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2024-09-19

对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精选10篇)

对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第1篇

对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从2001年秋季开始,教育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设小学英语课程,并在其制定颁布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明确指出,“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

由于小学英语刚刚成为正式课程,小学英语教学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不少小学英语教师对于“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无论是从理解和领会上,还是从内容和要求上,进而到这一模式的操作和运用方面,可以说都是一片空白,往往会陷入无“法”可循的困惑之中。因此,研究和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最紧迫的任务,对于小学英语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小学英语教学成人化,重学习,轻习得

2、小学英语教学幼儿化,重游戏,轻能力

二、活动课教学模式的含义和特点

1、活动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2、活动是真实和有意义的

三、活动型教学模式的设计

1、活动型教学模式设计的指导思想

2、活动型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四、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和原则

1、活动课教学的教学目标

2、活动型模式的教学原则

对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第2篇

莱西市第二实验小学 王江东

内容提要:作为课程改革主要内容之一的教学质量评价的改革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进行总结和剖析,可以发现许多误区的存在。本文在列举剖析误区的基础上,对于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价,阐释了四个方面的观点,以求评价者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尽快建立适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从而真正发挥质量评价应有的导向与激励功能。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评价 导向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由此,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价,必须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来构建评价的体系,应着重于“导”,坚定不移地引导广大教师把聪明才智、时间精力等,倾注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上来,矢志不渝地引导全体语文教师和学生扔下“包袱”,轻装上阵,奋发进取,敢于创新。

坚持这一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进行总结和剖析,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的评价,仍然存在着许多误区,如以形式与结果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以“标准”答案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以书面测试作为评价的主要方式,忽视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语文学习的特点。这样的评价不仅失去了对于教学改革的导向与激励功能,甚至会异化为教学改革的障碍与阻力。因此,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走出教学质量评价中的误区刻不容缓。

如何走出这些误区,建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体系,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按照健康的轨道发展呢?

一、着眼基础,紧扣目标,从形式走向内容

形式应当为内容服务,也必须能够为内容服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必须服务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个内容。而有些地方在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时却认为,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形式多样化,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定会良好。

这种注重形式忽视内容的评价标准,引来教师备课与课堂教学的畸形发展。如为了取得这种教学效果,某些语文公开课或示范课上,投影、录音、录像像走马灯似的闪过,有些课堂教学比赛成为超常规“武器”的大较量。学生看着精彩的录像,听着美妙的音乐,面对这些平常不容易享受到的现代化电教手段、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自然兴趣盎然,尽情享受了。而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否也得到培养与提高了呢?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致力于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上面的课堂教学缺少的正是这些最基本的积累与训练,也就无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评价,必须强调基础性——评价教师的教有没有着力打好基础;评价学生的学是否掌握了基本知识,形成了基本能力,具备了基本的语文素质。

这样的评价观念,自然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坚持《语文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在听、说、读、写、背、作等方面下功夫。如通过朗读、默读、背诵、复述等常规训练,引导学生养成认认真真读书的好习惯,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能力,积累大量规范化的语言文字,增加文化底蕴„„一句话,让学生学到真知识,掌握真本领,而不再做那些没有实际效果的冠冕堂皇的表面文章。

二、着眼整体,抓住重点,从结果走向过程

《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对教师的评价,要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不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而事实上,有些地方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考评,最看重的还是统考,最相信的还是分数。考试仍然是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手段,考试分数依旧是奖惩教师和学生的主要依据。这种重过程轻结果的评价观念,忽视了学生的整体发展,自然把教师和学生引向仅仅追求分数的狭隘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评价应从整体视角考查,切忌“一叶障目”,以局部代整体,以“一俊遮百丑”或“一丑遮百俊”。

当然,我们强调评价要着眼整体,全面考查,并不意味着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地查,而是要求在着眼整体的基础上,注意突出重点。

评价的重点应该是什么呢?教学质量是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教师教的质量是因,学生学的质量是果,即教学质量最终反映在学生身上,所以,应重点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作业书写、参加课外活动等的兴趣、习惯、态度、能力等。这种思路的评价,必然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着眼发展,面向全体,从“标准”走向创新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先天的遗传素质的差异是很小的,后天的发展潜力是十分巨大的。只要有适宜的教育,每个人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然而,一味看重“标准”答案的评价,却成为制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瓶颈”。一次作文竞赛中,举办者出的题目是:“你最喜欢看哪部电视剧?电视剧里的哪一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她)做的哪件事最令你难忘?„„”一位参赛学生是这样开头的:“‘你是风儿,我是沙„„’每当听到《还珠格格》里的这首美妙动人的歌曲时,小燕子那机灵明亮的眼睛就浮现在我眼前,那活泼纯真的笑声就荡漾在我耳旁„„”文章的主体部分也写得较精彩,但在评价时,却只得了70分。原因是这位学生未能紧扣题目写,比如,要先点明自己最喜欢哪部电视剧,再说明哪一个人物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此重“标准”轻创新的评价,不仅遏制了教师工作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思维的灵活性、拓展性,更谈不上挖掘和激发教师、学生的潜能。

为此,教学评价一定要摆脱单一标准的束缚,允许教师和学生拥有自己的思想和创新,让教学质量评价的尺子多起来,思路活起来。如在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时,可以设置“教学特色”的观测指标,给具有创造性与个性化的教学设计额外加分。这就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有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当教师沿用这样的标准来评价学生时,就不仅能关注学生学习的质量水平,还能注意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与提高,看到学生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即使是基础最差的学生,也应该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进步。在这种评价标准下生成的教育才是适宜的教育,才会促使全体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

四、着眼实践,突出特色,从“纸上”走向“躬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实践空间,要求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而在教学质量评价中,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与这一特点相悖的做法。

常常可以看到试卷中有这样一些题型:请为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在下列句子中该读重音的词语下面标上小圆点;按要求默写课文„„显然,这些题目旨在检测学生的朗读能力、背诵情况。那么,这些题目能比较客观地测试出他们实际的朗读、背诵水平吗?答案是否定的。基础知识和某些基本技能,可以通过“纸上”——试卷来评价;而口语交际、朗读、背诵、学习习惯等实践活动的检测,则适宜“躬行”——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听一听、翻一翻、查一查„„教师有没有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有没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真正受益,必须通过实践来予以检验。

