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通大学社会实践调查论文

2024-05-21

华东交通大学社会实践调查论文(精选8篇)

华东交通大学社会实践调查论文 第1篇

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北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摘要:本文通过对本辖区内毕业或中途休学的前往北京打工的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以及作者自己暑期在北京的所见所感,深入地发掘北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展现出北漂族的自由与奋斗,痛苦与无奈。并且针对北漂族及我国政府自身,从根源上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希望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谐发展。

关键词:北漂心理健康蚁族

一.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部分地区已经先富起来,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特区等地,已经高度发达,和国内其他二线城市形成了较大的差距,大约十五年前,第一批大学生及社会青年开始进入这些梦想中的城市,希望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一展抱负。

近年来,随着国内大学扩招,以及部分行业就业岗位饱和,越来越多目光远大、极富探险精神的青年人进入一线城市寻找发展机会,当然,在短时间内注入如此多的外来人口,在给北京上海等地带来空前发展的同时,也是社会问题激增,外来人口能否融入当地文化,当地人口能否顺利接纳外来文化,外来人口的居住生活、心理健康状况、思想道德状况,无不极大地影响着国家的安定团结、社会进步,也成为改革开放“先富带后富”等国策能否顺利实施的保证。

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在中国经济崛起的过程中自然是独领风骚,成为全国城市的领头羊。这样好的地理、经济、政治条件,自然成为众多青年人,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理想的就业首选地。

“北漂”一词就由此而来,在特定的意义上,是指那些从其他地方来到北京(“迁移”应是“漂”的第一层含义),在北京生活但却没有北京户口的人群,他们或已经有职业,或正在寻找发展机遇(“未扎根”应是“漂”的第二层含义)。这些人几乎都是青年人,多数人往往具有一定学历或较高的文化素养、知识技能,他们主要寻求在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一展抱负。他们在北京没有户口,没有房产,主要靠租房度日,他们大多收入低于北京工资平均水平、生活境况堪忧,但又具有雄心壮志,希望能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二.北漂族心理健康状况现状及一些存在的问题

1.相信市场调节,却感情淡漠

北漂大学生大多数人都坚信市场经济可以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发展机遇,因此他们有着充足的干劲和拼搏精神,在成为北漂族的早期阶段这种感情特别明显。但是,随着不同人的职业和事业发展差异,他们很容易自发地分划出几种不同类型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态度:事业顺利的成功者当中有的人更加相信“努力就会赢”,从而专注于自身的职业发展和行业前景,而对“空洞的”社会政治话题保持漠不关心的态度,最终演变为“政治冷淡的经济人”;也有的人庆

幸自己的事业发展机遇,并深刻领会到社会运作的某些潜规则,从而对社会关系网络的维持与建构格外注意,成为耳听八面、眼观四方的“社会能人”。大部分北漂成员的事业发展往往并不合意,于是很多人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所谓“平等竞争”其实并不公平,进而哀叹自己的出身和社会交往技巧,成为无可奈何的“社会抱怨者”;而有的人则自感命运不济、个人能力不足,将事业的失败主要归因为自身某些素质的暂时性缺憾,从而主动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与生活目标,成为暗自反省的“社会适应者”。以上四种心态虽然体现了北漂族社会情感体验的差异,但是他们仍然有着相似的情感认同,那就是他们都认为只有适应“市场”经济,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事业理想,不管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则到底是什么;北漂人必须自立自强,眼泪可以换回人们的同情与怜悯,但不可能挽救自己的北漂命运。

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以及残酷的社会现实,意志薄弱者很可能堕入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状态,在生活中“只有永恒的利益”,由此造成的阴暗心理及对道德、感情的淡漠,不但会使自己误入歧途,更有可能给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带来极大威胁。这种情况的产生,有个人成长环境的因素在里面,但更多的是由于北漂族的生存现实和我国社会发展的严重不均衡。

我在北京居住在一个北漂大学生的出租屋里,不到十平米的小屋内,除一张双层铁床,一个电脑桌外,已经站不下一个人,由于北京房价奇高,开发商们往往采用减少楼层间距的方法增加居住面积,钱是赚着了,可苦了买房者。很多北漂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描绘着自己的未来,憧憬人生的幸福。可是北京大都会的光鲜生活和他们的现实形成的对比太鲜明了,在这种情形下,人类快乐至上原则的本我私欲急剧膨胀,而现实的差距又令人看不到希望,嫉妒、自卑等怒性心理大量产生,在这种环境中长期生活又得不到放松,对人的心理生理都是一种摧残。于是,人们之间的和谐情感变成弱势群体对优势群体的集体妒忌,从心理学上看,如果人们看不到改变这种情况的希望,便会丧失一些人类的善性情感,如:同情、互爱、宽容„„

2.对社会公平问题的矛盾认识

除了对市场经济规则的共同信奉之外,北漂族对社会公平的认识也有着大体一致的心理感受和社会理解,他们大多都能隐约体会到所谓“不平等体制下的平等机会”这样的现实。不管是将个人的现实境况主要归结为社会因素还是归结为自身,他们大多都能认识到当前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平等与不平等”的结合体,平等体现为市场经济的机遇对北漂族中的每个人都是大致相同的,只要个人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资源就有可能把握住这些机遇;而不平等主要体现为行业的垄断和事业发展起点的不平等,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个人把握机遇的能力之差异。

表1:社 会 公平度 调 查

1相信2%

2基本相信19%

3中立61%

4基本不信13%

5根本不相信5%

由此可见:北漂族对社会公平问题的理解从总体上看呈“不置可否”的态度,他们一方面看到了“爱拼就会赢”的鲜活例证,另一方面又亲身体验到了社会关系的重要性,由此而徘徊于对社会公正现象与非公正现象之间,难以同时在情感与理性上调和这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

3.对成功的渴望心理和生活的及巨大压力

北漂族有着强烈的事业成就心理,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能满足于自己的现状,天然地具备了所谓的“资本主义精神”,有着无尽的成就动机和愿望。这种心理直接创造了大量的“工作狂人”,尽管他们自己也感到身心疲惫,需要放松自己的精神和体力,但仍旧从事着“没有假期”的工作,为着“看不到尽头”的目标而努力。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北漂族形成的社会根基存在着密切关系:该群体的早期成员天然就是一批具有经济探险精神的年轻人,他们来到大城市所携带的最大愿望就是实现自己的“自由创业梦想”,为了这个梦想的实现他们不惜献出自己的全部青春。这种北漂传统必然催生出一股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同时也形成了该群体成员空前的社会压力感。

表2: 北 漂 族 的 生 活 压 力 感 调 查

1压力较小或没感觉到压力7%

2生活压力一般40%

3生活压力比较大31%

4生活压力特别大22%

值得注意的是,在极小部分没有压力的人群中,主要是来北京长见识和锻炼生存能力的人居多,他们并没有直接感受到生存的困难。综上,压力大的北漂族超过50%,他们能否合理排解自身的压力感成为这一人群心理健康的重中之重。

4.北漂自身群体性分化的影响

社会的成功人士只能是少数人,北漂族也逃脱不了这种社会发展的通则。他们的社会地位分化十分迅速和显著,无数北漂的“老板梦”最终只得走向破灭,不得不安心于为别人打工的生活,即使同为“天涯沦落人”,他们的收入差距也是很大的,与之对应的生活方式也存在天壤之别。在这种强烈对比之中,某些人的心理反差逐渐形成,于是开始探索事业成功之外的其他渠道,以此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比如“男女驸马”现象(找一位北京当地人为妻子或丈夫)就体现了此种心理状态,它已经成为北漂族改变自身命运的一条“捷径”。此外,随着社会地位的变动,有些人逐渐脱离了北漂群体,比如有的人购买了住房并具有了北京市民户口,还有的些人不甘心于“漂”在北京而返回家乡,这些人都不再属于这个群体的成员,这充分说明了该群体边界的模糊性和流动性。北漂族为了自己的创业之梦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除了极少数的创业成功者之外,绝大多数人所收获的都是青春的流失和身心的疲惫,而最后不得不“打道回府”,返回自己的家乡再创业或继承父业而继续演绎祖辈的人生轨迹。

