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024-08-26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精选6篇)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第1篇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把“传道”摆在首位,可见它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传道”即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才能事半功倍,学有所成。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意识到这点,“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如何把“渔”授予学生呢?我们就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的浅见: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课改的灵魂。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策略、方法,将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时,我大胆地进行了尝试,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交流学习发现,学生通过读书很快就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讲了我认识到一个聋哑人,他喜爱画鱼,画技高超,画出的鱼就像真的一样等内容)。学到这里,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文章的内容,此时,我便相机引导:“同学们读懂了这么多内容,很不错,但是用心读书的孩子才能读出问题来,你们能吗?”我这样一提,学生就明白的我的意思,马上又拿起书读了起来,很快又提出了:“为什么聋哑人他的画技高土超?鱼怎么会游到纸上?题目是什么意思?题目又说明了什么?〃〃〃 〃〃〃”这些问题不是学生容易解决的,于是,我鼓励学生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在探究中,学生很快抓住了文中的重点句,如:“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没说一句话”,“他好像和金鱼已经融为一体了。”,“鱼游到纸上,先游到心里”等。学生从这些重点句子中体会到聋哑青年观察金鱼时入神着迷;画鱼时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把金鱼画活了;他作画到了痴迷的境界,物我两忘;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也正是聋哑青年之所以画技高超的原因:专注和勤奋。而且也是他赢得了大家赞叹的原因。这样通过让学生进行探究,教师点拨,使学生达到了共识:聋哑青年的专注和勤奋,才练就了高超的画技(把鱼画得栩栩如生)、执著追求的品质,并受到感染。学习了课文后,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说说你平时做事情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去反思自己的生活、指导生活。

二、引导学生有计划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生来说,有计划的学习要比无计划的学习好得多。有些学生学习毫无计划,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根本没有真正认识到有计划学习的重要性。高尔基曾说过“不知明天该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首先确定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学习的保障。目标可分为短期和长期,先制定短期目标,在短时间内可完成的一个小目标,然后再制定长期目标,让自己的学习一步步从小目标走向大目标;其次引导学生恰当地安排多项任务,使学习有序的进行。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不断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优势和劣势,优势继续发扬,劣势进行克服,长期以往,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会得到培养。

我常常告诉学生,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做到有条不紊、有序有章。学习也是一样,有了计划,我们就会按计划进行学习,就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这样,我们的学习就不会盲目,学习效率就不会低下,学习成绩也会大大提高。例如:我在每学期开学初,针对自己所教的课程特点,在学生拿到课本后,先让学生浏览目录后统观全书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与学习特点,制订一个短期学习目标,等学习两周左右时间后,再让学生制订长期目标,并要求学生们必须按照自己所制订的目标进行学习,经过几年的尝试,我觉得效果很好。

三、把握好以课本和课堂两个中心,提高学习效率。

(一)以教材为中心

于漪老师曾提出“语文教材应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沃土”,这实在是一个精彩的比喻。植物生长需要从土地汲取水分和养料,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也离不开语文教材。好的语文教材蕴含知识、思想、情感、审美等丰富的养料,学生学好语文教材,自然可以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如果语文教材没有丰富的养料,而是一片贫瘠,学生也难以获得知识和精神的滋养。所以要发挥语文教材的功能,首先要让语文教材成为沃土,然后要让学生植根于语文教材,发挥语文教材的功能。

(二)以课堂为中心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一直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但是要切实做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必须做到:

1.首先最关键的就是教师能否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认识,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不能走形式,不能刻意追求课堂气氛的火暴热烈。课堂是师生思维火花碰撞的场所,一切的发展都应顺其自然。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真正引领学生探索思考的、牵着学生思绪走的还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问题”要集中体现本节课内容的主体和生成背景,通过引导启发、为学生搭建“思维平台”,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

