一番长谈让石父醒悟了,他同意了儿子的做法。

于是,刘玉芬和石佩栋在乡下马金鹏的家里举行了婚礼。

孝顺儿女

刘玉芬石佩栋开始了和老人的新生活。

马老爷子喜欢听广播,可他用的半导体收音机已经旧得不像样了。石佩栋在镇上买了一个德生牌的半导体收音机。回到家,他开玩笑地对老人说:“你这个破收音机扔了算了。”老人一听急了:“我全指它听二人转和评剧呢,你要敢给我扔了,我就用鞋底子抽你。”石佩栋笑呵呵地从包里把新收音机拿出来,双手送到老人面前。

老人得到这个宝贝后就不离身了,早晨出门时把它揣在兜里,声音调得很大,引得别人都来问。老人就把宝贝掏出来,喜滋滋地向大家展示,并得意洋洋地说:“这是栋儿给我买的。”

村子里的老人们又羡慕又嫉妒地说:“你这个老家伙,白捡了个好儿子。”

1995年12月,刘玉芬和石佩栋的儿子出生了。

两位老人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争吵。一到这时,就难坏了刘玉芬和石佩栋。他们不知是站在老爷子一边还是站在老太太一边。

1996年5月的一天,老两口因为要看不同台的电视节目又发生了争吵,互不相让,剑拔弩张的架式让刘玉芬和石佩栋担心极了。他们过去劝也没劝动,玉芬急得扯住丈夫的衣服:“你快想想办法。”石佩栋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突然,他一拍大腿:“解决了!”

他走到自己的电视机前对玉芬说:“咱把这台电视机放到他们屋里,一个人一台电视,这回他们就不用争了。咱就说孩子小,看电视影响孩子睡觉。”

2002年10月中旬,马老爷子不慎把脚扭伤了。石佩栋下班回来,看见老爷子的情况,背上他就往诊所跑。

这时,石佩栋的父亲因心脏病发作住院了。他对玉芬说:“你回家照顾我爸,我留下照顾老爷子,孩子送姥姥家。”

从石佩栋住的地方到老中医诊所是崎岖的小路,石佩栋就这样背着老人往返一公里换药。

石佩栋的腰扭伤过,每次,背起老人都疼得钻心。一天,从诊所出来时,石佩栋就有些力不从心了,走到一半时,又下起了大雨,石佩栋赶紧把衣服脱下来,裹到老人身上。泥泞中,他艰难地跋涉着。直到一个陡坡处,他的脚下一滑,为了不让背上的老人再受伤,他将自己的身体撞向一棵树干。老人安然无恙。可他的胸口却重重地撞在树干上几乎窒息。泪水、汗水、雨水从他的脸上流下来……

老人不知道石佩栋的父亲病了,就问玉芬哪去了。石佩栋怕老人着急上火就敷衍道:“走亲戚去了。”听了这话,老爷子的脸色立刻变得非常难看,在这个时候走亲戚,分明是玉芬嫌弃他,不愿意管他。

晚上,石佩栋洗好了水果给老人送去,走到门口时,就听到老人在叹息:“老了,不中用了,遭人烦啊!”

石佩栋听了这话心如刀绞,委屈的泪水在这个坚强汉子的眼里簌簌滑落。

玉芬那边,石佩栋的父亲见唯一的儿子在自己住院时不来照顾自己,气得拔了输液器的针头,大骂儿子丧尽天良,并扬言不治病了。

好心的邻居把真相告诉了马家二老,马金鹏心急火燎地让人用车把他送到医院。他对石佩栋的父亲说:“老哥哥,对不起啊!你病了,你的儿子却在照顾我……”

转眼到了2003年。刘玉芬和石佩栋要搬到镇上去,他们打算在镇上做点生意,因为将来要给老人养老,还要供儿子念书。

他们准备带老人一块到镇上住楼房,石佩栋对老两口说:“跟我们到镇上去吧,享享清福。”可老两口沉吟了半晌开口道:“我们不舍得这12亩水田,也住不惯楼房,你们走吧!和我们在一起这么久,你们比亲生的儿女都好哇!”