北漂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也能带给人别处无法给予的东西,然而,事物的发展未必按照人们希望的方向,我们最终得到的,不一定是当初想要的。尤其对于北飘过后仍一无所有的所谓“失败者”而言,如果他们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从失落的阴影中走出来,更加懂得坚强地面对人生,并且把北漂过程中的经历当做人生的历练与财富,那么未来依然是光明的。可是,如果没有走出这一片阴霾,并且因此造成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就像一句名言所说:困难可以使人站的更直,也可使人弯了脊柱。北漂的失落者,更应该得到人们的关心与理解,我们不能是同情,而是带有敬意的关怀,他们虽然暂时沉默,但并不代表真的失败,奋斗过就没有遗憾。

5.面对生活进退两难的境地

北漂族中的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大城市的自由生活与快节奏工作,而对自己家乡的生活方式难以适应,所以有的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返乡生活”之后不得不再次返回北京。一位北漂朋友在工作压力之下返回河南老家生活了半年,最终因为难以习惯农村的生活方式而再次回到以前的工作岗位上,她认为:“在北京生活虽然很辛苦,但感觉很有意义,能让人感受到自由的空气,但在农村老家是不可能产生这种感觉的”。自由至上的理念在这个群体当中十分普遍,但是获得自由的同时也经常伴随着收获迷茫,北漂族当中的不少人抱有“坚持一天是一天”的态度,他们对自己前途未来的认识通常是不清晰的。

表3:是 否 坚 持 在 北 京 扎 根

1在北京常住10%

2无法预知未来76%

3大不了回到家乡,反正绝不在北京住7%

4会在北京买房,但不一定常住7%

三.解决北漂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1.政府决策是重中之重

之所以会出现北漂这种社会现象,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政府决策十分不开的。在西方国家,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形,最典型的是资本主义初期,农民大量进入工厂成为工人,以至于产生了一个新的阶级。北漂问题虽然没有如此重大,但如果不加以重视和管理,将产生严重社会问题,因为贫富不均是目前中国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之一,弱势群体被过度压榨,向来都是社会动荡的根源之一。

我国政府无论是基于民生还是人道考虑,都应该改善北漂群体的生存条件,起码能保障其正常的生活,保障其劳动所得。其中,对房价的宏观调控就是手段之一,但是,我们看到,国家对巨富阶层的管理非常不到位,在巨大利益面前,没有把顾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这其实也是北京房价在房价掌控政策出台后仍然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家政府除了在“硬件”问题上给与帮助之外,还应立法保障北漂等弱势群体利益,实现社会问题的法制化解决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表现。此外,加大宣传力度,使用正确的宣传手段,加强当地人口与外来创业者的理解与沟通,防止出现畸形的籍贯归属感。

2.社会民众应正确对待北漂人群和北漂现象

社会对于北漂大学生也应该给与充分的关心和理解,不能带有歧视态度。目前,有部分人群对大学生持一种特别反感的态度,认为大学生就应该受尽人间疾苦,当然,这和大学门槛降低,大学生就业困难有关,从以往天之骄子变为漂泊四方,巨大的落差使一些没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的人找到了发泄不满的机会。北漂学生首当其冲受到影响,有一种被歧视的心理状态,这对于北漂自己和社会本身都将产生极为消极的影响。

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情感的培护,对北漂群体加大社会关心力度,将使他们摆脱感情冷漠、妒忌性社会心理的状态,对各种社会现象及国家政策采取理解的态度。另外,我们在宣传创业的成功者的同时,千万注意不要伤害失落者敏感的神经。

有很多北漂自己建立了网站,述说辛苦,讲述成功与失败,这就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解压的办法,当社会关心不够时,自己加强这种自我关心,是非常值得提倡的。有些北漂族将自

己的经历写成小说或剧本,也带来了巨大影响。

3.积极面对人生,培养健康人格

不论我们多希望生活变得更美好,客观现实是,要吸纳这茫茫多的北漂族,即使是北京这样的巨型城市也会显得有心无力。于是,残酷的现实铸就了一道道钢铁丛林,在这里,自然法则是唯一的信仰。这必然加剧前文提到过的感情淡漠问题。近年来国内不断发生的大学生自杀,博士自杀,以及富士康自杀事件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继续忽视北漂们的情感生活,那么更多的悲剧还将降临。压力始终存在,北漂们不能抱怨外界因素多么糟糕,他们可以做的是有个健康的心理,培养完善的人格。这个问题甚至不仅仅存在于北漂中,许多70,80,90后出生的人都有愈来愈严重的心理疾病,让他们独自负压能力十分脆弱,原因可以归结于独生子女政策,社会的转变等等原因。我觉得目前很有必要的一点,就是中国人往往忽略的,对人格的培养。目前国内的教育依然以家长式管理至上,青少年往往在一种压抑与扭曲的氛围中成长,而父母过多的干涉又降低了他们的自主能力,使得许多人成为了草莓族,即,外表光鲜,实则一压就碎。教育的缺失,社会榜样的误导,成为这一代人心理健康恶化的杀器,再加上社会中万恶事物的刺激,很容易酿成惨案。

所以我认为,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培养健康人格是一件极有现实意义与迫切性的事。我们需要的思想教育,不是形式空泛的几节政治品德课,是要像柏拉图苏格拉底那样如涓涓细流,打动心弦的洗礼,是教我们如何行使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誓言与尊严。当然,这离不开社会风气的改善和一个各加公平开放的社会平台,这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但我相信这将极具时代意义。

媒体可以有极大助力,比如电视栏目,报纸专栏,用以讨论北漂生活,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不是孤独的,有人关心,还有很多伙伴,保持交流,不要闭塞,这是简单有效的一招。目前中国心理医生还不盛行,但随着现代都市人的节奏越来越紧张,相信不仅是北漂们,更多的人也会需要心理健康辅导。在目前社会服务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北漂族们应该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减压,朋友就是最好的分担压力的办法。

北漂,已经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我们希望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社会能健康地走出发展的每一步!

参考文献:

[1]廉思《蚁族》[M] 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华东交通大学社会实践调查论文 第2篇

1、摘要和目录

摘要和目录单独编页码,位于页面下方居中,形式为罗马数字。摘要要求先中文(“摘要”)后英文(“Abstract”),中文至少150字,英文至少500印刷字符。“摘要”、“Abstract”和“目录”用黑体小二号、Times New Roman粗体小二号和黑体小二号,居中。“摘要”设置段前为102磅,段后为12磅,摘要的内容用宋体小四号。“关键词”(“Keywords”)用黑体(Times New Roman粗体)小四号,内容用宋体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体),包含3至5个字或词组,中间用逗号分隔,结束时不用标点符号。关键词与摘要相距12磅。目录设置段前为0磅,段后为12磅。目录要求列出一、二级标题,一级标题用黑体四号,二级标题用黑体小4号。

2、论文正文

正文中所有非汉字均用Times New Roman体。

l、字间距设置为“标准”,段落设置为“1.25倍行距”。

2、每一章另起页。章节采用三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学连续编号,例如1,1.1,1.1.1。章名为一级标题,位于一页的首行居中。章名用黑体小二号,段前距为0磅,与紧接其后的文字或二级标题间距为12磅。二级标题用宋体四号,左对齐,段前距12磅,段后距0磅。三级标题用黑体小四号,左对齐,段前距12磅,段后距0磅。