2.其次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还应该提升课堂教学的高度。教师只有恰当地提升教学的高度,才能促进学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思考问题,也就是促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最近发展区。从面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得到提升,创新能力得到发展,真正做到厚积薄发!3.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生活中,都应该时刻以学生为本,因势利导,充分挖掘教材,把探究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情感经验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语文素养。

4.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但是要依据自己的课堂需要重新整合课件内容,形成新的、能够满足自己教学需要的多媒体课件。适当地使用课件,课堂效率也会提高。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须几经岁月,几经春秋。只要坚持下去,天长日久,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便能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讲十分重要,它是一个人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

四、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生生关系,使自主学习更好的实施

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师生之间情感、思想、信息的双向交流,教与学是互动且不可分割的过程,教学中的沟通和合作,互动与交往是教学的互动性的体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通信息、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角色,而是具有主观能动的人。教学并不是教师将已经掌握了的知识通过灌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而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不断交往、建构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广泛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只有参与才能互动,只有参与才能实现主体发展,学生的参与面要达到80%以上。

⑵形式多样。教师或有针对性的恰如其分的提出问题,或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或鼓励学生自己实验探究,或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同时鼓励学生既要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要虚心倾听他人意见,反思自己的见解,形成共识,从而较好地实现人际互动、合作学习。

⑶及时反馈。教学过程中及时反馈,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反馈应包含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式多样如个别交流、组内交流、质疑、倾听、训练等。另外,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促使自主学习得以更好进行。人格平等是任何形式的基础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基础;平等的对话、探讨和引导、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平等交往的基础。教师要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建立一种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平等和谐、互尊互爱有利于营造一个能激励学生探索的良好气氛,让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敢想、敢说、敢问,也有利于创新教育成为可能和事实。

总之,面对课程改革,作为教师,我们要以渊博的学识、良好的人格魅力、积极饱满的情绪,新颖有趣的方法,公正平等的态度来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领会教育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学会、会学、乐学,在愉快中反省,在探索中提高。

怎样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著名的特级教师钱梦龙曾反复强调:“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摆脱教师。”那就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充分激活学生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实践活动,积累感悟,促其自学自悟、学会学习。

一、激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动力。只有对学习有了极大的兴趣,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进取心和极高的热情。因此老师要善于营造“乐学”的氛围,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做法:

一、在教每组课文之前注重引导学生领会“导读”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每组教材组成及每组教材的训练项目。

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我这样导入设问:“课文记叙了雨来的哪件事?从哪里看出雨来是个英雄?”这样的开场导语拨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预习,导之以法

1、教给预习方法。这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措施。

预习可分五个步骤,即“看”、“查”“读”、“摘”“想”。“看”就是默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查”就是通过查字词典,掌握生字的读音,生词的解释;“读”就是大声朗读课文,对特别长的课文可选片朗读;“摘”就是把应读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摘抄下来;“想”就是做预习小结,想一想这篇课文的特点、重点、难点、疑点和对自己的启发,要求学生写成笔,以便上课时有所依据。

2、设计预习题目。每课预习,教师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所提的要求即要有共性,又要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有所不同。如预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我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理解其意思,为理解全文打下基础。《将相和》一文预习时,我提出如下问题:课文写了几个故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课文中是怎样交代的?为引导学生弄清故事之间的关系,为理解课文中做好铺垫。

3、巧妙设疑。巧妙设疑,一是于文章关键处,抓住牵一发而动全篇的问题发问,使学生向纵深开掘,突破难点,读懂课文。

二、是在课文内容的矛盾处设问,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思维的深刻性。

三、领悟规律,促其学会每教学一课,我都及时引导学生回顾全文,领悟规律在小结根根据教材的特点,结构,抓住重点,指导学生总结规律,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并能领悟规律,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因此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去掌握学习的本领。

