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卷高考作文题目:咬文嚼字挑错误

2024-05-19

山东卷高考作文题目:咬文嚼字挑错误(精选5篇)

山东卷高考作文题目:咬文嚼字挑错误 第1篇

2012年高考作文之山东卷题目: 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

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每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不禁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眼光里仿佛看到了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一切都像是发生在昨天一样。。。

一百多年前,大英帝国的几艘炮舰撞开了关闭已久的中国沉重的大门,这一撞,撞开了号称天朝上国的满清王朝的铜墙铁壁,这一撞,撞灭了紫禁城内皇帝自以为是的美梦。然而,此后的中华民族,却依旧陷入深重灾难之中,汉阳铁厂轰鸣的机器声无法挽救甲午海战军舰的沉没,轰轰烈烈的变法维新却换来六位义士菜市口喋血,义和团的神功无法阻止八国联军前进的脚步,朝廷的退让得到的不过是一纸辛丑条约。虽说此后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然而善良的人们却发现,皇上犹在,太后犹存,法律成为一纸空文,新内阁还是贵族当家。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以中山先生为首的热血青年,挺身而出,开始了以革命求图存,以国家民族未来为己任,愈挫愈奋,百折不饶的伟大历程。时光倒退到19世纪80年代,几位年轻人聚集在檀香山,就在一间简陋的小屋中,成立了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记得那一年,一位叫陆皓东的年轻人设计了一面青天白日旗作为起义旗帜,他深情地说道,希望以后的中国是一个青天白日的天下。可惜,他没有看到那一天,在随后的广州起义中,由于准备不足,起义还未开始就结束了,陆皓东把他的鲜血洒在了青天白日旗上永远

地长眠在他深爱的中华热土上。但是,革命志士们并没有因为失败而灰心,为什么他们如此地执着,因为他们早已下了必死的决心,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猛力向前,在他们的脚下,是他们的故土,他们的人民。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0世纪后,历史的潮流表明,胜利终将属于英雄的革命党人,尽管前途是如此漫长而坎坷。1900年,革命党人再次在惠州举义,由于枪炮不足,没有一个稳定的根据地而再次失败。可是革命党人并未退缩,而是选择了继续抗争。虽然历史在此时选择了失败,他们却选择了以一死而换取中国的新生。终于在1906年,他们在湖南再次举义,面对清军的重重围剿,以刘道一为首的革命党人选择了血战,他用鲜血诠释了对祖国和苍生的忠诚。一次起义失败了,还有另一次,革命党人就是这样,在失败中把中国慢慢推向新生。

在此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中,面对保皇党的围攻,百姓们的误解,甚至朝廷用高官厚禄的诱惑和用暗杀所做的威胁,更有甚者,革命党内部也出现了以陶成章为代表的异议人士,可是他们并未屈服,因为他们知道,中国的未来已经被他们扛在肩上,一旦倒下,整个民族危矣。

机会又一次到来,1907年,当安徽巡抚恩铭视察巡警学堂时,革命党人徐锡麟用正义的手枪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青年巡警们更是视死如归,当起义最终失败后,女革命党人秋瑾更是以秋风秋雨秋煞人的 状语回答了什么是最后的执着和坚持。此时的革命党面临着诸多困难,但他们并没有倒下,而是用自己的双手捧起了中华民族的未来。1909年,镇南关起义爆发,中山先生更是亲自上阵,向着清军开炮,当一个流亡故乡多年的游子得以回到祖国并且亲自参加推翻人民的仇人的之役时,他的心情是何等的激动,此时此刻,胜利已经

并不重要了。

面临又一次失败后,革命党人再次出击,1911年三月,七十二健儿血战黄花岗,草木为之含悲,风云为之变色,黄花岗被鲜血染红,青天白日旗再度落红,他们以长存的浩气诠释了不朽的革命精神,他们用视死如归的精神迎来了中华民国的诞生。这一年的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终于成功,几个月后迎来了胜利的果实中华民国,亲爱的朋友们,当你今天路过南京总统府时,你难道不为中山先生等当年青年豪俊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的精神而感动,你难道不发誓为民族的未来而奋斗吗。