3、正文用宋体小4号。

4、表名位于表的正上方,用宋体小五号粗体;图名位于图的正下方,用宋体小五号粗体;图表按章编号,例如表2.7为第2章第7个表;图3—1为第3章第1个图。

1.数学公式用斜体,按章编号。

2.页眉从正文开始。页眉左端顶格为该篇文章的标题,右端右对齐为页码,用阿拉伯数字。

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另起一页。与正文连续编页码,“参考文献”居中,用黑体小二号,段前设置为0磅,段后设置为12磅,著录的内容应符合国家标准(参见《华东理工大学学报》),主要格式如下:

期刊:[序号]作者(用逗号分隔).题名.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书籍:[序号]作者(用逗号分隔).书名.版本号(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论文集:[序号]作者(用逗号分隔).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华东交通大学社会实践调查论文 第3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用SPSS对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实践能力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 找出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实践能力的哪些方面存在差异, 并通过观察法、访问法和文献资料法等发现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从而进一步提高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毕业生的实践能力, 以增强其社会竞争力。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资料为分析和提高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1.2.2 观察法

通过观察平时课堂上, 课间以及专家报告会上本科生和研究生表现, 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现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1.2.3 调查法

通过合理发放调查问卷获取原始数据。

1.2.4 数理统计法

用SPSS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交叉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 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2]所谓“实践能力”可分为:一般实践能力、专项实践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而一般实践能力又包括感知能力、运动能力和交流能力。专项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专项知识、专项技能和知识构建能力。应用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分析能力、策划能力、执行能力、应变能力及创新能力。

调查表明, 我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在一般实践能力方面无显著差异。在专项实践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方面差异显著。主要体现在对“技术课教学中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和“期望的第二课堂类型”两道微观多选题的认识上。

2.1“技术课教学中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反映实践能力优势

2.1.1“想好技术再练习”选项凸显专项实践能力

通过SPSS的频数统计表分析出我院本科生有57人认为在技术课教学中想好技术再练习更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0人认为关系不大, 研究生则仅26人认为认为应想好技术再练习。

根据交叉分析可知P=0.01, 即在是否需要想好技术再练习的问题上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见解有显著性差异。清楚表明本科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比研究生更注重对技术动作的练习进行表象训练, 更符合各项技术动作的学习规律。这组数据也从侧面反映出我院本科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较研究生更强。 (见表1)

2.1.2“组织教学比赛”选项蕴含应用实践能力

表2是关于教学比赛能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频数统计, 根据交叉分析得出P=0.000, 由此不难看出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对待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比赛可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问题的态度呈高度显著性差异。绝大多数本科生认为教学比赛与学生实践能力相关性不大, 而将近有半数的研究生则认为教学比赛对提高学生分析、策划、执行、应变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

体育主要包括两大特征板块:健身和竞技。在一般的技术课教学中, 健身占更大的比重。在专业运动员训练课上, 竞技就是目的。若忽略其健身性, 体育便成了少运动员的专利, 若摒弃其竞技性, 体育便形式涣散缺乏凝聚力。因此, 在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将两者融为一体, 在抓好基础技术教学的同时适当组织开展教学比赛不仅能提高同学们对枯燥技能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增强同学们的竞争意识, 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提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期望的第二课堂类型”暴露实践能力劣势

本科生对第二课堂的期望值远没有研究生高。在各专业领域, 研究生通常具备了较成熟的思维模式能自觉进行批判式学习, 而多数本科生却依旧停留在被动接受式的学习状态。这也客观地反映了学习态度能引起在应用实践能力差异。

2.2.1“学习知识和技能”选项注重培养专业实践能力

由表3可知我院本科生对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第二课堂的期望较研究生偏低。经SPSS对这一期望进行了频数统计。近3/4本科生都不期望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第二课堂。反而是近半数的研究生对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第二课堂充满期待。P=0.033, 由此可知本科生和研究生对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第二课堂的期望存在一定差异。

根据我院目前情况, 研究生所期望的第二课堂多是见解独到的高水平讲座和编排新颖的创新型课堂以期开阔视野。而我院本科生由于自身已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 因此在课外讲座和课堂实践上多数会将着眼点落在汲取专业实践经验上, 对以传授知识、技能, 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为主的第二课堂兴趣不高。

2.2.2“提供参与实践活动平台”选项着力加强应用实践能力

通过频数统计得出:有51个本科生对提供实践活动平台的第二课堂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但认为提供参与实践活动平台的第二课堂没有多大意义的同学仍近半数。而在研究生团体中, 只有不到1/4的人对提供参与实践活动平台的第二课堂持否定态度。经SPSS交叉分析, P=0.15, 证实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对学校提供参与实践活动平台的第二课堂看法不一, 存在明显差异。 (见表4)

体育教育应身体力行, 转变观念从单一的生物体育教学观转变到多维的体育教学观: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灌输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为主。[1]我院本科生虽已具备了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且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了至少两个月的教学实践活动, 但是仍有41%以上本科生需要额外参与更多其它社会实践活动。体育社团是促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3]这也同时说明无论是我院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在与社会履历欠缺, 与之相关的策划、执行和创新能力都亟待加强。

3 结论与建议

从宏观来说, 本科生与研究生在一般实践能力上没有明显差异, 在专项实践能力应用实践能力方面有明显差异。

从微观上看, 本科生的专项实践能力强于研究生而应用实践能力则次之, 存在一个两极分化的趋势。

总而言之, 只要是从事着体育这一专业, 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应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投身社会实践, 调整自己的知识构建, 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关系。以理论指导实践, 以实践检验理论, 二者相互依存, 不可偏废。唯此才能将体育人之梦飞的更高, 才能将体育人之路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黄燕飞.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初探[J].浙江体育科学, 2000, 22 (2) .

[2]郭抵芳.基于体育教学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J].运动, 2012 (9)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论文封面 第4篇

粘土膨胀对钻井作业的

学生姓名:曲正天 学 号: 1302010708 专业班级: 石工1307 指导教师:黄维安

2016年 3月21日

华东交通大学社会实践调查论文 第5篇

华交教[2004]66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毕业论文是学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组织学生完成的总结性独立作业,是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论文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巩固与加深所学的专业知识。较好地完成毕业论文是本科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

做好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对保证和提高学校的育人质量有重要意义。各学院各专业教研室务必精心组织,加强指导,保证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第二条 为加强对毕业论文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三条 全日制专科生毕业论文可参照此细则执行。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四条 毕业论文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校、学院、教研室分级管理,并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明确分工,协调运行,确保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五条 全校的毕业论文工作在主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由教务处负责宏观管理,制定政策,定期组织毕业论文检查与评估,组织经验交流,评选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编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集》。

第六条 各学院负责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及质量控制,成立毕业论文领导小组,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拟定毕业论文工作具体计划,并组织实施;做好组织、动员、检查、总结和资料归档工作;在允许学生选择毕业论文题目和指导教师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各毕业论文小组指导教师和学生名单;成立答辩委员会负责组织毕业论文答辩;负责评选、推荐本学院优秀毕业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

第七条 教研室是直接组织和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基层单位,应根据本专业教学计划,负责毕业论文工作各个环节的具体实施。由教研室主任负责,指导教师具体到人。

第八条 毕业论文分选题、开题报告、毕业论文撰写、论文答辩和总结等五个阶段。各学院应按阶段参照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的要求制定出工作流程,落实各环节的具体工作,确保毕业论文按质按量完成。