我仔细了解了本班学生学习的情况,分析了学生不喜欢语文的原因,认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最后我根据实际制定了一些对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班内的学习风气,能让学生喜欢语文,自主地学习语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我认为使学生喜欢语文,应该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最大的奋斗目标。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起始时期,如果能在这个时期在学生心里播下喜欢语文,爱学语文的种子,这将会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学生在日后的人生道路上很容易开出灿烂的花朵,收获丰盛的硕果。所以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使学生喜欢语文的。

(一)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来备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充满了丰富的人文内容、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世界,是表情达意最丰富的一门学科。学生之所以觉得学语文干燥乏味,是因为他们没有体会到语文学科那份浓浓的人文情怀。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须深深地挖掘每一篇课文的人文因素,通过自己的教学设计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一条情感交流的桥梁,创设一个学生与作者对话的平台。让学生的独特体会独特见解得到尊重,使学生的个性回答在课堂上迸发出亮丽的光彩。当学生的情感世界被激活了,就很容易体会到语文科的趣味。于是,每一篇课文我都会设定一个情感培训目标,这个目标我是结合课文的和学生的特点来设计的。务求找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切合点,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

(二)坚守课堂教学这个主要阵地,努力使每个学生能够享受快乐的语文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阵地,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要抓好语文课堂教学。而针对我班课堂气氛较沉闷、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等特点,我决定要精心利用课堂上的四十分钟作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突破口。于是,我坚持认真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努力营造和谐、快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我的引领下,能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去获得知识,尽情地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因为我认为决定课堂气氛好坏的,并不是学生,而是在于老师。课堂气氛不好,反映了老师的课上得不好。因此,我总是想方设法使我的语文课变得更有趣。于是在课堂上我时而像一个资深的导演,策划一个个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时而像一个出色的演员,演译着课文中每一个动人情节,为学生搭建与文本对话的桥梁;时而我又像一位煽情的演讲家,为学生娓娓道来一个个动人故事,使学生产生求知若渴的愿望;时而又是一位机智的引路人,在我的点拔下把学生引向成功的彼岸;时而又像一位虚心的求学者,投出一个个别出心裁的问题,一石击起千层浪……

我还注意改进自己的教学语言,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的教态、表神甚至自己的一个眼神我都不敢掉以轻心,都要恰到好处地使用。因为我力求使学生感到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是一种享受,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是一种快乐。记得窦桂梅老师曾经讲过自己的成长经历,她说自己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她能够做到上每一节课都能像上公开课一样认真对待。我被她那种刻苦认真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也以她的精神时刻告诫自己,要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很快我便发现,在我的精心组织下,我的课堂成了学生快乐的学习园地。在学生的眼睛里经常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要用自己精彩的表演、富感染力的朗读、简炼的语言来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令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学有所成,找到学习的乐趣。

任何事情都应该讲究方法,“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地摸索。”学生的学习更不例外。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我也注意讲究方法。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避免出现好差分化现象,为了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因此,采用了“抓两头,扶中间”的方法。对于成绩优异,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除了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外,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的文体活动和学科比赛。因为我认为孩子在实践中不但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还能发展自己的特长,学习与能力的发展做到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如我班的李虹同学在我的辅导下参加了大朗镇首届古诗词朗颂比赛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一等奖。获奖的当天,她高兴得流下了泪水。多年来我都注意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特长,在我的指导下,很多学生都获得了一些人生中的宝贵经验和成绩。看到孩子们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时欢欣的表神,我深深地感觉到作为老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过硬的教学技能,还要有一又雪亮的眼睛。

对于在班里学习语文暂时落后的学生,我采取了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辅导的方法。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愿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让他们与优秀勤奋的同学结队,不给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种类型是肯学,但学习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让他们多找规律,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是有望提高的;第三种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也只有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学习语文方面的进步,他们才能获得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勇气。他们不再惧怕上语文课,不再惧怕做语文作业,才能真正地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我认为对待后进生,让他们找到学习的兴趣,比起任何的事情都重要。多年来,对后进生我都采用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采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对于中间部分的学生,这是一个班内占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而这一个群体的学生似乎很容易被老师遗忘,但我并没有忽略这一个群体,我要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他在老师心中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我更注重鼓励这一批同学要自强不息,注重挑战自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取得进步。我通常采用支持鼓励的方式,在课堂上多提问,尽量创设让他们表现的舞台,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作业上,注意他们的点滴进步,时常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在进步中寻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提高教师个人魅力,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