2003年2月,刘玉芬石佩栋搬到清水镇生活。石佩栋白天上班,晚上和玉芬一起忙碌,他们开了一个油坊,榨豆油。

虽然忙碌,但只要有时间就回乡下看望老两口,然后再去看望玉芬的父母。

冬天,马老太太早早就给小孙子远翔做好崭新的棉衣服。夏天,老两口常带着新鲜的疏菜去看望玉芬一家三口。

2006年9月中旬的一天,马老爷子突然栽倒在自己的院子里。闻讯赶来的刘玉芬和石佩栋马上把老人送进医院。一检查是心脏病,要做手术,手术费用需3万元。

马老太太哭着说:“我手里只有5000多元,上哪去筹那些钱呢?闺女嫁到河北,两年才回来一次,我可是走投无路了。”玉芬和石佩栋安慰老人:“不要着急,有我们呢。”

玉芬和石佩栋这几年开油坊披星戴月地劳碌,才略有积蓄,本想扩大生产规模,多挣点钱,将来供养老人,供儿子上大学。

玉芬试探地说:“我们把钱拿出来救老人的命吧!”石佩栋说:“商量什么,救人要紧,你快去取钱吧。”玉芬感激地说:“佩栋,我没嫁错人!”

玉芬取出25000元给老人交了住院押金,老人及时地做了手术。

当老人从麻醉中醒过来,得知了这一切后,拉着玉芬和石佩栋的手说:“我失去了一个儿子,却得到了一双至孝至亲至情至义的好儿女,我这辈子没白活啊!”老人沧桑的眼角落下滚烫的泪花……

知道他们关系的人无不为石佩栋夫妇的行为所感动。玉芬问丈夫:“佩栋,你对老人太好了,你为什么能做到这一切?”

石佩栋脉脉温情地说:“因为爱。我爱你,我想尽可能地为你分担一些。再说,付出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何乐不为呢。”丈夫的回答,让玉芬的心沉浸在幸福的潮水中。

2008年春节,石佩栋作为单位的生产标兵被奖励带家属到海南旅游。石佩栋要带玉芬去,玉芬高兴地准备着行装。可是,临行前她对丈夫说:“我不去了。”石佩栋惊愕地问:“这么好的机会怎么不去啊?”玉芬说:“我想让你带老爷子去,我以后有的是机会。”

当马老爷子乘飞机到海南尽情地游览后,高兴极了。他逢人就说:“我这辈子有福啊,栋儿带着我坐大飞机去海南了。”

2008年5月30日,玉芬和石佩栋又带着远翔来看乡下的爷爷奶奶来了。马金鹏老两口一大早就准备好了面和馅,三口人一进门,全家人就一起包起了饺子。祖孙三代人的欢声笑语传得很远很远……

我那平凡的爹娘优美散文 第5篇

想起父母,我总觉得亏欠他们太多。

我的父母是普通的农民,在人堆里,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了。但凡人亦有其伟大之处。爹娘一直对我们要求很严,以至于儿时的我到叔叔家,在做饭的奶奶问我想吃什么时,虽然我心里十分想吃,但嘴里总是回答我不吃。因为我知道吃别人家东西是不对的。还记得有一次二姐从街上买东西回来,沾沾自喜地说自己今天占了光,多拿了卖家一块糖。爹知道后,没有大发雷霆,只是冷冷地问道:“你多拿人家东西时。害怕不害怕?”“当然害怕了!”二姐嗫嚅着说。“如果人家发现,当场抓你个现行,你丢不丢人?”二姐不再说了。爹继续说道:“那要是咱家东西被别人偷偷拿走了,你愿意吗?将心比心,以后不要再做让自己良心不安的事了。”不知二姐当时有何感想,总之这一幕到现在我还记着。爹娘,就是这样的人,虽然言没有豪言壮语,但用自己朴素的言行感召着自己的儿女,让他们坦坦荡荡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爹娘的一生,十分清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本不富裕的时期,再加上几个儿女,爹娘的辛苦可想而知。后来我们姐妹几个终于成家了,按说爹娘的担子应该卸了,可以安享晚年了。但南下的大军,使家里成了非老即少的模式。爹娘为地里的农活,还有那没人照管的里孙外孙,继续忙得团团转。