今天的国际风云复杂多变,中国即迎来了一个发展的大好局面,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我们总在抱怨,但是须知,抱怨不是最好的解药,只有奋发图强,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才能拯救中国,尽管前途坎坷,但是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

直至今天,再次回味中山先生的话语时,我们才知道,先生的话是如此的振聋发聩,面对历史浩浩荡荡的潮流,只有以国家,民族的改革发展为己任,不管面临多大的困难勇往直前,才能使当年的革命先烈含笑九泉,才能真正实现先生的诺言。

山东卷高考作文题目:咬文嚼字挑错误 第2篇

【作文题目】

窗口下一个画框,通过它可以看到不同的画面,有的人看的雅,有的人看到的是俗。有的人看到的是静,有的人看到的是闹。自拟题目

【立意解析】

李渔在《闲情偶寄》里说:“同一事也,同一物也,此窗未设之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画图者,人人俱作,肯定出于画者心也。2014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亦有此意,并且让我们看到了展开的不同画卷。云有人看到窗外雅、俗、闹、静……,把主体(有人……有人)、客体(一幅图画)、窗子(一个媒介、条件、方式)缀连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开放空间。利于考生思辩能力、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挥。本题有约束,又有开放;有限制,又有灵活;可以聚焦一个角度,又可以整体观照,应该值得肯定。

从整体上看,2014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的材料富有诗意,具有开放性,有利于考生写出个性化的文章来。材料由两个句子组成,最后加一个省略号。从窗户望出去,看到窗外风景或图画,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行为;在此基础上,列出不同人看到的风景或图画不同。一个省略号,言外之意就是除了看到雅俗动静外,你可以看到更多的风景或图画。由此可见,今年山东高考作文题取材于日常生活现象,引发考生就视野之内所见,思考所见的缘由与“看到”其背后的“东西”。因考生所见不同,认知层次不同,生活阅历不同,自然写出的文章也就不同了。 从审题角度看,窗外的风景或图画首先是一个现实世界,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移动的。可以认为不同的主体面对同一幅风景或图画,有不同的理解;也可以认为主体在面对风景或图画时,风景或图画里有很多东西,有的主体只看到了一个部分,有的主体看到了另一部分;主体面对同样的风景或图画,有不同的注意,也就看到了不同的部分。如果把窗外风景或图画当做心灵的世界,把窗外风景或图画主观化;或认为窗外风景或图画不是现实,而是一种愿景,一种主观的想象,那就是对该作文题目设定的立意范畴有所泛化了。当然,题目中的窗子,就是画框,就是“看”的媒介、条件、方式,既可以是真实的窗子,也可用作比喻义,如《红楼梦》是一个窗口,网络是一个窗口。要注意,行文中对窗子没必要作进一步引申,如谈论一个建筑的窗子是大还是小,是有还是无;议论窗子的形式和数量;或议论要不要打破窗子等,这些引申都是不合理的。