第三章 毕业论文的选题

第九条 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

毕业论文的形式为学术论文,其他如调查报告等视为不符合要求

(一)毕业论文的选题应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尽量结合教学与科研情况,体现指导教师及我校本学科科研工作的优势和特色,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与专长,教师、学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二)选题要有科学性、新颖性和时代特点,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要有利于学生得到全面的专业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决杜绝空洞、老生常谈的选题。选题应不断补充、更新。要求年更新率达1/3以上。(三)选题的份量要适当,应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基本完成,或者可以相对独立地做出阶段性成果。第十条 选题时间一般安排在毕业前的第三学期末完成。选题一般先由指导教师提出报告(也可由学生提出,经指导教师初审后提出报告),经教研室主任审核后,报学院分管教学院长批准,方可列入选题计划。选题计划确定后应向学生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兴趣,申报选择意向。

第十一条 毕业论文题目采取指导教师命题、学生自选和学生自主命题、指导教师认可相结合的方式。全部题目均需学院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统一审定。各专业每年所出选题总数应多于学生数的50%左右,便于学生选择。选题分配原则应保证每人一题,必要时也可几个学生合做一个课题,但必须各自独立完成其中的一部分,并分别独立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

第十二条 各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确定后,按统一格式,由学院汇总,报教务处备案。题目一经选定,中途不得随意更改论文题目和更换指导教师,如特殊原因确实需要改变时,需在毕业实习前报学院批准后才能更改。更改后的情况需上报教务处备案。

第四章 指导教师及其主要职责

第十三条 指导教师的条件

(一)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应由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的讲师及以上职称教师担任。视情况可成立毕业论文指导小组,具备初级职称的人员,可在小组内协助指导教师工作。也可聘请外单位相当于讲师及以上职称人员进行指导。指导教师可由各教研室组织申报,由各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

(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担负着重要的任务。指导教师必须以积极、负责、认真的态度做好指导工作。

(三)聘请外单位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学院应填写外聘人员申请表,教务处审批,同意后方可办理聘请手续。

第十四条 指导教师主要职责

(一)审定论文题目。选择合适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学生写好毕业论文的关键性环节。指导教师要在对学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选题,反复审定学生确定的论文题目。

(二)指导学生制定撰写毕业论文的具体进度、计划,并定期检查学生执行撰写毕业论文的具体进度计划的情况。

(三)指导学生收集和阅读有关的参考资料,介绍必要的参考书目。要求学生围绕毕业论文的主题做读书卡片或者读书摘要。

(四)指导学生如何开展社会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做好调查材料的研究和分类。用社会调查得到的材料,作为论据,摆事实,说道理。

(五)正确指导和引导学生拟定论文提纲,定期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对学生提交的初稿要认真审阅,并作出相应的批改意见和建议。

(六)审阅论文,评定论文成绩,并指导论文提纲的写法及其论文答辩的方法和技巧。

(七)每个教师指导的学生论文数,一般不宜超过8人。教师在整个毕业论文环节中,应保证对学生指导答疑的周学时数不少于12个学时。教师因事请假,应事先向学生布置好任务或申请委托他人代为指导。请假一周以上者,须经毕业论文工作小组组长批准同意,超过四周者,应及时调整指导教师。

(八)学生到外单位做毕业论文,可聘请有关单位相当于讲师以上职称的研究、业务人员指导。有关学院仍应派人负责联系,了解论文的进度和需要协助指导的问题。论文结束时,应请指导人员对学生论文评定成绩并作出评语。第十五条 校外毕业论文要填写“校外毕业论文申请表”及“聘请协作指导教师登记表”,经所在学院毕业论文工作小组组长同意,报教务处备案。协作指导教师由学院聘任并发放聘书,其酬金由学院解决。

校外进行毕业论文的学生必须由校方组织答辩委员会答辩,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由协作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协商填写,并由指导教师共同签字。

第五章 对学生的要求

第十六条 基本要求

(一)学生应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习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在校外进行毕业论文的,要遵守所在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特别要注意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毕业论文过程中,要尊敬老师,团结互助,虚心学习,勤于思考,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按指导教师的要求,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毕业论文。

(三)作毕业论文期间,实行考勤制度。一般不准请假,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请假时,按有关规定办理,并经指导教师同意。学生缺勤(包括病、事假)累积超过毕业论文时间1/3以上者,取消答辩资格,不予评定成绩,须重新补做。

(四)必须独立完成毕业论文,一旦发现套用和抄袭他人成果者,按作弊论处。对不努力、不认真、敷衍了事、回避指导,未完成各阶段任务及严重违纪者,指导教师有权不推荐其参加毕业答辩。

(五)毕业论文原则上要求二稿以上。且要求第一稿为手写。并在手写稿留空白供指导教师批改。终稿要求计算机打印并保留电子文档。

(六)毕业论文结束时,应参照《华东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要求,做好整理工作。

第十七条 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中外文摘要字数上、外文文献检索篇数及其译稿字数,各学院可参照教育部印发的相关专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中的评价方案和标准,制定适合自己专业的具体要求。

第六章 毕业论文评阅

第十八条 指导教师评阅

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认真、全面审查,对学生的外语水平、毕业论文的完成情况及水平、工作能力及工作态度等写出评语并评定成绩。

第十九条 评阅人评阅

由答辩委员会聘请评阅人主要对毕业论文成果进行认真细致的评阅,并评定成绩。学生应在答辩前5~7天将毕业论文送评阅人。

第七章 毕业论文答辩及成绩评定

第二十条 毕业论文完成后都要进行答辩,以检查学生是否达到基本要求。各学院要成立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由5~7人组成,一般由正副教授担任,经院长聘请,也可以邀请有实践经验和相应职称的专家参加,答辩委员会负责有关答辩事宜。

答辩委员会下设若干答辩小组,每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负责各课题的具体答辩工作。答辩前向学生公布答辩教师名单和学生参加答辩的时间和地点。

答辩委员会应至少在学生答辩前2周成立,委员会名单报教务处备案。

第二十一条 答辩程序和要求

根据学生呈报的毕业论文任务书、翻译文章、毕业论文的初稿与终稿、包括主要参考文献及指导教师评阅意见等,答辩委员会审定答辩资格。

(1)学生介绍毕业论文(不超过15分钟)(2)提问和答辩(不超过15分钟)。

第二十二条 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的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优秀论文的比例控制在20%以内。

毕业论文评分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人评分和答辩评分三部分组成,其相应比例为4:3:3。

第八章 毕业论文教学质量检查

第二十三条 指导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毕业论文进展情况,对学生在论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在毕业论文的各个阶段指导教师应积极认真地把好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关。毕业论文的后期阶段,指导教师应严格审查毕业论文初稿,达到要求方可进行毕业论文终稿工作。

教研室应对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工作中履行的职责起监督作用。

第二十四条 学院应成立毕业论文工作督查组,督查组可由学院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或离退休教师)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对本院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全过程的随机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向学院毕业论文领导小组汇报,并做好相关的督查文字记录。

第二十五条 学院毕业论文领导小组除及时处理学院毕业论文督察组反映的问题,还应组织毕业论文工作前期、中期和后期三阶段的检查工作,并做好相应记录。记录的内容应作为毕业论文结束后的毕业论文工作总结材料。

第二十六条 教务处全面负责全校的毕业论文质量的监控,监督方式为组织校毕业论文专家组,随机抽查各学院的毕业论文工作情况,并做相应记录。抽查结果教务处适当的方式反馈给各学院。

第二十七条 学校每两年组织一次毕业论文教学专项评估。评估指标体系以《华东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方案》为准。评估工作暂由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承担,并吸收其他有关专家参加。

