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1年级课本

2024-08-04

小学数学1年级课本(精选8篇)

小学数学1年级课本 第1篇

1年级到6年级的数学课本中的所有公式!注意,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新世纪的。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面积=长×宽

S=ab、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小学数学1年级课本 第2篇

1、认识钟面:

(1)钟面上最短最粗的针是时针,较短较粗的是分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也就是60小格,1时=60分。

(4)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

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1圈,1分=60秒

2、认识整时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时针、分针、秒针全部重合的时间是12时,

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的时间是6时,

时针和分针成直角的时间是3时和9时。

3、认识几时几分方法:时针指在两个数之间,算小数,时针指在12和1之间,算12时,分针指着几,表示几个5分钟。

4、记录时间有两种方法:

(1)文字法:如:5时50分;

(2)用电子表法记录时刻时,几时就写几,再写“:”,后面写分时要占两位,分针不够整十的,十位要用0占位。如:8时零5分写作8:05

5、认识大约几时方法:时针接近几就是几时。此时,分针一般指在数字12左右。

6、计算两段时间之间的时间方法: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整时减整时,分钟减分钟,分钟不够减向整时借1时在分钟上加60分钟再减。整时借出的1时要记得减去。

小学数学1年级课本 第3篇

一、从数学的本质和发展看数学课本

作为一名教师, 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向小学生讲清楚什么是数学, 课本上呈现的是大量的数与数的运算、图形与有关图形的计算、数学应用等, 但教师应关注数学知识共性的东西, 正如郑毓信教授在《数学教育哲学》一书中谈到“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其中的模式, 可认为是从许多例子中用抽象概括等方式获得的数学的概念、命题、问题和方法。在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一节中, 课本呈现了两幅图和一段文字:“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 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 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从这里教师应该读到分数引入的必要性, 读到学生在数量表达中碰到的困难, 小一级计量单位与分数单位的一致性。其实, 分数的概念与一般的数学概念一样, 是从许多例子中提取共同的数学结构“单位‘1’平均分成n份, 这样的m份用数m/n表示”得到的。要理解分数的意义须从分数的实际问题中来, 到分数的表达问题中去, 其中单位“1”、平均分、分数单位、分数的表达成了概念理解的关键, 而在具体情景中平均分的多样性、涂色表示分数时涂色区的离散性和多变性等, 须教师与学生克服思维的惯性和视觉的局限, 这更能体现对分数本质意义的理解。

教师要把数学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放到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才能把课本知识丰富起来, 避免数学教学只是单纯地传递知识。在人教版“分数的意义”这一节后“你知道吗?”栏目中, 课本介绍了古埃及、古中国、古印度和古阿拉伯人在分数记法上的演变, 这是数学史在数学课本上的渗透。笔者在一所乡镇中心小学的课堂上发现执教老师根本没有提及这部分内容, 难道这部分内容不重要了吗?数学的表达追求简单, 包括在记数法上。这个栏目向人们传递这样的信息:分数的记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并非是神来之笔, 而是人类的一种创造,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只有当学生感受到了这种创造, 才敢于去自我创造, 变数学学习活动为重新发现、重新建构的过程。

二、对照课程标准看数学课本

2011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并从“双基”发展到了“四基”, 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课程标准关于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要求是小学数学教学深层次的内容, 也是当前课程标准落实的难点。数学知识可以说是无限的, 但只有从数学思想方法角度才能对无限的数学知识有更好的把握,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有人说课本上数学知识是明线, 数学思想方法是暗线, 课本上数学知识是有形的, 数学思想方法是无形的, 无形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有形的数学知识中贯穿始终。[1]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中并没有形成线 (序列) , 只是与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它也不是无形以至于让人难以捉摸的, 它就在数学知识的背后, 有时只要显化, 不必另外“渗透”。

在小学数学中有集合、符号化、函数、数形结合、化归、概率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它们在数学课本中以隐含的形式出现, 需要学生感悟才能体会得到。它们以数学知识为载体, 时常分散在各章节内, 同一个数学问题有时还可以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在“比多少”一节中, 人教版课本第一册给了我们一幅小猪扛木头造房子的图, 课本没有给出一一对应的概念。说实在的, 小学生一开始也没必要知道这样的数学术语, 但建立一一对应是关键, 在不知道整数大小关系之前通过点数来直接比较多少是不妥当的。一只小猪扛一根木头是一种对应, 在图片上一只小猪与一根木头之间画一条线也是一种对应, 教师从课本上不难发现这两点。还有其他的对应方式吗?在图中还可展开哪两类物体数量的比较?物体排列无序的状态下如何比较物体数量多少?比较多少时学生会受到物体大小、长度等非数量性因素的影响吗?这些问题是教师钻研教材时都应该想到的。