由此可见,评价语文教学质量,必须观察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外显行为和持久发挥作用的程度。如评价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可以运用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既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又关注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的时间与数量。评价课外实践活动的质量,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来考查。如查字典比赛、成语接龙比赛、办报比赛、辩论赛„„这样的评价既可以比较客观、公正地测试出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特长,收一举数得之效。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评价必须走出误区,要在“基础、整体、发展、实践”等理念的指导下,摒弃不必要的形式,抛弃不合理的内容,改变不恰当的方式,尽快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从而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导向与激励功能。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基教研中心《对构建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体系的初步研究》,北京教育出版社,1998年。

2、[美]布卢姆等著:《教育评价》,邱渊等译,华东师大出版社,1988年。

对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第3篇

1. 学生学习的需求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 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出发点, 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中心, 以追求课堂的最大实效性为目的, 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提倡学生主动求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其主要由预习导学、课堂活动与点拨、课堂检测与巩固等组成.

2. 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 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单导学”模式正是按照这个要求, 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知识灌输, “牵着孩子走”的教学模式, 是一种放开学生手脚让孩子自己去探索知识, 具有探索性、创造性、启发性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时点拨, 真正起到一个引导者和启发者的作用, 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3. 反思传统教学的要求

“活动单导学”一般是以小组为学习单位,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很喜欢, 但是, 在教学中我发现每次小组讨论探索时, 总是那些思维活跃的学生最积极, 发言的次数最多, 最能引起教师的注意, 而那些中下生, 表现的机会就少多了, 他们可能有较多的疑惑没弄懂. 在教学中应怎样调控好这个问题呢? 我认为, 应把更多的机会留给中下生, 同时在活动中教师必须培养好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耐心听完别人的发言再作出评价, 然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活动单导学”教学过程的几点思考

1. 以学生为本, 精心设计活动单

活动单的设计是实施“活动单导学”的关键, 要充分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 从“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 以生为本”出发, 遵循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多元化和可操作性等原则,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进行设计. 活动单不是教师教案的拷贝, 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出发, 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自学能力和认知规律, 有层次地安排学习活动. 活动单应简洁、易懂, 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活动方案和课堂反馈等内容. 活动的设计要循序渐进, 形式多样, 避免问题化, 避免习题化, 避免过细过烦. 活动过程中设计的问题应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具有启发性, 富有挑战性, 使学生始终充满激情. 一份高质量的活动单, 不再是教师的单向意愿, 而是让学生有更多的知情权, 融合师生共同心智、和谐共进的学习方略. 活动单的执行者是学生, 但绝对不等同于教师的教案, 教师仍然要有可详细操作的教学预案. 与传统教学预案相比, 现在的教案更要在这几个地方下功夫: ①连接处. 课堂开始最好要有情境创设或谈话引入, 在活动与活动之间要有过渡语承前启后, 不能把课堂肢解成了机械的活动堆积. ②关键处. 学生在探究问题遇到困难的时侯, 教师的引导、点拨, 学生在进行成果展示的时候, 教师的评价、提升. ③总结处. 重要知识点的梳理、整合, 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掌握, 活动的总结、提升.

2.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活动”一般包含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四个基本要素, “自主学习”是活动的前提, “合作探究”是活动的主体, “成果展示”是活动的外显, “自我完善”是活动的提升.活动有“隐性”和“显性”之分, 课堂上的一些隐性活动是特别重要的, 学生坐在位置上认真地读题、静静地思考, 这也是活动, 而且还应该是重要的活动. 表面上的静悄悄, 思维上的轰轰烈烈, 只有注重自主学习, 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只有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才能使个体既有独立尝试的机会, 又能及时得到同伴必要的帮助, 才能在活动中切实体现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 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活动单导学”教师要全身心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 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新课标教学与学习的基本要素, “活动单导学”都是学生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如何调控好学生的学习活动, 提高学生的合作和动手操作的效率, 是提高高效课堂的关键. 在我看来, 教师必须以参与者的身份参加学生的小组讨论, 这样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并能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还能帮助那些能力较差的学生, 从而使每个孩子的思维都能活跃起来, 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孝如.“活动单导学”:模式, 而不模式化[J].江苏教育研究, 2009 (30) .

[2]杨曙明.“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性变革[J].江苏教育研究, 2009, (30) .

[3]方健华.走向生本, 以学定教:有效教学从理念到行动——基于区域推进“活动单导学”模式如皋经验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 2009 (30) .

[4]冯劲.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J].江苏教育, 2009 (33) .

对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导入环节;例题;实践活动

美国著名思想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基于此依据,我认为,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将其带入数学教学课堂,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学习的目的性,并能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大大提升。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措施谈几点看法。

一、在导入环节实现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节课的成功,与一节课的最开始环节——课堂导入息息相关,因为课堂导入决定了学生的注意力是否能全面集中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决定了学生是否会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感兴趣,因此,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否高效,决定了整节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学生熟悉的事物,学生越是感兴趣。所以,在课堂导入环节,我们可以结合数学教材中的具体知识点,引入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做到从学生身边事物出发来引出新知识,如此,学生便能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从而对数学学习活动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通过在课堂上高度集中注意力来学数学。

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这部分内容时,一上课,我给学生出了一个谜语:“我有一个好朋友,滴答滴答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是闹钟!”学生立刻回答道,“你们真聪明,没错,是闹钟。那么,你们能告诉我,在日常生活中闹钟能帮助你做哪些事吗?”“我起床、睡觉全靠它。”“我每次生病了吃药时,都是它来提醒我。”“有了闹钟我上学就不会迟到。”“我每次都是用闹钟来计算我做作业的时间。”……学生都踊跃发言,“看来闹钟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可真大。那么你们会看时间吗?”这时,学生纷纷摇头,表示都是父母告诉他们时间,自己并不会看,于是,我趁机说道:“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时间,学完之后,你们就再也不用父母告诉你们时间了。”这样,我通过在导入环节引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然后,借机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教学内容时全身心投入。

二、在设计例题时实现生活化,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

例题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它起着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作用。在设计例题时,如果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那就无法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也缺乏做例题的兴趣。所以,在设计数学例题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实现数学例题的生活化,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并以此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强所学知识知识。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体积”这部分内容时,结合教材内容,我设计了这样几道例题:

1.我们学校打算建一个游泳池,初步设定游泳池的长、宽、深分别为20米、6米、2米,那么,你是否能算出这个游泳池的容积?