第九章 总结及其他

第二十八条 毕业论文答辩结束后,应按《华东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要求装订成册,装袋交于学院统一保管,保存期五年。

第二十九条 按3--5%左右的比例选送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并按规定格式整理成可供发表的论文(或摘要),以学院为单位汇总,按规定时间上报教务处。

第三十条 毕业论文结束后,各专业应认真做出书面总结,内容包括:毕业论文基本统计情况、执行毕业论文《细则》情况及对《细则》的意见和建议,对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有显著效果的做法,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学院汇总后于每年9月20日前交教务处。

第三十一条 本《细则》是对毕业论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各学院在不降低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有专业特色的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细则。

第三十二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华东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华东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格式

二OO四年三月三十一日

附件: 华东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为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实现本科培养目标,从加强毕业论文的严格、科学和规范化管理出发,对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制订出本规范。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程序参照《华东交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细则》执行。有特殊要求的论文,各学院可参照本论文撰写规范,制订出相应规定加以执行。

一、毕业论文资料的组成

毕业设计结束后放入学校统一的毕业设计资料袋中,应包括: 1.毕业论文封面;

2.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 3.中英文摘要、引言; 4.论文正文、结论; 5.谢 辞、参考文献; 6.附录;

7.毕业论文初稿(草稿)。8.其他

二、毕业论文资料的书写及装订

1.毕业论文统一使用学校印制的毕业论文资料袋。

2.毕业论文资料袋按要求认真填写,字体要工整,卷面要整洁,手写一律用黑或蓝黑墨水;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签字,经教研室主任签字。3.毕业论文按统一顺序装订:

①封面、毕业设计(论文)诚信申明

②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

③中文题目、中文摘要及关键字

英文题目、英文摘要及关键字(英文题目、英文摘要及关键字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④毕业设计评阅书(1)、(2)、答辩记录

⑤目录

⑥论文正文及结论

⑦谢辞

⑧参考文献

⑨附录部分

⑩毕业设计指导记录

4.资料袋中应保存毕业论文的初稿,初稿要求手写。初稿必须有指导教师批阅手迹。

5.装订好后放入填写好的资料袋内上交学院。

三、毕业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1、论文封面

封面是论文的外表面,提供应有的信息,并起保护作用。封面上包括下列内容:

a.论文题目,用三号宋体字标注在题目栏b.论文的作者和指导教师c.所属院系、专业、年级。论文封面统一使用“华东交通大学 毕业论文”字样封面(华东交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封面由教务处统一印制)。

2、目录、目次

长篇论文可以有目次页,短文无需目次页。目次页由论文的篇、章、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3、题目

(1)题目是反映论文内容的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组合。(2)题目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3)题目的要求 A.题目准确得体并能准确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恰当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不能使用笼统的、泛指性很强的词语和华丽不实的词藻。

B.题目应简明,使读者印象鲜明,便于记忆和引用。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0字。在保证能准确反映最主要的内容的前提下,题目字数越少越好。

C.题目所用词语必须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以便为检索提供特定的实用信息。

D.题目应避免使用非共知共用的缩略词、字符、代号等。4、署名

(1)署名的意义:A.署名作为拥有著作权的声明B.署名表示文责自负的承诺C.署名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D.署名置于题目下方,并注明所在院系、专业全称。

(2)署名对象只限于直接参加研究工作并作出主要贡献的人,仅参加部分工作,署名者可以将他们列入“致谢”部分。

5、摘要

(1)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2)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和结论,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3)摘要只能用第三人称写,要求简短精炼,一般要求50~300字;

(4)用语规范,不用公式和非规范符号术语,不出现图、表、化学结构式;

(5)论文应附有英文题目和英文摘要以便于进行国际交流。英文题目和英文摘要应明确、简练,其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主要结果和结论。一般不宜超过250个实词。6、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选取出的用以表示全文

主题内容信息的词或词组。关键词包括主题和自由词:主题词是专门为文献的标引或检索而从自然语言的主要词汇中挑选出来并加以规范化了的词或词组;自由词则是未规范化的即还未收入主题词表中的词或词组。

每篇论文中应列出3~8个关键词,它们应能反映论文的主题内容。其中主题词应尽可能多一些,关键词作为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列于摘要段之后。撰写要求有英文摘要的论文,还应列出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Key words)。

7、引言

(1)引言又叫绪论,其目的是向读者交代本研究的来龙去脉,作用在于使读者对论文先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引言要写得自然,概括,简洁,确切。

(2)引言的内容有如下几项: A.研究的目的、范围和背景。B.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C.预期的结果及其地位、作用和意义。

8、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都在这里阐述,因此它要占主要篇幅。由于论文作者的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差异很大,所以对正文中要写的内容不作统一规定;但总的思路和结构安排应当符合“提出问题,摆出论点,通过论据或数据对论点加以论证”这一共同的要求。正文必须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度。

(1)对正文主题的要求

A.主题新颖,研究、解决、创立和提出尚未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B.主题深刻,抓住问题的本质,揭示事物的主要矛盾,总结出事物存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C.主题集中,一篇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要使主题集中,凡于本文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应涉及,不过多阐述,否则会使问题繁杂,脉络不清,主题淡化。

D.主题鲜明,论文的中心思想地位突出,除了在论文的题目、摘要、前言、结论部分明确地点出主题外,在正文部分更要注意突出主题。

(2)材料,就是为了表现主题而收集到的各种事实、数据和观点等。

(3)对结构的要求

A.正文的结构是层次及其划分。章、节、小节分别以1、1.1、1.1.1、1.1.2(1)等数字以树层次格式依次标出。不同内容的正文,应灵活处理,采用合适的结构顺序和结构层次,组织好段落,安排好材料。

B.正文写作时主要注意抓住基本观点,对于数据的采集、记录、整理、表达等都不应出现技术性的错误;叙述事实,不弄虚作假;分析论证和讨论问题时,避免含混不清,模棱两可,词不达意。

9、结论和建议

结论即结束语、结语,是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有创造性、指导性、经验性的结果描述。反映了研究成果的价值,其作用是便于读者阅读和二次文献作者提供依据。

(1)结论应包含的内容是:

A.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性的东西,或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

B.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尚待解决的问题或提出研究设想和改进建议。C.如果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

10、致谢

毕业论文应该是学生本人单独完成。如果毕业生参与了指导教师的课题项目研究,可根据自己独立完成的部分构筑论文框架,撰写论文。对本研究直接提供过资金、设备、人力,以及文献资料等支持和帮助的团体和个人应表示感谢。

11、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应是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2)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12、附录

(1)附录是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为了体现整篇论文的完整性,写入正文又可能有损于论文的条理性、逻辑性和精炼性,这些材料可以列入附录段,但对于每一篇论文并不是必需的。

(2)附录大致包括如下一些材料:

A.比正文更为详尽的理论根据、研究方法和技术要点,建议可以阅读的参考文献的题录,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

B.由于篇幅过长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宜写入正文的材料;

C.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很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D.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

E.附录段置于参考文献表之后,附录中的插图、表格、公式、参考文献等的序号与正文分开,另行编制,如编为“图1”,“图2”;“表1”,“表3”;“式(1)”,“式2”;“文献[1]”,“文献[2]”等。

四、毕业论文要求

原则上要求正文字数:8000字以上。各学院亦可参照教育部印发的相关专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中的评价方案和标准,制定适合自己专业的具体要求。

五、毕业论文的写作细则

1.论文一律用 A4(210 mm×297 mm)标准大小的白纸打印并装订(左装订)成册。论文在打印时,要求纸的四周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复制和读者批注。每一面的上边距和左边距侧(订口)应分别留边25 mm,下边距和右边距(切口)应分别留边20 mm。