从立意角度看,2014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给考生极为宽阔的立意空间。“谁知窗外纷纷意,尽日高吟窗外看”,窗外的奇幻万象,无论是“绿遍春风窗外草”(吴龙翰诗句)、“窗外芭蕉叶未齐”(止庵法师诗句),还是“窗外近移秋色早”(舒岳祥诗句)、“窗外虚明雪乍晴”(徐铉诗句),观其变化,都会引发考生或怅惘、或豪放、或豁达、或奋进的感受与体验。窗外世界斑斓,人们的眼界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视线可以很近,也可以很远;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立场,往往看到的风景与图画不同,也需要考生去着色与勾画。窗外万象,静雅由心;窗外人生,阴晴圆缺;给自己一个好的心态与角度去打量欣赏这个世界,你就会发现世界每一个角落都有自己的风景或图画。 从写作实践看,“窗外月明谁是主”,看到窗外“什么”,由考生自己设定;这不仅考查考生观察能力,更考查了其人生阅历的品位。窗外虽“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但有考生“断其一指”,聚焦窗外某一事物或图景,如写“窗外看到了雅”,写出了“看到”了哪些雅的风景与“图画”,谁在什么状态下“看到”的,为什么是这些人看到了“雅”,看到“雅”时心理状态与情感状态如何,考生自己看到了哪些雅的风景与“图画”,为什么能看到这些;考生沿波讨源,顺着作文材料的意思,顺着写出所见所感所悟,也是能够获得高分的。另外,你看到了窗外的.俗,可人家却看到了雅;你看到了窗外的闹,人家却看到了静,等等。为何看到会有所不同呢?是眼睛有问题,还是视野有问题,还是心灵的底片有问题?由“看到”到“想到”,便有了人生社会等方面的大思考了。 其实该作文题还具有极大顿悟空间。有诗云:“窗外浮云苍狗”,“窗外好山千翡翠”;从释迦牟尼拈花,到迦叶看到后会意微笑,让人悟到佛家的真谛;从庄子看透人世间生老病死,到其为妻死鼓盆而歌,让人悟到道家的无为而有为;从孔子看到春秋礼崩乐坏,到其周游列国而死不悔,让人悟到了儒家的仁字精髓,等等,不一而足。沿着看到、想到、悟到这一条逻辑思路,考生就会写出上好的作文来! 以眼见衬托心境之高远,把眼前所见与心境缀连起来,则容易使行文更有深度和哲理味。轶闻一则,一日,苏轼对佛印说,“在我眼里,你就是一块屎。”佛印则说,“在我眼里,你就是一尊佛。”苏小妹正告苏轼说,“不要高兴得太早了,谁的心里有什么,谁就看见什么。”苏轼惭愧不已。有时境由心造,眼前浮现的就是你心境的外化,若这样来写,则给人一种立意新颖之感,容易拿到高分。

山东卷高考作文题目:咬文嚼字挑错误 第3篇

请看题目: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是什么呢?《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度”。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这个题目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精神,具有明显的导向意图。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国家、民族的发展;同时尊重了考生个性,倡导独立思考。可以想见平时不注意现实生活,缺乏分析能力的考生,就很难写出优秀作文了。

近些年来,由于高考压力,一些学校作文教学走上了死胡同,如有的老师给学生灌输“八股式”的作文模式,或者死记硬背一些所谓的精彩段落来应对考试。这样做有时会取得一些成效,但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有百害而无一利;更是影响和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

下面从两个方面谈一谈高中作文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关注现实与认识能力的培养

现实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这些道理也适用于学生作文,要想写好文章,只有打通了作文与生活的渠道,作文训练才能顺利进行。在高中阶段应着重引导学生把作文和生活联系起来,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从生活中汲取养料,寻找素材,开拓认识,才能最终写好作文。请看今年新课标卷河南省一考生的满分作文片断:“倘若中国的腾飞如高耸的山峰,那么民生改善的程度如从鱼的丛林。或许免除城乡学生义务教育的学杂费,只是葱郁中的一片绿叶;或许基层医保的宽厚待遇,只是一枝新绿;那么,“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真正让农民品尝到了丰收的果实,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农村新型养老保险便是汇聚而成的葱绿的山林,这是一个大国慢慢崛起的真实写照”。

这种内容充实、文情并茂、观点鲜明的作文,如果不是长期关注现实、独立思考的考生,很难写出的。有条件的学校,要用报刊、广播、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关注现实中的焦点问题,力求使学生能够由表及里的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而能辨别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这样,作文与生活的渠道畅通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写出优秀作文就不难了。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具有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认识能力的高低对于文章质量还起着决定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要养成学生的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在训练过程中,避免学生走上轻认识重技巧的道路。不少学生认为作文就是“胡编乱造”,认为自己写不出优秀作文就是因为“肚里没词儿”。

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者的出发点就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从现实中确立观点,避免作文内容的空洞,引领学生树立言之有物,内容充实的文风。