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要想学生喜欢学习语文,我认为首先还是要使学生喜欢我这个语文老师。除了拥有一颗爱学生、尊重学生的心之外,我认为要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老师,还应该拥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善于在学生面前露一手。针对我班学生害怕写作文的现象,我经常在写作课上与学生一起写下水作文,写好后与学生一起研究、讨论,同时,找出写作的规律,让学生感到写作并不可怕。为了提高后进生写作的能力,我还坚持对学生面改作文,当面对学生提出修改的建议,为学生指明方向,从而消除了学生写作的恐惧心理。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我经常为学生朗读课文,学生在我的声情并茂的范读中,体会了文章语言的音律美和节奏美,领悟了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也迫切希望模仿老师,透过自己的朗读把他们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从而使他们有了读书的欲望,在不知不觉间锻炼自己的朗读能力。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语言习惯时,我也注意发挥老师的榜样作用,经常为他们作示范,使他们相信我这个语文老师的能力,愿意听我的教导。

三、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学生自主学习语文,仅仅是喜欢还不够的,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语文能力,不外乎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我认为在语文能力中更重要的是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语感。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我也正在摸索当中,但我认为语感必须要通过听、说、读、写来培养。听、说、读、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但并不是说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就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因为感悟能力涉及到人的感觉和悟性,因此,我很注意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同时,我也很注重把历史知识和生活常识引入课堂,让学生了解每一篇课文的社会背景和作者人生经历,务求使学生能在我的点拔下自己去感悟每一篇文章。大量的课外阅读和积累好词佳句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重要方法。所以我注意用以一篇带多篇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读课外书,即学完一篇文章后都要求学生看相应的文的方法。在读课外书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以积累更多的好词佳句。同时,我还注重开展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如辩论会、故事会、诗歌朗读比赛、写作比赛、读书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到读书的乐趣,让他们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我感觉到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语文的能力的确比以前强了。

语文教学,语文学习重在课堂,重在生活的点点滴滴,语文兴趣的培养我们要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必须把从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己任。这一学年,我通过了自己的努力,基本上使班上的大部分同学喜欢学语文,喜欢上语文课。上个学期结束时,我也作了一份不记名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班80%以上的同学已经喜欢语文了。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我还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希望能够在每个学生的心中播下喜欢语文的种子,同时也希望这颗种子能在每个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

语文课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之上,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教师的教也处于被动的教的状态。新的课程的改革,使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方方面面对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提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呢?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及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如何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引导学习自主学习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点点滴滴地加以引导:

一、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

传统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方式,受传统的教学方式和从小就接受母语熏陶的影响,许多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没有新鲜感,认为知道的已经很多了。学习的动力不大,他们感到的是被迫学习.因此,导致一节课下来,事倍功半。针对这种情况,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尽量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择一些小知识点,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引发学生兴趣,并穿插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比赛。通过参与,吸引一部分学生,引发他们参与的意识,唤醒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间接地使学生对学科产生极大的兴趣。

二、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去锻炼

语文教材中,“活动”内容安排的较多,利用书中所给的条件,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积极搜集材料,让学生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去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知识,一方面养成积累知识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利用课堂教学过程引发学生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辩论话题,在讲到“《美猴王》”这篇文章时,对论点“美猴王是猴、是人、还是神?”加以辩论,让同学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加工、提炼语言文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并学会根据需要,选取材料,进行加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引发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探求。