三、从教材的编排和对比看数学课本

小学数学教师通常有低、中、高年段之分, 大多数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年段内容比较熟悉, 但对小学阶段总的教学内容缺乏宏观把握。数学课本的编写主要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 兼顾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螺旋上升编排的。只有当教师对小学教学内容有全面的了解, 才能对局部内容的定位有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同一范畴的内容被分块划分到不同的年段, 教师要知道其内容是如何递进的。如有关时间方面的内容被划分为“认识钟表”“认识时间”“时、分、秒”“年、月、日”四块,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别安排在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 (新版安排在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块内容的教学重点分别对应于时间单位时、分、秒、日 (天) , 具体教学要求分别为认识钟面且学会看整时、会读写几时几分、认识时间单位秒并学会时、分、秒换算、通过时间单位日来区分大小月和平闰年, 知识的难易程度及前后关系清晰可见。

教师不能只熟悉一本或一套课本, 还要了解国外课程改革的新动态, 展开教材间的比较, 还要从横向上把握数学课本, 避免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独立学者马立平提出我国现在的课程标准多方面借鉴美国, 由核心学科型结构转向条目并列型结构, 这样的改变是否有充足的理由?[2]因为条目并列型结构容易生成小学数学越来越宽, 越来越浅, 使得结构不稳定、不连贯、不统一, 所以马立平提出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但这样的改变至少说明我们看到了中西方数学教育的差异, 正在努力寻求中西方数学教育的中间地带, 以弥补我国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不足。除了对国外的数学教育有所了解外, 教师还要对国内不同版本的课本进行比较, 特别是新旧版本的比较。通过新旧版本课本的对比, 教师会对我国数学教育中的传统做法有一种客观的认识, 清楚新课程改革想要达到的目标。

四、从学生角度和教学设计需要看数学课本

新教师拿到数学课本, 常常会觉得内容简单, 而实际的课堂教学后会暴露出许多问题,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数学课本。教师熟悉教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学, 但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习中会碰到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课本不仅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 而且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其实教学上的数学可分为学科数学、教师数学、学生数学三种, 一般的数学教学由教师对学科数学处理后去影响学生数学[3]。可教师和学生的知识背景不一样, 两者同样看数学课本其感悟是不一样的, 教师又不能替代学生的学习。如在“分数意义”一节中, 单位“1”的理解是难点, 学生常常把一个物体看成单位“1”, 不太会把一些物体看成单位“1”。考虑到学生的这种情况, 我们可把一些物体圈起来看成一个整体 (动态展示圈的过程) , 使学生理解一个整体通常叫单位“1”的真实含义。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理解课本知识时, 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遵循古代“由博返约”的思想来阅读数学课本是一种好方法。教师在看数学课本的过程中, 要联系相关数学知识和教学资源, 添加注解、学生会碰到的问题等, 使数学课本变厚。在理解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后, 教师对课本内容想要表达什么有了清晰的认识, 就会感到数学课本变薄了。在此基础上, 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构思, 使课本上静态的数学知识变成动态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成为可能, 教师也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中不会迷失方向。

参考文献

[1]蔡凌燕.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探究[J].教学与管理, 2008 (14) .

[2]马立平.美国小学数学内容结构之批评[J].数学教育学报, 2012, 21 (4) .

让小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 第4篇

一、引导学生学会读数学课本

1.学会阅读概念

在读概念的时候,要抓住概念的关键词,弄明白概念的内涵,知道其适用范围。例如:在学习“梯形”的概念“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时,要仔细思考为什么要强调“只有”呢。又如:在阅读“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要抓住“未知数”和“等式”这两个关键词。抓住了要点,很多概念就容易掌握了,这样既提高了读书效率,又增强了记忆。

2.学会阅读公式

很多同学觉得记忆公式很困难,并且还容易混淆。其实,公式是不需要去死记硬背的,关键是弄清它的推导过程。所以阅读公式的推导过程就很重要了。在阅读时要弄清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有什么特征,要注意公式的应用条件和内在联系。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老师要引导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要让学生弄清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形的高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底与三角形的底的关系,进而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的关系。这样,不仅让学生自己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而且也让学生明白了“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中“÷2”的意义。

3.学会阅读例题

读题,就是要弄清楚题意,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数学课本中的例题具有典型性,所以在读例题时要读懂、读透。弄清已知什么,求什么,关键的词可以做个记号,配合课本中的图解读提示,了解解题的步骤及计算过程。也就是阅读要做到:(1)要认真审题,分析解题过程的关键所在,尝试解题;(2)要和课本比较解法的优劣,并使解题过程的表达既简捷又符合书写格式;(3)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并努力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二、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