二、真知灼见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材料作文的优势就是给了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尊重了考生的个性,让各个层次的考生都有话说,都有事写,这样的题目是非常人性化的。2011年新课标卷作文材料就出示了“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等六个角度,供不同个性、不同认识水平的考生选择。面对如此开放性的试题,如何写出优秀作文,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高低。题目从国家发展的大局出着眼,引导学生关心国家、民族的现状,思考展望国家发展前景。这就启发学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多观察、思考身边的人和事。读书要广泛,思考要深入。平时就要养成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作文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有了自己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观点,甚至是真知灼见。这样作文才会高屋建瓴,“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有了思想,有了观点,剩下的就是表达了。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需长期训练的过程,好的表达如同给作文插上了一双翅膀。请看2011年新课标卷满分作文片断:“倘若中国的腾飞如滔天巨浪,那么科技水平的进步如层叠的浪花。或许神六的飞天已成为历史,或许探月的传奇已成为佳话,或许这一切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不必说太空的神秘发现令人赞叹,不必说月球的图片让人激动,单单是南极探险就让人歌之蹈之,足之舞之。聆听巨浪起舞的乐章,聆听雄鹰崛起的交响乐,盛世华章”。在这一小段中,单句和复句交替使用,既有比喻、排比,也有古诗文引用。可见该考生已初步掌握了作文的技巧,有着浓厚的阅读兴趣和和深厚的写作基础,没有这些,单靠临场发挥或是简单模仿很难写出优秀作文的。

又要提高认识能力,又要提高表达能力,在作文训练中究竟哪个是主要方面呢?事实上大多数中学生随着年龄增长,知识面扩大,接触社会生活的机会增多,一方面实际生活向他们提出来许多急待思考的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独立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要求也日益增强。但是,这种活跃的状况在大多数学生的作文中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作文仍然表现出思路狭窄,认识问题肤浅,反来复去倒弄几件陈旧材料。这就要求老师在日常教学训练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留意生活。两种方法可供老师们参考使用,一是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二是促使学生写时事短评。这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长期坚持,必有可观的收获。

摘要:随着高考压力的不断增大, 一些学校作文教学走上了死胡同, 如有的老师给学生灌输“八股式”的作文模式, 或者死记硬背一些所谓的精彩段落来应对考试。但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有百害而无一利;更是影响和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

2012高考山东卷作文点评 第4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试题解读】

此材料选自孙中山1913年12月《致邓泽如及南洋国民党人函》(《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74页)。2012年是辛亥革命百年后的第一年,又恰逢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攻坚年,从孙中山这句话中,我们明显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

写好材料作文的第一关还是审题立意,对于这则箴言,考生只要抓住了第一句“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中反映出来的“担当”,就可以说拥有了入门的“通行证”。当然整个句子内容很丰富,后文的意思是要矢志不渝,“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要百折不回,“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我觉得只要围绕“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这个观点,展开全文,就不会跑题。

从作文选材看,有关这一题意的写作素材很多,例如,“直面人生”的司马迁,为“真的猛士”们不断呐喊的鲁迅,书写“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高呼“我有一个梦想”的马丁·路德·金……即便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素材也不少,创办新东方的俞敏洪,创办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让微软名噪天下的比尔·盖茨……从这个角度讲,这道命题保证了考生人人有话可说,只要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就不难成文。但是写好本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知道类似素材多么丰富,而在于能否提炼并阐发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并且结合现实生活和自身体验适当表达对题意的某种识见。当下这个社会太缺少担当和坚守了,也太需要担当和坚守了,正面的例子有“最美司机”、“最美教师”等等,反面的例子更多,有人为了逃避责任,失去了最起码的道德底线,根本谈不上担当与坚守,如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

本次作文比较有利于议论文的发挥,因为观点很明确,且十分具体,不利于记叙文的发挥。不过今年的命题仍是一道贴近生活、可引导学生有感而发的好题。

【佳作赏析】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中华民族,泱泱大国,华夏历史,浩浩汤汤。历史的潮水打不退时代的光芒——那一个个为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而奔走疾呼的英雄。古有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今有我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倡导,而我却认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古有17岁便立志“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骠骑将军霍去病,有16岁便高扬自由民族主义的法国圣女贞德,有15岁便获得“英特尔国际科学与技术”最高奖项的少女乔紫薇——他们无不都是在青年时代就肩负起祖国给予的重任,只争朝夕,精神贯注,猛力向前,推动国家之富强、民族之进步。