2.我们学校运来了9立方米的沙土,想铺在学校操场中长、宽分别为6米、3.5米的空沙池中,那么,你能算出这个空沙池中的沙土可以铺多厚吗?

如此,与学生日常生活极其接近的例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时也能有效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对“长方体的体积”应用的实践能力。

三、在布置实践活动时实现生活化,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实践活动,是增强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且,与课堂内学习活动不同,数学实践活动因为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新颖性特征,深受学生的认可与欢迎。所以,我们要适时、适当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并且做到以生活化的方式开展,如此,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也能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统计”这部分内容时,学完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课外实践活动:自己当一回家庭小主人,对自己家一个月的支出情况进行记录,并且做好家庭支出统计表,具体统计内容大概为:支出项目、占总支出的百分比等,如此,既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在教学中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要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学习的目的性,并能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

参考文献:

梅亚东.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问题及其对策[D].鲁东大学,2014.

对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第5篇

学现状的探索

【摘要】在美术课堂中,多媒体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它能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可调动学生掌握新知,可解决课程的重难点,可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尽管多媒体教学有着从前任何一个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不能以教师的参与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对学生而言,这种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尤为重要。把传统的教学形式和计算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美术课变的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字】多媒体 美术 现状

多媒体作为教学媒体,是目前较先进的一种教学手段,无论在绘画造型,工艺设计,作品欣赏还是综合探索方面都能很好的发挥其独特作用。在美术课堂中,多媒体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它能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可调动学生掌握新知,可解决课程的重难点,可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将面临21世纪高科技的挑战,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电脑作为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

现在有很多学生上美术课都不愿带画具,致使很多美术教学活动无法继续。据初步调查,相当一部分学生说他们原本喜欢画画,但课程太紧张,顾及不上;有些学生说现在美术课准备的工具材料太多了,有时一套工具只用一两次就用不上了,很浪费!无法按照老师的要求准备画具;有些学生说其实美术课可学可不学,因为小考科目没有它;有个别高年级的学生家长干脆说:“孩子这个时候哪有时间画画呀?”„„学生过早地偏科学习很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

新理念要求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片施展美术特长、表现自我的天空,让学生能够参加自己所喜欢的美术活动,都能感到美术有趣、有味。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摆在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的位置上,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体验美术课堂的温暖,使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是一种快乐,而不再是一种负担。运用多媒体教学,上好每一节美术课,带动学生的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

一、运用多媒体,提高美术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富有想象力,创造力,但经历浅,知识面窄。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要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让学生理解更透彻,思维更活跃,思路更开阔,反馈更迅速。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生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所以,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现代化教学,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采用多媒体教学,只要教师鼠标一点,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聘中外,跨越古今,在会话长廊中漫步,在想象空间中飞翔。

利用好奇心精心设疑可以激趣,运用直观演示教学可以激趣,运用实物教具和挂图可以激趣,运用音乐、幻灯、投影仪、电视录像、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兴趣分成三个阶段:从有趣发展到乐趣,从乐趣发展到志趣。低年级的学生要让他们感到美术学习有趣;中年级时就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乐趣;高年级要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志趣。

二、多媒体的运用,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调动学生掌握新知。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应该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非常紧张,这时候的学生逐渐形成独立的个性,逐渐有自己的主张。

在美术教材中出现重点难点时,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当学生不能理解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突破学生的思维模式,达到了激情引趣,趣中施教,教中有乐,乐中起智。有视觉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程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审教育人,美中育人,自由创作,巩固新知。

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学生可以上台运用多媒体说说自己的看法或者展示自己所找到的资料,教师可以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感体验。

三、多媒体的运用,解决课程的重难点。

一年级的课,要让学生有更多的视觉效果,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要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出示图片视频,学生欣赏老师搜索的精彩画面。通过欣赏,体会出各种不同的感觉,通过欣赏,解决了一个课程的重难点,并对自己的创作有新的启发,同时还能使学生了解到多媒体教学演示直观,生动,形象,图形文字声音相结合,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激起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师生交流。

电脑美术设计操作灵活多样,可塑性强,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作业完成后产生成功感自豪感,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尚低的小学生来说,运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教育。

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更乐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而作为教师则可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而且我认为电脑绘画中那种近乎游戏的手法,特别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是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减轻心理压力,甚至会激发起学习的热情,把美术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那么,我们的美术教育岂不真正实现了愉快教育。

通过学习,让学生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地参与学习,主动地去探究去创造。而电教美术有擅于形,色,生,静融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的参与教学活动。

五、多媒体的运用,对学生课堂作业的及时评价。

尽管多媒体教学有着从前任何一个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不能以教师的参与代替学生的思考。在美术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以人机对话代替师生对话。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反馈,实现教学双方对教学过程的把握,使教师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美术教学目标,不能以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对学生而言,这种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尤为重要。

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业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表现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实践证明,科学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要落到实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科学信息技术的独特理解和掌握能力,是教学的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为我们美术教师来讲,只有不断的学习和掌握多媒体电脑技术,及其他教学手段的使用,精心设计课件,创设逼真的教学情景,把传统的教学形式和计算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美术课变的更加丰富多彩。

对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第6篇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更是我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我在教学中研究的一个重点。从2003年接收首批新课改班级后,对一至六年级的教学进行了一个系列的探索与研究,摸索出了一条作文教学之路。

一、低年级——加强写话练习,奠定习作基础

低年级写话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万丈高楼从地起”,低年级写话起步教学是否成功,基础打得是否扎实,对学生今后的作文水平影响极大。因此,我一改以往的做法,教学中大量加强写话练习。