1.边读边动笔

如何动笔呢?阅读做记号就不失为一种简便有效的好方法。教会学生阅读时用符号做标记,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意义,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字内容,了解重难点。如果阅读的是文字,就可以在自己认为是重点和关键的文字上,用各种符号做上标记,这样既对理解知识有所帮助,同时又使学生集中了注意力,这样可以很快地理解题意,提高阅读的效率。例如,在阅读“圆的直径是8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这样的题时,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把已知条件勾画出来,问题部分可以用括号括起来,还可以把单位做上记号,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明白题目中已知条件与问题的关系,从而知道给出的已知条件是直径,要求面积应先求出半径,并且题中的单位名称也不一样,计算结果要进行单位换算。

2.边读边动手

数学阅读时往往不单纯是文字,有的时候可能是图形、表格、或者是算式等等,那么就要结合文字左思右看、动脑动手,可以动手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算一算等各种形式的活动,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观察、比较和思考,感悟新知识,做到深入理解。例如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时,我们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就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拼成的角是一个平角,也就是180度。

3.边读边思考

思考是对输入大脑的文字信息的识别与加工。阅读中必有思考,没有思维的阅读,是一种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阅读。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联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边读边思考,反复琢磨和分析,咀嚼其中的意义及知识之间的关系,激励学生“敢于创新、大胆思考”,深入体会数学语言的内涵,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例如:“为什么单位不相同不能相加减”“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在读的时候就要让学生通过读从不同角度换位思考,激发学生“爱思考、会思考”的良好习惯。

总之,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课也要培养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它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和前提。数学阅读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深度,增加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社会、人生、世界,使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数学阅读,著名的教育家于永正先生说过:“书是读出来的。”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应当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自学能力和习惯的意识,而不是一种形式,它应当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这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艰难过程,只要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相信会卓有成效的。

小学数学1年级课本 第5篇

(一

级)

1.《古朗月行》(唐)骆宾王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2.《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3.《鹅》(唐)李白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一去二三里 》又名《 山村咏怀》(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5、《江南》

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鱼戏莲叶间。

6、《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悯农》二首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8、《咏华山》

(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苏教版小学1到6年级语文课本上的所有必背古诗词

(二

级)

1.《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3.《长歌行》

汉乐府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4.《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5.《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6.《游子吟》(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7.《忆江南·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8、《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苏教版小学1到6年级语文课本上的所有必背古诗词

(三

级)

1.《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2.《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3.《夜书所见》

(南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4.《竹石》

(清)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6.《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7.《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8.《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9.《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10.《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1.《夏日田园杂兴》

(南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2.《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13.《滕王阁序》

(唐)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14.《明日歌》

(清)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

苏教版小学1到6年级语文课本上的所有必背古诗词

(四

级)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3.《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4.《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5.《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6.《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7.《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8.《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9.《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10.《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1.《春日偶成》

(宋)程颢(hào)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苏教版小学1到6年级语文课本上的所有必背古诗词

(五

级)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北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3.《游园不值》

(南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4.《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5.《清平乐 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ǎo)?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7.《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8.《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9.《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10.《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11.《七律 长征》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2.《长征组歌》之《四渡赤水出奇兵》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zhòng)兵,压黔(qián)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13.《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苏教版小学1到6年级语文课本上的所有必背古诗词

(六

级)

1.《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观书有感》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3.《大风歌》

(西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家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5.《示儿》

(南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6.《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流清白在人间。7.《墨梅》(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8.《如梦令》

(南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9.《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guì)鱼肥。青箬(ruò)笠,绿蓑(suō)衣,斜风细雨不须归。10.《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1.《马诗》

小学数学1年级课本 第6篇

一语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

(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爱惜学习用品)汉语拼音1-15 认一认1-5 识字1-3 练习1 第二单元 1.人有两个宝 2.升国旗 3.江南

4.我叫“神州号” 练习2 第三单元 5.家 6.东方明珠 7.秋姑娘的信 8.看菊花 练习3 第四单元 识字4-6 练习4 第五单元 9.大海睡了 10.冰花 11.北风和小鱼 练习5 第六单元 12.怀素写字 13.小河与青草 练习6 认一认字表 生字表

一语下册目录

第一单元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乐于倾听、认真写铅笔字)识字1-4 练习1 第二单元 1.春笋 2.雨点 3.小池塘 4.春到梅花山 5.草原的早晨 练习2 第三单元

6.蘑菇该奖给谁 7.骑牛比赛

8.小松树和大松树 练习3 第四单元

9.吃水不忘挖井人 10.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11.奶奶的白发 12.陈毅探母 13.好学的爸爸 练习4 第五单元 识字5-8 练习5 第六单元

14.鲜花和星星 15.放小鸟 16.这儿真好 17.世界多美呀 18.月亮和云彩 练习6 第七单元

19.三个小伙伴 20.蚂蚁和蝈蝈 21.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练习7 第八单元 22.司马光