同样是青春激扬的年代,面对国家危亡和沦为殖民地的境遇,五四青年学生作出了反抗。君不见“四万万人同声唱,甘为民族赴火场”,他们身体力行,不做沉默的羔羊,才使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免受奴役的命运和沦陷的耻辱。“想当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五四运动便可用这句话来称颂了。

青春的旋律是亢奋激扬的,它可以谱一曲盛世华章。青年时代,亦如一缕阳光,可以照亮黑暗;又如一缕春风,可以温暖大地。“90后”的我们又该怎样担起中国改革发展的任务,此身尚存,此心不死呢?

也许会有人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对这个社会的丑恶现象无比厌弃,最后干脆闭上眼睛,塞住耳朵,于是老人倒地你不扶,有人光天化日之下抢劫你听不见。不,“90后”的我们不应该是这样的。无论如何,“90后”的我们将担负起历史与民族的责任,因为我们是顺应时代的青年一代,因为我们是清醒的,麻木不仁是我们最忍受不了的。于是,面对雪灾地震,我们第一时间伸出援手;面对老人跌倒,我们第一个冲向前去;面对社会上的黑暗现象,我们不再闭上双眼。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相信我们的力量,相信改变世界的自己。路途虽不平坦,或许还有荆棘,但请相信,我们终有成功之一日。担负起吾辈之担当,虽海枯石烂,此身尚存,此志不灭。

青年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惟以吾辈之担当,方能实现中国之大业。

【点评】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文章观点鲜明,扣题准确。作者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提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观点,有现实意义,特别是针对当下社会的一些现象来表达“90后”的担当精神,很有感染力,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开篇亮出观点,中间前半部分举例分析,后半部分针对当下社会的一些现象来表现“90后”的担当精神,扣题紧凑。结尾呼应开头,照应材料。全文一气呵成,结构圆合。文章材料丰富,先以古代人物“霍去病”、“贞德”为例论述主题,然后又回到当代,从反面举例,这样古今联系,论述就有了层次和深度。作文是语言的艺术,我们应该巧用美化语言的手段——修辞。文中引用名言,多处运用比喻,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敢于担当,迈向成功

诚如孙中山先生所言“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先生的话告诉我们:做一件事情,首先要敢于担当,并且要不畏艰难,按道理做事,终会有一奋骥足的成功之日。

康德说:“既然我已经站在了这条路上,那么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止我走下去。”人生之路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如果我们已经选择了前进的方向,那么,就要勇敢地担当起重任,不在失败和困难前畏葸不前,集中精力,成功之日总会到来。

敢于担当则明,心死放弃则暗,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的真理。畅游历史之中,徜徉伟人之间,你会被他们在困难中敢于担当的身影所感动。

当我们还停留在困难面前,不敢向困难进发时,不妨去看看巴金老人和索尔仁尼琴吧,这两人,代表了两个国家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巴金老人往年在《随想录》中忏悔了自己曾做过的错事、说过的假话,他敢于担当,为国家为人民树立了说真话的榜样。他的成功,实现了他“化作泥土,留在人们芳香的脚印中”的愿望。

索尔仁尼琴说:“一句真话,比一个世界都重要。”他曾被驱逐出境,流亡多年,但他一直担当着自己的重任,走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最终,他赢得了人民的尊敬,“俄罗斯的良心”重归故土。失败者在困难面前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而成大事者看到的却是“甲光向日金鳞开”。只有敢于担当,不惧挫折,人生才会见到彩虹。

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二是踌躇满志。”如果我们在困难面前坚持住了,却因一时的成功而自满,那人生亦不能称之为成功。

作为我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王大珩一生专注于事业,不被外物干扰。他因不凡的成就被国家奖励,受到人民赞扬,但他仍担当自己的责任,不居功自傲,默默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近几年,随着“三钱”、朱光亚、何泽慧等老一批科学家的去世,国家的重任落在了我们年轻一代身上。我们应像孙中山先生说的那样,担起责任,精神贯注,全力向前,为国家做贡献,终有成功之日。