三、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去安排

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一言堂”已远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早已被学生所否定,怎样才能使“一言堂”变为“群言堂”?这是教学中的关键所在。语文知识,一方面与生活非常贴近,学生一知半解,略知一二;另一方面许多理性知识学生不感兴趣,难以理解、领悟,针对这种情况,为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学习知识的当中,我采用把学生分成小组的分式,对有些语文内容,让他们自己分析、自己安排、自己讲解,从而自己小结、补充,例如,在教学《空城计》,让学生结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情节,进一步体会诸葛亮、司马懿的性格特征,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进一步对小说的要素加以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四、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

语文知识内容丰富,拓展面宽。单纯地将书面知识,给学生加以罗列,久而久之他们会感到单调、枯燥,会产生厌烦的心理,失去兴趣。为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特点,设计问题。例如,在教学《春》这一课中,学生对春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片面的表象认识中,对文章中写景的方法,一知半解,是零散的。如果只停留在分析文章的结构这一教学点上,在教学深度上不免有些欠缺。那么,如何挖掘知识的深度呢?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之所以吸引我们,使我们感受到了美,主要是什么原因呢?让学生找答案,给他们思考和探究的时间。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帮他们总结出以下方面的原因:(1)充分运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描写景物。(2)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3)人景结合。(4)动静结合。一方面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既满足了他们的成就感,又使他们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

五、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

语文课堂教学时间紧,内容多,而中学语文的教学,课外空间的伸缩大。针对课改的新导向,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一定的能力,在今天竞争无比激烈的大环境下,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教训过程中也显得无比重要。针对班内有些后进生长期形成的怯懦、无动于衷的情况,为有意识地“刺激”他们久已形成的“麻木”状态,调动他们久已习惯的“封闭”状态,我在进行单元复习时,让学生互相出题,同桌互答,让他们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享受“荣誉感”,互批互改,使学生享受角色转换的喜悦和得到认可的自信,使他们由“能学”逐步过渡到“想学”,进而实现“会学”,直到引导学生达到“坚持学”的目的。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还在于对学生兴趣的引发和明确学生的学习责任。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死记硬背,忽视了对知识活学活用的引导,从而大大阻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例如,学生知识面窄,对有些知识难以理解,同时,课上老师对课堂的调控把握不够,学生活动时间与整个时间把握不够,再加上短时间内由于学生还不能适应这种教学形式,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活动的“度”难以把握,学生短时间内不能集中话题,进入角色,难以在教学中做到“活”而不乱,同时,由于书本材料和学生知识的局限性,需要许多课外的知识加以补充,而多媒体对于教师来说,都不能及时得到满足,更别提学生在学习中的运用了。这也进一步让人感受到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总之,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能学”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想学”,教学生“会学”,从而进一步建立在学生的学习责任上,导入学生能“坚持学”,尽量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尽善尽美,使学生彻底地从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轨道上来。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第2篇

上传: 崔苏苏更新时间:2012-6-26 10:10:28

如何引导班级学生学会自主管理

所谓学生自主管理,实际上是学生自我管理,是在班主任指导下依靠班级主体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学生自主管理,单靠班主任或几个学生干部的努力,是绝对做不好的,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动员全体学生参与班级日常事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因势利导,优化学生的角色意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

首先:与学生一起自主确立并学习班级的目标,自主制定班规班纪。针对班级特点与学校管理体制,我带领学生讨论申请创建合格班级,有了班级总体目标,就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下一步就是要如何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我在解决这一问题上采取了学生自主制定班级制度的办法,组织学生讨论制定班级制度。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制定的班级制度,充分体现了班级管理民主,尊重了学生的人格,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生有了自己制定的班规就会自觉去遵守。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把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考核细则,进行量化,每一位同学有加分有减分。每天各项情况由值日岗同学检查。这样,激发他们蓬勃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形成人人追求健康向上的良性发展风气