1.从说写一个完整句入手

说话、写话要从兴趣着眼,从说一句话、写一句话做起,即从练习造句、炼句做起。从认识第一个生字“爸”起,我就开始让孩子用“爸爸”说一个完整的句子,并且从不同的角度来说。然后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几句话或一段话。经过一段时间的说话训练,在孩子学完拼音并认识一定的汉字后,教孩子把拼音和汉字结合起来练习写话。先练习写一句话,然后练习写几句话或一段话。

2.仿写

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具有特殊的意义。特别是低幼儿,开始都是模仿性占优势。利用教材,仿写一些句式、段落、儿歌、诗歌等,可训练他们学写话的能力。例如二年级上册《假如》这篇课文,是一首很贴近儿童生活和思想的诗,很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诗中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当学完全诗后,我问大家: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用他画什么,表达什么愿望?在学生尽情表达后,我让大家仿照课文写一节或几节诗歌。

3.写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的内容丰富多彩: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地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等。认真地指导学生说话,然后写下来,是练笔的大好机会。

4.看图写话

看图写话是训练低段学生写话最常见的一种形式。适当安排一些由简单到复杂,由单幅到多幅的写话练习,既训练了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的能力,又提高了写话水平。

5.编童话故事

吴立岗教授说:“低年级段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最佳的习作训练形式是想象性写话和童话体写话。”遵循这一原则,我也安排了一定的童话体写话训练,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6.放胆写话——周记

叶老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过不歇。”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写话材料,让学生从小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从一年级上期第四学月起,开始鼓励孩子们放开胆子,运用已学的汉语拼音和已经学会的汉字,写自己愿意写的内容,一句、两句、几句,一次、两次、多次都可以,愿意多写就多写,不愿意也可少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每周末安排一次小练笔。

经过近两年大量的写话练习,孩子们逐渐养成了写作的习惯,并且在写的过程中逐渐把语言写开,把思路写活,把笔头写顺,进入中年级后,不再惧怕作文,水到渠成。

二、中年级——训练“下水”能力,扎实习作基本功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我认为,不仅仅是完成教材中每期八篇作文训练,一定要挤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的“下水”能力进行一个系统训练,扎扎实实打好基本功。

1.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

生活是我们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或写不清楚、具体,是因为没有做生活的有心人,对生活印记、经验等模糊不清,对一些情节、场景、过程、细节等观察不够。因此,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从观察中丰富感知,认识生活,辨析美丑,培养情操,广泛积累素材是习作的关键所在。为了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从三年级开始,我采取“每日一观察,每日一交流”的形式,让学生随便观察什么都可以,只要有新发现即可,然后利用晨会

课、午间之声时间进行交流。待学生产生观察兴趣后,教给观察方法,让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景,并写成观察日记或周记。两年的观察训练,既让学生养成了留心观察的习惯,又积累了不少的写作素材,还提高了写作能力。

2.训练遣词造句的能力

学生初写作文,或颠三倒四,语无伦次,或不能准确达意,或不能鲜明表情,或不能生动传神。究其原因,是不懂得遣词造句。针对这种情况,每次习作之后,我都举办一次“作文诊所”。有选择性地出示学生中的作文病句,师生共同讨论修改,在讨论修改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怎样用词才准确、规范、简练、优美,指导怎样把句子写连贯,写得富有变化,写得生动形象,还可以运用关联词写句子等。然后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修改本组中的几篇习作。按照循序渐进的过程,每次着重训练一个重点。

3.指导写好段

段是构成文章的基础。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要写好这一个一个的段。为了牢实这“基础”,我在段的训练上下了一定的功夫。训练学生先总写,后分写;先分写,后总写;先总写,后分写,再总写;有层次地写一段话;围绕中心写一段话;写开头段、结尾段等。

4.搭建篇的架子

文章要有头、腹、尾、神。学生初写作文,虽重点进行片段练习,但最好一开始就给他们建立篇的概念。也就是说,要讲究开头、结尾,要表达一定的中心。

三、高年级——培养创新思维,鼓励个性表达

作文是智力活动。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思维活跃,则观察入微,分析敏锐,文思活泼流畅;思维呆滞,则视听不灵,反映迟钝,文思狭窄凝滞。要学生在作文中吐胸中积蓄,抒真情实感,甚至师心独见,发人所未发,就必须以活跃思维为前提。进入高年级后,除了扎实篇的训练外,不应忽视创新思维的培养。

1.启发思维

每个小学生都有胸中的积蓄,都有沉淀的记忆。“作文到手,无从下手”或千篇一律,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思维不活跃,不会就其相近、相似、相连、相异处展开联想,更不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想象的世界里驰骋。为了启发学生思维,拓宽作文思路,特别是选材的思路,在进行作文指导时我首先创设

作文情境,唤起经验,通过回忆联想,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然后采用北京思维技能研究所所长许国泰创造的“魔球理论”——“信息交合论”组合题目,从广度启发,让学生明白写作的话题很多很多,要展示自己独立的世界;接着从深度启发,同一题材、同一题目、同一内容,如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次去思考,写出“独特之处”,以发散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2.训练想象力

作文需要想象的配合。想象力丰富的作者,他的文章一定生动形象,有声有色,一定神思飞跃,奇瑰竞呈。看图想象、扩充想象(如提供一个主句)、接续想象(续写完已提供的部分想象)和自由想象(虚构童话、寓言故事或虚构场面和人物想象)等是训练想象力的有效手段。五年级周记,增加大量的想象作文。

3.鼓励个性表达

鼓励学生用创新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新的感受和新的发现,只要内容和形式有新意,体现着自己的个性创造就是好作文。作文赏析重在欣赏创意表达,既让写作者倍受鼓舞,激发创作热情,又让其他同学受到启发,营造创新氛围。六年级周记,以自由习作创意表达为主。

四、阅读和积累让习作枝繁叶茂

对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第7篇

一、选题意义

评价是一种有效的课堂组织,它是教学各环节之间的润滑剂,也是贯穿课堂始终的纽带。如何发挥评价的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认为不管什么样的评价,都应具有激励的作用,都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在学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评价应是一种期待、一种唤醒。但要真正把评价处理得恰到好处,如化雨春风浸润学生心田,开启学生智慧,则是一门只有在长期实践中才能形成的艺术!具体到现实而言,我们选择这一课题的实际意义是:

1、实施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它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我县从2002年秋开始了新课程的实施。经过十来年的探索,我们深感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已难以适应新课改课堂教学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质疑、探究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既评教又评学的新的课堂评价体系。为此,我们选择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探索与研究”作为研究课题,以此通过与广大课改教师的共同努力,探索出一套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2、现代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终身化学习正成为必然趋势。尽管全球多媒体网络为人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条件,但离开了人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终身学习便无从谈起。面对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衡量现代人的能力已不仅仅在于他有多少知识,更在于他有没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没有创新能力。我们提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探索与研究,并试图以此为契携,用评价促教学观念的转变,用评价促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一方面,我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这就对学校、教师在教学上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抓手,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这就需要我们要走一条规模型、科研型的教改之路,促进我校在这次“课改”实施中进一步提升内涵发展。为此,我们选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探索与研究”作为课题,以期产生新的教学发展增长点

二、研究基础

(一)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

从实施新课改以来,本人多次参加了县、市、省的新课程的培训,并在2010年参加了“国培计划”小学语文的培训(南京师范大学)和2013年“国培计划”小学思品学科的培训(河南大学)。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还不断进行教学研究。从教以来,本人所撰写的教研论文多次在县、市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奖。同时,本人长期担任本校的毕业班教学工作,我自信有能力带领教研组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我们各学校经过近几年的课改实践,已经积累一定的经验。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每位小学语文课教师都具有小学高级职称,都是各县市的骨干教师,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长期从事小学语文课教学一线工作,拥有资深的专业知识基础,在教学中积极深入教改第一线,因此具备研究的师资条件,研究时间也能得到保证。同时各个成员组学校都对教师的学习和教研给予有力支持,这也为本课题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

另外还有我县教研室的剧老师、魏老师的亲自指导,还有我县各位教育界前辈毫无保留的经验的传授,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二)研究方法

⒈ 文献研究法:对有关教学成功经验的文章进行系统归类,并作比较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的教学经验为本课题借鉴。

2、调查研究法:了解目前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现状,通过分析找出共性问题,再通过问卷、座谈和活动展示等手段,掌握研究实施情况。

3、个案研究法 研究学生个体在实验过程中的发展轨迹。对有代表性的教师、学生作跟踪研究并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4、总结法: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和分析,不断改进实验操作方法,认真撰写经验总结,使实验更趋系统化、理论化。

5、行动研究法:在研究的同时重点写好教育日记(教学后记)、教育案例、教育随笔或教育论。

6、实践体验法:在理论学习与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实施计划与方案,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本课题的研究更趋完善。

7、观察对照法:通过纵向对比,观察分析因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所取得的不同效果。

8、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了解本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和学生学习活动现状及成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三)项目分工

课题组组长: 组织学习研究及资料汇编,并负责写材料总结。成员:

1.调查所在学校及周边学校教师对语文教学评价方式的理解和认识程度,及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况和教学效果。

2.调查所在学校及周边学校的学生在评价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

三、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探索和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评价指标的多元化。探索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的多元指标,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通过评价来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改变单纯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口头回答或书面测验、考试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方式,探索和建立运用成长记录袋、成长手册等多种方法来综合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评价重心的转移。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2.探索和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构建和实施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引导语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发挥语文教师在自身发展和教学实践能力提高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师、学生评价课堂教学,接受评价结果,改进教学实践。

3、探索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及其在评价中的效能

探索并逐步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生、教学研究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促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过多地倾向功利,倾心知识、分数。具体表现为:

1、评价功能单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

2、评价标准单一:评价的内容过分注重学生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全面发展的评价;现行的教育评价把教育评价定位在甄别功能上,与之相应教育评价内容主要是智育,注重知识和技能,其标准是单一的。这种单一标准,不仅忽视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等尤其缺乏重视。

3、评价方法单一:过分注重量化和传统的纸笔测试法,而缺少体现新的评价观念的方法和手段。

4、教育评价主体“错位”:评价主体多为单一源,而忽视了评价多源、多向的价值等等,现行的学校评价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本课题的研究,正是试图改变应试教育理念下产生的上述弊端,探索并构建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多元的评价体系。

(三)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1)成立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对象。(2)收集有关的研究资料,进行调查分析。(3)培训教师:切实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为课题研究提供保障。

2.实施阶段()

3.总结阶段()(1)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检测,数据的统计、撰写教研报告;(2)搜集各参与人员的论文,参加有关组织的论文评比;(3)进行课题结题的申报,推广研究成果。

四、创新之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

(一)创新之处:本课题力求找到适合推动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评价策略的新方法、新思路。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1、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引导教师重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领会课程改革精神,明确自己在课改实验中的地位、任务,真正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正视学生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

2、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引发教师深层的教学思想转变,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探索并构建新课程标准下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3、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从而让参与评价成为学生的一种优化的学习手段。

4、本课题的研究,能较好地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改变传统课堂单一的学习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符合国际课程改革趋势。

(二)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1、学生方面: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质疑、探究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2、教学方面:

(1)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有助于深化我校课程改革,符合教学现代化发展趋势。

(2)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可以有的放矢地开展新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课堂评价标准的导向作用,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3)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有助于我校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理论、业务和科研水平,建立一支适应现代发展的优质的教学科研队伍。

3、办学方面:

(1)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可逐步形成和发展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评价资源,规范学校的课堂教学手段。

(2)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可提高我校教学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与实效性。

4、社会方面:

(1)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是为了适应新的时代对人才发展的需要。

(2)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评价教学策略的新方法、新思路。

4、社会方面:

(1)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是为了适应新的时代对人才发展的需要。

对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第8篇

由于低段语文老师缺乏应有的识字教学的意识,结果导致有的老师往往把识字作为阅读的障碍,认为低段识字教学应先扫清识字这个“拦路虎”,然后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在这样的认识下,我们在教学中普遍发现这样的教学现象:一是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马上出现好多的生字让学生认读。二是教师将识字与阅读完全分开,第一课时集中识字,第二课时集中阅读。人为地将识字与阅读分离开来,使识字与阅读成了两张皮,从而大大影响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一、真正将识字教学落实在初读课文阶段