林则徐敢于担当,成为民族英雄;巴尔扎克敢于担当,在困境中成功;还有像吴菊萍、吴斌这样的当代人,敢于担当,成为“最美”。再看看社会中的许多人,没有责任意识,不敢担当,从而有了“毒胶囊”、“地沟油”等“绿色食品”。人们该唤醒自己了,为国家、为社会勇敢地担当责任,不畏困难,走向成功。

尼采说:“能将我杀死的物质能使我更强。”我们应敢于担当,让自己更强大,敢于挑战,迈向成功,奏出人生的华彩乐章。

【点评】

孙先生的箴言告诉我们做事首先要敢于担当,不怕艰难。历史上古今中外的伟人大家的事例也证明着这一至理名言。只有敢于担当,敢于挑战,人生才能奏出华彩的乐章。文章旁征博引,论据充分,作者在论证时,采用横向论证与纵向论证相结合,选取了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作者运用了摆事实与讲道理的论述,使文章的中心论点“敢于担当,不畏艰难,按道理做事,终会有一奋骥足的成功之日”非常鲜明、突出,论证严密。

语言简洁凝练,论证有力。文章的倒数第二段,作者将大量丰富充实的事例,进行高度的概括,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度。

风雨中的花朵

身在高中阶段的最后一站,总是深感未来的可怕。未来飘忽不定,但其实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带着过去11年的辛酸与泪水,我终于迎来了这最关键的第十二年。我在梦想的田野中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并期盼着它在经历了这风雨最猛烈的一年后可以绽放出青春的光彩——梦想是那样又高又远,仰望久了,眼睛会酸、会掉下泪。

刚上高中的时候,我的决心很大。发誓要在这一年里艰苦奋斗、发愤图强,幻想着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学,可现实总是没有理想那样完美。每天海量的作业,让我力不从心。花了好久的时间,终于做完了一门学科的作业。本应该稍有一些成就感的,但一想还有好些作业等着我去完成,便没有了一切的感想,继续埋头苦作。看着已经走向深夜的钟表,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叹叹气。我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的!每想到这里,心里的动力与勇气又多了许多。我会成功的!我总是这样想着,也这样期待着。

在经历大地的呼唤之后,种子从土地中艰难生长出来,它本以为等待它的是灿烂的阳光,但没有想到实际上是狂风暴雨。

记得第一次成绩出来了,我满怀期待地去讲台查找我的成绩。没想到,等待我的,竟是退步这一残酷的事实。我深深地叹了口气,觉得现实真是好残酷,为什么努力不一定会有结果呢?是别人比我更努力,或者是我没有发挥好。我能做的,只有静下心来,再次回到那题海书海,会成功的,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六月的风,吹来了初夏荷花的清香,吹来了小虫的欢叫,也吹来了梦想的气息。在经历了秋的萧瑟、冬的肃杀、春的萌动,我迎来了承载梦想与希望的夏季。不知不觉这一年就要这么过去了,时间过得真快。在经历了一次次的挫折与失败之后,在眼泪与汗水无数次挥洒之后,我相信梦想的奇迹会发生!

如今,我已经忘却了昔日的烦恼与欢笑,放下心里的一切负担,将梦想与希望埋进心底,许下一个心愿,希望的种子如今已长成一束花朵,绽放在梦想的田野上。

因为经历了风雨的磨炼,才使得希望之花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似乎可以看到,希望之花,正在风雨中绽放!