其次:引导班级学生学会自主管理,促进学生自身发展。为此要发挥班委会的核心力量。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好的班集体,班干部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为班级的火车头,起着“唯余马首是瞻”的作用。我马上组织班级同学自己选举班干部,要求新当选的班干部即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又要积极开展工作,大胆管理。班干部有权力对班上的好人好事给予加分,给予扬;对一些不良行为要及时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批评指正;树新风,扬正气;

充分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参与欲望。为此要教育学生牢固树立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的思想,让学生明确自己是班集体的一份子,应该群策群力、热爱集体、关心集体、为集体争光;充分发挥学生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作用。这样,班主任就可以从幕前退到幕后,充当起参谋来。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用语文” 第3篇

一、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让学生在互动中学用语文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 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 并能根据自己所理解的内容发表对问题的看法, 这样使学生明确知识是无限的, 学用语文的方法也是不拘一格的, 因此, 在教学中应大胆地让学生思考、争辩, 让学生的思维在辩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给课堂注入生机。

例, 在教学《小摄影师》一文时, 有的说小男孩不会再来, 有的说小男孩还会再来, 在答案不一的回答中激起千层浪, 然后再总结讨论的结果, 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一步了解, 还展示了学生学用语文的能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乐趣中学用语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 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 让学生演一演, 在演中激趣。这样的教学容易让学生入情入境, 展开想象, 从而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

三、在读中理解语文内容也是学用语文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题文兼美的佳作, 其语境描述优美, 语言运用精妙, 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好内容, 如果运用各种方式朗读, 让学生在读中获取知识, 在读中挖掘学生学用语文的潜能, 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积累词汇, 并且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从而达到学用语文的目的。

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让学生全面展示运用语文的本能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 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 引导、点拨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就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有个心理学家这样说过:“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 寻求答案的最佳状态中。”如教学中, 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把找到的答案作上记号, 这样边读边动脑动手, 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用语文的能力和智慧。因此, 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 让他们全方位地参与学习。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用语文的本领, 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 充满活力。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第4篇

一、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转变观念是前提

旧式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包揽一切,只教给学生应试知识和应试技巧,忽略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让学生接受你,并进而接受你传授的学习方法。其次,还要克服定式心理,树立发展观念,也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潜能,同时对他们提出合理的学习目标及要求,肯定多于否定,赞扬多于批评,学生的自学兴趣就产生了。

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情感培养是保证

兴趣、情感、意志等,虽说是非智力因素,但在认知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欲望,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极为重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启发、引导和培养,使之乐观向上。在愉快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体验到自己解决问题、学会学习的愉悦感。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激励评价,引导性要强,使学生能动地调节自我,监控能力,主动发展。

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习惯是基础

“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好的学习态度和好的学习方法,都应让它成为习惯,因此,在这一点上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样经常训练,严格要求,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给策略是关键

我们都知道:只有把学法指导落实到实处,学生才能学会学习。因此,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是让学生正确认识教学中各个环节的作用,认识到上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这样学习才会有效果,学生认识提高了,学习方法明确了,兴趣增强了,学习成绩自然就提高了。另外,教学中经常渗透学法,展示学法。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科学地使用大脑,更是最佳的学习策略。

总之,我们每个人都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大胆地、有步骤地、有计划地、有系统地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养成主动的、自觉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向阳办田家小学)

如何引导学生学习 第5篇

一、加强自身修养。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那么我们这个师傅该怎样把他们领进门,该领进哪个门呢!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怎么做才能教好学生呢!有人曾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所以我们老师更应该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同时还应该摆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要去扮演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一个教育者,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策才能促使学生从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有动力,愿意去学习,才能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一种需求;才能学会学习,并在学习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如何使学生对英语产生一种浓厚的兴趣呢?我认为,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因地制宜的结合教材实际内容和特点,创设各种语言情景。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体验成就感。

成就感是指一个人力求实现有价值的目标,以便获得新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每个人都希望成功,每个人都希望被表扬,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表扬有进步的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会被激发。当然并不是一味的表扬为主,在表扬之后能在对他的学习进行辅导,更能引导他到学习中来。再者,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和关心爱护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