正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母在千里儿不愁。我们一味地用老,啃老,却忘记老人为了我们,身体在每况愈下。

一个周末,我回到了家,娘说:“你爹从过完年到现在总是咳嗽带血。”我顺嘴问道:“那没看看是咋回事?”娘说道:“去诊所开了点药,看吃吃咋样再说。”我也就没当一回事。又过了一段日子,我又一次回家,娘说:“你爹去县防疫站检查了,说不是肺结核。”可恨的是我竟傻到没问问最近的状况,以为父亲不是肺结核就没病了,就万事大吉了。就这样一直拖到这年冬天,一天,我和老公正准备去赴宴,父亲打来电话,问我们在干什么。我们说有个人情。父亲说有事那就算了,他本来想让我们陪他去医院检查,我们既然有事,就让叔叔陪他一起去好了。这次到南阳医院还是没检查出什么。又一拖再拖地到了年底,父亲继续咳血,央人托己,终于用先进的仪器进行周密地检查,终于查出病根了,但对父亲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肺癌晚期。虽然我们没敢说出病名,但怎能瞒过一向心细的父亲呢?我知道,只有在医院,父亲的心情才算好点,其实应该是心里平衡点,因为里面都是和他差不多的病人。而在家里,他遭受着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很多次,我们找不到父亲,但从旁人口中得知,他有时去河边发呆,有时在河堤上沉思,总之,都是在无人的角落。动手术,放疗,化疗,除了摧残父亲的身体外,别无它效。半年以后,在痛苦与绝望中,父亲含恨离去。想起父亲临终前那含糊不清的话语,那孤独无望的眼神,我只有愧疚,只有悔恨:父亲啊,你白养活女儿一次场啊,如果我能定期带二老去检查,你到老来何至于受那么多的痛?如果我对你的病能稍加用心,你何至于六十多岁就丧了命?可恨的是,我这个离你最近的女儿却不知道关心你!我真是太傻了!

由于我的工作关系,母亲没能和我一起生活,姐妹们在埋葬完又纷纷南下挣钱去了,于是留下老人在家独守空门。又是大意失荆州——老人家脑血栓二次复发!母亲丧失了最基本的生活能力了,虽然想与儿女们生活在一起的愿望算是实现了,但谁希望这样的团聚?可怜的母亲啊,开始了在椅子与床上度过的漫漫生涯!刚开始我们都希望母亲能尽量恢复好点,于是逼着她天天锻炼,不达到要求不许休息。也许按道理来说,有点对,但对患病的母亲来说,确实残酷。曾经不怕吃苦的她在我们逼她走路时曾绝望地说:”你们这样还不如让我死了算了!“我知道,不是钻心的疼痛,不是刺骨的难受,母亲是不会这样说的。但我们还是含着泪让她继续锻炼。我想,如果现在让我重新照顾母亲的话,我绝不会像当初那样残忍的。后来她稍微能行动,但几乎一阵风吹草动她都成了她的敌人。因此母亲的晚年,几乎与摔跤为伴,与鲜血为友。她的脸上,身上,总是老伤连着新伤,新伤压着旧伤。多少次为她洗头,洗下的不止是灰渍,更多的的是血渍啊!八年的疾病,即使身强体壮的人,谁能忍受得了?何况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苟延残喘的生命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走了。临走时的母亲,仅剩三五十斤的体重!用皮包骨头、瘦骨嶙峋等词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那微张的嘴,似乎想说什么,但早已没有一丝气力了;那未闭的眼,似乎还在等待,等待她那未归的儿女!但儿女,半数以上没在身边!