【点评】

这是标杆作文中较规范的一篇记叙文。文章通过对高中生活的回忆,记叙自己内心的酸甜苦辣,体现了“成功在于坚持”这一主题,富有生活气息。开篇并无诗意的笔墨,收束亦无精彩的升华,然质朴的告白、真切的经历与理性的思索,读来令人为之心动。文章在朴实的叙述中,流露出作者的一片真情:期盼梦想,苦恼成绩,坚信自己……真感人心者,唯乎真情,真的美,就应是从心灵里涌出的情感之泉,纯真清澈,独特生辉。文中为数不多的一段景物描写,“六月的风,吹来了初夏荷花的清香,吹来了小虫的欢叫,也吹来了梦想的气息。在经历了秋的萧瑟、冬的肃杀、春的萌动,我迎来了承载梦想与希望的夏季”,文笔生动,既表达心情,又起到了过渡作用。

【失分警示】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作为当代的弄潮儿,我们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中,我们不可能一帆风顺,阳光中总会有点风雨。但是,风雨后一定会见彩虹。作为当今的青少年,我们要以中国的改革发展为己任,即使是狂风暴雨袭击我们,我们都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正是我们华夏子孙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才有了汶川地震时中华儿女齐心协力渡过难关。在地震的时候,我们没有退缩,没有畏惧。是勇气和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我们相聚在一起,一起去承担将要降临的责任。虽然灾难是无法避免的,我们也无法预知它何时会降临在我们的身边。但是,汶川地震证明了我们中华儿女的不畏艰险,更加证明了我们中华儿女的勇往直前。

地震毁坏了人们生活的家园,但是却永远也毁坏不了我们顽强的意志。中国人民是坚强的超人,有一句古语是这样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是的,风雨会磨炼人的意志,修炼人的身心,更能铸造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人。正是因为我们不倒的意志才使我们在急湍的瀑布前没有被吞噬走,正是因为我们勇敢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才让我们总结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在发展的途中总会有不完善的地方,人无完人,同样在改革发展的途中我们只有能够坚定自己的脚步,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成功一定会属于我们。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而是雨后我们一起躲过的屋檐。时光的沉淀中,我们面对困难,面对艰险,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地面对。用勇气和信心作为我们的助推器,让我们向着成功一步一步地奋进着。作为当代的弄潮儿,我们不畏艰险,努力奋进,雨后的彩虹是属于我们的。正是因为有了在泪水和汗水中挣脱出的微笑,才有了这么强大的中国,才有了坚强的中华儿女。

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我们定当鞠躬尽瘁,即使是暴风骤雨也勇往直前,因为绚丽的彩虹始终为我们绽放着,美好的明天永远属于我们。不畏艰险地勇往直前,只因为我们是华夏儿女!

【点评】

山东卷高考作文题目:咬文嚼字挑错误 第5篇

19,____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谈道:“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我认为,这对当代青年乃至国家民族都有启示意义。强者不恒强,要居安思危;弱者不恒弱,应奋起直追。在时代的大变革中,吾辈青年更当着眼未来,不负韶华,奋斗自强。

以青春之火,点燃时代之炬。“体育之效”不应只是停留在身体上的健壮,更应是青年一代精神的强大,进而推动国家的富强。“嫦娥五号”升空,离不开无数青年的刻苦钻研;“天问一号”的发射,离不开几代青年的攻坚克难;脱贫攻坚的完美收官,离不开无数年轻干部的默默奉献。我们处在新时代的伟大复兴的大道上,肩负着新时代的伟大使命,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更应自强不息,成为中华之栋梁。

让强国之声,唤醒民族之梦。今日之中国,早已从百年前的南湖画舫,成长为领航中华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一百年前,我们弱国无外交;一百年后,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国早已强大起来。真正的强者唯有不断自强,才能保持强大。只有不懈地奋斗,不惧竞争,不惧对手,不断超越,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才能推动国家走向繁荣强盛。正是因为无数中国人的自强不息和不懈努力,中国成功摆脱了过去的屈辱和弱小,实现了如今的强大与昌盛,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用奋斗之石,筑就发展之路。清朝末年,“东亚病夫”的懈怠将老大的中国钉在了耻辱柱上,几代人的接续奋斗谱写出荡气回肠的自强史诗。放眼今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高铁运营里程位居世界第一,抗击新冠病毒尽显大国担当。正是这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使中国能够顺利化解各种危机,冲破重重阻碍,实现更好的发展。

上一篇:解决终端销售下一篇:感悟经典作文650字