在许多的随堂课、公开课中,不管是观课者还是做课者,似乎都将学生初读课文阶段作为一种形式,而未真正达到初读阶段的学习目标。不管是哪位老师,在这一环节都会出示类似于这样的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或是要求学生想办法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都顺。这里的想办法其实包括:借助拼音、字典、同桌、老师等。但我们在观课与上课的过程中似乎都未能真正落实到位,甚而至于连初读的时间都不能保证便匆匆走过场。

在学生第一次接触课文时,让学生自由去读课文,学生会根据自己的速度读。尽管许多孩子读起来会有些困难,但这样一字一句慢慢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认读巩固所学汉字的机会,而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借助拼音来读一读,又是一次复习巩固拼音,借助拼音识字的好时机。此环节建议老师不要布置任何操作性任务(比如圈出生字、词语等)。在学生第一次读完后,再分层次提出一些要求,如圈出生字、标一标小节序号、读通课文等。如果在初读时班里的学生真正用嘴巴去拼了,动手去查了,扭头去问了,那也意味着孩子具有了自主识字的意识,而且这种意识需要老师不断去强化,去引导,使之成为习惯。

二、重视课堂书写指导环节的有效落实

在平时的随堂课中,有许多老师因为完不成教学任务,经常将书写放在课外进行。而且为了让学生能掌握巨大的识字量,而布置了大量的抄写作业,一个生字前后要抄写十余次,造成学生随便应付,导致写字质量的下降。因此我们应该保证课堂中的书写时间,课堂上除了做好识字复习巩固外,在识字教学中还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写“我会写”中的生字,让书写不再变成孩子额外的负担,追求优质高效的效果。并务必重视并落实好以下环节:

1、保证课堂书写时间

教师要力求在课堂中完成教授生字的指导,并且把每课的生字分散在每节课中写,保证每节语文课都有5至8分钟的书写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写字。

2、明确写字要求,打好书写的基础

正确的写字姿势,良好的书写习惯有利于调理身心、促进健康。我们不难从低年级的课堂中发现,孩子写字姿势的准确率不会超过50%。大多数孩子在写字的前几分钟能坚持,但到后来就坐不住了。

因此,广大教师需要特别重视一年级孩子的写字指导,特别是正确的握笔姿势、写字姿势(三个“一”);要引导学生学习看帖,能抓住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掌握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打好写字的基础。

3、重视教师的示范

示范是写字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方法,教师的示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动笔之前,通过教师的示范(一次示范),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字、笔画等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进而在脑海里形成清晰的动作表象。使静态的范字动态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特别是从一年级开始,教师要尤其重视笔画的书写指导,教师一开始让学生练习书写笔画时,一定得重视书写技巧。学生开始学写第一个笔画时,教学时间应放长一些,直至学生掌握书写方法。只有这样,学生学习其他笔画时才能触类旁通。

4、加强巡视指导

在孩子写前示范以后,有些学生肯定还是掌握不好正确的书写要领。这时,教师就得在课堂中加强巡视,进行个别辅导,这是一种极为有效地补充。由于是面对面,甚至是手把手的指导,学生对老师的示范(二次示范),往往观察的比较清楚,能较快地纠正自己的书写错误,有效掌握正确的书写动作和书写要领。

5、强化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孩子在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闪光点进行及时表扬激励,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写字积极性。同时,我们要在这一环节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对书写端正、整洁及坐姿和握笔姿势非常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并让大家看,让身边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二是要特别重视教师的矫正示范(三次示范),在学生书写出现问题时,教师的范写更为重要。学生矫正练习之前,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指出学生书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矫正示范,接着让学生进行自我矫正,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矫正示范过程,对字的笔画位置和结构布局便可掌握得更为准确,在此基础上学生重新练写,其效果更佳。

对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 主体参与式 课堂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教师要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教师要能够明确自身对学生的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就要能够将教学知识教授给学生,也要使学生能够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并使学生主动采用到教学过程中。

一、关于小学英语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活动的现状分析

据调查显示,目前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没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无法激发学生对英语教学的兴趣,这使得课堂教学氛围缺乏活力,学生不愿学习英语教学。由于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时也缺乏明确的设计目标,这样教师就无法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活动方案。

小学英语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活动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身的综合素养和各方面的能力,但教师在教学中却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这样就导致学生无法激发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对英语教学无法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不会主动的配合教师教学,这样就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下降,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得不到提升。

二、关于小学英语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当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为自身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带动课堂中所有学生学习,小学英语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讲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在小学阶段做好基础准备,才能在日后的学习英语的时候不会遇到阻碍,也能够在此过程中,激发自身的对英语教学的兴趣爱好。与此同时,教师在对教学方法创新时,也可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三、对于小学英语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研究

1.教师应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对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设计,因而,教师就要能够充分的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主动的与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并能够将自身的思想毫无保留的表述给教师,教师也要能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表述,从而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關系。比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教学课程“Open the door,please”时,教师可以采用对话教学的方法,教师提出与教师内容相关的教学话题,激发学生的对话欲望,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的与教师交流,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交流对话,然后表述给教师,这样教师就可以有效的了解学生的特点并因材施教。

2.教师应创设情境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中。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师都会采用创设情境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想情感,从而使学生能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能够深刻的体会教学内容,从而加深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因而,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融入到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Goodbye”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表演,让两个学生上台对话,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带动教学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训练。教师也可以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音频、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对英语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3.教师采用趣味的教法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兴趣可以推动学生学习动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游戏教学、比赛教学、表演教学等都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Dinner time时,教师可以关于晚餐的游戏,让学生能够主动的与到游戏过程中,学生会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从而对英语教学产生兴趣。

4.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设计教学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而,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要能够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心理活动,从而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一般表现为好奇心理和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这样学生就会激发自身的思维想象力。例如:在学习“Nice to meet you”时,教师在教学前用这句英语与学生打招呼,观察学生的反应,然后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带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学内容。教师也就可以有效的设计英语课堂教学活动。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能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征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英语素养。

参考文献:

[1]魏华.新课标下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衔接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3,(10):12-23.