2.论文的篇幅一般要求不少于8000字,并须上交论文的电子文挡,以便归档。

3.凡几个人选用同一类题目的论文时,应将题目再进一步具体细化,要求每人必须独立完成各自的论文。4.字体要求

A.论文标题: 3号宋体字;小标题1:小3宋体字;

小标题2:4号宋体字; B.正文标题: 小4宋体字,标题加粗; C.正 文: 小4宋体字; D.参考文献: 5号宋体字;

华东交通大学社会实践调查论文 第6篇

为规范成人教育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现对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行款格式要求如下,成招、高职等专业可参照本要求施行。

一、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由封面、目录、写作提纲、正文(含内容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内容、注释)、参考文献等项目构成。其中“目录”与“注释”可根据需要使用,其余各项内容均为必备项目。

(一)封面

1、封面左上角有“华东交通大学成人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字样,并用方框加以突出,方框内字体为小五号宋体。

2、标题及作者情况。封面的“毕业论文(设计)标题名称”字体为小二号黑体加粗;作者情况包括分校(站、点)、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稿日期,使用四号宋体,1.5倍行距。

(二)目录(根据需要)

另起一页。“目录” 项目名称用小二号黑体加粗,顶部居中;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目录中要标明文章各部分内容的所对应的页码。

毕业论文(设计)正文字数在:大专:3000~5000字,本科:5000字以上的。

(三)写作提纲

另起一页。“写作提纲”项目名称用小二号黑体加粗,提纲内容使用四号宋体。

(四)正文

另起一页。正文包括标题、内容摘要及关键词、正文内容、注释(根据需要)。

1、标题:毕业论文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加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

2、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文章内容的简要概述,一般字数为150至300字;关键词应是文章的关键概念、词组,一般在3至5个,最多不超过8个。中文“内容摘要”起首空两格,项目名称用4号楷体加粗,内容用小4号楷体,1.5倍行距;“关键词”另起一行,起首空两格,项目名称用4号楷体加粗,内容用小4号楷体,词间空一格;部分专业需要英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的,可自行制定相应格式要求。

3、正文内容:除一、二、三级标题外,文字统一用小4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1.5倍行距; 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4号黑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小4号黑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1、”,用小4号黑体加粗,若独占行,则末尾不加标点,若不独占行,标题后面须加句号;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小4号宋体,其余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用小4号宋体,其余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注意: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4、注释(根据需要)

正文中需注释的地方可在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为“①、②„„”(即插入脚注)。“注文”项目名称用4号楷体加粗,在正文或注释后面空两行空两格排列;注文内容另起一行空两格用小4号楷体排列,序号用“①、②„„”的形式编排。

引用著作时,注文的顺序为: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中间用逗号分隔;引用文章时,注文的顺序为:序号、作者、文章标题、刊物名、期数、页码,中间用逗号分隔(注:引用网上参考资料的还应注明具体网址,位置放在注文顺序的最后)。

(五)参考文献

所引用参考文献如果是著作,应包括编者(或著作人)、著作名称、出版社、出版日期;如果是期刊文章则应包括所引用的文章作者、文章名、期刊名、期刊日期;如果是网上资料,则应包括作者、文章名、网址、日期。

“参考文献”项目名称用4号楷体加粗,在正文或注释后面空两行顶格排列;参考文献内容另起一行空两格用小4号楷体排列,序号用“

1、2„„”的形式编排,引用著作和引用文章时的注文顺序同注释。

二、打印与装订

毕业论文(设计)统一用A4纸打印(毕业论文全文应连续页码,从目录开始编写页码)及左侧装订。装订内容及顺序包括:

1、封面;

2、目录;

3、写作提纲;

4、正文、注释及参考文献。

情 势 变 更 原 则 初 探

(小二号、黑体加粗)

函授(站、点):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稿日期:

(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情 势 变 更 原 则 初 探

目 录

(项目字体为小二号、黑体加粗,内容字体为小四号、宋体)

写作提纲„„„„„„„„„„„„„„„„„„„„„„„„„„(1)内容摘要„„„„„„„„„„„„„„„„„„„„„„„„„„(2)关键词„„„„„„„„„„„„„„„„„„„„„„„„„„„(2)正文„„„„„„„„„„„„„„„„„„„„„„„„„„„„(2)

一、绪论„„„„„„„„„„„„„„„„„„„„„„„„„„(2)

二、本论:„„„„„„„„„„„„„„„„„„„„„„„„„(2)

(一)情势变更原则的基本内涵及理论依据 „„„„„„„„„„(2)

(二)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及法律效力„„„„„„„„„„„(3)

(三)情势变更原则与相关法律规则的辩析„„„„„„„„„„„()

(四)完善我国情势变更原则的法律思考„„„„„„„„„„„„()

三、结论„„„„„„„„„„„„„„„„„„„„„„„„„„()注释 „„„„„„„„„„„„„„„„„„„„„„„„„„„(10)参考文献 „„„„„„„„„„„„„„„„„„„„„„„„„„(11)情 势 变 更 原 则 初 探

写作提纲

(项目名称:小二号、黑体加粗;提纲内容:四号、宋体)

一、绪论

情势变更原则作为合同法的一项重要原则,现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立法中予以规定或在司法实践中予以认可,而我国现行法律尚未有关情势变更的直接规定。本文从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对此进行探究。

二、本论:(文章的主干,要点)

(一)情势变更原则的基本内涵及理论依据

1、情势变更原则含义及沿革

2、情势变更原则的理论依据

(二)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及法律效力

1、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

2、适用情势变更原则的法律效力

(三)情势变更原则与相关法律规则的辩析

1、情势变更与不可抗力规则

2、情势变更与显失公平规则

(四)完善我国情势变更原则的法律思考

三、结论(用1-2句话阐述)

情 势 变 更 原 则 初 探

李 宏

(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作者小四号、宋体)

【内容摘要】情势变更原则作为合同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对于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持市场道德秩序,平衡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消除履行合同中因情势变更所产生的显失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情势变更原则虽然在我国现行法律中未明确规定,但其与现行法律所规定和倡导的诚实信用原则一脉相承,诚实信用原则应作为情势变更原则的一项基本理论依据。除此之外,情势变更原则与不可抗力规则、显失公平规则既有联系和相似之处,同时又有许多根本的不同。完善我国的情势变更原则立法,规范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倡导合同当事人诚实交易,合理承担风险,是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应长期努力的目标。

【关键词】情势变更原则 适用 不可抗力 显失公平

(项目名称四号、楷体加粗,内容字体为小四号、楷体)

(正文)(小四号、宋体,标题黑体)

情势变更原则作为合同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逐渐确立起来的,现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立法中予以规定或在司法实践中予以认可,而我国现行法律尚未有关情势变更的直接规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渐完善,情势变更原则作为合同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越来越显其重要;同时,由于情势变更原则所涉及的理论复杂性和各国在司法实践中的差异,有必要从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对此进行探究。

一、情势变更原则的基本内涵及理论依据

1、情势变更原则含义及沿革

情势变更原则是指合同成立后,作为合同关系基础的情势,由于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原因,发生了非当初所能预料的变化,如果仍坚持原来的法律效力将会产生显失公平的结果,有悖于诚实信用原则,因此,应当对合同的法律效力作相应的变更乃至合同解除的一项法律原则[1]。情势变更原则实质与功能在于消除合同因情势变更所产生的不公平后果,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和商品安全交易。这一原则的确立与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下略)________________

注释:

①苏惠祥:《中国当代合同法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第1版,第231页。

②、③同上,第300页。

④郑玉波:《民法实用》,中国法制出版社,1969年3月第1版,第109-111页。(下略)