我的爹娘阅读理解答案 第6篇

我的爹娘

(1)有一种农民,是土生土长土葬的农民,像我爷爷他们;有一种农民,像我父亲他们,背井离乡,抛家弃子,在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城市里,他们挥汗如雨的身影是喧嚣人群中一道永远沉默的风景。

(2)永远都忘不了第一次去广东,第一次看到父母www.在外地生活的情景。当内心激动的我终于踏上村民们羡慕的天堂广东东莞时,我惊呆了。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这就是父母所说的公寓吗?他们住的“公寓”,就好像游牧民族的帐篷,一大块黑色的塑料布罩着,一个简易的小窗。周围是高耸林立的摩天楼,可我父母的“房子”却是那样的低矮。

(3)母亲欣喜地迎了出来,拉着我走进了我们的“家”,母亲的脸又黑又瘦,手又粗又老,再不是我记忆中年轻美丽的母亲,毕竟他们在外地打拼已7个年头了,为了赚点儿钱,几年没回家乡。

(4)母亲似乎瞧见了我的.惊疑,边走边说,“孩子,这地方好呢,能挣比家多好多倍的钱;这房子更好,一个上午把家安好,一个下午就可以在另外的地方,把家移去,拆迁可方便了。”听得我心里有点发酸,眼睛有点涩。

(5)夏天,广东的太阳白花花地从天空直射下来,照得人心慌。白天闷热无比,晚上,时不时可以听到蚊子美妙的歌声,没防备时,它可能给你来个突然袭击,赐给你几个又红又肿的小包。下雨时,帐内的盆啊,鞋啊,就悠闲地荡开好远……

(6)你肯定会问,他们到底做的是什么事。那好,你看到城市中那一排排高耸的楼房吗?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能立那么高而不倒塌吗?那是因为它们是我爸爸和乡亲们给它们奠的基啊,爸爸的工作叫“打桩”。

(7)打桩需要铁汉子,而我爸爸就是一个说一不二的铁汉子。每天天刚亮,爸爸就得起床,动作敏捷地穿上那沾满水泥的工作服,把脚塞进一双又重又大的长筒靴,拖着头车,直奔工地。因为我的到来,爸爸是那样的高兴。每天很满足地去工地工作,又很满足地回“家”吃饭。每次归来,总会看见他全身上下都是泥浆,连嘴上、眉宇间都镶嵌着泥土……

(8)有一次,父亲又要迁移工地了。当烈日灼烤着我们的肌肤,当零零碎碎的东西又要打包,这时候,我觉得我们像个乞丐,一个在这片土地上求生存的乞丐,一个落荒而逃的乞丐。那一天,母亲给我们各买了一份快餐,一家三口,就坐在街道旁吃着。父母自得其乐,还比着这盒里一个大鸡蛋,那盒里几块肉。他们对面,是一座大型的商场,当来来往往的人穿梭着,打量着我们时,我的心好痛。借口太阳晒人,我一个人走了好远好远,回过头,看看父母,只见他们两个人泰然自若,我的眼泪倏地流了出来,饭再也咽不下去,我的父母,我的爹娘啊。

(9)我无法忍受的东西,我的父母却一直在忍受。现在,当我坐在教室里,沐浴着知识的雨露,吃着学校食堂干净营养的套餐,会从心里想起我在异地他乡的爹娘。我的爹娘,我那没有知识只能卖苦力的爹娘,此时可能正在太阳底下挥汗,可能在路边吃着廉价的快餐,抑或正在抚摸被蚊子叮咬而肿得通红的伤口……

(10)我的父母,我的爹娘!你们是繁华城市里生机盎然的野草,虽然没有人在意,没有人关心,但是,你们却顽强地打拼着,为了我,为了我们的家www.。因为,我是你们的女儿,家庭是你们的全部。 (摘自《青年文摘》第7期,有删改)

11.将题目“我的爹娘”换成“城市的农夫”好不好?请说明理由。(4分)

12.文中写到“母亲似乎瞧见了我的惊疑”中“我的惊疑”具体指什么?(4分)