对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第10篇

放飞生命

——“本色作文”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由此可见,小学生作文教学要求我们要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活轨迹,从学生的“生命”本体去考察。其实,每个孩子其实都是天真烂漫的,每个孩子天生就是“诗人”、“艺术家”,对万物有他们自己至真至纯的独体验。小学生习作需要这种纯真本色,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学习用自己的话,准确地抒发自己“胸中”的意思和情感,使作文从本色中来,到本色中去。

所谓本色就是原来、原始、根本的意思。首先需要教师立足本色,返朴归真,正本清源,积极引导,挖掘人的真、善、美,用心灵和真情实感去写文章,还学生心目中对事物最本色的认识。其次需要让学生展示生命的“本色”。教学应还生命以本色,将习作过程中的学生置于个体现实的生命事件中观察、感悟、再现、表现、创造,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写,有个性地写,写出真我,写出真爱,流露真情,捕捉真意,写出生命的真实,从而实现习作过程与生命活动过程的和谐统一。

然而,当前小学生的作文正面临着“灰色污染”。“灰色污染”的特征之一就是过于早熟,作文中有明显的成人腔。有的整齐的句式落不下多少稚嫩的痕迹,有的纯熟的语言看不到一点童言的影子,有的深邃的思想拔高得让人惊奇赞叹,成人的腔调也不时在作文中出现,让人根本分不清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灰色污染”的特征之二就是组抄,作文中有明显的抄袭痕迹。不少学生手中都掌握有一定数量的“作文选”,写作时对同题作文生搬硬套,复制出一篇篇“拷贝作文”,对类似作文东拼西凑,“剪切作文”大量出现。“灰色污染”的特征之三就是程序化,作文中有明显的套路。不少学生热衷于“一凑、二抄、三套”的 “作文诀窍”,作文往往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程序化、模式化、成人化习作的泛滥,使原本生机勃勃的学生泯灭了个性、抹杀了灵性、窒息了创造性。

根除“灰色污染”的关键在倡导“本色作文”。笔者近几年致力于“本色作文”的教学研究,探索了了一种以“三性”(工具性、生活性、个体性)“三本色”(主体本色、内容本色、形式本色)为主要内涵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返朴归真,还原习作的工具性,反映习作主体的生活本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张志公也多次强调:“作文是进行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因而是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工具,是进行各项工作的工具。”由此可见,作文具有表达心声、交流情感的功能。但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造成这种现状的最主要原因是有些教师没有搞清对习作工具性的认知。这种习作工具性认知偏差的分界线就是“要我写”还是“我要写”。如果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交际的实际需要,就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作为“本色作文”的教学,应该具有“唤醒”功能,营造一种“作文是人际交流的的需要,作文是成长发展的需要”的习作氛围。逐步还原习作的工具性,指导学生在生活中作文,在作文中生活,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让学生认识习作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把习作还原到日用工具的状态,作文教学就有了“本色”的土壤。

(一)多方引导疏通,增强学生习作的欲望。引导就是用大量的事实和精选的案例,让学生明确写作的概念与内涵,明白写作在交际中扮演的角色,认识习作与生活的关系,进而深入理解习作是生命的组成部分。比如我班有位同学,父母出门在外,一年回家一趟。这孩子每逢佳节倍思亲,常常郁郁寡欢。于是,我鼓励孩子多写信,既可叙事、汇报最近学习情况,又可抒发思念之情。孩子试着写了,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父母的心与孩子的心就因为这封封信函彼此产生了共鸣,从此,他不仅性格开朗,还懂得体谅关心父母,更难得的是他的写作水平突飞猛进。又如一名学生常常要求调座位,我不置与否,只是爽快地说:“就是告状也得写状纸,你把要求调座位的理由写出来交给我,如果确实有理有据,可以考虑。”这名学生欣然同意。结果两星期后,一本厚厚的《同桌冤家》小说就出现了。从上面两个例子中,不难看出,教师能见缝插针,多方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写作在生活中的不可或缺,那么他们便不会排斥作文,而会自觉不自觉地在

生活中“因需作文”。

(二)巧妙设置场景,提高学生习作的乐趣。交流是生活的必需,习作也是师生交流、学生交流的必需,只不过这种交流是以文字为符号在人与人之间独特的交互方式。教师要创设真实的交流场,让学生在这个交流场里以文字为载体,用心去触摸文字背后的心跳和灵魂。比如,在国庆返校后安排口头作文,让学生口头表述国庆见闻,让学生讲到动情处眉飞色舞,手舞足蹈,让学生听到高兴初心驰神往,跃跃欲试,让学生感受作文就是一种享受;再如指导学生编写手抄报,出黑板报,布置宣传橱窗,让他们自己选择素材,自己裁剪编排,让他们感受习作就是一种宣传;教师学生要参与干部竞选了,教师指导他写演讲稿,让学生感受到习作就是一种提炼。只有当学生认识到写作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那么他们不仅不会排斥作文,反而会主动地在生活中“应用作文”。

(三)开辟“绿色”通道,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通道分两种,一是自由通道,就是鼓励学生自备笔记本,写些日记文章和随笔,文章不要求题材,不限制体裁,不规定长短,日记文章和随笔可以交给老师点评,也可以同学之间交流,也可以自己保留,每个季度总结展示一次,评选十佳练笔,推荐好的文章开辟“佳篇有约”专栏。二是绿色通道,开通“班主任信箱”,开辟心灵交流的绿色通道,自由地和学生书信来往,鼓励学生畅谈人生,抒发喜悦,倾诉烦恼,询问对策,让教师参与学生的生活,一起分享成功,安慰失败,排除苦恼,荡涤心灵,让学生感受习作就是一种倾吐,一种倾诉。只有当写作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那么他们作文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

二、固本清源,重视习作的生活性,反映习作内容的生活本色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孩子写作的巨大素材库,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放着“鲜货”不尝,却去嚼些“陈年干货”。作文指导如果仅仅囿于教室,限于书本的字词句段篇的反复咀嚼,那么必将走入一条死胡同,进退两难。引导学生投入生活的怀抱,教导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日积月累,就不愁语文学不好,作文写不好。