23.鲁班和橹板 24.乌鸦喝水 25.咏华山

26.小松鼠找花生果 练习8 生字表 二语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

(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识字1-4 练习1 第二单元 1.秋游

2.再见了,北京!3.英英学古诗 4.乡下孩子 练习2 第三单元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6.一株紫丁香 7.有趣的发现 练习3 第四单元 8.小鹰学飞 9.青蛙看海 10.狼和小羊 11.狐狸和乌鸦 练习4 第五单元 识字5-8 练习5 第六单元

12.要好好学字 13.朱德的扁担 14.梅兰芳学艺 15.大禹治水 16.孔繁森 练习6 第七单元 17.登鹳雀楼 18.青松

19.小动物过冬 20.美丽的丹顶鹤 练习7 第八单元 21.水乡歌 22.云房子 23.夕阳真美 练习8 生字表

二语下册目录

第一单元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勤查字典、主动识字)识字1—4 练习1 第二单元

1.古诗两首《春雨》《春晓》 2.蚕姑娘 3.月亮湾 4.快乐的节日 练习2 第三单元 5.雨后

6.谁的本领大 7.蜗牛的奖杯 8.狐假虎威 练习3 第四单元

9.母亲的恩情

10.沉香救母

(一)11.沉香救母

(二)12.木兰从军 练习4 第五单元 识字5-8 练习5 第六单元 13.学棋

14.“黑板”跑了 15.晚上的“太阳” 16.“闪光的金子” 练习6 第七单元

17.歌唱二小放牛郎 18.鸟岛

19.台湾的蝴蝶谷 20.欢乐的泼水节 练习7 第八单元

21.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22.猴子种果树 23.会走路的树 24.问银河 练习8 生字表 三语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

(认真写钢笔字、认真写毛笔字)1.让我们荡起双桨 2.学会查“无字词典” 3.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 4.做一片美的叶子习作1 练习1 第二单元

5.北大荒的秋天 6.西湖

7.拉萨的天空习作2 练习2 第三单元 8.蒲公英 9.三袋麦子 10.哪吒闹海习作3 练习3 第四单元 11.第八次 12.卧薪尝胆

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习作4 练习4 第五单元

14.“东方之珠” 15.小露珠 16.石榴习作5 练习5 第六单元 17.石头书

18.小稻秧脱险记 19.航天飞机习作6 练习6 第七单元 20.军神

21.掌声 22.金子习作7 练习7 第八单元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24.孙中山破陋习习作8 练习8 生字表

三语下册目录

第一单元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1.长城和运河

2.美丽的南沙群岛 3.庐山的云雾 第二单元

4.翻越远方的大山 5.雪儿 6.花瓣飘香

第三单元

7.菩萨兵 8.李广射虎 9.少年王勃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第四单元

11.赶海 12.荷花 13.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 第五单元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15.水上飞机

16.跟踪台风的卫星 第六单元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18.狼和鹿 19.放飞蜻蜓 第七单元

20.恐龙

21.槐乡五月 22.海底世界

23.日月潭的传说 第八单元

24.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25.争论的故事 26.剪枝的学问

四语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

(读书有选择、读书做记号、留心观察事物)

四语下册目录

第一单元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8)(坚持写日记、爱护图书)1.老师,您好!2.但愿人长久

3.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 4.秋天 第二单元 5.我给江主席献花 6.天安门广场 7.徐悲鸿励志学画 8.虎门销烟 第三单元 9.泉城 10.九寨沟 11.田园诗情 12.桂花雨 第四单元 13.开天辟地 14.普罗米修斯盗火 15.一路花香 第五单元 16.说勤奋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18.维生素C的故事 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第六单元 20.诚实与信任 21.珍珠鸟 22.九色鹿 第七单元 23.雾凇 24.春联

25.古诗两首《元日》《江雪》

1.走,我们去植树 2.第一朵杏花 3.燕子

4.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第二单元

5.苹果里的“五角星” 6.最佳路径 7.人类的“老师” 第三单元 8.三顾茅庐 9.祁黄羊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第四单元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12.“番茄太阳” 13.第一次抱母亲 14.我不是最弱小的 第五单元 15.鸟语 16.天鹅的故事 17.生命的壮歌 第六单元 18.沙漠中的绿洲 19.云雀的心愿

20.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第七单元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3.黄河的主人

五语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

(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1.师恩难忘

2.陶校长的演讲

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 第二单元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5.装满昆虫的衣袋 6.变色龙 7.金蝉脱壳 第三单元 8.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9.推敲

10.嫦娥奔月

11.读书莫放“拦路虎”△ 12.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我读书,我快乐:阅读《伊索寓言集》第四单元