13.选文第(3)段对母亲进行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4.选文第(4)自然段中画线语句包含了我那些情感?(6分)

15.文中第(5)自然段没有写我的爹娘,能否将其删去?请说明理由。(5分)

16.文中的爹娘是一对怎样的老人?(4分)

17.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谈谈“我的眼泪倏地流了出来”的原因。(3分)

告别爹娘诗歌朗诵 第7篇

远处的汽笛已经拉响,我就要奔赴远方。

那个令人厌恶的城市,也许能成就我淘金的梦想。

未来的旅程我不去想象,尽管是南国的热土,也会有雨雪和冰霜。

自己的命运我不去测量,尽管大地已经复苏,也会有世态的炎凉。

即使无端的风暴,会折断雏鹰的翅膀,我也要振翅高飞,去追寻不落的太阳。

即使滔天的海浪,能打折小舟的船桨,我也会奋力摇橹,驶向我梦中的海港。

即使命运的列车,把我载向不见绿洲的荒凉,我也义无反顾,为了我衰老的爹娘。

远处的汽笛已经拉响,我就要奔赴远方。

父亲已经老泪纵横,母亲早就泣不成腔。

听着铁轮撞击着钢轨的轰响,我触摸了到父亲颤栗的心房。

随着火车的一声长鸣,母亲瘫坐在儿子的身旁……

北部有你迷失歌厅的姐姐,西边有你葬身煤矿的兄长。

东海的渔场有你年老的伯父,南方的鞋厂有你苦难的婶娘。

出门在外不比自己的家乡,在雇主的面前,儿啊,你可千万谨慎,不要逞恶斗强。

三更的星斗是父母垂落的泪水,十五的月亮是爹娘期盼的脸庞。

儿啊,你可是咱家的顶梁柱啊,来年的春节,爹娘盼望着平安归来的儿郎。

远处的汽笛已经拉响,我就要奔赴远方。

奔向那个喧嚣的城市,去寻找我的梦想。

哪里有我人生的画板?

哪里有属于穷人的宝藏?

也许我两手空空而回,最能理解儿子的还是二老爹娘。

望着二老慈祥的脸庞,我躬下身来拜别爹娘,儿就要登上南下的列车,去寻找咱家的希望。

儿不能在您膝下尽孝,二老莫怪我这不孝的儿郎。

汽笛已经拉响,背上沉重的行囊,我跻身如潮的人流,回眸再看看我的爹娘。

教学随笔——我的“判别式”情缘 第8篇

内心的“恐惧感”, 使我产生了更为强烈的征服欲望, 那段时间翻看了很多资料, 其中一篇剖析函数求值域的文章, 对我影响颇深, 仿佛眼前一亮。后来经过自己的不断反思、体会, 感悟到“判别式法求值域”的本质就是将函数值域问题等价地转化成了方程有什么样的根的问题。这其中渗透着的是函数与方程转化的数学思想, 是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思想方法。领悟了它的真谛后, 再来看我的三步, 豁然开朗。第一步的变形实质是在把函数问题转化成方程问题;第二步则是具体的通过△≥0求使方程有根的y的范围来反映函数的值域, 这是核心过程, 也是最难理解的环节;第三步的设置是为了补充一种△≥0无法包含的、同样使方程有根的情形 (方程有可能不是二次方程但也有根) 。其实第三步完全可以合并到第二步中, 因为这一步的本质和第二步并无差别, 因此无需画蛇添足。

如何让学生也能理解“判别式法求值域”, 掌握这一求法的本质并学以致用, 是在我通过反思理解了“判别式法求值域”之后的又一个困扰我的问题, 也着实花费了我很多心思。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反思与改进, 逐渐摸索到了突破这一转化的方法。下面以为例, 阐述教学中该如何通过铺设问题, x2-x+1

引导学生理解并接受这一数学思想。

问题1:通过函数关系, 在实数集内任意给定一个x都可以对应一个y值, 当x取遍实数范围内的每一个值, 对应的y的全体形成的集合是什么? (函数的值域)