(一)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捕捉生活的亮点。社会生活是习作内容的主要来源,在原生态的社会环境中,任何经过学生的观察得来的素材,才更显得亲近、有血有肉;生活中积累的素材信手拈来,才会言之有物、清新自然。因此,我们

要让学生们去做生活的参与者。教师和家长要教育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孩子们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在社会生活中自然成长。比如有位同学跟妈妈去大厦买东西,这在孩子们看来是一件平凡得再也不能平凡的事,没有什么“奇”、“趣”可言,没有必要写进文章里。但是我的这个学生却把它写得有滋有味,因为他注意了观察,注意了发现,体察妈妈挑选某种商品的目的和意图,向妈妈询问商品的性能和质量。另外,他还主动了解某些商品的牌号、产地,仔细观察它的包装等等。每去一次大厦,他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每次回来他都能写出一篇象样的短文。细致的观察使他拥有了那么多的“库存”,写起文章来当然不发愁没内容可写。

(二)有的放矢组织活动,丰富写作的素材。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组织必要的活动可以补充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的不足,作为第二课堂进行必要的拓展和适当的延伸。无论是大型活动,还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小组活动,哪怕是经过策划的个体的行动,都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自己是身体力行的,体验当然会更加深刻。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们走进社区,参加公益活动、环保活动,让学生在不经意间积累活生生的写作资源。有了生活,才有丰富的素材,让习作成为生活中的习作。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奉化滕头村,江南风情园、盆景园生态景物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自然之美,憨牛猛斗、温羊角力、笨猪赛跑农俗游乐让学生真切领略到农作风情之乐,学生一路走来,兴致盎然,文思涌动,写出来的文章不再空洞、乏味,而是有感而发。

(三)鼓励参加生活体验,拓展生活的视野。只要是亲身体验,都会是鲜活的、真实的、有生命力的,在体验基础上的习作,也就能富有张力和感染力。我们提倡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多一份生活积累,多一点生活体验,体验大自然的壮美,体验亲情友情的纯真,体验劳动的艰辛,体验成功的历程与喜悦,体验人际交往的关怀,体验失败后的自强。当这些亲身体验与习作结合,文章就血肉丰满。比如我校和宁波朱雀小学、勤州宋诏桥小学开展的“手拉手,找朋友”城乡结对活动,让农村的学生进城到城市的学生家中体验生活,让城市的学生下乡到农村的学生家中体验生活,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是对学生来说这份体验是新奇而独特的,难忘的经历拓宽了学生的生活视野,写出了一篇篇情文并茂的佳作。

三、求真揭趣,尊重习作的个体性,体现习作形式的自然本色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童言表

达童心,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不学大人腔,不说老头说,不说空话、套话、假话,人云亦云的话。呵护童真,激发童趣,释放童语,解放童心。让习作者的创新思维,在无忧无虑的本色环境中萌发,让习作者的灵感在自由奔放的激情中喷发火花。

(一)给学生以写作的自由与空间,放飞学生的个性。小学生作文是观察、思维、表达的有机结合,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主观见解的直接方式。通过个案研究,我们发现个性飞扬的习作无一不体现着学生个体丰富的生活经历、深刻的主见、独有的丰富情感。反之,生活时空不自由的学生,就显得知识面不广,联系性不强,发散性不足,不善于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去体验。学生的习作有没有生命,有没有活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学生个性展现上。

个性飞扬离不开一个相对自由的时空环境。只有还原自由,才能放飞个性。所以,我们要协调学校、教师、家长三方的关系,为孩子争取更多的自由时间和更广泛的空间,不要用过频繁的假日活动剥夺学生的时间,不用过多的作业占用学生的课余生活,不用过分的补习班、特长班压束学生接触社会的空间,还时间于学生,还空间于学生,还自由于学生,还灵性于学生。让他们能在宽松环境中畅快地观察社会,在闲情暇致中自由地感受生活,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读爱读的书,写喜欢写的作文。只有当学生涌动想表达的愿望,并且能够随心所欲,畅所欲言,最终就能还个性于学生,展个性于习作。

(二)启发开拓学生的思路,亮出自己独特的素材。人都是有个体差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认识感受、独特想像。我们在习作指导中,要注重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把珍藏在自己心灵深处与众不同的东西表达出来。只有独特的、个体的,才是灵动的、鲜活的。

要开拓思路,亮出素材,就要选取个性化的独特经历。不同生命的活动,构成了完全不同的生活经历。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别人的成长环境,不同于别人的做法、想法,而这些不同于别人的独特的生活经历正反映了个人的爱好、性格、兴趣等。在作文指导课前,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独特的生活经历,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确定最能表现自己独特生活的习作内容。学生如果能坚持写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作文内容就不会千人一面,学生的个性就能得到彰显。要开拓思路,亮出素材,就要选取个性化的独特想象。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想象也是海阔天空、各不相同的。同一活动、同一情境、同一事物均可引导学生发挥独特想象,使其思绪自由放飞,可以“心游万仞,神鹜八极”,也可以异想天开,童言无忌。只有让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想像入文,学生的个性、灵性才能飞扬起来。要开拓思路,亮出素材,就要选择个性化的认识感悟。学生的认识水平、生活经历不同,对生活、对事物的认识感悟也往往不一样。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不同类型、不同背景的学生对同一题材、同一问题总有不同的感悟,正是出于不同个性学生的真实感受,即使有偏差,即使很稚嫩,也很正常,只要做好疏导,就会呈现出各抒己见、百花齐放的局面。

(三)鼓励自由表达与创意发挥,展现应有的情趣。《课程标准》要求 “(习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为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习作教学是具有个性的学习主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放飞情感、表明态度、实践人生价值的体现。真情付出,就会春风化雨,习作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羁绊于学生作文情感的条条框框,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弘扬人性,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有情感的作文才是生命化的作文,有情感体验和真情流露的学生才是血肉丰满的学生。

上一篇:有生之年为你蜕变化茧成蝶作文下一篇:每一颗星球都需要仰望初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