13.在大海中永生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15.爱滋病小斗士 第五单元 16.黄山奇松 17.黄果树瀑布 18.莫高窟 第六单元 19.天火之谜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1.诺贝尔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第七单元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24.少年王冕 25.黄鹤楼送别 26.清平乐 村居

学和做(1)说名道姓

五语下册目录

第一单元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

(自主修改作文、多种渠道学语文)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2.暖流

3.只拣儿童多处行 4.早 5.古诗两首《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第二单元 6.梦圆飞天

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8.神奇的克隆 第三单元 9.海伦•凯勒 10.二泉映月 11.郑和远航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13.精读与略读△

我读书,我快乐:阅读《上下五千年》 第四单元 14.秦兵马俑

15.埃及的金字塔 16.音乐之都维也纳 第五单元 17.爱如茉莉 18.月光启蒙

19.我和祖父的园子 20.谈礼貌 第六单元

21.七律 长征

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23.大江保卫战 第七单元 24.古诗两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5.望月 26.灰椋鸟 27.水

学和做(2)节约用水

六语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1.我们爱你啊,中国 2.郑成功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4.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 第一单元

六语下册目录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实践中学会应用)

1.长江之歌 2.三亚落日 3.烟台的海 4.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二单元 5.负荆请罪 6.最后的姿势 7.船长 8.爱之链 第三单元 9.小草和大树 10.轮椅上的霍金 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我读书我快乐:阅读《鲁滨逊漂流记》 第四单元 12.姥姥的剪纸 13.牛郎织女 14.安塞腰鼓 第五单元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16.草原 17.麋鹿 第六单元

18.给家乡孩子的信 19.钱学森 20.詹天佑 21.鞋匠的儿子 第七单元 22.古诗两首 23.学与问 24.大自然的文字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学和做(3):读报和剪报

第二单元 5.卢沟桥烽火 6.半截蜡烛

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第三单元 8.三打白骨精

9.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 10.螳螂捕蝉 11.读书要有选择△

我读书我快乐:阅读《西游记》 第四单元 12.夜晚的实验

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 14.学会合作 第五单元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16.最大的麦穗 17.山谷中的谜底 第六单元 18.广玉兰 19.夹竹桃

小学1年级数学总结 第7篇

1、主题图(10页、11页)

(1)能从图中搜集数学信息,并利用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

(2)理解减法的两个基本含义,并能利用此含义列出减法算式。

2、12页例1

(1)能依据减法的含义看图列式(已知总数和去掉的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运算)。

(2)经历自主探究算法、交流优化算法的过程。

(3)能恰当选择算法,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算式。

(4)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

3、15页例2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运算)。

(2)经历进一步优化算法的过程,并进一步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的算理。

(3)能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4、19页例3

(1)能准确的搜集情境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

(2)能依据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正确列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能选择恰当的方法,熟练完成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整理与复习

(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的规律。

(2)正确掌握“一图四式”的内容。

(3)涉及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小学数学1年级课本 第8篇

分析学校近几年的一年级新生入学测试中的数学成绩, 90%的学生不会读题, 对于图画的解读能力低下。结合笔者大量的课堂观察发现, 农村低段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极为贫乏。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以纯文字形式呈现”的习题无从下手。面对以文字形式呈现的习题, 学生通常的做法是刨去文字, 留下数字, 然后, 凭借一己之感, 拼凑算式, 这样的结果往往是错多对少。

2.对“以图文结合形式”的习题舍本求末。面对图文并茂的习题,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图画, 忽视掉文字, 任凭自己的对图片的理解, 列式计算, 这样的结果往往舍本求末, 错误百出。

3.对“以图表和符号形式呈现”的习题束手无策。相对于前面两类习题, 这种类型的习题更为抽象, 更加需要学生仔细阅读, 但是, 由于缺少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对此束手无策。

通过观察和访谈, 笔者以为, 造成农村低段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是这样三个方面:

1.年龄限制 :第一学段的孩子心智尚小, 相对于具象的图片, 数学课本上抽象的文字和符号对学生而言是毫无吸引力的, 再加上第一学段的孩子识字量有限, 因此对于数学阅读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年龄的限制而放任他们的学习行为, 这不仅是因为数学阅读对问题解决的重要价值, 更因为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对学生终身受益。

2.家庭忽视 :虽然现在的农村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富裕, 但是农村家长的素质还是亟待提高, 他们能够感受到正确读题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要意义, 但是缺乏正确的方法指导, 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自己读题给孩子听。殊不知, 这样的做法越俎代庖, 把本属于孩子的训练机会统统揽为己有, 这样的结果直接导致孩子数学阅读能力的弱化。

3.教师轻视 :这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师总认为阅读是语文老师的事情, 对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意识非常淡薄。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这类错误, 总是简单地归类为审题不清、粗心大意等。孰不知, 这些都可以归因到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缺失上。