四、激发学习情绪,实现角色转换,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在课堂的表现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效果,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听到老师对知识的讲解、分析,而且能听到其他同学的见解,通过课堂练习可以巩固知识,掌握技能,锻炼思维。激发学生在课内高涨的学习情绪,实现角色转换,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第6篇

摘要: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因此,社会各界纷纷要求“减负增效”。怎样才能做到“减负增效”呢?问题关键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所谓主动学习,就是学生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自觉、自愿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关键词:主动学习

数学教学

在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主动起来,特别是数学教学,摒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初中教学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如何研究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要经济解决的首要问题。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呢?

一、主动学习的基础

(一)学生的主动来之教师的“情”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可见,健康的情感和情绪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1、教学的激情来之教师本身

教师具有良好的情绪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因为数学课本身不像语文课那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挖自身的情绪因素,倾注满腔热情,以饱满的情绪、生动的语言去创设一个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近朱者赤”的同化效应。当每位学生都与教师的情绪产生共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以发挥,进而转化成自觉自愿的学习行为。

2、情让师生交融

营造师生情感交融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肥沃的土壤。因此,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接受你、认可你,从而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驱动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有了情感基础,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学生更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可见,培养师生间的情感,达到情感交融,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保证。

(二)兴趣——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决定了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稳定性、持久性和自制力比较差。所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乐学、主动地学。例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在新授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到巩固练习阶段,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机已过,兴趣也将随之淡薄。这时设计练习题时就要加强兴趣性,这样,全体学生的兴趣再次掀起一个高潮,每个人都积极地去思考、去计算、去验证。这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而且通过不同的找法(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持),培养了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总之,教师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促使学生由始至终地主动学习。

(三)激励---保持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作为教师不应吝啬“激励语言”。因为正确运用“激励”策略,可以使学

生的学习欲望倍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一旦有了学习欲望,何愁他们不主动学习呢?上数学课时,可以采用不断变换””激励””策略的方法来使学生感到“新”,以常新来促使学生常主动。首先,对敢于发言,哪怕是说错了的学生;对一贯纪律很差,但在本课中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大张旗鼓的表扬。对好学生,教师要把握好时机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充分地调动了全班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正确使用激励策略,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其主动学习的欲望。

(四)动手实验操作---让学生学的简单易懂

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由于学生对直观形象的知识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对操作实践性强的课感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些操作实践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操作实践中理解掌握新知,提高技能,同时受到学法的启迪。例如在教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积时,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圆柱、圆锥、圆台的模型,在上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活动由学生自主支配,每位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地、主动地参与。可见,教师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学习情境是促使学习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渔”---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坚实的基础

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由学会变为会学,并由会学变为乐学、善学。在乐学的基础上,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内在的主动学习的动机,从而把学习转化成为自身的自觉自愿的行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计算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提炼出四步法:一看,即看清运算符号和数的特点;二想,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四则混合运算);三算,即按想好的方法、思路进行计算;四查即进行检查和验算。在学习了四步法后,学生计算的能力有所提高,逐步做到准确、迅速、灵活,学生由于学习得法而尝到了甜头,有了成功的体验,才会消除怕受挫的心理,从而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从小处着眼,从一道题、从一节课入手,引导学生探索、总结学习方法,真正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主动学习的实施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进行教学活动如何扎实的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核心问题。让学生真正的成为主体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必须转换角色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改变了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关爱,更多的空间,给他们以体验和展示的机会,让数学课堂更加亲切,气氛更加宽松与和谐。

1、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以此来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教师作为组织者, 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教学中,阅读、独立思考、倾听、动手实践、交流、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精心选用合适的形式组织教学。