问题2:反之, 若任意给定一个y值, 是否都可以通过函数关系式对应出x值? (不一定)

问题3:任意给出y能否有x值对应, 其实可以通过什么来反映? (通过关于x的方程是否有根来反映。此处可随意给出一个y值, 实践一下, 加强理解)

问题4:y在什么范围内给值, 才能保证关于x的方程有解? (在值域范围内给值可以保证)

综合问题1、2、3、4揭示该函数值域可以转化为求使方程有解的y的范围的问题, 即求使方程 (y-1) x2+ (1-y) x+y=0有实根的y的范围: (1) y=1时, 方程无实数根, 故y≠1; (2) y≠1时, 由△≥0解得

综上, 函数值域为

在此问题的基础上, 若将定义域适当改变, 则值域问题可随之转化为使方程 (y-1) x2+ (1-y) x+y=0有定义域内根的问题, 以此来加深对该问题本质的把握。

拿什么来孝敬您,我的爹娘 第9篇

我敢说,大多数人小时候看到父母为了养育和栽培儿女,含辛茹苦地劳作时,都会暗下决心,长大以后要赚很多钱,让父母住高楼大厦,吃山珍海味,穿锦衣玉裘,游名山大川,以报养育之恩。可是,到最后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得到呢?试问,在穷乡僻壤,仍有多少耆老被生活所迫,在几亩薄地上耕作,挥汗如雨?每每在心中勾勒那张饱经沧桑的脸时,远在异乡的游子能不痛心疾首?而自己过得颠沛流离,三餐不保,惟有长叹:拿什么来孝敬您啊,我的爹娘?

贫困是导致辍学的直接因素,辍学之后,再守着几亩薄地就等于从父辈手中接过贫困的接力棒,因此,只能选择依附传说中遍地黄金的开发区,而繁华的都市需要文凭和技术做通行证。为了生存下去,他们只得找高付出低酬劳的活干。运气好的时候,省吃俭用还能有点结余寄回去;运气不好时,白干了几个月一分钱工资也没看到,还提心吊胆怕被炒鱿鱼,怕老板溜掉。他们就在这种朝不保夕的日子中煎熬,撑不坏饿不死。终于挨到结婚生子,挑在肩上的担子更重,那点微薄的工资入不敷出,对失业的恐惧也与日俱增。除了偶尔回家过年,牵挂和思念全靠一根电话线来传递。父母年老体衰,小病小痛时谁不想儿女在床前端茶倒水?做儿女的谁不想承欢膝下,让老人安享晚年?可生活的艰辛让父母不到万不得已绝不惊扰儿女,儿女也只能在逢年过节时挤出点钱和着深深的愧疚寄给父母。直到有一天,面对一堆黄土时,才想起父母辛苦了一辈子,却未能享受一天清福。几多痛楚,几多无奈,几多悔恨。百感交集时,物是人非,个中滋味,只有留给自己咀嚼。

小林就是一个特例。不是生母却胜是生母的姑母在自己家境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顶住压力收养饱受苦难的他,完全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这份朴实、无私、深沉的爱深深感动着小林,懂事的他发誓要给养母一个安逸的晚年,然而养母的猝逝让他的恩情无处可报,他一直悔恨自己在养母即将离去时,为了不失去比较安稳的工作,却失去了孝敬养母、报答养母的最后机会。直到一年多后,怀念养母的时候他仍如鲠在喉。他跟我说:“请你把我的故事写出来,这样我心里会好受些。”他的心情我能理解,因为,我同样身为子女。于是,写拙文《面对孤坟,我长跪不起》一篇,以表我们对父母的尽孝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外,蓝领打工族是打工队伍中最庞大的群体,却是力量最薄弱的群体。作为这个群体的一员,我很感谢《江门文艺》能以广大打工者生存状况为关注焦点,深入打工群体基层,贴近打工生活,从而对打工人才的培养、打工者素质的培养、打工文化的弘扬,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我想,正是因为这样,才使《江门文艺》不仅得以扎根于打工者心中,并有着坚不可摧的地位,而且能在诸多杂志中引领风骚,独树一帜。同时,我也感谢《江门文艺》对我的提携。只是由于我资质平平,功底尚浅,文笔见拙,贻笑大方。此创作谈实乃一点体会而已,不足之处,望大家不吝赐教。