二、理论构建

数学阅读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 包含语言符号 (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 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多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 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验证的积极能动的思维过程。低段学生 (低段学生指小学一二年级学生, 即7—9岁儿童。) 的数学阅读能力主要指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引导学生把阅读视为自己学习行动的基础, 使学生体验阅读经历是一种乐趣, 端正学生对数学阅读的态度, 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习惯。

三、提高低段学生数学课本阅读能力的九大策略

1. 面批课本作业, 点燃阅读课本兴趣之火。面批是指老师当着学生本人的面, 批改其作业。便于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作业速度、正确率及其思维过程, 从而给予及时的指导, 及时发现、据实分析隐藏在学生作业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 从而改进教学方法。精心重组课本练习, 在课中安排做一定的课本练习, 并当堂在学生的课本上批改, 写上激励性评语, 既可以利用课本了解学生学习动态, 又可以激发学生阅读课本的兴趣。因此面批学生的课本作业, 能够点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兴趣之火。

2. 绘制课本补丁, 点燃阅读课本兴趣之火。课本补丁是把课本上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牢记的一些概念、定义、规律和方法等等, 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绘制在数学课本上, 就像一块块“补丁”镶嵌在学生的数学书上。它较好地记录了学生学习的足迹, 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为学生课后的复习提供了显性的资料, 成为学生再次阅读数学课本的较好素材。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 也因为是学生自创而点燃学生阅读课本的兴趣之火。

⑴绘制概念补丁。新课程以来, 数学书上的很多内容都没有明确的概念出现, 旨在重视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教师在带领学生参与学习后, 才能得到最终的学习成果, 有很多就是概念的定义。学生可以把这个定义抄写在课本相关的空白之处, 形成课本概念补丁。

⑵绘制方法补丁。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方法和规律用补丁的形式绘制在课本上, 形成课本阅读的素材之一。这里的方法和规律包括例题的解题思路、数量关系、多种解题方法等, 它弥补了教材的空白之处, 留下了学生学习的足迹, 又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了依据,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兴趣增长。

⑶绘制练习补丁。练习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 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数学课本由于篇幅等原因的限制, 不可能罗列全部习题。也因为地区和学生个体的差异, 课本上的练习不一定适合所有地区的所有学生。因此, 补充一些个性化的习题、拓展性的习题、学生的易错题也是非常必要的。利用课本补丁的形式, 把课本上没有呈现的概念公式、规律方法、拓展练习绘制成为课本上的阅读材料, 不仅可以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 留下构建知识的痕迹, 也让数学课本成为更丰富更具体的阅读材料, 同时因为学生自身参与了课本的编写而更能激发低段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兴趣之火。

3. 创设连环情境, 点燃阅读课本兴趣之火。《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数学课本上的很多习题都提供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情境。但是对于低段学生而言, 过多的情境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把课堂搞得四分五裂的同时, 还容易失去数学课的本味。那么要如何更好地利用课本上的丰富资源, 来让学生喜欢上阅读数学课本呢?

⑴利用书中的人物创设连环情境。人教版教材上贯穿始终的两个小朋友是聪聪和明明, 还有一个小精灵。教师可以把课本上提供的情境和这几个人物联系起来, 并让这些人物和学生结成好朋友。这样每次这些人物一出现, 学生便会带着好朋友又来了的欣喜, 和书中的人物一起学习, 达到学而不厌。课堂结束的时候, 还会对下次好朋友的来临充满期待, 下课后也会乐意去看书上有这些人物的地方, 看看他们在干什么。

人教版二下 (以下同) 《表内除法》的第一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时, 教师这样引入:

师 :小朋友们, 今天小精灵要带聪聪和明明去哪里呢?课件出示主题图。二 (1) 班明天要去春游啦。聪聪和明明看到二 (1) 班的小朋友忙忙碌碌的, 就有了疑问。他们在干什么呢?你知道吗?

就这样, 聪聪和明明就以一个虚拟的形象出现在数学课上, 带领着小朋友们去探究, 去学习, 去质疑。课本上的很多情境便都成了他们活动的乐园, 成为生活与数学的衔接地。孩子们也非常乐意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对于他们的家——数学课本, 就有了不一样的感情。

⑵利用书中的故事创设连环情境。连环故事教学在低段数学课堂中有着独特的价值, 数学课本上的很多故事可以串联起来成一个连环情境, 别具趣味。根据数学课本上的动物童话的特点, 创设这样一个连环情境, 让学生把枯燥的作业练习课变成充满童趣, 生机盎然的领地, 既让孩子带着愉悦主动的情绪去阅读数学课本, 又激发了学生对阅读数学课本的兴趣。