(项目名称四号、楷体加粗,在正文后面空两行空两格排列;

内容另起一行空两格,用小四号楷体排列)

【参考文献】

1、苏惠祥:《中国当代合同法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第1版,第175页。

2、郑玉波:《民法实用》,中国法制出版社,1969年3月第1版,第15页。

3、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第20页。

4、崔建远:《新合同法原理与案例评释》,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第108页。

(下略)

华东交通大学社会实践调查论文 第7篇

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行动是上海高校团组织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环节。发挥广大优秀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示范作用, 使大学新生能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大学生活, 共青团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决定开展“1+8”学生导师制 (即由1名优秀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与若干名新生结对) 。

二、实施现状调查

我们的研究主要针对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的本科生及部分优秀研究生, 结合“学生指导”制度的实施情况, 我们小组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本科四个年级中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我们也对被导学生、学导以及辅导员和老师进行了访谈。在期刊网上搜索相关资料以及本校对于“学生指导”制度的规范要求进行研究, 在了解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深入研究。采用调查问卷、访谈和资料收集等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三角互证, 提高研究的信度。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 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 可以供制度的制定者和实行者参考。

(一)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背景调查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学院、年级及其学导的性别和年级。其中, 女生较多男生较少, 因此, 女性学导也远多于男性。

(二) 被调查者对“学生指导”制度的了解程度

学生对于“学生指导”制度的了解程度决定了该制度的实行是否成功, 若被导学生对于此制度不甚了解, 那么制度的成功实行就无从谈起。

据结果反馈, 我们发现仅有4.9%的学生对于此制度非常了解, 71%的学生有一定了解, 但仍有21%的学生自认为不太了解, 甚至有3.1%的学生完全不了解。这让人对该制度的宣传是否到位产生了怀疑。

通过调查,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学生指导”制度中存在着宣传上的不足。即使有一定了解, 也多是浮于表面, 对其中详情知之甚少。

(三) 被调查者对学导的认识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学导的作用是“帮助他们熟悉大学的环境”, 可见这是学导的主要职责。而认为学导应给予学业上的帮助的比例也占近50%。不难看出, 学导所提供的信息对于新生适应新环境和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 制度实施过程中学导负责程度

学导在整个制度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现行的监督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 学导是否负责大多依赖于自我约束力的强弱。

57%的学导基本按照学导手册的要求, 每两周与被导学生联系一次, 其中16%的学导每周联系一次或一次以上。但是, 仍有31%的学导除了学校、院系组织活动外, 几乎再无联络。虽然学院为每个新生都配备了学导, 可仍有部分学导形同虚设。

同时21%的学生从未主动与学导联系, 当然他们的学导也未主动联系过;21%的学生也很少主动联系学导, 都是他们的学导主动嘘寒问暖。这表明将近一半的学生都不了解学导的作用或是不好意思向学导咨询。显然, 学导见面会也没能有效的向新生普及相关知识。

缺乏培训的“学生指导”制度, 对于学导和新生都是不利的。学导没有树立强烈的责任心、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性, 这使他们很容易就半途而废, 这对其被导学生产生了恶劣的影响。而新生对于学导认知的缺失使他们没有得到应有的帮助, 这也违背了制度制定的初衷。

三、对华东师范大学“学导”制度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一) 对学导选拔的分析

不同的学导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其中包含了很多影响因素, 例如:年级、成绩、品格、生活经历、预期发展方向等等。为满足新生不同的需要, 对于学导的选择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调查结果显示, 由大二学生担任的学导更负责任, 与新生联络的频率更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 大二学生与新生间的经历相似度更高。就年龄而言, 大二学生与新生的年龄更近, 共同语言能更多一些;就经验而言, 大二学生对大一的印象更深刻, 能够更直接的提出建议;而且, 大二学生与新生的课程设置更为相近, 能提供的帮助更大;大一大二的活动包括学习、学生工作、兼职等相似度很高, 不会因为与自己的关注方向相异而很难提供相关帮助。

其次, 可以更好的与传承的传统相结合。就四年的本科生而言, 除了同年级学生外, 与自己相处时间比较长的就是相邻年级了。选择大二学生做学导, 可以利用这一优良, 既降低了工作难度, 又可以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且相邻的年级在一起上课的机率更大, 更增加了交流的机会。

再次, 大三、大四学生通常忙于实习, 这关系到他们的自身利益, 而担任学导并不能让他们得到多少实际的好处, 并且由于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很少有人监督他们是否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外加学导工作的随意性, 也为监督和评价增加了难度。于是学导工作完全成了“良心活”。由于即使做的不好对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坏处, 尽学导之责就成了忙碌生活中首先被放弃的部分。而大二则不同了, 相对大三大四忙于实习、考研、出国、找工作, 大二学生还算比较空闲, 利益上的冲突也较少, 外加大一经历后的新鲜感和感动犹存, 他们更多会选择尽职尽责。

许多学院并没有具体的学导选拔标准, 一般是想担任的学生便可以走马上任, 这里就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果报名人数过多, 则以学业成绩和是否在学校、院系、班级中担任职务不能作为学院选择学导的标准。这些做法都是不合适的。我们建议在学导的选拔过程中主要考虑其个人品格。

(二) “1+X”一位学导带几位新生最合理?

这看起来不过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问题, 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非常重要。带的新生多了, 学导一个人分身乏术、精力不足、难以顾及;而人数过少, 学导的人数势必增加, 选择条件则要相应放宽, 也会影响实施质量。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高招人数和每年招募学导的情况, 我们认为一位学导带3~4位新生比较合理, 不过, 在够资格的学导数量充足的情况下, 一对一、一对二也是不错的选择。

摘要:“学生指导”制度是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的有效途径。目前部分院校已实行了此类制度, 但由于缺少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 该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本文对此深入研究, 以期完善并推广该制度。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规范要求 第8篇

博士、硕士学位(不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格式,见《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基本格式要求》(网址:http:///newsdetail.asp?id=3063。亦见《研究生手册》2013版63页)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基本格式要求

为统一规范我校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格式,保障学位论文的质量,促进学位论文的撰写、收集、存储、加工、检索和利用,根据国家标准《学位论文编写规则》(GB/T7713.1-2006),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学位论文基本格式要求。本要求适用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专业学位硕士的学位论文格式要求另行规定。

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是一篇系统完整、结构合理、科研工作量充足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的内容应完整、准确。学位论文应遵守学术道德,符合学术规范,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学位论文的学术观点必须明确,立论正确,推理严谨,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字通畅。

2.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在材料、角度、观点、方法、理论等方面有创新性成果,并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有较重要的意义,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创新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开发工作的能力。

3.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并对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学位论文一般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除语言学和历史学研究中涉及的古文字和参考文献中引用的外文文献外。外语专业研究生可以采用外文撰写;理工科专业的外国留学研究生经批准可以使用外文撰写。论文中采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在全文中必须统一,并符合规范化的要求。

5.文科专业的硕士论文一般不少于3万字;博士论文一般不少于10万字。理科、工科、医科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确定。

二、学位论文的基本结构

学位论文基本结构包括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和结尾部分。

(一)前置部分

1.封面

2.封面的英文翻译

3.原创性声明和授权使用声明

4.答辩委员会成员

5.摘要及关键词页

6.目录页

7.插图和附表页清单(理工科必须,文科可根据需要)

(二)主体部分

1.绪论(导论)

2.论文的主体论述部分

3.结论(结语)

(三)结尾部分

1.参考文献

2.附录(非必须,可根据需要)

3.后记

4.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博士必须,硕士可根据需要)