《亲吻爹娘》阅读答案 第10篇

例一:小三子长大以后,再也没有亲过爹娘,话也少了许多,小三子的娘难免失落。再加上小三子离开家乡,儿行千里母牵挂,小三子的娘思儿心切,故常做梦,且做的是小三子亲她的梦。

例二:小三子是爹妈最疼爱的小儿子。小时候他经常主动亲吻爹妈,给爹妈带来了无限的温馨。长大后小三子不仅没再亲爹妈,而且说的话也少了。这使得爹妈的心里很难受。娘特别想再拥有小三子小时候那种温情、亲情,消除父母与儿子的隔阂。

要点与评分:一是长大后再也没亲过爹娘,有隔阂;二是思儿心切。

2.(4分)

例一:爹啊,儿对不住您哪。您二老含辛茹苦把我养大,又让我上大学。而今,我大学毕业了,还不能找到工作挣钱回报二老,反而还要二老为我的衣食住行操心,我该怎样报答您二老啊!

例二:哦,我的老父亲!我似乎有好久好久没亲吻过他了。瞧瞧这双眼睛,慈爱而又疲惫。瞧瞧这张脸,沟壑纵横。父亲老了,却还努力地庇护着我,特意雪中送炭。我感激,我也惭愧呀!

要点与评分:1)大致扣住爱父亲、感激父亲、自责、内疚等来作答。侧重某一点也可以。关键要有文本的依据。2)语言描写,第一人称。 内容2分,人称1分,语言1分。

3.(4分)

例一:“跪”字用得好,娘已衰老伛偻,年轻的小三子身材魁梧,要拥抱亲娘只能弯下身子半跪着,这个动词也充分表现出小三子对娘的深情。

例二:“叭”,写出声音的响亮,亲吻老母亲时毫无顾忌。从声音的角度写出小三子痛快淋漓地表达对娘的感恩之心的情景,震撼人心。

例三:“那被艰难岁月侵蚀得如树皮般粗糙的脸颊”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小三子的娘在漫长的艰难岁月里饱经风霜,已变得很苍老了,其形象让人看了心酸、心动。

例四:人物动作描写富有表现力,一系列的动词“笑”、“扔”、“奔”、“弯”、“跪”、“抱”、“亲”把小三子亲吻娘的行为写得一气呵成,很好地表达了此时小三子对母亲的感恩深情。

……

要点与评分:自选一点,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忌泛泛而谈。找到一个切入点1分,具体分析2分,整体语言表达1分。

4.(5分)

例一:作为子女,仅仅内心爱父母是不够的,还应把这种爱通过一些具体的言行表现出来。因为我们孝顺父母的言行,哪怕再微不足道都能给父母带来莫大的幸福感。

例二:作为子女,应该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养育之情。努力去理解父母为子女所做的一切奉献。只有学会感恩,才能消除隔阂;只有理解父母,才能消除困惑。

要点与评分:若只纠缠于是否亲吻爹娘的最多只给2分。

[陪读爹娘]读后感 第11篇

前几天看了原珍藏的报小说连载【陪读爹娘]有所感悟,读后感。真正体会到可怜天下父母心哦!

以前听到或看到张三的女儿或李四的儿子外国读书去啦,或家长出国探望啦等等,的确从心底里非常的佩服这些孩子:怎么这么优秀啊,这就是做家长的福气加神气!虽然我从来没想过要跨出国门,但对于那些跨出国门去念书的孩子的确打心眼里有种敬意。

自看了【陪读爹娘】不知怎么的心里有种酸酸的感觉:值得吗?