⑶利用书中的习题创设连环情境。数学课本上的习题来源于生活, 富有数学味, 有很多也可以自成一个连环情境, 特别是一些练习课。

案例1 :二下课本p52的练习十一的第7、9、11三题, 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连环情境来展开。

课件出示主题图 :二年级的小朋友分组活动, 一个组去了电脑小组, 一个组去看电影, 一个组进行了拔河比赛。你能帮他们解决问题吗?学生逐题读题, 完成后同桌讨论, 最后全班校批改。

还可以根据习题的特点, 安排闯关游戏, 把一个练习分为三个层次, 分别为第一关第二关第三关, 然后让学生进行闯关游戏。最后根据学生的作业掌握情况, 在课本上给学生一个闯关评定, 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数学课本就是最好的学习材料, 利用连环情境重组课本内容, 适合低段学生的思维, 能够激发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兴趣之火。

4. 新授课, 阅读习惯的生长地。新授课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课, 这样的课堂模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养成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课前感知认读课本, 课中巧设导读提纲, 转化解读符号, 同化顺应概念。课前让学生去接触课本, 学生往往是一翻了事, 甚至有很多学生根本就不去看, 更不要说认真阅读了。因此,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爱动手爱游戏的特点, 布置实践性较强的作业, 让孩子感兴趣地去阅读课本, 研究课本内容, 从而慢慢养成学生课前认读课本的好习惯。

数学语言根据外部特征, 可以分为四种 :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和作图语言。低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主要, 对于倍这样相对比较抽象的概念比较难以理解。通过圈一圈, 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引领学生转化倍的概念显然比较有效, 学生在动手动口的同时, 既理解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几, 又增强了学生图文互译的阅读能力。

5. 练习课, 阅读习惯的补充地。教学实践表明, 课堂上学生学会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 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 只有再次阅读书本, 及时练习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 巩固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 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练习、复习课是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补充地, 笔者有意识地渗透有序阅读法、比较类推法、语意转化法, 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⑴有序阅读。有序阅读, 顾名思义便是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阅读。对于低段学生, 要让他们掌握一定的阅读顺序, 以帮助他们提高阅读力。一年级的小朋友总是会先被花花绿绿的图画所吸引, 因此顺势而为, 一年级小朋友的阅读可以是先图画后文字, 二年级小朋友则可以培养从上到下进行阅读的习惯。

⑵比较类推。比较类推是通过对题目中信息的比较, 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 从而解决问题, 养成良好的阅读课本的习惯。

⑶语意转换。主要有两种 :图画转化成文字, 算式转化成图画。图画转化成文字。数学课本中有很多题目都是图文并茂的, 其中的插图具有内容简明、主题突出、形象直观的特点, 能很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能力, 发挥文字所不能代替的独特的作用。低段学生喜欢看图, 但要把图画的意思真正理解, 还需要学生具有一种把图画转化成文字的本领。算式转化成图画。低段学生用语言准确地读出算式并不难, 要明白算式代表的含义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还有一些学生虽然明白却又说不清楚。这时,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操作, 思维、想象等, 把算式转化成图画, 帮助孩子来理解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6. 阅读课, 阅读习惯的延伸地。阅读训练课采用多种信息选取解决问题、阅读材料开发、阅读经验迁移等方法, 从思维的角度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进行训练, 养成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好的阅读材料既有利于学生认识的“同化”, 又能促进学生不断实现认识的“顺应”。因此教师要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合理地选择与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相适应的, 能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促进学生信息交流、提升思维品质的数学阅读素材。为低年级学生提供的阅读材料主要侧重于数学故事、数学谜语、数学笑话及数学儿歌等。可以利用阅读课, 开展数学故事大王比赛、数学猜谜……等数学阅读辅助活动, 比一比谁读得最认真?谁读得最主动?谁读得最明白?让孩子们在快乐阅读中获得数学小知识、数学发展史、解题小技巧及生活中的数学小常识等数学内容。

7. 把握阅读时机, 掌握阅读课本技能。低段学生由于年龄及认知的特点, 不知道什么时候要去阅读课本 , 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课本的技能, 其一便是能准确把握阅读数学课本的时机。

(1) 课前预习的时候阅读课本。课前阅读书本很重要。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新课上完后, 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 这样无准备的教学, 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日标, 了解重、难点在哪里, 带着疑问上课, 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预习什么, 怎样预习, 教师事先应做到心中有数, 目标是什么, 重点、难点是什么, 怎样设计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 除了教师提的问题, 学生还会影响哪些问题等教师都要全面考虑。

(2) 遭遇活动困境时候阅读课本。要让学生明白, 课本和字典一样, 是为人释疑解惑的。当你学习有不明白的时候, 可以反复地大声地读一读课本上的语句 ;当你操作活动遇到困难的时候, 可以仔细阅读书上的插图和文字, 领会课本上的步骤要领从而解决困难。