三、编写规范与要求

(一)前置部分

1.封面:封面包括分类号、密级、学校代码、学位申请者的学号、校名、校徽、学位论文中文题目、学位申请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培养单位名称、申请学位的学科门类、专业名称、研究方向、提交时间等。采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学位论文封面。封面内页有中英文各一张。

全日制学术型学位研究生:“XXXX届研究生硕(博)士学位论文”

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攻读硕士学位:“XXXX同等学力申请硕(博)士学位论文”

分类号:按照中国图书分类法,根据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确定。

密级:仅限于涉密学位论文(论文课题来源于国防军工项目)填写,密级应根据涉密学位论文确定,分为机密、秘密和内部三级,并注明保密期限(根据校保密委员会和学位办批准的保密期限填写)。非涉密论文不得填写密级。

学校代码:10269

作者学号: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攻读专业学位者填写学号,同等学力申请学位人员填写资格审查通过号。

论文题目:应准确概括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简明扼要,一般不超过25个汉字,英文题目翻译应简短准确。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院系名称:申请人所在培养单位的名称,应使用学校规定的规范的院系(所、中心、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等)的规范名称。

专业名称:申请人所在的专业名称。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专业目录,规范填写。

2.封面的英文翻译:对封面的英文翻译。

3.声明页: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由论文作者亲笔签名,授权使用声明由论文作者、导师亲笔签名,两个声明放置于一页,模板可在研究生院网页下载。

4.答辩委员会成员:以表格形式列出答辩委员会成员的姓名、职称、单位等信息,并注明答辩委员会主席。

5.摘要及关键词:摘要包括中文摘要、英文摘要两部分。摘要是论文内容的总结概括,应简要说明论文的研究目的、基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等,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之处。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硕士论文摘要的字数一

般为300-500,博士论文摘要的字数一般为500-1000。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一致。摘要后面另起一行,列出4-8个关键词。关键词应体现论文特色,具有语义性,在论文中有明确的出处。

6.目录页:论文中章节标题的集合。包括序言(或前言)、章节标题的序号和名称、结论(结语)、参考文献、附录、后记、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等。章节的标题只列到节。(编排格式见样张)

7.插图和附表清单:论文中如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于目录页之后。图的清单应有序号、图题和页码,表的清单应有序号、表题和页码。

(二)主体部分

论文的主体部分应用章节体,其中应包括第一章(绪论)和最后一章(结论)。

1.绪论(导论):为论文的第一章,应包括论文的研究目的、流程和方法等以及论文研究领域的研究史回顾、文献综述等内容。应独立成章,用足够的文字叙述。

2.论文主体论述部分:第二章开始至最后一章(结论)之前的一章是学位论文的主体论述部分,由于涉及不同的学科,在选题、研究方法、结果表达方式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不能作统一规定。但是,论文主体论述部分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图表规范,文字简炼、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论文中如出现非通用性的新名词、新术语、新概念,应作相应解释。

3.结论(结语):论文的最后一章是论文的结论部分,是全文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包括论文的核心观点,交代研究工作的局限,提出未来工作的意见或建议。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4.余论:有些论文如有必要,可以在结论一章之后增列一章“余论”,用于对本论文研究涉及到的主要结论以外的、与本研究有关联的较有价值的、需要进一步(另行撰文)研究的论点的简要论述。

5.引文标注:论文中的引文标注应采用顺序编码制,采用“脚注”方式放置于正文每页的最下方。引文必须作注释,不能只列参考文献而对引用文字不注明出处,应注明所引文字的页码。注释格式示例:

中国标准研究中心等.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第12页。

6.注释:当论文中的字、词或短语,需要进一步加以说明,而又没有具体的文献来源时,可以用注释。一般在社会科学中使用较多。注释格式示例:

这是包含公民隐私权的最重要的国际人权法渊源。我国是该宣言的主要起草国之一,也是最早批准该宣言的国家。

7.页码、页眉:学位论文的页码,前置部分采用罗马数字单独编连续码,正文和结尾部分用阿拉伯数字编连续码。双面复印时页码分别按左右侧排列。页眉应写明“华东师范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字样。

(三)结尾部分

1.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文中引用的有具体文字来源的文献集合,其著录项目和著录格式遵照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执行。参考文献应置于正11中国是人权委员会的创始国。中国代表张彭春(P.C.Chang)出任第一任人权委员会主席,领导并参加了《世界人权宣言》的起草。

文后,并另起页。所有被引用文献均要列入参考文献中。参考文献的排序可按照著作出版年月,也可以按文献责任者姓名的拉丁字母顺序。

各种主要参考文献按如下格式编排:

专著: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格式示例:[1]余敏.出版集团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1:179-193.学术期刊(连续出版物):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年,卷(期)号,起止页码。格式示例:[1]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学通讯[J].1957,第45期,48-53.学位论文:作者.论文题目.[博(硕)士学位论文] 授予单位所在地:授予单位,授予年份,起止页码。

格式示例:[1]张志祥.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大学,1998,59-63.专利: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名称:专利国别,专利号.公开日期.格式示例:[1]刘加林.多功能一次性压舌板:中国,92214985.2.1993-04-14.电子文献:作者.题名.出版地,出版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格式示例:[1]江向东.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情报学报,2000-01-18,.http://.博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不得少于50篇/本,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不得少于30篇/本。引用的文献必须有外文文献(不含中文译本),外语专业必须有本专业语种以外的其他语种的外文文献。

2.附录:附录是正文主体的补充,并不是必须的。下列内容可作为附录编于论文后: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件不便编入正文的材料、数据;不便于编入正文的罕见珍贵材料;对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正文中未被引用但被阅读或具有补充信息的文献;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结构图、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

3.后记:后记主要叙述与学位论文写作工作有关的其他内容,包括致谢等。字体应和论文正文有所区别,篇幅以一页纸为限。

4.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博士必须附上作者简历,包括教育经历、工作经历,以及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完成的工作。硕士可根据需要,并非必须的。

四、打印规格与装订要求

1.字号字体:一级标题用3号粗黑体;二级标题用4号粗黑体;三级标题用小4号粗黑体。正文内容用小4号宋体。其他部分的字体应和正文字体有所区别。

2.排版打印:论文统一按word格式A4纸(“页面设置”按word默认值)排版,字符间距为标准,行距为25磅;双面打印。

3.装订:依次按照封面的英文翻译、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授权使用声明、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论文摘要及关键词、目录、正文、附录、参考文献、后记的顺序,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学位论文封面线装或热胶装订成册,不能使用钉子、简易文件夹装订。

4.论文书脊:为便于学位论文的管理,装订时应有清晰的论文书脊,须写明“华东师范大学”、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及学位申请年份的字样。

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以按照以上要求,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特点,对学位论文的规范格式做出更具体的规定。

五、报送的册数与要求

1.硕士学位论文应按导师、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成员每人1本,以及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论文等要求,确定打印或复印的册数,一般应有10-15本。

2.博士学位论文按导师、论文评阅人、盲审专家、答辩委员会成员每人1本,校图书馆1本,以及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论文等要求,确定打印或复印的册数,一般应有15-25本。

3.所有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应按图书馆的要求提交与印刷版完全一致的电子文本,内容包括:封面、原创性声明和著作权使用声明、答辩委员会成员、摘要、目次、正文及参考文献、后记等。电子文本的文件格式为PDF文件。(具体要求请参见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主页——硕/博论文递交)。

4.“秘密”、“机密”级别的学位论文也须向学校档案馆提交纸质和电子文本,并附一份盖有华东师范大学保密委员会印章的《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涉密”审批表》。

5.研究生毕业离校时,其学位论文须通过图书馆、档案馆相关部门验证合格,方可办理离校手续。

上一篇:我国外交政策和走和平发展道路下一篇:内能和利用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