那些在外国读书的孩子的确是优秀的孩子,有的在读博,有的在考研......,有的是单身但正在热恋中,有的已成家身边还带着孩子.他(她)们的生活是清苦单调的,由于在读或打工的时间付出,根本照顾不了自己或家人的生活,这时就必须有亲人在身边照顾,否则一切的一切难以实现,要不身体也就垮了......!

公寓里住着的是来自于各国的留学生.而【陪读爹娘】讲述的是其中几个华人家庭:一个在读的单身女子一人带着个儿子住在11楼,房间里摆着的是东拼西凑的很不谐调的陈旧家具.儿子管不了,正好5楼有个陪读母亲也带着个小男孩,出点钱让带着吧.不了那个调皮的儿子第一天就闯祸......!

9楼住着一对父子,儿子在考研,老爸放弃了工程师(建筑设计,并在行业里显有成绩)的工作来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儿子正在热恋中,房间狭小老爸时遇尴尬.一次女朋友造访,老爸很适相的外出遛跶,闲逛几圈看看差不多了就回家了,哪知道热恋中的人哪有个时间概念啊,推门“呀”,儿子的女朋友横躺在沙发上,裙子退在脚裸上,儿子蹲在地上......,读后感《读后感》。当儿子听到动静返过身来看到老爸时吓的目瞪口呆,老爸也直冲里间躺在儿子的床上连大气也不敢出.儿子、女朋友、老爸那个尴尬......5楼住着一对小夫小妻及一个3岁多的儿子,女方的母亲原是某医院主任医师,女儿在大学里读的是医学专科,毕业后也是医院里的年轻的外科医生,工作稳定收入也不错,然而为了夫君的所谓深造而放弃了年轻有为的医生工作,每天刷洗瓶子挣钱贴补家用,并且把母亲也搭上,来照顾自己的小儿子.母亲看着自己的女儿放弃了自己的专业,本该拿手术刀的手,现在却每天超强度的干着人人都能干的体力活,两只手都不成了样子,天天看着她下了班蒙头睡在沙发上的样子,那个痛......有天9楼那个考研的儿子对老爸说:为了节省点钱想让女朋友搬过来住,老爸没说啥,一个人又去遛跶。那个心里苦啊,但又舍不得儿子,不知不觉走进了咖啡馆。女招待马上凑过来问他要点什么,当他回过神来一摸口袋,囊中那个羞涩令他拔腿就往外走!脑子想的就是:一连串怎么办?儿子起居怎么办?我又将面临......唉怎么办?

以上所述的那个11楼小男孩托5楼的那个陪读母亲带着的,第一天就闯祸了不是:把陪读母亲家的小外甥头给撞破了,小夫妻俩口子回家后一看自己的孩子头破血流睡在床上,气不打一处来,一个劲的指着母亲的不是.说着说着,那个小丈夫就上11楼去找那个闯祸的小男孩的家长理论去了.这叫不打不相识.见面后非但没有指责什么,而是多了个同情.致使还有点心心相惜呢.可能11楼的小女士有点姿势吧,自从5楼的男士与11楼的那个女士见过一面后,心里老是想着她!这可不是好兆头,如往后这两人真好上了,那.....那个陪读的小妻子算什么呀,放弃了自己的专业,还把老娘给搭上了,这是谁的错啊........,唉没法说吧。

很遗憾,小说看了一半没了,结果没法知道!这是2004年的报刊连载,【陪读爹娘】是次载,主载看完了就扔了,没想到现在有空看连载了,并连带看次载了,却少胳膊短腿的,很不爽哦.现在我又在看连载【狼图腾】,据说姚明与棋手们都爱不释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我的爹娘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我的散文随笔06-04

我的歌散文08-06

我的中秋散文09-03

我的慈母的散文06-05

我的顺产记散文07-27

至我的“闺蜜”情感散文07-30

宜昌我的家散文08-17

你是我的谜散文05-19

我的栀子花散文05-24

散文:我的老师-降老师06-01

上一篇: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探讨下一篇: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教案 鲁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