(3) 复习总结的时候阅读课本。为了巩固所学, 必须要反复去复习, 才能加深记忆。实践表明, 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听老师说复习课本, 往往不知道该干什么。有些学生会一字一句地读, 有的就是拿着课本不知所措。教师要交给学生复习阅读课本的内容与方法。复习的时候可以读例题、读课本补丁、读练习等, 对一些概念和易错题还可以反复读。

总之, 要让学生能够自觉明白, 什么时候预习、什么时候复习, 什么时候要去阅读课本。明白阅读课本是为了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数学, 是为了让自己的数学素养能够更好。

8. 指导阅读技巧, 提升阅读课本能力。对于一无所知的低段学生, 教师要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导他们一定的阅读技能, 提升他们的数学课本阅读能力。

⑴错题诊断 :收集学生由于阅读错误产生的错题, 让学生帮忙诊断错因, 对该生的数学阅读方法进行指导、纠正, 从而形成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 提高解决问题的正确性。

⑵以说促读 :对有难度的题目, 阅读后自说、同桌说、小组说题目, 把一些抽象的符号、概念、图表用语言描述出来, 以各种层面的说来促进读的正确性、全面性、实效性。

⑶活动提升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比赛、游戏、展示活动, 对于课本上的一些动态的习题, 可以运用课件演示、实际模拟进行还原呈现, 在各类有趣的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运用一定的阅读技能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9. 明确数学阅读姿势, 奠定学生阅读技能之根本。一直以来, 语文老师经常强调学生的读书姿势, 其实正确的数学阅读姿势同样重要。对于低段学生来说, 自我监控能力很差, 还是需要数学老师再次强调正确的读写姿势, 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形态美。但是数学课堂上往往缺失这个情景, 因此笔者把明确数学阅读姿势放在第九个策略中, 作为奠定低段学生的数学课本阅读技能之根本的保证。

作为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的阅读姿势是否正确, 数学阅读还可以让学生手拿一支笔, 预习时可以边读边划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复习时可以边读边划出自己已经掌握的地方, 课堂上可以圈出重点词句, 课堂外可以画一画线段图等等。

四、低段学生数学课本阅读能力的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低段学生由于年龄小, 喜欢被人表扬, 因此激励性强的评价方式不可或缺。从一年多的实践中, 针对上述九个策略的实施, 笔者摸索出了低段学生数学课本阅读能力评价量规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 从课本习题、课本补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阅读方法、阅读习惯六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其中课本习题在考察中占30分, 阅读方法、阅读习惯各占20分, 其余几项均占10分。

课本习题 (30分) , 能正确读懂数学书上的习题, 正确解决习题。及时面批并能批阅同组同学作业 ;能正确读懂数学书上的习题, 大部分习题能够正确解决。大部分习题能课堂上及时面批 ;能在帮助下正确读懂解答数学书上的习题。当堂不能批阅完成的作业能到课后批改完成。

课本补丁 (10分) , 能完成各类课本补丁, 能阅读理解记忆和使用这些补丁进行学习, 并能督促他人 ;能完成各类课本补丁, 能阅读理解记忆并使用这些补丁进行学习 ;能完成各类课本补丁, 能在别人的督促下阅读理解记忆并使用这些补丁进行学习。

课前预习 (10分) , 能根据预习要求认真阅读课本, 提出问题, 找出重难点 ;能根据预习要求认真阅读课本, 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 ;能根据预习要求认真阅读课本。

课后复习 (10分) , 能自觉在课后阅读课本进行复习, 并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内容 ;能在课后阅读课本进行复习, 并进行错题重做 ;能在督促下课后阅读课本进行复习, 并尝试错题重做。

阅读方法 (20分) , 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和技能进行数学课本的阅读, 并能指导其他同学 ;掌握几种种阅读方法和技能进行数学课本的阅读, 知道数学课本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能在同学的帮助下运用阅读方法和技能进行数学课本的阅读。

阅读习惯 (20分) , 任何时间阅读姿势正确,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为同学纠正不良阅读习惯 ;阅读姿势正确,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知道正确的阅读姿势, 能在同学帮助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实践中, 教师注重评价的方式方法,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更好地投入阅读, 以最好的状态进行数学学习, 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摘要:当前低段数学教学中课本使用率低, 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低下, 对“以纯文字形式呈现”的习题无从下手, 对“以图文结合形式”的习题舍本求末, 对“以图表和符号形式呈现”的习题束手无策。本文以低段数学课本为载体, 采用教育叙事、案例和总结反思, 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提升小学低段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兴趣、习惯、技能, 提出操作性较强的九大策略, 培养低段学生使用课本进行自助学习的意识, 为今后中高段学习需要的独立自主阅读能力夯实基础。

上一篇:电话面试自我介绍下一篇:小学代课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