2、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不是学习活动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进行有目的、有趣的学习。学生的知识、能力不够时,不可能让他们一开始就当主人,而需要教师多指点、引导。引导是引而不发、开而不达的引导,引导不是指导。当学生“迷路”时,发现“火花”时,交流发生争执时,教师不要轻易下结论,直接指引方向,而应引导他们辨明方向、找依据、找理由,多鼓励。教师绝不能主导教学,但也不能什么都讨论,什么都合作,而应重视学生的独立学习的培养和引导。

3、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教师应真正的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在学生思考、实践、交流、合作时,教师可以倾听、观察,甚至还可以亲自参与他们的讨论、交流,这样可以更加充分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征、思维方式,这样能使教学活动更好的开展。学生喜欢的是平等、融洽的课堂,教师成为合作者,就更能创造出这样的气氛,也能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如果教师能很好的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那么教学活动就能很好的开展,反之学生就不能很流畅的学习,不能自主的学习,学习就带有很大的被动性。

(二)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未来的建设者,他们应该具有激情、坚毅、独立自主的优秀的品质,具有创新意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也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质。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学生的第一教师,兴趣本身就是主动性。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使课堂生动、充满诱惑力,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数学的严谨、简洁、抽象等特征,巧妙的安排在教学活动中,尽量的展现数学的美。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正确、巧妙的引导,抛砖引玉,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尽情的领会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还可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举办一些讲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中蕴涵着丰富的美学知识,如数学符号、算式的美,黄金分割及比例美,千姿百态的曲线美,几何的公理、定理及推论组成的井井有条的统一的有机整体,给人以多样统一的形态美的享受。教师应注意挖掘教材中数学美的魅力,展示数学的对称与和谐,简单与明快,奇异与突变,雅致与统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眼球。只有学生自主的学习,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激励手段,是促进自信心养成的重要手段。新课程基本理念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对怕学数学、怕学不好数学的学生,教师应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他们开始可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经常交流思想。多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对学生的努力、一点进步,就该表扬,而且当着全班同学表扬,这样就能逐步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3、注重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人,他们必须具有创造性。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注重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的发

展,特别是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4、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

勤奋、有恒心、有责任心、民族自信心等都是一名合格中学生应具有的良好个性。勤奋,是学生的传统美德。学贵有恒。学习必须要有恒心,只凭一时的热情,不能持之以恒,是不能学好的。强烈的责任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对国家、社会、家庭、班集体、自己负责,这是学生,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数学教学不仅教人以知识,授人以智慧,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使人懂得如何做人,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例如:各种数学公式、定理与证明,以及各种数学问题的解决,无一不是前人血汗的结晶,有些甚至要付出几代人的大量艰辛劳动。在学习中各种知识的掌握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充满着艰辛。在数学教学中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使学生经受失败的考验,在挫折中不断总结,在“爬坡”中循序渐进。这样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和熏陶,就会使学生具有坚忍不拔的品质、百折不回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三)教学中要“用活”教科书

基础教育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新课程强调把课程视为学习经验,强调教学过程本身的价值,这就必然把课程视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持续交互作用的动态情境。

1、充分利用教科书,创造性的设计教学

现在的教科书,不管从课题、内容、过程、习题等,还是知识结构,与以前的教科书有很大的区别,给了教师很大的想象、创造的空间,甚至给了教师开发、改动的权利。例如《月球上有水吗》、《你今年几岁了》等课题,给人以深思、引人入胜的感觉,教师就不能单纯的讲“今天我们学习什么”,这样就显得枯燥无味。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教科书,根据学习需要、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2、立足于教科书,但不拘泥于教科书

在数学新课程的视野中,教科书绝不就等于课程,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教学内容是灵活的,是动态的,可以是教科书中的,也可以是教科书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教师应立足于教科书,但千万不能受它的束缚,不能拘泥于教科书,而应该合理的利用教科书来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应大于教科书内容,而学生的发展不同也决定了教学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数学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这是保证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

上一篇:小学生风景日记下一篇:中班椅子游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